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鸿戏海舞鹤游天所写的内容,群鸿戏海,舞鹤游天

tamoadmin 成语讲堂 2024-06-21 0
  1. 关于书法的五言诗句
  2. 王羲之的代表作是?,被人称为?
  3. 王羲之有?之称
  4. 行楷字体优美句子
  5. 好看的手写书法字体
  6. "书圣"指的是哪位书法家?
  7. 关于赞美毛笔的诗句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dān)身长七尺有余约为(1.83米),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其中,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对真书、草、行主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今人刘铎对王羲之的书法曾称赞道:“好字唯之(之,即王羲之)”。

生平

少从叔父,后又从卫夫人学书,得见汉魏以来诸名家书法,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兼善隶、草、正、行各体,博***众长,备精诸体,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笔势开放俊明,结构严谨。楷书以《黄庭经》、《乐毅论》为最;行书以《兰亭序》为最;草书以《快雪时晴贴》、《初目帖》等为最。唐太宗视为国宝,号召天下临摹他的字体,其书法成为代替汉魏笔法的书体正宗。其字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后世尊称为“书圣”。据传说其行书真迹《兰亭序》随葬李世民。现传世均为临摹本。

群鸿戏海舞鹤游天所写的内容,群鸿戏海,舞鹤游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他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从鹅的某些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儿子王献之乘一叶扁舟游历绍兴山水风光,船到县禳村附近,只见岸边有一群白鹅,摇摇摆摆的模样,磨磨蹭蹭的形态。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觉对这群白鹅动了爱慕之情,便想把它买回家去。王羲之询问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这群鹅卖给他。道士说:「倘若右军大人想要,就请代我书写一部道家养生修炼的《黄庭经》吧!」王羲之求鹅心切,欣然答应了道士提出的条件。这就是「王羲之书换白鹅」的故事。

二十岁时,有个太尉郗鉴派人到王导家去选女婿。当时,人们讲究门第等级,门当户对。王导的儿子和侄儿听说太尉家将要来提亲,纷纷乔装打扮,希望被选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么也没听到似的,躺在东边的竹榻上一手吃烧饼,一手笔划着衣服。来人回去后,把看到的情况禀报给郗太尉。当他知道东榻上还靠着一个不动声色的王羲之时,不禁拍手赞叹道: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于是郗鉴便把女儿郗浚嫁给了王羲之。这故事便成了「东床」和「令坦」两个典故。

在他身上出现的成语还不只这些,据说有一次,他把字写在木板上,拿给刻字的人照着雕刻,这人用刀削木板,却发现他的笔迹印到木板里面有三分之深。这就是成语「入木三分」的由来。

唐·冯承素摹兰亭序(神龙本)王羲之一生最好的书法,首推《兰亭集序》。那是他中年时候的作品。

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得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褉]。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一些文人,共四十一位,到兰亭的河边修褉。大家一面喝酒,一面作诗。作完了诗,大家把诗搜集起来,合成一本《兰亭集》,公推王羲之作一篇序文。这时王羲之已醉了,他趁着酒意,拿起鼠须笔,在蚕茧纸上,挥起笔来。这篇序文,就是后来名震千古的《兰亭集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意,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行书第一”。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十分珍爱,死时将其殉葬昭陵。留下来的只是别人的摹本。今人所见,皆为《兰亭序》临摹本。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很丰富,除《兰亭序》外,著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二谢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乐毅论》、《黄庭经》等。其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苔惊蛇”,王羲之的书法是极美的。

汉代以后,经过六十余年的三国鼎立,进入晋代。书法又出现了一高峰。隶书的草写,称为隶草,隶草是将隶体基本结构消解,只保留波磔,主要用于写奏章,所以也称章草。书写章草的代表书家有史游、皇象、索靖等。在章草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今草。同时,还出现了楷书和行书。可以说,到了晋代,篆、隶、草、行、楷诸体已经齐备。

晋代书法以楷书和行书的成就最大,对后世的影响也最大,代表书家是钟繇和王羲之。

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县东)人,曹魏时期,官至太傅。他擅长隶、楷、行各体,尤以楷书影响最大。宋人《宣和书谱》中评价他的书法“各尽法度,为正书(即楷书)之祖”。他的楷书承袭了东汉隶书的遗风,八分开张,左右波挑,势巧形密,自然古雅。他写的《贺捷表》颇有鸿鹄飞张姿态,被梁帝萧衍评为“群鸿戏海,舞鹤游天”。在他的楷书中,还有隶书的笔意。其作品还有《宣示表》、《力命表》、《还示帖》等。

东晋永和九年(353)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契(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羲之即兴挥毫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意,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行书第一”。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十分珍爱,死时将其殉葬昭陵。留下来的只是别人的摹本。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字逸少,号澹斋,祖籍琅邪监沂(今山东临沂),后迁会稽,晚年隐居剡县金庭。擅书法,世称“书圣”。

王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永和十一年(355年)三月称病弃官,携子操之由会稽蕺山徙居金庭。建书楼,植桑果,教子弟,赋诗文,作书画,以放鹅弋钓为娱。且与许询、支遁诸名士,遍游剡地山水。 自王定居金庭后,书法兴起。其后裔多擅书画,作品挂满厅堂、书房,人称“华院画堂”。后人定村名为“华堂”,沿称至今。王羲之遗迹遍及全县各地。嵊***秀山为王羲之读书处,山上观音殿悬有“右军旧游地”匾额;山麓建桃源乡乡主庙,奉王右军为乡主。嵊北嶀山的羲之坪、嵊东的清隐寺、嵊新交界的王罕岭等,均为王游憩之地,至今尚有遗迹可寻。

东晋升平五年(361年),王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梁大同年间(535-546年),嗣孙建右军祠于墓前,并于观旁建书楼、墨池,唐裴通撰有《金庭观晋右军书楼墨池记》。隋大业七年(611年),其七世孙智永和尚嘱徒尚杲(吴兴永欣寺少门),专诚赴金庭祭扫,并撰有《瀑布山展墓记》,立碑墓前。明永乐年间,张推官树碑墓右。弘治十五年(1502年),重建“晋王右军墓”石碑,今尚存。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冬,王氏嗣孙秀清于金庭观左建“晋王右军墓道”牌坊,现尚完好。

说到对鹅的喜爱,比较突出的,要算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了。这里就有一段故事:

据说,品性高洁的王羲之对做官没有多大兴趣,就离开嘈杂烦闷的京城,来到了风景宜人的江南,他在绍兴一带居住时,经常漫步在水乡泽国,观察群鹅。一只又一只的鹅啊,羽毛整洁美丽,体态雍容华贵。它们有的浮游,有的高歌,有的嬉戏。……·他入迷地看啊,看啊,有时竟忘了回家吃饭。

有一天,他惊喜地发现,有只鹅长得不同寻常,它的羽毛象雪一样白,顶冠象宝石一样红,尤其是叫声分外悦耳动听,他非常喜爱,立即派人到附近去打听,想把这只鹅买下来,就是多出一倍的钱,也在所不惜。一了解,原来鹅的主人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老人家身边没有什么亲人,只有这只白鹅做伴。她虽然家里很穷,这只鹅却怎么也舍不得。王羲之知道了这些情况后,完全体谅老人的心情,表示不买这只宝贵的鹅了。为了进一观察,他决定登门拜访。再说这位老妇人,当她听说是书法家王羲之要到她家来参观时,高兴极了,可是拿什么来招待贵客呢?老人家正在犯愁,忽然院子里响起了“哦——啊——”的叫声。噢,有了,为了招待客人,老人就把心爱的白鹅杀了,做了一道美味的菜肴,等待王羲之的到来。不一会儿,王羲之迈着匆匆的步伐走进这简陋的茅屋。当他了解到热情慷慨的主人把仅有的一只心爱之物拿来待客时,眼睛湿润了:他为这只鹅的死感到可惜,更为主人的盛情所感动……于是,他要人找来墨笔,在随手带来的六角竹扇上挥毫写字,递与老妇人,嘱咐说:“老人家,我没什么感谢您的,请把这个扇子拿到市上,卖上一百钱,用来贴补生计吧。”老人推辞不要,羲之深情地说:这是我孝敬你老人家的一点心意啊!

