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气是什么意思_言气卑弱,未尝以色待物待的意思

tamoadmin 成语实例 2024-06-09 0
  1. 唐宋八大家·段太尉逸事状
  2. 谁能解释下“虚以待物”的含义啊
  3. 表示说的成语有
  4. 形容态度的词成语

屏气凝神: 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

才气过人: 才:才能;气:气魄。才能气魄胜过一般的人。

大气磅礴: 磅礴:广大无边际的样子。形容气势浩大。

言气是什么意思_言气卑弱,未尝以色待物待的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荡气回肠: 荡:动摇;回:回转。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

老气横秋: 老气:老年人的气派;横:充满。形容老练而自负的神态。现形容自高自大,摆老资格。也形容缺乏朝气。

怒气冲天: 怒气冲上天空。形容愤怒到极点。

热气腾腾: 热气蒸腾的样子。形容气氛热烈或情绪高涨。

忍气吞声: 忍气:受了气不发作;吞声:不敢出声。指受了气勉强忍耐,有话不敢说出来。

杀气腾腾: 杀气:凶恶的气势;腾腾:气势旺盛的样子。形容充满了要的凶狠气势。

神气活现: 自以为了不起而显示出来的得意和傲慢的样子。

生气勃勃: 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人社会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盛气凌人: 盛气:骄横的气焰;凌:欺凌。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死气沉沉: 形容气氛不活泼。也形容人精神消沉,不振作。

同气相求: 比喻志趣相同的人自然结合在一起。

喜气洋洋: 洋洋:得意的样子。充满了欢喜的神色或气氛。

血气方刚: 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一气呵成: 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意气风发: 意气:意志和气概;风发:象风吹一样迅猛。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

意气用事: 意气:主观偏激的情绪;用事:行事。缺乏理智,只凭一时的想法和情绪办事。

意气相投: 意气:志趣性格;投:合得来。指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投合。

意气扬扬: 扬扬:得意的样子。形容很得意的样子。

有气无力: 形容说话声音微弱,作事精神不振。也形容体弱无力。

怨气冲天: 怨愤之气冲到天空。形容怨恨情绪极大。

朝气蓬勃: 朝气:早上的空气,引伸为新生向上,努力进取的气象;蓬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充满了生命和活力。

暗气暗恼: 受了气闷在心里。

屏气慑息: 暂时止住了呼吸。形容心情紧张或注意力过于集中的情状。

屏气敛息: 屏:闭住;敛:收住。闭住气,收住呼吸。指因心情紧张或注意力集中,暂时止住了呼吸。

重气徇命: 重视义气,慕求声名。

吹气如兰: 气息象兰花那样香。形容美女的呼吸。也用于形容文词华美。

吹气胜兰: 气息象兰花那样香。形容美女的呼吸。

才气无双: 英勇的气慨,天下没有第二个人

负气含灵: 指有生气和灵性的人。

负气斗狠: 负气:赌气;斗狠:发狠。恃其意气,发狠而为。

负气仗义凭借正气,主持正义。

浩气长存: 浩气:即正气,刚直正大的精神。浩然之气永远长存。

和气致祥: 致:招致。和睦融洽,可致吉祥。

浩气凛然: 浩气:即正气,刚直正大的精神;凛然:严肃,令人敬畏的样子。浩然之气令人敬畏。

和气生财: 指待人和善能招财进宝。

剑气箫心: 犹剑胆琴心。比喻既有情致,又有胆识(旧***多用来形容能文能武的才子)。

暮气沉沉: 暮气:黄昏时的烟霭;沉沉:低沉。形容精神萎靡不振,缺乏朝气。

怒气填胸: 胸中充满了愤怒。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怒气冲冲: 盛怒的样子。

屏气吞声: 犹言忍气吞声。指受了气勉强忍耐,有话不敢说出来。

上气不接下气: 形容因为劳累或焦急而气喘得很厉害

吐气扬眉: 形容受压抑的心情得以舒展而感到快意。

同气连枝: 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

下气怡色: 形容气色和悦,态度恭顺。同“下气怡声”。

下气怡声: 下气:态度恭顺:怡声:声音和悦。形容声音柔和,态度恭顺。

怨气满腹: 胸中充满了怨恨的情绪。形容怨愤之气极大。

意气自如: 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同“意气自若”。

有气无烟: 形容家中非常贫困,无米下锅。

有气没力: 形容说话声音微弱,作事精神不振。也形容体弱无力。同“有气无力”。

饮气吞声: 指不喘气,不做声。形容忧惧惶恐。

意气自若: 自若:不改常态,还像原来的样子。神情自然如常。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亦作“意气自如”。

意气洋洋: 形容很得意的样子。同“意气扬扬”。

义气相投: 彼此志趣、性格相投合。

一气浑成: 形容诗文首尾贯通,完满自然,不见雕凿。

意气高昂: 意态和气慨雄健的样子。

言气卑弱: 说话的态度谦虚温顺。

意气飞扬: 犹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

意气相得: 形容志趣极其相合。

移气养体: 改变气质和保养身体。

严气正性: 气:脾气;性:性格。性格刚直,毫不苟且。

紫气东来: 传说老子过函谷关之前,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旧时比喻吉祥的征兆。

壮气吞牛: 形容气势雄壮远大。

壮气凌云: 豪壮的气概高入云霄。

重气轻生: 指看重义行而轻视生命。

重气轻命: 指看重义行而轻视生命。

重气狥名: 重视义气,慕求声名。

正气凛然: 正气:刚正之气。凛然:可敬畏的样子。形容正气威严不可侵犯。

仗气使酒: 仗:凭借,倚仗;使:放任。指任性发酒疯。

善气迎人: 善气:和蔼可亲的态度。形容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人。

少气无力: 气不壮,没力量。形容精神不振。

神气十足: 神气:自以为得意傲慢的神情。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

盛气临人: 盛气:含着怒气;临:面对。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声气相投: 指朋友间思想一致,性情投合。

声气相通彼此串通,互通消息。

声气相求指志同道合,意气相投。

霜气横秋: 霜:秋霜。气:志气。比喻志气凛然,像秋霜一样严峻。

血气之勇: 指凭一时感情冲动产生的勇气。

血气方盛: 血气:精力;方:正。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血气方壮: 血气:精力;方:正。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唐宋八大家·段太尉逸事状

1. 给我一篇文言文《戒*文》

妻妾之外非己色,* *** 女败己德,

夭寿折福殃儿孙,皆有显明来报应。

劝人竭力保守身,当视自身如白玉,

一失手时即玉碎,事后知错补也难。

视色视*如鸩毒,须臾坚忍守自身,

一念之差万劫生,劝汝保守终身用。

世间***皆怕鬼,不怕家中粉妆鬼,

钩人神魂摄人魄。世间***都怕虎,

不怕同床胭脂虎,吃人骨髓自然枯。

世间***都怕蛇,不怕衾中缠人蛇,

吸人血气死无差。世间***都怕贼,

不怕夜来盗阳贼,盗人精血自然绝。

色之害***不知,戒之又犯将何如。

不思斗中皆有垢,自己目中亦多眵,

鼻中有涕流不尽,口中之涎多不洁,

腹中屎尿有臭气,阴中浓血腥臭秽,

身中处处多不洁,含瞋巧眉作为亲,

原来狠毒愚无知,愚人为之醉心迷,

只时多快乐,不知百骸骨髓枯。

败德损身害最大,应早修身远避离。

色盗人精竭者死,要知精力有限时,

不节 *** 定夭折,人虽未老身先衰。

银钱***多吝惜,不晓吝惜精力身。

不爱自身骨髓液,反爱银钱斗死生。

天律*罪最严厉,人祸*为最惨凄,

酒不醉***自醉,色不迷***自迷。

奉劝世人当自省,色*两件深戒之,

道德善书常阅读,百病顿消大丈夫。

2. 文言文的色是什么意思

色 sè

名词义:

