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首意思,俯首而立

tamoadmin 成语分享 2024-06-05 0
  1. 300字的文言文及翻译
  2. 礼尚往来的文言文原文

1. 积习难改的文言文翻译

积习:长期形成的旧习惯。长期形成的旧习惯很难更改。

出处:巴金《论自己的创作·小序》:“真是积习难改,拿起笔,就象扭开了龙头,水荷荷地流个不停。”

这是文言文啊?没学过,只知道成语。

俯首意思,俯首而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清代文学家刘蓉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他专心致志,遇到不懂地方就低头苦读,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

这屋有处洼坑,直径是一尺,逐渐的越来越大。每经过,刘蓉总要被绊一下。起初,他感到很别扭,时间一长也习惯了,再走那里就同走平地一样安稳。

刘蓉父亲发现这屋地面的洼坑,笑着对刘蓉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还能治理国家么?”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

父亲走后,刘蓉读书思索问题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洼坑处,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他心里一惊,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他别扭地走了许多天才渐渐习惯起来。

刘蓉不禁感慨道:“一个人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所以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包含的道理:一个人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2. 卜天璋文言文的翻译文

卜天璋,字君璋,洛阳人。

父亲卜世昌,在金朝任孔国官。宪宗蒙哥南征时,卜世昌率众归附,授官为镇抚,统领民兵二千户,升为真定路管民万户。

宪宗六年,登录征调黄河以北的二千民户迁徙至黄河以南,命卜世昌专领,因而定居于汴梁。卜天璋自幼聪颖,长大后以正直而自负,研读书史,懂得成败大体。

至元年间,出任河南府府史,当时黄河以北有饥民数万人,聚集在黄河上准备向南迁徒,皇帝下诏,令百姓恢复旧业,不得南渡,众人喧哗不肯归家。卜天璋顾虑发生变乱,劝总管张国宝听凭这些人渡河,张国宝接受了他的意见,才没有生出事端。

河南按察副使程思廉察知卜天璋的贤良,征辟他为宪史,他的声望更为瞩目。后任御史台掾,有位侍御史依仗权势***受贿,御史揭发了他贪赃。

当时卜天璋主管文读,还没来得及上奏,所以也被谗毁,他和御史都被拘押于内廷,御史悲伤埂咽,卜天潭问他为什么这样,御史说:“我已老了,只有一个女儿,心里觉得可怜;她听说我被拘押,已经数日没有吃饭,所以心中悲伤。”卜天璋说:“尽职而死,正合大义,为什么要为子女哭泣呢?”御史很惭愧,向卜天璋拜谢,不久便被赦免了。

丞相顺德王伾持国政,擢升卜天璋为中书掾,任提控,政事可否,他都竭力辨别,其他的宰相很生气,对卜天璋的话置之不理,但顺德工却听从卜天璋的意见,并且说:“掾能这样做,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大德四年,任工部主事。蔚州有一名刘帅,强横地夺取他人产业,官吏不敢处理,中书省调卜天璋前去断决,刘帅屈服,所夺回地又归于民。

大德五年,因为枢密大臣暗伯的推荐,被授予都事,并领他到府上,引见给皇帝,赐锦衣、鞍辔、弓刀等物。后来又因扈从之劳,加官为奉训大夫,赐给侍宴服两套。

任职期满后,应当有人替职,枢密院大臣上奏请求留任,特地以替职的人作为增设的员额。武宗时,迁升为宗 *** 郎中,尚书省设立后,又迁升为刑部郎中。

当时盗贼很多,有人建议,让罪犯及家属都穿青色的衣帽,以区别于良民百姓。卜天璋说:“穿着褐衣的***堵塞道路,这是秦代的弊政,何足效法!”丞相醒悟,制止了这种作法。

有人报告诸候工中有人图谋不轨,皇帝责令卜天璋审讯处理,为此得到了优厚的赏赐。尚书省臣获罪,元仁宗召卜天璋人官晋见,当时兴圣太后也在座,仁宗指着他对太后说:“这是不贪贿赂的卜天璋。”

太后问他现任什么官职,卜天璋回答说:“臣下任刑部郎中。”又问是谁推荐的,回答说:“臣下无才,误被皇帝擢升任用。”

