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垢藏疾_含垢藏疾,君之体也

tamoadmin 成语成因 2024-07-29 0
  1. 《反经》大体原文及译文
  2. 藏可以组什么词
  3. 颜氏家训勉学文言文
  4. 有关疾的四字成语
  5. 带疾字描写疾病的词语
  6. 疾的词语有什么
  7. 《颜氏家训》勉学第八
  8. 关于忍耐的成语

览省的引证解释是:⒈视察。引《史记·秦始皇本纪》:“维二十九年,皇帝春游,览省远方。”《三国志·魏志·明帝纪》“葬高平陵”裴松之注引晋王沉《魏书》:“_帝_含垢藏疾,容受直言,听受吏民士庶上书,一月之中至数十百封,虽文辞鄙陋,犹览省究竟,意无厌倦。”。

览省的引证解释是:⒈视察。引《史记·秦始皇本纪》:“维二十九年,皇帝春游,览省远方。”《三国志·魏志·明帝纪》“葬高平陵”裴松之注引晋王沉《魏书》:“_帝_含垢藏疾,容受直言,听受吏民士庶上书,一月之中至数十百封,虽文辞鄙陋,犹览省究竟,意无厌倦。”。拼音是:lǎnshěng。注音是:ㄌㄢˇㄕㄥˇ。结构是:览(上下结构)省(上下结构)。

览省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含垢藏疾_含垢藏疾,君之体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视察。

二、网络解释

览省词目览省(览省)拼音lǎnshěng注音ㄌㄢˇㄕㄥˇ释义视察。《史记·秦始皇本纪》:“维二十九年,皇帝春游,览省远方。”《三国志·魏志·明帝纪》“葬高平陵”裴松之注引晋王沉《魏书》:“_帝_含垢藏疾,容受直言,听受吏民士庶上书,一月之中至数十百封,虽文辞鄙陋,犹览省究竟,意无厌倦。”

关于览省的诗句

非此不览省

关于览省的成语

博览群书博览五车巴三览四耳闻目览览闻辩见博览古今闳览博物

关于览省的词语

攀今览古博览古今耳闻目览一览成诵兼览博照一览全收博览五车闳览博物观山览水巴三览四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览省的详细信息

《反经》大体原文及译文

一兔走衢,万人逐之。(卷六《董二袁刘传》裴《注》引《春秋》)意思是,一只兔子在街上跑,街上的人都会去追逐这只兔子。在众人面前,突然出现财宝,肯定很多人争抢,如果在街上撒钱,效果肯定比一只兔子好得多。所以会看到这样的新闻,一辆水果车翻了,很多民众来抢水果。

含垢藏疾,容受直言。(卷三《明帝纪》裴《注》引《魏书》)意思是,要包容别人最自己的批判,甚至是辱骂、诋毁,以这样的精神来接受直言进谏。表现出包容、大度,自然会有人提建设性意见,不过有些人就是故意找茬,过于包容就是纵容,会给人带来非常负面性的影响,对此应该有所回应。

屋漏在上,知之在下。(卷十三《锺繇华歆王朗传》裴《注》引《魏书》)上面的屋子漏水了,下面的人是知道的。决策层方面出了问题,下面的人是比较清楚的,因为他们是执行者,这个命令好不好,在执行者很快就反馈出来,所以决策者应该好好听听下面执行者的意见。

乐闻异计,匡所不逮。(卷四十七《吴主传》)意思是,喜欢听到各种不同的意见,这样可以改正自己的缺点。如果要发现自己的缺点,就好比去照镜子,如果只是正面一面镜子,你只能看到正面的问题,而看不到其他方面的问题,所以需要各个角度不同的镜子,才能完全地发现自己的问题。

纳群谋,询于刍荛,虚己受人,恒若不足。(卷六十四《诸葛滕二孙濮阳传》裴《注》引《志林》)意思是,要纳大家的意见,就算是最下面的人也要问问,而且要虚心接受,要保持好像一直不满足的状态。在一个系统里面,也许一个小小的问题,会导致连锁反应,从而影响到整个系统。

闻善速于雷动,从谏急于风移。(卷六十四《诸葛滕二孙濮阳传》裴《注》引《志林》)意思是,听到好的意见,马上就去做,听到别人指出了缺点马上就改正。能做到这样当然很好,这是很理性的,但是所有人都会做到吗?能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吗?这个很难,因为人总是充满了感情。

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卷二十九《方技传》)意思是,人的身体要运动,但是不要运动过度。就像机器一样,报废得快,如果不用呢?久了就会生锈,还会导致很多功能丧失。细水才能长流,要保持长久,就要适当地使用和运动。

君贵审才,臣尚量主。(卷六《董二袁刘传》裴《注》引孙盛曰)意思是,君主贵在于审量人才,臣贵在于选择君主。做老板的肯定不希望找一些笨蛋来给自己打工,弄不好就把自己产业整没了,而打工者自然也不愿意给***老板打工,要是这样估计也是挣不了钱的,说不定还把自己搭进去。

义固磐石,休戚共之。(卷五十二《张顾诸葛步传》裴《注》引《吴书》)经过道义形成的友谊像磐石一样坚固,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有共同价值观的人,友谊自然是非常坚固,尤其是经过斗争的洗礼,不过失去了共同的敌人,又会出现其他的利益之争,坚固并不永恒,而是看出在什么样的状态下。

度德而让,古人所贵。(卷六《董二袁刘传》)意思是,衡量自己的德行,让位与比自己的道德与能力都要高的人,古代的人是推崇的。能力不行的人管事,只会把事情越高越砸;道德不行的人,管不住自己的行为,也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影响社会风气,而且自己做不到也没法要求别人。

见西施之容,归憎其貌。(卷十九《任城陈萧王传》裴《注》引《典略》)意思是,见了西施的容貌,回来后憎恨自己的容貌。开始憎恨自己的容貌,然后就想着怎么改变自己的容貌,然后就决定去整容,西施和整容医生也许是一伙的。

此间乐,不思蜀。(卷三十三《后主传》裴《注》引《汉晋春秋》)意思是,在这里很快乐,不思念蜀国。者是刘禅说的,有人说刘禅如此不争气,怪不得蜀国会亡;也有人要说刘禅这么说是为了自保,如果说还思念蜀国,估计被曹魏给做了。我想刘禅还是会思念蜀国,暗地落泪。

虽不能始,善终可也。(卷四十七《吴主传》裴《注》引《魏略》)意思是,虽然没有好的开始,有好的结果也行。者是孙权忽悠浩周说的话,就像男孩哄一个女孩说的话,虽然以前对你不怎么好,但是以后会对你好,以后会不会对女孩好不知道,目前只想用这句话想继续保持和女孩的关系。

堂构克举,野无遗薪。(卷五十七《虞陆张骆陆吾朱传》裴《注》引《会稽典录》)意思是,后辈能继承前辈的事业,就在没什么遗憾了。前一代的人,辛辛苦苦一辈子打拼出来的事业,就希望以后有个继承,不然就非常可惜了,不过后代愿不愿意继承很难说,所以事业的继承还得好好考虑。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所诫。(卷四十四《蒋琬费祎姜维传》)意思是,人心个不同,每个人长得也不一样,表面服从,背后说三道四,古人是非常戒备的。有时候怕伤人面子,所以当面基本不说实话,有时候不爽,背后也难免有话,对那些故意要整人的人,当然是要戒备的。

空声冒实,*蛙乱耳。(卷十一《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裴《注》引《魏略》)意思是,用空洞的话掩盖事实,就好像烦躁的青蛙叫扰乱听觉。好比有人下棋,本来已经想好怎么走的,而看下棋的人,一个人说这么走,一个人说那么走,结果把下棋的人搞乱,一下子不知道该走哪步了,后来输了。

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即俱受其败。(卷五十六《朱治朱然吕范朱桓传》裴《注》引《江表传》)意思是,大家同坐一条船出海,一件事办的不牢靠,大家都要遭受船沉身亡的危险。有时候细节决定成败,小小地改变会带来非常大的改变,变得无法控制,就会带来灾难。

藏可以组什么词

大体

 作者:赵蕤

 臣闻老子曰:“以正理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荀卿曰:“人主者,以官人为能者也;匹夫者,以自能为能者也。”傅子曰:“士大夫分职而听,诸侯之君分土而守,三公总方而议,则天子拱己而正矣。”何以明其然耶?当尧之时,舜为司徒,契为司马,禹为司空,后稷为田畴,夔为乐正,倕为工师,伯夷为秩宗,皋陶为理官,益掌驱禽。尧不能为一焉,奚以为君,而九子者为臣,其故何也?尧知九赋之事,使九子各授其事,皆胜其任以成九功。尧遂乘成功以王天下。

 汉高帝曰:“夫运筹策于帏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有天下也。”

 (《人物志》曰:“夫一官之任,以一味协五味;一国之政,以无味和五味。故臣以自任为能,君以能用人为能;臣以能言为能,君以能听为能;臣以能行为能,君以能赏罚为能。所以不同,故能君众能也。”)

 故曰:知人者,王道也;知事者,臣道也。无形者,物之君也;无端者,事之本也。鼓不预五音,而为五音主;有道者,不为五官之事,而为理事之主。君守其道,官知其事,有自来矣。

