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之心所处理的是道德的善恶问题_是非之心是成语吗

tamoadmin 成语成因 2024-07-11 0
  1. 是非之心
  2. 关于良心和品德的名言名句
  3. 道德只是一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4. 四心说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
  5. 道德礼仪知识
  6. 什么是道德?
  7.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是什么意思?

先秦儒家修身思想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青岛大学 | 郑喜月

先秦儒家修身思想以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为核心,以培养“内圣外王”的君子为宗旨。这种理想人格的培养是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我们研究先秦儒家的修身思想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当我们从现代社会的角度去审视先秦儒家修身思想,就会发现它所包含的内容和方法也是当今道德教育所倡导的。因此研究先秦儒家修身思想,并将其纳入到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体系中是很有必要的,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先秦儒家修身思想的主要内容。先秦儒家以“仁义礼智信”为基本内涵,通过仁者爱人、为仁由己;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克己慎独、反省内求;锲而不舍、自强不息;学思结合、躬行践履等方法实现“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和“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第二部分通过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现状的调查结果,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出现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目标设定过于理想化且缺乏层次性、道德教育内容脱离实际、道德教育方法单一。社会转型期价值观的变化、西方文化的影响、对传统文化的忽视等都是导致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第三部分通过分析先秦儒家修身思想指导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先秦儒家修身思想创新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先秦儒家修身思想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构建合理的道德教育目标体系、完善道德教育内容、创新道德教育方法以及提高大学生道德自律意识。

是非之心所处理的是道德的善恶问题_是非之心是成语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机 构:

青岛大学

领 域:

高等教育;

关键词:

修身思想; 道德教育; 启示;

是非之心

道:本意是客观真理,即自然界的构造、运动、变化等规律,社会的客观发展和变化规律,人的生老病死等规律,是自然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它客观存在,左右社会和人类的发展。顺应它去发展,社会才能健康和谐、人才会健康幸福、自然界才会长足存在。

德:的本意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需要发展。在不违背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去改造自然、发展社会、发展自己的事业。

也是遵循不违背“道”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从而使社会,自然界和人类能长***展、和谐共存。

道和德统一到一起就是道德,人们按“道”的规律去做事、处事,就是有“道德”。

我从80年代开始查找道德的定义,没有很恰当的解释,经思考、请教好多前辈,终于得到以上结论,拿来共同教育后人。

道:道就是明事理。

德:德就是付出。

道+德:笼统的讲就是有素质。

实质上,人之初,性本恶,也就是说人一生下来只有本能(有不少本能会危害其他人的生存),而不知约束自己。所以,所有人都需要对本能的外在约束和内在约束,外在约束是法律,然而法律的功能只有制裁人的本能中企图伤害他人等对人类社会有大的危害的方面;所以,需要内在约束(也就是道德)来约束本能中虽不违法,但亦会对他人(甚至是人类社会)造成危害的行为。

所以,道德就是社会规范对人的本能的制约,换句话说,人一生下来就有以任何方式伤害甚至杀死其他生命的本能(即“生存无道德”),道德也就是继法律之后制约这种本能,减小这种伤害的工具。

关于良心和品德的名言名句

最近在读罗马书,每日打卡一章***。原本是为了鼓励几个大学生***期中能读经,结果第二天了没有得到一点回应。

但读主的话语,不是毫无回应的。虽然最近的属灵状态不佳,但是上帝的话语和他的灵总是充满能力的。

对于犹太人而言,不得不说他们是***的。上帝在千万人中首先选择他们作为上帝的选民,使上帝的***从这一族人身上开展起来,连耶稣***也是出于犹太民族。

然而上帝的***并不停留在这一民族,它不断地展开,一直到外族人中。那正是上帝的旨意,虽然***耶稣是犹太人,但他的拯救却不只是给到犹太人,而是万民。

从上帝的启示来看,犹太人一早就领受了律法的启示,而外邦人也没有这种机会。他们没有一套标准以至于使他们行善作恶都有所依据吗?

罗马书的两节***给出了答案,外族人虽然没有上帝所赐的律法,却有上帝所赐的良心(是非之心,和合本翻译)。

这良心正是衡量外族人善恶的标准。由此外族人可知道自己有否犯罪得罪神,有否行善帮助人?

罗2:14没有律法的外族人,如果按本性行律法上的事,他们虽然没有律法,自己就是自己的律法;

罗2:15这就表明律法的作用是刻在他们的心里,有他们的良心一同作证,他们的思想互相较量,或作控告、或作辩护。

也正是这样,上帝对全人类的审判才是公正公义的。没有人能够在上帝面前辩屈,反而都承认自己是罪人,亏缺了上帝的荣耀。

这一章也在为之后的启示作铺垫工作,为要显明***在人犯罪之时就为人舍己的爱,以及人类虽然向往善却又坠入恶的洪流中。***十字架的死,为人所成就的是永远罪恶得赦的大好消息!

那是非之心如同律法一般,它的功用也只是使人知罪,唯独***和他的恩典使人全然得救!

道德只是一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凡建立功业,以立品德为始基。从来有学问而能担当大事业者,无不先从品行上立定脚跟。――徐世昌

