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山斗款瓷器图片_文章山斗款瓷器

tamoadmin 成语成因 2024-07-13 0
  1. 瓷器落款
  2. 什么是抹红款
  3. 益友鼎玉堂制瓷器是官窑吗
  4. 问一下,清中期以前的瓷器,怎么鉴定真啊!!!!!
  5. 清康熙清花瓷器落款特点 新闻
  6. 落款“永庆奇珍雅制”是什么年代的、什么样的瓷器?

慎德堂制瓷器:

慎德堂制是1830年-1860年的瓷器。

出于对慎德堂的偏爱,道光皇帝要求慎德堂的日用品上,均带有“慎德堂制”的标志。

文章山斗款瓷器图片_文章山斗款瓷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扩展资料

圆明园内的慎德堂,实际为功能和地位与紫禁城中养心殿相同的重要宫殿。

对于慎德堂当年室内的状况,今日已无法一一还原,但是通过检阅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我们可知宣宗皇帝曾传旨用大量金银珠宝进行殿内装修,在其槅扇门、窗户及床罩处均张贴装饰宣宗皇帝御笔的大小福字和臣工们恭绘的画条、画披。

大殿明间设有宝座,宝座上的诗匾下挂饰宣宗皇帝御书的“福”字做成的玉璧子。原先安挂在奉三无私殿的宣宗皇帝御容画轴和宣宗皇帝颇为钟情的两块“公正平和”、“安详澹静”匾额被移挂于堂内。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慎德堂

瓷器落款

清代各朝的瓷器,内容丰富,既有共同风格,又各具不同的特点。

1、清代瓷器的造型。顺治、康熙时,古拙、丰满、浑厚,雍正时的秀巧隽永,乾隆时则显规整,嘉庆、道光以后则稚拙笨重。

2、胎体,琢器类,一般薄厚适中,圆器类则有厚有薄。康熙时,胎体体重,质地坚硬细密。雍正时有胎质轻薄、细润,洁白度高。道光以后的胎体厚笨、质地粗松。清代的琢器类腹、颈部接痕极为少见。明代留器露胎处,常泛火石红色斑到清代已基本消失

3、釉面不及明代肥腴光亮,施釉稀薄,色泽略显青白。顺治、康熙两朝,釉面平整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分别呈青白、粉白、酱白,硬亮青等几种色泽。雍正时釉面细臼莹润,多有桔皮皱纹。乾隆时的平整泛青,嘉道以后的不够平整,波浪明显。晚清时施釉稀薄,釉质疏松,不够坚致。

4、纹饰深受同时期绘画的影响,民窑瓷器,写意写实并存,用笔豪放。御用官窑连器,图案趋向规范化,用笔细致入微,构图拘泥、繁缚。早期纹饰中的山水、树木多用斧劈簸,并加镀点,古装仕在高警秀丽,柔细的花绘用没骨画法。晚期纹饰中的人物面部无神,鼻部隆大,这一时期龙纹形态不一,既有方头大额、正肃苍劲的,也有纤柔细身的,一般为狮子头,龙发较多,龙脚明显突出,两支脚立体感强,龙身粗笨,一般画为四爪和五爪,如同鸡爪。

5、在清代,由于瓷器工艺受到了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因而在瓷器上出现了具有西方绘画风格特点的花纹图案。如在珐琅彩瓷器和部分出口瓷器上,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绘画西洋人物,楼房、船和狗之类的花纹图案。

6、清代八宝图案为轮、螺、伞、盖、花、罐、鱼、肠。

7、大件器物和早期器物,多为光滑的砂底。顺治、康熙时瓷器足型较为多样。有双圈层底、斜削式底、二层台式底、卧足、滚圆泥鳅背形足等。

8、景德镇官窑多属皇帝年号款,民窑有干支年款、吉祥语款、私家款及图记款等。有印、刻、青花、红釉、金彩、料彩、等多种,楷篆均有。康熙楷多篆少,雍正楷、篆并用,乾隆以后篆多楷少。晚期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又以楷书款为多,以圆圈或方框格式。民窑款识多随意乱写,字体草率。

什么是抹红款

根据你的信息明代是不可能的,民国还有点可能,更多的应该为建国初或者80年代的仿制品。你可参考清代瓷器款识:

一. 顺治时期款识特征

顺治官窑器传世品很少,所见青花、黄釉、茄皮紫釉、茄皮蓝釉器,均为青花款识器。署“大清顺治年制”的,六字两行加双圈,圈栏较大;署“顺治年制”四字的,无圈栏。青花色泽深沉,字体书法有明代的遗风,似弘治款那样柔中有刚,字体工整。

常见的民窑供器类,多数署下支纪年款;个别书写顺治年号的,其“顺治”二字与官窑款体式一样。干支纪年款字的青花色调,除青花深沉的一类外,也有呈迷混朦胧状的。顺治十五年“玉堂佳器”的隶书款,后来康熙初期官窑款识的字体与之颇为近似。

