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容就义难的意思,从容就义难,慷慨赴死易

tamoadmin 成语成因 2024-06-16 0
  1. 求<<谢枋得却聘书>> 译文
  2. 历史上,单雄信临终一句话,究竟有怎样的含义呢?
  3. 面对生死,史可法被俘自杀,文天祥甘愿被俘,你如何理解
  4. 从容就义翻译及原文

慷慨就义易,从容赴死难!

如果你怀疑,那只能说你做不到。你做不到,不能说明别人也做不到。你反过来想一下,如果都做不到,就等于都叛变,那还能有可保的秘密?还能胜利吗?历史的斗争中,残酷和残忍的遭遇远比我们想象要严重得多,是我们无法去猜想的。

虽然我也抵抗不了严刑拷打,是没有信仰一种体现!不否认其他人的硬骨头,为了信念的强大力量!当然有,而且很多,歌乐山下,雨花台,龙华公园,广州黄花岗和红花岗,成千上万的坟墓里,是一个个不屈的灵魂,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筑起了共和国的基石,为我们赢来了今天。对于逝去的先辈,我们唯有加倍努力,建设更好的明天,才是对先辈们最好的纪念。

从容就义难的意思,从容就义难,慷慨赴死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以以为别人就做不到!生死是大事,要分清情况形势,事关民族,大众,气节,虽死犹荣!吾养吾浩然之气,虽千万人吾往已!人生自苦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大义面前有人坦然赴死,义天返顾!中国从古至今从不缺这种人,荆轲刺秦,虽知必死,仍悲歌前行,何也?义也!首先这种人肯定有,其次这种人肯定是少数。正是因为他们能忍大多数人所不能,才会成为传说成为英雄。明朝的杨琏,铁汉啊,甚至自挖刑后腐肉。太平天国石达开被凌迟默然无声,同时受刑的曾仕和第一刀下去就惨呼,石达开说你为什么就忍不得这一时之痛。

其强悍坚忍甚至令时任清廷四川布政使刘蓉,都不得不如此赞他“枭桀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而词句不亢不卑,不作摇尾乞怜语。……临刑之际,神色怡然,实丑类之最悍者。”至于红岩里的人那就更不必说了。当然这些人都是杰出之士,非常人可及又处非常之时才能行非常人之事。可笑复可鄙的是,现在有不少人,他们自度是不可能如此坚忍不屈的。其实这很正常,我们大多数毕竟只是普通人嘛,可是他们开始怀疑那些曾经在特殊时期坚贞不屈的英雄,声称那种反人性的坚忍是不可能存在的。当有确切证据时,他们又说这些是不人性的、不正常的,或者是愚蠢的、无知的、疯狂的,是不应被赞扬的。我就奇了怪了,你做不到不要紧,为什么要攻击那些做到了的人呢?你普通、怕死、投降、出卖,就一定要让所有人都跟你一样才是文明的、清醒的、人性的吗?你跪下了就绝不承认曾有祖先屹然立着吗?

现实生活中,肯定有硬汉!因为严刑拷打不可怕,真的,如果碰上个性格闷横的,心中有闷气的,真不怕严刑拷打,什么(大挂,吊起,电棍,拧绳)真有抗住的,其实最怕的真不是拷打,而是精神折磨,五天五夜不让睡觉,一边一个二千度大瓦电灯直照,人的精神没了比打更可怕!和平时期一群贪图享乐的人,别问这种得具备坚定意志和好,高尚人格的问题了。

不是看淡了生死,没有远大理想和你死我活的斗争背景,你有啥理由去忍住残酷刑讯而保守秘密。真到了那个时候,你又能掌握诸多秘密的话,以一人苦痛生死去比较若干人的生命,乃至更大的战略成败,估计心里会有个比较的。

只会折磨肉体的只是比较低级的手法,高明的人可以双管齐下,被抓后获取信息的渠道都是来自施邢者,你信仰什么,就用什么摧垮你,之所以你了解到的都是愚蠢的敌人,聪明的英雄,是因为这种宣传本身就对其有利,有利益的目的,动机不纯,真实性自然大打折扣,未必事情是***的,但总有些你不知道的一些地方或者部分真相在宣传的人看来不是很需要的,会做一点小小的更改

很多人以现在的立场理解不了当时有信仰和国仇家恨的革命英烈的坚强意志。我想只是年代问题。如果你的父母死于敌手,你的妻子姐妹遭日寇蹂躏,你的孩子无家可归。我相信你要是被俘虏了,只会大骂日本人,而不会投降叛变。这就是仇恨。二战中国伤亡几千万人,能逃脱影响的中国人能有几个?所以无数英烈拿着大刀土枪也要跟日本鬼子干到底!投降是不可能的!

