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寄多忧何为今我不乐岁月如驰什么意思_人生如寄 岁月如驰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实例 2024-06-05 0
  1. 谢灵运的善哉行赏析
  2. 忧来无方,人莫知之,人生如寄
  3. 漫谈:“忧来无方”和情绪疗法
  4. 聊以忘忧
  5. 人生如寄的详细释义
  6. 人生如寄寄什么意思

洛阳城东路,桃李生路旁。花花自相对,叶叶自相当。春风东北起,花叶正低昂。不知谁家子,提笼行***桑。纤手折其枝,花落何飘扬。请谢彼姝子,何为见损伤。高秋八九月,白露变为霜。终年会飘堕,安得久馨香。秋时自零落,春月复芬芳。何如盛年去,欢爱永相忘。吾欲竟此曲,此曲愁人肠。归来酌美酒,挟瑟上高堂。——两汉·宋子侯《董娇饶》 董娇饶

两汉 : 宋子侯

乐府 , 伤悼女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洛阳城东的小路上,桃李盛开在两边的路旁。

人生如寄多忧何为今我不乐岁月如驰什么意思_人生如寄 岁月如驰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桃花李花相对而开,稠密的叶子交相掩映。

春风自东北方向而来,花叶也随风飘扬。

不知谁家的女子来了,提着竹笼在***桑。

她用纤纤的手攀折桃李,弄得枝残叶败,花落缤纷。

请允许我问那位女子,为什么要损伤这些花呢?

她回答:“等到八九月的深秋季节,下霜了,花儿终会凋谢。”

这些可怜的花叶,整年有风刀霜剑相逼,怎能永远芳香?

它们秋时零落,来年春日再吐芬芳,始终不渝地遵循大自然的规律。

而美丽的女子还不如这花叶,盛年过去则色衰,被无情的男子相忘。

我想把这支曲子唱完,可这支曲子,实在让人心里难过。

干脆归来饮酌美酒,携带琴瑟登堂以解忧愁吧。

创作背景 赏析

此诗以桃李比方女子红颜,说花虽然零落,尚有重开的时候,而一旦红颜老去,便会欢爱永绝。

本来,花落花开是大自然的永恒的法则,正如四时的周而复始,前后相续。通常人们总是习惯于将花开花落比女子年华的盛衰有时,却很少从两种自然现象的差异之处着眼作比。诗人从这一角度处理题材,自然出人意表。诗人的这一思想从属于他对整个人生的思考。他由落花感悟到青春易逝,盛颜难驻,于是借***桑女子而发。这类人生短促的感叹,是一种时代思潮,在当时的诗文中时有抒发。因此,***桑女的忧伤也就是诗人自己的“愁肠”,***桑女的感叹与诗人的人生感慨是相通的。

《董娇饶》在汉诗中别具一格,和汉乐府民歌有所不同,这从开头的六句即可以明显地看出来。

汉乐府民歌的叙事篇章多数是一开始便直咏其事,也有少数篇章用大段铺叙介绍人物以引起故事,如《陌上桑》。《董娇饶》的开头则是描写景物,作为人物活动的环境。这样,既做到了人物和环境的统一,又使开篇和全诗紧密关联。《董娇饶》的开头一段与全诗的关系极大,诗意即此生发,层层展开:由***桑女攀折花技引起“花”的诘责,继写***桑女的回答,再写“花”的反复辩驳。开头这一段景物描写其中包含抒情成分,因而也写出了某种意境,颇合于闻一多在论述汉末诗歌的发展时说的“事化为境”的意思。如《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写诗人的悲愁,从描绘秋夜的景色入手,写皎皎明月、历历寒星、促织的悲吟、寒蝉的凄切,这秋夜的景色即是诗人情感的外化,景亦情,情亦景,则已臻于情景交融的境界。就《董娇饶》的全诗看,虽说并不以抒情为主,但其情感的抒发和景物的描绘也还是一致的。

