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告投杼启示_三告投杼文言文

tamoadmin 成语实例 2024-06-21 0
  1.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什么启示
  2. 神童文言文道理
  3. 鲁迅的诗歌怎么样?文学上评价如何?大神们帮帮忙
  4. 描写鲁迅的词语
  5. 鲁迅先生经典名言名句

问题一:告的组词有哪些词语 公告,告诉,预告,广告,告别,忠告,告示,告知,告辞,告捷,告退,告终,告状,告密,告罪,报告,劝告,告诫,告发,控告,布告,告吹,央告,宣告,警告,祷告,告罄,禀告……

问题二:XP会不会比98更加充分的发挥硬件的性能,从而使游戏运行更顺畅? 作为服役十余年的系统,它已经迎来了自己的归宿。现在,全世界的网友不禁为这一顽强存在于microsoft十余载的系统肃然起敬。只有不断地探索、尝试、创新,才能使系统运行更人性化。这一点,是XP无法与7和8.1相媲美的。

问题三:告的组词和成语 告组词 :

三告投杼启示_三告投杼文言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布告、

告吹、

公告、

告诉、

预告、

广告、

告状、

告别、

忠告、

报告、

劝告、

央告、

告诫、

告辞、

宣告、

警告、

祷告、

告罄、

禀告、

告禀、

告成语 : 自告奋勇、 谆谆告诫、 大功告成、 无可奉告、 不可告人、 告老还乡、 告朔饩羊、 上求下告、 告老还家、 奔走相告、 龟厌不告、 三告投杼、 乞哀告怜、 嗷嗷无告、 告往知来、 三求四告、 哀告宾伏、 行词告状、

问题四:有碰的词语和组词来告句。 碰组词造句有很多,这里仅举几例:

碰组词:

碰巧――我今天碰巧遇见了他。

碰见――我刚刚碰见了他。

碰壁――他四处碰壁。

碰撞――人生难免要心灵碰撞的时候,一定要头脑清醒,正确把握,才能不至于犯错误。

问题五:告诉的诉可以组词什么 哭诉、

诉苦、

诉说、

告诉、

上诉、

***、

诉讼、

主诉、

撤诉、

泣诉、

胜诉、

陈诉、

抗诉、

公诉、

诉述、

投诉、

诉冤、

追诉、

控诉、

自诉、

问题六:“告”字可以加什么偏旁可组什么词 浩 浩瀚 浩然 浩浩荡荡 浩如烟海 浩淼 浩渺 浩荡 浩浩

酷 酷爱 残酷 冷酷 酷肖 酷热 酷似 严酷 酷暑

造 造诣 造化 造次 创造 矫揉造作 缔造 粗制滥造 闭门造车

窖 地窖 水窖 冰窖 雪窖 窖藏 酒窖 雪窖冰天 唐窖

诰 诰命 知制诰 封诰 制诰 诰封 诰命夫人 诰敕 训诰

锆 梏 牿 皓 喾 z l S |

靠 郜 鹄 g

问题七:告诉的诉字怎么组词 上诉 、申诉、投诉、诉讼、反诉、***、倾诉、抗诉、告诉、公诉、诉诸、控诉、

问题八:告示的示有什么组词 告示的示有什么组词 :

表示、

出示、

指示、

示意、

展示、

预示、

暗示、

显示、

示范、

启示、

晓示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什么启示

1. 文言文“投”的翻译有几种

投 tóu 〈动〉(1) (会意。

从手,从殳。殳( shū),古兵器。

合起来表示手拿兵器投掷。本义:投掷)(2) 同本义 [throw] 投,擿(掷)也。

——《说文》受其书而投之。——《左传·昭公五年》投我以桃。

——《诗·大雅·柳》毋投与狗骨。——《礼记·曲礼上》投之深渊些。

——《楚辞·招魂》欲投鼠而忌器。——《汉书·贾谊传》以肉投馁虎。

——《史记·魏公子列传》作投击势。——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投以骨。

——《聊斋志异·狼三则》复投之。孤羊投群狼。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3) 又如:投兵(向人投掷兵刃。谓诛杀);(投掷);投食(投掷食物);投绂(弃去印绶)(4) 跳进去;投入(专指***行为) [throw oneself into] 务光因自投于河。

——《韩非子·说林上》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吕氏春秋·察今》(5) 又如:投河;投江;投井(6) 投弃,抛弃 [dump;abandon] 投诸渤海之尾。

——《列子·汤问》平生怀仗剑,慷慨即投笔。——刘希夷《从军行》停杯投箸。

——唐· 李白《行路难》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王勃《滕王阁序》弃甲投戈。

——《广东军务记》(7) 又如:投簪(丢掉固定帽子的簪子。比喻弃官);投传(投弃符信);投檄(投弃征召的文书);投纶(投弃钓具);投笔(弃文而就他业);投策(弃鞭;弃杖);投畀(抛弃)(8) 使射影于,特指向一定方向 [cast]。

如:树影投在窗户上;投视(投射目光);把眼光投到来访者身上(9) 递送 [deliver]。如:投片(投递名片);投文(投递状纸);投谒(投递名帖求见);投牒(呈递诉状);投书(投交书信。

亦指所投交的书信);投状(呈递文状);投劾(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投刺(投递名帖);投名(投递名帖)(10) 投奔。前往依靠别人 [go to *** . for shelter] 欲往投之。

——《资治通鉴》欲投吴巨。(11) 又如:投赴(投奔);投止(投奔托足;投宿)(12) 投靠,前去依靠别人生活。

古时指投奔权贵,求得托身。多指卖身为奴 [go and seek refuge with *** .]。

如:投亲(投靠亲戚);投充(投靠权势人家充当奴仆以得到庇护);投托(投靠托身);投化(投顺归化);投附(投顺归附)(13) 投身,献身于 [throw oneself]。如:投款(诚恳地归顺;投降);投脱(投靠躲避;投奔);投效(自己请求效力);投首(投降);投伏(投降屈服);投殒(损身殒命);投拜(投身下拜。

指投降或归附);投死(效死);投躯(舍身;献身);投地(投体下拜)(14) 投宿,临时住宿 [seek temporarylodging] 暮投石壕村。——唐· 杜甫《石壕吏》(15) 又如:投驿(投宿驿站);投归(投宿);投到(投宿);投暮(傍晚)(16) 靠近 [be near to]。

如:投老(垂老;临老);投明(破晓);投晚(向暮,傍晚);投晓(临晓);投到(及至;等到)(17) 放逐 [banish]。如:投荒(被迫或被流放到荒远的地方);投山窜海(放逐到荒凉边远地区);投裔(流放边荒之地);投解(解送)(18) 放置 [put]。

如:投闲(置身于清闲境地)(19) 赠送,作为礼物送给 [present]。如:投赠(赠送);投献(进献礼物或进呈诗文)(20) 顿,用力往下踩[stamp] 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21) 进献。投献 [offer]。

如:投匦(向皇帝上书言事);投诚(投献诚心);投贽(进呈诗文或礼物求见);投文(投赠文章)(22) 乘;伺 [take advantage of]。如:投隙(乘隙;伺机)(23) 相合;迎合 [cater to;pander to]。

如:投口(投合口味;适口);投洽,投漆(情投意合);意气相投(24) 投入,投进。投之江中。

《吕氏春秋·察今》投江死。——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投火死。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词性变化-------------------------------------------------------------------------------- ◎ 投 tóu 〈名〉(1) 投壶的省称。中国古代宴会时的游戏。

设特制之壶,宾主依次投矢其中,中多者为胜,负者饮 [a game during feast in which the winner was decided by the number of arrows thrown into a distant pot] 侍投则拥矢。——《礼记·少仪》(2) 骰子。

赌具 [dice]。骨制,成正立方体,六面分别刻一点至六点之数,掷之以决胜负。

点着色,故也称“色子”(3) 姓 ◎ 投 tóu 〈介〉 表示方位、方向,相当于“朝”、“向” [to] 拨马投西便走。——《三国演义》。

2. 文言文告投杼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是三告投杼吗?三告投杼注音sān gào tóu zhù 出处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曾子之母曰:‘吾子不.’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战国策·秦策二》 释义比喻流言数传能使人信而转疑.告:告诉.杼:织梭.成语故事春秋时期,费地有一个与曾参同名的人在外杀了人,有好事者跑到曾参的母亲那里说:“曾参杀了人.”曾母回答说:“我儿不会.”照常织布.没多久又有两人跑来误传曾参杀了人,这时曾母害怕,就投杼逾墙而走.以“三告投杼”比喻流 三夫之言 泛指经过多人传播的流言.鄙人综上所述可得出:三告投杼给我们的启示是流言的可怕.。

