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衣推食君臣佳话_解衣推食,君臣佳话

tamoadmin 成语分享 2024-07-26 0
  1. 《苏洵 御将》(苏洵)诗句译文赏析
  2. 所有有关于韩信的文言文
  3. 表扬团员的四字成语
  4. 韩信历史是怎么描述的。
  5. 桑字的四字成语
  6. 对同学说的四字成语
  7. chenjun的四字成语

刘邦和项羽的故事——霸王举鼎

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24岁的项羽和叔父项梁在江南起兵。为了扩大力量,项梁派项羽去联络桓楚一起反秦。桓楚趾高气扬地说:"你能敌万人,我们就服你,院中有一大鼎,足千斤,你能举得起吗?"项羽先让桓楚手下4名健壮的大汉一起举鼎,然而大鼎却像生了根似的丝毫未动。然后,他自己撩起衣襟,大步走到鼎前,握住鼎足,运起力气大喝一声"起"!生根似的大鼎被高高举起,而且三起三落。于是,桓楚满口答应,合兵从羽起义。

刘邦和项羽的故事——取而代之

解衣推食君臣佳话_解衣推食,君臣佳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巡游经过会稽(今江苏苏州),项羽也随众人前往观看。观望中,项羽不禁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只此一语,就表现出项羽的宏伟大志和英雄气概。刘邦和项羽的故事——先发制人

陈胜起义后,会稽太守殷通也想乘机反秦,他于公元前 209 年 9 月召见项羽时说:"现在是灭秦的好时机。我听说先发制人,后发则被人所制,我想和你早点共同起兵。"出身贵族的项羽岂肯委身于人下,按照,项羽杀死了声称"先发制人"的殷通,收集了他的部下,公开树起了起义大旗。刘邦和项羽的故事

刘邦和项羽的故事——破釜沉舟,以一当十

公元前 208 年,秦将章邯指挥秦军主力合围巨鹿,项羽率兵前往解救。为了表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项羽带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项羽率军断秦军粮道,与秦军进行了九次激烈的较量,"楚战士无不以一当 十"。秦损兵折将,项羽乘胜追击,逼使章邯率其残部投降。

刘邦和项羽的故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秦朝被推翻后,项羽在鸿门(今陕西临潼附近)设宴招待汉高祖。在宴会上,项羽的谋士——亚父范增几次示意项羽击杀汉高祖,但项羽因不忍而不予理会。于是,范增便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想借机刺杀汉高祖。汉高祖的谋臣张良看到形势紧迫,就出外召樊哙说:"现在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常在沛公。"于是樊哙带剑拥盾进入宴会厅,指斥项羽不守信义,项羽被樊哙的气势所折服,汉高祖借机脱离险境。

刘邦和项羽的故事——沐猴而冠

灭秦之后,项羽引军入咸阳,大肆烧杀,咸阳火三日不绝。谋臣劝项羽说:"关中山河四塞险阻,土地肥美,可以作为霸王之都。"而项羽以"富贵不归故里,如同夜间穿锦绫走路,没有人知道"为借口加以拒绝。劝他的人感叹道:"人们说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真不。"项羽闻听此言,就杀了说这话的人。

刘邦和项羽的故事——四面楚歌

因刚愎自用和性情残暴而失去谋臣和百姓的支持,项羽最终在"楚汉之争"中败下阵来,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南)被汉高祖军队围得水泄不通。夜间军营四面皆楚歌,项羽大惊,见大势已去,率众杀出重围,逃至乌江边,因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有船不渡,自刎身亡。

刘邦和项羽的故事——乌江自刎

西楚霸王项羽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苏洵 御将》(苏洵)诗句译文赏析

1. 一个人赶另一个归田四字成语

解甲归田

[释义] 解:脱下;甲:铠甲。脱掉军装;回家种地。

[语出] 汉·杨雄《解嘲》:“叔孙通起于桴鼓之间;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仪;得也。”

[正音] 解;不能读作“xiè”。

[近义] 刀枪入库 马放南山

[反义] 投笔从戎

[用法] 指将士离开军队;回乡务农。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分句。

[结构] 连动式。

[例句] 方明将军~十多年了;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2. 四字成语后两个字,,归田

解甲归田jiě jiǎ guī tián

[释义] 解:脱下;甲:铠甲。脱掉军装;回家种地。

[语出] 汉·杨雄《解嘲》:“叔孙通起于桴鼓之间;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仪;得也。”

[正音] 解;不能读作“xiè”。

[近义] 刀枪入库 马放南山

[反义] 投笔从戎

[用法] 指将士离开军队;回乡务农。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分句。

[结构] 连动式。

[例句] 方明将军~十多年了;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英译] retire from office

3. 归田字成语有哪些

归田字成语有哪些 :

解甲归田、

[释义] 解:脱下;甲:古代将士打仗时穿的战服。 脱下军装,回家种地。指战士退伍还乡。

[出处] 汉·杨雄《解嘲》:“叔孙通起于桴鼓之间;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仪;得也。”

解组归田

[释义] 解组:去官。指辞官返乡务农。

[出处]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百十八回:“只消婆婆亲写一书,说爹爹因富贵已极,欲解组归田,而意不能决,必得舅公一劝,同为五湖之游。”

4. 解打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解兵释甲 解:解除。释:卸下。解除武装,卸掉盔甲。比喻不再参战。

解发佯狂 解发:把头发散开。佯:装。散开头发装癫狂。

解甲归田 脱下军装,回家种地。指战士退伍还乡。

解甲投戈 卸下盔甲,放下武器。比喻不再战斗。

解铃系铃 比喻谁惹出来的麻烦,还得由谁去解决。

解民倒悬 比喻把受苦难的人民解救出来。

解囊相助 拿出财物帮助别人。

解人难得 比喻知己难得。

解弦更张 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解衣推食 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解衣卸甲 解:脱衣。卸:卸掉。脱下战衣,卸掉灰甲。比喻不再作战。

解疑释惑 解:解释。释:消除。解答疑难问题,消除困惑情绪。

解衣衣人 脱下衣服给别人穿。

解骖推食 骖:古代驾在车前两侧的马。解下驾在车前两侧的马匹,换取食物送给急需的人。指以自己的财物解救他人之急。

解纷排难 指为人调解***或排除危难。

解甲倒戈 指敌方战士归顺,转向攻击。

解甲休兵 指不再战斗。同“解甲休士”。

解甲休士 卸下盔甲让士兵休息。指不再战斗。

解剑拜仇 指息争释怨。

5. “解”开头的四字成语

解纷排难

谓为人调解***或排除危难

解甲倒戈

谓敌方战士归顺,转向攻击

解甲归田

脱下战袍,回乡务农。指将士复员,不再从事战争

解甲投戈

卸掉盔甲,放下武器。谓不再战斗

解甲休兵

见“解甲休士”

解甲休士

卸下盔甲让士兵休息。谓不再战斗

解剑拜仇

谓息争释怨。汉许荆兄子世尝,仇者将杀世,荆乃跪拜仇者曰:“兄早没,只一子,原杀身代之。”仇者曰:“许掾郡中称贤,何敢相侵!”因解剑去。事见《汉书·许荆传》

解铃还是系铃人

见“解铃还须系铃人”

解铃还须系铃人

宋惠洪《林间集》卷下载:法灯泰钦禅师少解悟,然未为人知,独法眼禅师深奇之。一日法眼问大众曰:“虎项下金铃,何人解得?”众无以对。泰钦适至,法眼举前语问之,泰钦曰:“大众何不道:‘系者解得。’”由是刮目相看。事亦见明瞿汝稷《指月录》卷二三。后因以“解铃须用系铃人”、“解铃还须系铃人”比喻由谁引起的麻烦,仍须由谁去解决

解铃系铃

见“解铃还须系铃人”

解铃须用系铃人

见“解铃还须系铃人”

解民倒悬

比喻把受苦难的人民解救出来。解,解救;倒悬,头朝下倒挂着。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解黏去缚

解除黏著和束缚

解衣般礴

脱衣箕坐。指神闲意定,不拘形迹。后亦指行为随便,不受拘束

解衣磅礴

同“解衣般礴”

解衣包火

比喻不解决问题,只招致危险

解衣抱火

见“解衣包火”

解衣盘礴

同“解衣般礴”

解衣盘磅

同“解衣般礴”

解衣推食

慷慨赠人衣食。谓施惠于人。语出《史记·淮阴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於此。”

6. 带解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一知半解、

土崩瓦解、

不求甚解、

不解之缘、

浑身解数、

消愁解闷、

排难解纷

迎刃而解、

庖丁解牛、

自我解嘲、

排忧解难、

跑马卖解、

慷慨解囊、

疑惑不解、

解甲归田、

解衣包火、

分化瓦解、

结不解缘、

停阴不解、

强作解人、

冰解的破、

杯酒解怨、

解衣卸甲、

百思不解、

放心解体、

救难解危、

以踵解结、

匡鼎解颐、

授业解惑、

衣不解带

所有有关于韩信的文言文

苏洵 御将 苏洵 系列:唐宋八大家文选 苏洵 御将

原文 人君御臣,相易而将难1。将有二:有贤将,有才将。而御才将尤难。御相以礼,御将以术,御贤将之术以信,御才将之术以智。不以礼,不以信,是不为也。不以术,不以智,是不能也。故曰:御将难,而御才将尤难。六畜2,其初皆兽也。彼虎豹能搏、能噬,而马亦能蹄3,牛亦能触4。先王知能搏、能噬者不可以人力制,故杀之。杀之不能,驱之而后已。蹄者可驭以羁绁5,触者可拘以楅衡6,故先王不忍弃其材而废天下之用。如曰是能蹄,是能触,当与虎豹并杀而同驱,则是天下无骐骥7,终无以服乘耶8?

