朽木粪土是论语的成语吗-朽木粪土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实例 2024-09-08 0
  1. 《最爱是中华》中本周说到儒家经典《论语》,你能列举出多少出自《论语》的经典成语?
  2. 朽木不可雕也、儒子不可教也…大体意思是?
  3. "朽木不可雕也"是什么意思?
  4. 论语一书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
  5. 用论语中的成语写一个100字的片段
  6. 《论语》中成语的分类,如教育类、政治类、个人修养类等,越全越好,回答好了有重赏。谢谢了。

拼音xiǔ mù fèn tǔ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的***宰予很会说漂亮话,起初孔子很喜欢他,以为他一定会有出息。可是不久孔子就发现他经常不来上课,派人去找,发现他躲在房间睡大觉,孔子知道后很伤感地说:“腐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

 出处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朽木粪土是论语的成语吗-朽木粪土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春秋·鲁·孔丘《论语·公冶长》

 释义朽木:烂木头;粪土:脏土臭泥。比喻不堪造就、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不可救治的人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朽木粪墙

 成语示列如朽木粪土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

 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最爱是中华》中本周说到儒家经典《论语》,你能列举出多少出自《论语》的经典成语?

导语:《论语》是由孔子的***编撰而成的一部经典语录,其中有许多成语很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出处《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出处《尚书?皋陶谟》:?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论语?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3、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出处《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4、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出处《论语?为政》:?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6、是可忍,孰不可忍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出处《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7、尽善尽美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出处《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8、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出处《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9、朽木不可雕这个成语也称?朽木粪土,比喻人已经败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出处《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10、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出处《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1、中道而废中道:中途。半路就停止了。出处《论语?雍也》中道而废: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12、文质彬彬彬彬:配合谐调。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出处《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3、见贤思齐看到德行高的人,就想学得与他一样。出处《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4、举一反三反: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5、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同凭,冯河,过河不用工具(如船、木筏之类),赤脚蹚水。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出处《诗经?小雅?小旻(m?n)》:?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16、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出处《论语?泰伯》:?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7、任重道远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出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出处:《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9、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出处《周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论语?子罕》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20、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1、华而不实华:通花,开花;实:果实,结果。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也指表面上很有学问,实际腹中空空的人。出处《左传?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论语?子罕》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22、后生可畏后生:青年人,后辈;畏:敬畏,佩服。指青年人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23、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厌:满足;脍:细切的肉。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出处《论语?乡党》:?斋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24、登堂入室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循序渐进,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出处《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25、过犹不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出处《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2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所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人。出处《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27、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28、察言观色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出处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29、以文会友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古代文人交往、交友的礼俗。文人相交轻财物而重情谊、才学,故多以诗文相赠答,扬才露己,以表心态。唱酬是通行的方式,即以诗词相酬答。在宴饮等聚会时,更是不可有酒无诗,流行尽觞赋诗之俗。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人。?

30、一言兴邦指一句话可以兴国。出处《论语?子路》:?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31、近悦远来使近处的人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人闻风就会前来投奔。旧指当权者给人恩惠,以便笼络人心。 出处《论语?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

32、欲速不达欲:想要。想求快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出处《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3、言必信,行必果说话算数,行动要坚决。出处《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34、言过其实实际。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出处《论语?子路》: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35、以德报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出处《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6、怨天尤人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出处《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37、一以贯之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出处《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3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出处《论语?魏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3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40、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出处《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41、有教无类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42、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出处《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43、血气方刚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出处《论语?季氏》: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44、色厉内荏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更,内心虚弱。出处《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

45、道听途说道:道路;途:路途。路上听来的又在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出处《论语?阳货》:?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46、饱食终日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出处《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47、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脱离劳动人民。出处《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48、无可无不可表示怎样办都行,没有一定的主见。 出处《论语?微子》:?我则异于是,是无可无不可。?

49、见危致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同?见危授命?。出处《论语?子张》: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50、学而优则仕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出处《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朽木不可雕也、儒子不可教也…大体意思是?

============================================================================

逝者如斯夫”、“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吾日三省吾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听其言而观其行”、“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见利忘义,见危授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小不忍则乱大谋”、“过而不改,是谓过矣”、“道不同,不相为谋”、温故知新、三思而行、任重道远、举一反三、后生可畏、择善而从、因材施教、过犹不及、名正言顺、色厉内荏、道听途说、杀鸡焉用牛刀等。。。

哀而不伤

āi ér bù shāng

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她喜欢打扮,愿意有朋友,可是这都不过是一些小小的、~的、青春的游戏。(老舍《四世同堂》四十三)

爱礼存羊

ài lǐ cún yáng

由于爱惜古礼,不忍使它废弛,因而保留古礼所需要的祭羊。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

《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本朝监学之法,虽参以天下之士,而于国子加厚矣。盖~,以有待也。(宋·陈亮《国子》)

爱素好古

ài sù hào gǔ

指爱好朴质,不趋时尚。《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ài zhī yù qí shēng,

wù zhī yù qí sǐ

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卿何不容一宦官耶?(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五回)

安老怀少

ān lǎo huái shào

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年轻人,使其信服。

《论语·公冶长》:“子路曰:‘原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诚为枉法营私,原王章所不宥;要知~,亦圣道之大同。(《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五回)

半部论语

bàn bù lún yǔ

旧时对儒学经典之一《论语》的夸赞之辞,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提高,就能治理国家。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学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论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况且从前古人以~治天下,就是半部亦何妨。(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十四回)

