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长纸短,不尽依依出处,情长纸短,不尽依依

tamoadmin 成语分享 2024-07-13 0
  1. 类似于见字如晤的写信问候语
  2. 书信文言文招待
  3. 文言文写给妹妹的信
  4. 这些民国时期惊艳世人的句子真的超绝
  5. 书信文言文
  6. 关于描写书信来往的诗句

纸短情长的意思是信纸短小,写不完深长的情意。多用为书信结尾套语,表示思念之情绵长,非笔墨所能表达。

解释:简短的信纸无法写完深长的情意。形容情意深长。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情长纸短,不尽依依出处,情长纸短,不尽依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字数:四字成语。

繁体:纸短情长。

注音:ㄓˇㄉㄨㄢˇㄑ一ㄥˊㄔㄤˊ。

简拼:ZDQC。

《纸短情长》歌曲的含义:

《纸短情长》主要描写了一段他通过写信的形式给已婚前女友的她写情歌,回忆留恋曾经的那段感情的故事。

烟把儿乐队以轻快俏皮的唱法将这首歌演绎出来,既是对以前感情的纪念,也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纸短情长》表现了烟把儿乐队出众的才华与对音乐的那份热爱与执着。

类似于见字如晤的写信问候语

纸短情长的意思:信纸短小,写不完深长的情意。

1,纸短情长的字面意思是信纸太简短,无法写完深长的情意。形容情意深长,意在强调感情的深厚,不是一张信纸就可以书写的清楚的。

2,纸短情长多用作宾语、分句;用于书信结尾。意在说明想要表达的内容远远不止纸上所写,内心情意至深,说不尽道不完,希望对方明白其中的深意。

3,出处是徐枕亚《玉梨魂》第八章:“言尽于此,愿君之勿忘也。芳兰两种,割爱相赠,此花尚非俗品,一名小荷,一名一品,病中得此,足慰岑寂,且可为养心之一助焉。临颖神驰,书不成字,纸短情长,伏惟珍重。”

书信文言文招待

1、开头语:顷奉惠函,谨悉一切。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 得书甚慰,千里面目。

2、钦佩语:久钦鸿才,时怀渴想。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蒙惠书并赐大著,拜服之至。

3、问候语: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 春日融融,可曾乘兴驾逰?

4、祝贺语:欣闻......,谨寄数语,聊表祝贺。 谨以至诚,恭贺你们......

5、结束语:诸不具陈。谨申微意。 请长纸短,不尽依依。 言不尽思,再祈珍重。

扩展资料

常用书信套语

1、尊敬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

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

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同学:砚右、文几、台鉴

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

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2、祝愿语

父母:恭请福安 叩请金安

长辈:恭请崇安 敬请福祉 敬颂颐安

师长:敬请教安 敬请教祺 敬颂海安

平辈:顺祝

文言文写给妹妹的信

1. 求一篇文言文书信,内容是以现代人的身份写给古代名人.250字以上

寄孔明兄

余人生匆匆数十载,尚寄寒窗之下,拜读圣贤之书。时维严冬,夜,此寒之更甚时,欲效古人酌酒而大醉于陋室,奈不胜酒力,唯手释一卷以叹矣,但问卷中高阁空城而退敌者?对曰:诸葛孔明也。

余读三国而独爱亮,其因甚简,唯一智字尔,吾怀满腹之言欲诉之与卧龙兄之耳畔,暗惜阴阳之隔,故仅遥寄于此,望兄一观,以足微愿

兄之气魄才识,纵横古今,观现今之天下,孰能跃马与汝相比焉,吾等只可临渊羡鱼,又安能企及之万一,此愧之甚矣。遥想兄官拜蜀相,仍事事躬亲,六出祁山望收复中原,其心可昭,其情可鉴,弟之敬佩实存于心。呜呼!一声长叹,兄终积劳成疾,紫薇星哀坠五丈原,天地风云亦为之色变,汝与驷马相对数十年,死后仍生走仲达,令其自叹不如,此功此德,再无一般。

今眼中有泪,殊不知,是为兄而流还是为己而出哉!

完全原创,我上星期写得作文,拿了满分,这是我的缩略版,你拿去参考

2. 白话文的书信正文能用文言文那些启辞和结语吗

白话文书信可以用文言文启辞和结语,但必须把握以下原则:

1、不使用过于生僻的词语。

书信作为一种文体,历史悠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行文习惯,有不少古人曾经用过的启辞和结语被人们一直沿用,其含义人所共知。例如:母亲大人膝下;先生明鉴;一别经年,时在念中;望赐复;节劳为盼;等等。这类言辞,表意明白,侧重礼貌客套,可以根据行文选择使用。

但是,有一些词语逐渐退出了书信文体,今天使用起来很容易造成收信人不必要的费解,所以尽量不要使用。比如,古人在陈述事情之前,喜欢说“伏以”,表示拜伏在地以下面的事情发议论。这类言辞过于生僻,已很少有人能懂,所以要避免。

2、要照顾收信人的感受。

写信的目的是向收信人表达写信人的思想,让收信人看得懂是第一要件,然后才是展现个人文化素质的需求,不可本末倒置。如果对方古文素质较高,可以“文”一些;如果对方不能够看懂艰涩的文辞,尽量不要使用文言词汇。

3、启辞和结语尽量与正文风格统一。

文体语言的统一性很重要。信件的正文即便是白话文,也有书面语言与口语的区别,启辞和结语也要照顾主体行文风格。如果通篇口语,就不必在启辞和结语中用文言文语言了。

3. 写给朋友的文言文书信范文

愚弟稽首于千里拜东兄足下:

庐外残风,晓透敝衣。寄身四月,朝夕凉阴。时下开学数日,未有半纸鸿书相报,甚感愧疚。斯予之过也。愚弟千里臆揣,兄繁务缠身,多臂难挡。察其日行,面命众目,此天降大任于斯人也,以备大才。

昔者,太史公报书于任安,其文传于后世,世享千载。今者,素交厚数岁于吾二人之间,情同手足,言之切切,真言自见纸端。遥想年初一面,日稀寡言,未有重聚,便登车赴南,至于江畔。今弟微立会宁,寻兄所言,岂敢不思。每有会意,如临耳际。立学至今,终日往返于书馆、寝室之间也。埋头夜读,望有所成,常以为是。

此年升本,政策突变,前言大二即可者,遂如泡影,其升之岁期,移迁再年。斯志之大痛也,悲哉,怨矣。夫人之君子,弓曲水折,遇石而弯,以不违兄之所言也。

与子别后,益复无聊。上念家母,下思远旧。雷,一介书生,三尺微命,无经纬之才,亦无华盖之貌。且寡言羞游,不慕荣利,自叹时运不济,命不随身,只身浑混于世外,达乐安贫于瀚海。常读文章自娱,颇于乐道,此斯人之志也。

