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鲍之交网页_管鲍之交网页应用中心

tamoadmin 成语讲堂 2024-07-03 0
  1. 八拜之交是哪八个
  2. 儿童故事比赛故事大全视频大全视频
  3.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之交
  4. “八拜之交”中的八个典故都是什么啊?

管鲍交的成语有:管窥之见,鲍鱼之次,管鲍分金。

管鲍交的成语有:管窥之见,鲍子知我,管鲍分金。2:结构是、管(上下结构)鲍(左右结构)交(上下结构)。3:注音是、ㄍㄨㄢˇㄅㄠ_ㄐ一ㄠ。4:拼音是、guǎnbàojiāo。

管鲍交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管鲍之交网页_管鲍之交网页应用中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1.春秋时管仲_鲍叔牙二人相知最深_后因称朋友间深厚的交谊为"管鲍交"。

二、引证解释

⒈春秋时管仲、鲍叔牙二人相知最深,后因称朋友间深厚的交谊为“管鲍交”。引《北史·李彪传》:“彪虽与宋弁结管鲍交,弁为大中正,与孝文私议,犹以寒地处之,殊不欲相优***,彪亦知之,不以为恨。”

三、网络解释

管鲍交管仲和鲍叔牙都是生活在2650多年前春秋时期的齐国人,也都是当时齐国著名的政治家,他俩年轻时就成为了好朋友,后来他们一起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我小时候比较喜欢读春秋战国这段历史,司马迁在《史记》中也重点记述了不少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现在许多的成语典故也出自那个时期。

关于管鲍交的诗词

《燕·管鲍交情已矣夫》

关于管鲍交的诗句

在昔管鲍交管鲍交情真耐久管鲍交情真耐久

关于管鲍交的词语

鲍鱼之肆管鲍之交迁兰变鲍急管繁弦玉箫金管鲍鱼之次入鲍忘臭管城子管窥之见北门管钥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管鲍交的详细信息

八拜之交是哪八个

古人总是说"八拜之交",指的是:管鲍之交、知音之交、刎颈之交、舍命之交、胶漆之交、鸡黍之交、忘年之交,还有生死之交。表示自己祖上和对方就有关系,是世交,用来形容两家世代交好。

典故

历史要回到宋朝时期,涉及到一个历史人物叫作李稷,相传他早年因为家里家境好,所以摆出一副浪荡公子、玩世不恭的样子,留给人们这样的印象。

他的父亲和当时的有名的文彦博交好,具体来看,他的父亲当年拜在了文彦博的门下,是他的门生。文彦博听说李稷玩世不恭,于是新生一念,想教育教育这个后生。

有一次李稷去拜访文彦博这位德高望重的人。他来到文彦博家中,文彦博说你的父亲是我的门人,你今天来拜见我,也是情理之中,但是你要先拜八拜。

文彦博只看到来李稷的表面,没看到他也是一个慎终追远的人,李稷尊敬这个老师,于是果真拜了八拜。文彦博很满意。

于是这个词汇就传播开来,意指两家人的关系源远流长,惠及到后代人,使得后代人之间的关系更上一层楼。

八拜,本来指的是一种习俗、礼仪,而用八拜之交更显得两人关系的不一般。

我们继续来看八拜之交中的具体含义,其中不乏典故和渊源。比如管鲍之交,就是说的是当年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君子之交。一个擅长弹奏古琴,而一个擅长评论,他们的友谊可谓让人生羡。

儿童故事比赛故事大全***大全***

“八拜之交”是指管鲍之交、知音之交、刎颈之交、舍命之交、胶漆之交、鸡黍之交、忘年之交和生死之交这八种友谊。

我分别给大家解释一下:

1、管鲍之交说的是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友谊。

2、知音之交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友谊,俞伯牙喜欢弹琴,他弹的《高山流水》曲子美妙高雅,可能是“曲高和寡”的原因,只有钟子期能够听懂,俞伯牙常常为钟子期一个人演奏。时人称一个人的演唱会。