王羲之写染一池水

王羲之小的时候,练字十分刻苦。据说他练字用坏的毛笔,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叫它“笔山”。他家的旁边有一个小水池,他常在这水池里洗毛笔和砚台,后来小水池的水都变黑了,人们就把这个小水池叫做“墨池”。

王羲之写字换鹅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的大书法家。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华出众,朝廷中公卿大臣都推荐他做官。他做过刺史,当过右军将军(人们也称他王右军)。 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据说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在自己做官时,从后院的池边练字,从池中洗笔,日久天长,池水都黑了。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据说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 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 ,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许多艺术家都有各自的爱好,有的爱种花,有的爱养鸟。但是王羲之却有他特殊的爱好。不管哪里有好鹅,他都有兴趣去看,或者把它买回来玩赏。山阴地方有一个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给他写一卷《道德经》。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轻易替人抄写经书的。后来,他打听到王羲之喜欢白鹅,就特地养了一批品种好的鹅。王羲之听说道士家有好鹅,真的跑去看了。当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见到河里有一群鹅在水面上悠闲地浮游着,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衬着高高的红顶,实在逗人喜爱。 王羲之在河边看着看着,简直舍不得离开,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这群鹅卖给他。那道士笑着说:“既然王公这样喜爱,就用不到破费,我把这群鹅全部送您好了。不过我有一个要求,就是请您替我写一卷经。”王羲之毫不犹豫地给道士抄写了一卷经,那群白鹅就被王羲之带回去了。

王羲之教子习书法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还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让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献之灵机一动,一只小牛栩栩如生于扇面上。再加上众人对献之书法绘画赞不绝口,小献之滋长了骄傲情绪。献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一天,小献之问母亲郗氏:“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妈妈摇摇头。“五年总行了吧?”妈妈又摇摇头。献之急了,冲着妈妈说:“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献之一回头,原来父亲站在了他的背后 。王献之心中不服,啥都没说,一咬牙又练了5年,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掀到一个“大”字,父亲现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填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小献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并说:“我又练了5 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的字样练的。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还有什么不同?”母亲果然认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献之听后泄气了,有气无力地说:“难啊!这样下去,啥时候才能有好结果呢?”母亲见他的骄气已经消尽了,就鼓励他说:“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没有过不去的河、翻不过的山。你只要像这几年一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一定会达到目的的!”献之听完后深受感动,又锲而不舍地练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献之练字用尽了18大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后来,王献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王羲之天台山拜师

王羲之在兰亭修禊之前来到天台山,被神奇秀丽的天台山风景吸引住了,便在华顶住了下来。他尽情欣赏日出奇观和云涛雾海,这些山光胜景使他的书法也得到润色。他不停地练字,不停地洗笔洗砚,竟把一个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墨池就是这样得名的。有一天夜里,王羲之在灯下练字,练呀练呀,白纸写了一张又一张,铺得满地都是。夜深了他还逐个字逐个字细看着,思考着。对自己所写的字,他还不满足,又看又练,实在练得太疲倦了,握着笔伏在案上。忽然,一阵清风过处,一朵白云飘然而至,云朵上有位鹤发银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着他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呀!”“哪里,哪里!”王羲之一边让坐,一边谦虚地回答。他见这位老人仔仔细细地观看自己写得字,便请教说:“老丈啊,请您多多指正。”老人见王羲之一片诚心,说道:“你伸过手来。”王羲之心里纳闷,老人要做什么呢?他见老人一本正经,不像开玩笑,便慢慢地伸了过去。老人接过笔,笑容可掬地说:“我看你诚心诚意学写字,让你领悟一个笔诀,日后自有作用。”老人说完,在王羲之的手心上写了一个字,然后点点头说:“你会更快进步起来的。”说罢去了。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家居何处?”只听空中隐隐约约地传来一声:“天台白云……”王羲之一看手心是个“永”字,他比呀划呀,写呀练呀,终于领悟了:横竖勾,点撇捺,方块字的笔划和架子结构的诀窍,都体现在“永”字上。白云先生授的真是好笔诀!此后,王羲之练得更勤奋了,他的书法也更加洒脱了,奇妙了。以后,王羲之回到绍兴,与文友在兰亭欢聚时,挥笔写下了千古流传的书法珍宝《兰亭集序》。王羲之念念不忘天台山白云先生的“永”字笔诀,诚心诚意地写了一部《黄经洞》,放在山顶一个突兀峭险的岩洞里,后人就叫它“黄经洞”。今天,有些胆大的旅游者,还要爬上黄经洞看一看,是不是洞里还藏着王羲之的《黄庭经》呢!

东床择婿

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当时,有一位大官,名叫郗鉴,他是个很爱才的人,为了给女儿选择一个合适的对象,郗老大人动了不少脑筋。后来,他打听到王家子弟一个个相貌堂堂,才华出众,就想缩小范围,在这几个青年人当中选择一个做他的女婿。消息传来,王家子弟一个个兴奋而又紧张,他们早听说郗**人品好,有才学,谁不想娶她作妻子呢?于是,一个个精心修饰一番,规规矩矩地坐在学堂里,表面上是看书,心儿早就飞了。可是东边书案上,有一个人却与众不同。只见他还象平常一样随便,好像压根儿没有这回事似的,仍在聚精会的地挥笔写字。这天,天气并不热,可是这个青年人却热得解开了上衣,露出了肚皮,也许是早上没来得及吃饭吧,他一边写字,一边抓起冷馒头咬一口,无拘无束地咀嚼着,眼睛还一个劲地盯着面前的毛笔字,那紧握毛笔的右手,一时一刻也没有松开,有时还悬空比划着写字,那一副认真的神态,使人禁不住发笑。郗鉴派来了自己的代表在学堂进行了一番观察了解后,就回去了。在他看来,王家子弟一个个都不错,彬彬有礼,年青英俊,才华洋溢,简直没法说哪个最好,哪个较差。不过,要说表现不那么使人满意的,倒有一个。他坦胸露腹,边写字还边啃馒头,样子太随便了,好像对于老大人选择女婿这么一件大事,一点儿也没放在心上……这郗大人听了回报,恰恰对那位举止“随便”的青年有兴趣。他详细问了情况,高兴地将两个手掌一合,说:“这就是我要找的女婿。”这是怎么回事呢?郗老大人认为,这个青年不把个人的事儿放在心上,而是集中精力于书法事业,这正是有出息的表现,有这样的钻劲、迷劲,是不愁不成才的。 你猜这位青年是谁?不是别人,正是王羲之,后来他真的成了杰出的书法家。这说明,郗老大人是有眼力的。这里还顺带说一句,王羲之的夫人、郗鉴的女儿,她也是个书法家,对王羲之的帮助可大了。她的儿子王献之,后来也成了有名的书法家,这里面也有她的一份功劳呢。

关于书法的五言诗句

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少从叔父,后又从卫夫人学书,得见汉魏以来诸名家书法,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兼善隶、草、正、行各体,博***众长,备精诸体,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笔势开放俊明,结构严谨。楷书以《黄庭经》、《乐毅论》为最;行书以《兰亭序》为最;草书以《快雪时晴贴》、《初目帖》等为最。唐太宗视为国宝,号召天下临摹他的字体,其书法成为代替汉魏笔法的书体正宗。其字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后世尊称为“书圣”。据传说其行书真迹《兰亭序》随葬李世民。现传世均为临摹本。

他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从鹅的某些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儿子王献之乘一叶扁舟游历绍兴山水风光,船到县禳村附近,只见岸边有一群白鹅,摇摇摆摆的模样,磨磨蹭蹭的形态。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觉对这群白鹅动了爱慕之情,便想把它买回家去。王羲之询问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这群鹅卖给他。道士说:「倘若右军大人想要,就请代我书写一部道家养生修炼的《黄庭经》吧!」王羲之求鹅心切,欣然答应了道士提出的条件。这就是「王羲之书换白鹅」的故事。

二十岁时,有个太尉郗鉴派人到王导家去选女婿。当时,人们讲究门第等级,门当户对。王导的儿子和侄儿听说太尉家将要来提亲,纷纷乔装打扮,希望被选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么也没听到似的,躺在东边的竹榻上一手吃烧饼,一手笔划着衣服。来人回去后,把看到的情况禀报给郗太尉。当他知道东榻上还靠着一个不动声色的王羲之时,不禁拍手赞叹道: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于是郗鉴便把女儿郗浚嫁给了王羲之。这故事便成了「东床」和「令坦」两个典故。

在他身上出现的成语还不只这些,据说有一次,他把字写在木板上,拿给刻字的人照着雕刻,这人用刀削木板,却发现他的笔迹印到木板里面有三分之深。这就是成语「入木三分」的由来。

王羲之一生最好的书法,首推兰亭集序。那是他中年时候的作品。

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得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褉]。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一些文人,共四十一位,到兰亭的河边修褉。大家一面喝酒,一面作诗。

作完了诗,大家把诗搜集起来,合成一本兰亭集序,公推王羲之作一篇序文。这时王羲之已醉了,他趁着酒意,拿起鼠须笔,在蚕茧纸上,挥起笔来。这篇序文,就是后来名震千古的兰亭集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意,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行书第一”。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十分珍爱,死时将其殉葬昭陵。留下来的只是别人的摹本。今人所见,皆为《兰亭序》临摹本。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很丰富,除《兰亭序》外,著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二谢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乐毅论》、《黄庭经》等。其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苔惊蛇”,王羲之的书法是极美的。

汉代以后,经过六十余年的三国鼎立,进入晋代。书法又出现了一高峰。隶书的草写,称为隶草,隶草是将隶体基本结构消解,只保留波磔,主要用于写奏章,所以也称章草。书写章草的代表书家有史游、皇象、索靖等。在章草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今草。同时,还出现了楷书和行书。可以说,到了晋代,篆、隶、草、行、楷诸体已经齐备。

