析骨而焚,析骨而炊故事概括

tamoadmin 成语实例 2024-06-25 0
  1. “折骨为炊,易子而食”的典故?
  2. 宋国贤臣故事:华元到底是不是宋国的功臣
  3. 形容野炊的词语有哪些?
  4. 200分~求几本好看的武侠小说! 不要穿越 炫换仙侠、修真网游的 谢谢!
  5. 易子而食的典故 你了解了吗
  6. 成语大全四字成语骨
  7. 《赵翼》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赵翼》人物故事小传

A. 分崩离析式成语

分崩离析 [fēn bēng lí xī]

基本释义

析骨而焚,析骨而炊故事概括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内解。

出容 处

《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近义词

同室操戈 豆剖瓜分 离心离德 四分五裂 尔虞我诈 同床异梦各行其是 支离破碎 土崩瓦解

B. 带分的成语有啥

成语词目

解释

分崩离析 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回形容国家或集团答分裂瓦解。

分别部居 分别:分辨,区分;部居:按部归类。分类排列。

分钗断带 钗分开,带断了。比喻夫妻的离别。

分钗破镜 比喻夫妻失散或分离。

分寸之末 比喻微少、细小。

分道扬镳 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分风劈流 比喻说话干脆而有力量。

分甘共苦 同享幸福,分担艰苦。

分甘绝少 绝:拒绝,引伸为不享受;甘:好吃的。好吃的东西让给人家,不多的东西与人共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优厚。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分毫析厘 毫、厘:都是细小的单位名称;析:剖析。分析一毫一厘。形容分析细微。

分化瓦解 分化:分裂;瓦解:比喻分解、崩溃。使对方的力量分裂离散。

C. 分崩离析的成语解释

分崩离析_成语解释

拼音:fēn bēng lí xī

释义: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回分五裂。

成语故事:答

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康子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想攻打附近的颛臾国。季康子的谋臣冉有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学生,他们问孔子该如何处理。孔子说:“治理一国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内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恐怕要祸起萧墙了。”

D. 成语接龙分崩离析

析肝沥悃、

析精剖微、

析骸以爨、

析微察异、

析交离亲、

析珪胙土、

析骨而炊、

析肝刿胆、

析珪判野、

析疑匡谬、

析骸而爨、

析言破律、

析圭儋爵、

析律舞文、

析毫剖厘、

析律贰端、

析圭分组、

析律二端、

析辩诡辞

E. 适用于分崩离析式开头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一:适用于分崩离析式开头的四字词语:

1、土崩瓦解

读音: tǔ bēng wǎ jiě,

释义:比喻事物的分裂,像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比喻彻底垮

2、四分五裂

读音:sì fēn wǔ liè

释义: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补语;用于政治等。

出处:《太公兵法·奇兵》:“四分五裂者,所以击圆破方也。”

F. 分崩离析式的成语有什么

拼音:bù kě yī shì

解析:一世:一时。认为当代的人都不行。形容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出处: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补遗》第十五卷:“王荆公少年;不可一世士。”

例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侵略军席卷欧洲各国,~,但最终还是走上了历

史的被告席。

G. 分崩离析成语解释

分崩离析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fèn bēng lí xī ,意思是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语出《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成语解释

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成语出处

春秋时鲁国的大夫季康子住在费邑(今山东费县),他虽然名位是卿大夫,但权势极大,甚至超出当时国君鲁哀公。季康子为了进一步扩大和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想攻伐附近的一个叫颛臾的小国,把它并吞过来。

孔子的学生冉有和子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谋臣,他俩觉得很难谏劝季康子,于是向孔子求教。孔子却怀疑这是冉有的主意。冉有说:“这是季康的主意,我和子路都想制止他。”

孔子说:“你俩既然辅佐季康,就应该尽力劝阻他。”

冉有又说:“不过,如今颛臾的国力越来越强大。现在不攻取,以后可能会成为祸患。”

孔子说:“这话不对!治理一个国家,不必去担忧土地、人口的多少;而应该多去想想怎样使百姓安居乐业。百姓一安定,国家就会富强。这时再施行仁义礼乐的政教来广泛招致远方的百姓,让他们能安居乐业。而你们俩辅佐季康,使得远方的百姓离心而不来归附,人民有异心而不和,国家分裂而不能集中。在自己的国家处于分崩离析的情况下,还想去用武力攻伐颛臾,我恐怕季康的麻烦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萧墙”是国君宫门前的照壁。孔子的意思是季康的麻烦在内部而不在外面。在这个故事中又引伸出另一个成语“祸起萧墙”,形容内部发生祸乱。

示例:只是由于一个错误的决策,使得一个国家分崩离析了。

H. 成语“分崩离析”出自哪里

出处

《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I. 成语眼分崩离析出自哪里

分崩离析

fēnbēnglíxī

[释义] 崩:倒塌崩裂;析:散开;解体。分裂崩溃;离散解体。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语出] 《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正音] 分;不能读作“fèn”。

[辨形] 析;不能写作“柝”。

[近义] 土崩瓦解 四分五裂

[反义] 坚如磬石 坚不可摧

[用法] 用作贬义。多用于形容国家、集体等在崩溃、瓦解前不可收拾的样子。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结构] 联合式。

J. 成语眼分崩离析出自哪里求答案

分崩离析_成语解释

拼音:fēn bēng lí xī

释义: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版分五裂。

成语故事:

春秋权时期,鲁国大夫季康子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想攻打附近的颛臾国。季康子的谋臣冉有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学生,他们问孔子该如何处理。孔子说:“治理一国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内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恐怕要祸起萧墙了。”

“折骨为炊,易子而食”的典故?

什么什么之什么的成语

1.权宜之计quán yí zhī jì

解释:权宜:暂时适宜,变通;计:***,办法。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取的办法。

出自:《后汉书·王允传》:“及在际会,每乏温润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示例:自成心中认为成立娘子军只是一时~,往后怎么个办法,他还没有想妥当。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五章

近义词:缓兵之计、权宜之策

反义词:百年大计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于事情

2.害群之马hài qún zhī mǎ

解释:危害马群的劣马。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

出自:《庄子·徐无鬼》:“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示例:赶走~的走狗!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八章

近义词:城狐社鼠、残渣余孽

反义词:仁人志士、谦谦君子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3.无稽之谈wú jī zhī tán

解释:无稽:无法考查。没有根据的说法

出自:《尚书·大禹漠》:“无稽之言勿听。”

示例:既无其说,是为~。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七回

近义词:流言蜚语、不经之谈

反义词:言之凿凿、言之有理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4.燃眉之急rán méi zhī jí

解释:燃:烧。火烧眉毛那样紧急。形容事情非常急迫。

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问:‘如何是急切一句?’师曰:‘火烧眉毛。’”《文献通考·市籴二》:“元佑初,温公入相,诸贤并进用,革新法之病民者,如救眉燃,青苗、助役其尤也。”

示例:此在目前,实救~。 ◎叶圣陶《前途》

近义词:迫在眉睫、迫不及待

反义词:无足轻重、无关大局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形容心情等

5.妇人之仁fù rén zhī rén

解释:仕:仁慈。妇女的软心肠。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示例:吴王有~,而无丈夫之决。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回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指不识大体

6.赤子之心chì zǐ zhī xīn

解释:赤子:初生的婴儿。比喻人心地纯洁善良。

出自:《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示例:尧、舜、禹、汤、周、孔,时刻以救民济世为心,所谓~,原不过是“不忍”二字。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八回

近义词:赤胆忠心、耿耿忠心

反义词:蛇蝎心肠、狼心狗肺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指报国之心

7.不速之客bù sù zhī kè

解释:速:邀请。指没有邀请突然而来的客人。

出自:《周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示例:这样出乎意外的~,却受着了真正是由衷而出的恳切的欢迎。 ◎郭沫若《海涛集·跨著东海》

反义词:特约嘉宾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没有邀请的人

8.天作之合tiān zuò zhī hé

解释:合:配合。好象是上天给予安排,很完美地配合到一起。祝人婚姻美满的话。

出自:《诗经·大雅·大明》:“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示例:年长兄,我同你是“~”,不比寻常同年弟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

近义词:美满良缘、终身大事

反义词:仇人相见、狭路相逢

语法:偏正式......>>

什么什么入什么成语

把臂入林 把:指挽著;林:山林。互挽手臂,表示亲热。旧指相偕归隐。

白鱼入舟比喻用兵必胜的征兆。

半截入土截:段。半段身子埋入土内。比喻人在世不久了。

鞭辟入里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不堪入耳堪:可,能;入耳:听。指说的话使人听不进去(多指脏话)。

不堪入目指形象丑恶,使人看不下去。

超凡入圣凡:指凡人,普通人。超越平常人而达到圣贤的境界。形容学识修养达到了高峰。

出凡入胜指超出了一般,进入了极高的境界。形容造诣精深,也指超脱世俗进入仙界。

出将入相出征可为将帅,入朝可为丞相。指兼有文武才能的人,也指文武职位都很高。

出口入耳指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出神入化神、化:指神妙的境域。极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

出生入死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

穿房入户在人家内室里出出进进。形容和主人的关系极为密切。

撮盐入火撮:以指取物。盐一放在火里就爆裂。比喻性情急躁。

登堂入室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飞熊入梦原指周文王梦飞熊而得太公望。后比喻圣主得贤臣的征兆。

