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九地打一个数字_九天九地梁漱明

tamoadmin 成语讲堂 2024-05-31 0
  1. 梁漱溟做的淡抹浓妆务入时,两朝恩遇鬓垂丝是什么意思啊,翻译下
  2. 对梁漱溟先生的八层思维境界的理解
  3. 袁鸿寿忆梁漱溟
  4. 当代中国有哪些国学大师?
  5. 梁漱溟经典语录

湖南卫视有个专门的节目,叫做《变形记》。一般的操作手法是让一个玩世不恭的城市孩子带到一个农村家庭去生活,同时将农村的某个经济条件落后的孩子带到城市来生活。这个节目,一方面可以让城市孩子体验农村的生活艰难,一方面也能够让农村孩子来城市开拓眼界,不得不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注意。

但是这个活动当中也弄出了许多尴尬的事情,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城市主人公王境泽的?真香定律?了。王境泽在城市的生活比较任性,然后经济上很好,所以基本上想吃啥吃啥。可是农村一没商店,二没超市,哪来的那么多选择,只能有啥吃啥了。这时候王境泽的少爷脾气就犯了,放出狠话说:

我王境泽就是饿死,死外边,从这里跳下去,也不会吃你们一点东西?

不过这面子是小事,肚子是大事,一段时间后,饿极了的王境泽拿起了碗吃了起来。边吃还边觉得挺不错的农村的食物虽然都比较简陋,但是都是纯天然的,何况这时候王境泽饿得受不了了,吃起来顿时觉得是人间美味。于是一脸享受地说出了?真香?,这跟他前面放出来的狠话一对比,成了网友们几年都回不去的梗。

不过?真香?***可不是现代才有的,百年前温州的乐清县一个南氏男子身上也曾经发生过类似的?真香***?:他妻子去世之后,立志一生不娶,谁知道他岳母的一句话却让他立马放下了自己的?誓言?。他岳母对他说:?我把小女儿嫁给你吧。?然后他就娶了自己老婆的妹妹,生了一个很有名的儿子。

这个人叫做南正裕,他家里本来是一个大族,很有钱,但是到了清朝末年却渐渐的没落起来。他是一个遗腹子,出生时就没了父亲,虽然他还有2个哥哥,却是那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公子哥。到了12岁的时候,南正裕就不得不自己出来支撑家族的运行了,这时候他家除了一点儿?固定资产?啥也没有了。

于是他卖掉了家里多余的房子,换了点儿钱然后买了点儿土地,踏踏实实的种地,也是发家致富最稳妥的一个方法。十几岁的他非常勤劳,每天起早贪黑,还时不时去向附近的老农学习农业种植的经验。俗话说:成由勤俭败由奢。种地的利润虽然不高,但是在南正裕辛勤的付出之下,终究还是挣到了一些钱。

通过这些钱,南正裕又经营起来了一家棺材铺,他亲自学习木工,省去了木工费,在农闲时期打造棺材,向周围的人出卖。当时天下混乱,起义军、革命军、流民队伍、土匪、强盗四处活动,因此死人特别多。所以虽然他这个买棺材行业虽然被人认为是一件不吉利的行业,却很挣钱,南家因此而富裕起来。

不过有了钱之后南正裕又有了新的麻烦娶不到老婆。大家可能会觉得奇怪,他有了钱为啥还娶不到老婆呢?原因就在于他的工作了,在古时候,大家都认为开棺材铺的是不吉利的,所以没有人敢把自己家的女儿嫁给他,怕给自己家带来不吉利。不过最终还是有一位姓赵的人家看上了南正裕的一表人才,把女儿嫁给了他。

也许是赵氏的身体过于瘦弱,也许是害怕棺材铺导致的心理压力太大,赵氏在嫁给南正裕不久之后就去世了。由于前面一直没有婚配,所以南正裕与妻子的夫妻关系还是很和睦的,没想到这么快就去世了,实在是大出所料,悲痛之下,他发誓这辈子不再婚配,不再娶妻,十分的果决。

不过当他岳母三番五次地提出将自己的小女儿嫁给他之后,他也终于顶不住诱惑,娶了自己老婆的妹妹。没想到结婚之后他们很快生了一个孩子,取名为南怀瑾。现在南怀瑾应该是算得上世界闻名了吧?这都要多亏了他爹当年的?真香?选择啊!