 先王知其如此也,故用非其有,如己有之,通乎君道者也。

 (议曰:《淮南子》云:“巧匠为宫室,为圆必以规,为方必以矩,为平直必以准绳。功已就矣,而不知规矩准绳,而赏巧匠。宫室已成,不知巧匠,而皆曰某君某王之宫室也。”

 孙卿曰:“夫人主欲得善射中微,则莫若使羿;欲得善御致远,则莫若使王良;欲得调一天下,则莫若聪明君子矣。其用智甚简,其为事不劳,而功名甚大。”此能用非其有,如己有者也。)

 人主不通主道者,则不然。自为之,则不能任贤;不能任贤,则贤者恶之。此功名之所以伤,国家之所以危。

 (议曰:“《申子》云:“君知其道也,臣知其事也。十言十当,百言百当者,人臣之事也,非人君之道也。”《尸子》云:“人臣者,以进贤为功也;君者,以用贤为功也。”贾谊云:“臣闻圣主言问其臣,而不自造事,故使人臣得必尽其愚忠,惟陛下财幸。”由是言之,夫君不能司契委任而妒贤恶能,取败之道也。)

 汤武日而尽有夏商之财,以其地封,而天下莫敢不悦服;以其财赏,而天下皆竞劝,通乎用非其有也。

 (议曰:孙卿云:“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人者安,聚敛者亡。故王者富人,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是谓上溢下漏。”又曰:“天子不言多少,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失。”

 昔者周厉王好利,近荣公,芮良夫谏曰:“王室其将卑乎?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有专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将取焉,何可专也!所利甚多而不备大难,以是教王,其能久乎?”后厉王果败。

 魏文侯御廪灾,素服避正殿,群臣皆哭。公子成父趋入贺曰:“臣闻天子藏于四海,诸侯藏于境内。非其所藏,不有火灾,必有人患。幸无人患,不亦善乎!”孔子曰:“百姓足,君孰不足?”周谚有言曰:“囊漏储中。”由此言之,夫圣王以其地封,以其财赏,不与人争利,乃能通于王道,是用非其有者也。)

 故称:设官分职,君之体也;委任责成,君之体也;好谋无倦,君之体也;宽以得众,君之体也;含垢藏疾,君之体也。君有君人之体,其臣畏而爱之,此帝王所以成业也。

译文

 我知道老子说过:“以正道治国,以奇正用兵,以无为取天下,这是成大事者必须明白的最高法则。”荀子的说法是:“做帝王的,善于管理别人才算是有才能;普通人,以自己能干为有才能。”西晋哲学家傅玄说:“能让士大夫忠于职守,服从命令;让诸侯国的君主分到土地并守住它;让朝廷三公总揽天下大事并参政、议政,那么天子就可以悠哉优哉地坐在那里统治天下了。”这个秘诀是怎么知道的呢?看看尧、舜怎样坐天下就明白了。

 在尧的时代,舜作司徒,契作司马,禹作司空,后稷管农业,费管礼乐,垂管工匠,伯夷管祭祀,皋陶判案,益专门负责驯练用于作战的野兽。这些具体的事尧一件也不做,悠悠然地只做他的帝王,而这九个人怎么会心甘情愿做臣子呢?这是因为尧懂得这九个人都各自有什么才能,然后量才使用,而且让他们个个都成就了一番事业。尧凭借他们成就的功业而统治了天下。

 汉高祖说:“运筹帏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定国安邦、安抚百姓、供应军需、保证粮道畅通,我不如萧何;统领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精英。但是我会使用他们,这就是我夺取天下的资本。”

 [三国时的哲学家刘邵在他写的《人物志》中说:“一个官员的责任是以一味协调五味,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是以无味调和五味。大臣们以自己能胜任某种工作为有才能;帝王却以会用人为有才能。大臣们以出谋划策、能言善辩为有才能;帝王以善于听取臣民们的意见为有才能。大臣们以能身体力行为有才能;帝王以赏罚得当为有才能。最高统治者正是因为不必事事精通,所以才能统筹众多有才能的人。”

 所以说,知人,是君道;知事,是臣道。无形的东西,才是有形之万物的主宰;看不见源头的东西,才是世事人情的根本。鼓不干预五音,却能作五音的统帅。掌握了君道真谛的人,不去做文武百官各自负责的具体事情,才可以成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做帝王的严守他的这一准则,官员知道他们自己应当做的事情,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

 正因为做帝王的通晓这一道理,所以他才会把不是他自己的东西当作自己的一样支配使用。善于这样做的,才算真正懂得了君道。

 [西汉刘安写的《淮南子》做过这样的比喻:“巧手匠人在建造宫室时,做圆的东西一定要用圆规,做方的东西一定要用尺矩,做平直的东西一定要用准绳。东西做成后,人们就不再去理会这些工具了,只是奖赏工匠的奇巧。

 宫室造成后,人们也再不会去管那些匠人了,而只是说,这是某君某王的宫室。”荀子说:“做帝王的射箭要想做到百发百中,就不如用后羿;驾车要想做到驰骋万里,就不如用王良;治国要想做到一统天下,就不如任用贤明正直的能人。这样做省心省力,所成就的功名却极大。”这就是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象自己拥有一样去支配使用的意思。]

 上面说的是通晓治国、用人***的最高统治者的做法,而那些不明白这个道理的统治者就不是这样做了。他们往往事无巨细,都要亲自做才放心,因此不会信任、重用有才德的贤人。不用有本事的人,有本事的人就会讨厌他。其最终结果,只能是功名、事业受损害,国家、社会出现危机。

 [这里还可以引述战国时的法家申不害和尸伎在他们所写的《申子》和《尸子》中的话来说明。《申子》说:“人君应当知道他治国的最高原则,群臣应当知道所负的职责。说话算数,说了就实行,是各级官员的事,并不是帝王必须遵循的原则。”《尸子》说:“举荐贤能是各级官员的功绩;善用贤能才是帝王的功绩。”]

 在起用人才上是这样,在对待财富的问题上,道理也一样。从前商汤、周武消灾了夏桀、纣王,一旦拥有了夏、商的全部国有财产,就把土地、财宝封赏给有功的大臣,举国上下没有不欢天喜地,心悦诚服的。用亡国者的财产赏赐功臣,整个国家的臣民都会争相效命。这就是懂得如何使用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的作法。

 荀子说:“能修明礼教的,可以为帝王;会巩固统治的,国家就强大;善于拢络人心的,社会就稳定只知道搜刮民财的必然亡国。所以,推行王道的国家是为了老百姓富有,推行霸道的能让有才能的人富有,苟延残喘的国家只会让当官的富有,而将要灭亡的国家,统治音知道大难就要临头,于是开始拼命想把财富统统据为已有,这时就会出现私人的库房、箱柜塞满金银财宝的现象。这种情况叫做当官的‘肥得流油’,老百姓‘四处漏水’。”

 荀子又说:“当皇帝的不谈论自己有多少财产,地方请侯不应讲求自己的利害,当官的不应计较自身的得失。”

 从前周厉王爱财,因而亲近当时建议他实行专利的荣夷公,大夫芮良夫劝谏说:“难道周朝的王室要倾覆了吗?荣夷公这种人,利欲薰心,不知大难就要临头了,你为什么要新近他?利益,是世上万物自然产生出来的,是大地宇宙包容承载的公共财产,有如空气和阳光一样。可是世上偏偏有人妄图独占它,那可就后患无穷了。天地万物是天下众生的共同财富,每个人都要从中获取他的生存所需,怎么能独自占有呢?如果有谁执意要这样做,天下怨恨他的人可就多了!人怨甚多而又不防备大难临头,荣夷公用这种方法来引导国王,这还能长久得了吗?”后来,周厉王果真被放逐了。

 战国时魏文候的仓库发生了火灾,魏文侯身穿白衣,离开正殿,以示哀痛。大臣们都哭起来。公子成父却走进来祝贺道:“我听说天子把整个国家作为收藏财富的仓库,诸候把自己的领地作为收藏财富的仓库。你现在把国家的财富都储藏在国库里,显然藏得不是地方,这种藏法,不发生火灾也要发生人患。幸亏没有发生人患,不也挺好了吗?”孔子说:“老百姓富裕了,作国王的能不同他们一起富裕吗?”

