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难苟免的意思_临难毋苟免

tamoadmin 成语分享 2024-06-09 0
  1. 谁知道“临”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2. 诸葛亮《将苑》卷1诗解2将材有九大将情真将器有六情怀天下
  3. 《礼记》中的名言释义
  4. 《礼记》原文和译文
  5. 跟钱财有关的成语

答案是:临财不苟

解析:一个人抱着一堆金子给另一个人,另一个人不要打,可以看出另一个人廉洁自好。面对钱财不随随便便地去拿,根据意思得出成语临财不苟。

临财不苟[ lín cái bù gǒu ]?

临难苟免的意思_临难毋苟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详细解释

1、释义:面对钱财不随便求取,廉洁自好。

2、出处:《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3、示例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气义》:"孰发显廉?临财不苟。"

谁知道“临”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

原文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迁。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很毋求胜,分毋求多。疑事毋质,直而勿有。

译文

傲慢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志向不可自满。享乐不可达到极点。

对于贤能的人要亲近并敬重,要敬畏并爱戴。对于所爱的人要了解他的恶德,对于憎恨的人要看到他的优点。能积聚财富,但又能分派济贫;能适应平安稳定,又能适应变化不定。

遇到财物不要随便获得,遇到危难不应苟且逃避。争执不要求胜,分派不要求多。不懂的事不要下断语,已明白的事不要自夸知道。

2、《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

原文

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谓之曰:“子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

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曰:“然则盖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使人辞于狐突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

申生不敢爱其死。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图吾君。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再拜稽首,乃卒。是以为恭世子也。

译文

晋献公想要杀掉他的太子申生。

公子重耳告诉申生说:“你为什么不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对父亲说呢?”太子说:“不行。父亲有骊姬才得安乐,我说出来会伤他的心。”重耳又说:“那么为什么不逃走呢?”

太子说:“不行。父亲会说我想谋害他。天下哪里有没有国父的国家?再说我能逃到哪里去呢?”于是申生派人向狐突告别说:“我申生有罪,没有听从您的忠告,以至于只有去死。

我不敢贪生怕死。虽然如此,但我们国君年纪老了,爱子年纪又小。国家有许多忧患,您又不肯出来为国君出谋划策。如果您肯出来为国君出谋划策,我就得到了您的恩惠,甘愿去死。

”申生再拜叩头行礼,接着自尽身亡。因此,人们送他溢号称“恭世子”。

3、《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

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县贲父御,卜国为右。马惊,败绩。公队,佐车授绥。公曰:“末之,卜也!”县贲父曰:“他日不败绩,而今败绩,是无勇也!”遂死之。圉人浴马,有流矢在白肉。公曰:“非其罪也。”遂诔之。士之有诔,自此始也。

译文

鲁庄公和宋国人在乘丘交战,县贲父为鲁庄公驾车,卜国在车右边护驾。拉车的马受惊,将车翻倒。庄公摔下车来。

副车上的人递下绳子,拉庄公上了副车。庄公说:“卜国啊,没有勇力呀!”县贲父说:“以前没有翻过车,今天却车翻人坠,这是我们没有勇气!”于是两人殉职而死。事后马夫洗马时,发现马大腿内侧中了飞箭。

庄公说:“原来翻车不是他们的罪过。”于是庄公作文追述他们的功德。为士作文悼念的风习,就是从这开始的。

4、曾子寝疾

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

童子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卜也!”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然曰:“呼!”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曾子曰:“然。

斯季孙只赐也。我未之能易也。

元,起,易箦。”自此始也。曾子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

译文

曾子病倒在床上,病情严重。乐正子春坐在床下,曾元、曾申坐在脚旁,童仆坐在墙角,手拿烛火。

童仆说:“席子花纹华丽光洁,是大夫用得席子吧?”乐正子春说:“住口!”曾子听到了,突然惊醒过来说:“啊!”童仆又说到:“席子花纹华丽光洁,是大夫用得席子吧?”曾子说:“是的,这是季孙送给我的,我没有力气换掉它。

元啊,扶我起来,把席子换掉。”曾元说:“您老人家的病已很危急了,不能移动,希望能等到天亮,再让我来换掉。”

曾子说:“你爱我不如爱那童仆君子爱人是用德行,小人爱人是姑息迁就。我现在还要求什么呢?我只盼望死得合于正礼罢了。”于是大家扶起曾子,换了席子,再把他扶回到床上,还没有放安稳,曾子就去世了。

5、《子夏其子而丧其明》

子夏其子而丧其明。曾子吊之,曰:“吾闻之也:朋友丧明,则哭之。”曾子哭,子夏亦哭,曰:“天乎!予之无罪也!”