***如你的品德十分高尚,莫为出身低微而悲伤,蔷薇常在荆棘中生长。――萨迪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刘禹锡

你向大脑里灌输的是什么,输出的就是什么。――谚语

宁信其品格,勿信其誓言。――无名氏

品格换来品格。慷慨,尤其是还兼有谦虚,就会使***赢得好感。――歌德

品格可能在重大的时刻中表现出来,但它却是在无关重要的时刻形成的。――雪莱

品格能决定人生,它比天资更重要。――弗?桑德斯

其德薄者其志轻。――礼记

优良的品德是内心真正的财富,而衬显这品行的是良好的教养。――约翰?洛克

有比快乐、艺术、财富、权势、知识、天才更宝贵的东西值得我们去追求,这极为宝贵的东西就是优秀而纯洁的品德。――塞缪尔?斯迈尔斯

有德而富贵者,乘富贵之势以利物;无德而富贵者,乘富贵之势以残身。――胡宏

职业尽管不同,但天才的品德并无分别。――巴尔扎克

名气,是世 (w)上所有男人跟女人对我的评价;品格是上帝跟天使对我们的认识与了解。――潘恩

品性是一个人的内在,名誉是一个人的外貌。――莎士比亚

你要宣扬你的一切,不必用你的语言,要用你的本来面目。――卢梭

教育家谓称童品格,决定于二岁至五岁之间,诚然不虚。――罗德曼

才能最好于孤独中培养;品格最好在世界的汹涌波涛中形成。――歌德

人在品格修养上,必须从花朵学得教训。为什么栀子花普遍为人喜爱,只有一个理由,因为他绝不想玫瑰花般的香味。――佚名

我们要想涵养公正的品德,就应养成一种“不苟”的优良习惯。――林肯

人必须通过财富和安逸的考验,始知其身的坚强。――古塞

品格是最难下的定义,但它却是人生中最具影响而重要的东西。――谚语

凡建立功业,以立品德为始基。从来有学问而能担当大事业者,无不先从品行上立定脚跟。――徐世昌

***如你的品德十分高尚,莫为出身低微而悲伤,蔷薇常在荆棘中生长。――萨迪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刘禹锡

你向大脑里灌输的是什么,输出的就是什么。――谚语

宁信其品格,勿信其誓言。――无名氏

品格换来品格。慷慨,尤其是还兼有谦虚,就会使***赢得好感。――歌德

品格可能在重大的时刻中表现出来,但它却是在无关重要的时刻形成的。――雪莱

品格能决定人生,它比天资更重要。――弗?桑德斯

其德薄者其志轻。――礼记

优良的品德是内心真正的财富,而衬显这品行的是良好的教养。――约翰?洛克

有比快乐、艺术、财富、权势、知识、天才更宝贵的东西值得我们去追求,这极为宝贵的东西就是优秀而纯洁的品德。――塞缪尔?斯迈尔斯

一个人的真正权势及钱财的产业,是在他本身之内;不是在乎他的居处、地位、或外在关系,而是在他自己的品格之中。――卑拆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罗曼?罗兰

品格如同树木,名声如同树阴。我们常常考虑的是树阴,却不知树木才是根本。――林肯

品格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的存在能直接发挥作用,而无需借助任何手段。――爱默生

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陶行知

不同的品格导致不同的兴趣爱好。――西塞罗

良心的名言名句

1、要努力让你心中的那朵被称为良心的火花永不熄灭。—— 乔华盛顿

2、良心才是我们惟一不可收买的至宝。—— 菲尔丁

3、对人民来说,惟一的权力是法律;对个人来说,惟一的权力是良心。—— 雨果

4、白日精心干事务,但勿作有愧于良心之事,俾夜间能坦然就寝。—— 托马斯曼

5、再没有比自身良心的审判更痛苦的审判了。—— 田德里亚科夫

6、青年人陷于不义的时候,不敢对良心的镜子照一照,成年人却不怕正视,人生两个阶段的不同完全在于这一点。—— 巴尔扎克

7、良心的觉醒就是灵魂的伟大。—— 雨果

8、每个人的良心就是为他引航的最好向导。—— 司各特

9、约束一个人的,只有他自己的良心。—— 佚名

10、今日的良心是幸福的要求。—— 三木清

11、良心的法则,我们自诩为出自天性,其实却源于风俗—— 蒙田

12、寡廉鲜耻的人是不会有良心的。—— 托富勒

13、人能克己身无患,事不欺心睡自安。出自: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二折人能克制自己就没有灾祸,做事不昧着良心就自然能安睡。—— 马致远

14、善的光荣是在他们的良心中,而不在人们的话语里。—— 托尔斯泰

15、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 冼星海

16、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民谚

17、良心是神作为惟一的审判官能进去的神对的宫殿。—— 拉姆奈

18、良心是腼腆的,它喜欢幽静,世人一吵闹就会使它害怕。—— 卢梭

19、被人称为良心的东西十分奇妙有趣。它只能使人变成胆小怕事的懦夫—— 托泰勒

20、对于道德的实践来说,最好的观众就是人们自己的良心。—— 西塞罗

21、人须有自信之能力,当从自己良心上认定是非,不可以众人之是非为从违。—— 章太炎

22、每个人的良心就是为他引航的最好—— 孙子兵法

23、如果你没有良心,先得把心革新。—— 谚语

24、人可以由虚荣心知道什么是荣耀,可以由良心知道什么是正义。—— 兰多

25、劝君莫作亏心事,古往今来放过谁?出自:宋佚名《名贤集》亏心:违背良心。亏心之事不要作,侥幸心理不应有。—— 《名贤集》

26、良心是一种内心的感觉,是对于躁动于我们体内的某种异常愿望的***。—— 弗洛伊德

27、在这个世界上,良心应该更大于天才。巴尔扎克说:良心比天才更难得。良心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反应。—— 弗洛姆

28、良心是人生的根本。—— 雷利

29、勇敢的人以生命冒险,不以良心冒险—— 法国

30、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马克思

31、在有信心的男人和女人心目中,良心并不是儿戏。—— 罗曼罗兰

32、对所有人来说,良心就是上帝。—— 米南德

33、良心是灵魂之声,而情愫是肉体之声—— 卢梭

34、良心是罪人的地狱—— 詹蒙哥马利

35、世界上还有些国家更重要的,那便是人类的良心。—— 罗曼罗兰

36、没有一点良心的人在任何事情上都不可胜任的—— 斯特恩

37、良心,是存在于我们心中的,生来就有的那么一点知识—— 雨果

38、良好品格是人性的最高表现。好的品性不仅是社会的良心,而且是国家的原动力;因为世界主要是被德性统治。—— 史迈尔

39、谁遇到缺德事不立即感到厌恶,遇到美事不立即感到喜悦,谁就没有道德感,这样的人就没有良心。谁做了缺德事而只害怕被判刑,不由于自己行为不轨而责备自己,而是由于想到痛苦的后果才胆战心惊,这种人也没有良心,而只有良心的表面罢了。但是,谁能够意识到行为本身的缺德程度,而不考虑后果如何,却是有良心的。—— 康德

