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名委质者必有霣而无贰,策名委质是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讲堂 2024-06-20 0
  1. “ 君不见长松卧壑困风霜,时来屹立扶明堂”解释
  2. 赴汤蹈火的意思及解释
  3. 质悫的意思质悫的意思是什么
  4. 粹质的意思粹质的意思是什么
  5. 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意思是什么
  6. 蔡邕字伯喈文言文翻译

意思是:你没看见那高大的松树还在山里的深沟大壑中。

原句:君不见长松卧壑困风霜,时来屹立扶明堂。

译文:你没看见那高大的松树吗,它还在山里的深沟大壑之中,不为人知的时候,只被风霜围困,不见天日;但是一旦等到运气来临的时候,它就会被朝廷征召,大展其用,可以支撑起皇帝的高堂广厦。

策名委质者必有霣而无贰,策名委质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出处:宋·陆游《读书》

陆游的文学成就

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存世有九千三百余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46岁入蜀以前,偏于文字形式;入蜀到64岁罢官东归,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也是诗风大变的时期,由早年专以“藻绘”为工变为追求宏肆奔放的风格,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晚年蛰居故乡山阴后,诗风趋向质朴而沉实,表现出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

“ 君不见长松卧壑困风霜,时来屹立扶明堂”解释

意思指用来防备不曾料想到的事。

以防不测近义词

防患未然、防微杜渐

以防不测反义词

临阵磨枪、临渴掘井

以防不测出处

张中明《人生劫》:“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做好抢险的一切准备,以防不测,绝不能有一丝一毫的侥幸心理。”

以防不测成语接龙

恻怛之心:形容对人寄予同情。同“恻隐之心”。

策马飞舆:指驾马车疾行。

策名就列:书名于策,就位朝班。意指做官。

策名委质:用以指因仕宦而献身于朝廷之事。

策驽砺钝:驱策劣马,磨砺钝刀。指勉为其难,努力从事。驽,低能的马;钝,不锋利的刀。

策顽磨钝:鞭策愚顽,磨砺迟钝。极言勉力奋进。

赴汤蹈火的意思及解释

陆游的《读书》“ 君不见长松卧壑困风霜,时来屹立扶明堂”解释:你是否注意到,在峡谷中伏躺的巨松?风霜困扰着它,然而它却依然屹立不倒。时光流转,它仍然坚守在皇宫之前,支撑起明堂的荣光。

原文

读书

陆游〔宋代〕

读书四更灯欲尽,胸中太华蟠千仞。

仰呼青天那得闻,穷到白头犹自信。

策名委质本为国,岂但空取黄金印。

故都即今不忍说,空宫夜夜飞秋磷。

士初许身辈稷契,岁晚所立惭廉蔺,正看愤切诡成功,已复雍容托观衅。

虽然知人要未易,讵可例轻天下士。

君不见长松卧壑困风霜,时来屹立扶明堂。

译文

深夜里读书时,四周静悄悄的,灯笼几近熄灭,我胸中却涌动着山岳般的壮志。仰望青天,却无从得知这些心声是否能够传达到远方。虽然已经步入白发苍苍的晚年,但我依然相信自己可以有所作为。

我曾受命于朝廷,曾拥有过黄金印章,但这些外在的荣誉并不是我的追求。如今,我宁愿选择不言而喻的故都长安,它在夜晚中依然闪耀着秋天的星光。

当年曾发过誓,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可岁月流转,我的名字留在历史上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这让我感到十分惭愧。即便如此,我依然对生命中所有的反抗和奋斗充满热情与信心,因为我清楚地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在世界上留下自己的足迹。

虽然洞见英才不易,但我们不能对那些渴望成功的人失望或轻蔑。长松树在峡谷中沉睡,风霜困扰着它,但它即便面临困难和挑战,也依然屹立不倒。时光流转,多少年过去了,但长松仍然矗立在明堂前,支撑着它的光辉。

赏析

陆游这首诗表达了他在读书时的心情和一些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

诗中描述了夜深人静,读书熬到凌晨四更灯火将尽的情景。作者胸中怀着巨大的抱负,比喻为太华山蟠千仞高,显示出他的雄心壮志。然而,他感慨地说,他的理想和愿望未必能够传达到远方,仿佛仰呼青天都无法听到他的声音。尽管年老已到白发苍苍的时候,他依然对自己的信念充满坚定和自信。

