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过则喜见贤思齐的意思,闻过则喜出自哪里

tamoadmin 成语分享 2024-06-06 0
  1. 六年级必须掌握的成语大全及解释
  2. 学而不厌......意思
  3. 描写孔子的成语有哪些?
  4. 关于孔子的成语
  5. 我要描写孔子的成语!急呀!!!!!快!! !
  6. 四字成语大全及解释5篇

1、呆若木鸡: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的样子。

2、言不及义: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3、亦步亦趋:比喻处处模仿、追随别人。

闻过则喜见贤思齐的意思,闻过则喜出自哪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目无全牛: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5、鼓盆而歌:后以鼓盆而歌表示生死的乐观态度。也表示丧妻。

6、朝三暮四:没有原则,反复无常。

7、老死不相往来: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

8、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喻目光短浅,仅视眼前利益,而不知后患能随之而来。

9、踌躇满志:注:踌躇,悠然自得的样子;满志,满足了心意。与今异意。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满足。

11、大而无当:原意为“东西很大但没有什么用处或者用处不大不适合”,后引申为“夸大而不合实际,‘形容不着边际’”。

12、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很不一致。

13、色厉内荏: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更,内心虚弱。

14、夏虫不可以语冰: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15、失之交臂:形容当面错过。

16、游刃有余: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17、唇亡齿寒: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18、盗亦有道:即使是当贼的,也有他们的所谓“行为规范”。

19、越俎代庖:比喻超出自己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

2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21、见贤思齐: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22、蜗角之争:比喻为了极小的事物而引起大的争执。

23、相濡以沫:比喻在困境中竭尽微力互相帮助。

24、任重道远、死而后已: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25、每况愈下:原来的意思是说,越从低微的事物上推求,就越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后来意思逐渐转变为表示情况越来越糟糕的意思。

26、鹏程万里:比喻前程非常远大。

27、杀身成仁: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28、举一反三: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29、心如死灰:死灰:已冷却的灰烬。原指心境淡漠,毫无情感。现也形容意志消沉,态度冷漠到极点。

30、螳臂当车:比喻不自量力。

31、后生可畏: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32、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像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

关于孔子的成语

1、不敢问津:问津:询问渡口,问路。指高贵的、深奥的事物不敢过问或尝试。

2、博文约礼: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3、饱食终日: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

4、不咎既往:咎:责怪。对以往的错误或罪责不再追究。

5、爱之欲其生:指喜欢一个人时总想叫他活着。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6、成人之美:成:成就。成全别人的好事。

7、彻上彻下:彻:贯通。贯通上下。

8、苗而不秀: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开花结果。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就不幸夭折。

9、不饮盗泉:比喻为人廉洁。

10、敬而远之:敬:尊重;远:不接近;之:代词,指对象。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不愿接近。

11、爱礼存羊:由于爱惜古礼,不忍使它废弛,因而保留古礼所需要的祭羊。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

12、博施济众: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13、不亦乐乎: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

14、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15、被发左衽:被发:散发不作髻;左衽:瓣襟向左掩。指古代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也指沦为夷狄。

16、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17、不以人废言:废:废弃。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纳他的正确意见。

18、不赞一词:一句话也不说。

19、北辰星拱: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环绕。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20、哀而不伤: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21、从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22、不知肉味: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23、持危扶颠:扶持危困的局面。

24、察言观色: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25、名正言顺:指名分正当,说话顺理成章。后多指说话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26、画虎类犬: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弄得不伦不类。

27、不相为谋:谋:商量。相互之间没法商量。指彼此观点不同,不宜共同谋划事情。

28、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29、绵延不断: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

30、鸣鼓而攻:比喻宣布罪状,加以遣责或讨伐。

31、斗筲之人:斗:容器,一斗=十升;筲:竹器,容一斗两升。形容人的气量狭小,见识短浅。

32、患得患失:患:忧患。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33、耳顺之年: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指60岁的代称。

34、不念旧恶:念:记在心上。不计较过去的怨仇。

35、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36、不丰不杀:丰:厚;杀:减少。不奢侈也不啬俭。不增加也不减少。

37、迩安远至:迩:近处。指近处的人安乐,远处的人来归附。形容政治清明。

38、从井救人:跳到井里去救人。原比喻徒然危害自己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行为。现多比喻冒险救人。

