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盘托出的解释,和盘托出三国人名

tamoadmin 成语成因 2024-06-26 0
  1. 揭秘:三国历史上最牛的两个干爹分别是谁?
  2. 三国演义中貂蝉的最后怎么样啦?
  3. 三国机密任红昌为什么叫貂蝉
  4. 三国机密:貂蝉的原名是什么,是叫任红昌吗

在讨伐董卓的关东诸侯当中,袁绍被推举为盟主,讨董军事行动虽然虎头蛇尾,但这却让袁绍赚足了名声,再加上袁绍显赫的家族背景,因而这天下名士一时间蜂拥而至。等到韩馥将冀州让给袁绍,袁绍就更是兵多将广,谋士成群。可以说,在三国初期的诸侯当中,真正称得上是人才济济的当属袁绍。本博曾经论述过袁绍和曹操的谋士,他们的才能并没有多大的差距,但有一个现象却不能忽略,看起来曹操的谋士总是意见相同,而袁绍的谋士却总是意见相左。本来,有不同的意见并不是一件坏事,决策者可以通过比较,更能看清利害关系,从而能够更加明确地趋利避害,但问题是,袁绍的谋士还要把这种分歧变成争斗,从而使集团利益受损直至失败。那么,袁绍的谋士为什么总是善于窝里斗呢?

先看看谋士们是怎样窝里斗的。兴平二年(公元195),汉献帝流亡河东。沮授建议袁绍,应该迎立汉献帝,将都城安在邺城。然后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这样就没有人能够征服。可是另一个谋士郭图却说,汉朝已经衰落很久了,想把它兴旺起来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吗?如果把皇帝迎来,有事就得上奏,服从皇帝自己的权力就小了,不服从就是违抗皇命,这不是一个好计策。就这样,袁绍把这件事搁在一边,等到曹操迎接了汉献帝,用皇帝的名义来命令他,这才后悔起来。

《三国志》另有一种说法,是郭图劝说袁绍迎接汉献帝,建都邺城,袁绍不***纳。迎接汉献帝是当时最大的事情,沮授又是当时袁绍手下职位最高的谋士,这样大的事情为什么没有沮授的意见?当然了,即便沮授和郭图意见不一样也不是问题,可到了官渡之战时,两人的意见和分歧就变成了争斗。

和盘托出的解释,和盘托出三国人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袁绍准备南下进攻许都,沮授和田丰等人建议,我们连年征战,百姓已经很疲惫,这是我们的忧患。不如先向皇帝报捷,使百姓休养生息。如果曹操不让我们觐见天子,就说他阻隔王路,这样我们就有了出兵的理由。然后我们就分兵袭扰他的边境,让他们不得安宁。这样经过三年的时间,我们就可以把曹操拖垮,大事就可以成功。郭图、审配等人说,以明公的神武和河北的兵强马壮,打败曹操那是像翻手掌一样容易。现在不夺取许都,恐怕以后就更不可能了。

这不过是战略方针问题的讨论,也就是***取持久战来消耗对方的军事能力,还是***取速决战来一举消灭敌人,袁绍倾向于后者并予以***纳,于是大军进攻至官渡。但是,郭图却不罢休,还要在袁绍面前进一步诋毁沮授,说:“沮授监管内外,威权震动三军,如果让他进一步强盛,又有什么办法能够制约他呢?”就这样在大战之前,袁绍要将沮授的典军职权分为三都督,分别由沮授、郭图、淳于琼各领一军。虽然还没有来得及实行,但内斗的祸患已经埋下。

官渡之战,许攸随袁绍在官渡前线,正在相持阶段,许攸家里有人犯法,留守邺城的审配就将他们抓了起来。许攸知道后大怒,就投降了曹操。见到曹操,许攸将乌巢粮仓防守空虚的情况和盘托出,并建议,立即突袭乌巢。如果乌巢粮食被烧,袁绍军心不稳,必然失败。曹操***纳了这个建议,亲率轻骑兵突袭乌巢,烧毁粮仓,袁绍果然溃败。