从理论上来说没有攻不破的堡垒,有没有死硬分子?那肯定还是有的,人与人在痛感接受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国共早期斗争时期有一条不成文的的规定,一旦被捕,只要扛过三天再招的,定性还是不一样的,目的就是你已经给上下线留出了转移的时间。

一般人根本就是抗不住的,严刑拷打或许经过训练的人能勉强扛下来,但是其他的酷刑比如水刑,就算是受过训练的***,基本上是有什么招什么了。英国特工有一项非常人道的条例,特工人员如果被抓捕以后,过了24小时以后是可以招供的,因为在24小时的时间内,身边的伙伴可以迅速逃走。之所以制定这份人道的条例原因很简单,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是抗不住酷刑的。

以前的人经历过苦难,饥饿,危险,民族耻辱,受到传统大义的教育,造就了坚强的信仰和意志,所以严刑拷打不屈服,现在的人没有经历过苦难磨练,不再受传统义气的教育,贪图享乐,所以意志不坚,不用严刑拷打,金钱美女一上,都乖乖的。我觉得吧,是没有找到他们的弱点,有的人在乎的是钱,有的人在乎的是命,还有的人在乎的是信仰,还有的人在乎的是廉耻,以前我认为有,现在几乎没有,只要找到他的弱点,突破就不是问题。

从科学角度说,人的意志力抵抗不了极限的酷刑,还有各种精神折磨以及招供的神经药物。顶级特工训练在最坏的情况下在关键点模糊概念顾左右言他,保守核心秘密。或者提供***情报拖延时间。以色列人跟特工人员签订协议,被活捉以后,保守秘密二十四小时就可以坦白,这时候的任务***人员都已经不是特工了解的了。

被俘的特工仍然按照英雄礼遇。电视剧《悬崖》就比较真实可信的展现,张嘉译饰演的抗联特工为了救宋佳和女儿,用自首和坦白真实的情报和行动结果,印证宋佳的***变节,但是强调绝对不能坦白枪杀过伪满特务。结果是宋佳和女儿得救了。结论就是任何人都熬不过专业的刑讯,但是可以真真******偷换概念保护自己和组织。不知道说的对不对?

所以说战争时期军人尤其是特务之类的危险工作应该要发放类似***胶囊的东西,而且能够随身藏在身上。这样子被俘虏之后就可以直接吞药***,不至于遭受过多的痛苦,还可以避免机密泄露。

别说古代那些酷刑了,就算现代相对比较文明的拷问手段,有些在进行反刑讯训练时也是不练习的,不是因为那些手段痛苦,而是那些手段一用出来,几乎就没有不招的,没有训练的必要。 但是刑讯有一个问题就是虽然一定能让受刑的人招供,但是他招供的东西可信度非常低。因为受刑不过会胡乱招供,有些人大脑都已经不清醒了,供词甚至逻辑都是混乱的,受刑人连哪些是事实和谎言自己都分不清了。

可以肯定的告诉你,有。是谁我不知道,但是在哪里可以告诉你,想想刑讯逼供,人家没干叫人怎么招供?人家不知道叫人怎么说? 别说我黑人家,相信大家都知道,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冤***错案。

人在绝望的时候是一心求死,只想早一分钟死去,此时的身体是不畏疼痛的。当了叛陡也只是多活两天而已,但带来的后果更难沉受,所以求死是必然。为什么现代的人有文化,确不一定有坚强的信仰。这个问题问得好。我是这么理解的。因为过去中国人受到不能忍受的欺辱,看不到希望。而斗争则是希望所在,这是一个改变自身命运和后代命运的机会,所以必须紧紧抓住。此所以坚强,所以不惜代价。现在人,没有了那些压迫,于是…。 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不过三代。等等均是古人对后人的警示。

虽说,温室里出弱苗。但是真正面临在战争中,会改变人的思维和意志,所见所闻所经历,自然会促使对敌人仇恨的产生,先不论国恨,亲人,亲戚,朋友的遭遇不幸。不相信你对敌人软成泥巴。