神童文言文道理

运交华盖欲何求②,未敢翻身已碰头。优

破帽遮颜过闹市,优漏船载洒泛中流③。

横眉冷对千夫指,优俯首甘为孺子牛④。

躲进小楼成一统⑤,管他冬夏与春秋⑥。

注释:

① 《鲁迅日记》1932年10月12日: “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幅,云: ‘运交华盖欲何求……。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凄成一律以请’云云。”按,十月五日郁达夫在聚丰园宴请其兄郁华,请鲁迅作陪。闲人,(《三闲集·序言》里说:“我将编《中国***史略》时所集的材料,印为《***旧闻钞》,以省青年的检查之力,而成仿吾以无产阶级之名,指为‘有闲’。而且‘有闲’还至于有三个……”,所以把杂文集名为《三闲集》,又自称“闲人”。打油是自己谦称是打油诗。偷得半联,有三种说法:一、郭沫若同志认为即借用钱季重的“饭饱甘为孺子牛”,不是半联而是半句,见注④。二、借用南社诗人完姚鹓雏(锡钩)的诗句“旧帽遮颜过闹市。”三、熊融同志提供,那天鲁迅赴宴,郁达夫开玩笑道:“你这些天来辛苦了吧?”鲁迅用上一天想到的“横眉”一联回答他。达夫打趣道: “看来你的‘华盖运’还是 汉有脱?”鲁迅说:“嗳,给你这样一说,我又得了半联,可以凑成一首小诗了。”所谓偷得半联就指第一句(《<偷得半联>别解》, 《人民日报》1962年2月22日)。按,一说是借半句而非半联;二说,检《南社诗集》没有找到这句诗;三说较合。日记所载诗中“破”作“旧”, “漏”作“破”。后来鲁迅为日本杉本勇乘写扇面时也曾与这首诗,诗中‘对”作“看”。

② 华盖:鲁迅《华盖集·题记》:“我平生没有学过***,不过听老年人说,人是有时要交‘华盖运’的。……这运,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华盖,象花那样盖在头上的云气。《古今注》:“华盖,黄帝所作也;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有花葩之象,故因而作华盖也。”这是指黄帝仿云气作的车盖。

③ 漏船句:《吴子·治兵》;“如坐漏船之中。”《晋书·毕卓传》中毕卓说:“得酒满数百斛船,……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④ 孺子牛:郭沫若同志在《孺子牛的质变》里,提到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引钱季重作的柱帖:“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孺子牛。”指出“但这一典故,一落到鲁迅的手里,却完全变了质。在这里,真正是腐朽出神奇了。”(1962年1月16日《人民日报》)《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齐景公爱他的孩子,自己装作牛,口里衔着绳子,让孩子骑着。孩子跌倒,扯掉了他的牙齿。

⑤ 成一统:这是说,我躲进小楼,有个一统的小天下。

⑥ 管他冬夏与春秋:即不管外面的气候有怎样变化。鲁迅在白色恐怖下经常遭受压迫,所以比做交华盖运,

比做“未敢翻身已碰头”。为了避免派的追踪迫害,在过闹市时,用破帽遮住了容颜。就是这样,处境还是非常危险,象漏水的船载着酒在水流中浮着,一不小心就会沉没。处在这样危险的环境里,鲁迅***取的却是决不妥协的坚强的战斗态度。***《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里说:“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一切***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对这种精神给予极高的评价。鲁迅处在派的迫害下,经常在躲避,所以“躲进小楼”是写实,但又不限于写实。当时派丢掉东北大片土地,在1932年一***事变时,国民***躲避敌人威

胁.迁都洛阳,一直到这年12月才迁回南京。作者写这诗时还没迁回,所以讽刺它只知躲避,不管祖国已经陷在怎样危亡的境地里。

这首诗,“横眉”两句成为传诵的名言,“横眉”、“俯首”形象地写出了革命战士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绝然不同的态度。这两句不仅意义深长而且形象鲜明。郭沫若同志在《鲁迅诗稿序》里赞美这一联道:“虽寥寥十四字,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足。此真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千夫指”的出处,本于《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这里的“千人”即“千夫”,是指群众。但鲁迅在1931年2月4日《致李秉中》里说:“今幸无事,可释远念。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生丁今世,正不知来日如何耳。”鲁迅在这里给予新义,这个“千夫”不指群众,指敌人,指各式各样的敌人。这同《无题》“一枝清******湘灵”里的“无奈终输萧艾密”一样,“萧艾密”指敌的众多,跟“千夫”的指敌人的多一致。因此,冷对“千夫指”,不是冷对群众所指责的独夫,是冷对众多敌人的指点,***说“‘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是极正确的。

关于《自嘲》,在解释上还有一些分歧,可以讨论一下。

对题目《自嘲》的解释:一是说:“至于鲁迅所题‘自嘲’二字,只不过是一种曲笔,实际上,鲁迅先生是无需乎自嘲的。”既然无需自嘲,那末为什么要“自嘲”?说曲笔是不是说没有“自嘲”的意味?问题还不清楚。二是说:“本诗名为自嘲,实则是对敌人的讽嘲。”那末是嘲敌而不是自嘲。要是真的没有自嘲,那何必题《自嘲》呢?三、“自嘲就是自我戏嘲。鲁迅戏嘲自己的什么呢?戏嘲自己的遭遇,戏嘲自己的境况,也即戏嘲敌人对自己的种种迫害。”“它是自嘲,每句诗戏嘲的对象,始终都是自己。”戏嘲自己就是戏嘲敌人吗?每句诗都是戏嘲自己,难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两句,也是戏嘲自己吗?

那末“自嘲”应该怎样解释呢?“自嘲”这样的题目是有它的来源的。《文选》里有一类叫“设论”,收了东方朔《答客难》、扬雄《解嘲》、班固《答宾戏》,这三篇题目里就有嘲和戏,第一篇《答客难》就是解嘲。这三篇都是解释客人的嘲笑自己,不是“自嘲”,同“自嘲”不同。但《汉书·东方朔传》里说:“因著论设客难己,用位卑以谕。”是东方朔***设一位客人来嘲自己,并不是真有客人在嘲戏自己,还是自己在嘲戏自己,再由自己来解答。扬雄的《解嘲》、班固的《答宾戏》,直到韩愈的《进学解》都一样,都是自己***设一个人来嘲自己,实际上是自己嘲自己,再由自己来解答。所以《文选》上称东方朔等三篇为“设论”,说明这位嘲自己的客人是作者***设的,即作者的自嘲。这类文章都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嘲己,一部分是解答,实际上是自嘲自解,不过形式上作客嘲自解而己。

鲁迅的《自嘲》就是从这种“解嘲”的文章中变化来的,去掉它的形式上的客嘲自解,***取它实际上的自嘲自解,而称为“自嘲”。过去的“解嘲”,实际上分自嘲自解两部分,鲁迅的“自嘲”也分自嘲自解两部分。过去的“解嘲”,先***设客人向自己提出问题嘲戏自己,鲁迅的《自嘲》也先提出问题来嘲戏自己,如“运交华盖欲何求”,实际是提问句,交了华盖运还要求得什么呢?过去“解嘲”的文章都有嘲戏自己的话,象东方朔说的“唇腐齿落”,扬雄说的“官之拓落”,班固说的“纡体衡门”,韩愈说的“跋前止疐后,动辄得咎”,“头童齿豁,竞死何裨”。鲁迅也有类似的“自嘲”,如“未敢翻身已碰头”,跟“纡体衡门”的怕碰头,和“跋前疐后,动辄得咎”相近;“破帽遮颜”写自己的形容,同“唇腐齿落”、“头童齿豁”写自己形容的也属一类。这是写自嘲的部分。

过去的“解嘲”写到“解嘲”这部分往往自占身分,如东方朔说的“计同范蠡,忠合子胥”,扬雄说的“今子乃以鸱枭而笑凤凰”,自比风凰,班固说的“和氏之壁”, “旷千载而流光也”。鲁迅也有解嘲的话,即“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它的深刻的意义,已经由***阐发无余,自然远远超越前人。因此《自嘲》有自嘲的部分,并不象上面引的解释认为“自嘲”是曲笔,是“对敌人的讽嘲”。说自己交华盖运,未敢翻身,破帽遮颜,怎么是“曲笔”,怎么是嘲讽敌人呢?难道说交华盖运就不是交华盖运吗?说交华盖运又怎么嘲讽敌人呢?《自嘲》又有自解部分,也不是每句都是自嘲。

