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子成名前一句,竖子出处

tamoadmin 成语实例 2024-06-15 0
  1. 竖子成名的典故
  2. 竖子成名的典源
  3. 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鲁迅也曾对于他的杂文说过同样的话,他是怎么说的?是对什么杂文说的?
  4. 战国时期庞涓临死前怒吼的是哪六个字呢?是什么意思?
  5.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6.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7. 庞涓死于哪场战役 庞涓为何一再败给孙膑

何谓“竖子”?不过就是小子的意思,而且说竖子之时,那态度有可以想见的轻蔑和讥笑。“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这句话,极似平时我们所谓“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嘲笑得势的人名不副实。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一语出自《晋书·阮籍传》,据传记载,阮籍一次游广武城(广武在今河南荥阳东北广武山上,有东西二城),站在广武城头,观看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刘邦当年交战的遗址,然后摇摇头,叹息道:“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那么,“竖子”到底是指刘邦还是项羽,或者其他人呢?

我们可以从阮籍所处的时代,和阮籍自己的人生社会观,以及他的处世态度,推测出他说出这句话所可能有的多种含义。

竖子成名前一句,竖子出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一种可能,他是说自己这个时代缺乏英雄。阮籍(210—263),三国时期魏国人,三岁丧父,家境清苦,通过苦学而成才,当时的时局不稳,大臣弄权,曹魏***十分危急,阮籍虽然短暂出仕,任过尚书郎、散骑常侍、步兵校尉等职,但他对时局十分忧虑,不愿与那些权欲熏心之徒为伍,便以明哲保身的态度,或登山临水,或闭门读书,或者酒醉不醒。所以,阮籍在游历之时,感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完全可能是推古及今,对比当年刘邦、项羽的英雄盖世,而自己周围却是一些鸡鸣狗盗之徒,叹息时无英雄,让一些小人欺世盗名,成为了当下的所谓英雄。

第二种可能,他认为秦末汉初没有真正的英雄,而让刘邦、项羽成为了争夺天下的英雄。如果秉持这种看法,便是阮籍作为一个读书人,对流氓出身的刘邦心怀不满,对于他夺取天下,认为是阴谋手段,对于他在夺取天下过程中,不顾家人死活的行为一耻,把他看作小人而非英雄。对于项羽,他则可能认为项羽太暴虐,无法以大英雄冠之,也有与刘邦相同的鄙视。

第三种可能,是阮籍表达心中对刘邦、项羽二人的褒贬,褒项羽而贬刘邦。刘邦因性格缺点和道德瑕疵,一直为后人所鄙薄,后人评价刘邦为“流氓皇帝”,也大抵出于此,阮籍呼为“竖子”,也在情理之中。

第四种可能,就是褒刘邦而贬项羽。项羽在当时和后世,确实有人以盖世英雄呼之,项羽虽未成功,但其名已就。然而,从另外一面去看,项羽在很多时候,也不过一个只会攻城掠地、暴怒屠城的匹夫而已。若以功成大小作为英雄的标准,则刘邦可称。阮籍这样认为,亦有可能。

不过,从整体上来看,阮籍感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我倾向于第一种可能,是对时局的洞悉,是对乱世的慨叹。

竖子成名的典故

意思是:在人穷困潦倒的时候,不要随便加入别人。说话没分量的时候,不要劝解别人。等到你真正成功的时候,再喝着酒说说你当初的想法。

出自于佚名《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

扩展资料

《增广贤文》的内容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谈人及人际关系,二是谈命运,三是谈如何处世,四是表达对读书的看法。在《增广贤文》描述的世界里,人是虚伪的,人们为了一己之私变化无常,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从而使世界布满了陷阱和危机。文中有很多强调命运和报应的内容,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命运安排的,人应行善,才会有好的际遇。《增广贤文》有大量篇幅叙述如何待人接物,这部分内容是全文的核心。

文中对忍让多有描述,认为忍让是消除烦恼祸患的方法。在主张自我保护、谨慎忍让的同时,也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这是做事的原则。文中也不乏劝人向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竖子成名的典源

释义用法阮籍登临广武,看到当年楚汉相争的故地,不禁感慨万分,认为是没有真正的英才,才使这些小人物成名。后以此典表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也以“竖子成名”指庸才得志。