严格执法本没有错,但平时和战时应该是有区别的,尤其是对于前线的大臣家人。只要不是通敌,这执法还是应该考虑时机的,即便需要立即执法,也应该和最高长官袁绍沟通一致,以便袁绍是否要对许攸***取限制措施。但审配直接就这样做了,所以说,无论这执法有多么的正确,总掩盖不了窝里斗的本质。乌巢粮仓被烧,将军张A建议救援乌巢,而郭图建议进攻曹操大营,结果张A久攻曹营不下。郭图为了掩盖自己建议的失策,反而诬告说张A作战不尽力,张A害怕被杀,带着军队投降了曹操,这就导致了袁绍军溃败。

官渡之战前,田丰和沮授一样,也是建议袁绍用持久战消耗曹操,最后达到“庙算制胜”的战略目的。所不同的是,田丰的建议***更详细周密,因而谏阻袁绍出征的态度也更坚决。袁绍不听,田丰当众劝谏,袁绍就将他抓起来关进大牢。失败后,将士们都说,***如田丰在,也不至于溃败成这样!袁绍自己也说,田丰出征前谏止我,我非常惭愧再见到他。逢纪说,田丰听说将军您退兵,拍着巴掌大笑,非常高兴他前面的话说中了。袁绍于是杀了田丰。

这种窝里斗的状况并没有因为袁绍的死而改变相反,他死后,这些大臣们内斗更加激烈。审配、逢纪拉帮想拥立袁尚,辛评与郭图结伙打算拥立袁谭。有些人以为袁谭为长,应该成为袁绍的继承人,而审配、逢纪等人害怕袁谭继位对自己不利,就说袁绍的意思是立袁尚。等到袁谭从青州回来,看到弟弟袁尚已经代袁绍而立,就自称是车骑将军。就这样,兄弟两人分裂。虽然在曹操进攻冀州时暂时有所联合,但仍然是相互提防着对方,等到曹操南征刘表,兄弟俩终于大打出手,最终导致内耗失败被杀。袁绍的属下为什么善于窝里斗呢?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在于沮授、田丰和审配等人是不是忠烈,郭图、逢纪和许攸等人是不是奸诈,而是在于袁绍自己的昏暗不明。

实际上,在任何一个集团内部都会有不同意见,尤其是在局面复杂浑浊的情况下。从某种方面来说,有不同意见是一件好事,这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看待事物,弄清事情的真实面目,从而更加接近事务的本质。***如一个集团的人对于每一件事情都是一个声音一个看法,这只能造成一个集团的盲目行动,说明整个集团都已经头脑发昏,反而会对整体利益不利。对于这些不同意见,关键在于君主的把握、理解和如何取舍。可以说,袁绍智谋不足、为主不明、心胸狭窄和缺乏决断造成了属下的窝里斗。比如说在迎接汉献帝问题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和“动辄表奏”之间孰轻孰重,难道他人就不会面临着这个问题?关键在于,袁绍的智谋不够,看不到这时候汉献帝的巨大利用价值,而只是把皇帝看成是一个累赘和包袱。等到曹操“拿”到了这个皇帝,这才知道,原来请示不请示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可以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了。其实,曹操在是否迎接汉献帝的问题上面临的问题和袁绍是完全一样的,但曹操的智慧能够认识到皇帝的利用价值,知道怎样免受皇帝的束缚,所以一旦决策,立即行动,亲自将汉献帝迎接而来。

还有,作为一个君主,要知道臣下是为事还是对人。为事,可以让属下尽情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抒发自己的见解,而对人,则要慎重对待,尤其是对于那些总是把事情引向个人攻击方面的人,必须有所警惕。封建时代是家天下,主公(皇帝)是最大的财产拥有着,一个人为主公出力,也是为了得到主公以下的最大利益。高明的主公会让属下进言尽智,通过论功行赏来让他们获取利益,而绝不容许他们损毁他人来“私自”得利。而袁绍,恰恰更多地把精力用在了听取部下对人的相互攻讦上,这是一个不明君主的显著特征。比如说田丰一事,怎么就不能听听田丰是怎么说?当然,这当中还有一个胸怀问题,可是,难道面子比整个事业还重要?曹操曾经想迁移淮南人口,蒋济反对,曹操坚持要迁,结果造成了十万民众跑到江南去了。曹操对蒋济不但不是“羞于见他”,还给他升了官。***如田丰地下有知,听说蒋济这般待遇,是不是会后悔当初就不该答应袁绍出来当官?即便是当官,是不是也应该像荀和郭嘉那样,跑到曹操那儿去!

