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斥八极,神气不变,挥斥八极神气不变的意思

tamoadmin 成语成因 2024-07-09 0
  1. 沁园春·长沙是什么时候发表的
  2. 概括“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段文字的大意
  3. 沁园春 长沙选自
  4. 湛湛青天的意思解释
  5. 朝碧海而暮苍梧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6. 拜服是什么意思
  7. 斥的斥责的斥四字成语

列子 黄帝第二列御寇

黄帝即位十有五年,喜天五戴己,养正命,娱耳目,供鼻口,焦然肌色皯

黣,昏然五情爽惑。又十有五年,忧天下之不治,竭聪明,进智力,营百

挥斥八极,神气不变,挥斥八极神气不变的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姓,焦然肌色皯黣,昏然五情爽惑。黄帝乃喟然赞曰:“朕之过*矣。

养一己其患如此,治万物其患如此。”于是放万机,舍宫寝,去直待,彻钟悬。

减厨膳,退而间居大庭之馆,斋心服形,三月不亲政事。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

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

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师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

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

故无利害:都无所爱惜,都无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热。斫挞无伤痛,指擿

无痒。乘空如履实,寝虚若处床。云雾不硋其视,雷霆不乱其听,美恶不滑其

心,山谷不踬其步,神行而已。黄帝既寤,怡然自得,召天老、力牧、太山稽,

告之,曰:“朕闲居三月,斋心服形,思有以养身治物之道,弗获其术。疲而睡,

所梦若此。今知至道不可以情求矣。朕知之矣!朕得之矣!而不能以告若矣。”

又二十有八年,天下大治,几若华胥氏之国,而帝登***。百姓号之,二百馀年不

辍。

列姑射山在海河洲中,山上有神人焉,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心如渊泉,形

如处女;不偎不爱,仙圣为之臣;不畏不怒,愿悫为之使;不施不惠,而物自足;

不聚不敛,而己无愆。阴阳常调,日月常明,四时常若,风雨常均,字育常时,

年谷常丰;而土无札伤,人无夭恶,物无疵厉,鬼无灵响焉。

列子师老商氏,友伯高子,进二子之道,乘风而归。尹生闻之,从列子居,

数月不省舍。因间请蕲其术者,十反而十不告。尹生怼而请辞,列子又不命。尹

生退。数月,意不已,又往从之。列子曰:“汝何去来之频?”尹生曰:“曩章

戴有请于子,子不我告,固有憾于子。今复脱然,是以又来。”列子曰:“曩吾

以汝为达,今汝之鄙至此乎。姬!将告汝所学于夫子者矣。自吾之事夫子友若人

也,三年之后,心不敢念是非,口不敢言利害,始得夫子一眄而已。五年之后,

心庚念是非,口庚言利害,夫子始一解颜而笑。七年之后,从心之所念,庚无是

非;从口之所言,庚无利害,夫子始一引吾并席而坐。九年之后,横心之所念,

横口之所言,亦不知我之是非利害欤,亦不知彼之是非利害欤;亦不知夫子之为

我师,若人之为我友:内外进矣。而后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无不同也。心

凝形释,骨肉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随风东西,犹木叶干壳。竟不知

风乘我邪?我乘风乎?今女居先生之门,曾未浃时,而怼憾者再三。女之片体将

气所不受,汝之一节将地所不载。履虚乘风,其可几乎?”尹生甚怍,屏息良久,

不敢复言。

列子问关尹曰:“至人潜行不空,蹈火不热,行乎万物之上而不栗。请问何

以至于此?”关尹曰:“是纯气之守也,非智巧果敢之列。姬!鱼语女。凡有貌

像声色者,皆物也。物与物何以相远也?夫奚足以至乎先?是色而已。则物之造

乎不形,而止乎无所化。夫得是而穷之者,焉得而正焉?彼将处乎不深之度,而

藏乎无端之纪,游乎万物之所终始。壹其性,养其气,含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

夫若是者,其天守全,其神无郤,物奚自入焉?夫醉者之坠于车也,虽疾不死。

骨节与人同,而犯害与人异,其神全也。乘亦弗知也,坠亦弗知也。死生惊惧不

入乎其胸,是故忤物而不慴。彼得全于酒而犹若是,而况得全于天乎?圣人藏

于天,故物莫之能伤也。”

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贯,措杯水其肘上,发之,镝矢复沓,方矢复

寓。当是时也,犹象人也。伯昏无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当与汝登

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若能射乎?”于上无人遂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

之渊,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揖御寇而进之。御寇伏地,汗流至踵。伯昏无人

曰:“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今汝怵然有恂目

之志,尔于中也殆矣夫!”

范氏有子曰子华,善养私名,举国服之;有宠于晋君,不仕而居三卿之右。

目所偏视,晋国爵之;口所偏肥,晋国黜之。游其庭者侔于朝。子华使其侠客以

智鄙相攻,强弱相凌。虽伤破于前,不用介意。终日夜以此为戏乐,国殆成俗。

禾生、子伯、范氏之上客,出行,经坰外,宿于田更商丘开之舍。中夜,禾生、

子伯二人相与言子华之名势,能使存者亡,亡者存;富者贫,贫者富。商丘开先

窘于饥寒,潜于牖北听之。因***粮荷畚之子华之门。子华之门徒皆世族也,缟衣

乘轩,缓步阔视。顾见商丘开年老力弱,面目黎黑,衣冠不检,莫不眲之。既

而狎侮欺诒,攩扌必挨抌,亡所不为。商丘开常无愠容,而诸客之技单,惫

于戏笑。遂与商丘开俱乘高台,于众中漫言曰:“有能自投下者赏百金。”众皆

竞应。商丘开以为信然,遂先投下,形若飞鸟,扬于地,<骨几>骨于<石为>。范氏

之党以为偶然,未讵怪也。因复指河曲之*隈曰:“彼中有宝珠,泳可得也。”

商丘开复从而泳之,既出,果得珠焉。众昉同疑。子华昉令豫肉食衣帛之次。俄

而范氏之藏大火。子华曰:“若能入火取绵者,从所得多少赏若。”商丘开往无

难色,入火往还,埃不漫,身不焦。范氏之党以为有道,乃共谢之曰:“吾不知

子之有道而诞子,吾不知子之神人而辱子。子其愚我也,子其聋我也,子其盲我

也,敢问其道。”商丘开曰:‘吾亡道。虽吾之心,亦不知所以。虽然,有一于

此,试与子言之。曩子二客之宿吾舍也,闻誉范氏之势,能使存者亡,亡者存;

富者贫,贫者富。吾诚之无二心,故不远而来。及来,以子党之言皆实也,唯恐

诚之之不至,行之之不及,不知形体之所措,利害之所存也。心一而已。物亡迕

者,如斯而已。今昉知子党之诞我,我内藏猜虑,外矜观听,追幸昔日之不焦溺

也,怛然内热,惕然震悸矣。水火岂复可近哉?”自此之后,范氏门徒路遇乞儿

马医,弗敢辱也,必下车而揖之。宰我闻之,以告仲尼。仲尼曰:’汝弗知乎?

夫至信之人,可以感物也。动天地,感鬼神,横***,而无逆者,岂但履危险,

入水火而已哉?商丘开信伪物犹不逆,况彼我皆诚哉?小子识之!”

