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折一枝是成语吗_桂折一枝先许我杨穿三叶尽惊人

tamoadmin 成语实例 2024-06-07 0
  1. 适合高考的诗句
  2. 折桂一枝什么意思
  3. 桂折一枝的意思
  4. “折桂”说法的由来是什么?
  5. 桂折一枝的意思是什么
  6. 详解“蟾宫折桂,舍我其谁”

1. 关于折桂的诗句

关于折桂的诗句 1. 谁知道描写折桂的诗

双调.折桂令.中秋

桂折一枝是成语吗_桂折一枝先许我杨穿三叶尽惊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元 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

照彻乾坤,

印透山河。

玉露泠泠,

洗秋空银汉无波,

比常夜清光更多,

尽无碍桂影婆婆娑。

老子高歌,

为问嫦娥,

良夜恹恹,

不醉如何?

这首散曲抒发的是中秋夜一醉方休的情致,因此作者着力描写的是月光的澄彻,通过对澄彻月光的反复渲染创造出一种异常宁静的境界氛围。

“一轮……山河”起首一句,排空而入,造语奇崛。中秋之夜,月亮格外圆满明净,给人一种新奇之感。以“飞镜”作比,使人产生一种不知是从何处突然飞来挂到天上的联想。而“谁磨”一问,更造成一种月光明亮无比的情势。正因月光亮得出奇,才引起作者发此惊问。下面两句,转入对月光的具体描写,但作者没有进行正面描绘,而是***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表现月光的明亮。天地人间,山川原野,都被照耀得如同白昼,“彻”、“透”两字,形象地表现了月光照耀的程度。“玉露……无波”两句,又从另一侧面来写,只是它比前两句写得更加空灵。作者从玉露着眼,写玉露将秋空洗得“银汉无波”。那莹洁如玉的秋露,正是皓月映照下的特有产物。“比常夜……婆娑”,秋光如洗,月色较往常更为明净。纵使如此,也并没有妨碍月中桂树展现其优美洒落的身影。这是对前面的一个总结,同时又从明月本身来进行描写。前人曾有“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的诗句,这里却一反其意,用“桂影婆娑”的清晰影像来反衬月光的澄彻。通过多侧面多层次的反复渲染,烘托出一种明月如水,清幽静谧的氛围。面对此情此境,作者不禁情从中来,他引吭高歌,并向月中的嫦娥发问:在这美好宁静的月夜,怎能不举杯痛饮,一醉方休呢?

这首曲子把主要笔墨都用在了对明月的描写上,只是最后才在前面描写的基础上点出作者内心的感受。这种先景后情、情因景生的写法似乎已成了常规,写不好,往往会落俗套。其关键在于景要切,情要真,两者融合得自然。这首曲成功的奥妙也就在这里。

2. 古代诗词中折桂一词有何典故

折:摘取;桂:桂树的枝条。因桂树叶碧绿油润,我国古代把夺冠登科比喻成折桂,古时科举考试正处在秋季,恰逢桂花开的时候,故借喻高中状元。 ★ 引证解释

《晋书·郤诜传》:“ 武帝 於 东堂 会送,问 诜 曰:‘卿自以为何如?’ 诜 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 昆山 之片玉。 ’”后因以“折桂”谓科举及第。★流传故事

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原本是凡间一位樵夫,但是他不喜欢当樵夫,于是他就请白发神仙教他仙术,可是他学了很久都没有学成,后来,他又请白发神仙教他神游到月亮上,因为他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白发神仙很生气,就把他留在月宫,并说:“如果你心平气和地砍倒桂树,你就可以获得仙术”可是,吴刚每次砍完一段时间,桂树便会自动愈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他不断地砍下桂树,桂树不断的愈合。而大诗人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历史记

我国以前科举时代俗称考试及第者为月宫折桂。

月桂属樟科长绿乔木,春季开花,原产地中海地区,与中国桂相近但不同科。中国也有桂冠之说,是以带桂枝编制的,取其清香高洁。三国时魏国繁钦的《弭愁赋》中有“整桂冠而自饰,敷綦藻之华文”之句,意思是编织桂冠来打扮自己,铺排像锦绣一样华美文字。因为桂清香高洁,人们早就用它来形容、评价人物。汉武帝曾问东方朔,孔子和颜渊谁的道德最高尚,东方朔说:颜渊的道德是高尚的,但他只像一山桂花,独自芳香,孔子的道德像春风一样浩荡,天下万物都受其化育熏陶。