在写作艺术上,此诗风格独具,意境幽深。其最为突出的一点,是成功地运用了心理映衬的手法。

表现人物心理这一部分(从第七句至第二十句)构成全诗的主要内容。其中“纤手折其枝”一句作为全篇关节。对***桑女为什么要拗折路边的花枝的问题,诗人没有作交待。接下去从对立的一方“花”写起,借“花”的诘责引出矛盾:“何为见损伤?”“花”的责问有理:我开我的花,你***你的桑,彼此互不相干,你为什么要来损害我?***桑女却是答非所问:“高秋八九月,白露变为霜。终年会飘堕,安得久馨香?”言外之意是:请不要顾惜现在这一点小小的损伤吧,反正你早晚是要殒落的。这个回答并未说出折花的心理动机。***桑女不作正面回答的原因无非是不愿剖白内心某种隐秘的东西,这种隐秘的东西或许她自己也说不清楚。然而,她的回避反倒容易使她的心理活动被人窥测到。正由于她无意中表露自己对盛衰的看法,招来了“花”的驳难。“花”的盛衰观和***桑女有着根本的分歧,生活的真谛告诉它:“秋时自零落,春日复芬芳。”如果说***桑女回答“花”的诘责时尚能平静处之,那么,当她听到“何如盛年去,欢爱永相忘”的讥嘲,便难以自持了。这话正触到她的隐忧,令她闻之心惊:花虽然凋落,可还有再荣之期;作为一个女人,青春却是一去不返。她不敢想等待着她的未来究竟怎样,她将碰到一个什么样的命运。不敢想,却又不能不想。她回答“花”的话,说的是“花”的荣枯,实则成了自伤。这隐在的自伤的情怀造成她折花的复杂、微妙的心理。在万物得其时的明媚春光中,***桑女手提桑笼走在幽僻的小路上,繁花不时地拂过她的头顶,她不能没有感触。大约她看到那炫耀似的开着的烂漫的桃李花,即勾起心头的烦恼,并带一点本能的忌意,心里想这些花虽没,但到了露结为霜的季节,还不是照样枯萎、凋谢。这样想着的时候,纤手不知不觉地已经攀住了花枝。

这一段文字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层见迭出。又由于诗人运用了以花写人、借物传神的笔法,全诗显得含蓄蕴藉,宛转动人,而有别于乐府民歌的质直和单纯。

《董娇饶》一诗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是不能抹煞的,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应有其地位。但是它在艺术表现上的创新是基于对乐府民歌的借鉴。比如诗中设为问答的形式就是直接来自乐府民歌。在叙事中穿插对话,是乐府民歌经常***用的形式,《东门行》、《艳歌何尝行》和《陌上桑》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用这种写法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感,避免叙事的单调和平淡,且有助于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刻划。《董娇饶》中的对话在表现心理方面有着特殊的意义。同时,由于这一方式的***用,也造成诗意的层层递进,因而在组织篇章结构上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此外,以花拟人的写法也是受了汉乐府民歌中寓言诗的影响。汉乐府民歌中有为数不少的寓言诗,如《乌生八九子》、《艳歌行》(其二)、《蜨蝶行》和《枯鱼过河泣》等。寓言诗的基本特点是取义双关,意在言外。《董娇饶》不同,它的主题是通过正面形象的描绘直接表现的。虽亦拟物为人,但那是为了表现人,表现人与“花”的某种特定关系,而非全篇用寄托,所以这里的花并没有独立的意义。

宋子侯,东***,生平事迹不详。

宋子侯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唐代·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忆江南词三首

唐代 :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乐府 , 写景 , 地名春天上山***薇,薄暮苦饥。溪谷多风,霜露沾衣。野雉群雊,猿猴相追。还望故乡,郁何垒垒!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忧来无方,人莫之知。人生如寄,多忧何为?今我不乐,岁月如驰。汤汤川流,中有行舟。随波转薄,有似客游。策我良马,被我轻裘。载驰载驱,聊以忘忧。——魏晋·曹丕《善哉行·其一》

善哉行·其一

魏晋 : 曹丕

上山***薇,薄暮苦饥。

溪谷多风,霜露沾衣。

野雉群雊,猿猴相追。

还望故乡,郁何垒垒!

高山有崖,林木有枝。

忧来无方,人莫之知。

人生如寄,多忧何为?