接下来,诗中提到了策名委质,意指投身于政治事业,但并不是为了空有黄金印章这种功利的外在荣誉。作者宁愿选择沉默,不再谈论都城长安的现状,因为长安虽然空宫寂静,但夜晚却飞满了秋磷,映照出都城的凄凉和衰败。

诗中还涉及到士人初入仕途时的豪言壮志,以及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感到自己的无能和惭愧。然而,作者依然看到了那些怀揣着积极进取和奇思妙想的人,在愤懑和切望中取得了成功,并以雍容的姿态展示自己的成就。

最后两句提到了长松树在峡谷中承受风霜的困扰,但它依然屹立不倒,成为明堂的支撑。通过这个比喻,诗人表达了对那些能够在逆境中坚持并成功的人的敬佩和赞美。

这首诗充满了对理想的追求和现实的反思,表达出作者坚定的信念和对那些顽强奋斗的人的敬仰。

作品背景

陆游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生活在辽金南宋混战的时期。这首诗是他在晚年创作的,表达了他对自己事业成就的无奈和对现实世界的反思。

陆游在政治和军事上曾有过一定的成就,但由于各种复杂的历史背景和个人遭遇,他最终未能达到他所追求的大事业和抱负。他对于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感到深深地困惑和苦恼。

这首诗中,陆游用夜深熬读的场景来暗喻他在事业上的努力,将自己内心的壮志比作高山,但却感叹自己的心声无法传达到远方。他反思自己参与政治的初衷,认为纯粹追求权力和荣誉是空虚而无意义的。对于当时的都城长安,他选择沉默不言,因为他意识到长安已经不再是当年辉煌的都会,而是一片凄凉和衰败。

诗中还提到了自己年老后的惭愧与自责,感叹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力感。然而,他仍然对那些能够在逆境中奋斗并取得成功的人抱有敬佩之情。以长松树为比喻,他表达了对那些能够坚持初心、不畏困难的人的赞美。

这首诗展现了陆游对于个人理想和现实世界的思考与反思,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文化名人所面对的困境和内心的挣扎。此诗也体现了他对于追求***、坚守初心的价值观的坚定信仰。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质悫的意思质悫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为某事付出全部的勇气,不留余力地前进,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其本身结构为联合式,在句子中通常作谓语。这个成语告诉人们,遇到事情,要有沸水敢蹚,烈火敢踏的精神,不怕牺牲,不避艰难险阻,才能把事情办成功。

成语出处:

赴汤蹈火,语出《荀子?议兵》:?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最早的直接来源是《三国志?魏书?刘表传》裴松之注引《傅子》:?今策名委质,唯将军所命,虽赴汤蹈火,死无辞也。?

粹质的意思粹质的意思是什么

质悫的词语解释是:质朴诚信。

质悫的词语解释是:质朴诚信。注音是:ㄓ_ㄑㄩㄝ_。结构是:质(半包围结构)悫(上下结构)。拼音是:zhìquè。

质悫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⒈质朴诚信。引《后汉书·第五伦传》:“性质_,少文***,在位以贞白称。”宋朱熹《董君景房墓表》:“其言质_详尽,不为华丽。”清平步青《霞外_屑·论文上·积素斋文》:“疏宕如史迁,质_如班固。”

二、网络解释

质悫质悫,读音是zhìquè,汉语词汇,解释为质朴诚信。

关于质悫的成语

兰质熏心琼林玉质质疑辨惑蜕化变质蕙心纨质兰质薰心策名委质

关于质悫的词语

蕙心纨质兰质熏心虎皮羊质蜕化变质策名委质琼林玉质坚忍质直质疑辨惑兰质薰心蕙心兰质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质悫的详细信息

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意思是什么

粹质的词语解释是:纯美的素质。

粹质的词语解释是:纯美的素质。拼音是:cuìzhì。注音是:ㄘㄨㄟ_ㄓ_。结构是:粹(左右结构)质(半包围结构)。

粹质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⒈纯美的素质。引《剪灯馀话·琼奴传》:“琼奴无_昔时容态,而青年粹质,终异常人。”清陈确《祭祝开美文》:“呜呼开美,生禀粹质!孝亲悌弟,诚心恳_。”

