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其野,民有菜色_入其朝,不闻直言;经其野,民有菜色

tamoadmin 成语分享 2024-06-16 0
  1. 三国时期,蜀国为什么不调动南蛮兵力北伐中原呢?
  2. 民有菜色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
  3. 珝字寓意是什么啊?
  4. 民有菜色什么意思?

蜀国后期,是从诸葛亮去世后算起的。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又过去30年,蜀国灭亡。在这30年里,虽说有着姜维的苦苦支撑,但也只能说是聊胜于无,最终还是无法阻止蜀国灭亡的时期。在魏国兵分三路向蜀国发动战争的时候,竟然除了姜维、廖化外,就再也没有拿得出手的大将。这不禁就令人唏嘘,为何蜀国后期,就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手的大将了?那么先看看刘备时期,有哪些拿得出手的大将。

最先说明的,绝对是蜀国的五虎上将,关张赵马黄。蜀国后期是从234年算起,而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后,是220年战死。而张飞,却是在221年,被部将范强,张达。赵云倒是跟随诸葛亮参加了第一次北伐,但是到229年,赵云已经年迈,最终去世。马超加入刘备阵营后,虽说有着五虎上将的称号,但始终得不到刘备的重用,以至于在222年郁郁而终。还有黄忠,历史上他是在220年病死,并不像《三国演义》里的,黄忠还参与了夷陵之战。五虎上将之外,那便是魏延。若不是有魏延,诸葛亮的六出祁山,还更找不到帮手。

只不过十分可惜,诸葛亮去世后,由于魏延和杨仪不和,可以说诸葛亮尸骨未寒,就被马岱。在整理这些资料的时候,我才发现,刘备是223年去世,诸葛亮是234年去世。仅仅11年,蜀汉便从人才济济,到“廖化作先锋”的境地,这不得不令人唏嘘。那么,有哪些原因导致蜀汉后期无人可用呢?我想原因有以下几个。

经其野,民有菜色_入其朝,不闻直言;经其野,民有菜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最直接的原因,便关羽败走麦城,和刘备兵败夷陵。关羽败走麦城,失去的不仅仅是土地,还有人口,军队,以及一大批的武将文臣。在那个冷兵器时代,谁拥有更多的人口,谁就拥有更强的话语权。再到后来刘备兵败夷陵,更是将蜀汉精锐损失殆尽。这两场战役的失败,让蜀汉损失大批高层将领。如果蜀汉没有据守益州天险,也许夷陵之战后就会被灭国。

2,三分天下,局势已经大致稳定刘备入蜀前,益州的老大是刘璋,刘璋的手下也是人才辈出,尤其是张任,落凤坡一战还射死了庞统。之所以刘璋身边能聚集这么多的人才,很大的功劳是因为他父亲刘焉。东汉末年战乱不断,拥有蜀道天险的天府之国,在刘焉的治理下是一片祥和,因此很多因战乱而背井离乡的人们便纷纷入蜀,令益州人口大增。人口基数增加,人才的数量自然也会增加。然而到蜀汉末期,三分天下局势已定,魏国,吴国发展治理的也非常不错,人们不需要颠沛流离,因此就没有外来人口进入益州。单靠益州那九十多万的人口,如何跟吴国、魏国竞争?

3,蜀国内部,党派林立三国时期,天下***,魏国得其六,吴国得其二,仅仅得一的蜀国,内部竟然还分为四个派系,分别为元老派(最早跟随刘备的那一批人),荆州派(刘备进入荆州后的人),益州派(益州土生土长的人),东州派(刘焉、刘璋父子的人)。小小的一个益州,就派系林立,诸葛亮在世的时候,都被东州派给坑了,更别说诸葛亮死后,姜维更加无法制衡各个派系,只能无奈的去种田。

4,诸葛亮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从刘备去世,再到诸葛亮去世,仅仅只过去11年,结果诸葛亮就去世了,这就足以说明,这11年来,诸葛亮有多么的疲惫。诸葛亮的职务是丞相、益州牧。丞相就意味着他要管军国大事,益州牧就意味着地方上的事情,他也得处理。在事事都要自己处理的情况下,哪能有新的人才出现?

