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认颜标作鲁公什么意思_错认是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分享 2024-06-06 0
  1. “烘”字能组什么词?
  2. 关于“冬”的两字词语有哪些?
  3. 不了了之的意思
  4. 冬烘先生的故事
  5. 表达结束的成语
  6. 科举试题那些事:主考官要费心命题,不然贻笑大方

了:了结,结束。用不了结的办法去了结。指把事情放在一边不管,就算完事。

成语出处: 宋·叶少蕴《避暑录话》卷上:“唐人言冬烘是 不了了之 语,故有‘主司 头脑 太冬烘,错认颜标是鲁公’之言。人以为戏谈。”

成语例句: 刚才的 争论 就这样 不了了之 。

错认颜标作鲁公什么意思_错认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注音: ㄅㄨˋ ㄌㄧㄠˇ ㄌㄧㄠˇ ㄓㄧ

不了了之的近义词: 束之高阁 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架子上面,比喻弃置不用,不再过问 置之不理 搁之一旁,不加理睬。 清 顾炎武 《华阴王氏宗祠记》:“人主之於民,赋歛之而已尔,役使之而已尔,凡

不了了之的反义词: 一了百了 ∶由于主要的事情了结了,其余的事情也跟着了结 ∶死亡结束了一个人的所有的麻烦

成语语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用于处理问题拖拉没有下文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settle something by le***ing it unsettled

俄语翻译: кóнчиться ничéм <брóсить дéло>

日语翻译: うやむやに葬(ほうむ)る

其他翻译: <德>ein ungelǒstes problem ist begraben <im sand verlaufen sein><法>laisser en suspens,au statu quo <faire en queue de poisson>

读音注意: 了,不能读作“le”。

写法注意: 之,不能写作“知”。

“烘”字能组什么词?

烘能组的四字词语:烘云托月、焰焰烘烘、冬烘学究、渲染烘托、冬烘先生。

1、烘云托月 [ hōng yún tuō yuè ]

解释:本指绘画的技法,渲染云彩以衬托月亮。比喻着意描绘和渲染周围事物以突出中心的写作方法。

出自:明·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金圣叹批:“而先写张生者;所谓画家烘云托月之秘法。”

译文:先写张生的人;就是画家运用的烘云托月技巧。

2、焰焰烘烘 [ yàn yàn hōng hōng ]

解释:火势炽盛貌。

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一回:“ 哪吒取出火轮儿挂在那老牛的角上,便吹真火,焰焰烘烘,把牛王烧得张狂哮吼,摇头摆尾。”

3、冬烘学究 [ dōng hōng xué jiū ]

解释:冬烘:形容懵懂,浅陋。指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

出自:近代 茅盾《幻灭》:“无奈应试者大抵是那一类脚色——冬烘学究,衙门蛀虫,又不能剥夺他们的考试权,只好让他们来考。” 

4、渲染烘托 [ xuàn rǎn hōng tuō ]

解释: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烘托:国画的画法,用衬托手法使事物鲜明。指用衬托和夸张的艺术手法,突出主题。(不属于成语)

事例:他喜欢运用渲染烘托的手法作画。

5、冬烘先生 [ dōng hōng xiān shēng ]

解释:指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

出自: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卷八:“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

关于“冬”的两字词语有哪些?

一、烘的组词:

烘烤?冬烘?烘箱?烘染?

烘笼?烘托?烘篮?烘烘

二、烘的释义:

1、用火烤或烤火取暖:~干衣服。~手。

2、衬托:~托。

三、烘的笔顺:

扩展资料

一、字源演化:

二、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烘,尞也。从火,共声。《诗》曰:“卭烘于煁。”

白话版《说文解字》:烘,烧大火。字形***用“火”作边旁,***用“共”作声旁。《诗经》上有诗句唱道:“卭烘于煁。”

三、相关组词:

1、冬烘[dōng hōng]?

(思想)迂腐,(知识)浅陋(含讽刺意):~先生。头脑~。

2、烘箱[hōng xiāng]?

用加热的方法把潮湿物品中水分去掉的箱形装置,多用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

3、烘染[hōng rǎn]?

烘托渲染:他把自己所听到的,加上许多~之词,活灵活现地讲给大家听。

4、烘笼[hōng lóng]?

用竹片、柳条或荆条等编成的笼子,罩在炉子或火盆上,用来烘干衣物。

5、烘托[hōng tuō]?

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点染轮廓外部,使物象鲜明。

不了了之的意思

关于“冬”的两字词语有,冬至、隆冬、冬烘、冬眠、仲冬、立冬、丁冬、冬蛰、三冬、初冬、冬雪、暖冬、严冬、御冬、冬季、冬日。

冬至 [Dōngzhì]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12月21,22或23日,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间最长

造句:冬至一定要记得吃饺子。

冬眠 [dōngmián]

在蛰伏的状态中过冬,体温下降到稍高于冰点而代谢活动降低到接近于零,尤指熊等哺乳动物。第二年春天再恢复正常活动

造句:青蛙到冬天就冬眠了。

立冬[lìdōng]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11月7日或8日。中国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

造句:今天立冬了,冬天来了。

仲冬 [zhòngdōng]

冬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十一月

造句:谁知道仲冬是什么时候。

三冬 [sāndōng]

冬季。三个冬天

造句:已经过了三冬了他怎么还不回来。

丁冬 [dīngdōng]

象声词。丁当声,丁丁作响,形容金属、玉器碰撞的声音,也作丁东、 叮咚

造句:鼓声响起,木琴丁冬

冬烘 [dōnghōng]

糊涂懵懂;迂腐浅陋,含讽刺意

造句:主司头脑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

隆冬 [lóngdōng]

严冬;冬天最冷的一段时期

造句: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枯树。

初冬 [chūdōng]

入冬的头一个月,即阴历十月

造句:现在已经初冬了多穿点。

冬季[dōngjì]

中国习惯指立冬到立春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十、十一、十二、”三个月

造句:你们那边冬季几个月?

