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将相岂有种乎出处,帝王将相岂有种乎

tamoadmin 成语成因 2024-06-11 0
  1. “王候将相宁有种乎”是怎样的典故?
  2.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意思是什么
  3. 帝王将相,宁有种乎?“帝王将相”是指哪部分人群?
  4. 《史记.陈涉世家》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前后各三、四句是什么?
  5.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出自什么

下一句是:徒属皆曰:“敬受命。”

出自:汉 司马迁《陈涉世家》

原文选段:

帝王将相岂有种乎出处,帝王将相岂有种乎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释义:

(于是陈胜)召集并号令部属的人说:“你们诸位遇上大雨,都已误了期限,误期是要杀头的。***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去守卫边塞死掉的本来也会有十分之六七。况且壮士不死便罢了,要死就该成就伟大的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部属的人都说:“愿意听从您的号令。”

公等:你们诸位。公,对对方的敬称。宁,难道。受命:听从(你的)号令。

扩展资料

文章主旨:

文章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生动地描述了这一场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鲜明地揭示了它的实质──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农民运动。

作者成就:

司马迁的《史记》对古代的***、戏剧、传记文学、散文,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史记》作为中国第一部以描写人物为中心的大规模作品,为后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基础和多种可能性。

《史记》所写的虽然是历史上的实有人物,但是,通过“互见”即突出人物某种主要特征的方法,通过不同人物的对比,以及在细节方面的虚构,实际把人物加以类型化了。

《史记》为中国文学建立了一批重要的人物原型。在后代的***、戏剧中,所写的帝王、英雄、侠客、官吏等各种人物形象,有不少是从《史记》的人物形象演化出来的。

在武侠***方面,除了人物类型,它的体裁和叙事方式也受到《史记》的显著影响。

“王候将相宁有种乎”是怎样的典故?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起义之初他们喊了一句响亮的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一下子就点亮了泥腿子们的心房,因为在那之前,似乎所有的帝王贵族都是继承制的,就算从五帝到夏商周的创始人,那个个都不是凡人。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些贵人们。

首先要说的是轩辕,轩辕出生的时候,天下诸侯的盟主是神农氏的后代,可轩辕也不是白手起家,他是少典族的继承人,长大之后自然而然的就成为少典族的首领。后来趁着神农氏后代控制力不足天下大乱,轩辕就率领本族人民四处征战,在征服了炎帝的部族之后,轩辕又和炎帝合力打败了最难搞的蚩尤部落。从那以后,四方诸侯就都以轩辕马首是瞻,轩辕就代替神农氏的后代成为新一任盟主。这就是黄帝,也是五帝里的第一位。

做了天下之主以后,黄帝也没有闲着,他实实在在的做了不少好事,不过这不是我们要交代的重点,重点是,黄帝娶了个妻子叫嫘祖,嫘祖生了两个儿子,老大叫玄嚣,老二叫昌意。老大玄嚣生了个儿子叫极,老二昌意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叫高阳。等黄帝死后,不知道是不是他的两个儿子都不在了,盟主的位置就落在了高阳的头上,这就是颛顼,是五帝里的第二位,很明显是孙子继承了爷爷的位置。

颛顼(zhuān xū)(生卒年月不详),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

颛顼当然也是个很厉害的角色,为天下干了不少的事情,等他死后,盟主就传给了一个叫高辛的人。不过这高辛也不是外人,是极的儿子,他也就是黄帝长子玄嚣的孙子,高辛继位以后,被称为帝喾,他就是五帝里的第三位。

帝喾生了两个儿子,大一点的叫挚,小一点的叫放勋。帝喾死后就让挚继承了位置,被称为帝挚,可帝挚实在不争气,把天下治理的乱七八糟,被大家赶了下来。之后也没有人敢往盟主的位置上做,只是把放勋推上了宝座,这就是帝尧,是五帝里的第四位。

到了帝尧的晚年,大家本来是想按规矩让他儿子丹朱当继承人,可知子莫如父,帝尧知道丹朱不是那块料,就让大家重新推举贤德之人。经过一番推举和筛选之后,舜被推举了出来。经过二十年的考核之后,舜正式接替了帝尧的位置,成为新一任盟主,这就是舜帝,他是五帝中的最后一位。

帝喾(kù):姬姓,高辛氏,名俊(一作),五帝之一。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要兴奋了,说我你这不是给自己挖坑吗,大家都知道舜的老爹是瞽叟,那是一个平常的糊涂老头,哪来的高贵***啊。

