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和齐国有什么深仇大恨_齐国和燕国的货币为啥是一样的

tamoadmin 成语实例 2024-07-21 0
  1. 为什么燕国与齐国仇恨如此之深,依旧没有在占尽优势的时候消灭齐国呢?
  2. 齐国为何差点被燕国所灭?用现代概念来讲,它掉入了“陷阱”吗?
  3. 乐毅伐齐与田单攻燕:燕齐之战是什么典故?
  4. 燕国为什么能够灭齐国?
  5. 五国伐齐,为何由最弱小的燕国指挥?
  6. 齐国消灭燕国后,为什么仅仅统治两年就撤走了,发生了什么?

战国时期的齐国,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国家,到齐闵王当政后,齐国的国力更是达到了顶峰。齐国向南打败了楚国的军队,向西击败了赵、魏两国的联军,又联合赵、魏进攻秦国,帮助赵国灭掉了中山国,拓展疆土1000多里。

相比之下,当时的燕国只是齐国北边力量很弱的一个国家。公元前4世纪末,齐国乘燕国内乱之机,出兵攻打燕国,仅仅用了50天时间就攻占了燕国都城。燕昭王即位后,决心复兴燕国,以报仇雪恨。

为了尽快使燕国强大起来,燕昭王决心广招天下贤士。他在易山(今河北易县)脚下盖了一座高台,里面堆满了黄金,作为招纳贤士的费用,这座台就叫黄金台。很快,不少有才干的人都来到了燕国,从魏国来的乐毅就是其中之一。

燕国和齐国有什么深仇大恨_齐国和燕国的货币为啥是一样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乐毅很有军事才能,他帮助燕昭王进行政治、军事改革,主张根据每个人的才能授给官职,并严格训练军队,使燕国的军事力量日益强大起来。

公元前286年,齐国灭了宋国,占领了宋国以前所取得的淮北之地,这一举动引起各国的不满和恐慌。秦王本来也想消灭宋国,见齐国抢先后,十分恼怒。魏国、楚国也都想得到宋地,所以对齐国也十分不满。

此时,乐毅向燕昭王分析说:“齐国地广人多,目前仍然十分强大,单靠我们一个燕国去攻打是不行的。您如果一定要伐齐,必须和赵国、楚国、魏国联合起来。现在正是一个大好机会啊!”

于是,燕昭王派乐毅去游说赵国,又派其他使臣分别去游说楚国和魏国,最后与秦、赵、魏等国订立了盟约,做好了攻打齐国的准备。

公元前284年,乐毅统率燕、秦、韩、赵、魏五国之兵大举进攻齐国,结果齐军大败。乐毅率大军乘胜追击,齐国各个城市的军队望风而逃。乐毅率军所到之处,减轻赋税,废除暴政,以笼络人心。就这样,不到6个月时间,乐毅就攻下了齐国70多座城池,齐国只剩下莒、即墨两座城没有被攻下了。

在这场战争中,齐王被杀死,齐国太子被迫化装成平民,躲到别人家里做佣人才幸免于难。后来,齐国的大臣找到了太子,拥立他为齐襄王。

为什么燕国与齐国仇恨如此之深,依旧没有在占尽优势的时候消灭齐国呢?

燕国打败齐国和两个人物有重要的关系,一个就是燕国的君主燕昭王,他可以说是燕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王。另一个人就是著名的将领乐毅,是历史上最杰出的将领,后世很多的名将都很敬仰他。乐毅是一匹驰骋疆场的千里马,燕昭王就是能够赏识他的伯乐。他们两个人共同携手打败了了比自己国家强大的齐国,堪称是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是军事史上的一次经典的战例,后世很多人对这段历史说起的时候都非常无比的激动。

每一个君王的成功都和他的用人之道是分不开的。燕昭王也是一个很会使用人才的君王。他用人的风格就是不拘一格,经常从民间挑选出很多的人才帮助他治理国家。燕国很多的文臣武将都来自行伍之间,都是草根出身,这个和大部分国家使用人才的策略是很不同的,那个时候用人很注重出身,大部分人才都出自士族。只有燕昭王眼光独特,在民间发现了乐毅着一个人才。

乐毅不但是一个军事家,他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当时齐国是七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燕国和齐国也是世仇,他们之间经常爆发战争。其他的六个国家也畏惧齐国在强大,他们都想击败齐国这个超级大国来稳固自己国家的地位。保,障自己国家的权力。乐毅就是利用了其他六国这一个心理联合六国来对付齐国,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策。

乐毅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组建了一支六国组成的部队。连续攻下了齐国的70多座城池,齐国差一点就灭了国。

齐国为何差点被燕国所灭?用现代概念来讲,它掉入了“陷阱”吗?

