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阴一阳之谓道夫妻之间贵在以礼相待,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什么思想

tamoadmin 成语讲堂 2024-06-11 0
  1. 一阴一阳谓之道
  2. ”一阴一阳谓之道,“首见于《易经》还是《易传》?
  3. 《易经》中最厉害的玄机(夫妻之道)!
  4.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意思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出处
  5. 一阴一阳之谓道
  6. 一阴一阳之谓道,请说说您是怎么理解的?

“一阴一阳之谓道,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的意思是:

一阴一阳的运行变化称之为道,人从天道变化中得到了善,人性使天道赋予人的这种善得到完成和显现。成之,是说人秉受天道之善是通过人性来实现的。

1.出处:

《周易》

2.解析:

《周易》认为,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两个方面,他们相反相成,相互推移,构成事物的本性,体现着万物运动的法则。

一阴一阳之谓道夫妻之间贵在以礼相待,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什么思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白天,相对应的,就有黑夜;有春夏,相对应的,就有秋冬;有高处,就有低处。在人类社会中,有成功,就有失败;有相聚,就有分离;有痛苦,就有甜蜜。这些相对的东西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时时刻刻相互转化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塞翁失马”的故事。

说靠近边塞有个善于道术的人,他的马无故丢失了,跑到了北方胡人居住的地方。人们都过来安慰他。他却说,这怎么不是好事一桩呢?过了几个月,丢失的马回来了,并且带着几匹胡人的骏马。人们都来祝贺他,他说,这何尝不是祸事啊?因为他家好马很多,他的儿子喜欢骑马,却因此摔断了腿。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不见得不是好事啊!果然,一年后,胡人入侵,年轻人都当兵去了,大部分战死沙场,他的儿子却因为瘸腿保全了性命。这就是阴阳的相互对待和转化。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也在经历阴阳的转化。比如说,我们经过努力学习结果考试却没有考好。从另一个方面看,这也是好事,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有了失败的痛苦,才能励志勤学,奋发图强,下一次成绩很可能就会提升。在日常生活中,因为大意把手机丢了,你可能会很沮丧。从另一个方面看,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以后所有的财物,你都会小心看管,避免了更大的财产损失,这就是所谓的“小惩大诫”。如果上天将要降福于一个人,必然先给他一点小小的惩罚,让他此后小心谨慎,不要得意忘形;如果上天将要降祸于一个人,必然先给他一点小小的顺利,让他放松警惕,说不定哪一会儿,大祸就猝然而至。

如果我们主动遵照道去做事,遵照“一阴一阳”转化的规律去做事,“继之者善也”,接下来,就是善的结果。

上天是很公平的,也是“保护”人类的。从社会的角度看,发展太快,对***掠夺过多,上天(自然界)就会惩罚人类,比如出现空气污染、水污染,让人们生病,告诫人们,不要再这么做了。人类发展太快,还造成了全球变暖、两极融化、海平面上升等情况,于是,大自然就会以海啸、飓风、地震等灾祸来警示人类。如果人类能够主动减缓发展速度,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将会给人类带来“善”的结果。从个体发展角度看,一个人整天学习、工作,不知锻炼,上天(自然规律)就会让你头晕眼黑、身体酸痛,如果不听“劝告”,就会得到更严厉的惩罚。如果一个人主动遵循道去做事,就会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饱满的斗志、乐观的情绪,很显然,结果也是“继之者善也”。

怎样做事才能遵循道呢?首先要把握事物的本质、本性、特性。按照事物的本质、本性、特性去做事,才能圆满成功,这就是“成之者性也”。

一阴一阳谓之道

易经是我国古代哲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部巨著,历来被尊称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千百年来,易经对我国的哲学、史学、文学、宗教、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初识曾仕强,源于他在《百家讲坛》讲解的《易经的奥秘》,幽默风趣,且又通俗易懂,让人获益良多。

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有太极,生两仪,谓之阴、阳。自然孕育之始,万物生化之源,一切由之而产生。

世界怎么能够生生不息。就是因为有物种多元化,有不同的因素互相作用,互相激荡,它才会生生不息。没有矛盾,就不会起变化;不起变化,就是死亡。

一阴一阳之谓道。不是一个阴,一个阳,合起来就叫道。而是说自然的变化,世界上万事万物不外乎——自然孕育。但它背后有个道理,那个道理是永恒不变的。自然的变化,就是阴阳之道。