关于粹质的诗句

粹质产琼琚金昭全粹质

关于粹质的成语

金昭玉粹琼林玉质兰质薰心质疑辨惑蜕化变质蕙心纨质策名委质兰质熏心

关于粹质的词语

蜕化变质琼林玉质冰清玉粹质疑辨惑策名委质兰质薰心蕙心兰质金昭玉粹蕙心纨质坚忍质直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粹质的详细信息

蔡邕字伯喈文言文翻译

“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意思是面对困难,不害怕,勇敢向前,不推辞,敢于直面。

1、读音:?fù tāng dǎo huǒ?zài suǒ bù cí 。

2、出处:《三国志·魏书·刘表传》:“今策名委质,唯将军所命,虽赴汤蹈火,死无辞也。”(今天策作为信使献上礼物,听从将军的号令,勇往直前,奋不顾身。)。

“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历史典故:

东汉末年,刘表占据着荆州,手下的官员韩嵩劝他投降曹操。刘表没有同意,他要韩嵩到许昌探听一下曹操的虚实,以图有机可乘。韩嵩表示,就是让我去跳滚烫的水池,去走熊熊烈火,我也决不推辞。

嵇康,字叔夜,谯国铨(今安徽宿县西)人。他曾与山巨源(山涛)等七人一起游于山林,被称为“竹林七贤”,司马氏专权后,嵇康不满司马氏的统治,隐居山阳,而山巨源后来在司马氏朝廷中做了官,嵇康从此看不起他。

山巨源由吏部侍郎升散骑常侍时,想请嵇康出来代理他原来的吏部侍郎官职,遭到了嵇康的坚决拒绝。 不久,山巨源收到了门人递上的一封信。拆开一看,是嵇康给自己的一封绝交信。

他迫不及待地看了下去。信中嵇康列举老子、庄子、孔子等先圣,说自己“志气可托,不可夺也”。

接着又写到自己倾慕尚子平、台孝威(后汉隐士),不涉经学,淡泊名利。信中表示他蔑视虚伪的礼教,公然对抗朝廷的法制,以禽鹿作比,鹿很少见有驯育服从的,大的如果羁绊、束缚它,那它必定狂躁不安,即使赴汤蹈火,也不在乎。

哪怕是用金的马嚼子来装饰它,拿佳肴来喂它,它还是思念树林、向往草地的。以此表示如果司马氏请他做官,他就会像野性难驯的麋鹿“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表达了坚决不在司马氏***中任职的决心。由于嵇康时常发表一些讥刺朝政和世俗的言论,司马氏统治集团对他十分忌恨。

景元三年(262),曾经受到嵇康奚落的司隶校尉钟会,以言论放荡、毁谤朝廷等罪名对嵇康横加诬陷。嵇康被司马昭下令逮捕入狱,不久便被。

1.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

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

有菟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

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

桓帝时,中常侍徐璜、左悺等五侯擅恣,闻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陈留太守督促发遣。邕不得已,行到偃师,称疾而归。

感东方朔《答客难》及杨雄、班固、崔驷之徒设疑以自通,乃斟酌群言,韪其是而矫其非,作《释诲》以戒厉云尔。 建宁三年,辟司徒桥玄府,玄甚敬待之。

召拜郎中,校书东观,迁议郎。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

熹平四年,乃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等奏求正定六***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

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两,填塞街陌。

邕前在东观,与卢植、韩说等撰补《后汉记》,会遭构陷流离,不及得成,因上书自陈,奏其所著十意,分别首目,连置章左。帝嘉其才高,会明年大赦,乃宥邕还本郡。

中平六年,灵帝崩,董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称疾不就。

卓大怒,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见敬重。 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燕,辄令邕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

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

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

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邕遂死狱中。

允悔,欲止而不及。时年六十一。

参考译文 蔡邕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人。蔡邕生性极为孝顺,母亲曾经疾病缠身达三年,蔡邕只要不是因为寒冷炎热的气候变化,他都不曾脱换衣服,连续七十多天没有上床睡过觉。