当然,鲁迅的《自嘲》同前人的“解嘲”,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很大不同。前人是客嘲自解,鲁迅只称“自嘲”,这是命题的不同。前人借客嘲以鸣不平,借自解以占身分,主要是自我解嘲,对自己的不平不敢触及封建统治者,还有美化封建统治者的作用。鲁迅的《自嘲》,是革命的诗篇,是敢于刺向***派,是表明了他对敌人的藐视,表明了为革命事业战斗到底的决心。那末用前人的“解嘲”来比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正说明鲁迅在创作上的发展,正象鲁迅的《我的失恋》有所继承而又有发展那样。指出这点,有利于我们对《自嘲》这个题目的理解,使它更符合于诗的实际。

其次是最后一联“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解释。一说“最后两句是讽刺当时那些只顾自己舒适自在,不过问政治的人”。二说是讽刺***派在1932年一***事变时迁都洛阳,直到12月才迁回南京,作者写这诗时还没有迁回。三说“‘躲进小楼’再一次表达了鲁迅一贯主张的‘壕堑战’的思想。‘小楼’是掩体的工事,是前线的战壕。躲进小楼,乘机出击,是为了更好地保存自己,打击敌人,消灭敌人。”四说“‘成一统’意思是自成一统,与蒋家王朝针锋相对。‘小楼’虽小,但作为对敌斗争的一个前哨阵地,是与无产阶级整个革命斗争联在一起的。”

再看前人写的“解嘲”,在后一部分是怎么说的。东方朔说的是“时虽不用,块然无徒,廓然独居”;扬雄说的是“惟寂惟寞,守德之宅”;班固说的是“慎修所志,守尔天符”。都是讲自己安于寂寞,有以自守,不是讽刺别人的。一说讽刺不过问政治的人,是不恰当的。要讽刺的主要是敌人,对不过问政治的人是教育问题,不是讽刺他们。鲁迅讲的“躲进小楼”同前人的“廓然独居”,安于寂寞,在形式上也有相近处,当然两者的精神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退守,后者是战斗。

“躲进小楼”怎么战斗呢?是不是以小楼为壕堑作壕堑战呢?我们只知道当敌人攻进城市作街道战时,才躲在小楼里,以小楼为掩蔽袭击敌人。鲁迅反文化“围剿”而战,怎么以小楼作壕堑呢?反文化“围剿”而战,一定要利用报刊作为战斗阵地,向敌人进攻,离开了报刊这个战斗阵地,即使躲进小楼,又怎么去攻击敌人呢?鲁迅的壕堑战,是他写战斗的杂文时用各种笔名.来迷惑敌人,是他写战斗的杂文时用各种巧妙的艺术手法来蒙蔽敌人的眼睛,是这样来掩蔽自已,进攻敌人,而不是“躲进小楼”来保存自己,打击敌人。三说恐怕不符合实际。四说认为“躲进小楼”是坚守阵地,“成一统”是与无产阶级整个革命斗争联在一起。但原句是说“躲进小楼”成为一统,即躲在小楼里成为一统天下,并不是以小楼为据点,再同革命根据地联系起来,才成为一统天下的。正因躲进小楼成为一统天下,才和“管他冬夏与春秋”相应,外界的政治气候不论怎样,管他呢!即不管的意思。倘以小楼为据点与无产阶级整个革命斗争联在一起,那就得密切注意外界的政治气候,怎么可以不管呢?所以四说不免求之过深。

那末这两句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鲁迅处在派的迫害下,经常在躲避,所以躲进小楼成为我的一统天下,管他外界的政治气候有什么变化,这是“自嘲”,但又不限于自嘲,也是讽刺***派只知躲避,不管祖国已经陷在怎样危亡的境地。这两句,既是“自嘲”,又是借“自嘲”来猛烈攻击敌人,刺中敌人要害的一击,这才显出“自嘲”是革命的战斗。这两句跟“横眉冷对”一联作了有力的配合。

鲁迅的诗歌怎么样?文学上评价如何?大神们帮帮忙

1. 文言文《神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原文翻译 北宋元丰年间,饶州有位神童,叫朱天锡,因从小就能熟读经书而做了官。民间的百姓都羡慕他。于是,当地所有孩子不管怎么样,大致能念书时,人家全都逼着家里的小“神童”熟读《五经》。但孩子生性好玩,不肯好好背记。让孩子坐在竹篮里,挂在树上,断绝他们与外界的联系。不少家长还请来家教,孩子背完一本经,先生就能得到孩子父母的若干铜钿,作为酬劳和奖励。结果,饶州的许多孩子因为不具备神童的料性而被活活逼死。

来自百度百科

我觉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应该因材施教 不能强迫孩子学习自己不擅长的东西

2. 神童巧对帝联文言文翻译

粤中部的庄有恭,幼年即有神童的名声。

(他的)家在镇粤将军署旁边,偶然一次进入将军府,将军正好和客人下棋,看到他精神状态与众不同,急促喝问他说:“小孩从哪来的?”庄有恭实话回答。将军说:“你读书了没有?可以对对子吗?”庄有恭回答说:“对对子,小意思罢了,这有什么难的!” 将军问:“能对几个字的对子?”庄有恭回答:“一个字能对,一百个字也能对。”

将军认为他自大并且夸张,于是就指着厅里张贴的画让他做对子,说:“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有恭说:“就是这里一盘棋,便可以对呀。”

应声对道:“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不知道是不是这一篇。

3. 文言文《神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原文:饶州自元丰末,朱天锡神童得

原文翻译 北宋元丰年间,饶州有位神童,叫朱天锡,因从小就能熟读经书而做了官.民间的百姓都羡慕他.于是,当地所有孩子不管怎么样,大致能念书时,人家全都逼着家里的小“神童”熟读《五经》.但孩子生性好玩,不肯好好背记.让孩子坐在竹篮里,挂在树上,断绝他们与外界的联系.不少家长还请来家教,孩子背完一本经,先生就能得到孩子父母的若干铜钿,作为酬劳和奖励.结果,饶州的许多孩子因为不具备神童的料性而被活活逼死.我觉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应该因材施教 不能强迫孩子学习自己不擅长的东西。

4. 神童的文言文

北宋元丰年间,饶州朱天锡凭借神童试而得到了(一个)官职,民间的百姓都很羡慕他。

小孩无论怎么样,大概能念书时,从五、六岁,就分次教他们读《五经》。把竹篮吊在树梢上让他们坐在里面,断绝他们与外界的交流(为了让他们专心读书)。

教书的人就预先商量好教书的价钱,每教完一种经书,(家长)就给他们一些钱,孩子就白天黑夜苦读。在这期间,神童科被废除了好长时间,政和年间后又重新逐渐恢复,因此也有偶然考中的小孩。

民间便流传饶州出神童。然而许多小孩都不是读书的料,苦读直到死去的孩子,比起考中(通过)的孩子大概要多得多。

< > 金溪民方仲(仲,指在家排老二)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tí)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yì)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有些版本为“丐”)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pān)通“攀”仲永环谒(yè)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chèn)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fú)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

5. 描写“神童”的文言文有哪些

描写“神童”的文言文有:《伤仲永》

1. 原文:金溪民方仲永, 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 未尝识书具, 忽啼求之。 父异焉, 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 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不使学。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 从先人还家, 于舅家见之, 十二三矣。 令作诗, 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 还自扬州, 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王子曰: 仲永之通悟, 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 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 如此其贤也, 不受之人, 且为众人; 今夫不受之天, 固众人, 又不受之人, 得为众人而已耶?

2. 译文:金溪县的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纸、墨、笔、砚等),(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很诧异,从邻家借来书写工具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的意思是赡养父母、与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这件事)感到奇怪,渐渐地,(同县的人)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父亲,(有的人)花钱请方仲永作诗。他的父亲以此认为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也已经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了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他写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回答说:“他的才能已完全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安石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先天的才能,远胜于一般有才能的人。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常人,是因为他受到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普通人,现在那些天生就不聪明,本来就是普通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3.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 文言文告投杼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是三告投杼吗?三告投杼注音sān gào tóu zhù 出处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曾子之母曰:‘吾子不.’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战国策·秦策二》 释义比喻流言数传能使人信而转疑.告:告诉.杼:织梭.成语故事春秋时期,费地有一个与曾参同名的人在外杀了人,有好事者跑到曾参的母亲那里说:“曾参杀了人.”曾母回答说:“我儿不会.”照常织布.没多久又有两人跑来误传曾参杀了人,这时曾母害怕,就投杼逾墙而走.以“三告投杼”比喻流 三夫之言 泛指经过多人传播的流言.鄙人综上所述可得出:三告投杼给我们的启示是流言的可怕.。

7.

