朽木粪土是论语的成语吗,朽木粪土的读音

tamoadmin 成语实例 2024-05-31 0
  1. 出自论语的四字词语
  2. 10月19日蚂蚁庄园答案是什么?
  3. 出自《论语》的成语有多少
  4. 从《孔孟论学》中得出了哪些成语
  5. 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什么意思

ng> 《论语》中的成语出处

 1、 文质彬彬 《雍也》

 2、 先难后获 《雍也》

 3、 行不由径 《雍也》

朽木粪土是论语的成语吗,朽木粪土的读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 一箪一瓢 《雍也》

 5、 衣轻乘肥 《雍也》

 6、 周贫济乏 《雍也》

 7、 善为我辞 《雍也》 中道而废 《雍也》

 8、 中庸之道 《雍也》

 9、 不悱不发 《述而》

 10、不愤不启 《述而》

 11、不知肉味 《述而》

 12、发愤忘食 《述而》

 13、浮云富贵 《述而》

 14、富贵浮云 《述而》

 15、怪力乱神 《述而》

 16、诲人不倦 《述而》

 17、举一反三 《述而》

 18、乐以忘忧 《述而》

 19、乐在其中 《述而》

 20、临事而惧 《述而》

 21、求仁得仁 《述而》

 22、三人行,必有我师 《述而》

 23、三月不知肉味 《述而》

 24、生而知之 《述而》

 25、述而不作 《述而》

 26、死而无悔 《述而》

 27、信而好古 《述而》

 28、学而不厌 《述而》

 29、一隅三反 《述而》

 30、饮水曲肱 《述而》

 31、用舍行藏 《述而》

 32、用行舍藏 《述而》

 33、择善而从 《述而》

 34、执鞭随蹬 《述而》

 35、暴虎冯河 《述而》

 36、一隅之见 《述而》

 37、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泰伯》

 3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泰伯》

 39、大节不夺 《泰伯》

 40、笃信好学 《泰伯》

 41、犯而不校 《泰伯》

 42、六尺之孤 《泰伯》

 43、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泰伯》

 44、任重道远 《泰伯》

 45、死而后已 《泰伯》

 46、一息尚存 《泰伯》

 47、不敢问津 《泰伯》

 48、战战兢兢 《泰伯》

 49、如临深渊 《泰伯》

 50、如履薄冰 《泰伯》

 51、而今而后 《泰伯》

 52、为之动容 《泰伯》

 53、学如不及 《泰伯》

 54、不舍昼夜 《子罕》

 55、待价而沽 《子罕》

 56、后生可畏 《子罕》

 57、空空如也 《子罕》

 58、喟然长叹 《子罕》

 59、苗而不秀 《子罕》

 60、年富力强 《子罕》

 61、善贾而沽 《子罕》

 62、逝者如斯 《子罕》

 63、斯文扫地 《子罕》

 64、松柏后凋 《子罕》

 65、岁寒知松柏 《子罕》

 66、秀而不实 《子罕》

 67、循循善诱 《子罕》

 68、仰之弥高 《子罕》

 69、勇者不惧 《子罕》

 70、欲罢不能 《子罕》

 71、韫椟而藏 《子罕》

 72、知过必改 《子罕》

 73、凤鸟不至 《子罕》

 74、河不出图 《子罕》

 75、喟然而叹 《子罕》

 76、博闻约礼 《子罕》

 77、卓尔不凡 《子罕》

 78、卓尔不群 《子罕》

 79、各得其所 《子罕》

 80、功亏一篑 《子罕》

 81、衣蔽蕴袍 《子罕》

 82、侃侃而谈 《乡党》

 83、敛容屏气 《乡党》

 84、屏气凝神 《乡党》

 85、屏声息气 《乡党》

 86、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乡党》

 87、适可而止 《乡党》

 88、鱼馁肉败 《乡党》

 89、每事问 《乡党》

 90、春风沂水 《先进》

 91、登堂入室 《先进》

 92、过犹不及 《先进》

 93、理屈词穷 《先进》

 94、鸣鼓而攻之 《先进》

 95、群起而攻之 《先进》

 96、三复斯言 《先进》

 ***、舍己为人 《先进》

 98、升堂入室 《先进》

 99、言必有中 《先进》

 《论语》中的成语及解释

 《为政篇第一》

 1-1、学而时习之--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论语?学而》(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2、不亦乐乎--不是很高兴的吗?《论语?学而》(1?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3、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论语?学而》(1?2):?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4、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论语?学而》(1?3):?巧言令色,鲜矣仁!?

 1-5、一日三省--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论语?学而》(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1-6、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论语?学而》(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1-7、入孝出悌入孝出弟--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论语?学而》(1?6):?子曰:'***入则孝,出则悌。汉?桓宽《盐铁论?授时》:?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徙义而从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

 1-8、行有余力--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论语?学而》(1?6):?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9、贤贤易色--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论语?学而》(1?7):?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1-10、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论语?学而》(1?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1-11、慎终追远--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论语?学而》(1?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2、温良恭俭让--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论语?学而》(1?10):?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1-13、小大由之--指用途可大可小。《论语?学而》(1?12):?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1-14、敏于事慎于言--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论语?学而》(1?1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1-15、贫而乐道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论语?学而》(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1-16、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论语?学而》(1?15):?《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1-17、告往知来--告诉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另一点。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异的关系,据此知彼。《论语?学而》(1?15):?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为政篇第二》

 2-1、众星拱北--拱:环绕,拱卫;北:指北极星。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论语?为政》(2?1):?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2、北辰星拱--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论语?为政》(2?1):?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3、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论语?为政》(2?2):?《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4、三十而立--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2-5、而立之年--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2-6、不惑之年--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2-7、知命之年--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2-8、耳顺之年--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指60岁的代称。《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2-9、从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2-10、犬马之养--供养父母的谦辞。《论语?为政》(2?7):?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11、因材施教--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论语?为政》?子游问孝?(2?7)、?子夏问孝?(2?8)。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2-12、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论语?为政》(2?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13、君子不器--君子不应该成为像器皿一般只具有单一用途的人。《论语?为政》(2?12):?君子不器。?