母亲去世后,他就在坟墓旁搭建屋舍住下,一举一动严格按照礼法去做。有野兔很驯服地待在他的屋舍旁边,而且屋旁长出了连理树,远近的人们感到奇异,很多人都前来观看。

蔡邕和叔父及堂弟生活在一起,三代之间都没有将家产分开,同乡的人都称赞蔡邕的仁义。蔡邕年轻时就博学多才,尊奉太傅胡广为师。

他喜好诗文、数术和天文,并擅长弹奏美妙的音乐。 桓帝时,中常侍徐璜、左悺等五侯专权妄为,听说蔡邕善于弹琴,于是奏请皇帝,下令给陈留太守,要他督促蔡邕并遣送他进京。

蔡邕迫不得已启程,走到偃师县的时候,推托自己有病便又回到了家中。他有感于东方朔的《答客难》以及杨雄、班固、崔驷这一类人设疑以抒发志意的做法,于是品评各家学说,肯定他们的正确说法并纠正他们的错误观点,写了《释诲》一文来告诫勉励自己。

建宁三年,蔡邕被司徒桥玄召为属官,桥玄对他非常敬重。 后来被征召授拜郎中,在东观校勘图书。

后来又晋升为议郎。蔡邕认为经籍距离圣人的年代久远,文字很多地方都有错讹,而平庸的儒士穿凿附会,迷惑贻误后世的学者。

于是在熹平四年,便和五官中郎将堂溪典等人奏请校订并改正《六经》文字。灵帝同意了他们的请求,蔡邕于是亲自用朱砂将***书写在石碑上,让石工雕刻好将石碑立在太学门外。

自此,后代的儒者和学生都将碑刻上的***当做典范。石碑刚刚立起的时候,前来观瞻和临摹的人,所乘坐的车子每天有一千多辆,塞满了周围的大街小巷。

蔡邕以前在东观任职的时候,和卢植、韩说等人著述并进一步充实《后汉记》,正好遇到被人陷害遭到流放,来不及完成。 于是便上书自我陈述,奏明他著述的《后汉记》十志的内容,分成篇目,一起放在奏章的后面。

皇帝欣赏他才学高超,正好第二年天下大赦,就赦免了蔡邕,让他回到本郡。 中平六年,灵帝驾崩,董卓担任司空之职,听说蔡邕的名望很高,就征召他。

蔡邕声称有病没有应征。 董卓极为恼怒,又严厉吩咐州郡官员举荐蔡邕到他的司空府,蔡邕迫不得已,来到司空府,代理祭酒一职,很受董卓敬重。

董卓敬重蔡邕的才学,对他很优待,每次宴会,董卓总是让蔡邕弹琴助兴,蔡邕也经常注意对董卓有所匡正补益。 等到董卓被杀后,蔡邕在司徒王允家入座宴饮,很不经意之中说到董卓而叹惜,神情有所流露。

王允勃然大怒,斥责蔡邕。立即拘捕蔡邕,将蔡邕交给廷尉去治罪。

蔡邕陈情谢罪,请求刺面砍脚,只求能够继续修完汉史。士大夫很多人都同情并多方营救他,但都没有成功。

蔡邕最后死在狱中。王允悔悟,想阻止却已经来不及了。

蔡邕终年六十一岁。

2. 文言文《后汉书·蔡邕列传》翻译

蔡邕列传

原文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①人也。六世祖勋②,好黄老,平帝时为郿③令。王莽初,授以厌戎连率④。勋对印绶仰天叹曰:“吾策名⑤汉室,死归其正。昔曾子不受季孙⑥之赐,况可事二姓哉?”遂携将家属,逃入深山,与鲍宣、卓茂等同不仕新室。父棱,亦有清白行,谥日贞定公⑦。

注释

①圉(yǔ):县名,故城在今河南杞县南。

②勋:《谢承书》曰:“勋字君严。”

③郿(méi):县名,在今陕西眉县东。

④厌戎连率:王莽改陇西郡曰厌戎郡,守曰连率。

⑤策名:“策名委质”之省,指因仕宦而献身于朝廷之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策名委质,贰乃辟也。”杜预注:“名书于所臣之策。”

