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己以绳,接人用抴的意思,以己度人的度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分享 2024-06-17 0
  1. 形容“约束”的词语有哪些?
  2. 《荀子》卷25成相篇2诚心执一明德慎罚
  3. 荀子《非相》翻译,别整些没用到的,会的来,30分敬上!
  4. 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翻译
  5. 以度字开头的成语?
  6. 关于行为的四字成语
  7. 冷门的成语有哪些?
  8. 绳字开头的成语

言多必失,背后的逻辑是说的人没啥水平,反倒把事情搞砸了!说有多难啊!

在古老的中国历史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说”做为核心技术,在各个领域不可或缺!体展示一个大儒的才华和德行,是“八条目”修行的层级。荀子老师在《非相》一文中大肆提及,并做了入木三分的解释。

说难-1凡说之难,以至高遇至卑,以至治接至乱。未可直至也,远举则病缪,近世则病佣。善者于是闲也,亦必远举而不缪,近世而不佣,与时迁徙,与世偃仰,缓急嬴绌,府然若渠匽、隐栝之于己也,曲得所谓焉,然而不折伤。

度己以绳,接人用抴的意思,以己度人的度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君子之度己则以绳,接人则用抴。度己以绳,故足以为天下法则矣;接人用抴,故能宽容,因求以成天下之大事矣。故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夫是之谓兼术。《诗》曰:“徐方既同,天子之功。”此之谓也。

说难-1古文大意君子是善于发表自己意见的,这是君子的美德,是其不同于腐儒的地方。

说服他人是有很多难处的,所以君子在与人接触时,能够显示出宽容并接受他人意见。 说服他人的方法,主要在于区别不同情况,以灵活的方式进行。

说难-2谈说之术:矜庄以莅之,端诚以处之,坚强以持之,分别以喻之,譬称以明之,欣欢、芬芗以送之,宝之珍之,贵之神之,如是则说常无不受。虽不说人,人莫不贵,夫是之谓为能贵其所贵。传曰:“唯君子为能贵其所贵。”此之谓也。

君子必辩。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为甚焉。是以小人辩言险而君子辩言仁也。言而非仁之中也,则其言不若其默也,其辩不若其呐也;言而仁之中也,则好言者上矣,不好言者下也。故仁言大矣。起于上所以道于下,政令是也;起于下所以忠于上,谋救是也,故君子之行仁也无厌。志好之,行安之,乐言之,故言君子必辩。小辩不如见端,见端不如见本分。小辩而察,见端而明,本分而理,圣人士君子之分具矣。

有小人之辩者,有士君子之辩者,有圣人之辩者:不先虑,不早谋,发之而当,成文而类,居错迁徙,应变不穷,是圣人之辩者也。先虑之,早谋之,斯须之言而足听,文而致实,博而党正,是士君子之辩者也。听其言则辞辩而无统,用其身则多诈而无功,上不足以顺明王,不下足以和齐百姓,然而口舌之均,噡唯则节,足以为奇伟、偃却之属,夫是之谓奸之之雄,圣王起,所以先诛也。然后盗贼次之。盗贼得变,此不得变也。

说难-2古文大意 君子必定是善于谈说的人,他们谈论忠爱之道,并行之不辍 。经过他们的评说,圣人与其他人的区别就清楚了。

尤其在国与国的关系上,外交官即代表国家的实力又展示了国家的文化底蕴。在荀子的学生中有出色的韩非子,他写的《师说》脍炙人口,韩非子的《说难》在理论和实战实践中又有新的进展,不妨我们再近一步学习一下《韩非子·说难》,说shuì,游说的意思;难nán,困难,说难,即游说的困难。韩非子认为,游说的真正困难在于所要游说的对象(即君主)的主观好恶,即“知所说之心”,指出为了游说的成功,一要研究人主对于宣传游说的种种逆反心理,二要注意仰承人主的爱憎厚薄,三是断不可撄人主的“逆鳞”。

秦统一六国,中国作为华夏文化和统一的大国真正的开始腾飞,泱泱大国上下5000年,“春来我不先开口,那个虫儿敢做声”,中国的霸气,老祖宗留下的灿烂文化瑰宝,今朝一吐为快!

形容“约束”的词语有哪些?

相人,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1]

古者有姑布子卿,今之世,梁有唐举,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称之。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故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形不胜心,心不胜术。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君子之谓吉,小人之谓凶。故长短、小大、善恶形相,非吉凶也,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盖帝尧长,帝舜短;文王长,周公短;仲尼长,子弓短。昔者,卫灵公有臣曰公孙吕,身长七尺,面长三尺,焉广三寸,鼻

目耳具,而名动天下。楚之孙叔敖,期思之鄙人也,突秃长左,轩较之下,而以楚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然白公之乱也,令尹子西、司马子期

皆死焉;叶公子高入据楚,诛白公,定楚国,如反手尔,仁义功名著于后世。故士不揣长,不絜大,不权轻重,亦将志乎尔,长短、小大、美恶形相,岂论也哉!

且徐偃王之状,目可瞻焉;仲尼之状,面如蒙倛;周公之状,身如断菑;皋陶之状,色如削瓜;闳夭之状,面无见肤;傅说之状,身如植鳍;伊尹之状,面无须麋;禹跳,汤偏,尧、舜参牟子。从者将论志意,比类文学邪?直将差长短,辨美恶,而相期傲邪?

古者桀、纣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越劲,百人之敌也。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论议之卑尔!

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妇人莫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

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然而中君羞以为臣,中父羞以为子,中兄羞以为弟,中人羞以为友,俄则束乎有司而戮乎大市,莫不呼天啼哭,苦伤其今而后悔其

始。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论议之卑尔。然则从者将孰可也。

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是人之三不祥也。人有三必穷:为上则不能爱下,为下则好非其上,是人之一必穷也;乡则不若,偝

则谩之,是人之二必穷也;知行浅薄,曲直有以相悬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穷也。人有此三数行者,以为上则必危,为下则必灭。《诗》

曰:“雨雪瀌瀌,宴然聿消。莫肯下隧,式居屡骄。”此之谓也

人之所以为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

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然则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今夫狌狌形笑,亦二足而无毛也,然而君子啜其羹,食其胾。故人之所以为

人者,非特以其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夫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故人道莫不有辨。

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圣王。圣王有百,吾孰法焉?故曰:文久而息,节族久而绝,守法数之有司极礼而褫。

故曰:欲观圣王之迹,则于其粲然者矣,后王是也。彼后王者,天下之君也,舍后王而道上古,譬之是犹舍己之君而事人之君也。故曰:欲观千岁则数今曰,欲知亿

万则审一二,欲知上世则审周道,欲知周道则审其人所贵君子。故曰: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

夫妄人曰:“古今异情,其以治乱者异道。”而众人惑焉。彼众人者,愚而无说,陋而无度者也。其所见焉,犹可欺也,而况于千世之传也!妄人者,门庭之间,犹可诬欺也,而况于千世之上乎!

圣人何以不欺,曰:圣人者,以己度者也。故以人度人,以情度情,以类度类,以说度功,以道观尽,古今一度也。类不

悖,虽久同理,故乡乎邪曲而不迷,观乎杂物而不惑,以此度之。五帝之外无传人,非无贤人也,久故也,五帝之中无传政,非无善政也,久故也。禹、汤有传政而

不若周之察也,非无善政也,久故也。传者久则论略,近则论详,略则举大,详则举小。愚者闻其略而不知其详,闻其详而不知其大也,是以文久而灭,节族久而绝

凡言不合先王,不顺礼义,谓之奸言,虽辩,君子不听。法先王,顺礼义,党学者,然而不好言,不乐言,则必非诚士也。

故君子之于言也,志好之,行安之,乐言之。故君子必辩。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为甚。故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

乐于钟鼓琴瑟。故君子之于言无厌。鄙夫反是,好其实,不恤其文,是以终身不免埤污庸俗。故《易》曰:“括囊,无咎无誉。”腐儒之谓也。

凡说之难,以至高遇至卑,以至治接至乱。未可直至也,远举则病缪,近世则病佣。善者于是闲也,亦必远举而不缪,近世而不佣,与时迁徙,与世偃仰,缓急嬴绌,府然若渠匽、隐栝之于己也,曲得所谓焉,然而不折伤。

故君子之度己则以绳,接人则用抴。度己以绳,故足以为天下法则矣;接人用抴,故能宽容,因求以成天下之大事矣。故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夫是之谓兼术。《诗》曰:“徐方既同,天子之功。”此之谓也。

谈说之术:矜庄以莅之,端诚以处之,坚强以持之,分别以喻之,譬称以明之,欣欢、芬芗以送之,宝之珍之,贵之神之,如是则说常无不受。虽不说人,人莫不贵,夫是之谓为能贵其所贵。传曰:“唯君子为能贵其所贵。”此之谓也。

君子必辩。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为甚焉。是以小人辩言险而君子辩言仁也。言而非仁之中也,则其言不若其默也,

