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封三祝解释和意思,华封三祝铜钱

tamoadmin 成语讲堂 2024-06-20 0
  1. 高中历史明朝时期货币演变特点
  2. 床头放三样东西比较旺财
  3. 七赤铜钱什么铜钱做?红色的铜钱吗?
  4. 新房装修大门门坎下放硬币钱是什么意思
  5. 有关红包的诗词有哪些?
  6. 不什么起什么成语有哪些成语有哪些?

上古的镜,就是大盆的意思,它的名字叫监。《说文》中说:“监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在三代之初,监都是用瓦制成的,所以古代的监字是没有金字旁的。到商代初年的时候,开始铸造铜鉴,后来鉴字也有了金字偏旁。商周时期,虽然有铜鉴,但是瓦鉴依然通行。到秦朝时期,才开始铸造铜镜,因为镜的适用优于鉴的方面很多,所以到秦以后,再不用水作鉴了。秦汉以后,镜的使用更加广泛,镜的制作也更加精良。它的质料包括金、银、铜、铁等,以铜最为多,也有镀金银的、背面包金银的、或镶嵌金银丝的。隋唐以来,还有带柄的、四方的,各种花纹应有尽有。直到明代末期,开始有以玻璃为镜子的。清代乾隆以后,玻璃开始大兴于民间。直至民国初年,少数边远地区还有以铜为镜子的。

镜以秦为最古,然而秦镜流传到今天的,都是出土之物,传世的都不可得到。因为古代,死人用镜赠于殓者,即用镜殉葬,取其炤幽冥的意思,时代沿袭成为风气.因此古代的名镜大多入土。可是古镜铜质好的,入土多年,都不会失去其良美的质地。因此几千年后,仍可以看到古人的伟器。

镜虽然开始于秦朝。但是真正的秦镜实际上却难以得到。因为秦朝短促,产物也有限,而且,殉葬的风气也不比后朝,所以现在所得到的最古的镜大多是汉朝的产物。汉镜的制作极为精巧,且多有嵌镶珠宝的。铭文大多为十二辰,大概是取其自我勉励的意思。尚方的御镜尤其多,所以出土的古镜,泽漆光明、花纹明丽、匀净无疵、字划清晰、笔势纵横。汉代的铜镜都有铭文,其铭文都是吉祥语句,如家势富昌、宜子孙、大富贵、大吉祥等。镜的名称则有日月镜、十二生辰镜、尚方御镜、辟邪镜、仙人镜、神人镜、宜官镜等,不可尽数。大概都用铭文或者作者为其取的名字。只有唐代时制有透光镜,镜背的字迎着太阳或灯光时,都可以明显地映射于墙壁之上。

华封三祝解释和意思,华封三祝铜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综观中国古代铜镜发展的历史,从四千年前我国出现铜镜以后,各个时期的铜镜反映了它的早期(齐家文化与商周铜镜),流行(春秋战国铜镜),鼎盛(汉代铜镜),中衰(三国、晋、魏、南北朝铜镜),繁荣(隋唐铜镜),衰落(五代、十国、宋、金、元铜镜)等几个阶段。从其流行程度、铸造技术、艺术风格和其成就等几个方面来看,战国、两汉、唐代是三个最重要的发展时期。

铜镜的产地,以山东、河南、陕西、安徽为最多,现在各地均已挖绝,只有安徽亳州还不时有出土。

铜镜源流

殷商时代出土的铜镜至今发现的只有五面,一面镜背有弓形钮,饰以席纹和鳞纹图案。另四面均为圆形,镜背有拱形环钮,且分别装饰以叶脉或多圈凸弦纹,镜成近平或微凸,镜身较保此时铜镜纹饰具有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也见于同时出土的其它器物上。如铜镜上的弦纹、乳钉纹,也常见于殷代的铜镜。

西周铜镜迄今发现的有十五面,均为圆形。镜面平直或微凸,镜身较薄,镜钮有橄榄形、弓形、半杯形、长方形等多种。可分为素镜、重环纹镜、鸟兽纹镜三类。西周时期以素镜为主。这一时期晚期,镜背的纹饰发生了变化,新出现了动物纹饰,打破了传统的风格。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铜镜盛行发展时代。战国铜镜的特点是:形体轻巧,纹饰精致,线条流畅,一扫前期铜镜幼稚朴拙的风格,展现出青铜工艺的新面貌。此时铜镜多为圆形。纹饰表现手法多样,有浅浮雕、高浮雕、金银错、嵌石、彩绘等。图案多***用地纹衬映主纹手法,主纹地纹相映成趣。图案显得完善而和谐。根据春秋战国铜镜的主题纹饰图案划分类型。共分为如下几类:

1、素镜类:全素镜、弦纹素镜、宽弦纹素镜。

2、纯地纹镜类:羽状地文镜、云雷地纹镜。

3、花叶镜类:叶文镜、花瓣镜、花叶镜。

4、山字镜类:三山镜、四山镜、五山镜、六山镜。

5、菱文镜类:折叠式菱纹镜、连贯式菱纹镜。

6、禽兽纹镜类:兽纹镜、凤鸟镜、禽兽纹镜。

7、蟠螭纹镜。

西汉铜镜在制作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很***展。西汉初期至帝时期,铜镜逐渐厚重,纽多作半球形,或作柿蒂形。图案布局和纹路也有新的变化,出现了以四乳钉为基点组织的四分法布局形式,主纹突出,地纹逐渐消失。主题纹饰素朴,图案结构简单,改变了战国时期那种严谨的细密风格。西汉晚期至东汉中期,规矩镜成为最精美的类型,纹饰以四神为主,图案有四神、动物、禽鸟及群邪、羽人之类,活泼生动。纹饰布局突破了“心对称”古样设计,出现了“轴对称”式新风格。此外,“透光镜”的出现,也给汉代铭文镜带来极大光彩。所谓透光镜,是指将镜面对着日光或其它光源时,与镜面相对的墙壁上能映像出镜背文饰或铭文的字样的铜镜。汉代除了继续沿用战国镜外,最流行的铜镜大致有下列15类:

1、蟠螭纹镜类:缠绕式蟠螭纹镜、间隔式蟠螭纹镜、规矩式蟠螭纹镜。

2、蟠虺纹镜类:方格四虺镜、连弧蟠虺纹镜。

3、草叶纹镜类:四乳草叶纹镜、规矩草叶纹镜。

4、星云镜类。

5、连弧纹铭文镜。

6、重圈铭文镜。

7、四乳禽兽纹镜。

8、规矩纹镜类:四神规矩镜、鸟兽纹规矩镜、几何纹规矩镜,简化规矩镜。

9、多乳禽兽纹镜。

10、连弧纹镜。

11、变形四叶纹镜。

12、神兽镜类:重列式兽镜、环绕式神兽镜。

13、画像镜类:历史人物画像镜、神人车马画像镜、四神、禽鸟画像镜。

14、夔凤纹镜

15、龙虎纹镜类;龙虎对峙镜、盘龙镜。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我国的铜镜制造业进入中衰期。这个时期风格仍沿袭汉镜,以三角缘神兽镜最为流行。铜镜纹饰常以民间故事为题材。此外,还出现了佛像图纹,这也是该时期铜镜的一个显著特点。

隋唐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十分繁荣昌盛的时代。它结束了300多年的分裂割据,而又复统一;它吸收了四夷兄弟民族的文化,而融汇一体。铜镜工艺有强烈的时代感,它同整个文化一样,不仅铸制工艺上攀登了空前的高峰,而且在装饰艺术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工艺上,锡和银的合金比例加大(占40%左右)使镜面显得特别亮洁而泛现白光泽,映影十分清晰。造型上既端重厚实,又精致玲珑,形状不一,有葵花、菱花、方形、六角、八角、亚形等式样。装饰上自由活泼,大方美观,趋于世俗,寓有吉祥富贵和向往仙山琼阁的审美观念,有凤凰、天鹅、鸳鸯、喜鹊、珍鸟、狮子、天马、白鹿、云龙、海兽、牡丹、莲荷、葡萄、花束以及嫦娥奔月、王子晋吹箫引风、仙人、月宫等珍禽异兽、花鸟虫鱼、神话传说,无所不有,丰富多彩,斑斓瑰丽,正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繁荣昌盛蒸蒸日上的景象。唐以后的五代只经历了半个世纪,在艺术上可以说是唐代的遗风。这时很少有新镜问世,民间多沿用唐镜,即使铸制新镜也见不到特色了。

宋代在经济和科学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反映在铜镜工艺发展上又出现了一个***。但由于铜的产量所限,宋朝铜禁比较严,加上铜镜的用量大,故而宋镜铸造得比较薄,合金工艺赶不上唐代。然而,它的进步主要表现在装饰艺术上。当然,装饰艺术与审美观也有密切的关系,宋代世俗地主阶级、士大夫阶层经过唐代繁华的社会之后,他们的审美转向了对山水花鸟的自然界,这是宋代美术上山水花鸟画勃起的主要原因。这种美学情趣很自然的就反映在铜镜的装饰艺术上了。因此,我们所看到的宋镜的装饰题材中多为写生画的缠枝花草、鸟兽鱼虫、山水楼台、小桥流水人家以及陶醉在自然美中的“隐居”者。这些题材往往用精细的浮雕,追求真实的美感表现出来,毫无神秘的气氛,犹如从社会生活或自然界录下的一个个镜头,或说是画家一幅幅写生画。这样的装饰,是中国铜镜艺术发展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显示了强烈的时代感。我们还可以看到宋镜的特点,在镜的造型上多样,特别是带柄镜已大量出现。有的镜上铸有印记、铸镜作坊、年月、姓名和州县检查官记等,表明宋代不仅有官办铸镜作坊,而且民间铸镜作坊也很多。元明时代的铜镜沿用宋镜风格,不但没有发展而且趋于衰退,可以说是中国铜镜发展史上的尾声。特别是明代铜镜装饰十分粗糙,而且把以钮为中心的圆形图案改造成为分上下左右关系的进深画面了。题材中除一部分平面高浮雕的亭阁人物之外,大量是素面铸字,如“长命富贵”、“福禄祥祯”等。到明代中叶以后,由于玻璃的普遍使用,铜镜就失去了实用价值,一般用于避邪,称为压胜镜,其艺术价值就谈不上了。

铜镜价值

铜镜是照面饰容的日常用具,又是精美的工艺品。它铸造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遗产的珍品。铜镜的背面装饰着各种花纹和铭文。这些纹饰和铭文的产生与流行,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及时代风尚有一定的关系。由于镜背面积小,纹饰所选用的题材更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为我们认识和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铜镜在考古学研究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我国古代墓葬中常见的随葬品。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铜镜有着各自特征,它又成为古代墓葬中断代大标准器之一

铜镜伪制

仿古作伪

识别仿古镜首先要了解仿镜的类型、仿镜的时代,特别是找出不同时代仿镜的特征和规律。

仿镜的时代

所谓仿镜的时代,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我国什么时候开始制作仿古镜?二是仿镜中仿制哪些时代的镜子?

