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无鱼什么意思_水清无鱼是成语吗?

tamoadmin 成语成因 2024-06-29 0
  1. 水至清,则无鱼。这话是什么意思?
  2. "人至察则无友,水至清则无鱼"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出自哪里,全句是什么?
  3. 请帮我解释:水清无鱼,人茶无荼?谢谢
  4. 水至清则无鱼到底是什么意思
  5. 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察则无徒的意思

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以下就是关于水清无鱼的成语故事:

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其实说的是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不要用放大镜看人的缺点,如果过分地追求完美,不断指责他人的过错,就会失去朋友和合作伙伴。

水清无鱼什么意思_水清无鱼是成语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国有句古话说:“天下事,何时了;有些事,不了了;一定了,不得了。”这就告诉我们,有些事是在不了了之中得以解决的。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一些不快,倘若非弄个谁是谁非、我对你错不可,那只会适得其反,加深隔阂。如果对非原则性问题***取“不了了”的办法,双方之间的冲突也就会慢慢地得到缓解。生活实践告诉我们,凡宽容待人者,一般都会赢得好人缘,而缺乏这方面雅量的人,容易失人心,失朋友。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宽容人、理解人、谅解人。

春秋时,楚王大宴群臣,名叫太平宴。文武大小官员,宠姬妃嫔,统统出席,务要尽欢。席间奏乐歌舞,美酒佳肴,饮至黄昏,兴犹未尽。楚王命点烛继续夜宴,还特别叫最宠爱的两位美人许姬和麦姬,轮流向各人敬酒。

忽然一阵怪风,吹熄了所有蜡烛,漆黑一团,席上一位官员乘机揩油,摸了许姬的玉手,许姬一甩手,扯断了他的帽带,匆匆回座附耳对楚王说:“刚才有人乘机调戏我,我扯断了他的帽带,赶快叫人点起烛来看看谁没有帽带。就知道是谁了。”

楚王听了,忙命不要点烛,却大声向各人说:“寡人今晚,务要与诸位同醉,来,大家都把帽子除下来痛饮。”于是各官除掉帽子,楚王命令点烛,都不戴帽子了,也就看不出是谁的帽带断了。

散席回宫,许姬怪楚王不给她出气,楚王笑说:“此次宴会,目的在狂欢,酒后狂态,乃人之常情,若要追究,岂不是大煞风景,岂是宴会原意?”

许姬听说,方服了楚王装糊涂的用意。这就是有名的“绝缨会”。后来楚王伐郑,有一健将独率数百人,为三军开路,斩将过关,直逼郑的首都,使楚王声威大震,这位将军后来承认他就是当年揩许姬油的那个人。

能够像楚王那样做到“睁一眼闭一眼”,绝非易事,如果没有高度涵养,是断乎不行的。古人有“骂如不闻”,“看如不见”的涵养,既避免于是非,又更利于成功。楚王正是因为他的“睁一眼闭一眼”,换来了一个忠心耿耿的将才。

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睁一眼,闭一眼”,是指人们的一种心理状态,意识是说,对某些现象睁着眼看到眼里,记在心里,而对某些现象则闭着眼,***装看不见,马虎不认真。这并不是说我们应该不辨是非,什么人都去结交。比如结交品德低下、无情无义、极端自私的人是祸,是一种灾难,更是一种悲哀;而结交与人为善的人、刚正不阿的人、光明磊落的人,和他们做朋友是福,是一种快乐,更是一种难得的收获和享受。不过想一想“水清则无鱼”的道理后,我们可以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既然生活不能至清至净,那么,我们碰上了一些不如意、不愉快,又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呢?你只须驾驶好自己的小船,欢欢快快地走好自己应该走的路。

***都有自尊心和好胜心。在现实生活中,对一些非原则性问题为什么不得理也让人三分,显示绰约柔顺的君子风度呢?可有些人就是不这样想,对一些小小不然的皮毛问题争得不亦乐乎,非得说上点儿什么,谁也不肯甘拜下风,说着就较起劲来,以至于非得决一雌雄才算罢休,结果大打出手,或者闹得不欢而散,朋友结怨,反目成仇。***如对一些非原则性问题,给朋友一台阶,满足一下朋友的自尊心和好胜心,不但朋友之间的友情得到加深,而且还显示出你的胸襟之坦荡、修养之深厚。明代洪应明的《菜根谭》中说:“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以。”对待朋友的错误,不应当以指责为能事,方法更不能粗野,不能刺伤朋友的自尊心。如果自尊心受到伤害,即使你说和做的千真万确,别人也是不能心甘情愿地接受,又怎么达到改过的目的呢?

水至清,则无鱼。这话是什么意思?

成语 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察则无徒

解释 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格了,就没有伙伴。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也说“水清无鱼” 。

出处班固《汉书》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人至察则无友,水至清则无鱼"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出自哪里,全句是什么?

