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决如流,吏民大骇_剖决如流翻译

tamoadmin 成语成因 2024-06-26 0
  1. 谁能告诉我下面文言文的译文?
  2. 求文言文大师帮忙翻译下这段文言文,感激不尽啊!小弟才疏学浅,搞不定啊,拜托大师啦,在此谢过!
  3. 屠原文_翻译及赏析
  4. 世宁不肯附会文言文怎么翻译
  5. 宋史仇悆部分的翻译

1. 韩愈文选中有关李实的文言翻译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丁奉字承渊,庐江安丰人也。少以骁勇为小将,属甘宁、陆逊、潘璋等。

数随征伐,战斗常冠军。每斩将搴旗,身被创夷。

剖决如流,吏民大骇_剖决如流翻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稍迁偏将军。魏遣诸葛诞、胡遵等攻东兴,诸葛恪率军拒之。

诸将皆曰:“敌闻太傅自来上岸必遁走。”奉独曰:“不然。

彼动其境内,悉许、洛兵大举而来,必有成规,岂虚还哉?无恃敌之不至,恃吾有以胜之。”及恪上岸,奉与将军唐咨、吕据、留赞等,俱从山西上。

奉曰:“今诸军行迟,若敌据便地,则难与争锋矣。”乃辟诸军使下道,帅麾下三千人径进。

时北风,奉举帆二日至,遂据徐塘。天寒雪,敌诸将置酒高会,奉见其前部兵少,相谓曰:“取封侯爵赏,正在今日!”乃使兵解铠著胄,持短兵。

敌人从而笑焉,不为设备。奉纵兵斫之,大破敌前屯。

魏将文钦来降,以奉为虎威将军,从孙峻至寿春迎之,与敌追军战于高亭。奉跨马持矛,突入其陈中,斩首数百,获其军器。

进封安丰侯。孙休即位,与张布谋,欲诛孙綝,布曰:“丁奉虽不能吏书,而计略过人,能断大事。”

休召奉告曰:“綝秉国威,将行不轨,欲与将军诛之。”奉曰:“丞相兄弟友党甚盛,恐人心不同,不可卒制,可因腊会,有陛下兵以诛之也。”

休纳其计,因会请綝,奉与张布目左右斩之。迁大将军,加左右都护。

宝鼎三年,皓命奉与诸葛靓攻合肥。奉与晋大将石苞书,构而间之,苞以征还。

建衡三年,卒。奉贵而有功,渐以骄矜。

或有毁之者,皓追以前出军事,徙奉家于临川。(《三国志·吴书·丁奉传》)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每斩将搴旗,身被创夷 被:遭受B.诸葛恪率军拒之 拒:拒绝C.帅麾下三千人径进 径:直接D.奉与晋大将石苞书,构而间之 间:离间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A.少以骁勇为小将 B.以奉为虎威将军C.有陛下兵以诛之也 D.皓追以前出军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丁奉字承渊,是庐江安丰人。

年少时即骁勇善战,跟随甘宁、陆逊、潘璋等征战,作战勇敢。B.魏国派诸葛诞、胡遵等攻打东兴,诸葛恪率军抵抗。

将领们都认为敌人会望风而逃,只有丁奉以为不然,认为应该积极备战。C.魏将文钦来投降,朝廷任命丁奉为虎威将军,跟随孙峻到寿春去迎接,与敌人追兵在高亭作战,丁奉手持长矛,冲入敌阵,杀敌数百,缴获无数,因而被封大将军。

D.孙休即位,召丁奉谋划杀孙綝,丁奉认为孙綝兄弟党羽很多,要利用腊会来诛杀孙綝,后来孙休***纳了丁奉的建议,除掉了孙綝。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彼动其境内,悉许、洛兵大举而来,必有成规,岂虚还哉?(3分)译文: (2)今诸军行迟,若敌据便地,则难与争锋矣。(3分)译文: (3)丁奉虽不能吏书,而计略过人,能断大事。

(3分)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周忠介公顺昌,字景文,明万历中进士.历官吏部文选司员外郎,请告归。

是时太监魏忠贤乱政,故给事中嘉善①魏忠节公忤忠贤.被逮过苏。公往与之饮酒。

三日,以季女许嫁其孙。忠贤闻之,恚甚。

御史倪文焕承忠贤指劾公,遂削籍。 会苏杭织造太监李实与故应天巡抚周公起元及公有隙,追劾起元,窜公姓名其中.遂遣官旗②逮公。

公知之,怡然不为动。 比宣旨公廨,巡抚都御史毛一鹭、巡按御史徐吉及道府以下皆在列。

小民聚观者数千人,争为公呼冤。声殷如雷。

诸生王节等直前诘责一鹭,谓:“众怒不可犯也。明公何不缓宣诏书,据实以闻于朝。”

一鹭实无意听诸生。姑为奸语谢之。

诸生复力争,稍侵一鹭,一鹭勃然曰:“诸生诵法孔子,知君臣大义.诏旨在,即君父在也,顾群聚而哗如此! ”巡按御史见诸生言切,欲解之,乃语诸生曰:“且无哗!当商所以善后者!”众方环听如堵.官旗见议久不决,又讶抚按官不以法绳诸生也,辄手锒铛擿之地有声.大呼:“囚安在”?且曰:“此魏公命,可缓邪?”众遂怒曰:“然则伪旨也!”争登阑楯,奋击官旗,官旗抱头东西窜。有死者。

巡抚幕中诸将率骑卒至,或拔刃胁众。众益怒。

将夺刀刃一鹭,备兵使者张孝鞭卒以徇。始稍定。

知府寇慎、知县陈文瑞素得民,复数为温言譬之,众乃解去。或谓公盍返私室。

公不可,遂舍一鹭署中。 是日也,他官旗之浙者。

道胥门③入城.强市酒肉.瞋目叱市人,市人复群殴之,走焚其舟,官旗皆泅水以免。 一鹭惧,召骑卒介而自卫,夜要御史上疏告变。

檄有司捕民颜佩韦等十余人系之。越八日,公竟就逮。

既至京师,下诏狱,坐赃拷掠,瘐杀狱中。而忠贤复矫旨杀佩韦等五人。

崇祯元年忠贤败公之长子茂兰刺血上书白公冤诏赠太常寺正卿谥忠介予特祠。 (《周忠介公遗事》 清·汪琬) 注释:①嘉善:地名。

②官旗:逮治的官役。③胥门:苏州城门。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窜公姓名其中 窜:藏匿 B.比宣旨公廨 比:等到C.稍侵一鹭 侵:冒犯 D.又讶抚按官不以法绳诸生也 以:依据按照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周顺昌不畏奸佞的一组是(3分) ①。

2. 《李实》文言文翻译

李实阿谀奉承李齐运,突然升官到京兆尹(官职明,相当于首都***),自恃受宠 *** 刚愎,处理政事不考虑温和的方式和法律条文。这时候春夏两季发生旱灾,京城附近地区食物缺乏,李实却毫不在意,只顾搜刮敛财,用来向朝廷进贡。每此上奏回答皇帝询问,都说:“今年虽然遭遇干旱,但是粮食收成很好。”因此灾区的租税都没有免,人们贫穷,以至于拆掉屋子卖掉砖瓦、木材,买了麦苗来交给官差。戏子成辅端编民谣讥讽这件事,李实听说了,上奏说成辅端诽谤朝政,用杖刑打死了。