大家别着急,就让我给您从瞽叟开始往上捋,瞽叟的父亲叫桥牛,桥牛的老爹是句望,句望是敬康的儿子,敬康管穷蝉叫爸爸,穷蝉的老子就是颛顼帝。所以时候舜的位置虽然是帝尧禅让来的,可他也是黄帝之后。

尧(约前2447—前2307年),姓伊祁,名放勋,古唐国(今山西临汾尧都区)人 。

现在我们该说夏朝了,我们都知道舜是把天下让给了禹,禹其实就是夏朝的创始人。让我们来看一看禹的身世,禹的父亲是鲧,《史记》里说鲧是颛顼的儿子,不过按年纪推算好像有点不对劲,也有些地方说鲧是颛顼的第五代传人,反正不管怎么样时候,夏朝的开国之君是颛顼的后人,也就是黄帝的子孙。

夏朝之后是商朝,我们都知道商朝的开国之君是商汤,可商汤的祖先契来的却是有点意思。当年五帝中的第三位帝喾娶了个妃子叫简狄,有一天简狄和两个闺蜜去河里洗澡,看到一只燕子在岸边下了个蛋,那简狄手快,捡起来就吞了下去,之后就怀孕生了契。其实按照我们的习惯来说,那汤的祖先契,就是帝喾的儿子,商朝的开国之君汤也就是黄帝的子孙。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意思是什么

残酷的统治,引发了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怨声载道

当初,秦始皇为了抵抗匈奴,建造长城,发兵30万,征集了民夫几十万;为了开发南方,动员了军民30万。他又用70万囚犯,动工建造一座巨大豪华的阿房宫。到了二世即位,从各地征调了几十万囚犯和民佚,大规模修造秦始皇的陵墓。这座坟开得很大很深,把大量的铜熔化了灌下去铸地基,上面盖了石室、墓道和墓穴。二世又叫工匠在大坟里挖成江河湖海的样子,灌上了水银,然后把秦始皇葬在那里。

安葬完了,为了防备将来可能有人盗墓,还叫工匠在墓穴里装了的设备,最后竟残酷地把所有造墓的工匠全都埋在墓道里,不让一个人出来。

大坟没完工,二世和赵高又继续建造阿房宫。那时候,全国人口不过2000万,前前后后被征发去筑长城、守岭南、修阿房宫、造大坟和别的劳役合起来差不多有二三百万人,耗费了不知多少人力财力,逼得百姓怨声载道。

一个下人的鸿鹄之志

公元前209年,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了两个军官,押着900名民伕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西南)去防守。军官从这批壮丁当中挑了两个个儿大、办事能干的人当屯长,叫他们管理其他的人。这两个人一个叫陈胜,阳城人,是个给人当长工的;一个叫吴广,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是个贫苦农民。

陈胜年轻时候,就是个有志气的人。他跟别的长工一块儿给地主种田,心里常常想,我年轻力壮,为什么这样成年累月地给别人做牛做马呢,总有一天,我也要干点大事业出来。

有一次,他跟伙伴们在田边休息,对伙伴们说:“咱们将来富贵了,可别忘了老朋友啊!”

大伙儿听了好笑,说:“你给人家卖力气种地,哪儿来的富贵呢?”

陈胜叹口气,自言自语说:“唉,燕雀怎么会懂得鸿鹄的志向呢!”

为了躲避死亡的反抗

陈胜和吴广本来不相识,后来当了民夫,碰在一块儿,同病相怜,很快就成了朋友。他们只怕误了日期,天天急着往北赶路。

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的时候,正赶上连天大雨,水淹了道,没法通行。他们只好扎了营,停留下来,准备天一放晴再上路。

秦朝的法令很严酷,被征发的民佚如果误了期,就要被杀头。大伙儿看看雨下个不停,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陈胜偷偷跟吴广商量:“这儿离渔阳还有几千里,怎么也赶不上限期了,难道我们就白白地去送死吗?”