高唱入云原形容歌声嘹亮,直上云霄,后也形容一种论调或消息社会上传说很盛。

高耸入云耸:直立,高起。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

恨之入骨形容痛恨到极点。

猢狲入布袋猢狲:猴子。猴子进了口袋。比喻行动失去约束。

什么什么以什么成语

爱人以德 德:德行。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人。

长此以往 长期这样下去。

嗤之以鼻 嗤:讥笑。用鼻子吭声冷笑。表示轻蔑。

持之以恒 持:坚持;恒:恒心。长久坚持下去。

大车以载 大车材坚,能载重物。比喻人有大材,能够胜重任。

道路以目 在路上遇到不敢交谈,只是以目示意。形容人民对残暴统治的憎恨和恐惧。

动之以情 用感情来打动他的心。

度己以绳 绳:纠正,约束。指一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为合乎法度。

好整以暇 整:严整;暇:不急迫。形容既严整,又从容。也指事情虽多,仍旧从容不迫。

降格以求 降低标准去寻求。

慨当以慷 与“慷慨”意思相同,指充满正气,情绪激动。“当以”无实际意义。

梦寐以求 做梦的时候都在追求。形容迫切地期望着。

磨砺以须 磨快刀子等待。比喻做好准备,等待时机。

摩厉以须 磨快刀子等待。比喻做好准备,等待时机。

全力以赴 赴:前往。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

如愿以偿 偿:实现、满足。按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

扫地以尽 比喻破坏得彻底。也比喻面子、威风丢失干净。

扫榻以待 榻:床。把床打扫干净等待客人到来。对客人表示欢迎的意思。

绳之以法 根据法律制裁。

拭目以待 拭:擦;待:等待。擦亮眼睛等著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

授人以柄 把剑柄交给别人。比喻将权力交给别人或让人抓住缺点、失误,使自己被动。

率马以骥 用好马带领马群。比喻能者居先。

相濡以沫 濡:沾溼;沫:唾沫。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溼。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虚位以待 留着位置等待。

虚左以待 虚:空着;左:古时以左为尊;待:等待。空着尊位恭候别人。

严阵以待 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

一言以蔽之 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一方面高兴,一方面又害怕。

有生以来 从出生到现在。

孜孜以求 孜孜:勤勉的样子。不知疲倦地探求。

自刽以下 刽:西周时的诸侯国名。从刽以下的乐曲就不加评论。比喻从某某以下就不值得一提。

不随以止 不跟随别人而半途停止。

残民以逞 残:残害;逞:称愿,满足某种心愿。残害人民,来实现某种愿望,使自己称心如意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

赍志以没 指怀抱着未遂的志愿而死去。同“赍志而殁”。

赍志以殁 指怀抱着未遂的志愿而死去。同“赍志而殁”。

计日以待 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同“计日而待”。

计日以期 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同“计日而待”。

计日以俟 数着日子等待。极言盼望之殷切。

昧死以闻 昧:冒。闻:使听到。冒着死罪来禀告您。表示谨慎惶恐。

摩厉以需 磨快刀子等待。比喻做好准备,等待时机。同“摩厉以须”。

摩砺以须 磨快刀子等待。比喻做好准备,等待时机。同“摩厉以须”。

磨厉以须 指磨刀以待。比喻作好准备,等待时机。亦作“磨砺以须”。

如原以偿 指愿望得到实现。

什袭以藏 什:形容......>>

什么什么相什么的成语

第3词为“相”的成语共有333个

1)阿党相为

2)哀乐相生

3)盎盂相击

4)盎盂相敲

5)拔刀相济

6)拔刀相向

7)拔刀相助

8)白发相守

9)白首相知

10)白首相庄

11)白头相并

12)白头相守

13)白眼相看

14)蚌鹬相持

15)奔走相告

16)本末相顺

17)比肩相亲

18)表里相符

19)表里相合

20)表里相济

21)表里相依

22)表里相应

23)冰炭相爱

24)兵刃相接

25)兵戎相见

26)伯乐相马

27)勃溪相向

28)不耻相师

29)不尽相同

30)朝夕相处

31)陈陈相因

32)赤诚相待

33)赤心相待

34)臭味相投

35)臭味相依

36)臭味相与

37)楚囚相对

38)唇齿相须

39)唇齿相依

40)唇辅相连

41)唇齿相须

42)唇齿相依

43)唇辅相连

44)大言相骇

45)代代相传

46)弹冠相庆

47)倒屣相迎

48)道不相谋

49)道殣相望

50)道殣相枕

51)道殣相属

52)道路相告

53)道路相望

54)得失相半

55)等礼相亢

56)貂狗相属

57)豆萁相煎

58)短兵相接

59)额手相庆

60)恶语相加

61)恩恩相报

62)耳鬓相磨

63)反唇相讥

)反唇相稽

65)反唇相讥

66)反唇相稽

67)反戈相向

68)非意相干

69)烽火相连

70)佛眼相看

71)桴鼓相应

72)福业相牵

73)辅车相将

74)辅车相依

75)辅牙相倚

76)腹背相亲

77)腹心相照

78)肝胆相见

79)肝胆相向

80)肝胆相照

81)刚柔相济

82)格不相入

83)各不相谋

84)各不相让

85)各不相下

86)骨肉相残

87)骨肉相连

88)骨肉相亲

89)鼓旗相当

90)瓜葛相连

91)刮目相待

92)刮目相见

93)刮目相看

94)官官相护

95)官官相为

96)官官相卫

***)冠盖相望

98)亥豕相望

99)函矢相攻

100)毫不相干

101)和睦相处

102)红豆相思

103)鸿案相庄

104)唿吸相通

105)互不相容

106)花萼相辉

107)华实相称

108)话不相投

109)缓急相济

110)患难相扶

111)患难相共

112)患难相死

113)患难相恤

114)祸福相生

115)祸福相依

116)祸福相倚

117)鸡犬相闻

118)鸡鹜相争

119)积不相能

120)箕裘相继

121)疾病相扶

122)虮蝨相吊

123)肩背相望

124)降心相从

125)交臂相失

126)教学相长

127)竭诚相待

128)解囊相助

129)紧密相连

130)举手相庆

131)开诚相见

132)刻骨相思

133)口耳相承

134)口耳相传

135)口口相传

136)宽勐相济

137)宽猛相济

138)括目相待

139)冷眼相待

140)利害相关

141)梁孟相敬

142)两瞽相扶

143)两情相悦

144)两心相悦

145)量兵相地

146)了不相干

147)了不相关

148)了不相属

149)鳞次相比

150)另眼相待

151)另眼相看

152)脉脉相通

153)蛮触相争

154)梦中相寻

155)面面相睹

156)面面相看

157)面面相窥

158)面面相觑

159)名实相称

160)名实相符

161)名实相副

162)命薄相穷

163)陌路相逢

1)漠不相关

165)目目相觑

166)难易相成

167)鸥水相依

168)披心相付

169)萍水相逢

170)奇正相生

171)萁豆相煎

172)旗鼓相当

173)气味相投

174)气义相投

175)气谊相投

176)琴心相挑

177)青眼相......>>

什么什么之什么的成语

养生之道、

灭顶之灾、

糟糠之妻、

赤子之心、

而立之年、

乌合之众

君子之交淡如水

一丘之貉

中庸之道、弄璋之喜、

礼仪之邦、

九五之尊、

云霓之望、

不刊之论、

天作之合、

天伦之乐

管鲍之交、

惊弓之鸟、

嗟来之食、

不惑之年、

无价之宝、

井底之蛙、

无稽之谈、

众矢之的、

不速之客、

涸辙之鲋、

他山之石、

难言之隐、

靡靡之音、

不情之请

什么什么而什么的成语。

治丝而棼 指日而待 夺门而出 见机而行 竭泽而渔 列鼎而食 沐猴而冠 倾耳而听 投传而去 鱼贯而行 择肥而噬 ***而情 掩口而笑 望屋而食 望风而逃 望风而靡 望风而降 望风而遁 望而生畏 望而却步 望尘而拜 妄尘而拜 腾空而起 日出而作 叩马而谏 口惠而实 何乐而不为 高枕而卧 待时而动 待价而沽 待贾而沽 察察而明 侧足而立 侧目而视 择主而事 择善而行 择善而从 择邻而居 择禒而蹈 凿坯而遁 凿坏而遁 掩鼻而过 席卷而逃 席地而坐 膝行而前 析骨而炊 莞尔而笑 探口而出 泰极而否 三思而行 三思而后 三十而立 三命而俯 可想而知 可望而不 可望而不可及 侃侃而谈 ……

什么什么所什么的成语

一无所有、

匪夷所思、

随心所欲、

不知所措、

精诚所至、

不知所云、

忘乎所以、

众望所归、

英雄所见略同、

若有所思、

若有所失、

强人所难、

千夫所指、

大势所趋、

投其所好、

一无所知、

不知所以、

各取所需、

各尽所能、

大失所望、

答非所问、

各有所长、

管见所及、

一无所获、

从心所欲、

人心所向

尺有所短、

所作所为、

计无所出、

所见所闻

什么之什么什么 成语

一之已甚 做了一次,已经过分。比喻错误不能重犯。同“一之谓甚”。

用之不竭 竭:尽。无限取用而不会使用完。

喻之以理 喻:晓喻,开导。用道理来开导说服人。

运之掌上 运:运动,运转。运转于手掌之上。比喻极其容易。

致之度外 指不放在心上。同“置之度外”。

置之不顾 置:放著;之:代词;顾:照管。放在那儿不管。

置之高阁 高阁:储藏器物的高架。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著不用。

收之桑榆 指初虽有失,而终得补偿。后指事犹未晚,尚可补救。

束之高屋 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著不用。同“束之高阁”。

驷之过蠙 用以比喻光阴飞逝。同“驷之过隙”。

驷之过隙 用以比喻光阴飞逝。

桃之夭夭 喻事物的繁荣兴盛。亦形容逃跑。桃,谐音“逃”。有时含诙谐义。

天之僇民 受天惩罚的人;罪人。同“天之戮民”。

天之戮民 受天惩罚的人;罪人。亦作“天之僇民”。

托之空言 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

言之不预 没有预先说明

言之过甚 话说得太过头了。

言之有故 所说的话有根据。同“言之成理”。

言之有礼 说的话有道理。

言之有序 说话和写文章很有条理。

一之为甚 做了一次,已经过分。比喻错误不能重犯。同“一之谓甚”。

付之度外 度外:心意计度之外。放在考虑之外,形容不计安危、成败的行为。

付之梨枣 指刻版刊印书籍。梨枣:旧时刻书多用梨木枣木,古代称书版。

甘之如荠 荠:甜菜。荼菜虽苦,但是和内心的痛苦相比,觉得就像荠菜一样甜美。后指事如乐意为之,虽苦亦甜。同“甘心...