晋代书法以楷书和行书的成就最大,对后世的影响也最大,代表书家是钟繇和王羲之。钟繇(151—230)字元常,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县东)人,曹魏时期,官至太傅。他擅长隶、楷、行各体,尤以楷书影响最大。宋人《宣和书谱》中评价他的书法“各尽法度,为正书(即楷书)之祖”。他的楷书承袭了东汉隶书的遗风,八分开张,左右波挑,势巧形密,自然古雅。他写的《贺捷表》颇有鸿鹄飞张姿态,被梁武帝萧衍评为“群鸿戏海,舞鹤游天”。在他的楷书中,还有隶书的笔意。其作品还有《宣示表》、《力命表》、《还示帖》等。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徒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王会稽。王羲之楷书师法钟繇,草书学张芝,亦学李斯、蔡邕等,博***众长。他的书法被誉为“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给人以静美之感,恰与钟繇书形成对比。他的书法圆转凝重,易翻为曲,用笔内厌,全然突破了隶书的笔意,创立了妍美流便的今体书风,被后代尊为“书圣”。王羲之作品的真迹已难得见,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摹本。王羲之楷、行、草、飞白等体皆能,如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等。他所书的行楷《兰亭序》最具有代表性。

东晋永和九年(353)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契(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羲之即兴挥毫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意,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行书第一”。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十分珍爱,死时将其殉葬昭陵。留下来的只是别人的摹本。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号澹斋,祖籍琅邪监沂(今山东临沂),后迁会稽,晚年隐居剡县金庭。擅书法,世称“书圣”。

王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永和十一年(355年)三月称病弃官,携子操之由会稽蕺山徙居金庭。建书楼,植桑果,教子弟,赋诗文,作书画,以放鹅弋钓为娱。且与许询、支遁诸名士,遍游剡地山水。

自王定居金庭后,书法兴起。其后裔多擅书画,作品挂满厅堂、书房,人称“华院画堂”。后人定村名为“华堂”,沿称至今。王羲之遗迹遍及全县各地。嵊***秀山为王羲之读书处,山上观音殿悬有“右军旧游地”匾额;山麓建桃源乡乡主庙,奉王右军为乡主。嵊北嶀山的羲之坪、嵊东的清隐寺、嵊新交界的王罕岭等,均为王游憩之地,至今尚有遗迹可寻。

东晋升平五年(361年),王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梁大同年间(535-546年),嗣孙建右军祠于墓前,并于观旁建书楼、墨池,唐裴通撰有《金庭观晋右军

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多多少少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

王羲之的代表作是?,被人称为?

1.描写书法的诗句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每扑通蚁

关于描写书法的句子: 1.笔酣墨饱:笔墨运用得很畅快,很充分。多形容书法、诗文酣畅浑厚。笔走龙蛇:笔下龙蛇腾跃。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洒脱。也代指挥毫写字。 2.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 3.一笔而下,观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这近乎癫狂的原始的生命力的冲动中包孕了天地乾坤的灵气。 4.书法里融入了儒家的坚毅,果敢和进取,也蕴涵了老庄的虚淡,散远和沉静闲适,还往往以一种不求丰富变化,在运笔中省去尘世浮华以求空远真味的意味。 5.观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夸,笔迹流水行云。 6.杜氏杰有骨力而字画微瘦,若霜林无叶,瀑水进飞。 7.群鸿戏海,舞鹤游天(梁武帝萧衍评王羲之) 8.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 9.怀素如壮士拨剑,神***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 10.举笔信手涂抹几下,一幅腾飞的巨龙即跃然纸上。他所画之龙,栩栩如生,雄奇魁伟而变化多端。陈容画龙往往不画整条,或画龙首,或画龙爪,忽隐忽现,似闻其声,如见其形,且泼墨成云,喷水化雾,神妙无比,人称所翁龙(陈容号所翁)。 11.字形正倚交错,大大小小,开开合合,线条粗细变化明显,跌宕有致。最末一行写歪了,歪得简直要倾倒,但这样的倾斜并不生硬,反倒更见自由,体现出他的任情恣性的一面,自成格调。陈容取势险峻,他结字造型或倚或正,或重或轻,有来如雷霆收震怒之美。他行笔迅捷,

2.有关书法的诗句都有哪些

情话网首页 >> 诗词 关于书法的诗 作者:西海 阅读:4121次 时间:13-03-28 09:40:09 栏目:诗词 篇一:观书法 鉄画银钩藏雅韵, 粗微浓淡漫馨香。

群龙墨海翻飞浪, 羡煞雏鸭翼欲张。 篇二:钟繇书法 飞鸿戏海逑劲藏, 舞鹤游天灵韵扬。

佳作流芳传后世, 携手羲之称钟王。 篇三:论书法 诗书画印皆相通 笔行墨砚 犹如龙蛇动 形体神韵一脉承 风云变幻 尽在笔意中 神情飞扬天地外 全神贯注于毫锋 指点江山风雷吼 激扬文字 亦展时代英雄 篇四:书法 那种古典美,是你的灵魂, 要不然,为何你 走了这么久?踏过了这么多清秋? 那种清秀美,是你的姿容, 要不然,为何你 那么惹人爱?那么让贤人为你折服? 那种遒劲美,是你的语言, 要不然,为何你 巍然屹立?默默无闻? 那种含蓄美,是你的腼腆, 要不然,为何你 不张扬与世?不孤傲与人? 你是风中的雨 淋尽天下贤士,那口渴的心 你是雨中的风 深深感觉到雨打后,那是你的存在 篇五:咏书法 手握银笔蛟龙降 饱蘸金墨斗室香 挥毫满纸凤飞舞 泼墨顷刻皆文章 白云添翼蓝天翔 青山有足踏墨浪 翠柳妩媚频颔首 青松屹立迎朝阳 千般思绪字间藏 万句警言记心上 画龙描凤先做人 留取翰墨美名扬 下笔抒写人生路 潇洒飘逸走四方 世事不烦爱书人 送人玫瑰手留香 铺下岁月写沧桑 双鬓尽染如白霜 今生有缘能相聚 恐无来生再相逢 今人临摹圣贤书 字字珠玑劝人方 心胸广阔天地宽 长江黄河纸间淌 情寄纸笔精神扬 言词尽舞友情长 今朝有酒敬羲之 不枉兰亭聚一场 老友新朋叙衷肠 皆因书法做桥梁 民族文化要传承 健康快乐永不忘 篇六:书法悟 撇似云卷捺回剑, 点如鸟啄折浪滚。

横取斜意竖求直, 形意合一字本源。 腑仰向背紧相依, 天覆地载重心稳。

长短曲直顺势变, 前呼后应意相连。 收展连断巧中生, 轻重缓急筋骨现。

疏可走马密罗雀, 着墨留白皆自然。

3.跟书法有关的诗句

1、吾闻古书法

苏轼

《和子由论书》

2、书法精明古学深

王冕

《挽吴孟思》

3、吾家读书法

陆游

《晨起》

4、今无书法可柴桑

陈杰

《和曾平山见贻蚤自温荣挹艳香韵》

5、二王书法恐非臣

李石

《扇子诗》

6、书法严贬褒

刘黻

《和此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

7、太史藏书法

宋庠

《赠司徒兼侍中宋宣献挽词四首》

8、苏公书法自颜行

赵蕃

《观徐复州家书画七首》

9、古来书法独公知

周必大

《送张端明赴召》

10、书法精明古学深

王冕

《挽吴孟思》

4.与书法有关的诗词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61劝学》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61乾61象》

5、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61修身》

6、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7、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8、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61子罕

5.关于书法人生的诗句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人生自古谁无死,流取丹心照汗青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与鸿毛 名和利啊,什么东西。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面对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我的笑声中动摇!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同 拼得十万头颅血,要把乾坤力挽回。 生于忧患,死与安乐。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慷慨过燕市, 从容做楚囚, 引刀成一快, 不负少年头!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必马革裹尸还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但觉高歌有鬼神, 安知饿死填沟壑?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此去黄泉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为赴大义轻生死 人死不过头点地,脑袋掉下来,碗大个疤! 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此二句多见于江湖人士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智者乐山山如画, 仁者乐水水无涯。

从从容容一杯酒, 平平淡淡一杯茶。 细雨朦胧小石桥, 春风荡漾小竹筏。

夜无明月花独舞, 腹有诗书气自华。1. 择善人而交, 择善书而读, 择善言而听, 择善行而从。

2. 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3. 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4. 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

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5. ***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欲进步需思退步,若着手先虑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应有余步。

持黄金为珍贵,知安乐方值千金,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忍让最高。切勿贪意外之财,知足者人心常乐。

若能以此去处事,一生安乐任逍遥。6. 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

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7. 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禄,寡欲是寿。

8.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9. 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

10.受思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11.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12.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13.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14.须交有道之人,莫结无义之友。饮清静之茶,莫贪花色之酒。

开方便之门,闲是非之口。15.多门之室生风,多言之人生祸。

16.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17.“我欲”是贫穷的标志。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18.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恶闻己过。19.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20.莫妒他长,妒长,则己终是短。莫护己短,护短,则己终不长。