半间不界

bàn gān bù gà

间、界:今作:“尴尬”。比喻肤浅、不深刻,或做事不彻底。

《朱子语类·论语二九》:“便是世间有这一般半间不界底人,无见识,不顾理之是非一味漫人。”

饱食终日

bǎo shí zhōng rì

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

《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人如果~,无所用心,那是最没有出息的。

暴虎冯河

bào hǔ píng hé

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诗经·小雅·小mín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俺张孔目怎还肯缘木求鱼,鲁斋郎他可敢~?(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

表里如一

biǎo lǐ rú yī

表:外表;里:内心。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朱子全书·论语》:“行之以忠者,是事事要着实,故某集注云:‘以忠,则表里如一。’”

我言行一致,~。(郭沫若《屈原》第四幕)

屏气凝神

bǐng qì níng shén

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

《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庄子·达生》:“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不敢少动。(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

屏声息气

bǐng shēng xī qì

抑制着呼吸使不出声音。形容恭敬畏惧的神态。《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只见两三个丫头都在那里~,齐齐地伺侯着。(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七回)

博施济众

bó shī jì zhòng

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就是你老弟,每月印结分的好,也不过几十两银子,还没有到那“~”的时候,我也劝你不必出这冤钱。(《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

博文约礼

bó wén yuè lǐ

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jù讵qióng穷yú于zuàn钻yǎng仰yě也。(清·王mǐn闽运《八代文粹序》)

不耻下问

bù chǐ xià wèn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在学习上,我们要有~的精神。bcxw

不悱不发

bù fěi bù fā

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发。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

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不愤不启

bù fèn bù qǐ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不改其乐bù gǎi qí lè不改变自有的快乐。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论语·雍也》:“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扰,回出不改其乐。”(孔子)称赞颜回吃喝不够,‘~’。(朱自清《论吃饭》)

不敢问津

bù gǎn wèn jīn

问津:询问渡口,问路。指高贵的、深奥的事物不敢过问或尝试。

《论语·微子》:“zhǎng长jǔ沮、jié桀nì溺ǒu耦ér而gēng耕,kǒng孔zǐ子guò过zhī之,shǐ使zǐ子lù路wèn问jīn津yān焉。”

唐·宋子问《明河篇》:“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

不惑之年

bù huò zhī nián

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论语·为政》有“四十而不惑”的说法。

他大学毕业年仅20,而光阴飞转,很快已近~了。

不教而杀

bù jiào ér shā

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论语·尧曰》:“不教而杀谓之虐。”

对待犯错误的人应当取治病救人的方针,而不应该~。

不咎既往

bù jiù jì wǎng

咎:责怪。对以往的错误或罪责不再追究。

《论语·bā八yì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既然他已经承认了错误,我们就可以~了。

不堪其忧

bù kān qí yōu

忧:愁苦。不能忍受那样的愁苦。

《论语·雍也》:“xiàn贤zāi哉,huí回yě也!yī一dān箪shí食,yī一piáo瓢yǐn饮,zài在lòu陋xiàng巷,rén人bùkān不堪qí其yōu忧,huí回yě也bú不gǎi改qí其lè乐。贤哉,回也!”

不念旧恶

bù niàn jiù è不计较过去的怨仇。

《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谁叫咱们有~的泱泱大国之风。”(俞平伯《我生的那一年》)

不舍昼夜

bù shě zhòu yè

舍:放弃。不放弃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道若途若川,车航混混,~。( 汉·扬雄《法言·问道》)

不识马肝

bù shí mǎ gān

相传马肝有毒,食之能致人于死。比喻不应研讨的事不去研讨。

《汉书·辕固传》:“上曰:‘不识马肝,未为不知味也;言学者毋言汤武受命,不为愚。’”

凡读书当阙所疑,所谓~,未为不知味。(清·陈澧《东塾读书记·论语》)b***g

不相为谋

bù xiāng wéi móu

谋:商量。相互之间没法商量。指彼此观点不同,不宜共同谋划事情。

《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多是有些闻望,含有民党性质,与不~。(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三回)bxwm

不亦乐乎

bù yì lè hū

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

《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哎,那骂得可真也是~。(郭沫若《屈原》第五幕)bylh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bù zài qí wèi,

bù móu qí zhèng

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卑职早就打算一个主意,想去回藩台去,又因为是“~”,这种事搁在心上已有多年了。(《晚清文学丛钞·中国现在记》第六回)bzqz

不知肉味

bù zhī ròu wèi

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bzrw

不知所措

bù zhī suǒ cuò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论语·子路》:“无所措手足。”

《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程仁呆了,这个意外的遇见,使他一时~。(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五五)bzsc

察言观色

chá yán guān sè

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我没有~的能力。cygs

陈力就列

chén lì jiù liè

陈力:贡献才力;就:担任;列:官职、职位。能贡献才力,担任相应的官职。

《论语·季氏》:“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cljl

成仁取义

chéng rén qǔ yì

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大丈夫既然以身许国,七尺微躯不敢私有。~之理,略知一二。(姚雪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三章)crqy

成人之美

chéng rén zhī měi

成全别人的好事。

《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敝人向来最赞成一切牺牲,也最乐于“~”,况且我们是同志,我当然应该给你想一个完全的办法。(鲁迅《华盖集·牺牲谟》)crzm

成事不说

chéng shì bù shuō

说:解说。原指事情已成,不要在解说;后指事情已过,不要再解说。

《论语·八佾》:“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事已成不可复说也。’~,既往不咎。我们原是各治水酒饯行的,还说我们饯行正文罢。(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c***s