甘之若素 若素:就像往常一样。虽然遭受不平,但甘愿承受,就像平素一样。

归之若水 归附的势态就像江河汇成大海一样。形容人心所向。

麾之即去 命令他走就离开。形容服从指挥,听候调遣。

悔之晚矣 后悔已经晚了。

蹇之匪躬 指为君国而忠直谏诤。同“蹇蹇匪躬”。

理之当然 理所当然,理应如此。

罗之一目 网之一孔。比喻局部在整体中才能起其作用;脱离了整体,局部便不起作用。

莫之与京 莫:没有什么,没有谁。京:大,高。大得没有什么可与之相比。形容首屈一指,无与伦比。亦作“大莫与京”。

牛之一毛 牛身上一根毛。比喻微不足道。亦作“九牛一毛”。

弃之敝屣 像扔掉破鞋一样把它抛弃。比喻毫不可惜。

弃之度外 指根本不放在心上。

趋之若骛 鹜:鸭。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

如之奈何 怎么办

失之东隅 东隅:日出的地方。比喻这个时候遭到损失或失败。

言之无物 指文章或言论空空洞洞,没有实际内容。

言之有理 说的话有道理。

言之有物 物:内容。文章或讲话有具体内容。

言之凿凿 凿凿:确实。形容说得非常确实。

仰之弥高 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表示极其敬仰之意。

一之谓甚 甚:过分。做了一次,已经过分。比喻错误不能重犯。

置之不理 之:代词,它;理:理睬。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置之度......>>

什么而什么什么四字成语

群而不党

群:合群。与众合群,不结私党。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要真正明白某一事物的奥妙,在于各人的领会。

生而知之

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这是唯心主义者的观点。

食而不化

吃了没有消化。比喻对所学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没有吸收成为自己的东西。

视而不见

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

疏而不漏

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

述而不作

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死而后已

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死而无悔

就是死了也不懊悔。形容态度坚决。

秘而不宣

宣:公开说出。保守秘密,不肯宣布。

苗而不秀

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磨了以后不变薄,染了以后不变黑。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

涅而不缁

涅:矿物名,古代用作黑色染料;缁:黑色。用涅染也染不黑。比喻品格高尚,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

贫而乐道

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

强而后可

强:硬要,迫使。经强求后才答应。

锲而不舍

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轻而易举

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

穷而后工

旧时认为文人越是穷困不得志,诗文就写得越好。

取而代之

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天什么什么什么成语

天愁地惨天地都感到愁苦、凄惨。形容极其悲惨(多用作渲染气氛)。

天高地厚原形容天地的广大,后形容恩德极深厚。也比喻事情的艰钜、严重,关系的重大。

天灾人祸天:自然。自然的灾害和人为的祸患。也比喻害人精(骂人的话)。

天壤王郎天壤:指天地之间,即人世间;王郎:指晋王凝之。天地间竟有这种人。原是谢道蕴轻视其丈夫王凝之的话。后比喻对丈夫不满意。

天工人代天的职责由人代替。

天低吴楚,眼空无物吴楚:泛指长江中下游。原指登上南京城,一眼望去,越远越觉得天下垂,除见苍天之外,空无所有。现也比喻一无所见。

天经地义经:规范,原则;义:正理。天地间历久不变的常道。指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的事。

天下太平处处平安无事。指大治之世。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

天理人情天然的道理和人的常情。

天打雷劈比喻不得好死。常用作骂人或赌咒的话。

天女散花原为佛教故事:天女散花以试菩萨和声闻***的道行,花至菩萨身上即落去,至***身上便不落。后多形容抛洒东西或大雪纷飞的样子。

天无二日日:太阳,比喻君王。天上没有两个太阳。旧喻一国不能同时有两个国君。比喻凡事应统于一,不能两大并存。

天长日久时间长,日子久。

天旋地转天地转动。比喻重大的变化。也形容眩晕时的感觉或闹得极凶。

天诛地灭诛:杀死。比喻罪恶深重,为天地所不容。

天下第一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

天香国色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天从人愿上天顺从人的意愿。指事物的发展正合自己的心愿。

天理昭彰昭彰:明显。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天昏地暗昏:天黑。天地昏黑无光。形容刮大风时漫天沙土的景象。也比喻政治***,***。

天保九如天保:《诗经·小雅》中的篇名;九如:该诗中连用了九个“如”字,有祝贺福寿延绵不绝之意。旧时祝寿的话,祝贺福寿绵长。

天下大乱天下:指中国或世界。全国或全世界的局势动荡不安。

天南地北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形容地区各不相同。也形容距离极远。

天与人归旧指帝王受命于天,并得到人民拥护。

天荒地老指经历的时间极久。

天上麒麟称赞他人之子有文才。

天道好还旧指恶有恶报。

天摇地动形容威力或声势极大。

天壤悬隔比喻相差极远或相差极大。

天人共鉴鉴:审察。天公、众人皆可审察。表示诚实无欺。

天地经纬指天地间理所应当、无可非议的道理。引申为以天地为法度治理天下。

天不作美天不成全美事。多指要进行的事情因刮风下雨而受到了影响。

天下为公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天平地成指万事安排妥当,天下太平。

天高听卑卑:低下。原指上天神明可以洞察人间最卑微的地方。旧时称好的帝王了解民情。

天渊之别天和地,一极在上,一极在下。比喻差别极大。

天生尤物指容貌艳丽的女子。

天涯比邻虽然相隔极远,但近如邻居一样。

天下独步独步:独一无二,特别突出。超群出众,无人可比。

天作之合合:配合。好象是上天给予安排,很完美地配合到一起。祝人婚姻美满的话。

天理难容旧指做事残忍,灭绝人性,为天理所不容。

天不***年***:给予。天公不给以寿命。指寿命不长。

天高地迥迥:远。形容极其高远。

天缘凑合天缘:自然的机缘。旧时认为男女结成夫妻是天意所配合。也指事属巧合。

天差地远比喻两者相差极大。

天下......>>

宋国贤臣故事:华元到底是不是宋国的功臣

典故:

春秋时期,楚庄王因宋国杀了楚国过境使臣申舟而出兵攻打宋国,围困宋国首都半年之久,并准备长久围困下去,宋国人害怕了,宋王派执政华元只身潜入楚国元帅子反的卧室,挟持子反说宋国人就是易子而食、析骨而炊也不投降。

出处:出自战国时期左丘明的《左传》之《左传·宣公十五年》。

原文节选:

夏,五月,楚师将去宋。申犀稽首於王之马前,曰:毋畏知死而不敢废王命,王弃言焉。王不能答。申叔时仆,曰:筑室反耕者,宋必听命。从之。宋人惧,使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折骨为炊,易子而食。

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子反惧,与之盟,而告王。退三十里。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白话译文:

夏天五月,楚国军队要撤离宋国,申犀在楚庄王的马前叩头 :“无畏明知会死,但不敢背弃君王的命令,现在君王您背弃了房 言。”楚王无法回答。楚臣申叔时正为楚王驾车,他说:“修建 屋,把种田的人叫回来,宋国就一定会听从君王的命令。”

楚王按他的话去做了。宋人害怕起来,派华元在夜里潜入楚营,上了子 反的床,把他叫起来说:“我们国君派我来把宋国的困难告诉你, 说:“敝国人已经在交换孩子杀了吃,劈开尸骨烧火做饭。即使如 ,兵临城下被逼签订的盟约,就算让国家灭亡,也不能答应。

如果撤离我们三十里,宋国就一切听命。’”子反很害怕,就与华元 定了盟誓,并报告了楚庄王。楚军退兵三十里,宋国与楚国讲和。 华元当了人质。盟誓上说:“我不欺你,你不骗我。”

扩展资料:

作品简介:

《左传》中的人物与***是按照历史资料来编写的,但作者在记叙这些历史人物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思想观点和政治倾向。这种思想在***道德、政治主张、强调等级制度、尊卑观念等方面接近儒家。

首先,揭示了社会变革的历史趋势。作者以敏锐的历史眼光,记述了周王室的衰落和诸侯的争霸、公室的卑弱和大夫的兼并,表现了新旧势力的消长,揭示了社会变革的趋势。

作者在记述历史***的过程中,表达了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并站在儒家立场上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做出对历史***和历史人物的道德***评价,为人们提供历史的借鉴。《左传》发展了《春秋》笔法,通过对***过程的生动描述、人物言行举止的展开描写,来体现道德评价。

比如庄公十年叙述“曹刿论战”中曹刿与鲁庄公的一段对话,就是通过曹刿的话语传达出作者的思想。同时,《左传》创立了“君子曰”的新形式,在叙事中或叙事结束后直接引入议论,对***或人物作出道德评价,以此表明作者的态度。

折骨为炊,易子而食,原指春秋时宋国被楚国围困,城内粮尽,百姓不忍心吃自己饿死的孩子,但是为了生存,俩家交换子女,作为自己的食物。后来用来形容灾民极其悲惨的生活。

百度百科-左传

形容野炊的词语有哪些?