周宣王文牧正有役人梁鸯者,能养野禽兽,委食于园庭之内,虽虎狼雕鹗之

类,无不柔驯者。雄雌在前,孳尾成群,异类杂居,不相搏噬也。王虑其术终于

其身,令毛丘园传之。梁鸯曰:“鸯,贱役也,何术以告尔?惧王之谓隐于尔也,

且一言我养虎之法。凡顺之则喜,逆之则怒,此有血气者之性也。然喜怒岂妄发

哉?皆逆之所犯也。夫食虎者,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

与之,为其碎之之怒也。时其饥饱,达其怒心。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

也;故其杀之,逆也。然则吾岂敢逆之使怒哉?亦不顺之使喜也。夫喜之复也必

怒,怒之复也常喜,皆不中也。今吾心无逆顺者也,则鸟兽之视吾,犹其侪也。

故游吾园者,不思高林旷泽;寝吾庭者,不愿深山幽谷,理使然也。”

颜回问乎仲尼曰:“吾尝济乎觞深之渊矣,津人操舟若神。吾问焉,曰:

‘操舟可学邪?’曰:‘可;能游者可教也,善游者数能。乃若夫没人,则未尝见

舟而谡操之者也。’吾问焉,而不告。敢问何谓也?”仲尼曰:‘讠医!吾与若

玩其文也久矣,而未达其实,而固且道与。能游者可救也,轻水也;善游者之数

能也,忘水也。乃若夫没人之未尝见舟也而谡操之也,彼视渊若陵,视舟之覆犹

其车郤也。覆郤万物方陈乎前而不得入其舍。恶往而不暇?以瓦抠者巧,以钩抠

者惮,以黄金钩抠者惛。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凡重外者拙内。”

孔子观于吕梁,悬水三十仞,流沫三十里,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也。见一丈

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死者也,使***并流而承之。数百步而出,被发行歌,而

游于棠行。孔子从而问之,曰:“吕梁悬水三十仞,流沫三十里,鼋鼍鱼鳖所不

能游,向吾见子道之,以为有苦而欲死者,使***并流将承子。子出而被发行歌,

吾以子为鬼也。察子,则人也。请问蹈水有道乎?”曰:“亡,吾无道。吾始乎

故,长乎性,成乎命,与赍俱入,与汨偕出。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此吾所以道

之也。”孔子曰:“何谓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也?”曰:“吾生于陵而安于

陵,故也;长于水而安于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

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

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也,若橛株驹;吾执臂若槁木之枝。虽

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

不得?”孔子顾谓***曰:“用志不分,乃疑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丈人

曰:“汝逢衣徒也,亦何知问是乎?修汝所以,而后载言其上。”

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

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故曰:至言去言,至为无为;齐智之所知,则浅矣。

赵襄子率徒十万狩于中山,藉仍燔林,扇赫百里,有一人从石壁中出,随

烟烬上下众谓鬼物。火过,徐行而出,若无所经涉者。襄子怪而留之,徐而察

之:形色七窍,人也;气息音声,人也。问奚道而处石?奚道而入火?其人曰:

“奚物而谓石?奚物而谓火?”襄子曰:“而向之所出者,石也;而向之所涉者,

火也。”其人曰:“不知也。”魏文侯闻之,问子夏曰:“彼何人哉?” 子夏

曰:“以商所闻夫子之言,和者大同于物,物无得伤阂者,游金石,蹈水火,皆

可也。”文侯曰:“吾子奚不为之?”子夏曰:“刳心去智,商未之能。虽然,

试语之有暇矣。”文侯曰:“夫子奚不为之?”子夏曰:“夫子能之而能不为者

也。”文侯大说。

有神巫自齐来处于郑,命曰季咸,知人死生、存亡、祸福、寿夭,期以岁、

月、旬、日,如神。郑人见之,皆避而走。列子见之而心醉,而归以告壶丘子,曰:

“始吾以夫子之道为至矣,则又有至焉者矣。”壶子曰:“吾与汝无其文,未既

其实,而固得道与?众雌而无雄,而又奚卵焉?而以道与世抗,必信矣,夫故使

人得而相汝。尝试与来,以予示之。”明日,列子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

“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可以旬数矣。吾见怪焉,见湿灰焉。”列子入,

涕泣沾襟,以告壶子。壶子曰:“向吾示之以地文,罪乎不誫不止,是殆见吾

杜德几也。尝又与来!”明日,又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幸矣,子之先

生遇我也,有瘳矣。灰然有生矣,吾见杜权矣。”列子入告壶子。壶子曰:“向

吾示之以天壤,名实不入,而机发于踵,此为杜权。是殆见吾善者几也。尝又与

来!”明日,又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子之先生坐不斋,吾无得而相焉。

试斋,将且复相之。”列子入告壶子。壶子曰:“向吾示之以太冲莫眹,是殆

见吾衡气几也。鲵旋之潘为渊,止水之潘为渊,流水之潘为渊,滥水之潘为渊,

沃水之潘为渊,氿水之潘为渊,雍水之潘为渊,汧水之潘为渊,肥水之潘为渊,

是为九渊焉。尝又与来!”明日,又与之见壶子。立未定,自失而走。壶子曰:

“追之!”列子追之而不及,反以报壶子,曰:“已灭矣,已失矣,吾不及也。”

壶子曰:“向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猗移,不知其谁何,因以为茅靡,

因以为波流,故逃也。”然后列子自以为未始学而归,三年不出,为其妻爨,食

犭希如食人,于事无亲,雕瑑复朴,块然独以其形立;忄分然而封戎,壹以是

终。

子列子之齐,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曰:

“吾惊焉。”“恶乎惊?”“吾食于十浆,而五浆先馈。”伯昏瞀人曰:“若是,

则汝何为惊己?”曰:“夫内诚不解,形谍成光,以外镇人心,使人轻乎贵老,而

其所患。夫浆人特为食羹之货,多余之赢;其为利也薄,其为权也轻,而犹

若是。而况万乘之主,身劳于国,而智尽于事;彼将任我以事,而效我以功,吾

是以惊。”伯昏瞀人曰:“善哉观乎!汝处己,人将保汝矣。”无几何而往,则

户外之屦满矣。伯昏瞀人北面而立,敦杖蹙之乎颐,立有间,不言而出。宾者以

告列子。列子提履徒跣而走,暨乎门,问曰:“先生既来,曾不废药乎?”曰:

“已矣。吾固告汝曰,人将保汝,果保汝矣。非汝能使人保汝,而汝不能使人

无汝保也,而焉用之感也?感豫出异。且必有感也,摇而本身,又无谓也。与汝

游者,莫汝告也。彼所小言,尽人毒也。莫觉莫悟,何相孰也。”

杨朱南之沛,老聃西游于秦,邀于郊。至梁而遇老子。老子中道仰天而叹曰:

“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教也。”杨朱不答。至舍,进涫漱巾栉,脱履户外,膝

行而前,曰:“向者夫子仰天而叹曰:‘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教。’***欲请

夫子辞,行不间,是以不敢。今夫子间矣,请问其过。”老子曰:“而睢睢而盱

盱,而谁与居?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杨朱蹴然变容曰:“敬闻命矣!”其

往也,舍迎将家,公执席,妻执巾栉;舍者避席,炀者避灶。其反也,舍者与之

争席矣。

杨朱过宋,东之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

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

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曰:“***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天下有常胜之道,有不常胜之道。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二者亦

知。而人未之知。故上古之言:强,先不己若者;柔,先出于己者。先不己若者,

至于若己,则殆矣。先出于己者,亡所殆矣。以此胜一身若徒,以此任天下若徒,

谓不胜而自胜,不任而自任也。粥子曰:“欲刚,必以柔守之;欲强,必以弱保

之。积于柔必刚,积于弱必强。观其所积,以知祸福之乡。强胜不若己,至于若

己者刚;柔胜出于己者,其力不可量。”老聃曰:“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柔弱

者生之徒,坚强者死之徒。”

状不必童而智童,智不必童而状童。圣人取童智而遗童状,众人近童状而疏

童智。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

戴发含齿,倚而趣者,谓之人;而人未必无兽心。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矣。傅

翼戴角,分牙布爪,仰飞伏走,谓之禽兽;而禽兽未必无人心。虽有人心,以

状而见疏矣。庖犠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

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夏桀、殷纣、鲁桓、楚穆,状貌七窍,皆同于人,而有

禽兽之心。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未可几也。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

罴、狼、豹、貙、虎为前驱,雕、鹖、鹰、鸢为旗帜,此以力使禽兽者也。尧使

夔典乐,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箫韶九成,凤皇来仪:此以声致禽兽者也。然则

禽兽之心,奚为异人?形音与人异,而不知接之之道焉。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

通,故得引而使之焉。禽兽之智有自然与人童者,其齐欲摄生,亦不***智于人也。

牝牡相偶,母子相亲;避平依险,违寒就温;居则有群,行则有列;小者居内,

壮者居外;饮则相携,食则鸣群。太古之时,则与人同处,与人并行。帝王之时,

始惊骇散乱矣。逮于末世,隐伏逃窜,以避患害。今东方介氏之国,其国人数数

解六畜之语者,盖偏知之所得。太古神圣之人,备知万物情态,悉解异类音声。

会而聚之,训而受之,同于人民。故先会鬼神魑魅,次达八方人民,末聚禽兽虫

蛾。言血气之类心智不殊远也。神圣知其如此,故其所教训者无所遗逸焉。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

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

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

众狙皆伏而喜。物之以能鄙相笼,皆犹此也。圣人以智笼群愚,亦犹狙公之以智

笼众狙也。名实不亏,使其喜怒哉!

