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钟暮鼓偈全文唱诵,晨钟暮鼓偈全文唱诵mp3

tamoadmin 成语成因 2024-06-06 0
  1. 卢望明的个人介绍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继《枫桥夜泊》里面的名句。这首诗里面提到的“寒山寺”,在姑苏城外的枫桥镇(现在的姑苏区),最早的名字叫“妙利普明塔院”。始建于六朝时期梁代天监年间,距今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期间多次火毁,多次重建。

因唐代寒山和拾得二位高僧,曾自天台山国清寺来此住持,故更名为寒山寺。是中国十大名寺之一。寺内古迹颇多,有《枫桥夜泊》的石刻碑文,有寒山、拾得二位高僧的石刻像,还有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等。可以说是一座文化积淀深厚的中华古刹。

《百丈清规·法器》中说:“大钟丛林号令资始也。晓击即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梵钟是佛教的法器,佛教的一切法事活动和佛家的日常生活都以梵钟为令。

晨钟暮鼓偈全文唱诵,晨钟暮鼓偈全文唱诵mp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早上敲钟叫做“开静”,击破长夜的昏沉,叫醒熟睡的僧人起床做早课;晚上敲钟叫做“止静”,提醒僧众该休息了,同时也可以超渡那些幽冥的苦难。这就是“晨钟暮鼓”。

这个钟声每次要均匀的敲击一百零八下。一百零八代表我们这些芸芸众生的无名烦恼。敲钟偈云:“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

其实他听到的钟声应该是每天子夜报时的钟声。寒山寺子夜报时的钟声,与别处不同。这里的和尚每天要在夜里十一点四十到凌晨零点之间,均匀地敲击一百零八下。最后一下正好在子夜与凌晨相交的瞬间。

千年寒山寺中那千年的梵钟声,穿透历史长河,悠悠而来。那声音圆润洪亮,浑厚绵长!它将带给芸芸众生平安吉祥!

卢望明的个人介绍

佛法东渐那时,还没有记时器, 要***僧众最好办法就是敲钟,并以钟声的轻重缓急来约定事项, 寺庙里和尚敲晨钟是代表着新的一天的开始,而敲暮鼓则是代表着一天的结束,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晨钟暮鼓”. 成语词典中解释“晨钟暮鼓”是说在佛教规矩中“晨钟暮鼓”意为寺里晚上打鼓,早上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意思. 该成语出自于宋·欧阳修《庐山高》诗中的“但见丹霞翠壁远近映楼阁,晨钟暮鼓杳霭罗幡幢”“钟”的佛教意义是“犍槌”(其梵名原文为Ghanta,意为"声鸣")之一,当初仅仅是作为集众之用的,所以也被称为“信鼓”. 后来,据”敕修清规法器章”释义:“钟”对于修道是有大功大德的,“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味”, 意思就是说,早晨击钟是为了唤醒出家人早起,晚上打钟能够打破庙观黄昏时的沉闷和阴霾, 激发寺庙的生气与活力,召唤僧人进入晚上***习功之时. 由于“钟”有这么多的功德,所以佛***都嘿尊重它,凡是敲钟的人必先默诵“愿偈”(即“钟声偈”). 因此,和尚敲钟并不是被我们所误解的那样,得过且过之意, 单说敲鼓的方法豆嘿不简单,据“敕修清规法器章”介绍道; 敲钟人必须得右手执槌(桴)打鼓,左手执槌敲吊钟,敲打的时候,必须注意“节拍、板眼”,不可错乱. 这也绝对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和尚敲钟是在“磨洋工”的意思呀. 敲钟敲鼓的人还必须得尽心尽责,一板一眼地认真敲击才可以“***善神瞋”. 而对不信佛的人来说,钟声也是极具哲学意义——教人空灵,教人超尘,饱含宗教的意味和沉思. 唐宋众多诗人笔下的钟声那更是心灵化的,诗人们将原本没有生命的钟声表述为有美学和哲学的意义, 如唐代古诗“枫桥夜泊”中豆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描述的就是半夜里有人都快要睡着老,别个那些和尚还在忠于职守,按时敲钟呢.