华元这个人是宋国历史上有名的富二代和官二代,属于宋国公族子弟中的高层贵族,追溯其直系祖父,即是宋戴公。华元的前面五代大抵都应该生活在宋国的核心城市,即都城商丘之中。理所当然的是,华元出生的城市也是在商丘。华元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接触的都是王公贵族,后来也就子承父业,成为宋国朝堂之中的重要官员。

华元生活的时期,宋国发生了很多大事情,华元都亲历其中,而且华元也是宋国较为长寿的权臣,经历了昭公、文公、共公、平公四代宋国君主,可以说是四朝元老。当时晋楚称霸进入中后期,虽然没有大规模战争,但是由于宋国多年亲附晋国,无形之中便与楚国成为敌国,多年之间都遭受楚国的侵伐。华元作为朝中的重要权臣,多年都担负着稳定宋国内政外交的大业。

华元的崭露头角和宋襄公的遗夫人王姬有关,这个女人扶持自己的孙子继位为宋文公,严格意义上说是不符合礼教的,但是王姬颇为擅长拉帮结派,当时尚且为大夫之职的华元也因支持王姬,而与宋文公成为紧密同盟,在宋文公稳定宋国政局的事情中出力甚多,也因此而有功,担任宋国右师,可说是宋文公的左膀右臂。宋国文公的夺位,某种程度上来看,可以说是内乱。周边国家对宋国的觊觎,自然相当猛烈,尤其是宋国的世仇郑国。也就是在宋文公继位四年后,郑国就在楚国支持下带兵攻打宋国,华元当时已贵为右师,率兵进行抵御。不过华元似乎并非是作战的好将军,宋军在此战中遭受大败,华元还被生擒活捉,成为郑国俘虏。华元的待遇和当年南宫长万的待遇类似,宋文公也带着大量的战车宝马,想要把华元赎回。结果这个华元仿佛颇懂得利用战争之乱,半途就偷偷从郑国逃跑,回到了宋国。

《左传》载:“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乃止。使解扬如宋,使无降楚………”后来,楚庄王进攻宋国,史书中说的是围攻宋国都城五个多月,宋文公搞得没有办法了,就派遣使者请求晋国援救,哪里知道晋国面对楚国的强大军力,根本不愿前往救援,只是派了使者前来,要求宋国不准投降。但是,宋国已经是穷途末路,拿什么来抵抗楚国呢?

此时的华元出马,成为外交官,《史记》载:“华元乃夜私见楚将子反。子反告庄王。王问:’城中何如?‘曰:’析骨而炊,易子而食。‘庄王曰:’诚哉言!我军亦有二日粮。‘以信故,遂罢兵去。”就是面见楚庄王,直言宋国都城中的百姓惨状,史书中说的是楚庄王也对华元实言相告,这个似乎并不可信。考虑到华元后期与楚国的交际,此次作为外交使节,华元显然以宋国臣服楚国,以交换楚国的退军。但不管怎么样,华元自此成为宋国与楚国交往的媒介,即掌管军事,又有外交谋略,自然成为宋国朝堂中的权臣。到宋共公时代,华元更是稳固了家族权力。

但是华元对于公族内部的矛盾,是无法缓和的。因为这些矛盾的根源,都是源自权力。宋共公死后不久,公族子弟就发生叛乱,华元为躲避内乱,也是逃奔晋国,多半希望从晋国引来援兵,以拨乱反正。此处即可知道,华元与晋国的关系也不错。那么,当时称霸战争最为激烈的晋楚,都能与华元建立关系,也就是说华元的根本目的,还是为宋国长远计,他也并非是什么亲晋派和亲楚派,可能正是宋国朝堂中的忠臣。

华元在宋国历代权臣史中,虽然不是什么善战之人,也没有在宋国发动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变革,但在稳固宋国内政外交上,可说是鞠躬尽瘁的。在宋文公死后,国内内乱横生,流亡的公族子弟常常发动国外势力反攻宋国,这种种矛盾对执政大臣华元而言,都是非常考验的。在基本稳定宋文公后的政局后,华元为宋共公到鲁国说亲,成功与鲁国建立姻亲关系,而在成婚大典上,齐、卫、晋等国都曾送来贺礼,可见当时的政治格局,中原诸侯大多期望和平,这也促成了华元后来倡导和主持的弭兵之会,主要就是谋求晋楚结盟,终结近百年的乱战,史书说“如楚,遂如晋,合晋、楚之成。”

200分~求几本好看的武侠***! 不要穿越 炫换仙侠、修真网游的 谢谢!

炊鲜漉清、 镂冰炊砾、 炊沙镂冰、 炊金爨玉、 析骨而炊、 数米而炊

炊鲜漉清?

[ chuī xiān lù qīng ]

指煮鱼滤酒。

炊沙镂冰

[ chuī shā lòu bīng ]

炊沙不能成饭,刻冰不能作器。 比喻徒劳无功。

数米而炊

[ shǔ mǐ ér chuī ]

炊:烧火做饭。数着米粒做饭。比喻计较小利。也形容生活困难。

析骨而炊

[ xī gǔ ér chuī ]

同“析骸以爨”。 指被围日久,粮尽柴绝的困境。亦以形容战乱或灾荒时期百姓的悲惨生活。

易子而食的典故 你了解了吗

你上面提到的作家我几乎都看过,如果你喜欢小椴和凤歌的,其实我个人觉得小椴有古龙风格,凤歌有金庸凤歌,那我推荐你去看看燕垒生的作品,比如《天行健》系列,融合了武侠、战争、历史、奇幻,非常磅礴大气,包括有第一部《烈火之城》第二部《天诛》第三部《创世纪》,想当年我追着看哦,疯掉了都,等待连载的过程又让人期待也让人欣喜,幸好已经连载完了

还有“无心”系列(伏魔录、辟邪录、斩鬼录、搜神录),“雁高翔”系列,“贞观幽明录”系列。“民国武侠”系列,“幻真”系列(《长风沙》《摩耶境》《修罗宫》和《无量劫》),另有科幻***《忘川水》《天雷无妄》《噬魂影》等等,

江南的书,比如《缥缈录》等就不推荐你看了,虽然我是一本一本追着看的,但是太难受,江南同学挖的坑实在是太多,并且都没填上,让你越看越郁闷,心里痒痒得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因为《天行健》有三本,我很难找到我认为最能代表它风格和水平的一段,就给你贴它的最前面几段吧,见谅哦

《天行健》《烈火之城》

第一章 裟婆世界

沉重的城门被战斧劈开的时候,城里城外都发出了呼叫。不过,一个是欢呼,而另一个却是充满了绝望。

叛军的最后一座城池被我们攻陷了,共和军从今天开始,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

我从门上拔下巨斧,碎木片崩到我脸上。可是,我没有一点以往打了胜仗之后的喜悦,心底,只是说不出的空虚。

石块和瓦片一下稀了下来。守城的也明白大势已去吧,不再坚持了。也难怪,围城已持续了三个月,城中的食物也多半已尽,他们不会有太多力气去扔石头了。

我冲进城门,身上,铁甲发出哗啦啦的响声。

两个守城的兵丁提着长枪冲上来拦住我。尽管他们气势还很盛,但围城三月,高鹫城中已析骨而炊,易子而食,在饥饿下,他们的枪术也破绽百出。我挥起巨斧,以雷霆万钧之势,一挥而过。随着砍过铁甲的声音,那两个兵丁登时身首异处。

此时,大队人马已经推开了城门,冲了进来。城头上,剩下的一些士兵发出绝望的哭叫。尽管在守城时,他们一个个视死如归,但死马上就要降临时,还是都惊慌失措了。

我又砍死了两个还敢冲上来的敌兵,这时,我的护兵把战马牵了过来。我跳上马背,扔掉了斧头,操起铁枪。在大队人马中,一个传令兵追上来,一路叫道:“武侯有令,屠城。”

即使战火把我的心炼成了铁一样,我还是心头一颤。高鹫城,当初号初帝国十二名城之一,难道今天就到了末日了?

我的部下却没有我这种想法,齐声发出了欢呼。在他们看来,屠城是破城后最好的奖赏,那意味着财富、女人,以及发泄胸中郁闷的杀戮。

自从我跟随武侯南征以来,一路已经屠灭了八座城了。这八座城都是死不投降,以武侯的暴戾,自然难逃被屠的厄运。尽管我不想杀太多的人,一路上,死在我这个前锋营百夫长手里的共和军士兵,也不下于二十多人。每杀一个人,我就觉得手上的血腥气重了一分。尤其有不少对手是当初帝国军校的同学,他们也一个个死在我手下,我更觉得内心的空虚。

战争,也许永远都是你死我活的。

我的护兵祈烈带着马到我跟前,道:“将军,快走吧。”

我在面罩下看了看他。他只有十九岁,也许,还不知道生命有多么可贵。我没说什么,屠城是破城后的一大乐事,我不想扫他们的兴。

“你带队去吧,我有点累,不想去了。”

“楚将军,当初你不是带我们去过?”