纪渻子为周宣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可斗已乎?”曰:“未也;方虚

骄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影响。”十日又问。曰:“未也;犹

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

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耳。”

惠盎见宋康王。康王蹀足謦欬,疾言曰:“寡人之所说者,勇有力也,不说

为仁义者也。客将何以教寡人?”惠盎对曰:“臣有道于此,使人虽勇,刺之不

入;虽有力,击之弗中。大王独无意邪?”宋王曰:“善;此寡人之所欲闻也。”

惠盎曰:“夫刺之不入,击之不中,此犹辱也。臣有道于此,使人虽有勇,弗敢

刺;虽有力,弗敢击。夫弗敢,非无其志也。臣有道于此,使人本无其志也。夫

无其志也,未有爱利之心也。臣有道于此,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驩然皆欲爱利之。

此其贤于勇有力也,四累之上也。大王独无意邪?”宋王曰:“此寡人之所欲得

也。”惠盎对曰:“孔墨是已。孔丘墨翟无地而为君,无官而为长;天下丈夫女

子莫不延颈举踵而愿安利之。今大王,万乘之主也;诚有其志,则四竟之内,皆

得其利矣。其贤于孔墨也远矣。”宋王无以应。惠盎趋而出。宋王谓左右曰:“

辩矣,客之以说服寡人也!”

沁园春·长沙是什么时候发表的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作者不仅看到了眼前岳麓山的枫林,也可能联想到了北京香山的黄栌,和祖国无数山岳中由绿变红的乌柏、水杉、槭树、槲树、黄连木……那一重重山,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

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象征将来革命的胜利。“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对建设伟大新中国的的美好向往。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作者想起曾和当年的同学和朋友,在橘子洲一带散步,游泳,畅论天下大事的情景,回忆起那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形容新时代的青年从旧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由奔放的胸襟。

扩展资料:

沁园春·长沙-赏析

万山红遍 一派壮丽秋景

从美学上讲,崇高美表现于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德国哲学家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类:数学的崇高,如高山的体积;力学的崇高,如暴风雨的气势。俄国著名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

孔子也把“大”与崇高联系起来,赞叹:“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这种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在诗词中,以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体现得最为鲜明。《沁园春长沙》就是其中最优秀的篇什之一。

风华正茂 一段峥嵘岁月

崇高美表现于内在方面,则为伟大高尚心灵的反映。古罗马的朗吉弩斯在《论崇高》一文中,就提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这首词的下半阕着重抒情,正是这种伟大心灵回声的抒发。这种抒发,首先是通过回忆引出的。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沁园春·长沙

概括“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段文字的大意

沁园春·长沙

朝代:现代 | 作者:***

原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

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

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园林,据《后汉书 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寒秋:就是深秋、晚秋。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麓山。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以上三句是说:在寒秋季节,独立在橘子洲头目送着湘江水汩汩北流。

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漫江:满江。漫:满,遍。

舸(gě):大船。这里泛指船只。

争流:争着行驶。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击,搏 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万类:指一切生物。霜天:指深秋。

怅寥廓(chàng liáo kuò):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寥廓(liáo kuò):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

苍茫:旷远迷茫。

主:主宰。

沉浮:同“升沉”(上升和没落)意思相近,比喻事物盛衰、消长,这里指兴衰。由上文的俯看游鱼,仰看飞鹰,纳闷地寻思(“怅”)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

这句问话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在这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命运呢?

百侣:很多的伴侣。侣,这里指同学(也指战友)。

峥嵘(zhēng róng)岁月稠:不平常的日子是很多的。峥嵘:山势高峻,这里是不平凡,不寻常的意思。稠:多。

恰:适逢,正赶上。

同学少年:***于1913年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1918年***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风华正茂:风***才华正盛。

书生:读书人,这里指青年学生。

意气:意志和气概。

挥斥方遒(qiú):挥斥,奔放。《庄子·田子方》:“挥斥八极”。郭象注:“挥斥,犹纵放也。”遒,强劲有力。方:正。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评论国家大事,用文字来抨击丑恶的现象,赞扬美好的事物。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指点,评论。江山,指国家。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善良的。

粪土当年万户侯:把当时的军阀官僚看得同粪土一样。粪土,作动词用,视……如粪土。万户侯,汉代设置的最高一级侯爵,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此借指大军阀,大官僚。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要向受封者缴纳租税,服劳役。

中流:江***深流急的地方。

击水:作者自注:“击水: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里引用祖逖(tì)的“中流击楫”典故。(祖逖因为国家***倾覆,时刻怀着振兴光复的心志。元帝就让他担任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供给他一千人的军粮,三千匹布,但不给战衣和兵器,让他自行招募士众。祖逖仍就率领随自己流亡的部属一百多家,渡过长江,到江心时他扣击船桨发誓说:“我祖逖不能平定中原并再次渡江回来的话,就像长江的水一去不返!”言辞激昂神色悲壮,众人都为他的誓言感慨赞叹。)这里指游泳。

遏(è):阻止。

沁园春·长沙押OU(IU)韵。韵脚为:秋、头、透、流、由、游、稠、遒、侯、否、舟。

创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是***1925年秋所作。长沙是***人格形成的地方,长沙也是中国农村革命的发源地,是***初期革命活动的中心。1911年,***来到湖南长沙第一师范。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通过与同学畅谈人生国事,***更清晰地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

1917年,***组织新民学会,抱着救国救民的理念。开展了早期的社会活动,通过在社会中的磨练,他接受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1920年,***再度返回长沙,那时他已经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1922年,***在安顺曾经组织过工人补习学校,同年又领导过长沙土木工人***,促进了湖南省总工会的成立,后来被通缉,在1925年又辗转回到湖南继续从事革命活动。这年春夏,他回乡养病时组织农民运动,后又遭湘潭县团防局缉拿。8月28日,***在韶山***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掩护下,摆脱了敌人的追捕,经长沙等地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重游了学生时代常游的岳麓山、橘子洲等地。时值而立之年的他,站在橘子洲头,***回忆自己的前半生,回忆起1911~1923年在长沙求学生活和社会活动,想起其间发生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国共合作的领导权之争,感慨之余,写下这首词,展现出作者的***壮志和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参考资料:

1、李晓琳、唐明刚.***诗词鉴赏.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第46~48页

鉴赏

历史角度

在中国的诗史上,第一个大量描绘自然美,并把对自然美的描绘和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结合起来的诗人是屈原。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优良传统。***的诗词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他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社会美的内容。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特别是本词的最后三句,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正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到革命的风浪中,激流勇进。

美学角度

从美学上讲,崇高美表现于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德国哲学家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类:数学的崇高,如高山的体积;力学的崇高,如暴风雨的气势。俄国著名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孔子也把“大”与崇高联系起来,赞叹:“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这种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在诗词中,以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体现得最为鲜明。《沁园春·长沙》就是其中最优秀的篇什之一。