⑥季孙:鲁国权臣,时鲁国军***皆掌于季氏三家即孟孙、仲孙、季孙。

⑦“父棱”以下句:邕《祖携碑》云:“携字叔业,有周之胄。昔蔡叔没,成王命其子仲使践诸侯之位,以国氏姓,君其后也。君曾祖父勋,哀帝时以孝廉为长安邰长。及君之身,增修厥德,顺帝时以司空高弟迁新蔡长,年七十九卒。长子棱,字伯直,处俗孤党,不协于时,垂翼华发,人爵不升,年五十三卒。”

译文

蔡邕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人。他的六世祖蔡勋,爱好黄老学术,汉平帝时任他为郿县的县令。王莽初年,被任命为厌戎郡连率(即陇西郡太守)。蔡勋面对着印绶仰天长叹说:“我本来在汉朝为官,死了也不能失去正道。往昔的时候曾子不接受季孙氏的赏赐,何况是侍奉异姓朝廷呢?”于是就携带着家属,逃进深山,和鲍宣、卓茂等人一样不在新朝为官。父亲蔡棱,也有清白的操行,谥号为贞定公。

更多进入《诗词网》阅读。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小题

解析: (1)A(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的词义的理解,A中的“逸才”应是“超出一般的才华”之意。)

(2)C(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

A.第一个“是”为形容词,译为“正确的”;第二个“是”是代词,译为“这”。B.都是动词,第一个译为“做客”,第二个译为“犯……罪”。

C.指代性副词,译为“他”。D.都是连词,第一个表目的,第二个表修饰。)

(3)D(A项说的是“笃孝”,B、C两项直接或间接说其“博学”,D项说的是蔡邕托辞不愿进京。) (4)D(本题考查对阅读材料整体文意的综合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并不是“没有脱过衣服”,而是在季节交替时换衣服。B.并非为了“让晚生后学都来寻找经书中的错误”,而是为了帮他们纠正错误。

C.蔡邕并非“义正词严”。) (5)①蔡邕无意之中谈起此事,深为叹息,面部表情也表现出来。

②蔡邕上书谢罪,请求只刺面砍脚,以便继续修成汉史。 ③况且他一向以忠孝著名,而且判罪也无确切事实,杀了他岂不是失去人心吗?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能力层级B。它既能考查学生对实词、虚词、不同的句式、句子间的语意关系的领会,又能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翻译时要求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不能漏译,尤其不能漏译要重点考查的词语。

选择合适的双音词。翻译第①题必须注意译出关键词“殊”“之”“色”的意思和补出主语。

翻译第②题,要注意“辞谢”、“乞”、“黥首刖足”的意思。翻译第③题,要注意“且”、“所”、“坐”的意义和用法以及“无乃……乎”这一反问句式。)

4. 文言文“蔡邕善乐知”的翻译

蔡邕字伯喈,是陈留圉(今河南开封东南)人。蔡邕天性极为孝顺,他的母亲生病三年期间,蔡邕除非寒暑换季,不曾解过衣带,没有睡过好觉的时间有七旬之久。母去世后,他在坟墓旁筑庐守孝,一举一动都符合礼仪。

建宁三年,被征召到司徒桥玄府中为官。朝廷征召他并授予郎中的职务,让他在东观校对典籍。蔡邕认为儒家经典距离圣人初创之时已经久远了,文字有很多错误,庸俗的儒家学者穿凿附会,会耽误后学者。熹平四年,他就上奏请求校正勘定《六经》上的文字。灵帝批准了他。蔡邕就自在石碑上用朱砂书写,然后让工匠在太学门外镌刻树立起来。于是后儒晚学,都能获取校正的书籍了。到石碑开始立起的时候,那些观看及临摹的人,每天往来的车辆有一千多辆,车辆挤满了大街小巷。

吴地有个焚烧桐木做饭的人,蔡邕听到桐木在火中爆裂的声音,知道这是一段很好的木头,就请人用这个木头做了一张琴,果然弹出了美妙的音乐,可是木头尾部烧焦了,所以当时把这个琴就叫做“焦尾琴”。起初,蔡邕在陈留时,他的邻居用酒食招待蔡邕,等到蔡邕去时邻家酒喝得正高兴,有一个客人在屏风后弹琴,蔡邕到门口偷偷地听,大惊道:“啊!用音乐来请我却有杀心,是什么原因呢?”就溜回去了。仆人告诉主人说:“蔡君刚才来了,到门口却离开了。”因为蔡邕向来是被同乡所效法的人,主人急忙亲自追上去并且追问他逃离的原因,蔡邕详细把情况告知了他,大家没有不吃惊的。弹琴的人说:“我刚才弹琴时,看见螳螂正爬向一只鸣蝉,蝉儿将要离开却没有飞起,螳螂随着他一进一退。我内心很紧张,只担心螳螂抓不到它啊。这难道就是产生杀心并且在琴声中流露出来的原因吗?”蔡邕笑着说:“从这件事情上足可以看出你是一个当之无愧的琴师啊!”