 2-14、周而不比--周:亲和、调合;比:勾结。关系密切,但不勾结。指与众相合,但不做坏事。《论语?为政》(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

 2-1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学习却不读书,就会缺乏信心。《论语?为政》(2?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16、异端邪说--指和正统思想不同的有害的学说。《论语?为政》(2?16):?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2-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论语?为政》(2?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18、多闻阙疑--闻:听;阙疑:有疑问的地方要保留。虽然见多识广,有不懂之处,还应存有疑问。指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论语?为政》(2?18):?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2-19、言寡尤,行寡悔--指说话做事很少犯错误。《论语?为政》(2?18):?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2-20、举直措枉--举:选拔,任用;枉:弯曲,比喻邪恶的人;错:废置,罢黜;直:笔直,比喻正直的人。选用贤者,罢黜奸邪。《论语?为政》(2?19):?举枉错诸枉,***服;举枉错诸直,***不服。?

 2-2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论语?为政》(2?2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22、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论语?为政》(2?24):?见义不为,无勇也。?

 《八佾篇第三》

 3-1、是可忍,孰不可忍--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论语?八佾》(3?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2、杞宋无征--指资料不足,不能证明。《论语?八佾》(3?9):?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

 3-3、了如指掌了若指掌如指诸掌--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论语?八佾》(3?11):?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3-4、告(g?)朔饩(x?)羊--原指鲁国自文公起不亲到祖庙告祭,只杀一只羊应付一下。后比喻照例应付,敷衍了事。论语?八佾》(3?17):?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

 3-5、爱礼存羊--由于爱惜古礼,不忍使它废弛,因而保留古礼所需要的祭羊。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论语?八佾》(3?17):?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3-6、乐而不*--快乐而不过分。指表现的情感有节制。《论语?八佾》(3?20):?《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

 3-7、哀而不伤--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论语?八佾》(3?20):?《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

 3-8、成事不说--说:解说。原指事情已成,不要在解说;后指事情已过,不要再解说。《论语?八佾》(3?21):?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3-9、既往不咎不咎既往--咎:责怪。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论语?八佾》(3?21):?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3-10、尽美尽善--尽:极。极其完善,极其美好。形容事物完无缺。同?尽善尽美?。《论语?八佾》(3?2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里仁篇第四》

 4-1、里仁为美--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论语?里仁》(4?1):?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4-2、造次颠沛--流离失所,生活困顿。《论语?里仁》(4?5):?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4-3、观过知仁--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论语?里仁》(4?7):?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4-4、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论语?里仁》(4?8 ):?朝闻道,夕死可矣。?

 4-5、恶衣恶食--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论语?里仁》(4?9 ):?士之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6、无适无莫--适:厚;莫:薄。待人处事不分厚薄,没有偏向。《论语?里仁》(4?10):?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

 4-7、一以贯之--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论语?里仁》(4?15):?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4-8、见贤思齐--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论语?里仁》(4?1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9、游必有方--要是出游,必须要告知去处。《论语?里仁》(4?19):?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10、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一方面高兴,一方面又害怕。《论语?里仁》(4?2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4-11、讷言敏行--讷言:说话谨慎;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论语?里仁》(4?2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公冶长篇第五》

 5-1、瑚琏之器--瑚琏:古代祭祀时盛黍稷的尊贵器械皿,夏朝叫?瑚?殷朝叫?琏?。比喻人特别有才能,可以担当大任。《论语?公冶长》(5?4):?子贡问日:'赐也何如子日:'女器也?。日:'何器也日:'瑚瑚也。

 5-2、闻一知二--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论语?公冶长》(5?9):?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5-3、闻一知十--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论语?公冶长》(5?9):?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5-4、朽木不雕朽木难雕朽木不可雕--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论语?公冶长》(5?10):?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5-5、朽木粪土朽木粪墙--朽木:烂木头;粪土:脏土臭泥。比喻不堪造就、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论语?公冶长》(5?10):?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5-6、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论语?公冶长》(5?10):?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5-7、敏而好学--敏:聪明;好:喜好。天资聪明而又好学。《论语?公冶长》(5?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8、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论语?公冶长》(5?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9、善与人交--善于与别人交朋友。《论语?公冶长》(5?17):?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5-10、三思而行三思而后行--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论语?公冶长》(5?20):?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5-11、愚不可及--愚:傻,笨,及:比得上。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极其愚笨。《论语?公冶长》(5?21):?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5-12、斐然成章--斐、章:文***。形容文章富有文***,很值得看。《论语?公冶长》(5?22):?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5-13、不念旧恶--念:记在心上。不计较过去的怨仇。《论语?公冶长》(5?23):?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5-14、安老怀少--安:安顿;怀:关怀。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年轻人,使其信服。《论语?公冶长》(5?26):?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15、计过自讼--检讨自己的过错而内心自责。《论语?公冶长》(5?27):?已矣乎,吾未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出自论语的四字词语