一种意见认为:铜镜仿古是从唐代开始,宋以后宫廷、民间仿古镜盛行,各种样式的镜均仿。一种意见认为:仿古镜始于宋代,唐代不仿汉镜,仿汉镜是从宋代开始的。另一种意见认为:宋并不仿汉镜,过去一直认为的许多宋仿汉镜实际上是明代仿镜。

仅从仿镜的时代来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可见研究、识别仿制镜,对于广大的文物考古工作者来说,实属当务之急,因它涉及到鉴定、收藏、征购、出售等多方面,必须谨慎从事。

仿制的手法

从目前所知,仿镜不外乎三种方法,即用早期镜直接翻模;用摹本仿照制模和碎镜拼接法。第一种方法简单,制作容易,识别起来,说易也易,说难也有一定难度。因为原镜花纹、铭文清晰、线条流畅,而直接翻模镜,虽然镜型相同,但往往纹饰、铭文模糊,线条不流畅,显得板滞。一眼望去,感觉便不一样,容易鉴别。但是的确有些真镜,由于年代久远,制作不精,铭文、纹饰也较模糊,而一些仿镜也仿得不错,因些仅用这些标准确定仿镜是不易的。在镜型、纹饰、铭文相同的情况下,还需注意铜镜的铜质、镜体厚重。

用原镜作摹本仿照制模的情况就复杂一些了。至少有两种情况,一是完全按照原镜纹饰图案、铭文仿刻于模范上,铸成的铜镜虽然型有异,但铭文、纹饰大同小异,需要加以比较、确定是否仿镜。二是虽然以原镜为摹本但铸镜匠师又加刻纹饰和铭辞,铸出来的镜子有的纹饰与铭辞时代不合,如明明是汉镜却加上明代镜中常见的铭辞;有的形制与纹饰不等。只要稍为熟悉中国铜镜,这类镜子倒容易识别。

还有一种既碎镜拼接法:即粘补铜镜,大概铜镜从地中挖出来的时候,完整的一百个中没有一个,多数都是破碎或缺损的,作伪者将破碎零片焊粘成一个整体,其缺损之处,则另用铜锈补上,凡市上的铜镜,其镜面不光滑而有绿锈的地方,都是添补之处。但镜则的确是古镜。

仿镜的类型

各个时代仿镜的类型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种类型的镜子,不同时代仿制也有侧重点。

唐代仿镜: 唐代是否有仿镜?尚有不同看法。

宋代仿镜:有人认为宋不仿汉镜,也有人认为宋已仿汉镜,但主要是仿唐镜。根据目前所见资料,宋代确已仿汉唐铜镜。

仿汉镜:日光镜、昭明镜、清白镜、画像镜、规矩镜、龙虎镜。

金代仿镜:金代主要仿汉、唐、宋镜的图案。

仿汉镜:星云镜、四乳“家常富贵”镜、日光镜、昭明镜、规矩镜、四兽镜、画像镜、清白镜、龙虎镜。

仿唐镜:海兽葡萄镜最多。

仿宋镜:花卉镜、八卦镜、湖州无镜。

明清及民国时期仿镜: 仿古风气极盛,宫廷民间均仿,各个时期的镜子都仿。

仿战国镜:日光镜、昭明镜、规矩镜、盘龙镜、龙虎镜、双凤镜、画像镜、蟠螭镜。

仿唐镜:海兽葡萄镜、花鸟镜、弯兽镜。

仿宋金镜:人物故事镜、湖州镜、双鱼镜、铭文镜。

从以上各个时代仿镜的类型看,汉代的日光、昭明等铭文镜、规矩镜、画像镜、龙虎镜,唐代的海兽葡萄镜、瑞兽镜、花鸟镜,宋代的湖州镜、八卦镜等是后世仿制的重要镜类。其中汉代的日光、昭明镜几乎历代都仿。明确了各时代的仿镜,对于鉴别仿镜无疑划出了重点范围。

不同的时代 ,铜镜具有不同的特点,都会受到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习俗的影响。真镜如此,仿镜又怎样呢?我们认为仿镜虽然具有真镜的特点,但毕竟不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必然或多或少地显露出仿镜所处时代的某些特征,总结不同的时代的仿镜特征是极为重要的。

各时代仿镜的特征

要掌握各时代仿镜的特征最重要的还是发解各时代铜镜的特点,即形制、纹饰、铭文、铜质等方面。有关这些前面已经阐明,不必重复。这里还需强调几个重要特征。

铜质有别。由于宋以后是我国铜镜合金成分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含锡量明显地减少,含铅量增多,锌的比例也加大。因此铜质、色泽均有变化。这应是辨别仿古镜与真镜的一个重要方面。

宋仿镜质地不如汉唐镜。质较软,黄铜质,黄中闪红。金仿镜一般比仿宋镜铜质略泛黄。明清宫廷仿镜虽然是黄铜质的,但明仿镜黄中闪白,清仿镜黄中闪黄。

品相有异。合金成分的变化,带来的质地和色泽的不同,也必然影响到铜镜的优劣。宋金信镜铜质粗糙,纹饰模糊,线条粗放,显得板滞。明清仿镜纹饰远不如汉唐精致,也汪如宋镜,这与日月明清仿镜含锡量大大减速低,含锌量大幅度增加有关。当然明清仿镜也有很好的。

形制不同。铜镜虽然一般不大,镜背面积小,但在这一小块天地中,各时代的匠师在纹饰、铭文、外形、划分纹饰的圈带、边缘、钮、钮座等各个方面花样翻新、极尽变化。我们对比不同时代的各部位的特征,掌握哪怕是微小的变化,也是区分真镜与仿镜的重要方面。仅举几例:宋仿唐菱花形、葵花形镜,唐代此类镜均为入出形,而宋代多六出形,即使是八出形,唐宋弧边曲度也不尽相同。

金代仿镜中,不管仿哪能个朝代,如果有錾刻的官府检验的文字和画押,便极易辨明。

明清仿镜镜缘直齐、棱角分明。钮的差别较大。明代银锭钮居多,明清钮顶平且面积比宋元仿镜大得多,还多在平顶上铸出铭文。

增加内容。前面已提到,在用原镜摹本仿照制模时,当时匠师又加上一些纹饰和铭辞。据我们看到的一些资料,所增加的,图纹和铭铭文在内容及形式上,虽然随意性很强,没有非常明确的规律,但从许多仿制镜增加的内容看,增加铭文的占绝大多数,而这些后加的铭文,最多的又是那些铸镜作坊、店铺和匠师的名号,极少数应是铜镜使用者的姓名。

从增加铭文所在位置看,大致有几种不同的情况,视原镜的纹饰内容而定。原镜只有纹样没有铭文的,增加的铭文多在纹的一处或二处地方,压住了原纹饰的一部分。原镜内区为纹饰外区为铭文的,增加的图文有的放在纹饰内。原镜没有纹饰仅有铭文的,如果是单圈带铭文镜,增加的铭文则加在原铭文圈带中,如果是二周圈铭文的,增加的铭文一般加在外圈铭文中。

粗略地统计一下,增加的铭文有:宫、陈、孙、笪、曹、李、吕、赵、马、祁家、曹铺、孔记、吕造、马青、鲁家造、张家造、李泰山造、李铺青铜、***充李镜真乃猪狗、祁家包换青铜、谢少塘造包换青铜等。

这些增加的内容,有的极明显,有的则比较隐蔽,本来镜子是一个平面,面积不大,可一览无遗,但有时因纹饰复杂和模糊,未深加注意,以至某些重要的着录中也出现失误,将后增加内容的仿制镜子定为原时代镜子。

铜镜鉴定

近年来古铜镜的收藏越来越为收藏者所关注,仿冒的古铜镜也开始出现。由于不同时代铸造的铜镜具有不同时代的特征,因此收藏者辨别古铜镜的真伪,首要的还是应该从铜镜的性质、纹饰、表现的内容等方面,对各时代的铜镜进行充分的了解。古代的铜镜传于今日的,均是出土的文物。所谓出土文物,不是指兵荒变乱的流落地中,大致都是墓中的殉葬之物。古代,墓葬必用水银,因此今日出土的铜镜必均受有水银的染变。但因铜质的优劣及水银的强弱,它的水银色也自不相同,有银色的、有铅色的。铜镜的质地晶莹,又先得水银沾染,年久入骨,满背水银,千古亮白,称为银背;如果先受血水秽污、再受水银侵入,其铜质复杂,则色如铅,年远色滞,称为铅背;还有半水银半青绿朱砂堆的,先受血肉秽腐,其半日久酿成青绿,其半净者,乃染水银,故一镜之背二色间杂也。现在的铜镜以银背为上品,铅背次之,青绿又次之。如果铅背埋土年远,遂变纯黑,谓之黑漆背,此价尤其高,但这种颜色也较易伪作。