我曾经扣心自问,我如果生活在那个***的岁月。我不怕死,但绝对受不了严刑拷打。向那些为祖国献身的先辈们致敬。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幸好有你们的付出。老兵不死,只有凋谢。

求<<谢枋得却聘书>> 译文

宋元鼎革之际,一批忠于宋朝的士大夫有感于黍离麦秀、荆棘铜驼之痛,不愿向蒙古人俯首称臣,或黄冠草履,隐迹潜踪,彷徨徙倚于残山剩水之间;或抗节不仕,拒作贰臣,表现了亡国遗民的高风亮节。谢枋得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

 谢枋得出生时已是南宋末年,蒙古大军入侵,朝 *** 败,廊庙蠹朽。枋得每与人谈论时事,便慷慨激昂,以忠义自许。尽管谢枋得有安邦济民之志,但却报国无门,夙愿难酬。宝四年( 1256年)他与文天祥、陆秀夫同榜考中进士,因在对策时抨击了祸国殃民的宰相董槐、宦官董宋臣,被录在乙科,只授了个管理户籍、赋税的抚州司户参军。他一怒之下,挂冠而去。次年再试,得中兼经科,授建宁府(今福建建瓯)教授。还未到任,便逢蒙古兵南侵,他殚精竭虑,协助大将赵葵守御饶(今江西波阳)、信(今江西上饶)、抚(今江西抚州)三州。蒙古兵久攻不下,只好解围而去。枋得运筹擘画,保全城池,本应受到旌赏,然而宰相贾似道却诬告他挪用军费,枋得沉冤莫白,只得倾尽家产还债。景定五年(1264年),枋得主持建康(今江苏南京)的漕闱考试,出的题目是“权奸误国,赵氏必亡”,权奸指的便是窃弄国柄的贾似道。贾似道恼羞成怒,给他安了个讪谤罪,贬谪兴国军(今湖北阳新),直至咸淳三年(1267年)才遇赦放归。贾似道见他崎磊落,是个奇男子,便派人笼络他,而枋得不屑一顾,宁愿老死户牖之下,也不肯摧眉折腰,随波逐流。

?

 德元年( 1275年),权奸贾似道被贬谪出朝,蛰居多年的谢枋得才被起用为江东提刑兼江西招谕使、知信州。其时烽烟蔽日,鼙鼓震空,元军沿江东下,如入无人之境,宋将望风迎降,枋得却以一支孤旅,矢志抗元,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可惜的是他有心杀敌,却无力回天,他率领的那些未经训练的乌合之众,抵挡不住凶猛剽悍的蒙古铁骑进攻,因此一败于安仁(今属湖南),再败于信州。翌年春天,临安陷落,恭帝被俘,益王赵逃往福州,南宋覆亡。山河破碎,疮痍满目,枋得无处栖身,只得隐姓埋名,进入建宁唐石山中,以卖卜为生。他每日身披麻衣,足穿白鞋,东向大哭,吊祭宋朝天子,山坳农夫称他为狂人。后来人们知道他是抗元志士,便延请至家教子弟读书。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天下底定,元朝大赦,枋得定居福建,打算终老林泉,与烟波钓徒为伍,终其余生

?