晋武帝泰始年间,吏部尚书崔洪举荐郤诜当左丞相。后来郤诜当雍州刺史,晋武帝问他的自我评价,他说: “我就像月宫里的一段桂枝,昆仑山上的一块宝玉。”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形容特别出众人才,这便是“蟾宫折桂”的出处。蟾宫即月宫。晋武帝大笑并嘉许他。唐代以后,科举制度盛行,蟾宫折桂便用来比喻考中进士。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先考中进士,他的堂弟白敏中后来中了第三名,白居易写诗祝贺说: “折桂一枝先许我,穿杨三叶尽惊人。”

未待完续 来源于百度百科

3. 折桂蟾宫动魄魂,出自哪首诗

全诗:

折桂蟾宫动魄魂,

回眸一笑饱含春。

寒窗独耐三千日,

浴火凤凰终至尊。

折桂蟾宫出处:

《晋书·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如何?’诜对曰:‘臣鉴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晋武帝泰始年间,吏部尚书崔洪举荐郄诜当左丞相。后来郄诜当雍州刺史,晋武帝问他的自我评价,他说:“我就像月宫里的一段桂枝,昆仑山上的一块宝玉。”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形容特别出众的人才,这便是“蟾宫折桂”的出处。蟾宫即月宫,即月亮之宫。晋武帝大笑并嘉许他。唐代以后,科举制度盛行,蟾宫折桂便用来比喻考中进士。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先考中进士,他的堂弟白敏中后来中了第三名,白居易写诗祝贺说:“折桂一枝先许我,穿杨三叶尽惊人。”

适合高考的诗句

1. 折桂蟾宫动魄魂,出自哪首诗

全诗:

折桂蟾宫动魄魂,

回眸一笑饱含春。

寒窗独耐三千日,

浴火凤凰终至尊。

折桂蟾宫出处:

《晋书·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如何?’诜对曰:‘臣鉴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晋武帝泰始年间,吏部尚书崔洪举荐郄诜当左丞相。后来郄诜当雍州刺史,晋武帝问他的自我评价,他说:“我就像月宫里的一段桂枝,昆仑山上的一块宝玉。”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形容特别出众的人才,这便是“蟾宫折桂”的出处。蟾宫即月宫,即月亮之宫。晋武帝大笑并嘉许他。唐代以后,科举制度盛行,蟾宫折桂便用来比喻考中进士。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先考中进士,他的堂弟白敏中后来中了第三名,白居易写诗祝贺说:“折桂一枝先许我,穿杨三叶尽惊人。”

2. 蟾宫折桂,雁塔题名什么意思

都是指科举高中,至少中进士,即能参加殿试。

蟾宫折桂

释 义蟾宫:月宫。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

出自:《晋书·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如何?’诜对曰:‘臣鉴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唐代以后,科举制度盛行,蟾宫折桂便用来比喻考中进士。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先考中进士,他的堂弟白敏中后来中了第三名,白居易写诗祝贺说:“折桂一枝先许我,穿杨三叶尽惊人。”

雁塔题名

释 义雁塔; 西安慈恩寺内的大雁塔,在大雁塔内题名,指考中进士。

出 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三:“进士题名,自神龙之后,过关宴后,率皆期集于慈恩塔下题名。”

唐代故事。新科进士在曲江会宴后,常题名于雁塔。唐韦绚《刘宾客嘉话录》:「慈恩题名,起自张莒,本於寺中闲游而题同年,人因为故事。」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神龙以来,杏园宴后,皆於慈恩寺塔下题名,同年中推一善书者纪之。」 唐中宗神龙年间,进士张莒游慈恩寺,一时兴起,将名字题在大雁塔下。不料,此举引得文人纷纷效仿。尤其是新科进士更把雁塔题名视为莫大的荣耀。他们在曲江宴饮后,集体来到大雁塔下,推举善书者将他们的姓名、籍贯和及第的时间用墨笔题在墙壁上。这些人中若有人日后做到了卿相,还要将姓名改为朱笔书写。在雁塔题名的人当中,最出名的要算是白居易了。他27岁一举中第,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写下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又如另一位新科进十刘沧写道:“紫毫粉壁题仙籍”,简直以为自己是天上的文曲星了。 尽管新科进士们诗兴不减,而慈恩寺的墙壁毕竟空间有限,不久,白墙便成“花墙”。但可惜的是,这些题名现在都已经看不到了。其原因,据说是唐武宗时的宰相李德裕不是进士出身,故深忌进士,下令取消了曲江宴饮,并让人将新科进士的题名也全数除去了。

