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申类型,引申的分类

tamoadmin 成语分享 2024-06-09 0
  1. 语言学概论 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有哪些类型
  2. 词语造句:用引申义造句(约30个)
  3.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点和重点?

相似。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称的对象具有某种相似之处,可进行类比。 相似之处类型有:形貌性状相似、功能作用相似和方式情态相似。相关。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称的对象或表达的概念相互关联,彼此牵涉,可通过借此代彼的联想方式实现引申。常见的有下面四种类型:一是甲事物对乙事物具有标志作用,借甲代乙;二是借动作行为指代动作行为的主体或客体;三是借性状特点指代事物或人;四是借方位处所指代事物或人。相因。引申义和本义之间具有因果、条件等逻辑关系,通过推导,实现引申。

语言学概论 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有哪些类型

三段曲式中段的类型是引申型、并置型、综合型。

三段曲式:

引申类型,引申的分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段曲式是乐曲结构形式之一。分三部分,其中第三部分重复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与第一、第三部分截然不同。在第一部分之前可以有一个序奏,第三部分之后还可以有一个结尾。三段曲式分单三段曲式和复三段曲式两种。

三部曲式的中部必须是新主题,这样对比才更鲜明,而单三段中段多数是主部主题素材。

三部曲式的音乐含量,内容,篇幅都远远大于三段式,呈示部一定要是单二或单三的乐段。这也是区分的关键。

词语造句:用引申义造句(约30个)

隐喻和换喻两种。

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就是一般所说的引申,引申大体上可以分成隐喻和换喻两种方式。

隐喻是用一个或多个概念、意象或象征喻示另一个概念、意象或象征,使其表达更加生动,述意更加复杂,含义更加深广。

比如:“学习”的“习”字本义是小鸟反复地试飞,因为它与学习上要按时温习有相似之处,所以派生出了反复练习、学习的意思。

换喻是用一种事物的名称代替另外一种事物,但这两种事物实质上并不相似,只是在社会生活中有联系,而且这种联系在人的心目中经常出现且固定化,其内在的思维关系是联想关系。

例如:绿帽子和出轨之间就是换喻。

扩展资料

引申义的特点

1、引申义和本义的****

(1)相近: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的对象相似。

如:“斗”本义酌酒器,由于形状相似而引申为斗星;“关”,本指门闩,由于作用相似引申为关卡。

(2)相因:引申义和本义之间具有条件、因果关系。

如:“危”本义为陡峭、高峻,引申为不稳定、危急、危险;“虚”本义为大丘,引申为空虚的意思。

(3)相关: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的对象概念彼此牵联。

如:“陵”由大土山引申为帝冢;“宗”由祖庙引申为祖宗;“齿”本指门牙或牙齿,由此引申为年龄;“年”本义为稻谷成熟。古代每年只收获一次或一季,引申为时间单位。

2、词义引申的趋势

(1)从具体到抽象

如:“析”由劈木头引申为分析、辨析;“术”由道路引申为途径、方法。

(2)从个别到一般

如:“匠”由专指木匠引申为泛指工匠;“江”本来专指长江,后来引申泛指河流。

百度百科--隐喻

百度百科--换喻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点和重点?

引申义拼音: yin shen yi

引申义解释: 由词的本义推演、发展出来的意义。如‘标’本义是树木的末端,引申为‘表面的’、‘非根本的’,如‘治标’。

引申义造句: 1、外国人一般很难掌握中国词语的引申义。

2、本文将之限定在古汉语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上来加以考察,希冀对之能有所补益。

3、爱国主义,按照我在文章中使用的引申义,包括了例如共产主义,政治天主教,犹太复国主义,反犹主义,托洛茨基主义,和反战主义这些运动和倾向。

4、是否使用引申义很多的词汇取决于所写内容。

5、从义位之间的关系看,有本义与引申义,我们从使用情况、词性变化、引申途径、引申类型等方面对二者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和分析;

6、引申义的形成实际上就是这些义素运动变化的结果

7、第二种,形声字表达了声符的引申义;

8、当这个节日仍然有宗教引申义…

9、名词词义引申的义素运动模式主要有三种 类属义素遗传,种差义素变化而形成新的引申义位;

