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运什么意思啊_奉天承运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tamoadmin 成语实例 2024-07-29 0
  1.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最初来自哪位皇帝口中,是什么意思?
  2. 奉天承运什么意思
  3. 盛京与奉天有什么不一样吗?
  4. 沈阳为什么不敢叫奉天?
  5.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怎么断句?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还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6. 盛京和奉天的区别是什么?
  7. 朱元璋的口头禅流传百年,剧里常听到,究竟是什么?

古代皇帝称为天子。“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古装剧中,圣旨通常都是这样开头。据说,“奉天承运”这一说法是明朝才开始出现的。而“诏”可以追溯到秦始皇,他统一六国称皇帝后,自称“朕”,命为制,令为诏,他的玉玺上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字样。由此可见,古代帝王都宣称自己是承天命的,拥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是理所当然的统治者,而四海万民都应顺应天命,臣服于帝王的统治。以天命为依据,帝王据此支撑自己统治的合法性,寻求普天之下的文化认同。

我国历史上两千年封建帝国,经历了不少帝王的统治时代。在朝代更替、新皇即位、守卫江山等过程中,多数时候不能缺少武力征伐的方式。武力是获取皇权、守护皇权的基础。但巩固帝位却不能单单依靠武力,还需要合法名义的支持。于是,天命与剑,变成了帝王手握的两***宝,共同支撑起帝王的王座。

来自网络

奉天承运什么意思啊_奉天承运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专栏作家张明扬关注到了帝王合法性这一问题,他研究从秦始皇到清末的所有皇帝,发现每一代帝王都被合法性的问题所困扰,也都积极地取各种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性,可以说合法性是历代帝王最大的心病。以帝王的合法性为主题,张明扬在《天命与剑》这本通俗历史读物中,分析了各个朝代帝王面临的时代困境和取的应对策略,主题很严肃,写得却轻松有趣,很好读。周濂在序言中也说“他(张明扬)的史学文章能铺叙更长别裁,善因袭更会创作,有趣不油滑,戏说不胡说”。

周濂对“合法性”给出的定义是——对政治权力所做的“道德证成”。文化和道德方面的拥护和支持,至关重要,对军事力量偏弱的皇帝来说,甚至可能扭转生死,但也不可能是任何时候都灵验的救命仙丹。帝王的“合法性”,既必要又脆弱,非常微妙。

所谓权力越大责任越大,对个别昏君以外的大多数帝王来说,做皇帝实际上是一份很辛苦的职业,除了操心朝政之外,还要小心翼翼的维护自己的正统地位。名分,这个束缚女性千载的绳索,同样束缚着帝王之尊。

来自网络

比如“拥曹”还是“拥刘”的问题,历代皇帝分别站队,各有考虑,其目的都是辅证自身的正统地位。西晋陈寿的《三国志》拥曹,主张魏是正统,西晋是从魏禅代而来,即是表明西晋的正统地位。东晋习凿齿的《汉晋春秋》则变为拥刘,这是因为东晋偏安江南,遂把同样偏安西蜀的蜀汉比作自身,拉起丢失中原、身负“大义”的大旗。宋朝同样有类似的立场转变。北宋占据中原,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拥曹,而南宋偏安南方,朱熹则在《通鉴纲目》中明确拥刘,其理由与晋代相似。

历史上,唐太宗是经常被拿来与明成祖朱棣一起讨论的。他们都经过宫廷夺取皇位,也都是政绩辉煌的大帝。后人猜测,这两位皇帝之所以兢兢业业,奋发图强,除了具备出众的才能之外,意图遮掩或者洗刷夺取皇位行为的污点也是其中的一个促进因素。毕竟皇帝都想流芳千古,谁愿遗臭万年呢。这也符合张明扬多次在书中提到的“绩效合法性”概念。用政绩来证明自己,赢取民心。

说到“绩效合法性”,不得不提起古代政治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女性。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女性各方面都受到过多约束。然而,曾经掌握朝政的太后、皇太后却为数不少,宣太后、吕太后、窦太后、独孤皇后、萧太后、孝庄皇后,甚至还出了女皇武则天。据朱子彦先生统计,“中国古代临朝称制的女主达40人:秦国1人,西汉4人,东汉6人,北魏2人,唐代2人,宋代9人,辽代3人,元代11人,清代2人”。这些女主普遍都有出色的政绩,同时,面对朝局,她们多数都会维护幼主的皇权,毕竟有亲子关系的纽带维系,为儿子守江山同时也就维护了自己的利益。有了过硬的政绩和维护幼主的立场,各朝各代对出现的女主也都愿意支持和维护。“绩效合法性”正是历史上得以出现那么多出政治家的一大根由。

来自网络

天命与剑,古代帝王巩固统治的两***宝。天命甚至更加重要。因为剑所代表的武力也许当时激烈有效,但天命所代表的文化认同,其浸润影响则更加悠久绵长、深入人心。如何制定策略,如何选定立场,如何将天命包装为自己的合法外衣,是每一代帝王的第一要事。也正是通过这种合法性的控制,经由不同方式登场的帝王,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合法性诠释方法。不管取什么说辞,只要做到自洽,就能够巩固自己的正统地位,为自己正名。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最初来自哪位皇帝口中,是什么意思?