书法鉴赏

此幅作品大约书写于1954年,是***书法的代表作品,书家认为是***诗词墨迹中最晚的作品,也是最成熟,最高的作品,也是我们所见墨迹中最后的丰碑。诗墨写在两页红界信笺上,共15行。***笔势飞动,迅疾便捷,但字字独立,整篇冲和淡雅,疏朗流畅,字字珠玉,起下承上,左顾右盼,尽得自然之美;脱尽剑拔弩张之势,却筋骨健,艳美洒脱,结字小疏,字间多不连,但气脉通畅,墨润有余,瘠肥合宜,无奇大奇小之字,无奇轻奇重之笔,无倚斜取势之墨,如百侣少年,风华正茂,风度翩翩,慢步缓行于湘江之岸,却胸怀大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字字润美,飞逸奇雄,骖鸾跨鹤,飘飘欲飞。此幅作品园笔兼用方笔,藏锋为主,兼施露锋,结体用笔潇洒古淡,极尽江左风流,囊括北碑筋骨,精能疏淡,典雅悠然,处处含蓄,耐人寻味。布局疏密有致,有行无列,行间紧密,几与字间空白相当,结体用笔内柔外刚,“标拔志气,辅藻情灵”。全幅一百多字,笔试和墨色随着书情而变化,时而高昂,时而舒缓,使整幅书作气韵贯通又结构完美。

景物描绘角度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七句从内容上看,写大山,树林,湘江,船只,鹰鱼等,既有自然物,也有动植物,品类齐全,充满生机。从写景的角度看,作者在视角角度上,有远近高低,从逻辑上,从点到面,由实到虚,从自然到人类。

艺术角度

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表现手法,很讲究情与景的交融。刘勰说:“繁***寡情,味之必厌。”(《文心雕龙》)谢榛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四溟诗话》)这首词较好地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主要内容

上阕:“今日之游”描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描绘了湘江的秋景。

下阕:“昔日之游”作者同一个激进的群体发生的关系,追忆了同学时光,抒写了胸襟和抱负。

思想层面

崇高美表现于内在方面,则为伟大高尚心灵的反映。古罗马的朗吉弩斯在《论崇高》一文中,就提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这首词的下半阕着重抒情,正是这种伟大心灵回声的抒发。这种抒发,首先是通过回忆引出的。

解读

中国古典诗词大都悲秋。翻阅诗词,觉得对秋天似乎情有独钟,大约是因为秋天寥廓、苍凉、大气,与战士的胸襟和英雄的气概较为吻合。诗词的开卷之作,就是一首秋的赞歌,自由的赞歌,风华少年的赞歌。

赞美的秋天,是一种“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秋天,“山”“林”“江”“舸”“鹰”“鱼”这大自然中的“万类”,均在这“霜天”中“竞自由”,逍遥自在,得其所哉。“虽万类之众多,独在人而最灵。”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呢?他们却没有自由!于是诗人为之“怅寥廓”,在这“寥廓”的秋天,诗人的惆怅像秋天一样“寥廓”,面对自由的“万类”和不自由的人类,不禁像“天问”的屈原一样: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屈原“天问”时,等待“天”的回答。而诗人设问时,答案是了然于胸的,那就是:他们这些风华正茂的书生,将唤起民众来主宰沉浮。由于当时革命形势不甚明朗,所以诗人“怅寥廓”。

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诗词的开卷之作怎么没提国家和人民?其实,那“问苍茫大地”,不就是问我积贫积弱的中华大地吗?诗人因不能“竞自由”而为之“怅寥廓”的,不就是我那不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吗?诗人爱国、忧国、报国的情结,与古往今来的志士仁人和历代慷慨悲歌的青少年诗人是一脉相承的,并随着时代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

再回到那些风华正茂的书生吧,他们是诗人的好友,是时代的弄潮儿,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他们将为中华民族“竞自由”,为苍茫大地“主沉浮”!

“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一句是很有兴味的。历代青少年诗人,大多以“万户侯”为目标。爱国诗人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南宋杰出词人刘克庄醉后仍感叹“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诗人***反其意而用之,表示与旧世界的彻底决裂。

赏析

万山红遍 一派壮丽秋景

从美学上讲,崇高美表现于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德国哲学家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类:数学的崇高,如高山的体积;力学的崇高,如暴风雨的气势。俄国著名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孔子也把“大”与崇高联系起来,赞叹:“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这种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在诗词中,以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体现得最为鲜明。《沁园春长沙》就是其中最优秀的篇什之一。

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开始,作者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作者不仅看到了眼前岳麓山的枫林,也可能联想到了北京香山的黄栌,和祖国无数山岳中由绿变红的乌柏、水杉、槭树、槲树、黄连木……那一重重山,一层层树,让自然之神彩笔一抹,晕染得一片嫣红,比二月笑放的春花还要艳丽,比六月飘舞的彩霞更加瑰奇。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秋水澄澈,秋江碧波,脚下的湘江,在秋天更加清澈晶莹,如碧绿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渡,静中有动,生气勃勃。仰视,“鹰击长空”,万里无云的秋空,雄鹰奋振健羽,自由飞翔。俯瞰,“鱼翔浅底”,因透明而清浅见底的江里,鱼群摆动鳍尾,任意遨游。作者以短短四句诗,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宛如当代著名的岭南画派大家关山月浓墨重彩的彩墨山水图。不愧为“驱山走海置眼前”(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咫尺应须论万里”(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的大手笔。它与作者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所描绘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均是古典诗词中前所未有的雄奇伟丽的全景式风景画。

风华正茂 一段峥嵘岁月

崇高美表现于内在方面,则为伟大高尚心灵的反映。古罗马的朗吉弩斯在《论崇高》一文中,就提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这首词的下半阕着重抒情,正是这种伟大心灵回声的抒发。这种抒发,首先是通过回忆引出的。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作者想起曾和当年的同学和朋友,在橘子洲一带散步,游泳,畅论天下大事的情景,回忆起那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

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大约是在***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同志从1911至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的高峰。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学如蔡和森、何叔衡、张昆弟等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诗人巧妙地化用了《庄子·田子方》中“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的意境,来形容新时代的青年从旧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由奔放的胸襟。(挥斥,自由奔放的意思。方遒,正当旺盛有力的意思。过去有人解释“挥斥”为批判驳斥,“方遒”为专家权威,是不准确的。)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是对“峥嵘岁月”“挥斥方遒”的进一步具体化。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于是,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当时的“万户侯”——军阀如粪土。在这一时期,***同志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的活动。特别是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1921年中国***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这些既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具体内容,又是写作这首词的时代背景。了解这个背景,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体会词中闪耀着的革命者崇高心灵的美的光芒。

中流击水 一腔拿云心事

“少年心事当拿云。”(李贺《致酒行》) 诗人和同伴们的拿云心事,从“携来百侣曾游”到“粪土当年万户侯”,可说是直抒胸臆,尽情倾吐,如长江大河,滔滔而下,气势磅礴,痛快淋漓。在结尾时“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则是***取象征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种解释认为“击水”为游泳,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我总感觉这一意境与作者赞扬“百舸争流”的精神不太符合。我倾向于“中流击水”即“中流击楫”的转化。《晋书·祖逖传》: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后来“中流击楫”就成了立誓复兴祖国的代词。在这里正表示诗人要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使人读后仿佛听到了一颗爱国爱民的赤心,在怦怦跃动,从而感受到一种伟大胸怀所反映出的崇高美。

我国古典诗词的艺术表现手法,很讲究情与景的交融。刘勰说:“繁***寡情,味之必淡。”(《文心雕龙》)谢榛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四溟诗话》)这首词较好地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前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下半阕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将无形的不平凡的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的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可以说,《沁园春长沙》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 id="id3">沁园春 长沙选自

《沁园春?长沙》鉴赏(一)