3、刎颈之交说的是战国时期廉颇和蔺相如之间的友谊。

4、舍命之交说的是西汉时期左伯桃和羊角哀两人之间的友谊。

5、胶漆之交说的是东汉年间陈重和雷义之间的友谊。二人从上小学时就是好朋友,做官以后相互提携,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因此人们说,二人如胶和漆相融一般,成语“如胶似漆”就是这么来的,不过最初形容的是朋友之间的友谊,到后来演变形容夫妻之间的感情。

6、鸡黍之交说的是东汉时期范式和张邵之间的友谊。

7、忘年之交说的是三国时期祢衡和孔融之间的友谊。

8、生死之交是指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这三人之间的友谊是“不愿同年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日死”,最后三人没有违背誓言,关羽死后,刘备和张飞先后也就去世,用生命捍卫的友情就叫生死之交。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之交

『壹』 成语故事大全 《郑人买履》 幼儿故事***

郑人买履,是先秦时代一则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它既是一个成语,也是一个典故,但它更是一则寓言,主要说的是郑国的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一些书上写“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郑国人)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郑国人)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

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贰』 成语故事大全***160

成语故事大全:

1、一鼓作气

释义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语出《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人物曹刿(guì)(又作曹沬,音mèi),一作曹翙(huì)。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大夫(今山东省东平县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

战后,庄公问曹刿为何直到齐军第三次击鼓进军时才要下令出击,曹刿说:“打仗主要靠士气,而击鼓就是为了鼓舞士气。第一次击鼓进攻,士气旺盛;第二次再击鼓进攻,士气就已经衰落了;待到第三次击鼓进攻,士气已消失殆尽了。而我军正是一鼓作气,勇气十足,当然就把对方打败了。”

2、一字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以千金。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语出南北朝?钟嵘《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人物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生意人名叫吕不韦(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有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各种办法来巩固他的***。这些食客,各色各样,应有尽有。他们把见解和心得,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秦国首都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合黄金一斤)”。

3、一字之师

释义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处的老师。

语出《宋·魏庆之·诗人玉屑》:“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谷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齐己不觉下拜。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

人物唐朝末年,诗人郑谷回到故乡江西宜春。僧人齐己性喜赋诗。 一日,齐己作一首《早梅》诗,中有两句:“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以为梅花既已数枝开,则非早梅矣。于是将后句中“数”改为“一”。齐己深感佩服,后诸学者称郑谷为“一字之师” 。

4、一饭千金

释义比喻重重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语出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人物韩信(江苏淮安人)在未得志时,时常往城下钓鱼,时常却饿着肚子。有一个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齐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

5、东山再起

释义隐退后再度任职或失势后又重新得势。

语出唐?杜甫《暮秋……呈苏涣侍御》:“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

人物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青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6、图穷匕见

释义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来的目的。穷:尽;匕:匕首;短剑。

语出 《战国策?燕策三》:“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人物荆轲(卫国人,今河南省鹤壁、新乡一带)按秦王的要求,接过秦舞阳手里装有地图的匣子,当场打开,取出地图,双手捧给秦王。秦王慢慢展开卷着的地图,细细观看。快展到尽头时,突然露出一把匕首。荆轲见匕首露现,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举起匕首便刺。

7、纸上谈兵

释义 在纸上谈论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谈。

语出 清?曹雪芹《红楼梦》:“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人物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河北邯郸人)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施行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8、负荆请罪

释义负:背着;荆:荆条;古时用来抽打的刑具。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表示退让。“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人物战国时期,蔺相如(今河北曲阳人,一说山西临汾人)“完璧归”有功,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维护了赵王的尊严,被提升为上卿,位在廉颇(山西太原人,一说山西平遥人)之上。廉颇对此不服。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一边儿了!”蔺相如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商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9、卧薪尝胆

释义薪:柴草。睡在柴草上;经常尝一尝苦胆。比喻刻苦激励自身;坚定报仇雪耻的意志

语出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遣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

人物越王勾践(大禹子孙,姓姒si,名文命,今浙江绍兴人)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