我扭过头,冷冷地看了他一眼,道:“我不去。”

他吓了一跳,道:“那,我去了。”他带过马,挥挥枪,道:“弟兄们,跟我走。”

我带的一百个人,经过几次大战,还剩了八十多人。这八十多人一直都是在帝国军的前锋中,也许,对他们来说已是一件乐事。他们欢呼着,簇拥着祈烈冲去。我看着潮水般的帝国军涌入大街小巷,高鹫城中,四处火起,一片妇孺的哭声。我只觉眼前有些湿润。

这就是战争么?在军校中,我的受业老师曾教过我们,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兵家至高之道。然而,我在行伍中这几年,经历了十几次战阵了,每一次,都是在血和火中冲上城头,踩着的,总是死人的残肢断臂。

我带转马,准备回到营房。在城头上,一些举着手的共和军俘虏东倒西歪地走下城墙,一队帝国军嘻笑着象赶一群绵羊一样赶着他们下来。有个俘虏也许腿部有伤,脚一崴,人倒在阶上,一个帝国军骂了声,挥起刀来,一刀砍在那俘虏背上。那俘虏的血也象干涸了似的,身体几乎裂成两半,血却流不出多少。

不杀降虏。当初第一代大帝得国之时,立下的军令中第三条就是这,然而,两百年过去,没人还记得这一条了。

那个俘虏还没死,举起手来,惨呼了一声。这似乎勾动了那动刀士兵的凶性,他挥起刀来,又是一刀砍下。

我低下头,不愿再看这样的***。

才走了两步,耳边忽然有人喝道:“大胆!”

我吃了一惊,抬眼一看,我面前,是三个骑马的人。一个侍从模样的人用长枪指着我,道:“竟敢如此无礼!”

我勒住马。正中那人,是武侯!我冲撞了武侯!

我跳下马来,单腿跪在地上,道:“武侯大人,前锋营百夫长楚休红万死。”

武侯没有戴面罩,在他的脸上,却没有什么怒意,道:“你就是第一个冲入城中的楚休红?为什么不和人一起去屠城?”

“禀大人,末将刚才冲锋,现在只觉疲倦,想休息一下。”

武侯笑道:“你是觉得我下这屠城的命令太过残忍吧?”

我怔了怔。武侯一向以悍勇出名,没想到他居然一言道破了我的想法。我道:“末将不敢。”

武侯正色道:“乱臣贼子,***得而诛之。我下令屠城,并非好杀,不过为以后有心作乱人作个榜样。”

我壮着胆,道:“大人,城中平民并非军人,大帝得国之时,就明令不得杀降,故当时得民心。”

“你觉得我做的不得民心?”

武侯的脸色沉了下来,我心头一动,只觉背上寒意阵阵,却不敢多说什么,只是道:“末将怎敢妄加置喙,不过一点管见,不过末将以为,大人所令,必定含有深意,是末将有妇人之仁了。”

武侯笑道:“妇人之仁。呵呵,为将之道,当初军圣那庭天的《行军七要》中,第一条中便讲到了不可有妇人之仁。你冲锋之时勇冠三军,如今却婆婆妈妈的。”

他从腰间解下佩刀,道:“此刀名曰‘百辟’,现赐于你,日后,用此刀斩断你的妇人之仁。”

那把佩刀在空中划了个弧线,我双手接住,只觉手中一沉。正待跪下,武侯拍马已冲了过去,他的两个侍卫也追了上去。

得到武侯的赏赐,也许是件好事,可是,我内心却更觉空虚。

※※※

屠城还要继续几天。这几天里,帝国军在高鹫城中可以为所欲为。

为所欲为。这四个字能有多少含意,几乎不能说的。到处都是火,血在地上流成了河,散落着的小件木制品都在血上漂起来了。

一个人,为什么对破坏的兴趣远远大于建设?

天黑了下来,可是,的欲望并没有减退。城上,笼罩着一层黑云,远远望去,好象隐隐有一条黑龙盘在城头。

我躺在一间小屋里。这间屋子原来的主人一定是个士人,因为房里我竟然发现了两本远古时留传下来的书。这些书是一种非常坚韧的薄质材料制成的。据祖先留下的传说,在远古,我们的祖先是一群半人半神之类的人物,可以借助工具在天空飞,在地上跑得比最快的马还要快。后来遭到天谴,几乎所有人都死于一场大灾难中,剩下的人再也不记得祖先那些神术。后来又经过两千年繁衍生息,才形成现在的世界。

这个传说已被发现的那些书证实。帝国的大技师们尽管解读出了书上写着的奥秘,却发现不了那些书本身的奥秘。也许,这个秘密还要再过许多年才能被人发现。

我抚摸着书。这两本书也许有两千多年历史了吧,现在摸上去还是光滑得很。只是,书里讲的却很无聊,不过是讲一个人经历过的一些事。我看了没多少,就发现了太多无法理解的词语。

我们已经忘却了多少有价值的事。我合上书时,不由得想着。

这时,门口一阵喧哗。我不由皱皱眉。我实在不喜欢住在一个周围都是尸体的地方,因此,我住的这个小屋子周围几乎都被拆成了白地。有谁会来这里?

有人拼命地敲门。

我抓着武侯给我的百辟刀,走到门前。辎重官知道我住在这儿,可他已经忙得焦头烂额,未必会来。

我大声道:“什么人?”

门外,是祈烈的声音:“将军,是我。”

我拉开门,祈烈兴高***烈道:“将军,我们给你带了点东西来。”

我不被人觉察地皱皱眉。我实在不喜欢那些带有血腥的战利品。有一次在屠城时,我看见一个帝国军拼命在捋一个少女腕上的金镯,因为不太容易退下来,居然一刀砍断了那个少女的手,以至于我老是梦见那一只滴着血的断手。

“你们拿去分吧。”

祈烈看了看另外几个我队里的人,笑了笑道:“这东西可不能分的。来,给将军留下。”

两个士兵不由分说,抬了一个大袋进来,小心地放在我的床上。我吃了一惊,虽然这口袋外面很干净,里面说不定会是些滴血的金银之类。我急道:“你们怎么知道我住这儿?”

祈烈挤了挤眼,道:“听德洋大人说的。”

德洋就是辎重官,也许这帮小子也给他塞了点财物了。我不想说,他们已经嘻笑着退了出去,祈烈走时还掩上了门。

我回到内屋,想把那一包东西叫人处理了。刚想把这包东西拖下床,却见那大口袋动了起来。

里面是个人!

我也一下子明白了祈烈的笑意。这里是个人,那么,肯定是他们找到的什么美女吧,怪不得他说是“不能分的”。

我解开口袋,正如我所料,里面是个捆得象个粽子样的女子。

她象一只被鼠虎盯上了的小动物一样,惊恐万状。我笑了笑,想安慰她几句,她却想拼命地躲开我。

“不要怕。”

这话一说出口,我就想骂自己。说得像是色迷迷的。她盯着我,眼里充满了仇恨。

我伸手去解她的绳子,她猛地缩成一团,躲开我。我有点尴尬地笑了笑,道:“我没恶意的,你可以走。”

她看了看我,眼神却还是狐疑和痛恨。我无计可施,拔出了刀,道:“把手伸出来。”

她也许以为我要砍断她的手臂,毫不迟疑地伸出手。我把刀一劈,一刀砍断她手腕间的绳子,连点油皮也没擦破她,道:“你走吧。”

她大概觉得自己听错了,道:“让我走么?”

我把刀收回鞘里,道:“我说的,好象不是你不懂的话。”

她有点吃惊,拉开门,道:“我真要走了。”

我抓起床边的一件长袍扔给她。那是帝国军中平常的装束,她那副样子一出门只怕就会被人抓走。

她接过长袍,有点诧异地看了看我,我转过头,喝道:“你是不是不想走?”

她把长袍往身上一披。装束整齐了,倒像是帝国军中的一个杂兵了。看着她走出门去,不知为什么,我觉得有点索然无味。

战争中,对于敌人发善心,那是自寻死路。但战争结束后,是不是还得一点善心都没有?我解下了武侯给我的佩刀,细细把玩着。这时,刀鞘上,用金丝嵌出了“百辟”两字,这时我才发现下面还有八字铭文:“唯刀百辟,唯心不易”。是用很细的金丝嵌着,字迹很小,所以粗粗一看发现不了。

话很简单,可我却不知那是什么含义。当初军校中老师告诉我们,为将之道,文武兼备方为上将,文过于武则懦,武过于文则悍。尽管我更喜欢舞刀弄枪,可好象还是有点懦吧。至少,把她放走,那就是懦。

我叹了一口气,走出门。掩上门,看看门上德洋给我贴的那块“前锋五营楚”的牌子,不知为什么,心底有点寒意。

我那房子虽然偏僻,但百步以外就是营房了。现在是屠城之时,到处都是血腥和焦臭,营房这一带虽然都是算干净的,那股气味还是很重,中人欲呕。我走在一片瓦砾中,时不时的,还会看见在残砖碎瓦间会露出一条断臂。

我背着手,走过营房。现在军士多半屠城去了。高鹫城经营近两百年,有人口三十万。战争中虽也损失不少人口,但战时逃到高鹫城的难民倒有五六十万,现在城中大约共有八十万人吧。要屠灭这所城,也许起码还有五六天。对于久经沙场,已成习性的帝国军来说,也不是件易事。

现在营房里空荡荡的,看过去倒似座空营。屠城之时,除辎重营驻守外,只派少量士兵轮流驻防。包括在城外守住四门的驻军,也是轮流换岗的。那不为别的原因,只为了让所有人都能享受一番烧杀掳掠的快乐。

可是,自从我从军的第一天起,我就厌恶这种杀戮。

正想着,忽然,从身后有劲风扑来。我吃了一惊。是共和军的残兵么?