1、会意字。甲骨文中象一个人驮另一个人,仰承其脸色。本义:脸色。

色,颜气也。——《说文》

五气五色。——《周礼·疾医》

其色必寿。——《素问·三部九侯论》

形体色理以目异。——《荀子·正名》

载色载笑。——《诗·鲁颂·泮水》

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赵策》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史记·魏公子列传》

我言若,王色不许我。——《史记·商君列传》

故以声声怖之。——《资治通鉴

2、颜色。

五色令人目盲。——《老子》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唐·白居易《卖炭翁》

未花时***,则根色鲜泽。——宋·沈括《梦溪笔谈》

3、姿色;容颜(多就女子而言);美色。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梁惠王下》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4、 *** ;好色。如色荒:过度沉迷于女色。色胆包天:好色之人胆大妄为不顾一切。色授:用神色传递内心的感情。多指男女之间的情爱。色长:妓院的男老板;教坊司乐工的头目。色中饿鬼:比喻极其贪色的人。

5、佛家语。指一切物质的存在。

空色皆寂灭。——陈子昂《感遇》

又如色身:佛家语。色,指有形、色、相的一切物,即所谓物质。肉身:即有形血肉之身;自四大(地、水、火、风)、五尘(色、声、香、味、触)等色法而成,故称色身。色即是空:佛家语。指世家一切色法(物质)的本性(内在真实性)都是空无所有。

6、外表。如色仁行违:表面上主张仁德,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色样:式样;模样。

7、种类。

8、履历。古称“脚色”,省称“色”。

吏部预选者甚多,(卢)恺即不授官,皆注色而遣。——《北史》

9、物质(多指金银)的成分。

他这银子是九五兑九七色的。——《儒林外史》

10、兆气,即古人烧灼龟甲占卜时甲上裂纹所呈现的征兆。

君占体,大夫占色。——《周礼》

11、风景;景观。

两峰秀色,俱可手揽。——《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宋·姜夔《扬州慢》

12、质量。如足色、成色、增色、减色、音色。

13、天色。

夜色语声绝。——杜甫《石壕史》

动词义:

1、生气;变脸。

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左传·昭公十九年》

2、惊惧。

诸大夫见之,皆色然而骇。——《公羊传

色 shǎi

名词义:

1、颜色——用于某些口语。

2、色子。即骰子。赌具,小立方体,一般用骨头制成,六面分刻一、二、三、四、五、六点。

3. 训子 文言文翻译 急

训子

原文

富翁子不识字,人劝以延师训之。先学“一”字是一画,次“二”字二画,次“三”字三画。其子便欣然投笔,告父曰:“儿已都晓字义,何用师为?”父喜之,乃谢去。一日,父欲招万姓者饮,命子晨起治状,至午不见写成。父往询之,子患曰:“姓亦多矣,如何偏姓万。自早至今,才得五百画着哩!”

翻译

富翁的儿子不识字,有人劝这位富翁聘请一位老师来教他的儿子。开始先学写“一”字,是画一横,接着学写“二”字穿胆扁感壮啡憋拾铂浆,是画两横,接着又学写“三”字,是画三横。(学到这里)富翁的儿子就很高兴地扔下笔,(跑去)告诉他的父亲说:“儿子已经完全明白了那些字是咋回事了,还要老师干什么呢?!”他的父亲也很高兴,就将聘请的老师辞退了。

有一天,这位富翁父亲想请一位姓万的人来喝酒,就让他的儿子一早起来写一份请帖,(但是)一直到了中午(请帖)也没有写完。这位父亲就去询问(情况),他的儿子很难过地说:“天下的姓氏有这么多,为什么这人偏偏姓‘万’呢?从一大早到现在,才只画完五百画呢!”

4. 优秀的训诫人的文言文

一般凡是家训都是用于训诫后人的,你可以参考如下(满意请***纳)《颜氏家训》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

魏晋已来,所著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学,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已整齐门内,提撕子孙。

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道,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阅,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

吾望此书为汝曹之所信,犹贤于傅婢、寡妻耳。 吾家风教,素为整密,昔在龆龀,便蒙诱诲。

每从两兄,晓夕温清,规行矩步,安辞定色,锵锵翼翼,若朝严君焉。赐以优言,问所好尚,励短引长,莫不恳笃①。

年始九岁,便丁茶蓼,家涂离散,百口索然。慈兄鞠养,苦辛备至,有仁无威,导示不切。

虽读《礼》、《传》,微爱属文,颇为凡人之所陶染。肆欲轻言,不修边幅。

年十八九,少知砥砺,习若自然,卒难洗荡。二十已后,大过稀焉。

每常心共口敌,性与情竞,夜觉晓非,今悔昨失,自怜无教,以至於斯。追思平昔之指,铭肌镂骨;非徒古书之诫,经目过耳也。

故留此二十篇,以为汝曹后车耳。

5. 教导我们不要被美色所诱惑的古文有哪些

列举小部分:1.万恶*为首。

2.色字头上一把刀。3.色是刮骨钢刀。

4.《警世》唐 · 吕岩***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凡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

5.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狭义)6.清静无为,太上忘情。

(狭义)7.友人纳姬,欲强之见,狎亵大不敬。———曾国藩8.闻色而心艳羡,真禽兽矣。

———曾国藩。9.莫教引动虚阳发,精竭容枯百病侵。

10.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孔子11.恣其情欲,则命同朝露也。

———孙思邈12.欲立品,先戒色;欲立德,先戒侈;欲救民,先戒私。———蒋中正13.养心莫善于寡欲。

———孟子14. *** 乃忘身之本。———冯梦龙15.《男子吟》宋·邵雍财能使人贪,色能使人嗜,名能使人矜,势能使人倚。

四息既都去,岂在尘埃里。16.沉湎酒色,敢行暴虐。

———《尚书》。17.男女交合,非为*乐也。

今时之人,不晓修养,勉强临事,故多损精败气,疾病依生焉;或误饮食服饵而损性丧命,良可哀哉! ———《素女妙论》18.舍恶以得仁,舍欲以得圣。

6. 含有训意思为教的古文

训学斋规 《读书》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凡书册须要爱护,不可损污,绉折济阳江禄,读书未竟,虽有急速,必待掩束整齐,然后起此,最为可法。

训俭示康 司马光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

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

」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嘻,异哉!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

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

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

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鲜矣。

嗟乎!风俗颓敝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听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听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听事已宽矣。」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