〖原词〗

沁园春?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鉴赏古往今来,凡志趣超群、报负高远之士,常常览物抒情,慷慨言志。特别是在簦高放眼天地之间时,长时间积蕴的关于生活的艰辛、社会的忧患、天地之巨变等方面的感触,就找到了最佳的突破口,或诵于口头,或泻于笔端。如曹操之『短歌行』,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陈子昂簦上幽州台,万端感慨化成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名句;杜甫簦高吟唱“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叹时运之不济、人生之短促。这类名篇佳作举不胜举。***创作的这首词,与古人的佳作相比,境界梗为开阔,气势梗为恢宏,哲理梗为厚重,达到了美与力的最佳融合。词的上段,勾勒出无比壮美、充满生气的秋天图画。首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好似猛地推出的**特写镜头:我站在橘子洲头,身躯被清寒凝重的氛围所笼罩,脚下是向北流去的湘江。既点明了时节、地点和环境,又为下文的描写作了非常自然的垫铺。

后面的词句由“看”字领起,连贯直下,一气呵成。远望:万山红遍;近看:漫江碧透;仰视:鹰击长空;俯察:鱼翔浅底。远近高低,全收眼底。

这是一幅充满了强烈动感、强劲力度、浓烈色彩的立体的秋色图。这是主客观的统一,更是独抒性灵的个性色彩的浓重铺染!一“争”一“击”一“翔”,充盈着剧变之动、拼搏之力。眩目的秋色也化静为动,***着顽强的生命动力。首先是程度之深,:山红是“红遍”,江碧是“碧透”;其次是数量之多:山以万计,林以层数,舸以百论;第三是情绪之烈:红绿两种颜色争辉,船只竞相前进,鹰与鹰较量,甚至连水里的鱼也要与雄鹰比试。当然,这是词人将自己的***注入万物,使笔下的景物染上了作者的个性色彩。特别是“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化实为虚,兼类而及,将意境升华为深邃莫测却又生生不息的宇宙意识,闪射出哲理的光辉。文人对四季的变演极为敏感,但各人对同一自然现象观察的角度、观察的方式等等都千差万别,因此所发出的感慨也不一样。历代文人对秋的描写大多是悲秋、伤秋的意蕴,唯独刘禹锡的《秋词二首》唱出了新意:“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然而相形之下,***这首词更其壮美,更其阔大。他不仅状写了秋色秋韵,更揭示了秋力求魂-到底是伟人。纵观全词就足以看出***学古不泥古,继承更超越的禀赋和情怀。走笔至此,词人的笔陡一转弯,化景物为情思;“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个问题你想过吗?他想过吗?其他的伟人想过吗?没有。但***想了,也问了,这是“天问”,是主宰历史命运的世纪之问,要知道,***当时仅32岁!

上段写的是“今日之游”;描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下段则是回忆“昔日之游”,表述的是小“我”同一个激进的群体发生的关系。一个人独游多少有点孤寂感,当年同朋友结伴来游,生活是多么充实多么丰富。长沙,在词人的人生旅程中,是社会生活的初始舞台,又是革命斗争的壮丽舞台。“峥嵘岁月稠”正是对昔日学习、战斗审核的高度艺术概括。词人的注意力不在游戏山水,而在对历史使命的指点,在对当时革命形势的判断,对中国革命领导权的等问题的思考。在忆起往昔岁月时,感情之水顿时形成了拍天的江潮,因而接下来是以“恰”字引起的六个短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随着词句的展开,情感越来越激越,迸出了一句惊天动地、振聋发聩的强音:“粪土当年万户侯”!!读到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词人的气慨多么的豪迈,气势多么的磅礴。而词的结尾则意味深长。“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一问句,呼应了上片的一问,也回答了上片的问题:正是这些“到中流击水”的英豪,代表着“主沉浮”的新生力量。全词至此,令人思索不已,回味无穷。

《沁园春?长沙》鉴赏(二)

《沁园春?长沙》——秋的赞歌

《沁园春?长沙》是******登上诗坛的第一首词,抒发青少年时代的理想抱负。该词置于卷首,为***的诗词世界拉开序幕;同时,它又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同类题材的压卷之作。

中国古典诗词大都悲秋。翻阅诗词,觉得对秋天似乎情有独钟,大约是因为秋天寥廓、苍凉、大气,与战士的胸襟和英雄的气概较为吻合。诗词的开卷之作,就是一首秋的赞歌,自由的赞歌,风华少年的赞歌。

赞美的秋天,是一种“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秋天,“山”“林”“江”“舸”“鹰”“鱼”这大自然中的“万类”,均在这“霜天”中“竞自由”,逍遥自在,得其所哉。“虽万类之众多,独在人而最灵。”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呢?他们却没有自由!于是诗人为之“怅寥廓”,在这“寥廓”的秋天,诗人的惆怅像秋天一样“寥廓”,面对自由的“万类”和不自由的人类,不禁像“天问”的屈原一样: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屈原“天问”时,等待“天”的回答。而诗人设问时,答案是了然于胸的,那就是:他们这些风华正茂的书生,将唤起民众来主宰沉浮。由于当时革命形势不甚明朗,所以诗人“怅寥廓”。

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诗词的开卷之作怎么没提国家和人民?其实,那“问苍茫大地”,不就是问我积贫积弱的中华大地吗?诗人因不能“竞自由”而为之“怅寥廓”的,不就是我那不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吗?诗人爱国、忧国、报国的情结,与古往今来的志士仁人和历代慷慨悲歌的青少年诗人是一脉相承的,并随着时代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

再回到那些风华正茂的书生吧,他们是诗人的好友,是时代的弄潮儿,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他们将为中华民族“竞自由”,为苍茫大地“主沉浮”!

“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一句是很有兴味的。历代青少年诗人,大多以“万户侯”为目标。爱国诗人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南宋杰出词人刘克庄醉后仍感叹“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诗人***反其意而用之,表示与旧世界的彻底决裂。

在的诗词中,该词是各方一致赞誉的,其艺术成就多有论述,下面讲一点独特感受。

当我们品味该词时,最初会觉得,从“独立寒秋”至“鱼翔浅底”是一幅湘江秋色图,一位青年在湘江边欣赏秋光,一切仿佛是静止的,凝固的,青年仿佛千百年前就站在那里了。他是谁?在想些什么?他是被贬长沙的贾谊?在这“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的湘江凭吊屈原?想象的时空是无限的。而“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如奇峰突起,使上述一切都动了起来,活了起来,那看似千年凝固的“万类”和“霜天”,原来并没有凝固,“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天上地下,它们都在“竞自由” !动静切换是这样的自如,动静反差是如此强烈,而这一切都由那看似信手拈来的“竞自由”三个字完成了,说是“神来之笔”当不为过吧?作为对比,我们来看一下柳永的《望海潮》。其上阕铺陈“钱塘自古繁华”,下阕描绘了一幅西湖秋色图:“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随后是“千骑拥高牙”的达官出游图。最后归结为“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虽有人物动作,但只是静态写生,词句华丽却缺少灵魂。

好一个“竞自由”,它浓缩了当时的时代精神,物竞天择,自由平等正是那个时代的追求。在全词中,这三个字不仅完成了动静切换,而且承接了由“万类”到人类的转换。随后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把全词推向***。

如果说上阕动静有度,则下阕就是张弛有致了。前边的许多句子,初看不过是记述少年游冶之事,是浪漫的,轻松的,悠闲的。“曾记否”三字如猿臂舒展,随后的“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则是弯弓如满月了。回头再读前边那些看似随意的句子,则顿时充满了张力,那是风华少年为人类“竞自由”的英勇斗争。在这里,只需举出新民学会和《湘江评论》就足够了。

融豪放和婉约于一体,是该词的一大艺术特色。如果只看静态,该词堪称婉约***的杰作。静观***的“湘江秋色图”,想必不会逊色于柳永的“钱塘秋色图”吧。而***的“湘江秋色图”一旦动了起来,柳永恐难望其项背了吧?写到这里,顺便看看辛弃疾一首著名的词《水龙吟》,也是写秋天的。开头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随即笔锋一转,写青山“献愁供恨”,继而“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悲叹 “无人会,登临意”,最后是杜鹃啼血,“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烈士悲秋,惟此为最,令人不忍卒读。婉约派指该词过于直露,但词人国恨未雪,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恐怕很难含蓄了。稼轩词豪而含悲,豪而含恨;***词则豪气干云,豪情贯日,盖时代和际遇使然。