用典形式

广武叹 宋·苏轼:“聊兴广武叹,不待雍门弹。”宋·陆游:“兴怀徒寄广武叹,薄福不挂云台名。”清·黄鷟来:“好穷禹穴藏,谩发广武叹。”

呼竖子 唐·李白:“沉湎呼竖子,狂言非至公。抚掌黄河曲,嗤嗤阮嗣宗。”

广武登临 清·吴伟业:“广武登临狂阮籍,承明寂寞老扬雄。”

成名竖子 金·元好问:“成名竖子知谁谓,拟唤狂生与细论。”

兴怀广武 宋·陆游:“马周浪迹新丰市,阮籍兴怀广武城。”

阮郎愁叹 清 ·沈传桂:“兴亡事,山河坠瓦,消得阮郎愁叹。”

竖子成名 宋·陆游:“事去大床空独卧,时来竖子或成名。”清·丘逢甲:“纷纷竖子成名易,英雄用武乃无地。”

广武千年恨 宋·陆游:“安西 万里人何在? 广武千年恨未平。”

竖子成其功 元·耶律楚材:“天与之才不与地,反令竖子成其功。”

竖子真儿戏 清·高其倬:“纷纷竖子真儿戏,齿冷西来阮步兵。”

徒成孺子名 清·彭桂:“巢由岂尚高人节,楚汉徒成孺子名。”

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鲁迅也曾对于他的杂文说过同样的话,他是怎么说的?是对什么杂文说的?

《晋书·阮籍传》:“(阮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阮瑀传》:“瑀子籍……官至步兵校尉。”裴注:《魏氏春秋》日:“……(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乃叹曰:‘时无英才,使竖子成名乎!”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亦有是说,文字少异,云:“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

战国时期庞涓临死前怒吼的是哪六个字呢?是什么意思?

鲁迅是在杂文集《准风月谈》后记中说的。他说这话的意思有自嘲和反讽的双关意味。如果要问“对什么杂文说的”,应该指的还是《准风月谈》中的杂文。但我还是觉得这问题有问题,根本的指向还是社会现实,意思是说社会上没有谁敢出来说真话了,所以鲁迅说了一些实话就成名了,同时也受到压迫和打击!  

原文出处:

-------

时光,是一天天的过去了,大大小小的事情,也跟着过去,不久就在我们的记忆上消亡;而且都是分散的,就我自己而论,没有感到和没有知道的事情真不知有多少。但即此写了下来的几十篇,加以排比,又用《后记》来补叙些因此而生的***,同时也照见了时事,格局虽小,不也描出了或一形象了么?——而现在又很少有肯低下他仰视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的尊脸来,看看暗中,写它几句的作者。因此更使我要保存我的杂感,而且它也因此更能够生存,虽然又因此更招人憎恶,但又在围剿中更加生长起来了。呜呼,“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这是为我自己和中国的文坛,都应该悲愤的。

-----------

“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鲁迅也曾对于他的杂文说过同样的话”--整个这句话也是有出处的。出自《***为什么如此推崇鲁迅?》--原文:

1966年7月8日,***在韶山滴水洞所写的一封信中指出:“晋朝人阮籍反对刘邦,他从洛阳走到成皋,叹道: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鲁迅也曾对于他的杂文说过同样的话。我跟鲁迅的心是相通的。”这是引鲁迅为知音了,因此又说:“我喜欢他那样坦率。他说,解剖自己,往往严于解剖别人。在跌了几跤之后,我亦往往如此。”鲁迅在***心目中地位显然又提升了。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当年马陵之战中,庞涓遭遇了埋伏无路可退,无奈之下只能选择***身亡。在临死前大喊?遂成竖子之名 ?这六个字,意思是说:我庞涓死的不甘心,我的死却换来了你孙膑的名声。竖子在古语中是贬义的意思,表达了自己对孙膑的蔑视。

庞涓和孙膑虽然是同门师兄弟,但他们是战国时期的一对宿敌。据史料记载,他们两人原本同时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孙膑是?兵家至圣?孙武的后人 ,他的军事能力比庞涓略胜一筹,所以他们的师傅偏爱孙膑一些,从而引发了庞涓对孙膑的嫉妒,后两人都学有所成,离开鬼谷子各自寻找出处。庞涓来到魏国之后,受到魏惠王的赏识,并在魏国当了大将军。孙膑看见师兄在魏国混的不错,便到魏国投靠庞涓,一开始庞涓根本就没想过重用他,因为他自知自己的能力不及孙膑,但是他又怕孙膑跑到其他国家,投靠敌国来对抗自己,那就相当于放虎归山,正是这样嫉妒的想法使得孙膑受到庞涓的残害,他令人将孙膑的双脚砍断,并在他的脸上刺字来侮辱他,可见庞涓是个十分歹毒的人。

