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言无忌是谁写的,昌言骤用,不为时望所伏,或短其闽语难晓翻译

tamoadmin 成语讲堂 2024-06-07 0
  1. 昌志的网络解释昌志的网络解释是什么
  2. 宁昌的引证解释宁昌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3. 忌的成语
  4. 关于止语的成语或诗句
  5. 表示直言的成语有那些
  6. 归昌的词语归昌的词语是什么
  7. 忌俗的诗句忌俗的诗句是什么
  8. 苏报案的案件概述

昌言的诗词有:《送石昌言归蜀》《送梅昌言出镇太原》。

昌言的诗词有:《近者昌言多出诸贤之后有感一首》《送梅昌言出镇太原》。拼音是:chāngyán。注音是:ㄔㄤ一ㄢ_。结构是:昌(上下结构)言(独体结构)。

昌言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昌言无忌是谁写的,昌言骤用,不为时望所伏,或短其闽语难晓翻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昌言chāngyán。(1)正当的言词,好话。(2)正直的、无所忌惮的话。

二、引证解释

⒈善言;正当的言论。引《书·皋陶谟》:“禹拜昌言曰:‘俞!’”孔颖达疏:“禹乃拜受其当理之言。”《汉书·王莽传中》:“嘉新公国师以符命为予四辅,明德侯刘龚、率礼侯刘嘉等凡三十二人皆知天命,或献天符,或贡昌言,或捕告反虏,厥功茂焉。”颜师古注:“昌,当也。”《旧唐书·方伎传·叶法善》:“公以理国之法,数奏昌言。”清方文《送左三山先生巡按浙江》诗之一:“缓步归天仗,昌言悦圣衷。”⒉谓直言不讳。引《后汉书·马融传》:“俾之昌言而宏议,_越三家,驰骋五帝,悉览休祥,总括_瑞。”唐高适《三君咏·狄梁公》:“昌言太后朝,潜运储君策。”宋陈亮《廷对策》:“十年之间,_起而沮抑之,未能止其偏,去其伪,而天下之贤者先废而不用,旁观者亦为之发愤以昌言,则人心何繇而正乎!”清黄遵宪《近世爱国志士歌》序:“识者深忧之,而未敢昌言也。”章炳麟《记印度西婆耆王纪念会事》:“印度人不敢以反对英国,经画独立昌言于众,而一寓其意于记念会。”⒊犹倡言,提倡。昌,通“倡”。引《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中国灭亡论》:“於是_之高谈革命、昌言勤王者,莫不感激欷_。”伧父《清廷预备立宪》:“自甲午以至戊戌,变法之论虽甚盛,然尚未有昌言立宪者。”

三、国语词典

善言。

四、网络解释

昌言中国东汉末哲学家仲长统的哲学政治著作。《后汉书·仲长统传》载,仲长统“每论说古今及时俗行事,恒发愤叹息。因著论名曰《昌言》,凡三十四篇,十余万言”。原书已佚,《后汉书》“本传”录有《理乱》、《损益》、《法诫》三篇。此外,《群书治要》、《意林》、《齐民要术序》、《文选》、《太平御览》等书中保存有某些片断。《昌言》针对东汉末年的社会弊病,主张“限夫田以断并兼,急农桑以丰委积,严禁令以阶僭差,察苛刻以绝烦暴”;“政不分于外戚之家,权不入于宦竖之门”。反对“选士而论族姓阀阅”,主张“核才艺以叙官宜”。在哲学上,提出“人事为本,天道为末”的观点,反对迷信天道而背人事。《昌言》的辑本,见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的《全后汉文》和马国翰的《玉函山房辑佚书》。

关于昌言的诗句

何至敢昌言何怪昌言毁仲舒董子昌言日月光

关于昌言的成语

昌言无忌羊枣昌_昌_羊枣五世其昌乐昌破镜光昌流丽繁荣昌盛乐昌之镜乐昌分镜日富月昌

关于昌言的词语

日富月昌乐昌之镜昌言无忌五世其昌光昌流丽繁荣昌盛武昌剩竹羊枣昌_乐昌破镜昌_羊枣

关于昌言的造句

1、可是修行到心无挂碍,却不是容易事。我认识一位唯心论的学者,平素昌言意志自由,忽然被人,系于暗室十有余日,备受***,释出后他对我说:“意志自由固然不诬,但是如今我才知道身体自由更为重要。”。

2、被《隋志》列为杂家的仲长统在其《昌言》也有明显的老、庄思想。

3、而知州大人亦有开言路、纳俊贤之美意,故今日这临江楼便是不讳之门,公子尽可昌言无忌,清凝静聆高见。

4、崇祯帝对杨嗣昌言听计从,下诏照准。

5、他这封建议书可以说是句句昌言呀!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昌言的详细信息

昌志的网络解释昌志的网络解释是什么

昌言无忌——昌言:原指善言,引伸为直言。敢于直言,无所顾忌。

盗贼公行——指社会治安差,盗贼公开行窃,无所顾忌。

放心托胆——放得下心,无所顾忌而胆大。指因无牵挂不存戒备。

放意肆志——纵情而无所顾忌。

敢作敢为——指行事不怕风险,无所顾忌。

狗胆包天——狗胆:指坏人的胆子;包天:包住天,形容特大。形容坏人的行为无所顾忌,为所欲为。

横行无忌——横行:指行动蛮横;无忌:无所顾忌。指倚仗暴力,毫无顾忌地干坏事。

横无忌惮——任意妄为,无所顾忌。

谩上不谩下——瞒:欺骗。欺骗上级,对下级无所顾忌。

肆行无忌——恣意横行,无所顾忌。

宁昌的引证解释宁昌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昌志的网络解释是:昌志昌志,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chāngzhì,释义是壮志

昌志的网络解释是:昌志昌志,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chāngzhì,释义是壮志。拼音是:chāngzhì。注音是:ㄔㄤㄓ_。结构是:昌(上下结构)志(上下结构)。

昌志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犹壮志。

二、引证解释

⒈犹壮志。引南朝宋鲍照《代苦热行》:“生躯蹈死地,昌志登祸机。”黄节补注:“昌志,犹壮志也。”

关于昌志的诗句

业遥昌志湮昌志登祸机业遥昌志湮

关于昌志的成语

昌亭旅食日富月昌昌言无忌谔谔以昌乐昌分镜乐昌破镜繁荣昌盛光昌流丽昌_羊枣羊枣昌_

关于昌志的词语

昌_羊枣光昌流丽繁荣昌盛武昌剩竹昌言无忌日富月昌乐昌之镜羊枣昌_乐昌破镜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昌志的详细信息

忌的成语

宁昌的引证解释是:⒈安定昌盛。引《史记·天官书》:“五星同色,天下偃色,百姓_昌。”。

宁昌的引证解释是:⒈安定昌盛。引《史记·天官书》:“五星同色,天下偃色,百姓_昌。”。注音是:ㄋ一ㄥ_ㄔㄤ。拼音是:níngchāng。结构是:宁(上下结构)昌(上下结构)。