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上以无隐,益重之。

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

故曰:「侈,恶之大也。」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

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管仲镂簋朱纮、山藻棁,孔子鄙其小器。

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鳅知其及祸;及戍,果以富得罪出亡。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

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了凡四训 第一篇 立命之学》 《第二篇 改过之法》 《第三篇 积善之方》 《第四篇 谦德之效》 袁了凡居士传附注 《第一篇 立命之学》 余童年丧父,老母命弃举业学医,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也。后余在慈云寺,遇一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余敬礼之。

语余曰:“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进学,何不读书?” 余告以故,并叩老者姓氏里居。 曰:“吾姓孔,云南人也。

得邵子皇极数正传,数该传汝。” 余引归,告母。

母曰:“善待之。” 试其数,纤悉皆验。

余遂启读书之念,谋之表兄沈称,言:“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开馆,我送汝寄学甚便。” 余遂礼郁为师。

孔为余起数:县考童生,当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明年赴考,三处名数皆合。

复为卜终身休咎,言: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补廪,某年当贡,贡后某年,当选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归。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当终於正寝,惜无子。

余备录而谨记之。 自此以后,凡遇考校,其名数先后,皆不出孔公所悬定者。

独算余食廪米九十一石五斗当出贡;及食米七十一石,屠宗师即批准补贡,余窃疑之。后果为署印杨公所驳,直至丁卯年(西元1567年),殷秋溟宗师见余场中备卷,叹曰:“五策,即五篇奏议也,岂可使博洽淹贯之儒,老於窗下乎!”遂依县申文准贡,连前食米计之,实九十一石五斗也。

余因此益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澹然无求矣。 贡入燕都,留京一年,终日***,不阅文字。

己巳(西元1569年)归,游南雍,未入监,先访。

7. 古文中的颜色

1,“绛、朱、赤、丹、红”的区别

“绛、朱、赤、丹、红”五个词都表示红色,按其由深到浅的不同程度排列,“绛”的程度最深,《说文》:“绛,大赤也。”本义是:“深红色”。“朱”的程度其次,《说文》:“朱,赤心木,松柏属。”本义是:“赤心木”,后用来指“朱色,大红色” 。“赤”本义是“火的颜色”,即红色。“丹”本义是“辰砂,朱砂”,后表示“红色,赤色”。“红”的程度最浅,《说文》:“红,帛赤白色也。”本义是:“粉红色。”到后来,“红”和“赤”没有区别。

2,“青、苍、碧、绿、蓝”的区别

“青、苍、碧、绿、蓝”五个词在现代汉语中都是形容词,表示颜色。但在古代汉语中是有区别的。“青”古代和现代都表示“蓝色”,“苍”的本义是“草色”,表示“深蓝色”或“深绿色”,程度最深,“碧”的本义是“青绿色的玉石”,表示“浅蓝色”或“浅绿色”,这三个词本来是有区别的,有时也可以混用。如青天又叫苍天,青草也叫做碧草,青苔也叫做苍苔。“绿色”和“青色”意义相差较远,混用的较少。“蓝”在上古汉语中只作为“蓼蓝”的意思,是名词,后来才具有“蓝色”的意思。

8. 太宗察佞文言文明.色是什么意思

太宗察佞

太宗尝止一树下,曰:“此嘉树。”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帝正色曰:“魏公常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日果然。”士及叩头谢曰:“南衙群官,面折廷争,陛下尝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若不少有顺从,陛下虽贵为天子,复何聊乎?”帝意复解。(选自《隋唐嘉话》)

色:脸色。

附加点练习哈。

1.解释加点的词语。

士及叩头谢曰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我不悟佞人为谁,意常疑汝而未明也。

3.读了这篇短文,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1.谢罪。

2.我不清楚奸佞小人是谁,心里常怀疑是你却未能确定。

3.示例:①越是赞美之词,越要高度警惕。②奸佞小人能言善辩,人受蒙蔽是难免的,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犯错误的人。(任选一条即可。其它合乎文意者也可。)

9. 古文中色什么意思

面色(脸上的气色);色喜(脸上显出欢喜之色);色笑(开颜欢笑);色沮(脸色露出沮丧的样子);色变振恐(恐惧得脸上变色);色庄(容貌庄重严肃);色智(表现在容色上的才智);喜形于色

颜色

五色令人目盲。——《老子》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唐· 白居易《卖炭翁》

未花时***,则根色鲜泽。——宋· 沈括《梦溪笔谈》

姿色,容颜(多就女子而言);美色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梁惠王下》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佛家语。指一切物质的存在

空色皆寂灭。——陈子昂《感遇》

履历,古称“脚色”,省称“色”

吏部预选者甚多,[卢] 恺即不授官,皆注色而遣。——《北史》

物质(多指金银)的成分

他这银子是九五兑九七色的。——《儒林外史》

兆气,即古人烧灼龟甲占卜时甲上裂纹所呈现的征兆

君占体,大夫占色。——《周礼》

风景;景观

两峰秀色,俱可手揽。——《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宋· 姜夔《扬州慢》

天色

夜色语声绝。——杜甫《石壕史》

生气;变脸

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左传·昭公十九年》

色作(作色,改变脸色);色勃(骤然变色。发怒的样子);色动(脸色改变)

惊惧

诸大夫见之,皆色然而骇。——《公羊传》

谁能解释下“虚以待物”的含义啊

段太尉逸事状

段太尉逸事状

原文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248]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卒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249],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250]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侯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请。

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251]上,植市门外。晞一营大噪,尽甲。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解佩刀,选老躄[252]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甲者愕[253]。因谕曰:“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晞出见太尉。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今尚书恣[254]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今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人,如是不止,几日不大乱?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255]。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言未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太尉曰:“吾未晡食,请***设草具。”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门下。”命持马者去,旦日来。遂卧军中。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

先是,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256]。泾大将焦令谌取人田,自占数十顷,给与农,曰:“且熟,归我半。”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谌曰:“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督责益急,农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太尉判状辞甚巽,使人求谕谌。谌盛怒,召农者曰:“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取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舆来庭中。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

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入见谌,大骂曰:“汝诚人耶?泾州野如赭,人且饥死;而必得谷,又用大杖击无罪者。段公,仁信大人也,而汝不知敬。今段公唯一马,贱卖市谷入汝,汝又取不耻。凡为人傲天灾、犯大人、击无罪者,又取仁者谷,使主人出,汝将何以视天地,尚不愧奴隶耶!”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257]流汗,不能食,曰:“吾终不可以见段公!”一夕,自恨死。

及太尉自泾州以司农征,戒其族:“过岐,朱泚幸致货币,慎勿纳。”及过,泚固致大绫三百匹。太尉婿韦晤坚拒,不得命。至都,太尉怒曰:“果不用吾言!”晤谢曰:“处贱无以拒也。”太尉曰:“然终不以在吾第。”以如司农治事堂,栖之梁木上。泚反,太尉终,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