李实在路上碰到了御史王播。按照旧例,尹一级的官员和御史相遇,尹要下车回避让路。李实不肯回避,命令骑马的侍卫依然在路上走,王播质问斥责他们,李实大怒,于是上奏使王播被贬为三原县令,在朝堂上辱骂他。欺压公卿级别以下的官员,随自己的喜怒上奏诬告官员的升迁和废黜,满朝官员都惧怕他。曾经有一次朝廷下诏免去辖区内的租税,李实却不执行诏书,依然按照旧例征收租税。常常处死,民不聊生。到了他被流放的时候,满市百姓都欢呼雀跃,都袖子里藏了瓦块砖头在路两旁等着,李实从小路走才免于被百姓殴打。

3. 李实谄事李齐远的文言文翻译

李实(人名)以讨好巴结之法奉承李齐运,很快的就升迁到京兆尹(首都的***)的位置。

仗着自己得宠而刚愎逞强,不顾纲常法纪。当时有一年春夏都遇上旱灾,首都及附近都因此缺少粮食。

但“李实”根本不已此为意,只顾着聚敛财物,征发民力,用这些来进献给上位者。每当跟皇帝谈论公务时,还说“今年虽然大旱了,但是粮食收成很好”。

就这样地租杂税都没有免除,人们更穷了,以至于毁坏房屋而出卖瓦片,木材,借来麦苗而向官差们交差。有一个戏子叫成辅端的作民谣讽刺他,“李实”知道此事后,上报朝廷说成辅端污蔑朝廷的政策,于是成辅端被用棍子活活杖责而死。

一日,“李实”在路上遇见了御史王播,他编造说:京兆尹与御史在路上遇见了,京兆尹离开大路让开了御史的车架。(事实是)“李实”没有避让,指挥车骑的人依然前行。

王播责骂了(自己这边)让开了“李实”车骑的人。“李实”知道后很生气,上报了皇帝让王播担任“三原令”的职务,这让朝廷的其他人很是诟病。

“李实”欺凌自公卿以下的人,随着自己的喜怒向皇帝随意污蔑大臣,让他们被降职、罢免,使得朝廷的大臣们更怕他了。曾经有道皇帝的诏书宣布免除了首都附近的租税,但是“李实”根本不执行诏书上的命令,像原来一样征收租税。

“李实”敢于,害人,这导致人们和小官吏们没法生活。到了他倒台的时候,整座城市欢呼雀跃,都在袖子里藏着瓦片、石子,挡住道路等着他,“李实”因为走了另外一条路而逃脱了。

4. 文言文翻译:李实为京兆尹,与播遇诸衢

李实为京兆尹,与播遇诸衢。

故事,尹当避道揖,实不肯。播移文诋之。

实大怒,表播为三原令,将折之,播受命,趋府谢如礼。邑中豪强犯法,未尝辄贷, 岁终课最。

实重其才,更荐之,德宗将擢以要近,会母丧解。还,除驾部员外郎。

长安令于頔奴客与民盗马,吏系民而纵奴,播捕取,均其罚。迁工部郎中,知御史 杂事。

刺举不阿,有能称。关中饥,诸镇或闭籴,播以为言,三辅不乏。

历虢州刺 史。 李巽领盐铁,奏以副己。

擢御史中丞,岁终,改京兆尹。时禁屯列畿内者,出 入属鞬佩剑,奸人冒之以剽劫,又勋将家驰猎近郊,播请一切呵止,盗贼不能隐, 皆走出境。

宪宗以为能,进刑部侍郎,领诸道盐铁转运使。是时,天下多故,大理 议谳,科条丛繁,播悉置格律坐隅,商处重轻,剖决如流,吏不能窜其私。

帝讨淮 西也,切于馈饷,播引程异自副,异尤通万货盈虚,使驰传江淮,裒财用以给军兴, 兵得无乏。帝嘉其功,超拜礼部尚书。

稍以赀贿结宦要,中外以为言。

5. 韩愈 《行箴》的注释

五箴 唐韩愈 原文 序 人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

余生三十有八年,发之短者日益白,齿之摇者日益脱,聪明不及于前时,道德日负于初心,其不至于君子而卒为小人也昭昭矣!作五箴以讼其恶云。游箴 余少之时,将求多能,蚤夜以孜孜;余今之时,既饱而嬉,蚤夜以无为。

呜呼余乎,其无知乎?君子之弃,而小人之归乎?言箴 不知言之人,乌可与言?知言之人,默焉而其意已传。幕中之辩,人反以汝为叛;台中之评,人反以汝为倾;汝不惩邪,而呶呶以害其生邪!行箴 行与义乖,言与法违,后虽无害,汝可以悔;行也无邪,言也无颇,死而不死,汝悔而何?宜悔而休,汝恶曷瘳?宜休而悔,汝善安在?悔不可追,悔不可为;思而斯得,汝则弗思。

好恶箴 无善而好,不观其道;无悖而恶,不详其故。前之所好,今见其尤;从也为比,舍也为仇。

前之所恶,今见其臧;从也为愧,舍也为狂。维仇维比,维狂维愧,于身不祥,于德不义。

不义不祥,维恶之大,几如是为,而不颠沛?齿之尚少,庸有不思,今其老矣,不慎胡为!知名箴 内不足者,急于人知;霈焉有余,厥闻四驰。今日告汝,知名之法:勿病无闻,病其晔晔。

昔者子路,惟恐有闻,赫然千载,德誉愈尊。矜汝文章,负汝言语,乘人不能,掩以自取。

汝非其父,汝非其师,不请而教,谁云不欺?欺以贾憎,掩以媒怨,汝曾不寤,以及于难。小人在辱,亦克知悔,及其既宁,终莫能戒,既出汝心,又铭汝前,汝如不顾,祸亦宜然?题解 箴铭是古代文体之一,它用简明、整齐而且协韵的语句,说明历史的经验或者人生的哲理,寓有深刻的教训。

《五箴》是韩愈在贞元二十一年(805)谪居阳山时所写的表露自己真情实感的自戒之作。通篇以自我批评为基调,但这种批评有出自真心的一面,也有告诫自己警醒的一面,更有不屈的精神蕴含其中。

韩愈所写的这篇《五箴》不能视为严肃的说教,而是抒发他对黑暗现实的牢骚和不满,表达他对自己怀才不遇,屡遭排挤打击的坎坷身世的深沉感叹,《序言》是写自己不到四旬就因命运多舛而过早衰老的感叹。《游箴》表面谴责自己饱食终目,无所作为,实是抒发内心无限愤懑。

《言箴》讽刺当朝权贵昏庸腐朽,不辨是非,不值得跟他们说话。《行箴》虽然并列当悔与不当悔两层意义,主要是对自己生平事迹的反省,结论则是只要所作所为合乎道义,即使处于困境也不悔恨。

《好恶箴》论证交际之道,所好所恶,以道为准,必须慎重。《知名箴》通过自持有才,锋芒毕露,必然招致危险的社会经验,含蓄地倾吐了作者对于公侯显贵妒贤害能的不平之声。

“箴”虽有五,但基本内容却包含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作者对于自己“既饱而嬉,蚤夜以无为”的散漫,虚度年华表示了深刻的反省,并警告自己如不改正将被正人君子所抛弃而沦入小人的行列之中。以道德的继承者自居的韩愈,对此时此刻散漫无为的痛悔,应该说是发自内心的。

二是作者在文中反复地自警自戒要谨慎,并且回顾了两度自任幕僚以及任四门博士期间广收门徒和在御史台遭贬的际遇,初看起来,似乎是自己言多必失的结果。但透过现象看本质,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却是当朝权贵和群小的专横、昏庸、嫉贤害能的结果。