39、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40、鞠躬屏气:指弯腰曲体,屏住呼吸,一副恭谨畏葸的样子。

41、表里如一:表:外表;里:内心。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42、成仁取义: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43、浸润之谮:指中伤他人的谗言逐渐发生作用。

44、赐墙及肩:比喻才学浅陋。

45、不惑之年: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46、导德齐礼:指用道德诱导,用礼教整顿,让百姓归服。

47、处之泰然:处:处理,对待;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若无其事的样子。形容自理事情沉着镇定。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

48、临危授命:面对危急时勇于献出生命。

49、穿窬之盗:穿:指穿壁;窬:通“逾”,从墙上爬过去。从墙上爬过去。指钻洞和爬墙的盗贼。

50、道不同,不相为谋:比喻志趣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

51、不能赞一词:赞一词:说一句话。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52、孚尹旁达: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

53、乐而不*:快乐而不放荡。

54、出类拔萃: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55、不教而杀: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56、不舍昼夜:舍:放弃。不分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57、举枉措直:举:选拔,任用;枉:弯曲,比喻邪恶的人;措:罢黜;直:正直,比喻正直的人。起用奸邪者而罢黜正直者。

58、不劳而获:自己不劳动却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

59、金人三缄: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

60、不得其死:得:取得,获得。指人不得善终。

61、披发左衽:左衽:衣襟向左掩。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为主。

62、名不正,言不顺: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

63、爱素好古:指爱好朴质,不趋时尚。

64、大动干戈: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65、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66、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67、精益求精:精:完美;益:更加。已经好了还要求更加好。

68、出何典记:诘问见于何书,有何根据。借指无稽之谈

69、大言不惭: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

有关孔子的对联

上联:安富尊荣公府第

下联:文章礼名圣人家——山东省曲阜孔府

上联: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

下联: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人之师

上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下联:同于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上联:定六艺于杏坛,绍虞夏商周之统

下联:藏诸经于鲁壁,开关闽濂洛之传

上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下联: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乾隆皇帝爱舞文弄墨,为孔庙大成殿写了两副对联,其中一副还写出了名:

上联: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

下联: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与乾隆同时,乾隆殿下的进士、历任陕西、河南巡抚、毕沅(173017***)为孔庙六厅题了一联:

上联:恩纪金鱼,永镇东山棨戟

下联:祥呈玉燕,常绵北海簪缨

孔子的后裔也为孔庙写了许多对联,孔子第七十三代孙孔庆熔为前上房写了一副长联:

上联:居家当思,清内外、别尊卑、重勤俭、择朋友,有益于已

下联:处世尤宜,善言语、守礼法、远小人、亲君子,无愧于心

河南郑州孔庙有副短联:

上联:德配天地

下联:道冠古今

台湾高雄孔庙也有一副短联:

上联:莲潭水明,直同泗水

下联:半屏山秀,俨如尼山

上联:定六艺于杏坛,绍虞夏商周之统

下联:藏诸经于鲁壁,开关闽濂洛之传——纪昀

上联:万世文章祖

下联:历代帝王

顾孝先题孔子庙

上联:教被寰宇光曲阜

下联:泽流海外润长崎

赵朴初题孔子庙

上联:至圣无域泽天下

下联:盛德有范垂人间

李苦禅撰书长崎孔子庙仪门

上联:讲屋宏开,群仰海邦领袖

下联:吟坛载启,争承尼父渊源

沈陶题长崎孔子庙

上联:庙貌森然,蓬海肃陈俎豆

下联:仪范卓尔,崎山尊祝衣冠

顾孝先题长崎孔子庙

上联:北拱众星,富比陶公营海峤

下联:门临五福,岁如篯祖乐天年

佚名题长崎孔子庙

上联:良港寓长崎,客地故乡同福祚

下联:名城临左海,青山绿水接芳邻

附录:梵辉题长崎中华街牌楼

上联:居家当思,清内外、别尊卑、重勤俭、择朋友,有益于已

下联:处世尤宜,善言语、守礼法、远小人、亲君子,无愧于心

——孔庆熔

上联:守道不多金鼎重

下联:居身常抱玉壶清

——谢振定题山东省曲阜孔府前堂楼

上联: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

下联: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人之师

上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下联:同于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上联:定六艺于杏坛,绍虞夏商周之统