仁宗说:“先朝任命谢仲和为尚书,爱卿为郎中,都是朕亲自推荐的。你们应尽忠职守,不得怠懈!”当即把中书刑部的大印交给了他。

走马上任时,他入官晋见,皇帝赐酒在隆福官款待,并赐锦衣三套。后受命处理谋反的案件,仁宗看着左右大臣说:“卜天璋是个清廉谨慎的人,一定会得到实情。”

卜天璋禀承旨意断案,才没有出现冤狱。皇庆初年,卜天璋任归德府知府,鼓励农耕,劝导学业;修复河流渠道,河水泛滥之患得以免除。

当时盗贼聚集,占据要道,商旅不通,卜天璋捉住盗贼数百人,全部处以碟刑示众,盗贼被平息。升任浙江廉访副使,到任数月,因为更改田制,改任饶州路总管,卜天璋到任后,任凭百姓自报田产,施政毫不扰民,百姓欢悦,境内清静肃然。

当时行中书省大臣负责更改田制之事,他们作威作福,州县官员争着贿赂他们,希望以此免受谴责。只有饶州路不送,中书省臣因此衔恨,要以严格的法令中伤卜天璋,但追查其罪状却毫无所得;属县报告发生饥荒,卜天璋当即发放官粮赈济,僚佐们都认为不能这样做,卜天璋说:“百姓如此饥饿,若是向上面请求后再赈灾,百姓定会饿死的。

如果有事前未申报的责任,我独自承担,不会连累各位。”终于发放官府存粮赈济,百姓因此得以免于饿死。

他遇事就是这样无所顾虑。大火烧到饶州的东门,卜天璋穿戴整齐,对火而拜,大火因此熄灭。

鸣山有虎凶暴残恶,卜天璋发出檄文给山神,很快就将虎捕获。他以政绩和品行第一为朝廷所知,升任广东廉访使。

先前,豪强濒海筑堰,垄断商船以取利,前任的多届长官都因收受了贿赂而置之不问;卜天璋到任后,便调发兵卒将堤堰决去。岭南地区历来无冰,卜天璋到后,开始有冰,人们都说这是卜天璋施政良好所致。

不久,他便请求退休。天历二年,蜀地发生叛乱***,荆楚地区受到很大震动。

朝延又拜卜天璋为山南廉访使。人们都认为他已年老,一定不会上任。

卜天璋说:“国家正遇危难,我虽年已八十,常常害怕不能死得其所,岂敢逃避困难!”于是挺身赴任。到任后,他整饬风化,严肃吏治,州郡之中肃然安定。

当时物价飞涨,卜天璋下令不要压低物价,听任民众自由买卖,引来商人的车船汇集贩运,米价很快就跌了下来。又留下御史台的赃罚库缗钱,不再输送到御史台,用来赈助饥民,御史到达后,百姓都聚集在道路上称赞颂扬他。

正值朝廷下诏给三品官,令他们论说当时政策的得失,卜天璋因此列举二十件事上奏,共一万余言,列出条目名之为《中兴济治策》,都切中时弊,从此后便辞官归家了。回到汴梁后,他把自己余下的俸禄都施。

3. 文言文中苟生的意思

苟生。不知道你要解释的是哪一篇文言文中的“苟生”?我只能按字面解释。

苟: 姑且;暂且。生:活着。苟生:暂且活着。

黄庭坚 在《书磨崖碑后》说:“南内凄凉几苟活, 高将军去事尤危。” 这里的苟活与苟生的意思相同,都有“勉强活下去”的意思。

有一个成语:苟且偷生。意思是得过且过地活着。 宋 王令 《与杜子长书》:“受寒饿死,惧辱先人后,以故苟且偷生。”

宋朝有个叫方回的诗人说:“苟生何益暮途穷。”,意思是说,人生的道路快到头了,苟且活着又有什么益处呢?

4. 《陈仲举礼贤》的文言文解释

原文: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曰:“群情欲府君先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译文:

陈仲举(陈蕃)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主薄说:" 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陈仲举说:" 从前,周武王乘车经过贤人商容家门口,俯首而立。敬贤礼士,席不暇暖,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

陈仲举(陈蕃)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主薄说:" 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陈仲举说:" 从前,周武王乘车经过贤人商容家门口,俯首而立。敬贤礼士,席不暇暖,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

5. 《杨亿巧对》文言文的翻译

《杨亿巧对》译文:

寇准在中书省。和同事们嬉戏做对子,他说:“水底日为天上日。(水底中的太阳是天空中的太阳)”没有谁能对初,恰好杨亿来报告事情,因为别人请他对对子。杨亿紧接着(对方)刚停的话音说:“眼中人是面前人。(眼睛里面的人是面前的人)”旁边的人都称这是好对子。