其辩不若其呐也;言而仁之中也,则好言者上矣,不好言者下也。故仁言大矣。起于上所以道于下,政令是也;起于下所以忠于上,谋救是也,故君子之行仁也无

厌。志好之,行安之,乐言之,故言君子必辩。小辩不如见端,见端不如见本分。小辩而察,见端而明,本分而理,圣人士君子之分具矣。

有小人之辩者,有士君子之辩者,有圣人之辩者:不先虑,不早谋,发之而当,成文而类,居错迁徙,应变不穷,是圣人之

辩者也。先虑之,早谋之,斯须之言而足听,文而致实,博而党正,是士君子之辩者也。听其言则辞辩而无统,用其身则多诈而无功,上不足以顺明王,不下足以和

齐百姓,然而口舌之均,噡唯则节,足以为奇伟、偃却之属,夫是之谓奸之之雄,圣王起,所以先诛也。然后盗贼次之。盗贼得变,此不得变也

观察人的相貌来推测祸福,古代的人没有这种事,有学识的人也不谈论这种事。古时候有个姑布子卿;当今的时世,魏国有

个唐举。他们观察人的容貌、面色就能知道他的吉凶、祸福,世俗之人都称道他们。古代的人没有这种事,有学识的人也不谈论这种事。观察人的相貌不如考察他的

思想,考察他的思想不如鉴别他立身处世的方法。相貌不如思想重要,思想不如立身处世方法重要。立身处世方***确而思想又顺应了它,那么形体相貌即使丑陋而

思想和立身处世方法是好的,不会妨碍他成为君子;形体相貌即使好看而思想与立身处世方法丑恶,不能掩盖他成为小人。君子可以说是吉,小人可以说是凶。所以

高矮、大小、美丑等形体相貌上的特点,并不是吉凶的标志。古代的人没有这种事,有学识的人也不谈论这种事。

据说尧帝个子高,舜帝个子矮;周文王个子高,周公旦个子矮;孔子个子高;冉雍个子矮。从前,卫灵公有个臣子叫公孙吕,身高七尺,脸长三尺,额宽三寸,但鼻

子、眼睛、耳朵都具备,而他的名声哄动天下。楚国的孙叔敖,是期思地方的乡下人,发短而顶秃,左手长,站在轩车上个子还在车箱的横木之下,但他却使楚国称

霸诸侯。叶公子高,弱小矮瘦,走路时好像还撑不住自己的衣服似的;但是白公胜作乱的时候,令尹子西、司马子期都死在白公手中,叶公子高却领兵入楚,杀掉白

公,安定楚国,就像把手掌翻过来似的一样容易,他的仁义功名被后人所赞美。所以对于士人,不是去测量个子的高矮,不是去围量身材的大小,不是去称量身体的

轻重,而只能看他的志向。高矮、大小、美丑等形体相貌方面,哪能用来评判人呢?再说徐偃王的形状,眼睛可以向上看到前额;孔子的形状,脸好像蒙上了一个丑

恶难看的驱邪鬼面具;周公旦的形状,身体好像一棵折断的枯树;皋陶的形状,脸色就像削去了皮的瓜那样呈青绿色;闳夭的形状,脸上的鬓须多得看不见皮肤;傅

说的形状,身体好像竖着的柱子;伊尹的形状,脸上没有胡须眉毛。禹瘸了腿,走路一跳一跳的;汤半身偏枯;舜的眼睛里有两个并列的瞳人。信从相面的人是考察

他们的志向思想、比较他们的学问呢?还是只区别他们的高矮、分辨他们的美丑来互相欺骗、互相傲视呢?

现在世上犯上作乱的人,乡里的轻薄少年,没有不美丽妖艳的,他们穿着奇装异服,像妇女那样装饰打扮自己,神情态度都和女人相似;妇女没有谁不想得到这样的

人做丈夫,姑娘没有谁不想得到这样的人做未婚夫,抛弃了自己的亲人、家庭而想和他们私奔的女人,比肩接踵。但是一般的国君羞于把这种人作为臣子,一般的父

亲羞于把这种人当作儿子,一般的哥哥羞于把这种人当作弟弟,一般的人羞于把这种人当作朋友。不久,这种人就会被官吏绑了去而在大街闹市中杀头,他们无不呼

天喊地号啕大哭,都痛心自己今天的下场而后悔自己当初的行为。这并不是容貌造成的祸患啊。信从相面的人见闻不多,所以谈论起来才是这样的不高明。说到这

儿,那么在以相貌论人与以思想论人两者之间将赞同哪一种意见呢?人有三种不吉利的事:年幼的不肯侍奉年长的,卑贱的不肯侍奉尊贵的,没有德才的不肯侍奉贤

能的,这是人的三种祸害啊。人有三种必然会陷于困厄的事:做了君主却不能爱护臣民,做了臣民却喜欢非议君主,这是人使自己必然陷于困厄的第一种情况;当面

不顺从,背后又毁谤,这是人使自己必然陷于困厄的第二种情况;知识浅陋,德行不厚,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又与别人相差悬殊,但对仁爱之人却不能推崇,对明智

之士却不能尊重,这是人使自己必然陷于困厄的第三种情况。人有了这三不祥、三必穷的行为,如果当君主就必然危险,做臣民就必然灭亡。《诗》云:“下雪纷纷

满天飘,阳光灿烂便融消。人却不肯自引退,在位经常要骄傲。”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啊。

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什么呢?我要说:因为人对各种事物的界限都有所区别。饿了就想吃饭,冷了就想取暖,累了就想休息,喜欢得利而厌恶受害,这是人生来

就有的本性,它是无须依靠学习就会这样的,它是禹与桀所相同的。

然而人之所以成为人,并不只是因为两只脚和身上没有毛,而是因为对各种事物的界限都有所区别。现在那猩猩的形状与人相似,也是两只脚,只是有毛罢了,可是

君子却尝它的肉羹,吃它的肉块。所以人之所以成为人,并不只是因为他们两只脚和身上没有毛,而是因为他们对各种事物的界限都有所区别。那禽兽有父有子,但

没有父子之间的亲情;有雌有雄,但没有男女之间的界限。而作为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它对所有的事物界限都要有所区别。

对各种事物的界限加以区别没有比确定名分更重要的了,确定名分没有比遵循礼法更重要的了,遵循礼法没有比效法圣明的

帝王更重要的了。圣明的帝王有上百个,我们效法哪一个呢?那我就要说:礼仪制度因为年代久远而湮没了,音乐的节奏因为年代久远而失传了,掌管礼法条文的有

关官吏也因与制定礼法的年代相距久远而使礼法有所脱节了。所以说:想要观察圣明帝王的事迹,就得观察其中清楚明白的人物,后代的帝王便是。那所谓后代的帝

王,就是现在统治天下的君王;舍弃了后代的帝王而去称道上古的帝王,拿它打个比方,这就好像舍弃了自己的君主去侍奉别国的君主。所以说:要想观察千年的往

事,那就要仔细审视现在;要想知道成亿上万的事物,那就要弄清楚一两件事物;要想知道上古的社会情况,那就要审察现在周王朝的治国之道;要想知道周王朝的

治国之道,那就要审察他们所尊重的君子。所以说:“根据近世来了解远古;从一件事物来了解上万件事物,由隐微的东西来了解明显的东西。”说的就是这种道

理。

那些无知而胡言乱语的人说:“古今情况不同,古今之所以治乱者,其道不同。”于是一般群众就被他们搞糊涂了。那所谓

一般群众,是才性愚昧而说不出道理、见识浅陋而不会判断是非的人。他们亲眼看见的东西,尚且可以欺骗他们,更何况是那些几千年前的传闻呢!那些无知而胡言

乱语的人,就是近在大门与庭院之间的事,尚且可以欺骗人,更何况是几千年之前的事呢!圣人为什么不能被欺骗呢?这是因为:圣人,是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来推