 因此说,圣明的君王用他的土地分封诸侯,用他的财物赏赐功臣,不和老百姓争夺利益,对“算是懂得了做一个最高统治者的原则——那就是把不是自己拥有的东西当作自己的来支配使用。]

 所以说设立官位,分配职务;委派任命官员,监督他们完成任务;喜欢运筹谋略而不知倦怠;有宽容大度的雅量而又能获得大众的拥戴;解决各种矛盾,消除各种隐患,这些都是国家最高统治者必须掌握的治国大道。能做到这一点,文武百官就会对他既畏惧又爱戴,这就是帝王成就一统大业的根本所在。

颜氏家训勉学文言文

藏组词:

昂藏七尺 指轩昂伟岸的男子汉。

包藏祸心 包藏:隐藏,包含;祸心:害人之心。心里怀着害人的恶意。

闭口藏舌 闭着嘴不说话。形容怕惹事而不轻易开口

藏弓烹狗 飞鸟射尽了就把良弓收起,狡兔被捉就把捕兔的猎狗煮了吃肉。旧时比喻统治者得势后,废弃、有功之臣。

藏垢纳污 垢、污:肮脏的东西。包藏容纳肮脏之物。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藏龙卧虎 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藏怒宿怨 藏、宿:存留。把愤怒和怨恨藏留在心里。指心怀怨恨,久久难消。

藏器待时 器:用具,引伸为才能。比喻学好本领,等待施展的机会。

藏巧于拙 有才能而不显示出来。

藏头露尾 藏起了头,露出了尾。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

藏污纳垢 污、垢:肮脏的东西。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藏形匿影 藏、匿:隐藏。隐藏形迹,不露真相。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

藏踪蹑迹 蹑:轻步行走的样子。隐秘行踪,悄悄行动。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丹之所藏者赤 比喻交朋友必须谨慎选择。

多藏厚亡 厚:大;亡:损失。指积聚很多财物而不能周济别人,引起众人的怨恨,最后会损失更大。

含垢藏疾 本谓应有包容的气量,后转用以指包容坏人坏事。

金屋藏娇 指以华丽的房屋让所爱的妻妾居住。也指取妾。

拉捭摧藏 拉:摧折;捭:两手排击;摧藏:挫伤。指摧伤挫折。

慢藏诲盗 慢藏:收藏不慎;诲:教导。收藏财物不慎,等于诱人偷窃。

绵里藏针 绵:丝棉。棉絮里面藏着针。形容柔中有刚。也比喻外貌和善,内心刻毒。

匿影藏形 隐藏形迹,不露真相。也比喻躲藏起来,不公开活动。

鸟尽弓藏 鸟没有了,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

剖腹藏珠 破开肚子把珍珠藏进去。比喻为物伤身,轻重颠倒。

善刀而藏 善:拭;善刀:把刀擦干净。将刀擦净,收藏起来。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

深藏若虚 虚:无。把宝贵的东***起来,好象没有这东西一样。比喻人有真才实学,但不爱在人前卖弄。

什袭而藏 什:形容多;袭:量词,套,层。将物品层层包裹,珍重地藏好。形容极珍重地收藏物品。

卧虎藏龙 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笑里藏刀 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却阴险毒辣。

隐介藏形 介:鳞甲。隐藏形体,使人看不见。

隐鳞藏彩 比喻潜藏起来,等待时机。

用舍行藏 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用行舍藏 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韫椟而藏 旧时比喻怀才隐退。

知来藏往 指对未来有所预见,对已往心中了然。

包藏奸心 犹言包藏祸心。

避迹藏时 指逃避时世。

兵藏武库,马入华山 兵器藏进武库,军马放入华山。指天下太平

藏锋敛锷 锷:剑刃。比喻人不露锋芒。

藏锋敛锐 比喻不露锋芒。同“藏锋敛锷”。

藏锋敛颖 比喻不露锋芒。同“藏锋敛锷”。

藏头亢脑 遮遮掩掩,不明不白。

藏之名山 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形容著作极有价值。

藏诸名山 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

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诸:之于的合音;传:传布流传;其人:同道。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后来志趣相投的人。

东躲*** 形容为了逃避灾祸而到处躲藏。

东***躲 形容为了逃避灾祸而到处躲藏。

鸟得弓藏 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同“鸟尽弓藏”。

遁迹藏名 犹言隐居不出。

高举深藏 指避世隐居。

高鸟尽,良弓藏 比喻功成事定之后,出力的人反而见弃,没有好下场。

含垢藏瑕 包容污垢,隐匿缺失。形容宽宏大度。同“含垢匿瑕”。

话里藏阄 话里藏着哑谜儿。

行藏用舍 行:做,实行。藏;退隐。用:任用。舍:不用。

家藏户有 指家家都有。

良贾深藏 会做买卖的人把贵重的东西深深收藏起来,不让你摸清底细。比喻真正有学识的人不在人前表露。

露尾藏头 藏起了头,露出了尾。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

露影藏形 躲躲闪闪貌。犹言藏头露尾。

谩藏诲盗 指收藏东西不谨慎而招致盗贼。谩,通“慢”。

漫藏诲盗 指因保管疏忽而招致***。

纳垢藏污 垢、污:肮脏的东西。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蹑影藏形 指行动诡秘,不露形迹。

烹狗藏弓 比喻事成之后把效劳出力的人抛弃以至。

烹犬藏弓 犹烹狗藏弓。比喻事成之后把效劳出力的人抛弃以至。

鞘里藏刀 刀室中藏着利刀。比喻暗藏杀心。

秋收东藏 秋天收获,冬天存储。泛指常规的农事活动。

秋收冬藏 秋季为农作物收获季节,冬季则贮藏果实以待一年之需要。比喻一年的农事。

稔恶藏奸 长期作恶,包藏祸心。

神藏鬼伏 比喻变化莫测。

神枢鬼藏 指神奇奥妙的兵书。

什袭以藏 什:形容多;袭:重迭。一层又一层把东西包裹起来。形容十分珍重地收藏好物品。同“什袭而藏”。

什袭珍藏 什:形容多;袭:量词,套,层。将物品层层包裹,珍重地藏好。形容极珍重地收藏物品。

退藏于密 后退隐藏于秘密之处,不露行迹。谓哲理精微深邃,包容万物。

五藏六府 指体内全部器官。五藏:心、肺、脾、肝、肾。六府: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亦作“五脏六腑”。

遗形藏志 超脱形骸,舍弃心性,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掩瑕藏疾 掩:遮盖。瑕:玉上的斑点,比喻缺点。藏:隐瞒。疾:毛病,过错。掩盖缺点,隐瞒过错。

邺架之藏 对他人藏书的美称。

一山不藏二虎 比喻两人不能相容。

韫椟藏珠 韫:蕴藏。椟:木匣子。指珠宝藏在木匣里,等待高价出售。比喻怀才待用或怀才隐退。

正法眼藏 佛教语。禅宗用来指全体佛法(正法)。朗照宇宙谓眼,包含万有谓藏。相传释迦牟尼以正法眼藏付与大***迦叶,是为禅宗初祖,为佛教以“心传心”授法的开始。

智藏瘝在 指贤人隐遁,病民之臣在位。

有关疾的四字成语

1. 颜氏家训

弘谋按教***之法。

自夫子以学文后于力行。本末固已粲然。

兹辑养正规。诸凡孝弟谨信爱众亲仁之事。

上卷略备。然圣贤成法。

非学古安能有获。观颜氏勉学篇。

反复提撕。词旨恳到。

而以幼而学者。方诸日出之光。

则及时自勉. 所当爱惜分阴之意. 溢于言表矣。余故录此为下卷开章。

即以朱子读书法继之。盖序固不容淆。

功尤不可阙也。 自古明王圣帝。

犹须勤学。况凡庶乎。

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

聊举近世切要以终寤汝耳。士大夫子弟。

数岁已上. 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

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 体性稍定。

因此天机. 倍须训诱。有志尚者. 遂能磨砺. 以就素业。

无履立者. 自兹惰慢. 便为凡人。人生在世. 会当有业。

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计论货贿。

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

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

多见士大夫. 耻涉农商。羞务工伎。

射既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

饱食醉酒。忽忽无事。

以此销日。以此终年。

或因家世余绪. 得一阶半级. 便谓为足。安能自苦。

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

蒙然张口. 如坐云雾。公私宴集。

谈古赋诗。塞默低头. 欠伸而已。

有识旁观. 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

长受一生愧辱哉。 梁朝全盛之时。

贵游子弟。多无学术。

至于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

体中何如则秘书。无不熏衣剃面。

傅粉施朱。驾长檐车。

跟高齿屐。坐棋子方褥。

凭班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

从容出入。望若神仙。

明经求第。则雇人答策。

三九公燕. 则手赋诗。当尔之时. 亦快士也。

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

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

当路秉权. 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

施之世而无所用。披褐而丧珠。

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

泊若穷流。鹿独戎马之间。

转死沟壑之际。当尔之时. 诚驽材也。

有学艺者. 触地而安。自荒乱已来。

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

知读论语孝经者. 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

不晓书记者. 莫不耕田养马。以此观之。

安可不自勉耶。 以上为不学者言学。

以下为学者言实学。且又闻之。

生而知之者上。学而知之者次。

所以学者. 欲其多智明达耳。必有天才。

拔群出类。为将. 则暗与孙武吴起同术。

执政. 则悬得管仲子产之教。虽未读书. 吾亦谓之学矣。

今子既不能然。不师古之踪迹。

犹蒙被而卧耳。人见邻里亲戚。

有佳快者。使子弟慕而学之。

不知使学古人。何其蔽也哉。

世人但知跨马被甲。长矟强弓。

便云我能为将. 不知明乎天道. 辨乎地利. 比量逆顺. 鉴达兴亡之妙也。但知承上接下。

积财发谷。便云我能为相。

不知敬鬼事神. 移风易俗. 调节阴阳. 荐举贤圣之至也。但知私财不入。

公事夙办。便云我能治民。

不知诚己刑物. 执辔如组. 反风灭火. 化鸱为凤之术也。但知抱令守律。

早刑晚舍。便云我能平狱。

不知同辕观罪. 分剑追财. 言而奸露. 不问而得情之察也。爰及农商工贾。

厮役奴隶。钓鱼屠肉。

饭牛牧羊. 皆有先达。可为师表。

博学求之. 无不利于事也。 夫所以读书学问. 本欲开心明目. 利于行耳。

未知养亲者. 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

不惮劬劳. 以致甘软。惕然惭惧。

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 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