庞涓迫害孙膑之后,觉得他没有翻身的机会了,也就对他放松了警惕,可是他没想到,身残志坚的孙膑凭借强大的意志力坚持了下来,并逃亡齐国,***的成为了齐国的谋士,事实上孙膑在计谋上确实比庞涓厉害,在孙膑与庞涓的多次交锋中,都是孙膑取得胜利而告终。最终孙膑为自己报了仇,将庞涓逼死在树下。

在庞涓与孙膑的所有对战中可以发现,庞涓作战喜欢正面迎敌,凭靠兵力和武器的优势取胜,也就是说庞涓这个人只注重军队作战实力,而不注重军师策略。孙膑与他恰恰相反,孙膑和诸葛亮很相似,他们都喜欢用计谋取胜,既不需要耗费过多的兵力,减少士兵伤残,又能取得胜利。从这点就能看出庞涓是永远比不过孙膑的,失败者永远不会检讨自己的错误,总会把错误怪在胜利者身上,庞涓就是这样的人,也注定了他是个失败者。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篇1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

前不见二句:《楚辞·远游》:“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又,阮籍《咏怀》其三十二:去者吾不及,来者吾不留。

评:

《唐诗快》:胸中自有万古,眼底更我一人。古今诗人多矣,从未有道及此者,此二十二字,真可泣鬼。

《柳亭诗话》:阮步兵登广武城,叹曰:“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眼界胸襟,令人捉摸不定。陈拾遗会得此意,《登幽州台》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令陈、阮邂逅路歧,不知是哭是笑。

古诗赏析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

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因而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作者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解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所***纳,并且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少智谋。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攸宜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还是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等诗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但是,以前那样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登台远眺之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觉得孤单寂寞,悲从中来,只有怆然流泪了。

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孤苦的情怀。

这种悲哀常常为旧时代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了广泛的共鸣。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远眺,写出了空间的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之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

两相辉映,分外动人。

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

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的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前两句的音节比较急促,表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

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篇2

登幽州台歌

唐代: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因此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这里免不了有对时世的感伤,但也有诗人对诗坛污浊的憎恶。诗人看不见前古贤人,古人也没来得及看见诗人;诗人看不见未来英杰,未来英杰同样看不见诗人,诗人所能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只有眼前这个时代。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诗篇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全诗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从结构脉络上说,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此诗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

同时,在句式方面,***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句式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句式为: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名家点评

杨慎《升庵诗话》:其辞简质,有汉魏之风。

黄周星《唐诗快》卷二:胸中自有万古,眼底更无一人。古今诗人多矣,从未有道及此者。此二十二字,真可以泣鬼。

宋长白《柳亭诗话》:阮步兵登广武城,叹曰:“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眼界胸襟,令人捉摸不定。陈拾遗会得此意,《登幽州台歌》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令陈、阮邂逅路歧,不知是哭是笑。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篇3

《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注解:

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2、悠悠:渺远的样子。

3、怆然:悲伤凄凉。

4、泪:眼泪。

韵译:

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 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

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 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

评析:

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纳,屡受打 击,心情郁郁悲愤。

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 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 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 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 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篇4

登幽州台歌⑴

前⑵不见古人⑶,后不见来者⑶。

念⑷天地之悠悠⑸,独怆(chuang)然⑹而涕⑺下。

读音分段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词语注释

(1)幽州台:即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2)前:向前看。

(3)古人、来者: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指:燕昭王

(4)念:想到。

(5)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6)怆然:悲伤的样子。怆(chuàng创)然:凄伤的样子。

(7)涕:古时指眼泪,此指流泪。涕下:流眼泪

作品译文

直译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

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

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意译

回头看看哪有古代贤明君主的踪影,放眼望去也不见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我真是生不逢时啊。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庞涓死于哪场战役 庞涓为何一再败给孙膑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表达了一种对社会现象的无奈和感慨,也反映了人们对于英雄的崇拜和对于竖子的轻视。其相关解释如下:

1、这句话的意思是,由于缺乏英雄人物的出现,使得那些原本不起眼的人或事物反而得到了不应有的名声和地位。有些没有什么才华或能力的人,因为赶上了好时机,一下子成为了社会名人或成功人士,而那些真正有才华、有实力的人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和荣誉。

2、对于这种现象,人们往往感到无奈和感慨。在现实生活中,英雄人物并不是经常出现的,而且往往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才能诞生。而竖子则是那些没有英雄的资质和才能的人,他们或许也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但在整体上来说并不具备领袖群伦的实力和魅力。

3、我们不能否认竖子的存在和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有自己的弱点和不足。竖子虽然无法与英雄相比,但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和追求。他们或许没有英雄的才华和能力,但也可能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出了不俗的成就。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这句话的背景

1、这句话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历史时期。在那个时代,英雄是指那些在战争、政治、文化等领域有着卓越成就和杰出贡献的人物。然而,当一个时代缺乏这样的英雄人物时,一些原本并不出色的人却因为各种原因而获得了不应得的声誉和地位。

2、这句话的背景也反映了社会对于英雄的渴望和对于杰出人物的追求。人们普遍认为,一个时代需要有英雄来引领和激励人们,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当一个时代缺乏英雄时,人们会感到失望和不满,认为这是一个不完美的时代。

3、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这句话的背景是对于一个时代或时期中英雄短缺的感叹。它反映了人们对于英雄的渴望和对于杰出人物的追求,也提醒人们一个时代需要有真正的英雄来引领和激励人们。

庞涓死于哪场战役:马陵之战,庞涓为何一再败给孙膑?孙膑与两次打败庞涓。第一次活捉了他,第二次庞涓***。都未能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

庞涓能砍孙膑的膝盖骨,能在他脸上刺字,跟吕后能将戚夫人做成人彘一样,是生 杀予夺在手 ,所以随意处置。然而孙膑虽然好过于戚夫人,最终能身报血仇,但是 根本没有机会去让对方感同身受 ,无法让他也体会身体上的折磨。

不过。能 在庞涓最得意的领域将他多次击败 ,也可以说是 让他生不如死 ,最终宁愿拔剑自刎,只能大叹 遂叫竖子成名 ?,可以说是从 身心上都彻底击溃了他 ,也 算是另一种得偿所愿了吧!

同窗好友、八拜之交

东周末年,有一城名阳城?,城外有一个僻静之地,山高树茂,幽不可测,不像是人居住的地方,所以被人称为 鬼谷 ?,山中有一个隐居老人,自号 鬼谷子 ,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学问通天彻地,无所不知。

鬼谷子声名远播,前来求学者络绎不绝,但是他只是选择了其中资质卓越者而教之,比较有名的就有孙膑、庞涓、张仪和苏秦

孙膑和庞涓都是学习鬼谷子的 兵法韬略 ,因此结为八拜之交,而同时学习 游说之道 的苏秦和张仪,也结为兄弟。

学道之时,庞涓对义兄孙膑一直心怀嫉恨,一者孙膑祖上乃是有名的兵圣孙武,二者孙膑才思敏捷,在行兵布阵之上屡屡胜过庞涓一筹,因此虽然二人兄弟相称,但是 庞涓心中一直将其当做自己的生平大敌

庞涓出仕

庞涓在鬼谷子门下学艺已有三年,这天,正好听到路人说魏国现在求贤若渴,正在高薪招纳贤才,本就出身于魏国的庞涓顿时就坐不住了,自认为已经学业有成,急于下山展现抱负。

看到这个徒弟心急如焚,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身为老师的鬼谷子知道这个徒弟已经心猿意马,留不住了,于是干脆主动开口说:你的时运已至,此时还不下山,更待何时??

庞涓听到老师说得正中心意,顺势就表态:***正有此意,只是不知道此行是否顺利??

鬼谷子说道:你去摘一朵山花过来,我帮你占卜一下。?

庞涓听了之后,心喜非常,连忙跑下山寻花,可惜,此时正值六月,夏日炎炎,山花少见,好不容易才在一根草茎上看到了一朵小花,他连忙连根拔起,准备去找师父帮忙占卜。

可是,走到一半,他心想: 这朵草花如此孱弱,不成大器,会不会影响我今后的成就 ??