断事物的人。所以,他根据现代人的情况去推断古代的人,根据现代的人情去推断古代的人情,根据现代的某一类事物去推断古代同类的事物,根据流传至今的学说

去推断古人的功业,根据事物的普遍规律去观察古代的一切,因为古今的情况是一样的。只要是同类而不互相违背的事物,那么即使相隔很久,它们的基本性质还是

相同的,所以圣人面对着邪说歪理也不会被迷惑,观察复杂的事物也不会被搞昏,这是因为他能按照这种道理去衡量它们。在伏羲、神农、黄帝、尧、舜这五位帝王

之前没有流传到后世的名人,并不是那时没有贤能的人,而是因为时间太久的缘故;在这五位帝王之中没有流传到后世的政治措施,并不是他们没有好的政治措施,

而是因为时间太久的缘故;夏禹、商汤虽然有流传到后世的政治措施,但不及周代的清楚,并不是他们没有好的政治措施,而是因为时间太久的缘故。流传的东西时

间一长,那么谈起来就简略了;近代的事情,谈起来才详尽。简略的,就只能列举它的大概;详尽的,才能列举它的细节。愚蠢的人听到了那简略的论述就不再去了

解那详尽的情况,听到了那详尽的细节就不再去了解它的大概情况。因此礼仪制度便因为年代久远而湮没了,音乐的节奏便因为年代久远而失传了。

凡是说的话不符合古代圣王的道德原则、不遵循礼义的,就叫做邪说,即使说得动听有理,君子也不听。效法古代圣王,遵

循礼义,亲近有学识的人。但是不喜欢谈论圣王,不乐意宣传礼义,那也一定不是个真诚的学士。君子对于正确的学说,心里喜欢它,行动上一心遵循它,乐意宣传

它。所以君子一定是能言善辩的。凡是人没有不喜欢谈论自己认为是好的东西,而君子更是这样。所以君子把善言赠送给别人,觉得比赠送金石珠玉还要贵重;把善

言拿给别人看,觉得比让人观看礼服上的彩色花纹还要华美;把善言讲给别人听,觉得比让人听钟鼓琴瑟还要快乐。所以君子对于善言的宣传永不厌倦。鄙陋的小人

与此相反,他们只注重实惠,而不顾及文***,因此一辈子也免不了卑陋庸俗。所以《周易》说:“就像扎住了口的袋子,既没有责怪,也没有赞誉。”说的就是这种

迂腐的儒生。

大凡劝说的难处是:怀着极其崇高的思想境界去对待那些极其卑鄙的人,带着最能将国家治理好的政治措施去接触那些最能

把国家搞乱的人,这是不能直截了当达到目的的。举远古的事例容易流于谬误,举近代的事例容易流于庸俗,善于劝说的人在这中间,必须做到举远古的事例而不发

生谬误,举近代的事例又不显得庸俗;说话内容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动,随着世俗的变化而抑扬;是说得和缓些还是说得急切些,是多说一些还是少说一些,都能

适应情况,像阻拦流水的渠坝、矫正竹木的工具那样控制自己;婉转地把所要说的话都说给了对方听,但是又不挫伤他。所以,君子律己像木工用墨线来取直一样,

待人像梢公用舟船来接客一样。用墨线似的准则律己,所以能够使自己成为天下人效法的榜样;用舟船似的胸怀待人,所以能够对他人宽容,也就能依靠他人来成就

治理天下的大业了。君子贤能而能容纳无能的人,聪明而能容纳愚昧的人,博闻多识而能容纳孤陋寡闻的人,道德纯洁而能容纳品行驳杂的人,这叫做兼容并蓄之

法。《诗》云:“徐国已经来顺从,这是天子的大功。”说的就是这种道理啊。

谈话劝说的方法是:以严肃庄重的态度去面对他,以端正真诚的心地去对待他,以坚定刚强的意志去扶持他,用比喻称引的

方法来使他通晓,用条分缕析的方法来使他明了,热情、和气地向他灌输,使自己的话显得宝贵、珍异、重要、神妙。像这样,那么劝说起来就往往不会不被接受,

即使不去讨好别人,别人也没有不尊重的。这叫做能使自己所珍重的东西得到珍重。古书上说:“只有君子才能使自己所珍重的东西得到珍重。”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啊。

君子一定是能说会道的。凡是人没有不喜欢谈论自己认为是好的东西,而君子更胜过一般人。小人能说会道,是宣扬险恶之

术;而君子能说会道,是宣扬仁爱之道。说起话来如果不符合仁爱之道,那么他开口说话还不如他沉默不语,他能说会道还不如他笨嘴拙舌;说起话来如果符合仁爱

之道,那么喜欢谈说的人就是上等的了,而不喜欢谈说的人就是下等的。所以合乎仁爱之道的言论是十分重要的。产生于君主而用来指导臣民的,就是政策与命令;

产生于臣民而用来效忠于君主的,就是建议与劝阻。所以君子奉行仁爱之道从不厌倦,心里喜欢它,行动上一心遵循它,乐意谈论它,所以说君子一定是能说会道

的。辩论细节不如揭示头绪,揭示头绪不如揭示固有的名分。辩论细节能明察秋毫,揭示头绪能明白清楚,固有的名分能治理好,那么圣人、士君子的身分就具备

了。有小人式的辩说,有士君子式的辩说,有圣人式的辩说。不预先考虑,不早作谋划,一发言就很得当,既富有文***,又合乎礼法,措辞和改换话题,都能随机应

变而不会穷于应答,这是圣人式的辩说。

预先考虑好,及早谋划好,片刻的发言也值得一听,既有文***又细密实在,既渊博又公正,这是士君子式的辩说。

听他说话则言辞动听而没有系统,任用他做事则诡诈多端而没有功效;上不能顺从英明的帝王,下不能使老百姓和谐一致;

但是他讲话很有分寸,或夸夸其谈,或唯唯诺诺,调节得宜;这类人足以靠口才而自夸自傲,可称为坏人中的奸雄。圣明的帝王一上台,这种人是首先要杀掉的,然

后把盗贼放在他们的后面进行惩处。因为盗贼还能够转变,而这种人是不可能悔过自新的。

《荀子》卷25成相篇2诚心执一明德慎罚

1、槛花笼鹤?[ jiàn huā lóng hè ]?

栅栏中的花、笼中的鹤。比喻受到约束的人或物。

出 处清·龚自珍《好事近·行箧中有像一幅以词为赞》:“倘然生小在侯家,天意转孤负。作了槛花笼鹤,怎笑狂如许!”

2、按行自抑?[ àn xíng zì yì ]?

按:克制。约束自己的行为。

出 处唐·柳宗元《梦赋》:“忽崩赛上下兮,聊按行以自抑。”

3、度己以绳?[ duó jǐ yǐ shéng ]?

绳:纠正,约束。 指一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为合乎法度。

出 处《荀子·非相》:“故君子之度己以绳,接人则用抴。”

4、克己奉公?[ kè jǐ fèng gōng ]?

克己:约束自己;奉公:以公事为重。 克制自己的私心,一心为公。

出 处《后汉书·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

5、克己慎行?[ kè jǐ shèn xíng ]?

克己:克制自己;慎:谨慎。约束自己,小心做事。

出 处唐·韩愈《送齐皞下第序》:“故上之人行志择谊,坦乎其无忧于下也;下之人克己慎行,确乎其无惑于上也。”

荀子《非相》翻译,别整些没用到的,会的来,30分敬上!

《荀子》卷25成相篇2诚心执一明德慎罚

原文:

请牧基,贤者思,尧在万世如见之。

谗人罔极,险陂倾侧此之疑。

基必施,辨贤罢,文之道同伏羲,

由之者治,不由者乱何疑为?

凡成相,辨法方,至治之极复后王。

慎墨季惠,百家之说诚不详。

治复一,修之吉,君子执之心如结,

众人贰之,谗夫弃之刑是诘。

水至平,端不倾,心术如此象圣人。

正而有势,直而用枻必参天。

世无王,穷贤良,暴人刍豢,仁人糟糠;

礼乐息灭,圣人隐伏墨术行。

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

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

治之志,后势富,君子诚之好以待。

处之敦固,又深藏之能远思。

思乃精,志之荣,好而壹之神以成。

精神相及,一而不贰为圣人。

治之道,美不老,君子由之佼以好。

下以教诲子弟,上以事祖考。

成相竭,辞不蹷,君子道之顺以达。

宗其贤良,辨其殃孽诚其意。  

原文请牧基,贤者思,尧在万世如见之。谗人罔极,险陂倾侧<1>此之疑<2>。

〔注释〕 <1>陂[bì音臂]:通“诐”,邪僻。倾侧:偏邪不正。 <2>本章韵脚:基、思、之、疑,之部。“极”、“侧”属职部,古代之职两部对转,也相谐。〔译文〕 请听治国的根本,在于思慕用贤臣。唐尧距今虽万代,依然可见其德政。谗人作恶无止境,险恶邪僻心不正,怀疑用贤的方针。

原文基必施,辨贤罢,文武之道同伏戏<1>,由之者治,不由者乱何疑为<2>?

〔注释〕 <1>文、武:即文王、武王。 伏戏:又作伏羲、伏牺、庖牺,传说是人类的始祖,他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由此可推知他是原始***时代的领袖。<2>本章韵脚:施、罢、戏、为,歌部。

〔译文〕 基本国策须实施,辨别贤才与无知。文王、武王的政治,以及伏戏都如此。遵循此道国家治,不遵循它混乱至,为何怀疑这种事? 原文凡成相,辨法方,至治之极复后王<1>。慎墨季惠<2>,百家之说诚不详<3>。

〔注释〕 <1>复:回归,恢复,引申为遵循、效法。 后王:指现当代的帝王。 <2>“慎”字上《集解》有“复”字,据宋浙本删。 慎:慎到。 墨:墨翟。 季:季梁,战国前期杨朱一派的人物。 惠:惠施。 <3>详:通“祥”,吉利,善。 本章韵脚:相、方、王、详,阳部。

〔译文〕 总括敲鼓我所唱,就在辨明方法上。国家大治的准则,在于效法后代王。慎、墨、惠子与季梁,以及百家的主张,胡言乱语真不良。   原文治复一<1>,修之吉,君子执之心如结,众人贰之,谗夫弃之形是诘<2>。

〔注释〕 <1>一:道,指礼法。 <2>形:通“刑”。 是:这,指代“众人”、“谗夫”。 诘:责问,追查,查办。 形是诘:即“诘刑是”,因押韵的关系而把“诘”后置了。 本章韵脚:一、吉、结、诘,质部。