在此基础上,收藏者还可以通过听声、看形、辨锈、闻味等几个方面,来辨别古铜镜的真***。听声就是敲击铜镜,通过铜镜发出的声音来辨别真伪。由于新老铜镜在制作时,铜、锡、铅等原料配置的比例不同,因此,其发出的声音也不相同。

新仿的铜镜和老的铜镜在声音上是有很大区别的。老的铜镜普遍声音比较低沉、圆润。而新仿的铜镜声音比较清脆,甚至是刺耳。你比如说这个是新仿的铜镜,我们敲一下它的声音,一定是很清脆的。像这样的老铜镜,声音就不一样,因为它的结构不一样,它的声音就比较沉稳,声音上它是有区别的。

除了声音上的辨别外,“看形”也是鉴定古铜镜的一个小窍门。“看形”就是研究铜镜的形状,从形状上对古铜镜的真伪进行辨别。为保证铜镜能具有真实、清晰的效果,古人在铸造铜镜时,镜子的大小和弧度有严格的比例关系。一般来讲,小一点的铜镜可以看到比较平缓的弧度,超过20公分的铜镜就基本是一个平面,看不出明显的弧度起伏。而新仿的铜镜弧度与镜子的大小普遍不成比例,大铜镜弧度很大,小铜镜弧度收缩不自然。所以,仿制铜镜照出的人和景物,往往不清晰,甚至变形。除“看形”外,辨别铜镜上的锈和铜的味道,也可以对古铜镜进行真伪方面的鉴定。

从锈上来说,新仿的铜镜,它的锈是后做上去的。***取了一些化学的作用,或把一些老铜器上的锈划下来以后,用胶和起来粘连在上面,可以用水来辨别。仿制品的铜镜,你把它放在水里,它会出现几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它不沾水,有锈的地方它不沾水,是逆水的,就象荷叶沾水一样的感觉。沾水以后,新仿制的铜镜有这样几种味道,一种是硫酸味;一种是臭味,碱烧过的那种臭味;还有一种是铜腥味。就是刚炼出来的铜作成的铜镜,也有一种铜腥的味道。而老铜镜一般有一种铜香味,我们说的铜香味,就是出土后的泥土香味。

铜镜行情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青铜器收藏中铜镜是不容忽视的。古代的铜镜制造是精美绝伦,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铜镜以战国、两汉和唐代的最为者名。铜镜的收藏远不如收藏邮票、古钱币、纸币、外币那幺热门,专门收藏铜镜的人比较少。但投资收藏铜镜无论从经济价值还是观赏价值都是值得的。目前收藏铜镜具有有利的条件,因为收藏的人少所以其价格不是很高,而且近年来旧货市场上的铜镜不算少。近期虽有粗制滥造的***品充斥市场,但历代传世和出土的铜镜也很常见。目前国家文物商店的铜镜价较高,品相好的汉镜多在1000元到800元之间,品相差一点的也标到600元。钱币商店放有十几面历代铜镜都在几百元以上。

虽然铜镜的标价很高,但成交价却不高:一般的汉镜是一二百元之间;宋代、金代的人物镜也大都在200元以下;宋代素镜仅几十元钱;元、明、清的铜镜价格就更低一些。其要价一般高出实际价几倍甚至十几倍,但大都有元可以成交的镜子现在需要上千元。一些款式、品相特殊的,则可卖到2500元左右。

当然铜镜收藏也有不利的因素。一是因为收藏铜镜的人少,市场没有形成固定的价格。同样一个铜镜,要200元是它,要300元也是它。二是铜镜在考古学中常常做为标准器来断代。由于铜镜是作为考古学中的一个内容来研究,在学术上没有象钱币一样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所以没有专门的学术团体和独立的铜镜收藏组织。三是有关铜镜方面的专着、参考书和铜镜图案比较少,也给收藏研究者带来不便。

铜镜做为历史文物,除具有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处,其经济价值也很可观,一位收藏家10年前收的20铜镜,当时平均二三十元一面,现在平均在100元以上。前两年花七八十元能买到一块人物镜,现在大约要花150元左右才能买到。所以收藏铜镜是一项极好的经济投资和知识投资。近来有很多人开始收藏铜镜,从收藏几面的到收藏几十、几百面的均有。[1]

高中历史明朝时期货币演变特点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再有: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战争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 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1元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 九钱五分 中白米(石) 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石) 八钱三分 白面(斤) 九文 银每两换钱 一千文” 还有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2元 结论 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 1 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 2 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 3 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 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 5 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 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 = 人民币2000元 = 10两白银 1两白银 = 人民币200元 = 1000文钱 = 1贯(吊)钱 1文钱 = 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只作为老百姓观看古装电视剧,武侠***时换算之用。 验证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数据,便于验证晓林给出的换算方式,提高感性认识: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 = 唐朝时,初级公务员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 = 清朝的局级干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 那些当官的,那个家里没有个几千万的? 乾隆初年,捐一个道台需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两银子 = 花270万就可以买个厅级干部当当,明码标价。 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极为混乱。不同朝代之间有差异,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区之间有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 清代的度量衡制度主要是“库平营造制”,与明代基本相同。一斤约等于国际标准制的600克(5***克多点)。这套度量衡制度在香港、新加坡等地还有残余。如香港、新加坡等地黄金的计量单位“两”、“钱”就是用库平营造制的计量单位。一“两”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一“钱”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 1930年代,南京***为了与国际接轨,并统一中国度量衡制度,解决不同地区之间度量衡差异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障碍 ,促进经济发展,进行了度量衡改革。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习惯需要,将“库平营造制”改革为“市制”,为与国际接轨,将“市制”与国际标准制方便换算。特将“一营造尺”改为“一市尺”,等于33.33厘米=0.3米;一公里等于二市里。“一库平斤”改为“一市斤”等于500克=0.5公斤。 “一升”=一“公升”。所以,此次度量衡改革又称“一二三制”。“市制”与“库平营造制”计量接近,老百姓易于接受。而市制与公制换算简单,能为国际贸易接受。俗称“斤有所短、尺有所长”,即市斤比库平制重量小,市尺比营造制长。 此次度量衡改革堪称成功。为以后的度量衡制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至今仍在发挥其基本作用。 民国时期的另一个大的改革是币制改革。 北洋***时期在币制改革上的一个较大动作是“废两改元”。清末时,虽然中国也有银铸币,但货币制度是以银两为单位,制钱(包括铜钱与铜元)为主要流通的辅币。货币单位相当混乱。既有以库平两为单位的计量,也有以海关两为单位的计量。同时,银铸币和银两的成色也极不一致。这个混乱的币制极大地阻碍着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于是,就有了第一次币制改革 :“废两改元”。即北洋***颁布“国币条例”,规定以银元为基本货币单位,停止银两流通。一元银元重库平银七钱二分,含银量为85\%。一元等于十二角(仿英制)。以铜元为辅币,停止铜钱的流通。一元银元与铜元的比价基本上在180--188之间涨落。俗称“洋长洋短”。每日银楼或银行都会发布当日银价。当银价上涨时,称为“洋长”,当银价下跌时称为“洋短”。民间小额交易基本上以铜元计价为主。银行发行纸币以元为单位,一元纸币兑换一元银元。货币以银为本位。 这次币制改革使全国的金融制度得到了基本统一。但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 另一次币制改革是南京***为解决金融危机而进行的。30年代时美国货币放弃银本位,实行金本位制,规定1盎斯黄金等于35美元。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伦敦)收购白银,导致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中国的货币制度是以银为本位,但自己产银不多。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使中国白银出现大量外流,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者在东北、华北大搞武装走私,使中国白银出现大量外流。同时,银价格上涨使中国的货币升值,进口狂增、出口受阻,影响经济与发展国际收支平衡,如不及时改革将导致中国金融崩溃。南京***与英国、美国谈判货款为币制改革提供外汇保证。最后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详见《中美白银谈判》)。于是,南京***决定进行币制改革,停止银元流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后增加)四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用于交易与完粮纳税。法币与英镑、美元挂钩。 现在看电视剧常常感到可笑,古人能名动辄使用几十两,甚至几百、几千、几万两银子。更有甚者,竟然常常能够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 这里有两个误区。一是以为古代一两银子等于今日的一元钱。二是以为古代的银票就是今日的钞票或者支票了。 其实,古代中国银子缺乏,银子的价值很高的。一两银子等于制钱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后)。而直到清末,一斤(相当于1.2市斤)猪肉只要二十文钱,一亩良田只要七至八两银子或者十二、三个银元。几两银子、几十两银子是件大事情了,有百两银子就是今日的大款了,能够买上十几亩良田了。在明代,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两半银子就够了,所以戚继光的士兵军饷一日只有三分银子,一月不足一两。清代稍贵点,主要是***战争前外贸顺差大,银子大量流入后,银价下跌造成的。后来大量赔款后,银与铜的比价又上升了。平常老百姓使用的是铜钱,清末时使用铜元,很少用银子作为日常交易用。许多老百姓至死都未见过银子。所以口语中表示没有钱(贫穷)时用“铜钱(钿)没有”而不说“银子没有”。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常以银子为珍贵的原因之一吧。 到了民国时候,就流通银元了,称为国币。民间称为“袁大头”。它的价值也比较高,可兑换180多个铜元。按当时物价水平折算今日的购买力,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35元左右。考虑到生产的发展,粮食和日用品价格的下跌,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100元左右。如果按银子价格算,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50-60元左右。当时办一个比较好的印染厂投资也不到一万元。买一较辆当时比较好的轿车大约是1000元。所以不会有拿出一个银元买一个馒头的情形出现,最多一个铜板。 银票其实是山西票号发的汇兑凭证,有密押的,不是见票即兑的银行券(钞票)。用银票是要付汇兑费用的。 银票做大宗买卖的商人用得着。它可避免携带大量现银的风险,而且方便,并与自己携带大量现银成本差不多。一般老百姓和官员是用不着的。所以也就不会有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来支付款项。即使你拿出来支付,商家和普通百姓也不肯接受。其流通程度比今日的个人支票还不如