1、这个小孩的才智能力,不是其他学生能比得上的,将来肯定有很高的成就.2、祖莹八岁的时候,就能诵读《诗》、《书》;十二岁时,已经是中书监(朝廷办的学堂)的学生.爱好学习学沉迷于书,日夜不停的读书,他的父母怕他这样会养出病来,劝阻他多次都不听.经常在灰烬中藏火种,赶走书童仆人,等到父母都入睡之后,点起灯来读书,用衣服棉被遮掩窗户,怕漏出光来,被家人察觉.因此名声很大,亲戚们都称他为“圣小儿”.3、西汉初期,任人唯贤,只要有才能,就会被聘请出来做官(公车征博士),向祖莹小小年纪就这么有才能,以后肯定为很大成就.。

描写鲁迅的词语

在中国革命和现代文学史上记录着这样一位伟人的名字,他就是驰名中外的现代文坛巨匠,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以他如椽的巨笔在近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而讴歌、呐喊、战斗,贡献了光辉的一生,为中国新文学宝库留下了极为宝贵的遗产。这里编辑整理出版的《鲁迅诗释读》,正是鲁迅先生宝贵文学遗产的一部分。它如同鲁迅先生的其他文学作品一样,如实地记录了鲁迅从事革命文学活动的光辉历程,使我们从又一个侧面深刻地了解鲁迅,学习鲁迅,从中得到人生的启迪和教益,更加焕发起对这位文学伟人的景仰而永远铭记他在中国革命和现代文学史上所创建的伟迹。

鲁迅生活的时代,是中国人民灾难深重的时代,也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革命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他目睹了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重压下的极端困苦和封建思想长期毒害而麻木了的民族意识,深切认识到要拯救祖国,振兴祖国,首先必须唤醒人民大众,振作精神,艰苦奋斗,创造出自己的新国家,使她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于是,他从旧营垒中冲杀出来,用高昂的热情和百折不回的毅力,以文学为器,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在“五四”前后至二十年代中期,他不仅写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杂文集和***集,同时还创作了许多既具有战斗风格又颇具艺术特色的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这些诗歌也同他的杂文和***一样,有的是掷向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们的锋利匕首和投枪,有的是对广大劳苦群众寄予的深切同情,而对他们麻木不仁的精神状态表示愤激之情,所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从而呐喊、呼号。鲁迅以他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经验,在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掘出震动人心的社会问题,其笔触涉及范围十分广泛;政治、经济、文化、儿童、青年、家庭、社会教育、社会心理、道德、风习、读书、语言文字、历史等等,可谓包罗万象。由于他知识渊博,功底深厚,在诗歌创作中也表现了很高的艺术才能,行文造句,从无枯燥的抽象推理,而是通过活用典故和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进行论辩、驳难,寓情于理,寓理于情,情理交融,相得益彰,因而形成浓郁的艺术特色。常常寥寥数语,便刻划得精辟透彻,入木三分。同时又不为某一种固定格式所束缚,依据不同内容,灵活使用不同手法,使诗文形式丰富多***。有的义正词严,气势凛然;有的峭拔犀利,清新隽永,可谓喜笑怒骂皆成文章,往往在幽默轻松中便缴了论敌的械,弘扬了正气。

鲁迅青年时期由于研读了严复译述的赫胥黎《天演论》,受到生物进化的思想影响,在相当长一段时期,他是以 “进化论”作为思想武器,来观察社会,进行战斗的,这在早期的诗章中表现得较为突出。但至一九二七年“四·一二”***后,他在广州目睹了大批工人、革命 知识分子惨遭,腥风血雨的恐怖情景,使他思想发生突变,于是他认真研究马列主义,坚决抛弃了进化论而完全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他后来回忆此时的思想说: “我一向是相信进化论的,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然而后来我明白我倒是错了。” “我在广东,就目睹了同是青年,而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书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他的终于成为共产主义者,固然有多方面的客观因素,但从主观方面看,则是他青少年时代就树立了牢固的为祖国而献身的志原,在生命历程中始终贯串着 “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精神。因此,他在解剖社会的同时,也严于解剖自己。当发现自己的弱点、缺点和不足之处的时候,就毫无保留地予以克服纠正,弃旧图新。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六年间,是鲁迅由一个旧式的民主主义革命者向新式的民主主义革命者和共产主义者转变而最终成为一名共产主义者的时期。他撰写和出版《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以及他在这一时期所创作的诗歌作品,在政治思想、文学思想方面都产生了质的飞跃,文章在思想高度和色调上都与 “五四”时期和二十年代中期迥然不同,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刻分析各种社会问题。这一时期的诗歌和他的其他文学作品一样,表现了高瞻远瞩的政治见解与极为鲜明的爱憎感情。对于敌人,主张要 “无毒不丈夫”,连白眼也不给;对人民大众及代表人民利益的中国***,则表示深挚的热爱,充分体现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鲁迅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无私贡献的一生。他不但写下了光照千秋的不朽著作,还积极培养青年,介绍外国进步作品,同时对发掘整理祖国文化遗产,也作出了极为宝贵的贡献。当然,他的主要精力放在杂文及其他研究方面,至于诗歌作品,确乎为数不多。他在《集外集序言》中说; “我其实是不 喜欢做新诗的——但也不喜欢做古诗 ——只因为那时诗坛寂寞,所以打打边鼓,凑些热闹。待到称为诗人的一出现,就洗手不作了。”这尽管是实话,但也包含着自谦。诗的数量虽不多,但其质量却很高,决非仅仅是打打边鼓、凑凑热闹而已。从思想高度看,每首诗都饱含着坚韧的战斗精神,都饱含着对民族解放,对社会历史和现实的深沉思考。尽管早期的个别诗文不具备这种战斗性,但也蕴藏着丰富的感情和积极进取精神。由于鲁迅生活见识极为广泛,学识极为渊博,所以他的诗,含蓄凝炼,意境深远,形成了极富个性的艺术特色,读着这些诗,不禁令人遐想联翩,热血奔涌。从中可以使我们从又一个侧面了解鲁迅作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战斗的一生及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又能使我们从中了解到旧中国社会的***、黑暗以及中国革命成功来之不易的坎坷历程。读鲁迅诗就如读中国革命史,不仅能满足审美要求,还能得到道德情操的陶冶。一个作家的作品,总是反映他的思想、观点、道德、品质、情操的。古人有云 “:文如其人”。读着鲁迅的诗篇,一个活生生的中国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形象就如在眼前。这本诗集,是编著者搜集鲁迅自一九○○年至逝世前所作,包括旧体诗六十三首,新体诗(民歌体在内)十二首编纂而成。为便于阅读,除在每首诗后面详加注释和解析外,并用现代汉语词汇对旧体诗作了对译,以帮助读者加深理解。鲁迅的时代,是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时代,到处充满着压迫和反抗。今天,时代不同了,然而鲁迅为中国人民解放而刻苦学习的精神,爱憎分明、坚韧战斗、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却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本诗集的编辑出版,大概会给广大读者一些启迪的吧。

鲁迅的诗词赏析

(1)惯于长夜过春时①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浅析:

一九三一年一月十七日,柔石、殷夫等五位左翼作家被***当局逮捕,二月七日深夜,在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里被秘密枪杀。***派在 “文化围剿”失败之后,以流氓、***、刽子手来对付左翼作家。这种径“一面固然在证明他们是在灭亡中的黑暗的动物,行,一面也在证实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阵营的力量(”。《二心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柔石等被捕以后,***派准备逮捕鲁迅,鲁迅于一月二十日迁居于花园庄公寓。五个青年左翼作家被害的消息传来后,鲁迅写了这首诗。他在《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说到写这首诗时的心境: “在一个深夜里,我站在客栈的院子中,周围是堆着的破烂的什物,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我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然而积习却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凑成了这样的几句:惯于长夜..”。这首诗,正是在这种悲愤的心境下,抒发了作者对革命青年牺牲的沉痛感情和在漫漫长夜里多年生活积累起来的深沉感慨,表达了他对***腐朽***的仇恨和顽强不屈的战斗精神。“惯于长夜过春时”,在***统治的白色恐怖下,长夜难明,这种黑暗生活,他已经过惯了:一面是母亲的忧虑焦急,妇雏的流离颠沛,朋辈的牺牲,自己鬓上的白发;一面是军阀更相替代的统治,“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的文网。 “惯于”二字,说明长夜漫漫,黑暗统治的长久,也是鲁迅对黑暗的旧社会憎恶到极点的话;而就在这种过惯了的黑暗生活中,又有新的革命青年牺牲了。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鲁迅化悲痛为力量,以顽强勇敢的战斗来回击敌人,追悼战友。全诗,可以用鲁迅同期写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二心集》)中的一段话来概括 “:我们现在以十分的哀悼和铭记,纪念我们的战死者,也就是要牢记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历史的第一页,是同志的鲜血所记录,永远在显示敌人的卑劣的凶暴和启示我们的不断斗争。”这首诗鲜明地表现了他的大无畏的战斗风格。

释义:

白色恐怖就像是长夜漫漫,久而久之我早已过得习惯,

年过半百双鬓上丝发斑白,还带着爱人孩子外出避难。

年老的母亲为我担忧受惊,我在梦中似见她泪痕斑斑。

新旧军阀到处在你征我伐,城头上强盗旗号时时变换。

年轻的战友惨遭敌人,痛定思痛我肝肠寸寸辟断;

写首小诗表示血泪的控诉,满腔怒火怕什么火海刀山!