字斟句酌 斟、酌:反复考虑。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众星环极 〖解释〗比喻众物围绕一物或众人拥戴一人。

中庸之道 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志士仁人 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直道而行 比喻办事公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解释〗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知命之年 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知过能改 〖解释〗认识到自己错了就能够改正。

择善而从 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造次颠沛 流离失所,生活困顿。

允执其中 指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

悦近来远 使近者悦服,远者来归。

怨天尤人 怨:怨恨;天:命运;尤:责怪,归罪。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

怨天忧人 怨:怨恨;天:命运;忧:责怪。怨恨天命,责怪别人。形容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一味归咎客观,埋怨别人。

欲速则不达 速:快;达:达到。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欲速反迟 〖解释〗速:快;迟:慢。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很快达到目的。

欲速不达 欲:想要。想求快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欲罢不能 欲:想;罢:停,歇。要停止也不能停止。

玉毁椟中 比喻因主管人员失职而造成重大损失。

愚不可及 愚:傻,笨,及:比得上。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极其愚笨。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则:就;加:加以。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勉励自己。

有勇知方 有勇气且知道义。

有头有尾 有开头,有结尾。指做事能坚持到底。

有始有终 有开头也有收尾。指做事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

有教无类 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有过之无不及 过:超过;及:赶上。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没有赶不上的。

用行舍藏 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用舍行藏 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勇者不惧 惧:害怕。有胆量的人无所畏惧。

隐居求志 隐居不仕,以实现自己的志愿。

饮水曲肱 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因材施教 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以紫乱朱 比喻将奸佞小人当作廉洁公正的君子。

以直报怨 以公道对待有怨恨的人。

以文会友 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

以身作则 则:准则,榜样。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以德报怨 〖解释〗德:恩惠。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衣马轻肥 〖解释〗穿着轻暖的皮袍,坐着由肥马驾的车。形容生活的豪华。

一隅三反 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

一以贯之 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一言以蔽之 蔽:掩覆,引申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一息尚存 息:呼吸,气息;尚:还。还有一口气。指生命的最后阶段。

一日三省 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一仍旧贯 一:都,全;仍:因袭,依照;贯:习惯的办法。执照老规矩办事,没有丝毫改变。

仰之弥高 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表示极其敬仰之意。

洋洋盈耳 〖解释〗洋洋:众多;盈:充满。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言而有信 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言不及义 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言必有中 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言必信,行必果 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循循善诱 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循序渐进 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血气方刚 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学而不厌 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秀而不实 秀:庄稼吐穗开花;实:结果实。开花不结果。比喻只学到一点皮毛,实际并无成就。

朽木粪土 朽木:烂木头;粪土:脏土臭泥。比喻不堪造就、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

朽木粪墙 朽坏的木头,污秽的土墙。比喻没有培养前途的人。

朽木不雕 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上进,无法成材。

行不由径 径:小路,引伸为邪路。从来不走邪路。比喻行动正大光明。

兴灭继绝 使灭绝的重新振兴起来,延续下去。

兴观群怨 〖解释〗兴:联想;观:观察;群:合群;怨:怨恨。古人认为读《诗经》可以培养人的四种能力。后泛指诗的社会功能。

心有余而力不足 心里非常想做,但是力量不够。

小德出入 〖解释〗小德:小节;出入:偏离标准。指不必严格要求的一些小节。

小大由之 指用途可大可小。

小不忍则乱大谋 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贤贤易色 本指对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后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先难后获 难:艰难,劳苦;获:收获。先付出劳动然后再取得收获。比喻不坐享其成。

下愚不移 〖解释〗移:改变。下等的愚人,决不可能有所改变。旧时儒家轻视劳动人民的观点。也指不求上进,不想学好。

下学上达 指学习人情事理,进而认识自然的法则。

五谷不分 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无所用心 用心:动脑筋。指不动脑筋,什么事情都不关心。

无所措手足 手脚没有地方放。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

无所不至 至:到。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

无可无不可 表示怎样办都行,没有一定的主见。

无可非议 非议:责备,批评。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

无动于中 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闻一知十 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闻一知二 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文质彬彬 文: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文武之道 指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

温良恭俭让 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温故知新 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危言危行 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望而生畏 畏:恐惧,害怕。看见了就害怕。

通力合作 通力:一起出力。不分彼此,一齐出力。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天理昭昭 〖解释〗昭昭:明显。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岁寒知松柏 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岁寒松柏 比喻在逆境艰难中能保持节操的人。

岁不我与 年岁是不等人的。表示应该及时奋起,有所作为。

松柏后凋 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有志之士在艰险的环境中奋斗到最后。

驷不及舌 一句话说出口,驷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形容旧时知识分子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四体不勤 四肢不劳动,形容脱离劳动。

四海之内皆兄弟 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解释〗指万事皆由天命注定。

死而后已 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司马牛之叹 〖解释〗比喻对孑然一身、孤立无援的感叹。

顺理成章 顺:依顺;理:条理;章:章法。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述而不作 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手足无措 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逝者如斯 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适可而止 适可:恰好可以。到适当的程度就停下来,不要过头。

是可忍,孰不可忍 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厌:满足;脍:细切的肉。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诗礼之训 子女遵承父亲的教诲。

生荣死衰 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赞誉受人崇敬的死者。

生荣死哀 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赞誉受人崇敬的死者。

升堂入室 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慎终追远 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舍己为人 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杀身成仁 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杀鸡焉用牛刀 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色仁行违 表面上主张仁德,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