宁昌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安定昌盛。

二、网络解释

宁昌宁昌,读音是níngchāng,汉语词汇,解释为安定昌盛。

关于宁昌的诗句

宁昌言即死

关于宁昌的成语

羊枣昌_光昌流丽昌_羊枣繁荣昌盛乐昌之镜昌言无忌谔谔以昌乐昌分镜日富月昌昌亭旅食

关于宁昌的词语

昌_羊枣羊枣昌_日富月昌宁馨儿繁荣昌盛武昌剩竹光昌流丽乐昌破镜昌言无忌乐昌之镜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宁昌的详细信息

关于止语的成语或诗句

忌的成语如下:横行无忌、肆无忌惮、投鼠忌器、意忌信谗、不拘禁忌、一无忌惮、童言无忌、讳疾忌医、百无禁忌、出言无忌等。

一、词语释义:

1、肆无忌惮:肆:放肆;忌:顾忌;惮:害怕。非常放肆,一点没有顾忌。

2、无所顾忌:顾:顾虑;忌:忌惮。没有什么顾虑、畏惧。

3、投鼠忌器:投:用东西去掷;忌:怕,有所顾虑。想用东西打老鼠,又怕打坏了近旁的器物。比喻做事有顾忌,不敢放手干。

4、无所忌惮:惮:怕。毫无顾忌,任意妄为。

5、无所忌讳:没有什么顾虑。

6、无所畏忌:没有什么畏惧和顾忌。

7、外宽内忌:指外表上看似宽宏,内心却多忌刻。

8、恣肆无忌:恣:任意,放纵;忌:顾忌,害怕。形容任意胡作非为,毫无顾忌。

9、恣无忌惮:犹肆无忌惮。

10、百无禁忌:百:所有的,不论什么;禁忌:忌讳。什么都不忌讳。

11、昌言无忌:昌言:原指善言,引伸为直言。敢于直言,无所顾忌。

12、讳疾忌医: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13、忌讳之禁:指禁忌的言论或举动。

二、造句:

1、不幸的是,讳疾忌医只是在降低他们被治愈的几率。

2、她们都是横冲直撞,真真是肆无忌惮

3、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4、契苾何力沉毅持重,有统御之才,然颇有忌前之癖。

5、那些恣肆无忌的暴徒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6、他时常肆无忌惮地嘲笑他的同伴那副道貌岸然的神态。

7、他喝了点酒便借着酒劲肆无忌惮的发表起对领导的评价了!

表示直言的成语有那些

1.带‘止’的句子或诗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在水之湄。 遡洄从之,道阻且跻。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白露未已。所谓***,在水之涘。 遡洄从之,道阻且右。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清平调1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2 ——李白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装。 清平调3 ——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 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沈香亭北倚阑干。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肤如凝脂,面如白玉 沉鱼落雁,羞花闭月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美女妖且闲,***桑岐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攘袖见素手,皎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远。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编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 ——摘自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硕人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译文] 窈窕淑女体修长,披风罩在锦衣上;齐侯女儿多娇贵,嫁给卫侯到吾乡。 她和太子同胞生,也是邢侯小姨妹,谭公是她亲姐丈。 双手***如春荑,肤如凝脂细又腻;脖颈粉白如蝤蛴,齿如瓜子白又齐; 额头方正蛾眉细,笑靥醉人真美丽,秋波流动蕴情意。 窈窕淑女身材高,驻马停车在城郊;四匹雄马多矫健,马辔两边红绸飘, 鸟羽饰车好上朝;诸位大夫该早退,别让国君太操劳。 黄河之水声势大,奔腾向北哗啦啦;撒开鱼网呼呼响,鳣鲔跳跃泼剌剌, 芦荻稠密又挺拔。陪嫁女子服饰美,媵臣英武又高大。 《硕人》是《诗经》“卫风”中的一首,是赞美是齐庄公的女儿,卫庄公的老婆庄姜夫人的诗。庄姜夫人如诗中提到,是当时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可别小看这句“东宫之妹”,这是明写庄姜夫人跟太子是一母所生,也就是王后所生,凸显她娇贵的身份。有人说这位美丽的庄姜夫人嫁给卫庄公之后,受到了冷落谗嫉,没有子嗣,所以卫人同情她,为她做了这首赞美诗——这个“有人说”来自《左传》,力挺者是朱熹,不过这个解释向来很有争议,后人多认为这首诗看不出什么同情怜悯的成分,纯粹是赞美,是庄姜嫁到卫国时卫国人拍马屁的诗。从解释的不同看起来,朱夫子也不是纯粹道学,相当有人情味儿——我也宁愿相信这是人民同情美而无子的王后所做的诗也不愿相信这是无聊文人拍新女主人的马屁写的应制歌。 就算不看诗中的生僻字,单从字面也很好理解这首诗赞美的是庄姜夫人的美丽——其实这首诗里多数的语句还是在写庄姜的出身和排场,真正的外貌描写不过是“硕人其颀,衣锦褧衣”这一句和“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一段。 简单解释一下:“硕人”,原意是高大白胖的人,引申为美女,可见公元前七百多年的春秋时代,人们(至少是卫国的人们)喜欢高大丰满、皮肤白皙的美人,健康美还是比较吃香的。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女神雕像,无论哪一个都是高大丰腴、有着结实的臂膀、修长的双腿和一个圆润的小肚子——可见在人类的“先民”时期,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是喜欢那种高大丰硕型的美女,可以说,其审美观是十分健康的。究其所以,还是“美与善相统一”的规则在起作用,先民时期的人们,受自然条件所限,寿命没有现在长,高大健硕的女人至少代表着健康、宜生养,所以,是“好”的,因此也就是美的。女人圆润丰满的身体,就如灌满浆的稻谷,代表了一种生命力,在与天地战

2.关于学无止境的成语诗句有哪些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出自唐代韩愈的作zhidao品,收录于《增广贤文》,意思是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顺风船可驶,如果你想要在广博的书山、学海中汲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勤奋”和“刻苦”是必不可少的。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出自春秋老子《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意思是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版是从头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逐步进行的。再艰难的事情,只要坚持不懈的行动必有所成。

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出自明代朱熹的作品,收录在《俗语》中。意思是挨过寒冷冬季的梅花更加的幽香。喻义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

4、笃信好学权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泰伯》:“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意思是忠实地信仰,宁可死守善良和道义。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勤学好问。