不,是指“奉天殿”。

据说,“奉天”这种叫法最早的发明者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公元1368年在南京称帝,在那建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皇城,其中最重要、规格最高的朝会大殿,便命名为“奉天殿”。

据说,“奉天”这种叫法最早的发明者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公元1368年在南京称帝,在那建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皇城,其中最重要、规格最高的朝会大殿,便命名为“奉天殿”。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断句应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或不断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断句应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或不断句,

奉天承运什么意思

蒙古族的最高天神是长生天,所以元朝时期的圣旨开头语一律是“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 皇帝圣旨……”最早使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八个字作为圣旨开头语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也就是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八个字出现于圣旨中,始于明朝。

那么“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是谁发明的呢?其实这个人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是一个穷苦人家出生的孩子,早年又当过和尚。所以很怕别人说自己皇位来的不正统。所以经常自封为“奉天法祖”“奉天承运皇帝”,所以说圣旨的开头也就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也有这样的说法,明朝开始的圣旨开头不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而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意思是“奉天承运皇帝”朱元璋颁布的诏书。前面说过“奉天”是朱元璋的“奉天殿”,而“承运”指的是继承新生的气运,实指君权神授。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大意是,皇帝遵照上天的旨意,下达命令。借用天命,无非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帝的即位圣旨中多用“应天顺时,受兹明命”开头。天命所归的话,有时也可以在唐代看到,比如肃宗即位时称:“朕闻圣人畏天命,帝者奉天时……”;德宗即位时称:“昊天有命,皇王受之”;顺宗即位时称:“朕纂承天序……”。宋代的圣旨写作格式大体上继承了唐代,又有所变化,比如从宋太祖到宋徽宗,即位时下达的旨意都是用“门下”二字开头,另外喜欢用“朕绍膺骏命”或“朕膺昊天之眷命”开头的宋代皇帝也不少。

到了元代,以蒙古语为国语,用蒙古文下达的旨意称为“圣旨”,用汉文下达的旨意称为“诏书”。蒙古族的最高天神是“长生天”,所以元代不论是“圣旨”还是“诏书”,开头都会写上一句“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皇帝圣旨”作为固定开头。

盛京与奉天有什么不一样吗?

奉天承运

解释:奉:遵照;奉天:遵从天意,指皇帝受命于天;承运:继承新生的气运。指君权神授。封建帝王书开头的套语。

出自:明.沈德符《野获编》:"太祖奉天二字,千古独见。故神训中云:皇帝所执大圭上缕"奉天法祖'四字,臣下救命中,必首云'奉天承运皇帝'。”

奉天承运的近义词

应天承运

顺应天命,受天世运。

“奉天承运”这种格式是从朱元璋时期出现的;“奉天承运”的作用是告知世人这道旨意是顺应上天的决定和命运的安排。如今的很多电视剧中都会出现“奉天承运”这句话,一般都是太监去宣旨的时候会念出这句话,这句话也是圣旨上的第一句话,目的就是表明这道旨意是顺应上天的意思,因此,这句话其实具有很强的封建迷信色彩。

沈阳为什么不敢叫奉天?

1、名称出现时间、缘由不同。

盛京是在1634年,清天聪八年由清太宗皇太极尊沈阳为“盛京”。奉天是在1657年,顺治十三年清朝以“奉天承运”之意在盛京城设奉天府,故沈阳又名“奉天”。

2、包含地区不同。

盛京从广义上来说包括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在内的整个东北地区。奉天包含的地区即当今的沈阳市。

3、名称沿用时间不同。

盛京从大清王朝灭亡以后即不再沿用该名称了。奉天的名称一直沿用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奉天的名称方不再沿用,改名为沈阳市。

扩展资料:

沈阳近现代沿革:

1、1923年正式设立奉天市政公所,沈阳首次出现市的建制。

2、1929年改奉天省省名为辽宁省,4月2日,改“奉天市”为“沈阳市”。

3、1953年沈阳市改为中央直辖市。

4、1954年,沈阳市改为辽宁省辖市。

5、1964年,辽宁省委决定设立沈阳专区。

6、1994年,沈阳市升格为副省级市。

百度百科-盛京

百度百科-沈阳

百度百科-奉天府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怎么断句?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还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顺治十四年(1657年),以“奉天承运”之意在盛京城(今沈阳)设奉天府,沈阳又名“奉天”。如今改名为沈阳,不再叫“奉天”了。