色厉内荏 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更,内心虚弱。

三思而行 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三十而立 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三纲五常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任重道远 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群起而攻之 大家都起来攻击它,反对它。

犬马之养 供养父母的谦辞。

求仁得仁 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轻裘肥马 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形容生活阔绰。

千方百计 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

杞宋无征 指资料不足,不能证明。

片言折狱 片言:极少的几句话;折狱:判决诉讼案件。原意是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判决讼事。后指能用几句话就断定双方争论的是非。

披发左衽 左衽:衣襟向左掩。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为主

匏瓜空悬 孔子比喻自己无法像匏瓜那样系悬着而不让人食用,应该出仕为官,有所作为。后用以比喻有才能的人却不为世所用。

涅而不缁 涅:矿物名,古代用作黑色染料;缁:黑色。用涅染也染不黑。比喻品格高尚,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

念念不忘 念念:时刻思念着。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

年富力强 年富:未来的年岁多。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

能近取譬 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讷言敏行 讷言:说话谨慎;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磨了以后不变薄,染了以后不变黑。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

鸣鼓而攻 比喻宣布罪状,加以遣责或讨伐

明鼓而攻之 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名正言顺 指名分正当,说话顺理成章。后多指说话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名不正,言不顺 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

敏于事,慎于言 〖解释〗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苗而不秀 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开花结果。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就不幸夭折

门墙桃李 门墙:指师长之门;桃李:比喻后进者或学生。称他人的学生。

陋巷箪瓢 陋:简陋,窄小;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住在陋巷里,用箪吃饭,用瓢喝水。形容生活极为穷苦。

六尺之孤 指没有成年的孤儿。

临危致命 在遇到危难时肯豁出性命。

临危授命 面对危急时勇于献出生

临事而惧 临:遭遇,碰到;惧:或惧。遇事谨慎戒惧。

了如指掌 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立人达人 立:建树,成就;达:发达,显贵。旧指帮助人建立功业,提高地拉。

理屈词穷 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乐在其中 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乐以忘忧 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

乐而不* 快乐而不放荡

老而不死是为贼 责骂老而无德行者的话。

来者可追 过去的事已无法挽回,但是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赶上。

空空如也 空空:诚恳,虚心。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

克己复礼 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侃侃而言 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侃侃谔谔 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谔谔:说话正直。说话正直,理直气壮。

开柙出虎 柙:关猛兽的木笼。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

举直措枉 举:选拔,任用;枉:弯曲,比喻邪恶的人;错:废置,罢黜;直:笔直,比喻正直的人。选用贤者,罢黜奸邪。

举一反三 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举枉措直 举:选拔,任用;枉:弯曲,比喻邪恶的人;措:罢黜;直:正直,比喻正直的人。起用奸邪者而罢黜正直者

鞠躬屏气 指弯腰曲体,屏住呼吸,一副恭谨畏葸的样子

居下讪上 〖解释〗指属员背地里讥笑上级。

敬而远之 敬:尊重;远:不接近;之:代词,指对象。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不愿接近

精益求精 精:完美;益:更加。已经好了还要求更加好

浸润之谮 指中伤他人的谗言逐渐发生作用

近悦远来 使近处的人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人闻风就会前来投奔。旧指当权者给人恩惠,以便笼络人心。

尽美尽善 〖解释〗尽:极。极其完善,极其美好。形容事物完无缺。同“尽善尽美”。

节用爱民 节省开支,爱护百姓。

降志辱身 降低自己的意志,屈辱自己的身分。指与世俗同流合污。

见义勇为 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见贤思齐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见危授命 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见利思义 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

简在帝心 〖解释〗指能被皇帝所知者。

既往不咎 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既来之,则安之 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季孟之间 这里指春秋时鲁国三家大贵族中势力最大的季氏和势力最弱的孟氏。指在季、孟两者之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计过自讼 检讨自己的过错而内心自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祸起萧墙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惠而不费 惠:给人好处;费:耗费。给人好处,自己却无所损失。

诲人不倦 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患得患失 患:忧患。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怀宝迷邦 怀宝:具有才德;迷邦:让国家迷乱。旧指有才德而不出来为国家效力。

后生可畏 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红紫乱朱 古以朱为正色,紫为杂色。红紫乱朱指杂色混乱正色。比喻邪道取代正道

和颜悦色 颜:面容;悦:愉快;色:脸色。脸色和霭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和而不同 和:和睦;同:苟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好色之徒 喜欢女色、玩弄女性之人。

过犹不及 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龟玉毁椟 龟甲和宝玉在匣中被毁坏。比喻辅佐之臣失职而使国运毁败。

观过知仁 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

怪力乱神 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故旧不弃 故旧:旧交,旧部下;弃:抛弃。不轻易抛弃老朋友、老部下。

10月19日蚂蚁庄园答案是什么?