成语

水至清则无鱼

发音

不准确

shuǐ

zhì

qīng

解释

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也说“水清无鱼”

。后人多用此告诫人们指责人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一样。

出处

班固《汉书》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诗》云:‘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此士所以日夜孳孳,敏行而不敢怠也。辟若鹡鸰,飞且鸣矣。传曰:‘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道其常,小人计其功。’《诗》云:‘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

故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盖圣人教化如此,欲自得之;自得之,则敏且广矣。”

《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待考)

事例故~,政至察则众乖,此自然之势也。

★《晋书·郭璞传》

哲学原理矛盾原理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

水清适合鱼类生存

但是当清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反而不适合鱼生长了

所以向相反面转化

请帮我解释:水清无鱼,人茶无荼?谢谢

发音 不准确 shuǐ zhì qīng zé wú yú

解释 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也说“水清无鱼” 。后人多用此告诫人们指责人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一样。

出处 班固《汉书》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诗》云:‘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此士所以日夜孳孳,敏行而不敢怠也。辟若鹡鸰,飞且鸣矣。传曰:‘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道其常,小人计其功。’《诗》云:‘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

故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盖圣人教化如此,欲自得之;自得之,则敏且广矣。”

《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待考)

事例故~,政至察则众乖,此自然之势也。 ★《晋书·郭璞传》

哲学原理矛盾原理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 水清适合鱼类生存 但是当清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反而不适合鱼生长了 所以向相反面转化

水至清则无鱼到底是什么意思

原话是“人至察则无徒,水至清则无鱼”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俗话,源于《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后人多用此告诫人们指责人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一样。但是,时下总有一些人喜欢背离这句俗话的本义,以此劝人凡事不必认真,得饶人处且饶人,甚至见了危害人民利益的人或事,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当宽也宽。这就有必要议一议了。

应该承认,这句俗语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恐怕主要还是因为它具有劝告人们待人少苛求、多宽容的积极意义。时下有些同志尤其是有的领导干部没有正确理解这句俗话的积极意义,而是把它当作“慈悲”为怀的处世哲学,在当“察” 的时候也一味宽容迁就,尤其是面对一些问题和矛盾时,漠然视之,放任自流,当“老好人”。殊不知,这种“慈悲”非但不能赢得多数人的好感,换来所谓的 “人缘”,反倒容易让大家反感。因为回避问题和矛盾,纵容缺点和错误,最终必然会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人们对这种不讲原则的“老好人”,怎么会发自内心的真正信服呢?

“察”,本身是没什么问题的,而“至察”就超出了一定的度。“察”而及时适度,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无论对同志、对部队建设,都是负责任的表现。当然,“察”要有道,一方面“察”要注意范围与重点,事关政治立场、工作作风、精神状态、人品道德等原则问题,就应该细察真究,决不含糊;而对那些鸡毛蒜皮、无关宏旨、纯属个人性格方面的枝节问题,则不必“察”之过细、责之过严。另一方面,“察”要实事求是,力求做到持之有据、言之成理,不捕风捉影,不无中生有,不夸大其辞,不无限上纲,不简单粗暴,不以权压人。总而言之,处理事情,既要坚持原则,又不能绝对化;对待同志,既要真诚批评帮助,又要注意团结。“察”到如此境界,自然就不会有“无徒”之忧了。

在“察”的问题上,不同价值取向的人会有不同的表现形态。遇事消极应付,“难得糊涂”,当清不清、当察不察者,其举动看似宽容豁达,实则有悖职业道德要求。尤其是身处领导岗位的同志,肩负着为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军队建设加快发展而带领官兵不断修正错误、不懈追求真理的神圣使命,责任和义务都要求我们既要有宽广的胸襟,不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又要有求真务实的作风,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面前,讲真理不讲面子,讲原则不讲私情,敢于直言不讳,勇于较真碰硬。有道是,“为官避事平生耻”。当宽则宽、当察则察,才是领导干部应有的情怀。

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察则无徒的意思

水至清则无鱼的意思如下:

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了,就没有伙伴。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比喻过分苛求他人,就没人与之交往了。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分句;含贬义;常与“人至察则无徒”连用。也说“水清无鱼” 。

出处:

《汉书·东方朔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成语故事:

汉明帝十六年(公元73年),班超奉命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三十多年,联络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同汉朝和好,汉和帝即位后封他为定远侯。汉和帝十一年(公元99年),班超已经七十岁,他在西域写信给和帝,要求回国,他妹妹也写信给汉和帝,请求让班超回来。

汉和帝终于另派中郎将任尚接替他,班超得以回到洛阳。在交接时,任尚向班超询问西域的情况,并请教如何开展工作。

班超说:“我年老失智,你肯定能当大任,功业要超过我。你一定要我讲,我就说几句吧。西域人不懂中原文化,他们的风俗习惯跟我们的也不一样,有些人生性野蛮,很难教养。而边境的士兵也都因为犯了法才送到西域驻守。”