在官渡之战的相持阶段,曹操和袁绍内部都有不同意见。曹操军队运粮困难,是继续坚持还是退守许都,意见并不相同。曹操征求荀的意见,荀说,困难是双方的,应该坚持,这也正是弄险的时候。曹操马上决断,坚持下来。许攸来投,很多人认为是诈降,曹操不但相信这是真的,还按照许攸的建议亲率骑兵突袭乌巢。这就是善于决断,它的后果是不留下部下继续争斗的空间。袁绍在官渡,有人要速决,偷袭许都;有人要深沟壁垒,打持久战,以时间换取胜利。袁绍是一概不接受,形成了进攻不坚决,退守不甘心,驻扎又不严密防守的状况。这种战守态势,反应的是军事上的犹豫不决,正是主帅袁绍智慧不足,不能决断的真实反映。它的后果就是给部下留下了继续争斗的空间。曹操对手下两个人评价很高,荀和郭嘉,而这两人曾经都在袁绍手下待过,后来两人都离开了袁绍,这说明,袁绍自身是存在问题的。所以说,袁绍的部下善于窝里斗,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袁绍本身。

揭秘:三国历史上最牛的两个干爹分别是谁?

貂蝉是虚构的,历史上没有这个人。

正史《后汉书》中,从未提及貂婵之名,它仅以很短的篇幅记录董吕之间的私人恩怨。当年董卓曾为区区小事怒杀吕布,被吕布敏捷地躲过,后来两人重修于好,董卓又派吕布去看守自己的内宅,不料吕布竟乘主人不在,与董卓的贴身婢女暗中相恋。因畏惧被董卓发现,吕布求见王允,和盘托出与董卓不和的真相,指望得到他的援助,结果反过来被王允所利用,指使他将赴宫廷开会的董卓一举杀死。这里出现的婢女,应该就是貂婵本人,但她本是相国董卓的婢妾,与司徒王允并无干系。

三国演义中貂蝉的最后怎么样啦?

现在认干爹成风,三国时期也有两个干爹。一个是吕布的干爹董卓,一个是貂蝉的干爹王允,吕布是天下的名将,赤兔兽日行千里,方天戟无人能及;貂蝉是天下美女,养在深闺人未识,当时被王允收养,也有人说是侍妾,但是从心中很敬佩王允。

当时董卓在朝廷专权,行废立之事。汉献帝刘协只是个未成年的小孩子,哪里能够当家做主。董卓靠着赤兔马和重金,又收降了大将吕布,这吕布功夫了得,虎牢关前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也未能占上便宜,此时侍立在董卓左右,俨然是董卓的打手,文武百官吓得敢怒不敢言。这董卓等人经常上街,杀戮百姓,把女人掳来供自己发泄 *** ,又曾掘墓**金银,常常让手下袭击当地富户,可以这样说无恶不作。好大的洛阳城,此时就像是一座人间地狱。当时人没有不对董卓咬牙切齿的,可是都害怕吕布。如何能除掉二人,司徒王允也在想办法,他曾让曹操怀揣着七星宝刀,前去刺杀,可最后曹操并未得逞,反而引起董卓的警惕。

王允回家每次都摇头叹息,有时还流泪不止。一次在花园行走的时候,发现有人在哭泣,顺着声音才知道那是自己的养女貂蝉。于是王允便把自己的心事和盘托出,希望貂蝉能帮助自己,除掉奸贼。