为什么燕国与齐国仇恨如此之深,依旧没有在占尽优势的时候消灭齐国呢?

战国时代,燕齐两国为百年仇怨,起先齐国迷惑燕王哙进行“禅让王位”,造成燕国大乱,趁机攻占齐国,杀死燕国国君、太子和王室贵族,这时,虽然齐国执政了燕国,但没灭亡燕国;后来在五国干预下,燕国复国。

当燕国复国后,燕昭王故技重演,挑拨公输新疆和田文之间的关系,又经历变法图强,派乐毅领导干部五国伐齐,一雪前耻,但是,当燕国精兵深层次齐国核心区,持续攻占70好几个封地时,最终仅剩2个封地时,却并没有灭亡齐国。那么,为什么燕国与齐国仇恨如此之深,依旧没有在占尽优势的时候消灭齐国呢?

01燕国十分崇尚和奉行王道政治制度

首先是燕国的政治环境,大家从燕国内部来展开分析;燕国从建国开始就奉行王道的政治制度,这一点是受西汉基本政策影响的,燕国的第一任君主召公奭做为西汉的大贵族,他所接受的教育及其认同的公共政策都和西汉基本上类似。

我们根据史料记载不难发现,召公奭在燕国当政的时间是十分长时间的,开国之君对一个时代的发展承传,是有着最根本影响的,受召公奭影响的,燕国针对王道的政治传统式十分的崇尚。

王道在战国时代又与儒家学派较为类似,注重“民贵君轻“注重根据才德兼备的人来治理国家,与此同时崇尚克己复礼,其实就是振兴西周时所遗留下来的礼乐制度,规定各大诸侯国之间应当和睦相处。

02燕国内部政治影响战争走向

再者,燕国的内部一些尔虞我诈严重影响战场上的转变;伐齐都还没结束的时候,燕昭王就已经去世,以后燕昭王的儿子燕惠王称帝,燕惠王相较于自己的父亲而言是一个比较平庸的君王,他没极强的辨人之能,都没有非常大的御统水平,所以这样的君王极为非常容易积极参与到臣子的对决之中。

03乐毅功高震主,被臣子离间,燕惠王产生疑心

在那时,燕国的内部斗争更加经常,最重要的是骑劫和乐毅间的争夺;乐毅由于领着同盟军伐齐有功功率,在所有燕国的威信和权威是非常之强的,这便导致了其他臣子的妒忌和不满意,一部分重臣担忧乐毅兴起以后会损害他的权益,也有一部分自身与乐毅有冲突的人担忧乐毅会找他的不便,这群人为了保障本身的安全性,也为获得更大的权益,自然就会发布一个能够与乐毅相对抗的人。

而这个时候乐毅远在齐国战场,针对燕国的内部行政部门发展趋势不甚了解,也给了这些人机会;因而,在这些观点影响的下,燕惠王对齐国的战场形成了疑心,终究乐毅连下齐国七十余个封地用了也就一年多的时长,可是他却在燕国战场上又停留了接近五年。

04燕国黄金台换将,战场局势逆转,齐国复国

可这五年的时间都没有支撑点乐毅解决齐国,燕惠王并没想到,主要是因为燕国发展趋势整体实力及其它基本制度的影响,只是觉得乐毅与齐国之间拥有不可告人的密秘,因此就把那时候燕国中国炙手可热的骑劫推上了大将之职,也就有了在历史上着名的黄金台换将事情。

黄金台之后,骑劫替代乐毅变成了燕国的带兵将军,骑劫的军事能力是远远地不如乐毅的,因此在他带兵以后不久就造成了燕国内部军队的错乱,让齐国的田单抓住机遇用火牛阵一举复国;因此燕国中国的内部斗争也是决定齐国战场的重要原因。