曾子怒曰:“商!女何无罪也?吾与女事夫子于洙泗之间,退而老于西河之,使西河之民疑女于夫子,尔罪一也。丧尔亲,使民未有闻焉,尔罪二也。丧尔子,丧尔明,尔罪三也。”

而曰:“女何无罪与?”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过矣!吾过矣!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

译文

子夏因儿子死了而哭瞎了眼睛。曾子前去吊唁并说:“我听说朋友的眼睛失明了,就要为它哭泣。”

曾子哭了,子夏也哭起来,说道:“天啊!我没有罪过呀!”曾子气愤地说:“你怎么没有罪过呢?以前我和你在洙水和泗水侍奉老师,后来你告老回到西河,使西河的人们把你比作老师。

这是你的第一条罪过。你居亲人之丧,没有可以为人特别称道的事这是你的第二条罪过。你儿子死了就哭瞎了眼睛。这是你的第三条罪过。”

曾子接着反问道你难道就没有罪过吗?“子夏听后仍掉手杖,下拜说:”我错了!我错了!我离开朋友独自居住太久了。

诸葛亮《将苑》卷1诗解2将材有九大将情真将器有六情怀天下

“临”在文言文中有两种读音,一是读“lín(二声)”;一是读“lìn(四声)”。

一、当“临”读“lín”时,既可充当实词,也可充当虚词。

1、当“临”是动词时,其不同意思如下:

1) 本义:从高处往低处察看。例如:春秋荀子《荀子·劝学》: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白话文:没有从高处往低处察看深深的溪谷,就不知道大地的厚重。

2) 引申为从上监视着。例如:《宋史·赵普传》:今陛下君临四方。

白话文:现在陛下从上监视着四方。

3) 面对(上对下,尊对卑)。例如:三国诸葛亮《出师表》:临表涕零。

白话文:面对着这篇表章,我眼泪不停地流。

4) 碰上,逢着。例如:《礼记·曲礼上》:临财无苟得,临难毋苟免。

白话文:面对财物没有得到,遇到困难不要苟且免。

5) 到,至。后常用作敬辞。例如:曹操《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山名),以观沧海。

白话文:东临碣石山(山名),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6)照着他人的字画书写或绘画。例如:现代姚合《秋夕遣怀》:临书爱真迹。

7) 靠近,逼近(多用于上对下,强对弱)。例如:三国诸葛亮《出师表》:临崩寄臣以大事。

白话文:在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2、当“临”是介词时,其意思如下:

在…之前,在即将…的时候。例如: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

白话文:临别作这赠序,在这盛情的宴会上,有幸承蒙阎公之恩。

二、当“临”读“lìn”时,可以充当动词,其意思如下:

哭(很多人哭,或聚众哭,为丧事而悲痛哭泣)。例如: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

白话文:于是为义帝发丧,哭三天。

《礼记》中的名言释义

诸葛亮《 将苑 》 卷1 诗解2 将材有九 大将情真 将器 有六情怀天下

题文诗:

将材有九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知其饥寒,

察其劳苦,此谓 仁将 . 事无苟免,不为利挠,

有死之荣,无生之辱,此谓 义将 . 贵而不骄,

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此谓 礼将 .

奇变莫测,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制胜,

此谓 智将 . 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

刑不择贵,此谓 信将 . 足轻戎马,气盖千夫,

善固疆场,长于剑戟,此谓 步将 . 登高履险,

驰射如飞,进则先行,退则后殿,此谓 骑将 .

气凌三军,志轻强虏,怯于小战,勇于大敌,

此谓 猛将 . 能 见贤若 , 不及 亦 从 , 谏如顺流,

宽而能刚,勇而多计,此谓 大将 . 大将情真.

将之器用 , 大小不同 . 若察其奸, 乃 伺其祸,

为众所服,此 十夫将 . 夙兴夜寐,言词密察,

此 百夫将 . 直而有虑,勇而能斗,此 千夫将 .

外貌桓桓,中情烈烈,知人勤劳,悉人饥寒,

此 万夫将 . 进贤进能,日慎一日,诚信宽大,

闲于理乱, 十万人将 . 仁爱洽下,信义服邻,

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识地理,四海之内,

视如室家, 此 天下将 . 情怀天下,舍我其谁.