吴广说:“那怎么行,咱们开小差逃吧。”

陈胜说:“开小差被抓回来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一样是死,不如起来造反,就是死了也比送死强。老百姓吃秦朝的苦也吃够了。听说二世是个小儿子,本来就轮不到他做皇帝,该登基的是扶苏,大家都同情他,还有,楚国的大将项燕,立过大功,大家都知道他是条好汉,现在也不知道是死是活。要是咱们借着扶苏和项燕的名义,号召天下,楚地的人一定会来响应我们。”

鱼腹藏书,野狐夜嚎

吴广完全赞成陈胜的主张。为了让大伙儿相信他们,他们利用当时人们大多迷信鬼神,想出了一些计策。他们拿了一块白绸条,用朱砂在上面写上“陈胜王”三个大字,把它塞在一条人家网起来的鱼肚子里。兵士们买了鱼回去,剖开了鱼,发现了这块绸子上面的字,十分惊奇。

到了***,吴广又偷偷地跑到营房附近的一座破庙里,点起篝火,装作狐狸叫,兵士听了,更是又惊又害怕。

第二天,大伙儿看到陈胜,都在背后点点戳戳地议论着这些奇怪的事,加上陈胜平日待人和气,就更加尊敬陈胜了。

揭竿而起

有一天,两个军官喝醉了酒。吴广故意跑去激怒军官,跟他们说,反正误了期,还是让大家散伙回去吧。那军官果然大怒,拿起军棍责打吴广,还拔出宝剑来威吓他,吴广夺过剑来顺手刺死了那个军官,陈胜也赶上去,把另一个军官杀了。

古代帝王图陈胜把兵士们召集起来说:“男子汉大丈夫不能白白去送死,死也要死得有个名堂。王侯将相,难道是命里注定的吗!”

大伙儿一齐高喊说:“对呀,我们听您的!”

陈胜叫弟兄们搭个台,做了一面大旗。旗上写了一个斗大的“楚”字。大伙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翻秦朝。他们公推陈胜、吴广为首领。九百条好汉一下子就把大泽乡占领了。临近的农民听到这个消息,都拿出粮食来慰劳他们,青年们纷纷拿着锄头、铁耙到营里来投军。人多了,没有刀枪和旗子,他们就砍了许多木棒做刀枪,削了竹子做旗竿。就这样,陈胜、吴广建立了历史上第一支农民起义军。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作“揭竿而起”。

起义军打下了陈县(今河南淮阳)。陈胜召集陈县父老商量。大家说:“将军替天下百姓报仇,征伐暴虐的秦国,这样大的功劳,应该称王。”

陈胜就被拥戴称了王,国号叫做“张楚”。

没事人似的皇帝

陈胜、吴广毅然举起了武装起义的旗帜。不长时间,反抗秦朝统治的武装斗争就遍布了关东各地。

昏庸的秦二世接到报告,宁肯信其无,不肯信其有。于是,大臣们都尽说些“好话”。有一次,他召见博士们讨论此事,有人主张“发兵镇压反叛”,二世却不承认有“反叛”,当然也不肯“发兵”。后补博士叔孙通见二世是一个喜欢听好话的昏君,就说:“他们说的都不对,现在天下合为一家,拆掉了城防,销毁了兵器,明主在上,法令在下,臣民奉职,四方安定,哪里还有敢造反的!陈胜等人不过是一群狗盗鼠窃之徒而已,何足挂齿,地方正在逮捕归案,陛下无须多虑。”

二世听了这番话,称赞叔孙通答得好。接着,又让博士们重新一一回答,有的回答是“造反”,有的回答是“盗贼”。回答盗贼的没事儿,凡是回答造反的,一律以“不应该这样说”的罪名下吏查办。二世赏赐叔孙通一套衣服,20匹帛,并任命他为正式博士官。这样一来,官吏们就滑了,从不以真情实况汇报,总是说些“群盗结伙抢劫,郡县正在追捕,现大都落网,不值得担忧。”二世一听,立即喜形于色。从此不管形势多么严重,二世皇帝一直一无所知。

帝王将相,宁有种乎?“帝王将相”是指哪部分人群?

[释义]:有权***贵的人,都是生来就有的吗?

帝王将相:指高贵的人。

宁:“难道”的意思。

有种:是“天生(生来就有)”的意思。

原文:“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语出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陈胜于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时间)在大泽乡号召起义时说的,意思是有权有势的高贵的人,难道生来就比别人高贵吗?王侯将相的贵都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我们应该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敢于起义。表现了陈胜不甘心自己的命运,对命运不公平的不满和对抗。

《史记.陈涉世家》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前后各三、四句是什么?