我没有回头,隔着衣服也感觉得到兵刃的寒意。听风声,那是长枪的声音。如果回头,只怕我会先被这一枪刺个对穿的。我的身体向前一倾,人一下扑倒,那一枪从我背上刺过。

那人一下刺了个空,已经在回枪准备再刺,我的右脚已经一个反踢,不偏不倚,正踢中那人的枪杆。“啪”一声响,那人的枪被我踢飞,我不等他再动手,已抽出了百辟刀。这时,边上又有一枝枪刺到。但此时我已全神贯注,这一枪于我等如儿戏,左手一把抓住那人枪尖下半尺处,人趁势向后转去,右手的刀已砍向那人持枪的双臂。

这是军校里号称“军中第一枪”的教官武昭教我们的破枪术。在马上使出这一招来当然很难,在步下却游刃有余。使枪的自也有破解之法,但那两人只怕只是个小兵,枪术生涩得很,绝使不出反克的枪法来,除了一开始我措手不及,稍觉吃力,现在要杀他们,已是举手之劳。

我这一刀刚要劈下,眼角却已看见他们的装束,那是两个帝国军。我又气又好笑,怪不得在营盘门口也会遇袭,却也不敢放开手里抓着的枪杆,口中喝道:“住手!”

先前被我踢掉长枪的那兵丁已抓过掉下来的枪,见我喝了一声,也不由一怔。我一把夺过手中的长枪,右手回手将刀收回鞘中,道:“我是前锋五营百夫长楚休红,你们看清了!”

那两个士兵又同是一怔,过了一会,一个道:“你……你是率先冲入城中的楚将军?怎么***甲胄?”

我从怀中摸出我的令牌,道:“战事已了,当然***甲胄了。你们是谁的部下?”

他们看了看我的令牌,一下子跪在地上。一个道:“我们是第三营蒲将军下属。今日轮到我们站岗,我们见楚将军一个人过来,还以为是共和军的余党,不是有意要冒犯将军的。”

听到他们说的“蒲将军”三字,我不由皱了皱眉。他们口中的蒲将军是我军校里的同届同学蒲安礼,现任前锋三营百夫长,与我是平级。他出身显贵,是开显伯蒲峙的儿子。在学校时,他曾与我闹得很不愉快,现在虽属同僚,也少有来往。他们一帮高门子弟和我们几个平民出身的百夫长在前锋营中分成了两大派,下属也时常发生争斗。还有几个百夫长则两不偏袒,算是中立。不过私怨归私怨,这次围城之战,我与蒲安礼配合得不错,我能率先冲入城中也是靠了他那支人马牵制住城门口的共和军。

我道:“你们蒲将军现在何处?”

他们两人互相看了看,道:“蒲将军带着其它弟兄去追一个女子去了。楚将军,若你见到蒲将军请你向他说一声,让我们早点换岗吧。”

我看了看他们,道:“好吧。只是你们现在一心站好岗,别再碰到自己人没弄清就下手。”

他们两个诺诺连声。我走开时,却也觉得他们倒也情有可原。我没穿甲胄,的确不太看得出来。现在城中到处是杀红眼的帝国军,要是我受点什么伤,实在不值得。

我刚要转过身,忽然想到他们说的蒲安礼是追一个女子。我道:“蒲将军追的那女子又是谁?”

一个士兵道:“就是刚才不久,蒲将军见有个身材矮小的人穿了一身军服匆匆忙忙地向城外走去,他喝了一声,那人扭头就跑,却是个女子,想必她不知从哪里偷了套军服想逃跑。蒲将军带了十来个正在营中的弟兄追过去了。”

是那个女子!我几乎一下便可断定。我急道:“他们往哪里走了?”

那士兵向着左边指了指。我不等他明白过来,已向左边跑了过去。

左边是上城墙去的路。我跑了没多久,便听得前面一阵喧哗,一个很响亮的声音笑道:“小姑娘,别跑了,你可没路好走了。”

那正是蒲安礼的声音,他们正在城头。我向城头跑去,石阶上,还没干透的人血让我脚下打滑,可我一点没管。我心中,只是觉得那女子既然是我放走的,如果落入别人手里,那几乎是我害的一样了。

我走上城头时,正见蒲安礼手里提着那女子的头发。那个女子在他手里拼命挣扎,却象落入夹子的小动物一般,挣也挣不脱。我叫道:“蒲……蒲将军,请放手。”

蒲安礼回头看了看我,带着点讥讽道:“是勇士楚将军啊。楚将军的鼻子倒尖,一闻到女人味就过来了。你别急,等我们玩过了,一定送给楚将军赏鉴一番。”

这一通跑让我有点气喘。我压住了喘息,道:“蒲将军,实在对不住,这女子是我的。请你放开她吧。”

“你的?”他看了看手下那女子,手也松开了。虽然我们处得不好,但这点面子他总该给我的。他有点讥讽地对他手下道:“原来我们追的是楚将军的女人。弟兄们,权当我们长跑了一番吧,哈哈哈。”

他松开了那女子的头发,我跑了过去,对她道:“你不要紧吧?”

她站起身,用手指捋了下头发,稍稍梳理了一下,昂起头道:“我不是你的!”

我一怔。她不是疯了吧?难道她想落入蒲安礼手中么?蒲安礼在一边却扳住我的肩头道:“楚将军,到底是不是你的女人?”

她很响亮地回答说:“不是!我是自由的共和国公民,不是谁的人!”

我道:“你疯了么?”我刚想再说一句,蒲安礼一把扳开我,道:“楚将军,得了,你要女人再找一个吧,这个可是我们找到的。”

我被他扳得一个踉跄,人几乎摔倒。他手下的士兵都一阵笑,这让我有点恼怒。等站稳了,我道:“蒲将军,她是祈烈送给我的,我难道会说谎么?”

蒲安礼转过身,拍拍腰间的佩刀道:“楚休红,我已给足你面子了,若你再不知好歹,别怪我不客气。”

我心头一下子如烈焰燃起,已拔出了刀来,道:“蒲将军,别的事我可以让你,但她绝不可给你。”

蒲安礼转过身,看着我,慢慢道:“楚将军,你可要与我决斗?”

帝国尚武,决斗只消双方同意,并不犯法。和平时,就时不时会听到有人因决斗而死的消息,在军中却不常有这种事发生。因为武侯怕军中决斗会影响军纪,下令若有人决斗,则不管原因,负者及其下属将贬一级。这种处置虽然似不近情理,却让人决斗前多想一想,因为一个人若要决斗,他身上担负的便不只是自己的名声和官位了。

我一时冲动,居然拔出了刀,那么就是挑战的意思。可要我收回刀去,我也绝不能做。我道:“蒲将军,我不想与你决斗,只希望你能给我个面子。”

他狞笑道:“面子已经给你了,现在我若不和你决斗,我的弟兄只道我是怕了你,那我的面子往哪儿搁?弟兄们,清个场子,给楚将军一件软甲。看他那样,跟个读书的一样。”

他的手下都一阵大笑,有个兵丁脱下身上的皮甲递到我跟前。我有点吃惊,道:“蒲将军,你真要与我决斗?”

蒲安礼道:“不是我要和你决斗,是你要和我决斗。现在废话少说,快点准备吧。”

他的手下左右散开,在城墙上空出一块地方,而她则被两个士兵夹着站在雉堞边,看着我们。我两手抱刀,道:“蒲将军……”

他喝道:“少给我婆婆妈妈的,你若再***皮甲,我也要攻上来了。”

我情知现在势如弦上之箭,已无法再挽回。我把刀放在地上,默默地穿那件皮甲。

那人身材和我相差无几,只是比我瘦些,这皮甲稍有点紧。等我把皮甲上的线缚好,道:“蒲将军,失礼了。”

在军校中,武课有兵法、器械和拳术三大门。器械中,主要是两种,马上枪和步下刀,决斗也分马上和马下两种。我马上的本领不算最强,五年军校,每一年都有一次岁考。那一届毕业生中我枪术岁考一向只在二十名左右,而步下刀术得过两届第二名。蒲安礼刚好和我相反,他的枪术岁考从未出过前十名,而刀术却总在十名以下。在军校中,我也曾与他比试过刀术,交手三次,他无一胜绩。他的刀法完全是力量型的,刀法虽快,却转动不灵。他弃己之长,到底是什么用心?

现在已由不得我多想,蒲安礼一声断喝,人已如黑塔一般压了过来。我看着他的刀势,等他扑过来时,一刀格住了他的刀。

“当”一声,两刀的刀口一交,爆出火星。他的刀虽然没我的百辟刀好,却也尽可挡得住。我却只觉手臂一麻,全身都震了一震。

他的力量居然有这么大!

我不禁有点吃惊。尽管我知道蒲安礼的力量在军中是过人的,但自信自己足以挡得住。可是现在他的力量居然有这么大,也许是杀多了,锻炼出来的吧。尽管我也时常锻炼,可与他一比,就相形见绌了。

他还在压下来,我人向后一跳,已跳开了三四步,心里不禁有了点怯意。

他嘿嘿地笑了笑,大踏步向前走来。他的气势,真的有如泰山压顶,我几乎被他压制得喘不过气来。

他一定还有弱点的!

我努力找着他身形的破绽。如果我败了,不仅是我这百夫长的位置保不住,祈烈他们也要跟着我降一级。就算为了我属下这八十多个弟兄,我也绝不能败!