〔译文〕 治国之道归于一,遵行此道就大吉。君子坚守这原则,思想就像打了结。众人三心又二意,谗人把它来抛弃,对此用刑查到底。

原文水至平,端不倾,心术如此象圣人。正而有埶<1>,直而用抴<2>必参天<3>。

〔注释〕 <1>埶:同势。 “正”另说为“人”字,与上“人”字相涉而误脱(郝懿行说)。 <2>直:正直,指使自己正直,即第五篇所说的“度己以绳”。 抴[yè音曳]:通“枻”[yì音益],短桨,这里指船。 用抴:指“接人用抴”。 <3>参:挺天而立。 本章韵脚:平、倾、人、天,耕真通转。“平”、“倾”属耕部,其余属真部。

〔译文〕 一杯水啊极其平,端起它来不斜倾。心计若像这样正,就像伟大的圣人。如果有权不忘本,严正律己宽容人,如用舟船接客乘,功高齐天一定成。

原文世无王,穷贤良,暴人刍豢<1>,仁人糟糠;礼乐息灭,圣人隐伏墨术行<2>。

〔注释〕 <1>刍豢:见第四篇注。 <2>本章韵脚:王、良、糠、行,阳部。 〔译文〕 世间没有好帝王,走投无路那贤良。残暴之人鲜肉尝,仁德之人吃糟糠。礼崩乐坏都灭亡,圣人隐居又躲藏,墨家学说流行广。

原文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1>。

〔注释〕 <1>本章韵脚:经、刑、宁、平,耕部。

〔译文〕 治理国家的纲领,就是礼制与用刑。君子用礼来修身,百姓怕刑而安宁。彰明美德慎用刑,不但国家能太平,普天之下全平定。

原文治之志,后埶富,君子诚之好以待。处之敦固,有深藏之<2>能远思<3>。

〔注释〕 <1>好以待:“以好待”之倒,“以善待用”的意思。 <2>有:通“又”。 <3>本章韵脚:志、富、待、之、思,之职对转。“富”属职部,其余属之部。

〔译文〕 治理国家的意念,权势财富放后边。君子真心为国家,凭此善心等推荐。对此忠厚意志坚,深深把它藏心田,能够考虑得长远。

原文思乃精,志之荣,好而壹之神以成。精神相及<1>,一而不贰为圣人<2>。

〔注释〕 <1>及:另误为“反”字。 <2>本章韵脚:精、荣、成、人,耕真通转。“人”属真部,其余属耕部。

〔译文〕 思考如果能精心,思想开花定丰盛。爱好它啊又专一,神而明之便养成。精心神明紧相跟,专心一致不二分,就能成为大圣人。

原文治之道,美不老<1>,君子由之佼以好。下以教诲子弟,上以事祖考<2>。

〔注释〕 <1>不老:即永葆青春,永具活力而不过时。 <2>本章韵脚:道、老、好、考,幽部。

〔译文〕 治理国家的正道,完美经久不衰老。君子遵循这正道,美好之上加美好。对下用来教子弟,对上用来事祖考。

原文成相竭,辞不蹷<1>,君子道之顺以达。宗其贤良,辨其殃孽□□□<2>。〔注释〕 <1>蹷[jué音决]:“蹶”的异体字,竭尽,枯竭。 <2>此句恐脱三字。 本章韵脚:竭、蹷、达、孽,月部。

〔译文〕 敲鼓说完这一场,我的话语还没光。君子遵行我的话,顺利通达幸福长。千万尊崇那贤良,仔细辨明那祸殃。

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翻译

正文阅读相人,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古者有姑布子卿,今之世,梁有唐举,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称之。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故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形不胜心,心不胜术。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君子之谓吉,小人之谓凶。故长短、小大、善恶形相,非吉凶也,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盖帝尧长,帝舜短;文王长,周公短;仲尼长,子弓短。昔者,卫灵公有臣曰公孙吕,身长七尺,面长三尺,焉广三寸,鼻目耳具,而名动天下。楚之孙叔敖,期思之鄙人也,突秃长左,轩较之下,而以楚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然白公之乱也,令尹子西、司马子期皆死焉;叶公子高入据楚,诛白公,定楚国,如反手尔,仁义功名著于后世。故事不揣长,不揳大,不权轻重,亦将志乎尔,长短、小大、美恶形相,岂论也哉!

且徐偃王之状,目可瞻焉;仲尼之状,面如蒙倛;周公之状,身如断菑;皋陶之状,色如削瓜;闳夭之状,面无见肤;傅说之状,身如植鳍;伊尹之状,面无须麋;禹跳,汤偏,尧、舜参牟子。从者将论志意,比类文学邪?直将差长短,辨美恶,而相期傲邪?

古者桀、纣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越劲,百人之敌也。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论议之卑尔!

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妇人莫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然而中君羞以为臣,中父羞以为子,中兄羞以为弟,中人羞以为友,俄则束乎有司而戮乎大市,莫不呼天啼哭,苦伤其今而后悔其始。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论议之卑尔。然则从者将孰可也。

大意

相,即相面。

作者在这段中指出,相面是古代所没有、学者所不齿的方术,它与人的吉凶无关,作者以大量的实例证明了相面术的虚妄。

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是人之三不祥也。人有三必穷:为上则不能爱下,为下则好非其上,是人之一必穷也;乡则不若,偝则谩之,是人之二必穷也;知行浅薄,曲直有以相悬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穷也。人有此三数行者,以为上则必危,为下则必灭。《》曰:“雨雪瀌瀌,宴然聿消。莫肯下隧,式居屡骄。”此之谓也。

大意

本段是荀子对吉凶的看法。他认为人如果不肯做符合自己身份、地位的事,必将陷于“不祥”和“必穷”的困境。这种吉凶观已经完全抛弃了神秘主义的说教。

人之所以为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然则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今夫狌狌形笑,亦二足而无毛也,然而君子啜其羹,食其胾。故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其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夫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故人道莫不有辨。

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圣王。圣王有百,吾孰法焉?故曰:文久而息,节族久而绝,守法数之有司极礼而褫。故曰:欲观圣王之迹,则于其粲然者矣,后王是也。彼后王者,天下之君也,舍后王而道上古,譬之是犹舍己之君而事人之君也。故曰:欲观千岁则数今曰,欲知亿万则审一二,欲知上世则审周道,欲知周道则审其人所贵君子。故曰: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

夫妄人曰:“古今异情,其以治乱者异道。”而众人惑焉。彼众人者,愚而无说,陋而无度者也。其所见焉,犹可欺也,而况于千世之传也!妄人者,门庭之间,犹可诬欺也,而况于千世之上乎!

圣人何以不欺,曰:圣人者,以己度者也。故以人度人,以情度情,以类度类,以说度功,以道观尽,古今一度也。类不悖,虽久同理,故乡乎邪曲而不迷,观乎杂物而不惑,以此度之。五帝之外无传人,非无贤人也,久故也,五帝之中无传政,非无善政也,久故也。禹、汤有传政而不若周之察也,非无善政也,久故也。传者久则论略,近则论详,略则举大,详则举小。愚者闻其略而不知其详,闻其详而不知其大也,是以文久而灭,节族久而绝。

大意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与其他万物有区别,其区别就在于人有上下亲疏之分,而上下亲疏是由礼来规定的,礼则是圣王制定的。荀子认为后王之所以可学,是因为他们的业绩最显著。尽管妄诞之人有不同说法,但圣人不会被迷惑,他们有着“以己度人”的良好的观察方法。

凡言不合先王,不顺礼义,谓之奸言,虽辩,君子不听。法先王,顺礼义,党学者,然而不好言,不乐言,则必非诚士也。故君子之于言也,志好之,行安之,乐言之。故君子必辩。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为甚。故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故君子之于言无厌。鄙夫反是,好其实,不恤其文,是以终身不免埤污庸俗。故《易》曰:“括囊,无咎无誉。”腐儒之谓也。

凡说之难,以至高遇至卑,以至治接至乱。未可直至也,远举则病缪,近世则病佣。善者于是闲也,亦必远举而不缪,近世而不佣,与时迁徙,与世偃仰,缓急嬴绌,府然若渠匽、隐栝之于己也,曲得所谓焉,然而不折伤。

故君子之度己则以绳,接人则用抴。度己以绳,故足以为天下法则矣;接人用抴,故能宽容,因求以成天下之大事矣。故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夫是之谓兼术。《诗》曰:“徐方既同,天子之功。”此之谓也。

大意

君子是善于发表自己意见的,这是君子的美德,是其不同于腐儒的地方。

说服他人是有很多难处的,所以君子在与人接触时,能够显示出宽容并接受他人意见。说服他人的方法,主要在于区别不同情况,以灵活的方式进行。

谈说之术:矜庄以莅之,端诚以处之,坚强以持之,分别以喻之,譬称以明之,欣欢、芬芗以送之,宝之珍之,贵之神之,如是则说常无不受。虽不说人,人莫不贵,夫是之谓为能贵其所贵。传曰:“唯君子为能贵其所贵。”此之谓也。