5,刘禅的昏庸无能刘禅是为扶不起的阿斗,再加上宦官黄皓的乱政,诸葛亮的接班人姜维都无奈到沓中种田,就更别说其他人了。在这种小人专政的情况下,哪有人才的出头之日?当然了,这些都只是我个人的想法,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更好的见解呢?欢迎大家说出来!

三国时期,蜀国为什么不调动南蛮兵力北伐中原呢?

刘备的儿子刘禅,叫刘shàn。

刘禅(shàn)(207年—271年),即蜀汉怀帝,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三国时期蜀汉末代皇帝(223年—263年在位),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刘禅生于荆州,多次遭遇灾难,幸得大将赵云相救。刘备攻取益州,建立蜀汉后,册立为太子。章武三年(223年),继位为帝,年号建兴,信任相父诸葛亮,支持北伐战争。

后期不理朝政,宠信宦官黄皓,国力走向衰弱。景耀六年(263年),魏国大将军司马昭派钟会和邓艾分兵攻蜀,刘禅投降邓艾。蜀汉灭亡后,刘禅被封为安乐公,和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西晋泰始七年(271年),刘禅在洛阳去世,享年六十五岁,谥号为思。西晋末年,汉赵刘渊称帝,追谥刘禅为汉朝孝怀皇帝。

刘禅的历史评价:

1、诸葛亮:“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2、孟达:“自立阿斗为太子已来,有识之人相为寒心。”

3、张温:“今陛下以聪明之姿,等契往古,总百揆于良佐,参列精这炳耀,遐迩望风,莫不欣赖。”

4、司马昭:“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

5、李密:“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6、薛珝:“主暗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有菜色。”

7、陆凯:“又益州危险,兵多精强,闭门固守,可保万世,而刘氏与夺乖错,赏罚失所,君恣意於奢侈,民力竭於不急,是以为晋所伐,君臣见虏。”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刘备

民有菜色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

无论《三国演义》“六出祁山”,还是《三国志》“五次北伐”,蜀汉丞相诸葛亮未调遣南蛮兵参战,导致被曹魏优势兵力压制功败垂成,后世无不惋惜诸葛亮错失良机。

南蛮精锐真的能改变历史走向吗?笔者带您从蜀汉战略与蜀汉粮饷两个方面,阐述诸葛亮未调遣南蛮兵北伐。

无当飞军

蜀汉制定南蛮战略,精锐稳固南中防守东吴

想知道蜀汉南中军事实力,必须知晓南中人口总量,但史学界至今未有定论,笔者只是简略分析,得出南中七郡约九万户,排除蜀汉直辖建宁郡,南中各部精锐不足十万。

史籍《后汉书》记载,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张鲁功曹阎圃曾提到,汉川七郡户口十万,包含关中避难数万家与人口增长,因此推断汉中各郡平均万余户。

南中此时仅有四郡,牂柯郡、益州郡、永昌郡、越嶲郡,面积是汉中数倍,但境内耕地有限,无外部移民涌入,与汉中持平已属不易,更别妄想永昌郡与益州郡超百万。

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平息叛乱后,改益州郡为建宁郡,迁永昌郡民众内附,总辖二十四个县约三万户,将青羌顺服部落迁往汉中,择其精锐组建“无当飞军”,意为悍勇难挡,极擅长翻山越岭,利用蜀汉山道发挥奇效。

诸葛亮将南中部落登记造册,重新划分行政区域,永昌郡辖八县、牂柯郡辖八县、越巂郡辖八县、新增设朱提郡辖八县、云南郡辖七县、兴古郡辖八县,南中六郡合计约63县,而《晋书》记载相邻“交州统郡七,县五十三,户二万五千六百”,得出南中蛮族总数不超过五万户。