21.做事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22.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二、行善。

23.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

24.心量狭小,则多烦恼,心量广大,智慧丰饶。25.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26.“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27.扶危周急固为美事。能不自夸,则其德厚矣!28.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29.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30.五官***,不是真正的享受。

内在安祥,才是下手之处。31.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32.不妄求,则心安,不妄做,则身安。33.不自重者,取辱。

不自长者,取祸。不自满者,受益。

不自足者,博闻。34.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

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35.积德为产业,强胜于美宅良田。

36.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37.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38.罗马人凯撒大帝,威震欧亚非三大陆,临终告诉侍者说:“请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让世人看看,伟大如我凯撒者,死后也是两手空空。39.梦中冥冥有乐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40.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远忧。41.情生智隔。

42.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43.把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点,把自己的理性升华到最高点,就是圣人。

44.嫉妒别人,仇视异己,就等于把生命交给别人。45.一个人如果不被恶习所染,幸福近矣。

46.诽谤别人,就象含血喷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47.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

48.人之所以平凡,在于无法超越自己。49.大肚能容,断却许多烦恼障,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

50.改变自己,是自救,影响别人,是救人。51.谎言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外表美丽,生命短暂。

52.唯其尊重自己的人,才更勇于缩小自己。53.人不求福,斯无祸。

人不求利,斯无。

6.描写书法的诗句

1、《书》 唐代:李峤 削简龙文见,临池鸟迹舒。

河图八卦出,洛范九畴初。 译文:池边鸟雀声稀环境静谧闲适,依着栏杆细细品评着书简上的文字。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起始源头,洛河的存在才导致了《洛书》的出现。 2、《石苍舒醉墨堂》 宋代:苏轼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

何用草书夸神速,开卷惝恍令人愁。 译文:人的一生忧愁苦难是从识字开始的,因此,只要能写能认自己的姓名就可以了。

更何况用草书来夸耀书法的神奇和快速,让人看了模糊恍惚令人发愁。 3、《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 宋代: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倾。 译文:胸中自有军事谋略,想要试炼一番却没有门路,空怀豪情。

草书如同行军打仗,书写前喝酒,好似军中的旗鼓以壮声威,手中的笔好似战士的刀枪,其气势如同***从天上倾泻而下。 4、《孙莘老求墨妙亭诗》 宋代:苏轼 兰亭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

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译文:茧纸书写的《兰亭集序》真迹已埋入昭陵,人间还遗留下王羲之龙腾虎跃的字形。

颜真卿公改变书法创造新意,字体筋骨强健如秋日雄鹰。 5、《草书屏风》 唐代:韩偓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

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译文:你从哪里得到这一个屏风?上面分明有怀素书法的踪迹。

虽然有很多灰尘、颜色的沾染,但还能够见到墨痕的浓重。 写的字的点就像怪石奔向秋天的山涧,字的竖和勾的笔画就像寒枯的古藤倒挂在古松下。

如果把屏风放到水边,每个字恐怕都要化成蛟龙,游到水里去了。

王羲之有?之称

简介

[编辑本段]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序》等。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

生平

[编辑本段]

少从叔父,后又从卫夫人学书,得见汉魏以来诸名家书法,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兼善隶、草、正、行各体,博***众长,备精诸体,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笔势开放俊明,结构严谨。楷书以《黄庭经》、《乐毅论》为最;行书以《兰亭序》为最;草书以《快雪时晴贴》、《初目帖》等为最。唐太宗视为国宝,号召天下临摹他的字体,其书法成为代替汉魏笔法的书体正宗。其字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后世尊称为“书圣”。据传说其行书真迹《兰亭序》随葬李世民。现传世均为临摹本。

他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从鹅的某些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儿子王献之乘一叶扁舟游历绍兴山水风光,船到县禳村附近,只见岸边有一群白鹅,摇摇摆摆的模样,磨磨蹭蹭的形态。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觉对这群白鹅动了爱慕之情,便想把它买回家去。王羲之询问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这群鹅卖给他。道士说:「倘若右军大人想要,就请代我书写一部道家养生修炼的《黄庭经》吧!」王羲之求鹅心切,欣然答应了道士提出的条件。这就是「王羲之书换白鹅」的故事。

二十岁时,有个太尉郗鉴派人到王导家去选女婿。当时,人们讲究门第等级,门当户对。王导的儿子和侄儿听说太尉家将要来提亲,纷纷乔装打扮,希望被选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么也没听到似的,躺在东边的竹榻上一手吃烧饼,一手笔划着衣服。来人回去后,把看到的情况禀报给郗太尉。当他知道东榻上还靠着一个不动声色的王羲之时,不禁拍手赞叹道: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于是郗鉴便把女儿郗浚嫁给了王羲之。这故事便成了「东床」和「令坦」两个典故。

在他身上出现的成语还不只这些,据说有一次,他把字写在木板上,拿给刻字的人照着雕刻,这人用刀削木板,却发现他的笔迹印到木板里面有三分之深。这就是成语「入木三分」的由来。

王羲之一生最好的书法,首推兰亭集序。那是他中年时候的作品。

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得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褉]。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一些文人,共四十一位,到兰亭的河边修褉。大家一面喝酒,一面作诗。作完了诗,大家把诗蒐集起来,合成一本兰亭集序,公推王羲之作一篇序文。这时王羲之已醉了,他趁着酒意,拿起鼠须笔,在蚕茧纸上,挥起笔来。这篇序文,就是后来名震千古的兰亭集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意,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行书第一”。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十分珍爱,死时将其殉葬昭陵。留下来的只是别人的摹本。今人所见,皆为《兰亭序》临摹本。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很丰富,除《兰亭序》外,著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二谢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乐毅论》、《黄庭经》等。其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苔惊蛇”,王羲之的书法是极美的。

汉代以后,经过六十余年的三国鼎立,进入晋代。书法又出现了一高峰。隶书的草写,称为隶草,隶草是将隶体基本结构消解,只保留波磔,主要用于写奏章,所以也称章草。书写章草的代表书家有史游、皇象、索靖等。在章草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今草。同时,还出现了楷书和行书。可以说,到了晋代,篆、隶、草、行、楷诸体已经齐备。

晋代书法以楷书和行书的成就最大,对后世的影响也最大,代表书家是钟繇和王羲之。钟繇(151—230)字元常,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县东)人,曹魏时期,官至太傅。他擅长隶、楷、行各体,尤以楷书影响最大。宋人《宣和书谱》中评价他的书法“各尽法度,为正书(即楷书)之祖”。他的楷书承袭了东汉隶书的遗风,八分开张,左右波挑,势巧形密,自然古雅。他写的《贺捷表》颇有鸿鹄飞张姿态,被梁武帝萧衍评为“群鸿戏海,舞鹤游天”。在他的楷书中,还有隶书的笔意。其作品还有《宣示表》、《力命表》、《还示帖》等。

东晋永和九年(353)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契(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羲之即兴挥毫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意,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行书第一”。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十分珍爱,死时将其殉葬昭陵。留下来的只是别人的摹本。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号澹斋,祖籍琅邪监沂(今山东临沂),后迁会稽,晚年隐居剡县金庭。擅书法,世称“书圣”。

王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永和十一年(355年)三月称病弃官,携子操之由会稽蕺山徙居金庭。建书楼,植桑果,教子弟,赋诗文,作书画,以放鹅弋钓为娱。且与许询、支遁诸名士,遍游剡地山水。 自王定居金庭后,书法兴起。其后裔多擅书画,作品挂满厅堂、书房,人称“华院画堂”。后人定村名为“华堂”,沿称至今。王羲之遗迹遍及全县各地。嵊***秀山为王羲之读书处,山上观音殿悬有“右军旧游地”匾额;山麓建桃源乡乡主庙,奉王右军为乡主。嵊北嶀山的羲之坪、嵊东的清隐寺、嵊新交界的王罕岭等,均为王游憩之地,至今尚有遗迹可寻。

东晋升平五年(361年),王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梁大同年间(535-546年),嗣孙建右军祠于墓前,并于观旁建书楼、墨池,唐裴通撰有《金庭观晋右军书楼墨池记》。隋大业七年(611年),其七世孙智永和尚嘱徒尚杲(吴兴永欣寺少门),专诚赴金庭祭扫,并撰有《瀑布山展墓记》,立碑墓前。明永乐年间,张推官树碑墓右。弘治十五年(1502年),重建“晋王右军墓”石碑,今尚存。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冬,王氏嗣孙秀清于金庭观左建“晋王右军墓道”牌坊,现尚完好。

说到对鹅的喜爱,比较突出的,要算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了。这里就有一段故事:

据说,品性高洁的王羲之对做官没有多大兴趣,就离开嘈杂烦闷的京城,来到了风景宜人的江南,他在绍兴一带居住时,经常漫步在水乡泽国,观察群鹅。一只又一只的鹅啊,羽毛整洁美丽,体态雍容华贵。它们有的浮游,有的高歌,有的嬉戏。……·他入迷地看啊,看啊,有时竟忘了回家吃饭。