《杨亿巧对》原文:

寇莱公在中书。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好对。

扩展资料:

(1)寇莱公:即寇准,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莱国公。

(2)中书:即中书省。寇准当时担任宰相。

(3)杨大年:即杨亿,当时的文学家。

(4)请:邀请。

(5)会:适逢,恰巧。

(6)白事:职务

(7)因:于是,就。

(8)戏:以。。为戏

(9)为:是。

(10)白:报告。

(11)因:就。

(12)应声:紧接着对方刚停下的声音。

(13)一:全,满。

(14)坐:在座的(人)。

对“对子”。对子是汉文化在社会生活中贯古通今,应用范围最广泛、生命力最强、最精炼也是最经济适用的文学艺术;对“对子”是古代启蒙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组成对子的两个词或两联字数必须相同,而意思相对。

如“黑”对“白”,“天”与“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白萝卜”对“紫葡萄”,其中“白”与“紫”均为表示色彩的形容词,而“萝卜”与“葡萄”又都是连绵词,所以这样对是合格的。

300字的文言文及翻译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

德行第一

一陈仲举礼贤

1.陈仲举①言为士则,行为世范②,登车揽辔③,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④太守,至,便问徐孺子⑤所在,欲先看之。主薄⑥白:" 群情欲府君先入廨⑦。" 陈曰:" 武王式商容之闾⑧,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注释」

①陈仲举:陈蕃,字仲举,东汉末年人。与窦武等人谋除宦官不成,被害。

②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言行成为当时人们的楷模。

③登车揽辔:指为官上任。辔(p i ):马缰绳。

④豫章:汉代郡名,治所在今江西南昌。

⑤徐孺子:豫章郡隐士。

⑥主薄:掌管文书的官吏。

⑦廨(xi ):官署。

⑦武王式商容之闾:武王,周武王。式,同" 轼" ,车前作扶手的横木,此为动词,意思是乘车时双手扶轼,以示敬意。商容:殷商时期的贤哲,老子的老师。闾:里巷的门。

「译文」

陈仲举(陈蕃)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主薄说:" 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陈仲举说:" 从前,周武王乘车经过贤人商容家门口,俯首而立。敬贤礼士,席不暇暖,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

二鄙吝复生

周子居①常云:" 吾时月不见黄叔度②,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③!"

「注释」

①周子居:周乘,字子居,东汉末年贤人。

②黄叔度:黄宪,字叔度,东汉末年贤人。

③鄙吝:粗鄙贪婪。已复:竟然。

「译文」

周子居(周乘)经常说:" 我只要一段时间见不到黄叔度(黄宪),粗俗贪婪的念头就又萌生了。"

三汪汪如万顷之陂

郭林宗①至汝南,造袁奉高②,车不停轨,鸾不辍轭③;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④。人问其故,林宗曰:" 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⑤,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⑥,难测量也。"

「注释」

①郭林宗:郭泰,字林宗,东汉末年太学生领袖。

②造:拜访。袁奉高:袁阆,字奉高,东汉末年贤人。

③车不停轨,鸾不辍轭:比喻停留的时间短暂。轨:车辙。鸾:鸾铃,此指马车。轭:套在牲口脖子上的器具。

④弥日:整日。信宿:连住两夜。

⑤汪汪:水深广的样子。陂(b ēi ):池塘。

⑥器:器局,气度。

「译文」

郭林宗(郭泰)到了汝南,拜访袁奉高(袁阆),车不停驶,马不驻足,就告辞了;到黄叔度(黄宪)那里,却住了整整两天。有人问他原委,郭林宗说:" 叔度犹如汪洋之水,澄不清,搅不浊,他的气度很宽广,实在让人难测呀。"

四身登龙门

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①,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②。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③。

「注释」

①李元礼:李膺,字元礼,东汉名臣,被宦官***。风格秀整:风度品德高雅正派。高自标持:指在道德操守方面对自己期许很高。

②名教:儒家礼教。

③登龙门:喻身价提高。龙门: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和陕西韩城之间,黄河流此地,两岸峭壁耸立,水位落差大。传说鱼游到此处,能跳过去即可成龙。