折桂一枝什么意思

适合高考的诗句如下:

1、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

2、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3、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4、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5.好风凭借力,送你上青云。一-清代曹雪芹《临江仙柳絮》

6、桂折一枝先许我,杨穿三叶尽惊人。一一唐代白居易《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怀》

7、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一宋代苏轼《和董传留别》

8、宝剑动连星,金鞍别马鸣。持将五色笔,夺取锦标名。一-明代李梦阳《送人赴举》

9、九万接扶排羽翼,十年辛苦涉风尘。一-唐代袁皓《及第后作》

10、花浮酒影彤霞烂,日照衫光瑞色鲜。十二街前楼阁上,卷帘谁不看神仙。一一唐代徐贪《放日》

11、十年事业成功早,万里鹃鹏得志秋。一-明代程通《送人赴举》

12、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宋代辛弃疾《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13、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一-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14、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棺。一-陆游《病起》

1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卜居》

16、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17、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18、志不强者智不达。一-《墨子修身》

1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塞于水。《苟子劝学

20、志当存高远。一-诸葛亮《诫外生书》

21、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一-曹植《赠白马王彪》

2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一-《苟子劝学》

23、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一-《吕氏春秋诚廉》

桂折一枝的意思

折桂一枝的意思是登科及第。

出处:唐·白居易《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怀》诗:“自知群从为儒少,岂料词场中第频。桂折一枝先许我,杨穿三叶尽惊人。”

“折桂”是汉语词汇,科举时代指考取进士,现多借指竞赛或考试获得第一名。因桂树叶碧绿油润,我国古代把夺冠登科比喻成折桂,古时科举考试正处在秋季,恰逢桂花开的时候,故借喻高中进士。

例:薛业《晚秋赠张折冲》:“位以穿杨得,名因折桂还。”?

杜甫《同豆卢峰知字韵》:“梦兰他日应,折桂早年知。”

科举制简介:

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及受中国影响的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科举从开创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二百余年。科举制度的主要考试都是定期地举行的。唐朝科举与宋初科举每年举行一次,宋太宗时期改为每一年或二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改为每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

“折桂”说法的由来是什么?

意思是登科及第。出自唐·白居易《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怀》。

桂折一枝,汉语成语,拼音是guì shé yī zhī。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考中。

原文

自知群从为儒少,岂料词场中第频。

桂折一枝先许我,杨穿三叶尽惊人。

转于文墨须留意,贵向烟霄早致身。

莫学尔兄年五十,蹉跎始得掌丝纶。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 ,生于河南新郑?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封冯翊县侯?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龙门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仕官生活

806年,白居易罢校书郎。同年四月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及第,授盩庢县(今西安周至县)尉。

807年,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808年任左拾遗,迎娶杨虞卿从妹为妻。810年改任京兆府户部参军,811年母亲陈氏去世,离职丁忧,归下邽。814年回长安,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桂折一枝的意思是什么

“折桂”一词源于《晋书· 诜传》“累近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此后即将朝廷科举中选拔人才称为“折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怀》中有“桂折一枝先许我,杨穿三叶尽惊人”之句。 唐 杜甫 《同豆卢峰知字韵》:“梦兰他日应,折桂早年知。” 宋 张抡 《满庭芳·寿杨殿帅》词:“流庆远;芝兰秀发,折桂争先。” 清 李渔 《夺锦楼》第一回:“那些未娶少年一发踊跃不过,未曾折桂,先有了月里嫦娥。” 王毓岱 《示和甫》诗:“撷芹复折桂,亲非由我显。”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原本是凡间一位樵夫,但是他不喜欢当樵夫,于是他就请白发神仙教他仙术,可是他学了很久都没有学成,后来,他又请白发神仙教他神游到月亮上,因为它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白发神仙很生气,就把他留在月宫,并说:“如果你心平气和地砍倒桂树,你就可以获得仙术”可是,吴刚每次砍完一段时间,桂树便会自动愈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他不断地砍下桂树,桂树不断的愈合。而大诗人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我国以前科举时代俗称考试及第者为月宫折桂。