逝者如斯,时不我待,半岁将至,所遗渐微。兄言,鲜政事,修学术,备考研,不如进展依然于否?弟即有是意,然身处陋室,恐无兄之便捷,徒攀升就步,此乃后进后学之人也。

时烛尽灯枯,唯将封书依托,梦有所寄。再拜。

4. 文言文书信,解释

绛顿首…匆匆不宣。

绛再拜 从事同年兄。十七日。

这句话的意思是,开头是称呼韩绛,中间还有内容的,内容是说谢谢韩绛的,原来的一个事情,现在才谢谢他。这个匆匆不宣,是说当时匆匆忙忙的没来得及说。

不宣,就是没有说的意思。绛再拜 从事同年兄。

十七日。这是书信的结尾句,就是再称呼一下韩绛,然后时间是十七日。

芾皇恐…不具。芾顿首 司谏台前。

这是米芾《惠柑帖》(与司谏台坐书)里面的。不具的意思我认为应该是不写了的意思。

羲之白:不审,尊体比复何如?这是王羲之的《何如帖》羲之白:不审尊体比复何如?迟复奉告。羲之中冷无赖。

寻复白。羲之白。

意思是王羲之告:不知阁下身体近来又怎样?(此事)等待一段时间再奉告。由于我身体受寒不适而无可奈何,(此事)探究后再告知。

羲之告。白是写信时候一个用法,类似于我们现在写信,王羲之冒号,那个冒号。

翻译的话,翻译成告就可以了。不审的意思是不知道。

在不审二字后,还有一个顿号,是表示恭敬的书仪格式,如以空字、提行一样表示恭敬。这三个都是古人的书信,拜帖之类的,你搜搜原版的,看看,主要是欣赏书法的。

要知道具体意思,还得结合写信时候的背景,和当时人的写信的习惯。

5. 文言文书信,解释

绛顿首…匆匆不宣。绛再拜 从事同年兄。十七日。

这句话的意思是,开头是称呼韩绛,中间还有内容的,内容是说谢谢韩绛的,原来的一个事情,现在才谢谢他。这个匆匆不宣,是说当时匆匆忙忙的没来得及说。不宣,就是没有说的意思。绛再拜 从事同年兄。十七日。这是书信的结尾句,就是再称呼一下韩绛,然后时间是十七日。

芾皇恐…不具。芾顿首 司谏台前。这是米芾《惠柑帖》(与司谏台坐书)里面的。

不具的意思我认为应该是不写了的意思。

羲之白:不审,尊体比复何如?这是王羲之的《何如帖》

羲之白:不审尊体比复何如?迟复奉告。羲之中冷无赖。寻复白。羲之白。

意思是王羲之告:不知阁下身体近来又怎样?(此事)等待一段时间再奉告。由于我身体受寒不适而无可奈何,(此事)探究后再告知。羲之告。

白是写信时候一个用法,类似于我们现在写信,王羲之冒号,那个冒号。翻译的话,翻译成告就可以了。

不审的意思是不知道。在不审二字后,还有一个顿号,是表示恭敬的书仪格式,如以空字、提行一样表示恭敬。

这三个都是古人的书信,拜帖之类的,你搜搜原版的,看看,主要是欣赏书法的。要知道具体意思,还得结合写信时候的背景,和当时人的写信的习惯。

6. 古文写信格式和用词

古文书信书写格式:提称语、启辞、正文、结语、祝辞、署名、附候语及补述语一、提称语提称语是附在称谓后面,提高称谓的语词。

提高称谓,也就是对受信人进行尊敬抬举的意思,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有的提称语除提高称谓之外,还有请受信人察阅此信的意思,如“赐鉴”、“青鉴”等。

我国传统书信中常用的提称语很多,使用时要特别注意与称谓的配合。二、启辞 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常见的启事敬辞“敬禀者”,意思是说:“我恭敬地禀告的事情如下。”启辞又分为两类。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三、正文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

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

四、结语写信对人叙事论理,说完正事就结束,收得太急,显得不太礼貌,因此要说上一两句客气话,就象平常至朋友家聊天,临告辞之前需要说几句过渡,完了再告辞。书信中如“临书翘企,敬候佳音”、“因故迟复,请谅”等等。

结尾敬语,敬告对方谈话到此结束,与前段的启事敬辞相呼应。前头用“敬启者”,后面“敬此”、“肃此”;如果前头用“兹复者”,后面则用“专此”、“草此”之类。

五祝辞祝辞,就是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愿、钦敬或勉慰的短语,如“即颂近安”之类。 其中,“即颂”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书写;“近安””等词,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如果祝颂语的文字较多,也可独立占行,空两字写起,不必分拆成两部分。如果信笺下方余地充分,或者为了突出祝辞,也可将“祝”、“颁”、“此致”等宇样独占一行,空四格书写,而将“安”、“好”、“敬礼”等另行顶格书写。

顶格书写的祝辞后一般不加标点符号。祝辞应根据具体情况恰当择用。

六署名 笺文结尾,要写上发信人的名字和写信的时间。需要注意的是,应在名字之前加上相应的自称,名字之下要选用适当的礼告敬辞。

七、附候语及补述语 附候语是附带问候的辞令。附后语通常有两种情况:1、写信人附带问候受信人身边的亲友例如:①令尊前乞代请安(附带问候受信人的父母)②令兄处乞代候(附带问候受信人的兄长)2、写信人代自己身边亲友问候受信人例如:①广平及海婴随叩(附带代妻儿行礼问候)②家父嘱笔问候(附带代父亲问候)附候语的写作应特别注意三点:一是要注意称谓的恰当,二是另行写起,三是力求简练。

补述语,即信写毕之后又要补充说明的话语。补述语一般用“又及:”、“又启:”加以提示。

补述语不宜过长。用词:开头语:惠书敬悉,情意拳拳。

接获手书,快慰莫名。 昨得手书,反复读之。

谕书敬读,不胜欣慰。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顷接手示,甚欣甚慰。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喜接来函,欣慰无量。

顷奉惠函,谨悉一切。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

得书甚慰,千里面目。得书之喜,旷若复面。

数奉手书,热挚之情,溢于言表。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

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

钦佩语:奉读大示,向往尤深。 喜接教诲,真解蒙矣。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谨蒙悔语,用祛尘惑。

大作拜读,敬佩之至。 顷读惠书,如闻金石良言。

久钦鸿才,时怀渴想。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蒙惠书并赐大著,拜服之至。思念语:分手多日,别来无恙?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别后月余,殊深驰系。一别累月,思何可支? 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别后萦思,愁肠日转。离别情怀,今犹耿耿。

别来良久,甚以为怀。 近况如何,念念。

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问候语: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阳春三月,燕语雕梁,想必心旷神怡!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 春日融融,可曾乘兴驾逰?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