冬烘先生的故事

不了了之

解释:了:了结,结束。用不了结的办法去了结。指把事情放在一边不管,就算完事。

出自:宋.叶少蕴《避暑录话》卷上:"唐人言冬烘是不了了之语,故有"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是鲁公'之言。人以为戏谈。”

示例:刚才的争论就这样~。叶圣陶《小病》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用于处理问题拖拉没有下文

例句

1.这件事情群众意见很大,恐怕不会不了了之。

2.小王打小李的事,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3.世上之事,了犹未了,终以不了了之,得过且过人多了,就形成一汪绝望的死水。

表达结束的成语

注音dōng hōng xiān shēng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主考官郑薰先生在评卷时,见到颜标的卷子,他看了一遍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他想颜标是颜真卿的后代,应该让这个忠烈的后代作状元。谢恩的那天,郑薰才发现错认了颜标。后来人们评论:?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

出处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  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卷八

解释指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知识分子

近义词冬烘学究

成语例句

◎ 中国***的第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有不少是从激进的民主主义倾向马克思主义的,而满脑子封建思想的冬烘先生则不可能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科举试题那些事:主考官要费心命题,不然贻笑大方

不了了之 [bù liǎo liǎo zhī]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解释:了:了结,结束。用不了结的办法去了结。指把事情放在一边不管,就算完事。

出自:宋·叶少蕴《避暑录话》卷上:“唐人言冬烘是不了了之语,故有‘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是鲁公’之言。人以为戏谈。”

示例:刚才的争论就这样~。

◎叶圣陶《小病》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用于处理问题拖拉没有下文

古代科举考试是国家抡才大典,对于主考官的选用是十分讲究的。 主考官若是出不好题目,那就会贻笑大方,有损朝廷脸面。 而有些考官出题会与当时朝政联系在一起,无节操者阿谀奉承,有骨气者讽刺抨击。 唐武宗时期,任用大臣郑薰为主考官负责某年的科考。 当时藩镇割据,***很不太平,郑薰就想为国家选拔一些正直忠贞的人才。 正好这届有个士子叫颜标,郑薰认为他是颜鲁公(颜真卿)之后,那可是忠贞的典范,于是郑薰便定他为状元。 等放榜之后,郑薰与颜标聊天,问及颜家庙院,颜标答道家贫,哪有什么祭祀先人庙院。 郑薰这才知道颜标并不是颜真卿的后人,沉默良久。 只是已经放榜,无法更改。 后来事情传出,士子们作诗嘲讽:「 ”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 不过颜标虽然不是颜真卿后人,但是骨气和忠贞也是有的,后来死于王希烈之乱,也是坚贞不屈。颜标,咸通中郑薰下状元及第。先是徐寇作乱,薰志在激劝勋烈,谓标鲁公之后,故擢之巍峨。既而问及庙院,标曰:寒素,京国无庙院。薰始大悟,塞默久之。时有无名子嘲曰:「 ”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 而唐僖宗时期,国家更是腐朽不堪,黄巢起义爆发。某年崔澹任主考官,出题为「 ”以至仁伐至不仁”,奉承唐僖宗为「 ”至仁”,贬低黄巢为「 ”至不仁”,但是在很多人看来,两者正好相反。 有士子作诗嘲讽:「 ”主司何事厌吾皇,解把黄巢比武王。” 崔澹试《以至仁伐至不仁赋》,时黄巢方炽,因为无名子嘲曰:「 ”主司何事厌吾皇,解把黄巢比武王。”  有时候涉及党争,某些主考官会被有意讽刺,挖苦。 北宋欧阳修主持某次考试时,出题「 ”通其变而使民不倦”。 欧阳修此题语出《周易》,「 ”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一句,但是多了一个「 ”而”字。 于是有士子作诗挖苦:「 ”试官偏爱外生儿。” 该士子将「 ”而”字作「 ”儿”字,其实人身攻击了,讽刺欧阳修与外甥女之间的事,这事算是欧阳修的丑闻了。 欧阳文忠典试,出「 ”通其变而使民不倦「 ”赋诗,谓多一「 ”而「 ”字,钱氏子因作诗云:「 ”试官偏爱外生儿「 ”。此又援蒋之奇,劾欧甥女暧昧事,更为浮薄。 很多时候,地方考试的主考官会在试题中谄媚当权者,如此直接,也令人非议。 嘉靖皇帝对忌讳是极多的,一不小心就会惹祸,所以地方试题都以阿谀奉承为主。 某年某地,出题为「 ”五百余岁而巧”,马屁拍的脸都不红。 张居正 张居正当权时,湖广有人出试题:「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来夸赞当时的统治。 当然了,若是当权实在不像话,也有试题来讽刺他们的。 万历时期,应天府以「 ”管仲器小”命题,福建以「 ”鄙夫事君”命题,讽刺辅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