低头寻思这诗文无处可登,堂堂中国密封得像只铁罐;

面对夜空只感到四周悲凉,黑衣照映着月光一片清寒!

(2)答客诮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于菟?

浅析:

这首诗,不仅是鲁迅回答别人对他爱孩子的讥讽,表现他对孩子深厚的感情,而且应该看做鲁迅对革

命后代的殷切期望。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于菟”。正是希望革命后代也能如自己那样勇猛,

那样 “兴风狂啸”,像一只小老虎。鲁迅的一生,是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阶级进行殊死

斗争的一生。早年,他喊出“救救孩子”的口号,坚决反对 “一代不如一代”的谬论。他在一九一九年所作《随感录 ·六十三(》《热风》)中引了一篇***里的话,希望后代 “刚强勇猛”: “走罢!勇猛着!幼者啊!这固然是受了进化论的影响,但他那种对旧世界的强烈憎恨和把未来的希望寄于青年一代的热情,至今还给我们以鼓舞。一九二五年他在《华盖集题记》中又写道: “我早就希望中国的青年站出来,对于中国的社会文明,都毫无忌惮地加以批评..”在《灯下漫笔》中说: “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他看到青年中有的被杀戮,有的却为虎作伥, “或则投书告密,或则助官捕人”,鉴于这样的事实,又学习了马列主义的理论,作者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用阶级论代替了进化论。从此,他以阶级的分析方法看待青年,用了很大的精力去培养革命的青年。一九三○年

他又满腔热情地大声疾呼: “我们应当造出大群的新的战士。”《答客诮》这首诗直抒胸臆,即表达了鲁迅与派浴血奋战, “兴风狂啸”式的气势和豪情,又以 “回眸时看”四字表达了他对革命后代、革命青少年的热情关注和殷切希望,希望他们赶快成长起来,投入战斗,也能“兴风狂啸”,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因此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于菟”这两句诗,与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在精神上是一致的。

释义:

冷酷无情未必就是真正的好汉,疼爱孩子的为什么不是大丈夫!

你可知道山中的猛虎兴风狂啸,尚且频频回顾它心爱的小老虎?

(3)无题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英雄多故谋夫病,泪洒崇陵噪暮鸦。

浅析:

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独裁***,革命力量遭到严重的摧残。在这中国革命的紧急关头,党和***亲自领导了秋收起义,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武装斗争的烈火熊熊燃烧起来了 “。中国***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他们高举起革命的大旗,举行了武装的抵抗,在中国的广大区域内,组织了人民的***,实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创造了人民的军队——中国红军,保存了和发展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 ”到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土地革命已取得辉煌的胜利,根据地军民已先后三次粉碎了***派的军事 “围剿”。同时,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作家,也拿起笔,作刀枪,英勇不屈地反击***当局的 “文化围剿“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

华”。这两句诗用极大的艺术力量概括了当时的革命形势。在烈士的鲜血灌溉下,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像疾风中的劲草一样经受了考验,英勇地战斗。在***派制造的白色恐怖之中,革命文化仍然显出了旺盛的生机,像春花萌发一般,冲破了雪压冰封的寒冬,报告着春天的消息。这两句诗,既是对流血牺牲的革命烈士的追悼纪念,又是对继承烈士遗志,勇往直前的革命战友的赞扬鼓舞。和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形成强烈的对照的,是阵营的矛盾重重。 “英雄多故谋夫病,泪洒崇陵噪暮鸦”两句,就是讽刺,嘲笑******内部的各种勾心斗角的丑剧.

释义:

尽管派的炮火连天燃烧,烈士的鲜血滋润着原野劲草;

大地冰封白雪纷飞朔风怒号,严寒深处却焕发着灼灼红桃。

南京小朝廷狗咬狗正在争吵,托故出走装病避开多少花招;

中山陵有人把伤心泪珠弹抛,正是群鸦喧嚣衬着一抹残照。

(4)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浅析:

这首诗集中反映了作者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战斗毅力以及爱憎分明的无产阶级感情,是作者最著名的诗篇。

***曾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这样的评价是当之无愧的。在***黑暗统治下,作者没有言论自由,所以用冷嘲热讽的杂文形式作战。他的杂文如匕首,如投枪,对这样一个英勇的战士,***当局想尽种种方法进行迫害 “。运交华盖欲何求,末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四句,选择几个典型的生活片断,形象而概括地描绘了作者的处境;******统治下白色恐怖的险恶,围攻鲁迅的各种势力的猖狂,闹市的污浊讨厌,生活的动荡不安,简直无法摆脱,就像交了华盖运一样。这四句表达了鲁迅对黑暗社会和势力的憎恶、轻蔑的心情和不妥协的态度。无论处境多么险恶,***的白色恐怖也好,来自其他方面的谩骂也好,都不能使作者后退一步。他 “横眉冷对千夫指”,同形形的敌人作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毫无畏惧,英勇不屈,一往无前,表现出无产阶级战士的革命战斗风格。在表示了对敌人的强烈憎恨的同时,他又满怀热情地表示自己甘心情愿做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牛”,作者对人民大众感情是何等的真诚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 “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千夫’在这里就是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一切***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 ‘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译文

交了倒霉运怎还会想有顺心事,躺在床上连身都不敢翻一下倒把头给碰到墙上。因此,上大街低低压下破帽遮住脸,唯恐被人看见,招来不测的横祸,我就像酒装在漏船里,在江心激流中打转,随时有被江水吞没的危险,逃不脱的晦气啊!我这人不招人喜欢,许多人指斥我,骂我,诅咒我,本该没病也死掉,但我偏偏横着眉毛一动也不动地既不悲也不怒地照常活着,真够不知羞的;自己也知道自己既无大志也没什么能耐,而甘心在家扮老牛让孩子牵着跑,逗孩子玩,也实在是个窝囊废。然而,咒骂任人咒骂,窝囊我自窝囊,只要自己还有能够安身的小楼,躲进小楼成为一统天下,楼外任什么我才不管它呢。

赏析

这是一首人们熟知并传诵的名诗。***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人民大众。一切***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习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极其精当地阐述了诗中这一联的正面意蕴,也画龙点睛地揭示了全诗的主题。这对于我们正确深刻地理解鲁迅诗中表达的思想无疑很重要。

诗的题目叫“自嘲”,离开了“嘲”的艺术特点而直接阐释此诗,那就会让读者把本诗理解成一首豪言壮语式的明志诗。“嘲”的艺术常规武器是反语,这首诗整个来说是说反话。反话自然应做正话解,但首先要从反话来鉴赏,才能领略到鲁迅在本诗中体现的他那种特有的犀利、辛辣、乐观的幽默风格,对人民无限爱对敌人无比憎的情感,从而得到艺术的美的享受。

诗中的“横眉”两句成为传诵的名言,“横眉”、“俯首”形象地写出了革命战士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绝然不同的态度。这两句不仅意义深长而且形象鲜明。郭沫若同志在《鲁迅诗稿序》里赞美这一联道:“虽寥寥十四字,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足。此真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千夫指”的出处,本于《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这里的“千人”即“千夫”,是指群众。但鲁迅在1931年2月4日《致李秉中》里说:“今幸无事,可释远念。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生丁今世,正不知来日如何耳。”鲁迅在这里给予新义,这个“千夫”不指群众,指敌人,指各式各样的敌人。这同《无题》“一枝清******湘灵”里的“无奈终输萧艾密”一样,“萧艾密”指敌的众多,跟“千夫”的指敌人的多一致。因此,冷对“千夫指”,不是冷对群众所指责的独夫,是冷对众多敌人的指点,***说“‘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是极正确的。

释义:

既然交上了恶运,还能有什么要求?未敢翻身动一动,却已经碰到了头。

我只好把破帽压得低低的穿过闹市,就像漏船行驶急流中,还装载着酒。

我对敌人始终怒目而视,毫不宽宥,而对人民我却甘愿做一头勤劳的牛。

还是躲进小楼吧,那里有个小一统,管他外面寒来暑往是什么样的气候!