梁漱溟做的淡抹浓妆务入时,两朝恩遇鬓垂丝是什么意思啊,翻译下

1、说人,必于心见之;说心,必于人见之。人与心,心与人,总若离开不得。

梁漱溟 《人心与人生》

2、心理学天然该当是介居哲学与科学之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纯理科学与应用科学之间,而为一核心或联络中枢者。它是最重要无比的一种学问,凡百学术统在其后。

梁漱溟 《人心与人生》

3、说人,必于心见之;说心,必于人见之。人与心,心与人,总若离开不得。世之求认识人类者,其必当于此有所识取也。

梁漱溟 《人心与人生》

4、我们应当知道,凡是一个***学派或一个***思想家,都有他的一种心理学为其基础;或说他的***学,都是从他对于人类心理的一种看法,而建树起来。

梁漱溟 《人心与人生》

5、生物有相同之机体者,必有相同之性能;其在人,则身与心之相关不可离也。

梁漱溟 《人心与人生》

6、私的感情,正是见到了人心。

梁漱溟 《人心与人生》

7、鳏寡孤独,人生之最苦,谓曰无告。无所告诉,便为最苦。 所谓亲人:形骸上日息相依,神魂间尤相依以为安慰。一啼一笑,彼此相合答案;一痛一痒,彼此相体念。

梁漱溟 《中国文化要义》

8、人在情感中,恒只见对方而忘了自己;反之,人在欲望中,却只知为我而顾不到对方。

梁漱溟 《中国文化要义》

9、我希望我的朋友,遇到有人问起:梁某究是怎样一个人?便为我回答说: “他是一个有思想的人。”或说: “他是一个有思想,又且本着他的思想而行动的人。”

梁漱溟 《中国文化要义》

10、团体愈大,则团体中每一分子的责任感觉愈轻微;团体太大了,浸至于无感觉。一个大家庭的人。易于懒散;一个大家庭的事,易于荒废,就是为此。

梁漱溟 《中国文化要义》

对梁漱溟先生的八层思维境界的理解

“淡抹浓妆务入时,两朝恩遇鬓垂丝。曾经招对趋前席,又见讴歌和口词。好古既能剽甲骨,厚今何苦注毛诗。民间疾苦分明在,辜负先生笔一枝。”的意思。

简介:

《华夏文库·儒学书系:江山代有圣贤出·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指出现代新儒学思潮兴起的发展历程,分为“五四”时期的草创、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理论建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内地的“批孔”和港台新儒学活跃、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学风转变等四个阶段。

新儒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等,他们为新儒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袁鸿寿忆梁漱溟

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书中提到了思维的八层境界,这是梁先生1928年应邀在广州中山大学哲学系演讲的部分内容:

(一)因为肯用心思所以有主见。 对一个问题肯用心思,便对这问题自然有了主见,亦即是在自家有判别。记得有名的哲学家盾姆士(James)仿佛曾说过一句这样的话:“哲学上的外行,总不是极端派。”这是说胸无主见的人无论对于什么议论都点头,人家这样说他承认不错,人家那样说他亦相信有理。因他脑里原是许多杂乱矛盾未经整理的东西。两边的话冲突不相容亦模糊不觉,凡其人于哲学是外行的,一定如此。哲学家一定是极端的!什么是哲学的道理?就是偏见!有所见便想把这所见贯通于一切,而使成普遍的道理。因执于其所见而极端地排斥旁人的意见,不承认有二或二以上的道理。美其名曰主见亦可,斥之曰偏见亦可。实在岂但哲学家如此!何谓学问?有主见就是学问!遇一个问题到眼前来而茫然的便是没有学问!

学问不学问,却不在读书之多少。哲学系的同学,生在今日,可以说是不幸。因为前头的东洋西洋上古近代的哲学家太多了,那些读不完的书,研寻不了的道理,很沉重地积压在我们头背上,不敢有丝毫的大胆量,不敢稍有主见。但如果这样,终究是没有办法的。大家还要有主见才行。那么就劝大家不要为前头的哲学家吓住,不要怕主见之不对而致不要主见。我们的主见也许是很浅薄,浅薄亦好,要知虽浅薄也还是我的。许多哲学家的哲学也很浅,就因为浅便行了。詹姆士的哲学很浅,浅所以就行了!胡适之先生的更浅,亦很行。因为这是他自己的,纵然不高深,却是心得,而亲切有味。所以说出来便能够动人,能动就行了!他就能成他一派。大家不行,就是因为大家连浅薄的都没有。