 元朝统治者为笼络汉族士大夫,世祖忽必烈命程钜夫到江南访求人才,程钜夫荐宋朝遗士 30人,枋得也名列其中。但他无意仕元,自然不肯接受荐举,给程钜夫写信说:“宋室孤臣,只欠一死,某所以不死者,以九十三岁之母在堂耳。”(《上程雪楼御史书》)不久,福建行省丞相忙兀台又奉旨相召,枋得婉拒说:“上有尧舜,下有巢由,枋得名姓不祥,不敢赴诏。”(《宋史?谢枋得传》)忙兀台见他不肯屈节,一笑置之,不再相强。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江西行省丞相管如德再次奉旨赴江南搜求人才,降元的宋朝丞相留梦炎荐举谢枋得才堪重任,枋得写信讽刺他说:“若贪恋官爵,昧于一行,纵皇帝仁恕,天涵地容,哀怜孤臣,不忍加戮,某有何面目见皇帝乎?”(《上丞相留忠斋书》)拒不赴召。次年福建行省参政魏天又一次荐举他,枋得表示:“宋室逋臣,只欠一死……惟愿速死,与周夷齐、汉龚胜同垂青史,可以愧天下万世为臣不忠者。”(《与参政魏容斋书》)魏天仍然不肯放过他,强迫他北上大都。枋得自知不免,临行之日,他以诗明志:“云中松柏愈青青,扶植纲常在此行。天下岂无龚胜洁,人间何独伯夷清?”表示此番北上是要扶植纲常,效法东汉末拒绝王莽征辟,绝食而死的龚胜和饿死不食周粟的伯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那些素不相识的宋朝遗民纷纷写诗勖勉,鼓励他坚持气节:“俯仰元无愧今古,英雄何必尽公卿”?“肩上纲常千古重,眼前荣辱一毫轻”。“此去好凭三寸舌,再来不值一文钱”。好友刘洞斋见他鹑衣百结,敝屣烂裳,赠他一套寒衣,他拒而不受;长子熙之自信州前来探望,他杜门不见,答以诗曰:“此时要看英雄样,好汉应无儿女情。”真是激昂慷慨,掷地有声!

?

 自离建宁后,枋得二十余日不肯进食,竟然不死。渡过***石(今安徽马鞍山***江东岸)后,每日仅食枣 5枚,一连几月都是如此,弄得瘦骨嶙峋,孱弱不堪。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 四月一日 ,枋得一行抵达大都,风尘未洗,便询问谢太后葬所及恭帝所在再拜痛哭。元朝官员故意指着文天祥就义处让他看,他说:“当年集英殿赐进士第幸同榜,今复得从吾同年游地下,岂非幸耶?”(《昭忠录?谢枋得》)四天之后,元朝统治者见枋得病势垂危,将他迁入悯忠寺。他看见墙壁上的曹娥碑,哭泣着说:“小女子犹尔,吾岂不汝若哉?”(《宋史?谢枋得传》)曹娥是东汉末民间女子,其父因迎神溺死江中,曹娥义不独生,也投江而死。民女尚知节义,枋得熟读圣贤诗书,自然不能腆颜事敌。降元的留梦炎使人送来饭菜,枋得怒掷于地,绝食五天后,终于壮烈殉国,终年64岁。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谢枋得大义凛然,不肯屈膝降元,保全了民族气节,为平添了一段佳话,不愧为民族英雄!

?

 俯仰无愧天地,忠义萃于一门。枋得的父亲应任浔州(今广西桂平)佥判,因忤奸相董槐,被迫害而死;伯父徽明代理富阳(今属浙江)县令,抗元壮烈殉国;兄长君禹与元兵战于九江,被俘不屈,尽节而死;弟君烈、君泽同死于国事;母亲桂氏被元兵拘系,逼其交出儿子,她大义凛然,怒斥敌酋,元兵无可奈何,只得释而不问;妻李氏亡命贵溪(今属江西)山坳,被元兵搜出,囚于建康,自缢于狱中,一女二婢也不屈而死;另一女葵英得知父母双亡,遂鬻妆奁造桥,桥成后投水而死。谢枋得阖家尽节,可谓满门忠烈!

历史上,单雄信临终一句话,究竟有怎样的含义呢?

伯夷、叔齐虽然不在周朝做官,只吃西山的野菜充饥,也应该知道周武王的恩典;四皓虽然不在汉朝做官,只吃商山上的灵芝为生,也应该知道汉高祖皇帝的恩典(四皓,是四位皓首银须老人,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鹿里先生周术和绮里季吴实,皆秦博土,后因逃避焚书坑儒来到商山);更何况在大元朝的土地上吃粗饭喝稀粥的人们呢?

大元朝廷赦免我好几次了,我受朝廷的恩典也很隆厚了。如果我效仿鲁仲连投东海而死是不可以的,如今已经是大元的臣民了。庄子说:“把我当成马称呼我的,我就当马来回应他们;把我当成牛称呼我的,我就当牛来回应他们。”世上的人有称呼我是宋朝的逃亡传播者,也可以;称呼我是大元的消极懒惰臣民,也可以;说我是大宋的刁民,也可以,说我是大元的隐士,也可以。是当轮子还是当弹丸,就随造化;是当虫子肢体还是老鼠心肝,凭上天发落。如果我贪图权利富贵,昧心去做官,就算朝廷仁厚宽恕,天地都包容,可怜我孤身一个,不忍心处死我,但我有什么面目面对大元朝廷啊?