时欲入夏,愿自珍重。赤日炎炎,万请珍重。

渐入严寒,伏福躬无恙。入秋顿凉,幸自摄卫。

汗暑无常,伏维珍重自爱。自述语:敝寓均安,可释远念。

阖寓无恙,请释悬念。 贱体初安,承问极感。

贱躯如常,眷属安健,聊可告慰。 微恙已愈,顽健如往日,免念。

祝贺语:欣闻。

谨寄数语,聊表祝贺。 谨以至诚,恭贺。

喜闻。

,由衷快慰,匆致此函,诚表贺意。

致歉语:惠书敬悉,甚感盛意,迟复为歉。 音问久疏,抱歉良深。

久未通函,甚歉。结束语:草率书此,祈恕不恭

匆此先复,余后再禀。 特此致候,不胜依依。

临书仓卒,不尽欲言。 谨申数字,用展寸诚。

书不尽意,余言后续。诸不具陈。

谨申微意。 请长纸短,不尽依依。

言不尽思,再祈珍重。日来事忙,恕不多谈。

专此奉复辟。 手此奉复。

敬候回谕。

7. 请教文言书信的头尾

称谓后附提称语,用于文言书信,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虹生十四兄亲家年大人情右(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再如,某先生台鉴、贤弟如晤,等。

常见用于朋友之间的提称语如下: 足下 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垂鉴 赐鉴 钧鉴 尊鉴 台鉴 等,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垂,含居高临下之义。赐,上给予下叫做赐。钩,古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劭者的信中。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平辈。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撰,即著述。史,指有著作传世垂史。

启辞 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启辞理应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如: 敬禀者 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敬启者 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写的内容。既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 谨启者 谨,是谨慎、郑重的意思。用于同辈。 径启者 径,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函通用。 拜启者 拜,表敬词。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恳启者 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内容。 兹启者 兹,这里,现在。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态度客观平和,不含明显敬意。 专启者 用于专谈某实事的书信。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如: 顷诵华笺,具悉一切。忽奉手教,获悉一是。奉诵钧谕,向往尤深。顷获大示,井所赐物。惠书奉悉,如见故人。幸承明教,茅塞顿开。披诵尺素,谨表葵私。 数获手书,至感厚爱。展读琅函,甚感盛意。接阅华简,幸叨莫逆。捧读德音,喜出望外。手教敬悉,词意深美,一启蓬心。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 顷得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宽慰。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河汉,拜服之至。迭接来示,因羁琐务,未及奉复,深以为歉。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 大札敬悉,稽复乞谅。欣奉惠书,敬聆喜讯,不胜忭贺。接读手书,知君抱恙欠安,甚为悬念。久慕鸿才,今冒昧致书,以求教诲。别来无恙 久不晤见,甚念贤劳。暌违日久,拳念殊殷。久疏通问,时在念中。一别经年,弥添怀思。日前曾奉一函,谅已 先尘左右。前此一函,想已达览。

结尾一般用“再拜”、“谨再拜”等于,以示礼貌和恭敬。如司马迁《报任安书》,最后便是“书不能尽意,略陈固陋。谨再拜”。

8. 文言文书信的书写格式

正文 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

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

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一般 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事情。

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容有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 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或 “再启”字样。 结语 结语,即信文的结束语,理应属正文的一部分。

但与“启辞”相仿,旧 式书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结语套辞,现时各界文化人士的书简中,仍频见使用。这里不妨胪列若干,供参考。

书短意长,不一一细说。 恕不一一。

这些民国时期惊艳世人的句子真的超绝

1. 上海高二课文《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以妹妹的口吻写一封回信(急

“见信 谢兄(小妹那里穷 发的电报 字越少越便宜)”

小妹回信道“信已收到 谢谢兄 兄送小妹的十册书小妹都已经全部读过了 小妹的对象(咔)之前已经送过一套一模一样的书给小妹了(滋啦滋啦) 回信前小妹已把兄送小妹的书全部卖到旧书市场了 就是1块钱1斤的那种(咔咔咔) 兄的书看起来很厚重 其实仅有3两(哔——)罢了 小妹之前有想过卖到5块钱1斤的废品回收站 想起了兄的谆谆教导 ‘咱们读书人不能太在乎钱’ 于是选择了1块钱1斤的旧书市场 愿兄身体健康 ”

读完信哥哥死了

死因:心力衰竭

2. 用文言文写一封400字给母亲的信,内容刚上大学的感受

亲爱的母亲: 您辛苦了! 这么多年来,您为了我一直默默地付出,为了我你付出了多少心血啊! 你就像一根蜡烛,照亮我前进的方向.在我伤心的时候,是您用那团团火光安慰着我,使我鼓起勇气,努力向前冲;在我高兴的时候,也是您用那片片火光替我祝贺,使我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心;早我失意时,同样是您用那温暖的火光鼓励着我,让我不再沉浸在失意之中.这些年来,您一直用您蜡烛般的温暖支持着我.使我的人生道路总是一片明亮的. 古人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您这份沉甸甸的母爱,有谁能够掂量它的分量,又有谁能够真正地偿还这份母爱呢?您对我那份无时无刻不存在的关怀,就犹如我受伤后避风靠岸的港湾."为了自己的儿女,父母愿意牺牲自己所有的一切."这句话,没个人都懂,是一句不是真理的真理.听到这句话,我忽然想起了一件发生在多年前的事情: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您正在收拾夏季的衣服.我坐在床上懒洋洋的看着你忙碌着.突然,我发现你冬季的衣服很少.我感到十分奇怪,您每年都会给我买许多衣服,自己的衣服怎么会这么少呢?我不解的问,您莞尔一笑:"有什么关系,又不是没的穿,你的身体弱,要多穿一点.妈妈身体强,少穿点没关系."顿时,我的眼眶湿润了.这是,我又想起了那句话,"为了自己的儿女,父母愿意牺牲自己所有的一切."这句话,不正合适用来形容你吗?妈妈,你真的很伟大.您对我的爱,对我的关怀,比整个宇宙还要大. 妈妈.这么多年真的很感谢您对我的关怀,对我的爱.妈妈,让我真心的对您说一声"谢谢"! 祝您: 身体健康 您的女儿:王敏 20XX年5月14日篇二:给母亲的一封信亲爱的妈妈: 您好! 新的一年又到了,我好想对您说说知心话。

是您给了我生命,是您含辛茹苦把我养育。为了我的成长,你付出了多少辛劳!我爱您!亲爱的妈妈!我的心永远和您连在一起。

这些年来,您给了我无尽的关爱。您对我的爱比天高、比海深!我会永远铭记在心。

每当我取得一小点进步的时候,您总是充满惊喜,给我鼓励;每当我调皮捣蛋的时候,您会宽容地对待我;每当我不小心闯祸的时候,您从不责骂我,总是耐心地和我讲道理;每当我考试不好的时候,您会帮助我分析原因,要求我下一次考得好一些---在生活上,您对我关怀备至却从不溺爱,每次我生病时,最焦急的人是您;春夏秋冬季节交替,您总是及时为我准备好相应的衣物;您在精心照料我的同时还不忘锻炼我的自理能力,使我从小就会洗头洗澡,还会洗碗洗衣,收拾房间。即使您和爸爸不在家,我也会自己买盒饭吃,自己洗漱,自己上床睡觉------您给我的这些,我怎么能够忘记呢? 妈妈,我还记得我五岁那年的夏天,您带我和妹妹出去玩。

