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求一逞,以一求多指什么

tamoadmin 成语讲堂 2024-06-26 0
  1. 《离骚》中屈原三次求女_,暗指他在向楚怀王求爱?
  2. 成语一百个 带解释 便宜点 比如空穴来风 劳驾求大神帮助
  3. 解释一下成语意思:学海无涯 书山有路 九牛一毛 沧海一粟 孜孜以求 全力以赴 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4. 四字成语有求什么什么
  5. 以什么求什么成语
  6. 求明 张居正的《陈六事疏》的全文,我只有第一疏省议论,之前问过一次,没得到满意的答案

步障自蔽

注释:原指才女谢道韫设置屏幕与人辩辞。后多指自己给自己设置障碍。

才大难用

以求一逞,以一求多指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注释:原意是能力强难用于小事。后形容怀才不遇。同“材大难用”。

才朽形秽

注释:原用以表示自谦。后也用以形容不堪造就的人。

财不露白

注释:旧指有钱财不能泄露给别人看。现指随身携带的钱财不在人前显露。

惨淡经营

注释:原指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

材大难用

注释:原意是能力强难用于小事。后形容怀才不遇。

夸多斗靡

注释:原指写文章以篇幅多、辞藻华丽夸耀争胜,后也指比赛生动豪华奢侈。

狂风骤雨

注释:原形容大风大雨。后比喻处境险恶或声势猛烈。

狂瞽之说

注释:指愚妄无知的言论。旧时常用作自谦之辞。

窥牖小儿

注释:原指从窗上向屋里偷看。后多形容小偷。

窥觎非望

注释:现指寻找实机实现非分的希望。旧时多指谋求帝位。

壸浆箪食

注释:原指竹篮中盛着饭食,壶中盛着酒浆茶水,以欢迎王者的军队。后多用指百姓欢迎、慰劳自己所拥护的军队。

兰摧玉折

注释:现指花木摧残摧折断。旧时多用于哀悼人不幸早死不耻下问 不可用于比自己高明的人。

不孚众望 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这两个成语常被混用。

不负众望 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不胫而走 消息传得很快。表示东西丢失用"不翼而飞"。

不可开交 无法摆脱或结束。前面加"忙得""打得"等。

不可理喻 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不可收拾 无可挽救,不可救药。常有人在"一发而不可收"这句惯用语

不可思议 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强调神秘奥妙。

不可向迩 不能接近。

不可终日 形容形势危急或心中惶恐。

不瘟不火 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

不以为然 不赞同。

不以为意 不放在心上。

不亦乐乎 不一定非乐不可,常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不知所云 指说话人说得不好,而非听者不理解。

不足为训 不值得作为准则。与教训无关。

参差不齐 长短高低大小水平不一致,不用于时间等。

侧目而视 不满而又惧怕地看着。常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

差强人意 大体上使人满意。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出奇制胜 作谓语,不带宾语。说成"出奇制胜叛军"之类则错。

处心积虑 贬义。褒义用"殚精竭虑"。

弹冠相庆 贬义。常被误解为中性的互相庆贺。

鼎力相助 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耳提面命 表示长辈的谆谆教导。不用于同辈之间和贬义。

耳闻目睹 不能代替耳濡目染。

翻云覆雨 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不能表示气势宏伟。

风声鹤唳 惊慌疑惧,常与"草木皆兵"连用。有人用"杀得风声鹤唳"来形容战斗激烈,错。

改头换面 只改形式,不换内容,贬义。

改弦更张 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改弦易辙 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以上两词都不代替"改邪归正"。

耿耿于怀 形容心存怨恨,

光怪陆离 色彩纷繁,现象奇异,中性,不要误认为贬义。

鬼斧神工 建筑、雕塑等技艺精巧。常被误用来形容自然景物。

骇人听闻 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使人听了吃惊。强调客观效果。

汗牛充栋 只形容藏书很多,不用于其他事物。

绘声绘色 形容描写生动逼真,常误用作代替"有声有色"。

火中取栗 比喻冒险为别人出力而不知上当。

见仁见智 意见不统一。使用中要注意防止前后矛盾

见异思迁 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不表示选择时犹豫不定。

敬谢不敏 谢,推辞;不敏,无能。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婉辞。错用于拒绝别人的要求。

侃侃而谈 "侃侃"本为刚直之意。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误用。

空穴来风 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传闻有一定根据。大多用来表示毫无根据,完全用反了。

良莠不齐 一群人中有好有坏,侧重于品质。不用于水平、成绩等。

美轮美奂 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媒体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语,错。

面目全非 事物的样子变得很厉害,贬义。指变得很糟。

明日黄花 过时的新闻报道或事物.不能写作昨日黄花.

目无全牛 技艺十分纯熟。常误解为没有全局观念。

抛砖引玉 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蓬荜生辉 谦敬之辞。广告语说"让您的居室蓬筚生辉",简直是骂人。

平铺直叙 可用为褒义,指文章不讲究修辞,只把意思直接叙述出来。

评头品足 比喻在小节上过分挑剔.与中性的评议不同.

期期艾艾 口吃。不理解为懦弱犹豫等。

奇文共赏 原是褒义,现多用于讽刺。

情不自禁 无法控制感情,与不由自主易于混淆。

茕茕孑立 孑然一身 处境孤单,无依无靠。指一生不指某时。

人满为患 强调人多的坏处,贬义。错用于表示人很多的情景,如"柜台前人满为患"之类。

忍俊不禁 不能说"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如履薄冰 强调主观心态之谨慎小心,而非客观情况之危急。

如丧考妣 像死了父母一样,贬义。

若心孤诣 苦心钻研或经营,达刭了很高造诣,常误当作苦口婆心。

三人成虎 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赏心悦目 主浯是人。如果主语是物,要说"令人赏心悦目

上行下效 贬义,不用于表示群众以干部榜样

身临其境 常误用为代替"设身处地"。

石破天惊 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媒体多用于惊人消息,误。

始作俑者 首先干某件坏事的人。滥用于一切倡导人。

首当其冲 首先受到攻击,一般作谓语。常被人误用为定语,代替"首先"。

首鼠两端 迟疑不决。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水落石出 事情的真像已经弄清,不表示追求正确答案或道理。

耸人听闻 故意夸张使人震惊。强调主观目的。

投桃报李 报答他人的好处,除非特意幽默,不表示报复。

脱颖而出 比喻人才崭露头角。陆星儿曾误用于"脱颖出来,潇潇洒洒地活一辈子";还有人说"从母鲸腹中脱颖而出"。

望尘莫及 比喻远远地落后,与鞭长莫及不同

望其项背 可以赶上。只用否定形式。不少人用"只能望其项背"表示"赶不上",错。

危言危行 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褒义。

文不加点 写文章一气呵成,不须删改。不可理解为"不加标点"。

无可厚非 不必作过严厉的批评。与无可非议程度不同。

无所不为 什么坏事都干。

无所不至 什么地方都去,什么坏事都干。与"无微不至"有天壤之别。

息息相关 呼吸相关连,比喻关系密切。

相敬如宾 用于夫妻之间,常与举案齐眉连用。

相濡以沫 患难中互相救助。而"相依为命"只有互相依靠的意思。

心有余悸 只用于对过去发生过的事还感到害怕。

信笔涂鸦 随手乱画,不表示画得又快又好

休戚相关 比喻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连。

休戚与共 同欢乐共悲哀。与患难与共不同

循序渐进 强调由浅入深的程序。

咬文嚼字 一般用于贬义,除非贬词褒用。

一蹴而就 一步就成功,不要误解为一气呵成。

一发不可收拾 更加无法整顿。

一发而不可收 行为不受控制或无法停住。

一言九鼎 说话有份量。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

义无反顾 为正义而勇往直前。常被用于毫不犹豫的干坏事,错。

意气用事 凭感情办事,缺乏理智,不表示"讲义气重感情"。

意味深长 话语含蓄,带有深意。

溢美之词 过分赞美的言词。常误用于褒义场合。

因人成事 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只能表贬义或自谦。

语重心长 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责无旁贷 不能说"责无旁贷的责任"。

振振有词 贬义,理由似乎很充分,其实是强词夺理。

炙手可热 形容人很有权势,含贬义。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置之度外 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与"置之不理"不同。