.《论语》首创的成语。

《论语》首创的成语,指后世沿用《论语》原书文字,保留原有语法结构而形成的成语。

(1)不亦乐乎 出自《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周而不比 出自《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每事问 出自《八佾》:“子入太庙,每事问。”

(4)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陈力就列《论语·季氏》:“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7)成人之美《论语·颜渊》:“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8)恶衣恶食《论语·里仁》:“士之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9)苗而不秀《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这类成语,几乎每篇都有。如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犯而不校(《泰伯》)、空空如也(《子罕》)、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乡党》),这类成语占《论语》成语的很大部分,是《论语》成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出自《论语》的成语。出自《论语》的成语,指来源于《论语》,但又经后人加工、提炼而形成的成语。据考察分析,后人主要***用了以下几种方式形成这类成语。

(1)选取原句中最能概括全句或全段意义的成分组成成语。如:众星拱辰 出自《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拱”古作“共”)安老怀少 出自《公冶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将原句中的虚字和不影响意义的实字删减而成的成语。如:节用爱人 出自《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举直错枉 出自《为政》:“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服;举枉错诸直,***不服。’

(3)在原句词语的基础上增加适当的字而构成成语。如:异端邪说 出自《为政》:“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在“异端”后加“邪说”。中庸之道 出自《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在“中庸”后加“之道”。

(4)将原型成语(即首创成语)中的字更换形成另一成语。如:随心所欲 出自《为政》:“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将“从”换作“随”。有始有终 出自《子张》:“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将“卒”换作“终”。

(5)将原文中否定意义的词句改为肯定意义构成成语。如:见义勇为 出自《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改“无勇”为“勇”,“不为”为“为”。周急继乏 出自《雍也》:“若不周急不继富”。改“不继富”为“继乏”。

二《论语》中的成语,按用途分,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这一类成语现在使用的还很多,大多数人也比较熟悉。在《论语》中出现的比较多。例如:

(1)《公冶长》第十五章———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成语“不耻下问”出自此章。其原义是:不以向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后来人们用以表示虚心好学。

(2)《述而》第二十二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是成语“三人之行,必有我师”的出处。讲的是:即使在很少的几个人中,也有在某一方面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的。后人用“三人之行,必有我师”来表示应努力向别人学习好的东西。除此之外,《论语》中用于学习的成语还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知新;朝闻夕死;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发愤忘食;循循善诱;有教无类;后生可畏;日知其所无;笃志好学;登堂入室(升堂入室);告往知来(告诉他已学过的知识,就能体会出未学过的知识);不知肉味(形容特别专心);每事问;敏而好古(勤奋地研究古代文化典籍);等等。

2 .修养。例如:

(1)《述而》第十六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成语“曲肱而枕(曲肱而卧)”、“乐在其中”、“富贵浮云”都出自此章,讲的是修养到了淡泊人生的境界。

(2)《学而》第四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成语“三省吾身”就出自曾参之口。这是孔子门徒提出的比较典型的反省内求的修养方法。

除此之外,《论语》中用于修养方面的成语还有:言而有信;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中庸之道;见义勇为;见贤思齐;志士仁人;当仁不让;杀身成仁;求生害仁;乐而不*;乐以忘忧;犯而不校;以德报怨;文质彬彬;君子固穷;箪食瓢饮;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匹夫不可夺志;岁寒知松柏;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敏事慎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等。

3 .待人接物。例如:

(1)《颜渊》第十六章———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成语“成人之美”就出自于此章。这一章讲的是君子要成全他人的好事,不助长他人的错误。

(2)《卫灵公》第二十四章———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出自这里,说的是推己及人之意。除此之外,《论语》中用于接物的成语还有:四海之内皆兄弟;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以文会友;不念旧恶;三思而行;敬而远之;待价而沽;过犹不及;道不同不相为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无可无不可;小不忍则乱大谋;有始有终;能近取譬;和而不同;听其言而观其行;善为我辞(好好帮我说说,替我辞掉)。

4.政事。例如:

(1)《子路》第六章———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其身正,不令而行”的出处,讲的是居上位者以身作则的重要性。

(2)《宪问》第二十六章———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成语“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就出自这一章。说的是:居上位者考虑事情、处理问题,不要超出自己的职责范围。

(3)《子路》第三章———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无所措手足。”成语“名正言顺”、“无所措手足”都出自此章。

除上述之外还有:和为贵;文武之道;敬事而信(严肃认真地办理国事而又守信用);使民以时;割鸡焉用牛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无为而治;欲速不达;往者不谏,来者可追;一言兴邦;各得其所;上智下愚;是可忍,孰不可忍;犯上作乱;兴灭继绝(使灭亡的事物重新兴起);危言危行;直道而行(办事无偏私);中道而废;等等。

5.状物。例如:

(1)《公冶长》第二十五章———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成语“巧言令色”出自此章,描绘的是某些人花言巧语、伪装和颜悦色以及低三下四的状态。

(2)《公冶长》第十章———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这段话,后世形成两个成语:朽木不雕,朽木粪土(也说朽木难雕、朽木粪墙)。这是孔子对白天睡懒觉、上课打瞌睡的学生的批评。

(3)《阳货》第二十二章———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于已。”成语“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就出自此处,它描绘的是整天不用心思、无所事事、懒得无聊的精神状态。

在《论语》中,描绘人或事物的各种状态的成语比较多,除了上面说的,还有:从心所欲;言不及义;言过其行;怨天尤人;望而生畏;不自量力;不敢问津/无人问津;求全责备;迁怒于人;色厉内荏;道听途说;察言观色;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苗而不秀;秀而不实;喟然而叹;侃侃而谈;乐山乐水(今比喻各有所好);血气方刚;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耳顺之年;一日之长;必不得已;欲罢不能;鸣鼓攻之;不得其死;死而后已;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患得患失;好行小惠(爱卖弄小聪明);没齿无怨(终生无怨言);一以贯之;岁不我与(岁月不待人);而今而后;等等。

三《论语》中成语的意义变化

出自《论语》中的成语,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绝大多数都保留了《论语》中的原义,但也有少量的成语意思发生了变化。

1.今义与原义不大一样的。例如:

(1)《季氏》第一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这里的“既来之,则安之”的原义是:已经自动来归服了,就要使他们安居下来。而现在,这句成语的意思变成了:既然来了,就要安下心来。

(2)《雍也》第十八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句话的原意是:只有质朴的思想感情,而不懂礼仪,就显得粗野;礼仪虽很周到,但缺乏质朴的思想感情,就显得虚伪。只有把礼节仪式和思想感情恰当配合,才能成为君子。孔子说的“文质彬彬”,就是指文(礼节仪式)、质(思想感情)配合恰当。而现在,“文质彬彬”只表示文雅、有礼貌的意思。

2.今义与原义相反的。例如:

(1)《学而》第一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里的“朋”指的是同学、校友,而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朋友。这句话串起来讲,意思就是:有同学、校友从远方来(和你一起研究切磋),不也是令人快乐的吗?孔子用反问句式,说明“有朋自远方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如今,“不亦乐乎”的意思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变化。例如:“这两天忙得不亦乐乎!”“他两口子吵得不亦乐乎。”这些话是平时常听人说的。而这两个“不亦乐乎”都是指过分、超出了限度,已经没有一点快乐感了。

(2)《雍也》第九章———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季孙氏派人请闵子骞担任费县的县长。闵子骞谢绝了,他对来人说:“好好帮我说说,替我辞掉吧!如果再来找我,我就跑到汶水那边的齐国去了。”现在,成语“善为我辞”的意思恰恰与原义相反:多数情况下不是指替我辞官,而是好好帮我说说,替我谋个职位;或者请人帮着善为说合,办成一件什么事情。

3.今义与原义无关的。例如:

(1)《卫灵公》第十七章———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今天,“言不及义”指的是“说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和原义差不多。

(2)《述而》第十四章———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很长时间吃肉也不知道肉的滋味,说:“想不到(古人)创作的音乐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成语“不知肉味”,原义是指对某件事特别专注而忽略了别的事。而后世往往用它来说明生活贫困:“好长时间吃不到肉了,三月不知肉味。”

《论语》成语、俗语集释

一提起《论语》,大家都会感到陌生和遥远,认为读《论语》的都是老学究。特别是学生,更感到《论语》与他们的思想格格不入。其实,不仅《论语》所代表的儒家文化几乎是中华文化的代名词(姑且这样说),至今还影响深远,就具体而言,它语言平易又不乏文***,篇章短小精练又具有格言体制,易读易诵。所谈内容涉及人生修养的方方面面,对于如何做人如何处事颇有启迪。这对青年人很有裨益。我很希望同学们读一读《论语》。同时,高中语文第五册中有课文《孔孟》,读点儿《论语》才能更好地理解这篇课文。

怎样让《论语》变的亲切而不陌生,引起阅读兴趣?不妨从《论语》中的成语、俗语入手。当你发现我们生活中经常用的语言原来是在《论语》中,自然就会爱不释手、兴趣盎然地读下去。下面就举一些这方面的例子。

(1)犯上作乱:“不好犯上,而好作乱,未之有也。”(《学尔篇》)释: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

(2)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鲜矣仁!”(《学尔篇》)释: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3) 言而有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学尔篇》)释: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

(4)三十而立:“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为政篇》)释: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

(5) 知之为知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篇》)释: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 是可忍,孰不可忍:“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八佾篇》)释:这都可以狠心做出来,什么事不可以狠心做出来呢?

(7) 既往不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八佾篇》)释:已经做了的事不便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不便再挽救了,已经过去的事不便再追究了。

(8) 尽善尽美:“尽善矣,又尽美也。” (《八佾篇》)释:美极了,而且好极了。

(9) 见贤思齐:“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篇》)释:看见贤人,便应该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10) 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篇》)释: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君子。

(11) 敬而远之:“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雍也篇》)释:严肃地对待鬼神,但并不打算接近他,可以说是聪明了。

(12) 举一反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篇》)释:教给他东方,他却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再教他了。

(13) 暴虎冯河:“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述而篇》)释: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去渡河,这样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共事的。

(14) 三月不知肉味:“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述而篇》)释:孔子在齐国听到韶的乐章,很长时间尝不出肉味。

(15) 乐在其中:“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述而篇》)释: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臂做枕头,也有着乐趣。

(16) 择善而从:“多闻,择善而从。” (《述而篇》)释:多多地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接受。

(17)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篇》)释: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负担沉重,路程遥远。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任,不也沉重吗?到死方休,不也遥远吗?

(18) 空空如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子罕篇》)释:有一个庄稼汉问我,我本是一点也不知道的。

(19)循循善诱:“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子罕篇》)释:老师善于有步骤地诱导我们?

出自《论语》的成语有多少

10月19日蚂蚁庄园答案是:“朽木不可雕也”这句话最早出自孔子。味精加热太久真的不会致癌。

1、朽木不可雕也,读音为xiǔ mù bù kě diāo yě,释义为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用来形容一个人始终无法改造或品质败坏到极点,无药可救或指事物和局面败势已定,无可挽回。亦作“朽木难雕”。

亦作“朽木不雕”。这个成语也称“朽木粪土,比喻人已经败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出自《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 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於予与改是。’”

2、味精没有致癌作用,一般不会导致癌症。但不推荐过量食用,因为会导致血管收缩。味精是常用的调料,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是以碳水化合物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后经提炼精制而成,制作过程跟酒、醋、酱油的生产类似,不会使用化学原料。