***纳哦

卢望明 号:日月居士,“大隐隐于市”,他居在齐白石故乡湘潭市城区一个不起眼的小区,隐居着一位深藏不露的七十画叟,他在齐白石大写意入手研究中国禅画数十年,不仅博通书画文章,而且所画作品不仅自抒胸臆、创意迭出,而且意境卓然、妙趣天成,他因此成为湖南乃至中国禅画艺术界屈指可数的***级人物。

湖南省美协***朱训德拜访欣赏到他的画作后,不禁感慨道:这位名震国内的居士画家是中国画坛的风云人物,后来因其不屑俗世之累,一心作画,便绝尘弃世、潜心修炼,如今已将禅道与绘画艺术融会贯通,其实力远在一些名声响亮的大画家之上。

中国佛教云门宗十四世本觉上人(李璜之) 与卢望明先生是忘年之交,曾经看到他的自题诗,更是悠然感佩:“天地大镜子,照我本原真,浑身无,盈袖有清风,砚田耕福泽,笔底走烟云,心纯耳自顺,终老一顽童。”此诗可谓将画家特立独行的处世哲学和神闲淡定的人生境界描绘得活灵活现、趣味盎然。

联想到今天炒作之风盛行文艺各界,而偏有这样的大宗师别开生面、不落俗套、磨砺画艺、自成一派,这样的真性情,非一流的大胸襟不能有;这样的真通透,非一流的大智慧不能有;这样的真自然,非一流的大勇气不能有。

秋风总是能激发人内心的情感和诗意,所以,中国文人的诗意总与萧瑟的秋风渊源颇深,这个秋夜,我和朋友伟林兄自然没有放过古人的这番情怀与趣味,一同走入这位深藏不露的***级艺术家卢望明的画室。

世说新语有段话这样描绘人物风貌:王公目太尉,岩岩清峙,壁立千仞。本觉上人见到已七十有余的卢望明先生,便有同感,觉其器宇轩昂、格局不凡。

二十年前,作为中国美协会员,他干脆辞去一切世俗职务,专心入禅悟画,涵咏其中,意味无穷,其所作雄浑大气的禅画长卷《五百罗汉图》等作品影响国内外,八十年代,便有藏家以18万元收购过一套,如今,所剩另一幅长卷由福建老板欲以百万元求购,被居士婉言谢绝。

卢老师以修禅入境,不拘一格,脱离俗套,尽得风流,真有“庾信文章老更成”的气象。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教授、政协委员,华夏禅画院院长,世界禅画协会副***,白石画院特聘一级美术师。湖南省工艺美术学院教师,世界禅佛书画家协会副会长,世界禅文化联谊会副会长,中国佛教书画院高级院士,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代表作品有《山村夜校红灯明》、《公社理论班》、《五百罗汉图》等。 日月居士的禅意画在国内可谓首屈一指,画中所有意境和人物均系心中所悟,打破古今,穿越理想和现实,自成妙趣,直抒胸臆,直指人心。

日月居士虽已年入古稀,却依然一派“清风朗月”的禅者气度,怡然自得,安详自在,将宇宙人生看个通透。于是,“道法自然”,将天地间最普通的乡间风物化为灵动的佛法,譬如牛的千万种形态,弥勒佛的无数变化,还有对书法的趣味变形,等等,无不渗透禅理,无不是解放心灵的八万四千法门。

钱穆先生说:“中国艺术不仅在心情上,更要在德行修养上。艺术价值之判定,不在其向外之获得,而更在其内心修养之深厚。”就是说,只有第一流的人格,才有第一流的艺术。这是成就一切艺术的大前提。

中国禅画追求的也是不拘体裁,不拘形式,把握住生生不息的禅心。而禅心的根本正是悲天悯人的至情自性。

于是,日月居士卢望明在禅画语录中云:“画事正如修行。道由心悟,不可外求,认定灵光处,且走自家路,切勿左顾右盼,方能画出自家面目。”