05燕齐战争还受外部环境影响

去除燕国内部因素的影响,外部的发展态势也是一个主要因素;在这儿大家就不得不提各强国间的牵制关系了;实际上在战国时代,比较明显的我国关联只有两种,一种是同盟,另一种便是抵抗。同盟和抵抗之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线,我国与国家之间的高速发展关系也无固定可谈,挑选凭着关键是国家的获利的尺寸来定。

齐国齐湣王暴虐的举动,碰触了其它国家利益的情况下,当然也会引起其它国家心目中不满意,可能就允许与燕国协同一同征讨,可是在伐齐的过程中,燕国占据着绝大多数权益,迫使齐国割地了土地,并将一个世界大国,很多年发展趋势积累下来的资本基本上抢掠一空,其它国家盈利是较小的。

06齐国灭亡会导致战国格局巨变,其他诸侯国利益受损

再者,齐国毕竟是一个诸侯国强国,它灭亡足够使战国时代产生天翻地覆转变,而一个诸侯国的灭亡牵涉的并不是一个国家的权益,反而是各大诸侯国间的利益群体。试想一下,齐国国家实力如算不上富强,土地面积却较为宽阔,其它国家可以任凭燕国攻占吗?

自然根本不可能,如任凭燕国把它攻占,那样,燕国的国家实力会骤然加重,并且在战争以前燕国还进行过变法维新,从此之后下来难免应该不是第二个秦朝,并且伐齐的战争六个我国都有参加,战争结束后的资本怎样划定?齐国国家国土又如何切分?

这一切的一切,都会引发一场更大规模战争,所以无法确定权益所属的国家自然就会阻拦这场战争的产生,简单直接点而言,便是如无法得到,那么大家都别想获得。因此燕国就算要想灭亡齐国,其他的我国都不会容许。他们或许能够接纳两国的战争,但是绝对无法接受单一的占领。

07总结

以上叙述我们可以得知,乐毅往往破齐六年未可以解决齐国,有燕国内部国家发展的原因,与此同时也有其他诸侯国在身后对齐国影响的,实际上,在战国时代,各大诸侯国之间看似是相对独立的个体,但它们之间的利益争夺则是错综复杂的,真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以上就是全部内容了,感谢大家的阅读。

乐毅伐齐与田单攻燕:燕齐之战是什么典故?

纵观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时期,?战国七雄?秦、齐、楚、燕、赵、魏、韩中,就属燕国和韩国最没?存在感?了。

在大家的印象中,这两个国家一直都是七国中最为弱小的国家之一,当然你们说的大致都对,今天我们来说一说燕国,其实燕国这个国家,曾有过一次?高光时刻?,震惊了战国时期的朋友圈。

燕昭王与乐毅,君臣之义

燕国曾经饱受欺辱,被邻国强国,齐国连番施压,当时的燕昭王也算是个明君,立志要复兴燕国,于是四处寻求能助燕国强大的人才。

乐毅(yu? y?),生卒年不详,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中山灵寿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魏将乐羊后裔,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

公元前284年,乐毅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报了强齐伐燕之仇。这是燕国从来没想过的事,但是它?真的做到了?,想来当时的燕国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燕国那么弱小,一直被?吊打?,为何差点把强大的齐国给灭亡了?

这就说明了人才的重要性,用对了人才,小国也有?春天?。

未想齐国终究是周武王姬发分封给姜太公,姜子牙封为侯爵的齐国,底蕴深厚,齐国军民殊死抵抗,最后这最后几座城池久攻不下。

顽强抵抗的同时,也苦恼乐毅怎么?还不走?。

同时打听到:这位燕国新国君在即位前,就有点不满父亲燕昭王对乐毅这个别的国家的人的太器重了,有所不满。齐国人决定在这上面?做点文章?。

客卿往事

其实,这也是所有在别国的客卿,仕任他国官职普遍的尴尬地位。

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韩国派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倡言凿渠溉田,企图耗费秦国人力而不能攻韩,以实施"疲秦"。

事被发觉,秦王嬴政听信宗室大臣的进言,认为来秦的客卿大抵都想游间于秦,就下令驱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尽管惶恐不安,但他在临行前主动上书劝说秦王不要逐客,写下流传千古的《谏逐客书》,因为秦王嬴政的?机智?,总算让秦王嬴政?回心转意?。

李斯差点被放逐,扫地回家,一篇《谏逐客书》总算保住位置了。名将吴起就没那么了,吴起曾在楚国发起吴起变法,楚国国力一度强大如斯,但变法触及了贵族的利益,楚悼王去世后,楚国贵族趁机发动兵变攻打吴起,一代名将吴起含恨而终,这是后话。

燕惠王?大意失荆州?

