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投石张载,以水投水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实例 2024-06-02 0
  1. 关于教育的至理名人名言
  2. 张载简介
  3. 张载的人物简介
  4. 最喜欢的教育名言
  5. 魏晋南北朝的那些文人们之:相貌丑陋但妙笔生花的张载

1、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礼记》

2、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

以水投石张载,以水投水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5、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李贽

6、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张载

7、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斯宾塞

8、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斯宾塞

9、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陶行知

10、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

11、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

12、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陶行知

13、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

14、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

15、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叶圣陶

16、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苏霍姆林斯基

17、不能把小孩子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18、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卢梭

19、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

20、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

21、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狄德罗

22、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英国作家萨克雷

23、如用几句话来表达家庭教育学的全部精华,那就是要使我们的孩子成为坚定的人,能严格要求自己。——苏霍姆林斯基

24、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洛克

25、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26、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陶行知

27、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马卡连柯

28、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马卡连柯

29、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

30、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

31、儿童需要管教和指导,这是真的,但是如果他们无时不刻和处处事事都在管教和指导之下,是不大可能学会自制和自我指导的。——林格伦

32、在我们的社会中,劳动不仅是经济的范畴,而且是道德的范畴。——马卡连柯

关于教育的至理名人名言

1、“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礼记》

2、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

5、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李贽

6、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张载

张载简介

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下面是为我为大家整理的 关于教育的至理名人名言 希望大家喜欢。

1、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礼记》

2、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5、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李贽

6、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张载

7、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斯宾塞

8、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斯宾塞

9、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陶行知

10、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

11、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

12、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陶行知

13、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

14、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

15、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叶圣陶

张载的人物简介

张载别称:张子,横渠先生。字号:字子厚号横渠。所处时代:宋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长安。出生时间:1020年。去世时间:1077年12月6日。主要作品:《八翁十首》《八翁十首》《八翁十首》《八翁十首》《八翁十首》等。主要成就:理学创始人之一,关学创始人。

关于张载的详细内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进行介绍:

一、张载的诗词

剑阁铭》、《克己复礼》、《别后寄吕子进》、《芭蕉》、《八翁十首》、《八翁十首》、《八翁十首》、《八翁十首》、《八翁十首》、《登岘首阻雨四首》、《八翁十首》、《八翁十首》、《别馆中诸公》、《东门行》、《卷耳解》、《有丧》、《八翁十首》、《贝母》、《八翁十首》、《春晚》。

二、文学成就

张载今存诗10余首。较可取的有《七哀诗》2首。其一“北芒何垒垒”描写汉代帝王陵寝被毁后的景象,慨叹世道乱离和沧桑变化。其三“秋风吐商气”写秋风扫林,满目凄凉的景色:“阳乌收和响,寒蝉无余音”,“肃肃高桐枝,翩翩栖孤禽。仰听离鸿鸣,俯闻蜻_吟。”通过景物的描绘,寓情于景,表现了作者在黑暗现实中的孤独苦闷心情。

此外,张载还有几篇赋、颂和铭文。其中《蒙汜赋》当时曾受到傅玄的推崇,是张载的成名之作。明人张溥把张载和张协的作品辑为《张孟阳景阳集》,收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三、生平

西晋文学家。字孟阳。安平(今河北安平)人。生卒年不详。性格闲雅,博学多闻。曾任佐著作郎、著作郎、记室督、中书侍郎等职。西晋末年世乱,托病告归。张载与其弟张协、张亢,都以文学著称,时称“三张”。其中,载、协相近,亢则略逊一筹。《文心雕龙》说:“孟阳、景阳,才绮而相埒。”一说,“三张”指张华与张载、张协二人,张亢不在其内。

传说张载貌丑,外出时顽童常以石掷之,以致“投石满载”。在《幼学琼林》中亦有“投石满载,张孟阳丑态堪憎”之语。可见古人有时也会以貌取人。

太康初,张载至蜀省父,道经剑阁,因著《剑阁铭》。铭文先写剑阁形势的险要,次引古史指出国之存亡,在德不在险的道理,被后人誉为“文章典则”(张溥《张孟阳景阳集题辞》),晋武帝曾派人镌之于石。