左右逢源 既指处世圆滑,又指做事得心应手。

1 曾几何时:表示"过去没有多久"。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2 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学"为名词,常误作动词。

3 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误用为"不可思议"。

4 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正确的"。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5 守株待兔:贬义词,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常误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

6 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常误用为贬义词。

7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8 鼎力相助;敬词,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9 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10 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常误用为贬义词。

11 始作俑者:指某种坏风气的创始者。

12 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能忍受其烦琐。常误用为"不厌其烦"。

13 脑无城府:指为人坦率,褒义词。

14 身无长物:指人贫困。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15 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16 鬼斧神工:形容人的制作技艺高超,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相类似的还有"巧夺天工"。

17 求全责备:指对人苛求完善,后面不能带宾语,与此类似的还有"漠不关心"。

18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

19 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20 卓尔不群:形容非常优秀,超出常人。易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

21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易误用为形容听得出神。

22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易误用为"进入"。

23 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与"景物"无关。

24 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到审问。易误解为"争论,明辨是非"。

25 相敬如宾:特指夫妻相敬相爱。另有"举案齐眉"。

26 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强调过程,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

27 师心自用:形容固执已见,自以为是。易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28 安土重迁:安居故土,不愿随便迁往别处。易理解相反

29 罪不容诛:形容罪大恶极,与"死有余辜"同义。易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30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易误解为"没有成功"。

31 无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无所不为"。

32 安之若泰:指身上逆境,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与此类似的还有"泰然自若"。

33 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易和"娓娓而谈(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相混。

34 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易误指吞吞吐吐。

35 首鼠两端:形容迟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易误解为行为前后不一致。

36 处心积虑:千方百计盘算,贬义词。常误解为"殚精竭虑"(用心精力,费尽心力)。

37 侧目而视:形容畏惧而又愤恨,易误解为尊敬。

38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易和"鞭长莫及"(指力量达不到)混用。

39 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针、政策。易和"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向或做法)混用。

40 不知所云:不知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它指的是说话人。易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离骚》中屈原三次求女_,暗指他在向楚怀王求爱?

通货膨胀简单地说是供大于求。在这里要弄清楚供求关系。通货膨胀简单地说就是物价上涨了,现实中流通的货币太多了。

通货膨胀的发生即是货币的供给大于对货币的需求,导致现实生活中流通的货币过多,东西多了,就变得不值钱了。所以货币就贬值了。

货币是用于交换物品与劳务的单位,货币贬值了,作为一个事物的不同方面,即说明物品与劳务的价格上升了。所以通货膨胀指的就是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一般定义为: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

当市场上货币流通量增加,人民的货币所得增加,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物价上涨,造成通货膨胀。

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国家财政赤字的增加。***为了挽救经济危机或弥补庞大的财政赤字,不顾商品流通的实际需要,滥发纸币。他们之所以要利用这种办法来弥补财政赤字,是因为这种办法比起增加税收、增发国债等办法富于隐蔽性,并且简便易行。

与货币贬值不同,整体通货膨胀为特定经济体内之货币价值的下降,而货币贬值为货币在经济体间之相对价值的降低。前者影响此货币在使用国内的价值,而后者影响此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值。两者之相关性为经济学上的争议之一

成语一百个 带解释 便宜点 比如空穴来风 劳驾求大神帮助

《离骚》中有三求女,这三求女是什么呢?一是求宓妃神话传说她叫称洛水女神,这里有诗句写道:“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二是求娀氏之佚女神话传说中她是帝喾的妃子,也有词句:“览相观于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

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氏之佚女。”三是求虞氏之二姚(神话传说里她是夏侯少康的妃),也有诗句“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

很简单的看出这并不是向楚怀王求爱的说法,这三次求女,想要的表达有很多,这其中很多都是关于屈原当时生活所处的状态,比如追求理想、追求美政、追求贤臣和贤君。

在屈原很多的君臣关系中,他都是以弃妇的心态太处理和楚怀王的关系,一种卑微却时常为楚怀王着想,甚至会为了楚怀王在某些方面做的不好,而对楚怀王感到愤痛,所以可以说屈原为君,为百姓担忧太多,在很多的方面都想有一些很具体的建议来更完美的把当时的楚国变的更好,所以三求女,求很多,屈原这般的“苦口婆心”和心心相惜也是贯穿他一生的理想追求,最后求的还是他心中想要的样子。

《离骚》中很多的时候是在楚怀王疏远屈原的情况所写,对于自己一心一意去为楚国着想的时候,却得不到待见,所以心中有很多的渴望和不平衡,这种渴望慢慢的就变成了很多次的“求女”。