阴可以变阳,阳可以变阴。坏人不一定一直是坏人,偶尔也做好事;经常好人也会做坏事。这种观念对中国人影响太大了。

我们中国人认为一内含二,以一为中心。

西方人认为阴阳是两个东西。

中国人认为阴阳是一个东西,一个东西里面含有两种成分,一种叫阴,一种叫阳。合起来,它就叫太极。太极分出去,就是阴阳。讲一,它就是太极;如果讲二,它就是阳与阴。

西方,分大于合。

中国是合中有分,怎么分,都离不开要合。

西方人看地球,看到最后,就看出一个结果。他说一分为二。

中国人看法不太一样。他认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先生是智者,更是管理学界的大家,他一生,著书立说,游学授课,足迹走遍世界各地、大江南北,将发扬中华道统文化当成自己终生的使命和最大乐趣,为之孜孜不倦忙碌并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016年,先生积劳成疾。

在网上流传的一段***中,他曾在镜头前乐观地谈到自己患病后的生活。

他说:“生死是有命的,那过程很重要。我们要欣赏那个过程。所以我就常常跳出自己看自己。这个老先生得了癌症,而且还已经扩散,无从开刀起。他有八十几岁了,经不起化疗的折腾。那怎么办呢?那只好快快乐乐地面对它。所以每个人来看我的时候,都看我笑嘻嘻的,没有什么,既不怨天尤人,也不在那里叫苦连天。”

关于为人处世

先生有三句箴言:***凭良心,时时立公心,自己先力行。

短短十五字,简单明了的说明了为人处世的道理。社会道德的恢复,不是大而化之的呼喊口号,而是具体从每个人开始,***凭良心做事,通过自己的行为向身边的人传递正能量,好的社会风气才能慢慢形成。

凭良心有哪些好处呢?

在法律法规逐步健全的现代社会,“良心”的导正还有实际的用处吗?其实《易经》中的讼卦早就对此有所解答。

《说文》曰:“讼,争也。公言之也。”讼字一边是言,就是开口说话,一边是公,就是说给大家听。

人与人之间为什会“讼”呢?

讼卦的卦辞说: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有孚就是信用,就是诚信,窒就是窒息。人与人之间的诚信一旦窒息了,信用开始破产,双方互不信任,因此引起争端。

大家都不凭良心做事,谁也不信任谁,自己不讲信用,暗自去揣度他人,自然不会有信任感。

西方人的处事原则是合法,而中国人不仅仅要求合法,更进一步要求合理。每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从来不违法,中国人只是在做法律没有规定的事情而已。

我们要“凭良心,走礼制”。孔子注重“礼”,认为礼制是最重要的。因为中国人本身有很大弹性,所以我们的制度也永远是有弹性的。

有弹性的中国人、中国话、中国字又依据什么进行变通呢?

两个字:道德。道德是中国人的最高信仰,但凡有人做了违反道德的事情,即使没有法律条文的约束也会为人所唾弃。最后的结果是千夫所指,无疾而终。

人生就是在不断的艰难险阻之下,自我成长。我们老想过一种很简单的日子——***定了法,大家依法办事,这种模式五千年都没有实现。

所以讲来讲去还是要大家讲良心,自己管好自己。这些听起来好像是废话,但最后变成最有用的。这是《易经》给我们较好的启发。

为什么要立公心呢?

人是社会性的,每个个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这就是“公”。

《礼记-礼运》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说文》曰:公,平分也。背私也。可见要在人群中做到“公”就要对大家一视同仁,不能有很多私心,这就是《易经》中的同人卦。

同人就是大家尽量朝向同一个目标努力,同心协力,效果自然就会好。人要做到同人不是很容易的,因为每一个人生长的环境不一样,人生观、价值观也不相同。

我们不可能要求大家完全相同,因为那不但不可能,而且不需要。但是最起码我们要了解到,只有求同才能存异,这就叫做大同小异。

孔子提出来的一个人类最高的理想,就是世界大同,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叫地球村。可是我们发现现在地球村推行得不是很顺利,到现在世界大同还只是有名无实,有待于我们人类共同努力。

同人卦的卦辞: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同人于野”就是告诉我们,要由近推到远,由亲推到疏,一步一步地去一视同仁,才能实现。

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个过程,慢慢从里往外、从近到远地推出去,才会比较容易做到,一下子要把天下人看成一样的,比较不容易。共同努力就需要一个原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求同存异——把大家相同的部分归纳起来,不同的部分彼此各让一步,自然而然地大家的看法就很接近了。

君子会同类相聚,而种族的差异确实存在,我们只要求做到,可以同的尽量同,没有办法同的我们尊重各有不同的成分、不同的表现,彼此谅解,彼此包容,这样就叫大同了,做到这样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所以同人卦的卦辞中,只有“同人于野”,没有告诉我们要“同人于家”,同人不是在家里完成的,在家里的就叫家人卦了。