路上,因为天气炎热,您买了三支棒冰。当我打开棒冰时,一不小心棒冰掉到地上去了。

我正不知所措,犹豫着想去捡起来,您却蹲下身搂住我,说:“傻孩子,没关系的,棒冰掉到地上脏了,不能吃了,我这支给你吧!”不知为什么,眼泪刷的一下从我的脸上流了下来。您连忙安慰我:“别哭,别哭,不怕不怕!妈妈的给你。

这可是你最喜欢吃的呀!”我拿着棒冰津津有味地舔呀舔,您在我的旁边笑眯眯地看着我。您的爱化作了清凉的棒冰水,一直流入了我的心里。

我觉得,我的心里比嘴里更加甜蜜。这虽然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但是,一直到今天,我还会经常地回想到您给我的那支棒冰的味道。

妈妈,您那么爱我,我也非常地爱您。一次在您生日那天,我用我有限的零花钱去小商店给您买了一个玩具戒指

回到家,我把戒指放在信封里,还附上了张写着祝福话的贺卡。傍晚,您回来后,我捧着信封对您说:“祝妈妈生日快乐!请收下我的礼物吧!”您打开一看,笑了。

当您念完纸条,已是热泪盈眶。您套上戒指,一把抱住我说:“你真是妈的好宝贝!” 过了年,我又大了一岁,已经是个小小男子汉了。

我会更懂事的。我一定要学好知识,练好本领,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做一个有知识、有能力、独立自强的人。

亲爱的妈妈,我爱您!您的辛劳不会白白付出,等我长大后,我一定好好报答您! 最后,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您的女儿XXX 20XX年X月X日篇三:给母亲的一封信亲爱的妈妈, 您好! 十一个春夏秋冬,四千多个日日夜夜,我忘不了,您一个字一个字地教我修改作文;忘不了您手把手地教我打乒乓;忘不了早上起床后放在桌子上的那杯热腾腾的牛奶;忘不了天热时您为我换上的那床凉丝丝的竹席;忘不了天冷时您为我添上的厚实温暖的棉衣,忘不了几年如一日在教室门口耐心等待的身影…… 我乖巧的讨您欢心,耐心听您的叮咛和唠叨,我总是忙忙碌碌,一天天重复着一遍又一遍乏味枯燥的家务,做饭,洗衣,种地;种地,洗衣,做饭您为我付出的又何止是这些呢!但是,我却又能给您什么呢?看见您拖着疲惫的身躯下班回家,我悄悄地走到您身边,帮您揉揉肩,捶捶背,倒一杯茶,拿一双替换的鞋子……您就会高兴得像个小孩子似的。妈妈,您为我付出了这么多,我却连一个“谢”字也没对你说,我感到深深的内疚…… 岁月匆匆,一些事物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消失,而您给我的爱,。

3. 有哪些赞美妹妹的文言文或古诗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王昌龄《西宫秋怨》盛开的芙蓉花也比不上美人娇艳的妆容,清风袭来,水边的宫殿中飘散着满头珠翠的美人的香味啊!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黄梅戏《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形容林黛玉的温柔秀气。

一颦一笑都娴静优雅。 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

——曹雪芹《红楼梦》像春天的桃花那么俊俏美丽,像秋天的菊花那样清高闲雅。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李延年《李延年歌》北方有位美丽姑娘,独立世俗之外。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

——黄梅戏《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娴静得就像花浮在水面,行动犹如风吹拂柳条。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颜色

——白居易《长恨歌》她回眸一笑时,千姿百态、娇媚横生;六官妃嫔,一个个都黯然失色。脉脉眼中波,盈盈花盛处。

——东汉末年《古诗十九首》女子含情脉脉和巧笑盈盈。芸芸众神赞,飘飘仙子舞。

——东汉末年《古诗十九首》一群女子跳舞,周围人称赞。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李白《清平调·其二》贵妃真是一枝带露牡丹,艳丽凝香,楚王神女巫山相会,枉然悲伤断肠。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宛如出清水的芙蓉,有大自然天然去雕饰。

4. 古代写信的格式

一、常用书信套语 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 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 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同学:砚右、文几、台鉴 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 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二、祝愿语 父母:恭请福安 叩请金安 长辈:恭请崇安 敬请福祉 敬颂颐安 师长:敬请教安 敬请教祺 敬颂海安 平辈:顺祝 三、常用的提称语 提称语是提高称谓的语词,用以表达盼望受信人阅览这封书信之意。

膝下 对祖父母、父母亲用。尊鉴 对祖父母、父母亲辈的长辈用。

〈鉴,是看信的意思。〉 道鉴 对师长用。

赐鉴 对普通长辈用。大鉴 对平辈用。

惠鉴 对平辈用。鉴 对晚辈用。

对长辈:叩禀 敬叩 拜上 对平辈:谨启 鞠启 手书 对晚辈:字示 白谕 书信上的称呼 四、书信一开头,便是称呼;信的末尾,再具名的上面,也要称呼;信的中间,提到别人时,又要称呼。称呼弄不清,容易闹成笑话。

〈一〉家族称谓表 称人 自称 对他人称 对他人自称 祖父 \ 母 孙 \ 孙女 令祖父 \ 母 家祖父 \ 母 父 \ 母亲 儿 \ 女 令尊 \ 堂 家父 \ 母 伯父 \ 伯母 侄 \ 侄女 令伯 \ 伯母 家伯 \ 伯母 兄 \ 嫂 弟 \ 妹 令兄\嫂 家兄\嫂 弟 \ 弟妇 兄 \ 姊 令弟 \ 弟妇 舍弟 \ 弟妇 姊 \ 妹 弟妹兄姊 令姊 \ 妹 家姊 \ 妹 吾夫 妻 尊夫 外子 贤妻 夫 尊 \ 嫂夫人 内子 \ 人 吾儿 \ 女 父 \ 母 令郎 \ 媛 小儿 \ 女 贤媳 愚 贤媳令媳 小媳 贤侄 \ 侄女 愚伯 \ 伯母 令侄 \ 侄女 舍侄 \ 侄女 君舅 \ 姑 媳 令舅 \ 姑 家舅 \ 姑 〈二〉亲戚称谓表 称人 自称 对他人称 对他人自称 外祖父 \ 母 外孙 \ 女 令外祖父 \ 母 家外祖父 \ 母 姑丈 \ 母 内侄 \ 侄女 令姑丈 \ 母 家姑丈 \ 母 舅父 \ 母 甥 \ 甥女 令母舅 \ 舅母 家母舅 \ 舅母 姨丈 \ 母 姨甥 \ 甥女 令姨丈 \ 母 家姨丈 \ 母 岳父 \ 母 子婿 令岳 \ 岳母 家岳 \ 岳母 姊丈 内弟 \ 姨妹 令姊丈 家姊丈 妹丈 内兄 \ 姨姊 令妹丈 舍妹丈 表兄 \ 嫂 表弟 \ 妹 令表兄 \ 嫂 家表兄 \ 嫂 表弟 \ 弟妇 表兄 \ 姊 令表弟 \ 弟妇 舍表弟 \ 弟妇 内兄 \ 弟 妹 \ 姊婿 令内兄 \ 弟 敝内兄 \ 弟 襟兄 \ 弟 襟弟 \ 兄 令襟兄 \ 弟 敝襟兄 \ 弟 贤甥 \ 甥女 愚舅 \ 舅母 令甥 \ 甥女 舍甥 \ 甥女 贤婿 愚岳 \ 岳母 令婿 小婿 五、书信开头语 惠书敬悉,情意拳拳。 接获手书,快慰莫名。