乘肥衣轻

chéng féi yì qīng

肥:肥壮的马。衣:穿。轻:轻暖的裘衣。驾驭肥壮的马,穿着贵重的衣服。形容生活奢侈豪华。

《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三国志·魏书·王càn粲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钟会,名公子,以才能贵幸,乘肥衣轻,宾从如云。”cfyq

持危扶颠

chí wēi fú diān

扶持危困的局面。

《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cwfk

穿窬之盗

chuān yú zhī dào

从墙上爬过去。钻洞和爬墙的盗贼。

《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伤残犹剽掠之徒,贪鄙胜~。(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三回)cyzd

春风沂水

chūn fēng yí shuǐ

原意是大人和儿童在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指放情自然,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

《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cfys

慈明无双

cí míng wú shuāng

赞扬兄弟或平辈中之最负声望者。《后汉书·荀爽传》:“爽字慈明,一名。幼而好学,年十二,能通《春秋》、《论语》。……颍川为之语曰:‘荀氏八龙,慈明无双。’”cmws

赐墙及肩

cì qiáng jí jiān

比喻才学浅陋。

《论语·子张》:“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cqjj

从井救人

cóng jǐng jiù rén

跳到井里去救人。原比喻徒然危害自己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行为。

现多比喻冒险救人。

《论语·雍也》:“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人)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

那岸上看的人,虽然有救捞之念,只是风水利害,谁肯~。(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cjjr

从心所欲

cóng xīn suǒ yù

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从此可以高枕而卧,~了。(邹韬奋《患难余生记·进步文化的遭难》)cxsy

存亡继绝

cún wáng jì jué

恢复灭亡的国家,延续断绝了的贵族世家。《论语·尧曰》:“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公羊传·僖公十七年》:“桓公尝有继绝存亡之功,故君子为之讳也。”

他是要明王道,辨人事,分明是非善恶不肖,~,补敝起废,作后世君臣龟鉴。(朱自清《经典常谈·史记汉书第九》)cwjj

大节不夺

dà jié bù duó

指面临生死关头,仍不改变其原来志向

《论语·泰伯》:“临大节而不可夺也。”djbd

大言不惭

dà yán bù cán

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

《论语·宪问》:“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宋·朱熹注:“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也。欲践其言,其不难哉!”

严知孝听他这个得意的学生~的说着,脸上的愁闷就散开了。(梁斌《红旗谱》四二)dybc

待价而沽

dài jià ér gū

等有好价钱才卖。比喻谁给好的待遇就替谁工作。

《论语·子罕》:“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djeg

箪食瓢饮

dān sì piáo yǐn

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而又有~,足以不死。(唐·韩愈《与李翱书》)

当立之年

dāng lì zhī nián

指三十岁。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当仁不让dāng rén bù ràng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人家骂小弟鱼肉乡愚,这句话仔细想来,在小弟却是~。(《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drbr

道不同不相为谋dào bù tóng bù xiāng wéi móu

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我非不知银行之可以发财也,其如“~”何。(鲁迅《两地书·六六》)dm

道听途说dào tīng tú shuō

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汉书·艺文志》:“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妹子~,不知是否?尚求指示。(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三回)dtts

登堂入室dēng táng rù shǐ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dtrs

斗筲之器dǒu shāo zhī qì

比喻气量狭窄的人。《论语·子路》:“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dszq

笃信好学dǔ xìn hào xué笃信:忠实地信仰。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勤学好问。《论语·泰伯》:“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dxhx

恶衣恶食è yī è shí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论语·里仁》:“士之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君子忧道不忧贫,士志于道,而耻~者,未足与议。(章炳麟《论读经有利而无弊》)eyes

而立之年ér lì zhī nián

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elzn

发愤忘食fā fèn wàng shí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既这样~起来,也好,就由你去。(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ffws

犯而不校fàn ér bù jiào

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论语·泰伯》:“以能问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惠养民道:“~,何以罚为?”大家微笑,各自散去。(《歧路灯》第五十五回)febj

犯上作乱fàn shàng zuò luàn

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在封建社会的教条之下束缚久了的人,最怕的是“~,不忠不义”的罪名。(郭沫若《少年时代·反正前后》)fszl

肥马轻裘féi mǎ qīng qiú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家业家私,待你六亲;~,待你一身,倒贴了奁房和你为眷姻。(元·关汉卿《救风尘杂剧》第三折)fmqq

斐然成章fěi rán chéng zhāng

形容文章富有文,很值得看。《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一二小友以为此虽不足以饷名家,或尚非无稗于初学,助之编定,~。(鲁迅《旧闻钞·序言》)frcz

分崩离析fēn bēng lí xī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战争使全国~的局面变成了比较团结的局面。(《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fblx

风行草偃fēng xíng cǎo yǎn风一吹草就倒下。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世俗日浅,小小举措已足以震动一世,使秘书得展其所为,于今日断可以~。(宋·陈亮《又癸卯秋书》)fxgy

夫子自道fū zǐ zì dào指本意是说别人好处,而事实上却正道着了自己。也用在不好的一面,三意是指摘别人,却正指摘了自己。《论语·宪问》:“子曰:‘君子有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就在那一年所做的《湘累》,实际上就是“~”。(郭沫若《学生时代·创造十年》)fzzd

肤受之诉fū shòu zhī sù比喻被人说了有关切身利益的坏话。《论语·颜渊》:“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你想外国人又不是包龙图,况且又不懂中国话,自然中了他的“~”了。(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fszs

浮云富贵fú yún fù guì浮云:飘浮的云彩。把富贵看成飘浮的云彩。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自己一生契重名士,以为无不可招致之人,今日竟遇着一个铁君,真是~。(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