秋的赞歌,自由的赞歌,风华少年的赞歌。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自由是灵魂,秋天的万物因“竞自由”而充满生机,风华少年因“竞自由”,为自由奋斗而英气勃发。

《沁园春?长沙》是诗人***的开卷之作,实际上是诗人改造旧世界的宣言书,但诗人寓动于静,寓张于驰,其锋藏而不露,其势引而不发,其词雅而不激。诚如古人所言,引而不发,跃如也。

《沁园春?长沙》鉴赏(三)

“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术语,它包括“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这里的“意”指的是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这里的“象”指的是作为创作客体的客观物象。诗歌的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而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气势磅礴,画面壮阔,意象壮美,意境高远。笔者认为,如果从意象美的角度去赏析这首词,对准确把握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也许能另辟一径。

《沁园春 长沙》一词的意象美突出表现在景物的选取上,作者视野开阔,选取的景物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以上阕“看”字所总领的几句词为例,有山上的“层林”,有江中的“百舸”,有空中的雄鹰,有水底的游鱼。而从景物的状态看,有静态的火红的枫林,有动态的“争流”的“百舸”等。作者从远望到近观,从仰视到俯瞰,天长地阔,山红水绿,“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陆机《文赋》)。

作者对景物的选取,在很大程度上是制约于立意的,古代文人墨客的“悲秋”“伤秋”“叹秋”等诗文就正是由他们特定的“意”所决定的。譬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将“意”立在“断肠人在天涯”,所选之“象”便自然是“枯藤”“老树”“昏鸦”“瘦马”等;杜甫的《登高》将“意”立在“万里悲秋”“艰难苦恨’:上,所取之“象”也自然离不开那“哀猿”“落木”等。***的立意积极向上,昂扬奋进,他所取的“象”,就自然是那些竞相向上、生机勃勃的景物了,如万山、层林、百舸、雄鹰、游鱼等。

《沁园春 长沙》一词的意象美还表现在意象的表达上。意象的选择固然很重要,但意象的表达则更应别具匠心。诗人笔下的意象不应是客观的白描,而应是“灌注了生气的形象”(康德语),***在《沁园春?长沙》中为了给选取的客观物象“灌注”更多的生气,很注重意象的表达,如上阕中“看”字所总领的一组意象群,其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中的“万”“层”“漫”以及“遍”“尽”“透”这些词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面,使红绿两色更为突出,更为丰富,更为浓艳鲜明,令人感到可爱。诗人除了表现山红水绿的静景的优美外,还着意描写事物动态的壮美,“百舸争流”中的“争”字,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由于“击”“翔”这两个富有创造性和表现力的动词的运用,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了在万里长空中鹰飞的矫健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游的欢愉自在,如果把“击”“翔”换作“飞”“游”,就表达不出雄鹰展翅飞翔时矫健有力的姿态,表达不出鱼游水中那轻快自在的情趣。诗人在“万类霜天竞自由”中用一个“竟”字,则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

《沁园春 长沙》一词的意象美表现在意象的组合上。诗词中的意境内涵不仅包蕴在一个个意象之中,更体现在意象的组合关系之中。诗人们写诗,往往将一个个单一的意象按照美的规律,组成有机的、有时空距离的、有层次的画面,使其产生连贯、对比、烘托、暗示等作用,向读者展示绚丽多彩的生活图景,传达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诗人们常用多种方式来实现意象的组合,***在《沁园春?长沙》中主要***用并置式和辐射式两种方式。

诗词意象的并置,如同**镜头的蒙太奇组接,主要将单个的意象以并列的形式相互并置在一起,从而形成全词整体的“复象美”,亦即组合美。如上阕中“看”字所总领的一组意象群,从整体上看都是并列关系,诗人以并置的手法将意象组合在一起,并且注意动静搭配,远近结合,从而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湘江秋色图”。又如词的下阕中所回忆的往昔生活,也是两两并置,突出了年轻的革命者奋发向上、敢作敢为的精神,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气勃勃的“少年学子图”。

诗词意象的辐射,即在群体意象中以一意象为中心并由此向四周“辐射”而形成一个意象群。仍以上阕“看”字所总领的七句为例,“万山”“层林”“百舸”“雄鹰”“游鱼”等意象则是在中心意象“万类霜天”的辐射下形成的,下阕中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两个并置的复合意象也是在“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的辐射下形成的。而从全词看,中心意象应该是“独立寒秋”的“我”,其他意象则是在这一中心意象的“辐射”下形成的。在这里,胸怀博大的看风景人也便成了“风景”,这是一幅气势磅礴的“伟人图”呵!

***在《沁园春?长沙》中,由于选取物象典型,表达意象生动,组合意象巧妙,创造出了高远的意境,形成了一幅幅壮阔的画面,使得这首词具有很强的审美效应。

《沁园春?长沙》鉴赏(四)

一、情景交融,叙议结合

本词上下两阕,各有侧重,但又紧密联系,浑然一体。上阕写景,句句有情,在描写象征长城、大河、高山、高原时,倾注着赞美祖国河山的爱国深情;下阕议论、也结合着抒情,在评说古代帝王和当代英雄时,注入颂扬当代英雄之情。上阕写景是下阕议论抒情的基础,下阕议论抒情是上阕写景的必然结果。作者就是这样运用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来赞颂壮美的河山、无产阶级革命的英雄的。

二、用词精确、形象、修辞生动、确切

这首词运用词语非常精确,如“惟余莽莽”,“顿失滔滔”中的“惟”和“顿”都是副词,起修饰限制作用,“惟”字有力地强调了白茫茫的一片是唯一的景象,其余什么也看不见了;“顿”字在句中强调黄河上上下下波涛滚滚的气势一下子失去,突出天寒地冻,河水结冰的速度。再如“舞”和“驰”这两个动词,“舞”,起舞、飞舞,形容雪披群山似“银蛇”逶迤曲折;“驰”,奔驰、奔跑,形容白雪覆盖的丘陵如巨象奔驰。这两个动词用得极为传神,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赋静景以动态,使之生机勃勃。本词不仅用词精炼,而且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上述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就是巧用比喻。再把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的壮美景象,比做红装素裹的少女,更是想象奇特,比喻确切。“欲与天公试比高”一个“欲”字更把“山”、“原”拟人化了,生动地写出了它们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发的气概。

《沁园春?长沙》鉴赏(五)

一代伟人的革命浪漫情怀

——读***的两首《沁园春》有感

泉 恒 欢 廷

***一生写过两首《沁园春》。写《沁园春?长沙》时的***时年32岁。当年,革命形势高涨,群众运动风起云涌。一月党的“四大”在上海召开,九月***在广州参与***“二大”的筹备工作,十月被推选为***代理宣传部长。***意气风发,心情是舒畅的。

《沁园春?长沙》(1925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竞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写《沁园春?雪》的***时年43岁。遵义会议之后中央实际上确立了***的领导地位。当年,***亲率红军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元月二十六日,大年初三,***从瓦窑堡出发,向黄河渡口开进。二月间晚遇大雪,次晨踏雪行军,感触良多,宿营时挥毫写下千古绝唱《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1936年):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唐宗宋祖,稍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比较两首《沁园春》,《沁园春?长沙》意境是雄奇奔放的。***1936年在对斯诺的谈话中就指出,1920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之后,他的思想基本上就没有改变过。这个基本思想的内容有许多,其中一个是“阶级斗争”,一个是群众观点,是非常突出的。而这两点都是中国历史传统所没有的。特别是,一旦***有了一个是来自于人民群众的高扬气概与精神,从气概气魄上,也就有了“粪土当年万户侯”的高度,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信心与气魄。而12年之后的第二首《沁园春?雪》则已经具有了更为实际的寄托。在这个方面,除了应该注意长征、延安时期实际上确立了***的领导地位、东联抗日等因素外,还应该注意,***在词中所点评的历史人物都是历史上的开国之君。一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明确表达了作者自己的态度与看法。这个评论,既包含着对历史上的封建帝王将相、即使是那些开国之君的蔑视,隐含着对当代***及其领袖的轻视,又充分体现出***对无产阶级革命和通过革命实现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的自信,体现了***对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可开创新中国的人民领袖的赞许。郭沫若在评论***的诗词时说,***的诗词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他的思想。

