箪食壶浆以待王师,箪食壶浆以迎将军

tamoadmin 成语实例 2024-07-26 0
  1. 箪食壶浆意思
  2. “箪食壶浆”是什么含义?
  3. 古文中,箪和壶是什么意思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4. 箪食壶浆
  5. 《隆中对》中“箪食壶浆”怎样解释,以及箪和壶的用法

箪(dān),竹制食器;食(sì),义通饲;浆,浓汁饮料。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形容正义之师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欢迎。齐宣王时,齐国趁燕国内乱将其打得大败,齐宣王想吞并燕国,但又拿不定主意,便向孟子请教。孟子回答他道,如果吞并它而燕国人民高兴,就吞并它,武王灭商即是如此。吞并它而燕国人民不高兴,就不要吞并它,文王伐商即是如此。一个大国攻打另外一个大国,老百姓携着饭筐和酒壶来迎接您的军队,难道有什么别的用意吗?不过是想逃避那种水深火热的处境啊!如果吞并燕国后,老百姓的灾难并未减轻,那他们只好远避他方了。

出典:《孟子·梁惠王》下:“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远而已矣。’”

例句:西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箪食壶浆以待王师,箪食壶浆以迎将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箪食壶浆意思

意思是: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出处:

先秦孟子及其***《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百姓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盛着酒浆,来迎接国君的军队。

拼音:dān sì hú jiāng(“箪食壶浆”中的“食”旧读sì,现读shí。)

其他文章引用:

陈寿 〔魏晋〕《隆中对》: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译文: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一带,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箪食壶浆”是什么含义?

箪食壶浆意思是指:古时老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自己拥戴的军队。后用来形容好军队受到人民欢迎的情况。

一、出处

《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二、例 句

***在胜利归来的时候;老百姓往往~来欢迎。

箪食壶浆

三、成语寓意

孟子把是否能得到百姓的拥戴作为占领燕国的衡量标准,他认识到了人民群众才是国家的生存之基。正所谓“得人心得天下,失人心必失天下。”一个国家倘若是人心所向,即便是发生外敌入侵,也会牢不可破。反之,统治暴虑,人心涣散,百姓生活水深火热,甚至出现百姓揭竿而起的局面,这样的国家就好比是处于风雨飘摇中的鸟巢一样,随时都有可能被颠覆

四、运用示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时操引得胜之兵,陈列于河上,有土人箪食壶浆以迎之。”

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现代·郁达夫《她是一个弱女子》十六:“百姓箪食壶浆,欢迎唯恐不及。”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二卷三十六章:“义旗所指,必然望风响应,箪食壶浆相迎。”

古文中,箪和壶是什么意思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箪食壶浆

注音dān sì hú jiāng

解释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食:食物;浆:汤。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出处①《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②白居易《观刈麦》:“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示例时操引得胜之兵,陈列于河上,有土人~以迎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以迎将军者乎?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语法联合式;作状语;常与“迎接”连用。

故事战国时期,七国纷争,各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公元前313年,燕王哙把燕国的国政交给相国子之,将军子被、太子平等不服,想杀掉子之。

子之率军反攻,杀了子被和太子平,燕国大乱,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于是,齐国军队趁着这有利时机,取得了燕国百姓的支持,只用了短短五十天的时间,就一举击败了燕国军队,攻占了燕国的大部分领土。

齐宣王很得意,想借这机会完全占领燕国,于是,他对孟子说:

“有人劝我占领燕国,而有人不同意我占领燕国。我想,燕国并不比我们弱小,我们在这么快的时间内就取得了胜利,光靠人的力量是不行的,这恐怕是天意吧!看来,天意是要我们吞并燕国,如果我们不这样做,上天恐怕要降下灾祸惩罚我们。我想,我们还是彻底占领燕国吧。你认为怎么样?”