这时,谗言就来了,齐国通过探子给燕国?报信?,说齐国就剩下一两座城池了,乐毅连下七十余座城池了,就几座小小的城池,迟迟没攻下来,看来乐毅有别的?想法?。

当时燕惠王本来就已经怀疑乐毅,又受到齐国反间计的挑拨,就派骑劫代替乐毅任将领,并召回乐毅。

乐毅心里明白燕惠王派人代替自己是不怀好意的,害怕回国后被杀,便向西去投降了赵国。赵国把观津这个地方封给乐毅,封号叫望诸君。赵国对乐毅十分尊重优宠,借此来震动威慑燕国、齐国。

燕国将领骑劫上场了,只是?上场?快,?下场?也快。、

田单?火牛?破敌,三部曲

齐国守将田单的?花式?演技来了,田单利用当时古代士兵普遍的迷信心理,先是命令百姓吃饭时在庭院中摆出饭菜来祭祀他们的祖先,飞鸟都吸引得在城内上空盘旋,并飞下来啄食物。燕人对此感到奇怪,田单因此扬言说:?这是有神人下来教导我。?

燕国为什么能够灭齐国?

燕国在燕王哙的时候,上演了一出禅让的戏剧。昏聩无能的哙将王位让给燕相子之。子之当上燕王不久,国内就发生兵变,燕国大乱。公元前314年,齐宣王乘机攻燕,仅50天就占据了燕国的都城蓟(今北京市)。哙被杀,子之被俘后被剁成肉酱。

齐军残暴地对待燕国人民,引起强烈反抗。加上各诸侯国的干涉,齐军于两年后被迫撤退。赵武灵王将燕公子职送回燕国,立为燕昭王。

燕昭王尊重并网罗人才,他筑起一座高台,里面堆放黄金,以作招揽人才的费用,号称“黄金台”。一时间,天下贤士争相赴燕。被昭王委以重任的,包括乐毅、苏秦(策划合纵运动)、邹衍(思想家,提出阴阳五行学说)等等。

乐毅是赵国人,系魏国名将乐羊的后代。他到燕国后,帮助昭王招募、训练军队,使燕国的军事力量日益强大起来。

燕国君臣发愤图强,经过28年的努力,积聚起相当的实力。燕昭王感到洗雪国耻的条件成熟了。公元前284年,燕与韩、赵、魏、秦联合大举伐齐,乐毅为上将军。乐毅统率的五国联军在济(济水)西大败齐军。随后,乐毅分魏军进攻被齐占领的宋国旧地,分赵军攻取河间,自己亲率燕军长驱直入,攻克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市)。

齐湣王逃至莒(今山东莒县)。楚国派淖齿率兵救齐,湣王遂任淖齿为齐相。但淖齿杀了湣王,自己又被齐国将领王孙贾所杀。

燕军获得大胜,燕昭王亲自到济上劳军。乐毅又乘胜进兵,经过6个月战斗,攻下齐国城市70余座,均划为燕国郡县。齐国只剩下莒和即墨(今山东平度市)两座城。

正当齐国处于亡国的千钧一发之际,一位卓越的军事家——田单,勇敢地担负起复国的重任。他大摆火牛阵,向燕军展开了猛烈的进攻,挽狂澜于即倒。

田单是齐国王族的远房亲戚,不过在齐湣王时,他并不得志,也未因血缘关系而受到什么优待,只是做做小官而已。燕攻占临淄前,田单叫人将车轴两端长出的部分截去,再用铁皮包好。城破以后,城里人争相逃命,好些人因为车轴被挤撞断落,车子不能动弹,被燕军俘虏。而田单的族人,由于改装了轴头,车子没有坏,全部顺利地逃到了即墨。