昨得手书,反复读之。谕书敬读,不胜欣慰。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顷接手示,甚欣甚慰。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喜接来函,欣慰无量。顷奉惠函,谨悉一切。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 得书甚慰,千里面目。

得书之喜,旷若复面。 数奉手书,热挚之情,溢于言表。

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 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

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钦佩语 奉读大示,向往尤深。

喜接教诲,真解蒙矣。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谨蒙悔语,用祛尘惑。 大作拜读,敬佩之至。

顷读惠书,如闻金石良言。久钦鸿才,时怀渴想。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蒙惠书并赐大著,拜服之至。

思念语 分手多日,别来无恙?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一别累月,思何可支? 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别后萦思,愁肠日转。

离别情怀,今犹耿耿。 别来良久,甚以为怀。

近况如何,念念。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

问候语 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阳春三月,燕语雕梁,想必心旷神怡!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

春日融融,可曾乘兴驾逰?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 时欲入夏,愿自珍重。

赤日炎炎,万请珍重。 渐入严寒,伏福躬无恙。

入秋顿凉,幸自摄卫。 汗暑无常,伏维珍重自爱。

自术语 敝寓均安,可释远念。 阖寓无恙,请释悬念。

贱体初安,承问极感。贱躯如常,眷属安健,聊可告慰。

微恙已愈,顽健如往日,免念。祝贺语 欣闻。

,谨寄数语,聊表祝贺。

谨以至诚,恭贺你们。

喜闻。

,由衷快慰,匆致此函,诚表贺意。致歉语 惠书敬悉,甚感盛意,迟复为歉。

音问久疏,抱歉良深。 久未通函,甚歉。

六、结束语 结尾问候语,是问候受信人安好。草率书此,祈恕不恭。

匆此先复,余后再禀。 特此致候,不胜依依。

临书仓卒,不尽欲言。 谨申数字,用展寸诚。

书不尽意,余言后续。诸不具陈。

谨申微意。 请长纸短,不尽依依。

言不尽思,再祈珍重。日来事忙,恕不多谈。

专此奉复辟。 手此奉复。

敬候回谕。对长辈用:敬请 福安。

/恭请 崇安。/敬请 教安。

对平辈用:敬请 大安。/敬请 台安。

/顺颂 时绥。对晚辈用:顺颂 近佳。

对居丧的人用:〈对长辈用〉恭请 礼安。〈对平辈用〉敬请 礼安。

对生病的人用:敬请 痊安。

书信文言文

这些民国时期惊艳世人的句子真的超绝

徐志摩: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七尺之躯,已许国,再难许卿

周恩来:“望你珍摄,吻你万千”

邓颖超:“情长纸短,还吻万千”

遇到你之前,我没想过结婚,遇见你之后,结婚这事我没想过和别人

愿雾尽天蓝,为你把发绾

我寄你的信,总要送往邮局,不喜欢放在街边的绿色邮筒中,我总疑心那里会慢一点

我这一生失败透顶,民国三年等不到一场雨,一生等不到一句我爱你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钱钟书: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谁要吻你,我只是吻一吻这秋色

从前的从前,没有胭脂,女子的脸只为情郎红

他是穿堂而过寻不着边际的轻风,却引得自己这孤寂山谷万年回想

他日人间惊鸿舞,浮生人间皆如愿

他说的让她三分,不是三分流水七分沉的三分,而是天下只有三分月色的三分

我的万水千山,不是你要的翘首以盼,人生从来都靠自己的成全

我是宋清如至上主义者

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关于描写书信来往的诗句

1. 求几篇好的文言文书信

清·林觉民《与妻书》《与妻书》原文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就死也。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 汝身之,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

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

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

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

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

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

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

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

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感情真挚啊,感动 上梅直讲书 (苏轼写给梅尧臣的信)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

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

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与乐乎此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

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斗升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

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

诚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人,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

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焉,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

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

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传》曰:“不怨天,不尤人。”

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

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

2. 古文写信格式和用词

古文书信书写格式:提称语、启辞、正文、结语、祝辞、署名、附候语及补述语一、提称语提称语是附在称谓后面,提高称谓的语词。

提高称谓,也就是对受信人进行尊敬抬举的意思,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有的提称语除提高称谓之外,还有请受信人察阅此信的意思,如“赐鉴”、“青鉴”等。

我国传统书信中常用的提称语很多,使用时要特别注意与称谓的配合。二、启辞 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常见的启事敬辞“敬禀者”,意思是说:“我恭敬地禀告的事情如下。”启辞又分为两类。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三、正文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

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

四、结语写信对人叙事论理,说完正事就结束,收得太急,显得不太礼貌,因此要说上一两句客气话,就象平常至朋友家聊天,临告辞之前需要说几句过渡,完了再告辞。书信中如“临书翘企,敬候佳音”、“因故迟复,请谅”等等。

结尾敬语,敬告对方谈话到此结束,与前段的启事敬辞相呼应。前头用“敬启者”,后面“敬此”、“肃此”;如果前头用“兹复者”,后面则用“专此”、“草此”之类。

五祝辞祝辞,就是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愿、钦敬或勉慰的短语,如“即颂近安”之类。 其中,“即颂”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书写;“近安””等词,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如果祝颂语的文字较多,也可独立占行,空两字写起,不必分拆成两部分。如果信笺下方余地充分,或者为了突出祝辞,也可将“祝”、“颁”、“此致”等宇样独占一行,空四格书写,而将“安”、“好”、“敬礼”等另行顶格书写。

顶格书写的祝辞后一般不加标点符号。祝辞应根据具体情况恰当择用。

六署名 笺文结尾,要写上发信人的名字和写信的时间。需要注意的是,应在名字之前加上相应的自称,名字之下要选用适当的礼告敬辞。

七、附候语及补述语 附候语是附带问候的辞令。附后语通常有两种情况:1、写信人附带问候受信人身边的亲友例如:①令尊前乞代请安(附带问候受信人的父母)②令兄处乞代候(附带问候受信人的兄长)2、写信人代自己身边亲友问候受信人例如:①广平及海婴随叩(附带代妻儿行礼问候)②家父嘱笔问候(附带代父亲问候)附候语的写作应特别注意三点:一是要注意称谓的恰当,二是另行写起,三是力求简练。