5、真才实学

出自宋 · 王十朋《梅溪王忠公文集》第二十三卷:“知其所得必真才实学。”意思是真正的才能和学识。后常用于形容人富有才能及学识。

百度百科-学无止境

3.带点和止的成语有哪些成语大全

点到为止。

点金成铁 用以比喻把好文章改坏。也比喻把好事办坏。

点铁成金 原指用手指一点使铁变成金的法术。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

点金乏术 术:法术,方法。没有点铁成金的法术。比喻没有最好的方法筹集钱财,解决贫困。

点睛之笔 笔:文笔。指文章传神绝妙之处。

点石成金 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

点头哈腰 比喻虚***的恭敬或过分的客气。

点金无术 没有点铁成金的法术。比喻没有最好的方法筹集钱财,解决贫困。同“点金乏术”。

点金作铁 用以比喻把好文章改坏。也比喻把好事办坏。同“点金成铁”。

点石为金 指用手指一点使石变成金的法术。同“点铁成金”。

点手划脚 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多形容说话放任不拘,或轻率地指点、批评。

点手莋脚 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多形容说话放任不拘,或轻率地指点、批评。

点水不漏 形容十分周到、严密,毫无差失漏洞。

点头会意 ①形容机灵乖觉。②表示允可、赞许。

点头咂嘴 表示同意、赞赏。

点头之交 指交情甚浅,见了面只不过点点头而已。

点胸洗眼 指一洗尘俗,使人豁然明朗。

点纸画字 指在契约或供词上捺指模和签押。

点指划脚 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多形容说话放任不拘,或轻率地指点、批评。同“点手划脚”。

4.关于万的成语或者诗句

万寿无疆

万无一失

万水千山 傲睨万物 百宝万货 碧空万里 包罗万象 包罗万有

拨万轮千 拨万论千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八万四千 百万雄兵

百万雄师 报效万一 不远万里 插架万轴 成千成万

成千累万 成千论万 成千上万 灯火万家 读书破万卷

腹饱万言 方寸万重 富轹万古 抚绥万方 扶摇万里

感慨万端 感慨万千 光芒万丈 广厦万间 挂一漏万

光焰万丈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计出万全 计出万死 惊惶万状

惊恐万状 阶前万里 家书抵万金 经纬万端 渴尘万斛

恐慌万状 狼狈万状 立马万言 论千论万 雷霆万钧

离题万里 名垂万古 明见万里 泥金万点 鹏程万里

排除万难 鹏霄万里 千变万化 千兵万马 千变万状

千变万轸 千差万别 千差万错 千愁万恨 前程万里

千村万落 千乘万骑 千仓万箱 千愁万绪 千刀万剁

千刀万剐 千端万绪 千叮万嘱 千恩万谢 千峰万壑

千方万计 千沟万壑 千呼万唤 千回万转 千红万紫

千汇万状 巧捷万端 千家万户 千军万马 千了万当

千龄万代 千门万户 千难万苦 千难万难 千难万险

千秋万代 千秋万古 千秋万岁 千秋万世 千千万万

青钱万选 千山万壑 千生万劫 千丝万缕 千思万虑

千山万水 千生万死 千水万山 千思万想 千条万端

万里长征 傲睨万物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百万雄师 包罗万象

1. 万山潭作 (孟浩然)

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2. 陪独孤使君同与萧员外证登万山亭 (孟浩然)

万山青嶂曲,千骑使君游。神女鸣环佩,仙郎接献酬。遍观云梦野,自爱江城楼。何必东南守,空传沈隐侯。

3. 登万岁楼 (孟浩然)

万岁楼头望故乡,独令乡思更茫茫。天寒雁度堪垂泪,日落猿啼欲断肠。曲引古堤临冻浦,斜分远岸近枯杨。今朝偶见同袍友,却喜家书寄八行。

4. 送万巨 (卢纶)

把酒留君听琴,难堪岁暮离心。霜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空阴。人愁荒村路细,马怯寒溪水深。望断青山独立,更知何处相寻。

5. 和李中丞酬万年房署少府过汾州景云观…李早 (卢纶)

显晦澹无迹,贤哉常晏如。如何警孤鹤,忽乃传双鱼。叙以泉石旧,怅然风景馀。低回青油幕,梦寐白云居。玉洞桂香满,雪坛松影疏。沈思瞩仙侣,纾组正军书。积学早成道,感恩难遂初。梅生谅多感,归止岂吾庐。

6. 大堤行寄万七 (孟浩然)

大堤行乐处,车马相驰突。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王孙挟珠弹,游女矜罗袜。携手今莫同,江花为谁发。

7.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李颀)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8. 赠万生下第还吴 (郎士元)

直道多不偶,美才应息机。灞陵春欲暮,云海独言归。为客成白首,入门嗟布衣。莼羹若可忆,惭出掩柴扉。

9. 杂曲歌辞?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 (张说)

金天诞圣千秋节,玉醴还分万寿觞。试听紫骝歌乐府,何如騄骥舞华冈。连骞势出鱼龙变,蹀躞骄生鸟兽行。岁岁相传指树日,翩翩来伴庆云翔。圣王至德与天齐,天马来仪自海西。腕足齐行拜两膝,繁骄不进蹈千蹄。髤髵奋鬣时蹲踏,鼓怒骧身忽上跻。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远听明君爱逸才,玉鞭金翅引龙媒。不因兹白人间有,定是飞黄天上来。影弄日华相照耀,喷含