见危授命。不忘诚谏. 以利社稷。

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

素骄奢者. 欲其观古人之恭俭节用。卑以自牧。

礼为教本。敬者身基。

瞿然自失. 敛容抑志也。素鄙吝者. 欲其观古人之贵义轻财。

少私寡欲。忌盈恶满。

赒穷恤匮。赧然悔耻. 积而能散也。

素暴悍者. 欲其观古人之小心黜己。齿弊舌存。

含垢藏疾。尊贤容众。

薾音涅疲也然沮丧. 若不胜衣也。素怯懦者. 欲其观古人之达生委命。

强毅正直。立言必信。

求福不回。勃然奋厉. 不可恐慑也。

历兹以往. 百行皆然。纵不能淳。

去泰去甚。学之所知

施无不达。 世人读书者. 但能言之。

不能行之。忠孝无闻。

仁义不足。加以断一条讼. 不必得其理。

宰千户县. 不必理其民。问其造屋. 不必知楣横而梲竖也。

问其为田. 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

讽咏辞赋。事既优闲。

材增迂诞。军国经纶. 略无施用。

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诋. 良由是乎。夫学者. 所以求益耳。

见人读数十卷书. 便自高大。陵忽长者。

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

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

不如无学也。 古之学者为己. 以补不足也。

今之学者为人. 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 行道以利世也。

今之学者为己. 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

春玩其华。秋登其实。

讲论文章. 春华也。修身利行. 秋实也。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

长成已后。思虑散逸。

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吾七岁时. 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

十年一理。犹不遗忘。

二十之外. 所诵经书。一月废置. 便至荒芜矣。

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

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

因循面墙。亦为愚尔。

幼而学者. 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 如秉烛夜行. 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2. 颜氏家训勉学篇全文翻译

《颜氏家训勉学》译文:

人们看到乡邻亲戚中有称心的好榜样,叫子弟去仰慕学习,而不知道叫去学习古人,为什么这样糊涂?世人只知道骑马披甲,长矛强弓,就说我能为将,却不知道要有明察天道,辨识地利,考虑是否顺乎时势人心、审察通晓兴亡的能耐。只知道承上接下,积财聚谷,就说我能为相,却不知道要有敬神事鬼,移风易俗,调节阴阳,推荐选举贤圣之人的水平。只知道不谋私财,早办公事,就说我能治理百姓,却不知道要有诚己正人,治理有条理,救灾灭祸,教化百姓的本领。只知道执行律令,早判晚赦,就说我能平狱,却不知道侦察、取证、审讯、推断等种种技巧。在古代,不管是务农的、做工的、经商的、当仆人的、做奴隶的,还是钓鱼的、杀猪的、喂牛牧羊的人们中,都有显达贤明的先辈,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博学寻求,没有不利於成就事业啊!

3. 颜氏家训.勉学翻译

原文:

人见邻里亲戚有佳快者,使子弟慕而学之,不知使学古人,何其蔽也哉?世人但知跨马被甲,长槊强弓,便云我能为将;不知明乎天道,辩乎地利,比量逆顺,鉴达兴亡之妙也。但知承上接下,积财聚谷,使云我能为相;不知敬鬼事神,移风易俗,调节阴阳,荐举贤圣之至也。但知私财不入,公事夙办,便云我能治民;不知诚己刑物,执辔如组,反风灭火,化鸱为风之术也。但知抱令守律,早刑晚舍,便云我能平狱;不知同辕观罪,分剑追财,言而好露,不问而情得之察也。表及农商工贾,厮役奴隶,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博学求之,无不利於事也。

译文:

人们看到乡邻亲戚中有称心的好榜样,叫子弟去仰慕学习,而不知道叫去学习古人,为什么这样糊涂?世人只知道骑马披甲,长矛强弓,就说我能为将,却不知道要有明察天道,辨识地利,考虑是否顺乎时势人心、审察通晓兴亡的能耐。只知道承上接下,积财聚谷,就说我能为相,却不知道要有敬神事鬼,移风易俗,调节阴阳,推荐选举贤圣之人的水平。只知道不谋私财,早办公事,就说我能治理百姓,却不知道要有诚己正人,治理有条理,救灾灭祸,教化百姓的本领。只知道执行律令,早判晚赦,就说我能平狱,却不知道侦察、取证、审讯、推断等种种技巧。在古代,不管是务农的、做工的、经商的、当仆人的、做奴隶的,还是钓鱼的、杀猪的、喂牛牧羊的人们中,都有显达贤明的先辈,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博学寻求,没有不利於成就事业啊!

4. 颜氏家训勉学篇全文翻译

《颜氏家训勉学》译文:

人们看到乡邻亲戚中有称心的好榜样,叫子弟去仰慕学习,而不知道叫去学习古人,为什么这样糊涂?世人只知道骑马披甲,长矛强弓,就说我能为将,却不知道要有明察天道,辨识地利,考虑是否顺乎时势人心、审察通晓兴亡的能耐。只知道承上接下,积财聚谷,就说我能为相,却不知道要有敬神事鬼,移风易俗,调节阴阳,推荐选举贤圣之人的水平。只知道不谋私财,早办公事,就说我能治理百姓,却不知道要有诚己正人,治理有条理,救灾灭祸,教化百姓的本领。只知道执行律令,早判晚赦,就说我能平狱,却不知道侦察、取证、审讯、推断等种种技巧。在古代,不管是务农的、做工的、经商的、当仆人的、做奴隶的,还是钓鱼的、杀猪的、喂牛牧羊的人们中,都有显达贤明的先辈,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博学寻求,没有不利於成就事业啊!

5. 颜氏家训

弘谋按教***之法。

自夫子以学文后于力行。本末固已粲然。

兹辑养正规。诸凡孝弟谨信爱众亲仁之事。

上卷略备。然圣贤成法。

非学古安能有获。观颜氏勉学篇。

反复提撕。词旨恳到。

而以幼而学者。方诸日出之光。

则及时自勉. 所当爱惜分阴之意. 溢于言表矣。余故录此为下卷开章。

即以朱子读书法继之。盖序固不容淆。

功尤不可阙也。 自古明王圣帝。

犹须勤学。况凡庶乎。

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

聊举近世切要以终寤汝耳。士大夫子弟。

数岁已上. 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

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 体性稍定。

因此天机. 倍须训诱。有志尚者. 遂能磨砺. 以就素业。

无履立者. 自兹惰慢. 便为凡人。人生在世. 会当有业。

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计论货贿。

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

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

多见士大夫. 耻涉农商。羞务工伎。

射既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

饱食醉酒。忽忽无事。

以此销日。以此终年。

或因家世余绪. 得一阶半级. 便谓为足。安能自苦。

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

蒙然张口. 如坐云雾。公私宴集。

谈古赋诗。塞默低头. 欠伸而已。

有识旁观. 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

长受一生愧辱哉。 梁朝全盛之时。

贵游子弟。多无学术。

至于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

体中何如则秘书。无不熏衣剃面。

傅粉施朱。驾长檐车。

跟高齿屐。坐棋子方褥。

凭班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

从容出入。望若神仙。

明经求第。则雇人答策。

三九公燕. 则手赋诗。当尔之时. 亦快士也。

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

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

当路秉权. 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

施之世而无所用。披褐而丧珠。

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

泊若穷流。鹿独戎马之间。

转死沟壑之际。当尔之时. 诚驽材也。

有学艺者. 触地而安。自荒乱已来。

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

知读论语孝经者. 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

不晓书记者. 莫不耕田养马。以此观之。

安可不自勉耶。 以上为不学者言学。

以下为学者言实学。且又闻之。

生而知之者上。学而知之者次。

所以学者. 欲其多智明达耳。必有天才。

拔群出类。为将. 则暗与孙武吴起同术。

执政. 则悬得管仲子产之教。虽未读书. 吾亦谓之学矣。

今子既不能然。不师古之踪迹。

犹蒙被而卧耳。人见邻里亲戚。

有佳快者。使子弟慕而学之。

不知使学古人。何其蔽也哉。

世人但知跨马被甲。长矟强弓。

便云我能为将. 不知明乎天道. 辨乎地利. 比量逆顺. 鉴达兴亡之妙也。但知承上接下。

积财发谷。便云我能为相。

不知敬鬼事神. 移风易俗. 调节阴阳. 荐举贤圣之至也。但知私财不入。

公事夙办。便云我能治民。

不知诚己刑物. 执辔如组. 反风灭火. 化鸱为凤之术也。但知抱令守律。

早刑晚舍。便云我能平狱。

不知同辕观罪. 分剑追财. 言而奸露. 不问而得情之察也。爰及农商工贾。

厮役奴隶。钓鱼屠肉。

饭牛牧羊. 皆有先达。可为师表。

博学求之. 无不利于事也。 夫所以读书学问. 本欲开心明目. 利于行耳。

未知养亲者. 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

不惮劬劳. 以致甘软。惕然惭惧。

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 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