(二)有主见乃感觉出。 旁人意见与我两样,要自己有了主见才得有自己;有自己,才得有旁人——才得发觉得前后左右都有种种与我意见不同的人在。这个时候,你才感觉到种种冲突,种种矛盾,种种没有道理,又种种都是道理。于是就不得不有第二步的用心思。

学问是什么?学问就是学着认识问题。没有学问的人并非肚里没有道理,脑里没有理论,而是心里没有问题。要知必先看见问题,其次乃是求解答;问题且无,解决问题更何能说到。然而非能解决问题,不算有学问。我为现在哲学系同学诸君所最发愁的,便是将古今中外的哲学都学了,道理有了一大堆,问题却没有一个,简直成了莫可奈何的绝物。要求救治之方,只有自己先有主见,感觉出旁人意见与我两样,而触处皆是问题;憬然于道理之难言,既不甘随便跟着人家说,尤不敢轻易自信;求学问的生机才有了。

(三)此后看书听话乃能得益。 大约自此以后乃可算会读书了。前人的主张,今人的言论,皆不致轻易放过,稍有与自己不同处,便知注意。而凡于其自己所见愈亲切者,于旁人意见所在愈隔膜。不同,非求解决归一不可;隔膜,非求了解他不可。于是古人今人所曾用过的心思,我乃能发现而得到,以融取而收归于自己。所以最初的一点主见便是以后大学问的萌芽。从这点萌芽才可以吸收滋养料,而亦随在都有滋养料可得。有此萌芽向上才可以生枝发叶,向下才可以入土生根。待得上边枝叶扶疏,下边根深蒂固,学问便成了。总之,必如此才会用心,会用心才会读书;不然读书也没中用处。现在可以告诉大家一个看人会读书不会读书的方法:会读书的人说话时,他要说他自己的话,不堆砌名词,亦无事旁征博引;反之,一篇文里引书越多的一定越不会读书。

(四)学然后知不足。 古人说“学然后知不足”,真是不错。只怕你不用心,用心之后就自知虚心了。自己当初一点见解之肤浅不足以解决问题,到此时才知道了。问题之不可轻谈,前人所看之高过我,天地间事理为我未及知者之尽多,乃打下了一向的粗心浮气。所以学问之进,不独见解有进境,逐有修正,逐有锻炼,而心思头脑亦锻炼得精密了,心气态度亦锻炼得谦虚了。而每度头脑态度之锻炼又皆还而于其见解之长进有至大关系。换言之,心虚思密实是求学的必要条件。学哲学最不好的毛病是说自家都懂。问你,柏拉图懂吗?懂。佛家懂吗?懂。儒家懂吗?懂。老子、阳明也懂;康德、罗素、柏格森……全懂得。说起来都像自家熟人一般。一按其实,则他还是他未经锻炼的思想见地;虽读书,未曾受益。

凡前人心思曲折,经验积累,所以遗我后人者乃一无所承领,而贫薄如初。遇着问题,打起仗来,于前人轻致反对者固属隔膜可笑,而自谓宗主前人者亦初无所窥。此我们于那年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所以有大家太不爱读书,太不会读书之叹也。而病源都在不虚心,自以为没什么不懂得的。殊不知,你若当真懂得柏拉图,你就等于柏拉图。若自柏拉图、佛、孔以迄罗素、柏格森数理生物之学都懂而兼通了,那么,一定更要高过一切古今中外的大哲了!所以我劝同学诸君,对于前人之学总要存一我不懂之意。人问柏拉图你懂吗?不懂。柏格森懂吗?不懂。阳明懂吗?不懂。这样就好了。从自己觉得不懂,就可以除去一切浮见,完全虚心先求了解他。这样,书一定被你读到了。

我们翻开《科学与人生观之论战》一看,可以感觉到一种毛病,什么毛病呢?科学派说反科学派所持见解不过如何如何,其实并不如此。因为他们自己头脑简单,却说人家头脑简单;人家并不如此粗浅,如此不通,而他看成人家是这样。他以为你们总不出乎此。于是他就从这里来下批评攻击。可以说是有意无意地栽赃。我从来的脾气与此相反。从来遇着不同的意见思想,我总疑心他比我高,疑心他必有为我所未及的见闻在,不然,他何以不和我作同样判断呢?疑心他必有精思深悟过乎我,不然,何以我所见如此而他乃如彼?我原是闻见最不广,知识最不够的人,聪明颖悟,自己看是在中人以上;然以视前人则远不逮,并世中高过我者亦尽多。与其说我是心虚,不如说我胆虚较为近实。然由此不敢轻量人,而人乃莫不资我益。因此我有两句话希望大家常常存记在心: 第一,“担心他的出乎我之外”;第二,“担心我的出乎他之下”。 有这担心,一定可以学得上进。《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这本书就为了上面我那两句话而产生的。我二十岁的时候,先走入佛家的思想,后来又走到儒家的思想。因为自己非常担心的缘故,不但人家对佛家、儒家的批评不能当做不看见,并且自己留心去寻看有多少对我的批评。总不敢自以为高明,而生恐怕是人家的道理对。因此要想方法了解西洋的道理,探求到根本,而谋一个解决。迨自己得到解决,便想把自己如何解决的拿出来给大家看,此即写那本书之由也。