于是,庞涓将这朵草花扔了,准备再找一朵好看点的花,可是找了半天,却再也没见第二朵花,无奈之下,他又将之前扔掉的花捡了起来,藏在袖子之中,去见鬼谷子。

见到师父,庞涓最终还是觉得袖子之中的花太过不成器,就对鬼谷子说:师父,没找到,山中没有花?。

鬼谷子笑着摇了摇头:既然没有花,你袖子中藏的是什么??庞涓无奈之下只得将那朵已经蔫了的花拿了出来。

鬼谷子拿着这已经被太阳晒了半天,蔫了吧唧的花对他说:这花名叫马兜铃,本来有12片花瓣,代表着你将来功成名就的年数, 可显达12年富贵

这朵花***于鬼谷,又因为被太阳暴晒而萎蔫,所以你将来功成名就之地应该在?魏?国。?

庞涓听到这里,心里还挺高兴,正好魏国是他老家,可是鬼谷子马上来了个转折。

可是你不该因看不上它而欺骗于人,所以你今后必然会欺骗他人,最终反而会上他人之当!我有八个字送给你,? 遇羊而荣,遇马而瘁 ?。

庞涓既然决定下山,作为他的义兄,孙膑自然会前来相送,临别之时,庞涓对义兄说道:我与兄长有八拜之交,发誓过要同富贵,等我下山有了立足之地,一定举荐兄长,将来我二人一起建功立业!?

孙膑还是个没出山的厚道人,握着他的手,激动地说道:兄弟说的可是真心话??

庞涓此时意气风发,说:小弟若有违誓言,必当死于万箭穿心之下!?

庞涓下山之后,鬼谷子将孙膑祖上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传给了孙膑。

孙膑下山

庞涓到了魏国之后,第一次见魏惠王,正好下人将一只蒸羊献与魏惠王,合了鬼谷子的 遇羊而荣 ?,因此一步登天,很快被魏惠王拜为兵马元帅,***军师。

好在庞涓也是有真才实学之人,领军对抗卫国、宋国等小国之时,屡战屡胜,甚至击败了入侵的齐国大军,因此他渐渐稳固了权势,还趁机让自己的儿子庞英、侄子庞葱、庞茅等人都在魏国开始领兵,却独独忘了曾经的义兄孙膑。

鬼谷子曾经在云梦山学道时,有个道友叫墨翟,也是世之大才,一天正好来鬼谷访友,遇到了鬼谷子的得意***孙膑,跟他交谈片刻,就觉得他是当世大才,问他为何还不出仕?

孙膑就将之前跟庞涓的约定说了出来,说等着义弟在山下建功立业之后引荐自己呢!

墨翟因此而专门去魏国看了一下,发现庞涓已经在魏国站稳了脚跟,却丝毫没有引荐孙膑的意思,于是干脆自己求见惠王。

魏惠王早就听闻过墨翟的名声,不敢怠慢,还跟他讨论起了兵法,对他的学识感到佩服,就想要让他在魏国做官,墨翟却对他说:兵圣孙武的后人有个叫孙膑的,那才是真正的大将之才,我万万不及,他现在在鬼谷隐居,大王何不召见于他??

魏惠王显然对鬼谷也是闻名已久,马上说:我手下的大将庞涓也是师从鬼谷,不知道孙膑与庞涓谁更厉害??

墨翟说:孙膑与庞涓虽然是同学,孙膑天下无出其右者,何况一个区区庞涓??

魏惠王见了墨翟之后,马上将庞涓招来,埋怨道: 听说你有个同学孙膑,是孙武的后人,为何不见大将军将其举荐于寡人 ??

庞涓早有应对:臣确实知道孙膑有才能,但是他出身于齐国,宗族都在齐国,要想出仕,必然先去齐国,然后才会考虑魏国,所以臣担心他的忠心,不敢进言。?

魏惠王说的:士为知己者死,我知人善用,他必然不会负心于我!?

庞涓知道没法拒绝魏惠王的要求,只是心下忐忑,眼下魏国兵权在我一人之手,如果孙膑来了,必然要跟我争宠,分我兵权,可是国君有命,我也不敢不从,该如何是好呢?