?原文

将材 夫将材有九。[1]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知其饥寒,察其劳苦,此之谓仁将。[2]事无苟免,不为利挠,有死之荣,无生之辱,此之谓义将。[3]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此之谓礼将。[4]奇变莫测,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制胜,此之谓智将。[5]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此之谓信将。[6]足轻戎马,气盖千夫,善固疆场,长于剑戟,此之谓步将。[7]登高履险,驰射如飞,进则先行,退则后殿,此之谓骑将。[8]气凌三军,志轻强虏,怯于小战,勇于大敌,此之谓猛将。[9]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宽而能刚,勇而多计,此之谓大将。[10]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注释?

[1]?夫将材有九,《诸葛孔明全集》作“夫将材有八”。?[2]?道之以德:将儒家的美德作为做事的准则。齐之以礼:《论语·为政》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用礼教来制约人们。仁将:有仁德的将领。而知其饥寒,《诸葛孔明全集》作“知其饥寒”。?[3]?苟免:苟且求免;只图目前免于祸患。《礼记·曲礼上》:“临难毋苟免。”不为利挠:不会为利益而屈服。义将:正直的将领。[4]?礼将:遵守礼教的将领。[5]?奇变莫测:善于出奇计,变化多,不能让人预测到他的计谋。动应多端:犹言变化多端。动,改变原来的位置或状态。《诗经·豳风·七月》:“五月斯螽动股。”应,应付;对待。智将:有智慧的将领。临危制胜,《诸葛孔明全集》作“因危制胜”。[6]?信将:讲信用的将领。?[7]?足轻戎马:驰骋战场,英勇过人。戎马,指军事;战争。千夫:众多的将士。夫,成年男子的通称。《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善固疆场:善于维持战场的局面。固,巩固,安定。《国语·鲁语》:“晋始伯而欲固诸侯。”又《晋语》:“夫固国者在亲众而善邻。”步将:徙步指挥作战的将领。气盖千夫,《诸葛孔明全集》作“气盖百夫”。[8]?殿:行军走在最后。《左传·宣公十二年》:“(随季)殿其卒而退。”骑将:骑军中的将领。善固疆场,《诸葛孔明全集》作“善用短兵”。登高履险,《诸葛孔明全集》作“临高历险”。驰射如飞,《诸葛孔明全集》作“驰射若飞”。[9]?强虏:势力强大的敌人。虏,对敌方的蔑称。志轻强虏,《诸葛孔明全集》作“志轻强敌”。勇大于敌,《诸葛孔明全集》作“勇于大斗”。[10]?从谏如顺流:乐于接受别人的意见。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一般用于下对上。《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从谏如顺流,《诸葛孔明全集》作“从谏若顺流”。勇而多计,《诸葛孔明全集》作“简而多计”。

译文

根据不同的将帅不同的才干,可以把将帅分为九种类型:一是用自己的德行教育部下,用礼法规范部下的行动,对部下关怀备至,问寒问暖,与部下同甘共苦,这种将帅是仁将。二是做事能不只图眼前消灾去难,还有长远打算,一丝不苟,不被利益所诱惑,宁愿为荣誉献身,也不屈辱求生,这样的将帅是义将。三是身居高位但不盛气凌人,功绩卓著又不骄傲自大,贤德而不清高,谦让比自己地位低的人,个性刚直又能包客他人,这样的将帅是礼将。四是运用战术高深莫测,足智多谋,身处逆境能转祸为福,面临危险又知逢凶化吉,这样的将帅是智将。五是忠诚信实,对有功之人以重赏,以有过之人以重罚,赏罚分明,奖赏时不拖延,惩罚时不管对方的地位高下,这样的将帅是信将。六是身手矫捷,冲锋陷阵时快如战马,气慨豪壮,斗志昂扬能胜千夫,善于保卫国家,又擅长剑戟,这样的将帅是步将。七是能攀高山,走险地,驰马如风,身先士卒,锐不可挡,撤退时在队伍后面抵挡敌兵掩护他人,这样的将帅是骑将。八是气盖三军,所向无敌,对小的战役小心谨慎不马虎,面对强大的敌人则愈战愈勇,这样的将帅是猛将。九是遇见贤者虚心请教,对别人的意见从谏如流,能广开言路,待人宽厚又不失刚直,勇敢果断又富于计谋,这样的将帅是大将。