床头放三样东西比较旺财

明王朝建立后的百年间,国内农业生产获得比较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在中后期,即

15世纪以后,国内城市经济与商品货币关系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比较突出的,在

全国建立了30多个新兴的商业城市,商品货币关系活跃,促使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在农

村,佃农日益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而佃农本身又开始分化,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佃

农以及由富裕农民上升的中小地主,均乐于雇用雇工形式的劳动力。雇工成为当时农民

阶级中仅次于佃农的农业劳动力队伍。雇工又分为两类:“计岁而受值者日长工”,“计日

佣者谓之短工”;在货币经济方面,贵金属白银开始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

在这样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于宋代、继续推行于元代的纸币制度,它在明代是

继续推行或是被别的货币制度取代,或是与铜钱、白银货币制度并行?它的发展是直线

向前的还是曲折前进的?当时的诸思想家又是如何认识和评论的?本文试从这些方面作

点介绍和评述。

一、承袭宋元继续推行纸币制度

根据史书记载,明朝初年,继续实行纸币制度。开始参照元代的办法,用钞不用钱,

禁止民间以金银交易。但不久由于纸币逐渐贬值,且贬值愈来愈厉害,元朝统治者不得

不放弃专用纸币之法,改行钱钞并用的制度。

明朝的纸币,是朱元璋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发行的。纸币的名称叫大明通行宝

钞。宝钞面额分六种: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四百文、五百文、一贯。每贯等于铜

钱一千文,或白银一两;四贯合黄金一两。金银只可以用来领用钞票,不许流通。持有

金银者,不许私下交易,只能卖给***。洪武十年规定,一百文以下的数目用铜钱支付。

商税的输纳,七成用钞,三成用钱。洪武二十二年,由于流通的需要,加印发行小钞,分

十文、二十文、三十文、四十文、五十文共五种。在形制方面,大明宝钞四周有龙纹花

栏,上面横题的大明通行宝钞六个字。花纹栏内两边各有四个字一行的篆书:“大明宝钞,

天下通行”;中间有钱贯的图样。下面则印明为中方省或户部奏准印造,与制钱通行,伪

造者斩,以及告发者的赏银数目。末有洪武年月日。洪武以后,虽然继续发行,但仍用

洪武年号。一贯的大钞,长约9. 5市寸,宽为6市寸,一贯以下的小钞,长宽都小得多。

其形制大小钞没有多大分别①。

明代实行的纸币制度与宋元比较有以下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在实行纸币制度的二

百多年间,只有一种形制的钞票。这与元朝的纸币不同。元代在几十年间,自己的钞票

改了几次名称。二是明朝的纸币不实行分界的办法,由于旧钞越来越多,以新换旧、从

中舞弊的倒钞问题十分突出。在通货膨胀日益严重的情势下,商人对钞票的新旧加以差

别对待,同时税务、钞局官员,利用新旧钞票价格的不同,强迫人民用新钞纳税,他们

则换成破烂钞票送缴国库,从中取利。三是白银的流通越来越广,信誉极高,终于成为

明朝的正式货币。在白银流通不断扩展的形势下,大明宝钞的流通范围却越来越小,以

至完全退出流通领域。正统(公元1436年)以后,宝钞已不通行,只有官傣还是用钞折

付。由于纸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具有许多优点,在纸币已不通行的情况下,仍被许多

人认为有必要保存。直到明术,还以钞票来代表货币,或称钱钞,或称钞银,而实际上

支付的却是银或钱。这说明纸币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另一方面,由于纸币易于印制,易于为统治阶级利用来作为搜刮民脂民膏,弥补财

政赤字的工具,直至明王朝即将灭亡的明末,仍念念不忘发行钞票。天启年间(公元1621

年),由于财政困难,给事中惠世杨曾建议用钞。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给事中何楷

又请行钞。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蒋臣的行钞建议曾获得在朝掌管财政的大臣倪

元路等人的赞同。最高统治者思宗朱由检更是争不可待,愿行钞法。当时,户部议行钞

回复

举报|3楼2011-05-21 21:49

001hycool

救邢存卫

5

法有许多好处:“一日造之本省,一日行之途广,三日资之也轻,四日藏之也简,五日无

成色之好丑,六日无称兑之轻重,七日革银匠之奸偷,八日杜盗贼之窥伺,九日钱不用

而用钞,其铜尽铸军器,十曰钞法大行,民间货卖并可不用银,银不用而专用钞,天下

之银可尽实内库”②。这个服胃“十便十妙”的说法,虽列举了行钞的一些优点,但其

要害显然在于“天下之银可尽实内库”。当时正处在民不聊生、社会动荡的形势,这一行

钞***一传出,就遭到广大人民的反对,出现“京商骚然,绸缎各铺,皆卷筐而去”的

局面,明末阁臣蒋德嫌也说:“民虽愚,谁肯以一金买一纸?”③崇祯统治者急于推行的行

钞***,随着明***的崩溃而彻底破产。

二、白银成为明代中后期基本货币制度的历史必然

如前所述,明代初期是推行纸币制度,禁止使用金银的,然而前进到五十多年后,即

英宗即位(公元1436年)后,大明宝钞已退出流通领域,于是,放松用银的禁令,公开

使用白银,使白银的流通范围越来越广泛,而取得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的货

币职能,成为正式的货币。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认为应从纸币、铜钱、白银三

者在流通中的变化和发展去寻找,即从实际出发去探索其规律性,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首先从大明宝钞流通情况进行考察。大明宝钞制度是不兑换的纸币制度,由于军需

支付繁重,铸钱数目又不多,只有靠发行纸币来应付。在洪武十三年便已有通货膨胀的

现象,随后发生了新、旧钞差价倒钞问题,并愈来愈严重,使纸币的购买力大大贬值,宝

钞制度开始败坏了。明成之民水乐二年(公元1404年)左都御史陈瑛因纸币愈益奎滞提议

实行户口食盐法(即食盐税,规定大口令月食盐一斤,纳钞一贯,小口月食盐半斤,纳

钞五百文),藉以收回流通中过多的纸币。仁宗即位时(公元1424年),尚书夏原吉又提

出增添“门肆、门摊诸税”,具体措施收回在流通中充斥的纸币,以提高其购买力。并建

议“官钞宜少出”④,但实际上行不通。明宣德年间(公元1426-1435年)大明宝钞继

续贬值。刘定之针对这一情况,主张收缩通货。到了明英宗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解

除用银的禁令,大明宝钞实际上已不行使。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邱海以“物与

币两相当值”为论据,抨击实行不兑换纸币制度与通货膨胀政策所带来的诸多弊端,主

张实行以银为主,钱钞并行的货币制度。从此白银已获得合法货币的资格,并在货币流

妙兼用,以纸甲刀土,}1可t尾刀拥。洪武丫牛双正,一日关以r阴狱日用钢饮又1可。同祝

的输纳,七成用钞,三成用钱。在大明宝钞不断贬值的情况卞,人民自然乐于使角铜钱,

以求尽量减少损失.在禁用铜钱行不通的情况下,公开让铜钱与钞票在市面上流通。可

是明初铸钱很少,洪武、永乐、宣法年间虽曾铸钱,但数量不多,加上私铸猖撅,劣钱

泛滥,造成钱分等级,因而铜钱在流通中也}P}利,已不可能成为明代的主要货币。

再从白银流通的情况看,开始是严禁使用白银,但禁而不止,在纸币不断贬值的情

况下,它的流通范围却愈来愈广,终于成为明代中后期的基本货币制度。.

所以造成这一局面,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纸币的不断贬值和铜钱减少私

铸猖撅,促进了白银的广泛使用。二是白银更适合充当货币的材料。因为白银与铜钱比

较具有下列优点:同质性、易于分割、不腐烂、体积小而价值大、便于携带,并能执行

货币的更多职能。所以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⑤‘三是白

银的生产量大量增加,基本上可以满足流通中的需要。这一条也很重要,虽然过去就有

白银,但数量少,形不成流通中的基本货币。据史书记载,在明万历年间,大开银矿,所

以银钱的铸造,比以往其他朝代的银钱要多。加上当日士世界各国都掀起开金银矿的狂潮,

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四是开展国际贸易的需要。明初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许寸板下

海。明中叶以后,放松了海禁,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海外贸易开始发展起来并逐步增加。

通过贸易把中国的货物输往国外,与此同时美洲银元、荷兰银元也通过菲律宾的华侨流

回复

举报|4楼2011-05-21 21:50

001hycool

救邢存卫

5

入中国。在国际贸易中,使用白银确实带来许多方便,既可以充当购买手段、支付手段,

而且还可以充当贮藏手段。就是说,黄金白银可以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这是纸币铜钱

所不能替代的。所以白银成为明中叶后的基本货币制度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中国货币史

上的大进步。

三、对肯定纸币作用的议论

尽管明代纸币流通了五、六十年后就退出流通领域,纸币制度败坏了,但不少有识

之士对纸币本身的作用仍给予肯定。

明初任巴陵主簿的叶子奇认为,元朝纸币的流通,“用以权百货轻重,民甚便之”。它

的失败‘去非其法之不善也,由后世变通不得其术也”⑥。就是说,元代开始实行的是权

钱的兑现纸币,后来的失败就在于发行数量过多,不能维持兑现。他说,“欲立钞法,须

使钱货为之本。如盐之有引,茶之有引,引至则茶盐立得,使钞法如此,乌有不行之患

哉”⑦。因此,他主张实行有钱货为之本的兑现纸币的流通制度,并且不会有什么害处。

这里也必须指出,他把纸币的兑现和凭盐引领盐、茶行领茶的兑现等同起来,说明他没

有注意它们的区别,因而在理论上是有缺陷的。因为盐引、。茶引的发行数必须同国家掌

握的实有盐茶数相等或多余一部分,盐茶引才能兑现。若国家掌握的盐茶实有数少于盐

茶引标明的数量,就会有一部茶盐引不能兑现。而纸币的发行数却可以多于现金准备数

的几倍,同时又大致符合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不仅持币人能买到货物,而且币

值也能保持稳定。其所以如此,就在于纸币是货币的符号,能起着一般等价物的作用,而

盐引、茶引却不具有这一职能,它们只起着汇票性质的作用。但叶子奇提出用兑现纸币来调

回复

举报|5楼2011-05-21 21:51

001hycool

救邢存卫

5

节物价的办法,却是比较深刻的。他说:“以钱为母,以引为子,子母相权,以制天

下百货,出之于货轻之时,收人之货重之日,权衡轻重与时宜之,未有不可行之理也。譬

之池水,所人之沟与所出之沟相等,则一池之水动荡流通,而血脉常活也。借便听人之

沟虽通,所出之沟既塞,则水死而不动,惟有涨浸*,而有滥筋之患矣,此其理也”⑧.