40、良心是信念的感情哨兵。—— 苏霍姆林斯基

41、压抑自己良心的声音,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苏霍姆林斯基

42、好良心是柔和的枕头。—— 雷伊

43、照耀人的唯一的灯是理性,引导生命于迷途的唯一手杖是良心—— 海涅

44、良心始终是不顾一切人为的法则而顺从自然的秩序。—— 卢梭

45、良心尽管它不依存于理性,但没有理性就不能得到发展。—— 卢梭

46、良心平静,在雷声中也睡得着。—— 托马斯富勒

47、一个人受到良心的谴责,即使有公众的支持,心灵也不可能得到安宁。高尚者无论走到何处,身边总有一个坚强的捍卫者,那就是良心!宁以义死,不敬幸生,而视死如归。—— 欧阳修

48、万事总须熟权利害,不能但问良心—— 莎士比亚

49、纯洁的良心比任何东西都可贵—— 美国

50、要开良心店,莫赚昧心钱—— 民谚

良心名言名句

1、两个良心绝对不会一模一样。——萧伯纳

2、压抑自己良心的声音,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苏霍姆林斯基

3、啊!良心!良心!人类最忠实的朋友。 ——高尔基

4、良心是神作为惟一的审判官能进去的神对的宫殿。 ——拉姆奈

5、良心!你是善与恶的万无一失的评判者。 ——卢梭

6、良心是灵魂之声,而情愫是肉体之声。——卢梭

7、良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他人意见的预告。 ——亨利·泰勒

8、人世间的煊赫光荣,往往产生在罪恶之中,为了身外的浮名,牺牲自己的良心。 ——莎士比亚

9、对人民来说,惟一的权力是法律;对个人来说,惟一的权力是良心。——雨果

10、太阳能比风更快地脱睛你的大衣;仁厚、友善的方式比任何暴力更容易改变别人的心意。 ——卡耐基

1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轲

12、在这个世界上,良心应该更大于天才。巴尔扎克说:良心比天才更难得。良心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反应。——弗洛姆

13、良心是最佳的决疑者。 ——罗曼·罗兰

14、没有良心的知识,会毁灭人的灵魂。 ——布拉莱

15、良心是公正廉洁的法官。 ——拉蒙纳斯

16、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一个社会最伤心的现象无过于正义的沦亡。 ——郭沫若