评论家认为,***《沁园春?雪》的立意“以江山起笔,从帝王着眼”,意境是高深的,情致是优美的,气势是宏大的。1936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万里长征后,紧接着又在***的率领下,从陕北出发,渡河东征,奔赴抗日前线,就在这个时候,他填写了《沁园春?雪》一词。1945年,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然而,蒋介石却决心发动内战。为了争取和平,***亲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就在这个时候,***将写成近十年的《沁园春?雪》咏雪词赠与柳亚子,并在重庆发表。当年发表***词作的重庆《新民报晚刊》编辑吴祖光先生认为,《沁园春?雪》全词从满天飞雪的北国风光写起,从长城内外到大河上下;从妖娆多娇的壮丽山河到历朝历代的开国君主,从景到人,从古到今,归结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从风格上的涵浑奔放来看,颇近苏辛词派,但是遍找苏辛词亦找不出任何一首这样大气磅礴的词作;真可谓睥睨***,气概万古,一空依傍,自铸伟词。《新民报晚刊》当时的按语说,《沁园春?雪》“气魄之大乃不可及”。

当时蒋介石也通过报纸读到了这首词,他不相信这是***填的词。尽管他不会填词,但凭着直觉,他品味到这是一首气势磅礴的好词,借古说今,意境不俗。他找来了谋士陈布雷,这是一位替蒋介石起草文稿的文人。蒋介石问:“布雷先生,你看,***这首《沁园春》词是他作的吗?”尽管蒋介石希望说出“不是”二字,但是陈布雷是一个忠实于主人的文人,他觉得不能对蒋介石撒谎。回答使蒋介石感到失望。他又问:“布雷先生,你觉得这首词写得如何?”“气度非凡,真有气吞山河如虎之感,是当今诗词中难得的精品啊!”“难道就没有不尽人意之处,譬如说音韵、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等方面?”蒋介石千方百计想找出一点差错。“据我所知,***对中国古代文学和古代历史是非常精通的,填词作诗,算不得什么难事。”“我看他的词有帝王思想,他想复古,想效法唐宗宋祖。”蒋介石眼睛盯着陈布雷,似乎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这个嘛,倒是有。”陈布雷小心答道。“那好,你赶紧组织一批人,写文章以评论***词的名义,批判***的‘帝王思想’,要让全国人民知道,***来重庆不是来和谈的,而是为称帝而来。”蒋介石一声令下,御用文人们忙碌起来,官方控制的报纸纷纷登出文章,含沙射影地攻击***和中国***人。

《沁园春?雪》所引起的轰动和这一诗墨雄浑劲健的书风所倾倒的万千墨友,除了拉开***的正义之师和蒋介石军队决战的总帷幕外,也宣示了“风流人物”和“只识弯弓”者的分野。这是一篇谋章布白独出机杼的诗墨,整幅作品豪气吞海,雄峻超逸。纵观全貌,戈戟森然,如旌旗猎猎。《沁园春?雪》在重庆发表之后,轰动山城,影响及于全国。世人从而知道了***不独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还是卓越的文学家和伟大的诗人。

湛湛青天的意思解释

沁园春·长沙

年代:现代

作者:***

曲牌:沁园春

题目:长沙

写作时间:1925

内容: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由东汉的沁水公主园得名。

橘子洲:在长沙附近的湘江中。

舸(gě):大船。

同学少年:***于1913年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1918年毛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遒(qiú):强劲。

遏(è):阻止。

题解:

1925年秋,湖南***赵恒惕再次通缉***。毛离开长沙去广州,这首词大概是离长沙时所作。

赏析

万山红遍 一派壮丽秋景

从美学上讲,崇高美表现于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德国哲学家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类:数学的崇高,如高山的体积;力学的崇高,如暴风雨的气势。俄国著名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孔子也把“大”与崇高联系起来,赞叹:“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这种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在诗词中,以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体现得最为鲜明。《沁园春·长沙》就是其中最优秀的篇什之一。

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开始,作者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作者不仅看到了眼前岳麓山的枫林,也可能联想到了北京香山的黄栌,和祖国无数山岳中由绿变红的乌柏、水杉、槭树、槲树、黄连木……那一重重山,一层层树,让自然之神彩笔一抹,晕染得一片嫣红,比二月笑放的春花还要艳丽,比六月飘舞的彩霞更加瑰奇。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秋水澄澈,秋江碧波,脚下的湘江,在秋天更加清澈晶莹,如碧绿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渡,静中有动,生气勃勃。仰视,“鹰击长空”,万里无云的秋空,雄鹰奋振健羽,自由飞翔。俯瞰,“鱼翔浅底”,因透明而清浅见底的江里,鱼群摆动鳍尾,任意遨游。作者以短短四句诗,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宛如当代著名的岭南画派大家关山月浓墨重彩的彩墨山水图。不愧为“驱山走海置眼前”(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咫尺应须论万里”(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的大手笔。“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七句从内容上看,写大山,树林,湘江,船只,鹰鱼等,既有自然物,也有动植物,品类齐全,充满生机。

从写景的角度看,作者在视角上,有远近高低,从逻辑上,从点到面,由实到虚,从自然到人类。

它与作者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所描绘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均是古典诗词中前所未有的雄奇伟丽的全景式风景画。

风华正茂 一段峥嵘岁月

崇高美表现于内在方面,则为伟大高尚心灵的反映。古罗马的朗吉弩斯在《论崇高》一文中,就提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这首词的下半阕着重抒情,正是这种伟大心灵回声的抒发。这种抒发,首先是通过回忆引出的。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作者想起曾和当年的同学和朋友,在橘子洲一带散步,游泳,畅论天下大事的情景,回忆起那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

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大约是在***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同志从1911至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的高峰。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学蔡和森、萧子升、张昆弟、郭亮等,及其他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如陶斯咏、向警予、杨开慧、蔡畅、罗章龙、李***等,除何叔衡、谢觉哉外,都正值青春年少,神***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诗人巧妙地化用了《庄子·田子方》中“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的意境,来形容新时代的青年从旧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由奔放的胸襟。(挥斥,自由奔放的意思。方遒,正当旺盛有力的意思。过去有人解释“挥斥”为批判驳斥,“方遒”为专家权威,是不准确的。)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是对“峥嵘岁月”“挥斥方遒”的进一步具体化。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于是,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当时的“万户侯”——军阀如粪土。在这一时期,***同志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的活动。特别是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1921年中国***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这些既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具体内容,又是写作这首词的时代背景。了解这个背景,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体会词中闪耀着的革命者崇高心灵的美的光芒。

中流击水 一腔拿云心事

“少年心事当拿云。”(李贺《致酒行》) 诗人和同伴们的拿云心事,从“携来百侣曾游”到“粪土当年万户侯”,可说是直抒胸臆,尽情倾吐,如长江大河,滔滔而下,气势磅礴,痛快淋漓。在结尾时“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则是***取象征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种解释认为“击水”为游泳,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我总感觉这一意境与作者赞扬“百舸争流”的精神不太符合。我倾向于“中流击水”即“中流击楫”的转化。《晋书·祖逖传》: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后来“中流击楫”就成了立誓复兴祖国的代词。在这里正表示诗人要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使人读后仿佛听到了一颗爱国爱民的赤心,在怦怦跃动,从而感受到一种伟大胸怀所反映出的崇高美。

我国古典诗词的艺术表现手法,很讲究情与景的交融。刘勰说:“繁***寡情,味之必淡。”(《文心雕龙》)谢榛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四溟诗话》)这首词较好地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前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下半阕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将无形的不平凡的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的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可以说,《沁园春·长沙》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