太尉逸事如右。

元和九年月日,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柳宗元谨上史馆。

今之称太尉大节者出入,以为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不知太尉之所立如是。宗元尝出入岐周邠斄[258]间,过真定,北上马岭,历亭障堡戍,窃好问老校退卒,能言其事。太尉为人姁姁,常低首拱手行步,言气卑弱,未尝以色待物;人视之,儒者也。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者。会州刺史崔公来,言信行直,备得太尉遗事,覆校无疑,或恐尚逸坠,未集太史氏,敢以状私于执事。谨状。

注释

[248]汾阳王:即郭子仪。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有功,于唐肃宗宝应元年(762)进封汾阳王。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正月,郭子仪兼任关内、河东副元帅,河中节度、观察使,出镇河中。蒲:州名,唐为河中府(治所在今山西省永济)。

[249]嗛:通“谦”。谦虚。

[250]椎釜鬲瓮盎:椎,通“槌”,打,砸。釜:锅。鬲(lì):三脚烹饪器。瓮(wèng):盛酒的陶器。盎:腹大口小的瓦盆。

[251]槊:类似于红缨枪、斧头的攻击武器。

[252]老躄:老而跛者。

[253]愕:惊愕。

[254]恣:肆意妄为。

[255]戢:收敛,约束。

[256]营田官:掌管军中田地的官员。

[257]大愧:非常愧疚。

[258]斄(tái):古县名,秦置,在今陕西武功西南。

译文

太尉刚刚担任泾州刺史时,汾阳王郭子仪以副元帅的身份驻扎在蒲州。汾阳王的儿子郭晞担任尚书的职务,代理郭子仪担任行营节度使,驻军邠州,他放纵其士卒横行不法。邠州人中那些惯偷以及贪婪、凶残、邪恶的人,大都用财物贿赂,使自己名列军队之中,就可以胡作非为,官吏不能干涉。他们每天成群结队在市场上勒索,不能满足,就打断人家的手足,砸碎锅、鼎、坛子、瓦盆,把它丢满路上,袒露着臂膀扬长而去,甚至撞死孕妇。邠宁节度使白孝德因为汾阳王郭子仪的缘故,心中虽然悲戚却不敢说。

段太尉在泾州用文书向节度使府禀报,希望能够管制此事。段太尉到了节度使府就说:“天子把百姓托付给您来治理,而您看到百姓遭到残害,却无动于衷。将要发生大乱了,您打算怎么办啊?”白孝德说:“我愿意听从您的赐教。”段太尉说:“我治理泾州,十分闲适,事务很少。如今看到百姓没有敌寇却要身遭残害心中十分不忍,这也是扰乱天子的边防。倘若你能够任命我为都虞侯,我就能为您制止,使您的百姓不再受到残害。”白孝德说:“太好了!”于是就答应了段太尉的请求。

太尉暂任都虞侯一个月,郭晞手下的士兵十七人入城拿酒,又用刀刺伤了酿酒的技工,打坏了酿酒的器皿,酒流入沟中。太尉布置士兵逮捕了这十七人,把他们的头都砍下来挂在长矛上,竖立在城门外。郭晞全营士兵大哗,全部披上铠甲,准备闹事。白孝德大为震惊恐慌,召见段太尉说:“你打算怎么办?”太尉回答说:“不要紧,请让我到军营中去劝说。”白孝德派了几十个人跟随太尉,太尉把他们全部辞退了。太尉解下佩刀,挑了一个年老而跛脚的人牵马,来到郭晞军门下,营内全副武装的士兵冲了出来,太尉笑着走了进去,说:“杀一个老兵,何必全副武装?我顶着我的脑袋来了。”全副武装的士兵非常惊愕。太尉于是开导他们说:“郭尚书难道亏待你们了吗?副元帅难道亏待你们了吗?为什么要以变乱来败坏郭家的名声?替我禀告郭尚书,请他出来听我说话。”

郭晞出来见太尉,太尉说:“副元帅功勋卓着,应当力求有始有终。现在您放纵士兵干残暴不法之事,必将导致变乱。在天子身边制造变乱,最终要归罪于谁?罪还是要连累到副元帅。现在邠地的奸恶之人用财物贿赂,混进军中,残害百姓,像这样不加以制止,还能有几天不会引起大乱?变乱从您军中产生,人们都会说您倚仗副元帅,不约束士兵,这样一来,那么郭家的功名还能保存多久呢?”

话还没说完,郭晞一再拜谢说:“有幸蒙您用大道理来教导我,恩惠很大,我愿意带领全军听从您的命令。”回头呵斥手下的士兵:“都解下铠甲解散回到队伍中去,胆敢再喧哗者处死!”太尉说:“我还没吃晚餐,请代为准备些粗劣的食物。”吃完之后说:“我的老病又犯了,想请您留我在军门下住一晚。”于是让赶马的先回去,明天再来。晚上就睡在军营中。郭晞不脱衣,告诫负责警卫的卫兵打更以保护太尉。第二天一大早,同至白孝德住所,道歉说自己无能,请允许改正错误,从这以后邠州没有发生祸乱。

在此以前,太尉在泾州担任营田官。泾州大将焦令谌夺取民田,占为己有,多达几十顷,租给农夫耕种,说:“谷子成熟后,一半归我。”这一年大旱,田野草都不长。农民将旱情告诉焦令谌。焦令谌却说:“我只知道收入谷子的数目罢了,不知道旱灾。”他反而催逼得更厉害。农民都快要饿死了,无法偿还,就告到太尉那里。太尉写了判决书,语言很谦和,派人劝告焦令谌,替农夫求情。焦令谌大怒,将农夫叫了去说:“我难道怕段某吗?为什么竟敢议论我!”拿判决书铺在农夫背上,用大杖打了他二十杖,农夫快死了,焦令谌派人将他抬至太尉衙门的庭院,太尉大哭,说:“是我害苦了你。”立即亲自取水洗去农夫身上的污血,撕破衣裳包扎农夫的伤口,亲手敷上良药,早晚亲自给农夫喂食物,然后自己才吃。将自己的坐骑卖掉,买谷子代农夫偿还地租,不让那农夫知道。

寄寓在泾州的淮西镇的军帅尹少荣,是个刚强正直之士。来到焦令谌的住处,见到焦令谌大骂说:“你还算得上是人吗?泾州田野如同赤土,人都快饿死了。而你却一定要得到租谷,又用大杖打无罪的人。段公是仁慈而有信义道德的人,而你却不知道敬重。现在段公仅有的一匹马,也低价卖了买谷子送进你家,你又不知羞耻地收下了。总之你的为人,是不顾天灾、冒犯长者、打击无辜之辈,还取仁义之人的谷子,使段先生进出骑,你将凭什么面对天地,还不如奴仆哪?”虽然焦令谌为人凶暴傲慢,但是在听了尹少荣的话却也深感惭愧,汗流浃背,吃不下东西,说:“我终究不能再见段公了!”一天傍晚,恼恨而死。

等到太尉自泾原节度使被征召为司农卿的时候,段太尉告诫他的家属说:“经过岐州时,朱泚倘若赠送财物,切不要接受。”等到过岐州之时,朱泚执意赠送大绫三百匹。太尉女婿韦晤坚决拒绝,但推辞不掉。到了京都,太尉***脾气说:“你们果真没有听我的话。”韦晤谢罪说:“居于卑下的地位,没有办法拒绝。”太尉说:“但是,无论如何,最终不可以把大绫放在我的住宅里。”把大绫送往司农寺的办公厅,置放在梁木上面。朱泚谋反以后,太尉被杀,官吏将“栖木梁上”之事告诉了朱泚,朱泚叫人将大绫取下来看一看,看见原来封条上的标志都还保存着。