注释 1相:宰相。将:武将。 2六畜:指牛、马、羊、猪、鸡、狗六种家畜。 3蹄:蹄子,以之来踢人。 4触:触角,以之来抵人。 5羁绁:指马络头和马缰绳。 6楅衡:绑在牛角上的防止它抵人的横木。 7骐骥:古代的骏马一般都称之为骐骥。 8服乘:服牛乘马。

译文 君王驾驭臣子的时候,宰相容易被驾驭,而武将则难以被驾驭。武将分为两类:一类是贤良的武将,一类是有才的武将。而有才能的武将驾驭起来将会尤其困难。驾驭宰相的时候需要待之以礼,而驾驭武将的时候则需要动之以术,驾驭贤将的时候需要用信任之术,驾驭才将的时候需要用智慧之术。如果不待之以礼、予之以信任的话,那就是君王的不为;如果不动用权术、智慧的话,那就是君王的不能为。因此说,驾驭武将很难,驾驭有才的武将尤其困难。六畜最初的时候也都是野兽。那些老虎和豹子能搏、噬咬人,而马也有蹄子能踢人,牛也有触角能抵人。先王知道那些能搏、噬咬人的野兽是不能够用人力去制服的,于是就将它们杀死,杀不死它们就将它们远远地驱赶出去。有蹄子的野兽可以用络头和缰绳来制服它,有触角的野兽可以用绑在触角上的横木来制服它,因此先王不忍心抛弃它们的才能将它们杀死,因而也就不能为天下人所用。如果说那些能踢人、能抵人的野兽,就应当将它们和虎豹一并杀死或者驱赶出去的话,那么天下不就没有千里马了,也就没有用作乘服之用的骑乘了吗?

原文 先王之选才也,自非大奸剧恶如虎豹之不可以变其搏噬者,未尝不欲制之以术,而全其才以适于用。况为将者,又不可责以廉隅细谨1,顾其才何如耳。汉之卫、霍、赵充国2,唐之李靖、李3,贤将也。汉之韩信、黥布、彭越4,唐之薛万、侯君集、盛彦师5,才将也。贤将既不多有,得才者而任之可也。苟又曰是难御,则是不肖者而后可也。结以重恩,示以赤心,美田宅,丰饮馔,歌童 *** ,以极其口腹耳目之欲,而折之以威,此先王之所以御才将者也。近之论者或曰:「将之所以毕志竭力,犯霜露、蹈白刃而不辞者,冀赏耳6。为国家者,不如勿先赏以邀其成功。」或曰:「赏所以使人,不先赏,人不为我用。」是皆一隅之说,非通论也。将之才固有小大,杰然于庸将之中者,才小者也,杰然于才将之中者,才大者也。才小志亦小,才大志亦大,人君当观其才之小大,而为制御之术以称其志。一隅之说不可用也。

注释 1廉隅细谨:廉隅,原意是棱角,这里是用来比喻端正不苟的行为和品行。细谨:细微谨慎。 2卫、霍、赵充国:卫即是卫青,汉武帝的卫皇后的弟弟,曾一连七次出兵攻打匈奴,凭借战绩功劳升作大将军,被封为长平侯。霍即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曾六次出兵攻击匈奴,官至骠骑将军,被封为冠军侯。赵充国,字翁孙,在汉武帝和汉昭帝时多次出击匈奴,勇猛善战,汉宣帝时被封为营平侯。 3李靖、李:李靖,原名药师,谙于兵法,是唐初著名的将领,被封为卫国公。李,原姓徐,后被赐姓为李,是唐初的著名将领,被封为英国公。 4韩信、黥布、彭越:他们都是汉高祖刘邦时的名将,都被封侯,又都因犯罪而被杀。 5薛万、侯君集、盛彦师:他们都是唐初的名将,都曾被封侯,但后来又都因罪被杀。 6冀:希望。

译文 先王在选任人才的时候,对待那些并非是生性大奸大恶如同虎豹不能改变它们搏杀吞噬人的本性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想要用权术对他加以管制,以让他的才能得以保全并得以施展应用的。况且那些担任将领的人,又不能用过于细微严谨的规定来限制苛责他,只是看他的才能如何罢了。汉代的大将卫青、霍去病、赵充国,唐代的大将李靖、李,都属于贤良的武将。汉代的大将韩信、黥布、彭越,唐代的大将薛万、侯君集、盛彦师,他们都属于有才能的武将。既然贤将不多,那么得到有才能的将领便可任用他。如果还说这些人难以驾驭,那么就是那些不肖的人也都可以被任用了。用厚重的恩惠交结他,以赤诚之心对待他,赐予他丰田美宅,丰富充足的酒食,以及歌童 *** ,以满足他们的口腹耳目之欲,用威力来折服他们,这就是先王用来驾驭有才能武将的方法。近世的议论者或许会说:「武将之所以不辞辛苦地竭尽智谋机虑,冒着露水霜雾,踩着锋利的刀刃拼杀的原因,是希望得到封赏罢了。如果真的是为了国家而战的话,那么就不如先不奖赏他以邀得他的成功。」有的人会说:「有了奖赏才能够差遣动人,不先进行奖赏的话,人才就不会为我所用。」这些都是一隅之说,而不是通达之论。武将的才能也分大小,在平庸的将领们中表现突出的是武将中才能小的,在具有中才之能的武将中表现突出的是武将中才能大的。才能小的话志向也就小,才能大的话志向也将很大,人君应当看他们才能的大小,然后为之制定出驾驭他们的术略,这样以和他们的志向相称。而那些一隅之说都是不可行的。

原文 夫养骐骥者,丰其刍粒1,洁其羁络2,居之新闲3,浴之清泉,而后责之千里。彼骐骥者,其志常在千里也,夫岂以一饱而废其志哉。至于养鹰则不然,获一雉,饲以一雀,获一兔,饲以一鼠。彼知不尽力于击搏,则其势无所得食,故然后为我用。才大者,骐骥也,不先赏之,是养骐骥者饥之而责其千里,不可得也。才小者,鹰也,先赏之,是养鹰者饱之而求其击搏,亦不可得也。是故先赏之说,可施之才大者,不先赏之说,可施之才小者。兼而用之,可也。昔者,汉高帝一见韩信而授以上将,解衣衣之,推食哺之;一见黥布而以为淮南王,供具饮食如王者;一见彭越而以为相国。当是时,三人者未有功于汉也。厥后追项籍垓下,与信、越期而不至,捐数千里之地以畀4之,如弃敝。项氏未灭,天下未定,而三人者已极富贵矣。何则?高帝知三人者之志大,不极于富贵,则不为我用。虽极于富贵而不灭项氏,不定天下,则其志不已也。至于樊哙、滕公、灌婴之徒则不然,拔一城、陷一阵,而后增数级之爵,否则,终岁不迁也。项氏已灭,天下已定,樊哙、滕公、灌婴之徒,计百战之功,而后爵之通侯。夫岂高帝至此而啬哉,知其才小而志小,虽不先赏,不怨,而先赏之,则彼将泰然自满,而不复以立功为事故也。噫!方韩信之立于齐,蒯通、武涉之说5未去也。当是之时而夺之王,汉其殆哉。夫人岂不欲三分天下而自立者?而彼则曰:「汉王不夺我齐也。」故齐不捐6,则韩信不怀7。韩信不怀,则天下非汉之有。呜呼!高帝可谓知大计矣。

注释 1刍粒:即草料。 2羁络:即马络头。 3新闲:闲,马厩。新闲即新的马厩。 4畀(bi):投给,给予。 5蒯通、武涉之说:蒯通、武涉都是著名的辩说之士,前者曾劝韩信背叛刘邦以自立为王。后者曾担任项羽的说客,前去说服韩信背叛刘邦归依项羽。 6捐:舍弃。 7怀:归依到,归向。

译文 饲养千里马时,要给它吃丰美的饲料,带上洁净的络头,并让它住在新建的马厩中,让它在清泉中洗澡,然后再将千里之远的重任交给它。千里马的志向就在于奔走千里,难道会耽于一顿饱食而放弃大志吗?但在养鹰的时候就不是这样了,它抓到一只野鸡的话,就要奖赏给它一只麻雀,它抓获一只兔子的话,就要奖赏给它一只老鼠。鹰知道如果它不尽力搏击抓获猎物的话,它就会吃不上任何东西,于是就投靠于我为我所用。才能大的千里马,如果不先犒赏它,在饲养它的时候让它饿著肚子却又交给它千里之远的重任,那样是不可能实现的。才能小的鹰,如果先给它犒赏,在饲养它的时候就让它吃得饱饱的之后再让它去搏击抓捕猎物,那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先行奖赏这种说法是针对那些才能大的而实行的,不先行奖赏这种说法是针对那些才能小的而实行的。将这两种说法结合在一起使用也是可以的。以前汉高祖一见到韩信就任命他为大将,将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他穿,将自己吃的食物推到他面前让他吃;一见到黥布就封他做淮南王,赐给他的那些器具以及饮食都是按照王侯的标准;一见到彭越就任命他为相国。那个时候,他们三个人都还没有为汉朝立下功绩。之后在追击项羽到垓下的时候,高祖和韩信、彭越相约却没能如期而至,便将数千里的封地都给了韩信和彭越,一点也不犹豫,就如同是扔掉只破鞋一样。项氏还没有被灭掉,天下的大势也还没有确定,这三个人已经享受到了极度的富贵,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高祖知道他们都是志向远大的人才呀。如果不让他们享受到极度的富贵,他们就不会为我效力,为我所用。虽然他们已经享受到极度的富贵,但只要项氏还没有被灭掉,天下还没有平定,他们的志向就不会满足。而像樊哙、滕公、灌婴那些人却不一样,他们每攻陷一座城池、每打胜一场战争以后官爵才会得以升级,如果没有战功的话,就一年到头也不给予他们提升。项氏被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了以后,樊哙、滕公、灌婴这些人因为立下了百战之功,才得到通侯的爵位。难道是高祖到了这个时候还很吝啬对他们的封赏吗?这其实是因为知道他们的才能小因而志向也小,即使不对他们先行奖赏,他们也不会因此而怨恨,如果先奖赏他们的话反而会让他们自满自得,因而便不再想去奋战立功了。唉!当韩信在齐地的时候,虽然有蒯通、武涉的游说但他都不为所动。在那个时候,如果韩信自称为王的话,那汉朝就会很危险了。难道会有人不想三分天下而自立为王吗?而韩信却说:「汉王没有夺取我在齐的封地,因此我也不会叛变自立为王。」所以如果不将齐地赐予韩信的话,韩信就不会归向刘邦,如果韩信不归向刘邦,天下也就不会归汉所有。唉!高祖可以称得上是懂得大计的人呀。