君子必辩。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为甚焉。是以小人辩言险而君子辩言仁也。言而非仁之中也,则其言不若其默也,其辩不若其呐也;言而仁之中也,则好言者上矣,不好言者下也。故仁言大矣。起于上所以道于下,政令是也;起于下所以忠于上,谋救是也,故君子之行仁也无厌。志好之,行安之,乐言之,故言君子必辩。小辩不如见端,见端不如见本分。小辩而察,见端而明,本分而理,圣人士君子之分具矣。

有小人之辩者,有士君子之辩者,有圣人之辩者:不先虑,不早谋,发之而当,成文而类,居错迁徙,应变不穷,是圣人之辩者也。先虑之,早谋之,斯须之言而足听,文而致实,博而党正,是士君子之辩者也。听其言则辞辩而无统,用其身则多诈而无功,上不足以顺明王,不下足以和齐百姓,然而口舌之均,噡唯则节,足以为奇伟、偃却之属,夫是之谓奸之之雄,圣王起,所以先诛也。然后盗贼次之。盗贼得变,此不得变也。

大意

君子必定是善于谈说的人,他们谈论忠爱之道,并行之不辍。经过他们的评说,圣人与其他人的区别就清楚了。

望***纳

以度字开头的成语?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与其他万物有区别,其区别就在于人有上下亲疏之分,而上下亲疏是由礼来规定的,礼则是圣王制定的。荀子认为后王之所以可学,是因为他们的业绩最显著。尽管妄诞之人有不同说法,但圣人不会被迷惑,他们有着“以己度人”的良好的观察方法。

凡言不合先王,不顺礼义,谓之奸言,虽辩,君子不听。法先王,顺礼义,党学者,然而不好言,不乐言,则必非诚士也。故君子之于言也,志好之,行安之,乐言之。故君子必辩。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为甚。故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故君子之于言无厌。鄙夫反是,好其实,不恤其文,是以终身不免埤污庸俗。故《易》曰:“括囊,无咎无誉。”腐儒之谓也。

凡说之难,以至高遇至卑,以至治接至乱。未可直至也,远举则病缪,近世则病佣。善者于是闲也,亦必远举而不缪,近世而不佣,与时迁徙,与世偃仰,缓急嬴绌,府然若渠匽、隐栝之于己也,曲得所谓焉,然而不折伤。

故君子之度己则以绳,接人则用抴。度己以绳,故足以为天下法则矣;接人用抴,故能宽容,因求以成天下之大事矣。故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夫是之谓兼术。《诗》曰:“徐方既同,天子之功。”此之谓也。

大意

君子是善于发表自己意见的,这是君子的美德,是其不同于腐儒的地方。

说服他人是有很多难处的,所以君子在与人接触时,能够显示出宽容并接受他人意见。说服他人的方法,主要在于区别不同情况,以灵活的方式进行。

谈说之术:矜庄以莅之,端诚以处之,坚强以持之,分别以喻之,譬称以明之,欣欢、芬芗以送之,宝之珍之,贵之神之,如是则说常无不受。虽不说人,人莫不贵,夫是之谓为能贵其所贵。传曰:“唯君子为能贵其所贵。”此之谓也。

君子必辩。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为甚焉。是以小人辩言险而君子辩言仁也。言而非仁之中也,则其言不若其默也,其辩不若其呐也;言而仁之中也,则好言者上矣,不好言者下也。故仁言大矣。起于上所以道于下,政令是也;起于下所以忠于上,谋救是也,故君子之行仁也无厌。志好之,行安之,乐言之,故言君子必辩。小辩不如见端,见端不如见本分。小辩而察,见端而明,本分而理,圣人士君子之分具矣。

有小人之辩者,有士君子之辩者,有圣人之辩者:不先虑,不早谋,发之而当,成文而类,居错迁徙,应变不穷,是圣人之辩者也。先虑之,早谋之,斯须之言而足听,文而致实,博而党正,是士君子之辩者也。听其言则辞辩而无统,用其身则多诈而无功,上不足以顺明王,不下足以和齐百姓,然而口舌之均,噡唯则节,足以为奇伟、偃却之属,夫是之谓奸之之雄,圣王起,所以先诛也。然后盗贼次之。盗贼得变,此不得变也。

大意

君子必定是善于谈说的人,他们谈论忠爱之道,并行之不辍。经过他们的评说,圣人与其他人的区别就清楚了。[

关于行为的四字成语

『壹』 度字开头的成语接龙

度德量力成语接龙

力透纸背 背道而驰 驰风骋雨 雨帘云栋 栋梁之材 材薄质衰 衰当益壮 壮气吞牛 牛溲马渤渤澥桑田 田翁野老 老蚕作茧 茧丝牛毛 毛发之功 功薄蝉翼 翼翼飞鸾 鸾歌凤吹 吹角连营营私*** 弊绝风清 清都紫微 微察秋毫 毫不讳言 言过其实 实蕃有徒 徒劳往返 返璞归真真龙活现 现世现报 报仇雪耻 耻言人过 过屠大嚼 嚼腭搥床 床上安床 床头金尽 尽情尽理

『贰』 度字开头的成语大全

度字开头的成语

度日如年、

度长絜大、

度己失期、

度量宏大、

度己以绳、

度德量力、

度外之人

希望***纳

『叁』 度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度日如年、

度德量力、

度长絜大、

度外之人、

度长絜短、

度己以绳、

度己失期、

度日如岁

『肆』 以“度”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度己以绳

拼音: ó jǐ yǐ shéng

解释: 绳:纠正,约束。指一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为合乎法度。

出处: 《荀子·非相》:“故君子之度己以绳,接人则用抴。”

度长絜大

拼音: ó cháng xié dà

解释: 度:推测,估计;絜大:用绳子量物体周围的长度。比量长短大小,以便找出差距。

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度日如岁

拼音: dù rì rú suì

解释: 过一天象过一年那样长。形容日子很不好过。同“度日如年”。

出处: 宋·周邦彦《霜叶飞》词:“迢递望极关山,波穿千里,度日如岁难到。”

度德量力

拼音: ó dé liàng lì

解释: 度:估量;德:德行。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够服人,估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胜任。

出处: 《左传·隐公十一年》:“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度量宏大

拼音: dù liàng hóng dà

解释: 度量:器量,涵养。指人有涵养,器量大,心胸宽广。

出处: 唐·柳宗元《柳常侍行状》:“惟君质貌魁杰,度量宏大。”

『伍』 度开头的成语接龙

度德量力 力不从心 → 心口如一 → 一步登天 → 天外有天 → 天伦之乐 → 乐不可支 → 支支吾吾 → 吾膝如铁 → 铁证如山 → 山穷水尽 → 尽善尽美 → 美中不足 → 足智多谋 → 谋事在人 → 人定胜天 → 天壤之别 →别有洞天 → 天翻地覆 → 覆地翻天 → 天经地义→ 义薄云天 → 天外有天 → 天伦之乐 → 乐不可支 → 支支吾吾 → 吾膝如铁 → 铁证如山 → 山穷水尽 → 尽善尽美 → 美中不足 → 足智多谋 → 谋事在人 → 人定胜天 → 天壤之别 → 别有洞天 → 天翻地覆 →覆地翻天 → 天涯海角 → 角立杰出 → 出生入死

『陆』 度开头的 成语

度开头的 成语 :

度日如年、

度长絜大、

度己失期、

度量宏大、

度外之人、

度德量力、

度己以绳

『柒』 度开头的四字成语

度日如年

『捌』 度开头的四字词语

度日如年: 过一天象过一年那样长。形容日子很不好过。

度德量力: 度:估量;德:德行。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够服人,估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胜任。

度日如岁: 过一天象过一年那样长。形容日子很不好过。同“度日如年”。

度长絜大: 指比量长短大小。

度长絜短: 见“度长絜大”。

度外之人: 度外:心在计度之外。指与某人或某集团没有关系或关系不近的人。即局外人。

度己以绳: 绳:纠正,约束。指一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为合乎法度。

度己失期:

冷门的成语有哪些?