以上就是太尉的逸事。

元和九年的一天,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柳宗元恭恭敬敬地将此文呈上史馆。

现今称赞太尉气节的不外乎认为他是武将,一时奋不顾身,没考虑到死,以此来扬名天下,不了解太尉立身处世就像上述一样。我曾往来于岐、周、邠、斄之间,经过真定,北上马岭,经历亭岗堡垒哨所等,私下里喜欢询问年老的军官和退役的士卒,他们都能说一些当时的事情。太尉为人和颜悦色,经常低头拱手走路,说话的口气谦恭温和,未曾以不好的脸色待人。人们见到他,倒像个读书人。遇到有不同见解之事,一定要实现自己的主张,决不是偶尔这样做。适逢永州刺史崔公来,说话信实,行事正直,详细地获得了太尉的遗事,再次核对没有什么疑问。有的事实恐怕还有散失遗漏,未集中到史官手里,斗胆将这篇行状私下送交给您。郑重地写下这篇逸事状。

解析

《段太尉逸事状》是一篇叙事严谨、写人生动的传记文。文章通过段秀实勇服郭唏、仁愧焦令谌和节显治事堂三件逸事,多侧面地塑造了这位正直官吏的形象,表现出一个关心人民、不畏 *** ,并能知机于事先,临财不苟取的旧时代的优秀人物形象。

本文选取段太尉三件典型的逸事,从不同侧面进行勾勒,每一件事都表现他的思想性格的一个侧面,将段太尉外柔内刚、仁爱谦和却又刚毅有节的形象跃然纸上。本文虽对段太尉充满赞扬之情,但仅用个性化的语言行动塑造人物形象,全文没有一处议论,而是寄赞颂于冷静从容的写实之中,手法颇为独特。文章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用了倒叙的方法,有利于主题突出,使文章结构巧妙。本文叙述平实朴素,娓娓道来,饱含深情。面对中唐的社会现实,柳宗元此文大有警戒教育世人的深意。

表示说的成语有

“虚以待物”的含义:用博大、无为的态度对待世间万物。

虚,就是博大、无为的境界;以,文言文,这里意思为“用”。

这是中华文明中最典型的中庸思想在社会交往中的体现。可能在西方人看来虚伪,但是,在东方却非常实用,会给人留下好印象。

这个词语出自鲁迅先生的《鲁迅杂文精选》-“谦以待人,虚以待物”。

扩展资料

《鲁迅杂文精选》内容简介

杂文虽然古已有之,然而直到到了鲁迅的手里,杂文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潜力才充分表现出来。鲁迅一生仅留下了两本***集,却留给了后人二十本杂文集,先生为了实现他改造国民性的梦想,将其后半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倾注在了杂文创作上,在中国的思想史和文学史上树起了一座罕见的丰碑。

提及杂文,人们很自然地都会马上想到鲁迅;而若要深入地了解鲁迅,自然也必须从鲁迅的杂文出发。鲁迅杂文不只是一种文学形式,它俨然已经成为鲁迅那个时代的文化发展和思想斗争的真实写照。

鲁迅的杂文自始至终都是从“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出发。对于文明,它对封建旧文明旧道德、对资本主义文明、半殖民地文明,对帝国主义奴化思想等都进行了毫无保留的批判;深刻地暴露并批判了国民劣根性,对国民卑怯保守的病态心理作了深刻的剖析。

对于社会,它对社会的一切黑暗、统治者的凶残、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都给予了猛烈的抨击和批判。与此同时,对于统治者的压迫以及文化界同仁的污蔑攻击,鲁迅也不惜用杂文对他们进行毫不留情的讽刺。

在艺术形式上,鲁迅的杂文擅长分析,以其高度严密的论证,总能够在有限的篇幅里,一针见血地把道理说得深刻透彻,因此具有高度的说服力。同时,鲁迅杂文特别擅长使用讽刺手法,把社会上公然的、常见的、不以为奇的,但却不合理的事物,加以精练、夸张,给予辛辣的讽刺,

使其文很有感情力量,常常能制强敌于死命。鲁迅经常运用典故或自己创造的故事,以具体生动的事例,来论述抽象的道理。总之,鲁迅的杂文,形式丰富多彩,手法不拘一格,莫不清新独创,给予读者以隽永的艺术享受。

百度百科-鲁迅杂文精选

形容态度的词成语

便辞巧说指牵强附会、巧为立说。

背地厮说背地里胡说八道。

稗官***即野史***,街谈巷说之言。

不经之说指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

不刊之说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不容分说分说:辩白,解说。不容人分辩解释。

白日说梦大白天说梦话。比喻毫无根据地说话。

辩说属辞属辞:撰写文章。用诡辩的的言论撰写文章。

不由分说由:听从,顺便;分说:辩白,解说。不容人分辩解释。

秕言谬说指错误的言论。

痴儿说梦痴:呆,傻。原指对傻子说梦话而傻子信以为真。比喻凭妄想说不可靠或根本办不到的话。

长话短说要说的话很多,一时不能说清,只用扼要的几句话表明主要意思。

从何说起从哪里开始说。

丑话说在前头不中听的话先说出来以免发生矛盾。

痴人说梦痴:傻。原指对痴人说梦话而痴人信以为真。比喻凭借荒唐的想象胡言乱语。

成事不说说:解说。原指事情已成,不要再解说;后指事情已过,不要再解说。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说:言论;遂:完成;谏:劝说。已做过的事不必再解释,已经完成的事不要再劝说了。含既往不咎之意。

道东说西指乱加谈论。同“道西说东”。

打开窗户说亮话指直率而明白地讲出来。

打开天窗说亮话比喻无须规避,公开说明。

代人说项替人说好话。

敦诗说礼敦:敦厚。诗:《诗经》。诚恳地学《诗》,大力讲《礼》。旧时统治阶级表示要按照《诗经》温柔敦厚的精神和古礼的规定办事。

道听涂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正确写法应该是“道听途说”

道听途说道、途: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东谈西说指议论的面很宽。

代为说项比喻替别人说好话。

道西说东说东家,讲西家。形容没有中心地随意说。

二话不说不说任何别的话。指立即行动。

二话没说指很干脆地***取行动。

浮称流说称:称引。广泛称引,丰博谈论。

浮词曲说浮:虚浮,不真实;曲:歪曲。虚浮不实的词句,歪曲不正的言论。

逢人且说三分话逢:遇见。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逢:遇见。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

逢人说项项:指唐朝诗人项斯。遇人便赞扬项斯。比喻到处为某人某事吹嘘,说好话。

逢人只说三分话逢:遇见。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

管窥之说管窥:从管中看物。比喻见解局限、偏颇、肤浅。

观眉说眼比喻挑眼,说闲话。

光说不练指只会说而不干实事。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公公说的有公公的道理,婆婆说的有婆婆的道理。比喻双方争执,各说自己有理。