(5)自题小像

作者:鲁迅 朝代:近代 体裁:七言绝句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注释

①寒星:宋玉《九辩》:“愿寄言夫流星兮,”②灵台:(书面语)心灵。神矢,爱神的箭。全句是把自己的祖国比作恋人③故园:故乡。④荃不察:化用《离骚》中“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句。荃,香草名,隐喻国君。察,体察。中,内心。⑤荐:献,进献祭品。⑥轩辕:黄帝,上古帝王,中华民族的始祖,代指中华民族。

译文

我的爱国之心犹如被爱神之箭所射一般无计可逃,祖国正在风雨飘摇中黯然失色。

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察觉,我愿意把我毕生的精力托付给我的祖国。

赏析

许寿裳在《怀旧》一文中,对《自题小像》这首诗的内容有极其精炼的概括,“首句说留学外邦所受***之深,次写遥 望故原风雨飘摇之状,三述同胞未醒、不胜寂寞之感,末了直抒怀抱,是一句毕生实践的格言。”这首诗的创作缘起是剪辫 子。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对“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着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的“清国留学生” 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这可视为鲁迅毅然剪辫的形象注脚。而鲁迅断发并且题诗于小照背后赠送给挚友,则显然是借以明志。 可以说“剪辫”是青年鲁迅与封建思想诀裂、自觉接受民主思想的鲜明标志。鲁迅后来在《〈呐喊〉自序》中叙述了“写起***来”之前的几个思想发展阶段,其“弃医从文”志向的确立便发生在他写《自题小像》之后。鲁迅“弃医从文”确立了他一生的奋斗目标,其源概出于“我以我血荐轩辕”所表露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我以我血荐轩辕”是《自题小像》诗的爱国主义感情的升华,也是青年鲁迅鸿鹊之志的写照,更是鲁迅先生矢志不渝、毕生实践的人生格言。

(6)赠画师①

风生白下千林暗,②雾塞苍天百卉殚。

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

注释:

①此诗作于一九三三年一月二十六日,是送给日本画家望月玉成的。(白下:南京的别名。③殚(dàn):尽。雾和上句的风都是暗指***的统治。④意匠:匠意、匠心,指艺术巧妙的构想。⑤朱墨:这里是指红色的颜料。

浅析:

当时在***统治区笼罩着白色恐怖,南京这个***统治的老巢尤为黑暗。蒋***对革命人民进行了残酷野蛮的大***。仅南京雨花台一处,就了数以十万计的***员和革命人民。从南京吹起来的腥风毒雾,充塞大地,笼罩山野,摧残花木。这 “风生白下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殚”,就是当时南京和整个*** 统治区的写照,是作者对***当局革命人民的强有力的控诉。 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作者希望画家能匠心独运,用彤红的颜料去描绘美丽的欣欣向荣的 “春山”。这个作者所向往的红色 “春山”,我们既可理解为红色根据地,也可理解为革命的美好前景。这首诗的前后两联,用高度概括的手法创造了两个对立的意境:一个是风生雾塞,林暗花残;一个是红色的春山。这种强烈的对照,突出地表现了作者在革命战争的极端艰苦的岁月里,对革命事业美好前景的意愿,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释义:

南京城吹出阴森森的寒风,千林万树都显得一派凄清,

毒雾弥漫塞满了整个宇宙,摧折得百花一齐消残凋零。

我衷心请求画家别出心境,不要再去画那些断枝落英;

用大红画笔描绘春山图景,鲜艳的红旗衬着蓝天白云。

(7)题《彷徨》

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

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注释:

这首诗作于一九三三年三月二日,和《题<呐喊>》一样,是者题在自己的作品上赠给日本友人山县

初男的《。彷徨》:鲁迅的第二本***集,收一九二四年到一九二六年写的《祝福》等十一篇小 说。

②新文 苑:指 “五四”以后的文艺界。③旧战场:作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二集序》中说:“北京虽然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但自从支持着《新青年》和《新潮》的人们,风流云散以来,一九二○年至一九二二年这三年间,倒着寂寞荒凉的古战场的情景。④两间:指新文苑和旧战场之间。⑤荷:肩负着。彷徨:游移不定,不知往哪儿走好。

浅析:

“五四”以后,的队伍分化了, “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新文坛一度显得很寂寞,新旧文化激战过的旧战场似乎又平安无事了。那个时候,作者一面同章士钊、陈西滢、胡适等进行了尖锐的斗争,一面还在探索道路,对前途还看得不十分清楚。在《彷徨》一书的扉页上,就引用了屈原的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了三十年代,鲁迅已经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回首往事时,严格地剖析自己,表现出共产主义者坦白的襟怀和可贵的自我革命精神。

作者的好友许寿裳后来对作者说: “你的诗‘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已经成了‘两间余一卒,挺戟独冲锋’了。”说完两人相视一笑。(见许著《亡友鲁迅印象记》)

鲁迅先生经典名言名句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志向的写照

千夫:指当时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也就是***派,鲁迅自然对其横眉冷对他们的指责。鲁迅是为中国无产阶级讲话的,就像一头老黄牛,甘为无产阶级贡献自己的力量。

鲁迅先生曾说过:”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先生的志向,也是鲁迅先生之立场.同时,这也应该成为我们现在人的志向和立场.在人民面前,我们要痛恨的是派,是那些官僚资产阶级,是那些还在掌握着人民的权力的贪官污吏,对派所谓之”千夫指”,我们是只有”横眉冷对”的,不怕的.我们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对待我们的人民,我们要如对”孺子”一样地为他们作”牛”\作”马”.要诚诚恳恳\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我们要有所恨\有所怒\有所爱\有所为.要以饱满的真理追求者\博爱的实践者\勇敢的战士的”年轻精神”去”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解析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运交华盖欲何求②,未敢翻身已碰头。优

破帽遮颜过闹市,优漏船载洒泛中流③。

横眉冷对千夫指,优俯首甘为孺子牛④。

躲进小楼成一统⑤,管他冬夏与春秋⑥。

注释:

① 《鲁迅日记》1932年10月12日: “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幅,云:

‘运交华盖欲何求……。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凄成一律以请’云云。”按,十月五日郁达夫在聚丰园宴请其兄郁华,请鲁迅作陪。闲人,(《三闲集·序言》里说:“我将编《中国***史略》时所集的材料,印为《***旧闻钞》,以省青年的检查之力,而成仿吾以无产阶级之名,指为‘有闲’。而且‘有闲’还至于有三个……”,所以把杂文集名为《三闲集》,又自称“闲人”。打油是自己谦称是打油诗。偷得半联,有三种说法:一、郭沫若同志认为即借用钱季重的“饭饱甘为孺子牛”,不是半联而是半句,见注④。二、借用南社诗人完姚鹓雏(锡钩)的诗句“旧帽遮颜过闹市。”三、熊融同志提供,那天鲁迅赴宴,郁达夫开玩笑道:“你这些天来辛苦了吧?”鲁迅用上一天想到的“横眉”一联回答他。达夫打趣道:

“看来你的‘华盖运’还是 汉有脱?”鲁迅说:“嗳,给你这样一说,我又得了半联,可以凑成一首小诗了。”所谓偷得半联就指第一句(《<偷得半联>别解》,

《人民日报》1962年2月22日)。按,一说是借半句而非半联;二说,检《南社诗集》没有找到这句诗;三说较合。日记所载诗中“破”作“旧”,

“漏”作“破”。后来鲁迅为日本杉本勇乘写扇面时也曾与这首诗,诗中‘对”作“看”。

华盖:鲁迅《华盖集·题记》:“我平生没有学过***,不过听老年人说,人是有时要交‘华盖运’的。……这运,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华盖,象花那样盖在头上的云气。《古今注》:“华盖,黄帝所作也;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有花葩之象,故因而作华盖也。”这是指黄帝仿云气作的车盖。