解释一下成语意思:学海无涯 书山有路 九牛一毛 沧海一粟 孜孜以求 全力以赴 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哀兵必败:处于压迫而满怀愁愤的军队必会取胜。 安富尊荣:平安富有,尊贵荣华。 安贫乐道:安于贫穷生活,以坚持自己信念为乐。 按图索骥:比喻办事机械死板。 傲雪欺霜:形容松柏,梅,菊不畏严寒而立。 笨鸟先飞:比喻能力差的人做事时,恐怕落后,比别人先行动。 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像小白马在嬉笑得缝隙前一闪而过。 白日做梦:比喻幻想,根本不能实现。 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暴虎冯(píng,)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 暴殄(tiǎn)天物:任意糟蹋东西。 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或创新 兵不血刃:兵器没有沾血,指未经过交锋而取得胜利、 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 不可开交:无法摆脱或结束。 残垣(yuán)断壁:残缺不全得墙壁,形容房屋遭受破坏后得凄凉景象。 椎心泣血:捶打胸膛,哭得眼中出血,形容极度悲伤的样子。 从善如流:形容能很快地接收别人的好意见,像水从高出流到低处一样自然。 春蚓秋蛇:形容书法拙劣,字写得好像蚯蚓和蛇爬行一样的弯曲难看。 春秋笔法:相传孔子修《春秋》,一字含褒贬。后来称文章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 打草惊蛇:比喻***取机密行动时,由于透露了风声,惊动了对方。 打躬作揖:弯曲作揖,多用来形容恭顺恳求。 待人接物:指跟别人相处。 得鱼忘筌:捕得鱼就忘了筌,比喻成功以后就忘了赖以成功的事物,条件。 地老天荒:形容时代的久远。 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洞若观火:看事物十分明白清楚,好像看火一样,比喻观察事物明白透彻。 豆蔻年华:旧时谓女子十三,十四岁为豆蔻年华。 东施效颦:比喻不知道人家好在哪里,自己又没有条件而胡乱学样。 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他地耳朵叮嘱。形容恳切地教导。 儿女情长:指过分看重情爱于家人之间的感情。 恶贯满盈:作恶极多,已到末日。 尔虞我诈:彼此猜疑,互相欺骗。 恩将仇报:用仇恨报答恩惠。 耳鬓厮磨:拍两人的耳朵和鬓发相接触,形容亲密相处(多指小儿女) 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中受到影响。 分道扬镳:形容分路而行,后来用以比喻各自向不同的目标前进。也比喻双方各有造诣。 飞砂走石:砂子在飞,石头在滚动,形容风力迅猛。 放任自流:任凭其自然发掌,不加过问。 风卷残云:风裹走了残留下的稀薄,零碎的云块。比喻一下子把残存的东西扫得精光。 傅粉施朱:原形容古代男子修饰面容,化装打扮。现多比喻掩盖过失或掩饰事物的本来面目 故步自封:安于现状,不求进步。 故弄玄虚:为掩盖事实真相 冠冕堂皇:形容外表庄严体面,实际上并非如此。(贬) 固若金汤:金属造的城,滚水形成的护城河。形容工事无比坚固 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 故步自封: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 汗牛充栋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毫发不爽毫:细毛;发:头发;爽:差错。形容一点不差 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火中取栗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 怀璧其罪身藏璧玉,因此获罪。原指财能致祸。后也比喻有才能而遭受忌妒和迫害 讳疾忌医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含情脉脉带有感情而互相凝视 积不相能指一向不和睦 积毁销骨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 间不容发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至诚所达到的地方,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被打开。形容对人真诚,产生的感动。 泾渭分明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开诚布公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地亮出自己的见解 开诚相见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形容待人诚恳,真诚相见 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主题,不拐弯抹角 开门揖盗揖:打拱,表示欢迎。开门请强盗进来。比喻引进坏人,招来祸患 开源节流开发水源,节制水流。比喻增收节支 开宗明义开宗:阐发宗旨;明义:说明意思。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始就讲明主要意思。 康庄大道宽阔平坦,四通八达的大路。比喻美好光明的前途 慷慨激昂形容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 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 空前绝后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形容独一无二的成就或不平常的盛况 空头支票空头:有名无实的。指不能兑现,即取不到钱的支票。比喻不准备实现的诺言 口碑载道载:充满。形容群众到处都在称赞 口若悬河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口才很好 夸大其词语言夸张,超过事实。形容把事情说得超过原有的程度 夸夸其谈形容说话、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良莠不齐莠:狗尾草,常混在禾苗中。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老骥伏枥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乐此不疲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临危受命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临危授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生命。 临渊羡鱼站在水边想得到鱼。比喻只有愿望和空想而没有实际 洛阳纸贵比喻写文章、著作有价值,流传广,风行一时 名不虚传传出的名声不是虚***的。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明哲保身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指因怕连累而回避斗争的处世态度 莫衷一是莫:不;衷:折衷。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莫逆之交莫逆:没有抵触,感情融洽;交:交往,友谊。指非常要好的朋友 目不识丁连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认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南柯一梦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南腔北调腔:语调。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宁缺毋滥选拔人才或挑选事物,宁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顾质量贪多凑数 难言之隐隐:隐衷。隐藏在内心深处不便说出口的隐衷 恼羞成怒恼:气恼;羞:羞臊。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泥沙俱下指在江河的急流中泥土和沙子随着水一起冲下。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 逆来顺受指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 奴颜婢膝指表情和动作奴才相十足。形容对人拍马讨好卑鄙***的 呕心沥血呕:吐;沥:滴。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偶一为之指平常很少这样做,偶尔才做一次 藕断丝连藕已折断,但还有许多丝连接着未断开。比喻没有彻底断绝关系 判若鸿沟形容界限很清楚,区别很明显。 旁征博引旁:广泛;征:征求;博:广博;引:引证。指说话、写文章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 朋比为奸为:做;奸:邪恶、坏事。坏人勾结在一起干坏事 批亢捣虚比喻抓住敌人的要害乘虚而入。 皮里春秋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破壁飞去比喻人突然有钱有势或官职地位一下子升得很快。 铺张扬厉形容过分铺张,讲究排场。 奇文共赏少见的好文章大家一道欣赏。 牵强附会把不相关联的事物牵拉在一起,混为一谈 强弩之末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 巧立名目用欺骗的手段设立一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 人才辈出形容人才一批接一批不断涌现 人浮于事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人言啧啧人们不满地议论纷纷 人一己百别人一次就学会的,自己做一百次,学一百次。比喻以百倍的努力赶上别人。 阮囊羞涩阮孚的囊内只存一钱,以免囊中羞涩。比喻经济困难,手头无钱 闪烁其辞指说话吞吞吐吐,躲躲闪闪,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 硕大无朋朋:比。大得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形容极大 搜索枯肠形容写作思路贫乏及极力冥思苦想的样子 少不更事少:年少;更:经历。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 铁画银钩形容书法刚键柔美。 恬不知耻做了坏事满不再乎,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 天马行空天马奔腾神速,象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 醍醐灌顶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 韬光养晦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万劫不复佛教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一个过程为一劫,万劫就是万世的意思。指永远不能恢复 万马齐喑喑:哑,失音。旧时形容人民沉默不语。现也比喻沉闷的政治局面 网开一面比喻***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为虎傅翼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蔚为大观大观:盛大的景象。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 息事宁人:一从中调解,使事端平息,彼此相安。二.在***中自行让步,减少麻烦。 惜墨如金:指写字、绘画、做文章下笔非常慎重,力求精练。 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 喜形于色:抑制不住的高兴流露在脸色上。 细枝末节:比喻事情或问题的细小而无关紧要的部分。 狭路相逢:在很窄的路上遇见了,不容易让开,多指仇人相遇难以相容。 瑕不掩瑜: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优点是主要的,缺点是次要的。 瑕瑜互见:比喻有缺点,也有优点。 下车伊始:指官吏初到住所。 下里巴人:泛指普及的通俗的文学艺术。 下马看花:比喻较长时间的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 先声夺人:先张到声势以压倒别人,多用于比喻。 现身说法:比喻用自己的经历遭遇为例证,对人进行讲解或劝导。 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示出好处。 相辅而行:互相协助进行或配合使用。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 降龙伏虎:比喻战胜强大的势力。 响彻云霄:响声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十分嘹亮。 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 象牙之塔: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艺术家和文学家的小天地。 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在抛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的年轻貌美的女子。 小题大做:比喻把小事情当作大事办有不值得这样做的意思。 .心安理得:事情做的合理,心里很坦然。 心明眼亮;心里明白,眼睛雪亮。形容洞察事物,明辩是非。 心有余悸: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回想起来还感到害怕。 心猿意马:形容心思不专,变化无常,好像马跑猿跳一样。 信马由缰:骑着马不拉缰绳,任其自由行动。比喻漫无目的地闲逛或随意行动。 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形容文章的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形销骨立: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形影相吊:形容孤独。 性命交关:关系到人的性命。形容关系重大,非常紧要。 雄才大略:杰出的才智和谋略。 绣花枕头:比喻徒有外表而无学识才能的人,也比喻外表好看而质量不好的货物。 虚无缥缈:形容非常空虚渺茫。 悬崖勒马:比喻临到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寻根究底:追究根底,泛指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寻章摘句:读书时只摘记一些漂亮的语句,不深入研究,也指写作时只堆砌现成的语句,缺乏创造性。 不知道够不够

四字成语有求什么什么

学海无涯——学海:知识。学问的海洋无边无际。(出处:明·张岱《小序》:“学海无边,书囊无底。世间书怎读得尽。”)

书山有路——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出自我国唐代著名诗人、哲学家韩愈的治学名联。“书山有路”,路即为方法。书山,暗指学习。书山有路,意指学习(好)是有方法的。 但是只有勤快的奔波的人,才是真正的找到路,不然就一点也寻不到。