补述语,即信写毕之后又要补充说明的话语。补述语一般用“又及:”、“又启:”加以提示。

补述语不宜过长。用词:开头语:惠书敬悉,情意拳拳。

接获手书,快慰莫名。 昨得手书,反复读之。

谕书敬读,不胜欣慰。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顷接手示,甚欣甚慰。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喜接来函,欣慰无量。

顷奉惠函,谨悉一切。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

得书甚慰,千里面目。得书之喜,旷若复面。

数奉手书,热挚之情,溢于言表。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

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

钦佩语:奉读大示,向往尤深。 喜接教诲,真解蒙矣。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谨蒙悔语,用祛尘惑。

大作拜读,敬佩之至。 顷读惠书,如闻金石良言。

久钦鸿才,时怀渴想。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蒙惠书并赐大著,拜服之至。思念语:分手多日,别来无恙?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别后月余,殊深驰系。一别累月,思何可支? 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别后萦思,愁肠日转。离别情怀,今犹耿耿。

别来良久,甚以为怀。 近况如何,念念。

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问候语: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阳春三月,燕语雕梁,想必心旷神怡!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 春日融融,可曾乘兴驾逰?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

时欲入夏,愿自珍重。赤日炎炎,万请珍重。

渐入严寒,伏福躬无恙。入秋顿凉,幸自摄卫。

汗暑无常,伏维珍重自爱。自述语:敝寓均安,可释远念。

阖寓无恙,请释悬念。 贱体初安,承问极感。

贱躯如常,眷属安健,聊可告慰。 微恙已愈,顽健如往日,免念。

祝贺语:欣闻。

谨寄数语,聊表祝贺。 谨以至诚,恭贺。

喜闻。

,由衷快慰,匆致此函,诚表贺意。

致歉语:惠书敬悉,甚感盛意,迟复为歉。 音问久疏,抱歉良深。

久未通函,甚歉。结束语:草率书此,祈恕不恭。

匆此先复,余后再禀。 特此致候,不胜依依。

临书仓卒,不尽欲言。 谨申数字,用展寸诚。

书不尽意,余言后续。诸不具陈。

谨申微意。 请长纸短,不尽依依。

言不尽思,再祈珍重。日来事忙,恕不多谈。

专此奉复辟。 手此奉复。

敬候回谕。

3. 文言文的信

XX君足上:经月未见,寒暖不定,君身康健否?余心久念甚矣,只惜常日俗事烦扰,未得闲时以探之,憾矣。

余前日偶得一书,字句珠玑,良解烦忧,心甚喜之。思君近长需之,但凭以赠,盼君见书如面,一偿心事,二可解颐,余心之所慰也。

古人云,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君有鸿鹄之志,盛世之中,岂可蜗居而安乎?幸国泰物丰,天竞百业,此是为大展宏图之良机也。

盼君朝乾夕惕,勿纵微时,早日得偿所愿。年关将近,早祝平安,君心得悦,余心足矣。

余身无恙,万勿相念。罔寄鱼雁,盼复德音。

XX顿首呃,根据楼主的意思大概写这些,楼主可以凭自己的情况再添加内容,呵呵,希望能帮得上忙。

4. 求几篇好的文言文书信

清·林觉民《与妻书》《与妻书》原文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就死也。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 汝身之,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

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

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

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

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

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

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

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

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感情真挚啊,感动 上梅直讲书 (苏轼写给梅尧臣的信)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

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

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与乐乎此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

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斗升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

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

诚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人,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

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焉,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

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

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传》曰:“不怨天,不尤人。”

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

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

5. 关于文言文写信的格式

写信的格式: 给----的一封信(可要可不要) 尊敬的---(顶格写) (空二格)先向对方问好 正文 此致 敬礼(另起一行,要顶格写) 写信人署名 写信日期 以上就是一般书信的格式,实际运用时,也可稍作变化。

信封的格式: 收信人邮编 收信人地址 收信人姓名 发信人地址 发信人姓名 发信人邮编 PS:当然,你只写收信人的信息也可,但万一地址不正确,就退不回来了。 中文信封为竖写样式。

右上起书写收信人的地址 中间有一个竖长方红色框,写上收信人的尊姓大名和台鉴,一般写“先生”之类居多。 左边偏下写上寄信人的适当的落款。

通知的格式: 各种类型的通知各有不同的写法。以下介绍各类通知标题和正文的一般写法: 1.标题。

通知的标题有完全式和省略式两种。完全式标题是发文机关、事由、文种齐全的标题,省略式标题则根据需要省去其中的一项或两项。

省略式标题有如下三种情况: (1)省略发文机关。如果标题太长,可省略发文机关。

如“关于县级市经济管理权限的通知”,这个标题便省略了发文机关。省略发文机关的标题很常见。

如果是两个单位以上联合发文,不能省略发文机关。 (2)省略多余的“关于”和“通知”字样。

发布性和批转性通知的标题由“发文机关+发布(批转、转发)+被发布文件标题+通知”构成。被发布、批转、转发公文为法规、规章时,一般应加上书名号,有时由于被批转、转发公文标题中已有“关于”和“通知”字样,或者被批转、转发的公文标题比较长,这时,通知的标题一般可保留末次发布(批转、转发)文件机关和始发文件机关,省略去多余的“关于”和“通知”字样。

否则,就会出现一个标题中有多个“关于”和“通知”的现象,显得很长,读起来也拗口。如:“**县人民 *** 关于转发《**市人民 *** 关于转发〈**省人民 *** 关于转发人事部关于***同志恢复名誉后享受**级待遇的通知〉的通知》”。

这个标题有四个层次,用了三个“关于转发”,两个“的通知”,很不顺口。可把这个标题简化为“**县人民 *** 转发人事部关于***同志恢复名誉后享受**级待遇的通知”。

至于被省、地区等转发过的内容,可在转发意见中交待清楚。 (3)省略发文机关和事由。

如果通知发文范围很小,内容简单,甚至张贴都可以,这样的通知标题可以省略发文机关和事由,只写文种“通知”二字。 2.正文。

通知的正文主要包括原由、事项、要求三部分。主体在事项部分。

下面分别介绍几种通知正文的写法: (1)指示性通知的写法。指示性通知的正文,一般先写发文的原由、背景、依据;在事项部分,或写发布行政法规、规章制度、办法、措施等,或写带有强制性、指挥性、决策性的原则(或指示性意见)、具体工作要求等。

指示性通知的事项,一般具有影响面较大、比较紧急和有一定的政策性的特点。 (2)批示性通知(批转、转发性通知)的写法。

批转与转发性通知正文写法大体相同。可以把这两种通知称为“批语”,把被批转、转发的文件看做是通知的主体内容。

批语的内容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1)说明批转的目的或陈述转发的理由; 2)对受文单位提出贯彻执行的具体要求; 3)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补充性的规定。 用通知批转或转发下级机关、不相隶属机关和上级机关的公文时,对被批转和转发的文件已起到了一种公布、认可或推荐的作用。