「译文」

李元礼(李膺)风度高雅,品德高尚,自视甚高。以弘扬儒教,正定天下是非为己任。后辈的读书人到了李元礼家,受到他的接待,就认为自己登龙门了。

五李元礼赞贤

李元礼(李鹰)尝叹荀淑、钟浩①曰:" 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②。"

「注释」

①荀淑:字季和,东***。钟皓:字季明,东***,归隐后收徒达千人。

②清识:高明的见识。尚:超越。至德:大德,高尚的品德。师:动词,指可为人师表。

「译文」

李元礼曾经赞扬荀淑、钟浩二人说:" 荀淑见识卓越,别人很难超过。钟浩道德高尚,足以为人师表。"

六***东行

陈太丘诣荀朗陵①,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②,长文尚小③,载著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④,余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著膝前。于时,太史奏:" ***东行。"

「注释」

①陈太丘:陈寔(sh ),东***,曾作太丘长。荀朗陵:荀淑,曾任朗陵侯。

②元方:陈寔长子陈纪字。将车:驾车。季方:陈寔次子陈谌字。

③长文:陈群字,为陈纪子,陈寔孙。

④叔慈:荀靖字,荀淑的儿子。慈明:荀爽字,荀淑的儿子。

「译文」

陈太丘(陈寔)去拜访荀淑,因为家里穷,雇不起仆人,就让大儿子元方赶着车,二儿子季方手持节杖在后面跟着,孙子长文年岁还小,也坐在车里。到了荀淑那里,荀淑让三儿子叔慈到门口迎接,六儿子慈明敬酒,其余六个儿子上菜,孙子文若还小,就坐在爷爷膝前。当时太史就向皇帝上奏说:" 道德高尚的人已经向东去了。"

泰山桂树

客有问陈季方:" 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①?" 季方曰:" 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②,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③,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注释」

①足下:对人的敬称,多用于同辈之间。家君:尊称别人的父亲,或者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荷:担负,承受。

②阿(ē):山脚。

③沾:浸润。

「译文」

有客人问陈季方(陈谌):" 您的父亲太丘先生,有何功德而负天下盛名?"季方回答说:" 我爸爸就像生在泰山角落的桂树,上有万仞高峰,下有万丈深渊;上承甘露浸湿,下被渊泉滋润。这时候桂树哪知道泰山有多高,渊泉有多深呢!所以我不知道我爸爸有什么功德。"

八难为兄弟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 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①。"

「注释」

①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是说兄弟二人才智不分高下。后世用" 元方季方" 、" 难兄难弟" 来赞扬兄弟才华俱佳。

「译文」

陈元方(陈纪)的儿子长文才华出众,他和叔叔陈季方(陈谌)的儿子孝先各自评论自己父亲的功德,一时争执不下,就到爷爷陈太丘那里问讯,请求公断。太丘先生说:" 元方是哥哥,但难说胜过弟弟;季方是弟弟,也难说不如哥哥。"

九舍生取义

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②,友人语巨伯曰:" 吾今死矣,子可去③!" 巨伯曰:" 远来相视④,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巨伯:" 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巨伯曰:" 友人有疾,不忍委去,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 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释」

①荀巨伯:东***。

②胡贼:胡人,泛指西北少数民族。

③可:应该。

④相视:看望你。相,偏指一方。

「译文」

荀巨伯远道去探望生病的友人,却遇上胡人攻打这里。朋友对荀巨伯说:" 我今天可能没救了,你快点离开吧!" 荀巨伯说:" 我远道来看望你,你却让我离开,这种弃义求生的事,哪里是我荀巨伯做的出的!" 胡人攻进城内,对荀巨伯说:"大军来到,全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 荀巨伯答道:" 我朋友有病,我不忍丢下他一个人。我愿用我的生命换取他的生命。" 胡人听罢互相说道:" 我们这些无义之人,攻进的是有道之国啊。" 于是就撤兵离去了。这座城池得以保全。

十不失雍熙

华歆遇子弟甚整①,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②;陈元方兄弟恣柔爱之道③,而二门之里④,两不失雍熙之轨焉。⑤

「注释」

①华歆:字子鱼,东***,桓帝时任尚书令,入魏后官至司徒,封博平侯,依附曹操父子。遇:对待。整:严整,严肃。

②闲室:私室,家中。朝典:朝廷拜见皇帝的礼仪典制。

③恣:放纵。

④二门:两家。

⑤雍熙:和乐。

「译文」

华歆和晚辈相处很严肃。即使在家中,也仪态庄重,犹如朝见皇帝那样讲求规矩。陈元方兄弟却极随和,两家之间并没有因性格不同而失和。

十一割席分座

管宁①、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②,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③,曰:" 子非吾友也!"