换句话说,在家里面,我们可以靠亲情来彼此照顾,但是当我们出去以后,就要做到一点——用我们的理智来指导自己的感情。

先生教导我们“时时立公心”,就是要我们实践同人卦初九爻所说的:同人于门,无咎。首先要把私变成公,化私为公,为了公义而出门,时时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打开自己心房,将心比心,光明正大的与人交往,自然可以无咎。

凭良心也好,立公心也罢,如果仅仅停留在口头,可以说毫无价值。所以在最后先生明确指出一定要“自己先力行”。

先生曾说:“中国人是天底下最讲道理的人,但是要跟中国人讲道理,也是天底下最难的。”道理***会说,但不一定***会做。

所以,才要先力行。

阳明先生苦修西南,龙场一朝悟道,得出四个字“知行合一”。中山先生一生漂泊坎坷,始终向身边的同志强调四个字“知易行难”。这些无不与先生提倡的“先力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由此也可以看出“行”字的重要。

《易经》中强调“行”的卦就是履卦,履就是履行,整个履卦就是实践天道的意思。

履卦卦辞:履,履虎尾,不咥人,亨。“履虎尾”就是时时刻刻都好像走在老虎尾巴的后面,一不小心踩到它的尾巴,就没有命了。“咥”就是咬的意思。你踩到老虎的尾巴,老虎却不咬你,你就高明了。这个“亨”是指人庆幸没有被老虎咬,真是亨通。

这告诉我们,人生的旅途充满了危机,而度过危机的合理方式就是依理而行。“履”跟礼貌的“礼”,跟道理的“理”异曲同工,就是礼貌、礼仪、礼节、理智,都要根据道理来实行。

在履卦实践天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最基础的层次就是履行法定的义务,不做违法的事情,这是对每个人的最基本要求。在一切合法这个层次上再提高一点,就是一切的人伦日用都是精神合理的表现,就是凭良心,立公心,遵守社会道德,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

那么最高层次的履行天道又是什么呢?

是内心有仁爱之心。“仁”是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这是中国人的君子之道。

先生一生著作颇丰,有《胡雪岩的启示》、《易经的奥秘》、《家庭教育》、《孙子兵法与人力自动化》等。

1***9年,先生在新加坡讲学,意气风发,高瞻远瞩,他在长期研究中西管理思想的过程中,结合中华道统文化精髓,首度提出“中国式管理”思想。

他认为中国的人文习俗与西方有很大差异,不能一味模仿和追随西方的管理模式,而应该用中国人自己的方法来化解中国人的问题,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谓开创中国模式走向世界的先河。

其后,先生在传播“中国式管理”思想的同时,逐渐转向社会层面的教育。他先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辽宁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高等学府,为在校学生进行演讲。

因此,其被誉为“中国式管理之父”。

先生曾言中国人所有的学问,只有一句话就讲完了,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

时隔数载,智者已故,唯那句一阴一阳之谓道,仍回荡于耳畔。

共赢生态-共品

”一阴一阳谓之道,“首见于《易经》还是《易传》?

《易传》:“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一、阴阳概念的起源

阴阳的概念,来自于中国古人的智慧,估计在伏羲之前就已经有了。阴阳的关系,广泛应用到华夏的整个文化系统。

? 国外出现的对立统一论,跟阴阳理论相似,是马克思所发现,就是近代的事。相比较之下,相差起码五千年。

伏羲依据阴阳平衡规则,推出了八卦,把人类领入到文明开启的时代。

二、什么是阴阳?

那么,什么是阴阳?阴阳,是两个对立的概念。

古人把天地万物分为阴阳两大系统。跟现在的电脑系统由0,1组合而成一样。

电脑中所有的东西,都由0和1构成。宇宙万物,也都由阴和阳构成。

阴,事物中隐蔽的,静止的,柔弱的一面,就是阴。

阳,事物中显现的,运动的,刚强的一面,就是阳。

比如,天为阳地为阴,时间为阳,空间为阴。男为阳,女为阴。

身体方面,热,燥,实为阳。寒,湿,虚为阴。

修养方面,宁静,安稳为阴。躁动,粗暴为阳。

对于人来说,身体为阳,内心为阴。外在为阳,内在为阴。

阴阳来之于太极,太极生两仪。

阴的极点和阳的极点,在同一个点上,这个点阴阳重合,就是太极。所以,太极图由阴阳鱼组成。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任何事物都可以分阴阳,而事物本身就是太极。

三、什么是道?

一阴一阳谓之道,来自周易,就是说,一阴一阳就是道。

道就是太极!