10、揭竿而起

释义揭:举;竿:竹竿,指旗帜。揭竿为旗,奋起反抗。泛指人民起义。

语出 汉?贾谊《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人物几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愿豁出性命跟着陈胜(今河南省方城县东孟洼村人)、吴广(今河南太康人)一块儿干。大伙砍伐树木为兵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倒秦二世(嬴姓,名胡亥,也称二世皇帝,秦始皇第十八子),替楚将项燕(项羽的祖父)报仇。大家还公推陈胜、吴广做首领,一下子就把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州市南蕲县镇小刘村)占领了。大泽乡的农民一听陈胜、吴广他们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纷纷拿着锄头、铁耙、扁担、木棍来营里投军。

11、三顾茅庐

释义刘备曾三次到诸葛亮的茅庐拜请诸葛亮出来辅佐自已打天下。比喻诚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语出马致远《荐福碑》:“我信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人物汉末,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刘备(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听说诸葛亮(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很有学识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他们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12、孺子可教

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

语出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人物张良,字子房。他原是韩国的公子,姓姬,颍川城父(今河南省宝丰县李庄乡古城村)人。因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今江苏省睢宁县)隐匿,才改名为张良。

有一天,张良在桥上散步遇到一个穿褐色衣服的老人(黄石公,隐士)。那老人的一只鞋掉在桥下,看到张良走来,便叫道:“你替我去把鞋拣起来!”张良便下桥把鞋捡了起来。那老人又对张良说:“来!给我穿上!”张良便恭敬地替老人穿上鞋。老人站起身,一句感谢的话也没说,转身走了。

张良愣愣地望着老人的背影,猜想这老人一定很有来历。果然,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来,说:“你这小伙子很有出息,值得我指教。”后来老人交给张良一部《太公兵法》说:“你要下苦功钻研这部书。钻研透了,以后可以做帝王的老师。”后来,张良研读《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汉高祖刘邦手下的重要谋士,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13、四面楚歌

释义四面都是楚人的歌声。后用来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处境。

语出《中国国会制度私议》:“殆陷于四面楚歌之中;反恃解释条文以持其说。”

人物项羽(今江苏宿迁人)和刘邦(今属江苏丰县人)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兵少缺粮,夜里又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难道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心里已丧失了斗志,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14、老当益壮

释义虽然年纪很大了,但志气和身体更壮。

语出《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人物东汉名将马援,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窦马村)人。从小就胸怀大志,他打算到边疆去发展畜牧业。马援长大以后,当了扶风郡的督邮。有一次,郡太守派他送到长安。半路上,他觉得怪可怜的,不忍心把他送去受刑,就把他放走了,为此丢了官,逃亡到北朝郡搞起畜牧业和农业生产,成了一个大畜牧主和地主,把自己积攒的财产、牛羊,都分送给他的兄弟、朋友。他常说:“做个大丈夫,总要'穷当益坚,老当益壮’才行”。就是说,越穷困,志向越要坚定;越年老,志气越要壮盛。后来,马援成了东汉有名的将领,开国功臣之一,为光武帝立下了很多战功。

15、投笔从戎

释义指读书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

语出《后汉书班超传》。

人物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突然觉得很闷便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

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朝廷***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各式各样的危机。班超一生总共到过五十多个国家,和这些国家保持和平,也同时宣扬了汉朝的国威。

16、暴殄天物

释义原指残害灭绝各种生物。后指不知爱惜物品;随意毁坏糟蹋。

语出《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人物三人(宝钗、李纨、探春)只是取笑之谈,说了笑了一回,便仍谈正事。探春因又接说道:“咱们这园子只算比他们的多一半,加一倍算,一年就有四百银子的利息。若此时也出脱生发银子,自然小器,不是咱们这样人家的事。若派出两个一定的人来,既有许多值钱之物,一味任人作践,也似乎暴殄天物。不如在园子里所有的老妈妈中,拣出几个本分老诚能知园圃的事,派准他们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们交租纳税,只问他们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红楼梦》第五十六回)

17、暗渡陈仓

释义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战略;也比喻男女私通。多比喻暗中进行活动;常跟“明修栈道”连用。

人物《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臣已算定今番诸葛亮必效韩信暗渡陈仓之计。”