评析 苏洵写有《衡论》十篇,这是其中的一篇,是苏洵针对北宋的军队虽然数量庞大但战斗力却不强的现实而做的,探讨了如何驾驭控制武将的方法和策略。北宋的统治者为了防止兵变的发生,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让将不知兵,兵也不知将。在派遣将领出征时,君王又会从中加以限制,不对武将施以信任,因此导致兵多力弱的弊端。因此本文提出了如何驾驭控制武将的方法,并将君臣间的信任作为最重要的条件,并引用了典型的历史史事来加以论证,让文章显得很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表扬团员的四字成语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饮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未得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於威彊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彊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阬秦降卒二十馀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彊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於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於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合齐、赵共击楚。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汉之败却彭城,塞王欣、翟王翳亡汉降楚,齐、赵亦反汉与楚和。六月,魏王豹谒归视亲疾,至国,即绝河关反汉,与楚约和。汉王使郦生说豹,不下。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鲊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汉王遣张耳与信俱,引兵东,北击赵、代。後九月,破代兵,禽夏说阏与。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新喋血阏与,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餽粮,士有饥色,樵苏後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後。原足下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後,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於戏下。原君留意臣之计。否,必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吾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後有大者,何以加之!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不听广武君策,广武君策不用。 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诫曰: “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谓军吏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於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於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於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对,西乡对,师事之。 诸将效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於是信问广武君曰:“仆欲北攻燕,东伐齐,何若而有功?”广武君辞谢曰:“臣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今臣败亡之虏,何足以权大事乎!”信曰:“仆闻之,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於虞而智於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为禽矣。以不用足下,故信得侍耳。”因固问曰:“仆委心归计,原足下勿辞。”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故曰‘狂夫之言,圣人择焉’。顾恐臣计未必足用,原效愚忠。夫成安君有百战百胜之计,一旦而失之,军败鄗下,身死泜上。今将军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阏与,一举而下井陉,不终朝破赵二十万众,诛成安君。名闻海内,威震天下,农夫莫不辍耕释耒,褕衣甘食,倾耳以待命者。若此,将军之所长也。然而众劳卒罢,其实难用。今将军欲举倦弊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欲战恐久力不能拔,情见势屈,旷日粮竭,而弱燕不服,齐必距境以自彊也。燕齐相持而不下,则刘项之权未有所分也。若此者,将军所短也。臣愚,窃以为亦过矣。故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韩信曰:“然则何由?”广武君对曰:“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甲休兵,镇赵抚其孤,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醳兵,北首燕路,而後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於燕,燕必不敢不听从。燕已从,使喧言者东告齐,齐必从风而服,虽有智者,亦不知为齐计矣。如是,则天下事皆可图也。兵固有先声而後实者,此之谓也。”韩信曰:“善。”从其策,发使使燕,燕从风而靡。乃遣使报汉,因请立张耳为赵王,以镇抚其国。汉王许之,乃立张耳为赵王。 楚数使奇兵渡河击赵,赵王耳、韩信往来救赵,因行定赵城邑,发兵诣汉。楚方急围汉王於荥阳,汉王南出,之宛、叶间,得黥布,走入成皋,楚又复急围之。六月,汉王出成皋,东渡河,独与滕公俱,从张耳军脩武。至,宿传舍。晨自称汉使,驰入赵壁。张耳、韩信未起,即其卧内上夺其印符,以麾召诸将,易置之。信、耳起,乃知汉王来,大惊。汉王夺两人军,即令张耳备守赵地。拜韩信为相国,收赵兵未发者击齐。 信引兵东,未渡平原,闻汉王使郦食其已说下齐,韩信欲止。范阳辩士蒯通说信曰:“将军受诏击齐,而汉独发间使下齐,宁有诏止将军乎?何以得毋行也!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馀城,将军将数万众,岁馀乃下赵五十馀,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於是信然之,从其计,遂渡河。齐已听郦生,即留纵酒,罢备汉守御信因袭齐历下军,遂至临菑。齐王田广以郦生卖己,乃亨之,而走高密,使使之楚请救。韩信已定临菑,遂东追广至高密西。楚亦使龙且将,号称二十万,救齐。 齐王广、龙且并军与信战,未合。人或说龙且曰:“汉兵远斗穷战,其锋不可当。齐、楚自居其地战,兵易败散。不如深壁,令齐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亡城闻其王在,楚来救,必反汉。汉兵二千里客居,齐城皆反之,其势无所得食,可无战而降也。”龙且曰:“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且夫救齐不战而降之,吾何功?今战而胜之,齐之半可得,何为止!”遂战,与信夹潍水陈。韩信乃夜令人为万馀囊,满盛沙,壅水上流,引军半渡,击龙且,详不胜,还走。龙且果喜曰: “固知信怯也。”遂追信渡水。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龙且军大半不得渡,即急击,杀龙且。龙且水东军散走,齐王广亡去。信遂追北至城阳,皆虏楚卒。 汉四年,遂皆降平齐。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王以镇之,其势不定。原为王便。”当是时,楚方急围汉王於荥阳,韩信使者至,发书,汉王大怒,骂曰:“吾困於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为!”乃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徵其兵击楚。 楚已亡龙且,项王恐,使盱眙人武涉往说齐王信曰:“天下共苦秦久矣,相与戮力击秦。秦已破,计功割地,分土而王之,以休士卒。今汉王复兴兵而东,侵人之分,夺人之地,已破三秦,引兵出关,收诸侯之兵以东击楚,其意非尽吞天下者不休,其不知厌足如是甚也。且汉王不可必,身居项王掌握中数矣,项王怜而活之,然得脱,辄倍约,复击项王,其不可亲信如此。今足下虽自以与汉王为厚交,为之尽力用兵,终为之所禽矣。足下所以得须臾至今者,以项王尚存也。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项王今日亡,则次取足下。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参分天下王之?今释此时,而自必於汉以击楚,且为智者固若此乎!”韩信谢曰:“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幸为信谢项王!” 武涉已去,齐人蒯通知天下权在韩信,欲为奇策而感动之,以相人说韩信曰:“仆尝受相人之术。”韩信曰:“先生相人何如?”对曰:“贵贱在于骨法,忧喜在于於容色,成败在于决断,以此参之,万不失一。”韩信曰:“善。先生相寡人何如?”对曰:“原少间。”信曰:“左右去矣。”通曰:“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贵乃不可言。”韩信曰:“何谓也?”蒯通曰:“天下初发难也,俊雄豪桀建号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櫜鹓,熛至风起。当此之时,忧在亡秦而已。今楚汉分争,使天下无罪之人肝胆涂地,父子暴骸骨於中野,不可胜数。楚人起彭城,转斗逐北,至於荥阳,乘利席卷,威震天下。然兵困於京、索之间,迫西山而不能进者,三年於此矣。汉王将数十万之众,距巩、雒,阻山河之险,一日数战,无尺寸之功,折北不救,败荥阳,伤成皋,遂走宛、叶之间,此所谓智勇俱困者也。夫锐气挫於险塞,而粮食竭於内府,百姓罢极怨望,容容无所倚。以臣料之,其势非天下之贤圣固不能息天下之祸。当今两主之命县於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臣原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夫以足下之贤圣,有甲兵之众,据彊齐,从燕、赵,出空虚之地而制其後,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割大弱彊,以立诸侯,诸侯已立,天下服听而归德於齐。案齐之故,有胶、泗之地,怀诸侯以德,深拱揖让,则天下之君王相率而朝於齐矣。盖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原足下孰虑之。” 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蒯生曰:“足下自以为善汉王,欲建万世之业,臣窃以为误矣。始常山王、成安君为布衣时,相与为刎颈之交,後争张黡、陈泽之事,二人相怨。常山王背项王,奉项婴头而窜,逃归於汉王。汉王借兵而东下,杀成安君泜水之南,头足异处,卒为天下笑。此二人相与,天下至驩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於多欲而人心难测也。今足下欲行忠信以交於汉王,必不能固於二君之相与也,而事多大於张黡、陈泽。故臣以为足下必汉王之不危己,亦误矣。大夫种、范蠡存亡越,霸勾践,立功成名而身死亡。野兽已尽而猎狗烹。夫以交友言之,则不如张耳之与成安君者也;以忠信言之,则不过大夫种、范蠡之於勾践也。此二人者,足以观矣。原足下深虑之。且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臣请言大王功略:足下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引兵下井陉,诛成安君,徇赵,胁燕,定齐,南摧楚人之兵二十万,东杀龙且,西乡以报,此所谓功无二於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韩信谢曰:“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 後数日,蒯通复说曰:“夫听者事之候也,计者事之机也,听过计失而能久安者,鲜矣。听不失一二者,不可乱以言;计不失本末者,不可纷以辞。夫随厮养之役者,失万乘之权;守儋石之禄者,阙卿相之位。故知者决之断也,疑者事之害也,审豪氂之小计,遗天下之大数,智诚知之,决弗敢行者,百事之祸也。故曰‘猛虎之犹豫,不若蜂虿之致螫;骐骥之跼躅,不如驽马之安步;孟贲之狐疑,不如庸夫之必至也;虽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不如瘖聋之指麾也’。此言贵能行之。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原足下详察之。”韩信犹豫不忍倍汉,又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遂谢蒯通。蒯通说不听,已详狂为巫。 汉王之困固陵,用张良计,召齐王信,遂将兵会垓下。项羽已破,高祖袭夺齐王军。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 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於此。” 项王亡将锺离眛家在伊庐,素与信善。项王死後,亡归信。汉王怨眛,闻其在楚,诏楚捕眛。信初之国,行县邑,陈兵出入。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高帝以陈平计,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游云梦。”实欲袭信,信弗知。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反,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人或说信曰:“斩眛谒上,上必喜,无患。”信见醇剖隆曰:“汉所以不击取楚,以眛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於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乃骂信曰: “公非长者!”卒自刭。信持其首,谒高祖於陈。上令武士缚信,载後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系信。至雒阳,赦信罪,以为淮阴侯。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陈豨拜为钜鹿守,辞於淮阴侯。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於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豨曰:“唯将军令之。”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豨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於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彊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锺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问:“信死亦何言?”吕后曰:“信言恨不用蒯通计。”高祖曰:“是齐辩士也。”乃诏齐捕蒯通。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阴侯反乎?”对曰:“然,臣固教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於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亨之。”通曰:“嗟乎,冤哉亨也!”上曰:“若教韩信反,何冤?”对曰:“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蹠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亨之邪?”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於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君臣一体,自古所难。相国深荐,策坛。沈沙决水,拔帜传餐。与汉汉重,归楚楚安。三分不议,伪游可叹。