道不是阴,也不是阳,道生阴阳。阴阳是道的两面,是道呈现出来的两种相。

阴阳二相(二元),互根、互化、对立。

阴阳互根,就是阴以阳作为自己存在的根据,阳以阴作为自己存在的根据。有阴必有阳,有是必有非。

而道,不是阴也不是阳,不是是也不是非。

互化,就是阴阳会各自相对方转化。即阴极反阳,阳极反阴。比如人生为阳,人死为阴,这就是阳极反阴。黑夜过去就是白天,就是阴极反阳。

对立,阴阳是互相对立的两面,而处于统一体中。比如生死,善恶,对错。

由于上面的关系,使得阴阳始终处于一种既平衡又对立的关系。阴盛阳衰,阳盛阴衰,极点互化。

这是宇宙人生的规律,是不可抗拒的法则。这不是人为制定的,是自然的呈现。

四、如何悟道?

道德经第一章,提出了有和无两个东西。有就是阳,无就是阴。有无相生,就是阴阳互根。

道可道非常道,大道无法言说,但可以从有无这两个众妙之门入手,无以观妙,有以观徼。

也就是说,从阴阳入手,去领悟太极。

阴静阳动,我们可以用动静两种状态领悟大道。

但是,我们从出生到现在,一直都是活在动态之中,身体在变化,心理在变化,思想观念也在不断的转化。

我们从来就没有好好的看看自己的变化是怎么回事,有什么规律性?

就是我们没有去做“常有欲以观其徼”的功夫。

我们从来就没有静下来,到那个致虚极守静笃的状态里,体会那个静态。

就是我们没有去做“常无欲以观其妙”的功夫。

这两部功夫,一阴一阳,都不懂,如何悟道?

不能悟道,修行有什么意义吗?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修行的终点站,就是得道。否则,一辈子修行,终归一梦

而大道至简,为什么那么难以领悟?

原因就是我们被自己的大脑骗了,都在头脑里找答案。

大道不在头脑里,就在我们眼前的当下,是离开妄想的存在。就在心物的统一体中。

当我们离开头脑的妄想,回到自己的自然状态,那就是个清静实相。

认下这个根本,就明白自己是什么,就知道我是谁这个忽悠了不少人的伪命题了。

所以,悟道,只是要方向对,方***确,而后勤而行之,就很容易做到了。

其实,道就在这里,一直存在,不需要做到。但你不去做、不做,也与道无缘。

阴阳二元的世界里,有苦乐,有生死,而大道不在阴阳内,所以清静自然。

想要离苦,悟道是唯一的解脱途径,是彻底究极的办法,而又是简单直接,易懂易行的方法。

《易经》中最厉害的***(夫妻之道)!

“一阴一阳之谓道”,最先记载于《易经》。具体为《易经?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它的语义是大概为:一阴一阳就是“太极生两仪再生四象,继之生八卦至六十四卦乃至成之与天高”的道路,始终以“一阴一阳”继续垒生并继承“生爻”的过程叫做“善”,使“一阴一阳”继续垒生至天高而成就万物的秉性叫做“道性”。

每层都是一阳生出一阴一阳且一阴也是生出一阴一阳,这就是阴阳变化的道路,所以称一阴一阳之谓道,如此继续永无止境的生下去可与天齐。需要区别的是,易传是是诠释《易经》的经典著作,是属于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

而这句话的解释是孔子体悟“道”的心得,来自“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从下往上数,第一层是太极,第二层是一阴一阳即两仪,第三层是第二层所生之一阴一阳即四象,第四层是第三层所生之八卦,如此反复。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它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一共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易经》涵盖了许多方面,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我们中华文明的源头。它的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群经之首。所以可想而知,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去继承并将它发扬光大。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意思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出处

易经

易经是儒家四书五经之一,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实践的根源。据说是由伏羲氏与周文王(姬昌)根据《河图》、《洛书》演绎并加以总结概括而来,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今天总结几个《易经》中最厉害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大喜易失言

言多必失,特别是在高兴时,因为希望分享,所以广而告之。但是,心可以亢奋,话仍要沉稳。

?2?

大怒易失礼

怒从心起,恐怕下一步很多都会诉诸肢体动作,遑论礼节。所以,最好方式是从源头解决:制怒!

?3?

大惊易失态

如同曹刘论天下英雄刘备惊掉了筷子一样,大德刘备尚且如此,常人要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很难。

?4?

大哀易失颜

面对种种哀伤甚至哀痛,在宣泄过心底的苦与恸之后,需要节制、顺变、向前,别让颓废左右自己。

?5?

大乐易失察

高兴时,往往觉得一切都是悦目的,而此时分辨能力往往被削弱,思考逻辑会被淡化。于是,失察就乘虚而入。

?6?