「注释」

①管宁:字幼安,汉末魏时人,不仕而终。

②轩冕:此单指车子。

③宁割席分坐:后人以" 管宁割席" 、" 割席分坐" 喻朋友断交。

「译文」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给扔了。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十二形骸之外

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①。歆腊日尝集子侄燕饮②,王亦学之。有人向张华说此事③,张曰:" 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注释」

①王朗:字景兴,汉末魏时人,儒雅博学,官至司徒。推:推崇。

②腊日:年终祭祀的日子。燕饮:举行宴会饮酒,燕,同" 宴".

③张华:字茂先,以博学著称,官至司空,被赵王司马伦***

「译文」

王朗常常推崇华歆的见识和气度。华歆腊日那天曾召集子侄们宴饮,王朗也学着华歆那样做。有人把这事儿说给张华听,张华说:" 王朗学华歆,学的都是外表的东西,所以王朗和华歆的距离就更远了。"

十三急不相弃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 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译文」

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王朗却说:" 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 一会儿贼寇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华歆说:" 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 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十四王祥事母

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①。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②,空斫得被。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注释」

①王祥:字休征,魏晋时人,以孝著称。因侍奉母亲,很晚才出来做官。谨:谨慎,小心。

②私起:起来小便。

「译文」

王祥侍奉后母朱夫人很谨慎,家中有一棵李树,结的果子很好,后母就让王祥一直看着它。一天突然风雨大作,王祥抱着李树哭泣不已。王祥曾在床上睡觉,后母进来躲在暗处想砍死他,恰好王祥起来撒尿,后母只是砍到被子上,没杀成王祥。王祥回来后,得知后母为此事遗憾,就跪在后母面前请求处死。后母于是感动醒悟了,从此像关爱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关爱王祥。

十五嗣宗谨慎

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①,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②。

「注释」

①晋文王:司马昭,司马懿的二儿子。魏时任大将军,专揽朝政,死后谥" 文" ,因此称晋文王。阮嗣宗:阮籍,字嗣宗," 竹林七贤" 之一,好老庄,纵酒放达。

②臧否:褒贬,评价。

「译文」

晋文王(司马昭)称赞阮籍极其谨慎,每次和他聊天,说的都是玄虚高远的事情,从不评判人物

礼尚往来的文言文原文

德行第一

一陈仲举礼贤

1.陈仲举①言为士则,行为世范②,登车揽辔③,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④太守,至,便问徐孺子⑤所在,欲先看之。主薄⑥白:" 群情欲府君先入廨⑦。" 陈曰:" 武王式商容之闾⑧,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注释」

①陈仲举:陈蕃,字仲举,东汉末年人。与窦武等人谋除宦官不成,被害。

②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言行成为当时人们的楷模。

③登车揽辔:指为官上任。辔(p i ):马缰绳。

④豫章:汉代郡名,治所在今江西南昌。

⑤徐孺子:豫章郡隐士。

⑥主薄:掌管文书的官吏。

⑦廨(xi ):官署。

⑦武王式商容之闾:武王,周武王。式,同" 轼" ,车前作扶手的横木,此为动词,意思是乘车时双手扶轼,以示敬意。商容:殷商时期的贤哲,老子的老师。闾:里巷的门。

「译文」

陈仲举(陈蕃)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主薄说:" 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陈仲举说:" 从前,周武王乘车经过贤人商容家门口,俯首而立。敬贤礼士,席不暇暖,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

二鄙吝复生

周子居①常云:" 吾时月不见黄叔度②,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③!"

「注释」

①周子居:周乘,字子居,东汉末年贤人。

②黄叔度:黄宪,字叔度,东汉末年贤人。

③鄙吝:粗鄙贪婪。已复:竟然。

「译文」

周子居(周乘)经常说:" 我只要一段时间见不到黄叔度(黄宪),粗俗贪婪的念头就又萌生了。"

三汪汪如万顷之陂

郭林宗①至汝南,造袁奉高②,车不停轨,鸾不辍轭③;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④。人问其故,林宗曰:" 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⑤,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⑥,难测量也。"