5.关于带有"言""语"的成语

杯酒言欢 背惠食言 悖言乱辞 秕言谬说 币重言甘 闭口不言 闭口无言 变色之言 冰炭不言,冷热自明 博闻辩言 薄唇轻言 不苟言笑 不堪言状 不可胜言 不可言传 不可言宣 不可言喻 不可言状 不幸而言中 不恤人言 不言不语 不言而信 不言而谕 不言而喻 不以人废言 不知所言 惨不忍言 察言观色 察言观行 谗言佞语 昌言无忌 畅所欲言 沉厚寡言 沉静寡言 沉密寡言 沉默寡言 沉毅寡言 沉重寡言 沉重少言 陈言肤词 陈言老套 陈言务去 成一家言 耻言人过 出言不逊 出言成章 出言吐词 出言吐气 出言吐语 出言无状 出言有章 刍荛之言 创意造言 词言义正 大辩不言 大言不惭 谠言嘉论 谠言直声 得意忘言 德容言功 德言工貌 德言工容 德言容功 笃论高言 杜绝言路 杜口绝言 杜口无言 敦默寡言 顿腹之言 顿口无言 多言多语 多言繁称 多言或中 多言数穷 讹言惑众 恶言厉色 恶言詈辞 耳食之言 发言盈庭 烦言碎辞 犯言直谏 方言矩行 放言高论 放言遣辞 肺腑之言 风言醋语 风言风语 风言雾语 风言影语 肤受之言 附耳低言 腹饱万言 甘言厚礼 甘言美语 敢怒而不敢言 敢怒敢言 敢怨而不敢言 姑妄言之 瞽言萏议 瞽言妄举 顾而言他 顾左右而言他 广开言路 规言矩步 诡言浮说 贵不可言 罕言寡语 毫不讳言 豪言壮语 好言好语 黑言诳语 闳言崇议 闳言高论 胡言汉语 胡言乱道 胡言乱语 花言巧语 话言话语 秽言污语 极而言之 急不择言 疾言倨色 疾言遽色 疾言厉气 疾言厉色 疾言怒色 计行言听 季路一言 嘉言善行 嘉言善状 嘉言懿行 尖言尖语 尖言冷语 缄口不言 缄口无言 交浅言深 矫言伪行 金口玉言 金口御言 金石良言 金石之言 金玉良言 金玉之言 谨言慎行 靖言庸回 靖言庸违 静言令色 静言庸违 酒后失言 举止言谈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侃侃而言 课语讹言 口不择言 口出大言 口出狂言 口无择言 苦不堪言 苦不可言 款语温言 狂瞽之言 乐不可言 冷言冷语 冷言热语 立马万言 临别赠言 流言飞文 流言飞语 流言蜚语 流言风语 流言混话 流言惑众 流言止于智者 龙言凤语 乱语胡言 落花无言 满纸空言 媒妁之言 美言不信 扪虱而言 秘而不言 绵言细语 妙不可言 妙言要道 敏于事,慎于言 名不正,言不顺 名正言顺 默默无言 木讷寡言 目动言肆 难言之隐 讷口少言 讷言敏行 能言快说 能言快语 能言巧辩 能言善辩 逆耳良言 逆耳之言 片言一字 片言折狱 片言只语 片言只字 偏听偏言 七言八语 千里结言 千言万说 千言万语 千语万言 前言不搭后语 前言往行 钳口不言 遣言措意 巧言利口 巧言令色 巧言偏辞 巧言如簧 巧语花言 轻言寡信 轻言轻语 轻言软语 轻言肆口 轻言细语 情见乎言 人微言贱 人微言轻 人言籍籍 人言藉藉 人言可畏 人言啧啧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仁言利博 仁言利溥 日试万言 软语温言 三夫之言 三复斯言 三言讹虎 三言两句 三言两语 散言碎语 涩于言论 伤言扎语 少言寡语 身轻言微 身微言轻 绳墨之言 诗以言志 食言而肥 事核言直 拭面容言 书不尽言 殊言别语 肆言詈辱 谈言微中 谭言微中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恬言柔舌 甜言美语 甜言媚语 甜言蜜语 甜言软语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同日而言 徒讬空言 徒托空言 退有后言 吞言咽理 托于空言 托之空言 托诸空言 万语千言 王顾左右而言他 妄言妄听 危言高论 危言核论 危言核论 危言逆耳 危言耸听 危言竦论 危言危行 危言正色 微言大义 微言大谊 位卑言高 握手言欢 无稽之言 无可讳言 无言可对 无庸讳言 五言长城 勿谓言之不预也 西邻责言 析言破律 下笔千言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闲言长语 闲言淡语 闲言冷语 闲言泼语 闲言碎语 闲言闲语 闲言赘语 涎言涎语 相对无言 小小不言 信口胡言 信言不美 行不副言 行浊言清 询事考言 训格之言 哑口无言 言必信,行必果 言必有据 言必有物 言必有中 言不达意 言不逮意 言不二价 言不顾行 言不及行 言不及义 言不尽意 言不由中 言不由衷 言出法随 言出祸从 言出祸随 言传身教 言从计纳 言从计听 言从计行 言颠语倒 言多必失 言多伤行 言多伤幸 言多伤幸 言而不信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言而无信 言而有信 言发祸随 言方行圆 言芳行洁 言高语低 言寡尤,行寡悔 言归和好 言归于好 言归正传 言过其实 言和意顺 言简义丰 言简意该 言简意赅 言简意少 言简意深 言近意远 言近旨远 言近指远 言来语去 言类悬河 言论风生 言气卑弱 言清行浊 言***殊 言若悬河 言三语四 言十妄九 言是人非 言谈举止 言谈林薮 言提其耳 言听计从 言听计行 言听计用 言听谋决 言听事行 言听行从 言外之味 言外之意 言为心声 言文行远 言无不尽 言无二价 言无伦次 言笑不苟 言笑晏晏 言笑自如 言笑自若 言信行果 言行抱一 言行不贰 言行不符 言行不一 言行计从 言行若一 言行相悖 言行相符 言行相副 言行相顾 言行相诡 言行信果 言行一致 言扬行举 言犹在耳 言有尽而意无穷 言与心违 言语道断 言语路绝 言语妙天下 言约旨远 言者不知 言者弗知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言之不预 言之成理 言之过甚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言之无物 言之有故 言之有礼 言之有理 言之有物 言之有序 言之凿凿 言之谆谆,听之藐藐 言中事隐 言重九鼎 妖言惑众 药石之言 要而言之 要言不烦 要言妙道 一家之言 一言半辞 一言半句 一言半语 一言不发 一言既出,。

6.带止的成语有哪些

永无止境、

饮鸩止渴、

叹为观止、

浅尝辄止、

望梅止渴、

高山仰止、

戛然而止、

树欲静而风不止、

心如止水、

学无止境、

止于至善、

令行禁止

扬汤止沸、

欲言又止、

流言止于智者、

适可而止、

止戈为武、

官止神行、

言谈举止、

知止不殆、

抽薪止沸、

望门投止、

吉祥止止、

漫无止境、

以杀止杀、

止谈风月、

止戈兴仁、

止戈散马、缉掸光赶叱非癸石含将

以刑止刑

7.带言和止的成语有哪些

欲言又止

拼音:yù yán yòu zhǐ

解释:想说又停止不说。形容有难言的苦衷。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事在两难,欲言而止。”

示例:语甚凄楚,惊问之,~者再。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近义词:首鼠两端、举棋不定、迟疑不决

反义词:快人快语、心直口快、一针见血

语法:作谓语、定语;形容有难言的苦衷

举止言谈

拼音:jǔ zhǐ yán tán

解释:行为举动和说话言论。指人的外在风度。

出处:唐·杜牧《罪言》:“山东之人,叛且三五世矣,今之后生所见,言语举止,无非叛也,以为事理正当如此,沈酣入骨髓,无以为非者。”

示例:那做人的一切~,存心处事,其中讲究,真无穷尽。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一回。

近义词:言谈举止

语法:作主语、宾语;指人的外在风度

言谈举止

拼音:yán tán jǔ zhǐ

解释:人的言语、举动、行为。

出处:清·黄宗羲《陈母沈孺人墓志铭》:“其言谈举止,不问可知胡先生***也。”

示例:她又长得好看,身子单薄,~非常斯文。

★刘绍棠《蒲柳人家》

近义词:音容笑貌

语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人的言行

流言止于智者

拼音:liú yán zhǐ yú zhì zhě

解释: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传了。形容谣言经不起分析。

出处:《荀子·大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

示例: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4回:“~,诸兄都是高人,怎么以戏言当真?”