今我不乐,岁月如驰。

汤汤川流,中有行舟。

随波转

∨ 乐府 , 军旅生活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唐代·杜甫《悲陈陶》

悲陈陶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乐府 , 战争感伤

谢灵运的善哉行赏析

注音一式 ㄖㄣˊ ㄕㄥ ㄖㄨˊ ㄐㄧˋ 汉语拼音 rén shēng rú jì 出处 三国˙魏˙曹丕˙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今我不乐,岁月如驰。」 北史˙卷九十二˙恩幸传˙韩凤传:「更可怜人生如寄,唯当行乐,何用愁为?」 古诗十九首:「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元·段成已《大江东去·赠答杨彦衡》:「世故多虞,人生如寄,一榻容安息。」 释义 寄:寓居,暂住。指人的生命短促,就像暂时寄居在人世间一样。 比喻人生短促,有如暂时寄居于世间。或作「人生若寄」。 〔人部〕***ㄖㄣˊ生ㄕㄥ如ㄖㄨˊ寄ㄐㄧˋ 释义人的生命短暂,犹如暂时寄居世间。 例句 人生虽然有限,但几十年的光阴也可以大有作为,所以我们应珍惜光阴,留下生命轨迹,不该空作人生如寄的叹息。 用法 主谓式;作宾语、补语;定语;指人的生命短促。嗟叹人生短暂。 相似词 人生若寄,人生如梦,人生如寓,人生朝露,人生几何,浮生若梦,浮云朝露,南柯一梦,黄粱一梦,一场春梦,白驹过隙,一枕黄粱,蜉蝣之命,春梦无痕,蜉蝣天地,百代过客,朝生暮死 相反词 人寿年丰

忧来无方,人莫知之,人生如寄

《善哉行》

作者 谢灵运 朝代:南北朝 

阳谷跃升。虞渊引落。景曜东隅。晼晚西薄。三春燠敷。九秋萧索。凉来温谢。寒往暑却。

居德斯颐。积善嬉谑。阴灌阳丛。凋华堕萼。欢去易惨。悲至难铄。击节当歌。对酒当酌。

鄙哉愚人。戚戚怀瘼。善哉达士。滔滔处乐。

赏析

这实际上是一首乐府诗,是用来弹唱的。其诗的内容就是歌词,本来是无需要解释的,而且解释起来没啥味道了。其中心思想便是要积极面对人生,无需感叹时光之易逝。时间是永恒的、无限的,必然的,而个体的生命则是短暂的、有限的、偶然的。二者的的交叉本来就是对立和矛盾的。谢灵运不像别人那样哀叹“短生旅常世,恒觉白日欹”,“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他既不苦闷,也不浮躁,轻飘,而是以一个豁达、明朗的心态处之:“善哉达士,滔滔处乐”,在他看了,人的死亡并不可怕,因为死亡的同时,包含着迈向美丽的净土境界。因此,短暂、有限、偶然的生命也就有了永恒、无限、必然的意义。

此诗“魏晋第一风流”大大做过解答,以上引用既是。

漫谈:“忧来无方”和情绪疗法

忧来无方,人莫知之

语出曹丕《善哉行》“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忧来无方,人莫之知。”

意为:忧愁的到来没有方向、来由,没有人知道它怎么来的。

反义可以说忧愁“其来有自”。

人生如寄

道家经典中,“旅归”常指人的生命,这是个比喻,比喻生是暂时的,就像旅途反归家乡;而道是永恒的,就像自己家。道家源自华夏远古巫史。远古先民认为人死后会归于先妣图腾身边(祖地)得到重生或生命永存。故《尸子》引《老莱子》说:“人生天地之间,寄也。寄者,同归也。古者谓死人为归人,其生也存,其死也亡。”;列子说:“死之与生,一往一反”;《庄子》说:“生死修短,岂能强求?予恶乎知悦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

聊以忘忧

有时候觉得,汉字真是博大精深,“忧来无方”四个字就足以概括此时此刻的心境,估计主要是这一整天阴雨绵绵的缘故。

不过,说到“忧来无方”四字,我倒好奇它的出处。于是顺手一搜,原来语出曹丕的《善哉行》,其中有一句 “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忧来无方,人莫之知”。