PS: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你~~~~请纳是我对我的信任和肯定。。。

"朽木不可雕也"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不能在腐朽的木头上进行雕刻,给小孩子讲道理等于对牛弹琴

这句话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始终无法改造或品质败坏到极点,无药可救,也指事物和局面败势已定,无可挽回。

“孺子不可教也”原来是“孺子可教”,比喻小孩子聪慧,出自《史记·留侯世家》。但世人常与《论语》里“朽木不可雕也”搭配使用。

“朽木不可雕也”出处《论语·公冶长》,这个成语也称“朽木粪土,比喻人已经败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

扩展资料:

典故

相传孔子的***宰予能说会道,言辞动听,深得孔子赏识,但后来却渐渐露出懒惰的毛病。起初,孔子很喜欢这个***,以为他一定很有出息。

可是不久,宰子暴露出懒惰的毛病。一天,孔子给***讲课,发现宰予没有来听课,就派***去找。一会儿,去找的***回来报告说,宰予在房里睡大觉。

孔子听了伤感他说:“腐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最初我听到别人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一定与他说的一样;现在我听别人的话后,要考察一下他的行为。就从宰子起,我改变了态度。”

百度百科-朽木不可雕也

百度百科-孺子可教

论语一书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

朽木不可雕也,读音为xiǔ mù bù kě diāo yě,释义为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用来形容一个人始终无法改造或品质败坏到极点,无药可救或指事物和局面败势已定,无可挽回。

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这个成语也称“朽木粪土,比喻人已经败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

出自《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 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於予与改是。’”

相关典故

孔子的***宰予,言辞美好,说起话来娓娓动听。起初,孔子很喜欢这个***,以为他一定很有出息。可是不久,宰予暴露出懒惰的毛病。 一天,孔子给***讲课,发现宰予没有来听课,就派***去找。 一会儿,去找的***回来报告说,宰予在房里睡大觉。

孔子听了伤感地说: “腐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最初我听到别人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一定与他说的一样;现在我听别人的话后,要考察一下他的行为。就从宰予起,我改变了态度。”

用论语中的成语写一个100字的片段

论语中的成语85个。

1、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出处《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出处《尚书·皋陶谟》:“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论语·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3、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出处《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4、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出处《论语·为政》:“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6、是可忍,孰不可忍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出处《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7、尽善尽美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出处《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8、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出处《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9、朽木不可雕这个成语也称“朽木粪土,比喻人已经败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出处《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10、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出处《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1、中道而废中道:中途。半路就停止了。出处《论语·雍也》中道而废: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12、文质彬彬彬彬:配合谐调。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出处《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3、见贤思齐看到德行高的人,就想学得与他一样。出处《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4、举一反三反: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5、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同凭,冯河,过河不用工具(如船、木筏之类),赤脚蹚水。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出处《诗经·小雅·小旻(mín)》:“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16、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出处《论语·泰伯》:“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7、任重道远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出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出处:《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9、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出处《周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论语·子罕》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20、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1、华而不实华:通花,开花;实:果实,结果。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也指表面上很有学问,实际腹中空空的人。出处《左传·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论语·子罕》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22、后生可畏后生:青年人,后辈;畏:敬畏,佩服。指青年人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23、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厌:满足;脍:细切的肉。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出处《论语·乡党》:“斋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24、登堂入室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循序渐进,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出处《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25、过犹不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出处《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2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所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人。出处《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27、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28、察言观色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出处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29、以文会友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古代文人交往、交友的礼俗。文人相交轻财物而重情谊、才学,故多以诗文相赠答,扬才露己,以表心态。唱酬是通行的方式,即以诗词相酬答。在宴饮等聚会时,更是不可有酒无诗,流行尽觞赋诗之俗。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人。”

30、一言兴邦指一句话可以兴国。出处《论语·子路》:“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31、近悦远来使近处的人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人闻风就会前来投奔。旧指当权者给人恩惠,以便笼络人心。 出处《论语·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

32、欲速不达欲:想要。想求快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出处《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3、言必信,行必果说话算数,行动要坚决。出处《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34、言过其实实际。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出处《论语·子路》: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35、以德报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出处《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6、怨天尤人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出处《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37、一以贯之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出处《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3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出处《论语·魏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3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40、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出处《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41、有教无类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42、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出处《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43、血气方刚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出处《论语·季氏》: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44、色厉内荏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更,内心虚弱。出处《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

45、道听途说道:道路;途:路途。路上听来的又在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出处《论语·阳货》:“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46、饱食终日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出处《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47、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脱离劳动人民。出处《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48、无可无不可表示怎样办都行,没有一定的主见。 出处《论语·微子》:“我则异于是,是无可无不可。”

49、见危致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同“见危授命”。出处《论语·子张》: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50、学而优则仕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出处《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论语》中成语的分类,如教育类、政治类、个人修养类等,越全越好,回答好了有重赏。谢谢了。

论语中的成语:

字斟句酌 〖解释〗斟、酌:反复考虑。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众星环极 〖解释〗比喻众物围绕一物或众人拥戴一人。

中庸之道 〖解释〗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志士仁人 〖解释〗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直道而行 〖解释〗比喻办事公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解释〗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知命之年 〖解释〗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知过能改 〖解释〗认识到自己错了就能够改正。

择善而从 〖解释〗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造次颠沛 〖解释〗流离失所,生活困顿。

允执其中 〖解释〗指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

悦近来远 〖解释〗使近者悦服,远者来归。

怨天尤人 〖解释〗怨:怨恨;天:命运;尤:责怪,归罪。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

怨天忧人 〖解释〗怨:怨恨;天:命运;忧:责怪。怨恨天命,责怪别人。形容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一味归咎客观,埋怨别人。