九牛一毛——九:表示多数。九头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沧海一粟——沧海:大海;粟:谷子。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 出处: 宋·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孜孜以求—— 孜孜:勤勉的样子。不知疲倦地探求。

全力以赴——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比喻学问、成就等达到了很高程度后继续努力,向前发展。 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 比喻不应满足已有的成绩,仍需继续努力,不断攀登高峰。 百尺竿头:指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

以什么求什么成语

1. 什么求的四字词语

求的四字词语 :

求之不得、

梦寐以求、

精益求精、

不求甚解、

求全责备、

委曲求全、

缘木求鱼、

吹毛求疵、

急于求成、

实事求是、

一无所求、

有求必应、

求同存异、

刻舟求剑、

予取予求、

舍近求远、

求贤若渴、

自求多福、

供不应求、

刻意求工、

洗垢求瘢、

求备一人、

摇尾求食、

求知心切、

求仁得仁、

焚林之求、

见弹求鹗、

炫玉求售、

卧冰求鲤、

发屋求狸

2. 四个字以上的成语

九字成语 巧妇做不得,无面馎饦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泥菩萨落水,自身难保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十字成语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民不惧死,奈何以死惧之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人在矮墙下,怎敢不低头 此地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牡丹虽好,终须绿叶扶持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十二字成语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既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 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更二夫十四字成语 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六字的 一不做,二不休 牛头不对马嘴 远水不解近渴 一蟹不如一蟹 风马牛不相及 反其道而行之 驴唇不对马嘴 九牛二虎之力 可望而不可及 丁是丁,卯是卯 何其相似乃尔 万变不离其宗 东风压倒西风 井水不犯河水 前怕狼,后怕虎 百闻不如一见 无所不用其极 百思不得其解 真金不怕火炼 挂羊头,卖狗肉 五十步笑百步 敢怒而不敢言 不分青红皂白 有眼不识泰山 有过之,无不及 惶惶不可终日 不可同日而语 迅雷不及掩耳 不可同年而语 满招损,谦受益 不问青红皂白 如堕五里雾中 不登大雅之堂 太岁头上动土 吃一堑,长一智 远水不救近火 雷声大,雨点小 言必行,行必果 七字的 一寸光阴一寸金 英雄无用武之地 人心不足蛇吞象 人生七十古来稀 人怕出名猪怕壮 千里姻缘一线牵 人逢喜事精神爽 初生之犊不惧虎。

3. 4字成语有什么

烽火四起 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

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 狼烟四起 狼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狼粪腾起的烟。

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重三迭四 形容多次重复。

重三叠四 形容多次重复。 横三顺四 形容纵横杂乱

狂三诈四 狂:诓的***借,诓骗。一味欺诈。

连三并四 犹言接连不断。 连三接四 犹言接连不断。

暮四朝三 ①原指说法、做法有所变换而实质不变。②比喻反复无常。

偏三向四 指偏向、袒护某方。 三病四痛 指病痛很多。

三长四短 ①特指人的死亡。同“三长两短”。

②犹闲话,坏话。 三翻四覆 翻:转。

反复无常。 三反四覆 指反复无常。

三老四少 ①老少众人。②方言。

称参加青帮的人。犹言老少爷们或兄弟爷们。

三清四白 指非常清白。 三求四告 指再三求告。

三亲四眷 泛指众亲戚。同“三亲六眷”。

三三四四 犹三三两两。形容人数不多。

挑三拨四 指挑拨是非。同“挑三豁四”。

挑三豁四 指挑拨是非。 挑三检四 指挑挑拣拣,嫌这嫌那。

同“挑三拣四”。 推三推四 找各种借口推托。

同“推三阻四”。 不三不四 指不正派,也指不像样子。

半三不四 指心神不定,无精打***。 巴三览四 比喻说话拉扯,没有中心。

巴三揽四 形容说话东拉西扯。 八万四千 本为佛教表示事物众多的数字,后用以形容极多。

臂有四肘 比喻不凡的相貌。 楚歌四合 比喻四面被围,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

楚歌四面 比喻四面被围,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 楚歌四起 比喻四面被围,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

差三错四 颠倒错乱。形容差错很多或虚***不实。

倒三颠四 形容言行无条理或神智不清,精神恍惚。 颠三倒四 形容说话做事错杂紊乱。

丢三落四 形容做事马虎粗心,不是丢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 丢三拉四 形容做事马虎粗心,不是丢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

同“丢三落四”。 丢三忘四 形容做事马虎粗心,不是丢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

同“丢三落四”。 低三下四 形容态度卑贱低下也指工作性质卑贱低下。

横三竖四 犹言横七竖八。 街坊四邻 街坊:邻居。

指住处邻近的人。同“街坊邻里”。

接三连四 接连不断。 家徒四壁 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

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九洲四海 九洲:指中国;四海:古人认为,中国***之久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此指中国以外的地方。

指中国及四周以外的地方。 ***四海 犹言天下。

泛指全中国。 拉三扯四 指谈话或议论牵扯无关的人或事。

六通四达 犹四通八达。形容交通极便利。

也形容通向各方。 六通四辟 指上下四方和春秋四时。

名扬四海 四海:天下。名声传扬到天下。

形容名声很大。 囊括四海 囊括:比喻统统包罗在内。

指统一全国。 拿三搬四 比喻不服从调派。

骈四俪六 骈:并列,对偶;俪:成双,成对。指多用四字、六字句对偶排比的骈体文。

欺三瞒四 一再欺骗隐瞒。 牵五挂四 指接连不断。

四不拗六 指少数人拗不过多数人的意见。 四百四病 指四肢百体的四时病痛。

泛指各种疾病。 四冲八达 指四通八达的要道。

同“四冲六达”。 四冲六达 指四通八达的要道。

三从四德 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标准之一。 四大皆空 四大:古印度称地、水、火风为“四大”。

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

是一种消极思想。 四方八面 到处;各个方面。

四方辐辏 比喻四方的人才或货物像车轮上的辐条聚集在毂上那样汇集到一处。后引申为从各方聚集的意思。

三翻四复 变化无常或反复多次。 四分五裂 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四分五落 形容分散零乱。 四方之志 志:志向。

指远大的志向。亦作“志在四方”。

四海波静 比喻天下太平。 四荒八极 四面八方极偏远之地。

四海承风 指全国都接受教化。 四海鼎沸 四海:古人以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用以指全国各地;鼎沸:比喻局势不安定,如同鼎水沸腾。

形容天下大乱。 四海*** 指全中国。

四海飘零 四海:代指全国各地。飘零:比喻遭到不幸,失去依靠,生活不安定。

指到处飘泊,生活无着。 四海升平 升平:太平。

天下太平。 四海升平 指天下太平。

四海他人 指没有亲戚关系。 四海为家 原指帝王占有全国。

后指什么地方都可以当作自己的家。指志在四方,不留恋家乡或个人小天地。

四海一家 四海之内,犹如一家。形容天下一统。

四脚朝天 四脚:指四肢。形容仰面跌倒。

也比喻躺下不干。 四郊多垒 垒:营垒。

敌军四面逼近,形势危急。也比喻竞争的对手多。

四角俱全 比喻完美无缺。 三邻四舍 泛指邻居。

四面八方 指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 四面楚歌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四面出击 形容工作全面展开,没有重点。 四马攒蹄 指两手两脚被捆在一起。