见危授命。不忘诚谏. 以利社稷。

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

素骄奢者. 欲其观古人之恭俭节用。卑以自牧。

礼为教本。敬者身基。

瞿然自失. 敛容抑志也。素鄙吝者. 欲其观古人之贵义轻财。

少私寡欲。忌盈恶满。

赒穷恤匮。赧然悔耻. 积而能散也。

素暴悍者. 欲其观古人之小心黜己。齿弊舌存。

含垢藏疾。尊贤容众。

薾音涅疲也然沮丧. 若不胜衣也。素怯懦者. 欲其观古人之达生委命。

强毅正直。立言必信。

求福不回。勃然奋厉. 不可恐慑也。

历兹以往. 百行皆然。纵不能淳。

去泰去甚。学之所知。

施无不达。 世人读书者. 但能言之。

不能行之。忠孝无闻。

仁义不足。加以断一条讼. 不必得其理。

宰千户县. 不必理其民。问其造屋. 不必知楣横而梲竖也。

问其为田. 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

讽咏辞赋。事既优闲。

材增迂诞。军国经纶. 略无施用。

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诋. 良由是乎。夫学者. 所以求益耳。

见人读数十卷书. 便自高大。陵忽长者。

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

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

不如无学也。 古之学者为己. 以补不足也。

今之学者为人. 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 行道以利世也。

今之学者为己. 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

春玩其华。秋登其实。

讲论文章. 春华也。修身利行. 秋实也。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

长成已后。思虑散逸。

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吾七岁时. 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

十年一理。犹不遗忘。

二十之外. 所诵经书。一月废置. 便至荒芜矣。

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

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

因循面墙。亦为愚尔。

幼而学者. 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 如秉烛夜行. 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带疾字描写疾病的词语

有关疾的四字成语有:

疾病相扶[jí bìng xiāng fú]:有病的互相扶助。指患难时互相关心帮助。

疾不可为[jí bù kě wéi]:指病已不可医治。

疾恶好善[jí wù hào shàn]:痛恨邪恶,喜悦善良。形容爱憎分明。

疾恶如仇[jí è rú chóu]:憎恨坏人坏事就像憎恨仇人一样,亦同“嫉恶如仇”。

疾恶如雠[jí è rú chóu]: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同“疾恶如仇”。

疾恶如风[jí è rú fēng]:痛恨坏人坏事就像狂风猛扫一样。

疾恶若雠[jí è ruò chóu]:指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同“疾恶如仇”。

疾风暴雨[jí fēng bào yǔ]:形容风雨来势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

疾风横雨[jí fēng héng yǔ]:疾:急速猛烈。形容声势浩大,来势迅猛。

疾风劲草[jí fēng jìng cǎo]:在猛烈的大风中,只有坚韧的草才不会被吹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

疾风甚雨[jí fēng shèn yǔ]:指大风急雨。

疾风迅雷[jí fēng xùn léi]:形容事情的发生和发展,象暴风急雷那样猛烈而迅速。

疾风骤雨[jí fēng zhòu yǔ]:形容风雨来势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

疾如雷电[jí rú léi diàn]:快得就像雷鸣闪电。形容形势发展很迅速。

疾如旋踵[jí rú xuán zhǒng]:快得就像转动一下脚跟。形容变化很快。

疾声大呼[jí shēng dà hū]:疾:急速。急促而大声的呼喊,以引起注意。

疾言厉气[jí yán lì qì]:犹言疾言厉色。

疾首痛心[jí shǒu tòng xīn]:①伤心到极点。②痛恨到极点。

疾言怒色[jí yán nù sè]: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

疾走先得[jí zǒu xiān dé]:比喻行动迅速的人首先达到目的。

疾言倨色[jí yán jù sè]: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同“疾言遽色”。

疾雨暴风[jí yǔ bào fēng]:指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疾言遽色[jí yán jù sè]: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

疾言厉色[jí yán lì sè]: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

疾足先得[jí zú xiān dé]:比喻行动迅速的人首先达到目的。

疾首蹙额[jí shǒu cù é]: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

疾之如仇[jí zhī rú chóu]:疾:同“嫉”,嫉恨,痛恨。嫉恨他人如同仇敌。

疾之若仇[jí zhī ruò chóu]:疾:同“嫉”,嫉恨,痛恨。嫉恨他人如同仇敌。

疾声厉色[jí shēng lì sè]: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

疾痛惨怛[jí tòng cǎn dá]:指痛苦的情怀与悲惨的惦念。

内容拓展

疾,外文名suffering,在甲骨文中是会意字,半包围结构,词性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像一个人中箭的样子,疾的籀文由“廿”和智的省略写法组成,指疾病,由生病引申为痛苦,又引申为憎恶、痛恨,还有快,急速,猛烈的意思,也是脉象名。

基本解释

⒈病;各种病证的泛称:~病。~甚将死。~患;积劳成~〈引〉痛苦:~苦。痛心~首。又〈引〉缺点,毛病:残~。小~。讳~忌医。《灵枢·五变》:“余闻百~之始期也,必生于风雨寒暑。”

⒉厌恶,憎恨:~恶如仇。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

⒊妒嫉:~贤。~能。

⒋快,急速,猛烈:~速;迅~;手~眼快。~行。~驶。~足先得。~风扫落叶。~雷不及掩耳。

⒌疼痛:~首蹙额。

6.猛烈。见“疾风”。

7.快速,急速。见“疾行”。

8.脉象名。指脉动急速,超过常数。《素问·平人气象论》:“脉滑浮而疾者,谓之新病。

详细解释

(1)〈名〉轻微病的叫疾[ill]

疾,病也。——《说文》。段注:“析言之则病为疾加,浑言之则疾亦病也。”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韩非子·喻老》

伯牛有疾,子问之。——《论语·雍也》

(2)〈名〉泛指病[disease]

司马子反辞以心疾。——《韩非子·十过》

如:疾革(病情加重):疾损(病情减转,病情好转);疾动(发病;疾病发作);疾棘(病危)

(3)〈名〉废疾;废疾的人。亦泛指病人 [disability;patient]

如:疾瘵(废疾,残疾)

(4)〈名〉疫疠;发生疫疠 [epidemic disease]

疾在腠理。——《韩非子·喻老》

寡人无疾。

君有疾。

已有疾疫。——《资治通鉴》

又如:疾疫(发生疫病);疾疠(瘟疫)疾疟(指疟疾);疾厉(即疾疠)

(5)〈名〉痛[ache]

如:疾首(头痛);疾痒(痛痒)疾心(痛心)

(6)〈名〉痛苦;忧患[suffering]

问之民所疾苦。——《史记·滑稽列传

身自疾痛。——汉·王充《论衡·订鬼篇》

又如:疾痛惨怛;疾困(疾苦;疾疢);疾吏(病困的小官吏)

(7)〈名〉缺点,毛病,瑕疵[fault]

必有窃疾。——《墨子·公输》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梁惠王下》

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史记》

(8)〈形〉快速;急速[quick]

奋疾而不拔。——《礼记·乐记》

征鸟厉疾。——《礼记·月令》

而疾讨陈。——《左传·襄公五年》

何来疾也。——《战国策·齐策四》

不能疾走。——《战国策·赵策》

草枯鹰眼疾。——唐·王维《观猎》

疾驰入仆营。——清·《谭嗣同传》

又如:疾快(快速);疾言(言语急迫);疾进(急速进行);疾疾(迅速的样子;急遽不安的样子)

(9)〈形〉敏捷;轻快[quick;nimble;sharp]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又如:疾伶(机敏伶俐);疾俏(动作轻快灵活);疾跳(精悍,机灵)

(10)〈形〉急剧而猛烈[rapid;sharp;violent]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又如:疾威(暴虐残酷);疾雨(急骤的雨);疾雷(急雷,突然响起的雷。比喻汹涌的波涛)

(11)〈形〉恶[evil;bad]

如:疾日(恶日,不祥的日子)

(12)〈形〉怒,强狠[angry;fierce]

如:疾视(瞋目怒视)

(13)〈形〉强大,宏大[powerful]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荀子·劝学》

(14)〈动〉患病,生一般的病[fall ill]

寒暑不能使之疾。——《荀子·天论》

又如:疾色(患病的脸色);疾耗(患病的坏消息);疾作(疟疾发作)

(15)〈动〉厌恶;憎恨[disgust;hate]

尔无忿疾于顽。——《书·君陈》

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论语·季氏》

生而有疾恶焉。——《荀子·大略》

有亡而无疾。——《荀子·大略》。杨倞注:“疾”同嫉,嫉恨。

疾其君者。——《孟子·梁惠王上》

愤世疾邪。——明·刘基《卖柑者言》

疾大户兼并。——清·张廷玉《明史》

又如:疾恶(恨恶人);疾心(憎恶之心);疾吏(憎恨狱吏)

(16)〈动〉极力;尽力;努力[do one's utmost;spare no effort]

《荀子·荣辱》:“小人也者,疾为诞而欲人之信己也,疾为诈而欲人之亲己也”。

《荀子·荣辱》:“軥录疾力,以敦比其事业”