顾说他事转过头去说别的事情。表示不愿意交谈对方提起的话题。

敢想敢说敢于冲破某种束缚去思考问题和发表见解。

诡言浮说指虚***不实的话。

话长说短评论他人的好坏是非。

会道能说形容很会讲话。同“能说会道”。

胡说白道犹言胡说八道。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

混说白道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胡说八道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

好说歹说形容用各种理由或方式请求或劝说。

胡说乱道乱编瞎说,胡说八道。

花说柳说形容说虚***而动听的话哄人。

海说神聊漫无边际的胡吹乱谈。

横说竖说指多方论说,反复喻解。

和颜说色形容和善可亲。同“和颜悦色”。

胡诌乱说胡诌,随意胡说。

家见户说每家每户都知道。

讲经说法讲传宗教经典,宣扬宗教教义。亦指引经据典地谈说议论。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指看人说话与处事。形容人善于说话。

讲是说非犹言说三道四。形容不负责任地胡乱议论。

街谈巷说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指民间的舆论。同“街谈巷议”。

家至人说传到每一家,***都知道。

口辩户说户:住户。口头争辩并挨户劝说。

口耳讲说耳朵刚听到嘴就说出去了。

空费词说说的话别人不听,等于白说。

狂瞽之说狂:狂妄;瞽:瞎眼。指愚妄无知的言论。旧时常用作自谦之辞。

空口说白话形容光说不做事,或光说而没有实际行动证明。

空口说空话形容光说不做事,或光说而没有实际行动证明。

夸强说会会:能。夸耀自己能力强、本事大。

看人说话指不按规矩办事,处理问题因人而异。

口说无凭单凭口说,不足为据。

狂言瞽说狂:狂放任性;瞽:盲目。狂妄无知,信口开河。形容人狂妄愚昧,胡说八道。

谩辞哗说指谎言乱语。

门到户说到各家各户宣传解说。

明人不说暗话明:光明正大。光明正大的人说实在话,不转弯抹角。

盲人说象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

没有说的指没有可以指责的缺点。或指不成问题,没有申说的必要。

谬悠之说谬悠:荒诞,无稽。荒唐、不合情理的言论。

梦中说梦原为佛家语,比喻虚幻无凭。后也比喻胡言乱语。

懦词怪说指荒诞无稽之谈。

论长说短议论别人的是非好坏。

论今说古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

能说惯道形容人口才好,很会讲话。

能说会道形容很会讲话。

能说善道道:说,讲。形容口齿伶俐,很会说话。

能言快说能说会道,言词敏捷爽利。同“能言快语”。

流言流说流流传,引申为没有根据的意见。没有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拔的话。

千言万说犹千言万语。形容说得话很多。

说白道黑比喻对人对事任意评论。同“说白道绿”。

说白道绿比喻对人对事任意评论。

说白道绿犹言说长道短,信口雌黄。亦作“说白道黑”。

说不过去不合情理,无法交代。

说曹操,曹操到正说着曹操,曹操就到了。比喻正说着某人,某人就来了。

说长道短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

说长话短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同“说长道短”。

说长论短说长处,讲短处。形容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

说长说短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同“说长道短”。

说到曹操,曹操就到指谈论到某人,某人恰巧来了。

说短道长说长处,讲短处。形容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

说东道西说东家,讲西家。形容没有中心地随意说。

说大话夸口说话或言过其实地说话。

说短论长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

说得轻巧说起来很简单容易。

说大人则藐之大人:大人物。原指向大人物游说时,不能把他们的地位和权势放在眼里。后比喻敢于同权威名流争鸣辩论的精神。

说地谈天天上地下,无所不谈。形容话题广泛或巧于言辞。

说东谈西说这说那,随意谈论。

说东忘西说了这样忘了那样。形容记忆力差。

说得行不得只能说不能做。

说到做到言行一致,说过的话一定用行动实现。

说风凉话站在***之外说讽刺性的话。

说风说水指撺掇怂勇。

说古道今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形容话题广泛。同“说古谈今”。

生公说法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生公说法,顽石点头shēnggōngshuōfǎ,wánshídiǎntóu

说古谈今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形容话题广泛。

说黑道白比喻对人对事任意评论。

说黄道黑比喻对人对事任意评论。

说好说歹①指百般劝说或请求。②褒贬,评论好坏。

实话实说用直捷了当的方法讲出真实情况。

说谎调皮说***话并从中捣鬼。

说好嫌歹说这个好,嫌那个坏。泛指批评,褒贬。

说今道古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

[昂然而入] 仰头挺胸地走进来。形容态度傲慢

[不凉不酸] 方言。形容态度冷漠。

[视远步高] 高视阔步。形容态度傲慢。

[谈笑自如] 和平常一样有说有笑。形容态度自然。

[死而无悔] 就是死了也不懊悔。形容态度坚决。

[纶巾羽扇] 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丝绶的头巾。形容态度从容。

[羽扇纶巾] 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丝绶的头巾。形容态度从容。

[喜怒无常] 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形容态度多变。

[神色自若] 自若:如常,象原来的样子。神情脸色毫无异样。形容态度镇静。

[必恭必敬] 恭、敬:端庄而有礼貌。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不苟言笑] 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轻裘缓带] 轻暖的皮袍,宽松的衣带。形容态度从容镇定。

[毕恭毕敬] 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九牛拉不转] 形容态度十分坚决。

[轻裘缓辔] 犹言轻裘缓带。形容态度从容镇定。

[雍荣闲雅] 雍荣:态度大方,从容不迫;闲雅:文雅。形容态度从容,举止文雅。

[笑比河清] 形容态度严肃,难见笑容。

[不阴不阳] 比喻态度不明朗,模棱两可

[温良恭俭让] 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昂头天外] 昂:抬起。抬起头望着天边。形容态度傲慢或做事脱离实际。

[游蜂浪蝶] 比喻态度轻佻好挑逗女子的人。

[雍荣雅步] 形容态度从容大方,举止不俗。

[蔼然可亲] 形容态度和气,使人愿意接近。

[雍荣华贵] 形容态度文雅从容,庄重大方。

[浪蝶游蜂] 比喻态度轻佻好挑逗女子的男子。

[绰绰有裕] 绰绰:宽裕舒缓的样子;裕:宽绰,宽缓。形容态度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神意自若] 神情脸色毫无异样。形容态度镇静。同“神色自若”。

[昂首天外] 抬起头望着天边。形容态度傲慢,或做事脱离实际。

[大模大样] 形容态度傲慢,目中无人的样子。

[不慌不忙] 不慌张,不忙乱。形容态度镇定,或办事稳重、踏实。

[旁若无人] 身旁好象没有人。形容态度傲慢,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言笑不苟] 不随便谈笑。形容态度严肃庄重。同“不苟言笑”。