正是这一切,招致了作者接踵而至的灾难。韩愈认为,唯一的出路是,不值得与他们说话,唯有自己今后谨慎处世就是了。

三是韩愈表明了自己所作所为的后果,作此文的目的在于提醒自己“痛改前非”,否则“汝如不顾,祸亦宜然”,更大的灾难将降临。但是韩愈并没有屈服,毅然决然地表白:只要平生所作所为合乎道义,即使身陷囹圄也不后悔,“行也无邪,言也无颇,死而不死,汝悔而何?”表示了韩愈对世俗针砭的愤激之情和刚正不屈的精神境界。

注释1、《五箴五首》并序,方氏《举正》:“《吕谱》于永贞元年,时掾江陵。”魏廖本均无题注。

但对“余生三十有八年”考辩较详。 魏本引韩醇曰:“公生大历戊申,四十有八,则元和十年也。

一本作三十有八。”又引洪兴祖曰:“四十有八当作三十有八。

按贞元十八年《与崔群书》云:‘左车第五牙去,两鬓半白,头发五分亦白。’又《祭老成文》云:‘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此云‘发之短者日益白,齿之摇者日益脱。

’从此观之,公年未四十,屡有此叹。如作四十八,为误矣。”

2、讼:责备。《论语》:“吾未能见其过,而内自讼也。

“3、蚤:通“早”,表时间。4、乌:副词,义为哪里,怎么,与“安、焉、何”同义。

5、幕中之辩:洪兴祖《韩子年谱》云:“贞元十二年丙子秋,为汴州观察推官。十五年己卯秋,为徐州节度推官。

公《行状》云‘武宁张建封奏为节度推官,得试太常寺协律郎。’九月一日上建封书,论晨入夜归事,其后有谏击球书及诗。

《旧史》云‘发言真率,无所畏忌,操行坚正,拙于世务’,公岂拙于世务者,特不能取容于俗耳。十六年庚辰夏五月《题下邳李生壁》云‘余黜于徐州,将西居于洛阳’,按公黜于徐,盖骾言无所忌,虽建封之知己,亦不能容也。”

叛:违背。6、台。

谁能告诉我下面文言文的译文?

日夜批阅案卷公文。涉及案子的达数千人,张淳断案像流水一样,永康官吏和百姓大为惊服,(从此)案子逐渐减少。

当时浙江有自己招募兵勇的事,(张淳)安抚那些招来的兵勇,按照朝议将他们解散,兵勇都不安起来。

不是那样的,郭国国君喜欢好人但是不加以任用,厌恶恶人但不能除去他们,所以就亡国了

太宗虽然不让这美人出去,但对他的话却很欣赏.

太宗派太常少卿祖孝孙用乐律来教授宫中的乐人,因这些乐人的技能没有长进,孝孙多次被皇上责怪。

求文言文***帮忙翻译下这段文言文,感激不尽啊!小弟才疏学浅,搞不定啊,拜托***啦,在此谢过!

1、窦女灭叛

原文:

始,希烈入汴,闻户曹参车窦良女美,强取之。女顾曰:「慎无戚,我能灭贼」后有宠,与贼秘谋,能转移之。尝称仙奇忠勇可用,而妻亦窦姓,愿如姒扰者,以固其夫,希烈许诺。乘间往谓仙奇妻曰:「贼虽强,终必败,云何?」窦久而寤。及希烈死,子不发丧,欲悉诛诸将乃自立,未决。有献含桃者,窦请分遗仙奇妻,听之,因蜡帛丸杂果中,出所谋。仙奇大惊,与薛育率兵噪而入。子出遍拜曰:「请去帝号,如淄青故事。」语已,斩之,函希烈并妻子七首献天子,尸希烈于市

译文:

起初,李希烈攻进汴洲,听说户曹参车窦良的女儿非常漂亮,强行娶之为妻。窦女回头对窦良说:“千万不要悲伤,我能灭掉这个贼人。”后来得到李希烈的宠爱,与李希烈谋划事情,能够左右李希烈。窦女曾向李希烈称陈仙奇忠诚勇敢,可堪大用,并且陈妻也姓窦,希望能与之亲如姊妹,以坚定陈仙奇的心。李希烈允许。于是窦女趁着空闲去对陈仙奇妻子说:“贼人的势力虽然强盛,但终将失败,你说怎么办?”仙奇妻良久才恍然大悟。等到李希烈死了,其子不发布丧事的消息,想要讲众将悉数诛杀而自立,尚未决定。这时有人进献樱桃,窦女请求分一些送给仙奇妻,(李希烈子)听从,于是将蜡帛丸夹杂在樱桃中,透露了(希烈子)的阴谋。陈仙奇大惊,与薛育率兵鼓噪进入,希烈子出来拜谢说:“请允许我去掉帝号,恢复到淄青节度使的旧职。”话刚说完,仙奇将他杀掉,用盒子盛着李希烈和他的妻子、儿子七人的首级献给皇帝,将李希烈的尸体示众于市。

2、蒯通释罪

原文:

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 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问:“信死亦何言?”吕后曰:

“信言恨不用蒯通计。”高祖曰:“是齐辩士也。”乃诏齐捕蒯通。蒯通至,上 曰:“若教淮阴侯反乎?”对曰:“然,臣固教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 於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亨之。”通曰:

“嗟乎,冤哉亨也!”上曰:“若教韩信反,何冤?”对曰:“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 焉。?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亨之邪?”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

译文:

韩信将要被斩首时说:“我真后悔没听蒯通的建议(昔日韩信占器地时蒯通曾劝他背弃刘邦,参与争霸天下),却中了(吕稚)这样的女人的计,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吕后)随后灭了韩信三族。

刘邦讨伐陈豨凯旋后回到长安,得知韩信已死,感到庆幸欣喜的同时对韩心怀怜悯,问:“他死时说了什么?”吕后说:“韩信说他后悔没听蒯通的话。”刘邦说:“(蒯通)这人是齐国的舌辩之士。”于是诏令齐国抓了蒯通。蒯通带到后,刘邦问:“是你教唆淮阴候谋反的?”蒯通回答:”对,是我教的。可是傻小子不听我的话,所以才混到如今把命也丢这儿了。如果那傻小子当初听了我的劝,你又怎么能杀得了他?”刘邦大怒:“把他扔鼎里煮了!”蒯通大叫“哎呀!冤死我啦!”刘邦说“你教唆韩信造反,你冤什么?”蒯通:“秦朝纲纪崩摧,国势衰微,崤山以东形势大乱,各种力量纷纷崛起,英雄像乌云一样集中起来。秦丢掉了它的鹿(暗指***),天下人都在追这只逃跑的鹿,聪明机灵腿脚灵活的人才会先抓到这鹿。盗跖的狗冲着尧狂吠,倒不是因为尧不是仁义之人,而是因为仁义的尧不是这狗的主人。就像当时的时候,我只知道个韩信,不知道还有个陛下您。况且当时普天之下紧握手中兵器要干陛下所干的事业的人太多了,只是能力不够罢了。您有可能把他们全都扔进鼎里煮了吗?”刘邦说“放了他”于是赦免了蒯通的罪

3、君子之交(不知道是不是这一句)

原文: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选自《庄子·山木》。

译文:

君子之间的交情淡得像水一样,小人之间得交往甜的像甜酒一样。

4、巧诈不如拙诚

原文:

乐羊为魏将以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县其子示乐羊,乐羊不为衰志,攻之愈急。中山因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食之尽一杯。中山见其诚也,不忍与其战,果下之。遂为文侯开地。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

孟孙猎得谟。使秦西巴持归,其母随而鸣,秦西巴不忍,纵而与之。孟孙怒而逐秦西巴。居一年,召以为太子傅。左右曰:“夫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太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以一而不忍,又将能忍吾子乎?”故曰: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以有功而见疑,秦西巴以有罪而益信由仁与不仁也。

译文:

乐羊是魏国大将攻打中山国。乐羊的儿子在中山国,中山国悬挂乐羊儿子给乐羊看,乐羊并没有因此而减弱进攻的意志,攻打更为猛烈。中山国于是将乐羊儿子烹了之后送羹给乐羊,乐羊喝干了一杯。中山国看到了乐羊的决心,不忍心和他对战,终于拿下了中山国。于是成为文侯发迹的地方。文侯欣赏他的战功,但怀疑他的内心。

孟孙打猎捕获一只貘。让秦西巴拿着回家,貘的母亲一边跟一边鸣叫,秦西巴不忍心,放了貘给母貘。孟孙(因此)发怒放逐了秦西巴。一年过后,召回秦西巴做太子的老师。旁边的人说:“秦西巴对君王是有罪的,现在又任命他为太子傅,为什么?”孟孙回答:“他能因为一只貘而不忍心,又怎么能忍心我的儿子啊?”所以说:巧妙的奸诈不如拙朴的诚实。乐羊因为有功而被疑心,秦西巴以有罪而更加得到信任,原因就在于仁与不仁的差别啊。

5、高祖置酒南宫

原文: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译文:高祖在洛阳的南宫举行酒会。高祖说:“各位诸侯将领,请你们不要隐瞒我,都坦率地说一说,我为什么能够得到天下?项氏为什么会失去天下?”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傲慢而好侮辱人,项羽仁慈而爱护人。然而陛下派人攻城略地,攻下了城邑就封给他,和大家利益相共。而项羽妒贤嫉能,有功的人遭陷害,贤良的人被怀疑,打了胜仗不论功行赏,攻占了土地不给人好处,这就是他为什么失去天下的原因。”高祖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讲到运筹策划于帷帐之中,取得胜利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安抚百姓,调运军粮,使运输线路畅通无阻,我不如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杰出人才,而我能够任用他们,这是我为什么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手下就有一个范增,还不能任用,这就是他为什么失败的原因。”

6、张淳巧计捕盗

原文:

张淳,字希古,桐城人。隆庆二年进士。授永康知县。吏民素多奸黠,连告罢七令。淳至,日夜阅案牍。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凡赴控者,淳即示审期,两造如期至,片晷分析无留滞。乡民裹饭一包即可毕讼,因呼为“张一包”,谓其敏断如包拯也。

巨盗卢十八剽库金,十余年不获,御史以属淳。淳刻期三月必得盗,而请御史月下数十檄。及檄累下,淳阳笑曰:“盗遁久矣,安从捕。”寝不行。吏某妇与十八通,吏颇为耳目,闻淳言以告十八,十八意自安。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系吏狱。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已出营赀以偿。十八闻,亟往视妇,因醉而擒之。及报御史,仅两月耳。

民有睚眦嫌,辄以人命讼。淳验无实即坐之,自是无诬讼者。永人贫,生女多不举。淳劝诫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岁旱,劫掠公行,下令劫夺者死。有夺五斗米者,淳佯取死囚杖杀之。而榜其罪曰“是劫米者”,众皆慑服。久之,以治行第一赴召去永,甫就车,顾其下曰:“盗某已来,去此数里,可为我缚来。”如言迹之,盗正濯足于河,系至,盗服辜。永人骇其事,谓有神告。淳曰:“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以理卜,何理之有。”擢礼部主事,历郎中,谢病去。

起建宁知府,进浙江副使。时浙江有召募兵,抚按议散之,兵皆汹汹。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从之,事遂定,官终陕西布政。

译文:

张淳,字希古,桐城人。是隆庆二年的进士。授官永康知县。永康县的官吏百姓向来奸滑,一连告倒七个县令。张淳到任,日夜批阅案卷公文。涉及案子的达数千人,张淳断案像流水一样,永康官吏和百姓大为惊服,(从此)案子逐渐减少。凡是前来告状的人,张淳就告诉审案日期,双方当事人按期到场,案子分解辨析明断从不留押。涉案乡民只要准备一包饭就能打完官司,于是(大家)称张淳为“张一包”,说他断案快捷准确像包拯一样。

巨盗卢十八劫掠了库金,十多年没抓获,御史将(这个案子)交给张淳,张淳自限日期三个月一定抓获盗贼,又请求御史一月之内下数十次公文(捉拿卢十八)。等公文一次次下达,张淳***装笑道:“盗贼逃跑已久了,从什么地方去抓。”搁置(案子)暂不执行,永康吏某某的妻子跟卢十八有往来,他很能察言观色,听张淳说了什么就告诉卢十八,卢十八心里觉得自己很安全。张淳就让另一个差役***告县吏某某持有库金,(于是)将县吏某某拘押在监狱。然后张淳又秘密地审问以私通盗贼的罪名判县吏某某死罪,再教他求(官府)用妻子顶替他关押,而他自己出来谋求钱财以便偿还。卢十八听说(这事)以后,马上前来探视县吏某某的妻子,然而,趁(卢十八)喝醉酒而将其抓获。等到上报御史,时间只用了两个月罢了。

百姓有了小的仇怨,就用闹出人命来告状。张淳查验(案子)见并无实据就判了告状者的罪,从此,(永康县)就没有诬告的人了。永康的百姓很穷,生了女儿大多不养。张淳耐心细致地劝导,对那些贫穷无力抚养女儿的人,拿出自己的俸银根据情况接济,保全救活了很多女婴的生命。年成干旱,抢劫强夺(在永康)公然出现,(张淳)下令抢劫的人判死罪。有一个夺人五斗米的人,张淳***装取出死囚的行杖杀他,而且公布他的罪状道:“这是个抢劫米的人。”众人都被震慑了。过了很久,(张淳)凭治理永康县的业绩第一而接受征召离开永康,刚上车,回头对他的下属说:“某某盗贼已经来了,离此地多少多少里,你们替我捆来。”(下属)按照他的话找到盗贼,盗贼正在河边洗脚,拘押到(张淳面前),盗贼服罪。永康百姓对此十分惊奇,认为有神在帮助张淳。张淳说:“这些盗贼,抓捕急了就逃跑了,现在听说我要走了,就回来了。(我是)根据道理推测的,哪里有神助。”(后来)提拔他为礼部主事,又做郎中,(再后来)因有病辞官离去。

后来重新起用做了建宁知府,又升为浙江副使。当时浙江有自己招募兵勇的事,(张淳)安抚那些招来的兵勇,按照朝议将他们解散,兵勇都不安起来。张淳说道:“这些强悍的兵勇,留下会有用,(如果将这些人)淘汰就不好推测。不如淘汰那些年老体弱的,而留下强壮勇猛的,那么留下的人不会想着作乱,淘汰的人也没有能力作乱了。”上司依从了他的意见,事情就了结了。张淳做官最终做到陕西布政使。

7、口不臧否(遗憾,我不知道这是一篇怎样的古文。)

8、于令仪训盗从良

原文:

于令仪。夜获盗。乃邻子也。仪曰。汝迫于贫耳。今以十千资若生。勿复为非。既去又呼之曰。汝贫而夜负钱归。恐为逻者所诘。留至旦而遣之。终不与人言。后子孙相继成进士。人谓悯凶之报。

译文:

于令仪晚上在家里捉到了一个小偷,原来这个小偷就是邻居的孩子,于令仪对他说:‘你是因为贫穷所逼,才做小偷啊!我现在给你十千钱做为资本,帮助你谋生,以后千万别再做坏事了啊!’这个小偷拿了钱正要离去,于令仪又叫他回来说:‘你是个穷人,在深夜背著许多钱回家,恐怕会被巡逻的人盘问,干脆你就留在我家,等天亮之后再回去吧!’这件事情,于令仪终其一生,都从未跟别人说过。后来他的子孙,都相继的考中进士;别人都称他是怜悯、劝导、感化恶人而得到的果报啊!