《荀子·仲尼》:“疾力以申重之”

吕氏春秋·尊师》篇:“疾讽诵”

如;疾争(极力争辩);疾作(努力劳作);疾耕(努力耕作)疾学(努力学习)

(17)〈动〉嫌怨[detest]

疾王听之不聪。(听,名词。聪,耳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疾怨(怨恨)

(18)〈动〉通“嫉”。妒忌[envy;be jealous of]

人之有技,冒疾以恶之。——《书·秦誓》

公私之分明,则小人不疾贤,而不肖者不妒功。——《商君书·修权》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又如:疾裘妒枕(夫妻间对双方有外遇的嫉妒);疾夫(妒忌者);疾心(心生妒忌);疾忌(妒忌)

(19)〈动〉忧虑[hesitate]

草食之兽,不疾易薮;水生之虫,不疾易水。——《庄子》

(20)〈动〉非难,毁谤[slander]

如:疾毁(毁谤)

说文解字

卷七疒部疾

病也。从疒(nè)矢声。?,古文疾。?,籀文疾。秦悉切

病也。析言之则病为疾加。浑言之则疾亦病也。按经传多训为急也。速也。此引伸之义。如病之来多无期无迹也。止部曰。疌、疾也。从?。矢声。矢能伤人。矢之去甚速。故从矢会意。声字疑衍。秦悉切。十二部。

康熙字典

午集中疒部 疾 ·康熙笔画:10 部外笔画:5

〔古文〕《唐韵》秦悉切《集韵》《韵会》昨悉切,音嫉。《说文》病也。一曰急也。《徐曰》病来急,故从矢。矢,急疾也。《易·复卦》复亨出入无疾。《书·说命》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

又《玉篇》患也。《左传·桓六年》谓其不疾瘯蠡也。《疏》不疾者,犹言不患此病也。

又《玉篇》速也。《广韵》急也。《易·系辞》帷神也,故不疾而速。《诗·大雅》昊天疾威。《传》疾犹急也。《礼·月令》季冬之月,征鸟厉疾。《疏》疾,捷速也。《张衡·南都赋》总括趣欱,箭驰风疾。

又《增韵》恶也。《左传·昭九年》辰在子卯,谓之疾日。《注》疾,恶也。

又《尔雅·释言》疾,齐壮也。《疏》急速齐整,皆于事敏速强壮也。

又虐也。《诗·大雅》疾威上帝。《朱注》疾威,犹暴虐也。

又怨也。《管子·君臣篇》有过者不宿其罚,故民不疾其威。《注》疾,怨也。

又毒害也。《左传·宣十五年》山薮藏疾。《注》山之有林薮,毒害者居之。

又姓。《姓谱》元魏疾陆眷。

又车辕前之下垂在地者曰前疾。《周礼·秋官》大行人立当前疾。

又刘疾,鸟名。《尔雅·释鸟》鶛,刘疾。

又与嫉通。《书·君》尔无忿疾于顽。

又《秦誓》人之有技,冒疾以恶之。《传》见人之有技艺,蔽冒疾害以恶之。《史记·孙膑传》庞涓恐其贤於已,疾之。

又与蒺同。《前汉·扬雄传》及至获夷之徒蹶,松柏掌疾黎。

又《韵补》叶才诣切,音剂。《易·无妄》无妄之疾,勿药有喜。喜,音戏。《诗·大雅》庶人之愚,亦职维疾。叶下戾。《司马相如·上林赋》潏潏淈淈,湁潗鼎沸。驰波跳沫,汨隐漂疾。

考证:〔《尔雅·释鸟》鹊,刘疾。〕谨照原文鹊改鶛。

疾的词语有什么

1.疾病的疾字开头的成语

疾恶如仇

疾言遽色

疾言厉色

疾足先得

疾雨暴风

疾走先得

疾病相扶

疾不可为

疾:病;为:治。病已不可医治。

疾风骤雨

疾声厉色

疾首痛心

①伤心到时极点。②痛恨到极点。

疾言倨色

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同“疾言遽色”。

疾言厉气

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同“疾言厉色”。

疾言怒色

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同“疾言厉色”。

疾风劲草

疾恶如雠

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同“疾恶如仇”。

疾恶如风

痛恨坏人坏事就像狂风猛扫一样。

疾恶若雠

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同“疾恶如仇”。

疾风暴雨

疾风甚雨

指大风急雨。

疾风迅雷

形容事情的发生和发展,象暴风急雷那样猛烈而迅速。

疾如雷电

快提就像雷鸣闪电。形容形势发展很迅速。

疾如旋踵

疾首蹙额

疾首:头痛;蹙眉:皱眉。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

2.写出带“疾”的成语

讳疾忌医 暴风疾雨 暴:急骤,猛烈;疾:迅疾。

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亟疾苛察 指急剧猛烈,以苛刻烦琐为明察疾病相扶 有病的互相扶助。指患难时互相关心帮助疾声厉色 言语急促,神色严厉。

形容对人发怒不疾不徐 疾:急速。徐:缓慢。

不急不慢。指处事能掌握适度的节律,不太快或不太慢。

不徐不疾 徐:慢。疾:快。

不快不慢,从容自然。大声疾呼 疾:快。

大声呼喊,引起人们注意。吊死问疾 吊祭死者,慰问病人。

形容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腹心之疾 腹心:比喻要害处;疾:疾患。

比喻要害处的祸患。甘心首疾 甘心:情愿,乐意;首:头;疾:病,引申为痛。

想得头痛也心甘情愿。形容男女之间相互思念的痴情。

膏肓之疾 指不可医治的绝症。高材疾足 高材:才能高;疾足:迈步快。

形容人才能出众,行事敏捷。寡人之疾 寡人:古代君主的自称;疾:病,毛病。

古代君王的通病——好色。含垢藏疾 本谓应有包容的气量,后转用以指包容坏人坏事。

河鱼腹疾 指腹泻。含蓼问疾 蓼:一种苦味水草。

不顾辛苦,慰问疾病。旧时比喻君主安抚军民,跟百姓同甘共苦

讳疾忌医 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

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疾风迅雷 形容事情的发生和发展,象暴风急雷那样猛烈而迅速。

疾不可为 疾:病;为:治。病已不可医治。

积忧成疾 忧:忧虑。长久忧虑就会得病。

疾如雷电 快提就像雷鸣闪电。形容形势发展很迅速。

疾如旋踵 旋踵:转动脚跟。快得就像转动一下脚跟。

形容变化很快。疾雷不及掩耳 突然响起雷声,使人来不及掩耳。

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疾言厉色 疾:急速。

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

疾风知劲草 在猛烈的大风中,只有坚韧的草才不会被吹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

疾言遽色 言语神色粗暴急躁。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

疾足先得 比喻行动迅速的人首先达到目的。疾风扫秋叶 比喻力量强大、行动迅速,象暴风扫除落叶一样。

疾恶如仇 疾:憎恨;恶:指坏人坏事。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

积劳成疾 积劳:长期劳累过度;疾:病。因长期工作,劳累过度而生了病。

疾首蹙额 疾首:头痛;蹙眉:皱眉。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

疚心疾首 疚:久病,忧虑。因歉疚而内心不安。

心中不安,头痛脑胀。形容十分悲痛忧愁或不安。

手疾眼快 形容机灵敏捷。深恶痛疾 恶:厌恶;痛:痛恨。

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痛心疾首 疾首:头痛。

形容痛恨到了极点。纤芥之疾 比喻不必在意的小毛病。

偕生之疾 偕生:与生俱来。先天性的疾病。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疾:急速,猛烈。比喻一个人或单方面的力量难以办事。

烟霞痼疾 烟霞:指山水;痼疾:久治不愈的病,比喻积久成习,不易改变的嗜好、习惯。指爱好山水成癖。

薪之疾 病了不能打柴。自称有病的婉辞。

畅叫扬疾 指大吵大闹。“畅叫”即“唱叫”,吵闹之意。

“扬疾”犹嚷唧,亦吵闹沉疴宿疾 疴:病;宿:长久的。指重病和老病。

也比喻积久而成,为害甚大的社会弊端。出丑扬疾 暴露丑恶。

除疾遗类 遗:留下。类:种。

只治表面的病,又留下了病根。比喻去患不彻底,留下祸根。

悼心疾首 心里伤感,头部疼痛。形容悲痛到了极点。

妒贤疾能 见“妒贤嫉能”。愤时疾俗 同“愤世嫉俗”。

愤世疾俗 见“愤世嫉俗”。愤世疾邪 犹愤世嫉俗。

高才疾足 同“高才捷足”。攻疾防患 匡正过失,防止祸患。

河鱼之疾 河鱼:腹疾的隐称,因鱼腐烂是从腹中开始而得名。指腹泻。

疾风暴雨 疾:又快又猛;暴:突然而猛烈。形容风雨来势猛。

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疾风劲草 在猛烈的大风中,只有坚韧的草才不会被吹倒。

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疾风骤雨 疾:又快又猛;骤:突然而猛烈。

形容风雨来势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

疥癣之疾 疥、癣:轻度的皮肤病。比喻无关紧要,不碍大局的小毛病、小问题、小障碍。

亦作“疥癞之疾”、“疥癞之患”、“疥癣之病”、“癣疥之疾”。马迟枚疾 见“马工枚速”。

犬马之疾 谦称自己的疾病。伤心疾首 痛心疾首,形容痛心之至。

心腹之疾 指体内致命的疾病。比喻严重的隐患。

癣疥之疾 比喻无关紧要的小问题和小毛病。掩瑕藏疾 掩:遮盖。

瑕:玉上的斑点,比喻缺点。藏:隐瞒。

疾:毛病,过错。掩盖缺点,隐瞒过错。

奋笔疾书 〖解释〗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疾恶如雠 〖解释〗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同“疾恶如仇”。