欲速则不达〖解释〗 速:快;达:达到。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欲速反迟 〖解释〗速:快;迟:慢。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很快达到目的。

欲速不达 〖解释〗欲:想要。想求快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欲罢不能 〖解释〗欲:想;罢:停,歇。要停止也不能停止。

玉毁椟中 〖解释〗比喻因主管人员失职而造成重大损失。

愚不可及 〖解释〗愚:傻,笨,及:比得上。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极其愚笨。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解释〗则:就;加:加以。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勉励自己。

有勇知方 〖解释〗有勇气且知道义。

有头有尾 〖解释〗有开头,有结尾。指做事能坚持到底。

有始有终 〖解释〗有开头也有收尾。指做事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

有教无类 〖解释〗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有过之无不及 〖解释〗过:超过;及:赶上。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没有赶不上的。

用行舍藏 〖解释〗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用舍行藏 〖解释〗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勇者不惧 〖解释〗惧:害怕。有胆量的人无所畏惧。

隐居求志 〖解释〗隐居不仕,以实现自己的志愿。

饮水曲肱 〖解释〗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因材施教 〖解释〗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以紫乱朱 〖解释〗比喻将奸佞小人当作廉洁公正的君子。

以直报怨 〖解释〗以公道对待有怨恨的人。

以文会友 〖解释〗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

以身作则 〖解释〗则:准则,榜样。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以德报怨 〖解释〗德:恩惠。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衣马轻肥 〖解释〗穿着轻暖的皮袍,坐着由肥马驾的车。形容生活的豪华。

一隅三反 〖解释〗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

一以贯之 〖解释〗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一言以蔽之 〖解释〗蔽:掩覆,引申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解释〗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一息尚存 〖解释〗息:呼吸,气息;尚:还。还有一口气。指生命的最后阶段。

一日三省 〖解释〗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一仍旧贯 〖解释〗一:都,全;仍:因袭,依照;贯:习惯的办法。执照老规矩办事,没有丝毫改变。

仰之弥高 〖解释〗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表示极其敬仰之意。

洋洋盈耳 〖解释〗洋洋:众多;盈:充满。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言而有信 〖解释〗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言不及义 〖解释〗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言必有中 〖解释〗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言必信,行必果 〖解释〗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循循善诱 〖解释〗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循序渐进 〖解释〗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血气方刚 〖解释〗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学而不厌 〖解释〗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秀而不实 秀:庄稼吐穗开花;实:结果实。开花不结果。比喻只学到一点皮毛,实际并无成就。

朽木粪土 〖解释〗朽木:烂木头;粪土:脏土臭泥。比喻不堪造就、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

朽木粪墙 〖解释〗朽坏的木头,污秽的土墙。比喻没有培养前途的人。

朽木不雕 〖解释〗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上进,无法成材。

行不由径 〖解释〗径:小路,引伸为邪路。从来不走邪路。比喻行动正大光明。

兴灭继绝 〖解释〗使灭绝的重新振兴起来,延续下去。

兴观群怨 〖解释〗兴:联想;观:观察;群:合群;怨:怨恨。古人认为读《诗经》可以培养人的四种能力。后泛指诗的社会功能。

心有余而力不足 〖解释〗心里非常想做,但是力量不够。

小德出入 〖解释〗小德:小节;出入:偏离标准。指不必严格要求的一些小节。

小大由之 〖解释〗指用途可大可小。

小不忍则乱大谋 〖解释〗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贤贤易色 〖解释〗本指对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后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先难后获 〖解释〗难:艰难,劳苦;获:收获。先付出劳动然后再取得收获。比喻不坐享其成。

下愚不移 〖解释〗移:改变。下等的愚人,决不可能有所改变。旧时儒家轻视劳动人民的观点。也指不求上进,不想学好。

下学上达 〖解释〗指学习人情事理,进而认识自然的法则。

五谷不分 〖解释〗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无所用心 〖解释〗用心:动脑筋。指不动脑筋,什么事情都不关心

无所措手足 〖解释〗手脚没有地方放。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

无所不至 〖解释〗至:到。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

无可无不可 〖解释〗表示怎样办都行,没有一定的主见。

无可非议 〖解释〗非议:责备,批评。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

无动于中 〖解释〗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闻一知十 〖解释〗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闻一知二 〖解释〗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文质彬彬 〖解释〗文: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文武之道 〖解释〗指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

温良恭俭让 〖解释〗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温故知新 〖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危言危行 〖解释〗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望而生畏 〖解释〗畏:恐惧,害怕。看见了就害怕。

通力合作 〖解释〗通力:一起出力。不分彼此,一齐出力。

听其言而观其行 〖解释〗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天理昭昭 〖解释〗昭昭:明显。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岁寒知松柏 〖解释〗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岁寒松柏 〖解释〗比喻在逆境艰难中能保持节操的人。

岁不我与 〖解释〗年岁是不等人的。表示应该及时奋起,有所作为。

松柏后凋 〖解释〗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有志之士在艰险的环境中奋斗到最后。

驷不及舌 〖解释〗一句话说出口,驷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解释〗形容旧时知识分子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四体不勤 〖解释〗四肢不劳动,形容脱离劳动。

四海之内皆兄弟 〖解释〗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解释〗指万事皆由天命注定。

死而后已 〖解释〗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司马牛之叹 〖解释〗比喻对孑然一身、孤立无援的感叹。