我和世间的一草一木共同享受圣明朝廷的恩赐,活着的时候称呼我是好的读书人,死后在路旁立碑表彰,上刻“宋处士谢某之墓。”就算我死了,就像才出生。感恩戴德,上天的恩赐!司马迁说过:“人都要死的,有的人的死重于泰山,有的人的死轻于鸿毛。”祖辈们延伸这句话的意思说:“慷慨赴死容易,从容就义困难。”您也可以凭这些了解我的心了。

面对生死,史可法被俘***,文天祥甘愿被俘,你如何理解

伪郑单雄信,挺槊追秦王。伪汉张定边,直犯明祖航。?这是清代史学家的一首诗,虽然赵翼以王世充的郑、陈友谅的汉称为?伪?,但是却对他们阵营的第一悍将不吝溢美之词:?彼皆万人敌,瞋目莫敢当。?并且对他们明珠暗投表示惋惜:?使其事***,戮力鏖疆场。功岂后褒鄂,名应并徐常。?但是我们都知道,张定边并没有被朱元璋杀掉,而是以九十高龄善终,而单雄信却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于是有人提出质疑:朱元璋能够放过差点干掉自己的张定边,李世民为什么不能放过饶了自己一命的单雄信?

在探讨李世民的胸襟是否不如朱元璋宽广之前,咱们先来看看单雄信与张定边的共同之处:其一,都是本阵营第一悍将,这自不必说;其二,张定边在鄱阳湖之战中单舰冲阵,要不是常遇春暗放冷箭,朱元璋就悬了;单雄信也曾单枪匹马杀到李世民面前,要不是李勣出言制止,也就没有后来的唐太宗了;其三,张定边跟着自己的幼主陈理缴械,单雄信跟随主公王世充一起投降。唯一不同的地方,是朱元璋劝降不成,任由张定边飘然而去,而单雄信的主公王世充被赦免,而单雄信惨遭毒手。

这样看来,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朱元璋能放过张定边而李世民不赦免单雄信,所以李老二不如朱重八。但是我们可能冤枉了李世民:当时做主杀掉单雄信的,根本就不是李世民。按照规矩,李世民俘虏或招降了王世充集团全部骨干,是要交由当时的皇帝李渊处置的,这一点在《旧唐书卷六十七列传第十七》中有明确记载:?初平王世充,获其(李勣)故人单雄信,依例处死,勣表称其武艺绝伦,若收之于合死之中,必大感恩,堪为国家尽命,请以官爵赎之。高祖不许。?

这样看来,放过王世充,杀掉单雄信,完全是唐高祖李渊的决策,而且那个被李渊?赦免?的王世充,也被独孤修德以?报父仇?的名义杀掉了。这位独孤修德的曾祖父独孤信,同时也是唐高祖李渊的亲外公,所以独孤修德在?擅自?杀光王世充一家后,只是被短暂免职,后来就一路高升当了同州刺史、宗正卿(这是个要职)。

据记载隋唐时期好人好事的《隋唐嘉话》记载,单雄信临终对李勣遗言:?我固知汝不了此。?而到了给皇帝看的宋朝人编纂的官方正史《资治通鉴》里,却变成了?我固知汝不办事!?这不禁让人想起了曹操那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被加了几个字,变成了?宁教我负天下人,毋教天下人负我?。

持单雄信?贪生怕死?之说的依据是《资治通鉴》中那句?我固知汝不办事!?这句话好像是埋怨李勣没有尽全力营救自己,显示了单雄信贪恋生命。但是这种说法又自相矛盾的地方,同样是《资治通鉴》的记载,当李勣以刀割股表示?无忘前誓?的时候,?雄信食之不疑?,说明这哥俩根本就没有芥蒂,单雄信依然珍视友情,如果说单雄信有所不舍,那也是舍不得兄弟情义。

第二种理解,则来自唐朝史官的《隋唐嘉话》:?我固知汝不了此。?这意思就是我早就知道你办不成这件事,因为我知道李家父子恨我入骨,你去说情一点用都没有,你已经尽力了,我一点怨言和遗憾都没有,你也别自责了。这正表示了单雄信看淡生死的坦然: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单雄信走得很欣慰,走得很坦然。