从构成上看,这种通知由批语部分和批转或转发文件组成,批语和被批转或转发文件都不能单独作为一份文件。如果批语脱离被批转或转发文件,没有实际依托内容,不能单独行文;如被批转或转发文件离开批语则不能纳入通知的内容,不能体现发文单位的意图,没有批语予以的权威性和合法地位。

(3)事项性通知的写法。事项性通知正文的写作,要使受文单位了解通知的内容(即事项),以及做什么,怎样做,有什么要求。

正文一般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开头,一般是说明为什么要发此通知,目的是什么。

第二部分是主体,即事项部分,将通知的具体内容一项一项列出,把布置的工作或需周知的事项,阐述清楚,并讲清要求、措施、办法等。这类通知多数用于布置工作,因此也有人称之为“工作通知”。

第三部分是结尾,多提出贯彻执行要求,如“请遵照执行”,“请认真贯彻执行”,“请研究贯彻”等习惯用语,也有的通知结尾不写习惯用语。 写事项性通知,要开门见山,忌转弯抹角。

在叙述事项时,要突出重点,把主要的、重要的写在前面。根据需要,主要的内容可详写,讲清道理,讲明措施,次要的内容则尽量简略,扼要交代即可。

在语言表达方面,通知主要以叙述为主,对下级单位提出要求。有时可以适当做一些分析、说理。

但通知中的说理不像议论文的说理那样要有严密的逻辑性,只要抓住关键问题,用简洁的语言把道理阐述清楚即可。 (4)知照性通知的写法。

知照性通知的正文,只要写清楚行文的依据、目的和事项即可。要求文字简练、明白。

(5)会议通知的写法。会议通知依据其不同类型,有不同的写法。

通过文件传递渠道发出的会议通知,一般应写明召开会议的原因、目的、会议名称、主要议题、到会人员、会议及报到时间、地点、需要的材料等,通常用。

1.描写古人书信往来的诗句

1、《寄外征衣》唐代:陈玉兰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释义:

你守卫在边关,我却在吴地,凉飕飕的西风吹到我身上的时候,我正在为你而担忧。

我寄上一封简短的书信,信中每一行字上都浸透了我的眼泪,寒气来到你身边的时候,我寄出的寒衣不知收到没有?

2、《寄令狐郎中》唐代:李商隐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释义:

你是嵩山云我是秦川树,长久离居;

千里迢迢,你寄来一封慰问的书信。

请别问我这个梁园旧客生活的甘苦;

我就像茂陵秋雨中多病的司马相如。

3、《寄王琳》南北朝:庾信

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

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

释义:

身在玉门关外道路竟如此遥远,翘望故都金陵音信又何等稀疏。

我现在激动地流下千行热泪,只因为拜读了您万里寄来的手书。

4、《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见寄》唐代:柳宗元

三日柴门拥不开,阶平庭满白皑皑。

今朝蹋作琼瑶迹,为有诗从凤沼来。

释义:

柴门多日紧闭不开,

门前石阶铺满了白雪皑皑。

如今有人把琼玉般的积雪踏碎,

是友人从京城给我寄了诗来。

5、《钟陵禁烟寄从弟》唐代:李中

落絮飞花日又西,踏青无侣草萋萋。

交亲书断竟不到,忍听黄昏杜宇啼。

释义:

(柳)落絮纷飞如花般的飘落,日头又已西偏,独自外出踏青,只有草长得密密稠稠。

寄给(近亲、好朋友)亲戚朋友们的书信竟也音信全无,我又怎么敢在黄昏的时候听那杜绝的啼鸣呢。

2.关于书信的诗句

《饮马长城窟行》

——汉·无名氏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结素鱼贻友人》

——唐·李冶

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

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家书后批二十八》

——唐·韩偓

四序风光总是愁,鬓毛衰飒涕横流.

此书未到心先到,想在孤城海岸头.

《京师得家书》

——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得家书》

——唐·杜甫

去凭游客寄,来为附家书.今日知消息,他乡且旧居.熊儿幸无恙,骥子最怜渠.临老羁孤极,伤时会合疏.二毛趋帐殿,一命侍鸾舆.北阙妖氛满,西郊白露初.凉风新过雁,秋雨欲生鱼.农事空山里,眷言终荷锄.

《赠猎骑》

——唐·杜牧

已落双雕血尚新,鸣鞭走马又翻身.

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

《渔家傲》

——宋·陆游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亦!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端州江亭得家书》

——唐·李绅

雨中鹊语喧江树,风处蛛丝飏水浔.

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

蝶恋花

——宋·赵令畤

尺素重重封锦字.未尽幽闺,别后心中事.佩玉丝文竹器.愿君一见知深意.

环玉长圆丝万系.竹上斓斑,总是相思泪.物会见郎人永弃.心驰魂去神千里.

《蝶恋花》

——宋·晏几道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3.描写古人书信来往的诗句

鱼传尺素出处:

用“鱼”来传递书信的典故,最早出现在东汉蔡邕的《饮马长城窟行》的乐府诗集里,说的是离别的亲人之间的书信往来的思念情感。

《饮马长城窟行》全文:“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他乡各异性。展转不可见,忽觉在他乡。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宋代秦观的《踏莎行》词也有对“鱼传尺素”的描述。

词的全文:“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翻译成现代文意思是:“漫雾遮没楼台,暗淡的月色蒙住津渡,桃源美境任你怎样盼望都是无法找到之处。怎能忍受这孤独的馆舍正紧紧关住春天的冷寒,特别是在杜鹃悲啼不停夕阳将暮。驿站寄来了梅花,鱼雁传送到书素,堆砌起来的怨恨重重叠叠无法指数。郴江而又悠然自得地环绕着郴山,为了何人又要流向潇湘去。”

鸿雁传书的出处:

《周易 渐》曰:初六鸿渐于干,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威仪吉;《礼记 月令》曰: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鸿雁来,是月也,以立春……盲风至,鸿雁来……是月也,日夜分……鸿雁来宾,爵入大水为蛤……是月也;《仪礼》曰:大夫执雁取其候时而行也。婚礼下达,纳用雁;《周书》曰:白露之日鸿雁来,鸿雁不来,远人背畔。小寒之日雁北方,雁不北方,民不怀至;《春秋繁露》曰,凡贽大夫用雁,雁有类。长者在民上,必有先后,雁有行列,故以为贽。

4.与书信有关的诗句

古代书信的“美称”

河北 张木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大诗人杜甫《春望》中的诗句。信,满载着深情厚谊,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如同面聚,因而显得特别珍贵。

自古以来,书信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人们给它起了很多有趣的代称,赋予了美好的情趣。“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多么美妙的诗句,多么动人的情境!