[阴阳怪气] 形容态度怪癖,冷言冷语,不可捉摸。

[低三下四] 形容态度卑贱低下也指工作性质卑贱低下。

[大大落落] 形容态度大方。亦形容随随便便,满不在乎。

[拒人于千里之外] 形容态度傲慢,坚决拒绝别人,或毫无商量余地。

[一本正经] 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

[雷打不动] 形容态度坚定,不可动摇。也形容严格遵守规定,决不变更。

[绰有余裕] 形容态度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后也指能力、财力足够而有剩余。

[指挥若定] 形容态度冷静,考虑周全,指挥起来就象一切都事先规定好了似的。

[目无下尘] 下尘:佛家语,凡尘,尘世,比喻地位低下者。眼睛不往下看。形容态度傲慢,看不起地位低的人。

[凛若冰霜] 冷得象冰霜一样。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冰霜一样冷。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

[冷若冰霜] 冷得象冰霜一样。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冰霜一样冷。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

[凛若秋霜] 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冰霜一样冷。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同“凛若冰霜”。

[凛如霜雪] 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冰霜一样冷。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同“凛若冰霜”。

[冬日夏云] 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冬日可爱] 如同冬天里的太阳那样使人感到温暖、亲切。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使人愿意接近。

[温文尔雅] 温文:态度温和,有礼貌;尔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

[乐嗟苦咄] 高兴时招唤,不高兴时责骂。形容对人态度恶劣。

[拒人千里] 形容对人态度傲慢。

[待理不理] 要理不理。形容对人态度冷淡。

[不冷不热] 指温度不高不低,冷热适中。亦比喻对人态度一般。

[春风和气] 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对人态度和蔼可亲。

[傍若无人] 好象旁边没有人在。形容神情态度高傲自如。

[温润而泽] 比喻人的态度、言语温和柔顺。

[仪静体闲] 形容女子态度文静,体貌素雅。

[轻身下气] 形容谦恭的态度。

[前倨后恭] 倨:傲慢;恭:恭敬。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

[绝裙而去] 绝裾:扯断衣襟。形容离去的态度十分坚决。

[绝裾而去] 绝裾:扯断衣襟。形容离去的态度十分坚决。

[低声下气] 形容说话和态度卑下恭顺的样子。

[网开一面] 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比喻***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网开三面] 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比喻***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霸王风月] 比喻用粗暴的态度对待幽雅的事情。

[更弦易辙] 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

[云心鹤眼] 比喻高远的处世态度。

[下气怡声] 下气:态度恭顺:怡声:声音和悦。形容声音柔和,态度恭顺。

[怡声下气] 怡声:声音和悦;下气:态度恭顺。形容声音柔和,态度恭顺。

[虚己以听] 形容接受意见的态度诚恳。

[好声好气] 形容语调柔和,态度温和。

[高视阔步] 眼睛向上看,迈大步走路。形容气慨不凡或态度傲慢。

[吊尔郎当] 形容作风散漫,态度不严肃。

[改辕易辙] 辕:车辕;辙:车走过的痕迹,借指道路。改变车辕的方向,走新的路。比喻改变原来的态度和做法。

[嗔拳不打笑面] 比喻不可以欺凌态度和悦的人。

[心如死灰] 死灰:已冷却的灰烬。原指心境淡漠,毫无情感。现也形容意志消沉,态度冷漠到极点。

[横眉努目] 耸眉瞪眼。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横眉怒视] 犹言横眉努目。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横眉立眼] 犹言横眉努目。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横眉立目] 犹言横眉努目。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横眉瞪眼] 犹言横眉努目。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不分轩轾] 不分高下、轻重。比喻对待二者的态度或看法差不多。

[轩轾不分] 轩轾:古代车子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轾。不分高下、轻重。比喻对待二者的态度或看法差不多。

[郑重其事] 郑重:审慎,严肃认真。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更弦改辙] 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同“更弦易辙”。

[高步阔视] 形容气慨不凡或态度傲慢。同“高视阔步”。

[下气怡色] 形容气色和悦,态度恭顺。同“下气怡声”。

[昂头阔步] 昂:仰,高抬。抬起头迈开大步向前。形容精神备发或态度傲慢。参见“昂首阔步”。

[横眉瞪目] 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同“横眉努目”。

[乘风转舵] 比喻顺随情势改变态度。

[心浮气盛] 形容人性情浮躁,态度傲慢。

[善气迎人] 善气:和蔼可亲的态度。形容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人。

[旗帜鲜明] 比喻立场、观点、态度等十分明确。

[随风转舵] 随着风向转换舵位。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含贬义)。

[顺风转舵] 随着风向转换舵位。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含贬义)。

[飞蓬随风] 枯蓬随风飞。比喻人没有主见,态度随着情势而转变。

[顺风使舵] 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含贬义)。同“顺风转舵”。

[艳如桃李,冷若冰霜] 形容女子容貌艳丽而态度严肃。

[改张易调] 更换琴弦,变换声调。比喻改变方针、做法或态度。

[改弦易调] 犹改张易调。比喻改变方针、做法或态度。

[回天转地] 犹言旋转乾坤。比喻改变君王的情绪或态度。

[恶声恶气] 形容说话语气很凶狠,态度粗暴。

[一如既往] 指态度没有变化,完全象从前一样。

[温柔敦厚] 温柔:温和柔顺;敦厚:厚道。原指态度温和,朴实厚道。后也泛指待人温和宽厚。

[一团和气] 本指态度和霭可亲。现也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林下风范] 林下:幽僻之境;风范:风度。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

[林下风气] 林下:幽僻之境;风气:风度。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

[林下清风] 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同“林下风气”。

[林下高风] 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同“林下风气”。

[林下风致] 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同“林下风气”。

[林下风韵] 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同“林下风气”。

[贵人多忘事] 高贵者往往善忘。原指***态度傲慢,不念旧交,后用于讽刺人健忘。

[不置可否] 置:放,立;可:行;否:不行。不说行,也不说不行。指不表明态度。

[长揖不拜] 揖、拜:旧时的拱手、磕头礼。对长者或尊者只弯腰行拱手礼,不跪拜磕头。旧时指相见时态度不恭,为人高傲。

[软谈丽语] 指谈话时态度温和,言辞柔美。

[依违两可] 依:赞成;违:反对;两可:二者都可以。指对问题态度犹豫,没有确定的意见。

[莫测高深] 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指处世的态度、或说话、文章的内容(多不用在正面,带贬义)。

[虚应故事] 故事:成例。照例应付,敷衍了事。指用敷衍的态度对待工作。

[诡秘莫测] 诡秘:神秘不可知;莫测:无法捉摸。指人的行为态度神秘难以揣测。

[偏听偏言] 偏:只注重一方面。只听信一方面,指处理问题态度不公正,方法不妥当。

[漠然置之] 置:放。很冷淡地把它搁在一边。指对人或事态度冷淡,放在一边不理。

[沉声静气] 指声调低沉,态度平和。

[平心定气] 指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偏听偏信] 偏面地听了一方面的话就信以为真。多指处理事情的态度不公正。

[慎重其事] 指对某一事的态度严肃认真。

[矫时慢物] 矫时,矫正时俗。慢,傲慢。指对现实不满,态度傲慢。

[出处殊途] 指出仕与隐居的态度各不相同。

[模棱两可] 模棱:含糊,不明确;两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

[出处殊涂] 指出仕与隐居的态度各不相同。亦作“出处殊途”。

[模棱两端] 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同“模棱两可”。

[不敢苟同] 苟:苟且。不敢随便地同事。指对人对事抱慎重态度。

[多闻阙疑] 闻:听;阙疑:有疑问的地方要保留。虽然见多识广,有不懂之处,还应存有疑问。指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