韩信历史是怎么描述的。

1. 表扬人的四字成语

文笔极佳,

才思敏捷,

过目不忘,

十年寒窗,

博学多才

见多识广,

才高八斗

学富五车,

文武双全,

雄韬伟略,

谈吐不凡,

谈笑风声,

高谈阔论,

眉飞色舞,

运筹帷幄,

言简意赅,

完美无缺,

一针见血,

远见卓识,

义正词严,

一气呵成,

大显神通

出口成章

出类拔萃,

出神入化

万古流芳,

一本正经,

一箭双雕,

长篇大论,

功德无量,

力排众议,

力挽狂澜,

气贯长虹,

气势磅礴,

气吞山河,

坚韧不拔,

身体力行,

空前绝后,

视死如归,

英姿焕发,

奉公守法,

艰苦奋斗,

忠贞不渝,

舍己为人,

大公无私,

一尘不染,

一鸣惊人,

叱诧风云,

排山倒海,

惊涛骇浪,

雷霆万钧,

惊心动魄,

横扫千军,

惊天动地,

见缝插针,

无孔不入,

千篇一律,

口诛笔伐,

文从字顺,

十全十美,

无懈可击,

无与伦比,

励精图治,

壮志凌云,

高瞻远瞩,

忍辱负重,

盖世无双,

龙飞凤舞

一丝不苟

身兼数职,

日理万机,

明察秋毫,

英明果断,

分身有术,

孜孜不倦,

吾等楷模

风华绝代

沉鱼落雁

西域绝唱

倾国倾城

落月羞花

2. 关于表扬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流芳百世 名垂青史

两袖清风 玉树临风

高风亮洁,拾金不昧,助人为乐,先人后己,德高望重,忠贞不渝

高风亮节、万民称颂、光明磊落、

堂堂正正、忠心耿耿、德高望重.

一视同仁 一清二白 大义灭亲 大公无私

义无反顾 正气凛然 正直无私 执法如山

刚正不阿 冰清玉洁 克己奉公 严于律己

两袖清风 忍辱负重 奉公守法 表里如一

斩钉截铁 忠心耿耿 忠贞不渝 贫贱不移

高风亮节 涓滴归公 虚怀若谷 堂堂正正

深明大义 童叟无欺 谦虚谨慎 廉洁奉公

毅然决然 豁达大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襟怀坦白 舍己为人 舍生忘死 舍生取义

3. 夸赞的四字词语

高尚暗室不欺 不同流俗 不欺暗室 不忘沟壑 赤子之心 德厚流光 高情远致 高山景行 功德无量 厚德载物 怀瑾握瑜 蕙心纨质 见危授命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精金良玉 敬老慈幼 良金美玉 明德惟馨 年高德劭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 山高水长 拾金不昧 玉洁松贞 沅茝沣兰 云中白鹤 志士仁人 杰出 补日 风流人物 风华正茂 伏龙凤雏 盖世英雄 盖世无双 桂林一枝 鹤立鸡群 鹤鸣之士 加人一等 矫矫不群 金榜题名 举世无双 绝世超伦 昆山片玉 人中之龙 首屈一指 铁中铮铮 头角峥嵘 无出其右 裒然举首 一代风流 一世龙门 庸中佼佼 尊贵 不虞之誉 不言而信 不恶而严 荣华富贵 山中宰相 师道尊严 著名 草木知威 驰名中外 大名鼎鼎 德高望重 风云人物 功成名遂 功标青史 赫赫有名 举世闻名 如雷贯耳 声振寰宇 威望素著 宽容 海阔天空 含垢纳污 呼牛呼马 豁达大度 既往不咎 宽大为怀 宽宏大量 网开一面 网开三面 息事宁人 下不为例 下车泣罪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以直报怨 以德报怨 宰相肚里能撑船 知情达理 中庸之道 助人 将伯之助 解衣推食 救死扶伤 绝甘分少 普度众生 起死人,肉白骨 轻财好施 设身处地 疏财仗义 为民除害 为民*** 雪中送炭 与人为善 云行雨施 仗义疏财 助人为乐 荣耀 生荣死哀 死得其所 万古千秋 万古流芳 为国捐躯 ⑵志气 有志 不耻最后 乘风破浪 顶天立地 鸿鹄之志 九天揽月 夸父追日 老骤伏枥 老当益壮 力争上游 陵云之志 猛志常在 磨杵成针 穷而后工 三户亡秦 十载寒窗 铁杵成针 韦编三绝 心小志大 胸怀大志 雄飞雌伏 雄心壮志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移山倒海 迎头赶上 有志者事竟成 愚公移山 争强好胜 知难而进 治国安民 志在四方 中流击楫 壮志凌云 自力更生 自强不息 自求多福 自食其力 有为 大显神通 大显身手 大有作为 大器晚成 非池中物 奋发有为 公才公望 后生可畏 龙跃凤鸣 鹏程万里 前程万里 如日方升 奋发 发愤图强 奋发图强 奋发蹈厉 披荆斩棘 闻鸡起舞 我武惟扬 其他 八仙过海 不务空名 负重致远 掞藻飞声 ⑶忠贞 忠诚 碧血丹心 不避斧钺 成仁取义 赤胆忠心 赤心相待 赤心报国 大节不夺 ***小廉 蹈节死义 断头将军 肝脑涂地 故旧不弃 故剑情深 寒花晚节 久要不忘 扪心无愧 倩女离魂 舍身求法 田父献曝 先驱蝼蚁 心虔志诚 以身殉职 以身许国 忧国奉公 孝子顺孙 忠孝节义 忠心耿耿 忠肝义胆 坚定 从容就义 富贵不能* 海枯石烂 坚持不渝 坚韧不拔 坚定不移 雷打不动 木人石心 破釜沉舟 锲而不舍 誓死不二 心坚石穿 心如铁石 言必信,行必果 一不做,二不休 一口咬定 真金不怕火炼 之死靡它 指天誓日 志坚行苦 至死不变 忠贞不渝 坚强 坚苦卓绝 姜桂之性 宁死不屈 铁石心肠 威武不屈 节操 冰魂雪魄 冰清玉润 冰清玉洁 冰壶秋月 高风亮节 古井无波 黄花晚节 坚贞不屈 俭可养廉 见利思义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屈节辱命 三贞九烈 丧身失节 岁寒松柏 守身如玉 投梭折齿 心如古井 一片冰心 ⑷真诚 真诚 抱诚守真 诚心诚意 讲信修睦 金石为开 开心见诚 悃愊无华 披心相付 披肝沥胆 璞玉浑金 拳拳服膺 全心全意 推诚相信 推诚相见 推心置腹 推襟送抱 信及豚鱼 信誓旦旦 一寸丹心 允执其中 真心实意 诚实 表里如一 开诚相见 恪守不渝 倾心吐胆 杀彘教子 实心实意 拭面容言 天人共鉴 闭邪存诚 心口如一 胸无宿物 胸无城府 言而有信 言行一致 坐言起行 肝胆相照 ⑸谦虚 虚心 不耻下问 不骄不躁 不矜不伐 不露圭角 辞尊居卑 功成不居 功薄蝉翼 好问则裕 戒骄戒操 礼贤下士 满招损,谦受益 抛砖引玉 谦让末遑 谦虚谨慎 犬马之劳 深藏若虚 损之又损 闻过则喜 洗耳恭听 虚怀若谷 逊志时敏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移樽就教 以莛叩钟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载酒问字 择善而从 知之为知之 自知之明 律已 防意如城 非异人任 修心养性 引咎自责 知过必改 自愧弗如 自怨自艾 谨慎 爱惜羽毛 刚毅木讷 画地为牢 斤斤自守 谨言慎行 慎终追远 守口如瓶 临事而惧 临深履薄 如临探渊 如履薄冰 奉命唯谨 三思而行 小心谨慎 小心翼翼 瞻前顾后 其他 见贤思齐 名列前茅 平步青云 弃暗投明 弃旧图新 青云直上 绳愆纠谬 水涨船高 痛改前非 突飞猛进 脱胎换骨 恶居下流 再接再厉 ⑹廉洁 廉洁 不忮不求 澹泊寡欲 奉公守法 富贵浮云 廉洁奉公 两袖清风 先公后私 纤尘不染 洗手奉职 枵腹从公 一尘不染 一介不取 一琴一鹤 饮马投钱 澡身浴德 无私 大公无私 公事公办 公正无私 公而忘私 顾全大局 国尔忘家 毫不利已,专门利人 涓滴归公 开诚布公 克己奉公 嫠不恤纬 摩顶放踵 舍己为人 舍已救人 舍己从人 先人后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修身洁行 一秉至公 衣被群生 以义割恩 正直 不愧屋漏 大义凛然 大事不糊涂 风骨峭峻 刚肠嫉恶 光风霁月 光明正大 光明磊落 浩然之气 襟怀坦白 明镜高悬 事无不可对人言 守正不阿 守经达权 堂堂正正 危言危行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行不由径 严气正性 正大光明 仗义执言 慷慨 高义薄云 慷慨解囊 乐善好施 勇为 见义勇为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清高 不为五斗米折腰 超然物外 超尘拔俗 宠辱不惊 孤芳自赏 洁身自好 狷介之士 落落难合 特立独行 与世无争 其他 目不邪视 相忍为国 修桥补路 眼里揉不下沙子 仰不愧天 一视同仁 一碗水端平 正义凛然 直道而行 坐怀不乱 ⑺勤奋 勤奋 发愤忘食 废寝。

4. 关于"表扬"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1、文武双全

释义: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

造句:窦贤康兼具扎实的科研功底和极强的管理才能,堪称“文武双全”。

2、学富五车

释义: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造句:小李读书没有比人多,却喜欢表现出一副学富五车的模样。