月桂属樟科长绿乔木,春季开花,原产地中海地区,与中国桂相近但不同科。中国也有桂冠之说,是以带桂枝编制的,取其清香高洁。三国时魏国繁钦的《弭愁赋》中有“整桂冠而自饰,敷綦藻之华文”之句,意思是编织桂冠来打扮自己,铺排像锦绣一样华美文字。因为桂清香高洁,人们早就用它来形容、评价人物。汉武帝曾问东方朔,孔子和颜渊谁的道德最高尚,东方朔说:颜渊的道德是高尚的,但他只像一山桂花,独自芳香,孔子的道德像春风一样浩荡,天下万物都受其化育熏陶。

晋武帝泰始年间,吏部尚书崔洪举荐郤诜当左丞相。后来郤诜当雍州刺史,晋武帝问他的自我评价,他说: “我就像月宫里的一段桂枝,昆仑山上的一块宝玉。”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形容特别出众的人才,这便是“蟾宫折桂”的出处。蟾宫即月宫。晋武帝大笑并嘉许他。唐代以后,科举制度盛行,蟾宫折桂便用来比喻考中进士。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先考中进士,他的堂弟白敏中后来中了第三名,白居易写诗祝贺说: “折桂一枝先许我,穿杨三叶尽惊人。”

围绕蟾宫折桂,不少地方还有这样的习俗:每当考试之年,应试者及其家属亲友都用桂花、米粉蒸成糕,称为广寒糕,相互赠送,取广寒高中之意。

蟾宫折桂,也有一此传说和掌故。其中以明初宋濂的《重荣桂记》所叙最详。

文章说江西庐陵周孟声与其子学颜都是读书人,在当地很有名气。其家在吉水泥石村,院内有棵大桂树,枝叶繁荣,树荫可遮盖二亩地面。元末中房屋被焚毁,树也被烧死,树枝被砍做烧柴,只留下光秃秃的树干。到明初天下安定,老树干竟发出新芽,不几年,便又郁郁葱葱。有人说,此树经火之后,外焦内枯,现发新芽,事出反常,恐非好兆。也有人说,草木无知,却得风气之先。当年寇准病故,人们为凭吊他插下的竹枝竟都生笋,田氏兄弟闹分家,其家的荆树无故枯萎,兄弟和好不分,树又复荣,可见周家又将复兴。不入,学颜之子仲方考中进士,人们就都认为此树重荣是祥瑞了。祥瑞之说本出迷信,牵强附会的以自然现象解释社会现象,毫无可取,但从老树重荣中,亦可看到桂的顽强生命力。

汉晋以后,又有月中桂树的传说盛行,《太平御览》引《淮南子》云:“月中有桂树”。到了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记载则进一步演绎出吴刚砍桂的神话。传说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有一位吴刚因学仙术违规被罚在月宫砍桂,每砍一斧,桂树的创伤就会立即愈合,因此吴刚常年在月宫砍桂而始终砍不倒树。关于月中桂树的***故事被古人演绎附会得五花八门,尤其以唐宋两代为盛。月中桂树又被命名娑罗树、骞树,月中桂树的果实每年四五月后飘落人间,称“月中桂子”。反映了古人对月中桂树的确深信不疑,文人学士每当中秋望月,吟诗作服,都把月中桂树、桂子作为常用的典故。因有月中桂树的传说,所以人们又称月亮为“桂月”、“桂宫”、“桂窟”、“桂轮”等。

在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场,每年秋闱大比刚好在八月,所以人们将科举应试得中者称为“月中折桂”或“蟾宫折桂”。《红楼梦》第九回仲林黛玉听说贾宝玉要上学了,就笑道:“好?这一去,可定是要蟾宫折桂去了。”以蟾宫折桂比喻科场得意,也表现出古代人民对月亮的美好向往。

在古希腊,人们常以月桂树叶编成冠冕,奉献给英雄或诗人,以表示崇敬。后来在英国还有“桂冠诗人”的称号,开始是大学授予,到英王詹姆斯一世时,便成为王室御用诗人的专称。在体育竞技比赛中,人们常把获得第一名的称为“折桂”,这是为什么呢?