建议:食用味精注意不要高温长期炖煮,不要在炖煮、煲汤的前期使用,最好在即将出锅的时候添加,也不要将味精投放过量,容易影响口感或引起头痛。

学习的意义:

1、认知自我。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学习也没有尽头。当你学习的知识越多时,你会发现,以前的自己是多么无知。很多知识都不清楚,甚至没听过。

2、提升自我。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成绩并非唯一的出路,但学习却是我们一生所要追求的事情。

3、开阔眼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习可以为我们平淡的生活增添趣味,即使我们做不到行万里路,却可以做到读万卷书。

4、满足求知欲。每个人都有追求知识的权利,都有选择是否学习的权利。有人通过学习认识自己。有人通过学习提升自己。有人通过学习开阔眼界。

5、创造更多可能性。学习的道路是艰难的,但却是充实的。

从《孔孟论学》中得出了哪些成语

《学而篇第一》

1、学而时习之2、不亦乐乎4、巧言令色5、一日三省6、三省吾身7、入孝出悌8、行有余力9、贤贤易色10、言而有信11、慎终追远12、温良恭俭让13、小大由之14、敏于事慎于言15、贫而乐道16、精益求精17、告往知来

《为政篇第二》

1、众星拱北2、北辰星拱3、一言以蔽之4、三十而立5、而立之年6、不惑之年7、知命之年8、耳顺之年从心所欲10、犬马之养11、因材施教12、温故知新13、君子不器14、周而不比1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6、异端邪说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8、多闻阙疑19、言寡尤,行寡悔20、举直措枉2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22、见义勇为

《八佾篇第三》

1、是可忍,孰不可忍2、杞宋无征3、了如指掌了若指掌如指诸掌4、告(gù)朔饩(xì)羊5、爱礼存羊6、乐而不*7、哀而不伤8、成事不说9、既往不咎不咎既往10、尽美尽善

《里仁篇第四》

1、里仁为美2、造次颠沛3、观过知仁4、朝闻夕死5、恶衣恶食6、无适无莫7、一以贯之8、见贤思齐9、游必有方10、一则以喜,一则以惧11、讷言敏行

《公冶长篇第五》

1、瑚琏之器2、闻一知二3、闻一知十4、朽木不雕朽木难雕朽木不可雕5、朽木粪土朽木粪墙6、听其言而观其行7、敏而好学8、不耻下问9、善与人交10、三思而行三思而后行11、愚不可及12、斐然成章13、不念旧恶14、安老怀少15、计过自讼

《雍也篇第六》

1、行不贰过2、迁怒于人3、肥马轻裘乘肥衣轻4、周急继乏周急济贫周贫济老5、犁生骍角6、一箪一瓢7、箪食瓢饮8、陋巷箪瓢9、不改其乐10、不堪其忧11、行不由径12、祝鮀之佞13、文质彬彬14、敬而远之15、先难后获16、乐山乐水17、从井救人18、博文约礼19、中庸之道20、博施济众21、立人达人22、能近取譬

《述而篇第七》

1、述而不作2、信而好古3、爱素好古4、学而不厌5、诲人不倦6、不愤不启7、不悱不发8、举一反三9、一举三反10、一隅三反11、用行舍藏12、一虎不河13、暴虎冯河14、死而无悔15、临事而惧16、执鞭随蹬17、不知肉味三月不知肉味18、求仁得仁19、饮水曲肱20、饭蔬饮水21、曲肱而枕22、乐在其中23、富贵浮云24、发愤忘食25、乐以忘忧26、不知老之将至27、生而知之28、怪力乱神29、三人行必有我师30、择善而从

《泰伯篇第八》

1、战战兢兢2、如临深渊3、如履薄冰4、人之将死,其言也善5、犯而不校6、六尺之孤7、托孤寄命8、任重道远9、死而后已10、笃信好学11、不在其位,不谋其政12、学如不及,犹恐失之13、巍巍荡荡14、卑宫菲食

《子罕篇第九》

1、斯文扫地2、空空如也3、仰之弥高4、循循善诱5、欲罢不能6、韫椟而藏7、待贾而沽待价而沽8、善贾而沽9、炫(zuì)玉自售10、逝者如斯11、不舍昼夜12、为山止篑13、苗而不秀14、秀而不实15、后生可畏16、年富力强17、知过必改18、不忮不求19、松柏后凋20、岁寒松柏21、岁寒知松柏22、勇者不惧

《乡党篇第十》

1、侃侃而谈2、侃侃訚訚(yín)3、鞠躬屏气4、敛容屏气5、屏气凝神6、屏声敛息8、适可而止

《先进篇第十一》

1、三复白圭2、三复斯言3、不得其死4、一仍旧贯5、言必有中6、登堂入室升堂入室7、过犹不及8、鸣鼓而攻鸣鼓而攻之10、一日之长11、有勇知方12、春风沂水13、沂水弦歌14、沂水舞雩(yú)

《颜渊篇第十二》

1、克己复礼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内省不疚4、司马牛之叹5、死生有命,富贵在天6、恭而有礼7、四海之内皆兄弟8、浸润之谮9、足食足兵10、必不得已11、一言既出,驷马难追12、驷不及舌13、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14、片言折狱15、成人之美16、风行草偃17、化若偃草18、察言观色19、一朝之忿20、以文会友

《子路篇第十三》

1、名正言顺名不正言不顺2、手足无措无所措手足3、鲁卫之政4、胜残去杀5、一言兴邦6、一言丧邦9、迩安远至10、欲速不达欲速则不达11、父为子隐12、子为父隐13、言必信,行必果14、斗筲之人15、斗筲之器16、和而不同17、刚毅木讷