张良送刘邦到褒中(今陕西褒城)。此处群山环抱,沿途都是悬崖峭壁,只有栈道凌空高架,以度行人,别无他途。张良观察地势,建议刘邦待汉军过后,全部烧毁入蜀的栈道,表示无东顾之意,以消除项羽的猜忌,同时也可防备他人的袭击。刘邦入汉中后,励精图治,积极休整。同年八月,刘邦用大将韩信之谋,避开雍王章邯的正面防御,乘机从故道“暗渡陈仓”(今陕西宝鸡),从侧面出其不意地打败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一举平定三秦,夺取了关中宝地。一个“明修”,一个“暗渡”,张、韩携手,珠联璧合,成为历史上的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18、嗟来之食

释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语出《礼记 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人物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饥荒。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贵族奴隶主在大路旁摆上一些食物,等着饿肚子的穷人经过,施舍给他们。一个饿得不成样子的人用袖子遮着脸,拖着一双破鞋子,摇摇晃晃地走过,黔敖看到后,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汤,傲慢地吆喝道:“喂!来吃吧!”那个饿汉抬起头轻蔑地瞪了他一眼,说道:“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 黔敖也觉得自己做得有点过分,便向饿汉赔礼道歉,但那饿汉最终还是不肯吃而饿死于路旁。

19、手不释卷

释义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语出《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人物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

20、韦编三绝

释义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语出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人物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贵族。

孔子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叁』 成语故事大全***儿童

成语: 亡羊补牢

拼音: wáng yáng bǔ láo

解释: 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出处: 《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举例造句: 张学良始则失地,今幸固守锦州,亡羊补牢,可称晚悟。 章炳麟《与孙思昉论时事书》二

拼音代码: wybl

近义词:知错就改

反义词:时不我待、知错不改

用法: 作主语、谓语、宾语;指知错就改

英文: lock the stable door after the horse has bolted

故事: 战国时楚襄王荒*无度,执迷不悟,将劝谏的大臣庄辛赶出楚国。五个月趁机征伐,很快占领楚都郢。楚襄王后悔不已,派人到赵国请回庄辛,庄辛说:“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则补牢,未为迟也。”鼓励楚襄王励精图治、重整旗鼓

动画网址网页链接

『肆』 成语故事《破釜沉舟》儿童故事***大全连续播

破釜沉舟

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拼音]

pò fǔ chén zhōu

[出处]

明·陈孝逸《与罗杓庵书》:“秋间姑且破釜沉舟;持三日粮;为射贼擒王计;必不败;而后杜门却轨。”

[例句]

破釜沉舟同时也毛骨悚然。

[近义]

决一死战 踏破红尘 孤注一掷 沉舟破釜 ...

[反义]

犹豫不决 瞻前顾后 优柔寡断 知难而进

『伍』 幼儿故事***大全 《九牛一毛》 儿童成语故事

成语: 九牛一毛

拼音: jiǔ niú yī máo

解释: 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举例造句: 此在县官,特九牛一毛耳,而可使一邑数万家免于穷困游离。 宋·陆九渊《与宋漕书》

拼音代码: jnym

近义词:沧海一粟、一丝一毫

反义词:不计其数、举不胜举

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比喻微不足道

英文: a single hair out of nine ox hides

故事: 西汉时期,司马迁继承父亲司马谈的官职担任太史令,因李陵***被汉武帝刘彻关进大牢,受最残酷的“腐刑”。他经受严重身心创伤,只好向好友任少卿倾诉,他即使死了也只是九头牛身上一根毫毛一样微不足道,但活着就要干大事

动画网址网页链接

『陆』 《管鲍之交》成语故事*** 儿童睡前故事大全

管鲍之交

管仲和鲍叔牙是春秋时代的人,两人互相照顾,亲如手足。

鲍叔牙与管仲合伙做生意,叔牙出三分之二的本钱,赚了钱却只要三分之一。鲍叔牙的家人表示不满,叔牙却说:“管仲家里穷嘛!”