四面受敌 各个方面受到敌对势力的威胁或攻击。 四平八稳 原形容身体各部位匀称、结实。

后常形容说话做事稳当。也形容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积极创新精神。

四面八方四不拗六 四百四病 四冲八达 四冲六达 四大皆空 四方八面 四方辐辏 四分五裂 四分五落 四纷五落 四分五剖 四方之志 四海波静 四荒八极 四海承风 四海鼎沸 四海*** 四海皆兄弟 四海飘零 四海升平 四海升平 四海他人 四海为家 四海一家 四脚朝天 四郊多垒 四角俱全 四面八方 四面楚歌 四海之内皆兄弟 四面出击 四马攒。

4. 求四字成语

傲骨嶙嶙、白发苍苍、不过尔尔、波光粼粼、波光鳞鳞、薄暮冥冥、板上钉钉、不甚了了、白雪皑皑、此恨绵绵、长夜漫漫、大才盘盘、大才盘盘、大腹便便、谠论侃侃、大名鼎鼎、颠毛种种、钉头磷磷、独行踽踽、得意洋洋、得意扬扬、风尘碌碌

兴致勃勃 大雪纷纷 人才济济 得意洋洋 流水淙淙 风度翩翩 忠心耿耿 雾气腾腾 相貌堂堂

忧心忡忡 春风习习 文质彬彬

得意洋洋 信誓旦旦 炊烟袅袅

热气腾腾 大腹便便 小心翼翼

波光粼粼 神***奕奕 生气勃勃 忧心忡忡 气势汹汹

得意洋洋 忠心耿耿 大腹便便 虎视眈眈 小心翼翼

死气沉沉 喜气洋洋 风尘仆仆 大名鼎鼎 人才济济

人心惶惶 千里迢迢 文质彬彬 无所事事 不过尔尔

不甚了了 勾画了了 议论纷纷 目光炯炯 衣冠楚楚

众目睽睽 含情脉脉 其乐融融 威风凛凛 逃之夭夭

怒气冲冲 顾虑重重 硕果累累 温情脉脉 暮气沉沉

磨刀霍霍 薄暮冥冥 书声琅琅 白发苍苍 板上钉钉

白雪皑皑 风度翩翩 风雨凄凄 果实累累 剑戟森森

饥肠辘辘 流水潺潺 流水涓涓 来去匆匆 牛山濯濯

气喘吁吁 群雌粥粥 气息奄奄 秋风瑟瑟 人海茫茫

生机勃勃 杀气腾腾 铁中铮铮 天道恢恢 天理昭昭

兴致勃勃 血迹斑斑 想入非非 信誓旦旦 羞人答答

天网恢恢 雄心勃勃 野心勃勃 言之凿凿 余音袅袅

傲骨嶙嶙、白发苍苍、白雪皑皑、板上钉钉、波光粼粼

波光鳞鳞、薄暮冥冥、不过尔尔、不甚了了、长夜漫漫

此恨绵绵、大才盘盘、大才盘盘、大腹便便、大名鼎鼎

谠论侃侃、得意扬扬、得意洋洋、颠毛种种、钉头磷磷

独行踽踽、丰度翩翩、风尘碌碌、风尘仆仆、风度翩翩

风雨凄凄、福寿绵绵、俯仰唯唯、负债累累、顾虑重重

瓜瓞绵绵、怪事咄咄、关情脉脉、含情脉脉、好善恶恶

鸿飞冥冥、虎视眈眈、虎视耽耽、饥肠辘辘、吉祥止止

剑戟森森、空腹便便、苦海茫茫、来势汹汹、泪眼汪汪

两手空空、聊复尔尔、路远迢迢、妙手空空、磨刀霍霍

目光炯炯、暮气沉沉、怒气冲冲、其势汹汹、气喘吁吁

气势汹汹、气息奄奄、千里迢迢、情意绵绵、秋波盈盈

秋水盈盈、群雌粥粥、热气腾腾、人才济济、人情汹汹

人情汹汹、人心皇皇、人心惶惶、人言籍籍、人言藉藉

人言啧啧、杀气腾腾、神***奕奕、生机勃勃、生气勃勃

瘦骨嶙嶙、书空咄咄、书声琅琅、书声朗朗、死气沉沉

逃之夭夭、桃之夭夭、天理昭昭、天网恢恢、天下汹汹

铁板钉钉、铁中铮铮、童山濯濯、万里迢迢、万目睽睽

威风凛凛、温情脉脉、文质彬彬、文质斌斌、无所事事

喜气洋洋、相貌堂堂、想入非非、小时了了、小心翼翼

心旌摇摇、心事重重、信誓旦旦、兴致勃勃、行色匆匆

行色怱怱、兄弟怡怡、雄心勃勃、羞人答答、血迹斑斑

血泪斑斑、血债累累、言笑晏晏、言之凿凿、杨柳依依

野心勃勃、一表堂堂、一息奄奄、衣冠楚楚、仪表堂堂

议论纷纷、意气扬扬、意气洋洋、英姿勃勃、佣中佼佼

庸中佼佼、庸中皦皦、忧心忡忡、忧心悄悄、余音袅袅

余子碌碌、中心摇摇、忠心耿耿、众口嗷嗷、众目睽睽

5. 4字成语有哪些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成语分类大全)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万象更新、抱头鼠窜、鸡鸣狗盗、千军万马、亡羊补牢、杯弓蛇影、对牛弹琴、如鱼得水、鸟语花香、为虎作伥、黔驴技穷、画龙点睛、虎背熊腰、守株待兔、鹤发童颜、狗急跳墙、盲人摸象、画蛇添足 含有两个动物名称的成语

鹤立鸡群、鸡鸣狗盗、鹬蚌相争、蚕食鲸吞、蛛丝马迹、龙争虎斗、龙飞凤舞、龙腾虎跃、龙骧虎步、龙潭虎穴、龙跃凤鸣、车水马龙、\ 兔死狐悲、鸡犬不宁、心猿意马、狼吞虎咽

含有人体器官的成语

眼高手低、目瞪口呆、胸无点墨、头重脚轻、手足情深、口是心非耳闻目睹、头破血流、眉清目秀、袖手傍观、口出不逊、

手无缚鸡之力

含有昆虫名称的成语

飞蛾扑火、金蝉脱壳、积蚊成雷、蟾宫折桂、蚕食鲸吞、蜻蜓点水、蛛丝马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含有一组近义词的成语

见多识广、察言观色、高瞻远瞩 、左顾右盼 、调兵遣将 、粉身碎骨 狂风暴雨、旁敲侧击、千辛万苦、眼疾手快、生龙活虎 、惊天动地 七拼八凑 、胡言乱语、改朝换代、道听途说

1/30页

含有一组反义词的成语

前呼后拥 东倒西歪 眼高手低 口是心非 头重脚轻 有头无尾 前倨后恭 东逃西散 南辕北辙 左顾右盼 积少成多 同甘共苦 半信半疑 大材小用 先人后己 有口无心 天经地义 弄***成真 举足轻重 南腔北调 声东击西 转危为安 东倒西歪 反败为胜 以少胜多 由此及彼

多字格成语

九牛二虎之力、手无缚鸡之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不可貌相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天时地利人和、习惯成自然 、一年之计在于春 久旱逢甘露、一言以蔽之、解铃还须系铃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静如处女,动如脱兔、急来抱佛脚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宁为鸡首,无为牛后 、三人行必有我师、化干戈为玉帛

描写情况紧急的成语

千钧一发 刻不容缓 迫不及待 十万火急 火烧眉毛 燃眉之急 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心旷神怡 心平气和 目不转睛 呆若木鸡 眉开眼笑 愁眉苦脸