原文

将器[1] 将之器,其用大小不同。[2]若乃察其奸,伺其祸,为众所服,此十夫之将。[3]夙兴夜寐,言词密察,此百夫之将。[4]直而有虑,勇而能斗,此千夫之将。[5]外貌桓桓,中情烈烈,知人勤劳,悉人饥寒,此万夫之将。[6]进贤进能,日慎一日,诚信宽大,闲于理乱,此十万人之将。[7]仁爱洽于下,信义服邻国,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识地理,四海之内,视如室家,此天下之将。[8]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注释

[1]?器:才能;人才。《礼记·王制》:“瘖、聋、跛、躃、断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之。”[2]?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由于将领的作用大小不同,其才能的高低也就不同。将之器,其用大小不同,《诸葛孔明全集》作“夫将之器,大小不同”。?[3]?伺:侦候;探察。《史记·伍子胥列传》:“喜使人微伺之。”十夫之将:能够管理十多个人的将领。 为众所服,《诸葛孔明全集》作“为众心所服”。[4]?夙兴夜寐:起早睡迟,形容勤奋不懈。《诗经·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靡有朝,谓没有一朝懈惰。百夫之将:能够管理一百多人的将领。[5]?直而有虑:正直而又善于思考。千夫之将:能够管理一千多人的将领。[6]?桓桓:威武貌。《书·牧誓》:“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罴,于商郊。”中情:内心;隐藏在心里的思想或情感。《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烈烈:忧思貌。《诗经·小雅·***薇》:“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悉:知道。万夫之将:能够统领很多人的将领。中情烈烈,《诸葛孔明全集》作“中心烈烈”。知人勤劳,悉人饥寒,《诸葛孔明全集》作“知人艰难,惜人饥寒”。此万夫之将,《诸葛孔明全集》作“此万人之将”。[7]?闲:通“娴”。熟练。《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娴于辞令。”进贤进能,《诸葛孔明全集》作“近贤进能”。?[8]?仁爱洽于下:对待下属仁慈友爱,能够和睦地和众人相处。洽,协和;和睦。《诗经·大雅·江汉》:“矢其文德,洽此四国。”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识地理,《诸葛孔明全集》作“上晓天文,下察地理,中悉人事”。视如室家,《诸葛孔明全集》作“亲如室家”。此天下之将,《诸葛孔明全集》作“此天下雄将”。《诸葛孔明全集》本篇文末加“不可敌也”四字。

译文

将帅的气质、气度有不同,其本领、作用有大小之分。如果能察觉他人的奸诈,看到事物潜伏的危害、祸端,被部下所信服,这种将领为十夫之将,可以统领十人的队伍。如果早起晚睡,整日为公事操劳,言辞谨慎小心,能倾听部下的心声,这种将领为百夫之将,可以统领百人的队伍。为人耿直又深谋远虑,勇猛善战,这样的将领是千夫之将,可以统领千人的队伍。外表威武,内心蕴藏着丰富的感情,个性光明磊落,能了解别人的努力辛苦,又能关心他人的饥寒情况,这种将领为万夫之将,可以统领万人的部队。能举贤能之人,进德修业不断充实自己,连续不断,为人忠诚、可信、宽容、大度,善于治理乱世,这样的将领为十万人之将,可以统领十万人的部队。能以仁爱之心待部下,又能使领国信服,晓天文,善处人际关系,知识地理,放眼四海之内,治家如同治国,治国如同治家,和谐圆满,这样的将领是天下之将,可以治理整个天下。

《礼记》原文和译文

《礼记》中的名言释义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东汉郑玄的《六艺论》、晋代陈邵的《周礼论叙》和《隋书·经籍志》都认为是西汉礼学家戴圣编定的。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礼记》中的名言释义,欢迎阅读。

 《礼记》中的名言释义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译文玉不雕琢,不会成为好的器物;人不学习,不会懂得道理。

 2、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礼记·曲礼上》)

 译文遇见财物,不要随意占有;遇到危难,不要随意逃避。

 3、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礼记·曲礼上》)

 译文鹦鹉虽能说话,终归还是飞鸟;猩猩虽能说话,终归还是走兽。

 4、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译文礼所崇尚的是有往有来。得到恩惠而不予报答,不合乎礼的要求;得到报答而不予恩惠,也不合乎礼的要求。

 5、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礼记·曲礼上》)

 译文到一个地方时要问清当地的禁忌,到一个国家时要问清当地的习俗,到别人的家里要问清这家的避讳。

 6、曾子曰:“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礼记·檀弓上》)

 译文曾子说:“君子爱人是使之有德行,小人爱人则是姑息迁就。”

 7、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礼记·檀弓上》)

 译文生前要做有益于人的事,死了以后也不要危害别人。(这是成子高说的话,接着他还说,我死后,找一块不能耕种的土地葬了我。)

 8、夫子曰:“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

 译文孔夫子说:“繁重的赋税和徭役比老虎还厉害啊!”