3、完美无缺

释义:完善美好,没有缺点。

造句:完美无缺的东西是没有的。

4、十全十美

释义:十分完美,毫无欠缺。

造句:我意思是.我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

5、舍己为人

释义: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造句:他冲进火海救出了一个女孩,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舍己为人的榜样。

6、乐善好施

释义:喜欢做善事,乐于拿财物接济有困难的人。

造句:这位老太太自己省吃俭用,乐善好施,为乡邻称道。

7、大公无私

释义:办事公正,没有私心。

造句:大公无私这个精神只有一小部份人身上有。

8、忠贞不渝

释义:忠诚坚定,永不改变。

造句:一对年轻恋人追求新潮前卫,在结婚时拍下了一组婚纱照,以示坦诚相待、忠贞不渝。

9、出类拔萃

释义: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萃,聚在一起的人或物。意为才干实力能力大大高出同类而拔尖,借以形容品质才能水平卓越出众,不同一般。

造句: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出类拔萃的同学。

10、乐于助人

释义:很乐意主动帮助有需要的人们。

造句:我非常喜欢这个同桌,因为她很乐于助人。

5. 夸奖的四字成语

伯埙仲篪 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埙:陶土烧制的乐器;篪:竹制的乐器。埙篪合奏,乐音和谐。旧时赞美兄弟和睦。

出处:《诗经·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

补偏救弊 偏:偏差;弊:赞美。补救偏差漏洞,纠正缺点错误。

出处:《汉书·董仲舒传》:“先王之道必有偏而不起之处,故政有眊而不行,举其偏者以补其弊而已也。”

传为佳话 指传扬开去,成为人们赞美、称颂的事情。

出处:《公羊传·闵公二年》:“鲁人至今以为美谈。”

传为美谈 美谈:人们津津乐道的好事。指传扬开去,成为人们赞美、称颂的事情。

出处:《公羊传·闵公二年》:“鲁人至今以为美谈。”

都俞吁咈 皆为古汉语叹词。吁,不同意;咈,反对;都,赞美;俞,同意。本以表示尧、舜、禹等讨论政事时发言的语气,后用以赞美君臣论政问答,融洽雍睦。

出处:《书·尧典》:“帝曰:‘吁!咈哉!’”又《益稷》:“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

讽德诵功 赞美、颂扬功德。

出处:汉·焦赣《易林·节之革》:“讽德诵功,周美盛隆,奭旦辅成,光济冲人。”

可歌可泣 泣:不出声地流泪。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出处:《周易·中孚》:“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明·海瑞《方孝孺临麻姑仙坛记跋》:“国初方列之概,无异平原复生。追念及之,可歌可泣。”

乃文乃武 赞美人文、武兼备。见乃武乃文。

出处:唐·王勃《九成宫颂》:“一阴一阳,神道也。乃文乃武,圣图也。”

弸中彪外 弸:充满;彪:文。指人内有才德,则有文,自然外露。赞美德才兼备的人。 出处:汉·扬雄《法言·君子》:“或问:‘君子言则成文,动则成德,何以也?’曰:‘以其弸中而彪外也。’”

颂德歌功 颂扬恩德,赞美功绩。

叹观止矣 用来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国的季札在鲁国看各种乐舞,看到舜时的乐舞,十分赞美,说:“观止矣。”

叹为观止 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於同感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探观止矣 用来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无咎无誉 咎:过失;誉:称扬、赞美。既没有错误,也没有功绩。比喻工作表现一般。

出处:《易·坤》:“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后汉书·邓张徐张胡列传赞》:“邓张作傅,无咎无誉。”

犀角烛怪 借以赞美诗文的深刻

出处:《晋书·温峤传》:“峤旋武昌,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毁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灭,奇形怪状。”

一辞莫赞 赞:赞美。没有一句妥贴的赞美话能表达。形容诗文写得极好。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吁咈都俞 吁、咈,反对的感叹词。都、俞,赞美、同意的感叹词。形容君臣议事融洽。

出处:语本《书经·尧典》:“帝曰:‘吁!咈哉!’”语本《书经·益稷》:“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

瞻望咨嗟 咨嗟:赞叹。左顾右看,不停地赞美。形容感触颇深。

出处: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

众 *** 赞 众人交相赞美。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列公,你看只一个长姐儿,也会闹得这等千里逢迎,众 *** 赞,可见‘声气’这途也不可不走的。”

6. 赞扬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流芳百世 名垂青史 两袖清风 玉树临风 高风亮洁,拾金不昧,助人为乐,先人后己,德高望重,忠贞不渝 高风亮节、万民称颂、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忠心耿耿、德高望重. 一视同仁 一清二白 大义灭亲 大公无私 义无反顾 正气凛然 正直无私 执法如山 刚正不阿 冰清玉洁 克己奉公 严于律己 两袖清风 忍辱负重 奉公守法 表里如一 斩钉截铁 忠心耿耿 忠贞不渝 贫贱不移 高风亮节 涓滴归公 虚怀若谷 堂堂正正 深明大义 童叟无欺 谦虚谨慎 廉洁奉公 毅然决然 豁达大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襟怀坦白 舍己为人 舍生忘死 舍生取义。

桑字的四字成语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经商)。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饮蓐(同褥)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同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未得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於威彊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彊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阬秦降卒二十馀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彊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於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於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合齐、赵共击楚。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汉之败却彭城,塞王欣、翟王翳亡汉降楚,齐、赵亦反汉与楚和。六月,魏王豹谒归视亲疾,至国,即绝河关反汉,与楚约和。汉王使郦生说豹,不下。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鲊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汉王遣张耳与信俱,引兵东,北击赵、代。後九月,破代兵,禽夏说阏与。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新喋血阏与,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餽粮,士有饥色,樵苏後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後。原足下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後,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於戏下。原君留意臣之计。否,必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吾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後有大者,何以加之!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不听广武君策,广武君策不用。

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诫曰: “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谓军吏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於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於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於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对,西乡对,师事之。

诸将效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於是信问广武君曰:“仆欲北攻燕,东伐齐,何若而有功?”广武君辞谢曰:“臣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今臣败亡之虏,何足以权大事乎!”信曰:“仆闻之,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於虞而智於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为禽矣。以不用足下,故信得侍耳。”因固问曰:“仆委心归计,原足下勿辞。”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故曰‘狂夫之言,圣人择焉’。顾恐臣计未必足用,原效愚忠。夫成安君有百战百胜之计,一旦而失之,军败鄗下,身死泜上。今将军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阏与,一举而下井陉,不终朝破赵二十万众,诛成安君。名闻海内,威震天下,农夫莫不辍耕释耒,褕衣甘食,倾耳以待命者。若此,将军之所长也。然而众劳卒罢,其实难用。今将军欲举倦弊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欲战恐久力不能拔,情见势屈,旷日粮竭,而弱燕不服,齐必距境以自彊也。燕齐相持而不下,则刘项之权未有所分也。若此者,将军所短也。臣愚,窃以为亦过矣。故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韩信曰:“然则何由?”广武君对曰:“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甲休兵,镇赵抚其孤,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醳兵,北首燕路,而後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於燕,燕必不敢不听从。燕已从,使喧言者东告齐,齐必从风而服,虽有智者,亦不知为齐计矣。如是,则天下事皆可图也。兵固有先声而後实者,此之谓也。”韩信曰:“善。”从其策,发使使燕,燕从风而靡。乃遣使报汉,因请立张耳为赵王,以镇抚其国。汉王许之,乃立张耳为赵王。

楚数使奇兵渡河击赵,赵王耳、韩信往来救赵,因行定赵城邑,发兵诣汉。楚方急围汉王於荥阳,汉王南出,之宛、叶间,得黥布,走入成皋,楚又复急围之。六月,汉王出成皋,东渡河,独与滕公俱,从张耳军脩武。至,宿传舍。晨自称汉使,驰入赵壁。张耳、韩信未起,即其卧内上夺其印符,以麾召诸将,易置之。信、耳起,乃知汉王来,大惊。汉王夺两人军,即令张耳备守赵地。拜韩信为相国,收赵兵未发者击齐。

信引兵东,未渡平原,闻汉王使郦食其已说下齐,韩信欲止。范阳辩士蒯通说信曰:“将军受诏击齐,而汉独发间使下齐,宁有诏止将军乎?何以得毋行也!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馀城,将军将数万众,岁馀乃下赵五十馀,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於是信然之,从其计,遂渡河。齐已听郦生,即留纵酒,罢备汉守御信因袭齐历下军,遂至临菑。齐王田广以郦生卖己,乃亨之,而走高密,使使之楚请救。韩信已定临菑,遂东追广至高密西。楚亦使龙且将,号称二十万,救齐。

齐王广、龙且并军与信战,未合。人或说龙且曰:“汉兵远斗穷战,其锋不可当。齐、楚自居其地战,兵易败散。不如深壁,令齐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亡城闻其王在,楚来救,必反汉。汉兵二千里客居,齐城皆反之,其势无所得食,可无战而降也。”龙且曰:“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且夫救齐不战而降之,吾何功?今战而胜之,齐之半可得,何为止!”遂战,与信夹潍水陈。韩信乃夜令人为万馀囊,满盛沙,壅水上流,引军半渡,击龙且,详不胜,还走。龙且果喜曰: “固知信怯也。”遂追信渡水。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龙且军大半不得渡,即急击,杀龙且。龙且水东军散走,齐王广亡去。信遂追北至城阳,皆虏楚卒。

汉四年,遂皆降平齐。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王以镇之,其势不定。原为王便。”当是时,楚方急围汉王於荥阳,韩信使者至,发书,汉王大怒,骂曰:“吾困於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为!”乃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徵其兵击楚。

楚已亡龙且,项王恐,使盱眙人武涉往说齐王信曰:“天下共苦秦久矣,相与戮力击秦。秦已破,计功割地,分土而王之,以休士卒。今汉王复兴兵而东,侵人之分,夺人之地,已破三秦,引兵出关,收诸侯之兵以东击楚,其意非尽吞天下者不休,其不知厌足如是甚也。且汉王不可必,身居项王掌握中数矣,项王怜而活之,然得脱,辄倍约,复击项王,其不可亲信如此。今足下虽自以与汉王为厚交,为之尽力用兵,终为之所禽矣。足下所以得须臾至今者,以项王尚存也。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项王今日亡,则次取足下。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参分天下王之?今释此时,而自必於汉以击楚,且为智者固若此乎!”韩信谢曰:“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幸为信谢项王!”

