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指的是_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tamoadmin 成语讲堂 2024-06-16 0
  1. 重提《弟子规》,了解其深远的意义
  2. 怎样理解孔子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 怎样理解孔子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5.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6.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中文翻译

孔子说:“***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先学会做人,品德好了,行有余力,才可以学习文化知识。总的来说是指 做人,永远是第一位的。

孔子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朱子评价说:“愚谓力行而不学文,则无以考圣贤之成法,识事理之当然,而所行或出于私意,非但失之于野而已。”有人说禅宗和净土宗在中国得以生存乃至扩大,就是因为前者不立文字,后者只管念佛。如此看来,二者都是重力行,而轻学文的。这中间的误会的确产生了流弊。

种种法门皆因方便而立,只是一时之权宜,尚有血泪不可细说。无论哪宗哪派,都有自身立宗的经典,都要学习经典,都要以经典为依据,从经典而入门。参禅不读经,念佛不念经,都不是世尊所说。即使是不识字的大众,得遇因缘也是要听法师讲经的。否则诚如朱子所言:“所行或出于私意,非但失之于野而已。”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指的是_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重提《***规》,了解其深远的意义

意思是:如果为人处世能够得心应手,这时候还绰绰有余,就可以去学习文化知识。

这段话最早出自《论语·学而》,经《***规》作者改成了这种符合韵律的句式。

这是原文:

子曰:“***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及再传***言行为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一共20卷。论语以记言为主,因其对话众多,而着重挑选具有教育意义的对话言论。论是选择、探讨、交流的意思,语是话语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建议汉武帝***纳儒家思想,于是便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口号。论”读音为“lùn”,从字面上理解,《论语》即为言论的部分汇编。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时人,及***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文选·辨命论注》引《傅子》也说:“昔仲尼既没,仲弓之徒追论夫子之言,谓之《论语》。”?

《***规》:《***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规》。《***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学《***规》,一般的人听到"***",他会有错误的认知,觉得是谁学的?小孩学的。其实这个"***"不是指小孩,***是指圣贤人的学生都叫***。北京***规教育培训中心邓卫东老师指出,"***"的意思也应该与时俱进:在家指孩子;在学校指学生;在公司指员工;在单位指下一级;在社会中,指公民。规"也是会意字,左边一个"夫",右边一个"见",叫大丈夫的见解。当然大丈夫的见解一定是随顺圣贤教诲,也就是人生的真理,来做事、来处事待人。

怎样理解孔子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应书院对讲师要求,要从《***规》开始讲授,只有通篇理解了《***规 》的内涵,才知道里面是否是精华还是糟粕。

***规的来历

***规离我们最近的一部经典,到现在也就200年,是从论语学而篇中“***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提出来,择《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编辑而成形成的一篇文章,全文360句,1080个字。

从言语、行动、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做了规范,什么样的标准才是符合社会当时的规范、素养,能够体现一个人的教养的一部文章。

作者介绍

作者李毓秀,是一个秀才,古试都是状元、榜眼、探花,高中这些头衔就会升官加爵,可见李毓秀不是学霸,只是一个秀才,就属于名落孙山的。所以他只能在乡间教书,教书匠。

但是他对《大学》《中庸》等四书儒家思想很有研究,所以他能够从论语中提出第六篇来写这《***规》,以前叫做《训蒙文》,就是教训孩子启蒙的文章,这也和他教书的身份相符。

在康熙年间,为了统治者更容易管理国家,很多儒学思想逐渐复习,孔子庙的修建,所以这部训蒙文也是顺应那个时代所产生的,后来贾存仁改名为《***规》

***规解读

所谓***,也是指学生,我们学生有老师,老师小的时候也有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师,所以追根溯源,我们都是孔子的***。因此这里的***属于我们所有的人。另一层含义指孩子,说明规矩要从小时候培养起。

规,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用圆规,是为了画圆,其目的是画到一个圆,圆规只是手段。

那我们要培养正性、品德兼优的孩子,就要知道社会的标准,人与人之间的界限准则。我们找到了这杆秤,就往这个方面靠拢,习得我们的行为礼仪礼貌,做一个落落大方,德才兼备的孩子,必然在人情世故、待人接物上就是准绳,就不会被人挑毛病。