就是说,当货轻即物价低时,要投放货币,当货重即物价高时,要回笼货币,使流通中

的纸币保持一个客观的适当数量,池中之水能动荡流通,如人血脉能常活一样。否则就

会泛滥成灾。叶子奇的上述比喻十分生动形象地说明纸币在流通中必须保持正常的数量,

才利于纸币的顺利流通和币值稳定。

回复

举报|6楼2011-05-21 21:52

001hycool

救邢存卫

5

曾任明英宗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的刘定之,在大明宝钞不断贬值时,仍对纸币

持肯定态度。他认为.“珠玉金宝可以为用矣,而不能多得,谷粟布帛可以为用矣,而不

能致远。腰万贯之缉,手方寸之褚,寒可以衣,饥可以食,不珠玉而自富,不金玉而自

足,盖亦古人抚世便民之良规也”⑨。他还赞成以纸币代替钱币流通。他说:“民之所赖

以生者谷帛,而一环之钱诚若何所用者,然而钱可以致谷帛,则用钱可也。民之所赖以

用者钱货,而一尺之褚又若何所用者,然而褚可以代表钱货,则用褚可也”⑩。就是说,

纸币和钱币一样,都可以用来交换衣食,可以使人“自足”“自富”。为何昔日之钞有流

通,是“利民之事”,而今则成为“病民之本”呢?他认为:“夫前代许民以昏钞赴官倒

换,而纳其工墨之钱,故钞无滥恶;前代许民以交、会赴官收纳,而充其赋役之类,故

钞有流通”。“今也不然,钞之造于上也,有出无纳;钞之行于下也,有敝而无换。及其

回复

举报|7楼2011-05-21 21:53

001hycool

救邢存卫

5

征钞于民也,豪商大贾积钞子家而无征,奸管猾吏***钞为名而渔猎,阎左贫民寄田产质

妻子,而后得钞以送之官,大臣谋国扰郡县暴间里,而后收钞以贮之库”⑩。因此,他

回复

举报|8楼2011-05-21 21:53

001hycool

救邢存卫

5

提出改换新钞,或则收回.旧钞的办法,并做到“上之所以赏赐傣给者以渐而出之,下之

所以输纳赋役者时或而取之”⑩。纸币就可以畅通。

回复

举报|9楼2011-05-21 21:54

001hycool

救邢存卫

5

这些论述,尽管对前代的纸币制度

作了美化,但对统治阶级的官吏利用纸币渔猎人民的贪婪本性却进行了有力揭露。对于

维持纸币币值的稳定也有积极意义。

回复

举报|10楼2011-05-21 21:54

001hycool

救邢存卫

5

还值得提及的,在纸币早不实行的明晚期,仍有一些思想家主张推行钞法。陈子龙、

钱秉橙就是其中的代表。

陈子龙(公元1608-16***年)文学家,曾主持编者《明经世文编》。他在其听作的

《钞币论》一文中说:“褚非钱也,而可执券以取钱,无致远之劳,有厚责之用,是以飞

钱钞引唐创行之,宋之交子会子乃自西蜀一隅通于天下,始于暂以权钱,久之以代现钱,

追元而钞遂孤行矣。终元之世,无一人知有钱之用,而衣于钞、食于钞,贫且富于钞,岂

尽禁令使然哉!夫亦因民所便,而持以收换称提,时疏其滞也。”⑩他认为纸币流通经宋

元至现在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有其客观存在的必然性,“因民所便”,“岂尽禁令使然也,’l

积极的办法是“持以收换称提,时疏其滞也”,就能使纸币顺畅流通。在晚明时期仍然肯

定纸币的作用,这一观点轰细佳能可贵的。

钱秉橙(公元1612-1693年)文学家。他对推行纸币制度仍持肯定态度。他说:

“夫钞止方寸(尺?)***之褚,加以工墨,命百则百,年千则千,而以之为宝,衣

食皆取资焉,惟其能上行也。盖必官司喜于收受,民心不疑,自可转易流通。”@纸币能

否流通,取决于***,即“惟其能上行也”,“官司喜于收受”。只有做到这点,纸币才有

信用,民心才不疑虑,才可转易流通。同时他又认为,行钞与用银二者不能并立。他说:

“宋元以及国初,钞虽屡滞,犹能设法以行,至于今独不能行者,则以往代不用白金,’而

今专以为币也”⑩。因此他提出实行银、钱、钞三者并用的办法,由国家法律规定,“每

钱一千值银一两、钞一贯值钱一千,而银以五十两为锭,零用则钱,整用则钞,满五十

两始用银,钱多折钞、钞多折银,而碎银以代钞之用者罪之”⑩。钱秉橙的上述观点颇

有货币国定说的嗽直,如他说的“命百则百,命千则千,’,就是这一思想的典型表现。他

又把明代纸币的失败完全归于用银,企图以限制用银来行钞,这在当时情况下,是行不

通的。但是他极力主张行钞,肯定纸币流通的必要性,又是符合货币发展的趋势。

回复

举报|11楼2011-05-21 21:56

001hycool

救邢存卫

5

四、对使用铜钱或白银的主张

洪武初年,出兵西征敦煌,北伐沙漠,军需繁重。为了应付财政上巨额开支,只有

发行纸币。在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便已有通货膨胀的现象。到了洪武二十三年.

(1390年),宝钞一贯在两浙只能值钱二百五十文。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在两浙江

西闽广一带。宝钞一贯只值铜钱一百六十文0。在纸币不断贬值的情况下,民间使用铜

钱成为一种自卫行为,于是明朝统治者又下令禁止用钱。人民就用金银,于是又在洪武

三十年(13***年)三月禁用金银。由于朝廷发行钞票太多,收敛无法,以致物重钞轻,宝

钞继续贬值。宣德四年(1429年)未一石绵布一匹或丝一斤都要五十贯钞,,比洪武九年

上涨了五十倍。宣德八年(1433年)绢一匹折钞四百贯,布一匹折钞二百贯,比洪武九

年涨至二百三十多倍。当时民间已不用钞,专用金银。此时白银一两值钞百贯,等于洪

武九年的一百倍。到了世宗嘉靖十四年(1535年),宝钞一千贯才能折银四钱,白银对宝

钞涨了二千五百倍。铜钱对钞票涨了三千五百七十倍⑩。在纸币严重贬值以至不能流通

的局面下,不少思想家提出改革币制、恢复使用铜钱的主张。丘溶、谭纶、靳学颜等人

便是其代表。

丘溶(公元1420-1495年)广东琼山(今海南海口市)人,在明孝宗时官至户部尚

书兼武英殿大学士。他对纸币基本上持否定态度。他说:“服胃钞者,所费之直不过三、

五钱,而以售人千钱之物。呜呼,.世间之物虽生于天地,然皆必资以人力,而后能成其

用。其体有大小精粗,其功力有浅深,其价值有多少,直而至于千钱,其体非大则精,必

非一日之功所成也,乃以方尺之褚,直三、五钱者而售之,可不可乎?!一下之人有以计取

人如是者,上之人不能禁之,固已失上之职矣,况上之人自为之哉民初受其欺,继而

畏其威,不得已而龟勉从之,行之既久,天定人胜,终莫之行,非徒不得千钱之息,并

与其所费三、五钱之本而失之。且因之以失人心,亏国用,而致乱亡之祸,如元人者可

鉴也已”⑩。他从朴素的劳动价值论出发,以“物与币两相当值”作为论据,反:R寸使用

纸币。这在货币理论上是不正确的。他不明白,纸币本身没有价值,但它可以代表一定

的价值同商品进行等价交换。也正是如此,纸币产生并流行儿百年间,在推行中因不断

贬值而归于失败,然后又继续推行。这是由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纸币本身的优点所决