没办法,庞涓还是写了一封信去邀请孙膑下山,而在鬼谷的孙膑看到贤弟终于来信邀请自己同富贵了,心情高兴不已,并将书信给师父鬼谷子看。

鬼谷子不愧是学究天人,看到这封信之后,跟孙膑的感觉完全相反,没有一丝高兴。他心想:从庞涓的信中可以看出,庞涓早已得宠,可是这么久才让孙膑出山?而且,他在山上学艺3年多,眼下要师兄出山而写信,却全信没有一个字提及我这个师父,可见其心性是刻薄忘本之人!

为了一视同仁,鬼谷子也让孙膑去摘一朵花来,让他帮忙占卜一番。

孙膑心思单纯,正好看到先生的房间里有一个花瓶,上面插了一株黄菊,马上就将其***,让先生占卜。

鬼谷子说:这朵花本来就被折断了,是残花,不完整,好在性耐岁寒,经历风霜不坏,最终也是钟鼎之属。可惜此花本来就被折断一次,又被你从水中拔出,恐怕你今后一时不能得意。我为你改个名,以图进取。?

于是,鬼谷子将孙宾改名为孙膑?,而此时已经有膑乃刖刑之名?,可见其意。

陷害同门

孙膑到了魏国,深得国君看中,但是在庞涓的影响下,并没有给他实职,而是封了一个客卿之职,不能分兵权。

孙膑非常感谢庞涓的引荐之恩,在庞涓的刻意引导下,还将鬼谷子单独传授的《孙子兵法》默写给了庞涓。

几天之后,魏惠王决定考校下二人的兵法,让二人在教场互相布阵破阵,庞涓布阵,孙膑一眼就能认出,还能找到破解之法,然而当孙膑布阵之后,庞涓却两眼茫然,别说破阵,根本都不认识。

无奈之下,庞涓私下***,问孙膑才知道他的军阵,好不容易在魏惠王面前没有丢脸,让二人有了个旗鼓相当的名声,此时魏惠王也开始怀疑之前墨翟对孙膑的推崇,认为二人所差无几,而庞涓自己却心里有数,长此以往,自己地位终将不保。

没多久,庞涓就使人捏造了一个孙膑沟通齐人的罪名,将他处以 膑刑 黥刑 ,就是断了他的双足,并在脸上刺字,好让他从此见不得人,不被外人所知他的才学。

而孙膑呢,被断足,又刺字,却还不知道罪魁祸首就是自己信赖的好兄弟,还因为他一日三餐照顾自己,感觉甚是过意不去。于是,庞涓再次让孙膑在他家里养伤,顺便将《孙子兵法》的注解一一写清楚。

只等后来庞涓手下一个服侍孙膑的老苍头,最终看不过去,将实情告知孙膑,孙膑这才恍然大悟。

可是面对在魏国权势无双的庞涓,孙膑自知无法硬拼,只能做着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的打算,等有机会逃离魏国,再做计较。

可是又担心自己将《孙子兵法》注解完成之后,没有了利用的价值,会不会被庞涓马上杀死?无奈之下,孙膑决定不让人知道他早已经发现被庞涓陷害的真相,整天装疯卖傻。

庞涓令下人给他送来酒菜,他当场将其掀翻,而下人捡来狗屎和泥块,他竟然毫不犹豫拿起来就吃 ,这一幕让庞涓深信他已经疯癫,也就放开了对他的限制。

使者乃拾狗矢及泥块以进,膑取而啖之。于是还报庞涓,涓曰:此真中狂疾,不足为虑矣。?自此纵放孙膑,任其出入。膑或朝出晚归,仍卧猪圈之内;或出而不返,混宿市井之间。或谈笑自若,或悲号不已。_《东周列国志》

不久之后,齐国使者出使魏国,孙膑得知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趁夜跑去见了齐国使者,一番交谈之下,齐国使者认为孙膑不同凡响,到底是不是有真才实学,拉回去再说!于是,孙膑被齐国使者偷偷装上马车,一路到了他的老家,齐国。

孙膑入齐

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一直是大诸侯国之一的齐国发生了一件震惊世人的***,那就是田氏代齐?,田氏的祖先本来是小国陈国的一个公子,名叫陈完,或者田完,因为到齐国避难。