10、中古汉语时期,由此基本义产生出许多引申义。

11、鉴于此,本文试图从基础义与引申义的极性联系角度作一点探讨,并根据许嘉璐先生提出的同步引申之说写点认识

12、与碗边脱离,即不沾碗边。引申义 就是要求充分搅匀。

认识古代汉语的性质,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要求,介绍基本的学习方法。

一、古代汉语的性质

1. 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是现代汉语的前身,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续和发展。

2. 古代汉语有两种书面语形式:文言文和古白话。

3. 文言文是在先秦口语基础上所形成的书面语,在发展中日益与口语相脱离,并从历代口语中吸取营养,与时俱新。

4. 古代汉语的学习对象是文言文。

二、古代汉语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1. 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以继承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

2. 提高运用与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

三、古代汉语课的学习方法

学习古代汉语必须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原则。

汉字

教学要求:

一般了解汉字的性质,重点熟悉“六书”说,认识分析汉字形体构造对了解词义的意义,掌握古今字、异体字的特点与汉字借用的两种情况。

汉字的形体构造

一、简述汉字的表意性质

汉字具有“因形示义”的特点。

二、传统的“六书”说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造字法,转注、***借属用字法。

三、汉字的形体构造与古书阅读

1. 象形字构造与词义

2. 指事字构造与词义

3. 会意字构造与词义

4. 形声字构造与词义

5. 形符具有标示义类的作用

6. 形符具有判断词义的***作用

古今字、异体字、通***字

一、古今字

1. 什么是古今字,古今字形成的原因

2. 古今字的类型

(1) 同音***借而形成的古今字

(2) 同源分化而形成的古今字

3. 古今字的特点

二、异体字

1. 什么是异体字

2. 异体字的类型

(1) 造字异体

(2) 繁简异体

三、通***字

1. 汉字通***的一般情况

(1) 什么是通***

(2) 通***与***借的异同

2. 汉字通***的条件

(1) 必须是音同或音近

词汇

教学要求:

一般了解古今词汇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熟悉古汉语词的构成的特点;重点要求能分辨古今词义的差别,尤其是同中有异;把握词本义和引申义。

词的古义和今义

一、简述古今词汇

二、古今词义的一般情况

(一) 古今词义基本相同的

(二) 古今词义有差异的

1. 词义程度上的差异

(1) 词义变化显著的

(2) 词义变化微殊的

2. 词义范围上的差异

(1) 词义扩大

(2) 词义缩小

(3) 词义转移

3. 词义感彩上的差异

(1) 词义褒贬的差异

(2) 词义轻重差异

三、怎样辨析古今词义的差异

1. 要树立词义发展变化的历史主义观点

2. 辨析的重点在异,在同中有异

3. 要积累相关的语言材料,经常进行古今比较

4. 要充分利用工具书和古书注解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词的一词多义现象

1. 词义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一词多义,构成了词义系统

2. 在词义系统中有一个义项是本义,其它义项是由本义派生的引申义

二、词的本义

1. 什么是词的本义

2. 怎样推求词的本义

(1) 根据汉字初形

(2) 也可以根据词义发展规律,从多义归纳比较中求得

二者都需要有文献上的参证。

3. 掌握本义的意义

三、词的引申义

1. 引申义的类型

(1)直接引申义(又称近引申义)

由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

(2)间接引申义(又称远引申义)

由引申义再引申出来的意义。

2. 词义引申的途径

单音词和复音词

一、古代汉语单音词

1. 古代汉语单音词居多数

2. 古代汉语单音词与现代汉语复音词的对应关系

二、古代汉语复音词

1. 单纯词

(1) 叠音词

(2) 联绵词

(3) 音译外来词

2. 复合词

(1) 同义复词

(2) 偏义复词

3. 判断复合词要防止两种偏向

(1) 防止以今拟古,将貌似现代汉语复合词的词组为复合词

(2) 防止以古拟今,将已经凝结成词的复合词还原为词组

语法(一)

虚词部分

教学要求:

一般了解各类虚词的语法特点,重点掌握常用虚词。

一、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概述

二、古代汉语常用虚词

(一) 之、其、者、所、或、莫、焉、诸

(二) 曾、且、乃、非、勿、毋、弗

(三) 于、以、为、与、因

(四) 而、则、虽、然

(五) 唯(惟)、、夫;也、矣、乎、焉、哉;欤(与)邪(耶)、耳

语法(二)

实词部分

教学要求:

了解古今汉语实词用法的异同,重点掌握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语法特点。

一、古今汉语实词用法基本相同,但古代汉语一些实词在句中可以临时具有其它词类的语***能,词类活用现象比较突出。

二、古代汉语常见的词类活用

1. 名词或名词性词性词组活用为动词

2.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3. 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三、特殊的动宾关系

(一)使动用法

1. 动词的使动用法

2.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 名词的使动用法

(二)意动用法

1.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 名词的意动用法

四、名词用作状语

(一)普通名词作状语

1. 表示行为的状态

2. 表示行为的处所

3. 表示行为的凭依

4. 表示行为的身份或态度

(二)方位名词作状语

1. 表示行为的处所

2. 表示行为的方向

(三)时间名词作状语

“日”、“月”、“岁”等时间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频数和时间的持续等。

语法(三)

句法部分

教学要求:

了解古今汉语句法结构的差异,重点掌握古代汉语特有句式,并能正确分析一般的句子结构。

古代汉语判断句

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特点

二、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常见格式

1.“……者,……也”

2.“……,……也”

3.“……者,……”

4.“……,……”

这里的“者”字有表示提顿的作用,语气助词“也”字有加强判断的作用。

三、指示代词“是”用作判断句的主语,不要误认为是判断句

古代汉语被动句

一、被动句的特点

二、古代汉语被动句常见的几种类型

1. 没有特定结构标志,即意念或概念上的被动

2. 动词后用介词“于”引进行为主动者表示被动的

3. 动词前用“见”字表示被动的

4. 动词前用“见”字,动词后用“于”字引进行为主动者表示被动的。

5. 动词前用“为”字引进行为的主动者,或“为”后所引进行为的主动者不出现。动词前用“为”字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在动词前又加“所”,组成“为……所”句式表示被动,“为”后行为主动者有时不出现,成为“为所”句式表示被动

6. 谓语动词前用“被”表示被动的

古代汉语的词序

一、古今汉语的词序基本相同,但在特定结构中宾语常常置于谓语动词之前

二、几种常见的宾语前置句式

1. 疑问代词用作宾语,宾语一般置于谓语动词前。疑问代词用作介词宾语,宾语置于介词前

2. 否定句代词用作宾语时,宾语多置于谓语动词前

3. 用“是”、“之”复指前置宾语

“宾语+是+动词”

“宾语+之+动词”

“唯(惟)宾语+是+动词”

“唯(惟)宾语+之+动词”

三、为了突出兼语而把兼语提到主语前,或提到兼语前的谓语动词前

综合运用

教学要求:

熟悉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及其编纂体例,重点掌握使用工具书的方法。认识标点古文是一项基本功,掌握标点古文的方法。明确直译和意译,并在实践中能够运用古汉语知识进行较为准确的对译。

工具书和工具书使用

一、工具书概述

二、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一)字词类工具书

A.字典类

1. 康熙字典

2.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3. 汉语大字典

B.辞典类

4. 辞源

5. 辞海

6. 现代汉语词典

7. 汉语大词典

(二)虚词类工具书

8. 词诠

9. 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三、使用工具书的方法

(一) 熟悉工具书的编纂体例

(二) 掌握查、定音、选义的要领

(三) 发挥工具书的效能,挖掘工具书的潜力

古文的标点

一、标点古文的意义

二、古文今译的标准——信、达、雅

三、古文今译的方法

(一) 直译

(二) 意译

(三) 关于对译、移位、增补、删减和保留

诗词格律

一、诗律

(一) 近体诗与古体诗

(二) 律诗与绝句

(三) 近体诗格律的基本内容

1. 平仄

2. 粘对

3. 押韵

4. 对仗

二、词律

(一) 词调、词牌、词谱

(二) 词的字数分段

(三) 词的用韵、平仄与对仗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