帝,指的是皇帝

楼上看得我头晕,其实内容只有一个。即中国古代的爵位分为五等:最大的是“公”,其次是“侯”,然后依此是“伯”、“子”、“男”。

而“王”则在爵位之上,在秦始皇称帝以前,王就是天子。周天子是王,他分封了许多诸侯,像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国王都是他的诸候,这些诸侯有等级的区分,比如说齐国的初祖姜子牙封的是侯爵,同时分封的燕国是伯爵等等。只不过到了春秋战国,各诸侯国不把周天子当回事,纷纷称公称王。

而“将”与“相”则不是爵位而是职务,将为武官之首,而相为文官之首。这不是一个概念,特别是秦以后,或许这位大将军或者宰相立过大功,封过五等爵中的一个呢,这不好比较。

如果实在要比较大小,只好拿它们去春秋战国时期去比:王肯定是最大的了,接下来就是各诸侯国的国王了(他们中就按公、侯、伯、子、男的顺序来排队),然后才是诸侯国里的将和相了(将和相之间其实也不好比较大小,看谁功劳大而定吧)。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出自什么

《陈涉世家》 史 记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

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

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

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

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

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

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陈涉停止耕作到田边高地休息,因失望

而叹恨了很久,说:"如果有一天富贵了,不要彼此忘记。"同伴们笑着回答说:"你做雇工为人家耕地,哪里谈得上富贵呢?"陈涉长

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凌云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调贫苦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渔阳,驻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按次序编入戍边的队伍里面,担任了小头目。

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期,按照秦朝法令都要斩首。陈胜、吴广于是一起商量说:"现在逃跑也是死,起义

也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陈胜说:"全国百姓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我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小儿子,不应当立

为皇帝,应当立为皇帝的人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劝戒秦始皇的原因,皇帝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扶苏没有罪,二世却

杀了他。百姓多数听说他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做楚国的将领的时候,多次立有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很爱怜他。有

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果真把我们的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该有很多响应的人。

"吴广认为陈胜所说的正确。于是二人去占卜。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说:"你们的事情都能成功,将建立功业。然而你们把这件

事向鬼神卜问一下吧?"陈胜、吴广很高兴,又考虑卜鬼的事,说:"这是教我们首先威服众人罢了。"于是用丹砂在丝绸上写道:"陈

胜王",放在别人用网捕获的鱼的肚子里面。戍卒买到那条鱼回来煮着吃,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本来已经对这件事感到奇怪了。陈

胜又暗中派遣吴广到戍卒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去,在晚上用竹笼罩着火装作鬼火,像狐狸一样叫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

"戍卒们夜里都惊慌恐惧。第二天,戍卒中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互相示意的看着陈胜。

吴广向来爱护士卒,士兵们有许多愿意替他效力的人。押送戍卒的两个军官喝醉了酒,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惹军官恼怒,让军

官责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戍卒。军官果真用竹板打吴广。军官又拔出宝剑来威吓,吴广跳起来,夺过宝剑杀死军官。陈胜帮助他,

一同杀死了两个军官。陈胜、吴广召集并号令众戍卒说:"你们碰到了大雨,都已经误了朝廷规定的期限,误期就会杀头。就算朝廷不

杀我们,但是戍边的人十个里头肯定有六七个死去。再说好汉不死便罢,要死就要取得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众

戍卒都说:"听从您的命令。"于是就冒充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顺从人民的心愿。军队露出右臂作为标志,号称大楚。他们筑起高

台,在台上结盟宣誓,用尉的头祭告天地。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起义军首先攻下大泽乡,吸收民众参军后接着攻打蕲县。

蕲县攻下之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领部队去夺取蕲县以东的地方,攻打铚、酂、苦、柘、谯等地,都攻占下了。在行军时又沿途吸收

群众参加起义军,等到到达陈县,起义军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步兵几万人。攻打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

守丞的谯门中同起义军作战。守丞战败,被杀死了,起义军就进城占领了陈县。过了几天,陈胜下令召集三老、豪杰一起来***议事。

三老、豪杰都说:"将军亲身披着坚固的铁甲,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的秦王,进攻暴虐的秦朝,重新建立楚国,论功劳应当称王。

"陈胜就立为王,宣称要重建楚国。在这时,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惩罚那些当地各郡县的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涉。

出处:《史记·陈涉世家》 作者:司马迁

原文:“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于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时间)在大泽乡号召起义时说的,意思是有权有势的高贵的人,难道生来就比别人高贵吗?王侯将相的贵都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我们应该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敢于起义。表现了陈胜不甘心自己的命运,对命运不公平的不满和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