「注释」

①郭林宗:郭泰,字林宗,东汉末年太学生领袖。

②造:拜访。袁奉高:袁阆,字奉高,东汉末年贤人。

③车不停轨,鸾不辍轭:比喻停留的时间短暂。轨:车辙。鸾:鸾铃,此指马车。轭:套在牲口脖子上的器具。

④弥日:整日。信宿:连住两夜。

⑤汪汪:水深广的样子。陂(b ēi ):池塘。

⑥器:器局,气度。

「译文」

郭林宗(郭泰)到了汝南,拜访袁奉高(袁阆),车不停驶,马不驻足,就告辞了;到黄叔度(黄宪)那里,却住了整整两天。有人问他原委,郭林宗说:" 叔度犹如汪洋之水,澄不清,搅不浊,他的气度很宽广,实在让人难测呀。"

四身登龙门

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①,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②。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③。

「注释」

①李元礼:李膺,字元礼,东汉名臣,被宦官***。风格秀整:风度品德高雅正派。高自标持:指在道德操守方面对自己期许很高。

②名教:儒家礼教。

③登龙门:喻身价提高。龙门: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和陕西韩城之间,黄河流此地,两岸峭壁耸立,水位落差大。传说鱼游到此处,能跳过去即可成龙。

「译文」

李元礼(李膺)风度高雅,品德高尚,自视甚高。以弘扬儒教,正定天下是非为己任。后辈的读书人到了李元礼家,受到他的接待,就认为自己登龙门了。

五李元礼赞贤

李元礼(李鹰)尝叹荀淑、钟浩①曰:" 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②。"

「注释」

①荀淑:字季和,东***。钟皓:字季明,东***,归隐后收徒达千人。

②清识:高明的见识。尚:超越。至德:大德,高尚的品德。师:动词,指可为人师表。

「译文」

李元礼曾经赞扬荀淑、钟浩二人说:" 荀淑见识卓越,别人很难超过。钟浩道德高尚,足以为人师表。"

六***东行

陈太丘诣荀朗陵①,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②,长文尚小③,载著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④,余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著膝前。于时,太史奏:" ***东行。"

「注释」

①陈太丘:陈寔(sh ),东***,曾作太丘长。荀朗陵:荀淑,曾任朗陵侯。

②元方:陈寔长子陈纪字。将车:驾车。季方:陈寔次子陈谌字。

③长文:陈群字,为陈纪子,陈寔孙。

④叔慈:荀靖字,荀淑的儿子。慈明:荀爽字,荀淑的儿子。

「译文」

陈太丘(陈寔)去拜访荀淑,因为家里穷,雇不起仆人,就让大儿子元方赶着车,二儿子季方手持节杖在后面跟着,孙子长文年岁还小,也坐在车里。到了荀淑那里,荀淑让三儿子叔慈到门口迎接,六儿子慈明敬酒,其余六个儿子上菜,孙子文若还小,就坐在爷爷膝前。当时太史就向皇帝上奏说:" 道德高尚的人已经向东去了。"

七泰山桂树

客有问陈季方:" 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①?" 季方曰:" 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②,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③,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注释」

①足下:对人的敬称,多用于同辈之间。家君:尊称别人的父亲,或者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荷:担负,承受。

②阿(ē):山脚。

③沾:浸润。

「译文」

有客人问陈季方(陈谌):" 您的父亲太丘先生,有何功德而负天下盛名?"季方回答说:" 我爸爸就像生在泰山角落的桂树,上有万仞高峰,下有万丈深渊;上承甘露浸湿,下被渊泉滋润。这时候桂树哪知道泰山有多高,渊泉有多深呢!所以我不知道我爸爸有什么功德。"

八难为兄弟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 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①。"

「注释」

①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是说兄弟二人才智不分高下。后世用" 元方季方" 、" 难兄难弟" 来赞扬兄弟才华俱佳。

「译文」

陈元方(陈纪)的儿子长文才华出众,他和叔叔陈季方(陈谌)的儿子孝先各自评论自己父亲的功德,一时争执不下,就到爷爷陈太丘那里问讯,请求公断。太丘先生说:" 元方是哥哥,但难说胜过弟弟;季方是弟弟,也难说不如哥哥。"

九舍生取义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②,友人语巨伯曰:" 吾今死矣,子可去③!" 巨伯曰:" 远来相视④,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巨伯:" 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巨伯曰:" 友人有疾,不忍委去,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 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释」