公元223年局势

汉末刘表统治荆州时期,辖七郡共一百一十七县,坐拥数千里疆域,带甲兵十余万,户籍近二十万,然而,荆州在赤壁之战后,曹操占有南阳郡与半个南郡,刘备夺取荆南四郡,孙权占有江夏郡与半个南郡,又拿富庶南郡交换长沙郡,诚然赔了夫人又折兵。

但孙权也算有毅力,趁刘备入蜀兵力薄弱,成功索取桂阳郡;关羽北伐襄樊失利,吕蒙夺回武陵郡、零陵郡和半个桂阳郡;陆逊在夷陵之战击败刘备,几乎将蜀汉驱逐出荆州;由此东吴占据荆州五郡及多个县,实现战略上的攻守兼备。

东吴荆州所属江夏郡十四县、长沙郡十二县、武陵郡十二县、零陵郡十三县、桂阳郡十一县、南郡七县,合计69县约八万户,荆州可动员兵力近十万,何况还有东吴数万精锐驻军,与交州士燮形成战略压制,绝对是蜀汉致命威胁。

南中兵力本已捉襟见肘,若蜀汉抽调南蛮兵北伐,东吴抓住时机攻打南中,各部落势必倒向东吴,蜀地豪强未必坚守,蜀汉局势将难以掌控,刘禅极有可能提早献城投降。

诸葛亮知蜀汉综合国力最弱,选择北伐乃是“以攻代守”,破坏曹魏军事集团统治关中,其设想都建立在南中稳固,与东吴保持战略和平前提下,诸葛亮训练南蛮精锐,才能守住蜀汉的大本营。

《三国志·诸葛亮》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诸葛亮北伐路线

南蛮军事无法跟进,后勤补给制约蜀汉取胜

诸葛亮五次北伐分别是:首次,公元228年春,魏延提议奇袭子午谷,马谡轻敌失街亭;第二次,公元228年冬,围攻陈仓斩杀王双;第三次,公元229年春,奇袭陇西占领两郡;第四次,公元231年春,俩尽退兵伏杀张郃;第五次,公元234年春,对峙五丈原,诸葛亮病逝。

很直观看到,诸葛亮北伐四次选择春季,仅第二次配合吴国冬季发动战争,对蜀汉而言,春季出征的优势有三点:

第一,避免粮草不济,蜀地夏季高温和雨水,漫长的山道增加粮食运输难度;

第二,提前完成耕种,汉军出征前完成播种,保障国内农耕生产与粮食储备;

第三,克制曹魏骑兵,初春草木难供养战马,使曹魏骑兵无法长途奔袭拦截;

早春出兵能发挥蜀汉优势,却是南蛮精锐的噩梦,毕竟南蛮精锐生活在热带,又距离前线千里之遥,需要提前集结提前出发,越向北走越寒冷彻骨,势必士气低落丧失斗志,更有军事哗变风险,将蜀汉多年经营葬送。

何况南蛮士兵效忠蜀汉***,源于部落对强者的敬畏,但面对比蜀汉更强的曹魏,高原骑兵震慑与配合,足以击垮南蛮士兵的信心,质疑远离家乡的初衷,恐慌情绪易蔓延至军队,甚至使南中弥漫负面影响,于蜀汉南部稳定不利。

南蛮精锐

《三国志》东吴薛珝汇报在蜀汉所见“入其朝,不闻直言;经其野,民有菜色。所谓‘燕雀处堂,不知大厦之将焚’者也”,刘禅时期停止对外征伐,理论上民众得以休养生息,但现实是蜀汉民众难以温饱,蜀汉仍处于灭亡边缘。

夏禹定***之时,蜀地所在梁州,地为优质黑色松散土,经秦国李冰修都江堰繁荣,可惜农耕关键的***,仍停留在劣质低产时期,蜀国人均耕种面积最多,但产出却是三国最少,难以供养民众和军队,战时数月便会消耗数年积蓄