最喜欢的教育名言

传说张载貌丑,外出时顽童常以石掷之,以致“投石满载”。在《幼学琼林》中亦有“投石满载,张孟阳丑态堪憎”之语。可见古人有时也会以貌取人。

太康初,张载至蜀省父,道经剑阁,因著《剑阁铭》。铭文先写剑阁形势的险要,次引古史指出国之存亡,在德不在险的道理,被后人誉为“文章典则”(张溥《张孟阳景阳集题辞》),晋武帝曾派人镌之于石。

魏晋南北朝的那些文人们之:相貌丑陋但妙笔生花的张载

1、“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礼记》

2、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

5、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李贽

6、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张载

7、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斯宾塞

8、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 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 ——斯宾塞

9、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陶行知

10、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

11、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达尔文

12、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 交给学生。 ——陶行知

13、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陶行知

14、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叶圣陶

15、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 ——叶圣陶

16、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 ——苏霍姆林斯基

17、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

18、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卢梭

魏晋南北朝的那些文人们之:

相貌丑陋但妙笔生花的张载

谈到魏晋时期的太康文学,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的说法,它指的是西晋太康时期的几位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三张”是指诗人张载与其弟张协、张亢;“二陆”是指文学家陆机与弟陆云;“两潘”是指文学家潘岳与侄潘尼;“一左”是指诗人左思。后世有人评论说,这八人代表了太康文学的最高成就,此言是否准确,或许还可以商榷。

张载,西晋安平(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人。字孟阳。生卒年不详。每次我看“生卒年不详”这几个字,就深深地为张载不平,留下了传诵千古的文章的一代才子,竟然连生卒年月也没有给记下来,好多混了个一官半职的人物,政绩平平,甚至劣迹斑斑,史书上也有详细的生卒年月记载。

史书上说他,性格闲雅,博学多闻。出仕后开始任佐著作郎,出补肥乡(今肥乡县西南)县令。转太子中舍人,迁乐安(治今山东邹平东北)相、弘农(治今河南灵宝东北故函谷关城)太守。长沙王司马仪请为记室督。官至中书侍郎。后来见世道混乱,无意继续在官场周旋,便称病辞官回乡。《晋书》上说:“载见世方乱,无复进仕意,遂称疾笃告归,卒于家。”最后在家中去世。

传说张载相貌十分丑陋,在《语林》残卷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安仁(潘岳,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张孟阳(张载,字孟阳)至丑,每行,小儿以瓦石投之,亦满车。”这里说的至丑是什么样子,只能是每个人自己想象了,反正是往最丑里想就是了。这一段文字以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张载的不幸,他外出时顽皮的儿童经常用石块投他,以致“投石满载”,他的车上被投掷来的石块装满了。而另一个人则是被投掷过来的水果装满了车。在明末影响极大的启蒙读物《幼学琼林》中“身体”一章也写道:“掷果盈车,潘安仁美姿可爱;投石满载,张孟阳丑态堪憎。”上述的记载,告诉了我们又一个丑男的不折不扣的悲催的故事。

尽管张载其貌不扬(我们不说丑陋),但是才华出众。太康初年,张载到四川去看望父亲,路途中经过地势险峻的川、陕要塞剑阁(今四川剑阁东北),他写了《剑阁铭》一文,轰动一时。益州刺史张敏看了非常欣赏,马上上表向朝廷推荐他的文章。晋武帝派人把铭文雕刻在石头上。《晋书》全文收录了《剑阁铭》。

张载的成名作是《蒙汜赋》。据《晋书》记载,魏晋名臣、文学家、时任司隶校尉的傅玄“见而嗟叹,以车迎之,言谈尽日,为之延誉,遂知名”。意思是说,傅玄读了《蒙汜赋》拍案叫绝,亲自派车迎接张载,两人谈了整整一天。从此傅玄不遗余力地推荐张载,使其声名鹊起。