鱼肚子里真有“尺素书”吗?古人的书信常用洁白的绢来写,长一尺左右,称为尺素,故书信即称尺素书。洁白的尺素常结成双鲤之形,古乐府诗有道:“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因此,“双鲤”为书信的代称。前面引诗中的“烹鲤鱼”并非真烹,不过是一种生动的比喻罢了。

苏武牧羊的故事许多人都知道,他曾把信缚在雁足上带回祖国,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鸿雁传书”。所以,信又常常合称“鱼雁”,例如古诗有“长江不见鱼雁书,为遣相思梦入秦”。

在纸发明以前,古人除用绢、帛写信外,还以竹片、木片作为书写材料,称为简、札、牍,故书信有时又称“书简”、“书札”、“书牍”或“简札”、“简牍”。简札的长度和素绢一样,都取一尺左右,故信又有“尺牍”、“尺翰”、“尺书”等等美称。

纸发明以后,人们制作了一种小巧精美,专门用来题诗和写信的纸张——“笺”,并以此作为书信的代称。晏殊有词道:“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

5.关于书信的诗句有哪些

1、《京师得家书》明代: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释义:

绵绵的江水有三千里长,家书有十五行那么长。

行行之间没有其他的言语,只是告诉我要尽早回到故乡。

2、《秋思》唐代: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释义:

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

3、《春望》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释义: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4、《逢入京使》唐代: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释义:

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

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请告家人说我平安无恙。

5、《踏莎行·郴州旅舍》宋代: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释义:

雾迷蒙,楼台依稀难辨,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望尽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无处觅寻。怎能忍受得了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春寒料峭,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

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郴江啊,你就绕着你的郴山流得了,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

6.古人朋友之间书信往来的诗词分析

书信大行天下与造纸术的发明有关。

一管狼毫(无狼羊亦可)、一纸素笺,写不尽上下古今多少事;一声问候、一声呼唤,寄不尽山长水远相思情。古代关山阻隔,交通不便,通信便成为亲人与亲人之间、朋友与朋友之间联络的重要方式。

即使是近在咫尺,古代闺训也不允许怀春少女踏出闺门半步。粉墙高阁,雕栏重帘,遮断了多少佳人梦;书生寄语,**题诗,演绎了多少事。

“私订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这些寄托古人美好愿望的大团圆式的结局,其中的反反复复,曲曲折折,还不是书信为双方连起了红线。 山高地远,鸿雁传书;江头河尾,鱼传尺素,在浩如烟海的古人书札中,蕴涵着多少浓浓的亲情和厚谊。

“大人尊前,叩请金安”,“惠书敬悉,思意绵绵”这是游子对父母的思念;“接获手书,快慰莫名”,“别来良久,甚以为怀”,这是长辈对晚辈的牵挂;“海天在望,不尽依依”,“纸短心长,甚为至念”,这是友人对友人之间的关切;“别后萦思,愁肠日转”,“春寒料峭,善自珍重”,这是怨女对旷夫的企盼。即使是革命领袖,在书信中也念念不忘敬师之情。

“诲谕勤勤,感且不尽”,“世局多故,为国自珍”,便是信中致师之语。 古代不比当今,不管什么人,不管什么文章,只要花点钱便可以出书。

无论是高人学士,迁客骚人,诗稿文稿大都是在友人之间诗酒唱和中保存下来的。古人出一本书,,出一本诗集,那是十分奢侈的事情,面壁十年,皓首穷经,不闹出个名气,那是出不起书的,李白、杜甫莫不是晚年出书。

即使是李贺,可说得上是千古留名的大诗人,因为他死得太早,诗集还是后代的“粉丝”们刊印出来的。因此古代诗词文赋的流传形式,往往靠书信,而且有的本身就是书信。

例如李白的“送友人”、“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金陵酒肆留别”、“赠孟浩然”、“渡荆门送别”。杜甫的“寄韩谏议”、“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白居易的“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 弟妹”,这是一首七律,仅标题就有四十九字,大意是说在战乱的时期,白居易从河南到关内,饥餐渴饮、兄弟离散,望月而引发思念之情,接着就列出一串人名,这不是书信又是什么。因是文言,人们大都能看懂或记住诗,而这些有点拗口的标题,往往不被人所记忆了。

再看诗内四句:“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这不是诗化的书信语言吗? “往事高低半枕梦,故人南北数行书”,这是安定环境中往事萦怀的一种心境,挂念而不担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寥寥十字,身处战乱,怎一个思念了得;“相思处,一纸红笺,无限泪痕”,这是有情人之间的无奈感叹。最感人的,莫过于陆游与前妻唐婉不期而遇而在沈园影壁上题诗(词)相寄的“钗头凤”。

陆游说:“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唐婉说:“小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倚斜栏”。

一个是“山盟虽在,锦书难托”,一个是“欲笺心事,独倚斜栏”,两情相悦,却不能所属,连互相寄封信都那样难,不得已发出了“难!难!难!”、“莫!莫!莫!”的感叹,这是多么深挚无比,令人窒息的爱情啊!一张尺素、一纸红笺,承载着古来多少深挚的情感啊!记得上中学时,本人尚是个不知爱情为何物的愣头青的时候,看了陆游和唐婉的故事以及他们的题壁诗词,沉沉焉以感胸内憋闷潸然而泪下。绵绵真情,一字一泪,已使红笺尽湿,这些诗句把书信在人生中的重要价值已表现殆尽,它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况且还有那么多关于书信的传说呢,《柳毅传书》、《红叶题诗》,使书信更是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朦胧而美丽。那传递书信驿路上来去匆匆的马蹄,在黄尘中踏下的是平仄交互、纸短情长的诗句;我们似乎已经看到撩起帘幕遥望天际征鸿的**了,那是一幅望眼欲穿的哀艳的图画,给后人以不尽的幽思。

而太史公的《报任安书》、丘迟的《与陈伯之书》,清代袁枚的《山房尺牍》等,不仅内容丰富,且篇篇都是美文,感今怀旧,多少情思留在纸上!至于曾国藩家书、鲁迅书信、傅雷家书已成为经典.那是他们内心的剖白,是经风历雨后的大彻大悟,也是智者对同辈以及后代的谆谆叮嘱,说它们是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毫不过分。 当今已是信息时代,通讯从来也没有现在这般快捷。

网络覆盖着整个世界,偌大的地球似乎已变成了弹丸之地,不要说天涯海角可以朝发夕至,就是天上人间也可以瞬息相通。这固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然而人与人之间、地域与地域之间似乎已没有了时间和空间距离,总使人感到在生活中少了些情思和诗意。

在今天能够认真写一封信的人已经不多了。令人望眼欲穿的时间距离缩短了,空间拉近了,成了零距离,这边一句短信,那边一句调侃;这边一声“哈罗”,那边一声“OK”,在电话(手机)两端,复杂的感情简化了,两人之间感情的细节被电波删节了。

即便有书信往来,也是形同公文,没有感情,没有诗意,更不会有故事和传说。这对于当代人来说,究竟是幸呢还是不幸?我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