其内容浅显易懂,是一部很好的懂规矩、守规矩传统教材。我们天天给孩子物质上丰富的营养,可是孩子懂不懂规矩,懂不懂如何做人,或者说懂不懂礼貌,懂不懂如何待人接物,这些都需要从小养成的懂规矩、守规矩的良好品德。《***规》就是让孩子懂规矩、守规矩,在社会公认的规范下健康成长的良好***。

北京有一个派出所所长,天天处理矛盾。那边有一个中心村,两个街坊,经常打架,一个月打一次,闹到派出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是为了一点小事,闹得不可开胶。后来派出所所长就用四句话解决了这个问题。

?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在”? 意思是同是天下的人,共同一个蓝天,共同一块地,都需要彼此相爱。

现在疫情,我们也在说世界人类共同体,一旦国外疫情不可控制,对我们国家也是很艰难的,现在可以看到的经济问题,冲击最直接最大的就是出口贸易这块。

总叙解读

所谓***,也是指学生,我们学生有老师,老师小的时候也有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师,所以追根溯源,我们都是孔子的***。另一层含义指孩子,说明规矩要从小时候培养起。

***规里面的道理不是李夫子创造的,而是圣人孔夫子传下来的教训。

孩子在家要孝敬父母,出门要恭敬兄长,做事要谨慎,做人要诚信;要博爱大众,亲近有仁义的学说,有高尚品德的人;这样去努力实践。***如你还有多余的体力,多余的能力,多余的时间,再去学文,文包括一切的学问,不是单指文字、文学,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常识等都是指学问。

所以这里要求我们先去做人,做一个有原则的人,符合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准则的人。先学习这些再深入学习知识,这是儒家的根本思想。但是我们往往现在本末倒置,先去学习知识,而忽略了做人做事的培养,这就形成很多的问题。

我们知道爱和规矩,中国自古就有“父母爱子,为之计深远。”从很早就开始谋划规划,买学区房,上课外班,考取一个证书,面试加分;但是我们是否有将做人的基本素养和道德底线传递给孩子呢。

素质教育不等于艺术教育,孩子的为人处世,价值坐标的建立,孩子的品格,孩子对知识与职业关系的理解,孩子的人生理想以及付诸实践的能力,才是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一个孩子走向社会舞台最必要的素质。这个素质在学校和辅导班说教不了的,只有靠父母的双手才能给孩子这份价值连城的礼物。

现在有句话,好的分数=好的学校,好的学校=好的大学,好的大学=好的文凭,好的文凭=好的工作,好的工作≠好的事业

而现在很多提前了,好的大学出来可能没有工作。

前几天咨询一个朋友是否买学区房的事情,他在孩子读书的刚需下买了两套房,那现在孩子是否是他满意的样子呢?他很苦恼,孩子明天都面临着是否能够毕业的问题,那更别提工作了,没有上进心是他对孩子的评价。

父母为了孩子接受到最好的教育,都是在自己能力上创造更好的条件,看似是刚需,但是是否是真的刚需呢,什么才是刚需?

这是否违背了***规里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思想,先学会做人在有多余的体力、能力和时间的情况下就做学问。我猜想这上面的五条,这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很多是没有做到的,不然孩子长大成年了还不思考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人生,不担当家里的责任。

子曰:***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句话应该理解为:如果具备了基本的道德水准和行事方式后,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作出更大的贡献(本句为编者根据上下文内容添加)。

理解一句话的含义,要看这句话是谁说的,在什么环境下说的,我们把自己代入到那个环境,往往能准确而快速的理解话语的真实含义。

本句的来源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出自《论语》。了解了这个背景后,问题来了:

《论语》是个毛线?它是孔子的徒子徒孙们整理的孔子及其***的言论集。为什么由徒子徒孙们整理?就算你再牛X,你好意思腆着个大脸,自己宣传自己?整理言论集干个毛线?宣传孔子的政治主张,***思想,道德观念,教育理论等等。

哦,明白了,原来《论语》是一部以言论为载体,传播价值观和正能量的思想专著。

本句的解释

在《论语》第一部《学而篇》的第六章。我们看到了本句的原文:

子曰:?***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把自己代入到孔子与***讲学,传播价值观的环境中,用现代白话通俗的翻译过来:

孔子说:?同学们(***),老师告诉你们:在家要孝敬父母长辈(入则孝),在外则要听从师长、哥哥们的安排(出则弟);说话要慎重,但说到就要做到(谨而信);要以博爱的心态广交朋友(泛爱众),尤其要与那些有道德的人多多接触交流(而亲仁)。当你具备了基本的道德水准和行事方式后(行有余力),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则以学文),做出更大的贡献。?