顺理成章 〖解释〗顺:依顺;理:条理;章:章法。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述而不作 〖解释〗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手足无措 〖解释〗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逝者如斯 〖解释〗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适可而止 〖解释〗适可:恰好可以。到适当的程度就停下来,不要过头。

是可忍,孰不可忍 〖解释〗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解释〗厌:满足;脍:细切的肉。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诗礼之训 〖解释〗子女遵承父亲的教诲

生荣死衰 〖解释〗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赞誉受人崇敬的死者。

生荣死哀 〖解释〗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赞誉受人崇敬的死者。

升堂入室 〖解释〗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慎终追远 〖解释〗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舍己为人 〖解释〗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杀身成仁 〖解释〗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杀鸡焉用牛刀 〖解释〗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色仁行违 〖解释〗表面上主张仁德,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

色厉内荏 〖解释〗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更,内心虚弱。

三思而行 〖解释〗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三十而立 〖解释〗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三人行,必有我师 〖解释〗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三纲五常 〖解释〗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任重道远 〖解释〗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解释〗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解释〗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群起而攻之 〖解释〗大家都起来攻击它,反对它。

犬马之养 〖解释〗供养父母的谦辞。

求仁得仁 〖解释〗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轻裘肥马 〖解释〗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形容生活阔绰。

千方百计 〖解释〗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

杞宋无征 〖解释〗指资料不足,不能证明。

片言折狱 〖解释〗片言:极少的几句话;折狱:判决诉讼案件。原意是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判决讼事。后指能用几句话就断定双方争论的是非。

披发左衽 〖解释〗左衽:衣襟向左掩。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为主

匏瓜空悬 〖解释〗孔子比喻自己无法像匏瓜那样系悬着而不让人食用,应该出仕为官,有所作为。后用以比喻有才能的人却不为世所用。

涅而不缁 〖解释〗涅:矿物名,古代用作黑色染料;缁:黑色。用涅染也染不黑。比喻品格高尚,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

念念不忘 〖解释〗念念:时刻思念着。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

年富力强 〖解释〗年富:未来的年岁多。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

能近取譬 〖解释〗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讷言敏行 〖解释〗讷言:说话谨慎;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

鸣鼓而攻 〖解释〗比喻宣布罪状,加以遣责或讨伐

明鼓而攻之 〖解释〗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名正言顺 〖解释〗指名分正当,说话顺理成章。后多指说话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名不正,言不顺 〖解释〗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

敏于事,慎于言 〖解释〗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苗而不秀 〖解释〗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开花结果。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就不幸夭折

门墙桃李 〖解释〗门墙:指师长之门;桃李:比喻后进者或学生。称他人的学生。

陋巷箪瓢 〖解释〗陋:简陋,窄小;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住在陋巷里,用箪吃饭,用瓢喝水。形容生活极为穷苦。

六尺之孤 〖解释〗指没有成年的孤儿。

临危致命 〖解释〗在遇到危难时肯豁出性命。

临危授命 〖解释〗面对危急时勇于献出生命

临事而惧 〖解释〗临:遭遇,碰到;惧:或惧。遇事谨慎戒惧。

了如指掌 〖解释〗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立人达人 〖解释〗立:建树,成就;达:发达,显贵。旧指帮助人建立功业,提高地拉。

理屈词穷 〖解释〗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乐在其中 〖解释〗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乐以忘忧 〖解释〗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

乐而不* 〖解释〗快乐而不放荡

老而不死是为贼 〖解释〗责骂老而无德行者的话。

来者可追 〖解释〗过去的事已无法挽回,但是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赶上。

空空如也 〖解释〗空空:诚恳,虚心。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

克己复礼 〖解释〗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侃侃而言 〖解释〗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侃侃谔谔 〖解释〗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谔谔:说话正直。说话正直,理直气壮。

开柙出虎 〖解释〗柙:关猛兽的木笼。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

举一反三 〖解释〗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举枉措直 〖解释〗举:选拔,任用;枉:弯曲,比喻邪恶的人;措:罢黜;直:正直,比喻正直的人。起用奸邪者而罢黜正直者

鞠躬屏气 〖解释〗指弯腰曲体,屏住呼吸,一副恭谨畏葸的样子

居下讪上 〖解释〗指属员背地里讥笑上级。

敬而远之 〖解释〗敬:尊重;远:不接近;之:代词,指对象。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不愿接近

精益求精 〖解释〗精:完美;益:更加。已经好了还要求更加好

浸润之谮 〖解释〗指中伤他人的谗言逐渐发生作用

近悦远来 〖解释〗使近处的人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人闻风就会前来投奔。旧指当权者给人恩惠,以便笼络人心。

尽美尽善 〖解释〗尽:极。极其完善,极其美好。形容事物完无缺。同“尽善尽美”。

节用爱民 〖解释〗节省开支,爱护百姓。

降志辱身 〖解释〗降低自己的意志,屈辱自己的身分。指与世俗同流合污。

见义勇为 〖解释〗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见贤思齐 〖解释〗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见危授命 〖解释〗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见利思义 〖解释〗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

简在帝心 〖解释〗指能被皇帝所知者。

既往不咎 〖解释〗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既来之,则安之 〖解释〗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季孟之间 〖解释〗这里指春秋时鲁国三家大贵族中势力最大的季氏和势力最弱的孟氏。指在季、孟两者之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计过自讼 〖解释〗检讨自己的过错而内心自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释〗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祸起萧墙 〖解释〗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惠而不费 〖解释〗惠:给人好处;费:耗费。给人好处,自己却无所损失。