[三命而俯] 旧是指官职步步上升,态度也愈加谦虚。

[行若无事] 行:行动,办事;若:好象。指人在紧急关头,态度镇定,毫不慌乱。有时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

[蒲鞭之罚] 比喻对下属的过错持宽容的态度。

[宠辱皆忘] 受宠或受辱都毫不计较。常指一种通达的超绝尘世的态度。

[随风倒舵] 犹言看风使舵。比喻顺着情势的发展而转变态度。

[吊儿郎当] 形容仪容不整,作风散漫,态度不严肃或不认真。

[一锤子买卖] 只做一次生意。多指价钱贵,货色次,服务态度不好,顾客不愿再来打交道。

[坐山观虎斗] 比喻对双方的斗争***取旁观的态度,等到双方都受到损伤,再从中捞取好处。

[颐指气使] 颐指:动下巴示意,指挥别人;气使:用神情气色支使人。不说话而用面部表示表情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

[游戏人间] 指把人生当作游戏的一种生活态度。

[中庸之道] 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畸轻畸重] 有时偏轻,有时偏重。形容事物发展不均衡,或对待事物的态度不公正。

[畸重畸轻] 形容事物发展不均衡,或对待事物的态度不公正。同“畸轻畸重”。

[游戏三昧] 原为佛家语,意思是排除杂念,使心神平静。也比喻事物的精义、决窍。后指用游戏的态度对待一切。

[青眼相看] 青眼:眼睛正视,黑眼珠在中间,比喻对人尊重或喜欢。形容以看得起的态度相待。亦作“青眼相待”、“青眼待”。

[明哲保身] 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文行出处] 文:学问;行:品行;出:作官;处:隐居。旧指文人的学问、品行和对待出仕隐退的态度。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 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里。意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大事不糊涂] 指在有关政治的是非问题上能坚持原则,态度鲜明。

[礼尚往来] 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避世绝俗] 避世:隐居不出仕;绝俗:与世间隔绝。脱离现实生活,不和人们往来。形容隐居山林,不与世人交往。一般指消极处世的态度。

[逆来顺受] 指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

[看破红尘] 旧指看透人生,把生死哀乐都不放在心上的消极的生活态度。现也指受挫折后消极回避、无所作为的生活态度。

[坦然自若] 态度安详,一如常态。

[蛮横无理] 态度粗暴,不讲道理。

[蛮不讲理] 态度粗暴,不讲道理。

[横蛮无理] 态度粗暴,不讲道理。

[温文儒雅] 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正色敢言] 态度严肃,敢于直言。

[正色厉声] 态度严正,言辞严厉。

[傲慢无礼] 态度傲慢,对人不讲礼节。

[傲慢少礼] 态度傲慢,对人不讲礼节。

[冷心冷面] 态度冷淡,对人没有感情。

[心高气傲] 态度傲慢,自以为高人一等。

[不忙不暴] 态度纵容,不忙乱,不急躁。

[正色直言] 态度严肃,语言正直,能使人望而生畏。

[正色危言] 态度严肃,语言正直,能使人望而生畏。同“正色直言”。

[言气卑弱] 说话的态度谦虚温顺。

[郑重其辞] 谓说话态度严肃认真。

[淡然处之] 以冷淡的态度对待它,不拿它当回事。

[平心静气] 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漠不关心] 漠:冷淡。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平心易气] 心情平和,态度冷静。同“平心静气”。

[傲慢不逊] 逊:谦逊。态度高傲自大,对人不讲谦让。

[和蔼可亲] 和蔼:和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和蔼近人] 和蔼:和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一反常态] 完全改变了平时的态度。

[贵贱无二] 对高贵和卑贱的人态度一样。

[危言正色] 刚直的言论和严正的态度。

[改过不吝] 吝:可惜。改正错误态度坚决,不犹豫。

[三头两面] 看对方的脸色而改变态度。比善于迎和奉承和玩弄两面手法。

[打击报复] 打击:攻击。用敌对的态度回击对方。

[玩世不恭] 玩世:以消极、玩弄的态度对待生活;不恭:不严肃。因对现实不满而***取的一种不严肃、不认真的生活态度。

[抗颜为师] 抗颜:不看别人脸色,态度严正不屈。为师:为人师表。不为他人所制约,不为潮流所左右,这种意志坚定的人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

[爱憎分明] 憎:恨。爱和恨的立场和态度十分鲜明。

[宽以待人] 宽:宽容。以宽宏大度的态度来对待别人。

[坐视成败] 对别人的成功或失败***取旁观态度。

[人情之常] 通常情况下人们共有的情理或态度。

[神情自若] 自若:自然,不变常态。神情态度仍和原来一样。

[傍观冷眼] 傍:通“旁”。用冷眼或冷淡的态度在一旁瞧着。

[事过情迁] 随着事情过去,对该事的感情、态度也起了变化。

[憎爱分明] 憎:恨。恨什么,爱什么,界限清楚,态度鲜明。

[不以为意] 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沉吟不语] 沉默地思量着,不说话。引伸为迟疑不决的态度。

[掉以轻心] 掉:摆动;轻:轻率。对事情***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

[傲贤慢士] 贤:有才德的人。士:读书人和有才干的人。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

[与世无争] 不跟社会上的人发生争执。这是一种消极的回避矛盾的处世态度。

[用行舍藏] 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用舍行藏] 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回心转意] 心、意:心思;回、转:掉转。重新考虑,改变原来的想法和态度。

[小受大走] 轻打就忍受,重打就逃跑。儒家认为这是孝子受父母责罚时应抱的态度。

[织白守黑] 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

[知白守黑] 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

[甘贫乐道] 甘贫:情愿受贫困;乐道:乐于守道。甘于受贫,乐于守道。是儒家所倡导的处世态度。

[和光同尘] 和、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种光彩;同尘:与尘俗相同。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消极处世态度。也比喻同流合污。

[心平气和] 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冷眼相待] 用冷淡的态度接待。比喻不欢迎或看不起。

[敬小慎微] 敬:谨慎小心。小、微:指细小、不起眼的东西。对细微的事物也***取小心谨慎的态度。形容待人处事非常谨慎。

[吃软不吃硬] 对态度强硬者,绝不屈从,对好言好语,可以听从。形容个性顽强,不怕强硬。

[吃硬不吃软] 好言好语不听从,态度一强硬,反使屈从了。形容人的外强中干,欺软怕硬。

[不屑毁誉] 不屑:不值得,表示轻视态度;毁誉:毁谤和赞誉。指不值得理睬别人的毁谤或赞誉。

[敛容屏气] 敛容:收起笑容,态度变得严肃。屏气:闭住气不敢出声。比喻有所畏惧而恭敬谨慎,不敢稍微放肆。

[去就之分] 去就;进退或取舍。分:分寸。引申为应持的态度。比喻进取、取舍的分寸。亦作“去就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