下联:藏诸经于鲁壁,开关闽濂洛之传

上联:革命先驱置身沙场群书

下联:开国大帝续写中华历史

上联:华夏之师,传道解惑为莘莘学子

下联:贤德之圣,奔走讲说扬中华文明

上联:传承儒家之术,轻君贵民

下联:倡导性善理论,为和处世

上联:商业精英驰骋天下国政()

下联:有进无退引发嫪毐之乱

上联:圣人功德传四海

下联:儒学精华照五洲

有关孔子的名言警句

1.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2.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3.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7.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9.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1.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3.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6.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17.不学诗,无以言。

18.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19.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20.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21.有教无类。

22.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23.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2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5.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6.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8.巧言乱德。

29.巧言令色,鲜矣仁。

30.刚、毅、木、讷近仁。

31.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32.听其言而观其行。

33.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4.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35.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36.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7.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38.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39.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40.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41.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42.礼之用,和为贵。

43.放于利而行,多怨。

44.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45.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4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7.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4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9.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50.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六年级必须掌握的成语大全及解释

第一则: 为人处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过后时常温习学过的知识,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这里,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称得上是君子吗?"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编辑本段]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

注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鲁国人 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省(音xǐng),注:反省。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编辑本段]第三则: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广泛地熟读典籍,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会贯通。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

注释

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故:旧的知识。

知:领悟。

可:可以。

以:凭。

为:做。

[编辑本段]第四则: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读书,这是有害的。”

而:连词,表示转折

则:连词,相当於“就”“便”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的

[编辑本段]第五则:学习方法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知识点:“女”通“汝”意思:你

是知也的“知”通“智”意思:聪明智慧。(其他知不变)

诲的意思:教,传授。

乎的意思:语音助词。

由:仲由(子路)(前542~前480)

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深得器重。孔子称赞说:“子路好勇,闻过则喜。”初仕鲁,后事卫。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任季孙氏的宰,后任大夫孔俚的宰。卫庄公元年(前480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聩(伯姬之弟)为君,胁迫孔俚弑卫出公,出公闻讯而逃。子路在外闻讯后,即进城去见蒯聩。蒯聩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子路目毗尽裂,严厉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毅然系好帽缨,从容就义。

子路性格爽直,为人勇武,信守承诺,忠于职守,以擅长“政事”著称。对孔子的言行,虽然常提出意见,但却是个好***。曾协助孔子“堕三都”,都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他为人伉直好勇、重友朋、讲信义,是孔门***中性格较为独异的一位。仲由后做卫国大夫孔悝之蒲邑宰,卫国贵族发生内讧,因参与斗争而被。唐***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卫侯”。宋大中符二年(1009)加封“河内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封为“卫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仲子”。

[编辑本段]第六则:学习态度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 看见他的优点就像他学习,看见他的缺点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

[编辑本段]第七则:学习态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编辑本段]第八则:怎样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编辑本段]第九则:怎样做人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孔子说:"(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树是最后凋谢的."

[编辑本段]第十则:怎样做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一言:一句话。

行:奉行。

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编辑本段]相关知识

这十则论语内含有的成语:

任重道远,

三人行,必有我师。

温故知新,

不亦乐乎。

见贤思齐,

择善而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各则注解:

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必要性,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第四则是学习态度,强调不要不懂装懂。

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第六则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思想修养。

第七则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第八则是学习态度,强调学习就要全身心的投入。

第九则是学习态度,强调要惜时而学。

第十则是学习方法,强调“思不如学”。

[编辑本段]“乐”之解释

不亦乐乎的“乐”应该读lè,不应该读yuè。

因为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论语》第一篇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朱熹的注释是:说,同悦;乐,音洛。《论语 雍也》中还有一句孔子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注释也是:好,去声;乐,音洛。按今天的读音,“洛”字音luò。但在古代,作为快乐的“乐”和“洛”都属于入声“十一药”韵部(见《平水韵》),可见“洛”、“乐”的韵母一样,加上声母都是l,当然完全是同音字了。这在南方人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因为南方方言保留更多的古音,例如在福建的方言里,“洛”和“乐”发音完全一样,都读成lok。所以今天用普通话读,“不亦乐乎”中的“乐”也应该和“快乐”中的“乐”字一样,都读成lè。