后来,管仲当了大官,带兵打仗,可是不敢身先士卒,打败仗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逃走。人们讥笑管仲胆小如鼠,是个没有勇气的人。这时,叔牙却出来说:“管仲家里有年老的母亲需要他奉养,其实,他并不是个怕死的人。”

管仲和鲍叔牙都是齐国人。齐王有两个儿子,纠和小白。管仲是公子纠的老师,鲍叔牙是公子小白的老师。后来两个公子为争夺王位互相残杀,公子纠被杀,小白即位,叔牙立刻向齐王小白推荐管仲,说:“管仲是一位有才干的人,请大王聘请他做宰相。”

齐王说:“你是我的老师,我愿拜你为相。”鲍叔牙语气坚定地说:“多谢大王的信任。以前管仲是公子纠的老师,难得他对公子纠的一片忠心。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业,管仲可是个用得着的人。”

齐王终于***纳了鲍叔牙的建议,任命管仲为相。管仲整顿内政、开发***、发展农业,很快就使齐国强盛起来,当上了盟主。

『柒』 故事演讲比赛***《母爱》

老师的爱,如同甘甜的泉水,浇灌我们求知的花朵;父亲的爱,深邃而博大;母亲的爱,却似绵长的溪水,时刻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帮助我们解决繁星的困难。

六年级,一个至关重要的年级,我最拿手的数学,居然连“单位1的转换”都是模糊的。我焦急地向妈妈请教,妈妈听完我的提问,立刻找来了纸和笔准备给我讲解。

妈妈先画了一幅图讲解,见我没什么反应,接着又举了一些例子,可我还是一头雾水,我急了,不耐烦的吵着妈妈:“别把例子举复杂了,来个简单的!”说着还跺了跺脚,只见妈妈思考了一会,又不厌其烦地为我讲解。渐渐地,夜幕降临,黑暗笼罩了整个天空,我仍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妈妈额头上、鼻尖上都冒出了汗珠,眼睛里有一点无奈,但更多的是从容和专注。我见状,心里象千万只虫子在爬似的:“难道妈妈也没有办法了吗?”我眼里露出了前所未有的失望,心中充满了茫然,走出卧室,来到客厅,我思绪万千。

我想起了以前,我有什么不懂,妈妈总能为我解答。生活上也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我,每天起早床为我做早饭,还冒雨为我买学习、生活用品……教育我怎样做人,而我,却从没有认识到妈妈的辛苦,有时还埋怨妈妈唠叨,根本不领会妈妈的良苦用心,总是偷懒,没有认真学习……

现在回想起来,我太对不起妈妈,我暗暗发誓,从今以后,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辜负妈妈的爱!

“儿子,过来”妈妈一句打断了我的思绪,我来到妈妈身边,原来妈妈想到了一个简单而容易理解的办法,我恍然大悟,原来单位“1”的转换这么简单!

母爱是人间最伟大的爱,我从心底里发出由衷的声音“妈妈,我爱你!”在母爱的沐浴下,我会茁壮成长。

『捌』 幼儿故事***大全 《买椟还珠》 儿童成语故事

《买椟还珠》

从前,一个有一颗漂亮的珍珠的楚国人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用翠鸟的羽毛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

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过了几天回来了。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见郑人将珍珠交给楚人说:“先生,我买的只是盒子,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一边往回走去。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

买椟还珠,我国古代成语,出自《韩非子》,原意是买来珠宝而只留下漂亮的盒子不要里面真正价值高的珠宝。经常用来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八拜之交”中的八个典故都是什么啊?

八拜之交指:管鲍之交、知音之交、刎颈之交、舍命之交、胶漆之交、鸡黍之交、忘年之交和生死之交。

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古代世交子弟对长辈的礼节,后世将异姓结为兄弟亦称八拜。交:友谊,旧时朋友结为兄弟的关系。八拜之交:指结拜为异姓兄弟姐妹关系。比喻关系极为密切。

出处:邵伯温《闻见前录》:“丰稷谒潞公,公着道出,语之曰:‘汝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获已,如数拜之。”成语用法:偏正式;作定语;指结义为兄弟姐妹。

示例:《歧路灯》卷二十:“今日在圣贤炉前成了~,有福同享,有马同骑。”元代王实甫《西厢记》:“有一人姓杜,名确,字君实,与小生同郡同学,当初为八拜之交。”

成语典故

在中国宋代,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中有一段故事:文彦博听说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对人说:“李稷的父亲曾是我的门人,按辈分他应该是我的晚辈,他如此傲慢,我非得教训他不可。”