总体鉴赏

在我国的诗史上,第一个大量描绘自然美,并把对自然美的描绘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结合起来的诗人是屈原。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优良传统。***的诗词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他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性象,表现出社会美的内容。

特别是本诗的最后三句,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正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到革命的风浪中,急流勇进。

朝碧海而暮苍梧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湛湛青天的意思解释介绍如下:

湛湛青天的意思是比喻正义和公正。

一、基本信息

成语读音:zhàn zhàn qīng tīan;感彩:褒义词;

常用程度:生僻;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成语结构:偏正式。

二、典故出处

关汉卿《窦娥冤》:“若没些儿圣灵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

三、成语分解

1、湛湛的解释:露浓貌。

《诗·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匪阳不晞。”

毛传:“湛湛,露茂盛貌。”

王肃《宗庙颂》:“湛湛甘露,济济醴泉,或涌於地,或降於天。”

2、青天的解释 ∶蔚蓝色的天空,晴朗的白天。比喻清官。

《庄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闚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孟浩然《越中逢天台太一子》诗:“上逼青天高,俯临沧海大。”

四、成语造句

1、湛湛青天作证,他是个为革命事业流血牺牲的英雄,不是叛徒。

2、我对你的所说所做,湛湛青天可以作证。

3、对你的真心,湛湛青天可见。

4、湛湛青天不可欺,你们人间的事情地府知道得一清二楚,同样的,我们地府里的事情,天上也知道得一清二楚。

5、剑心恍若湛湛青天,刺破一切的虚妄。

拜服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告诫大家要有自己的理想,不能一直是那种小富则安的思想。

其实这两句话从字面上解释意思就是早上去看碧海,晚上又看到苍松山,见识青天追赶白日,这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这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是对自己理想的不懈追求。

一、这两句话出自明朝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

“朝碧海而暮苍梧,睹青天而攀白日”是徐霞客早年立志游遍天下的誓言,而他之后也用一生去实现了自己的志愿。

徐霞客一生都在路上,他的足迹遍布21个省、市、自治区,“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凡是他足迹所达之处,他都会观察各种自然现象以及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历经30年,他考察撰写了60万字的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

可以说徐霞客一生就是“朝碧海而暮苍梧,睹青天而攀白日”这两句话的写照,他一直奉行着在路上的信念,记录了祖国大好河山。

这样说起来,徐霞客也可以算是广大驴友的祖师爷了。以后驴友们要是想推举出一个行业的代表人物,那么徐霞客是最好的人选了。

二、词义解析:

碧海:是绿色的海洋,传说中神秘的海域名字就叫碧海。

《海内十洲记》:“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广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甘香味美。”

按照《海内十洲记》的说法,碧海应该是现在的太平洋吧,至于海水当年是不是甜的这就说不清楚了。

苍梧:九嶷山,又名苍梧山。位于湖南省宁远县城南,属南岭山脉之萌渚岭,纵横2000余里,南接罗浮山,北连衡岳。

苍梧山峰峦叠峙,千米以上高峰有90多处,风光独特。《史记·五帝本纪》: “舜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

青天:也称青冥,指碧蓝的天空。《庄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闚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白日:是白天,引申为太阳。《楚辞·九辩》:“白日晼晚其将入兮,明月销铄而减毁。” 

“朝碧海而暮苍梧,睹青天而攀白日”是徐霞客立下的志愿,而他一生也在践行着自己的理想。这样的人生才是最有意义的,用这样的诗句来激励自己,是对自己理想最大尊重。

斥的斥责的斥四字成语

拜服的释义:

佩服﹑钦佩之极。跪拜俯伏。

相关例句:

1、这倭人一旦拜服,却是惯会伏低做小,伺候妥帖。

2、短短一炷香时间,众人就已经对司空敏拜服至极,之前在朔城外枯等了三天的不满,也随之瞬间不见。

3、不认识,我也只听过他光辉的传说,夏执天乃是那个时期的神话,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直打得仙佛人神魔,无不拜服!

4、只要说起王书圣,都是纷纷拜服,哪怕是***的皇帝陛下,也对王书圣俯首帖耳。

5、这一来二去,刀疤是完完全全的拜服在了老道的脚下。

6、直惊得永败瞪眼咋舌,一颗心狂跳不止,他万万没有料到一衡竟有此胆色,那威仪之姿竟令他隐隐有一种拜服之感,摇了摇脑袋,才将这奇怪的感觉驱散开来。

1. 斥责的斥字,组词两个

斥候、

充斥、

呵斥、

斥资、

排斥、

训斥、

斥责、

驳斥、

互斥、

怒斥、

痛斥、

申斥、

斥力、

摈斥、

斥骂、

斥革、

贬斥、

斥鴳、

指斥、

挥斥、

诃斥、

斥逐、

斥退、

拒斥、

斥地、

斥鷃、

排斥异己、

斥堠、

挥斥八极、

斥卤、

斥詈、

责斥、

推斥、

推斥力、

斥卖、

屏斥、

斥离、

诋斥、

冲斥

2. 带斥字的成语有哪些

挥斥八极

发音huī,chì,bā,jí

释义挥斥,奔放,八极,八方,极远之处,形容人的气概非凡,能力巨大

出处《,庄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排斥异己

拼 音:pái chì yì jǐ

解 释:排斥:排除;驱逐;异己:同自己意见不合的人;一般指在重大政治问题上有严重分歧或敌对的人;比喻排挤、清除与自己意见不合或利害冲突的人.又作“排除异己.”

出 处:《晋书·殷凯传》:“凯见江绩亦以正直为仲堪所斥;知仲堪当逐异己;树置所亲.”明·杨士聪《玉堂荟记》卷下:“至当路者借以排斥异己.”

示 例:在***内部;各军官将士为了升官发财;~是他们贯用的伎俩.

3. 斥字开头的成语

『包含有“斥”字的成语』

“斥”字开头的成语:无

第二个字是“斥”的成语:(共2则) [h] 挥斥八极 [p] 排斥异己

第三个字是“斥”的成语:无

“斥”字结尾的成语:无

“斥”字在其他位置的成语:无

『挥斥八极』

『拼音』 huī chì bā jí

『首拼』 hcbj

『释义』 挥斥奔放;八极八方,极远之处。形容人的气概非凡,能力巨大。

『康熙字典』 挥、斥、八、极。

『出处』 《庄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示例』 无

4. 感 *** 彩上表示贬斥,否定的四字成语

卑鄙 *** 厚颜 *** 曲意逢迎 认贼为子 声名狼藉 恬不知耻 摇尾乞伶 以怨报德 做小伏低 不堪入耳 俗不可耐 暗箭伤人 嫁祸于人 落井下石 无中生有 无事生非 投机取巧 巧取豪夺 鹊巢鸠居 越货 无恶不作 敲骨吸髓 臭味相投 裙带关系 同流合污 一唱一和 一丘之貉 挑拨离间 为虎作伥 助桀为虐 恩将仇报 辜恩背义 河拆桥 鸟尽弓藏 六亲不认 卸磨杀驴 行尸走肉 以貌取人 碌碌无为 纸醉金迷 蹉跎日月 醉生梦死 攀龙附凤 趋炎附势 投其所好 如蚁附膻 藏头露尾 刁钻古怪 老奸巨猾 三头二面 笑里藏刀 心怀叵测 兴妖作怪 阴阳怪气 见风使舵 看风使舵 巧言如簧 随风转舵 心术不正 阴谋诡计 造谣生事 贼喊捉贼 遮人耳目 装神弄鬼 害人不浅 谋财害命 血口喷人 无所不为 *** 营私舞弊 赶尽杀绝 狼子野心 狼心狗肺 如狼似虎 不眨眼 如麻 丧尽天良 丧心病狂 天理难容 穷凶极恶 包藏祸心 诡计多端 借刀 居心叵测 人面兽心 十恶不赦 图财害命 为富不仁 五毒惧全 大逆不道 离经叛道 尔虞我诈 口蜜腹剑 口是心非 欺世盗名 偷天换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