“乐”是多音字,除了读yuè(音乐)、lè(快乐)外,在《论语 雍也》篇中还有一处也有很多人读错:“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朱熹的注释是:知,去声。乐,上二字并五教反,喜好也。下一字音洛。“五教反”是指我国传统的拼音方法——“反切法”:取上一字的声母(也叫“声纽”,“五”字的声母是“疑”,相当于今天的y) ,与下一字的韵母(即“教”的韵母iao)拼读成yao。可见,在“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二句中,“乐”字作为“喜爱、喜欢”的意思时应该读yao。

归纳起来,“乐”在古书中的读音主要有三种:(1)作名词用的意思是“音乐、乐器、乐工”等,音yuè。(2)作形容词用的意思是“喜悦、快乐”,音lè。(3)作动词用的意思是“喜爱、喜欢”,音yào。

[编辑本段]成语

不亦乐乎

死而后已

温故而知新

任重道远

择善而从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编辑本段]通***字

不亦说乎:“ 说”同“悦” ,愉快;

诲女知之乎:女同汝,代词,代指你;

是知也:“知”同“智”聪明。

[编辑本段]活用现象

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名词作状语;

温故而知新:旧知识,形容词做名词;

传不习乎: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

[编辑本段]古今异义

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的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日,今义:一日

“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相信

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此古义变今义是意扩大了范围)

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此古义变今义也是意扩大了范围)

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把,今义:可能、许可

是知也:“是”:古义:这,今义:表判断

有朋自远方来:“朋”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朋友

[编辑本段]作者-孔子

孔子生平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家 世

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周武王灭殷后,封殷宗室微子启于宋。由微子经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传至泯公共。泯公长子弗父何让国于其弟鲋祀。弗父何为卿。孔子先祖遂由诸侯家转为公卿之家。弗父何之曾孙正考父,连续辅佐宋戴公、武公、宣公,久为上卿,以谦恭著称于世。孔子六祖孔父嘉继任宋大司马。按周礼制,大夫不得祖诸侯,“五世亲尽,别为公候”,故其后代以孔为氏。后宋太宰华父督作乱,弑宋殇公,杀孔父嘉。其后代避难奔鲁(孔氏为鲁国人自此始),卿位始失,下降为士。孔子曾祖父防叔曾任鲁防邑宰。祖父伯夏的事迹无考。父亲名纥,字叔,又称叔梁纥,为一名武士,以勇力著称。叔梁纥先娶施氏,无子,其妾生男,病足,复娶颜徵在,生孔子。

生 平

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记·孔子世家》所记为鲁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记》未记,按《谷梁传》所记“十月庚子孔子生”。换算为当今之公历应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

孔子生在鲁国。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叹为观止。鲁昭公二年(前540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书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术下移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如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连鲁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来学礼,可见孔子办学已名闻遐迩。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

鲁国自宣公以后,***操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鲁君的兵符军权。孔了曾对季氏“八佾舞于庭”的僭越行为表示愤慨。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说:“政在节财。”齐***操在大夫陈氏,景公虽悦孔子言而不能用。

孔子在齐不得志,遂又返鲁,“退而修诗书礼乐,***弥众”,从远方来求学的,几乎遍及各诸侯国。其时鲁***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臣阳货。孔子不满这种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执国命”的状况,不愿出仕。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鲁定公九年(前501年)阳货被逐,孔子才见用于鲁,被任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岁。“行之一年,四方则之”。遂由中都宰迁司空,再升为大司寇。鲁定公十年(前500年)齐鲁夹谷之会,鲁由孔子相礼。孔子认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早有防范,使齐君想用武力劫持鲁君之预谋未能得逞,并运用外交手段收回被齐侵占的郓、灌、龟阴之田。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为加强公室,抑制三桓,援引古制“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提出“堕三都”的***,并通过任季氏宰的子路去实施。由于孔子利用了三桓与其家臣的矛盾,季孙氏、叔孙氏同意各自毁掉了费邑与后邑。但孟孙氏被家臣公敛处父所煽动而反对堕成邑。定公围之不克。孔子***受挫。