傲霜枝 傲:傲慢,蔑视。形容菊花凌霜傲雪,不为严寒所屈

出处:宋·苏轼《赠刘景文》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汤 比喻迷惑人的语言或行为。

出处:《全元散曲·点绛唇·赠妓》:“使了些巧心机,那里有真情实意。汤滋味美,纸汤瓶热火猥。”

暧昧之情 行为不光明,内有不可告人的隐情。也指男女互相爱悦可能的私事。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做知县时,便能剖人间暧昧之情,断天下狐疑之狱。”

按行自抑 按:克制。约束自己的行为。

出处:唐·柳宗元《梦赋》:“忽崩赛上下兮,聊按行以自抑。”

卑鄙龌龊 形容品质恶劣,导心不正,言行肮脏。

出处:郭沫若《郑成功》第五章:“他们里面的坏人,的确是天地间最坏的东西。背信弃义,放火,横抢武夺,卑鄙龌龊,什么都干得出来。”

卑鄙*** 形容品质恶劣,不顾羞耻。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办你个‘胆大钻营,卑鄙***!’下去候着吧。”

卑陋龌龊 龌龊:肮脏。形容品质恶劣。亦作“卑鄙龌龊”。

北辙南辕 ①想往南却驾车向北行驶。比喻行为和目的相反。②车子北往南来。喻人行无定迹。

出处:见“北辕适楚”。

比物此志 比物:比类,比喻;志:心意。指用事物行为来寄托、表达自己的心意。

出处:《汉书·贾谊传》:“圣人有金城者,比物此志也。”

变贪厉薄 指改变、劝勉贪图财利、行为轻薄的人使之廉洁忠厚。

出处:《孟子·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宋·孙奭疏:“此章言伯夷、柳下惠变贪厉薄,千载闻之,犹有感激。”

秉节持重 保持节操,谨慎稳重。

出处:《后汉书·伏湛传》:“[伏湛]遭时反覆,不离兵凶,秉节持重,有不可夺之志。”

不明不白 指说话含含糊糊,很不清楚。也形容行为暧昧。

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四折:“怎么不明不白,着他父子每胡厮闹了一夜。”

不挠不折 不弯曲,不屈服。形容节操刚正,意志坚强。

出处:宋·刘炎《迩言》:“夫观钱塘江潮,犹猛士之肝胆决裂,义士之怒发冲冠。观仙都天柱,犹直臣之气,不挠不折,社稷之佐,拓地擎天。”

不以为耻 不认为是可耻的。指不知羞耻。

出处:《邓析子·转辞》:“今墨劓不以为耻,斯民所以乱多治少也。”

不值一哂 哂:微笑。不值得一笑。比喻毫无价值。也表示对某种事物或行为的轻蔑和讥笑。

出处:鲁迅《二心集·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凡大队的革命军,必须一切战士的意识都十分正确、分明,这才是真正的革命军,否则不值一哂。”

不值一笑 不值得一笑。比喻毫无价值。也表示对某种事物或行为的轻蔑和讥笑。同“不值一哂”。

出处:鲁迅《朝花夕拾·死后》:“但同时想,我生存时说的什么批评不值一笑的话,大概是违心之论罢。”又《呐喊·阿Q正传》:“阿Q又很自尊,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在他眼神里,甚而至于对于两位‘文童’也有以为不值一笑的神情。”

才高行洁 才智高超,操行纯洁。

出处:汉·王充《论衡·逢遇》“才高行洁,不可保必尊贵,能薄操浊,不可保必卑贱。”

材茂行洁 才智丰茂,行为廉洁。

出处:《汉书·薛宣传》:“窃见少府宣,材茂行洁,达于从政。”

材茂行絜 絜,同“洁”,干净,廉洁。才智丰茂,行为廉洁。

苍松翠柏 苍:青色。翠:青绿色。指四季常青的松柏。比喻具有高贵品质、坚定节操的人。

出处:清·萧执中《勉县定军山武侯墓楹联》:“古石幽香名士骨;苍松翠柏老臣心。”

扯篷拉纤 指用不正当的手段为人撮合或说情而从中取利的行为。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五回:“我比不得他们扯篷拉纤的图银子。这三千两银子,不过是给打发说去的小厮们作盘缠。”

扯纤拉烟 犹扯篷拉纤。指用不正当的手段为人撮合或说情而从中取利的行为。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五回:“晁书、晁凤也只道胡旦的外公,不过在京中扯纤拉烟,寻常门户罢了。”

出尘不染 比喻身处污浊的环境而能保持纯洁的节操。

出处:宋·周敦颐《周濂溪集·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出乖露丑 乖:荒谬的;丑:可耻的。指在人前出丑。

出处: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下:“已恁地出乖弄丑,泼水再难收。”

揣奸把猾 揣:藏。奸:奸诈,狡诈,虚伪。心藏奸诈,行为狡猾。

出处:元·无名氏《十样锦》第二折:“因某生前揣奸把猾,死后永做饿鬼。”

吹牛拍马 吹牛:吹牛皮;拍马:拍马屁。指爱说大话,喜欢自我吹嘘和一味逢迎巴结别人的行为。

出处:鲁迅《伪自由书·后记》:“我想***如曾某能把那种吹牛拍马的精力……用到求实学一点上,所得不是要更多些吗?”

从井救人 从:跟从。跳到井里去救人。原比喻徒然危害自己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行为。现多比喻冒险救人。

出处:《论语·雍也》:“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人)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

聪明正直 头脑聪明,行为正直无私。形容词人的品质优秀。

出处:《左传·庄公三十二年》:“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

村夫俗子 指粗野鄙俗的人。

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先〈赛四节记·踏雪寻梅〉》:“今朝乐事古应稀,数瓯满饮,休负明时,村夫俗子,枉营营岂知滋味。”

大节不夺 大节:临难不苟的节操;夺:丧失。指面临生死关头,仍不改变其原来志向。

出处:《论语·泰伯》:“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戴盆望天 头上顶着盆子看天。比喻行为和目的相反,愿望不可能达到。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亡家室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

荡检逾闲 逾、荡:超越;闲、检:指规矩、法度。形容行为放荡,不守礼法。

出处:《论语·子张》:“大德不逾头,小德出入可也。”《晋书·戴逵传》:“道家去名者,欲以笃实也,苟失其本,又有越检之行。”

蹈节死义 蹈:履行,实行。坚守节操,以身殉义。

出处:《晋书·元帝纪》:“惟有蹈节死义,以雪天下之耻,庶赎斧钺之诛。”

德厚流光 德:道德,德行;厚:重;流:影响;光:通“广”。指道德高,影响便深远。

出处:《谷梁传·僖公十五年》:“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砥节奉公 磨砺名节,奉行公事。

出处:《明史·周延传》:“延颜面寒峭,砥节奉公。权臣用事,政以贿成,延未尝有染。”《明史·梁材传》:“砥节守公如一日,帝眷亦甚厚。”

砥节厉行 指磨砺操守和品行。同“砥节励行”。

出处:汉·蔡邕《郭有道碑文》:“若乃砥节厉行,直道正辞。”

砥节砺行 指磨砺操守和品行。同“砥节励行”。

出处:王闿运《曾孝子碑文》:“惟先生姿度朴坚,砥节砺行,颖敏足以成学,迂诚足以矫世。 ”

砥砺风节 磨炼品格、节操。

出处:《元史·魏初传》:“请自今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在任一岁,各举一人自代。所举不当,有罚。不惟砥砺风节,亦可为国得人。”

砥身砺行 犹言砥节砺行。指磨砺操守和品行。

出处:《梁书·儒林传序》:“建国君民,立教为首,砥身砺行,由乎经术。”

度己以绳 绳:纠正,约束。指一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为合乎法度。

出处:《荀子·非相》:“故君子之度己以绳,接人则用抴。”

断蛟刺虎 指武艺高强,行为侠义。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载:相传晋周处曾射蛟杀虎,为民除害。

恩恩相报 用恩惠报答恩惠;把有利于人的行为回报给有恩于己的人。

出处:明·罗贯中《平妖传》第十一回:“曾有病,他割下腿上的一片精肉煎汤我吃,我就好了……我会去救他,正是恩恩相报。”

罚不责众 罚:惩罚;责:责罚;众:多数人。指某种行为即使应片惩罚,但很多人都那样干,也就不好***取惩罚的办法去处理了。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回:“况罚不责众,如果主意都不承旨,谅那世主亦难遽将群芳尽废。”

放荡形骸 行为放纵,不拘礼节。

出处: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尽着他放荡形骸,我可也万千事,不折证。”

风骨峭峻 峭峻:山又高又陡。形容人很有骨气,刚直不阿。也比喻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

出处:唐·韩愈《感春》诗:“孔丞别我适临汝,风骨峭峻遗尘埃。”

风云人物 指活跃一时,言论行为能影响大局的人物。

出处:***《别了,司徒雷登》:“因此被马歇尔看中,做了驻华大使,成为马歇尔系统中的风云人物之一。”

蜂狂蝶乱 旧指男女间行为放荡。

出处:明·王玉峰《焚香记·允谐》:“那*奔坞,多少蜂狂蝶乱,毕竟傍谁虚度。”

蜂迷蝶恋 旧指男女间行为放荡。同“蜂狂蝶乱”。

出处:《白雪遗音·岭儿调·草桥惊梦》:“说不尽梦儿里半推半就,蜂迷蝶恋花心动。”

付之度外 度外:心意计度之外。放在考虑之外,形容不计安危、成败的行为。

出处: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负土成坟 背土筑坟。古代认为是一种孝义的行为。

出处:《后汉书·醒荣传》:“会朱普卒,荣奔丧九江,负土成坟。”

改行从善 改变不良行为,诚心向善。同“改行为善”。

出处:《京本通欲***·错斩崔宁》:“不若改行从善,做个小小经纪,也得过养身活命。”

改行迁善 改变不良行为,诚心向善。同“改行为善”。

出处:《新唐书·张巡传》:“巡下车,以法诛之,赦余党,莫不改行迁善。”

改行为善 改变不良行为,诚心向善。

出处: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下》:“天子悲怜其意,遂下令曰:‘夫训导不纯,而陷焉。或欲改行为善,其道无由也。’”

改行自新 改变行为,重新做人。

出处:《汉书·东平思王刘宇传》:“今闻王改行自新,尊修经术,亲近仁人……朕甚嘉焉。”