有一天,他惊喜地发现,有只鹅长得不同寻常,它的羽毛象雪一样白,顶冠象宝石一样红,尤其是叫声分外悦耳动听,他非常喜爱,立即派人到附近去打听,想把这只鹅买下来,就是多出一倍的钱,也在所不惜。一了解,原来鹅的主人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老人家身边没有什么亲人,只有这只白鹅做伴。她虽然家里很穷,这只鹅却怎么也舍不得。王羲之知道了这些情况后,完全体谅老人的心情,表示不买这只宝贵的鹅了。为了进一观察,他决定登门拜访。再说这位老妇人,当她听说是书法家王羲之要到她家来参观时,高兴极了,可是拿什么来招待贵客呢?老人家正在犯愁,忽然院子里响起了“哦——啊——”的叫声。噢,有了,为了招待客人,老人就把心爱的白鹅杀了,做了一道美味的菜肴,等待王羲之的到来。不一会儿,王羲之迈着匆匆的步伐走进这简陋的茅屋。当他了解到热情慷慨的主人把仅有的一只心爱之物拿来待客时,眼睛湿润了:他为这只鹅的死感到可惜,更为主人的盛情所感动……于是,他要人找来墨笔,在随手带来的六角竹扇上挥毫写字,递与老妇人,嘱咐说:“老人家,我没什么感谢您的,请把这个扇子拿到市上,卖上一百钱,用来贴补生计吧。”老人推辞不要,羲之深情地说:这是我孝敬你老人家的一点心意啊!

行楷字体优美句子

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少从叔父,后又从卫夫人学书,得见汉魏以来诸名家书法,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兼善隶、草、正、行各体,博***众长,备精诸体,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笔势开放俊明,结构严谨。楷书以《黄庭经》、《乐毅论》为最;行书以《兰亭序》为最;草书以《快雪时晴贴》、《初目帖》等为最。唐太宗视为国宝,号召天下临摹他的字体,其书法成为代替汉魏笔法的书体正宗。其字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后世尊称为“书圣”。据传说其行书真迹《兰亭序》随葬李世民。现传世均为临摹本。

他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从鹅的某些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儿子王献之乘一叶扁舟游历绍兴山水风光,船到县禳村附近,只见岸边有一群白鹅,摇摇摆摆的模样,磨磨蹭蹭的形态。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觉对这群白鹅动了爱慕之情,便想把它买回家去。王羲之询问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这群鹅卖给他。道士说:「倘若右军大人想要,就请代我书写一部道家养生修炼的《黄庭经》吧!」王羲之求鹅心切,欣然答应了道士提出的条件。这就是「王羲之书换白鹅」的故事。

二十岁时,有个太尉郗鉴派人到王导家去选女婿。当时,人们讲究门第等级,门当户对。王导的儿子和侄儿听说太尉家将要来提亲,纷纷乔装打扮,希望被选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么也没听到似的,躺在东边的竹榻上一手吃烧饼,一手笔划着衣服。来人回去后,把看到的情况禀报给郗太尉。当他知道东榻上还靠着一个不动声色的王羲之时,不禁拍手赞叹道: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于是郗鉴便把女儿郗浚嫁给了王羲之。这故事便成了「东床」和「令坦」两个典故。

在他身上出现的成语还不只这些,据说有一次,他把字写在木板上,拿给刻字的人照着雕刻,这人用刀削木板,却发现他的笔迹印到木板里面有三分之深。这就是成语「入木三分」的由来。

王羲之一生最好的书法,首推兰亭集序。那是他中年时候的作品。

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得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褉]。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一些文人,共四十一位,到兰亭的河边修褉。大家一面喝酒,一面作诗。

作完了诗,大家把诗搜集起来,合成一本兰亭集序,公推王羲之作一篇序文。这时王羲之已醉了,他趁着酒意,拿起鼠须笔,在蚕茧纸上,挥起笔来。这篇序文,就是后来名震千古的兰亭集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意,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行书第一”。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十分珍爱,死时将其殉葬昭陵。留下来的只是别人的摹本。今人所见,皆为《兰亭序》临摹本。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很丰富,除《兰亭序》外,著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二谢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乐毅论》、《黄庭经》等。其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苔惊蛇”,王羲之的书法是极美的。

汉代以后,经过六十余年的三国鼎立,进入晋代。书法又出现了一高峰。隶书的草写,称为隶草,隶草是将隶体基本结构消解,只保留波磔,主要用于写奏章,所以也称章草。书写章草的代表书家有史游、皇象、索靖等。在章草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今草。同时,还出现了楷书和行书。可以说,到了晋代,篆、隶、草、行、楷诸体已经齐备。

晋代书法以楷书和行书的成就最大,对后世的影响也最大,代表书家是钟繇和王羲之。钟繇(151—230)字元常,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县东)人,曹魏时期,官至太傅。他擅长隶、楷、行各体,尤以楷书影响最大。宋人《宣和书谱》中评价他的书法“各尽法度,为正书(即楷书)之祖”。他的楷书承袭了东汉隶书的遗风,八分开张,左右波挑,势巧形密,自然古雅。他写的《贺捷表》颇有鸿鹄飞张姿态,被梁武帝萧衍评为“群鸿戏海,舞鹤游天”。在他的楷书中,还有隶书的笔意。其作品还有《宣示表》、《力命表》、《还示帖》等。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徒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王会稽。王羲之楷书师法钟繇,草书学张芝,亦学李斯、蔡邕等,博***众长。他的书法被誉为“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给人以静美之感,恰与钟繇书形成对比。他的书法圆转凝重,易翻为曲,用笔内厌,全然突破了隶书的笔意,创立了妍美流便的今体书风,被后代尊为“书圣”。王羲之作品的真迹已难得见,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摹本。王羲之楷、行、草、飞白等体皆能,如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等。他所书的行楷《兰亭序》最具有代表性。

东晋永和九年(353)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契(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羲之即兴挥毫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意,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行书第一”。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十分珍爱,死时将其殉葬昭陵。留下来的只是别人的摹本。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号澹斋,祖籍琅邪监沂(今山东临沂),后迁会稽,晚年隐居剡县金庭。擅书法,世称“书圣”。

王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永和十一年(355年)三月称病弃官,携子操之由会稽蕺山徙居金庭。建书楼,植桑果,教子弟,赋诗文,作书画,以放鹅弋钓为娱。且与许询、支遁诸名士,遍游剡地山水。

自王定居金庭后,书法兴起。其后裔多擅书画,作品挂满厅堂、书房,人称“华院画堂”。后人定村名为“华堂”,沿称至今。王羲之遗迹遍及全县各地。嵊***秀山为王羲之读书处,山上观音殿悬有“右军旧游地”匾额;山麓建桃源乡乡主庙,奉王右军为乡主。嵊北嶀山的羲之坪、嵊东的清隐寺、嵊新交界的王罕岭等,均为王游憩之地,至今尚有遗迹可寻。

东晋升平五年(361年),王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梁大同年间(535-546年),嗣孙建右军祠于墓前,并于观旁建书楼、墨池,唐裴通撰有《金庭观晋右军

好看的手写书法字体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

他的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他的草长浓纤折衷;他的行书遒媚劲健。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入木三分★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

★唐·李白《草书歌行》:“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旭惊电。”挥毫落纸如云烟 (杜甫写张旭)曼卿之笔,颜筋柳骨 (宋·范仲淹《祭石学士文》) 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

(宋朱长文《续书断》对怀素评论) 怀素如壮士拨剑,神***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米芾《海岳书评》)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铁书银钩,冠绝古今。(后人评价王羲之书法)群鸿戏海,舞鹤游天(梁武帝萧衍评王羲之《贺捷表》) 杜氏杰有骨力而字画微瘦,若霜林无叶,瀑水进飞。

(三国时魏人韦诞评杜度)看似点横撇捺,实则精深广大,它包容着万物,它包容着百家,它像大海无边,它似宇宙无际,世界上有哪国文字,能像汉字这博大精深?看似笔情墨趣,实则驰骋撕杀,譬如那粗犷狂草,岂不是千军万马?正如狂风劲吹,正似暴雨猛下,世界上有哪家之书,能似中国书法威力强大?据传是仓颉造字,最初是象形文字;日像日 月像月,人似人 家似家那活龙活现的甲骨文,正是汉字最早的精华,由此,才演绎了中华文字,由此,才演绎了中国书法。须知,正是中华文字,记载着华夏的历史;须知,正是中国书法,传承着民族的文化。

啊,从***开天地古老传说,到新中国成立这文明的国家,那一页页来书写历史的,都是我们中国的书法。也曾有太史公含辱,《史记》才万载留名,也曾有班固著述,《汉书》同样伟大,那不屈的是中国文土,那不朽的是中国文字,华夏民族能让世人瞩目,就因为它有无比浓厚的文化。

也曾有王羲之《兰亭序》,它如同白玉无痕无瑕,也曾有颜真卿《多宝塔碑》,它被传之为万古佳话……那潇洒的是中国的文杰,那不朽的是中国的书法,中国文化之所以辉煌,因为它包容中国书法。我虽只是书界小小卒子,但我所写是中国的书法,我虽只是大树上的一片嫩叶,但也衬托中国书法的红花,晚来者并不必羞愧,因为文化传承全靠你我他,个人作用小没有什么,万众一心事业才能发扬光大。

啊,我们都是后辈,但接过了巨人的接力棒,啊,我们都是绿叶,但衬育着硕大的红花,其实,我们的职责最重要,其实,我们的作用最巨大,只有把中国书法代代传承,我们的民族才能更加伟大。 笔酣墨饱:笔墨运用得很畅快,很充分。

"书圣"指的是哪位书法家?