武涉已去,齐人蒯通知天下权在韩信,欲为奇策而感动之,以相人说韩信曰:“仆尝受相人之术。”韩信曰:“先生相人何如?”对曰:“贵贱在于骨法,忧喜在于於容色,成败在于决断,以此参之,万不失一。”韩信曰:“善。先生相寡人何如?”对曰:“原少间。”信曰:“左右去矣。”通曰:“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贵乃不可言。”韩信曰:“何谓也?”蒯通曰:“天下初发难也,俊雄豪桀建号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襍鹓,熛至风起。当此之时,忧在亡秦而已。今楚汉分争,使天下无罪之人肝胆涂地,父子暴骸骨於中野,不可胜数。楚人起彭城,转斗逐北,至於荥阳,乘利席卷,威震天下。然兵困於京、索之间,迫西山而不能进者,三年於此矣。汉王将数十万之众,距巩、雒,阻山河之险,一日数战,无尺寸之功,折北不救,败荥阳,伤成皋,遂走宛、叶之间,此所谓智勇俱困者也。夫锐气挫於险塞,而粮食竭於内府,百姓罢极怨望,容容无所倚。以臣料之,其势非天下之贤圣固不能息天下之祸。当今两主之命县於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臣原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夫以足下之贤圣,有甲兵之众,据彊齐,从燕、赵,出空虚之地而制其後,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割大弱彊,以立诸侯,诸侯已立,天下服听而归德於齐。案齐之故,有胶、泗之地,怀诸侯以德,深拱揖让,则天下之君王相率而朝於齐矣。盖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原足下孰虑之。”

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蒯生曰:“足下自以为善汉王,欲建万世之业,臣窃以为误矣。始常山王、成安君为布衣时,相与为刎颈之交,後争张黡、陈泽之事,二人相怨。常山王背项王,奉项婴头而窜,逃归於汉王。汉王借兵而东下,杀成安君泜水之南,头足异处,卒为天下笑。此二人相与,天下至驩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於多欲而人心难测也。今足下欲行忠信以交於汉王,必不能固於二君之相与也,而事多大於张黡、陈泽。故臣以为足下必汉王之不危己,亦误矣。大夫种、范蠡存亡越,霸勾践,立功成名而身死亡。野兽已尽而猎狗烹。夫以交友言之,则不如张耳之与成安君者也;以忠信言之,则不过大夫种、范蠡之於勾践也。此二人者,足以观矣。原足下深虑之。且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臣请言大王功略:足下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引兵下井陉,诛成安君,徇赵,胁燕,定齐,南摧楚人之兵二十万,东杀龙且,西乡以报,此所谓功无二於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韩信谢曰:“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

後数日,蒯通复说曰:“夫听者事之候也,计者事之机也,听过计失而能久安者,鲜矣。听不失一二者,不可乱以言;计不失本末者,不可纷以辞。夫随厮养之役者,失万乘之权;守儋石之禄者,阙卿相之位。故知者决之断也,疑者事之害也,审豪氂之小计,遗天下之大数,智诚知之,决弗敢行者,百事之祸也。故曰‘猛虎之犹豫,不若蜂虿之致螫;骐骥之跼躅,不如驽马之安步;孟贲之狐疑,不如庸夫之必至也;虽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不如瘖聋之指麾也’。此言贵能行之。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原足下详察之。”韩信犹豫不忍倍汉,又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遂谢蒯通。蒯通说不听,已详狂为巫。

汉王之困固陵,用张良计,召齐王信,遂将兵会垓下。项羽已破,高祖袭夺齐王军。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

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於此。”

项王亡将锺离眛家在伊庐,素与信善。项王死後,亡归信。汉王怨眛,闻其在楚,诏楚捕眛。信初之国,行县邑,陈兵出入。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高帝以陈平计,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游云梦。”实欲袭信,信弗知。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反,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人或说信曰:“斩眛谒上,上必喜,无患。”信见醇剖隆曰:“汉所以不击取楚,以眛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於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乃骂信曰: “公非长者!”卒自刭。信持其首,谒高祖於陈。上令武士缚信,载後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系信。至雒阳,赦信罪,以为淮阴侯。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陈豨拜为钜鹿守,辞於淮阴侯。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於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豨曰:“唯将军令之。”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豨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豨所,曰:“第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於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彊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锺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问:“信死亦何言?”吕后曰:“信言恨不用蒯通计。”高祖曰:“是齐辩士也。”乃诏齐捕蒯通。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阴侯反乎?”对曰:“然,臣固教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於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亨之。”通曰:“嗟乎,冤哉亨也!”上曰:“若教韩信反,何冤?”对曰:“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蹠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亨之邪?”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於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同辑),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君臣一体,自古所难。相国深荐,策坛。沈沙决水,拔帜传餐。与汉汉重,归楚楚安。三分不议,伪游可叹。

对同学说的四字成语

1. 桑开头的四字成语

桑弧蓬矢 古代男子出生,射人用桑木做的弓,蓬草做的箭,射天地四方,表示有远大志向的意思。

桑间濮上 桑间在濮水之上,是古代卫国的地方。古指*风。后也指男女幽会。

桑落瓦解 象桑叶枯落,屋瓦解体。形容事势败坏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桑枢瓮牖 枢:门上的转轴;瓮牖:简陋的窗户。用桑树做门轴,用瓦罐做窗户,比喻贫苦之家。

桑田沧海 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桑榆暮景 夕阳的余辉照在桑榆树梢上。指傍晚。比喻晚年的时光。

桑中之约 桑中:桑林之间。指男女幽会的的密约。

桑弧蒿矢 指行桑弧蓬矢之礼以励志。蒿,蓬蒿。

桑户桊枢 以桑枝为门,木条为枢。形容居处简陋,家境贫寒。

桑户蓬枢 编桑枝为门,立蓬条为枢。形容家境贫穷。

桑户棬枢 以桑枝为门,木条为枢。形容居处简陋,家境贫寒。

桑间之音 指 *** 的音乐。

桑间之咏 指描写男女情爱的诗歌。

桑间之约 指男女之间的约会。

桑枢韦带 桑枢,桑木的门轴。韦带,无饰的皮革腰带。后以之形容贫家寒士。

桑枢瓮牖 以桑木为门轴,以破瓮为窗口。形容贫寒之家。

桑田碧海 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同“桑田沧海”。

桑土绸缪 比喻勤于经营,防患未然。

桑土之防 比喻防患于未然。

桑土之谋 比喻勤于经营谋划,防患未然。

桑荫不徙 指人之意气相投,相知无须时日长久。亦指时间短暂。

桑荫未移 指人之意气相投,相知无须时日长久。亦指时间短暂。同“桑荫不徙”。

桑榆末景 夕阳的余辉照在桑榆树梢上。指傍晚。比喻晚年的时光。同“桑榆暮景”。

桑榆之景 指晚年时光。

桑中之喜 指男女不依礼法的结合。

2. 桑组词四字成语

渤澥桑田、

海水桑田、

盘石桑苞、

桑间之音、

指桑说槐、

鸡犬桑麻、

桑榆末景、

桑间之约、

桑榆晚景、

桑户蓬枢、

陵谷沧桑、

桑落瓦解、

桑枢瓮牖、

人世沧桑、

日薄桑榆、

桑户桊枢、

桑中之约、

瓮牖桑枢、

桑枢韦带、

桑田沧海、

桑土之谋、

暮景桑榆、

桑间之咏、

田月桑时、

景入桑榆、

桑荫不徙、

桑中之喜、

桑弧蒿矢、

桑间濮上、

沧海桑田

研桑心计、

桑榆末景、

桑间之约、

敬恭桑梓、

桑榆晚景、

陵谷沧桑、

咏桑寓柳、

桑中之约、

桑弧矢志、

桑户棬枢、

桑榆之景、

桑土之防、

景入桑榆、

桑荫不徙、

桑荫未移、

沧海桑田、

绸缪桑土、

饱经沧桑、

恭敬桑梓、

桑土绸缪、

桑弧蓬矢、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3. 从四字开头到桑字结尾的成语接龙

从四字开头到桑字结尾的成语接龙:

四海主家——家喻户晓——晓风残月——月明星稀——稀奇古怪——怪诞不经——经久不息——息息相关—— 关门闭户—— 户枢不朽—— 朽木粪土——土崩瓦解——解衣推食----食为民天----天宝当年-----年年如此-----此起彼伏-----伏虎降龙-----龙腾虎跃-----跃马扬鞭----鞭约近里--- 里丑捧心---心怀四方---方方面面---面向大海----海水蓝蓝----蓝色天空----空中遨游----游览景区---区区小人----人小鬼大---大惑不解----解衣推食—— 食子徇君——君臣之功——功德无量—— 量体裁衣——衣丰食饱——饱经沧桑

4. 关于桑字的成语

关于桑字的成语 :

历尽沧桑、

暮景桑榆、

桑榆暮景、

收之桑榆、

桑田碧海、

人世沧桑、

桑弧蒿矢、

桑枢瓮牖、

桑中之喜、

生桑之梦、

桑梓之地、

桑榆之年、

日薄桑榆、

桑户桊枢、

桑枢瓮牖、

渤澥桑田、

桑枢韦带、

桑间濮上、

鸡犬桑麻、

曾经沧桑、

景入桑榆、

濮上桑间、

桑落瓦解、

咏桑寓柳、

桑荫不徙、

桑间之音、

桑弧矢志、

桑间之约、

桑榆晚景、

盘石桑苞

5. 含有“桑”字的词语或成语有哪些

遁迹桑门 、海桑陵谷 、海水桑田 景入桑榆 、暮景桑榆、人世沧桑 、日薄桑榆 、桑弧蒿矢 、桑户桊枢 、桑户蓬枢 、桑间之音 、桑间之咏 、桑间之约 、桑枢韦带 、桑田碧海 、桑土绸缪 、桑土之防、桑土之谋 、桑荫不徙、桑荫未移 、桑榆末景 、桑榆之景、桑中之喜、收之桑榆 、瓮牖桑枢 、咏桑寓柳 、指桑说槐 、桑落瓦、沧海桑田。

沧海桑田

[cāng hǎi sāng tián]

出处

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释义

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近义词

陵谷沧桑

东海扬尘

人世沧桑

翻天覆地

日新月异

白云苍狗

沧桑陵谷

反义词

一成不变

例句

世事多变,沧海桑田,那堪回首?