为什么这么解释

为什么,还是那句话,要懂得代入、代入、代入,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想想老师是怎么教育我们的:正确的教育方式是不是要遵循合适的因果关系,或者把必要的条件一一罗列,进而一步步层层推进,然后总结得出最终结论。孔子作为?万世师表?,这种基本的方***,他应该驾轻就熟,顺手拈来。想想逻辑上合理不:在家、在外、说话、行事的基本道德标准说完了,递进到对社会人往方法?博爱与广交朋友,再次递进到如何进一步提升道德水准上,最后得出价值取向?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准时,学习更多的知识,报效朝廷。结尾来了个普世价值观宣扬,这不正是一个好老师应该做到的?循循善诱?吗!逻辑上一点毛病都没有(下图)。为什么要在道德水准较高之后才学习更多的知识:在《论语?阳货篇》中,孔子做过说明:?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简单说来就是:有才无德之人,祸祸社会的能力太强大了。换句话说:因为高智商犯罪太可怕了。

看到了吗?教育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样不缺,孔子真不愧为?至圣先师?。

结论

呼之欲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正确理解就是:如果具备了基本的道德水准和行事方式后,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于此句,更概括的说法就是?德为才先?,认同吗?

我是酺客,请您转发、点赞、评论或关注。

怎样理解孔子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在家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在外注重行为,要小心谨慎讲究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子曰:***,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邢昺疏:?能行已上诸事,仍有闲暇馀力,则可以学先王之遗文。?学习是一项没有止境的任务。 学海无涯苦作舟?,相比起玩耍,学习确实是一项辛苦的工作。虽然我们提倡寓教于乐,但真正要掌握知识,肯定是要经历过大量的积累数理方面需要头脑灵活数学物理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文化方面的知识,也需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坚持大量阅读,坚持钻研那些艰涩的书籍。

只要有精力、就要投入学习

学习是一项不能在短时期内看到成果的任务。所以很多人都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看不到结果就放弃了。但其实?量变能引起质变?。只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在闲暇时间坚持去学习,把学习这一项工作当成自己日常习惯,久而久之就会发现学习到的知识已经沉淀到了自己的头脑里面。知识渊博的人也是在日期月累之中形成的,在某些关键时刻这些知识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作用。所以只要有闲暇、就要去学习。

终身学习是新时代的要求。

?活到老、学到老。?这其实也是是新时代对于普通公民的隐性要求。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十年前我们如何能想到智能手机可以演变为如今这样巴掌大却网络万物。我们也想不到出行金不需要带纸币,只要一个手机就能行走天下。因为支付方式已经转化为电子扫码。我们更想象不到电商行业如此发达,以至于到了今日,快递点已经遍布全国各地。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是几千年前孔子对他***的谆谆教诲,随着论语一书流传至今的圣贤之言,这句话,内涵是告诫人们只要在日常事物当中还有剩余的精力,就一定要去学习!不要止步不前,知识的海洋是无穷无尽的。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中文翻译

翻译:

孔子说:“***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注释

1、***: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第一种意义上的“***”。

2、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3、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出处《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扩展资料: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做到这些以后,还有多余精力,就用来学习文献知识。。

出自论语 学而1.6。

原段

子曰:“***,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

孔子说:“孩子啊,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外出要尊敬长辈,谨慎而且守信用,博爱民众,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到这些以后,还有多余精力,就用来学习文献知识。”

扩展资料

论语 (记录孔子及其***的言行辑录)

《论语》由孔子***及再传***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经》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20章、492篇,首创 “语录体” 。是中国现代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包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而《齐论》则在汉魏时期失传。

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0日):即孔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尼山镇境内),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曾带领部分***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三千,贤***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及其再传***把孔子及其***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论语》进入经书之列是在唐代。“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谷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三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