愁眉紧锁 目瞪口呆 垂头丧气 嬉皮笑脸

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

一身正气 临危不惧 光明磊落 堂堂正正 大智大勇 力挽狂澜

急中生智 仰不愧天 镇定自若 化险为夷

描写春天美好的成语

春光明媚 万紫千红 春雨如油 生机勃勃 春色满园 春意盎然 鸟语花香

6. 求一些表示数量多的四字成语,

○ 不计其数:没法计算数目.形容很多.○ 不可胜数:胜:尽.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 不胜枚举:胜:尽;枚:个.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 成千累万:形容数量极多.○ 成千成万:形容数量极多.○ 千千万万:形容为数极多.○ 千仓万箱:形容因年成好,储存的粮食非常多.○ 千丝万缕:千条丝,万条线.原形容一根又一根,数也数不清.现多形容相互之间种种密切而复杂的联系.○ 万缕千丝:千条丝,万条线.原形容一根又一根,数也数不清.现多形容相互之间种种密切而复杂的联系.○ 千头万绪:绪:丝头.比喻事情的开端,头绪非常多.也形容事情复杂纷乱.○ 千端万绪:形容事情杂,头绪多.○ 经纬万端:比喻头绪极多.○ 千门万户:形容房屋广大或住户极多.○ 无穷无尽:穷:完.没有止境,没有限度.○ 层出不穷:层:重复;穷:尽.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源源不绝: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形容接连不断.○ 不一而足:足:充足.指同类的事物不只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 不知凡几:凡:总共.不知道一共有多少.指同类的事物很多.○ 应有尽有:该有的全都有.形容很齐全.○ 多多益善:益:更加.越多越好.。

求明 张居正的《陈六事疏》的全文,我只有第一疏省议论,之前问过一次,没得到满意的答案

以屈求伸

白话释义:屈:弯曲;伸:伸直伸展。用弯曲来求得向前伸展。比喻以退为进的策略。

拼音: [ yǐ qū qiú shēn ]

朝代:周朝

作者:姬昌

出处:《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

翻译:像尺蠖的一样屈卷,用以求生

英文翻译:Recoil in order to extend

扩展资料:

以字开头的成语还有:以身作则、以理服人、以退为进、以攻为守、

一、以身作则

白话释义: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朝代:近代

作者:巴金

引证:《家》二十五:“这其间不顾一切阻碍以身作则做一个开路先锋的便是许倩如。”

二、以理服人

白话释义:用道理来说服人。

朝代:近代

作者:赖传珠

引证:《古田会议前后》:“毛党代表完全***用说服教育,以理服人的态度,而且还要我参加会议一起讨论。”

三、以退为进

白话释义:本指以谦让取得德行的进步,后指以退让的姿态作为进取的手段。

朝代:汉

作者:扬雄

出处:《法言·君子》:“昔乎颜渊以退为进,天下鲜俪焉。”

翻译:过去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深巷陋室,而怡然自得,正是把退让看作前进,世上少有比得上他(境界)的人。

四、以攻为守

白话释义:用进攻作为防御的手段。

朝代:宋

作者:陈亮

出处:《酌古论一·先主》:“以攻为守,以守为攻,此兵之变也。”

翻译:用进攻作为防御的手段,用防御作为进攻的手段,这是兵法的变化之道

臣闻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在众,断之在独。汉臣中公云:为治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臣窃见顷年以来,朝廷之间,议论太多,或一事而甲可乙否,或一人而朝由暮拓,或前后不觉背驰,或毁誉自为矛盾。是非淆于唇吻,用舍决于爱憎,政多纷争,事无统纪。又每见督抚等官,初到地方,即例有条陈一疏,或漫言数事,或更置数官,文藻竞工,览者每为所眩,不曰此人有才,即曰此人任事,其实莅任之始,地方利病,迄今周知,属官贤否,岂能洞察,不过***听于众口耳,读其词藻,虽若烂然,究其指归,茫未有效,比其久也,或并其自言者而忘之矣。即如昨年,皇上以虏贼内犯,特敕廷臣,集议防虏之策。当其时,众言迎庭,群策必举;今之将一年矣,其所言者,果尽举行否乎?其所行者,果有实效否乎?又如蓟镇之事,初建议者,回吾云云,当事者,亦曰吾云云,曾无几何,而将不相能,士哗于伍,异论繁与,讹言踵至,于是议罢练兵者,又纷纷矣。臣窃以为事无全利,亦无全害,人有所长,亦有所短。要在权利害之多寡,酌长短之所宜,委任责成,庶克有济,今始则讨虑未详,既以人言而遂行,终则执守靡定,又以人言而遂止,加之爱恶交攻,意见横出,逸言微中,飞语流传,寻之莫究其端,听者不胜其眩,是以人怀疑贰,动见醻(从言声寿)张,虚旷几时,成功难睹,语曰:多指乱视,多言乱听,此最当今大患也。伏望皇上,自今以后,励精治理,主宰化机,扫无用之虚词,求躬行之实效。欲为一事,须审之于初,务求停当,及计虑已番 ,即端而行之。如唐宪宗之讨淮蔡,虽百方阻之,而终不为之摇;欲用一人,须慎之于始,务求相应,既得其人,则信而任之,如魏文侯之用乐羊,虽谤书盈箧,而终不为之动。再乞天语,丁咛部院等衙门,今后各宜仰体朝廷省事尚实之意,一切奏章,务从简切,是非可否,明白直陈,毋得彼此推诿,徒托空言,其大小臣工,亦各宜秉公持正,以诚心直道相与,以勉修职业为务,反薄归厚,尚质省文,庶治理可与,而风俗可变也,伏乞圣裁。

先说第一议“省议论”。

他说,几年来我看见,“朝廷之间议论太多,或一事而甲可乙否,或一人而朝由暮跖,或前后不觉背驰,或毁誉自为矛盾。”这就是所谓的“政多纷更”,老是自相矛盾。草民我觉得,譬如当今之日,一面斥不劳而获为大耻辱,一面百万**又为大光荣;一面娼家卖笑须游街示众,一面白衣天使又为野雉发套防病。若此,百姓又何所适从?

张居正指出,“又每见督、抚等官,初到地方,即有条陈一疏,或漫言数事,或更置数官。”这是说新官上任时的情形。“漫言数事”,就是今日之“我来简单说两句”,这两句,简直就是滔滔不绝。此外一有新官上任,就不问青红皂白撤换中层干部,凡是前任所用,通通撤掉,或调来亲朋好友,或有拍马小人见机跟进,立刻就有官可做。庸官的套路,在哪里都是一样的。

张居正又指出,你看这种条陈,文辞华丽,看的人无不惊叹,不是说他有才,就是说他能干事,其实他小子刚到任,“地方利病,岂能尽知?属官贤否,岂能洞察”?不过是听了人家的风言风语罢了。时间一久,“简单说两句”说了些什么,恐怕他自己也忘了。

张居正强调指出,要办事,就不要七嘴八舌。像现在有些人施政,一开始就没考虑周全,听到有人说什么就马上实行,没等见效,又因人言而止。弄得大家疑虑不定,旷日持久,难见成效。他主张,今后“欲为一事,须慎之于初,务求停当,及计虑已审,即断而行之。”就是考虑好了再干,干就要干到底。

张居正还特别强调指出,皇上您应该叮嘱各部院衙门,今后要领会朝廷讲究务实的方针,一切汇报与报告,必须简单扼要;是非可否,你给我明明白白说清楚。全体干部要秉公持正,建立“诚行直道”的人际关系,以提高业务素质为要务。这样,干部管理才能有生气,队伍风气也才能起变化。