张载和其兄弟都不是羡慕***厚禄、荣华富贵的人。既不沉溺于当时的清谈之风,也不参与各种聚会。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雅士的聚会特别多。据说“太康文学”鼎盛时期,西晋京城的文学界有个“圈子”,《晋书·刘琨传》里记载,刘琨、潘岳、陆机陆云兄弟、欧阳建、左思、石崇、杜育等二十四人,经常聚集在石崇的别墅洛阳金谷园中,谈论文学,吟诗作赋,时人称之为“金谷二十四友”。然而,作为“太康文学”的****,张载和他的两个弟弟,却都不在二十四友之中。也从没有参与过他们的活动。为文不屑空谈,为官清简寡欲,张氏兄弟成为当时清谈之风弥漫下的另类人物。

张载的文章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社会现实性强,针砭时弊;文笔优美,描写细腻生动。他心怀社稷又淡泊豁达,不慕权贵又不故作放达,不愧是西晋时期“太康文学”的****。明人张溥把张载和张协的作品辑为《张孟阳景阳集》,收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张载有两篇文章和蜀道有关,一篇是《叙行赋》,另一篇是《剑阁铭》。两篇文章都流传甚广,颇有影响。

《叙行赋》名为“叙行”,就是记叙行程的意思,而所记的行程就是离京前往蜀都(成都)。文章详细记载了自己的行动路线,路途中的所见所闻。它以行程为线索,串联起生动形象而又广阔无垠的无数画面。花卉、长松、高柞、绝崖、悬阁、石壁、道路等自然景物的描绘,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写出了特定的地形地貌和自然风光。每到一地,张载凭吊古迹,追思先贤,借景寄情,写江山之美好,叹历史之兴衰。将空间与时间、目之所见与心之所想交织在一起,笔下写出的景象虚实交融,让人感到眼界开阔,回味深长。“经嵌岑之险巇,想姬文之避雨。出潼关以回逝,仰华岳之崔嵬。勤大禹之疏导,豁龙门之洞开。......”此段文字写到:在走过险峻的二崤时,不由得想起周文王在此避风雨的事;西出潼关,来到陕西地界,仰华山之高,叹龙门之奇,又想到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更为之憧憬仰慕。《晋书》中说张载“博学”,在这篇文章里张载的博学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对各地的地理风貌、历史典故、风俗人情的了解,对各色人物的熟悉,被展示得淋漓尽致。

《叙行赋》文字优美、生动、形象,读后令人陶醉不已。“秉重峦之百层,转木末于九岑。浮云起于毂下,零雨集于麓林;上昭晰以清阳,下杳杳而昼阴。闻山鸟之晨鸣,听玄猿之夜吟。”这里既有触手可及的美景描绘,又有极目远望的开阔画面的展示,不但远景近景巧妙有机结合,还兼顾了仰观俯视的交叉描绘,并由视觉写到听觉,让人流连忘返,令你回味无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文章对于入川行程路线的详细记录(文中直接出现的地理名称有:京宇、谷洛、函谷、新安、二崤、嵌岑、潼关、华岳、龙门、阳平、白水、剑阁等等),成为今天我们研究古人入蜀路线的可靠依据。有研究者讲,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篇记录入蜀路线的文章。

另一篇《剑阁铭》影响更大。一经流传,就洛阳纸贵,名闻天下。南朝著名文学评论家刘勰《文心雕龙·箴铭篇》里列举了不少名家的铭文,但基本上都被他指出了各自存在的弱点,唯独张载的《剑阁铭》被称为“其才清***,迅足骎骎”,得到了全盘的肯定。

剑阁在四川北部,其地有大、小剑山,历来是中原通往蜀中的要道。地势险要,峭壁对峙如门,无路可通。相传诸葛亮在此修栈道,也称阁道,故名剑阁。太康(280~289年)初年,张载随父赴蜀郡太守任,路过此地,写作了此文。