“玉堂佳器”款,早在明代嘉靖、万历时就己出现,如“万历年制玉堂佳器”;传至清代顺治时期,此款尤为多见,有楷、隶、篆等体式。

二.康熙时期款识特征

康熙朝历时久长,早、中、晚三个时期瓷器的风貌,不尽相同;这三个时期瓷器上的款识,也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早期:

据文献记载,康熙十九年九月,才正式于景德镇御窑厂烧制御用器,所以早期限器物多是民窑所烧,俗称“客货”,但可能有一些是官窑器,这时的瓷器,少署皇帝年号款,而多署干支纪年款、堂名斋轩记款和花押等标志,青花色浓重,字体较大;用重笔写的一类,字体特大。个别署官窑款的,字体淳朴,挺拔有力,竖写和横写的均有。

最为常见有款识,有“康熙辛亥中和堂制”、“康熙壬子中和堂制”与“康熙癸丑中和堂制”等,分别为康熙十年、十一年、十二年时的器物。这些器物具有早期的风格;器型笨拙,青花色调浓重,字形较大但有些精细的小件杯、碟,也署“中和堂制”款。据查,北京圆明园中的“中和堂”曾是康熙皇帝居位之所。因此,这些署“中和堂”款的器物,有可能是康熙初期官窑烧制的御用器,这同后来的“慎德堂”款器物是道光官窑所烧制的情况一样。另外,一些无款的、常用符号作标记的器物,制作也很精细,究竟是官窑器还是民窑器,仍在探讨中;它们之所以无款,与康熙早期禁写年号的告谕有关。《浮梁县志》记载:“康熙十六年,县令张斋仲,阳城人,禁止瓷器书年号及圣贤字迹,以免破残.”这一类无款器是否为官窑器,尚末得到证实。

中期:

款式楷、草兼有,体式很多,有六字三行式、六字双行式、四字双行式;暗刻式、凸雕式、砂底不挂釉凹刻式,青花书款不罩白釉而现黑色款式;还有大量的物形、花形、秋叶和团龙、团鹤等图记款,以及“熙朝博古”、“文章山斗”等闲章款。这些款识或加饰单圈、双圈、或饰单方框、双长方框等;也有的双圈无字,或为釉里红楷书款。

总之,中期款识以楷书、六字双行竖写的为主,字体渐趋秀逸,笔道有力。青花色泽纯净。鲜艳而深沉。

晚期:

康熙晚期,己开始专人负责写款的分工,出现了一行、或二行竖写、或三行横写的篆书六字款,及三行横写的楷书六字款(于天蓝釉与豇豆红釉器中最为多见)。这两种款式,开创了雍正横写款及以后各朝同体的篆书六字三行款式的先例。雍正时款识中流行的宋椠体式,在康熙晚期已经出现。

此时有些款识,色泽碧绿,清新明快,字体工整秀丽,如康熙五十四年干支年款青花山水人物凤尾樽等;其后雍正时的款识与之十分接近,因此,这些造型与色调相类的无款器,常被当作雍正朝制品,是不足为奇。这正说明各朝瓷器款识之间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根据笔者长期观察,康熙官窑款中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楷书;为数很少的篆书款,通常出现在金釉地蓝料彩“寿”字器上,笔道直挺,字体方正,均仅康熙晚期的款识。此时,除大量青花楷书外,珐琅彩的瓶、碗、杯中,还有用紫、黑、粉、黄、蓝等料彩署“康熙御制”楷书款的,字体运劲,围圈方框,外边线较宽。一般蓝料款,因釉料厚,色调比雍正时的深重,呈蓝黑色。宜兴紫砂胎珐琅彩器,除蓝料彩外,还有黄料彩款识。釉里红器有的署釉里红款。黄绿紫三彩器上,多见紫褐色款,偶见金彩或红彩款识。粉彩钟馗塑像及珐琅彩瓶上,有署篆刻款与楷刻款的。

另外,有的胭脂水釉瓶、杯、盘类,署“又辛丑年制”干支款。凡署这种款识的器物,制作均很细致,胎体薄如蛋壳,类似外销瓷的风格,若仅观器型很像雍正时的器物,但若将“又辛丑”干支款推断,则应为康熙六十年之器(康熙建元年前为辛丑)。这一类款较为特殊,它证明康熙时己烧制胭脂水釉;但因其少有,在鉴别中往往被误认为是新仿的器物,此点应引起注意。另外,所见到的楷书“大清康熙年制”款,有的在周围加“御赐纯一堂珍藏”。“纯一堂”究竟属康熙时期哪一王府,尚待考评。