③ 漏船句:《吴子·治兵》;“如坐漏船之中。”《晋书·毕卓传》中毕卓说:“得酒满数百斛船,……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孺子牛:郭沫若同志在《孺子牛的质变》里,提到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引钱季重作的柱帖:“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孺子牛。”指出“但这一典故,一落到鲁迅的手里,却完全变了质。在这里,真正是腐朽出神奇了。”(1962年1月16日《人民日报》)《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齐景公爱他的孩子,自己装作牛,口里衔着绳子,让孩子骑着。孩子跌倒,扯掉了他的牙齿。

⑤ 成一统:这是说,我躲进小楼,有个一统的小天下。

⑥ 管他冬夏与春秋:即不管外面的气候有怎样变化。鲁迅在白色恐怖下经常遭受压迫,所以比做交华盖运,

比做“未敢翻身已碰头”。为了避免派的追踪迫害,在过闹市时,用破帽遮住了容颜。就是这样,处境还是非常危险,象漏水的船载着酒在水流中浮着,一不小心就会沉没。处在这样危险的环境里,鲁迅***取的却是决不妥协的坚强的战斗态度。***《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里说:“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一切***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对这种精神给予极高的评价。鲁迅处在派的迫害下,经常在躲避,所以“躲进小楼”是写实,但又不限于写实。当时派丢掉东北大片土地,在1932年一***事变时,国民***躲避敌人威

胁.迁都洛阳,一直到这年12月才迁回南京。作者写这诗时还没迁回,所以讽刺它只知躲避,不管祖国已经陷在怎样危亡的境地里。

这首诗,“横眉”两句成为传诵的名言,“横眉”、“俯首”形象地写出了革命战士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绝然不同的态度。这两句不仅意义深长而且形象鲜明。郭沫若同志在《鲁迅诗稿序》里赞美这一联道:“虽寥寥十四字,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足。此真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千夫指”的出处,本于《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这里的“千人”即“千夫”,是指群众。但鲁迅在1931年2月4日《致李秉中》里说:“今幸无事,可释远念。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生丁今世,正不知来日如何耳。”鲁迅在这里给予新义,这个“千夫”不指群众,指敌人,指各式各样的敌人。这同《无题》“一枝清******湘灵”里的“无奈终输萧艾密”一样,“萧艾密”指敌的众多,跟“千夫”的指敌人的多一致。因此,冷对“千夫指”,不是冷对群众所指责的独夫,是冷对众多敌人的指点,***说“‘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是极正确的。

关于《自嘲》,在解释上还有一些分歧,可以讨论一下。

对题目《自嘲》的解释:一是说:“至于鲁迅所题‘自嘲’二字,只不过是一种曲笔,实际上,鲁迅先生是无需乎自嘲的。”既然无需自嘲,那末为什么要“自嘲”?说曲笔是不是说没有“自嘲”的意味?问题还不清楚。二是说:“本诗名为自嘲,实则是对敌人的讽嘲。”那末是嘲敌而不是自嘲。要是真的没有自嘲,那何必题《自嘲》呢?三、“自嘲就是自我戏嘲。鲁迅戏嘲自己的什么呢?戏嘲自己的遭遇,戏嘲自己的境况,也即戏嘲敌人对自己的种种迫害。”“它是自嘲,每句诗戏嘲的对象,始终都是自己。”戏嘲自己就是戏嘲敌人吗?每句诗都是戏嘲自己,难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两句,也是戏嘲自己吗?

那末“自嘲”应该怎样解释呢?“自嘲”这样的题目是有它的来源的。《文选》里有一类叫“设论”,收了东方朔《答客难》、扬雄《解嘲》、班固《答宾戏》,这三篇题目里就有嘲和戏,第一篇《答客难》就是解嘲。这三篇都是解释客人的嘲笑自己,不是“自嘲”,同“自嘲”不同。但《汉书·东方朔传》里说:“因著论设客难己,用位卑以谕。”是东方朔***设一位客人来嘲自己,并不是真有客人在嘲戏自己,还是自己在嘲戏自己,再由自己来解答。扬雄的《解嘲》、班固的《答宾戏》,直到韩愈的《进学解》都一样,都是自己***设一个人来嘲自己,实际上是自己嘲自己,再由自己来解答。所以《文选》上称东方朔等三篇为“设论”,说明这位嘲自己的客人是作者***设的,即作者的自嘲。这类文章都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嘲己,一部分是解答,实际上是自嘲自解,不过形式上作客嘲自解而己。

鲁迅的《自嘲》就是从这种“解嘲”的文章中变化来的,去掉它的形式上的客嘲自解,***取它实际上的自嘲自解,而称为“自嘲”。过去的“解嘲”,实际上分自嘲自解两部分,鲁迅的“自嘲”也分自嘲自解两部分。过去的“解嘲”,先***设客人向自己提出问题嘲戏自己,鲁迅的《自嘲》也先提出问题来嘲戏自己,如“运交华盖欲何求”,实际是提问句,交了华盖运还要求得什么呢?过去“解嘲”的文章都有嘲戏自己的话,象东方朔说的“唇腐齿落”,扬雄说的“官之拓落”,班固说的“纡体衡门”,韩愈说的“跋前止疐后,动辄得咎”,“头童齿豁,竞死何裨”。鲁迅也有类似的“自嘲”,如“未敢翻身已碰头”,跟“纡体衡门”的怕碰头,和“跋前疐后,动辄得咎”相近;“破帽遮颜”写自己的形容,同“唇腐齿落”、“头童齿豁”写自己形容的也属一类。这是写自嘲的部分。

过去的“解嘲”写到“解嘲”这部分往往自占身分,如东方朔说的“计同范蠡,忠合子胥”,扬雄说的“今子乃以鸱枭而笑凤凰”,自比风凰,班固说的“和氏之壁”,

“旷千载而流光也”。鲁迅也有解嘲的话,即“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它的深刻的意义,已经由***阐发无余,自然远远超越前人。因此《自嘲》有自嘲的部分,并不象上面引的解释认为“自嘲”是曲笔,是“对敌人的讽嘲”。说自己交华盖运,未敢翻身,破帽遮颜,怎么是“曲笔”,怎么是嘲讽敌人呢?难道说交华盖运就不是交华盖运吗?说交华盖运又怎么嘲讽敌人呢?《自嘲》又有自解部分,也不是每句都是自嘲。

当然,鲁迅的《自嘲》同前人的“解嘲”,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很大不同。前人是客嘲自解,鲁迅只称“自嘲”,这是命题的不同。前人借客嘲以鸣不平,借自解以占身分,主要是自我解嘲,对自己的不平不敢触及封建统治者,还有美化封建统治者的作用。鲁迅的《自嘲》,是革命的诗篇,是敢于刺向***派,是表明了他对敌人的藐视,表明了为革命事业战斗到底的决心。那末用前人的“解嘲”来比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正说明鲁迅在创作上的发展,正象鲁迅的《我的失恋》有所继承而又有发展那样。指出这点,有利于我们对《自嘲》这个题目的理解,使它更符合于诗的实际。

其次是最后一联“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解释。一说“最后两句是讽刺当时那些只顾自己舒适自在,不过问政治的人”。二说是讽刺***派在1932年一***事变时迁都洛阳,直到12月才迁回南京,作者写这诗时还没有迁回。三说“‘躲进小楼’再一次表达了鲁迅一贯主张的‘壕堑战’的思想。‘小楼’是掩体的工事,是前线的战壕。躲进小楼,乘机出击,是为了更好地保存自己,打击敌人,消灭敌人。”四说“‘成一统’意思是自成一统,与蒋家王朝针锋相对。‘小楼’虽小,但作为对敌斗争的一个前哨阵地,是与无产阶级整个革命斗争联在一起的。”

再看前人写的“解嘲”,在后一部分是怎么说的。东方朔说的是“时虽不用,块然无徒,廓然独居”;扬雄说的是“惟寂惟寞,守德之宅”;班固说的是“慎修所志,守尔天符”。都是讲自己安于寂寞,有以自守,不是讽刺别人的。一说讽刺不过问政治的人,是不恰当的。要讽刺的主要是敌人,对不过问政治的人是教育问题,不是讽刺他们。鲁迅讲的“躲进小楼”同前人的“廓然独居”,安于寂寞,在形式上也有相近处,当然两者的精神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退守,后者是战斗。