 9、苟无礼义、忠信、诚悫(què)之心以莅之,虽固结之,民其不解乎?(《礼记·檀弓下》)

 译文如果不用礼义、忠信及诚实之心对待百姓,即使百姓勉强结合,难道他们就不会离散了吗?

 10、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运》)

 译文孔子说:“大道通行的时代,天下都是公正无私的,选拔贤能的人主持政事,讲究信用,推行和睦。”

 11、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记·曲礼上》)

 译文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意志不可自满,欢乐不可以走向极端。

 12、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礼记·学记》)

 译文虽有美食,不去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虽有极高明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1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

 译文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授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相长。

 14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礼记·学记》)

 译文凡是求学的过程,尊敬老师是很难做到的。老师受到尊重,然后他所传授的道理才可能受到尊重;道理受到尊重,然后百姓才知道敬重学业。

 15、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

 译文一个人单独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切磋,就会学识短浅,见闻不广。

 16、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 政以一其行, 刑以防其奸。(《礼记·乐记》)

 译文礼仪用来引导人们的志向,音乐用来调和人们的声音,政令用来统一人们的行动,刑罚用来防止人们的奸邪。

 17、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礼记·乐记》)

 译文一切音乐,都产生于人们的内心;情感在心中激荡,便通过声音表现出来;声音组合成条理,就叫做音乐。

 18、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礼记·乐记》)

 译文音乐是圣人所喜欢的;它可以使民心向善,深刻地感动人心,使民风习俗改变。

 19、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杂记下》)

 译文只紧张而不松弛,即使周文王、周武王也做不到;只松弛而不紧张,则周文王、周武王不会这样做;有紧张有松弛,这才是周文王、周武王治理民众的办法。

 20、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礼记·祭义》)

 译文恶意的语言不从口中说出来,就不会招致别人用忿恨的语言回击你。

 21、君子约言,小人先言。 (《礼记·坊记》)

 译文有道德的人注重干实事而并不多说话,品德低下的人总是抢先说大话,而不注重干实事。

 22、子云:“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 (《礼记·坊记》)

 译文孔子说:“有好事就称是别人的功劳,有过失就称是自己的过失,这样百姓对你的怨恨便逐渐消失了。”

 23、子曰:“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礼记·中庸》)

 译文孔子说:“隐***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掌握过与不及这两端的意见,而***纳适中的用于百姓。”

 24、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礼记·中庸》)

 译文一个人能做到忠恕,就离道不远了;什么是忠恕呢?就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要施加给别人。”

 25、子曰:“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礼记·中庸》)

 译文身居高位,不欺凌下面的人;身居下位,不攀附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抱怨了。遇事上不怨恨老天,下不归咎他人。

 26、子曰:“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礼记·中庸》)

 译文管理政事首先要得到人才,得到人才取决于他自身的品德修养,品德修养取决于是不是遵循正道,遵循正道又取决于有没有仁爱之心。”

 2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译文任何事情,事先有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

 2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译文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实行。

 29、居上不骄,为下不倍。(《礼记·中庸》)

 译文身居高位不骄傲跋扈,身居低位不自暴自弃。

 30、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记·表记》)

 译文孔子说:“君子对人的举动没有不得体的地方,对人的表情没有不合适的地方,对人的言语也没有失礼的地方。”

 31、仁者天下之表也,义者天下之制也,报者天下之利也。(《礼记·表记》)

 译文仁是天下行为的表率,义是天下行为的准则, 知恩图报是天下互惠互利的交往方式。

 32、君以民存,亦以民亡。” (《礼记·缁衣》)

 译文君主因为有民众而存在,也因为人民的叛离而灭亡。

 33、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礼记·缁衣》)

 译文孔子说:“说话实在而行为有法度,所以活着的时候志向坚定不移,死了以后也不会影响他的好名声。”

 34、言必先信,行必中正。 (《礼记·儒行》)