疾恶如风 〖解释〗痛恨坏人坏事就像狂风猛扫一样。疾恶若雠 〖解释〗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

同“疾恶如仇”。疾风甚雨 〖解释〗指大风急雨。

疾风彰劲草 〖解释〗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同“疾风知劲草”。

疾雷不及塞耳 〖解释〗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

疾雷不暇掩耳 〖解释〗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

疾首痛心 〖解释〗①伤心到时极点。②痛恨到极点。

疾霆不暇掩目 〖解释〗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

3.比喻快速而带疾字的词语

有病互相扶助。借指患难时互相关心、帮助

疾恶如仇

痛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

疾恶如雠

同“疾恶如仇”

疾恶如风

痛恨坏人坏事像狂风猛扫一样

疾恶若雠

同“疾恶如仇”

疾风暴雨

①急遽而猛烈的风雨。②形容声势浩大的运动。③形容(战斗)非常激烈

疾风劲草

见“疾风知劲草”

疾风扫秋叶

比喻力量强大,进展迅速,所向无阻

疾风甚雨

谓大风急雨。语出《礼记·玉藻》:“君子之居恒当户,寝恒东首,若有疾风、迅雷、甚雨,则必变,虽夜必兴,衣服冠而坐。”

疾风迅雷

①猛烈的风,急遽的雷。②形容猛烈的气流和巨大的响声

疾风彰劲草

犹言疾风知劲草

疾风知劲草

在猛烈的大风中,可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比喻节操坚定,经得起考验

疾雷不及塞耳

同“疾雷不及掩耳”

疾雷不及掩耳

比喻事情来得突然,使人不及防备

疾雷不暇掩耳

同“疾雷不及掩耳”

疾声厉色

同“疾言厉色”

疾首蹙额

亦作“疾首蹙頞”。厌恶愁苦貌;厌恶憎恨貌

疾首蹙頞

见“疾首蹙额”

疾首嚬蹙

犹言疾首蹙额

疾首痛心

①伤心到极点。②痛恨到极点

疾言倨色

见“疾言遽色”

疾言遽色

言语神色粗暴急躁

疾言厉气

犹言疾言厉色

疾言厉色

言语急促,神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或感情激动时说话的神情

疾言怒色

犹言疾言厉色

疾雨暴风

见“疾风暴雨”

疾走先得

同“疾足先得”

疾足先得

行动迅速的先达到目的

《颜氏家训》勉学第八

不疾不徐 疾:急速。徐:缓慢。不急不慢。指处事能掌握适度的节律,不太快或不太慢。

不徐不疾 徐:慢。疾:快。不快不慢,从容自然。

大声疾呼 疾:快。大声呼喊,引起人们注意。

吊死问疾 吊祭死者,慰问病人。形容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

腹心之疾 腹心:比喻要害处;疾:疾患。比喻要害处的祸患。

甘心首疾 甘心:情愿,乐意;首:头;疾:病,引申为痛。想得头痛也心甘情愿。形容男女之间相互思念的痴情。

高材疾足 高材:才能高;疾足:迈步快。形容人才能出众,行事敏捷。

膏肓之疾 指不可医治的绝症。

寡人之疾 寡人:古代君主的自称;疾:病,毛病。古代君王的通病——好色。

含垢藏疾 本谓应有包容的气量,后转用以指包容坏人坏事。

含蓼问疾 蓼:一种苦味水草。不顾辛苦,慰问疾病。旧时比喻君主安抚军民,跟百姓同甘共苦。

河鱼腹疾 指腹泻。

讳疾忌医 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积劳成疾 积劳:长期劳累过度;疾:病。因长期工作,劳累过度而生了病。

积忧成疾 忧:忧虑。长久忧虑就会得病。

疾不可为 疾:病;为:治。病已不可医治。

疾恶如仇 疾:憎恨;恶:指坏人坏事。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

......

关于忍耐的成语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於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沈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差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纔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馀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於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屐,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於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讌,则手赋诗.当尔之时,亦快士也.及离乱之後,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被褐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当尔之时,诚驽材也.有学艺者,触地而安.自荒乱已来,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廕,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嬾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夫读书之人,自羲、农巳来,宇宙之下,凡识几人,凡见几事,生民之成败好恶,固不足论,天地所不能藏,鬼神所不能隐也.

 有客难主人曰:「吾见彊弩长戟,诛罪安民,以取公侯者有矣;文义习吏,匡时富国,以取卿相者有矣;学备古今,才兼文武,身无禄位,妻子饥寒者,不可胜数,安足贵学乎?」主人对曰:「夫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也;脩以学艺,犹磨莹雕刻也.金玉之磨莹,自美其矿璞,木石之段块,自丑其雕刻;安可言木石之雕刻,乃胜金玉之矿璞哉?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於无学之富贵也.且负甲为兵,咋笔为吏,身死名灭者如牛毛,角立杰出者如芝草;握素披黄,吟道咏德,苦辛无益者如日蚀,逸乐名利者如秋荼,岂得同年而语矣.且又闻之:生而知之者上,学而知之者次.所以学者,欲其多知明达耳.必有天才,拔群出类,为将则闇与孙武、吴起同术,执政则悬得管仲、子产之教,虽未读书,吾亦谓之学矣.今子即不能然,不师古之踪迹,犹蒙被而卧耳.

 人见邻里亲戚有佳快者,使子弟慕而学之,不知使学古人,何其蔽也哉?世人但见跨马被甲,长(矛肖)彊弓,便云我能为将;不知明乎天道,辩乎地利,比量逆顺,鉴达兴亡之妙也.但知承上接下,积财聚谷,便云我能为相;不知敬鬼事神,移风易俗,调节阴阳,荐举贤圣之至也.但知私财不入,公事夙办,便云我能治民;不知诚己刑物,执辔如组,反风灭火,化鸱为凤之术也.但知抱令守律,早刑晚舍,便云我能平狱;不知同辕观罪,分剑追财,言而奸露,不问而情得之察也.爰及农商工贾,廝役奴隶,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博学求之,无不利於事也.

 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於行耳.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不惮劬劳,以致甘嫩,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见危授命,不忘诚谏,以利社稷,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素骄奢者,欲其观古人之恭俭节用,卑以自牧,礼为教本,敬者身基,瞿然自失,敛容抑志也;素鄙吝者,欲其观古人之贵义轻财,少私寡欲,忌盈恶满,周穷恤匮,赧然悔耻,积而能散也;素暴悍者,欲其观古人之小心黜己,齿弊舌存,含垢藏疾,尊贤容众,苶然沮丧,若不胜衣也;素怯懦者,欲其观古人之达生委命,彊毅正直,立言必信,求福不回,勃然奋厉,不可恐慑也:历兹以往,百行皆然.纵不能淳,去泰去甚.学之所知,施无不达.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加以断一条讼,不必得其理;宰千户县,不必理其民;问其造屋,不必知楣横而梲竖也;问其为田,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讽咏辞赋,事既优闲,材增迂诞,军国经纶,略无施用: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诋,良由是乎!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讎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脩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脩身利行,秋实也.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後,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於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失於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馀,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学之兴废,随世轻重.汉时贤俊,皆以一经弘圣人之道,上明天时,下该人事,用此致卿相者多矣.末俗已来不复尔,空守章句,但诵师言,施之世务,殆无一可.故士大夫子弟,皆以博涉为贵,不肯专儒.梁朝皇孙以下,总丱之年,必先入学,观其志尚,出身已後,便从文史,略无卒业者.冠冕为此者,则有何胤、刘瓛、明山宾、周舍、朱异、周弘正、贺琛、贺革、萧子政、刘縚等,兼通文史,不徒讲说也.洛阳亦闻崔浩、张伟、刘芳,邺下又见邢子才:此四儒者,虽好经术,亦以才博擅名.如此诸贤,故为上品,以外率多田野闲人,音辞鄙陋,风操蚩拙,相与专固,无所堪能,问一言辄酬数百,责其指归,或无要会.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使汝以此为师,令人气塞.孔子曰:「学也禄在其中矣.」今勤无益之事,恐非业也.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但明练***,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复何在?以此得胜,宁有益乎?光阴可惜,譬诸逝水.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闲焉.