有一次,文彦博任北京守备,李稷听说后,便上门来拜谒。文彦博故意让李稷在客厅坐等,过了好长时间才出来接见他。见了李稷之后,文彦博说:“你的父亲是我的朋友,你就对我拜八拜吧。”

李稷因辈分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彦博拜了八拜。文彦博以长辈的身份挫了李稷的傲气。成语“八拜之交”就由此出典。后来,人们用“八拜之交”来表示世代有交情的两家***谒见对方长辈时的礼节,旧时也称异姓结拜的兄弟。

“八拜之交”,八并不是指代某种行为的八次重复、不是说两个人之间的关系隆重到每次见面都要低头拜八次那么严重,而是代表八种交友状态。分别指伯牙和子期、廉颇蔺相如、陈重雷义、元伯巨卿、角哀伯桃、刘关张、管鲍之交及孔融祢衡。

1、伯牙和子期

伯牙子期多用来形容知音之交,故事出自《列子·汤问》。而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春秋时,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老师知道后,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涛声。伯牙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

鸣声入耳,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但是无人能听懂他的音乐,他感到十分的孤独和寂寞,苦恼无比。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弹起琴来,琴声悠扬,忽然他感觉到有人在听他的琴声,伯牙见一樵夫站在岸边,即请樵夫上船,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道:”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

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激动地说:知音。这樵夫就是钟子期。后来子期早亡,俞伯牙悉知后,在钟子期的坟前抚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尽断琴弦,终不复鼓琴。

2、廉颇蔺相如

池会结束后,廉颇蔺相如回到赵国,因为蔺相如功劳大,赵王任命他做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我做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劳,而蔺相如只不过凭着几句言辞立了些功劳,他的职位却在我之上。

再说蔺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位居他之下!”

扬言说:“我碰见蔺相如,一定要侮辱他。”蔺相如听到这些话后,不肯和他会面,每逢上朝时常常托辞有病,不愿跟廉颇争位次的高下。过了些时候,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就调转车子避开他。

在这种情况下,门客一齐规劝他说:“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现在您与廉颇职位相同,廉将军散布一些恶言恶语,您却怕他,躲着他,怕得太过分了。

平庸的人对这种情况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实在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

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门客回答说:“(廉将军)不如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凭秦王那样的威风,我蔺相如敢在秦的朝廷上呵斥他,侮辱他的臣子们。

相如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偏偏害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

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都活下来。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

廉颇听到这话,解衣赤背,背着荆条,通过门客引导到蔺相如家门请罪,说:“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啊!”蔺相如和廉颇终于和好,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

3、陈重雷义

陈重字景公,是豫章宜春人。自幼与同郡人雷义为友。雷义字仲公,是豫章鄱阳人。两人同师学习《鲁诗》《颜氏春秋》。当地太守推举陈重为孝廉。陈重请求把功名让给雷义。陈重先后向太守申请了十几次,太守都不同意。

直到第二年雷义也当上了孝廉才罢休。后来陈重与雷义都官拜尚书郎。雷义因代替同时做官的一个人受罪,被罢官离去。陈重见雷义离去,自己也紧跟着以有病为由辞官回了家。 回家后,刺史举雷义为茂才。

雷义想把功名让给陈重。刺史不同意。雷义就披头散髪***装疯癫不接受举荐。因为陈重雷义二人做官要一起做,官阶要保持同阶。可以说是官阶求同等,形影不相离。

所以他们的同乡说:“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言外之意就是胶漆粘在一起自认为是很坚固的,可是陈重与雷义的结交比胶漆粘在一起还坚固。

4、元伯巨卿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今山东金乡 县)人,名范汜。他和汝南人张劭是朋友,张劭字元伯,两人同时在太学(朝廷最高 学府)学习。后来范式要回到乡里,他对张 劭说:"二年后我还回来,将经过你家拜见你 父母,见见小孩。"

于是两人约定日期。后来 约定的日期就要到了,张劭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母亲,请母亲准备酒菜等待范式。张劭的母亲说:"分别了两年,虽然约定了日期,?但是远隔千里,你怎么就确信无呢?"张劭 说:"范式是个守信的人,肯定不会违约。"