“依我看,你这个人性子比较急躁,待人过严。要知道,水太清澈了,鱼就无法生存;当领导的太精明了,底下的人就怨恨。你应当宽容别人的小错,不要在小是小非上去纠结。”

回到洛阳不久,班超去世。对于班超的这些劝告,任尚没有放在心上。他对左右说:“我本以为班超有什么高见,结果都是些平常事理。”他不听班超的劝告,***用欺诈办法,以致丧失人心,使自己与西域人以及手下的关系越来越坏。

这样一来,西域各国联合起来反对朝廷,任尚受到惩处。后因邓太后***纳了班超儿子班勇的意见,西域才与汉朝恢复了关系。

造句如下: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所以难得糊涂是最高境界。生命就如同一盒朱古力,你永远不会知道你将得到什么。

水至清则无鱼,人之察则无徒。瑾瑜匿瑕,川泽纳污。

水至清则无鱼,水太脏鱼也要死,当领导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必须要有底线,没有底线必然走向疯狂,疯狂的后果是灭亡。

成语 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察则无徒

解释 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格了,就没有伙伴。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也说“水清无鱼” 。

出处班固《汉书》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诗》云:‘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此士所以日夜孳孳,敏行而不敢怠也。辟若鹡鸰,飞且鸣矣。传曰:‘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道其常,小人计其功。’《诗》云:‘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

故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枉

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盖圣人教化如此,欲自得之;自得之,则敏且广矣。

另一说,《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待考)

随感: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文 / 缘浓份淡

也许,在另一面来说,“凡事认真”或是“最怕就是‘认真’二字”等理念下,恐怕我现在所述的被各位所不齿。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我最早是从《增广贤文》看到的,前一句大家都明白,后一句中的“徒”就是“朋友”之意,这样不用多说大家都清楚它的意思吧。人是有自己的思想的,世界这么多人,思想都不同,就是同胞的兄弟,性格都各异。人生在世,为了生存或生活得更好,为了小小的利益,趋炎附势,阳奉阴违。就是儒家的祖宗孔子他老人家,在现实的生活中都有“认不得‘真’字”的“直八”故事。看来人生一世,聪明也好,还是糊涂也好都是轮回的一个反映。难得的糊涂,或更是人之高招。

两千多年前的老子他老人家都能清楚地说明了“有中无,无中有”,如果不想丢弃有,就得无,同样得无也就是得有。看来,想两者都有的话,看来还是平衡最好。金庸在谈他的***中,最喜欢人物是段誉,功夫的话就是“亢龙有悔”两者都是不做绝而留有余地。他都几十岁人了,在人生的风风雨雨中,对这个“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恐怕是给我们的一点点启迪。

从对立来说,水清本来是个好事,但就是这样,鱼能去吗?太清了,什么都没有,吃什么?恐怕是等人吃吧!人至察了,什么都逃不过他的眼中或计算在内,你敢做他的朋友吗?朋友是平等的,地位均等的,你会受他尊重吗?经常我们都劝人做事认真,不得分心,凡事做到最好。特别在今时今日,做不好的话恐怕连饭都会没有得吃。是的,但不要不看清楚,这里所说的就是“水太清”,而不是水清。是至察而非只是察。也就是不能过尽而是留有余地。如果你做事都用尽自己的能力,不用说你的能力就局限于此了吧!如果一朝事情有所改变而做不来的话恐怕会失去更多。有时藏而不露,做事总留有一着,就会让人觉得高不可攀或不知其底细是在哪一部位,虽然有时不能委于重任,但应该知越是重任,责任也就是越大。

从现实生活中来说,有多少人凡事做绝?聪明人都会留有余地。君不见很多时候的领导批评也都会留有点点空间。万事循环转,人有三衰六旺。时来运转或时去衰来都是平常事,没有余地恐怕都是为自己伏下了种种苦恼和苦果。就算在工作做事中,又有多少是特别认真的呢?要说“国检”够正式、隆重了吧!还不是事先通知,等把各方面工作先做好了,再来检查,应付式的对待。就是现在什么机关单位组织的常规检查,大家还不是应付式来对付。当然,并不是说不要认真做好,而它是包含着一个度的,至察已经是走到了极限的,丕极泰来,当达一个极限之时也就是会走向另一反面的了。所以还是适可而止,平衡最好。

有感自己,做事好象糊里糊涂,一事无成。当然,起码糊涂生活,最直接反映就是自己生活难过,两餐难保。看来水太清无鱼,而太浊也是无鱼吧。有时认为自己做事很认真,现在看来其实也是一般般。对着朋友的思念,过多的思想负担,结果还是睡不着。为欣赏音乐的美妙,而过多的投入还不是伤了自己。看来还是事事不必太认真,顺其自然,平衡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