燕军进攻即墨,齐守城长官战死。齐人一致认为田单有才能,推举他做首领,指挥战争,保卫即墨。田单不负众望,与部下同甘共苦,拼死抵抗燕军的进攻。如此相持了3年,即墨和莒未被燕军攻克。

公元前279年,燕昭王死,惠王即位。惠王与乐毅素有隔阂,田单派探子了解此情,连忙施行反间计。齐国的间谍跑到燕国造谣说:“齐国的城池未被燕军攻下的只有两座,之所以留此两城,是因为乐毅以伐齐为名,想联合齐国的残余力量,就地称王。现在燕国新王就位,与乐毅有矛盾,齐国正担心燕国会另派将军代替乐毅呢。那样的话,即墨和莒就快要完了。”燕王信以为真,以骑劫取代乐毅为统帅,乐毅出逃赵国。

田单继续使用计谋。他让人四处传言,说什么齐人最害怕的就是被割鼻子、掘祖宗的坟墓。这话传到骑劫的耳朵里,他就以为如果照此做即可动摇齐军的人心。他安排部下去割掉齐国俘虏的鼻子,挖开齐人的祖墓。谁料想,这反而激怒了守卫即墨的军民。他们痛心疾首,纷纷要求出城,与不共戴天的燕军拼死一战。

田单见群情激愤,士气高涨,知道反攻的时机到了。决战前夕,他命令身穿甲胄的精壮兵士隐蔽起来,由老弱残兵和妇女站到城头上把守,并派出使者意向燕军投降。骑劫信以为真,放松了戒备。

即墨城里,田单将1000多头牛集中起来,披上绘有五彩龙纹的红色丝绸外套,在牛角尖上绑缚尖刀,又在牛的尾巴上拴上浸透油脂的芦苇。反攻之夜,即墨城墙根凿开了几十个洞,齐兵用火点燃牛尾上的芦苇,纵牛出城,5000精壮的士兵跟随牛后冲入燕营。

燕国军队毫无防备,仓皇应战。只见浓烟和闪光之中,大批长着龙一样斑纹的“怪物”,头上顶着两把尖刀,身后燃着一团烈火,猛冲过来。燕军一碰上它们,不是被戳死就是被踩伤,疑是遇上了天兵天将,赶快夺路而逃,溃不成军。主将骑劫在混战中毙命。

田单借助“火牛阵”发起猛攻,给燕军以重创。齐军又乘胜追击,势如破竹,打得燕军节节败退。被燕军占领的齐国地区的人民纷纷起来响应,配合田单军队拦击燕军。最后,燕军全部被逐出齐国,沦陷的70余城悉数收复。田单迎齐襄王(湣王之子)回到临淄。

齐国虽然收复了失地,但经过5年的战争,国力大损,再也不能与秦国争雄了。

五国伐齐,为何由最弱小的燕国指挥?

燕国能够几乎灭亡齐国,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齐国几乎被灭国的直接导火索是齐国吞并宋国。根本原因是齐国为了争霸扩张,四处树敌,威胁到了各个国家的利益。

齐国从齐威王时期开始积极参与中原地区国家的争霸扩张当中,与魏国打了两次大战,并且都取得了胜利,使得魏国元气大伤,把魏国从战国初期第一强国的宝座上拉了下来。齐威王之后,齐宣王继承了其积极参与扩张争霸的策略,齐国的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到了齐闵王时,齐国的国力达到了巅峰。齐闵王即位时,齐将匡章率领齐、魏、韩三国联军大破楚军于垂沙,从此楚国不得不依附于齐国。之后在相邦孟尝君田文的策划下,齐将匡章率齐、魏、韩联军围困秦国,并攻破函谷关,迫使秦国割地求和。

燕国趁齐国空虚偷袭齐国,齐军回师大破燕军。孟尝君被齐闵王忌惮被迫流亡后,在其之后岁月里,其一直致力于与齐国做对。公元前288年,秦昭王自立为西帝,并尊齐闵王为东帝,约为五国伐赵,齐闵王没有同意,但这却引起了赵国的担忧。之后齐闵王,组织山东五国合纵攻秦,迫使秦昭王去帝号。在失去共同的敌人后,齐、赵、魏的矛盾公开化,这个矛盾就是富饶的宋国。最后齐国击败了赵魏两国,成功吞并了宋国,但也失去了三晋、楚国的支持