母亲说:"如果是这样,我为你酿酒。"到了约定的日期范式果然到了。拜见张劭的母亲,范、 张二人对饮,尽欢之后才告别而去。后来,张劭得了病,非常严重,同郡人郅君章、殷子征日夜探视他。

张劭临终时,叹息说:"遗憾的是没有见到我的生死之交。"殷子征说:"我和郅君章,都尽心和你交友,如果我们称不上是你的生死之交,谁还能算得上?"张劭说: "你们两人,是我的生之交;山阳的范巨卿,是 我的死之交。"张劭不久就病死了。

范式忽然梦见了张劭,戴着黑色的帽子,穿着袍子,仓促的叫他:"巨卿,我在某天 死去,在某天埋葬,永远回到黄泉之下。

你没有忘记我,怎么能不来?"范式恍然睡醒, 悲叹落泪,于是穿着丧友的丧服,骑着马要在张劭埋葬的那天,赶到祭奠。还没有到达那边已经发丧了。

到了坟穴,将要落下棺材,但是灵柩不肯进去。张劭的母亲抚摸着 棺材说:"张劭啊,难道你还有愿望?"于是停 止埋葬。没一会,就看见白车白马,号哭而来。张劭的母亲看到说:"这一定是范巨 卿。"

范式到了之后,吊唁说:"走了元伯,死生异路,从此永别。"参加葬礼的上千人,都为之落泪。范式亲自拉着牵引灵柩的大绳,灵柩于是才前进了。范式于是住在坟墓旁便,为他种植了坟树,然后才离开。

5、角哀伯桃

来自于“羊左”的典故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战国时有左伯桃与羊角哀两人相识,结伴去楚国求见楚庄王,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气,而当时他们穿的衣服都很单薄,带的粮食也不够吃。

左伯桃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粮食全部交给了羊角哀,自己则躲进空树中***。后世于是将友谊深厚的知心朋友叫做“羊左”。

6、刘关张

刘备有两个结拜兄弟,他们是张飞和关羽。这天,刘备挑着一担草鞋去市场卖。到了市场,刘备注意到市场前的墙壁上新贴了一张大红告示。告示上写着:“现在国家处在之中,希望有志之士报名参军,为国效力。”

刘备想想自己的处境,不禁长叹一声。忽听背后有一声冷笑:“好好儿的汉子,不去为国家出力,站在这儿叹什么气?”刘备转过头,见一个满脸胡子的大汉,睁着双圆眼睛在看他。

此人叫张飞,在附近开了一家小酒店。张飞把刘备拉到自己开的酒店,叫店小二上了酒菜。两人喝着酒,张飞说:“我看你也不是个替通人。我还有点余钱,我们一起干,如何?”刘备非常高兴。

此时,关羽大步走了进来,大声说:“快拿些酒菜来,我还要去投军呢。”刘备和张飞都很欣赏关羽,就请关羽过来一起坐。

三人在一起越说越投机,张飞很兴奋,他提议道:”我们结为兄弟好不好?”于是在酒店后面桃花盛开的园子里,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燃香行礼,结拜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三兄弟。

7、管鲍之交

从前,齐国有一对好的朋友,一个叫管仲,另外一个叫鲍叔牙。 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投资的。

可是,当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

鲍叔牙却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

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说:“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

管仲听到之后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鲍叔牙呀!”后来,齐国的国王死掉了,公子诸(zhū)当上了国王,诸每天吃喝玩乐不做事,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就带着公子小白逃到莒(jìng)国,管仲则带着公子纠(jiū)逃到鲁国。

不久之后,齐王诸被人杀死,齐国真的发生了内乱,管仲想杀掉小白,让纠能顺利当上国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射到了小白的裤腰,小白没死。后来,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还早回到齐国,小白就当上了齐国的国王。

小白当上国王以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小白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呀!”

小白一听:“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纠才这么做的呀!”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帮小白把齐国治理得非常好呢!