大惧易失节

恐惧或诱惑之下,意志不坚的人会失去原则与底线。此时,真正的猛士会抬头、直面,真正的勇士会坚定、坚持。

?7?

大思易失爱

想法不要瞻前顾后,思虑不要过于繁复,全心付出,爱就爱了。

?8?

大醉易失德

大醉之时,其言往往会多妄语,其行往往会出格。所以,小酒怡情,酗酒不光伤身,更易失德。

?9?

大话易失信

不轻诺,诺必果,一言九鼎,言出即行。拍胸脯之前,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心量与能量。

?10?

大欲易失命

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些人欲望无度便会“失命”。“欲”从来是求而不得的,只有默默耕耘。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福报都是修来的,而不是争来的。

延伸阅读

夫妻就像两扇门,阴阳和合,天清地宁

夫妻就像两扇门。

《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代表男女。阴阳也代表天地,阳为天,阴为地。

在家庭天地里,伦常关系就叫天地阴阳。日代表阳,月代表阴,日月合在一起为“明”,如果阴阳不合就不明。所以,夫妻阴阳和合才能明。

这就是夫妻之道。

两扇大门,支撑一个门户;

男女两人,组合一个家庭。

《易经》:“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

在一个家庭当中,男人是天,天行健,自强不息,所以男人要刚强,要有担当。女人是地,地势坤,厚德载物,所以女人要包容,要温柔。女人越有德行,孩子越优秀,丈夫越成功。

一个家庭男女各居其位,阴阳和合,家庭才会和谐温馨,子女才会健康成长。

两扇门一样大小,两个人一样平等;两扇门各有各的门窝,两个人各有各的观点。男人如山,女人如水。山承接天之阳刚,水吸纳地之灵气。

自古以来山水相依才能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青山绿水,山环水绕,山与水总是紧密相依的,山无水则不灵秀,水无山则不浩荡。

世界本就是这般神奇,万事万物只有阴阳和合才能天长地久。

两扇门只用一把锁,门才锁得牢;

两个人只有一条心,心才贴得紧。

《易经》:“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

男人为乾(天),主外,要领妻而不管妻;女人为坤(地),主内,要助夫而不累夫。男人领妻行道,女人助夫成德。真能达到这一点,就是阴阳平衡。

两扇门只能漆一种颜色,才好看;两个人要拥有一张脸,才不会相互丢脸。男人要以身作则,而不是去管制妻子,这就是为天。

天管地吗?天不管,它以作榜样为主。男人担当家庭的脊梁,是阳光雨露,是永远付出的。女人要随遇而安,随贫随富,可高可低,如水能养育万物,又不与万物相争。

两扇门开关时,会发出吱吱嘎嘎的声音;

两个人长期相处,难免有磕磕碰碰的时候。

一个男人在家里高高兴,有很好的涵养,这叫天清;女人在家和和气气,不发脾气,这叫地宁。地宁了,天才会清。男人的脾气都是女人逼出来的。女人首先要做到地,男人才会做到天。

天不清,顶多打打雷下下冰雹,地不宁就会地震,所以天不清对一个家庭是伤害,地不宁对一个家庭则是灾难。

两扇门经过日晒雨淋会变形,这时候需要修理,使之重新吻合;

两个人经历磨难时会有隔阂,这时候就要相互理解,才能雨过天晴。

古人说:“各自责,则天清地宁;各相责,则天翻地覆。”

夫妻相处久了,自身的一些弱点都会暴露出来,各自反省自责,互相磨合是正道,如果互相埋怨指责,则会日渐疏远,甚至闹得天翻地覆。

遇到狂风暴雨,两扇门要同时关上;碰到艰难困苦的事情,两个人要一起努力。《易经》:“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男对女是爱怜,女对男是敬仰。夫妻是缘,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

时时醒起,一颗感恩惜缘的心,将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无限欢喜。

迎接贵客,要双门洞开;发生重大***,两人要敞开心扉,共同商量。夫妻是最深的修行,家是最好的道场。两人之间要讲情,越讲情越浓;不要讲理,理越讲越分裂。

夫妻之爱是需要经营的,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包容,多一些体贴,多一些沟通,才能幸福的相伴一生。

夫妻间的交流几乎每天都要进行,要注意说话的艺术,坦诚热情地谈话,遇事共同商量的态度

男人开左边的门,外出挣钱;

女人倚着右边的门,在家守望。

“婚姻”二字都是女旁。女人是家庭的风水。女人多事,男人无声;女人不柔,家财不旺。妻子是丈夫的财星,如果女人能够得到丈夫的尊重,快乐受宠,丈夫的财运事业运都会好,这叫“妻财”。

门上贴的上联是男人,下联是女人,横批是孩子。夫妇为人伦之始,造万化之端。阴阳合天地气顺,夫妇和子孙必昌。

一阴一阳之谓道

1、意思是:一阴一阳就是“太极生两仪再生四象,继之生八卦至六十四卦乃至成之与天高”的道路。通俗讲:一阴一阳的运行变化称之为道,人从天道变化中得到了善,人性使天道赋予人的这种善得到完成和显现。成之,是说人秉受天道之善是通过人性来实现的。

2、此句出自:《易经·系辞上》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近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一阴一阳之谓道,请说说您是怎么理解的?

