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怎么理解,何为移情

tamoadmin 成语讲堂 2024-07-18 0
  1. 移情和观点择区别
  2. 心理学上的”移情”与”反移情”怎样理解?
  3. 移情和共情的区别是什么?
  4. “移情”在心理学上怎样解释?

学前教育里对移情的解释:移情(transference)是指一种心理状态,指一个人对他人情绪情感和态度的认同。它包括两种成分:一是个人对他人的情绪情感的认同;二是个人对自己情绪的认知与体验。

幼儿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幼儿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及社会知识,他们的内心世界比较单纯而敏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的我们应学会利用自己的智慧去帮助孩子解决各种问题或困难等。

学前教育移情的种类有:

移情怎么理解,何为移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积极移情

即教师能根据孩子的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来适应儿童的需要和兴趣点。比如当孩子遇到挫折时,老师应及时地给予鼓励和指导等;当孩子取得成绩时老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等;当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出现失误时老师和家长要耐心地指导并加以纠正等等都是积极移情的表现方式之一。

2、消极移情

即教师不能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以及发展水平及时调节自己行为以适应儿童的需求和要求的行为模式叫做消极转移法。比如在教学中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超出老师的理解范围的话那么这时老师就应该取回避的方式不予理睬或者用转移话题的方法将学生的视线转移到其他事物上等等都是消极转移法的体现形式之一。

3、替代性迁移

所谓替代性迁移是指个体把某一特定中的有关特征转移到另一中去的一种心理现象。(如一个学生因为怕黑而不敢到户外参加集体活动的时候我们可以告诉他说:“其实晚上也是很漂亮的”这样他就能克服恐惧的情绪了)

4、负向迁移

所谓负向迁移是指个体把某一事物的某些特征移植到另一件事物上的心理过程。(比如有的学生因为不喜欢数学所以就不喜欢学数学了) 负向迁移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

移情和观点择区别

移情是精神分析的一个用语。来访者的移情是指在以催眠疗法和自由联想法为主体的精神分析过程中,来访者对分析者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情感。是来访者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会太多投射到咨询者身上的过程。

反移情是咨询师把对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移到了来访者身上。

扩展资料

反移情判断标准

(1)一种超出正常的强烈情感体验(特别是愤怒、恐惧、内疚、厌恶、同情或者性的诱惑)

(2)感到不能理解来访者的处境,缺乏共感(共情);

(3)感到经不起来访者的批评与质疑,并且处于防御状态;

(4)感到来访者没有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为他所做的一切;

(5)试图以自己的知识及技术给来访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百度百科—反移情

百度百科—移情 (心理学名词)

心理学上的”移情”与”反移情”怎样理解?

概念不同,侧重点不同。

1、概念不同:移情是指个体能够理解和感受到别人的情感和体验,并将自己置身于别人的位置,从而产生共鸣和同情的能力,而观点择则是指个体能够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并理解别人的观点、信仰和价值观。

2、侧重点不同:移情更侧重于情感共鸣,强调个体能够感受到别人的情感状态,而观点择更侧重于认知理解,强调个体能够理解别人的观点和思维方式。

移情和共情的区别是什么?

移情一词来源于精神分析学说,是精神分析的一个用语。来访者的移情是指在以催眠疗法和自由联想法为主体的精神分析过程中,来访者对分析者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情感。是来访者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会太多投射到分析者身上的过程。

反移情通常来源于咨询师意识之外的无意识冲突、态度和动机,它是咨询师对来访者产生无意识期待和某些神经质需求的外在表现形式。

狭义的反移情被界定为“治疗者对来访者的移情”,这是弗洛伊德的定义。广义的反移情可以理解为“由于治疗者的需要而非治疗关系或来访者的需要而产生的治疗者任何形式的无意识情绪或行为反应”。

扩展资料:

对于移情这一心理反应,尽管有正面的积极评价,但就其客观效果来讲,不论是哪一种移情,由于它很容易促使其对人或物形成固定的心理定势,从而造成判断失误并可能产生成见或偏袒。

同时,由于这一感情的产生强化了来访者对心理咨询的自我防御机制,也就阻碍了来访者与咨询者真诚的、自然的沟通,从而扰乱了心理咨询过程中本该建立起来的理性的人际关系。

百度百科-移情

百度百科-反移情

“移情”在心理学上怎样解释?

共情,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以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而移情,精神分析用语,指来访者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会投射到咨询师身上。

移情一词来源于精神分析学说,是精神分析的一个用语。来访者的移情是指在以催眠疗法和自由联想法为主体的精神分析过程中,来访者对分析者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情感。是来访者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会太多投射到分析者身上的过程。

共情,也称为神入、同理心,共情又译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 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所阐述的概念,却越来越出现在现代精神分析学者的著作中。

不管是人性观还是心理失调的理论及治疗方法似乎都极为对立的两个理论流派,却在对共情的理解和应用上,逐步趋于一致。共情似乎为现代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的融合搭起了一所桥梁。

心理学专业解释:

移情是对目前的一个人的感觉、驱力、态度、幻想和防御的体验,这种体验是不现实的,是源自童年早期对于重要人物的反应的重现和替代。移情指向某人的特殊关系,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客体关系,它的主要特征是对一位不适宜人物的感觉体验,而实际上是指向另一个人的。

移情的特点包括:

(1)不适宜

病人对现实反应的不适宜是一种重要的信号,这种信号意味着引发反应的人是不正确的。现实中的客体,它暗示着这种反应可能属于过去并适合于过去。

(2)强度

一般来说,对咨询师强烈的情感反应意味着移情,各种各样的爱、恨、恐惧等,都是这样。

(3)矛盾心理

所有的移情反应都以矛盾心理,即相反感受的同时存在作为特征。

(4)反复无常

移情常常是易变的,游移不定和古怪的,尤其在分析的最初阶段。

(5)顽固性

在移情的五个特性中,最突出的压倒并包括其他特性的是它的不适宜性,用它的强度、矛盾心理反复无常或顽固性说明不合时宜性,所有这些都是移情发生作用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