后来随着齐国公族衰弱,田氏逐渐掌握了***,终于在公元前386年,田氏正式取而代之,成为齐候,吕氏落幕。

而这个田氏的祖先陈完,其实也是孙武的祖先,也即是孙膑的祖先,所以说孙膑一直被称之为齐人,因此,当他被庞涓陷害之后,第一个想去的,或者唯一能去的地方就是齐国。

到了齐国之后,孙膑被齐国贵族田忌收留,田忌此时被齐威王重用,也能让孙膑的才能有发挥之地,孙膑的第一次表现就是有名的 田忌*** ?。

田忌***的内容无需赘述,就是在孙膑的建议下,田忌用自己的长处去对别人的短处,让实力相当的田忌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从此让孙膑进入了田忌以及齐国君主齐威王的视线。

孙膑与庞涓的第一次正面作战,一举擒获庞涓

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了魏国的盟友卫国,魏国为了帮小弟出气,就派兵包围了赵国的国都邯郸。赵国无奈之下,也只得向齐国和楚国求援。

齐威王最终决定兵分两路,一路围攻魏国的襄陵,一路由田忌、孙膑率领救援赵国。

此时的魏国军队已经攻破赵国国都邯郸,庞涓正带领8万军队攻打卫国,田忌和孙膑也带了8万兵马,陈兵于齐国和魏国交界。

田忌本来准备直接带兵与魏国军队交战,孙膑却给了一个建议,此时魏国大军在外,国内防务空虚,不***用 声东击西,围魏救赵 的策略,佯攻魏国平陵,让魏国军队回援,然后设伏。

这就是有名的围魏救赵?,最终孙膑一战成名,并直接 擒获了他的师弟兼仇人庞涓 ,但是因为魏国主力部队并没有被击溃,而且赵国首都邯郸仍然被魏国占领,因此最终几国休战。

公元前351年,庞涓被释放回魏国,再度为将

庞涓死于哪场战役:马陵之战?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10年之后,魏国击败韩国军队,韩国又向大国齐国求救,孙膑再次使用围魏救赵的策略,直接进宫魏国国都大梁。庞涓得知消息之后,不得不从韩国撤军,返回魏国。

此次孙膑***用了减灶策略,进入魏国境内之后第一天埋设了10万个做饭的灶,第二天减少为5万,第三天减少为3万,让魏军以为齐国军队怯战,已经开始出现逃兵,因此深入追击。

庞涓为了快速追上孙膑的部队,丢下了精锐步兵,只带少量精锐骑兵,没想到在一个名叫马陵的地方再次受伏,马陵之地,道路狭窄,两旁都是峻隘险阻,孙膑令人将道路旁边的树皮剥掉,露出了白色的树干,在树上写到 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然后命令一万手埋伏在两旁。

庞涓当晚到达大树之下,一看到白木上的字,心就已经慌了,又听到道路两边万箭齐发,魏军顿时大乱,庞涓自知败局已定,又想到自己下山之前鬼谷子所说的 遇马而瘁 ?,此地正好叫做马陵,难道是天意?

两次被孙膑埋伏,也无颜再挣扎,于是最终拔剑自刎,临死前还说了一句 遂成竖子之名! ?

孙膑与庞涓的仇恨

孙膑本来有着大好前途,出将入相 ,可是因为庞涓的妒忌,被致残,此后虽然也领军,但是主要都是以军师的身份,没能成为大将军, 在古代,容貌一直是能否当官的一个条件

比如也是齐威王时期的齐国名相邹忌,就因为长得高大帅气,而有一篇有名的《邹忌讽齐王纳谏》,闻名于世。

孙膑虽然在战场上击败了庞涓,可是事实上他却失去了成为一国主将的机会,身体残缺,更是让他生不如死,此仇此恨,我想任谁也不会轻易放弃报复。

然而,因为庞涓是魏国大将,第一次活捉了庞涓之后,孙膑也没办法手刃仇人,只得眼睁睁看着他被魏国赎回去。

幸好,孙膑靠自身能力,在马陵之战再次击败庞涓,并将他置之于死地,让庞涓不得不自刎而死,最终报了血海深仇。

关于孙膑与庞涓拜师鬼谷子学艺,主要来自于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只是***。但是两人的恩怨,孙膑因为被庞涓嫉妒,而暗害,最终孙膑返回齐国两次大败庞涓,都是有史可依,切实地反映了中国一句古话,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

主要

参考资料:

《东周列国志》,《史记?孙子吴起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