“大清年制”款中,较为草率的一类,为康熙早期的款识;工整的宋体,如官窑款一样的,为康熙末、雍正初之器。

康熙时期瓷器上常写仿古款,除“宣和”(北宋年号)、“枢府”(元代官窑)外,多以明代为主,自洪武始至万历均有;其中,以仿成化、嘉靖、万历的款识为最佳,几可乱真。良康熙以后各朝瓷器上仿写的古款,其笔划都不及康熙时的仿款运劲有力。

鉴别瓷器,主要是观察器物在胎釉、造型、纹饰及工艺处理上的区别,在酌以款识。由于清代官窑、民窑款识繁多,情况复杂,认真有辨别和掌握各朝早、中、晚期不同的款识特征就十分重要。但要注意,款识仅是瓷器的一个方面,不是绝对可靠的。各朝本款均各具特征。赝品的款识与真品比较,有的差之千里,有的则十分近似,极为混淆。因而,鉴别瓷器不能仅看款识定论。

康熙为明、清两代中历时最久的一朝,官窑款体式多有变化,有多种书法。孙瀛洲先生对之曾作系统的总结:前朝字体宽大,笔画粗重而挺拔,顿捺明显;后期字体渐趋清秀。

三.雍正时期款识特征

雍正时期,款识己定为专人书写,故各类瓷器上的字体基本一致,楷款与篆款同时并用。楷书六字三行横排双圆圈体式,仅早期流行的款识,款的书法一般写得柔弱略草,也有少数款写得工整有力。六字两行围有双圈或方框竖写的,时间略晚,字体工整秀丽。青花色调大都纯正,少数也有深浅不一的。大碗及骰盔子碗横写于器口边际,高足碗的款识多横写于器足里边沿,壶类则多于足里边环行横写。珐琅彩器上的“雍正年制”与“雍正御制”四字,一般为两行竖列围有方框的楷书款,以青花和蓝料彩书写,蓝料彩色泽较康熙时的浅淡,字体也小。

此时的篆书款的四字两行、六字两行或三行的体式,多数无边圈,个别的围有双环。款分青花兴镌刻,镌刻款又分覆釉与不覆釉两种形式;仿钧釉器的器底多覆酱色釉,釉色深浅不一;青花蓝釉器,器底覆釉与不覆釉的并存。青花款落款位置及书写体式也有几种:天蓝釉与青花釉里红茶托,多将六字篆书款写于器足里圈;红釉、蓝釉、天蓝釉及仿汝釉的小花盆,底部的篆款或为四字两行竖式,或为十字形,如同古钱上字体排列的形式;青花、天蓝釉四连筒瓶,篆书款四字则分别写于同一足底。雍正官窑款篆书的书法也不完全是同一书体,极方正规矩的、草率不规的与笔路圆润的同时并存。如雍正官窑的粉青釉花觚及各种小件瓶、罐类,釉面均很肥润,款识字体却刚柔参差,不尽相同。

雍正时期的篆、楷款,道光、咸丰与民国时仿制得最多,但字体较大,笔划细弱无力,青花色泽过于浅淡或浓艳。

雍正时期如同康熙一样,也有仿明代永乐、宣德、成化、弘治、正德、嘉靖、万历各朝款识的器物。仿款字体纤细挺拔,颇具骨气。同时,器底除年款外,也有如同明代器物那样,用龙、凤、鹤、鹭鸶及人物作标志,或用鼎、爵及灵芝等花押作图记款的。

乾隆一朝,仿古器曾盛行一时,从传世品中的青花篆书或金彩楷书的“乾隆仿古”与“大清乾隆仿古”等款上,也可见其仿古盛况一般。其中仿写的明代款识,以宣德、成化年号为主,多是楷书四字可六字。还有仿署元代“蒋祈”、宋代“宣和窑”、“政和窑”、“吴十九制”的款识。

五.嘉庆时期款识特征

嘉庆官窑款识为篆书为主,少有楷书。大体与乾隆时期类同,字体工整,结构严谨。青花、红彩、金彩篆书款体式,多为六字三行,无框栏;一行横排的,落款位置的器口外沿或中腰。楷书款为六字三行,环以双圈。白釉盘类多是楷书刻款,六字三行横列,围有双圈栏。故宫博物院收藏有顶部红彩描金、底部青花“大清嘉庆年制”款的盒类,品种以斗彩和青花为主,所署描金的篆书款相当艳丽。故宫博物院还收藏有“嘉荫堂制”款的青花缠枝莲高足盘与撇口碗、盘。嘉荫堂始建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是清帝“东巡”时宴饮观戏的场所。