一、太极生两仪,亦一亦二。

孔子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生两仪。那是太极中包含着一正一反的两种力量,这两种力量就是阴阳。伏羲氏认为一还是一,只是有时候一会变二。比如一根木头,你不去动它,它就一根木头,你把它折断了,它就变成两小段。所以阴就是阳,阳就是阴,阴可以变阳,阳可以变阴。它是不可分开的,有高度的配合性。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发现把树枝一折断,就变成阴了,那阴把它接起来就变成阳了。

伏羲发挥了他高度的想象力,一画叫太极。只有一的时候叫太极,与阴在一起的时候就是阳。可恶的“恶”就是有二心,很可恶,这个观念就是从易经来的。一你就觉得很愉快,因为大家合在一起,同时它的力道很强,我们今天说同心协力,它有这种意义,而二就开始分了。

宇宙看起来很乱,实际上它是有条有理的,它是非常有规律有秩序的,乱中有序。老子说“道法自然”,其中“法”字不是效仿的意思,而是等于的意思。道就是自然,自然就是道。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你自己去了解天理,然后你又顺从自然,你就会得到吉祥。如果不顺乎自然,就会凶。吉凶随时在变,很难预料,祸福无门。但变化当中有个不变的东西叫规律。

其实,《易经》就是把自然的规律转移到人世间的***,它其实是比较接近真理的,就是说它有两种不同的力量,这样的相互交互去作用,自然就产生了万物,它会不断的运行。世上的学问如果我们要用一句话来把它说清楚,可能吗?其实真的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包含所有的学问,那就是《易经》里面非常重要的概念:一阴一阳之谓道。

? 世界怎么能够生生不息呢?就是因为有物种多元化,有不同的因素互相激荡,互相作用。如果物种一元化,只剩下人类,人类也会死亡。矛盾就不会起变化,不起变化就是死路一条,这是一阴一阳之谓道。世界上万事万物不外乎四个字:自然孕育。自然的变化就是阴阳之道。上下、正反、高低、轻重都是相对的,一切都是有例外的。

? 二、对阴阳理论的经典诠释:太极图。

两仪,是一切可以二分的相对的事物和规律。向外张是阳,向内缩是阴,阴阳是分不开的。所以说阴就是阳,阳就是阴,阴可以变阳,阳可以变阴,阴极变阳,阳极变阴。阴阳思想的最形象的图示就是北宋时出现的太极图。它以一条曲线将圆形分为两半,形成一半白一半黑,白者像阳,黑者像阴,白中又有一个黑点,黑中又有一个白点,表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分开的两半像两条鱼,俗称阴阳鱼。一体两面,如影随形。

三、阴阳的属性:

? 1.相对性,如: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生死等。

2.相关性,不是孤立的,用阴阳分析的事物应该在同一范畴、层次或交点上。如:理智与欲望。

3.普遍性,如水与火、动与静。

4.变化性,阴阳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

5.可分性,阴阳之中可再分阴阳。如以天而言,昼为阳,夜为阴;白昼又可再分,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黑夜也可再分,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是阴中之阳。

四、阴阳之间的关系:

阴阳是对立统一体: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阴阳就是对相关事物或同一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属性的概括。阴阳之间是对立统一,互根互用的,它们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1.交感相错(阴阳互含):阴阳交感是万物得以产生和变化的前提。

2.对立制约(阴阳对立):阴与阳是对立、矛盾的。如上与下、水与火。在属性对立的基础上,阴阳还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抑制、约束的性质,表现为“阴强则阳弱,阳盛阴退”的动态联系。

3.互根互用(阴阳互依):阴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如:没有上就没有下,在相互依存的础上,某些范畴的阴阳还体现出相互滋生,相互为用的特点。

4.消长平衡(阴阳消长、阴阳互生):消意为减少,长意为增多。消长可分为四种情况:阴消阳长,阳消阴长,阴阳皆长,阴阳皆消。“平衡”指阴阳的消长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而不易察觉。