《宪问篇第十四》

1、危言危行2、没齿无怨3、见危授命4、谲而不正5、一匡天下6、披发左衽(rèn)7、匹夫匹妇8、匹夫沟渎9、匹夫小谅10、文子同升11、大言不惭12、思不出位13、夫子自道14、以德报怨15、以直报怨16、以德报德17、怨天尤人18、循序渐进19、下学上达20、知其不可而为之21、深厉浅揭

《卫灵公篇第十五》

1、在陈之厄2、君子固穷3、无为而治4、参前倚衡5、志士仁人6、求生害仁7、杀身成仁8、成仁取义取义成仁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11、言不及义12、好行小慧13、群而不党14、以言举人15、以人废言16、不以人废言17、直道而行18、小不忍则乱大谋19、众好众恶20、当仁不让21、敬事后食22、有教无类23、道不相谋24、不相为谋

《季氏篇第十六》

1、陈力就列2、持危扶颠3、开柙出虎4、玉毁椟中5、龟玉毁椟6、既来之,则安之7、分崩离析8、大动干戈9、祸起萧墙10、事在萧墙11、直谅多闻12、在色之戒13、血气方刚14、困而不学15、隐居求志16、求志达道17、过庭之训18、诗礼之训

《阳货篇第十七》

1、怀宝迷邦2、岁不我与3、时不我与4、割鸡焉用牛刀5、磨而不磷6、涅而不缁7、不磷不缁8、磨而不磷,涅而不缁9、色厉内荏10、穿窬之盗11、匏(páo)瓜空悬12、道听涂说13、患得患失14、无所不至15、恶紫夺朱16、以紫乱朱以紫为朱17、免怀之岁18、饱食终日19、无所用心20、博弈犹贤21、居下讪上

《微子篇第十八》

1、枉道事人2、父母之邦3、季孟之间4、来者可追5、不敢问津6、四体不勤,五谷不分7、降志辱身8、无可无不可

《子张篇第十九》

1、见危致命2、文过饰非3、即温听厉4、小德出入5、有始有终6、有始有卒7、学而优则仕8、恶居下流9、文武之道10、学无常师11、赐墙及肩12、门墙桃李13、生荣死哀

《尧曰篇第二十》

1、兴灭继绝存亡继绝继绝存亡2、惠而不费3、望而生畏4、不教而杀不教而诛

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什么意思

出自《论语》的成语

哀而不伤

告朔饩羊

既往不咎

尽善尽美

了如指掌

是可忍,孰不可忍

不耻下问

不念旧恶

三思而行

听其言而观其行

闻一知十

朽木粪土

恶衣恶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分崩离析

既来之,则安之

血气方刚

发愤忘食

富贵浮云

诲人不倦

举一反三

求仁得仁

三人行必有我师

述而不作

学而不厌

择善而从

犯而不校

任重道远

降志辱身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从心所欲

见义勇为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温故而知新

一言以蔽之

当仁不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好行小惠

杀身成仁

小不忍则乱大谋

言不及义

有教无类

直道而行

志士仁人

不得其死

过犹不及

理屈词穷

鸣鼓而攻之

三复斯言

升堂入室

言必有中

一仍旧贯

一日之长

大言不惭

夫子自道

见危授命

危言危行

以德报怨

以直报怨

怨天尤人

侃侃而谈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适可而止

不亦乐乎

犯上作乱

精益求精

温良恭俭让

言而有信

饱食终日

道听途说

患得患失

涅而不缁

色厉内茬

杀鸡焉用牛刀

时不我与

无所不至

无所用心

察言观色

成人之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驷不及舌

以文会友

从井救人

箪食瓢饮

敬而远之

能近取譬

轻裘肥马

文质彬彬

先难后获

不教而诛

惠而不费

兴灭继绝

斗筲之器

近悦远来

名正言顺

手足无措

言必信,行必果

欲速则不达

川流不息

待价而沽

后生可畏

空空如也

苗而不秀

善贾而沽

岁寒知松柏

华而不实

循循善诱

欲罢不能

生荣死哀

有始有终(卒)

出自《孟子》的成语:

再作冯妇

语焉不详

修心养性

千变万化

始作俑者

心有戚戚

明察秋毫

权衡轻重

缘木求鱼

尽力而为

寡不敌众

水深火热

出尔反尔

出类拔萃

以德服人

自作孽,不可活

恻隐之心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绰绰有余

怨天尤人

舍我其谁

为富不仁

天理不容

守望相助

长幼有序

富贵不能*

自暴自弃

男女授受不亲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手舞足蹈

好勇斗很

自怨自艾

一介不取

却之不恭

专心致志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舍生取义

杯水车薪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浩然正气

拒人千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独善其身

不言而喻

一毛不拔

当务之急

天下无敌

百世之师

有所不为

自以为是

匹夫之勇

左右逢源

同流合污

岌岌可危

事半功倍

流连忘返

负隅顽抗

“孺子不可教也”原是“孺子可教”,出自《史记·留侯世家》。但世人常与《论语》里“朽木不可雕也”搭配,以致误认为是孔子说的。 孺子,主要指小孩子。本身并无贬意。 “孺子不可教也”是说:这个小孩子愚顿,不能举一反三,所以给他讲道理也是对牛弹琴。“朽木不可雕也”出处《论语·公冶长》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 释义 这个成语也称“朽木粪土,比喻人已经败坏到不可救药的 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