17、纯洁的良心比任何东西都可贵。——美国

18、白日精心干事务,但勿作有愧于良心之事,俾夜间能坦然就寝。——托马斯·曼

19、在这个世界上,良知被分配得最为公平。 ——笛卡儿

20、善的光荣是在他们的良心中,而不在人们的话语里。 ——托尔斯泰

21、良心是罪人的地狱。——詹·蒙哥马利

22、良心不是儿戏,谁能使一个人开脱掉自己良心的责备呢?良心是每个凡人的上帝。 ——米南德

23、君子于仁也柔,于义也刚。 ——扬 雄

24、勇敢的人以生命冒险,不以良心冒险。——法国

25、良心,是存在于我们心中的,生来就有的那么一点知识。——雨果

26、昧着良心做事是不安全、不明智的。——马丁·路德

27、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 ——王守仁

28、以爱己之心爱人,则仁不可胜用矣;以恶人之心恶己,则义不可胜用矣。——晁补之

29、永不沉睡的良心,不断的鞭笞着人们。 ——蒙 田

30、人须有自信之能力,当从自己良心上认定是非,不可以众人之是非为从违。——章太炎

31、良心始终是不顾一切人为的法则而顺从自然的秩序。 ——卢 梭

32、寡廉鲜耻的人是不会有良心的。 ——托·富勒、凡是对真理没有虔诚的热烈的敬意的人,绝对谈不到良心,谈不到崇高的生命,谈不到高尚。 ——罗曼·罗兰

33、一个人也许才会说一次“凭良心”。——欧洲

34、良心才是我们惟一不可收买的至宝。 ——菲尔丁

35、当理智和感情完全一致的时候,良心的声音就会在心灵中占据统治地位。——苏霍姆林斯基

36、善良之心,就是最好的法律。 ——麦克莱

37、没有一点良心的人在任何事情上都不可作任的。——斯特恩

38、使人做自己举止行为的最严厉的评判者的力量是什么?是良心,它成为行为和理智的捍卫者。 ——苏霍姆林斯基

39、失去良心的人,像泥神一样,空有一副架子了。——藏族

40、在人世间,要幸福只有一条路。不是怀着大公无私的良心,便是完全不怀良心。 ——奥格伦·纳休

41、每个人都必须按自己心灵的良心来生活,但不是按任何理想。使良心屈从于信条,或理念,或传统,甚至是内在冲动,那是我们的堕落。 ——劳伦斯

42、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43、没有良心的人,等于一无所有。 ——拉伯雷

44、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论语》

45、良心是守护个人为自我保存所启发的社会秩序的保护神。 ——毛姆

46、良心比天才更难得。——巴尔扎克

47、没有良心的人等于一无所有。——拉伯雷

48、良心是信念的感情哨兵。 ——苏霍姆林斯基

49、良心能抵一千个证人。——拉丁语

50、一颗善良的心就是一席永恒的筵席。 ——夸美纽斯

51、良心的觉醒就是灵魂的伟大。 ——雨果

52、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马克思

53、良心啊,我仁慈的主宰,你可是理智的脉博。——柯尔律治

54、当你感到自己是一个人时,惟一的限制是良知。 ——马丹·杜·加尔

55、人可以由虚荣知道什么是荣耀,可以由良心知道什么是正义。——兰多

56、良心会使每个人都成为利己主义者。——王尔德

57、丧失了良知的才智比没有才智更糟。 ——爱·扬格

58、良心强调的是“应该”二字。——约·库克

59、良知是什么?是未知世界的指针。 ——雨 果

60、良心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反应。 ——弗洛姆

61、良心的法则,我们自诩为出自天性,其实却源于风俗。——蒙田

62、良心自问正当的,对流言一笑置之。 ——奥维德

63、人一旦丧失了良心就毫无可取之处了。——科森

64、好良心是柔和的枕头。 ——雷伊

65、良心是人生的根本。——雷 利

66、约束一个人的,只有他自己的良心。 ——佚 名

67、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

68、万事总须熟权利害,不能但问良心。——莎士比亚

关于赞扬人品德高尚的名言名句

关于赞扬人品德高尚的名言名句(一)

1. 一个人只要他有纯洁的心灵,无愁无恨,他的青春时期,定可因此而延长。

2. 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补何及!

3. 品德应该高尚些;处世,应该坦率些;举止,应该礼貌些。

4. 没有一种礼貌会在外表上叫人一眼就看出教养的不足,正确的教育在于使外表上的彬彬有礼和人的高尚的教养同时表现出来。

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6.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7. 一切真正的工作都是神圣的;只要是真正的两手劳动,一切的工作都有几分神圣性。劳动,像大地一样辽阔,它的峰顶直达天国。额上的汗,直到脑筋的汗,心灵的汗;凡是刻卜勒的计算,牛顿的沉思,一切科学,一切口头史诗,一切见诸实行的英雄主义,殉道精神,都是从这种汗来的,直到一切人都称之为神圣的那种血汗的痛苦!啊,兄弟,如果这不是值得崇拜的,唉,那么就要为崇拜更感到遗憾了;因为这是目前为止天底下发现到的最高尚的东西。

8.荣誉就像萤火虫,远看闪闪发光,近看既不发热,也不怎么亮。

9. 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10. 读书,对于一个有文化教养的人,是种高尚的享受;我珍视书籍,它是我热爱的癖好。

11.青春应该怎样度过?有的如同烈火,永远照耀别人。有的却像荧光,甚至也照不亮自己!不同的生活理想,不同的生活态度,决定一个人在战斗中站的位置。

12. 给自己唱赞歌的人,听众只有一个。

13.坚持你的主义,主义重于生命;宁愿生命消失,只要声誉能够留存。

14.在不幸中,有用的朋友更为必要;在***中,高尚的朋友更为必要。在不幸中,寻找朋友出于必需;在***中,寻找朋友出于高尚。

15.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16. 所谓会读书,就是本着诚意去读确实有价值的书。这是一种高尚的消遣。

17.好胜者必争,贪勇者必辱。

18.君子之修身,内正其心,外正其容。

19.凡是对真理没有虔诚的热烈的敬意的人,绝对谈不到良心,谈不到崇高的生命,谈不到高尚。

20.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关于赞扬人品德高尚的名言名句(二)

1. 超乎一切之上的一件事,就是保持青春朝气。

2.忠心正气,千古不磨。

3.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平生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5.没有一种礼貌会在外表上叫人一眼就看出教养的不足,正确的教育在于使外表上的彬彬有礼和人的高尚的教养同时表现出来。

6. 要把阳光散布到别人的心田里去,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

7.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8. 必须永远朝着黎明青春和生命那方面看。

9. 时间会刺破青春表面的彩饰,会在美人的额上掘深沟浅槽;会吃掉稀世之珍!天生丽质,什么都逃不过他那横扫的镰刀。

10.谁虚度年华,青春就会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

11.精力充沛的青春,是不怎么容易灭亡的。

12. 浩气冲天贯牛斗,英雄事业未曾酬。

13.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4.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15.有许多人是用青春的幸福作成功的代价的。

16. 谁能养气塞天地,吐出自是成虹霓。

17. 我们称呼的英雄人物不是那些以思想或力量得胜的人。我所称呼的英雄人物仅仅是那些有高尚德行的人。

18.一个人的活动,如果不是被高尚的思所鼓舞,那它是无益的渺小的。

19.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青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候,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20.富贵不*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关于赞扬人品德高尚的名言名句(三)

1. 君子之修身,内正其心,外正其容。

2. 迁延蹉跎,来日无多,二十丽姝,请来吻我,衰草枯杨,青春易过。

3.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4.痛苦和寂寞对年轻人是一剂良药,它们不仅使灵魂更美好,更崇高,还保持了它青春的色泽。

5.不管有了成就也好,还是有了虚荣心也好,不管是讽刺别人也好,还是我自己爱情的痛苦也好,总之,在欢乐与悲伤中,温暖的青春光辉仍然在照耀着我。

6.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7.只有拥有高尚目标的爱才是崇高的、值得赞美的。

8. 欲尽致君事业,先求养气工夫。

9.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0.不要从特殊的行动中去估量一个人的美德,而应从日常的生活行为中去观察。

11.德行之力,十倍于身体之力。

12.不朽之名誉,独存于德。

13.才能可以在独处中培养,品格最好还是在世界上的汹涌波涛中形成。

14.时势为天子,未必贵也;穷为匹夫,未必贱也。贵贱之分,在于行之美恶。

15.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

16.凡建立功业者,又立品为始基。从来有学问而能提当大事业者,无不先从品行上立定脚跟。

17.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

18.有些人想到人类“最高贵”的品质,其中包括协作、利他主义、爱国主义、领士战斗中的英勇等到,都是战争的遗传成果。

19.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20.不要将人格只作为一种手段。

关于赞扬人品德高尚的名言名句(四)