高风亮节 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操。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高节清风 高节:高尚的气节;清风:清廉的作风。气节高尚,作风清廉。比喻人品高洁。

出处:明·孙明儒《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高节清风今已矣,英雄须识时宜。”

高人雅士 高人:志趣、行为高尚的人,多指隐士;雅:风雅,儒雅。志行高尚、风格儒雅的人。

高山景行 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

出处:《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割股之心 割股:割下自己的大腿肉。为了治好病人,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原是封建阶级所宣扬的一种愚孝行为。后泛指医家全心全意为病人诊治。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四回:“医家有割股之心。”

革心易行 指改正错误思想,改变错误行为。

出处:汉·贾谊《新书·先醒》:“于是革心易行,衣苴布,食疄(田改丰)馂,昼学道而夕讲之。”

狗心狗行 比喻歹毒的心肠、行为。

出处: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三折:“这等人玩的是狗声,这等人使的是狗心狗行。

狗行狼心 比喻行为凶狠,心肠毒辣。

出处:元·白朴《恼煞人》套曲:“恨冯魁,趋恩夺爱,狗行狼心,全然不怕天折挫。”

狗彘不如 彘:猪。形容品行卑劣到连猪狗都不如的程度。同“狗彘不若”。

出处:清·吴璿《飞龙全传》第四十八回:“君有难,臣当不顾其身而救之,岂言退耶!直狗彘不如也!”

狗彘不若 彘:猪。连猪狗都不如。形容品行卑劣到连猪狗都不如的程度。

出处:《荀子·荣辱》:“人也,忧忘其身,内忘其亲,上忘其君,则是人也,而曾狗彘之不若也。”

狗彘不食 连狗猪都不吃他的肉。形容其人的品行极端恶劣。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元后传》:“受人孤寄,乘便利时,夺取其国,不复顾恩义。人如此者,狗猪不食其余。”

狗走狐* 比喻卑劣*乱。

孤履危行 指行为孤高独特。

出处:明·李东阳《冰玉斋记》:“若明仲者,雄谈博辩而人不以为狂,志高远虑而人不以为迂,孤履危行而人不以为异。”

寡廉鲜耻 寡、鲜:少。旧指不廉洁,不知耻。现指不知羞耻。

出处: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谨,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

光明磊落 磊落:心地光明坦白。胸怀坦白,正大光明。

出处:《晋书·右勒载记下》:“大丈夫行事,当礌(磊)落落,如日月皎然。”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七十四:“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昏昧迷暗底便不是好人。”

瑰意奇行 指高明的思想和不平常的行为。同“瑰意琦行”

出处:刘师培《文说·宗骚》:“瑰意奇行,超然高举。”

瑰意琦行 瑰:美石,比喻珍贵;琦:美玉,比喻珍奇,美好。指高明的思想和不平常的行为。

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瑰意琦行,超然独处。”

诡秘莫测 诡秘:神秘不可知;莫测:无法捉摸。指人的行为态度神秘难以揣测。

出处:宋·刘克庄《后村全集·和实之读邸报之一》:“鬼谷纵横舌,终南诡秘踪。”

鬼头鬼脑 鬼:形容人阴险狡诈。形容行为举止诡秘,不光明正大。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巢氏有兄弟巢大郎,是一个鬼头鬼脑的人,奉承的姊夫姊姊好。”

鬼头滑脑 形容行为举止诡秘,不光明正大。同“鬼头鬼脑”。

出处:马云鹏《雁塞游击队》第十七章:“冯福合是做小买卖的,有些鬼头滑脑,对他的话不能全信。”

***煮箦 汉:汉中地区,在今陕西省。箦:席子,此指竹席子。汉中有个人把家里床上的竹席子当作竹笋来煮着吃。比喻仅靠肤浅的知识去生搬硬套而不认真学习真知的荒唐行为。

横行逆施 指做事违反常道,行为不轨。

出处:述之《怎样才能解决江浙目前的危急问题》:“我们知道北伐军为了援救江浙的民众起见,为了铲除帝国主义的工具起见,绝对不能容忍这班强盗军阀在江浙横行逆施。”

厚颜*** 颜:脸面。指人脸皮厚,不知羞耻。

出处:《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南朝·齐·孔稚圭《北山移文》:“岂可使芳杜厚颜,薜荔蒙耻。”

狐媚魇道 指行为妖邪。

出处:《红楼梦》第二十回:“你总不听我的话。倒叫这些人教的你歪心邪意、狐媚魇道的。”又第四四回:“我说那孩子倒不像那狐媚魇道的。”

胡天胡地 用于贬义,形容言语荒唐、行为放肆。同“胡天胡帝②”。

出处:阿英《西门买书记》:“也有一两家兼售古书了,但他们不识货,开价往往是胡天胡地。”

胡天胡帝 胡:何;帝:指天神。什么是天,什么是帝。①原形容服饰容貌像天神一样美丽,后也表示尊敬崇仰。②用于贬义,形容言语荒唐、行为放肆。

出处:《诗经·庸风·君子偕老》:“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荒**** 荒唐*乱,不知羞耻。形容生活糜烂。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九回:“公荒*无道,废贤失败,理宜诛戮。”

秽言污语 指粗俗下流、不堪入耳的话。

出处:唐·宋若华、宋若昭《女语论·和柔章》:“莫学愚妇,不问根源,秽言污语,触突尊贤。”

毁瓦画墁 打碎屋瓦,涂灭已画好的田地界线。比喻一种无益不害的行为。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孟子]曰:‘有人于此,毁瓦画墁,其志将以求食也,则子食之乎?’”赵岐注:“孟子言人但破碎瓦,画地则复墁灭之,此无用之为也,然而其意反欲求食,则子食乎?”

毁钟为铎 将钟改铸为铃。毁大物为小物,比喻随心所欲的愚蠢行为。

出处:《淮南子·说林训》:“心所说,毁舟为杕;心所欲,毁钟为铎。”

毁舟为杕 杕,通“舵”。将船改成舵。毁大物为小物,比喻随心所欲的不当行为。

出处:《淮南子·说林训》:“心所说,毁舟为杕;心所欲,毁钟为铎。”

鸡鸣狗盗 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积雪封霜 形容操守高洁坚贞。

出处:《南史·齐江夏王锋传》:“常忽忽不乐,著《修柏赋》以见志,曰:‘……冲风不能摧其枝,积雪不能改其性。’”

箕山之节 箕山:古代传说唐尧时的隐士许由、巢父隐居的地方。节:名节,节操。指归隐以保全节操。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亦作“箕山之志”、“箕山之操”。

出处:《吕氏春秋·求人》:“昔尧朝许由于沛泽之中,曰:‘……请属天下于夫子。’许由辞曰:‘为天下之不治与?而既已治矣。自为与?啁噍巢于林,不过一枝;偃鼠饮于河,不过满腹。归已君乎!恶用天下?’遂之箕山之下,颖水之阳,耕而食,终身无经天下之色。”

纪纲人论 纪纲:纲法,制度;人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行为准则。封建社会中应遵守的法度纲常、行为准则。

出处:《汉书·武帝纪》:“二千石官长纪纲人伦,将何以佐朕烛幽隐,劝元元,厉蒸庶,崇乡党之训哉?”

嘉言善行 嘉:善、美。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出处:《尚书·大禹谟》:“若允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贤宁。”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五》:“见人嘉言善行,则敬慕而记录之。”

嘉言善状 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同“嘉言善行”。

嘉言懿行 嘉、懿:善、美。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出处:《尚书·大禹谟》:“若允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贤宁。”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五》:“见人嘉言善行,则敬慕而记录之。”

坚贞不屈 坚:坚定;贞:有节操;屈:屈服、低头。意志坚定,决不屈服。

出处:《荀子·法行》:“坚强而不屈,义也。”《后汉书·王龚传》:“王公束修厉节,敦乐爇文,不求苟得,不为苟行,但以坚贞之操,违俗失众,横为谗佞所构毁。”

坚贞不渝 坚守节操,决不改变。

出处:徐迟《牡丹》:“她们不屈不挠、坚贞不渝,任何考验不足以动摇她们。”

矫言伪行 指言论、行为虚伪不实。

洁身累行 纯洁身心,约束自己的行为。累,通“缧”。

竭诚尽节 竭:尽。诚:忠诚。节:节操。表现出最大限度的忠诚与节操。

解衣般礴 脱衣箕坐。指神闲意定,不拘形迹。后亦指行为随便,不受拘束。

解衣磅礴 指神闲意定,不拘形迹。后亦指行为随便,不受拘束。同“解衣般礴”。

解衣盘磅 指神闲意定,不拘形迹。后亦指行为随便,不受拘束。同“解衣般礴”。

解衣盘礴 指神闲意定,不拘形迹。后亦指行为随便,不受拘束。同“解衣般礴”。

解衣槃磅 指神闲意定,不拘形迹。后亦指行为随便,不受拘束。同“解衣般礴”。

金石不渝 像金石一样不可改变。形容坚守盟约、节操等。

尽诚竭节 诚:忠诚。节:气节,义节。竭尽自己全部的忠诚和义节。亦作“尽节竭诚”、“尽心竭诚”、“尽忠竭力”、“尽忠竭诚”、“尽忠竭节”、“竭忠尽节”。

荆人涉澭 荆人:楚国人。澭:澭水。楚国人过澭水。后用以讽刺拘泥于成法,不知道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通的行为。

出处:《吕氏春秋·察今》:“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酒后无德 指醉酒之后胡言乱语或行为出路。

举止不凡 举动不平凡。形容人的行为动作非同一般,与众不同。

出处:清·壮者《扫迷帚》第五回:“昨见二君举止不凡,询及栈主,始知兄即吴江卞某,此弟生平最敬佩的人,敢问此位名姓?”