 对于书法,人们习惯上称中国书法,严格名称当是汉字书法 ,因为通行的书法是汉字写成的。下面我带给大家的是好看的手写 书法字体 ,希望你们喜欢。

好看的手写书法字体欣赏

 好看的手写书法字体1

 好看的手写书法字体2

 好看的手写书法字体3

 好看的手写书法字体4

 好看的手写书法字体5

 书法的美 愈久弥香

 作者:林海一树

 一张柔和的宣纸,一片飘动的白云,在白云上舞动的是松的魂灵,还有千年历史的回声。一幅书法展开了,灵动的文字间似乎有编钟的余音袅袅传来,没法不让人想起悠悠的历史。汉家长衣宽袖的文人雅士们,居庙堂之高的官吏们,多少辞赋与奏折,多少檄文与颂歌,摩肩接踵一路走来,都被历史的风尘淹没了,倒是那个喜欢放鹅睡在东床的王羲之音容犹在,留下千古佳话。

 书写的本来是一种工具,可是文字一旦成为书法就化蛹成蝶,蝶变成仙,成就了一生的华美。不知是谁把毛笔比喻成蜡烛送给他的情人,轻轻地歌:送给你一只狼毫吧,不曾点燃的蜡烛也不会熄灭。是啊!毛笔,未曾点燃的蜡烛,把书法连同中国 文化 的历史照耀得灿烂辉煌。

 轻轻地翻开那些令人敬仰书家的作品,一种情愫苏醒了,王羲之的作品出神入化,妙不可言,搜尽赞美的词汇也难描绘其高深与绝美。梁武帝萧衍评王羲之的书法:群鸿戏海,舞鹤游天。历朝历代多少人呕心沥血、终极一生追随,最终都望尘莫及。颜真卿的作品厚重、古朴、苍劲,像一座千年古钟,每一条纹理都是一个 故事 ,端详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会产生浑厚的共鸣。柳公权的书法端庄清秀,像河边浣纱洗衣的邻家阿妹,或者款款而行的小家碧玉, 言行举止 、一颦一笑,遵规守据,温婉清丽。欧阳询的书法,松风鹤骨,像一个武功高深的侠士,刚劲中透着秀美。赵孟頫的书法风流倜傥,柔媚舒展,蕴含着千般娇媚、万种风情。观怀素的 草书 衣袂飘然的如飞天神女,把人们的思绪引向九霄云天,在赏心悦目中心荡神驰,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思。历代书法家如洒落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珍珠,散发着璀璨的光芒。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每一幅书法都经历了千般磨砺,万种付出。 传说 王羲之七岁开始练习书法,每天书写完毕,就在家中的水池里清洗笔砚,日久天长,整池水竟然染成了墨色,这就是今天人们在绍兴看到的墨池。?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道出了一代书圣成功的艰辛历程。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无论是典藏书籍,还是碑文石刻;无论是中堂条幅,还是门楣楹联。从三山五岳到五湖四海,从高高的庙堂,到寻常百姓家;书法的内容或说古论今警醒世人,或传承***道德教人向善,或托物言志净化心灵。书法不仅在于外在的美,更在于妙笔生出的高尚的德操。?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不仅反映一种书法境界,更有对人生百态的领悟。这种书家的思想,一直流传于后世,成为书法学习者初 学书法 的必修课,更成为儒家士大夫的一种典范。

 唐诗宋词元曲十六令,看不完的锦山秀水春花秋月,回味不尽的乡愁旅思离情别恨,书不尽的江山社稷家国情怀。山因书法增秀,石因书法生情,水因书法含韵。天地之间只有黑白两色最为分明,黑白两色,清淡素雅,质朴率真,又值得推敲,经过千年凝练与沉淀,愈久弥香。

 书法是一曲无声的旋律,其中的美妙只有领会他的人才能参悟。

关于赞美毛笔的诗句

王羲之。

王羲之,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由于王羲之的书法造诣以及对后代的深远影响,再加上帝王的高度抬爱,因此后人便称之为“书圣”。

扩展资料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褉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羲之即兴挥毫为此诗集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真迹早于不存于世,唐代的精摹本历来已被当作真迹看待。由于年代久远,且本帖享盛名久,和王羲之其它墨迹一样,对它的摹刻年代就有不同推断。有称为宋摹的,而更多的则定为唐摹。他著录极多,并一再被刻入各种丛帖中,元以后的公私藏印及流传历历可考与可靠,其珍贵性不言而喻。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王羲之

1.歌颂毛笔的诗句

文房四宝五律笔墨纸砚胡秉言

翠竹化玉管,绝代四德全。

挥洒墨如意,苍毫劲健欢。

轻描凤漫舞,龙跃若惊天。

千古留佳作,神颖传万年。

醇烟百炼久,万杵臼中锤。

规矩方圆定,花鸟松鹤偎。

圭玄韵味足,砂麝聚青瑰。

存迹经年远,余香依旧挥。

塑身薄如翼,泼墨弄丹青。

鸿雁报音信,诗词诵韵精。

雅俗各品味,经典万年灵。

苦辣酸甜事,包容千古明。

秉承亘古奇,妙手绘端庄。

百世玩石友,松腴掭润香。

盘龙闹墨海,野露和乌霜。

厚重蓄神蕴,深沉存雅堂。

2.赞美毛笔的古诗

墨梅墨梅?王冕(元)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译文:我家画中洗砚池边的梅树,花开朵朵,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

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美好,只要留下充满乾坤的清香之气。疑难点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

这里化用这个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注释]1。 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2。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简析]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开头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

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

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

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墨梅]单用墨画的梅花。 [池头]池边。

[洗砚(y4n)池]洗毛笔、砚台的池塘。[淡墨痕]淡黑色的痕迹,指花的颜色。

[清气]清香的气味。[乾(qi2n)坤(k&n)]指天地。

诗意:这幅画画的是我家洗砚池旁边的一棵树,每一朵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黑色,没有鲜艳的色彩。我不需要别人夸它颜色多么漂亮,只要它能在天地之间留下清淡的芳香。

一“淡”一“满”尽显个性——《墨梅》赏析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她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

本课的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本诗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称为“画梅圣手”。

这是一首作者自己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

古人写诗,注重炼字。诗中(亦指画中)的梅花生长在作者日日洗涤笔砚的池水边,那一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墨痕。

一、二两句运用白描手法写梅花的形态,一个“淡”字既道出画梅花的技法,又刻画出梅花朴素淡雅、傲立于严寒的风骨,令人耳目为之一新。再看末句,诗人为什么特别爱画不着颜色的淡墨梅花呢?原来他并不希罕那些庸俗的人们夸奖梅花的颜色艳丽,只求保留那清新的香气充塞在天地之间。

一个“满”字,不仅传神地写出了梅香的充盈激荡,而且使得诗***格魅力的凸现与辐射分外的耀眼!这种不流于世俗、傲骨铮铮的气节正是作为诗人的王冕的志趣所在,这种不追求虚浮绮丽的外表而钟情于梅花精神的表现方***是作为画家的王冕的巧夺天工之处。“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

人们是这样称赞王冕的。现实中的王冕与他笔下的梅花一样,坚贞不屈、孤芳自赏。

相传由于王冕的画画得特别的好。当地的县官和一个有权势的大财主慕他之名,几次想见他都遭到了拒绝,最后,当县官亲自下乡见他时,他听到消息后赶紧躲了起来,又让县官吃了闭门羹。

因而《墨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小连接——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香。梅的创始,和文学有密切关系,先是北宋林和靖、苏东坡等诗人热情地歌颂梅花的丰神和风骨,使人们对梅花产生了无限珍爱的感情,“无声之诗”的画继之而起,侮花也就成为画坛上盛极一时的题材了。

当时对画梅最有创造和贡献的当推释仲仁和扬补之。仲仁又名华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而得到启发,创作了用浓浓淡淡的墨水晕染而成的所谓墨梅。

王冕正是接受了华光、扬、汤一派的传统,孜孜不倦地学习梅花谱和梅花篇,在这基础上,发挥了他的艺术才能。王冕的墨梅,是和他的思想感情分不开的。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

3.赞美“毛笔字”的诗句有哪些

1.李白的《草书歌行》:“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旭惊电。”