孟子听了,回答说:

“占领不占领燕国,要看燕国老百姓是否欢迎我们。如果他们欢迎我们,那么可以占领。古人也有这么做的,武王灭商就是这样。如果燕国老百姓不欢迎我们,这就不能占领。古人也有这样做的,文王不灭商就是这个道理。现在,燕国老百姓用箪盛着吃的,用壶装着喝的,来欢迎齐国的军队,这还能有别的原因吗?无非是想结束原先那种水深火热的沉重日子。如果您占领了燕国,使水更深,火更热,老百姓就会逃避这更为痛苦的生活,离您远远的,那么即使你占领了燕国,也是不会长久的。”

在这个故事里,还引申出“水深火热”这个成语来,比喻人民生活非常痛苦,无法生活下去。

①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孟子·梁惠王下》:“以 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后用为犒师拥军的典故。②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高子执箪食与四脡脯,国子执壶浆,曰:‘吾寡君闻君在外,馂饔未就,敢致糗于从者。’”后用为饷馈食饮的典故。

箪食壶浆

箪和壶相同在于容器,不同在于盛放的东西。《汉律令》中说得好,箪,小筐也。——如图:

(1958年时的箪)

与之类似却不同的是笥(si),一般箪无盖圆形,而笥则可能有盖,长方或正方形。

(海昏侯墓中的木笥)

一般来说,汉族的箪笥都严格遵守了这个习俗一直沿用至近代,讲究点的人家还会在里面衬一大块砂布免得不好洗。一些方言中如饭篓,指的就是这个箪,不过如箪子这种方言,应是指箪瓢两种器皿的合二为一,它是用来盛水的工具,就像北方常见的水瓢一样。

至于壶就完全不同于箪笥了。如图:

(2016年出土于北京通州墓葬群)

壶浆在现代人眼中可能会认为是酒酿之类的东西,但这无法解释为何此壶有盖。或者说当时的壶为何多盖。

这是因为当时最常见的饮料不是酒酿这种低度酒,而是被称为‘酢浆’的东西,一般是用小麦淀粉稀释后发酵完成的,略带酸香,如今日北京的绿豆制作的豆汁般是一种清凉饮料,解渴之用。只不过在当时,这种发酵是直接壶对壶完成的,如果发酵好后再灌装很容易引发变质问题,如同今日的豆汁一般。

而在这段话中,箪食壶浆是为了佐证当地百姓喜迎诸葛亮大军的到来,因为最早的箪食壶浆是《孟子》中的“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

《隆中对》中“箪食壶浆”怎样解释,以及箪和壶的用法

箪食壶浆,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在宋朝,箪食壶浆的意思与现有差异,并没有欢迎军队的意思。箪食壶浆,就是用箪装上干粮,用壶装上酒水饮料。出远门时,沿途不一定有饭馆吃饭,可米汤就干粮,以此充饥解渴。穷人有时也以此为居家生活。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就有此意。

到南宋中后期,穷人的旅途干粮就不一定是箪盛的糗,壶装的浆了。变成烙好的杂合面饼,卷好,用桑皮纸打包,捆成长长的包裹。另带一瓦罐,装咸菜汁。蘸着咸菜汁吃饼。

相关典故:

战国时燕国内乱,齐国乘机攻打燕国,燕国边防毫不抵抗,结果大败。这时有人劝齐宣王占领燕国,也有人劝他不要占领。齐宣王觉得吞并燕国是天意,但孟子对他说:这不是天意,而是民心!如果您吞并燕国,燕国人民喜悦快乐,那么您就吞并它,就像武王伐纣一样。

如果您吞并燕国,燕国人民不喜悦快乐,那么您就不要吞并它,就像文王时,因为纣还有贤臣,所以文王不伐纣一样。今天以万乘大国去征伐另外一个万乘大国,对方人民所以捧着食物、饮水前来迎接,必定是渴盼来军能解救他们于水深中。

如来军不但不能解救他们,反而使他们陷入更大的痛苦中,我看他们逃都来不及了,怎么还会来欢迎来军去占领他们的?

后来箪食壶浆演变为成语,用来指军队受到人民的拥护与爱戴,纷纷慰劳犒赏。

见百度百科词条 箪食壶浆

://baike.baidu/view/171183.htm

箪食壶浆(dān sì hú jiāng),箪: 名词作动词,是用什么来盛、舀的意思。本意指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食(旧读sì):这里是名词,干粮主食;浆:发酵饮料(低度浊酒)。百姓用箪盛食物,用壶盛酒水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的拥护、爱戴和欢迎的情形。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