举止大方 举动不俗气,不做作。形容人行为动作不拘束,堂堂正正。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一回:“若是正经的女子,见了人一样,不见人也是一样,举止大方,不轻言笑的,那怕他在街上走路,又碍甚么呢?”

举止言谈 行为举动和说话言论。指人的外在风度。

出处:唐·杜牧《罪言》:“山东之人,叛且三五世矣,今之后生所见,言语举止,无非叛也,以为事理正当如此,沈酣入骨髓,无以为非者。”

矩步方行 行走时步伐端方合度。指行为举止合乎礼仪规范。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二回:“……这样先生,断不能矩步方行,不过东家西席,聊存名目而已。”

捐残去杀 指放弃残暴和***的行为。

狂朋怪侣 行为狂放不循常轨的朋友。

出处:宋·柳永《戚氏》词:“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

狂朋怪友 行为狂放不循常轨的朋友。同“狂朋怪侣”。

出处:元·杨文奎《儿女团圆》楔子:“见你每朝逐日,伴着那火狂朋怪友,饮酒作乐。”

狂朋恠友 行为狂放不循常轨的朋友。同“狂朋怪侣”。

亏心短行 亏损天良,行为恶劣。

出处:元·高明《琵琶记》第五出:“须听,我没奈何分情破爱,谁下得亏心短行?从今后,相思两处,一样泪盈盈。”

狼心狗行 心肠似狼,行为如狗。比喻贪婪凶狠,卑鄙***。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回:“昔日以汝为忠义,推为盟主;今之所为,真狼心狗行之徒,有何面目立于世间!”

磊落光明 襟怀坦白,光明正大。

出处:《明史·王恕马文升刘大夏传赞》:“绸缪庶务,数进谠言,迹其居心行已,磊落光明,刚言鲠亮,有古大臣节概。”

磊落轶荡 轶荡:旷达。心胸坦白,行为无所拘忌。

出处:宋·吕祖谦《东莱博议》卷一:“英雄豪悍之士,磊落轶荡,出于法度之外,为君者亦当以度外待之。”

离经畔道 ①指思想、言行背离儒家经典和规范。②指背离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和行为规范。

出处:元·费唐臣《贬黄州》第一折:“且本官志大言浮,离经畔道,见新法之行,往往行诸吟咏。”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七回:“子真不待教而诛之人也!吾房中师弟授受,绍闻知之统,继精一之传,岂可以容离经畔道之人哉!”

礼坏乐崩 古代制礼,把它当作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把制乐人微言轻教化的规范。形容社会纲纪紊乱,骚动不宁的时代。

出处:《汉书·武帝纪》:“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今礼坏乐崩,朕甚闵焉。”

绳字开头的成语

导语:下面的成语你见的多吗?会经常用吗?如果不会的话,就跟着我一起来学习吧!

 羚羊挂角 l?ng y?ng gu? jiǎo 羚羊夜宿,挂角于树,脚不着地,以避祸患。旧时多比喻诗的意境超脱

 哀梨蒸食 āi l? zhēng sh? 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疾言遽色 [ j? y?n j? sa ] 释义:言语神色粗暴急躁。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

 东海扬尘 dōng hǎi y?ng ch?n 大海变陆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 : 形容刻苦自勉。

 冬烘先生 指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

 董狐直笔 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记载。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

 栋折榱崩 d?ng zh? cuī bēng 梁椽毁坏。比喻当政的人倒台或死去。

 斗方名士 dǒu fāng m?ng sh? 旧指冒充风雅的人。

 斗酒百篇:形容才思敏捷。?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斗粟尺布 dǒu s? chǐ b? 比喻兄弟间因利害冲突而不和。

 斗转参横 dǒu zhuǎn shēn h?ng 北斗转向,参星打横。指天快亮的时候。

 斗折蛇行斗折:像北斗星的排列一样曲折。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豆重榆瞑: 原指多吃大豆使人发胖,吃榆能使人久睡。后形容人本性难改。三国魏?稽康《养生论》:?豆令人重,榆令人瞑。?

 独出机杼 d? chū jī zh? 独:独特,特别。机杼:织布机和织布梭,引申为织布方法。比喻文章的命题和构思独特新颖,与众不同。

 独茧抽丝 比喻诗文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亦比喻单相思。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绮,讲之独茧抽丝。

 独行其是 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只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

 笃近举远:笃:忠实,厚道。举:举荐,选拔。对关系近的厚道,对关系远的举荐,指同等待人。?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蠹居棋处 d? jū q? chǔ 比喻坏人深入社会,散布各处。

 蠹众木折 d? zh?ng m? zh? 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灾祸。?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端本正源 端:端正,清理。本:根本。源:根源。指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端本正源者,虽不能无危,其危易持。?

 断齑画粥 du?n jī hu? zhōu断:切断。齑:酱菜或腌菜之类。指食物粗简微薄。形容贫苦力学。

 堕甑不顾 du? zang b? g? 甑落地已破,不再看它。比喻既成事实,不再追悔。

 阿党相为 ē dǎng xiāng w?i 阿党:偏袒、偏私一方。为了谋求私利相互偏袒、包庇。

 扼吭夺食 a gāng du? sh? 扼住喉咙,夺走吃的东西。比喻使人处于绝境。

 扼吭拊背 a gāng fǔ bai 掐着喉咙,捺住脊背。比喻控制要害,制敌死命。

 饿虎之蹊 比喻非常危险的处所。

 断雁孤鸿 鸿:鸿雁。离了群的孤独大雁。比喻孤身独处,多指未成婚的男子。

 断织劝学 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断杼择邻 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

 对床夜雨 指亲友或兄弟久别重逢,在一起亲切交谈。?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

 多藏厚亡 指积聚很多财物而不能周济别人,引起众人的怨恨,最后会损失更大

 多歧亡羊 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也比喻学习的.方面多了就不容易精深。

 掇菁撷华 duō jīng xi? hu?掇:拾取。菁:精华。撷:摘取。选取事物的精华。

 度己以绳 绳:纠正;约束。指一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为合乎法度。《荀子?非相》:?故君子之度己以绳,接人则用抴ye。?

 耳鬓斯磨 ěr b?n sī m?形容亲密相处的情景(多指小儿女)。

 耳目股肱 ěr m? gǔ gōng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起到耳朵、眼睛、手

 臂的作用。比喻辅佐帝王的重臣。也比喻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发言盈庭 形容好多人聚在一起议论,意见纷纷,得不出一致的结论。

 发综指示 fā zōng zhǐ sh?猎人发现野兽的踪迹,指示猎狗跟踪追捕。比喻在后面操纵指挥。

绳字开头的成语有:

绳之以法、绳锯木断、绳其祖武、绳床瓦灶、绳愆纠谬、绳墨之言、绳趋尺步、绳愆纠缪、绳先启后、绳头小利、绳枢之士、绳营狗苟、绳不挠曲、绳枢之子、绳枢瓮牖、绳厥祖武、绳一戒百、绳愆纠违等。

1、绳之以法:意思是根据法律制裁。作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指用法律来制裁。

出自《后汉书·冯衍传》

原文: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绳之以法则为罪,施之以德则为功。

译文:以汉文帝那样的英明,魏尚那样的忠诚,当魏尚被绳之以法时,他便成为罪人;当魏尚被法外施恩时,他又成了功臣。

2、绳锯木断:意思是用绳当锯子,也能把木头锯断;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作宾语、分句;含褒义。

出自《鹤林玉露》卷十

原文: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译文:一天偷一文钱,一千天就偷一千文钱,用绳子去锯木头锯到最后木头也会断,水滴一滴一滴也能把石头滴穿。

3、绳其祖武:意思是踏着祖先的足迹继续前进,比喻继承祖业。作动宾式;作谓语;比喻继承祖辈事业

出自《诗经·大雅·下武》

原文:“昭兹来许,绳其祖武”

译文:“光明显耀好后进,遵循祖先的足迹。”

4、结绳而治:意思原指上古没有文字,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治理天下。后也指社会清平,不用法律治国的空想。作谓语、宾语;指原始管理方法

出自《周易·系辞下》

原文: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译文:上古时期的人用结绳来记事以治理天下,后世的圣人又改为以契刻文字的方式来记录事情

5、蝇营狗苟:意思是比喻为了追逐名利,不择手段,像苍蝇一样飞来飞去,像的不知羞耻。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出自唐·韩愈《送穷文》

原文:蝇营狗苟,驱去复还。

译文:像到处钻营,驱赶开了又马上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