第二议,曰“振纲纪”。

张居正说,我看近年以来,纲纪不严格,法律不起作用,上下都讲姑息,百事全都付之因循,“以模棱两可谓之调停,以委曲迁就谓之善处”。法律所管的,居然仅仅是微贱小民;强有力者虽然违法乱纪,可谁也拿他们没办法。所有的纪律,反而是只有制定纪律的中央在执行,下面的官员,则有践踏法规之行而毫无畏惧之心。整个官场,因循守旧之风渐成,举手之劳就能解决的事情就是办不成。

张居正指出,在处理***上,人情当然可以考虑但不能徇私,法律宜严格但不宜猛(严打之类的就不必要了)。我希望皇上奋起掌握国家命运的决断,把你的光辉照耀四方,申明法纪以严肃干部作风,掌握好权力以日理万机。

张居正还强调指出,奖惩赏罚要统一于公道,而决不能徇私;政教号令一定要有中央来决断,而不要受那些空谈影响。凡是法律应该惩罚的,虽是权贵也不能宽恕;凡是受了冤枉的,虽是卑贱平民也必须纠正。这样,国家的体统才能正,中央才能有威严,下面的那些家伙,才能有守法意识。

——张大人在这一点上,与商鞅、韩非等法家的思想有相似之处,比较相信法律严明的效力。所谓“法必明,令必行”(《商君书》),是他们治理不正之风的法宝。

第三议为“重诏令”,也就是中央精神一定要贯彻好。

张居正说,各衙门报上来要处理的事务,关系到各地方民情利害的,该衙门机关应考虑轻重缓急,按次序上报。中央交办的事务,必须抓紧办理,事情才不至于堆在一起。

张居正指出,天子的号令,就如疾风霹雳,如果风也不能动,霹雳也不能击,那么可能连自然的进化都要滞住了,

张居正强调指出,近来中央的命令多落实不了,抄发到各部之后,往往拖住不办。或是签一句“按中央精神办”就算完事,“一切视为故纸,禁之不止,令之不行”。中央指示下来,各地方官反应迟缓,甚至有查勘一件事十余年也查不完者。文卷堆积,多数被淹没掉了(多至沉埋);可作证的人,一半都死掉了(半在鬼录),事情也查不出真相来了,最后使犯法的人漏网逃脱。

张居正愤怒地问道:“国有不伸之法……人怀不白之冤,是非何由得明?赏罚何由而当?”

张居正还特别强调指出,部院各衙门凡大小事务,接到中央命令后,数日之内,应尽快回复。事情比较清楚的,要做一个结论,不要再推到下面省里去议了。要是需要省里调查的,要严格立下一个期限,责令上报。部里设立登记簿,办的时候登记,办完后注销。超过期限的,要按违反制度论罪。这也将作为吏部考核干部的依据之一。这么干了以后,***都会拼命尽职,事情就不会堆在一起推不动了。

——史载,大明的官僚机构,到了嘉靖、隆庆这一代,凡有文件下来,官员都会签一个“照办”(钦此钦遵),然后就成空文。什么“照办”?哪个还来理会!一年里文件不知道有几麻袋,办没办,天知道!文件本身就是一张纸,它又没有知觉,这事是没人来管的。国家机构等于基本瘫痪。你看各层,都有官在位置上,也经常有一些“揖会”,传达这呀那的,但实际工作一样也推不动。

人之初,性本懒吧?官员们有吃饭局、泡脚、剪彩的时间,却没有办实事的工夫。

第四是“核名实”,专门讲了用人标准,十分详尽。

张居正说,臣每见朝廷用人的时候,吏部首长就要慨叹缺乏人才。窃以为,古今人才的人数和水平应该相差不远,皇帝使用赏罚之权驱使天下之士,什么样的人才得不到?而说“世无才焉”,臣不信也。问题就在于“名实之不合,拣择之不精,所用非所急,所取非所求,则上之爵赏不重,而人怀侥幸之心”。

也就是说,提拔上来的干部,名不副实。选拔时没有用心考核,选来的并不是需要的人。于是皇帝对下的赏罚不分明,下面的人都怀有投机取巧心理。由此,可悲的局面就此形成:老牛和千里马同拉一车,两者都拖累得疲惫不堪;南郭先生混在乐队里瞎吹,如此,人才怎能不缺乏?事情怎能办得成?

张居正指出,一般来说,器必试而后知利钝,马必驾而后知优劣,现在用人则不然,把一个人称做人才,却不通过实践检验;任命了某人之后,却不考核他的成绩;办砸了事情的,又未必给了适当的处罚。因此,荒谬也就产生了,质朴老实的,被讥讽为无用;大言无当者,以虚张声势窃得名誉;超群出众的,被说成是不合时宜;而拍马逢承的,则以***象欺世。

有人虽有才干,却因为地位卑微而被忽视(一成为下属就越看他越无能);而才干不怎么样的,因为有虚名而倍受尊重(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有那偶尔做成了一件事的,终身都能拿来吹牛;有人偶尔出了点差错,则议论纷纷一巴掌拍死。

更成问题的是,官员往往在一个岗位任职太短,不等他干成什么人就走了。“更调太繁,迁转太骤”,当官的怎能有责任心?还有就是,对待干部太过讲资格,因而毁誉都不符合实际。

张居正说,臣窃以为,“世不患无才,患无用之道”,没有好的选人办法哪里能行?如得其道,天下之士任***挑选,不可能挑不出适用的。臣愿皇上慎重赏赐,用人一定要考核其成绩,任命必须看准了人。有功于国家的,虽千金之赏、封侯之印,您也不要心疼;无功于国者,就是一个笑脸也不能给他。

张居正强调指出,请皇上命令吏部,要严格考课之法,务求名实相符。凡京官三年期满、外官六年期满,都不得随便连任、滥给恩典。吏部必须明白开具“称职”、“平常”、“不称职”(原文如此)的评语,作为储备干部。至于官员的升降进退,一切以“功实”为准,不要被虚名所惑,不要拘泥于资格,不要太顾虑舆论,更不能掺杂个人爱憎,不要以一事概括其一生,不能以一点小缺点掩盖其大节。

在京各衙门的副职,须要量才录用,长官一旦出缺,就以副职补上,不必另找(哪有那么多的外来和尚?)。部院本系统下属各省的官员,有熟悉规则、尽职尽责者,九年任满,吏部可以授予京官之职。级别高的可转任本部的司级、副部,其他级别可直接调用,部院就不必外找了。

——张居正的这一议,相当重要,是他日后厉行“考成法”的蓝本。专制皇权下的知人用人,一直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奸滑官吏,有看脸色吃饭、奔走逢迎的,往往官运亨通;干练下属,有埋头苦干、办事较真的,不是默默无闻,就是得罪人多,日久不得提拔。如此选拔,人心不服,队伍哪里会有士气?

——鄙人亦曾见,有一类小吏,一心谋夺正职,闻正职当红,则整日满脸阴郁;闻正职失势,则笑语振动屋瓦。某时有巡按***视察,立时笑面灿然,飞扑而上,务求印象深刻,以利来日提拔。平日则懒赴署内办公,踪影不见。偶有成就,则绵延三年喋喋不休。此类猾吏,实为巧伪,却又虚名在外。上司不明就里,为之吹嘘,则前途更为坦荡也。可见古之弊病,今仍遗毒,未知何日方能休。

下面来看第五议“固邦本”,何为邦本?国家之本也,就是老百姓富不富、社会稳定与否。这一条,江陵先生说得言辞恳切,逻辑严密,即使我们后来者聪明无比,也不得不服——原来古人什么都明白!