等蒲安礼走过来,我咬了咬牙,不能他站稳,人已扑了上去。

上一次是他进攻,这一次该轮到我了。

我冲到蒲安礼跟前,他象没知觉一样,一动不动。我的刀砍到他胸前,手忽然一软,他忽然把手中的刀在胸前一横。我的刀一碰到他的刀,他整个身体猛地向前一冲,我只觉一股大力袭来,手中的刀几乎要脱手。他却不等我变招,那把放在胸前的刀一翻,压住了我的刀,顺着我的刀平推过来。

如果不弃刀,我的手指一定会被他削断。

我咬了咬牙,手上却快得多,右手一下松开了刀,从他那刀上抽出来。他的刀正用力向下压,胸前已是空门大开,我右手已变拳,***一拳打向他胸口。

这一拳是孤注一掷了。他的刀正平平削来,我若这一拳速度慢些,他的刀先到,那我这一拳便打不到他。但他的速度还是比不过我,我这拳的力量虽不是太大,但他胸前除了软甲,全无防备,“砰”一声,这一拳实实地打在他胸口上。他一个踉跄,整个身体都向后退去,那刀向胸前一挥,大概要确断我的手。我的右手却已收了回来,又伸到他那刀上,一把抓住了我刚才脱手的百辟刀,这刀只下落了一掌的距离。

这一招实在太快,大概除了蒲安礼,旁人都没看清。他那些下属同时发出一声“可惜”,也许是以为他自己滑了下才让我脱身的,当然不会为我一拳没打倒他叫可惜。

他们的话音未落,我右手的百辟刀已经抽回,顺势用刀尖刺向他胸口。他嘴里断喝一声,人退了一步。他的声音震得我耳朵里直响,我的刀却没有滞涩,已向前逼了一步。

蒲安礼自己也没料到我这把刀如影随形,居然还在跟着他向后退,脸上也有点变色。他脚下又退后了一步,手中的刀却胡乱向上挥来。我右手向后一缩,手已脱开刀柄,已变成拳,在他那刀向上挥个空后,又是一拳打在他胸口。

这一拳正打在刚才同一个地方,他再不能泰然处之了。他变招居然也跟得上我,向上挥个空的那刀又向下挥来。此时我的右手已缩回来抓住刚才脱手的刀,又一刀刺向他胸口,他这一刀“啪”一声又压到我的刀上。

他的下属在一边又震天般齐吼道:“好!”不等他高兴,也不等那些人的叫声消失,我的右手又已弃刀,缩回,化成拳,“砰”一声,不偏不倚,第三次打在他胸口同一个地方。

这一拳他已经受不了了。我的力量虽没他大,可他也不是铁打的,受不了在那么短时间内吃我三拳的。他人向后又退了一步,我的右手又伸到他的刀下,抽回了那把百辟刀,这时他下属们的那声“好”还没叫完,却突然嘎然而止。

我把刀用两手抱在胸前,道:“蒲将军真是好本领,我们不分胜负,就此罢手吧。可还请蒲将军把那女子送给我。”

成语大全四字成语骨

1、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2、故事:春秋时期,楚庄王因宋国杀了楚国过境使臣申舟而出兵攻打宋国,围困宋国首都半年之久,并准备长久围困下去,宋国人害怕了,宋王派执政华元只身潜入楚国元帅子反的卧室,挟持子反说宋国人就是易子而食、析骨而炊也不投降。

3、易子而食,交换孩子,杀食以充饥。后因以“易子而食”用为形容大灾之年久受围困时人们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惨象的典故。

《赵翼》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赵翼》人物故事小传

1.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什么身什么骨

粉身碎骨fěn shēn suì gǔ

[释义] 全身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不惜牺牲生命。也比喻彻底遭到失败或遭遇极大的磨难。

[语出] 唐·蒋防《霍小玉传》:“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

[正音] 骨;不能读作“ɡú”。

[辨形] 粉;不能写作“分”。

[近义] 肝脑涂地 身首异处 马革裹尸 赴汤蹈火

[用法] 多形容人为某种目的而死。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结构] 联合式。

2.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筋骨

丰筋多力、钢筋铁骨、劳筋苦骨、力尽筋疲、柔筋脆骨、舒筋活络、颜骨柳筋、骨软筋酥、刮骨抽筋、铜筋铁骨。

1.丰筋多力 [ fēng jīn duō lì ]

释义:丰:丰满,丰实;筋:肌腱或骨头上的韧带;多:多余。书法有筋骨,笔力雄健。比喻字体结构坚实而丰满,笔力强劲有余。

出处:宋·无名氏《宣和书谱》:“三国之初,字学缺然不讲,繇于是为一家法,而议者谓其丰筋多力,有云游雨骤之势。”

2.钢筋铁骨 [ gāng jīn tiě gǔ ]

释义:筋骨象钢铁打铸的一般。形容身体健壮有力或意志坚强不屈。

出处:曹禺《半日的“旅行”》:“在一间放着垫子和各种各样举重器械的房间里,我遇见了一群钢筋铁骨的青年。”

3.劳筋苦骨 [ láo jīn kǔ gǔ ]

释义:指劳动繁重,使筋骨疲劳痛苦。

4.柔筋脆骨 [ róu jīn cuì gǔ ]

释义:柔弱的筋骨。比喻文章疲软无力。

出处:明·宋濂《〈王君子与文集〉序》:“士之有志于文者夥矣,抽青媲白,组织文绣,柔筋脆骨,点缀形似,徒夸艳乎。”

5.颜骨柳筋 [ yán gǔ liǔ jīn ]

释义:指颜柳两家书法挺劲有力,但风格有所不同。也泛称书法极佳。同“颜筋柳骨”。

出处:《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此书颜骨柳筋,无一笔不合法。”

3. 骨什么骨什么四字成语'

没有 骨什么骨什么 四字成语,骨 开头的成语如下: 骨鲠在喉 鲠:鱼刺。

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

骨鲠之臣 骨鲠:比喻刚直。刚正忠直的官员。

骨寒毛竖 形容十分害怕。 骨肉离散 骨肉:指父母兄***女等亲人。

比喻亲人分散,不能团聚。 骨肉团圆 骨肉:比喻父母兄***女等亲人。

指亲人离而复聚。 骨肉未寒 骨肉尚未冷透。

指人刚死不久。 骨肉相残 比喻自相残杀。

骨肉相连 象骨头和肉一样互相连接着。比喻关系非常密切,不可分离。

骨肉至亲 指关系最密切的亲属。 骨软筋酥 形容全身乏力,肢体瘫软的样子。

骨瘦如柴 形容消瘦到极点。 骨腾肉飞 腾:跳跃。

形容奔弛迅速。也形容神魂飘荡。

骨化风成 指人的性情气质受感染而变化,一种新的社会风气已经形成。 骨化形销 指死亡。

骨软筋麻 ①形容精疲力尽的样子。②形容极其害怕的样子。

骨软肉酥 形容全身乏力,肢体瘫软的样子。同“骨软筋酥”。

骨瘦如豺 形容消瘦到极点。同“骨瘦如柴”。

骨瘦形销 形容瘦削到极点。

4. 带有骨字的成语大全

带有“骨”字的成语有骨瘦如柴、粉身碎骨、刻骨铭心、骨鲠在喉、积毁销骨等。

1、骨瘦如柴[gǔ shòu rú chái] 形容消copy瘦到极点。 造句:他长得尖嘴猴腮,骨瘦如柴,整天游手好闲,不干正经事。

百 2、粉身碎骨[fěn shēn suì gǔ] 身体粉碎而死。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什么危险而丧失生命。

造句:为了革命的事业我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3、刻骨铭心[kè gǔ míng xīn] 铭刻在心灵深处度。

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造句:这是一段让人刻骨铭心的历史。

4、骨鲠在喉[gǔ gěng zài hóu] 鲠:鱼刺。 鱼骨头卡在喉咙里。

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 造句:许多话,像问骨鲠在喉,不吐不答快,不吐不甘! 5、积毁销骨[jī huǐ xiāo gǔ] 积:聚;毁:毁谤;销:熔化。

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 造句:妈妈给我讲了成语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意思。

5. 含有骨字的成语大全

多元输入法(多元汉字与图形符号输入法)输入mm 打出骨字,自动联想出来的四字词汇有:

骨瘦如柴;骨牌效应;骨肉同胞;骨肉相连;骨干力量;骨干企业。

在自带的九万条词汇中搜索,还有含骨的成语为:

仙风道骨;冢中枯骨;刻骨铭心;尸骨未寒;恨之入骨;瘦骨嶙峋;铭心刻骨;镂骨铭心;颜筋柳骨;亲生骨肉;伤筋动骨;冰肌玉骨;切骨之仇;千金市骨;坐骨神经;奴颜;恨入骨髓;敲骨吸髓;毛骨悚然;粉身碎骨;脱胎换骨;蚀魂销骨;铁骨铮铮。