沧海桑田也不过一梦与一梦之间,大可寥寥几笔言简意赅。

沧海桑田,日新月异,五十年之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直至旅途风霜雨雪,唯有你伴我沧海桑田。沈南汐

一个毁弃的建筑提醒你沧海桑田的变化。

壶中日月长,杯内有乾坤,醉眼观沧海桑田,却只道梦一场。

滂沱黑暗力量如暴雨一般席卷而来,吹了千年万载,灭了沧海桑田。

6. 四字成语 什么经什么桑

历经沧桑、曾经沧桑、饱经沧桑

饱经沧桑

拼音: bǎo jīng cāng sāng 简拼: bjcs

近义词: 饱经风霜、曾经沧桑、饱经忧患

反义词: 初出茅庐、少不更事、乳臭未干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用于阅历深

解释: 饱:充分。沧桑:沧海变桑田的简缩。泛指世事的变化。经历过多次的世事变化,生活经历极为丰富。

出处: 王蒙《轮下》:“而你是一个四十六岁的男人,饱经沧桑,眼角皱纹细密如网。”

例子: 而你是一个四十六岁的男人,~,眼角皱纹细密如网。(王蒙《轮下》)

相关成语:

饱经霜雪 饱经忧患 陵谷沧桑 饱经沧桑

饱经风霜 饱经风雨 饱经世变 饱经世故

人世沧桑

chenjun的四字成语

1. 描写同学的四字词语

八拜之交 白首同归 道义之交 高情厚谊 恨相见晚 恨相知晚 莫逆之交 倾盖如故 深情厚谊 深情厚意 生死不渝 叨在知己 万古长青 刎颈之交 相视而笑 莫逆于心 相视莫逆 心照情交 心照神交 一诺千金 亲密无间 推心置腹 肝胆相照 情同手足 志同道合 风雨同舟 荣辱与共 同甘共苦 关怀备至 盛情款待 促膝谈心 情深似海 拔刀相助 海誓山盟 心心相印

同舟共济,志同道合,风雨同舟 ,手足情深; 呕心沥血,诲人不倦, 德才兼备,鞠躬尽瘁; 八拜之交 白首同归 道义之交 高情厚谊 恨相见晚 恨相知晚 莫逆之交 倾盖如故 深情厚谊 深情厚意 生死不渝 叨在知己 万古长青 刎颈之交 相视而笑 莫逆于心 相视莫逆 心照情交 心照神交 一诺千金 亲密无间 推心置腹 肝胆相照 情同手足 志同道合 风雨同舟 荣辱与共 同甘共苦 关怀备至 盛情款待 促膝谈心 情深似海 拔刀相助 海誓山盟 心心相印 深情厚意 同舟共济 情深意长 志同道合 亲如手足 情深意笃义结金兰 血浓于水 寸草春晖 范张鸡黍 北风之恋 比翼双飞 碧海青天 恨相知晚 莫逆之交 情投意合 如手如足 深情厚谊 手足之情 心心相印 情深潭水 患难之交 两肋插刀 难舍难分 生死之交 志同道合 舐犊情深 情同骨肉 情投意合 亲密无间 肝胆相照 情同手足 志同道合 风雨同舟 荣辱与共 同甘共苦 盛情款待 拔刀相助 海誓山盟 心心相印 生死之交 莫逆之交 志同道合 情深似海 情深义重

2. 带同学的四字成语

没有与“同 学”相关的成语!

没有与“同 学”相关的成语!

同敝相济 犹同恶相济。坏人互相勾结,共同作恶。

同病相怜 怜:怜悯,同情。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同尘合污 指行为同于流俗之人,合于污浊之世。

同仇敌慨 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同“同仇敌忾”。

同仇敌忾 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同出一辙 两种言论或行为完全一样。

同船合命 比喻处境相同,利害相关。

同床各梦 比喻共同生活或共做一事而各有打算。

同床共枕 指同床并头而眠。多指夫妻生活。

同床异梦 异:不同。原指夫妇生活在一起,但感情不和。比喻同做一件事而心里各有各的打算。

同垂不朽 一同流传,永不磨灭。

同德同心 谓思想行动完全一致。同“同心同德”。

同德协力 为同一目标而共同尽力。

同德一心 指全心全意为共同目标努力。

同恶共济 坏人互相勾结,共同作恶。同“同恶相济”。

同恶相党 共为恶者相结为党。

同恶相济 同恶:共同作恶的人;济:助。坏人互相勾结,共同作恶。

同恶相求 坏人与坏人相互勾结。

同恶相恤 指对共同憎恶者,必相互援助以对付之。同“同恶相助”。

3. 评价同学好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尊贵

不虞之誉 不言而信 不恶而严 荣华富贵 山中宰相 师道尊严

著名

草木知威 驰名中外 大名鼎鼎 德高望重 风云人物 功成名遂 功标青史 赫赫有名 举世闻名 如雷贯耳 声振寰宇 威望素著

宽容

海阔天空 含垢纳污 呼牛呼马 豁达大度 既往不咎 宽大为怀 宽宏大量 网开一面 网开三面 息事宁人 下不为例 下车泣罪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以直报怨 以德报怨 宰相肚里能撑船 知情达理 中庸之道

助人

将伯之助 解衣推食 救死扶伤 绝甘分少 普度众生 起死人,肉白骨 轻财好施 设身处地 疏财仗义 为民除害 为民*** 雪中送炭 与人为善 云行雨施 仗义疏财 助人为乐

荣耀

生荣死哀 死得其所 万古千秋 万古流芳 为国捐躯

⑵志气

有志

不耻最后 乘风破浪 顶天立地 鸿鹄之志 九天揽月 夸父追日 老骤伏枥 老当益壮 力争上游 陵云之志 猛志常在 磨杵成针 穷而后工 三户亡秦 十载寒窗 铁杵成针 韦编三绝 心小志大 胸怀大志 雄飞雌伏 雄心壮志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移山倒海 迎头赶上 有志者事竟成 愚公移山 争强好胜 知难而进 治国安民 志在四方 中流击楫 壮志凌云 自力更生 自强不息 自求多福 自食其力

有为

大显神通 大显身手 大有作为 大器晚成 非池中物 奋发有为 公才公望 后生可畏 龙跃凤鸣 鹏程万里 前程万里 如日方升

奋发

发愤图强 奋发图强 奋发蹈厉 披荆斩棘 闻鸡起舞 我武惟扬

其他

八仙过海 不务空名 负重致远 掞藻飞声

⑶忠贞

忠诚

碧血丹心 不避斧钺 成仁取义 赤胆忠心 赤心相待 赤心报国 大节不夺 ***小廉 蹈节死义 断头将军 肝脑涂地 故旧不弃 故剑情深 寒花晚节 久要不忘 扪心无愧 倩女离魂 舍身求法 田父献曝 先驱蝼蚁 心虔志诚 以身殉职 以身许国 忧国奉公 孝子顺孙 忠孝节义 忠心耿耿 忠肝义胆

坚定

从容就义 富贵不能* 海枯石烂 坚持不渝 坚韧不拔 坚定不移 雷打不动 木人石心 破釜沉舟 锲而不舍 誓死不二 心坚石穿 心如铁石 言必信,行必果 一不做,二不休 一口咬定 真金不怕火炼 之死靡它 指天誓日 志坚行苦 至死不变 忠贞不渝

坚强

坚苦卓绝 姜桂之性 宁死不屈 铁石心肠 威武不屈

节操

冰魂雪魄 冰清玉润 冰清玉洁 冰壶秋月 高风亮节 古井无波 黄花晚节 坚贞不屈 俭可养廉 见利思义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屈节辱命 三贞九烈 丧身失节 岁寒松柏 守身如玉 投梭折齿 心如古井 一片冰心

找吧!

4. 求描写同学之间友谊的四字成语

意气相投——意气:志趣性格;投:合得来。指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投合。

义气相投——彼此志趣,性格相投合。

声气相投——指朋友间思想一致,性情投合。

表里相依——指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同声相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同音共律——音律相同。比喻关系密切。

笙磬同音——比喻人事协调,关系和睦。

李郭同舟——以之比喻知己相处。

河同水密——比喻彼此关系密切。

荣辱与共——光荣与耻辱共同分享与承担。

安危与共——共同享受安乐和承担危难。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连。

通家之好——指两家交情深厚,象一家人一样。

河梁之谊——河梁:桥。指送别之地。指送别时依依不舍的情谊。

渭阳之情——渭阳:渭水的北边,传说秦康公送其舅重耳返晋,直到渭水的之北。指甥舅间的情谊。

绨袍之义——比喻不忘旧日的交情。

入幕之宾——幕:帐幕;宾:客人。比喻关系亲近的人或参与机密的人。

门生故旧——指学生和旧友。

门生故吏——故吏:过去的吏属。指学生和老部下。

得意门生——门生:亲授业的***或科举中试者对座师的自称。后泛指学生。最满意的***和学生。

戴笠故交——指贫贱之交。

耳鬓厮磨——鬓:鬓发;厮:互相;磨:擦。形容相处亲密。

声应气求——应:应和,共鸣;求:寻找。比喻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敬如上宾——上宾:尊贵之客。像对待尊贵的客人那样敬重某人