5.相互转化(阴阳互化):阴阳可各自向其对立面转化。阴阳的孰主孰次决定了事物的主要特性。但这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旦消长变化达到一定界限值,会导致转化,即“物极必反”,如果说“阴阳消长”是量变,“阴阳转化”就是质变。

五、两仪消长,产生四象。

西方认为阴就是阴,阳就是阳,这是两码事。如果问西方人:阴阳是两个东西,还是一个东西?他们会说是两个东西。这个东西里面含有两种成分,阴就是阳,阳就是阴。一是太极,如果说二就是阳和阴。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方式,一分为二,一个叫生,一个叫分。分就是分开,一分为二,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二分为四,这样无穷无尽的,就产生了万物。中国人的看法就不一样,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是太极,是一切变化的根源,二是阴阳,三是阴阳互动,由此以来,自然可以生出万物来。

? 《易经》广大精微,无所不包。它告诉我们世界是一所构成的,可是这个一如果是单纯的一,那就是一到底了。不会变化了,怎么会有万物呢?世界上的东西它有阴有阳,而且分不开。早晨,上边是热的,下边是冷的,这就是少阳。中午,上面和下面都是热的,就叫做老阳(太阳)。黄昏,上面是热的,下面开始变凉,这就是少阴。晚上十二点,哪里都冷,就叫老阴(太阴)。这四象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 《易经》是所有诸子百家共同的起源,叫做群经之源。西一画开天地,这一画就是太极,太极包含两种力量,也就是两仪,而阴阳互动就产生了四象。什么时候都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六十四卦生三百八十四爻,三百八十四爻生四千零九十六种现象。

六、感悟阴阳人生

阴阳,有阴就有阳,其实人生中很容易看出。一切的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是药三分毒,你生病就得吃药,但是药物的本身含有毒素,对身体就有害,给了你希望的同时,也给你埋下了隐患。中医学说里面就有讲到阴阳调理,人生病就是阴盛阳衰,你的精气神就会下降,无精打***。阴盛阳衰,就会心火旺盛,走入极端。人体需要平衡,就是中医里面的阴阳。

阴阳太极,是相辅相成的,对与错就是阴阳。而如何保持平衡就需要像打太极一样,游刃有余。太极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可是它会变化的,它里面有阴阳。人有时候很讲信用,有时候不讲信用;有时候很守时,有时候不守时;有时候很振奋,有时候很沮丧。随时可以看到人有情绪的变化,一个人有不同的情绪,有时候感觉到世界真是光明,充满了希望,有时候又觉得到处都是坏人,怎么我那么倒霉呢。一个人同一个太极一样,他分阴分阳。坏人是不是一定坏,不一定,坏人偶尔也会做好事;好人是不是一定不会做坏事,也不一定,有时好人也会做坏事。

但是不管是什么,在什么时侯,平衡的支点是自己的本心,如果支点发生了变化,你心中的这个天平就会永远倾斜。平衡的支点往往都会向邪恶的一面偏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阴阳只能平衡才能有序的发展。愿我们都能保持内心的阴阳平衡,多为美好的社会增砖添瓦。

阴阳,人生最高的原理

如果我们运用阴阳的六大规律,与人生、社会的各种现象进行对照,就会明白很多道理。世间与人生,其实处处都是阴阳,无不可以用阴阳解释,也无不可以用阴阳解决。

1、阴阳一体——没有任何一种品格可以高枕无忧:一个人清高,就更要宽容,否则易成孤傲。一个人仁慈,就更要果断,否则易成软弱。强大,更要懂得敬畏,否则易生暴戾。富有,更要节俭,否则易成奢靡。博学,说话更要粗浅,否则易成生硬。尊贵,更要谦卑,否则易生傲慢。

2、阴阳互生——“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人一走运,便难免心高气傲轻慢待人,于是容易栽跟头。人一倒霉,门前冷落,正好可以面壁反省,积累修养,等待机会。吃苦即是了苦,享福即是消福;苦中有希望,福来需提防。所以最好的心态是静气和淡定,福与祸、顺与逆来来去去,要能跳得出来。

3、阴阳消长—"人生有限,在一点上花费的时间精力多,别处就会少,所以要做好加法和减法。“加法”是追求知识、成功、富贵、名利,人生会因此丰富多彩。但如果要得太多,贪得无厌、欲壑难填,就很悲哀。于是还需要做“减法”——看淡一些名利成败,知足、节制、感恩、惜福、避祸。合理安排人生的进退取舍,人生才会更健康。加法是一种成长,减法是一种成熟。

4、阴阳转化——转化是物极必反,那么要想长久就要学会不过度。在实际生活中,把握好“度”很重要。度就是分寸,是好与坏、正确与错误、利与害的分界线;“有度”,就是恰到好处。把握好“度”是智慧,这种智慧是在实际生活的挫折中积淀和磨炼出来的,是在反思失败中悟出来的,是苦难对人的回报。