语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指谣言

8.有关雨的诗句和成语

关于雨的诗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关于雨的成语:八方风雨 八方:四方四隅的总称。四面八方的疾风骤雨。

比喻形势骤然变幻,动荡不安 暴风疾雨 暴:急骤,猛烈;疾:迅疾。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别风淮雨 别:指“列”的误写;淮:指“*”的误写。

用讹字以求新异 楚天云雨 指巫山神女,或男女欢情 粗风暴雨 指风雨之来势急骤狂猛 风风雨雨 刮风下雨,比喻重重阻难或议论纷纷 风雨交加 大风暴雨一齐袭来。形容天气十分恶劣 覆雨翻云 比喻反复无常,玩弄手段。

也比喻世事变幻莫测 箕风毕雨 古传月亮经过箕星时风多,经过毕星时雨多。指官吏施政应顺应民情 急风暴雨 急:急促;暴:猛烈。

急剧的风雨,形容声势浩大而迅猛 见风是雨 比喻只看到一点迹象,就轻率地信以为真 阑风长雨 阑珊的风,冗多的雨。指夏秋之际的风雨。

泛指风雨不已 泪下如雨 泪水如同雨水一样流下来,形容十分悲伤 苦雨凄风 形容天气恶劣。比喻情景凄苦悲凉 撩云拨雨 指人调弄风情 盲风暴雨 指非常急骤的风雨 飘风暴雨 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牛毛细雨 指极细的小雨 巴山夜雨 指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

暴风骤雨 暴、骤:急速,突然。又猛又急的大风雨。

比喻声势浩大,发展急速而猛烈。 拨云撩雨 比喻男女间的挑逗。

餐风沐雨 餐:吃;沐:洗。以风充饥,用雨水洗头。

形容旅行或野外生活的艰辛。 朝云暮雨 暮:傍晚。

早上是云,晚上是雨。原指神女的早晚变化,旧时用以喻指男女的欢会。

称雨道晴 比喻说话说不到一块。 础润而雨 柱子的基石润湿了,就是要下雨的征候。

比喻见到一点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方向。 春风化雨 化:化生和养育。

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春风夏雨 春风和煦,夏雨滋润,足以养育万物。常比喻及时给人以教益和帮助。

春雨如油 春雨贵如油。形容春雨可贵。

东风化雨 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对床夜雨 指亲友或兄弟久别重逢,在一起亲切交谈。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

翻云覆雨 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 风调雨顺 调:调和;顺:和协。

风雨及时适宜。形容风雨适合农时。

风吹雨打 原指花木遭受风雨摧残。比喻恶势力对弱小者的迫害。

也比喻严峻的考验。 风鬟雨鬓 形容妇女在外奔波劳碌,头发散乱。

风潇雨晦 形容风急雨骤,天色昏暗。也比喻形势险恶。

风雨不改 比喻处于恶劣环境中不变其节操。 风雨对床 指兄弟或亲友久别后重逢,共处一室倾心交谈的欢乐之情。

风雨如晦 指白天刮风下雨,天色暗得象黑夜一样。形容政治黑暗,社会不安。

风雨同舟 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风雨萧条 萧条:寂寞。风雨交加,显出冷落的景象。

风雨凄凄 凄凄:寒冷。风雨交加,清冷凄凉。

风雨无阻 不受刮风下雨的阻碍。指预先约好的事情,一定按期进行。

风雨不测 风和云都不可预测。比喻事物或局势像风云变幻那样不可预测。

风雨不透 风刮不进,雨水透不过。形容封闭或包围得十分紧密。

风雨飘摇 飘摇:飘荡。在风雨中飘荡不定。

比喻局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 风雨如磐 磐:大石头。

形容风雨极大。 风栉雨沐 栉:梳子、篦子等梳头发的用具;沐:沐浴、洗。

风梳头,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风雨不停。 甘雨随车 旧时称讼地方官的政治措施的话。

和风细雨 和风:指春天的风。温和的风,细小的雨。

比喻方式和缓,不粗暴。 虹销雨霁 虹:彩虹;销:同“消”,消失;霁:本指雨止,也引申为天气放睛。

彩虹消失,雨后天睛。 旱苗得雨 将要枯死的禾苗得到地场好雨。

比喻在危难中得到援助。 挥汗如雨 挥:洒,泼。

形容天热出汗多。 呼风唤雨 旧指神仙道士的法力。

现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也可形容势力猖獗。

挥汗成雨 挥:洒,泼。用手抹汗,汗洒下去就跟下雨一样。

形容人多。 旧雨今雨 原意是,旧时,每逢下雨宾客也来,而现在一遇雨就不来了。

后以“旧雨新。

归昌的词语归昌的词语是什么

不讳之朝:可直言不讳的朝代。指政治清明之世。

不讳之门:讳:忌讳。指说话可以直言不讳的地方。

草茅危言:草茅:指民间;危言:直言。指民间敢于指责朝政的正直言论。

昌言无忌:昌言:原指善言,引伸为直言。敢于直言,无所顾忌。

持禄保位:禄:旧时官吏的薪俸。为了保持俸禄官位,大臣阿谀奉承,不敢直言进谏。也指大臣有过失不肯引咎辞职。

从谏如流:谏:直言规劝。听从规劝像流水一样自然。形容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

谠论侃侃:谠论:公正、正直的言论。对上敢于直言,谈论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谠论危言:公正的议论,无畏的直言。

谔谔以昌:谔谔:直言争辩的样子。群臣勇于直言争辩,国家就会兴盛。

谔谔之臣:谔谔:直话直说。勇于直言劝谏的臣子。

犯颜敢谏: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谏:以直言规劝。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

犯颜极谏: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威严;极谏:以直言规劝(常用下对上)。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其改正错误。

犯颜进谏: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谏:以直言规劝。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

犯颜直谏: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威严;直谏:以直言规劝。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其改正错误。