 俗间儒士,不涉群书,经纬之外,义疏而已.吾初入邺,与博陵崔文彦交游,尝说王粲集中难郑玄尚书事.崔转为诸儒道之,始将发口,悬见排蹙,云:「文集只有诗赋铭诔,岂当论经书事乎?且先儒之中,未闻有王粲也.」崔笑而退,竟不以粲集示之.魏收之在议曹,与诸博士议宗庙事,引据汉书,博士笑曰:「未闻汉书得证经术.」收便忿怒,都不复言,取韦玄成传,掷之而起.博士一夜共披寻之,达明,乃来谢曰:「不谓玄成如此学也.」

 夫老、庄之书,盖全真养性,不肯以物累己也.故藏名柱史,终蹈流沙;匿迹漆园,卒辞楚相,此任纵之徒耳.何晏、王弼,祖述玄宗,递相夸尚,景附草靡,皆以农、黄之化,在乎己身,周、孔之业,弃之度外.而平叔以党曹爽见诛,触死权之网也;辅嗣以多笑人被疾,陷好胜之阱也;山巨源以蓄积取讥,背多藏厚亡之文也;夏侯玄以才望被戮,无支离拥肿之鉴也;荀奉倩丧妻,神伤而卒,非鼓缶之情也;王夷甫悼子,悲不自胜,异东门之达也;嵇叔夜排俗取祸,岂和光同尘之流也;郭子玄以倾动专势,宁後身外己之风也;阮嗣宗沈酒荒迷,乖畏途相诫之譬也;谢幼舆赃贿黜削,违弃其馀鱼之旨也:彼诸人者,并其领袖,玄宗所归.其馀桎梏尘滓之中,颠仆名利之下者,岂可备言乎!直取其清谈雅论,剖玄析微,宾主往复,娱心悦耳,非济世成俗之要也.洎於梁世,兹风复阐,庄、老、周易,总谓三玄.武皇、简文,躬自讲论.周弘正奉赞大猷,化行都邑,学徒千馀,实为盛美.元帝在江、荆间,复所爱习,召置学生,亲为教授,废寝忘食,以夜继朝,至乃倦剧愁愤,辄以讲自释.吾时颇预末筵,亲承音旨,性既顽鲁,亦所不好云.

 齐孝昭帝侍娄太后疾,容色憔悴,服膳减损.徐之才为灸两穴,帝握拳代痛,爪入掌心,血流满手.后既痊愈,帝寻疾崩,遗诏恨不见山陵之事.其天性至孝如彼,不识忌讳如此,良由无学所为.若见古人之讥欲母早死而悲哭之,则不发此言也.孝为百行之首,犹须学以脩饰之,况馀事乎!

 梁元帝尝为吾说:「昔在会稽,年始十二,便已好学.时又患疥,手不得拳,膝不得屈.闲斋张葛帏避蝇独坐,银瓯贮山阴甜酒,时复进之,以自宽痛.率意自读史书,一日二十卷,既未师受,或不识一字,或不解一语,要自重之,不知厌倦.」帝子之尊,童稚之逸,尚能如此,况其庶士,冀以自达者哉?

 古人勤学,有握锥投斧,照雪聚萤,锄则带经,牧则编简,亦为勤笃.梁世彭城刘绮,交州刺史勃之孙,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尺寸折之,然明夜读.孝元初出会稽,精选寮寀,绮以才华,为国常侍兼记室,殊蒙礼遇,终於金紫光禄.义阳朱詹,世居江陵,後出扬都,好学,家贫无资,累日不爨,乃时吞纸以实腹.寒无毡被,抱犬而卧.犬亦饥虚,起行盗食,呼之不至,哀声动邻,犹不废业,卒成学士,官至镇南录事参军,为孝元所礼.此乃不可为之事,亦是勤学之一人.东莞臧逢世,年二十馀,欲读班固汉书,苦借不久,乃就姊夫刘缓乞丐客刺书翰纸末,手写一本,军府服其志尚,卒以汉书闻.

 齐有宦者内参田鹏鸾,本蛮人也.年十四五,初为阍寺,便知好学,怀袖握书,晓夕讽诵.所居卑末,使彼苦辛,时伺闲隙,周章询请.每至文林馆,气喘汗流,问书之外,不暇他语.及睹古人节义之事,未尝不感激沈吟久之.吾甚怜爱,倍加.後被赏遇,赐名敬宣,位至侍中开府.後主之奔青州,遣其西出,参伺动静,为周军所获.问齐主何在,绐云:「已去,计当出境.」疑其不信,欧捶服之,每折一支,辞色愈厉,竟断四体而卒.蛮夷童丱,犹能以学成忠,齐之将相,比敬宣之奴不若也.

仰人鼻息 仰:依赖;息:呼吸时进出的气。依赖别人的呼吸来生活。比喻依赖别人,不能自主。

饮气吞声 谓不喘气,不做声。形容忧惧惶恐。

相忍为国 为了国家的利益而作一定的让步。

委曲求全 委曲:曲意迁就。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也指为了顾全大局而让步。

委曲成全 指使自己受委屈,来成全别人。亦作“委曲周全”。

退避三舍 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唾面自干 别人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让它自干。形容受了污辱,极度容忍,不加反抗

韬晦待时 谓掩藏锋芒,隐匿踪迹,等待时机。

折腰五斗 折腰:弯腰。五斗:五斗米。为五斗米而弯腰。比喻忍受屈辱。亦作“折腰升斗”。

忍辱偷生 偷:苟且。忍受屈辱,苟且活命。

忍气吞声 忍气:受了气不发作;吞声:不敢出声。指受了气勉强忍耐,有话不敢说出来。

忍辱含垢 忍、含:忍受。忍受耻辱。

忍辱负重 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

奇耻大辱 奇:异常。极大的耻辱。

强颜欢笑 心里不畅快,但脸上勉强装出喜笑的样子。

逆来顺受 指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

能屈能伸 能弯曲也能伸直。指人在失意时能忍耐,在得志时能大干一番。

木鸡养到 木鸡:善斗的鸡,看上去象木头一样呆板。形容功夫到家。

看人眉睫 比喻看人眼色

胯下之辱 胯下:两条腿之间。从胯下爬过的耻辱。

嗟来之食 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降心相从 降低自己去遵从别人。

含垢纳污 垢:耻辱;污:污蔑。容忍耻辱和污蔑。指气度大,能包容一切。

含垢藏疾 本谓应有包容的气量,后转用以指包容坏人坏事。

含垢忍辱 忍、含:忍受。形容忍受耻辱。

含垢忍耻 忍受耻辱。

伏低做小 形容低声下气,巴结奉承。

惩忿窒欲 惩:惩戒;忿:愤怒;窒:抑止;欲:嗜欲。克制愤怒,抑制嗜欲。

包羞忍耻 包:包容,藏;忍:容忍,忍耐。容忍羞愧与耻辱。

按捺不下 按捺:抑制,忍耐。无法抑制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3卷:“舜美身心按捺不下,急忙关闭房门,径往夜来相遇之处。”

按捺不住 按捺:压抑,忍耐。心里急燥,克制不住。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水镇雷峰塔》:“不想遇着许宣……按捺不住,一时冒范天条。”

百忍成金 形容忍耐的可贵。

出处:《旧唐书·孝友传·张公艺》:“郓州寿张人张公艺,九代同居……麟德中,高宗有事泰山,路过郓州,亲幸其宅,问其义由。其人请纸笔,但书百余‘忍’字。”

包羞忍耻 包:包容,藏;忍:容忍,忍耐。容忍羞愧与耻辱。

出处:唐·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狼吃幞头 狼衔去人的幞头,吞不下又吐不出。比喻有苦难言,强自忍耐。

出处: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一折:“你便骂我一千场,便拷我三十顿,我则索狼吃幞头,心儿自忍。”

能屈能伸 能弯曲也能伸直。指人在失意时能忍耐,在得志时能大干一番。

出处:《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能伸能屈 能弯曲也能伸直。指人在失意时能忍耐,在得志时能大干一番。比喻好坏环境都能适应。

出处:《荀子·不苟》:“与时屈伸,柔从若蒲苇,非慑怯也;刚强猛毅,靡所不信,非骄暴也。以义变应,知当曲直故也。”

屏气吞声 犹言忍气吞声。指受了气勉强忍耐,有话不敢说出来。

气忍声吞 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说什么话。形容窝囊。

忍气吞声 忍气:受了气不发作;吞声:不敢出声。指受了气勉强忍耐,有话不敢说出来。

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从今后忍气吞声,再不敢嚎啕痛哭。”

忍尤含垢 遭受怨谤耻辱而忍耐着。

出处:《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吞声忍气 吞声:不敢出声;忍:忍耐。形容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敢出声。

出处:元·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我只是吞声忍气,匿迹潜形。”

吞声饮气 犹吞声忍气。形容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敢出声。

以忍为阍 用忍耐作门。表示不轻易动怒而出言伤人,以免招来祸患。

出处:唐·刘禹锡《口兵戒》:“戒哉我口之启,尔心之门。无为我兵,当为我藩。以慎为键,以忍为阍。可以多食,勿以多言。”

隐忍不发 隐忍:勉强忍耐,把事情藏在心里。把事情藏在心里不说。

出处:宋·秦观《淮海集·石庆论》:“特以太后之故,隐忍而不发。”

隐忍不言 隐忍:勉强忍耐,把事情藏在心里。把事情藏在心里不说。

出处:宋·秦观《淮海集·石庆论》:“特以太后之故,隐忍而不发。”

小不忍则乱大谋 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出处:《论语·卫灵公》:“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