1.***如有人出卖生命水,要别人以人格作代价,聪明人决不肯买;因为耻辱地活着不如光荣地死去。

2.并不是每一外表美好的人都有完美的心灵;因为品行在于内心,而不在于外表。

3.***如你的品德十分高尚,莫为出身低微而悲伤,蔷薇常在荆棘中生长。

4.一个人必须自己是个人物,才会感觉到一种伟大人格而且尊敬它。

5.心眼不多可是品性端正的人,倒经常能看穿最狡猾的骗子的诡计。

6.一个人在讲述别人的品格时最能暴露出他自己的品格。

7.一个人的行为总是受他的品格所制约。

8.人应当是联明、朴实、公正、勇敢和善良有。只有这样,他才有权享“人”这个崇高的称号。

9.形式在于内容,韵律在于力量,意义在于价格。

10.决不要降低自己的人格,按比你地位高的人那样行事。

11.人们以为品格善恶的表露,是出于明显的行动,却不知在自己不知不觉之间已泄露了自己的品格。

12.要是一个人的全部人格、全部生活都奉献给一种道德追求,要是他拥有这样的力量,一切其他的人在这方面和这个人相比起来都显得渺小的时候,那我们在这个人的身上就看到崇高的善。

13.一个伟大的灵魂将会强健生存及思想。

14.人生,幸福不是目的,品德才是准绳。

15.人格不是凭空想便能形成的。必须好好地拿着铁锤,用铸模把它铸出来。

16.一个人的人格可以从他的眼神、笑容、言语、热忱、态度显示出来。

17.语言的准确性,是优良风格的基础。

18.宁信其品格,勿信其誓言。

19.德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智慧的德,另一种是行为的德。前者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后者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20.品行是一个人的内在,名誉是一个人的外貌。

名句作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关于良心和品德的名言名句》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想获取更多名句内容可以点击 名言名句 专题。

四心说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

这句话的含义是:道德这个概念很容易被理解,要真正付诸实践,却很困难

主要的原因是,在实践道德的时候,很有可能会损害到自身的利益,令人很难做出抉择。

道德,是由思想行为所表现的,有一定标准的,社会、风俗,习惯。美德,美就是美的事物;德,古称之为得;合起来解释就是,美的事物可以吸引和得到社会中的一切。丑德不成其为德,所以,道德仅仅是一种表现形式,属于中性。

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词,道是方向、方法、技术的总称;德是素养、品性、品质。道德双修是人生的哲学。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

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道德作用的发挥有待于道德功能的全面实施。道德具有调节、认识、教育、导向等功能。与政治、法律、艺术等意识形式有密切的关系。中华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以仁义为基础的道德。

道德礼仪知识

意思是:

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的,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的,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的,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的,不是人。

含义:

孟子的人性理论的确是“性善论”的,是主观唯心主义。因为他把“仁义礼智”这些社会性质的道德观念说成是人的天性里所固有的,与生俱来的,甚至带有生理性的色彩。

他认为“不忍人之心”包含四个方面,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简称即为“四心”。而这“四心”只是“仁义礼智” 这四种道德范畴的发端,或者说“四端”。

这“四端”就像刚刚燃烧的火或刚刚流出的泉水一样,还需要“扩而充之”才能够发扬光大。不然的话,就会熄灭或枯竭。

出自:这句话出自战国孟子的《孟子·公孙丑上》第六章

原文: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 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译文:

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的,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的,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的,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的,不是人。

同情心是仁的开端,羞耻心是义的开端,谦让心是礼的开端,是非心是智的开端。人有这四种开端,就像他有四肢一样。

扩展资料:

孟子认为同情恻隐之心是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关系的开端,因为你只有具备了这种同情恻隐之心,去同情恻隐别人,别人也才会在你困难时同情你,帮助你,根据这种对等原则。

才可以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若是没有这种同情恻隐之心,从不关心别人,别人又怎么会来关心你呢?羞耻憎恶之心是选择最佳行为方式的开端,因为你只有具备了这种羞耻憎恶之心。

羞耻于去伤人害人做坏事,你才会选择一种最好的行为方式去与别人交往,才不至于引起别人的误解而导致交往不成或事情办不成。若是没有这种羞耻憎恶之心,就会胡作非为,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破裂。

谦让之心是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开端,因为你只有具备了这种谦让之心,才会遵守约定俗成的社会行为规范以及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若是没有这种谦让之心,我行我素,老子天下第一

视社会行为规范不顾,视国家法律法规不顾,只会使自己成为众矢之的。是非辨别之心是开启智慧的开端,因为你只有具备了这种是非辨别之心,才能知道这个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才能分清善恶。

才不至于舍善追恶,舍本逐末。若是没有这种是非辨别之心,你就会没有智慧,你就会轻易相信别人而上当受骗。所有自身具备这四种开端的人,如果懂得就会将它们发扬光大。

就象刚刚点燃的火会蔓延,就象刚刚喷出的泉水会流到远处。如果能充分发扬它,便足以使四海安定;如果不能充分发扬它,也就不足以侍奉父母了。

因为侍奉父母也要有这种同情恻隐之心,也要有这种羞耻憎恶之心,也要有这种谦让之心,也要有这种是非辨别之心,否则,就不会同情父母。

就不会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情关系,就不会谦让,就不会辨别自己或者是父母的是非善恶。

百度百科-孟子·公孙丑上

什么是道德?