正是凭着这番正信,卢望明以“舍得了,放得下,看得破,此身即佛”的精神抛开一切世俗名利,清贫度日,安守本分,穷研佛理禅机,通过长期积累,修心养性,方得以开辟中国现代禅画的新境界新天地。

宋代画家郭宽说:“人须养得胸中宽快,意思悦适,则人之笑啼情状,物之尖斜偃侧,自然布列于心中,不觉见之于笔下。”

正是有了这般无滞无碍、无欲无虑的胸怀,卢望明的生命精神和艺术世界才能一气而生,一气相连。天地自宽,豁然开朗,静心养气,圆融和合。艺术家最终获得了心灵的彻底解放,释放出生命的智慧、活力和欢喜。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个艺术的大门和成佛的大门原来本就一体,一切具足,但只有返照自心者得之,无欲无求者得之,热爱真理者得之,献身艺术者得之,而日月居士将这诸多境界集于一身。

佛教大德慈雨法师在为日月居士卢望明灌顶皈依后,笑送禅语:“你心正而思,自然得法。”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在阅完卢望明《日月轩画谱》时正颜禅示:“学佛画佛,功德无量。”

而此次我们离开日月居士的画室时,大历史散文作家冯伟林先生兴味盎然,心生感慨,称赞日月居士是:“丹青妙笔,禅意人生”。

秋风愈寒,而我的心境确已是忘情自在,寥廓江天了。 没有枯木瘦水,没有深山飞瀑,没有一缕烟岚的幽远,没有一片苍林的萧疏,展开卢望明的画册,你看不到丝毫传统中国文人画自我伤怀的悲凉和沧桑,活泼泼跑出来的全是无尽的快乐、无限的生机和无言的禅意。

这是生命的本能使然,还是后天的感悟使然,卢望明自有一番独特的艺术感悟。

他对禅画的创作灵感源于在古开福寺四百多个日夜的居士生活,这些日子,他过着斋食羹汤的清贫生活,在晨钟暮鼓中闻经听偈,援笔遐思,写下了这段明心见性的生命感悟:“我逐渐发现,佛教文化与中国的平民生活和民俗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用水墨画来阐释佛理并服务平民生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审美价值。从这个认知出发,我决心走一条与自己过去迥然不同的艺术道路,即以禅入画,以画悟禅,***素材于远古,发联想于当今。”

大道无言,大道至简。我们看到,卢望明贯彻始终着手取材的就是最草根最朴素最通俗的人与物,而民间百姓最喜闻乐见的牛和弥勒佛成为他画作的主要形象。

以画牛而言,六十年来,卢望明从牧牛到画牛,创作了大量有关牛的作品,如《百牛图》《坦平大道直通天》等,既体现了牛的生命情趣,又致力于追求超越生活的哲理禅情。

他画布袋和尚弥勒佛,那永恒的开怀大笑,那包容天下的大腹,处处体现的是卢望明对和谐人生的向往,对世间众生的热爱。

大彻大悟的创作***一旦迸发就不可收拾,于是,卢望明从书画进入禅境,以智慧解脱人生。在禅画艺术的世界里奉献人生超越人生。

在《诸法无我》的禅画里,卢望明写了这样一段文字:“无我,方能了之诸事始末;无我,方能不曲解人意;无我,方能拥有一个真实之自在。”

正是在无我的境界里,卢望明开辟了中国人物画的崭新局面,人为万物灵秀,人物画亦为中国画最难一科。所以,顾恺之说:“凡画,人最难,次山水。”唐代张彦远列绘画“六门”,人物居其首。直到晚唐时期,人物画独领***的局面才发生变化。

然而,对于卢望明来说,他需要的正是这种挑战!在明心见性的禅境里,他摆脱了主客体之间的分别心,而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平等心来体会“万物与我并生,天地与我同在”的艺境,他写道:“画为心声,当以情入,方能于画中见个性,一如参禅,以自见本性为上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