6. 带有骨字的成语大全

癞骨顽皮、龙章秀骨、染神刻骨、情深骨肉、铜筋铁骨、呕心镂骨、枯骨之余、骨肉离散、鹤骨龙筋、至亲骨肉、啮血沁骨、揣骨听声、钢筋铁骨、骨鲠在喉、瘦骨嶙峋、醒骨***、敲骨榨髓、痛于骨髓、刻骨铭心、毛森骨立、攘肌及骨、骨化风成、柳骨颜筋、脱胎换骨、刻骨镂心、枯骨之馀、凤骨龙姿、白骨再肉、亲如骨肉、鹤骨松姿 仙风道骨、锥心刺骨、毛骨耸然、凿骨捣髓、铭刻心骨、抽胎换骨、道骨仙风、痛之入骨、曝骨履肠、陨身糜骨、附骨之疽、情同骨肉、骏骨牵盐、骨肉之情、痛入骨髓、灰身粉骨、铭肤镂骨、骨肉团圆、深入骨髓、镌骨铭心、碎骨粉身、雪胎梅骨、刻肌刻骨、沦肌浃骨、骚情赋骨、辞赋风骨、神湛骨寒、三军暴骨、恨入骨髓、尸骨未寒、骨瘦如柴、镌心铭骨、粘皮带骨、玉骨冰姿、泽及枯骨、毛骨竦然、切骨之恨、恨之入骨、析骨而炊、切骨之寒、刮骨抽筋、顽皮贼骨、劳筋苦骨、骨软筋麻、一聚枯骨、悬头刺骨、柔筋脆骨、割骨疗亲、柔情侠骨、连皮带骨、颜筋柳骨、镂心刻骨、以骨去蚁、毛骨悚然、肉薄骨并、切骨之仇、瘦骨如柴、松形鹤骨、行尸走骨、枯骨生肉、灰躯糜骨、痛楚彻骨、瘦骨穷骸、骨软肉酥、死骨更肉、积毁消骨、戳脊梁骨、敛骨吹魂、换骨夺胎、刺心刻骨、骨瘦如豺、怨入骨髓、劲骨丰肌、抽筋拔骨、脱骨换胎、瘦骨棱棱、痛彻骨髓、颜精柳骨、粉骨糜身、刻骨崩心、食骨在喉、顽皮赖骨、痛切心骨、伤筋动骨、捶骨沥髓、粉骨碎身、瘦骨嶙嶙、鸡骨支床、生死骨肉、千里骏骨、铭心刻骨、众毁销骨、透骨酸心、碎身粉骨、齑身粉骨、销毁骨立、洗心换骨、铭肌镂骨、夺胎换骨、黏皮着骨、痛心入骨、粉骨糜躯、钻心刺骨、皮松骨痒、骨肉相亲、哀毁骨立、骨瘦形销、刮骨去毒、傲骨嶙嶙、浊骨凡胎、挫骨扬灰、金丹换骨、瘦骨零丁、鹤骨松筋、异姓骨肉、骨化形销、玉骨冰肌、积谗磨骨、入骨相思、功成骨枯、骨肉之亲、铭心镂骨、敲骨取髓、病入骨随、悬梁刺骨、丰肌弱骨、生肉枯骨、神清骨秀、刮骨疗毒、柴毁骨立、鹤骨霜髯、直言骨鲠、敲骨吸髓、柔心弱骨、颜骨柳筋、骨肉相连、风骨峭峻、骨肉未寒、病入骨随、骨寒毛竖、积谗糜骨、寒风刺骨、痛心刻骨、朽骨重肉、刺心切骨、积毁销骨、骨软筋麻、骨软筋酥、骨肉之恩、千金市骨、千金买骨、舐皮论骨、粉身灰骨、镂骨铭肌、铮铮铁骨、粉骨捐躯、瘦骨伶仃、病入骨髓、凡胎浊骨、痛心切骨、冰肌玉骨、奴颜、走骨行尸、骨肉相残、刻骨相思、形销骨立、骨鲠之臣、冢中枯骨、铄金毁骨、瘦骨梭棱、碎骨粉尸、鹤骨鸡肤、铁骨铮铮、众毛飞骨、刻骨仇恨、白骨露野、生死肉骨、骨腾肉飞、粘皮着骨、黏皮带骨、敲骨剥髓、敲骨吸髓、镂骨铭心、骨肉私情、焚骨扬灰、病骨支离、擢筋割骨、粉身碎骨、泽及髊骨、刊心刻骨、换骨脱胎、骨肉至亲、丰肌秀骨、情逾骨肉、迷恋骸骨、蚂蚁啃骨头、平地起骨堆、画虎画皮难画骨、起死人而肉白骨、起死人肉白骨、起死人,肉白骨、含着骨头露着肉、妍皮不裹痴骨、吃人不吐骨头、鸡蛋里找骨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7. 有个骨字的成语

鸡蛋里挑骨头: 比喻故意挑剔找茬

骨肉之情: 骨肉:指父母兄***女等亲人关系。比喻至亲之间的深厚感情

尸骨未寒: 尸骨:尸体。尸体还没有变冷。指人刚刚死去不久

寒风刺骨:

走骨行尸: 行尸:会行走的尸体。比喻虽有形骸却没有灵魂,庸碌无能、毫无生气的人

粘皮着骨: 粘:粘贴。比喻人固执呆板

雪胎梅骨: 比喻高洁。

朽骨重肉: 比喻已经腐朽的东西得到了新生。

行尸走骨: 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同“行尸走肉”。

顽皮赖骨: ①指品行不端、无赖狡诈。②指品行不端、无赖狡诈的人。

顽皮贼骨: 指品行不端,无赖狡诈的人。

脱骨换胎: 道教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脱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痛于骨髓:

铄金毁骨: 比喻毁谤太多,使人无以自存。

瘦骨零丁: 形容人瘦弱孤单的样子

瘦骨伶仃: 形容人或动物瘦得皮包骨的样子。亦作“瘦骨零丁”。

瘦骨棱棱: 瘦得连骨头都露出来,形容十分消瘦

瘦骨嶙嶙: 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

瘦骨如柴: 十分削瘦的样子。

瘦骨嶙峋: 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

瘦骨梭棱: 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

舐皮论骨: 舐:舔。比喻只看到一点表面现象就妄加评论。

生肉枯骨: 枯骨:白骨。使死者再生,枯骨长肉。形容施惠很深

生死骨肉: 使死人复生,白骨长肉。形容恩惠极深厚

生死肉骨: 生、肉:用作动词。使死人复生,白骨长肉。形容恩惠极大。

深入骨髓: 形容达到极深极重的程度。

神清骨秀: 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朗,气质秀美。

神湛骨寒: 形容危惧。

伤筋动骨: 本指身受重伤。后比喻事物受到重大损害。

骚情赋骨: 指文人的情调与风骨。

共找到200个带骨的成语,还包含带骨字的成语大全,以骨字开头的成语大全;相关查询:骨的意思

8. 成语故事动画片 千金买骨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千金买骨 [ qiān jīn mǎi gǔ ] 生词本 基本释义抄 [ qiān jīn mǎi gǔ ]《战国策·燕策一》记载,燕昭王想招纳天下贤士,郭隗说:“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袭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即近侍)言于君曰:‘bai请求之。’君遣du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

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zhi,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马之至者三。

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dao” 后“首”多作骨,并以“千金买骨”比喻求贤若渴。

《赵翼》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赵翼》人物故事小传

赵翼(公元1727—1814年)字耘松,号瓯北,清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辞官后曾主讲于安定书院。长于史学,考据精赅。所著《廿二史札记》、《陔余丛考》,皆颇具功力。又能诗。反对摹拟,主张独创。风格开朗畅达,时见雄肆。有《瓯北全集》、《瓯北诗话》等。

〔正 史〕

赵翼,字耘松,阳湖人。生三岁能识字,年十二,为文一日成七篇,人奇其才。乾隆十九年,由举人中明通榜,用内阁中书,入直军机,大学士傅恒尤重之。二十六年,复成进士,殿试拟一甲第一,王杰第三。高宗谓陕西自国朝以来未有以一甲一名及第者,遂拔杰而移翼第三,授编修。

后出知镇安府。粤民输谷常社仓,用竹筐,以权代概①。有司因购马济滇军,别置大筐敛谷,后遂不革②,民苦之。翼听民用旧筐,自权,持羡去③,民由是感激,每出行,争肩舆过其村。先是镇民付奉入云南土富州为奸,捕获百余人,付奉顾逸去④,前守以是罢官。已而付奉死,验其尸良是。总督李侍尧疑其为前守道地⑤,翼申辨,总督怒,劾之。适朝廷用兵缅甸,命翼赴军赞画,乃追劾疏还。傅恒既至滇,经略兵事,议以大兵渡戛鸠江,别遣偏师从普洱进。翼谓普洱距戛鸠江四千余里,不如由江东岸近地取猛密,如其策入告,其后戛鸠兵遭瘴多疾病,而阿桂所统江东岸一军独完,卒以蒇事⑥。寻调守广州,擢贵西兵备道。以广州谳狱⑦旧案降级,遂乞归,不复出。

五十二年,林爽文反台湾,侍尧赴闽治军,邀翼与俱。时总兵柴大纪城守半载,以易子析骸⑧入告。帝意动,谕大纪以兵护民内渡。侍尧以询翼,翼曰:“总兵欲内渡久矣,惮国法故不敢。今一弃城,则鹿耳门为贼有,全台休矣!即大兵至,无路可入。宜封还此旨。”侍尧悟,从之,明日接追还前旨之谕,侍尧膺殊赏⑨;而大将军福康安续至,遂得由鹿耳门进兵破贼,皆翼计也。

事平,辞归,以著述自娱。尤邃史学,著《廿二史札记》、《皇朝武功纪盛》、《陔余丛考》、《檐曝杂记》、《瓯北诗集》。嘉庆十五年,重宴鹿鸣,赐三品衔。卒,年八十六。同时袁枚、蒋士铨与翼齐名,而翼有经世之略,未尽其用。所为诗无不如人意所欲为,亦其才优也。

《清史稿·赵翼传》卷四八五

〔注 释〕

①以权代概:以秤代替斗斛。概,量米麦时刮平斗斛的器具。②革:改。③持羡去:把盈余的拿走。④顾逸去:逃逸。顾,回顾。⑤道地:开脱罪责。⑥卒以蒇事:终于完成预定***。蒇(chan)事,指事情已经办好。⑦谳狱:议罪。⑧易子析骸:易子而食,析骨而炊。⑨膺殊赏:荣获特别奖赏。

〔相关史料〕

富于文学,历代史书,旁及诸子***,无不流览考订。诗学苏轼,而恃才驱骛,奔肆无余,亦不甚循古法。其时天下方务考据①,学者震其雄博,往往宗之。当时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后数十年,读其诗者寡矣。

朱克敬 瞑庵所著《儒林琐记》

〔注 释〕

①考据:也称考证。指对古籍的文字音义及古代的名物典章制度等进行考核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