謇谔之节:謇谔:忠诚直言;节:节操。忠诚直言的节操。

謇謇谔谔:謇謇:正直,诚实;谔谔:直言敢谏。形容忠正直言。

谏争如流:谏争:争同“诤”,直言相劝。劝谏的话如同流水一样,滔滔不绝。

君仁臣直:仁:仁义;直:正直。君主仁爱,臣下才能直言相谏。

良师诤友:良:好;诤:敢于直言。很好的老师,能够直言相劝的朋友。

麦丘之祝:指直言之谏。

面引廷争:指直言敢谏。同“面折廷争”。

面折廷争:面折: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廷争:在朝廷上争论。指直言敢谏。

面折廷诤:指直言敢谏。同“面折廷争”。

面折庭争:指直言敢谏。同“面折廷争”。

面争庭论:指直言敢谏。同“面折庭争”。

批鳞请剑:指敢于直言犯上请斩巨奸。

批逆鳞:批:触;逆鳞:倒生的鳞。触犯了龙喉下的逆鳞。比喻臣下直言劝谏,触犯君主。也比喻弱国侵犯强国。

批其逆鳞:批:触;逆鳞:倒生的鳞。触犯了龙喉下的逆鳞。比喻臣下直言劝谏,触犯君主。也比喻弱国侵犯强国。

饰非拒谏:饰:掩饰;非:错误;谏:直言规劝。拒绝劝告,掩饰错误。

廷争面折:廷争:在朝廷上争论;面折: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指直言敢谏。

言人所不言:言:说。敢于说别人不敢和不便说的话,即直言不讳。

言无粉饰:粉饰:装饰表面。说出的话没有虚伪掩饰的地方。形容说话直言不讳。

义不容隐:隐:隐瞒。就道理上讲不应隐瞒,理应直言。

有犯无隐:指对上敢于无所隐讳地直言正谏,虽有冒犯也在所不顾。

正色敢言:态度严肃,敢于直言。

正色危言:态度严肃,语言正直,能使人望而生畏。同“正色直言”。

直言极谏:①谓以正直的言论谏诤。古时多用于臣下对君主。②直言极谏科的省称。

直言切谏:谓以正直的言论谏诤。古时多用于臣下对君主。同“直言极谏”。

直言无隐:直率地说话,无所隐讳。同“直言无讳”。

直言勿讳:直率地说话,无所隐讳。同“直言无讳”。

朱云折槛:朱云:汉代人名。折槛:折断栏杆。朱云折断了栏杆。形容敢于直言进谏。

忌俗的诗句忌俗的诗句是什么

归昌的词语有:武昌剩竹,昌_羊枣,光昌流丽。

归昌的词语有:昌言无忌,日富月昌,武昌剩竹。2:注音是、ㄍㄨㄟㄔㄤ。3:结构是、归(左右结构)昌(上下结构)。4:拼音是、guīchāng。

归昌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谓凤凰集鸣。

二、引证解释

⒈谓凤凰集鸣。引汉刘向《说苑·辨物》:“_凤_晨鸣曰发明集鸣曰归昌。”晋张协《七命》:“追逸响於八风,***奇律於归昌。”唐陈子昂《洪崖子〈鸾鸟诗〉序》:“扣归昌之律,协朝阳之音。”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_桌来章_尝得一古砚,上刻云中仪凤形,梁瑶峰相国为之铭曰:‘有_之祥,其鸣归昌。’”一说,凤凰夕鸣叫“归昌”。《宋书·符瑞志中》:“_凤凰_晨鸣曰发明夕鸣曰归昌。”

三、网络解释

归昌归昌谓凤凰集鸣。地名,归昌乡,位于山东省郯城县。

关于归昌的诗词

《帝幸蜀(乾符岁,一作狄归昌诗)》《送人归昌州》《春归昌谷》

关于归昌的诗句

兆归昌赴节凤归昌凤历归昌

关于归昌的成语

日富月昌归十归一谔谔以昌乐昌之镜昌_羊枣昌言无忌光昌流丽昌亭旅食乐昌破镜乐昌分镜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归昌的详细信息

苏报案的案件概述

忌俗的诗句有:身闲终忌俗流亲,好诗长忌俗人闻。

忌俗的诗句有:亭孤应忌俗人登,身闲终忌俗流亲。结构是:忌(上下结构)俗(左右结构)。注音是:ㄐ一_ㄙㄨ_。拼音是:jìsú。

忌俗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忌落俗套。

二、引证解释

⒈忌落俗套。引宋徐度《却扫编》卷中:“凡作诗工拙所未论,大要忌俗而已。”

三、网络解释

忌俗忌俗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ìsú,是指忌落俗套。

关于忌俗的成语

投鼠忌器罔所顾忌恣肆无忌肆行无忌无所忌讳论甘忌辛横无忌惮昌言无忌嫌贫忌富

关于忌俗的词语

论甘忌辛肆无忌惮罔所顾忌恣睢无忌昌言无忌肆行无忌略无忌惮恣行无忌无所忌讳无所忌惮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忌俗的详细信息

《苏报》原是一家以日侨出面开办的报纸,1896年6月26日创刊于上海。主办人胡璋,以其日籍妻子生驹悦的名义注册,报刊内容多载市井琐事。1900年,由陈范接办,倾向改良。1902年南洋公学发生退学风潮,《苏报》首先报道,旋设“学界风潮”专栏,及时报道***消息,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声价大起”,而想“更以适时言论张之。 1903年夏,《苏报》支持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的活动,聘请章士钊为主笔,章太炎、蔡元培为撰稿人,报道各地学生的爱国运动。以后,《苏报》又陆续刊登了许多激烈地宣传革命的文章,旗帜更为鲜明。 近代历史上的改良和革命,都是以报刊宣传为先导的。

十九世纪末的戊戌维新,《强学报》《时务报》《湘报》《知新报》就是改良派的主要宣传基地。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在日本创刊《清议报》,鼓吹“勤王”、“保皇”。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也在己亥十二月二十五日(1900年1月25日)于香港办《中国旬报》,由陈少白主编。1900年春,中国留日学生在东京成立励志会。冬,戢翼翚等创办《译书汇编》,译载西方政治名著。如卢梭《民约论》、孟德斯鸠《万法精理》、穆勒《自由原论》等。1901年5月10日,秦力山、戢翼翚、沈翔云等创办《国民报》,鼓吹天赋***、平等自由。第四期发表了章太炎的《正仇满论》,批判梁启超在《清议报》上连载的《积弱溯源论》,驳斥保皇派。这时,知识分子日渐从康、梁的思想影响下解放出来,促使了革命派的觉醒和改良派的分化。1902年4月,章太炎在日本结合秦力山等发起“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动员反清革命,接着,《江苏》、《浙江潮》等革命书刊也先后在日本发行。

这时,蔡元培、蒋观元、叶瀚、黄宗仰等集议,成立中国教育会。章程中宣布:

本会以教育中国男女青年,开发其智识而增进其国家观念,以为他日恢复国权之基础为目的。

10月,上海南洋公学发生退学风潮,得到教育会的支持。推蔡元培为总理。《章程》中说:“重精神教育,而所授各科学,皆为锻炼精神,激发志气之助。”

1903年4月3日,江宁江南陆师学生因反对校方专制退学,得到上海教育会的支持。章士钊等三十人加入爱国学社,章太炎、蒋维乔、吴稚晖均任教职。

这年春,上海开展抗法拒俄运动,爱国学社革命空气活跃,师生在社会上公开宣传革命。《苏报》也经改组,“以鼓吹革命为己任。” 1903年5月27日(五月初一日),延请章士钊为主笔。章士钊“董理斯报”,《苏报》于6月1日(五月初六日)起,实行“大改良”,说是:

本报发行之趣意,谅为阅者诸公所谬许。今后特于***精当、时议绝要之处, 夹印二号字样,以发明本报之特色,而冀速感阅者之神经。

今将《苏报》“大改革”后的情况,按日简述如下:

1903年6月1 日(五月初六日)首列上述“本报大改革”。论说为《康有为》,说是:“要之康有为者,开中国维新之幕,其功不可没。而近年之顷,则康有为于中国之前途绝无影响。”但“今日之新社会已少康有为立锥之地”。“而天下大势之所趋,其必经过一躺之革命,殆为中国前途万无可逃之例”。