 道德礼仪知识

 仁、义、礼、智、信合称?五常?,是儒家从古代众多的德目中概括、提炼出来的五种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这五种道德规范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也是个人修养的最主要的内容。它贯穿于整个道德生活之中,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道德素质的培养和道德精神的形成。

 (一)仁

 在儒家的***思想中,仁是?全德?之称,是一个包罗众德的范畴,其他的道德规范,如忠恕、克己、孝悌、智、勇、恭、宽、信、敏、惠等等,都可以视为仁的不同方面的要求,包括在其中。一个人如果称得上仁,那就是完美无缺了,而一个人违背了任何一项道德要求都可以被责为不仁。反过来,一个人如果具备某些方面的优良品德则未必能够称得上仁。也就是说,每一种美德都是仁的必要条件,而非仁的充分条件,只有全部美德的总和才构成仁。

 仁的核心是?爱人?。从字源学上看,仁从人从二,是涉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范畴。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已经开始用?爱人?来解释仁,认为仁者应该同情、关心、爱护、尊重、帮助他人,时时处处以己推人,为他人着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仁爱思想,提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主张由亲爱亲人进而仁爱百姓,由仁爱百姓进而爱惜万物。在孔孟看来,人一生下来,就被置于家庭血缘亲情之中,享受着父母亲人的爱抚,并由此逐渐产生了对亲人的深深依恋和敬爱。因而仁爱是从家庭血缘亲情中直接引发出来的,有其自然的心理基础。仁爱的基本内涵就是亲亲敬长。把这种家庭血缘的亲爱之情向外扩充,就会产生对他人的爱心,以仁爱之心对待一切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的谐的人际关系,并最终扩大为对天地万物的爱。可以说,儒家的仁爱观念源于家庭血缘亲情而又超越了血缘亲情,它要求在尊亲敬长的自然道德情感的基础上,由己推人,由内而外,由近及远,层层向外递推,最终达到?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

 儒家经典《礼记?儒行篇》颇为细致地阐述了仁德的各个方面的具体内涵。认为温和善良,是仁德的根本;肃敬谨慎,是仁德的实质;宽舒从容,是仁德在举止上的体现;谦逊待人,体现着仁德的功能;礼节言谈,体现着仁德的庄重与文***;诗歌音乐,体现着仁德的和悦;分财济贫,体现着仁德的施与。汉代以后,儒家学者在理论上对仁爱思想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唐代大儒韩愈在《原道》中提出?博爱之谓仁?,提倡广泛的、普遍的爱;北宋理学家张载在《西铭》中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著名命题,主张应该把天下民众看作自己的同胞兄弟,把世间万物看作自己的朋友。这就进一步深化了仁的内涵。此后,朱熹、康有为、谭嗣同等思想家对于仁爱思想都有所发挥。仁爱思想成为中国传统美德中极为重要的内容。

 中国古代思想家不仅把?仁?视为做人的基本准则,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情感要求,他们还往往希望把?仁?的精神渗透于政治运作过程之中。在先秦时期,孟子曾大力提倡?仁政?,提出了一整套仁政的方案。《礼记?礼运篇》中更设计了一个洋溢着仁爱精神的?大同?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是一幅人与人相亲相爱、和睦融洽的美妙图景,也成了古往今来人们孜孜追求、无限向往的社会理想。为了实现这种理想,历代许多思想家在现实的政治实践中以?安人?安百姓?为最高准则,?忧以天下,乐以天下?,体现了仁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宋初名儒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无疑正是传统儒家仁爱精神的升华。

 (二)义

 义是儒家的?五常?之一,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道德原则。从字形上看,义的繁体由?羊?和?我?构成,羊象征美和善;从字义上看,?义者,宜也?。宜的意思是应当、应该。因此,可以说,义就意味着是善的和美的,是应当的和合理的。

 道德作为一种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特殊行为规范,它必须为人们确立一个行为选择的价值标准,告诉人们在处理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时,怎样做才是应当的、合理的,怎样做就是不应当的,不合理的。应当的、合理的行为可称为善,反之则称为恶。?义?就是这样一种判断人们行为的善恶当否的价值标准,它对人们的行为起着导向、定向的作用,是人们思想和言行必须遵循的准则,因而儒家非常强调?居仁由义?,把义看作是人们实现道德完善所必须经由的道路。

 从其现实内容看,义是人类共同的、根本的利益的体现,它与个人自身现实的特殊利益之间关系如何?换而言之,如何正确认识道德行为与物质利益及个人利益与社会、国家整体利益的关系?在中国思想史上,这是长期以来争论不已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儒家内部,也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孔子曾提出?见得思义?的主张,即在利益面前,要首先考虑是否应该、合理的问题。这一思想并不否定人们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而只是要以义作为衡量其行为的标准。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一这思想,而更加重视义对人们行为的指导作用,认为如果不符合道义,即使拿天下的财富给他作俸禄,拿良马数千匹送给他,也不应该回头看一下,甚至在生命和道义之间发生矛盾冲突,二者不能兼顾时,也应该舍弃生命而取道义。这种?舍生取义?的价值取向,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内容,激励了历代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而艰苦奋斗,甚至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孟子的思想中,表现出一定的重义轻利的倾向。当梁惠王问孟子有什么对魏国有利的方法时,孟子就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己矣。?(《孟子?梁惠王上》)到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主张,又进一步把重义轻利的观念推向极端。宋代理学家继承了这种观念,强调?义利之辨?,视义为儒者为学做人、立身处世的首要原则。认为君子以义为根本,得义则重,失义则轻,由义为荣,背义为辱,一切轻重荣辱都以符合义与否作为标准,其余一切功名利禄都不值一提。这种正义的观念,具有坚持人格尊严、实现个人价值的意义,深化了义的内涵。但是,与此同时,理学家对个人的私利追求也进行了过分的排斥、否定,从而形成了儒家传统***道德中重义轻利的倾向占主导地位的状况。