诲人不倦 〖解释〗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患得患失 〖解释〗患:忧患。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怀宝迷邦 〖解释〗怀宝:具有才德;迷邦:让国家迷乱。旧指有才德而不出来为国家效力。

后生可畏 〖解释〗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红紫乱朱 〖解释〗古以朱为正色,紫为杂色。红紫乱朱指杂色混乱正色。比喻邪道取代正道

和颜悦色 〖解释〗颜:面容;悦:愉快;色:脸色。脸色和霭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和而不同 〖解释〗和:和睦;同:苟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好色之徒 〖解释〗喜欢女色、玩弄女性之人。

过犹不及 〖解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龟玉毁椟 〖解释〗龟甲和宝玉在匣中被毁坏。比喻辅佐之臣失职而使国运毁败。

观过知仁 〖解释〗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

怪力乱神 〖解释〗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故旧不弃 〖解释〗故旧:旧交,旧部下;弃:抛弃。不轻易抛弃老朋友、老部下。

字斟句酌 斟、酌:反复考虑。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众星环极 〖解释〗比喻众物围绕一物或众人拥戴一人。

中庸之道 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志士仁人 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直道而行 比喻办事公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解释〗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知命之年 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知过能改 〖解释〗认识到自己错了就能够改正。

择善而从 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造次颠沛 流离失所,生活困顿。

允执其中 指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

悦近来远 使近者悦服,远者来归。

怨天尤人 怨:怨恨;天:命运;尤:责怪,归罪。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

怨天忧人 怨:怨恨;天:命运;忧:责怪。怨恨天命,责怪别人。形容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一味归咎客观,埋怨别人。

欲速则不达 速:快;达:达到。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欲速反迟 〖解释〗速:快;迟:慢。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很快达到目的。

欲速不达 欲:想要。想求快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欲罢不能 欲:想;罢:停,歇。要停止也不能停止。

玉毁椟中 比喻因主管人员失职而造成重大损失。

愚不可及 愚:傻,笨,及:比得上。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极其愚笨。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则:就;加:加以。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勉励自己。

有勇知方 有勇气且知道义。

有头有尾 有开头,有结尾。指做事能坚持到底。

有始有终 有开头也有收尾。指做事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

有教无类 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有过之无不及 过:超过;及:赶上。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没有赶不上的。

用行舍藏 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用舍行藏 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勇者不惧 惧:害怕。有胆量的人无所畏惧。

隐居求志 隐居不仕,以实现自己的志愿。

饮水曲肱 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因材施教 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以紫乱朱 比喻将奸佞小人当作廉洁公正的君子。

以直报怨 以公道对待有怨恨的人。

以文会友 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

以身作则 则:准则,榜样。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以德报怨 〖解释〗德:恩惠。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衣马轻肥 〖解释〗穿着轻暖的皮袍,坐着由肥马驾的车。形容生活的豪华。

一隅三反 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

一以贯之 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一言以蔽之 蔽:掩覆,引申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一息尚存 息:呼吸,气息;尚:还。还有一口气。指生命的最后阶段。

一日三省 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一仍旧贯 一:都,全;仍:因袭,依照;贯:习惯的办法。执照老规矩办事,没有丝毫改变。

仰之弥高 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表示极其敬仰之意。

洋洋盈耳 〖解释〗洋洋:众多;盈:充满。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言而有信 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言不及义 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言必有中 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言必信,行必果 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循循善诱 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循序渐进 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血气方刚 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学而不厌 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秀而不实 秀:庄稼吐穗开花;实:结果实。开花不结果。比喻只学到一点皮毛,实际并无成就。

朽木粪土 朽木:烂木头;粪土:脏土臭泥。比喻不堪造就、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

朽木粪墙 朽坏的木头,污秽的土墙。比喻没有培养前途的人。

朽木不雕 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上进,无法成材。

行不由径 径:小路,引伸为邪路。从来不走邪路。比喻行动正大光明。

兴灭继绝 使灭绝的重新振兴起来,延续下去。

兴观群怨 〖解释〗兴:联想;观:观察;群:合群;怨:怨恨。古人认为读《诗经》可以培养人的四种能力。后泛指诗的社会功能。

心有余而力不足 心里非常想做,但是力量不够。

小德出入 〖解释〗小德:小节;出入:偏离标准。指不必严格要求的一些小节。

小大由之 指用途可大可小。

小不忍则乱大谋 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贤贤易色 本指对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后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先难后获 难:艰难,劳苦;获:收获。先付出劳动然后再取得收获。比喻不坐享其成。

下愚不移 〖解释〗移:改变。下等的愚人,决不可能有所改变。旧时儒家轻视劳动人民的观点。也指不求上进,不想学好。

下学上达 指学习人情事理,进而认识自然的法则。

五谷不分 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无所用心 用心:动脑筋。指不动脑筋,什么事情都不关心。

无所措手足 手脚没有地方放。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

无所不至 至:到。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

无可无不可 表示怎样办都行,没有一定的主见。

无可非议 非议:责备,批评。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

无动于中 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闻一知十 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闻一知二 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文质彬彬 文: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文武之道 指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

温良恭俭让 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温故知新 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危言危行 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望而生畏 畏:恐惧,害怕。看见了就害怕。

通力合作 通力:一起出力。不分彼此,一齐出力。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天理昭昭 〖解释〗昭昭:明显。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岁寒知松柏 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岁寒松柏 比喻在逆境艰难中能保持节操的人。

岁不我与 年岁是不等人的。表示应该及时奋起,有所作为。

松柏后凋 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有志之士在艰险的环境中奋斗到最后。

驷不及舌 一句话说出口,驷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形容旧时知识分子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四体不勤 四肢不劳动,形容脱离劳动。