孔子仕鲁,齐人闻而惧,恐鲁强而并己,乃馈女乐于鲁定公与季桓子。季桓子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孔子政治抱负难以施展,遂带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有等十余***离开“父母之邦”,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生涯。是年孔子已五十五岁。先至卫国,始受卫灵公礼遇,后又受监视,恐获罪,将适于陈。过匡地,被围困五天。解围后原欲过蒲至晋,因晋内乱而未往,只得又返卫。曾见南子,此事引起多方的猜疑。卫灵公怠于政,不用孔子。孔子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后卫国内乱,孔子离卫经曹至宋。宋司马桓魁欲杀孔子,孔子微服过宋经郑至陈,是年孔子六十岁。其后孔子往返陈蔡多次,曾“厄于陈蔡之间”。据《史记》记载:因楚昭王来聘孔子,陈、蔡大夫围孔子,致使绝粮七日。解围后孔子至楚,不久楚昭王死。卫出公欲用孔子。孔子答子路问曰,为政必以“正名”为先。返卫后,孔子虽受“养贤”之礼遇,但仍不见用。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冉有归鲁,率军在郎战胜齐军。季康子派人以币迎孔子。孔子遂归鲁,时孔子年六十八。

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国老”,初鲁哀公与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询,但终不被重用。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学而不厌......意思

六年级必须掌握的成语(共有60个)及解释如下:

六年级(上)

1.生旦净丑:指戏曲表演中的角色。“生”指男子;“旦”指女子;“净”指花脸;“丑”指小丑。

2.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

3.粉墨登场:原指演戏前涂上粉或墨,登场演戏。后比喻某些人乔装打扮后登上政治舞台,带讥讽之意。

4.锣鼓喧天:敲锣打鼓的声音响彻天空。形容欢乐喜庆的气氛。

5.唱念做打:戏曲表演中的四种基本功。泛指要有扎实的基础,才能做好事。

6.有板有眼:音乐戏曲的曲调、唱腔合乎节拍,比喻言语行动有条不紊,富有节奏或章法。

7.余音绕梁:音乐停止后,余音仿佛正在绕着屋梁回旋。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动听,耐人回味。

8.字正腔圆:指唱戏、唱歌或念白、朗读时吐字清晰准确,腔调圆润悦耳。

9.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惟,助词;肖,相似。

10.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非常逼真,使人感到好像亲眼看到一样。

11.感人肺腑:使人内心深受感动。肺腑,内心深处。

12.动人心弦:把心比作琴,拨动了心的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

六年级(下)

1.寒冬腊月:冬季最寒冷的时候。

2.北国风光:祖国北方的美丽风景。

3.风刀霜剑:寒风像刀,严霜像剑,形容气候寒冷,刺人皮肤。比喻恶劣的环境。

4.塞外边疆:边界上险要的地方,形容地处边远。

5.漫天飞舞:满天地飞舞。形容数量极多。

6.纷纷扬扬:形容雪花飘落的样子。

7.银装素裹:形容一片洁白的雪后场景。

8.雪照云光:雪地上面天空中的白色光亮,比冰映光要亮。

9.狂风暴雪:指大风大雪。也比喻猛烈的声势或处境险恶。

10.雪上加霜:比喻一再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

11.风卷残云:比喻一下子消灭得干干净净。

12.神清气爽: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也形容人长得神志清明,气质爽朗。

13.齐天大圣:指神通广大的人。

14.大闹天宫:给当时所处环境造成大的破坏。

15.不避艰险:不畏惧艰难险阻。

16.西天取经:唐僧到西天取得经书,比喻克服困难达到目标。

17.腾云驾雾:原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现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迷糊,感到身体轻飘飘的。

18.来去无踪:来时去时都看不见踪影。形容出没极为迅速或隐蔽。

19.千变万化:形容变化极多。

20.大显神通:形容充分显示出高明的本领。

21.明察秋毫:比喻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很清楚。

22.火眼金睛:形容人眼光锐利,能够识别真伪。

23.除恶务尽:消除坏人坏事或邪恶势力必须彻底。

24.天下太平:处处平安无事。

25.水滴石穿: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不懈,事情就能成功。

26.一心一意:思想、意念专一。

27.感激涕零:因感激而流泪,形容非常感激。

28.百感交集:各种各样的感触交织在一起。

29.深思熟虑:深入细致地考虑。

30.匪夷所思:夷,平常。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

31.时光荏苒:时间渐渐过去了。

32.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像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