 当然,历代也有一些儒家思想家主张把道义与功利结合起来,比较合理地解决了义利关系问题。战国末期,荀子就已提出,?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荀子?大略》)。他认为,即使是上古的圣王尧舜,也不能去除人民对利的追求,而只是能够使他们喜好财利不胜过喜好正义。所以,在义利关系上,不应该排斥、否定利、而应该?先义而后利?,在首先肯定道义的前提下也兼顾个人利的满足。清初思想家颜元更明确认为,?义中之利,君子所贵也?。为了矫正长期以来超功利主义道德观的偏颇,颜元针对董仲舒的观点,提出了?正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的主张,把义利二者结合、统一起来。应该说,这一主张已经较好地解决了义利关系问题。在儒家传统***思想中,重义轻利的思想具有确然不拔的主导地位,而义利统一的观点却遭到了正统儒家的攻击与否定,甚至被视为异端邪说。对于我们来说,如何确立适合时代需要的义利观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历代儒家在义利关系问题上的各种探讨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儒家传统正义观念所包含的?见利思义?义然后取?义以为上?等思想需要我们继承和弘扬,?见利忘义?的观念也应该批判和唾弃,但是,对于那些只重义而否认利的观点,我们也应予以扬弃。

 (三)礼

 礼是儒家***道德的重要范畴之一,在个人修身成人及人际交往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内容上看,?礼?大概可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指整个的社会等级制度、法律规定和***规范的总称;第二个方面,着重指整个社会的道德规范;第三个方面,指礼仪、礼节仪式以及待人接物和处事之道。作为?五常?之一的礼,主要是指人们具体的行为规范。

 礼是与仁、义有着内在联系的范畴。儒家把仁爱作为处理人际关系最根本的道德要求,同时要求爱人又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而不是没有差别地去爱一切人。这个原则就是义。但是,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同,相互之间的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也存在着差异。因此,对于不同的人际关系,人们的行为就有不同的道德要求。这就需要把义的原则化为具体的行为规范,使这些行为规范分别对应于特定的人际关系。这样,礼就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具体的行为规范产生了。可以说,礼就是仁的外在规范,是义的具体形式,是仁义的贯彻与外显,而仁、义则是礼的内在实质。在儒家看来,礼与仁义是紧密联系起来的,离开仁义,礼就只是虚伪的形式;离开礼,仁义也就成为无从落实的空谈。

 儒家对礼非常重视,并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探讨,构建了一个庞大、完善的、涉及社会日常生活各个方面的礼的体系。儒家以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伦?对主要的社会道德关系进行了整体的概括,提出了包括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敬、朋友有信在内的五伦之礼,对于其中每一种特定的关系,都有具体的礼节规定,如在父子关系中,规定子女孝敬父母的礼有敬顺、敬养、承教、继志、送死、祭祀等等。这些具体礼节之下,又还有十分详细的规范和要求。整个体系十分庞大、详细,各种规定渗透到人们的视听言动、饮食起居各个方面,使人们日常生活的种种行为都有所依循。

 正因为礼作为具体的行为规范在具体的人际关系中形成了固定的行为模式,所以在儒家看来,礼是立人之本,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据。孔子就说过:?兴于诗,立于礼。?(《论语?泰伯》)?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我们知道,人总是生活在社会,处于种种社会关系网络之中,扮演着某种特定的角色,承担着特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而礼就是社会某一类特定的角色所提出的道德要求,在社会生活中扮演某一特定的角色,就必须遵守礼所规定的不同角色的行为规范,做父亲的要符合父亲这一角色的要求,做儿子的要符合儿子这一角色的要求。这样,整个社会才能呈现出一种和谐、有序的状态。而对于个人来说,要成功地扮演特定的社会角色,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得到整个社会的承认,就必须首先认同、学习社会对该角色所提出的各种要求,并体现到行动中去,否则就寸步难行。《礼记?曲礼上》中甚至说:?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可见,在儒家看来,礼是人们立身处世的基础,而学礼也就自然成为人们立身处世的前提条件。

 作为一种传统道德规范,礼在提高个人道德素质、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维系社会秩序的安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礼义之邦的形象的塑造,与礼的观念的深入人心无疑是有着密切关系的。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由于礼的道德规范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地受到等级制度及尊卑观念的影响,往往存在着过分?卑让?等消极方面,这是我们今天需要加以扬弃的。

 (四)智

 智即理智、理性、智慧,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规范之一。儒家对智的***价值予以高度重视,把智作为?五常?之一。《礼记?中庸》把智与仁、勇并提,称为?天下之达德?。

 在儒家***思想中,智主要指道德认识和道德理性。在孔子看来,?智者不惑?,正确的道德认识是正确的道德行为的前提与保证,智是实现仁的重要条件,因此他多次以仁智并举,并将智、仁、勇三者统一起来,作为志士仁人的基本品德。孟子把智看成是判别是非善恶的一种能力和观念,提出?是非之心,智也?的命题。汉儒董仲舒强调仁智兼重,既仁且智,并在《春秋繁露?必仁且智》中从许多方面对智的内涵作出详细的申论。此后,历代儒家也一般都肯定智的重要,并对智进行了说明或发挥,赋予了智以丰富的道德内涵概而言之,智的道德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知道遵道;第二,利人利国;第三;自知知人;第四,慎言慎行;第五,见微达变。此外,还包括好学知过、量力而行、居安思危等等。

 智在?五常?之中有着非常特别的地位。作为道德认识,智的基本功能就是明辨是非善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人总是处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之中,处在现实的道德环境之中,各种社会现象扑朔迷离,是非善恶难以区分,这就需要运用理性、智慧进行分析、判断,树立正确的道德认识,并在道德理性的指导下对行为作出正确的选择。一个人如果对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没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没有明确把握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很难想象会有正确的道德信念与道德品质以及自觉的道德行为。在儒家看来,某些类似于道德的行为也存在于动物之中,如虎狼有父子之仁,蜂蚁有父子之义。但这些只是动物的自然行为,只有人类才能在道德认识指导之下,实施自觉的道德行为。因而,儒家认为,智是一切道德品质、道德观念以及道德行为的前提,是认识其他四德的工具。