很早以前,欧洲人就把桂花作为光荣、荣誉和胜利的象征。“折桂”一词来源于一个美丽的古希腊神话。传说太阳神阿波罗爱上了露珠女神达芬,一往情深,但是达芬坚持独身主义,始终拒绝阿波罗的求爱。

有一天,阿波罗又来到众女神居住地,达芬看见了他,拔腿就跑,阿波罗紧追不放,眼看就要追上,达芬焦急地向她的母亲大地女神呼喊:“如果您不能救我逃脱,就改变我的形状吧!”当太阳神追上并摸到心爱的姑娘时,露珠女神的身体却已经变成了一棵月桂树,但阿波罗对达芬的热情没有因此而泯灭,他坚定地说:“我将永远爱你,让你成为最高荣誉的象征。”古希腊人为了尊重太阳神的这种感情,把月桂树看成阿波罗的神木,用月桂树叶和橄榄枝编成精美的花冠,献给有才华的诗人和各种竞技比赛的优胜者。后来,“桂冠”便成了第一名的代名词,“折桂”即获得第一名。

详解“蟾宫折桂,舍我其谁”

桂折一枝的意思是:比喻登科及第。出处:唐·白居易《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怀》诗:“自知群从为儒少,岂料词场中第频。桂折一枝先许我,杨穿三叶尽惊人。”

出自《晋书》,讲的是郤诜的故事。他从小博学多才,后来皇帝下令各地举荐贤良直言的人才,于是当地太守举荐他去应选,在“对策”考试中拔得头筹。 后来,郤诜官至雍州刺史,政绩卓著。晋武帝有一次问他:你对自己怎么评价呢??

近义词:

1、桂枝片玉 “桂林一枝、昆山片玉”的省言。指登科及第。出处:唐·柳宗元《送苑论登第后归觐》诗序:“桂枝片玉,光生于家。”参见:“桂林一枝”。

2、金榜题名 金榜:科举时代称殿试揭晓的榜;题名:写上名字。指科举得中。出处:五代·五王保《唐摭言》卷三:“何扶,太和九年及第;明年,捷三篇,因以一绝寄旧同年曰:‘金榜题名墨上新,今年依旧去年春。花间每被红妆问,何事重来只一人。’”

3、蟾宫折桂。字面意思就是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引申为获得很大的成就或很高的荣誉,多指金榜题名,还指体育比赛中运动员获得冠军,社会生活中人们参加各种考试,取得较好的名次。该成语结构为主谓式;在句中一般作谓语。

4、鳌头独占 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出处: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独占鳌头 鳌头: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站此迎榜。科举时代指点状元。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在古希腊,人们常以月桂树叶编成冠冕,奉献给英雄或诗人,以表示崇敬。后来在英国还有“桂冠诗人”的称号,开始是大学授予,到英王詹姆斯一世时,便成为王室御用诗人的专称。月桂属樟科长绿乔木,春季开花,原产地中海地区,与中国桂相近但不同科。中国也有桂冠之说,是以带桂枝编制的,取其清香高洁。三国时魏国繁钦的《弭愁赋》中有“整桂冠而自饰,敷綦藻之华文”之句,意思是编织桂冠来打扮自己,铺排像锦绣一样华美文字。因为桂清香高洁,人们早就用它来形容、评价人物。汉武帝曾问东方朔,孔子和颜渊谁的道德最高尚,东方朔说:颜渊的道德是高尚的,但他只像一山桂花,独自芳香,孔子的道德像春风一样浩荡,天下万物都受其化育熏陶。

晋武帝泰始年间,吏部尚书崔洪举荐郤诜当左丞相。后来郤诜当雍州刺史,晋武帝问他的自我评价,他说: “我就像月宫里的一段桂枝,昆仑山上的一块宝玉。”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形容特别出众的人才,这便是“蟾宫折桂”的出处。蟾宫即月宫。晋武帝大笑并嘉许他。唐代以后,科举制度盛行,蟾宫折桂便用来比喻考中进士。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先考中进士,他的堂弟白敏中后来中了第三名,白居易写诗祝贺说: “折桂一枝先许我,穿杨三叶尽惊人。”

围绕蟾宫折桂,不少地方还有这样的习俗:每当考试之年,应试者及其家属亲友都用桂花、米粉蒸成糕,称为广寒糕,相互赠送,取广寒高中之意。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原本是凡间一位樵夫,但是他不喜欢当樵夫,于是他就请白发神仙教他仙术,可是他学了很久都没有学成,后来,他又请白发神仙教他神游到月亮上,因为它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白发神仙很生气,就把他留在月宫,并说:“如果你心平气和地砍倒桂树,你就可以获得仙术”可是,吴刚每次砍完一段时间,桂树便会自动愈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他不断地砍下桂树,桂树不断的愈合。而大诗人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我国以前科举时代俗称考试及第者为月宫折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