中平六年,灵帝去世,董卓担任司空,听说蔡邕名声很高,就征召他,他称病不去。董卓严令州郡举荐蔡邕到司空府,蔡邕没有办法,只好到任担任了祭酒,很被董卓敬重。董卓看重蔡邕的才学,很好的对待他。董卓被杀的时候,蔡邕在司徒王允的坐旁,流露出了对董卓被杀的叹息。王允就逮捕他并叫廷尉治罪。士大夫中很多人想救他,不能成功。蔡邕就死在狱中,当时六十一岁。官员儒生没有不流泪的。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20.C 21.C 22.A 23.B 24.D 25.(1)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法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

(2)欧阳发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 解析 20.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

思考时,可根据加点词语句所在语段的具体语境分析判断,C项,申:说明,表明。所以选C。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的解释,要重视那些在所学课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那些意义与现代汉语中已有较大差异的词语,以及一词多义的词语。文言实词应该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词语予以解释,并且要根据该词在某句子中的切实意义给予恰当的解释,以使句子前后语气通畅、意义明白正确为标准。

具体分析时,还要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例如本题C项,可联系上文“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和下文“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来判断出其“表明”的意思。

2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A项,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表修饰。

B.①代词,他;②语气副词,表示命令或祈求。C.代词,这样;D.①动词,认为;②以之为,把……当做。

所以选C。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常见的文言虚词共有以下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其中“因、以、于、则、之、乃、且、而”尤受高考命题人青睐,是历年高考试卷中的“老面孔”。做文言虚词类题时,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

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例如本题C项,“之”前面是人名,后面是“人”,因此此处均为代词“这样”。 2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可根据句意及主谓、动宾等句式,先从整体上断句,然后再结合着一些文言标志性词语断句。例如,“君臣”“自”等。

此句大意:只探讨古人最初的学说,自从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君臣世系、制度文物以及天文、地理等方面的学问,他没有不研习的。 考点定位能为文言文断句。

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技巧点拨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1.找文言虚词如如“其、尔、若、夫、且夫、盖、然则、是故、然而、犹且、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之、也、矣、欤、焉、哉、乎”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 2.察对话:如 “曰”“云”等;3.据修辞:如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等;4.辨句式:如固定结构 “…者,…也”;5.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

6.借助名词、代词的位置。名词常作主语和宾语。

找名词做主语的,如人名、称谓、地名等。7.表时间的词语等等。

8.一些经常放在句首的如 “必、皆”等。9.断文句通过找谓宾。

2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

B项,“孔子杏坛讲学即是太学的模式”错误,孔子设的是私塾,是私学,太学是国立大学。所以选B。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易错警示此类题虽然是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但实际上是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此种题容易让考生误认为从文本中即可找到答案,而实际上,考查的内容主要依靠考生平时对文学常识的积累与不断的复习巩固。选项中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往往会在朝代、管理部门、人物等方面偷偷的改换其它的内容,迷惑考生,思考时,一定要细心辨别。

例如本题中B项就错将“私学”和“国学”的性质弄混来迷惑考生。 2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可根据对文章内容的感知,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D项,“苏轼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是不正确的,是欧阳发的儿子欧阳宪求的铭文。所以选D。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常见的设误角度有:曲解词义、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张冠李戴、颠倒是非、因果混淆、时序错位(时间顺序颠倒)、无中生有、添枝加叶。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不符的内容、词语。

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例如本题,D项,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2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问句的能力。译文时,应将待译句子放回语境去理解,也应注意尽可能直译,将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落实,补出省略成分,将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习惯译出。

例如,以:用;捡:捡点;束:约束;徒:学生;从:跟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