 译文说话一定先有信用,行为一定合乎正道。

 35、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立义以为土地;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 (《礼记·儒行》)

 译文儒者不看重金玉,而是以忠信为宝贵;不希求土地,而以确立道义为土地;不希求多有积蓄,而以多有学问为富有。”

 36、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礼记·儒行》)

 译文儒者可以亲近而不可威胁,可以接近而不可逼迫,可以而不可侮辱。

 37、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礼记·儒行》)

 译文身体可以加害,而意志却不可动摇

 31、以和为贵,忠信之美,***之法。(《礼记·儒行》)

 译文以和为贵,以忠信为美,以从容宽厚为法则。

 38、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礼记·儒行》)

 译文荐举人才对内不排除自己的亲属,对外不排除对自己有怨恨的人。”

 39、儒有澡身而浴德。(《礼记·儒行》)

 译文儒者用道德沐浴以使自身保持纯洁。

 40、温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逊接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礼记·儒行》)

 译文温和善良是仁的根本,恭敬谨慎是仁的基础,宽容余裕是仁的体现,谦逊待人是仁的能力,礼貌节义是仁的外表,言谈论说是仁的文***,歌舞音乐是仁的谐和,分财散物是仁的施予。

 41、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礼记·大学》)

 译文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叶,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结束。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4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译文只有对事物进行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4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礼记·大学》)

 译文财富可以装饰房屋,道德却可以修养身心。心胸宽广,身心自然舒泰安康,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44、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译文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每天都新,新了还要更新。

 45、治国必先齐家,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礼记·大学》)

 译文要想治理好国家, 首先要管好自己的家, 若家人尚且不能管教好却能去管教好别人, 这是没有的事啊。

 46、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

 译文民众喜欢的他也喜欢,民众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才可以称之为民众的父母了。

 47、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礼记·大学》)

 译文治国的道理是:得到民众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众就会失去国家。

 48、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礼记·大学》)

 译文道德是根本,财富只是枝节。

 49、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 骄泰以失之。(《礼记·大学》)

 译文君子治国有条大道理:必须忠诚守信,才能得到它;骄纵奢侈,便会失去它。

 50、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礼记·大学》)

 译文聚集财富需遵循一条大道理:生产的人要多,耗财的人要少,谋财的人要勤奋,用财的人要节俭,这样财富就会经常保持充裕了。

;

跟钱财有关的成语

原文: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迁。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很毋求胜,分毋求多。疑事毋质直而勿有。

礼记

译文:傲慢丕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志向不可自满。享乐不可达到极点s对于贤能的人要亲近并敬重,要敬畏并爱戴。对于所爱的人要了解他的恶德,对于憎恨的人要看到他的优点。能积聚财富,但又能分派济贫;能适应平安稳定,又能适应变化不定。遇到财物不要随便获得,遇到危难不应苟且逃避。争执不要求胜,分派不要求多。不懂的事不要下断语,已明白的事不要自夸知道。