齐国在吞并宋国后,国力达到了巅峰,这引起了各国的忌惮。在燕国复仇之心和秦国弱齐之心地推动下,五国约定伐齐,以乐毅为上将军率领联军攻齐,齐闵好大喜功,命令在济水防守将领主动出击导致兵败,齐军大败后,乐毅遣散各国军队,独自率领燕军攻齐,连下七十多座城池,最后被燕国打得几欲灭国,只剩下即墨和莒两城。虽然最后田单复国,但齐国实力大损。

齐国消灭燕国后,为什么仅仅统治两年就撤走了,发生了什么?

之所以在五国伐齐之中是最为弱小的燕国为主导地位,这主要是当时燕国在五国之间,对于齐国是最为愤恨的。可以说燕国和齐国之间早有仇恨,因此诸国发起的讨伐齐国的联盟主导也自然成为了对齐国最怨恨的燕国了。

早在当年齐国强大的时候,齐国就曾经派兵攻打过燕国。可以说如果没有三晋的帮助,燕国早就亡于了齐国之手了。而且每逢燕国国家内乱之时,齐国就要趁火打劫,甚至有一阵子燕国的国都都曾经被齐国所占领过,因此燕国人自古就是十分怨恨齐国的。在燕昭王时期,燕国开始招贤纳士,慢慢的燕国的国力逐渐的强大了起来。

而后来燕国国君又派出了间谍去离间齐国与周围国家的关系,这就最终导致了齐国周围的大国开始怨恨齐国,而燕国也成功的把齐国孤立在了战国诸侯之外。也正是趁着这时,燕王派出了乐毅去和其他几个国家一同合谋讨伐齐国。

可以说,五国伐齐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燕国的策划,因此自然而然在后来实际的对齐国的战争过程中,燕国也就成为了诸侯国的首领。但可惜的是,虽然齐国远不如曾经鼎盛的时期,但相较于其他国家来说仍然是比较强大的,也正是因为如此,燕国虽然联合了五国之力,但是仍然没有办法去把齐国完整的灭国,而且当时五国虽然同盟,但是实际他们也是各怀鬼胎的,因此诸侯们失去了彻底消灭齐国的机会了。

齐国消灭燕国后,仅仅只统治了两年就撤走了,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燕国的历史底蕴是非常深厚的,虽然被齐国灭了,但是也不是能轻易被消灭的。想要攻破燕国的都城虽然比较容易,但是想要长时间的统治和占领那是相当不容易的。这就跟吴国曾经攻破了楚国的都城是一样的,虽然占领了楚国的都城,但是吴国想要一直统治楚国是不可能的,最后也只能撤走。

而且虽然齐国消灭了燕国,但是燕国的老百姓却一直对燕国的王室特别的支持,所以就算占着燕国的都城,但是不能俘获燕国百姓的心,就算霸占再久也是没有用的。既然得不到人心,又没有多余的力气管理,所以索性撤走比较妥当。

第二,齐国消灭燕国的所作所为其实也不体面。齐国是趁着燕国发生了内乱,借机消灭了燕国。而在这个战争中,人们都对窃取燕国国君位置的子之恨之入骨。所以主动的打开城门迎接齐军,就是为了把子之杀之后快。而燕国取得胜利太轻松了,所以就产生了骄傲的心态。

而且匡章拿下燕国以后,也没有好好的管理手下的士兵。士兵们在燕国欺凌百姓,抢劫掠夺,让燕国的百姓非常愤怒。所以很多的燕国百姓联手反抗,这样也是把齐军赶出燕国的一个原因所在。

第三,齐国虽然灭了燕国,但是战国七雄出面干涉,为了阻止齐国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就开始给齐国压力,希望齐国可以从燕国撤军。毕竟当时还有一个燕昭王在韩国当人质,而他也受到了燕国百姓的拥戴,为了赶走齐国,七雄都出面干涉,齐国不愿意跟其他强国为敌,所以只能撤军。而燕国在齐昭王的统治下也慢慢的恢复实力,最终燕国还是报了仇,灭了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