这一条,也多含有法家思想。法家,总是要讲强国、讲实际的,除去那些不尽情理的严酷,我看法家的真理还是多一些。现在常说的“以人为本”,就是管仲曾经说过的。管仲是齐国成就霸业的大功臣,他说:“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要想称霸,大国崛起,不是多生产钢铁枪炮的问题,而是怎么样以人为本的问题。

我们来看张先生的教诲。

张居正首先指出,我听说,帝王之治,欲攘外者必先安内(草民按,彼时之胡说,今日之真理)。《尚书》曰:“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就算是古代大治的时代,也有外患和盗贼,但百姓却能安乐,丰衣足食。为什么呢?因为邦本深厚坚固,所以无虞。如果老百姓愁苦思乱,民不聊生,外患内盗才会乘机而起(江敬先生的意思是说,这个因果关系不要弄反了)。安居乐业的老百姓一般喜好仁义,过不好日子的老百姓就容易为非作歹(危民易于为非),这是必然的(其势然也)。

他说,去年因为是元年,国家减税一半,结果国用不足,边防开支又大,国库空虚,不得已派了四个御史分道去催税款,这虽然是权宜之计,但老百姓就受不了这种搜刮了。臣近日听取了外官的议论,都说这事情办不了啊,原因是御史作为钦差出去了,目睹老百姓穷苦,又没有别的渠道清理欠税。只好将各地官库的储存全部调到京城来,以致各省库藏空虚,一遇到水旱灾害,眼看老百姓饿死而没办法救济。这么搞,国库没等充实,国家元气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

张居正还教导我们说,臣窃以为,矫枉者必过其正。在当今民穷财尽之时,若不痛加节省,恐怕这局面就不可挽救了。我叩头恳请皇上念惜民穷,多给百姓一点实惠,凡是不急的工程(草民按,譬如高楼宽路广场等等),没有益处的征收摊派,一切都应停免。您本人则应该崇尚节俭,为天下先。

我乞求皇上下令吏部,要小心选择好官,让他们善待小民。考察官员贤与不贤,要把那些律己廉洁、实心爱民的,作为“上考”,也就是称职,尽快给予升官。如果只会巴结上司、企图跑官要官,而无实政惠及老百姓的,即使有才干,也只能给予“中考”。其***显著者,严限追赃,并押送到边防管制,什么时候退完了赃,什么时候另行发落。

张居正强调指出,陛下应责令户部反思,为什么天天琢磨来钱的方法却财政匮乏?其弊端何在?现在准备的新举措,是根据什么原则?当今风俗奢侈,官民穿华丽衣服、造豪华大宅都没有什么限制,加上豪强兼并土地,赋税不公平,偷税漏税,恃强不纳,田赋征粮偏重于小民。各衙门小金库到底存了多少钱粮,漫无查稽,谁也不清楚。***公济私盛行,官吏当然要滋生***之心。

张居正痛心疾首地指出,上述种种,皆耗财病民之大者。如果能严厉追查那些私吞国家财产的家伙,把他们干掉,又何必求索于穷困之民、而消耗国家的元气呢?

——张居正先生一点也没有危言耸听。明代自正统年间以来,财政情况就一蟹不如一蟹,每况愈下。《真定府志》载,成化以前,民间除了两税、草马(供给边防用)之外,不过给官家服几天役而已。到了弘治以后,中央和地方两级每年增派的税收多了十倍。凡是官员级别高一点的,都盯着下面的财富,公派的私加的,像老鹰攫肉,必获乃已。小民怎能不因贫困而逃走?村里壮丁不足服劳役的数,就加派田赋。这情景怎么得了!

史载,当时的官员考核,就是一个税收情况如何(长吏考课,唯问钱粮),其余公务,不过虚应故事。到了这位隆庆爷,更是专派御史到各地去“清库”,有点钱就运回皇宫来供他玩乐。天天晚上狂游灯会,喝酒取乐,以为盛世已经千秋万代。

真的就千秋万代了么?灯山酒海里,人也难清醒。草莽之狐鸣,难以越高墙。

可是张先生关于“危民易于为非”的警告,并不是在吓唬他。皇爷,祸起萧墙的时候,上吊可都找不到安静的地方了。

最后一条,第六议,讲的是边防的事。这事,也是当务之急。

就在张居正上这道疏的前一年,隆庆元年九月,秋高马肥,俺答曾率6万骑犯边,寇大同,陷石州,另一彪人马土蛮部落犯蓟镇,抵滦河。北京再次***,有人甚至吓得弃官逃走。到十月敌人才退去。大明帝国又被折腾一回。

张居正是个博览群书的人,颇知兵事,负责国防后,更是相才将才兼备,确有些诡异的天赋。他对军饷、兵源、选将等诸多事宜都有独到见解,这里就不详述了。同时他还提出了举行“大阅”的建议。大阅,就是大阅兵。一是能够检验官兵能力勇气如何,二是可宣示远近,让人知道皇帝已加紧了军备,以此煞一煞狂虏的锐气。

从嘉靖二十八年张居正上《论时政疏》起,迄今已经19年过去。这19年,官场历练把他造就成了一个真正的相才。当年还不过是书生论政,颇逞意气,现在提出的这几条,都是成熟的治国之道。

《陈六事疏》的命运,也比以前的那一道疏好些,隆庆好歹批了几个字,说“览卿奏,俱深切时务,其见谋国忠恳,该院部看议行”。

奏疏交到各部去议了,有些大臣不禁感到兴奋,总还可以谈论一下实事了。都御史王廷、户部尚书马森、兵部尚书霍冀,都有谈感想的折子上来。不过说一通,也就罢了。

张居正可能会失望,也可能会彻底明白——明朝的变革,靠的不是观念,而是权力。一个末相,说得再多又怎样。当然万历年间也有人看出来了。他这奏疏,虽然没有毛遂自荐,但自我推销的心机已经表露无遗(《国朝典故》)。张居正多年后回忆,说此举是“往者冒昧,妄有所陈,诚激于时弊,不得已耳。”(《答广西熊巡抚》)

冒昧我看倒谈不上,有***才是真的。

政治上的作为不作为,全在于有没有***。在位者若没有***,老百姓也就过闷罐式的日子吧。年年说皇恩浩荡,年年却是积弊如山,河清有日乎——我等到花儿都谢了!连街头贩夫都看得清的事,以皇帝的天纵英明,为什么老看不见呢?

张居正的条陈一上,与高拱的思想不谋而合。高拱在嘉靖四十五年,也有一个《除八弊疏》准备上奏,不巧老皇帝要咽气,就压下一直没交。高拱的条陈,简直就是张居正《陈六事疏》的另一版本。我想,自此他对张居正另眼相看,视为同道,是大有可能的。

《陈六事疏》中法家的痕迹太重,当朝的心学一派和因循官僚自然如芒在背,诬张居正为“小人”的舆论也就从此发端(然忌我者也自此始矣)。

可是张居正白白背了这个黑锅。

条陈在皇帝那里几乎没有反响。但隆庆独独对“大阅”十分感兴趣,他和武宗一样,都愿披战袍、跨骏马,装一回大将军。上疏第二年五月,隆庆下诏要准备秋季大阅。到九月,十多万人马齐集京城,京营、边将、爵爷、锦衣卫特务轮翻操练、比试骑射。“龙旗照耀虎豹营”,一时间也是烟尘滚滚,煞有介事。

当时和后来都有人反对这次大阅,说是劳民伤财,花了二百万(有夸张),摆个花架子;说是张居正为了讨好皇帝才出的这馊主意,天下能有被你大阅兵吓住的敌人吗?有钱还不如接济一下边防军家属。但是阅兵毕竟起了点心理作用,境内就一度哄传要收复河套了,俺答估计也知道了风声——汉家郎毕竟不是好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