(五)由浅入深便能以简御繁。 归纳起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四点,就是常常要有主见,常常看出问题,常常虚心求解决。这样一步一步地牵涉越多,范围越广,辨察愈密,追究愈深。这时候零碎的知识,段片的见解都没有了;在心里全是一贯的系统,整个的组织。如此,就可以算成功了。到了这时候,才能以简御繁,才可以学问多而不觉得多。凡有系统的思想,在心里都很简单,仿佛只有一两句话。 凡是大哲学家皆没有许多话说,总不过一两句。很复杂很沉重的宇宙,在他手心里是异常轻松的——所谓举重若轻。 学问家如说肩背上负着多沉重的学问,那是不对的;如说当初觉得有什么,现在才晓得原来没有什么,那就对了。其实,只仿佛没话可讲。对于道理越看得明透越觉得无甚话可说,还是一点不说的好。心里明白,口里讲不出来。反过来说,学问浅的人说话愈多,思想不清楚的人名词越多。把一个没有学问的人看见真要被他吓坏!其实道理明透了,名词便可用,可不用,或随意拾用。

(六)是真学问使有受用。 有受用没受用仍就在能不能解决问题。这时对于一切异说杂见都没有摇惑,而身心通泰,怡然有以自得。如果外面或里面还有摆着解决不了的问题,那学问必是没到家。所以没有问题,因为他学问已经通了。因其有得于己,故学问可以完全归自己运用。***学问的人,学问在他的手里完全不会用。比方学武术的十八般武艺都学会了,表演起来五花八门很像个样。等到打仗对敌,叫他抡刀上阵,却拿出来的不是那个,而是一些幼稚的、拙笨的,甚至本能的反射运动,或应付不了,跑回来搬请老师。这种情形在学术界里,多可看见。可惜一套武艺都白学了。

(七)旁人得失长短二望而知。 这时候学问过程里面的甘苦都尝过了,再看旁人的见解主张,其中得失长短都能够看出来。这个浅薄,那个到家,这个是什么分数,那个是什么程度,都知道得很清楚;因为自己从前皆曾翻过身来,一切的深浅精粗的层次都经过。

(八)自己说出话来精巧透辟。 每一句话都非常的晶亮透辟,因为这时心里没有一点不透的了。此思精理熟之象也。

现在把上面的话结束起来。如果大家按照我的方法去做功夫,虽天分较低的人,也不至于全无结果。盖学至于高明之域,诚不能不赖有高明之资。然但得心思剀切事理,而循此以求,不急不懈,持之以恒者,则祛俗解蔽,未尝不可积渐以进。而所谓高明正无奥义可言,亦不过俗祛蔽解之真到家者耳。此理,前人早开掘出以遗我,第苦后人不能领取。诚循此路,必能取益;能取益古人则亦庶几矣。

至于我个人,于学问实说不上。 上 述八层,前四层诚然是我用功的路径;后四层,往最好里说,亦不过庶几望见之耳——只是望见,非能实有诸己。

对梁漱溟先生以上所说的的八层思维境界,以下我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和自己的理解来解读,虽然是浅度的,也许有些理解是错误的,但也算是自己的学习心得。

(?)、要有质疑精神,问题意识,对问题有自己的基本判断。

(二)、有了自己的基本判断后,听ー听别人是怎么说的,哪些人的观点是与自己的相同的,哪些人的观点是不同的。

(三)、对不同的观点要去了解、分析,知己也要知彼。

(四)、心要谦虚心思要精密,发现并且承认自己不懂、学识不足之处。

(五)、通过对丰富的材料进行缜密的辨察,深入的追究,将零碎的知识,段片的见解组合成一贯的系统、整个的组织,形成逻辑性强的系统知识。

(六)、自己建构起的知识系统要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七)、举ー反三,运用自己建构知识系统的经验和体会,去评估他人见解主张的得失长短。

(八)、思精理熟,自己说出话来精巧透辟,心里没有一点不透的。

按照王国维先生的做学问“三境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对照梁老先生的八层思维境界,我个人以为梁老先生的第一至第四层可以类比为王国维先生的第一境,第五至第七层类比为第二境,第八层类比为第三境。

梁老先生说自己只到了第五层境界,可想而知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还有多远的距离!自己连第一层也没有到达,惟有加油!