2.唐朝诗人齐卫《送胎发笔寄仁公诗》中有"内为胎发外秋毫,绿衣新裁管束牢"的诗句

3.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宣城时,曾赋诗咏叹宣笔的精致。诗曰:“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宣城之人***为笔,千万毛中选一毫”,“每岁宣城进笔时,紫毫之价如金贵”。

4.宋代制笔业中,宣城的诸葛高、诸葛渐、诸葛元被誉为笔工高手,北宋诗人,也是宣城人的梅尧臣称赞说:“笔工诸葛高,海内称第一”欧阳修也称颂道:“宜人诸葛高,世业守不失。紧心傅长毫,三付颇精密。硬软适人手,百管不差一。”

4.形容毛笔的诗句

笔唐贯休莫讶书绅苦,功成在一毫。

自从蒙管录,便觉用心劳。手点时难弃,身闲架亦高。

何妨成五色,永愿助***。笔唐李峤握管门庭侧,含毫山水隈。

霜辉简上发,锦字梦中开。鹦鹉摛文至,麒麟绝句来。

何当遇良史,左右振奇才。笔唐杨收虽匪囊中物,何坚不可钻。

一朝操政柄,定使冠三端。笔唐徐寅君子三端擅一名,秋毫虽细握非轻。

军书羽檄教谁录,帝命王言待我成。势健岂饶肥水阵,锋聒还学历山耕。

毛乾时有何人润,尽把焚烧恨始平。紫毫笔唐白居易紫毫笔,尖如锥兮利如刀。

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宣城之人***为笔,千万毛中拣一毫。

毫虽轻,功甚重。管勒工名充岁贡,君兮臣兮勿轻用。

勿轻用,将何如?愿赐东西府御史,愿颁左右台起居。搦管趋入黄金阙,抽毫立在白玉除。

臣有奸邪正衙奏,君有动言直笔书。起居郎,侍御史,尔知紫毫不易致。

每岁宣城进笔时,紫毫之价如金贵。慎勿空将弹失仪,慎勿空将录制词。

寓笔唐司空图年年镊鬓到花飘,依旧花繁鬓易凋。撩乱一场人更恨,春风谁道胜轻飙。

咏宣州笔唐耿湋寒竹惭虚受,纤毫任几重。影端缘守直,心劲懒藏锋

落纸惊风起,摇空见露浓。丹青与文事,舍此复何从。

笔精诗唐唐无名氏昔荷蒙恬惠,寻遭仲叔投。夫君不指使,何处觅银钩。

学问从君有,诗书自我传。须知王逸少,名价动千年。

能令音信通千里,解致龙蛇运八行。惆怅江生不相赏,应缘自负好文章。

咏笔二首唐徐夤秦代将军欲建功,截龙搜兔助英雄。用多谁念毛皆拔,抛却更嫌心不中。

史氏只应归道直,江淹何独偶灵通。班超握管不成事,投掷翻从万里戎。

君子三归擅一名,秋毫虽细握非轻。军书羽檄教谁录,帝命王言待我成。

势健岂饶淝水阵,锋铦还学历山耕。毛干时有何人润,尽把烧焚恨始平。

笔离手唐薛涛越管宣毫始称情,红笺纸上撒花琼。都缘用久锋头尽,不得羲之手里擎。

戏笔宋杨万里野菊荒苔各铸钱,金黄铜绿两争妍;天公支予穷诗客,只买清愁不买田。诗:玉管 “今来承玉管,布字改银钩。”

(隋?;薛道衡《初学记?;咏苔纸》)翠管 “玉窗抛翠管,清袖掩银鸾。” (唐?;李远《观廉女真葬》)银管 “蜀王宫树雪初消,银管填青点点描。”

(元?;袁桷《薛涛笺》)象管 “象管细轴映瑞锦,玉麟棐几铺云肪。” (宋?;米芾《寄薛郎中绍彭》)筠管 “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

(唐?;韩偓《安贫》)斑管 “轻轻斑管书心事,细摺银笺写恨词。” (元?;白仁甫《阳春曲题情》)毫管 “云涛触风望,毫管和烟搦。

聊记梦中游,留之问禅客。” (唐?;陆龟蒙《纪梦游甘露寺》)寸管 “本经史而为词章,盍展长才与寸管。”

(清?;林则徐《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毫 “夜开金钥诏辞臣,对御抽毫草帝纶。” (宋?;王安石《题中书壁》)紫毫 “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

宣城工人***为笔,千万毛中选一毫。” (唐?;白居易《紫毫笔》)兔毫 “会得窥成绩,幽窗染兔毫。”

(唐?;罗隐《寄虔州薛大人》)柔毫 “忆挈柔毫就石渠,春风花药袭襟裾。” (清?;姚鼐《过程雨门墓下作》)弱毫 “物新唯人旧,弱毫多所宜。”

(晋?;陶渊明《答庞参军》)秋毫 “转腕摧峰增崛崎,秋毫茧纸常相随。” (唐?;朱逵《怀素草书歌》)寸毫 “文兮乏寸毫,武也无尺铁。

平生所韬蓄,到死不开豁。” (唐?;陆龟蒙《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霜毫 “霜毫掷罢倚天寒,任作淋漓淡墨看。”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银毫 “挥洒银毫,旧句他知道。”(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中山毫 “隐侯三玄士,赠我栗冈砚。

洒染中山毫,光映吴门练。” (唐?;李白《殷十一赠栗冈砚》)***毫 “锋芒妙夺金鸣距,纤利精分***毫。”

(五代?;齐己《寄黄晖处士》)秋兔毫 “莫嫌文史不知武,要试饱霜秋兔毫。” (宋?;黄庭坚《刘晖叔洮河绿石砚》)毫锥 “策目穿如札,毫锋锐若锥。”

(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毫颖 “试卷波澜入毫颖,莫教欧九识刘几。” (金?;周昂《送李天英下第》)翰 “亦曾戏篇章,挥翰疾蒿矢。”

(宋?;王安石《送董伯懿归吉州》)毫翰 “逸气***毫翰,清风在竹林。” (唐?;孟浩然《洗然弟竹亭》)柔翰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西晋?;左思《咏史》)弱翰 “岂无弱翰,才不克赡。” (晋?;陆云《答大将军祭酒顾令文》)寸翰 “骋我迳寸翰,流藻重华芳。”

(魏 ?;曹植《薤露行》)毛颖 “陶泓面冷真堪唾,毛颖头尖漫费呵。” (金?;庞铸《冬夜直宿省中》)霜兔 “自矜霜兔健,安有鲁鱼乖。”

(元?;倪瓒《画竹寄张天民》)栗尾 “书来乞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 (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鸡距 “鸡距初含润,龙鳞不自韬。”

(宋?;梅尧臣《九华隐士居陈生寄松管笔》)诸毛 “又论诸毛功,劈水看蛟螭。” (唐?;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毛锥 “驿书驰报儿单于,直用毛锥惊杀汝。”

(宋?;陆游《醉中作行草数纸》)退锋郎 “秃友退锋郎,功成鬓发伤。” (清?;陶谷《清异录?;文用》)。

5.关于毛笔字的诗句

诗:玉管 “今来承玉管,布字改银钩。”

(隋?;薛道衡《初学记?;咏苔纸》)翠管 “玉窗抛翠管,清袖掩银鸾。” (唐?;李远《观廉女真葬》)银管 “蜀王宫树雪初消,银管填青点点描。”

(元?;袁桷《薛涛笺》)象管 “象管细轴映瑞锦,玉麟棐几铺云肪。” (宋?;米芾《寄薛郎中绍彭》)筠管 “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

(唐?;韩偓《安贫》)斑管 “轻轻斑管书心事,细摺银笺写恨词。” (元?;白仁甫《阳春曲题情》)毫管 “云涛触风望,毫管和烟搦。

聊记梦中游,留之问禅客。” (唐?;陆龟蒙《纪梦游甘露寺》)寸管 “本经史而为词章,盍展长才与寸管。”

(清?;林则徐《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毫 “夜开金钥诏辞臣,对御抽毫草帝纶。” (宋?;王安石《题中书壁》)紫毫 “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

宣城工人***为笔,千万毛中选一毫。” (唐?;白居易《紫毫笔》)兔毫 “会得窥成绩,幽窗染兔毫。”

(唐?;罗隐《寄虔州薛大人》)柔毫 “忆挈柔毫就石渠,春风花药袭襟裾。” (清?;姚鼐《过程雨门墓下作》)弱毫 “物新唯人旧,弱毫多所宜。”

(晋?;陶渊明《答庞参军》)秋毫 “转腕摧峰增崛崎,秋毫茧纸常相随。” (唐?;朱逵《怀素草书歌》)寸毫 “文兮乏寸毫,武也无尺铁。

平生所韬蓄,到死不开豁。” (唐?;陆龟蒙《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霜毫 “霜毫掷罢倚天寒,任作淋漓淡墨看。”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银毫 “挥洒银毫,旧句他知道。”(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中山毫 “隐侯三玄士,赠我栗冈砚。

洒染中山毫,光映吴门练。” (唐?;李白《殷十一赠栗冈砚》)***毫 “锋芒妙夺金鸣距,纤利精分***毫。”