嘉庆民窑的款识,楷、篆并有,六字或四字,大都草率不规,有的带有方框。与乾隆民窑一样,有的篆款中也夹有难以辨别的半边字体。

民国时仿写的嘉庆篆书款,笔划纤细,多有间断;红彩款的彩色,明亮如漆。

六.道光时期款识特征

道光官窑款识与嘉庆时体式基本相同,多用篆书,少有楷书。篆款书体为铁线篆,行笔圆润流畅;楷书款,圆润工整,篆书款,六字三行横排的,无圈栏;六字一行横排的,多数落于器外口沿下或中腰。楷书款,多六字三行横式排列,围以双圈环,有青花、金彩、红彩款及刻款。白釉器青花款与刻款兼有,刻款为六字楷书两行竖式。窑变釉、茶叶末釉及炉钧釉器是的刻款,为篆书六字三行横式。

道光御用器中的“慎德堂制”楷书款识,以侧锋书写,字体秀丽。以后的咸丰官窑,也继承了这种工艺的侧锋书体。凡署“慎德堂堂制”款的器物,均制作精湛,堪称为当时高水准的艺术品。

“退思堂制”款,书法与“慎德堂制”款一样,同属官窑器,有的还于四字款前,冠以“睿府”或“睿邸”二字,证明退思堂是睿亲王端恩、仁寿的府邸堂号。

“定府行有恒堂珍宝”款,是定王府定亲王奕绍、载铨订烧的器物,款字也有侧锋书写;有的不加“定府”二字,仅署“行有恒堂”,但器物制作同样精细。署“嘉庆癸酉行有恒堂制”与“咸丰元年行有恒堂制”款的,均为皇室贵族的专用器物。

后世仿道光器物,除粉彩、斗彩、青花官窑器外,署“慎德堂制”款的也属有所见。光绪时仿品,款识字体用笔无力,红彩款色调红中泛黑,民国时的,反而有些相近。民国仿道光官窑款识,笔划柔腻纤细;青花漂浮晕散,笔路断断续续,并多向两边分离,形成中空的现象。

七.咸丰时期款识特征

咸丰时期,再次兴起以楷书署款的风气。官窑多署楷书款,侧锋运笔,字体工整清秀;排列形式,或为六字两行竖式,或为六字三行横式,均无圈栏。除青花款外,还有红彩款与刻款。红彩款识色淡鲜亮,笔划清秀;后仿的咸丰红彩款,色调则是红中泛黑,字形粗拙。刻款楷、篆皆有,以楷书为主,多刻于本朝窑变釉、白釉器与仿宣德白釉暗刻束莲纹器的砂底上。

民窑器中图章式的篆书款,嘉庆、道光时始用,咸丰时十分盛行并影响到后世。这类篆款,除少数略工细者外,大多草率不规;极为潦草的一类,笔划部书写不全,同时用盖印技法。

此时仿“成化年制”与“雍正年制”的款识较多,亦有仿“天启年制”、“大明天启年制”等的;刻、写兼有,而最多用的是铁釉地的黑色刻款。

八.同治时期款识特征

同治时期以楷书款为主,呈六字两行或四字两行竖式排列,字体工整,布局严谨,以青花或红彩书写,青花色调浓艳。

无边圈的篆书款或楷书款,用金彩书写.无边框的楷书刻款,多见于窑变釉器、白釉器等。

署“燕喜同和”楷书款的器物,是同治皇帝行大婚礼时烧制的。红彩款多书于白釉器底,金彩款则书于粉彩珊瑚红釉器上。

署“体和殿制”款的,是慈禧太后的专用瓷。款识以青花、墨彩、赭红彩书写,也有刻款。所写篆书,字体文正,结构严谨。后仿的这类款识,书体均欠工整。

民窑器多用红彩印章式篆书款,款识均草率而欠工细。

九.光绪时期款识特征

光绪官窑的款识,楷、篆并用,但以楷书为多;其楷书,字体修长,工整清秀,青花色泽或深或浅。金彩、红彩及刻款的体式,大体同于前朝。楷书款中,四字两行六字两行竖式,六字三行的为横式,多数不饰圈栏,

署“大雅斋”款是慈禧太后专用器,三字红彩款,一行横列,字体工整。“天地一家春”红彩篆书椭圆形图章款,与“大雅斋”款相配,落款于同一器物的同一画面上(天地一家春“是圆明园中著名的一组建筑群。

“永庆长春”与“长春同庆”红彩楷书款器,与“大雅斋”款器物一样,同属官窑。

此时大量的民窑霁蓝釉方瓶、赏瓶等,制作粗糙,所署青花、金彩(洋彩)、干支纪年与龙纹图纪款也比较草率。仿前朝各款均欠规范。

民国时期的仿光绪器物,款识字体柔弱,不够规整。

十.宣统时期款识特征

宣统时期官窑款识,有青花、红彩、赭彩与墨彩款。青花款均为楷书,字体工整清秀,色泽明快,为六字两行竖写式,无圈栏;红彩、赭彩与墨彩款则兼用篆书体式。此时官窑器稀少,但很精致。