而第三种理解,则更能看出单雄信义薄云天处处为兄弟着想。单雄信明知道李家父子不会放过自己,但也没有阻止李勣去为自己求情,实际是想让兄弟的心里好过一点,让李勣又一个为兄弟出力的机会。李勣也真为单雄信尽了全力:?请以官爵赎之。?这就等于跟李渊说:?我的战功都不算了,我的管帽也不要了,只要你放过我的兄弟!?但也可能就是这句话激怒了李渊:?你能为兄弟两肋插刀放弃荣华富贵,我为什么不能为儿子报险些被杀之仇??单雄信安慰李勣?这件事儿本来就办不成?,并且吃掉了兄弟的肉,也是给了李勣一种?同生共死?的安慰,否则李勣将愧悔一生:如果不是当初我阻止你杀李世民,哪有后来王世充兵败,哪有你老兄被绑缚刑场?

关于单雄信有机会杀掉李世民而被李勣阻止这件事,各种史书即在基本一致:太宗围逼东都,雄信出军拒战,援枪而至,几及太宗,徐世勣呵止之,曰:?此秦王也。?雄信惶惧,遂退,太宗由是获免。单雄信当然不是因为李世民的秦王身份而?惶惧?,在得知自己逮住一条大鱼之后,他应该惊喜才对,他所惶惧的,是李勣来得不是时候,如果自己在李勣面前杀掉了李世民,那么追究起来,李勣可能在回到唐营之后也难逃一死。

从《旧唐书》这段惊险描述中我们还能发现一个问题:能在万马军中杀到神箭手李世民面前,让李世民束手待毙,说明单雄信这位?飞将?的武功和速度都是惊人的。如果在王世充兵败后选择自己突出重围,应该是易如反掌的事情,在唐军中唯一可能对自己构成威胁的,是瓦岗旧将秦琼秦叔宝。但是如果单雄信出手要杀李世民,秦琼可能会出手阻止,单雄信要突出重围隐入江湖,秦琼又怎么会出面阻拦?

所以单雄信在跟随王世充走上最后一段路的时候,已经抱定了必死之心,这才是真实的单通单雄信,而不是那个被官方正史抹黑,又被后人曲解的惜命将军:转换阵营在当时根本就无可厚非,换阵营次数比单雄信还多的魏征、李勣,似乎都成了名将名相,也没有人对他们的人品提出质疑。

从容就义翻译及原文

很多时候,慷慨就义易,从容赴死难

很多人热血上涌,英雄主义一爆发,说死也就死了

汪精卫还曾经“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呢

当年洪承畴被俘,也是要绝食,皇太极说你再想想,后来洪承畴看到庄妃白花花的胳膊,也就想明白了

文天祥被俘之后,想了半年,没想明白,忽必烈说那就杀了吧,文天祥说杀就杀吧,于是就被杀了

一直不太喜欢史可法,志大才疏,还是东林党那些腐儒做派

怪不得说,崖山之后,再无中华

《从容就义》翻译及原文如下:

翻译:初八日,召天祥至殿中。长揖不拜,左右强之,坚立不为动。极言,宋无不道之君,无可吊之民。不幸母老子弱,权臣误国,用舍失宜。

原文: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八日,元世祖召唤文天祥到宫殿中。文天祥见了皇帝只拱手作揖而不跪拜,皇帝的侍臣强迫他,他仍然坚定地站立着,不被他们所动摇。他极力述说宋朝没有不循正道的国君,没有需要抚慰的人民。不幸谢太后年老而宋恭帝幼小,掌权的奸臣误害了国家,用人、行政,措施不当。

从容就义造句

1、那些为神木献身的闪电猿,居然个个神情激昂,一副从容就义的模样。

2、那曾凤柔见了这刑具,脸色骤变,显然也是十分畏惧,她脸上装得强硬,到底也只是个十八岁的女子,到也做不到大义凛然,从容就义。

3、从容就义易,慷慨赴难,今天我总算明白了这么两句话的涵义了。

4、被关押了几天之后,林觉民滴水米粒不进,泰然自若地迈进广州天字码头刑场,从容就义,殉国时年仅24岁。

5、在我从容就义之后,我的眼睛将永远闭上。

6、江姐换了身衣服,理了理头发,然后走向刑场,从容就义。

7、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就发生了许多毁家抒难者,从容就义者,妇女多守节不辱者。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从容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