 儒家的智,是不能脱离道德来谈的。人的认识、理性如果不与德性、德行相联系,就不能成为人们现实的道德品质,甚至会走向道德的反面。明清之际大儒王夫之就谈到,智离开仁便显得苛刻,离开礼便显得浅薄,离开义便显得乖巧,离开信便显得诡诈。这是非常深刻的见解。也正是因为如此,儒家谈智,总是与其他四德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五常?之一的智,实际上就是对仁、义、礼、信等道德原则的认同与理解。当然,作为道德认识,智也必须要落实、体现到道德行为上,与道德行为相一致,真正成为现实的道德品质。

 (五)信

 信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原则。它要求人们真实无妄,诚善于心,言行一致。人们往往把信与忠、诚连称为忠信、诚信。在中国思想史上,各派学者都对信予以不同程序的重视,其中儒家对?信?最为推崇。尤其是在汉代信被儒家列入?五常?之后,其地位进一步突显,成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在儒家看来,信是?进德修业之本?、?立人之道?和?立政之本?。在《周易?乾》卦的《文言》中,就有?忠信,所以进德也?的论断,把讲求忠信视为增进美德的根本方法。孙子则不仅提出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为政》)的命题,把信作为立人之本,而且把信视为立国之本,认为?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如果人民不信任,国家朝政就立不住脚,因而即使去兵、去食,也要存信,宁死必信。不仅如此,以子思、孟子为代表的思孟学派更把诚、信的***原则上升为天道,对它作了哲学思辨分析。他们认为,宇宙万物是一种客观实际的存在,客观的天道是真实无妄的,人道作为天道在人类社会的体现也同样应该是真实无妄的。《中庸》中有?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的命题,《孟子》也提出:?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诚、信是天道的属性,人们讲求诚信,就是对天道真实无妄的品德的效法,对客观天道的尊重、认同与遵循,对人类本性的完善。这样,儒家巧妙地论证了诚信原则的客观性、合理性与绝对性。后来,宋明理学家又沿着这一思路对信作了更为精致、深入的阐发。

 作为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信的基本要求是真诚相待、诚实不欺,讲究信誉,信守诺言等。孔子就说过,?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信则人任焉?(《论语?阳货》)。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中,必须言行一致,重然诺,守信用,这是取得他人尊重、理解,建立相互信任的基础。如果不以诚挚之心待人,言行不一,翻云覆雨,相互欺骗、相互猜疑,则会产生信任危机,造成沟通的隔膜,导致人际关系的恶化。魏晋时期思想家杨泉在《物理论》中曾指出:?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可以说,信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精神纽带,它能把人紧密、牢固地联系在一起。缺少信这一纽带,人与人之间,哪怕最亲近的人之间,也无法建立真诚、和谐的关系。

 儒家重视、提倡信,要求人们能够言行一致,但并不是把言行一致作为绝对的行为戒律,僵化地套用于人际交往之中。我们知道,由于主体的素质、客观环境等等的制约和变化,人们的言论并非都能做到,甚至并非都应该做到。所以讲信必须要联系义来看,所说的话是否需要付诸行动,也要以义为标准去衡量。孟子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北宋理学家张载也说?君子宁言之不顾,不规规于非义之信?(《正蒙?有德》)。如果讲信有违大义,则宁愿食言。可见,儒家讲信,注重的不是其形式,而是其精神实质。如果离开道德的标准,片面地强调信,必然导致对道德责任的否定,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这是不符合信的本质的。这一点,也是我们今天在弘扬优良道德传统时所需要特别加以注意的。

 道德礼仪小故事:给予比接受更快乐

 有个教授和一个学生一起散步。他们在小道上看到一双鞋,估计是在附近干活的人的。学生对教授说:?我们把他的鞋藏起来,躲到树丛后面,看他找不到鞋子的感受怎么样?

 教授比较有教养。他说:?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那人的痛苦之上。你可以试一试另一种方式?你在每只鞋里放上一枚硬币,然后躲起来观察他的反应。?学生照做了,随后他们躲进了旁边的树丛。

 那个人干完了活儿,回到这里,一边穿衣服,一边把脚伸进鞋里。突然感到鞋里有个硬东西,弯下腰去摸,竟然发现一枚硬币。他的脸上充满着惊讶和欣喜。他继续去穿另一只鞋,又发现了另一枚硬币。他激动地仰望着蓝天,大声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他的话语中谈及了生病和无助的妻子,没有东西吃的孩子、放弃了甚至要去轻生的念头。

 学生被深深地感动了,他的眼中充满了泪花。这时教授说:?你是不是觉得这比恶作剧更有趣呢?年轻人说:?我感觉到了以前不曾懂的一句话----给予比接受更快乐!?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是什么意思?

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

在中国,道德是道与德的结合。道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美德是一种修养或习惯。两者的结合构成了它的定义,即一个好的选择习惯,其中习惯是它的种类,好的选择是它的区别。

道德属于***范畴。它的主题是人类的活动或实践,其目的是人类的幸福。道德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或逻辑规律。这不是一个百分之百确定的规律。这是由于与道德规律相对应的主体的不确定性。因此,有些人怀疑道德规律的存在。

扩展资料:

道德的起源为:

实践或活动源于欲望,而不是理性。理性只能分辨是非,但不会引起任何活动。相反,欲望可以引起活动,但不能区分是非。欲望可以从属于理性,也可以反对理性。服从理性的欲望导致了好的选择,而反对理性的欲望导致了糟糕的选择。道德就在于这样的选择,所以道德源于欲望与理性的统一。

再者,欲望是由感觉引起的,它分为快乐和痛苦。快乐来自爱好,痛苦来自仇恨。爱一件事的人能给他幸福,所以道德也能使他幸福。因此,道德和幸福不一定都是。

百度百科—道德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就是说,对受苦受难的人,如果没有同情心,不能算是人。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对自己或者别人的坏处感到羞耻和厌恶的心,不能算是人。 “无辞让之心,非人也”就是说,没有谦辞礼让的心,不能算是人。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就是说,没有是非善恶的心,就不能算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