当代中国有哪些国学***?

1934年,我与顾顺元相识,后来,顾顺元去邹平与梁漱溟先生一起共事。不到一个月,他就来信邀我去他所在的乡村建设研究院参观。之后,我应邀去了邹平,期间也见到了梁漱溟先生。山东邹平县全年干旱少雨,自然条件非常差,当地的居民受环境的影响较大,他们肤色红紫,精神面貌极差。但是,在我看到梁漱溟先生时,却发现他内外上下穿戴得十分整齐、干净,精神也十分饱满。这可能是因为他真正将乡村建设事业当作自己的理想来做,才会拥有如此饱满的精气神。另外,我还发现了梁先生的另一个特点,即他自身拥有极强的魅力和领导力,他几乎能让所有高兴地听命于他,真心地折服于他。我看到他周围的人,不管年龄是大是小、知识是深是浅,几乎都愿意亲近他并听从于他。

我与梁漱溟先生接触时,也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感染。我在邹平参观时,常常与梁先生一起探讨问题,每次交谈时,他都会先认真听我把话说完,然后在针对问题进行解答。与他交流,我如沐春风,心情十分愉快。梁先生有大魄力,对待问题有独特且深刻的见解,他的生命力之顽强和创造力之丰富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梁先生具有强大的育才能力,这是我佩服他的第二点。我的朋友顾顺元只是初中毕业,在去邹平工作之前,他只是单位的小职员,毫不出众。到了邹平之后,梁先生让他负责调查户口。在接手这一工作后,顾顺元每天都刻苦专研,认真学习,最终总结出了一套管理系统。他凭借这一管理系统,可以做到无论任何时候都能清楚明白地报出邹平当天的人口情况,并且不出丝毫差错。后来,中华书局还将顾顺元制作的人口管理表格刊印出来供全国参考。在梁漱溟的培养下,顾顺元的进步非常大,最后甚至一跃成为颇有名气的大学讲师。

——袁鸿寿忆梁漱溟

梁漱溟经典语录

1、熊十力

熊十力(1885.2.18—1968.5.24),原名继智、升恒、定中,号子真、逸翁,晚年号漆园老人,汉族。湖北省黄冈(今团风)县上巴河镇张家湾人。中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新儒家开山祖师,国学***。

与其三***(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和张君劢、梁漱溟、冯友兰、方东美被称为“新儒学八大家”。1949年以后,以特别人士身份邀请参加首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后被选为全国政协二、三、四届委员。因***期间患肺炎而心力衰竭,在上海虹口医院病逝,享年84岁。

2、冯友兰

冯友兰(1895.12.04~1990.11.26),字芝生,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

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届政协委员,第六至七届全国政协常委,取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著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等,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经典,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称誉为“现代新儒家” 。

3、梁漱溟

梁漱溟(1893年10月18日—1988年6月23日),蒙古族,原名焕鼎,字寿铭,曾用笔名寿名、瘦民、漱溟,后以漱溟行世。原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

因系出元室梁王,故入籍河南开封。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爱国民主人士,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

4、辜鸿铭

辜鸿铭(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名汤生,字鸿铭,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冬烘先生,英文名字Tomson。

祖籍福建省惠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5、季羡林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季”。