诸葛亮五次北伐,初期均处于优势,却被迫分兵屯田,看似减轻后方运输压力,但陇右贫瘠难以供给军需,劣势兵力对峙消磨锐气,被曹魏抓住战机而败退,而南蛮各族以***摘和渔猎为生,没有农耕及物资储备的习惯,只能消耗蜀汉微薄的储备。

南蛮精锐往返数千里,数千兵力无法改变战局,数万精锐沿途消耗惊人,战后还要抚恤和褒赏,会压垮蜀汉财政,蜀汉从不缺少兵员,只是实行精兵政策减轻财政负担,若有征召数万军队不在话下,民众并非拥护汉室江山,而是为了能够多吃几顿饱饭。

诸葛亮读懂刘禅的猜忌,南蛮精锐听从诸葛亮调遣,北伐将蜀汉全部兵力交付诸葛亮,蜀汉旧部尚且感念刘备恩德,但南蛮精兵却不知忠君,若诸葛亮有异心,南蛮精锐是最好的助力,刘禅亡国放弃向南中求援,这份猜忌是长久积累

珝字寓意是什么啊?

词目

民有菜色

发音

mín yǒu cài sè

释义

菜色:饥饿的脸色。形容因饥饿而显得营养不良的样子。

引用

《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三回 丁奉定计斩孙綝 姜维斗阵破邓艾 ...近日中常侍黄皓用事,公卿多阿附之。入其朝,不闻直言;经其野, 民有菜色 。所谓‘燕雀处堂,不知大厦之将焚’者也。”休叹曰:“若... 《汉书》卷九·元帝纪 ...万。六月,关东饥,齐地人相食。秋七月,诏曰“岁比灾害, 民有菜色 ,惨怛於心。已诏吏虚仓廪,开府库振救,赐寒者衣。今秋禾... 《全汉文》卷七 ...   ◇ 又诏(初元二年七月)  岁比灾害, 民有菜色 ,惨怛於心。已诏吏虚仓廪,开府库振救,赐寒者衣。今秋禾...

民有菜色什么意思?

珝字寓意是:玉。

“珝”字共有10画,笔画顺序为:横、横、竖、提、横折钩、点、提、横折钩、点、提。

“珝”,现代汉语规范***字,普通话读音为xǔ,最早见于秦朝小篆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珝”的基本含义为玉名。“珝”,初见于秦朝小篆时代,“珝”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时代演变而来。

出处:

三国时期吴国有谋臣薛珝。《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三回<丁奉定计斩孙綝,姜维斗阵破邓艾后主刘禅遣使回贺,吴使薛珝答礼。珝自蜀中归,吴主孙休问蜀中近日作何举动。

珝奏曰:“近日中常侍黄皓用事,公卿多阿附之。入其朝,不闻直言;经其野,民有菜色。所谓燕雀处堂,不知大厦之将焚者也。”

词目

民有菜色

发音

mín yǒu cài sè

释义

菜色:饥饿的脸色。形容因饥饿而显得营养不良的样子。

引用

《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三回 丁奉定计斩孙綝 姜维斗阵破邓艾 ...近日中常侍黄皓用事,公卿多阿附之。入其朝,不闻直言;经其野, 民有菜色 。所谓‘燕雀处堂,不知大厦之将焚’者也。”休叹曰:“若... 《汉书》卷九·元帝纪 ...万。六月,关东饥,齐地人相食。秋七月,诏曰“岁比灾害, 民有菜色 ,惨怛於心。已诏吏虚仓廪,开府库振救,赐寒者衣。今秋禾... 《全汉文》卷七 ...   ◇ 又诏(初元二年七月)  岁比灾害, 民有菜色 ,惨怛於心。已诏吏虚仓廪,开府库振救,赐寒者衣。今秋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