十一、民国时期款识特征

洪宪瓷人都署“居仁堂制”。以青花或红彩书写,书法楷、篆兼有。落“洪宪年制”或“洪宪御制”楷书款的,都是一九一六年至一九四零年间的赝品。但署“居仁堂制”款的,也有一定数量的仿制品;其中,红彩款的色泽或光亮如漆,或过于浅淡。

“静速堂制”篆书四字款器,是徐世昌命烧的自用器,青花款识字体工整。

“延庆楼制”篆书款器,是曹锟所定烧的器物;款识以青花或红彩书写,笔划圆润有力,同于“体和殿”的书体。

署“郭世五”、“解斋”、“陶务监督郭葆昌制”款的器物,是袁世凯任命的陶务监督郭葆昌定烧制的款识,其篆书或楷书款识均为红彩,施彩凝厚,色泽红艳。

民国时期署“静达堂制”款的器物,也有大量的仿品。因属同时代仿,真品与赝品制作工艺。原料类同,所以给鉴定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对这类器物的鉴定,要细致地观察、比较其胎釉、纹饰、色彩、器足及款识之间的细微差异。其赝品较之真品,胎釉更为轻、薄,纹饰略草率,色彩也愈加浅淡。

款识,在鉴定瓷器制作年代方面为重要的一环,不可忽视。认真辨别各代款识的书写格式。字形、笔划、色泽深浅,也有助于提高鉴定能力。了解仿造仿款的特点,也可为辨认款识添佐证;多将真伪作比较,断代方面不致有误。

益友鼎玉堂制瓷器是官窑吗

清代共有帝皇十个,均有帝皇纪年款的瓷器传世,他们依次是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顺治官窑器以书写“大清顺治年制”两行六字楷书青花款为主,也有写“顺治年制”四字款。款字用笔有力、起笔见峰、住笔见顿、划多下拉、勾捺上剔,但整体布局不甚规整。 民窑款较为多样,有篆书堂名款,如“玉堂佳器”、“继善堂”、“梓桑轩”等,有各式花押款、伪托款。祭器多用干支纪年款。 康熙朝历时61年,款识较多。其官窑款多为“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两行或三行青花楷书款,晚期有少量篆书款。前期常见干支纪年款,如“康熙辛亥中和堂制”等。本网资料库内有一对康熙青花杯,落款为“大清丁未年制”,是康熙六年的瓷器。珐琅彩器上书“康熙御制”四字楷书料款。其字体前期宽大,笔划粗重挺拔,顿捺明显。后期字体清秀,在具体写法上也有细微区别,如熙字四点多为直点或顺点,少逆点。年字三横前二横较短,第三横较长,且紧紧上靠,一竖较长。款字外饰有单圈、双圈、双正方框等。康熙民窑款识更为多种多样,有图记款,如秋叶、角、爵、方胜、杂宝,还有寓意性图案,如一枝笔、银锭、如意组合为必(笔)、定(锭)、如意等。私家款如“杏林春宴”、“北庆堂”、“益友堂”、“若深珍藏”等。有光画双圈,不写字的双圈款。还有“文章山斗”之类的闲章款。仿前朝的寄托款,以仿嘉靖款居多。 雍正官窑款主要是“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两行楷书青花双圈款,也有双方框款,其次是多用于单色釉瓷上的三行六字篆书款。从字体上分析,雍正款识由专人题写,所以各类瓷器上的字体大致相同。楷书款早期为三行双圈,晚期为双行双圈或双框。“雍正年制”四字篆书刻款主要用在仿均、炉均和茶叶末等器物上。“雍正年制”或“雍正御制”四字楷书堆料款仅用于珐琅彩瓷。 雍正细路民窑器大多数落各种堂名款,如“正谊书屋”、“百一山房”、“澹宁堂”、“望吟阁”等,一般民窑器款则复杂多样,如用灵芝、香炉、团花款、方块款、豆腐干款、四朵花款等。 乾隆朝瓷产量极大,官窑款用得最多的是“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款字一般以青花书写为主,但亦有抹红写款,在白瓷、茶叶末、珊瑚红等特殊器物上往往用“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刻款。 乾隆民窑款形式也极丰富,堂名款和花押款多大体与正朝相同,故鉴定时有一定的难度。乾隆朝首次出现草记款。 乾隆朝款,字体最多,书写排列形式也最多,且官民窑款字体易混淆。一般来讲,官款比民款精、秀、细、润,而民窑款大都较为粗糙、草率,亦有仿宣德、成化款。 嘉庆官窑器一般都用“大清嘉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主要为青花、无栏框。亦有少量楷书款。粉彩器上常见抹红款。个别器物用刻划款。民窑器中有六字篆字方款,亦有“嘉庆年制”四字款,大多十分草率,有的仅写半边字,还省减笔划,称为草记款,故十分难认。堂名款以“行有恒堂”、“嘉荫堂制”、“植本堂”等为多见。花押款除部分沿用乾隆时期的之外,新出现蝙蝠、桃子等款识。道光官窑器一般以“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青花款为主,也有抹红款及描金款。茶叶末、炉均釉等器物上则为六字刻款。个别粉彩器上偶见“道光年制”四字红地描金篆书款。道光时期落有堂名款的如“退思堂制”、“山解竹主人造”等,大多是精品。慎德堂是道光皇帝读书的地方,后期也成为道光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故题有“慎德堂制”红款的道光朝瓷器应是道光皇帝的御用瓷。 民窑款器亦多有六字或四字纪年款,一般均不太规整,开始出现百结图记款。 咸丰及其后的同治、光绪、宣统各朝再次兴起楷书题款风气,大多为六字双行或六字三行“大清××年制”款。款外均无圈框,字体工整,清秀修长,有青花、红彩、金彩、墨彩及刻款等形式。这一时期篆书款不多。其中光绪时署有“大雅斋”、“天地一家春”及“长春同庆”、“永庆长春”等款的官窑器最为精致。 民窑款则多无定制,形式较多,同治时多有“同治年制”四字篆书戳记印款及抹红款。光绪时多伪托款,一般是“康熙年制”或“若深珍藏”。