貂蝉知道王允是自己的衣食父母,如果不是王允的收留,哪有自己今日的多才多艺。于是欣然应允,决定离间董卓父子。

第二天王允趁董卓不备,邀请吕布过府,席间王允便把貂蝉介绍给吕布,吕布一见貂蝉国色天香,心下大喜,于是两眼发直。王允趁机开溜,貂蝉故意拿捏得吕布春心荡漾,然后王允闯入,才说今日一晚,明日便把**嫁给吕布将军。

次日王允趁吕布不在董卓身边,便把董卓请到自己府中,席间又把貂蝉献上。董卓色眯眯的双眼直瞅着貂蝉,貂蝉趁机做出娇羞的动作,于是董卓便在王允的允许下,带着貂蝉到自己府上,然后春风几度。

吕布听说董卓把貂蝉接回来,自己要了。心中大怒,如是几番,在王允的策划下,董卓和吕布翻脸,最后干儿子刺杀董卓,从此东汉末年进入后董卓时代。

那么王允如何能够让干儿子吕布刺杀干爹董卓成功:

其一,二人有间隙。俗话说苍蝇不叮无孔的鸡蛋。***如董卓和吕布关系甚铁,一滴水也泼不进去,别说王允的连环计行不通,就是三十六计都用不上。

其二,二人都好色。就如王允说的我观二人都是好色之徒,既然好色,就能***用相应的手段除掉。董卓经常夜宿龙床,奸*宫女,吕布亦然。

其三,貂蝉太漂亮。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

其四,貂蝉太会作***。貂蝉一方面找机会和吕布眉目传情,一方面又在枕席间把董卓伺候的舒舒服服。无论是董卓还是吕布都觉得自己才是貂蝉的最爱。

其五,吕布用情最深。如果吕布不是有勇无谋,如果吕布不是对貂蝉用情最深,他总是想象貂蝉在董卓的魔爪下忍受痛苦度日如年,又怎能会让吕布对董卓痛下杀手。

可见要想除去对手,就要削去对方的左膀右臂,当然能够化敌为友,那是最好,必要的时候开动脑筋,想好办法。还是那句话,拿笔杆子的有时比拿枪杆子的脑子要活泛些。

三国机密任红昌为什么叫貂蝉

《三国演义》中貂蝉没有死。

《三国演义》中貂蝉最后一次出场是在第9回:除暴凶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傕听贾诩

李儒劝说董卓将貂禅赐给吕布。董卓答应。董卓回去告诉貂禅,貂禅***装哭诉欲自刎,董卓心软,放弃了赐貂禅给吕布的***。

李儒入见董卓,商量将貂禅送与吕布一事,董卓不答应。李儒叹说:“吾等皆死于妇人之手矣!”

吕布恋念貂蝉,乘董卓上朝之机,入相府与貂蝉私会,貂蝉乘机诉苦,激起吕布对董卓的不满。

董卓不见吕布,急忙回府,看到吕布在凤仪亭中正拥抱貂蝉,勃然大怒,抓过吕布画戟刺去,吕布忙逃出相府。王允顺势以言相激,使吕布决意杀死董卓。

王允和百官在朝房设下伏兵,由李肃往郿坞骗董卓回京受禅,董卓信以为真,即刻乘车往长安入朝。到了“受禅台”下,忽然王允高声喝骂,两厢武士尽数涌出,要杀董卓。

董卓急呼:“我儿奉先何在?”吕布厉声道:“圣旨在此,奉诏讨贼臣董卓,其余不问!”挺戟刺死董卓。

董卓死后,长安城中欢歌狂舞。就在王允与吕布等痛饮庆功之际,貂蝉已是一身行装打扮,她驾着轻车离开,从此随清风远去了。

扩展资料:

貂蝉历史原型:

正史《后汉书》中,从未提及貂婵之名,它仅以很短的篇幅记录董吕之间的私人恩怨。当年董卓曾为区区小事怒杀吕布,被吕布敏捷地躲过,后来两人重修于好。

董卓又派吕布去看守自己的内宅,不料吕布竟乘主人不在,与董卓的贴身婢女暗中相恋。因畏惧被董卓发现,吕布求见王允,和盘托出与董卓不和的真相,指望得到他的援助。

结果反过来被王允所利用,指使他将赴宫廷开会的董卓一举杀死。这里出现的婢女,应该就是貂婵原型,但她本是相国董卓的婢妾,与司徒王允并无干系。

百度百科——貂蝉

三国机密:貂蝉的原名是什么,是叫任红昌吗

貂蝉,甘肃临洮人,是民间传说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闭月”。貂蝉的生活年代约在东汉末年,出生年月均不可考。貂蝉的事迹大多出现在说书话本的故事当中,最后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整理创作出一个完整的形象。

民间传说中,貂蝉为东汉末年司徒王允家的义女,为拯救汉朝,由王允授意施行连环计,使董卓、吕布两人反目成仇,最终借吕布之手除掉了恶贼董卓。之后貂蝉成为吕布的妾,董卓部将李傕击败吕布后,她随吕布来到徐州。下邳一役后,吕布被曹操所杀,貂蝉跟随吕布家眷前往许昌,从此不知所踪。

一般认为,“貂蝉”并非本名,元代杂曲《连环计》中说她的真实姓名叫任红昌。历史研究者对此人物的真实性存有争议。

人物争议

人物原型

正史《后汉书》中,从未提及貂婵之名,它仅以很短的篇幅记录董吕之间的私人恩怨。当年董卓曾为区区小事怒杀吕布,被吕布敏捷地躲过,后来两人重修于好,董卓又派吕布去看守自己的内宅,不料吕布竟乘主人不在,与董卓的贴身婢女暗中相恋。因畏惧被董卓发现,吕布求见王允,和盘托出与董卓不和的真相,指望得到他的援助,结果反过来被王允所利用,指使他将赴宫廷开会的董卓一举杀死。这里出现的婢女,应该就是貂婵本人,但她本是相国董卓的婢妾,与司徒王允并无干系。

出身之谜

貂蝉生于何方?一说永年,一说临洮,一说米脂,一说忻州。临洮之说源于《三国志平话》,貂蝉向王允自我介绍:贱妾本姓任,家长是吕布,自临洮关相失……;米脂故里说则是在当地石沟镇艾好湾村,至今还留有所谓「貂婵洞」。在元杂剧《锦云堂暗定连环计》中,貂蝉对王允说“您孩儿又是这里人,是忻州木耳村人氏,任昂之女,小字红昌。

死因之谜

曾经耗费大量笔墨渲染貂蝉义举的罗贯中,对貂蝉“长安兵变”后的描述,始终着墨不多,三国演义上最后一次提到貂蝉的时候还是跟吕布一起在白门楼被曹操围困时,后来吕布兵败身死就没有说明了。在历史价值被榨干之后,她遭到了主流文人的抛弃。但仍有一些作者在孜孜不倦地追问她的下落,继而任意虚构故事,以致其结局形成了“惨死”和“善终”两大类型。

正史《后汉书》中,从未提及貂婵之名,它仅以很短的篇幅记录董吕之间的私人恩怨。当年董卓曾为区区小事怒杀吕布,被吕布敏捷地躲过,后来两人重修于好,董卓又派吕布去看守自己的内宅,不料吕布竟乘主人不在,与董卓的贴身婢女暗中相恋。因畏惧被董卓发现,吕布求见王允,和盘托出与董卓不和的真相,指望得到他的援助,结果反过来被王允所利用,指使他将赴宫廷开会的董卓一举杀死。这里出现的婢女,应该就是貂婵原型,但她本是相国董卓的婢妾,与司徒王允并无干系。

貂蝉最早出现于《三国演义》前身《三国志平话》中,***中貂蝉只是她的小名,本姓任,是吕布的原配妻子,两人在家乡失散后流落一方,沦为成为王允的婢女。在《三国演义》中,貂蝉则是因遭十常侍之乱,避难出宫,为司徒王允收留为歌女。

但是貂蝉本身不过是虚构的人物,任红昌也只是民间传说中的名字,不必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