四海之内皆兄弟 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解释〗指万事皆由天命注定。

死而后已 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司马牛之叹 〖解释〗比喻对孑然一身、孤立无援的感叹。

顺理成章 顺:依顺;理:条理;章:章法。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述而不作 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手足无措 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逝者如斯 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适可而止 适可:恰好可以。到适当的程度就停下来,不要过头。

是可忍,孰不可忍 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厌:满足;脍:细切的肉。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诗礼之训 子女遵承父亲的教诲。

生荣死衰 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赞誉受人崇敬的死者。

生荣死哀 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赞誉受人崇敬的死者。

升堂入室 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慎终追远 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舍己为人 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杀身成仁 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杀鸡焉用牛刀 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色仁行违 表面上主张仁德,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

色厉内荏 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更,内心虚弱。

三思而行 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三十而立 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三纲五常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任重道远 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群起而攻之 大家都起来攻击它,反对它。

犬马之养 供养父母的谦辞。

求仁得仁 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轻裘肥马 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形容生活阔绰。

千方百计 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

杞宋无征 指资料不足,不能证明。

片言折狱 片言:极少的几句话;折狱:判决诉讼案件。原意是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判决讼事。后指能用几句话就断定双方争论的是非。

披发左衽 左衽:衣襟向左掩。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为主

匏瓜空悬 孔子比喻自己无法像匏瓜那样系悬着而不让人食用,应该出仕为官,有所作为。后用以比喻有才能的人却不为世所用。

涅而不缁 涅:矿物名,古代用作黑色染料;缁:黑色。用涅染也染不黑。比喻品格高尚,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

念念不忘 念念:时刻思念着。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

年富力强 年富:未来的年岁多。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

能近取譬 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讷言敏行 讷言:说话谨慎;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磨了以后不变薄,染了以后不变黑。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

鸣鼓而攻 比喻宣布罪状,加以遣责或讨伐

明鼓而攻之 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名正言顺 指名分正当,说话顺理成章。后多指说话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名不正,言不顺 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

敏于事,慎于言 〖解释〗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苗而不秀 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开花结果。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就不幸夭折

门墙桃李 门墙:指师长之门;桃李:比喻后进者或学生。称他人的学生。

陋巷箪瓢 陋:简陋,窄小;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住在陋巷里,用箪吃饭,用瓢喝水。形容生活极为穷苦。

六尺之孤 指没有成年的孤儿。

临危致命 在遇到危难时肯豁出性命。

临危授命 面对危急时勇于献出生命

临事而惧 临:遭遇,碰到;惧:或惧。遇事谨慎戒惧。

了如指掌 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立人达人 立:建树,成就;达:发达,显贵。旧指帮助人建立功业,提高地拉。

理屈词穷 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乐在其中 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乐以忘忧 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

乐而不* 快乐而不放荡

老而不死是为贼 责骂老而无德行者的话。

来者可追 过去的事已无法挽回,但是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赶上。

空空如也 空空:诚恳,虚心。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

克己复礼 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侃侃而言 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侃侃谔谔 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谔谔:说话正直。说话正直,理直气壮。

开柙出虎 柙:关猛兽的木笼。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

举直措枉 举:选拔,任用;枉:弯曲,比喻邪恶的人;错:废置,罢黜;直:笔直,比喻正直的人。选用贤者,罢黜奸邪。

举一反三 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举枉措直 举:选拔,任用;枉:弯曲,比喻邪恶的人;措:罢黜;直:正直,比喻正直的人。起用奸邪者而罢黜正直者

鞠躬屏气 指弯腰曲体,屏住呼吸,一副恭谨畏葸的样子

居下讪上 〖解释〗指属员背地里讥笑上级。

敬而远之 敬:尊重;远:不接近;之:代词,指对象。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不愿接近

精益求精 精:完美;益:更加。已经好了还要求更加好

浸润之谮 指中伤他人的谗言逐渐发生作用

近悦远来 使近处的人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人闻风就会前来投奔。旧指当权者给人恩惠,以便笼络人心。

尽美尽善 〖解释〗尽:极。极其完善,极其美好。形容事物完无缺。同“尽善尽美”。

节用爱民 节省开支,爱护百姓。

降志辱身 降低自己的意志,屈辱自己的身分。指与世俗同流合污。

见义勇为 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见贤思齐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见危授命 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见利思义 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

简在帝心 〖解释〗指能被皇帝所知者。

既往不咎 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既来之,则安之 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季孟之间 这里指春秋时鲁国三家大贵族中势力最大的季氏和势力最弱的孟氏。指在季、孟两者之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计过自讼 检讨自己的过错而内心自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祸起萧墙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惠而不费 惠:给人好处;费:耗费。给人好处,自己却无所损失。

诲人不倦 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患得患失 患:忧患。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怀宝迷邦 怀宝:具有才德;迷邦:让国家迷乱。旧指有才德而不出来为国家效力。

后生可畏 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红紫乱朱 古以朱为正色,紫为杂色。红紫乱朱指杂色混乱正色。比喻邪道取代正道

和颜悦色 颜:面容;悦:愉快;色:脸色。脸色和霭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和而不同 和:和睦;同:苟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好色之徒 喜欢女色、玩弄女性之人。

过犹不及 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龟玉毁椟 龟甲和宝玉在匣中被毁坏。比喻辅佐之臣失职而使国运毁败。

观过知仁 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

怪力乱神 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故旧不弃 故旧:旧交,旧部下;弃:抛弃。不轻易抛弃老朋友、老部下。

论语中所有成语都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