问一下,清中期以前的瓷器,怎么鉴定真啊!!!!!

《益友鼎玉堂制》 清景德镇瓷器的款记,多见于康熙朝瓷器,属于康熙时期的民窑。康熙时期的堂名款是非常多的,并且有一些堂名款确实属于官窑,它们制作的瓷器都是被和官府所用如中和堂、慎德堂等。谢谢

清康熙清花瓷器落款特点 新闻

上,给你鉴定。

清代青花瓷特征

一、顺治时期的青花瓷(1644~1661年)

1.造型:造型、釉色、纹饰既有明代遗风,也开创清代特色,处于过渡时期。祭器有炉、瓶、净水碗、杯、盖罐等。造型单调,大盘出现双层底。晚明是筒状炉,顺治为钵式炉。

2.工艺:粗糙不修胎。足根露胎,有跳刀及缩釉现象。双层底,又称隔漏底,外足高而内底低,只有顺治康熙时有。

3.胎釉:胎骨疏松,瓷化程度不好。

4.青花:用回青少,用石子青多。顺治早期呈色灰暗,顺治晚期浓艳发紫。顺治时多数为酱口,康熙时继续,雍正时就少,以后则不见。

5.纹饰:明代写意花卉、云龙纹多。清代青花瓷上山水画有“四王”笔意,用皴法。画龙凤留白边,画石是瘦削玲珑石。画花卉叶子旁题诗,顺治到康熙初都有。如画梧桐叶,旁题诗:“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或“梧桐叶落,天下皆秋”。个别还有写“红叶传书信,寄与薄情人”诗句的。

6.款识:有顺治年制,大清顺治年制,也有大明顺治年制,可能是窑工有抗清情绪所致。祭器多干支纪年款。如“顺治丁酉”净水碗。篆书款有“玉堂佳器”、“百花斋”等。伪托款有楷书“嘉靖”“万历”款。

二、康熙时期的青花瓷(1662~1722年)

这一时期成就最大,造型千变万化,工艺细致精巧,色调青翠。《陶雅》上说:“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之瓷,以康雍为最”。康雍青花,能分多层,少则五色,多则九色。

1.造型:前期比较敦厚,器型变化不多。后期厚薄皆有,以薄为主。器型前所未有,变化多端。常见以盘碗盖罐及日用器皿为多。后期则观赏,陈设器物增多。大到屏风、龙缸,小到鸟食罐等。碗变化较多,有洗式、墩式、四方菱角式、斗笠式、二折腰、三折腰等。特别是斗笠式碗最典型,特征是胎体薄。还有凤尾尊、花觚、笔筒、象腿瓶、筒式瓶等。

2.工艺:碗,深腹高圈足,盘碗底足深,圈子大,足直、足根圆,俗名灯草根。露底部分能见一道道很细的旋坯痕。部分是璧形足和隔漏底足。笔筒底中有脐形,瓶罐接口不明显。盘碗底部都有极细缩釉点,似针鼻眼。

3.胎釉:前期疏松,瓷质灰白;后期坚致,瓷质细白,如糯米粉。前期釉色白中闪青,含铁,后期出现浆白釉,光亮。釉面能见桔皮纹,白度增强。明代青花有影青味,清带青花则雪白。

4.青花:前期以石子青为主,色灰暗。后期有石子青、回青,但以回青为主,呈色鲜丽明快、洁亮。青花原料好、底釉白,画风讲究,具有清初大画家“四王”的笔法,出现层次。好的青花有玉质感。青花种类有白地青花、外酱色内青花、青花釉里红、豆青青花、青花加紫等。祭蓝釉中有洒蓝、雪花蓝,还有花觚与笔筒,主要是青花,口沿及圈足处用暗花卷草纹装饰之。