定的。

回复

举报|12楼2011-05-21 21:56

001hycool

救邢存卫

5

丘i睿虽在理论上否定了纸币流通的必要性,主张使用金属货币,但他又不敢否定当

时纸币流通的现实。他提出的币制改革建议中说:“本朝制铜钱宝钞相兼行使,百年于兹,

未之改也。然行之既久,意外弊生。钱之弊在于伪,钞之弊在于多。革伪钱之策,臣既

陈于前矣。所以通过钞法者,臣请稽古三币之法,以银为上币,钞为中币,钱为下币,以

中下二币为公私通用之具,而一准上市以权之焉。盖自国初以来有银禁,恐其或阂钱钞

也。”⑩他把白银列为上币,突出了其地位,实际上要把白银作为价值尺度。这一观点更

符合货币流通的实际。特别是在不少思想家对用银持反对或怀疑的氛围中,统治者又不

时下达禁银的条律下,是值得称述的。

和戚继光齐名,曾任兵部尚书、主持兵事三十年谭纶(1520-1577),他是反对使用

白银的。他认为当时国家的财政困难是由于百姓不足,而百姓不足则由于货物贱而银贵,

银贵则由于银少。他说:“夫天地间惟布帛寂粟能年年生之,乃以其银之少而贵也,致使

天下的农夫织女终岁勤劳,弗获不休,每当催科竣急之时,以数石之粟、数匹之帛不能

易一金。彼一农之耕,一岁能得粟几石?一女之织,一岁能得帛几匹?’而其贱若此,求

其无贫不可得也。民既贫矣,则速负必多,速负多矣,则府库必竭,乃必至之理截@

这是典型的用银致贫论。我们知道,民贫国困是由于残酷的封建剥削和频繁的战事造成

的,而不是使用白银。况且当时的钱价不是上涨而是下跌,说明流通中的银钱数量不是

日益减少,而是由于海外白银的流入及国内银产量的增多而增加的。为此,谭纶认为,

“言足国必先富民,欲富民必重布帛寂粟而贱银。欲钱银,必制为钱法,增多其权,以济

夫银之不足而后可”@。他提出的“通钱法”的主要内容:一是增加铸钱,“以济夫银之

不及而后可”;二是增加征钱的比率和将钱改为“大明通宝”。具体说,赋投原来征银的

解往中央的部分改为银六钱四,留存的部分改为银钱各半。官军傣铜折银的部分也改为

银钱各半。罪犯赎罪除罚谷外,一律改为收钱。这样规定,百姓皆以行钱为便了。谭纶

这一重钱贱银的主张在白银已取得基本货币流通制度下,卿佳于实行的,即使实行了也

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因为它是违背货币发展规律的。

曾被称为明中兴的经济名臣的靳学颜,也是反对使用白银的。他说:“臣闻钱者泉也,

如水之行地中,不得一日废者。一日废,则有枯稿之虞”。“夫银者,寒不可衣,饥之不

可食,又非衣食之所自出也,不过贸迁以通衣食之用尔。而铜钱亦贸迁以通用,与银异

质而同神者,犹云南不用钱而用海巴。三者不同,而致用则一焉,,今独奈何用银而废

钱”⑩。这里,靳学颜只看到银铜和海贝都可作流通手段的相同处,但他不懂得货币还

有其他职能,制作货币的材料不同其作用就有很大区别。这说明他的货币理论有很大片

面陕。

回复

举报|13楼2011-05-21 21:57

001hycool

救邢存卫

5

有两位晚明的科学家的货币观点,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一位是著名数学家李之藻,他是赞同使用白银的。他说:“磋乎!圣王治天下,因民

之情与之宜之,不深强也。今民情不以钱币,而以银币,非一日矣,上又求金之使旁午,

而积金之府岁拓,明夺其所欲,而予之以其所不欲,强而行之,无乃藉青轶(铜钱)以

愚黔首,天下攘攘,其亦有辞”@。意思是说,使用白银已非一日并深得人心,现在又

要改用铜钱,“强而行之”,与此来愚弄老百姓,必然会造成天下纷乱。

另一位是著名的科学技术家,《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化挤寸白银为币也是赞同的。

他说,“普夭之下,民穷财尽四字,整额转相告语,夫财者,天生地宜,而人工运旋而出

者也。天下未尝生,乃言乏。其谓少肠遨为中国之壑,而奴虏又为九边之壑,此指白金之

物而言耳。财之为言,乃通指百货,非专言阿褚(货币)也。今夭下何尝少白金哉?所

少者,田之吾谷、山林之本,墙下之桑,池之鱼耳。有饶数物于此,白锻、黄金疾呼而

至,腰缠筐盛而来贸者,必相踵也。”⑩这是针对用银致贫论而发的。他认为造成“民穷

财尽”不是缺乏白银所致,而在于社会生产的萎缩。“财之为言,乃通指百货,非专言阿

褚也”。如果社会生产日益丰饶,“白锻’(白银)黄金疾呼而至”,“持有白银者就会使用

它来交易,“今天下何尝少白金哉?”

上述观点反映了他们对事物所持有的慎重态度。特别是在传统的重钱轻银思想笼罩

下,他们所持的这种态度,更是难能可贵。

综上所述可以给我们两点启示:其一,明代的诸思想家对纸币、铜钱、白银的种种

议论,虽多重复宋之前人的观点,但对某些货币观点却具有独到见解。同时从这些议论

可以看到,封建统治者为了鱼肉人民,搜刮民脂民膏,不断***用和实行通货膨胀政策,以

维护其统治,充分暴露其封建***统治的腐朽性。其二,明代推行的纸币制度的失败,其

原因不在纸币本身,而在于统治者实行的通货膨胀政策。白银的流通尽管多次受到统治

者下令禁锢,但禁而不止,却不断冲破牢笼,广泛而深入发展,终于获取了明代中晚期

的基本货币制度。这说明货币发展规律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只能因势利导,

否则就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七赤铜钱什么铜钱做?红色的铜钱吗?

床头放三样东西比较旺财

床头放三样东西比较旺财,床头是离我们睡觉最近的地方,所以床头风水对我们的影响很大。有些朋友睡眠不好,会在床头放置一些辟邪东西。下面看看床头放三样东西比较旺财。

床头放三样东西比较旺财1

1、床头放铜钱

铜钱,在过去时代十分吃香,是金钱的象征。虽然现代人对铜钱并不十分在乎,但是过去的一枚铜钱可以让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看到生活的希望。街边摆的地摊,卖包子,卖馒头等,都是从一枚小小的铜钱开始的。古代时候,在最基本的金钱交易当中,铜钱也占据着很重要的分量。俗话说“家缠万贯”,大概也可以理解为铜钱,因为过去的铜钱是用线串联起来的,然后用来缠绕在自己的腰带上,以此来表示自己很有钱。同时,我们经常说某些人“满身铜臭”,潜在意思也是说,铜臭是有钱人的象征。因此,老话说“床头放三物,招财又纳福”,这其中的第一件物品,就是铜钱了。

2、床头放葫芦

很多人不太理解,为什么床头放“葫芦”会招财纳福呢?原来在农村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说是有钱人才会在床头放铜钱,因为有的是钱,不在乎这一枚小小的铜钱。而穷人家一枚小小的铜钱都会视如珍宝,怎么会轻易放在床头呢?所以,过去很多农村贫穷人家都会在床头放一个葫芦,一方面是因为葫芦的外形看上去很喜庆,外形也十分可爱。有点像过去的象形文字,“喜”字和“吉”字,有一种吉祥喜庆的寓意。因此,在床头柜放葫芦,也是过去农村人比较常见的一种做法。

3、床头放床头柜

过去人们住的房间,都会在床头放一个床头柜,不仅可以用来放各种东西十分方便,同时还有很多寓意。例如,在床头放一个台灯,寓意照亮前方,前途一片光明。但是现代人很少会在床头放一个柜子,因为会觉得很麻烦,也不是很方便,而且还占用地方,一点都不典雅轻奢。实际上,这只是现代人对床头柜的理解,因为大多数年轻人对房屋装修风格等,受到西方建筑风格装饰的影响,对床头柜并不太在意。但是过去的人们,房屋住宅十分讲究风水,其中床头柜便是床头不可或缺的一种物件。

床头放三样东西比较旺财2

五帝

很多喜欢收藏的人经常都会在家里摆放五帝钱,这个东西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种财富的象征,而且它还具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很多有钱人家里都会把五帝钱摆放在卧室,这种的作用很大,不但可以辟邪,还能让家里的财运越来越好,以后家人也会越来越有钱,这样就不用担心家里会招惹一些不好的运气,家人的事业也会蒸蒸日上,所以还是需要我们摆放在卧室的。

两颗阿司匹林

并不是所有的心肌梗塞都会先发生胸痛,通常先有其他的征兆发生,然后才会发生左上肢的疼痛。恶心和大量的发冷汗,这些也都不是常见的症状。剧烈的胸疼足以把人从沉睡中痛醒,但有些人心肌梗塞开始发作的时候,可能不会有胸疼的感觉,心脏病发作在睡眠的时候, 60%的人没有再醒过来。所以此刻您需要立刻打急救电话,如果有需要吃阿司匹林急救,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床头柜

不少人买床的时候,左右两边都会放上床头柜,这样能使家里变得很美观,我们放一些东西的时候,也可以将它们收纳在床头柜里面,不过床头柜的摆放还有挑选都是很有讲究的,床头柜要靠墙摆放,这样才会有靠山,事业上会有贵人相助。

床头放三样东西比较旺财3

1、梳妆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件。而且大多被放置在婚房当中,可以使夫妻之间的感情不断升温,为家庭增加贵气,吉祥如意。尤其是做生意的人,在床头拜访镜子是好的象征,不仅生意进展顺风顺水,而且财运大涨,势不可挡,还能得到贵人的帮助,前途不可***。

2、植物是通灵性的东西,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为人类制造氧气。所以在床头摆放小小的植物,不仅看上去美观,而且还有利于睡眠,身体健康。其实,床头摆放植物不仅能促进睡眠,更能为主人迎来好运,为家庭招财进宝,大吉大利。如果你的床头有植物,业财运旺盛,此生财路顺畅,荣华富贵,享福多苦难少。

3、有很多事未必努力了就一定能实现,有的人明明很努力,做事方法等也对,但偏偏总在关键时刻有这样那样的意外问题出现,让自己失财破财,或者是挣不到钱。这就是财运的问题。要知道,要想真正的成功,事半功倍,财运的改变和加强不可忽视。 财运怎么改变,除了加强自身气场外,更需要外来的气场以协助聚财旺财。建议大家多到大自然中去,走走看看,放松心境,也可在卧室挂上铜铃五帝铜钱,可祝你财运广进,保一年四季平安,桃花运自然也是比较旺盛的。