9、管仲哭鲍叔(遗憾,我不知道这是一篇怎样的古文。)

10、芒山盗

原文:

宣和间,芒山有盗临刑,母亲与之诀。盗对母云:“愿如儿时一吮母乳,死且无憾。”母与之乳,盗啮断***,流血满地,母死。盗因告刑者曰:“吾少时,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故恨杀之。”呜呼!异矣,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

译文:

宣和年间,芒山有一个盗贼要行刑,母亲和他诀别。盗对他的母亲说:“我希望像儿时一样再次吸吮母亲的***,死了也没有遗憾了。”母亲答应了,而盗却咬断了母亲的***,血流了满地,母亲死了。盗对行刑的人说:“我小时候,偷来一棵菜一根柴,我的母亲看见了,却很喜欢我的这种不良行为,以至于后来不能约束自己,才有今天的下场。于是我杀了她。哎!俗话说:“教育孩子要从幼儿就开始。”这真不***啊!

11、东坡画扇

原文:

东坡画扇

(宋)何薳

先生职临钱塘日①,有陈诉②负③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 某④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已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⑤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⑥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⑦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逾⑧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悔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⑨。

注释①先生职临钱塘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 ②陈诉:状告。 ③负:这里是拖欠的意思。 ④某:我。 ⑤姑:暂且。⑥发市:开张。⑦就判笔:顺手拿起判笔。判笔,判案用的笔。 ⑧逾:走出。⑨逋(bū):拖欠。

译文:

东坡到钱塘就职时,有人告状说有个人欠购绫娟的钱两万不还,公差把那人招来询问,他说,我家以制扇为生,正好父亲亡故,而自今年春天以来,连着下雨,天气又冷,做好的扇买不出去,并非故意欠他钱。东坡凝视他许久说暂且把你做的扇拿过来,我来帮你卖。片刻扇送到,东坡取空白的夹娟扇面二十把,拿起判案笔书写行书,草书并画上枯木竹石,一挥而就。交给那人说快去外面卖了还钱。那人流泪拿扇往外走,刚过府门,就有好事者争相用千钱购扇,手里拿的马上卖完了,而后来的买不到,无不非常懊悔而去。卖扇人就卖完了扇还清了欠款。

12、越人与狗

原文:

越人道上遇狗,狗下首摇尾人言曰:“我善猎,与若中分(对半分。)。”越人喜,引而俱归。食以粱肉,待之以人礼。

狗得盛礼,日益倨(读音ju四声。傲慢。),猎得兽,必尽啖乃已。或嗤越人曰:“尔饮食之,得兽,狗尽啖,将奚以狗为?”越人悟,因为分肉,多自与。狗怒,啮其首,断领足,走而去之。

夫以家人养狗,而与狗争食,几何不败也!

译文:

越地的人在鲁上遇到一只狗,(那)狗低头摇尾发出人的语言说道:“我善于捕猎,(捕到的猎物)和你平分。”(那)越人很高兴,带着狗一起回家。喂给它高粱和肉食,象对待人一样对待它。

(那)狗受到盛情的礼遇,日益傲慢起来,猎取的野兽,必定全部吃掉了事。有的人就讥笑那越人说:“你喂它饮食,捕猎到的野兽,狗全部吃了,那狗是干什么用的啊?”那越人醒悟,因此给狗分(野兽)的肉,多的给自己。狗恼怒,咬他的头,咬断了他的脖子和腿,(就)逃跑了。

把狗当成家人养,(然后)却(又)和狗争食,哪有不失败的呢!

屠原文_翻译及赏析

陈洽,字叔速,武进人。 爱好古事努力学习,与哥哥陈济、弟弟陈浚同时有名声。 洪武年间,以擅长书法被推荐授官兵科给事中。 曾经奉命检阅军队,队列一在面前经过就认识了面前的士兵。 有人第二次经过队列,就叱呵他们离去。皇帝赞赏他的才能赐予金织衣。父亲戍守五开死去,陈洽前往奔丧。适逢蛮人叛乱道路阻塞,冒着生命危险从小路行走,背着父亲的尸骨得以返回。建文年间因茹瑺的推荐,起用为文选郎中。

成祖登位,升为吏部右侍郎,改任大理卿。 安南兵事兴起,命令陈洽前往广西,与韩观一起挑选士兵跟随征伐。 等到大军出发,于是命他襄赞军务,主管运输粮饷。安南平定,转任吏部左侍郎。当时黄福掌管布政、按察二司事务,专门致力于宽大政策,安抚那里的百姓。陈洽考察并选拔有才能的人,用作风和纪律整顿部队,考核将帅士兵的功罪,建置土官制度,经营管理士兵的口粮,分析解决事情非常迅速。 返回朝廷,命他兼代理礼部、工部事务。七年再次参加张辅的军队讨伐简定,平定了叛军。 返回,跟随皇帝出征北方,与张辅一起在塞外练兵。九年再次与张辅前往交阯,讨伐陈季扩。在那儿住了五年,晋升为兵部尚书,再次留下襄赞李彬军事。

仁宗召黄福返京,派陈洽掌管布政、按察二司,仍然参赞军事要务。宦官马骐贪婪暴虐,陈洽不能制止,反叛的人四处起事,黎利尤其凶悍狡猾。 而荣昌伯陈智、都督方政不相容,贼寇的气焰日益嚣张。陈洽上奏疏说:“贼寇虽然乞求投降,内心却怀着诡计欺诈,党羽渐渐兴盛,就将不可制服了。 恳请谕告各位将帅迅速消灭贼寇,不要被贼寇所引诱。”宣宗降下敕令严词责备陈智等人,命令进军,再次在茶笼州战败,皇帝于是削夺了陈智、方政的官爵。命令成山侯通配挂征夷将军印信前去讨伐,陈洽仍旧襄赞他的军务。宣德元年九月,王通抵达交阯。十一月进军应平,驻扎宁桥。陈洽与各位将帅说地形险恶,恐怕有埋伏,应当停止进军以观察贼寇。王通不听从,指挥军队直接渡过,陷入泥淖之中。伏兵跃起,官军大败。 陈洽跃上马背冲入贼寇阵地,受重伤后掉下马。左右的人想扶他撤退,陈洽圆睁双目叱呵说:“我身为国家大臣,吃俸禄四十年,报效国家就在今日,坚持道义绝不苟且偷生。”挥舞大刀杀死贼寇多人,自刎而死。 事迹上报,皇帝感叹地说:“大臣以身殉国的,一代有几人啊!”赠官少保,谧号节愍。 任命他的儿子陈枢为刑科给事中。