33.鉴往知来:审查过去,就可以推断未来。

34.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35.迷途知返:迷路后知道回来。比喻犯了错误能改正。

36.恍如隔世:好像隔了一世,多用来形容对时间的变迁、事物的巨大变化的感慨。

37.学而不厌: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

38.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39.闻过则喜:指听见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就很开心。

40.见贤思齐:指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

41.有教无类:类,类别。指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42.不偏不倚:倚,偏。指不偏向任何一方。表示中立或公正。

43.诲人不倦: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44.乐此不疲: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到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45.托物言志: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46.喻之以理:将自然界的事物作为描摹对象,在对事物细致入微的描写中来阐明客观存在的事理。

47.逝者如斯: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寓意光阴似流水一样一去不回,要倍加珍惜。

48.川流不息:川,河流。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描写孔子的成语有哪些?

学而不厌:.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出处 先秦·孔子《论语·述而》

苦心孤诣:①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②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造诣,指一个人在某行业学业、技能所达到的水平。出处 清·翁方纲《复初斋文集·格调论下》

川流不息:形容行人、车马等象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就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出处 先秦·孟轲《孟子·公孙丑上》

见贤思齐:看到德行高的人,就想学得与他一样.。出处 《论语·里仁》

有教无类: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出处 《论语·卫灵公》

不偏不倚:不偏向任何一方,表示中立或公正.。出处 宋·朱熹《中庸章句》

诲人不倦: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出处 《论语·述而》

乐此不彼:乐而忘返、专心致志、沉迷不醒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喻之以理:用道理来开导说服人

喻之以理:用道理来开导说服人

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出处 《论语》

关于孔子的成语

描写孔子的成语

1、博古通今 bó gǔ tōng jīn[释义]: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2、学而不厌 xué ér bù yàn[释义]: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3、因材施教 yīn cái shī jiào[释义]: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4、有教无类 yǒu jiào wú lèi[释义]: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5、见贤思齐 jiàn xián sī qí[释义]: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孔子的读音:kǒng zǐ

[释义]:

1、孔子 Kǒng (公元前551—前479) 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2、幼年生活贫困。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子。50岁时任鲁国司寇,摄行相事。后同学生周游列国,终不见用。

3、晚年致力教育事业,传***有3000人,着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张“正名”,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以巩固等级名分和社会秩序。提倡德治教化,反对苛政。***思想上宣传“仁”。“仁”是符合等级制度的言行规范,又是维护家长制的精神支柱,是品德素养恭、宽、信、敏、惠的总称。

4、教育思想上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知新”。重视因材施教。现存《论语》集录孔子言行。

孔子的名言: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孔子《大学》 (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 (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 (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我要描写孔子的成语!急呀!!!!!快!! !

学而不厌 苦心孤诣 闻过则喜 有教无类 不偏不倚

诲人不倦 乐此不疲 托物言志 喻之以理 逝者如斯 川流不息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1)至圣先师 (2)有教无类 (3)见贤思齐 (4)慎终追远 (5)举一反三 (6)温故知新 (7)见义勇为 (8)怨天尤人

四字成语大全及解释5篇

诲人不倦 循循善诱 乐善好施 闻过则喜 见贤思齐

乐此不疲 诲人不倦 学而不厌 博学多才 苦心孤诣

问过则喜 见贤思齐 博览群书

韦编三绝

韦编三绝:孔子年老时,回家乡编书和讲学,工作挺忙的,但仍坚持学习。有一次,他得到一部《周易》。这是一部最难懂的古书。孔子决心要读懂弄通。他把几十斤重的《周易》抱回家去,一遍不懂,来二遍,三遍,因为读的遍数多了把串联竹木简的牛皮带子都磨断多次,换了多次新带子。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编为一句成语,叫做“韦编三绝”,以此形容孔子勤奋好学的精神。

诲人不倦、不耻下问、寓教于乐、有教无类、举一反三、温故知新、杀身成仁、察言观色、欲速则不达

三人行,必有我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1)至圣先师 (2)有教无类 (3)见贤思齐 (4)慎终追远 (5)举一反三 (6)温故知新 (7)见义勇为 (8)怨天尤人