礼记

爱财如命:把钱财看得跟生命一样重要。形容极端吝啬。

爱财舍命:指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而追求钱财。

爱钱如命:某些人贪爱钱财就像吝啬生命一样。形容十分贪婪、刻薄。

爱势贪财:爱慕权势,贪图钱财。

饱其私囊:饱:满足;囊:口袋。指非法侵吞钱财,装入自己腰包。

暴征横敛:暴、横:残暴,强横;征、敛:聚敛,征收。滥征苛捐杂税,残酷搜刮百姓的钱财。

不义之财:不义:不正当,不合理。不应该得到的或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钱财。

财不露白:露:显露;白:银子的代称。旧指有钱财不能泄露给别人看。现指随身携带的钱财不在人前显露。

财大气粗:①指富有财产,气派不凡。②指仗着钱财多而气势凌人。

财殚力竭:钱财和力量全部用尽。比喻生活陷入困窘的境地。

财殚力尽:钱财和力量全部用尽。比喻生活陷入困窘的境地。

财殚力痡:殚:竭尽;痡:过度疲劳。钱财枯竭,民力疲困。

财动人心:指钱财可以打动人心。

财多命殆:殆:危险。钱财多了,易招致盗贼,生命就有危险。

财竭力尽:钱财和力量全部用尽。比喻生活陷入困窘的境地。

财匮力绌:指钱财缺乏,力量不足。

财连于命:财富与生命息息相关。指人生存离不开钱财。

绰绰有余:绰绰:宽裕的样子。形容房屋或钱财非常宽裕,用不完。

扯空砑光:扯空:说***话。砑光:纸及布匹用石头磨光,使发光泽,叫“砑光”;比喻沾别人光。指花言巧语,骗人钱财。

乘机打劫:指利用机会掠夺钱财。

床头金尽:床头钱财耗尽。比喻钱财用完了,生活受困。

***横财:横:意外的。用非法的手段谋取大量钱财。有时也指意外地发了财。

大钱大物:一笔巨大的钱财。

得财买放:旧指官府的衙役捕人时,收到被捕人的钱财,便私自将人放掉。

滴水不漏:一滴水也不外漏。形容说话、办事非常细致、周密,无懈可击。也形容钱财全部抓在手里,轻易不肯出手。

点滴归公:指公家的钱财一点一滴都归还公家,丝毫不浪费或私用。

点金乏术:术:法术,方法。没有点铁成金的法术。比喻没有最好的方法筹集钱财,解决贫困。

点金无术:没有点铁成金的法术。比喻没有最好的方法筹集钱财,解决贫困。同“点金乏术”。

恩不放债:对亲人不宜放债。意指免因钱财交往而致发生怨怼。恩,指亲人。

非分之财:不是自己应得的钱财。指本身不应该拿的钱财。

富商大贾:指拥有大量钱财的商人。

富商巨贾:指拥有大量钱财的商人。同“富商大贾”。

富商蓄贾:指拥有大量钱财的商人。同“富商大贾”。

管鲍分金:管:管仲;鲍:鲍叔牙,战国时齐国的名相;金:钱财。比喻情谊深厚,相知相悉。

过路财神:比喻暂时经手大量钱财的人。

行财买免:行:从事。花费钱财,买得免罪。指用金钱贿赂以逃避惩罚。

怀黄握白:指携带着钱财。黄,指黄金;白,指白银。

挥金如土:挥:散。把钱财当成泥土一样挥霍。形容极端挥霍浪费。

见财起意:见人钱财,动起歹念。

见钱眼红:看到钱财,眼睛就红了。形容人贪财。同“见钱眼开”。

见钱眼开:看到钱财,眼睛就睁大了。形容人贪财。

借故敲诈:借:***托;故:借口。找借口敲诈、勒索别人的钱财。

金银财宝:钱财和珍宝。泛指钱财。

聚敛无厌:聚敛:搜刮,盘剥。厌:饱,满足。尽力收刮钱财,永远也不满足。形容非常贪婪。

捐金沉珠:捐:舍弃,将金子丢弃在山中,将珠宝掷于湖水中。形容不贪图钱财,不奢求富贵。

坑绷拐骗:指以欺手段捞取钱财,陷害他人。亦作“坑蒙拐骗”。

坑蒙拐骗:指以欺骗手段捞取钱财,陷害他人。

口不言钱:形容廉洁清高,不讲钱财。

苦绷苦拽:绷:拉紧;拽:用力拉。苦苦地东拉西扯,凑集钱财。

劳民费财:既使人民劳苦,又耗费钱财。现也指滥用人力物力。亦作“劳民伤财”。

劳民伤财:既使人民劳苦,又耗费钱财。现也指滥用人力物力。

廉可寄财:能够以钱财相托。指十分廉洁的人。

临财不苟:面对钱财不随便求取,廉洁自好。

临财苟得:临:面对;苟:苟且,随便。面对钱财随便求取,见利忘义。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毋:不;苟:随便;难:危难。面对钱财,不随便求取;面临危难,不苟且偷生。