文中写道:“岩岩梁山,积石峨峨。远属荆衡,近缀岷嶓。南通邛僰,北达褒斜。狭过彭碣,高逾嵩华。 ?惟蜀之门,作固作镇。是谓剑阁,壁立千仞。穷地之险,极路之峻。世浊则逆,道清斯顺。闭由往汉,开自有晋。”(那远远的梁山,堆积着高高的石块。向远处可以连接到荆山、衡山,近处缀连着岷山、嶓冢山。向南可以通到邛僰之地,向北可以达到褒斜道。这个地方比彭门都狭窄,比嵩山、华山都要高。 ?这就是蜀地的门户啊,坚固又作为此地的主山。这个地方就叫做剑阁,悬崖有千仞之高。地形已险到了极端,道路也高峻到了极端。天下混乱它就叛逆,天下太平它就归顺。它从已经过去了的汉朝开始关闭,到了晋朝才重新开放。)

铭文先写剑阁形势的险峻,然后历数世事更迭,意味深长地指出:“兴实在德,险亦难恃。洞庭孟门,二国不祀。自古迄今,天命匪易。凭阻作昏,鲜不败绩。公孙既灭,刘氏衔璧。覆车之轨,无或重迹。勒铭山阿,敢告梁益。”(国家的兴盛实际上在于德行,无德的话,险地也难稳据。那据有洞庭的楚国和据有孟门的晋国,早已没有后人祭祀。从古至今,上天的规律是不会改变的。凭着险阻昏庸地统治,很少有不败的。公孙述已经被灭,刘家也已投降。这些已倾覆的车子的轨迹,是不可以再行走的。我今天把这篇铭刻在这山凹处,就是为了告诫四川的老百姓的。)文章讲述了国之存亡,在德不在险的道理,张载深刻的思考和文中精辟的结论令人信服。张载提醒后人,国家存亡兴衰,靠的是道德人心和清明的政治,单凭地势险峻是维持不了长久的统治的,前车之鉴,后人务必铭记。

明代人张溥在《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题辞》里说:“剑阁一铭,文章典则,砻石蜀山,古今荣遇。”剑阁能有该铭文,是一大荣耀。

张载在《剑阁铭》中写的“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词句,后来被李白化用,在他的千古名篇《蜀道难》中就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的诗句,能清楚地看到张载《剑阁铭》的印记。

张载的《榷论》是一篇剖析现实、针砭时弊的文章。西晋时期科举制度还没有实行,人才选拔制度是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造成了“下品无权贵,上品无寒门”的现象,本质上还是门阀制度,使得很多有志有才之士不能施展才能,长期被埋没。张载在文章中疾呼:“今士循常习故,规行矩步,积阶级,累阀阅,碌碌然以取世资。若夫魁梧俊杰,卓跞俶傥之徒,直将伏死嵚岑之下,安能与步骤共争道里乎!”“碌碌然以取世资”,那么能做官的只会是世家大族。“直将伏死嵚岑之下”,是说寒门才俊至死也没有出路。他列举大量事例,说明时机对于建功立勋极其重要,认为“有事之世易为功,无为之时难为名”。

张载今存诗10余首,虽然不如他的文章影响力大,但也有一定成就。例如“北芒何垒垒”一诗,描写汉代帝王陵寝在战乱中被毁后的景象,慨叹世道离乱和沧桑变化。“北芒何垒垒,高陵有四五。借问谁家坟,皆云汉世主……昔为万乘君,今为丘中土。感彼雍门言。凄怆哀今古。”汉末时期持续不断的社会***,给普通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天下混乱到无以言表,就连昔日帝王的陵墓也被破坏成一片狼藉。“昔为万乘君,今为丘中土。”昔日之极盛与今日之衰败,形成鲜明而又震撼人心的对比。

张载还有一首《登成都楼》的诗作,为后人所关注。他在诗里写到了城都的茶。诗里有“……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土聊可娱。”的诗句,这是最早的称赞成都的茶的诗句。六清指的是:水、浆、醴、凉、医、酏六种饮料,水即饮用水;浆:有醋味的酒;醴:甜酒;凉:薄酒;医:醴和酏混合的饮料;酏:薄粥。在《周礼·天官膳夫》上有宫廷“饮用六清”之说。诗中“芳茶冠六清”一句,说明西晋时巴蜀之茶已享有盛誉,连古代宫廷特制的名贵饮料“六清”也无法与之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