世宁不肯附会文言文怎么翻译

佚名

历史来源

1、出自九黎族,是蚩尤的后代。相传,上古时代,黄帝与炎帝两个部族联合起来,在涿鹿与九黎族大战,擒杀了九黎族的首领蚩尤。遂将其部族人收入自己的部落。其中一部分人愿意归顺的,就迁到邹、屠两地定居,形成邹、屠二姓,均以居住地名为姓。邹、屠二地均在今山东境内。

2、出自子姓,是商朝王族的后裔。商朝建立之后,分封同姓诸侯,其中一支封于弦国。弦国灭亡后,其族人遂以国名命姓,为弦姓,后来又去邑为屠,称屠氏。

3、以职业技术命姓。古人有屠宰为业者,其后便姓屠,称屠氏。

家族名人

屠迁:晋代,安定人,字清介。自幼好学聪慧,日诵百言,过目不忘,稍长博籍经典、礼乐、为河徽间通判,为官清廉,风节凝峻,狱讼破剖决如流,民无有叫冤者,百姓深敬之,公务余闲时以吟诵自得其乐。

屠隆:明代戏曲家,鄞县人,字长卿,号赤水。万历进士。曾任青浦知县、礼部郎中。有***《昙花记》等。能诗能文,有多部诗文集留世。

屠本畯:明大山子,字田叔,以荫树明间任历太常典、辰州知府。生***览群书,至老,书仍不离手。别人讲他:“老矣,为何还如此辛苦也”。本畯曰:“吾以书饥时当食,渴以当饮,欠介以当枕席,愁寂以当鼓吹,未尝苦也”。著有《太常典录》、《田叔诗草》。

屠庸:明代浙江鄞县人,字朝宗。成化进士,任御史,巡按四川、湖广,清廉自律,勤于政事,皆留有惠绩。晋升为吏部尚书,办事公正无私,尤其爱惜人才。清宁宫落成,下诏请番僧入宫庆贺,他再次上书谏止。武宗登极,加太子傅,兼管掌院事。

屠勋:明朝平湖人,字元勋。成化进士,历任刑部郎中,有疑狱或事关权贵,谨慎审理剖决无滞,治无冤狱。弘治初为大理少卿,漳州温文进作乱,勋往逾之,惩其首犯,吓从者不闻,一方遂平安。晋升副都御史,巡抚顺天。整顿苏州边防,政绩卓著。武宗即位后,进刑部尚书。有《太和堂集》留世。

屠仁守:清代,孝感人,字梅君。同治进士,官至御史,时醇王当国,政局,屡对天文算学深研究,尤精于性理研究。品格端庄,时人敬之。

上一章回目录下一章

宋史仇悆部分的翻译

1. 明史八十七胡世宁传全文翻译

《胡世宁传》翻译: 胡世宁,字永清,浙江仁和人。

弘治六年考中进士。他性情刚直,不怕威胁,并且懂得军事。

(朝廷)授予他德州推官的官职。歧王初登王位,下属官吏骄横,胡世宁制裁了他们。

他又升任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几次三番吏民,掠夺财产,胡世宁密令龙英、知州赵元瑶逮捕了他。

母亲死后他回家守孝。三年守孝完后赴京。

取道沧州时,流寇正猛烈攻打州城,胡世宁于是骑马快跑入城,帮着策划守城的办法。流寇攻打了七天七夜,打不下来,才撤退走了。

他升任江西副使。这个时候,宁王宸濠骄横不法有造反的意图,但是没人敢说起此事,胡世宁很愤怒。

正德九年三月上书说:“皇上命令宁王只治理自己的封国,不要干扰地方官府,以期铲除作乱的根源,灭绝无法设想的祸变。” 宸濠知道这件事后大为恼火,就罗列了胡世宁的罪过,贿赂当权的宠臣们,非杀掉胡世宁不可。

胡世宁当时已升为福建按察使,赴任途中取道还乡。宸濠就诬蔑说他逃跑了,派人传令浙江巡按潘鹏将他抓住送到江西。

潘鹏把胡世宁全家人关了起来,紧急追捕胡世宁。 李承勋担任浙江按察使,暗中保护了他。

胡世宁于是逃跑到京城,自己投案住进了锦衣卫的监狱。在监狱中他三次上书陈述宸濠大逆不道的罪状,最终无人理会。

关押了一年多,谏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人递上奏章搭救他,才把他放出,贬往沈阳戍守。 过了四年,宸濠果然造反,胡世宁从贬戍地被重新启用,做了湖广按察使。

不久升任右佥都御史,前往巡视督察四川,因父亲去世回乡守孝。 胡世宁为人风格端庄、峻严,居官廉洁,疾恶如仇,而推荐贤人,却唯恐他们仕路不通。

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因罪被罢官;副使施儒、杨必进在考评中被黜斥;御史李润、副使范辂被当时大臣压制,他都连上奏章推荐。 (胡世宁)与人说话,好像嘴笨说不出什么,等撰写奏章时,却援引古今,切中要害。

他和李承勋关系很好,但议论政事从不苟且迎合。 起初议论“大礼”时他和张璁、桂萼意见一致,张璁、桂萼感激他,想拉他一把,让他帮自己的忙,胡世宁却不肯依附他们,议论政事常常和他们意见抵触。

朝中大臣都忌恨他。世宗皇帝对他始终恩礼不衰。

嘉靖九年秋天去世。被追赠为少保,谥号端敏。

《胡世宁传》原文: 胡世宁,字永清,仁和人。弘治六年进士。

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除德安推官。

岐王初就藩,从官骄,世宁裁之。 迁广西太平知府。

太平知州李浚数杀掠吏民,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母丧归。

服阕赴京。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

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 迁江西副使。

当是时,宁王宸濠骄横有异志,莫敢言,世宁愤甚。正德九年三月上疏曰:“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

宸濠闻,大怒。列世宁罪,遍赂权幸,必杀世宁。

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李承勋为按察使,保护之。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

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卒不省。系岁余,言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交章救,乃谪戍沈阳。

居四年,宸濠果反。世宁起戍中为湖广按察使。

寻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以父忧归。

世宁风格峻整,居官廉,疾恶若仇,而荐达贤士如不及。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坐累废;副使施儒、杨必进考察被黜;御史李润、副使范辂为时所抑,连章荐之。

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 与李承勋善,而持议不苟合。

始以议礼与张璁、桂萼合,璁、萼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抵牾。诸大臣皆忌之。

帝始终优礼不替。九年秋卒。

赠少保,谥端敏。 此文出自清朝·张廷玉《明史·胡世宁传》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清兵入关后,顺治二年(15年)四月癸亥(十一日),御史赵继鼎奏请纂修《明史》(注:赵继鼎奏请纂修《明史》的记载,见于《清世祖实录》卷15,何冠彪《顺治朝〈明史〉编纂考》一文首揭此事。

但清廷何时决议纂修,尚无确切史料证实。 清代官书中亦不见有关纂修《明史》的诏令,《清世祖实录》中仅见几位总裁于顺治二年(15年)五月癸未的上奏,其中言,“臣等钦奉圣谕,总裁《明史》”,并提出副总裁及纂修人员名单。

这种“钦奉圣谕”,很可能仅是早朝时的口头指示而已。 《明史》修纂第一阶段无绩可言的另一方面原因,是史料的缺乏和人力的不足。

当时不仅没有力量整理明朝的邸抄和档案,而且在征求图书时,献书者也极少。 就连最基本的史料明代历朝实录也不完整,天启朝实录缺少七年以后部分,崇祯朝因亡国而无实录。

如此种种,也限制了《明史》修纂工作的进展。 作者简介: 张廷玉(1672年10月29日—1755年4月30日),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