5.纹饰:前期粗犷,有明末遗风,技法用单线平涂,填蓝处往往扩散外溢不工整。后期技法流畅、工细,点蓝用山水画的披麻皴。题材,前期有山水人物龙凤花鸟鱼虫走兽等。后期,题材广阔、包罗万象。如二十四孝中“孟中哭竹”等。康熙时创新长篇铭文,有:“前后出师表”、“前后赤壁赋”、“兰亭序”、“腾王阁序”、“圣主得贤臣诗赋”等。诗文后往往用釉里红图章。文字有“熙朝传古”、“熙朝博古”、“文章山斗”、“文房山斗”、“博古雅玩”等。瓶罐画有战斗故事的,如“三国志”、“水浒转”等;(俗称“刀马人”)戏曲故事有“西厢记”、“竹林七贤”、“曲水流觞”等。清代好几朝,青花图案喜留白边,但以康熙朝留白边最宽。康熙时画菊,留白边,且层次多。康熙时始绘勾莲、西番莲、洋莲等。

6.款识:前期楷书,后期用篆书。“大清康熙年制”,丁末是康熙六年。还有永乐宣德、嘉靖的伪托款。明代书法刚劲有力,清代仿制的用馆阁体,较为软弱。篆书是细硬的铁线篆。楷书年号写得较扁,底下一划较长。私家款有:玉石宝珍、杏林春宴、若深珍藏、北庆堂制、益友堂制、奇石宝鼎之珍等。干支年号款,有丁末、葵丑、戊申等。一般康熙二十年之前,青花发灰。芝麻酱口、康熙都有。康熙时有不少伪托款,而且较好。总的特点是用笔无力、工整,是馆阁体。图记款有杂宝、爵、螺、角、秋叶、方胜、团鹤、团凤等,还有画笔、银锭、如意的,含意为“必定如意”。图记款,明代有,但较少。康熙还有仿成化天字罐,写天字款的。有一种底心仅有双圈的。康熙早期本款极少。

三、雍正时期的青花瓷(1723~1735年)

1.雍正朝仿明永乐宣德时的苏泥勃青较多,创新少。创新的有套杯,十个一套,口薄,微撇、身矮。还有灯笼尊、扁肚菊瓣瓶、贯耳瓶、蝠龙罐等。

2.工艺:精工细琢,讲究修胎,不见接口。足根较深滚圆,俗称灯草根。民窑仿砂底,粗糙,有螺旋纹。

3.胎釉:细致洁白,瓷化程度好,胎体厚薄匀称,釉汁滋润。

4.青花:继承康熙白釉,白中闪青,部分仿明代的苏泥勃青,但不是用进口料,而是用人工点染,使之晕散。民窑器发青带灰,足根圆,图案呆板。雍正时,唐英督造的青花釉里红,颜色掌握自如,色泽鲜艳,红白相映,俗称唐窑。

5.纹饰:康熙后期开始,偏重于图案化,刻板,雍正时继续。纹饰有仿明代的云龙、云凤、云鹤、折枝花果、缠枝花卉、花托八宝、贯套纹等,线条纤细。民窑有八卦、八仙、梵文、勾莲等。梵文扁长,图案化。扁体梵纹犹如藏文,呆板。人物画有渔耕樵读,以男为多;棋琴书画以女为主。

6.款识:青花瓷上以楷书为多,“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六字三行款都有。伪托款,以仿成化、宣德为多。民窑常见方块款、肥皂款、豆腐干款等。四朵花款,雍正后期乾隆前期都有。

四、乾隆时期的青花瓷(1736~1795年)

1.造型:瓷胎厚薄兼有,形式无所不包。有日用器、陈列品、文房四宝、祭祀用品,还有印盒、小瓶等。

2.工艺:比康熙时有所突破,常见有粉彩转心瓶,青花五孔双活环瓶。嘉庆时有活环,但有搭釉现象,乾隆时都无搭釉,双环活络。大件器,不变形,工整,厚薄匀称,成型线条生硬,不及雍正时柔和。

3.胎釉:坚致细白,硬度不及康熙,釉细莹润,光泽好,部分仿康熙浆白釉。民窑有灰青釉。

4.青花:前期继承雍正朝仿明永乐宣德的,色灰,呆板,不及雍正鲜艳,但图象清晰,呈色稳定。浆白釉,康熙细,乾隆粗。乾隆色鲜,康熙青灰。浆胎青花,份量轻、有开片,乾隆仿康熙,釉面不平整,有桔皮纹。还有玲珑青花加彩、胭脂红青花。

5.纹饰:官窑繁复。后期以吉祥图案为主要图案,如百鹿、灵芝、团形篆书寿字以及山水、风景等。

6.款识:篆书款增多,楷书款减少。有六字二行及六字三行款。有仿宣德、成化款,有花押款。

乾隆与嘉庆时期青花的比较:

1.造型:乾隆轻薄灵巧,厚的也匀称。嘉庆厚重笨拙。

2.工艺:乾隆细致,讲究修胎,圆足,露胎不多。嘉庆粗糙,不讲究修胎,足滚圆少,尖状多,露胎也多。

3.胎釉:乾隆胎质坚致细密,釉色细白光洁。嘉庆胎质粗松量轻,白中闪青,光洁度差。

4.青花:乾隆鲜丽纯真。嘉庆灰暗,色不稳定。

5.纹饰:乾隆绘画工细、题材仿古多。嘉庆绘画粗糙、题材吉祥图案多。

总之,嘉庆以后,经济衰落,青花衰退,粉彩增多。光绪时,青花一度好转。根据清宫档案,光绪结婚时,烧制不少仿康熙的青花瓷。许之衡撰《饮流斋说瓷》记载:“近日仿康熙青花之品,亦有极精者”。

落款“永庆奇珍雅制”是什么年代的、什么样的瓷器?

1、康熙青花瓷器的款识,多种多样,在清代一朝是最为丰富多样。早期青花一般不书帝王年号款,偶见以宫廷或御花园中的斋堂落款,不带双圈,如“中和堂制”、“康熙辛亥中和堂制”(康熙十年)、“康熙壬子中和堂制”(康熙十一年)、“康熙癸丑中和堂制”(康熙十二年)等,中和堂是康熙皇帝在圆明园中的住所。康熙青花中期开始大量书写帝王年号款,均为楷书,主要是青花双罪状“大清康熙年制”6字款,3行6字。晚期青花既有3行6字,也有双行6字,后者往往不画双圈,“清”字右下的“月”字下现一横常竖写,还有少量的“大清年制”4字楷书款。这种4字款在颜色釉中也常看到,如黄釉碗和青釉瓷器盖碗等。康熙款总的风格是一般色泽稍浅淡,字体清晰,瘦长,端庄工整,清秀有力,熙字写法有“一撇三臣二笔已”之说,下半部的四点有直点和顺点两种,前者居多。字与字之间拉开距离比较大,上下不是很紧凑,顶天立地,时代特征鲜明。

2、仿明款识有“大明年制”、“永乐年制”、“大明永乐年制”、“大明宣德年制”、“成化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正德年制”、“大明嘉靖年制”、“大明隆庆年制”、“大明万历年制”,从数量上看有一半是写仿成化款,既有4字,也有6字,多是楷书,其次是写仿宣德款和嘉靖款。

3、民窑青花的款识比官窑要复杂,区别很多,多数不书写年号款,这和当时年号的规定有关系。往往写堂名款,双称斋堂款,即所居的“斋”、“堂”、“室”、“轩”,还有吉言赞颂款和花押图记款。多数是写在底足,画有双圈,没有双圈线的极为少见,少量是在碗心,常见:“碧云堂制”、“兴裕堂制”、“兆庆堂制”、“惟善堂制”、“慎德堂制”、“慎德堂博古制”、“杏林轩制珍玩”、“丛菊斋制”、“拙存斋”、“白云堂依古制”、“应德轩博古制”、“全庆堂仿古制”、“芝兰斋制”、“天宝堂制”、“宿云斋”、“三元堂制”、“笔花斋制”、“世锦堂制”、“中和堂制”。吉言赞颂款有:“在川知乐”、“永庆奇珍”、“奇石宝鼎之珍”、“友昆连碧之珍”、“慎友鼎玉珍玩”、“玉殿传胪首唱”、“益友鼎玉雅制”、“风流宰相家”、“青玉宝鼎之珍”、“世德留芳禄在其中”、“沧浪绿水”、“文章山斗”、“世代文章”、“杏林春宴”、“球琳珍玩”、“球琳琅轩之珍”等。个别器物只是在圈足内画双圈,圈内无字,有些绘树叶、梅花、海螺、小兔、双鱼、灵芝、爵杯、香炉、荷花等图案标记。盘、碗的足内常写“佳”字或“福”字,有的描绘笔、银锭、如意寓意“必定如意”,有的描绘杂宝、方胜等。

古时瓷器的落款主要可分为纪年款、吉言款、赞颂款、纹饰款、堂名款。五大类.?吉言赞颂款在清代以康熙朝最为多见赞颂款有永庆奇珍、奇石宝鼎之珍、慎友鼎玉珍玩、益友鼎玉雅制、?风流宰相家、青玉宝鼎之珍、有美子斯、文章山斗、益友鼎玉雅制、可林?春宴、球琳珍玩等等益友鼎玉雅制为康熙时期吉言赞颂款的典型代表,是王侯将相?达官贵族所用官窑瓷器。 根据这个说法它最有可能是康熙时代的瓷器,只能是上贡的瓷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