身远心近——指身体相隔虽远,但是双方的心却贴得很近。

蜜里调油——比喻非常亲密和好。

相见恨晚——只恨相见的太晚。形容一见如故,意气极其相投。

久别重逢——指朋友或亲人在长久分别之后再次见面。

对床夜雨——指亲友或兄弟久别重逢,在一起亲切交谈。

枝附叶连——比喻上下关系紧密。

圣君贤相——圣明的君主与贤良的辅佐大臣。有君臣相契意。相,辅弼之臣,后专指宰相。

二童一马——用以指少年时代的好友。

竹马之友——指儿童时期的朋友。

金兰之友——指亲密的朋友。

以文会友——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

三朋四友——泛指各种朋友。

良师益友——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好朋友。

良师诤友——良:好;诤:敢于直言。很好的老师,能够直言相劝的朋友。

*朋密友——亲近密切的朋友。

诗朋酒友——作诗饮酒的朋友。

呼朋唤友——指招引意气相投的人。

呼朋引类——呼:叫;引:招来;类:同类。指招引志1趣相同的人。

病痒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布衣之交——布衣:平民。旧指平寒老友。

贫贱之交——贫困时结交的知心朋友。

尔汝之交——尔汝:古人彼此以尔汝相称,表示亲昵。指不拘形迹,十分亲昵的交情。

缟纻之交——缟纻:缟带和纻衣。指交情笃深。

金石之交——比喻象金石一样牢不可破的交情。

忘年之交——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友。

纪群之交——纪,群:人名,陈纪是陈群的父亲。比喻累世之交情。

一见如故——故:老朋友。初次见面就象老朋友一样合得来。

一见如旧——初次见面就情投意合,如同老朋友一样。

一体同心——一体:一个整体。比喻关系密切,共同一心。

一门同气——指同门兄弟。

1. 求成语里有JUN(拼音)的4字成语

避军三舍 败军之将 笔扫千军 残军败将 常胜将军

大树将军 断头将军 覆军杀将 孤军奋战 孤军深入

孤军作战 狗头军师 户曹参军 横扫千军 军不血刃

军法从事 军临城下 军令如山 溃不成军 犒赏三军

老婆当军 鸣金收军 买马招军 破军杀将 全军覆灭

全军覆没 千军万马 千军易得,终须一别 圣君贤相 淑人君子

食子徇君 无父无君 文君司马 文君新寡 文君新醮

余桃啖君 正人君子

苦乐不均 力敌势均 力均势敌 权均力敌 权均力齐

势均力敌 智均力敌 夏虫朝菌

典则俊雅 俊杰廉悍 旁求俊彦 清新俊逸 忍俊不禁

忍俊不住 枭俊禽敌

崇山峻岭 丛山峻岭 重山峻岭 砥廉峻隅 雕墙峻宇

风骨峭峻 高风峻节 高山峻岭 峻阪盐车 峻宇雕墙

峻宇雕墙 隆刑峻法 内峻外和 清风峻节 深文峻法

业峻鸿绩 严刑峻法 严刑峻制

按图索骏 踔厉骏发 光车骏马 骏波虎浪 骏骨牵盐

金台市骏 千里骏骨 燕骏千金 燕昭市骏

秉钧持轴 秉钧当轴 蝉翼为重,快马一鞭 君子之交

岂弟君子 梁上君子 民贵君轻 清君侧 请君入瓮

欺君误国 欺君罔上 谦谦君子 琴挑文君 仁人君子

仁义君子 送君千里,一将难求 损军折将 勇冠三军

异军突起 异军特起

右军习气 贻误军机 整军经武 招军买马 撞阵冲军

不按君臣 避君三舍 博物君子 读书君子 大雅君子

二三君子 逢君之恶 国无二君 君臣佐使 鞠躬君子

君命无二 君辱臣死 君圣臣贤 君子固穷 君子好逑

君子三戒 君子协定 君子一言

2. 和韩信有关的四字成语

韩信是汉初名将,为西汉的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

韩信出身低微,靠着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将王、侯、将、相全部担任了一遍。由于他的经历极富色彩,因此与之有关的成语及典故也非常多。

这些成语,既反映了韩信的军事思想,也展现了他历尽了磨难、屈辱、冷落、辉煌、失意和悲惨的一生。1.胯下之辱:韩信落魄时,一个同乡人欺负他,让他从自己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果真从那个人裤裆下钻过去。

指极大的侮辱。2.一饭千金:韩信落魄时曾对施舍给他的老妇说以后定当后报,韩信衣锦还乡时并赏赐她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3.解衣推食:韩信说刘邦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自己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自己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4.战无不胜:刘邦建立汉朝后对韩信的评价,指的是打仗没有不取得胜利的。

形容力量十分强大,百战百胜。5.国士无双:萧何在向刘邦推荐韩信是说他是国士无双。

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6.十面埋伏:韩信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项羽。

指周围布置了重重埋伏。7.背水一战:在韩信攻打赵国的时候,他取背水一战的计谋,赢得了战争胜利比喻在艰难情况下跟敌人决一死战。

8.拔旗易帜:韩信北上灭赵的一个计谋,拔掉别人的旗子,换上自己的旗子。比喻取而代之。

9.置之死地而后生:韩信北上灭赵的一个计谋,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士兵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10.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韩信为了东进中原,取麻痹敌人的办法,让士兵去修理栈道,而却领大军从陈仓出来,占领了关中。在军事上的含义是:从正面迷惑敌人,用来掩盖自己的攻击路线,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

这是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谋略。11.兵仙神帅:比喻韩信出神入化的用兵艺术。

12.居常鞅鞅:刘邦建立汉朝后,夺去了韩信的兵权,而韩信从此称病不朝,闷闷不乐。也指的是因不平或不满而常常郁郁不乐。

13.功高震主:指的是韩信功劳太大,使君主地位受到威胁而心有疑虑。14.金石之交:武涉曾经劝说韩信自立,说道:你和汉王刘邦的关系这么好,但是最终还是被他所擒的。

指的是如同金石般坚不可摧的交谊。15.独当一面:张良和刘邦的一次谈话中,张良对韩信的评价。

指的是单独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16.略不世出:指的韩信的功劳很大,天底下没有人可以与他比的,后用于夸奖人等。

17.不赏之功:说的是韩信在战争中功劳,后形容功劳极大。18.匹夫之勇: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勇气行事的行为。

19.妇人之仁:韩信在和刘邦的一次说话中,评价项羽,说项羽是妇人之仁,指的是妇女的软心肠。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

20.推陈出新:当年韩信刚投奔刘邦时,刘邦让他管理粮仓,韩信提出了“推陈出新”的管理理念,即把粮仓开设前后两个门,把新粮从前门运送进去,把旧粮从后门运出来,这样可以防止粮食在蜀中炎热潮湿的环境下***变质。从而使蜀中粮仓不再有变质浪费的现象。

指的是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21.勋冠三杰:三杰指的是萧何、张良和韩信。

意思是说,三杰之中,韩信的功劳最大。22.伐功矜能:司马迁对韩信的评价,指吹嘘自己的功劳和才能。

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23.伪游云梦:指刘邦伪游云梦,诈捕韩信事。

24.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韩信当年说的一句话,指的是坐人家车子的,要与人家共患难;穿人家衣服的,要替人家的事担忧;靠人家养活的,要为人家的事拼命。25.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李左车在和韩信谈话中,李左车提出的这个观点。

指的是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26.人心难测:韩信北上灭赵的时候,说张耳与陈余两人为刎颈之交,后两人翻脸。

人的内心难以探测,喻指人的心思难以揣测,多用于贬义。亦做“人心莫测”。

27.肝胆照人:比喻真心诚意,也比喻以真心相见。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

28.钟室之祸:楚汉相争,韩信屡建奇功。刘邦称帝后,封信为淮阴侯。

因遭吕后忌,被斩于长乐宫悬钟之室。29.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

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30.问路斩樵:楚汉相争的时候,韩信协助汉王刘邦同楚兵作战。

韩信为出奇谋袭楚,绕道而行。然而道路方向未明,遂下马问樵夫路向,韩信听后,把樵夫斩杀,部将问为什么,韩信称恐樵夫泄露他们的行踪。

31.传檄而定:发一纸檄文就可以征服,谓己方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可以轻易战胜对手。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32.多多益善:刘邦和韩信有一次对话,刘邦问韩信“你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多多益善”形容一样东西或人等越多越好。又有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之意。

3. 带陈陈的四字成语

陈陈相因

发音 chén chén xiāng yīn

释义 陈:旧;因:沿袭。原指皇仓之粮逐年增加,陈粮上压陈粮。后多比喻沿袭老一套,无创造革新。

出处 《史记·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不可食。”

示例 而儒者又疏阔,其言庸迂,陈陈相因。(清·恽敬《上陈笠帆按察书》)

近义词 墨守成规 因循守旧 萧规曹随

反义词 除旧布新 革故鼎新 推陈出新

4.

承上启下:承接上面的,引起下面的.多用在写文章方面.承前启后:承接前面的,开创后来的.指继承前人事业,为后人开辟道路.承欢膝下:旧指侍奉父母.澄神离形:形容用心太专,如痴如呆.成败利钝:指做事情可能有的各种情况或结果.成家立业:指男的结了婚,有职业,能独立生活.成群集党:指一部分人结成小团体.陈古刺今:即借古讽今.借评论古代某人某事的是非曲直,影射现实.晨炊星饭:清晨烧早饭,入夜才吃晚饭.形容早出晚归,整日辛勤劳苦.晨兢夕厉:兢,小心谨慎;厉,严格.指终日勤勉谨慎.晨提夕命:犹言朝夕教诲.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乘肥衣轻:驾驭肥壮的马,穿着贵重的衣服.形容生活奢侈豪华.乘利席胜:凭借着胜利的形势.乘轻驱肥:形容生活奢华.。

5. liu和chen在一起的四字词语或成语

移花接木yí huā jiē mù

[释义] 把某种花木的枝条嫁接到另一种花木上。比喻暗中使用手段以换真欺骗他人。

[语出]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同窗友认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

[正音] 花;不能读作“huá”;移;不能读作“yì”。

[辨形] 接;不能写作“截”。

[近义] 移天换日 移宫换羽

[用法] 含贬义时;多指暗中用手段更换或拼凑事情来欺骗人。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联合式。

6. 带有Jun和qi两个字的四字成语

逢君之恶 执迎合昏庸的执政者,引他去干坏事。

国无二君 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皇帝。 君命无二 指君主的命令不可更改。

形容君命有绝对的权威性。 君辱臣死 封建礼教认为,帝王遭受耻辱,臣僚应当死节。

君子固穷 君子:有教养、有德行的人;固穷:安守贫穷。指君子能够安贫乐道,不失节操。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比喻一言为定,决不翻诲。 君子之交 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梁上君子 窃贼的代称。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人。

欺君罔上 欺骗蒙蔽君主。 欺君误国 欺骗君主,祸害国家。

谦谦君子 指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