卖官卖爵:收受钱财,出卖官爵。

卖爵鬻官:买卖官爵来收取钱财。

囊箧萧条:箧:箱子之类;萧条:形容空虚。形容缺少钱财衣物,没有什么积蓄。

扑满招尤:扑满:储蓄用的瓦器。指因聚钱财而招致的败落。

扑满之败:扑满:储蓄用的瓦器;败:失败。指因聚钱财而招致的败落。

七青八黄:指钱财。

掐尖落钞:乘机侵吞克扣经手的钱财。

钱过北斗:北斗;北斗星。形容钱财很多。

轻才好施:指人不把钱财放在眼里,乐于慷慨解囊,急公好义。

轻财好施:指不吝惜钱财,喜好施舍。

轻财好士:轻视钱财,重视读书人。

轻财敬士:指轻视钱财,重视士人。同“轻财重士”。

轻财任侠:轻视钱财,行侠义之事。

轻财仗义:犹轻财重义。指轻视钱财,重视士人。

轻财重士:轻视钱财,重视读书人。

人财两空:人和钱财都无着落或都有损失。

人财两失:人和钱财都无着落或都有损失。同“人财两空”。

人面逐高低:人面:人情;逐:追逐。指人与人之间的情谊随着对方地位和钱财的变化而变化。

日食万钱:每天吃喝花费上万钱财。形容生活极其奢侈。

如蝇逐臭:象苍蝇跟着有臭味的东西飞。比喻人奉承依附有权势的人或一心追求钱财、女色等。

善财难舍:善财:原为释迦牟***名,后取“善”之“爱惜”意,指“爱惜钱财”。舍:施舍。指人爱惜钱财,不愿施舍于人。常用来讥讽人非常吝啬。

伤财劳众:伤:耗费;劳:病。既使人劳苦,又浪费钱财。

奢侈浪费:挥霍浪费钱财,过分追求享受。

舍命不舍财:情愿丢掉生命也要保住钱财。比喻过分贪财,非常吝啬。

声色货利:货:指钱财;利:指私利。贪恋歌舞、女色、钱财、私利。泛指寻欢作乐和要钱等行径。

势物之徒:势物:权势和钱财。指追求名利的人。

视财如命:形容人的吝啬,把钱财看得有如生命一般。

守财虏:有钱财而吝啬的人。同“守钱虏 ”。

疏财尚气:气:义气。讲义气,轻视钱财。多指出钱帮助遭难的人。

疏财仗义:疏财:以财物分人。讲义气,轻视钱财。多指出钱帮助遭难的人。

疏财重义:疏财:以财物分人。讲义气,轻视钱财。多指出钱帮助遭难的人。

树大招风:比喻人出了名或有了钱财就容易惹人注意,引起麻烦。

算尽锱铢:极微小的数量也要算。指苛敛钱财。

所费不赀:花费的钱财不计其数。

贪财好利:指贪恋钱财和利益。

贪财贱义:贱:轻视;义:道义。贪图钱财,轻视道义。

贪夫徇财:徇:通“殉”。徇财:不顾性命以求财。爱财的人愿意为了钱财而死。形容人爱财如命。

贪名爱利:贪图名位,喜好钱财。

***受贿:利用职权非法取得钱财。

吸血鬼:榨取他人血汗、劫取他人钱财、思想或者其他***的人。

惜财如命:指把钱财看得极重,生活过分地节俭。

象齿焚身:焚身:丧生。象因为有珍贵的牙齿而遭到捕杀。比喻人因为有钱财而招祸。

腰缠十万:腰缠:指随身携带的财物。装着很多钱,骑着鹤到扬州去遨游。比喻钱财极多。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腰缠:指随身携带的财物;贯:旧时用绳索穿钱,每一千文为一贯。装着很多钱,骑着鹤到扬州去遨游。比喻钱财极多。

腰缠万贯:腰缠:指随身携带的财物;贯:旧时用绳索穿钱,每一千文为一贯。比喻钱财极多。

腰金骑鹤:装着很多钱,骑着鹤四处遨游。比喻钱财极多,又想成为神仙。

摇钱树:神话中的一种宝树,一摇晃就有许多钱掉下来。指借以获得钱财的人或事物。

摇钱之树:旧时传说中的一种宝树,一摇钱就掉下来。比喻能够用来获取源源不断钱财的人或物。

一无所有:什么也没有。指钱财,也指成绩、知识。

义不主财,慈不主兵:主:掌管。遵从道义就不能掌管钱财,心怀仁慈就不能掌管军队。

意外之财:意料之外的钱财。

用钱如水:花钱如同流水一般,没有节制。形容挥霍无度,不爱惜钱财。

有财有势:既有钱财,又有势力。同“有钱有势”。

有钱买马,没钱置鞍:置:买;鞍:骑马用的鞍子。花大钱买了马,却舍不得买个马鞍子。比喻钱财使用不当。

有钱有势:既有钱财,又有势力。

有三有俩:指有富余钱财。

鬻官卖爵:鬻:卖。买卖官爵来收取钱财。

仗义疏财:仗义:讲义气;疏财:分散家财。旧指讲义气,拿出自己的钱财来帮助别人。

中饱私囊:中饱:从中得利。指侵吞经手的钱财使自己得利。

重义轻财:指看重仁义而轻视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