#婴幼儿# 导语学成语的目的是为了用成语,想熟练运用成语,就要掌握成语的含义,这样才能把话说得或者写得更简洁、更准确、更生动。下面是 分享的四字成语大全及解释5篇。欢迎阅读参考

1.四字成语大全及解释

1、大惊失色: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2、一本正经: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

 3、失魂落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4、怦然一震:指受到巨大的震惊。

 5、水平如镜:比喻风平浪静,如镜子一样平静。

 6、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7、出乎意料:指出人意料。

 8、极目远眺:尽眼力之所及眺望远方。

 9、溜之大吉:偷偷地跑掉为妙。

 10、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11、狐***虎威:狐狸***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12、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13、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14、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15、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2.四字成语大全及解释

1、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引:牵引,招引。常用于鸟类招呼同伴。

 2、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这里比喻姿态优美。

 3、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4、淋淋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5、翻来覆去:来回翻身。也形容一次又一次。

 6、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7、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5、翻来覆去:来回翻身。也形容一次又一次。

 6、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7、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8、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

 9、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鼎: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一般为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沸:水开

 10、油然而生:很自然的产生。

 11、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共同之处。

 12、疲倦不堪:疲惫,形容极度疲乏;不堪: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疲乏,过度劳累。

 13、小心翼翼:翼翼: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14、不求甚解: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现多含贬义,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15、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3.四字成语大全及解释

1、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2、昂首挺胸:昂起头,挺起胸。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3、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贬义

 4、群蚁排衙:整齐地排列着。衙,衙门。排衙,原指旧时官署陈设仪仗,全署属吏依次参拜长官的情状。

 5、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

 6、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7、刮目相看: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8、吴下阿蒙: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现多指他人有了转变。贬义词

 9、一泻万丈: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

 10、浩浩荡荡:水势大。常用来形容气势雄壮,规模宏大。

 11、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12、磨刀霍霍:形容为做好某一件事而提前做充分的准备、跃跃欲试的样子。也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活动。

 13、面如土色:脸色跟泥土的颜色一样,形容疲惫惊恐

 14、情有可原:按照情理,对出现的某种情况有可以原谅的地方。

 15、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或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4.四字成语大全及解释

1.革故鼎新:除去旧的,建立新的。

 2.一衣带水:像一条衣带那样宽的水。形容一水之隔,极其邻近。

 3.以德为邻:与有德行的人为邻居融洽相处。

 4.唯才是举:推荐人才,只根据他的才能。

 5.知人善任:能识别人的贤愚善恶,能很好地使用人。

 6.口若悬河:说话滔滔不绝,如河水不断奔涌流泻。形容能言善辩。

 7.妙语连珠:美妙的语言有如晶莹圆润的珍珠。形容语言很精彩。

 8.高谈阔论:说说笑笑,谈得很有趣味。形容谈话兴致很高,气氛活跃,又有风趣

 9.眉飞色舞:形容人喜悦或得意的神态。

 10.继往开来:继承前人的事业,为未来开辟道路。

 11.耿耿于怀:对某些事总记在心里,形容心存怨恨。(一般指自己对某些事不满)

 12.功败垂成:在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多含惋惜意)

 13.狗尾续貂:泛指以坏续好,前后不相称,多指文艺作品

 14.孤注一掷:把所有的钱一下子投做赌注,企图最后得胜。比喻在危急时把全部力量拿出来冒一次险。

 15.瓜田李下:经过瓜田,不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5.四字成语大全及解释

1.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像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

 2.鉴往知来:审查过去,就可以推断未来。

 3.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4.迷途知返:迷路后知道回来。比喻犯了错误能改正。

 5.恍如隔世:好像隔了一世,多用来形容对时间的变迁、事物的巨大变化的感慨。

 6.学而不厌:厌,满足。学习过程中总感到不满足。

 7.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8.闻过则喜:指听见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就很开心。

 9.见贤思齐:指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

 10.有教无类:类,类别。指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11.不偏不倚:倚,偏。指不偏向任何一方。表示中立或公正。

 12.诲人不倦: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13.乐此不疲: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到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14.托物言志: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15.喻之以理:将自然界的事物作为描摹对象,在对事物细致入微的描写中来阐明客观存在的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