5、阴阳互补——年轻人往往重视“阳”的一面,天行健、自强不息,刻苦读书,努力工作;却往往忽视“阴”的一面,就是地势坤、厚德载物,对人冷漠,不体恤长辈,性格乖张。年老时就颠倒了过来,过于“阴”,过于在乎他人,而不够“阳”,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所以,年轻人要“阴”起来,年老人要“阳”起来。

6、阴阳吸斥——都知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但吸斥的背后也有阴阳之理——缺点常常与优点互为表里。优点越卓越,缺点就越令人难以忍受。找对象、处同事,尤其要当心。如果你发现一个完美的人,那你并不真正了解它,一定要在优缺点都了解后再做决定。

一切都是阴阳,一切都是相对。我们在看人、看社会、看世间万事万物时,结合阴阳原理,就能参透很多事情。

太极—— 一种境界

就像太极图所显示的那样,太极是阴阳和合为一的和谐、完整状态。中***粹太极拳追求的正是这种状态;而人生的修炼,也恰如一套太极拳,打好了就是境界。

太极有一阳一阴。

我们的心智,一半是正面的,如欢喜心、慈悲心;一半是负面的,如贪婪、傲慢。

这世界也是一白一黑。天一半,地一半;男一半,女一半;善一半,恶一半;清净一半,浊秽一半。很可惜,你要求完美,不能接受残缺的一半,这不是说世界不完美,也不是命运不公平,是你的内心出现了缺陷。学会了包容,就会拥有一个完整的世界。

太极有起势,也有收势。

做人要能仰视,也要能俯视,一仰一俯之间,不仅是一个姿势,也是一种态度、一种品质。逆境时仰视,是一种勇气和信心;顺境时俯视,是一种沉静和谦恭;做人要有成事担当的勇气,也要有含而不露的静气。内敛是真正的强大,简单是真正的深邃,宽容是真正的涵养。

太极精神在于迷,也在于悟。

从迷到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生持久修炼的过程。

“迷”是借***修真,修炼最好的心境,磨砺一份静心和沉稳。水面静,才能映出完整、圆满的月亮,心静才能接受天地良好的信息和能量。接受良好的信息,才有良好的心态,心态决定成败和苦乐。心静者不浮躁,沉稳者不轻浮。

“悟”是有肚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有毅力去改变那些可能改变的事,有能力去发现和放弃那些可有可无的事,有智慧去分辨那些非此即彼的事,有恒心去完成那些看似无望的事,有勇气去面对那些已经做错的事,有信心去坚持那些对的事。

阴、阳、道,这些东西都是无形的,也就是说用形而上的语言文字去描述形而下的的东西,本身就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们常说“悟道”,很多东西自己体会到了就是体会到了,体会不到可能不论别人怎么说都没用。不过对于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问题,我想我们可以从这三方面理解。

一、多角度,阴、阳两面看问题

思维模式对一个人很重要,而哲学主要也是告诉人们怎么思维,怎么分析问题。一阴一阳之谓道简单理解就是一种思维模式,我们看到任何事和物都要从多角度,尤其是正、反两面去分析,比如一件事的发生引发的后果,肯定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通常情况下无非是哪种占有优势罢了。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好的一面可能潜藏着不利事物发展的因素,而坏的一面也会潜藏着事物向好发展的基因。一阴一阳就是有好就有坏,我们可以从思维模式上去理解这句话。

二、数量关系,偏阴偏阳则为疾

我们常说“刀笔”,古人写文字是很不容易的,要用刀刻到竹子上,所以用字是能简就简,这也是我们现在看古文难的原因。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句话有两个表示数量的字,这实际上就告诉我们道是讲平衡的,而平衡是有数量关系的。一阴一阳之谓道,反之偏阴偏阳则为疾,这句话强调了平衡中的数量关系。

我们常说量变到质变,任何事物发展都离不开“数”的变化,也就是量的变化。我们不能死板的理解这句话做“一个阴”、“一个阳”,意思是事物都有“阴”的一面,也有“阳”的一面,掌握了阴阳两面就是掌握了道。

三、阴、阳是动态变化的

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句话也暗含动态变化的道理,说一阴一阳就好比是说阴阳在不断交替变化,一个动就会引发另另一个动,如果把“一”字去掉,好像就没了这种效果。

而动态变化是任何事物不变的法则,就像我们常说的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永远在不停变化。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句话出自《易经》,而《易经》本身就是讲变化的。所以这儿的一阴、一阳可以理解为动态变化,且相互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