百度百科-季羡林

百度百科-辜鸿铭

百度百科-梁漱溟

百度百科-冯友兰

百度百科-熊十力

  梁漱溟经典语录

 1、苦闷的来源,即在于心地不单纯。

 2、修密,只是为了调心养心,以改去其“心不能闲”之病。

 3、儒家盖认为人生的意义价值,在不断自觉地向上实践他所看到的理。

 4、说人,必于心见之;说心,必于人见之。人与心,心与人,总若离开不得。

 5、人一辈子首先要解决人与物的关系,再解决人与人的关系,最后要解决人与自己的关系。只是,最后一条最难。

 6、我们应当知道,凡是一个***学派或一个***思想家,都有他的一种心理学为其基础;或说他的***学,都是从他对于人类心理的一种看法,而建树起来。

 7、道理越看得明透,越觉得无话可说,还是一点不说的好。心里明白,口里讲不出来。

 8、我这里没有旁的念头,只有一个念头:责任。

 9、人之有生,正如万物一样是自然而生的。天雨,水流,莺飞,草长,都顺其自然,并无目的。

 10、我们的要求不是出于知识的计算领着欲望往前。是发于知识的提醒我们情感,要我们如此作的。

 11、不要在人格上轻易怀疑人家,不要在识见上过于相信自己。

 12、奋勇之后继续难。

 13、鳏寡孤独,人生之最苦,谓曰无告。无所告诉,便为最苦。所谓亲人:形骸上日息相依,神魂间尤相依以为安慰。一啼一笑,彼此相合答案;一痛一痒,彼此相体念。

 14、一念真实一切是,一念不真实一切不是。

 15、取静之心非静;有妄可出,终不得出。

 16、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他会用心思去创造。不过创造有大有小,其价值有高有低。是不是创造,要看是否用了心思;用了心思,便是创造。

 17、人在情感中,恒只见对方而忘了自己;反之,人在欲望中,却只知为我而顾不到对方。

 18、在这个时代的青年,能够把自己安排对了的很少。越聪明的人,越容易有欲望,越不知应在哪个地方搁下那个心。心实在应该搁在当下的。可是聪明的人,老是搁不在当下,老往远处跑,烦躁而不宁。所以没有志气的固不用说,就是自以为有志气的,往往不是志气而是欲望。

 19、人生的意义在创造,是于人在万物中比较出来的。人类的创造表现在其生活上、文化上的不断进步。

 20、所以说,“乐”、“玩”也不是容易的事。必须在人生的根本上弄对了,然后才能干什么都对,才能有真乐趣。

 21、表现于外面的创造叫“成物”,表现一个人生命的创造叫“成己”。

 22、人类之所以可贵,就在他具有一副太容易错误的才能。

 23、“发愿”与“见体”是吾人一生最要紧的事。( )愚当下甚有警省。吾人一生若于此二者皆无有,则只有下堕,一生不如一生。因而时时念及之。

 24、行动之后无悔难。

 25、中国式的人生,最大特点莫过于他总是向里用力。

 26、生物有相同之机体者,必有相同之性能;其在人,则身与心之相关不可离也。

 27、人一辈子首先要解决人和物的关系,再解决人和人的关系,最后解决人和自己内心的关系。

 28、我认为凡人都应该就自己的聪明才力找个适当的地方去活动。

 29、会读书的人说话时,他要说他自己的话,不堆砌名词,亦无事旁征博引。

 30、中国人的10个特性:(一)自私自利;(二)勤俭;(三)爱讲礼貌、爱面子;(四)和平文弱;(五)知足自得;(六)守旧;(七)马虎;(八)坚忍及残忍;(九)韧性及弹性。(十)圆熟老到。

 31、人活着不难,活着不生厌离之感难。

 32、人都是要求善求真的,并且他都有求得到善和真的可能。这话看似平常,实甚重要。

 33、世界文化的未来,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

 34、要在全生活上帮着走路,尤须对每个学生有一种真了解--了解他的体质、资禀、性格、脾气、以前的习惯、家庭的环境,乃至他心中此刻的问题思想--而随其所需,随时随地加以指点帮助才行。

 35、十儒九丐古时有,而今又名臭老九。古之老九犹叫人,今之老九不如狗。专政全凭知识无,反动皆因知识有。倘若马列生今世,也需揪出满街走。

 36、我生有涯愿无尽,心期填海力移山。

 37、一日间当有一时间习静。

 38、心实在应该搁在当下的。必须不是从自己躯壳动念,而念头真切,才是真志气。

 39、就像一只出色的斗鸡,要想修炼成功,需要漫长的过程:第一阶段,没有什么底气还气势汹汹,像无赖般叫嚣街头的小混混;第二阶段,紧张好胜,俨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年轻人;第三阶段,虽然好胜的迹象看上去已经全泯,但是眼睛里精气犹存,说明气势未消,容易冲动;到最后,呆头呆脑,不动声色,身怀绝迹,秘不示人。这样的鸡踏入战场,才能真正所向披靡。

 40、在自省过程中,我发现自己被外在因素左右的太多太多,欲望太多又不够诚实。这是障碍,是落在心灵上的尘埃。同时我又发现自己是这样一个人:我一定要想明白自己在做的事情,一定要走自己选择的道路,才会真的快乐。我无法盲目的接受安排。这是支持我一直在思索的根源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