管仲说:"我当初贫穷时,曾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钱财,自己多拿,鲍叔不认为我贪财,他知道我贫穷啊!我曾经替鲍叔办事,结果使他处境更难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利有不利。

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被国君辞退,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能,他知道我没有遇到时机。我曾经三次作战,三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怯,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亲。

公子纠失败了,召忽为之而死,我却被囚受辱,鲍叔不认为我不懂得羞耻,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而是以功名没有显露于天下为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推荐管仲以后,自己甘愿做他的下属。鲍叔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吃俸禄,得到了封地的有十多代,常常成为有名的大夫。天下的人不赞美管仲的才干,而赞美鲍叔能了解人。

后来,大家在称赞朋友之间有很好的友谊时,就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

8、孔融祢衡

祢衡是在十五岁的时候拜孔融为师的,这一年孔融已经四十岁了,两个人年龄差距大,但是却不影响他们的革命友谊,两人趣味相投,相处融洽,感情已经超出了师徒情谊,所以二人又结为了好友。

祢衡二十四岁的时候已经可以做到过目不忘了,这样的本事在古代是了不起的,毕竟那个时候还没有各种速效记忆法,如此才华横溢的祢衡,很快就出名了,都说人怕出名猪怕壮,祢衡也是有缺点的,那就是看不起官宦。

不只是祢衡有这个看法,古代的读书人大多寒门子弟,自然对当官的没什么好感了。可是既然没有好感,他们又何必寒窗苦读考取功名呢?这其实是一种自相矛盾的观点,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人嘴里说着讨厌官宦,但是自己都想当官。

祢衡就是因为这个缺点,没多久就把曹操给得罪了,原来是这祢衡击得一手好鼓,再加上之前大放厥词说了很多曹操的坏话,曹操也是个小心眼的,就想羞辱他一番,便让他在晚宴上表演击鼓。

到了表演这一日,祢衡没有穿鼓手的衣服,只是穿着自己的寻常衣服,曹操就问他为何不换呢?祢衡说可以换,曹操没想到他当众就脱了一个精光,当场换了鼓手的衣服。

曹操事后说本来想羞辱祢衡,却不想反被他将了一军。孔融得知此事后,害怕曹操寻思报复祢衡,自己也心疼小友,便说服了他前去给曹操道歉。谁成想,这祢衡居然拿着一个木杖在营帐前大声数落曹操的罪状,孔融最终还是没能挽救自己朋友。

后来曹操就将祢衡送给了刘备,刘备又将他送去给了黄祖,最后还是因为自己的狂妄和出言不逊得罪了黄祖被杀了。

忘年之交说的就是孔融和祢衡年龄有差距,但是他们的思想、灵魂却非常契合,友谊是建立在志同道合之上的,无官年龄的。

孔融也正是因为觉得祢衡跟自己合拍,才将毕生所学都传授给他,祢衡也没让他失望,他在孔融面前性格也不孤僻了,说话也不张狂了,换句话说没有孔融,祢衡哪怕过目不忘,

也没有学习的条件,所以他们亦师亦友,两个人都是孤芳自赏类型的,难得遇见个知己,就像俞伯牙和钟子期一样,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扩展资料:

八拜之交:

第一拜:伯牙子期知音之交。第二拜:廉颇相如刎颈之交。第三拜:陈重雷义胶漆之交。第四拜:元伯巨卿鸡黍之交。第五拜:角哀伯桃舍命之交。第六拜:刘关张生死之交。第七拜:夷吾叔牙管鲍之交。第八拜:孔融祢衡忘年之交。

典故:

在中国宋代,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中有一段故事:文彦博听说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对人说:“李稷的父亲曾是我的门人,按辈分他应该是我的晚辈,他如此傲慢,我非得教训他不可。”有一次,文彦博任北京守备,李稷听说后,便上门来拜谒。

文彦博故意让李稷在客厅坐等,过了好长时间才出来接见他。见了李稷之后,文彦博说:“你的父亲是我的朋友,你就对我拜八拜吧。” 李稷因辈分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彦博拜了八拜。文彦博以长辈的身份挫了李稷的傲气。

成语“八拜之交”就由此出典。后来,人们用“八拜之交”来表示世代有交情的两家***谒见对方长辈时的礼节,旧时也称异姓结拜的兄弟。

百度百科-八拜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