新房装修大门门坎下放硬币钱是什么意思

风水中的风水法器,有很多,古钱币当然也是其中之一,而古钱币也分很多种,五帝钱,六帝钱,还有一种叫七赤铜钱。什么是七赤铜钱?七赤铜钱什么铜钱做的?是红色的铜钱吗?本期的风水法器带你去了解。

七赤铜钱能解风水中极难化解之局。此物带有强烈刚强之气,男士极为合用。尤为粗眉大眼,或者是女生男相者,此物利财、利权、大小通吃,又能化煞化灾。凡门前见煞,挂出两串已可避祸。七赤为兑金,亦为当运法器,平时摆设可招财进宝。

风水钱币化煞工具古铜钱可化解二黑及五黄之煞气;梅花钱可助升官运和化解小人;金元宝可招财进宝,生财旺财;大铜钱有平安吉祥之功;七赤铜钱可避煞和招财进宝;五帝钱,五帝钱是指清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个皇帝的铜钱,可挡煞、避邪,可挡尖角冲射、飞刃煞、枪煞、反弓煞、开口煞;放在身上可以避邪,不被邪灵骚扰,或用利是封包装着,或用绳穿着挂在颈上,可增加自己的运气,颜色可用喜用神的颜色。

铜钱化煞铜钱属金,可泄去二黑及五黄之土气,一定要用乾隆钱,但不需要真古钱,可用仿古乾隆钱,因古钱之铜质已见剥蚀,仿古钱使用新铜铸造,反而金质较高。组成五个亦是取五帝铜金之意,可用金钱串古钱,切忌用红线,因红色属火,火会克金也。五个五帝古铜钱,解二、五病符星。

大铜钱出入平安,化煞挡灾。(1)可放门口地上,用以对付开门见楼梯或见电梯之开阖。(2)放在大门右侧,以黄线或黄线串上挂起,可防家中女性口舌过重,凡是家有女性嘈吵均可挂之。(3)将两个铜钱放在枕头底下,保夫妻关系良好。

梅花钱其作用为升官及化小人。(1)放在写字楼坐椅背后或背靠之墙壁上,防止小人背后中伤。(2)放在自己经常开关之抽屉内,尤其是经常取用之重要文件或正在进行之大***之文件柜内,有利于事业之发展。刚升级之高级行政人员非常合用,这是最好之升官风水摆设。

风水化煞古钱主要有五帝古钱、六帝古钱两种,因(1)是古钱,有千千万万的人用过及经手过,故沾有足够的阳气,应用得当,可具有一定的化煞作用;(2)之所以为什么风水师只用清5帝或6帝钱,是因为清以前的古铜钱(包括明/元/宋/唐……)虽然也是发达盛世,但所铸钱币都不是帝王亲典,且基本未标有帝号,故无化煞作用;(3)古帝钱因为埋于地下多年,之前又有千万人用过,除得人气外还得地气,得日月之精华,故有化煞作用;(不过有一点要注意,如果是从一些古墓挖掘出来的古帝钱最好经过脱煞,因为有些古钱会沾有亡灵的阴气)。

七帝钱的作用是什么?收藏七帝钱有什么作用呢?七帝钱: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光绪、同治乃清朝七个皇帝,七帝钱得天、地、人三才之气加上七帝之帝威,故能镇宅、化煞,保平安并兼具旺财功能。

利财运,化小人,官非,镇宅、化煞,下葬等。安神炉内增益财运、安门槛可挡煞守财、带身可辟邪、旺偏财运,安拱门化桃花等。下葬用七帝钱,可保平安,保佑逝者安息,顺利通过阴间道路到达极乐世界。

用于个人方面可将一串七帝古钱,用红线按顺序串好配带在身上,可放在银包及手袋内或吊在手袋肩带,可令自己运气转好有助运同时亦有辟邪保平安之效果。

室内煞气的化解室内煞气比较简单,主要是来自厕所,门与门冲、墙角冲射、横梁压顶及家低放置不好所造成的煞气,只须七帝钱一串挂在面对煞气之处,便解其煞气。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击在线咨询(仅供): id="id5">有关红包的诗词有哪些?

算一算你家装修要花多少钱

新房装修大门门坎下放硬币,一是招财,二是辟邪。

摆放硬币的时候,可整齐排列成一排,压在过门石下。也可一上一下的摆放。当然还可根据家中的具体情况摆放,如家中有人当官,可在门槛下放置7个铜钱,寓意骑上的意思;如家中是做生意的,可在门槛下放置8个铜线,寓意***的意思;如家中有人生病或运气不佳 ,可在门槛下放置6个铜钱,诸事顺利的意思。此外也可将硬币摆放成出入平安的字样,需要较多的硬币,如用88个,寓意更好。

如果没有铜钱,可选择带牡丹图样的一元硬币或五角的铜色硬币,寓意富贵,也可调节家中的风水。硬币摆放时,要注意正字头朝上。字脚朝下,要方正,不可倾斜,确保风水重心达到平衡,方可利于家中的风水。反之如果硬币歪斜,具有家中财运四散的情况。此外摆放硬币时,要选择一个好日子,并将门槛石往内倾斜一点,利于兜财。

虽说对硬币没要求,但最好选择五帝钱。毕竟它是经过几百年的历史,历经无数人的手,粘满了阳刚之气,又是纯铜打造,最重要五帝钱古时,由风水***设计的,风水功效强,可化解门冲等问题。

输入面积,免费获取装修报价

输入面积,免费获取装修报价

不什么起什么成语有哪些成语有哪些?

1. 关于红包的诗句

关于红包的诗句 1. 描写红包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红包的诗句有: 满天飞舞为何来,无人栽种花自开。

接纳喜悦情义重,钱财多少乐开怀。 一:红包的由来: 传说一,“年”是一种古代的吃人猛兽,磨牙吮血,庶民闻之丧胆。

终于有神农氏手持盘状神器将其降服,时值农历十二月三十日。黎民百姓遂称这一天为“过年”,“过”字含有去除之意,过年就是去除猛兽之意。

除夕夜,各家有小儿女者,用盘壮器具盛果品食物,以去邪、祈福,谓之“压岁盘”。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363396339后来,“压岁钱”取代了“压岁盘”。

清代《燕京岁时记·压岁钱》记载:“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自纸币代替铜钱以来,便改用红纸包封,以示吉利。

传说二,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除夕夜里出来,专门摸熟睡的小孩子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就会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了。

大人们怕祟来伤害孩子,常常在除夕整夜亮灯不睡,这也叫做“守祟”。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妇俩老年得子,十分珍爱。

在这年三十晚上,为了防止祟来侵扰,这对老夫妻不敢睡觉,用红纸包了几枚铜钱,逗着孩子玩。但随着夜渐渐深了,小孩子受不了,先睡着了,老夫妻年岁大,也熬不住,一看都已是四更天了,想来那祟该不会来伤害他们的孩子了吧!这对老夫妻便把包好的几枚铜钱放在他的枕边,睡了。

可他们刚一睡着,一阵阴风吹过,黑矮的小妖就进了屋,就在他要用手摸孩子头的时候,突然孩子枕边发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很快,这件事就传开来,大家纷纷效仿,在大年除夕夜里用红纸包上钱给孩子,祟就不敢再来侵扰了。

因而人们把这种钱叫“压祟钱”,“祟”与“岁”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二:有关红包的习俗:派"红包"是华人新年的一种习俗,华人喜爱红色,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

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根据华人的观念,已婚者就算成年),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只是要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

因此,在分派红包的长辈面前打开红包,是不礼貌的做法。 三:给红包的寓意: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中国孩子过年拿红包当“压岁钱” 寓意压住邪祟每年春节,给孩子红包当“压岁钱”,是中国的传统习俗,寓意“压住邪祟”。随着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压岁钱的传统寓意渐渐走样,大人们拼面子发压岁钱,孩子们也开始比谁拿到的压岁钱多。

2. 描写红包的诗句

描写红包的诗句有:

满天飞舞为何来,无人栽种花自开。接纳喜悦情义重,钱财多少乐开怀。

红包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悄悄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意味着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

此外,还有一种名副其实的压岁钱,是由晚辈给 古代压岁钱 老人的。“岁”就是年岁,岁数,压岁,意在期盼老人长寿。

扩展资料

红包文化:

红包文化源远流长。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吓得哭起来,然后就发烧,讲呓语,得病,使孩子变成傻子。

人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称为“守祟”。在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掌上明珠。

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逼着孩子玩,一直玩到睡下,还放到枕头边。半夜里,祟摸孩子的头时,孩子的枕边出现一道亮光,祟急忙尖叫着逃跑了。

管氏夫妇把这事告诉了邻居,一传十,十传百,家喻户晓,纷纷仿效给孩子压祟钱,并且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3. 想表达“速度发红包”的诗句有哪些

1,《山南山北一家人》

作者: 斤酒山人 -现代

山南山北一家人,堪赞半边天有成。

佳节红包千里赠,功勤岁月几峥嵘!

2,《中秋抢红包记》

作者:佚名

中秋赏月乐淘淘,八月十五抢红包。

分多分少凑热闹,全凭手快似剪刀。

要问抢得几钞票,无奈笑答只两毛。

机不可失全靠秒,个个拆开喜眉梢。

3,《抢内戚诸后生红包》

作者: 斤酒山人 -现代

两鬓如霜六十边,父亲节日网闻传。

后生争发红包里,抢得吾欢似少年。

4,《抢红包》

作者:万卷破 -现代

错失巨款悔何深,怪我读书太认真。

笑尔红包三五个,岂能网尽未眠人?