沈阳,简称“沈”,古称奉天、盛京,是辽宁省辖地级市、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沈阳都市圈核心城市,《差异化培育提升不同类型城市发展新动能》提出打造成为高能级的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沈阳地处中国东北地区、辽宁中部,位于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是东北亚的地理中心,中国北部战区司令部驻地、沈阳联勤保障中心驻所,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通往关东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一带一路向东北亚、东南亚延伸的重要节点。

奉天名称的来历:

顺治十四年(1657年),以“奉天承运”之意在盛京城(今沈阳)设奉天府,沈阳又名“奉天”。中国清朝时期,全国只有在北京城设顺天府,盛京城奉天府跟其并称,可见规格之高。

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后,沈阳成为奉系军阀统治的首府。

民国十二年(1923年),正式设立奉天市政公所,沈阳首次出现市的建制。

盛京和奉天的区别是什么?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或不断句。

最早使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八个字作为圣旨开头语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即"奉天承运皇诏曰"八个字出现在圣旨中,始于明朝。据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一书记载二: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将南京改名为"应天府”,将宫中最大的金銮殿取名为"奉天殿"。

为了彰显其"天子"的合法性,他自承"奉天法祖",还在手持的玉圭上刻下"奉天法祖“四个字。清承明制,其诏书也多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头。到了1912年,随着宣统皇帝发布退位诏书,"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扩展资料

自古以来,人们对于“天”就报有尊奉、崇拜、敬畏,人类在祭祀活动中首先要祭天。

中国古代天命论认为,不仅个人的生死祸福取决于天命,王朝及天子权力的获得,也来自上天的册命,臣属的官职俸禄又得自君主代表上天所作的册命。历代皇帝都以“天子”自居,就是天之子,认为自己是天命的承担者和执行者。

从秦汉到唐宋,历届君王都认为自己是受命于天,是上天意志的实际执行者。不管是帝王,还是思想家们,都更倾向于把天命、运命视为最根本的决定性力量。朱元璋就说自己是“本无意据有天下”,只是以“救民为心”,后来才做了皇帝,是“天特命之”的结果。

也正是古时人们对于天的崇拜,朱元璋才会用“奉天承运皇帝”来修饰自己。

百度百科-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朱元璋的口头禅流传百年,剧里常听到,究竟是什么?

一、寓意不同:

1、盛京:

盛京意为“兴盛”,汉译作“天眷盛京”“盛京”,意即“大清兴起之地的都城”。

2、奉天:

清朝以“奉天承运”之意在盛京城设奉天府,故沈阳又名“奉天”。

二、设称年代不同:

1、盛京:

天聪八年(1634年)清太宗皇太极尊沈阳为“盛京”。崇德元年(1636年),由汉满蒙三族共同进呈劝进表,皇太极在盛京(沈阳)称帝,改国号大清,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由此建立。

2、奉天:

顺治十四年(1657年),以“奉天承运”之意在盛京城(今沈阳)设奉天府,沈阳又名“奉天”。清朝时期,全国只有在北京设顺天府,盛京城奉天府跟其并称。

扩展资料

雍正四年(1727年),随着移民不断增加,清在吉林乌拉城设立永吉州(今吉林省吉林市),在宁古塔城(今黑龙江宁安)设立泰宁县,在伯都讷境内设立长宁县,皆归奉天府(今沈阳)管理。

民国十二年(1923年),正式设立奉天市政公所,沈阳首次出现市的建制

民国十八年(1929年)2月5日,改奉天省省名为辽宁省,4月2日,改“奉天市”为“沈阳市”。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东北光复,“奉天市”恢复“沈阳市”名称。

百度百科-沈阳

百度百科-盛京

在历史剧上,每一次有皇帝传达命令的时候,最常听到的就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相信大家都不知道这句话是朱元璋的口头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自己是“天命之子”,一般是皇帝用于自己,让百姓们相信自己就是天选之人,就是为了更好的掌控皇权,赢得百姓们的信仰。

在古代,“奉天承运”最早出现在秦朝,是秦始皇自称为“天选之人”,秦始皇觉得自己是天下之帝,称为“奉天承运皇帝”。之后,唐朝时候,皇帝说的话是天命所归的话,就像成了“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雏形,但是那个时候却没有运用到宣读圣旨。最早运用到诏书上的是明朝,也就是朱元璋。

朱元璋是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当朱元璋打下天下时,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而朱元璋也知道自己的出生不能改变,他就运用一些谣言让自己的出生变成“不凡”,比如,他把自己的府改为奉天府,将自己玉玺刻上“奉天法祖”。朱元璋还将“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运用到诏书上,让百姓们从心里面知道自己是“天命之子”,让百姓知道自己是天生是皇帝的料,这也让朱元璋的出生变得“不凡”。

其实,每一个皇帝的口头禅运用在圣旨上宣读前是不一样的,但是,因为朱元璋的口头禅在后世比较受欢迎,所以,在现在的一些古装剧,一般都是运用朱元璋的口头禅在宣读圣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