①荀巨伯:东***。

②胡贼:胡人,泛指西北少数民族。

③可:应该。

④相视:看望你。相,偏指一方。

「译文」

荀巨伯远道去探望生病的友人,却遇上胡人攻打这里。朋友对荀巨伯说:" 我今天可能没救了,你快点离开吧!" 荀巨伯说:" 我远道来看望你,你却让我离开,这种弃义求生的事,哪里是我荀巨伯做的出的!" 胡人攻进城内,对荀巨伯说:"大军来到,全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 荀巨伯答道:" 我朋友有病,我不忍丢下他一个人。我愿用我的生命换取他的生命。" 胡人听罢互相说道:" 我们这些无义之人,攻进的是有道之国啊。" 于是就撤兵离去了。这座城池得以保全。

十不失雍熙

华歆遇子弟甚整①,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②;陈元方兄弟恣柔爱之道③,而二门之里④,两不失雍熙之轨焉。⑤

「注释」

①华歆:字子鱼,东***,桓帝时任尚书令,入魏后官至司徒,封博平侯,依附曹操父子。遇:对待。整:严整,严肃。

②闲室:私室,家中。朝典:朝廷拜见皇帝的礼仪典制。

③恣:放纵。

④二门:两家。

⑤雍熙:和乐。

「译文」

华歆和晚辈相处很严肃。即使在家中,也仪态庄重,犹如朝见皇帝那样讲求规矩。陈元方兄弟却极随和,两家之间并没有因性格不同而失和。

十一割席分座

管宁①、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②,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③,曰:" 子非吾友也!"

「注释」

①管宁:字幼安,汉末魏时人,不仕而终。

②轩冕:此单指车子。

③宁割席分坐:后人以" 管宁割席" 、" 割席分坐" 喻朋友断交。

「译文」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给扔了。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十二形骸之外

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①。歆腊日尝集子侄燕饮②,王亦学之。有人向张华说此事③,张曰:" 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注释」

①王朗:字景兴,汉末魏时人,儒雅博学,官至司徒。推:推崇。

②腊日:年终祭祀的日子。燕饮:举行宴会饮酒,燕,同" 宴".

③张华:字茂先,以博学著称,官至司空,被赵王司马伦***

「译文」

王朗常常推崇华歆的见识和气度。华歆腊日那天曾召集子侄们宴饮,王朗也学着华歆那样做。有人把这事儿说给张华听,张华说:" 王朗学华歆,学的都是外表的东西,所以王朗和华歆的距离就更远了。"

十三急不相弃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 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译文」

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王朗却说:" 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 一会儿贼寇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华歆说:" 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 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1. 文言文礼尚往来的全文翻译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

翻译成现代汉语:因此圣人兴起时,才制定礼教化人们,使人们有礼,从而懂得把自己与禽兽区别开来。

上古时,人们崇尚“德”,后来却讲求施报。礼崇尚往来。施人恩惠却收不到回报,是不合礼的;别人施恩惠于已,却没有报答,也不合礼。人们有了礼的规范,社会便得以安定,少了礼社会便会倾危,所以说:“礼,不能不学啊!

2. 古文礼尚往来的翻译

陈仲举(陈蕃)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

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主薄说:" 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 陈仲举说:" 从前,周武王乘车经过贤人商容家门口,俯首而立。敬贤礼士,席不暇暖,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

参考资料:

3. 化干戈为玉帛文言文翻译

词名:化干戈为玉帛 ( 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 ),玉帛:玉即玉;帛为丝织品.二者皆为进贡之上品,在此引申为重修于好,相互礼尚往来的意思.干戈:兵器,借指战争或者争斗,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友好.出自:《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从前夏部落的首领鲧建造了三仞(八尺为一刃)高的城池来保护国家守卫百姓,大家都想离开他,别的部落对夏虎视眈眈.后来禹当了首领,发现这一情况,就拆毁了城墙,填平了护城河,把财产分给大家,毁掉了兵器,用道德来教导人民.于是大家都各尽其职,别的部落也愿意来归附.禹在涂山开首领大会时,来进献玉帛珍宝的部落首领上万.示例:三五十口子打手,经调人东说西说,便都喝碗茶,吃碗烂肉面,就可以了.◎老舍《茶馆》第一幕.“你们若珍惜魔罗刹便化干戈为玉帛、化戾气为祥和,握手言和……”康笑胤《古今尘世路》.语法:动宾式;作谓语;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近义词:化戾气为祥和。