(五代?;齐己《寄黄晖处士》)秋兔毫 “莫嫌文史不知武,要试饱霜秋兔毫。” (宋?;黄庭坚《刘晖叔洮河绿石砚》)毫锥 “策目穿如札,毫锋锐若锥。”

(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毫颖 “试卷波澜入毫颖,莫教欧九识刘几。” (金?;周昂《送李天英下第》)翰 “亦曾戏篇章,挥翰疾蒿矢。”

(宋?;王安石《送董伯懿归吉州》)毫翰 “逸气***毫翰,清风在竹林。” (唐?;孟浩然《洗然弟竹亭》)柔翰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西晋?;左思《咏史》)弱翰 “岂无弱翰,才不克赡。” (晋?;陆云《答大将军祭酒顾令文》)寸翰 “骋我迳寸翰,流藻重华芳。”

(魏 ?;曹植《薤露行》)毛颖 “陶泓面冷真堪唾,毛颖头尖漫费呵。” (金?;庞铸《冬夜直宿省中》)霜兔 “自矜霜兔健,安有鲁鱼乖。”

(元?;倪瓒《画竹寄张天民》)栗尾 “书来乞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 (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鸡距 “鸡距初含润,龙鳞不自韬。”

(宋?;梅尧臣《九华隐士居陈生寄松管笔》)诸毛 “又论诸毛功,劈水看蛟螭。” (唐?;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毛锥 “驿书驰报儿单于,直用毛锥惊杀汝。”

(宋?;陆游《醉中作行草数纸》)退锋郎 “秃友退锋郎,功成鬓发伤。” (清?;陶谷《清异录?;文用》)。

6.赞美“毛笔字”的句子有什么

1.现在用的圆珠笔和钢笔一旦没有了墨水就无法书写,有时有墨水也无法书写,就算书写出来的字都是一样,没什么区别都是那么刚硬。而毛笔不同,他是靠沾墨汁去书写,他的毛可刚可柔,钢时充满有力,柔时行云流水,无论毛笔沾了多少墨水,他都可以表达当时书写者的心情,浓墨如刚,淡墨如柔,都是一种书写者的体现,只要给毛笔一滴墨水他将毫无保留的写给世人一个世界。

2.只毛笔,现在人们大多数用的都是钢笔圆珠笔,却忘记了那古人的毛笔,毛笔一个古人手中的利剑,古人手中的天下,握在手中记下自己感悟他人,毛笔的毛很多材质如:羊毫、狼毫、紫毫(兔毫)、鸡毫、鬃毛、鼠须等等,但是无论用什么他最终就是用来表达这个世界和自己。

3.悲鸿称郑板桥是“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诗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慈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郑板桥的绘画思想主要是通过题跋的形式加以表现,郑板桥几乎每画必题在题画中具体阐述自己对绘画的理解,画家对竹、兰、石以及梅、松的崇高品格的追求。

4.到毛笔,人们往往会想起“蒙恬造笔”的故事,认为秦代名将蒙恬是毛笔的发明者。其实并非如此。可能是他精于前人,才有了这样的传说。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湖南***沙一座战国墓群中,发掘出一支长约20厘米的毛笔实物。该笔与现在的毛笔相似,笔头用优质的免毛制成,笔杆为竹,劈开来将笔头夹在其中,外缠丝线,这支两千多年的毛笔,称为“战国笔”,又因长沙属楚,亦称“楚笔”。

5.韶文化遗址中,发现许多彩绘陶器上,其图案就有毛笔画写出来的痕迹。商代的甲骨文,也出现了毛笔书写的迹象但这并不影响民间,相传蒙恬是在善琏村取羊毫制笔,在当地被人们奉为笔祖。

6.个人都有爱好,比如:跳舞、唱歌、画画而我,最爱的还是写毛笔字。说起学毛笔字还得从两年前说起,那年春节,我第一次看到爷爷写对联。只见他撑开“八字步”,拿起笔,龙飞凤舞地在红纸上写了起来,笔锋流畅飘逸,如行云流水般,很美,我一下子喜欢上了,羡慕地看着,心想:如果我也能写出这么好的字多好啊!

7.代工匠能利用笔管不及寸的圆周上,描绘、镌刻巧妙的山水人物,描出山石海水的气势,足以表现了独特的装饰趣味。

8.你轻轻压平毫毛,你就会发现毫尖是平齐的,笔尖的毫毛长短相等,每一根毫毛玉立亭亭,中无空隙,绝对的均匀,饱实。一撇一捺,乌黑浓密,透亮平滑,无半点残留,无半点遗存,在写字时则有“万毫齐力”的效果。

9.笔虽然是实用工具,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需求,毛笔的制作及品种不断提高、增多,工艺改进,使毛笔日益完善和精美,逐渐也成为收藏、鉴赏珍玩的古物。毛笔不易保存,笔毫重实用易坏,所以毛笔的鉴赏可以从笔毫的形制,重要的还是着眼于装饰意味浓厚的、色彩艳丽、内容丰富的笔管上。

10.斋二雅,同为国风;文房四宝,并列国粹。寻迹翻越秦汉,钩沉远溯仰韶。开山之劳,史说纷纭;革新之功,佳话连篇。一代名将夫妇,两个***男女――蒙恬大将军,卜氏笔娘娘,制笔魁首,作坊祖婆。纤毫力透纸背,出尖奇圆健之德;墨迹气憾山河,收刀枪剑戟之锋。

11.毫的形制是为书写、绘画的需要而改进提高的。古人以竹笋式制成笔毫,是我国传统品名,属于短锋羊毫、兼毫笔类赞美毛笔的好句子赞美毛笔的好句子。锋短而身短粗,形如笋状。锋腹粗状,落纸易于凝重厚实。除实用外,给人以鉴赏趣味。又如兰花式制成的笔毫,也是我国传统毛笔品类之一。笔头圆润,洁白纯净娇柔,似含苞欲放之玉兰,给人以秀美观赏之感、赏心悦目之快。古代还有一种品名,把笔毫做成葫芦式,兼毫圆润坚劲。

12.房四宝之一毛笔,早汉代时期,就已风靡全国,多少文人墨客无不是提起手中的毛笔,在纯白纸上挥洒,圆润、俊健的字体,白中镶黑,尽显自己的豪情。

13.笔笔头毛色光润,***壮实,葫芦式锋尖锥状,美观挺拔,精工巧制,尖、齐、圆、健四德完备,是明代制笔水平的实证,是传世文房四宝中的珍品,是毛笔鉴赏的稀物。所以鉴赏毛笔的着眼点就是看笔管的用料和笔管的装潢与绘画、雕刻、镶嵌的艺术水平。用料及装饰为上,其价值就高。

14.笔管成为鉴赏和珍藏的对象后,人们便常以珍宝珠玉制毛笔管,以获装饰之美或夸耀其财势和地位。如: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唐秉钧在《文房肆考图说》卷三《笔说》中说:“汉制笔,雕以黄金,饰以和壁,缀以隋珠,文以裴翠。

15.笔毫毛充足,圆满得如枣核,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不像现在的铅笔,虽然轻巧,但却细瘦,毫无笔力。毛笔写出来的字的笔锋就很圆满,在每一笔的转折处都能称心如意,柔中带刚,出神入化。

7.赞美书法的诗句

唐·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满堂空翠如可扫,赤城霞气苍梧烟。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洄沿。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征帆不动亦不旋,飘如随风落天边。心摇目断兴难尽,几时可到三山巅?西峰峥嵘喷流泉,横石蹙水波潺湲。东崖合沓蔽轻雾,深林杂树空芊绵。此中冥昧失昼夜,隐几寂听无鸣蝉。长松之下列羽客,对坐不语南昌仙。南昌仙人赵夫子,妙年历落青云士。讼庭无事罗众宾,杳然如在丹青里。五色粉图安足珍?真仙可以全吾身。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

唐·杜甫《画鹰》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奴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镞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唐·杜甫《姜楚公画角鹰歌》

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观者徒惊掣臂飞,画师不是无心学。此鹰***在左绵,却嗟真骨遂虚传。梁间燕雀休惊怕,亦未抟空上九天。

8.形容毛笔字的句子

1. 笔酣墨饱:笔墨运用得很畅快,很充分。

多形容书法、诗文酣畅浑厚。笔走龙蛇:笔下龙蛇腾跃。

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洒脱。也代指挥毫写字。

2. 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3. 一笔而下,观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这近乎癫狂的原始的生命力的冲动中包孕了天地乾坤的灵气。

4. 书法里融入了儒家的坚毅,果敢和进取,也蕴涵了老庄的虚淡,散远和沉静闲适,还往往以一种不求丰富变化,在运笔中省去尘世浮华以求空远真味的意味。5. 观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夸,笔迹流水行云。

6. 杜氏杰有骨力而字画微瘦,若霜林无叶,瀑水进飞。7. 群鸿戏海,舞鹤游天(梁武帝萧衍评王羲之)8.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铁书银钩,冠绝古今。9. 怀素如壮士拨剑,神***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