1903年6月2 日(五月初七日)首列“本报大注意”谓:“本报近 来详于学界,颇承海内外君子之不弃,投函无虚日,愧无以荷。今特将‘学界风潮’异常注重。论说之下,首隶此门,用以副诸君子之雅望。又增列‘舆论商榷’一种。凡诸君子以有关于学界政界各条件,愿以己见借本报公诸天下者,本报当恪守报馆为发表舆论之天职,敬与诸君子从长商榷,间亦忘其向陋,附有所陈,诸君子其匡我不逮,幸甚。”“论说”为《哀哉无国之民》。“学界风潮”有《论江西学堂学生无再留学之理》,谓:“乃二十世纪新中国之主人翁,而俯首就范于亡国家奴之下,大耻奇辱,孰过于斯”。6月。所有各省及本埠之琐屑新闻,概不合本报之格,严从沙汰,以一旨归。其‘时事要闻’中惟择其确有关系者罗列一二。另设‘特别要闻’一门,亦不常置,如获紧要军报,于中国绝大关系等事,则尽前登列,间加按语以质高明。阅者诸公或有以***录不备责本报者,本报当谨谢不敏”。谓:“后又得北京密电,上海道严拿蔡、吴、汤、钮新党四人,闻此亦吕海寰之所指名,即聚众会议之首领是也”。

颇承诸志士之所不弃,深表同情。投稿于本馆者,殆无虚日,可见中国民气之振。此本报绝大希望,铭感何如。故记者宁避三舍,敬谨先登,尤望诸大豪杰之不吝赐教,中国万岁”。“来稿”有《读〈革命军〉》,署“爱读《革命军》者”。谓:“是以排满之见,实足为革命之潜势力,而今日革命者所必不能不经之一途也”。“卓哉!邹氏之《革命军》也,以国民主义为干,以仇满为用,挦撦往事,根极公理,驱以犀利之笔,达以浅直之词。虽顽懦之夫,目睹其字,耳闻其语,则罔不面赤耳热,心跳肺张,作拔剑斫地、奋身入海之状。呜呼!此诚今日国民教育之第一教科书也”。同日“新书介绍”栏刊《革命军》广告,署“四川邹容著”,全文为:

《革命军》凡七章,首绪论,次革命之原因,次革命之教育,次革命必剖清人种,次革命必先去奴隶之根性,次革命独立之大义,次结论,约二万言。章炳麟为之序。其宗旨专在驱除满族,光复中国。笔极犀利,文极沉痛,稍有种族思想者,读之当无不拔剑起舞,发冲肩竖。若能以此书普及四万万人之脑海,中国当兴也勃焉,是所望于读《革命军》者。

谓:“夫中国吞噬于逆胡,已二百六十年矣。宰割之酷,诈暴之工,***所身受,当无不昌言革命”。末谓:

抑吾闻之,同族相代,谓之革命;异族攘窃,谓之灭亡;改制同族,谓之革命;驱除异族,谓之光复。今中国既灭亡于逆胡,所当谋者光复也,非革命云尔。容之署斯名,何哉?谅以其所规画,不驱除异族而已,虽政教学术、礼俗材性,犹有当革者焉,故大言之曰革命也”。署“共和二千七百四十四年四月。

1903年6月12日、13日(五月十七日、十八日)“来稿”有“汉种之中一汉种”的《驳〈革命驳议〉》。此文开头一段,略谓:“夫小小变法,不过欺饰观听,而无救于中国之亡。立宪足以救中国之亡,又非不知自由者所能就,然则研究实学果安所用耶?然而维新之极点,则必以立宪为归矣。彼所以侈陈维新、讳言革命者,非谓革命之举,必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大蹂大搏,以与凶顽争命,而维新可从容晏坐以得之耶?”以下论述“各国新政,无不从革命而成。”

按柳亚子《我和言论界的因缘》称:“公元1903年,我第一次到上海,进入爱国学社,这时候,和章太炎、邹威丹两位先生很接近。在阴历五月中旬,《新闻报》登了一篇《革命驳义》,太炎先生便写《驳〈革命驳议〉》来反驳他。开了一个头,他不高兴写了,叫我续下去。我续了一段,同邑蔡冶民先生也续了一段,末尾是威丹先生加上去的。”则此文为章、柳、蔡、邹四人写的。

余杭章炳麟移书驳之,持矛刺盾,义正词严,非特康氏无可置辨,亦足以破满人之胆矣。凡我汉种,允宜家置一编,以作警锺棒喝。定价一角”。

无以副读者诸君之望,心窃歉然。将目次分作十界:一,论说界(来稿选论,译件附);二,机关界,内设调查部,凡国内近今趋势极有关系各要件,或由本馆专员访得,或诸同志之寄稿,均隶此界(即特别要闻);三,教育界(即‘学界风潮’);四,政事界;五,新闻界,分中国之部、外国之部(即‘时事要闻’、‘世界要闻’);六,评论界(即‘舆论商榷’);七,通信界;八,纪言界,分‘文苑丛谈’;九,纪实界(即‘专件择要’);十,余录界。此十界者,不过略为区分,将来或有扩充,随时改订。惟此时限于篇幅,不能全登,当视其报料之倾向,疏密间出。又首次改良,以二号字夹用,今以其占篇幅过多,仍一律用四号字,而于发议精当处,加以圈识。惟机关界则间用二号字,以醒眉目。” 由上可知,《苏报》自1903年5月27日开始改革,延请章士钊为主笔后,6月1日实行“大改良”,发表论说《康有为》,说是;“今日新社会已少康有为立锥之地”。接着,又注意“学界风潮”,增订“舆论商榷”,在“时事要闻”中,“择其确有关系者严列一二”,另设“特别要闻”。对《新闻报》所载《革命驳议》也予骈驳。

“改革”后的《苏报》,其主要宗旨是反对改良,宣传革命。最引人注目的是邹容的《革命军》和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下简称《驳康书》),《苏报》不仅为此登“新书介绍”,而且刊登《序〈革命军〉》、《读〈革命军〉》,札录《驳康书》,还以《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为题。这样,清***就与帝国主义勾结,制造了“苏报案”。 《革命军》以悲愤的心情,通俗的语言,抨击清***的卖国罪行,认为只有革命,才能“去***而存良善”,“由野蛮而进文明”,“除奴隶而为主人”,号召以革命推翻满清***。

《革命军》的出版,《苏报》的介绍,章太炎《序》的刊布,皆在当时起了很大影响。 然而,此时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改良派的影响仍然存在。在革命形势高涨的情况下,康有为的***梁启超、欧榘甲也有些“摇于形势”。康有为遂于1902年写了《与同学诸子梁启超等论印度亡国由于各省自立书》和《答南北美洲诸华侨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②两文。前文对梁启超等的“摇于形势”、“妄倡十八省分立之说”予以驳斥,主张“今令以举国之力,日以击荣禄请归政为事,则既倒***之后,皇上复辟,即定宪法变新政而自强,是则与日本同轨而可望治效耳”。如果“移而攻满洲,是师法印人之悖蒙古而自立耳,则其收效亦与印度同矣”。

后文以为:“谈革命者,开口必攻满洲,此为大怪不可解之事”,“吾四万万人之必有***自由,必可不待革命而得之,可断言也”。“且舍身救民之圣主,去千数百年之敝政者,亦满人也”。“吾今论政体,亦曰‘满汉不分,君臣同治’八字而已,故满汉于今日无可别言者也,实为一家者也”,“欲革命则革命耳,何必攻满自生内乱乎!”