4. 有关于“礼仪”的古文

《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

」安民哉!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很毋求胜,分毋求多。

疑事毋质,直而勿有。 若夫,坐如尸,立如齐。

礼从宜,使从俗。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礼,不妄说人,不辞费。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

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

礼闻取於人,不闻取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

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

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

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

使人以有礼,知自别於禽兽。 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

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

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

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

百年曰期,颐。 大夫七十而致事。

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行役以妇人。适四方,乘安车。

自称曰老夫,於其国则称名;越国而问焉,必告之以其制。 谋於长者,必操几杖以从之。

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 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在丑夷不争。

夫为人子者,三赐不及车马。故州闾乡党称其孝也,兄弟亲戚称其慈也,僚友称其弟也,执友称其仁也,交游称其信也。

见父之执,不谓之进不敢进,不谓之退不敢退,不问不敢对。此孝子之行也。

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恒言不称老。

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

……。

5. 求有关中国古代某一种礼仪的一段文言文和译文

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译文:上古时,人们崇尚“德”,后来却讲求施报。礼崇尚往来。施人恩惠却收不到回报,是不合礼的;别人施恩惠于已,却没有报答,也不合礼。人们有了礼的规范,社会便得以安定,少了礼社会便会倾危,所以说:“礼,不能不学啊!”礼的实质在于对自己卑谦,对别人尊重,即使是挑着担子做买卖的小贩,也一定有令人尊敬的地方,更何况富贵的人呢?身处富贵而懂得爱好礼,就不会骄横过分,身处贫贱而知道爱好礼,那么志向就不会被屈服。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8.A 9.B 10.D 11. (1)正赶上孙策带兵东渡,到达历阳后,孙策派人通知周瑜,周瑜就带领人马迎接孙策。

(“会”、第一个“将”各1分,句意通畅1分,共3分) (2)孙权因为曹操在北方,自己应该广泛招贤纳士,又害怕刘备很难短期制服,所以没有***纳周瑜的意见。(“以”“卒” 各1分,句意通畅1分,共3分) (3)当时孙权还是将军,将士们门客们对孙权礼节上还比较简单,但唯独周瑜先竭尽诚意(礼节),已经坚守(实行)臣子和君王的礼节。

(“是”“ 尽敬”“ 执” 各1分,句意通畅1分,共4分) 解析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A项,“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中的“舍”如解释成“房舍”在语法上是错误的,因为“舍”后面跟了名词,故这里应活用为动词,解释为“给……提供房舍”“使……住”。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

可***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

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比如本题的A项,该选项运用语法知识即可辨明正误,选项将“舍”解释成名词,而句中的“舍”从语法上来说,应活用为动词。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B项两个“者”都是定语后置的作用。

A句末语气词,起增强语气作用/表示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C介词,和/动词,结交,亲附;D表被动关系/对,对于。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把握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应关注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其前后词语的词性。

前后同则同。如果相比较的两个文言句子中两个虚词前后的实词的词性或短语的属性相同,那么这两个虚词的用法一般是相同的。

比如本题的“者”,这两处的“者”前面的结构都是相似的,都是名词+动词+者,这是定语后置的标志,故一样。前后异则异。

如果在解题过程中,发现虚词前后的实词或短语的属性不完全一致,那么这组虚词的用法就很有可能不一致。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灵活运用别的方法来***判定,比如联想教材上类似的句子,或联系上下文将其翻译出来,或用排除法等。

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如果遇到所考查虚词的句子是特殊句式时要特殊处理,不要套用上面的方法。

比如说是省略句,即虚词前后的词语有省略现象,这就需要将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不要不补充完整就来判定。同样,如果遇到宾语前置句式也要按宾语前置的规则来处理。

还有就是如果遇到所考查虚词前后的实词有活用现象时要以活用后词性为准,不能以活用前其本身的词性为判定依据。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D项,“能很好处理和所有人的交往”错误;文章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说“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可见并不是和所有人交往都很好,和程普关系不好。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就可以找到选项对应的内容,在文章的最后一段最后一句,文中是说“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可见选项中的“能很好处理和所有人的交往”错误。

11. 试题分析第一个句子中“会”是恰逢、正赶上的意思;“东”,方位名词做状语;两个“将”都是动词,率领。第二个句子中“以”是因为的意思,“卒”通“猝”,是通***字。

第三句中“是”是代词,“尽敬”是竭尽诚意(礼节),“执”是实行的意思。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比如句中的“策”“历阳”“瑜”“权”“曹公”“备”“将军”;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