清朝杰出政治家,大学士张英次子。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进入权力中枢。

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饬吏治。雍正帝即位后,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完善了军机处制度。

2. 文言文翻译 《崔枢》

有个叫崔枢的人去汴梁考进士,同南方一商人住在一起达半年之久,两人成了好朋友。后来,这位商人得了重病,他对崔枢说:“这些天承蒙你照顾,没有把我当外人看待。我的病看来是治不好了,按我们家乡的风俗,人死了要土葬,希望你能帮我这个忙。”崔枢答就了他的请求。商人又说:“我有一颗宝珠,价值万贯,得到它能蹈火赴水,确实是极珍贵的宝珠,愿奉送给你。”崔枢怀着好奇的心理接受了宝珠。事后崔枢一想,觉得不妥:做一个进士,所需自有官府共给,怎么能够私藏异宝呢?商人死后,崔枢在土葬他时就把宝珠也一同放入棺材,葬进坟墓中去了。

一年后,崔枢到亳州四处谋生,听到南方商人的妻子从南方千里迢迢来寻找亡夫,并追查宝珠下落。商人的妻子将崔枢告到官府,说宝珠一定是崔秀才得到了。官府派人逮捕了崔枢。崔枢说:“如果墓没有被盗的话,宝珠一定还在棺材里。”于是,官府派人挖墓开棺,果然宝珠还在棺材里。沛帅王颜认为崔枢的可贵品质确实不凡,想留他做幕僚,他不肯。第二年,崔枢考中进士,后来一直做到主考官,享有清廉的名声。

3. 明史 胡世宁传 翻译成现代文

这三句话出自《明史·卷一百九十九列·传第八十七·胡世宁传》原句1、时孝宗已不豫,犹颔之。

2、宁王宸濠骄横有异志,莫敢言,世宁愤甚。3、世宁言:“吾辈不得以厚赂故,诬朝廷。”

萼为色变。此句原文有误,已予补正译文1、当时孝宗已经生病了,但是还是点头同意了这件事。

注释(1)孝宗:明孝宗朱祐樘(1470-1505),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宪宗第三子,母孝穆纪太后。1487-1505年在位,执政19年,孝宗即位后,驱除宫内奸臣,任用王恕、刘大夏等贤臣。

使当时的朝政焕然一新。弘治一朝,名臣辈出,孝宗勤于政事,励精图治,明朝再现太平盛世,史称“弘治中兴”。

弘治一朝,阶级矛盾缓和,人民生活改善,外无大的战争,内无大的内乱,名士贤臣曾出不穷,孝宗礼贤下士也被传为美谈。享年36岁,庙号孝宗。

(2)不豫:原指不高兴。《孟子·梁惠王下》:“吾王不豫,吾何以助?”《孟子·公孙丑下》:“夫子若有不豫色然。”

后作为天子有病的讳称。《逸周书·五权》:“维王不豫,于五日召周公旦。”

朱右曾校释:“天子有疾称不豫。”欧阳修《归田录》卷一:“仁宗不豫,久之,康复,又改元嘉祐。”

清戴名世《左忠毅公传》:“神宗不豫,太监刘朝、魏忠贤矫太子令索嘉靖中戚畹庄。”(3)颔(hàn):动词,点头。

(4)之:这件事。2、宁王朱宸濠(大明正德年间造反,只20多天就被江西巡抚王守仁灭)傲慢专横,有造反之心,(但是朝中)没有人敢说出(实情),胡世宁非常愤怒。

注释(1)骄横:傲慢专横。(2)异志:二心;叛离之心。

(3)莫:无指代词,没有人;没有谁。3、胡世宁说:“我们这些人不能因为丰厚贿赂的缘故,欺骗朝廷。”

桂萼因为(他的话)脸色都变了。注释(1)吾辈:我们这些人。

(2)不得:不能。(3)以:介词,因为。

(4)厚赂:丰厚的贿赂。(5)诬:欺骗。

司马迁《报任安书》:“因为诬上,卒从吏议。”西晋干宝《〈搜神记〉序》:“及其著述,亦足以发明神道之不诬也。”

(等到他撰写了这些文章,也足够用来阐明神鬼之事不是骗人的。)柳宗元《柳河东集》:“佞誉诬谀。”

4. 这篇文言文怎么翻译

《唐语林》

原文如下:

崔枢应进士,客居汴半岁,与海贾同止。其人得疾既笃,谓崔曰:“荷君见顾,不以外夷见忽。今疾势不起。番人重土殡,脱殁,君能终始之否?”崔许之。曰:“某有一珠,价万缗,得之能蹈火赴水,实至宝也。敢以奉君。”崔受之,曰:“吾一进士,巡州邑以自给,奈何忽蓄异宝?”伺无人,置于柩中,瘗于阡陌。后一年,崔游丐亳州,闻番人有自南来寻故夫,并勘珠所在,陈于公府,且言珠必崔秀才所有也。乃于亳来追捕,崔曰:“傥窀穸不为盗所发,珠必无他。”遂剖棺得其珠。沛帅王彦谟奇其节,欲命为幕,崔不肯。明年登第,竟主文柄,有清名。

说的意思是:

有个叫崔枢的人去汴梁赶考,同一南方商人住在一起达半年之久,两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后来,这位商人不幸得了重病,临终前对崔枢说:“看来,我的病是治不好了。按我们家乡的风俗,人死了要土葬,希望您能帮我这个忙。”崔枢答应了他的请求。

商人接着又说:“我有一颗宝珠,价值万贯,愿奉送给您。”崔枢怀着好奇的心理接受了这颗宝珠。可事后他仔细一想,觉得不妥,怎么能接受朋友这么贵重的礼物呢?商人死后,崔枢在安葬他时,不露声色地把宝珠也一同放进了棺材,葬入了坟墓。

一年后,商人的妻子从南方千里迢迢来寻夫,并追查宝珠的下落。官府派人逮捕了崔枢,他却坦坦荡荡、毫无惧色。他心平气活、胸有成竹地说:“如果他的墓没有被盗的话,宝珠一定还在棺材里。”于是,官人派人挖墓开棺,宝珠果然还在棺材里。由于崔枢的人品出类拔萃,官府极力地挽留他做幕僚,但他不肯。第二年,崔枢考中进士,后来出任主考官,一直享有清廉的美誉。

5. 酹江月 文天祥 文言文翻译

酹江月

大地如此广阔,你我都是胸怀大志的英雄豪杰,现在虽然如同蛟龙被困禁在池中,但是绞龙终当脱离小池,飞腾于广阔天地。秋风秋雨煞人,再加上牢房的蟋蟀叫个不停,我心烦意乱愁肠百结,你我像曹操、槊题诗那样的英雄气概,王粲登楼作岍那样的名士风流,都成了空中花一般的往事,眼前长江滚滚,后浪推前浪,将来肯定还有英雄豪杰起来完成未竞的事业。

现在,你我在落叶随风飘雪,又来到秦淮河畔,正是凉风吹来的那一刻,镜中的你我已两鬓白发,只是我们的英雄之心不会改变。我就要离开故都,放逐到沙漠之地,回望故国的江山一片青色,谦逊我越来越远,去只有一死,希望老朋友以后怀念我的时候,就听听树枝上杜鹃的悲啼吧!那是我的灵魂归来看望我的祖国