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苏报案”的发生,是清***和帝国主义相勾结,密谋镇压革命的一次政治案件。

清***密谋镇压革命

1903年6月29日(闰五月初五日),上海报纸上就有“爱国学社召集不逞之徒,倡演革命诸邪说”,“端方领奉廷寄外交部呈递魏光焘电”,“饬查禁密拿”的报道。端方是湖广总督,魏光焘是两江总督,说是“钦奉廷寄外务部呈递魏光焘电”,说明是“由上而发”的。次日(6月30日),“由沪道商美总领事会同各领签押,工部局即允协拿。”清***以《苏报》“悍谬横肆,为患不小”,特嘱美人福开森“切商各领等,务将该馆立即封闭”。7月4日,上海道袁树勋又亲访英、美领事,密谋镇压。 “苏报案”发生,上海租界当局审讯时,中外官僚也相勾结。清***指控《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大逆不道”的语句是:“自乙未以后,彼圣主所长虑却顾,坐席不暖者,独太后之废置吾耳。殷忧内结,智计外发,知非变法,无以交通外人得其欢心;非交通外人得其欢心,无以挟持重势,而排沮太后之权力。载湉小丑,未辨菽麦,铤而走险,固不为满洲全部计”。“载湉者,固长素之私友,而汉族之公仇也。况满洲全部之蠢如鹿豕者,而可以不革者哉?”章太炎在法庭上严词申斥,指出:“今年二月,在爱国学社任教习,因见康有为著书反对革命,袒护满人,故我作书驳之”。并“供不认野蛮***。”清***延请古柏及哈华托为律师,“谳员孙建臣直刺会同英总领事署迪翻译官升堂研鞫。”

7月21日,第二次审讯,“为章、邹诸党人所延律师博易及琼司”也到庭。博易称:“古律师所请改期会讯,堂上不能允从。若云交涉事机,究与何人交涉,不妨指明。况《公共租界章程》,界内之事,应归公堂审理。现在原告究系何人?其为***耶?抑江苏巡抚耶?上海道台耶?”审判员孙建臣说:“系奉旨着江苏巡抚饬拘,本分府惟有尊奉宪札行事而已”。博易律师又称:“***律师如不能指出章、邹等人所犯何罪,又不能指明交涉之事,应请将此案立即注销”。哈华托不允,谓:“仍俟***将交涉事机议妥,然后订期会讯”。孙建臣及英总领事署迪翻译“皆曰诺。” 在此以前,清***想方设法,欲置章、邹于死地。以“大逆不道,煽惑人心,谋为不轨”的罪名,企图将章、邹“引渡”,解至南京,处以极刑。美国公使康格、总领事古纳、参赞福开森也秘密策划“移交中国官府惩办”,以便从清***手中换取更多的特权。

由于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有矛盾,从而对于“引渡”,态度也不一致。据《中外日报》1903年8月18日载:“近在北京地方各公使因上海苏报馆一案,英国参赞之意,以为诸人不应交与华官,日本公使以为未尝拘人。以前上海道既与各国领事立有约章,现在即应照约办理。惟俄、法两国则欲助中国***,将诸人交于华官,故其中彼等之意见各不相同。美公使之意以为莫妙于仍交上海领事办理此事也。”尽管他们态度不一,但对中国人民的反抗加以镇压则是一致的,说是“逆书笔端犀利,鼓吹武装革命,杀戮满人,痛诋皇上,西人何故保护此辈莠民,使其谋为不轨,安然造反耶?”终因“街头谣言纷纭”,“引渡”未能实现。

只要写今上一字,罪名足矣”。古柏接着说:“章等扰乱人心之处,请阅之,其意欲将满人驱逐。此种重大之事,如华人尽听其语,天下岂不大乱”。主张严惩,汪瑶庭提出“应照华例究办”,古柏也予附和。清***官僚和英、美租界当局相互勾结。 领事团又“对此发生异议”,相持不决。当时报载:“苏报馆革命党渠魁邹容、章炳麟迭经上海县汪瑶庭大令命驾至英、美等国公共租界公廨会同谳员邓鸣谦司马、英总领事署翻译官翟比南君讯明各情,拟科以永远监禁之罪。前日,捕头遂命将章、邹二犯送入提篮桥畔西狱收禁。”

次年5月(四月),章太炎被判处监禁三年,邹容被判处监禁二年。“罚作苦工,限满释放,驱逐出境”。钱允生、陈吉甫“开释”。陈仲彝“姑准交保寻父到案”,龙积之“亦应省释。” 1903年7月7日,《苏报》被封,逮捕了章太炎。邹容激于义愤,自动投案。章、邹在会审公廨上继续宣传革命,坚持斗争。蔑视帝国主义和清朝统治者的迫害。

1904年5月,章、邹分别被租界法庭判处监禁3年和2年徒刑,并禁止中国人在租界内办报纸宣传革命和出版革命书籍。1905年,邹容被折磨致死,年仅21岁。1906年,章太炎刑满释放。强势的清***企图通过这一***压制舆论以达到镇压革命的目的,然而事与愿违,通过“《苏报》案”,《革命军》的销行更广,革命风潮日盛。 “苏报案”和章太炎、邹容的狱中斗争,影响深远,它促使了革命政治团体的成立。

“苏报案”发生后,章太炎、邹容仍与革命派保持联系。革命派于1903年8 月23日在上海愚园开追悼会,祭文即出自章太炎手笔。《驳〈革命驳义〉》,章、邹也与革命派合著。1904年,章太炎和蔡元培、陶成章、徐锡麟等组织光复会,成为同盟会成立成立前的主要革命小团体之一。同时,华兴会的成立,也和“苏报案”有关。华兴会的发起人黄兴在1903年返国后,即大量翻印邹容所著《革命军》,“散布到军商各界,扩大反清宣传。”两湖志士“与上海言光复者相应和。”组织了华兴会。这样,就给1905年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苏报案”的发生和章太炎、邹容的狱中斗争,又扩大了革命的思想影响。

《苏报》被封后,章士钊、陈去疾等续办《国民日日报》,“放肆蜚言,昌言无忌”,重遭清***外务部通饬总税务司转知邮政局,“毋得代寄”。不久,蔡元培等又创《俄事警闻》,后扩展为《警钟日报》,愤斥帝国主义,抨击清朝***。在日本发刊的《江苏》、《浙江潮》,也在“苏报案”发生后,言论转趋激烈,宣传反清斗争。中外统治者虽日益阻挠,肆意查禁,终不能抗拒时代的洪流。《革命军》和《驳康有为政见书》秘密印刷,广泛流传,据章太炎《赠大将军邹君墓表》④称:

君既卒,所著《革命军》因大行,凡摹印二十有余反,远道不能致者,或以白金十两购之,置笼中,杂衣履糍饼以入,清关邮不能禁,卒赖其言为光复道原。

广大的知识分子纷纷从改良主义的思想影响下解放出来。从此,改良派的思想阵地日益缩小,革命派的思想阵地日益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