古人老是爱“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譬如“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和《越人歌》里的那句“山有木兮木有枝”一样,做个简单的铺陈

而真正想要表达的情绪,则是放在了后半句。曹丕说“忧来无方,人莫之知”,越女说“心悦君兮君不知”。

种种幽微的心绪,被诗人欲说还休地讲来,倒是别具一番韵味,也符合国人含蓄内敛的文化根基。

既然连曹丕都感慨“忧来无方”,那可有解忧的方子呢?曹氏父子都给出了答案

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如果心生忧虑,倒不如一醉解千愁。

曹丕言: “人生如寄,多忧何为?今我不乐,岁月如驰。” 人生不过是暂时寄托于世间,何必如此忧愁呢?即使我现在不快乐,岁月还是一如既往飞驰而过啊。

二位前辈说得都有理,可是喝酒就不必了,心态的调整方才是关键呀。那是否有科学的方法帮助我们调控情绪呢?

当然有,那就是心理学上的认知疗法,即情绪ABC理论。

既然如此,那可就好办了。某件事情发生了,我们无力改变,但是我们仍然能够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来规避消极情绪的困扰。

譬如今天下雨,不是促使我情绪低落的直接原因。相反,我认为下雨天行路难,增加了通勤成本,而且需要撑伞比较麻烦,这些观点才是导致我不喜欢下雨天的直接因素。

还有,我们对于年龄的焦虑,不是因为年龄本身,其实它不过代表一个数字而言。真正困扰我们的是自己的态度,以及别人的看法。当认清楚了这一层,然后站在理性大脑一边,改变自己的错误认知,那些焦虑也就不复存在了。

这一方法对我来而言够用了。

因为即使是圣贤,也必然少不了会经历种种糟心事,所以自当学会跳脱出自己情绪的泥沼里,拉住情绪的缰绳。具体三步走:

道理虽然说起来简单,但我们却经常忘了这一原则。下次不管是“忧来无方”,还是怒火中烧,记得提醒自己ABC法则的运用。

持之以恒地训练自己对于情绪的调控,才能收获更加豁达和通透的一生。

距离毕业的时间越来越近,突然想给自己设一个目标,在六月毕业前,坚持每天至少写五百字,随意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就算是送给自己的毕业礼物。今天是第一天打卡(1/100)

人生如寄的详细释义

出自魏文帝的善哉行(最后一句)

上山***薇,薄暮苦饥。溪谷多风,霜露沾衣。野雉群雊,猴猿相追。还望故乡,郁何垒垒。

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忧来无方,人莫之知。人生如寄,多忧何为。今我不乐,岁月如驰。

汤汤川流,中有行舟。随波回转,有似客游。策我良马,被我轻裘。载驰载驱,聊以忘忧。

姑且用来忘怀忧愁的意思。

人生如寄寄什么意思

《昭明文选》卷二十九〈诗己·杂诗上·古诗十九首〉~348~  〈 〉其十三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圣贤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唐·李善注引《 》:

老莱子曰:人生于天地之间,寄也。寄者固归。

《昭明文选》卷二十七〈诗戊·乐府上·乐府二首·善哉行〉~285~  上山***薇,薄暮苦饥。

溪谷多风,霜露沾衣。

野雉群雊,猴猿相追。

还望故乡,郁何垒垒。

高山有崖,林木有枝。

忧来无方,人莫之知。

人生如寄,多忧何为。

今我不乐,岁月如驰。

汤汤川流,中有行舟。

随波回转,有似客游。

策我良马,被我轻裘。

载驰载驱,聊以忘忧。 亦作“ 人生若寄 ”。 谓人生短促,犹如暂时寄寓世间。

人生十分短促,犹如暂时寄居世间。

人生如寄原文: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朱熹重阳节登高,眼见秋景,胸怀舒展畅快,顿生感慨,借杜牧诗《九日齐山登高》作此抒情词,只本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杜牧出身于显赫的世代公卿之家,胸怀致仕用世的大志;朱熹是思想家,又是诗人。虽然他们前后相隔三百多年,但都主张积极入世,因思想上有共通之处,朱熹仰慕小杜的诗,进而“隐括”成该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