5,《减税不如发红包》

作者:白水泉 -现代

库房满盈衙门高,铁算盘响百姓恼。

国富民穷人心唤,减税不如发红包!

4. 描写抢红包的诗词有哪些

1.抢红包,开心十分。百分精神,亲友情深。

2.抢红包,网络散发。全是新春,浓浓的节日气氛。

3.笑声耳闻,一片欢欣。错过了,别怪他人。只怪自己的手太迟钝。

4.多少问候与祝福,春风暖了花儿芳芬。天空呈现祥云,共享人间美景良辰。

5.千山万水总是情,给个红包行不行。

6.手快谁知挨一刀,居然后悔抢红包。

7.偶见东窗枝上绿,春风传讯抢红包。

8.独坐无人问,红苞道一春。

9.红苞催我酒殷勤。入户清香已满身。

10.红包屡次拔头筹,不做财翁势不休。

5. “求红包”的句子有哪些

1、锄禾日当午,不如抢钱苦。

对着爱疯六,一抢一上午。抢完了上午,还要抢下午。

问你抢多少,总共两块五! 2、一查流量费, 超过二百五!大家好!我是一个来自山里的孩子,每次都是爬了几个小时到山顶才找到信号,希望大家私聊给我个QQ红包, 让我也体验一下城里人的春节好吗?不要***,山里网络慢,抢不了~不说了又掉线了 我要换座山。 3、不给红包我微醺,唯梦闲人不梦君;身无彩凤双飞翼,不给红包就生气;心有灵犀一点通,没有红包说不通;春风送暖入屠苏,红包给我就知足;爆竹声中一岁除,没有红包不幸福3、朋友,听我一句劝吧,放下手机,走出微信红包的世界,读几页自己喜欢的书,出去阳光里走走,要么骑骑自行车,天黑了约几个好久不见的朋友喝喝茶,聊聊天,随便做些什么,一天下来,你就会发现,还是微信抢红包有意思。

4、边看春晚边吐槽,摇着微信抢红包,发的总比抢的少,各位土豪行行好。 5、一个人,我们不必看他平时的表现,只要在过年这几天他发出的红包数额是远远超过收到的红包数的,我们就可以认定他是一个高尚的人,是一个纯粹的人,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6、能用红包表达感情的,就不要发些新年快乐什么的祝福了,祝福又不一定会如愿,但红包是一定可以提现的。 7、春节节即将来临,讨点红包买年货吃。

喜欢我的人可以提前发微信红包发5.20元,爱我的人就发13.14元,想要和我一起过中秋的发8.15元,自认为是土豪的发88.88元,自认为最爱我的人就发520元,准备和我一辈子的发1314,觉得我是好人的发15元,觉得我可爱的发10元,觉得我长得一般的发6元,觉得我丑的发20元。如果想割袍断义,友尽的就不用发红包了,哈哈。

见证感情的时刻到了 !!! 8、谁借我5000元?让我给自己买个6s!分期五年…每年一千,每月83元,每日2.7,我天天给你发红包,天天有惊喜…每天有联系,这样五年不离不弃。 9、给我两元,给你买个东西……”等你兴致勃勃发了个红包后,他回复你一句“买个教训”,顿时心塞。

10、最穷的时候到了,是朋友的给我发5元,喜欢我的人就发5.20,爱我的人就发13.14元,自认为是好人的发52.52元,最爱我的人就发99.99元,不愿意搭理我的人就算了。 11、那些年我错过你了,但是今天,我不想错过你的红包。

12、没有红包的平安夜,都是纸上谈兵。 13、给我发红包,你可以发财。

14、你已经收到苹果,我还在等你的红包。 15,,如果可以,请给我发个红包。

⑴ 名不什么的成语有哪些

1、名不符实

[拼音]míng bù fú shí

[释义]名声与实际不符。

[出处]廖仲恺《对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训话》:“所谓盛名难负,名不符实,反为见笑。”

2、名不副实

[拼音] míng bù fù shí

[释义]:表示名声与能力不相符合,差距较大,有弄虚作***的嫌疑

[出处]汉·祢衡《鹦鹉赋》:“惧名实之不副,耻才能之无奇。”三国·魏·刘邵《人物志·效难》:“中情之人,名不副实,用之有效。”

3、名不虚传

[拼音]míng bù xū chuán

[释义]虚:***。传出的名声不是虚***的。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出处]《史记·游侠列传》:“然其私意廉洁退让,有足称者,名不虚言,士不虚附。”

[例句]眼前的一座座冰雕,巧夺天工,北海道雪祭确实名不虚传

4、名不虚得

[拼音]míng bù xū dé

[释义]指盛名非凭空取得。

5、名不虚立

[拼音]míng bù xū lì

[释义]指宜有此盛名,果然不虚妄。

⑵ 不什么不什么四字成语有哪些

成语词目

解释

一病不起

得病后病情一天天恶化,终至死亡。

一尘不染

原指佛***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

一成不变

成:制定,形成。一经形成,不再改变。

一丁不识

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

一定不易

易:改变。原指一定下来就不变更,后形容事理正确,不可改变。

一动不如一静

没有把握或无益的事,还是不做为好。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一介不取

一介:一粒芥菜子,形容微小。一点儿小东西也不拿。形容廉洁、守法,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一点都不要。

一蹶不振

蹶:栽跟头;振:振作。一跌倒就再也爬不起来。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

一客不烦二主

一个人全部承担,或由一个人始终成全其事。

一毛不拔

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

一瞑不视

瞑:闭眼。闭上眼睛,不再睁开。指死亡。也指逃避现实旦护测咎爻侥诧鞋超猫。也可形容不怕牺牲。

一钱不落虚空地

比喻丝毫不浪费

一钱不值

一个铜钱都不值。比喻毫无价值。

一窍不通

窍:洞,指心窍。没有一窍是贯通的。比喻一点儿也不懂。

一去不复返

一去就不再回来了。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一天不见,就好象过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一丝不苟

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

原是佛教用来比喻人没有一丝牵挂。后指人。

一丝不紊

一点儿也不乱。形容极有条理。

一文不名

一个钱都没有。

~~~~~~~~~~~~~~

⑶ 不什么于什么的成语有哪些

不绝于耳、

不齿于人、

不安于室、

不拘于时

不绝于耳 [bù jué yú ěr]

生词本

基本释义

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出 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这是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

成语接龙

耳不旁听 听而不闻 闻声相思 思不出位 位不期骄 骄奢放逸 逸韵高致 致远任重 重金兼紫紫绶金章 章决句断 断长续短 短绠汲深 深惟重虑 虑周藻密 密不通风 风流千古 古圣先贤贤母良妻 妻儿老少 少年老诚 诚心诚意 意气相得 得意忘言 言从计纳 纳污含垢 垢面蓬头头晕眼花 花信年华 华封三祝 祝发文身 身无寸铁 铁打心肠 肠肥脑满 满园春色 色飞眉舞

⑷ 不什么而什么的成语有哪些

不劳而获、不辞而别、不得而知、不欢而散、不药而愈

一、不劳而获 [ bù láo ér huò ]

解释专:获属:获取,得到。自己不劳动却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

出自:春秋 孔子《孔子家语·入官》:“所求于迩,故不劳而得也。”

译文:所要求的太过于接近,是自己不劳动却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

二、不辞而别 [ bù cí ér bié ]

解释:辞:告辞;别:离别。没有告辞就离开了。或悄悄溜走了。

出自:元·郑德辉《王粲登楼》第一折:“报老爷得知,王粲不辞而别去了。”

三、不得而知 [ bù dé ér zhī ]

解释:得:能够。没有办法知道。

出自:唐·韩愈《争臣论》:“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

译文:所以即使劝阻并讨论,让人没有办法知道。

四、不欢而散 [ bù huān ér sàn ]

解释:散:离开,分手。很不愉快地分手。

出自:明·冯梦龙《醒世通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众客咸不欢而散。”

五、不药而愈 [ bù yào ér yù ]

解释:生病不用吃药而自行痊愈。

出自: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37回:“老伯不必多虑,世妹之病,大约可以不药而愈。”

⑸ 不什么什么立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不破不立

发音 bù抄 può bù lì袭

释义 不破除旧的,就不能建立新的。

出处

示例 不把这种东西打倒,什么新文化都是建立不起来的。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近义词 除旧布新

反义词 老调重弹 倒行逆施

⑹ 不什么其什么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不计其数、

不厌其烦、

不得其死、

不得其所、

不一其人、

不知其详、

不乏其人、

不胜其苦、

不尽其忠、

不堪其忧、

不厌其详、

不改其乐、

不私其利、

不胜其任

⑺ 不能什么成语有哪些

不能骗人的成语有很多,以下列出的成语供参考:

实事求是

光明正大

脚踏实地

光明磊落

义正词严

童叟无欺

老少无欺

⑻ 不什么之什么的成语有什么

不败之地、不白之冤、不此之图、不惑之年、不羁之材、不急之务、不解之缘、不经之谈、不刊之论、不毛之地、不情之请、不时之需、不识之无、不食之地、不世之功、不速之客、不祧之祖、不义之财、不易之论、不虞之誉、不治之症、不次之位。

希望能帮到你!

⑼ 不什么之什么的成语有哪些

不毛之地

不刊之论

不急之务

不败之地

不白之冤

不才之事

不逞之徒

不解之缘

不经之谈

不请之情

不识之无

不速之客

不祧之祖

不舞之鹤

不祥之兆

不义之财

不易之论

上面这些全是我在成语词典上找

⑽ 不什么不什么的成语有哪些

1、不紧不慢

[

jǐn

màn

]

形容心情平静,行动从容。

2、不慌不忙

[

huāng

máng

]

形容态度镇定,或办事稳重、踏实。

3、不折不扣

[

zhé

kòu

]

没有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

4、不三不四

[

sān

]

指不正派,也指不象样子。

5、不卑不亢

[

bēi

kàng

]

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