6. 文言文翻译:李实为京兆尹,与播遇诸衢

李实为京兆尹,与播遇诸衢。

故事,尹当避道揖,实不肯。播移文诋之。

实大怒,表播为三原令,将折之,播受命,趋府谢如礼。邑中豪强犯法,未尝辄贷, 岁终课最。

实重其才,更荐之,德宗将擢以要近,会母丧解。还,除驾部员外郎。

长安令于頔奴客与民盗马,吏系民而纵奴,播捕取,均其罚。迁工部郎中,知御史 杂事。

刺举不阿,有能称。关中饥,诸镇或闭籴,播以为言,三辅不乏。

历虢州刺 史。 李巽领盐铁,奏以副己。

擢御史中丞,岁终,改京兆尹。时禁屯列畿内者,出 入属鞬佩剑,奸人冒之以剽劫,又勋将家驰猎近郊,播请一切呵止,盗贼不能隐, 皆走出境。

宪宗以为能,进刑部侍郎,领诸道盐铁转运使。是时,天下多故,大理 议谳,科条丛繁,播悉置格律坐隅,商处重轻,剖决如流,吏不能窜其私。

帝讨淮 西也,切于馈饷,播引程异自副,异尤通万货盈虚,使驰传江淮,裒财用以给军兴, 兵得无乏。帝嘉其功,超拜礼部尚书。

稍以赀贿结宦要,中外以为言。

7. 文言文翻译蝜蝯者 善负小虫也的翻译

蝜蝂是一种喜爱背东西的小虫。爬行时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劳累也不停止。它的背很不光滑,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于被压倒爬不起来。有的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可是蝜蝂如果能爬行,又把东西象原先一样抓取过来背上。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以致跌倒摔死在地上。

蝜蝂之死理解

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捞一把,用来填满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只怕财富积聚得不够。等到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来的时候,有的被罢官,有的被贬往边远地区,也算吃了苦头了。如果一旦被起用,他们又不思悔改,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也不知接受教训。虽然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他们的名字是人,可是见识却和蝜蝂一样,也太可悲了

8. 高中文言文中哪篇出现附会

1. 随从,追随。

《汉书·郦食其叔孙通等传赞》:“﹝ 陆贾 ﹞从容 平 勃 之间,附会将相以强社稷,身名俱荣,其最优乎!” 唐 张九龄 《上封事书》:“或因势附会,遂忝高班。” 清 黄宗羲 《子一魏先生墓志铭》:“是时场屋之文,竞学浮丽……然 子一 孤行一意,不肯附会。”

2. 依附;附和。

唐 无名氏 《玉泉子》:“於时朝贵朋党, 德裕 破之,由是结怨,而绝於附会,门无宾客。”《宋史·宁宗纪三》:“﹝ 嘉定 四年九月﹞丁丑……诏:附会开边得罪之人,自今毋得叙用。”清《睢州志·袁可立传》:“可立独抗疏曰:‘岂言事诸臣尽不可用耶?如使诸臣为济私,孰与缄口持禄,附会保全之为便?’” 清 叶燮 《原诗·内篇下》:“所谓体裁格力、声调兴会等语,不过影响於耳,含糊於心,附会於口,发而为诗。”

3. 犹言融会贯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何谓附会?谓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庶寻文究理,颇相附会。”

4. 勉强地把两件没有关系或关系很远的事物硬拉在一起。

宋 苏轼 《拟进士对御试策》:“附会经典,造为文书,以晓告四方之人。” 明 高启 《序》:“发明新历顺天求合之微,考证前代人为附会之失,诚可贻之永久。”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 黄鹤楼 ﹞楼南之台曰 涌月 ,有粗黄石大书‘涌月台’三字。高古遒媚。俗以为 曹孟德 所书,夫 曹公 未尝至此,其说附会可笑。” 杨朔 《秋风萧瑟》:“关于 孟姜女 ,这儿有不少牵强附会的事迹。”

5. 黏附。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 姜西溟 有端砚一方……近为 顾华峰 醉后使酒所碎,虽以胶漆附会之,非完璧也。”[1]

《附会》的“附”是附着,是对表面形式的处理,即“附辞”,使文辞紧密附着于文意;“会”是会合,对内容方面的处理,即“会义”,把文意会合成一个整体。“附会”就是“附着会合”的意思,即使文章通篇相附着而会合成一个整体。本篇主要论述创作中谋篇命意、布局结构的问题。

全篇分三部分:一、讲“附会”的含义、必要性和写作构思的基本原则。二、讲附辞会义必须抓住纲领,通篇考虑。要求作者从大处着眼,有全局观点。在处理创作的具体问题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掌握了创作的基本方法,才会运用自如。三、讲文章的修改及文章的开头结尾问题。

刘勰在本篇中所提出的“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为肌肤,宫商为声气”,即思想内容是主体,辞***形式是为其服务的,是刘勰的重要的文学观点之一,不仅是“附会”的重要原则,也是整个文学创作的原则。选自《刘勰·文心雕龙·附会》

仇豫,字泰然,益都(今山东青州)人。大观(宋徽宗年号)三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邠(bīn)州(今陕西彬县)司法(官职名),审理案件仔细宽容,许多人都被他保全了性命。担任邓城县(今湖北襄樊西北)县令,任职期满,县里老幼百姓拦路哭泣不让他走。改任武陟县(今河南焦作市武陟县)县令,恰逢朝廷正调兵好几十万到燕山,仇豫全部供应了应该供应的军饷。当时军队主将放纵士兵到集市上抢夺东西,不给钱,别的县的县令都逃避了。仇豫事先有所准备,严申纪律,所以没有遭到军队的扰乱。后来仇豫到涿州送军饷,赶上宋朝大军在卢沟河被打败,军需品大多都被敌人得去,仇豫走小路保护这军饷,没有一点遗失的。升任高密(今山东高密市)丞(官职名),那里百姓流行打官司,仇豫管理县里政事,判定官司就像流水一样,事情从不拖拉,百姓来打官司的都怀揣着饼和菜等着判决。有个叫杨盖的奸猾的官吏,每次都记下县令的过失,胁持他作坏事,仇豫揭发了杨盖的罪行并对他施行黥刑(在脸上刺字的刑罚),人们没有不心悦诚服的。州里缺司录官,命令仇豫接任,走的时候,高密的一万多百姓挽留他,把他簇拥到县里,当时天气寒冷,百姓们都燃起火把放哨看守(怕他走了),轮流值班的人很多,仇豫从别的路出来,有人追上来在他的马前跪下说:“您舍弃我们而去,我们一定还要让你再回来。”另一天,仇豫正在郡衙汇报工作,忽然来了几个人把他抢回去了,守将都没能阻止。大股盗贼在菜州、高密之间猖獗,一向听说仇豫的名声,就告诫他们的同伙说不要侵犯高密地界,百姓因为他才平安无事。高密的士兵关起城门叛乱抢掠,了好几个官吏,却高声喊:“不要伤害仇大人。”仇豫为人方正持重,从开始做官直到尊贵的位置,从不浮华奢侈。在邓城担任县令时,丞相范宗尹还是邓城的书生,拿自己的文章拜见仇豫。仇豫另一天对范宗尹的父亲说:“你这个儿子是做丞相的料。”范宗尹当了丞相以后,从没有和他有过私交。仇豫在明州(今宁波)任职时,曾想推荐一个幕府的官吏,就问他说:“你每天用多少费用?”那个官员回答说“我家有十口人,每天用二千钱”。仇豫大惊说:“我作为太守还达不到这么高,我的下属官员生活费用却是我的几倍,怎么能不***呢。”于是就打消了推荐他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