“躲进小楼”怎么战斗呢?是不是以小楼为壕堑作壕堑战呢?我们只知道当敌人攻进城市作街道战时,才躲在小楼里,以小楼为掩蔽袭击敌人。鲁迅反文化“围剿”而战,怎么以小楼作壕堑呢?反文化“围剿”而战,一定要利用报刊作为战斗阵地,向敌人进攻,离开了报刊这个战斗阵地,即使躲进小楼,又怎么去攻击敌人呢?鲁迅的壕堑战,是他写战斗的杂文时用各种笔名.来迷惑敌人,是他写战斗的杂文时用各种巧妙的艺术手法来蒙蔽敌人的眼睛,是这样来掩蔽自已,进攻敌人,而不是“躲进小楼”来保存自己,打击敌人。三说恐怕不符合实际。四说认为“躲进小楼”是坚守阵地,“成一统”是与无产阶级整个革命斗争联在一起。但原句是说“躲进小楼”成为一统,即躲在小楼里成为一统天下,并不是以小楼为据点,再同革命根据地联系起来,才成为一统天下的。正因躲进小楼成为一统天下,才和“管他冬夏与春秋”相应,外界的政治气候不论怎样,管他呢!即不管的意思。倘以小楼为据点与无产阶级整个革命斗争联在一起,那就得密切注意外界的政治气候,怎么可以不管呢?所以四说不免求之过深。

那末这两句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鲁迅处在派的迫害下,经常在躲避,所以躲进小楼成为我的一统天下,管他外界的政治气候有什么变化,这是“自嘲”,但又不限于自嘲,也是讽刺***派只知躲避,不管祖国已经陷在怎样危亡的境地。这两句,既是“自嘲”,又是借“自嘲”来猛烈攻击敌人,刺中敌人要害的一击,这才显出“自嘲”是革命的战斗。这两句跟“横眉冷对”一联作了有力的配合。

关于鲁迅先生经典名言名句(精选130句)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名言吧,名言可以用来鞭策自己,帮助我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信心。你知道都有哪些类型的名言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鲁迅先生经典名言名句,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鲁迅先生经典名言名句1

 一、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二、我愿意真有所谓鬼魂,真有所谓地狱,那么,即使在孽风怒吼之中,我也将寻觅子君,当面说出我的悔恨和悲哀,祈求她的饶恕;否则,地狱的毒焰将围绕我,猛烈地烧尽我的悔恨和悲哀。

 三、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四、中国学共和不像,谈者多以为共和于中国不宜:其实以前之专制,何尝相宜?专制之时,亦无忠臣,亦非强国也。

 五、读书无嗜好,就不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六、读死书会变成书呆子甚至于成为书橱。

 七、不要只用力于抹杀别个,便和自己一样的空无,而必须跨过那站着的前人,比前人更加高大。

 八、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这是互为因果的,正如麻油从芝麻榨出,但以浸芝麻,就使它更油。……中国人向来因为不敢正视人生,只好瞒和骗,由此也生出瞒和骗的文艺来,由这文艺,更令中国人更深地陷入瞒和骗的大泽中,甚而至于已经自己觉得。世界日日改变,我们的作家取下***面,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并且写出他的血和肉来的时候早到了,早就应该有一片崭新的文场,早就应该有几个凶猛的闯将!

 九、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十、时间就像海 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挤,总会有的

 十一、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决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崐?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十三、同是不满于现状,但打破现状的手段却不同:一是革新,一是复古。

 十四、既然像螃蟹这样的东西,人们都很爱吃,那么蜘蛛也一定有人吃过,只不过后来知道不好吃才不吃了,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定是个勇士。

 十五、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自呷一口的明白。

 十六、倘要完全的书,天下可读的书怕要绝无,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

 十七、生在现今的时代,才拿着古书是完全没有用处的。

 十八、要痊愈的病人不辞热痛的针灸,要上进的读者也决不怕要恶辣的书。

 十九、一个人处在沉闷的时代,是容易喜欢看古书的,作为研究,看看也不要紧,不过深入之后,就容易受其浸润,和现代离开。

 二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二十一、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二十二、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

 二十三、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二十四、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二十五、一定要有自信的勇气,才会有工作的勇气。

 二十六、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二十七、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这就像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二十八、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

 二十九、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三十、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

 三十一、不满是向上的车轮。

 三十二、即如我自己,何尝懂什么经济学或看了什么宣传文字,《资本论》不但未尝寓目,连手碰也没有过。然而启示我的是事实,而且并非外国的事实,倒是中国的事实,中国的非“匪区”的事实。

 三十三、什么叫“国粹”?照字面看来,必是一国独有,他国所无的事物了。换一句话,便是特别的东西。但特别未必定是好,何以应该保存?譬如一个人,脸上长了一个瘤,额上肿出一颗疮,的确是与众不同,显出他特别的样子,可以算他的“粹”。然而据我看来,还不如将这“粹”割去了,同别人一样的好。

 三十四、所以说现在的人就是缺少敢于探索,缺少敢于质疑,只会遵循社会本来就这样,默默无闻做一个上班族,房奴、车奴、就连叫苦的权利都没有。

 三十五、说过的话不算数,是中国人的大毛病。我并不然,没有这些大架子,无论叭儿狗,无论臭茅厕,都会唾过几口唾沫去,不必定要脊梁上插着五张尖角旗(义旗?)的“主将”出台,才动我的“刀笔”。

 三十六、总之,我的意思是:现在能写什么,就写什么,不必趋时,自然更不必硬造一个突变式的革命英雄,自称“革命文学”;但也不可苟安于这一点,没有改革,以致沉没了自己——也就是消灭了对于时代的助力和贡献。

 三十七、没有艺术手段,没有锋利的文笔,没有幽默,没有图景,就没有小品。

 三十八、一认真,便趋于激烈,发扬则送掉自己的命,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

 三十九、体质和精神都已硬化了的人民,对于极小的—点改革,也无不加以阻挠,表面上好像恐怕于自己不便,其实是恐怕于自己不利,但所设的口实,却往往见得极其公正而且堂皇。

 四十、文人一摇笔,用力甚微,而于我之害则甚大。老母饮泣,挚友惊心。十日以来,几于日以发缄更正为事,亦可悲矣。今幸无事,可释远念。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生丁今世,正不知来日如何耳。东望扶桑,感怆交集。

 四十一、清朝虽然尊崇朱子,但止于“尊崇”,却不许“学样”,因为一学样,就要讲学,于是而有学说,于是而有门徒,于是而有门户,于是而有门户之争,这就是为“太平盛世”之累。况且以这样的‘名儒”而做官,便不免以‘名臣”自居,“妄自尊大”。

 四十二、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四十三、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四十四、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而看一切太难,固然能使人无成,但若看得太容易,也能使事情无结果。

 四十五、人固然应该办“公”,然而总须大家都办,倘人们偷懒,而只有几个人拼命,未免太不“公”了,就应该适可而止……

 四十六、有地方特色,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被别国所注意。

 四十七、以无赖的手段对付无赖,以流氓的手段对付流氓。

 四十八、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这些孱头们。

 四十九、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

 五十、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五十一、上人生的旅途罢。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五十二、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者听过的缘由,但决不会用这事实,只是***取一端,加以改造,或者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见为止。人物的***儿也一样,没有专用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五十三、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光。

 五十四、写***,说到底,就是写人物。***艺术的精髓就是创造人物的艺术。

 五十五、中国的有一些士大夫,总爱无中生有,移花接木地造出故事来,他们不但歌颂生平,还粉饰黑暗。

 五十六、凡是总须研究,才会明白。

 五十七、从来如此,便对吗?

 五十八、时间,就象海棉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五十九、造化常为庸人设计。

 六十、发思古之幽情,往往为了现在。

 六十一、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

 六十二、看别的书也一样,仍要自己思索,自己观察。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

 六十三、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却忘记了他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和事业

 六十四、凡事以理想为因,实行为果。

 六十五、一个人的生命是可宝贵的,但是一代的真理更可宝贵,生命牺牲了而真理昭然于天下,这死是值得的。

 六十六、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

 六十七、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

 六十八、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

 六十九、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七十、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

 七十一、待到伟大的人物成为化石,人们都称他伟人时,他已经变了傀儡了。

 七十二、人们对于夜里出来的动物,总不免有些讨厌他,大约因为他偏不睡觉,和自己的习惯不同,而且在昏夜的沉睡或微行中,怕他会窥见什么秘密罢。

 七十三、做了人类想成仙;生在地上要上天:明明是现代人,吸着现在的空气,却偏要勒派朽腐的名教,僵死的语言,侮蔑尽现在,这都是“现在的***者”。杀了“现在”,也便杀了“将来”。

 七十四、文化的改革如长江大河的流行,无法遏止,***使能够遏止,那就成为死水,纵不干涸,也必***的。

 七十五、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而看一切太难,固然能使人无成,但若看得太容易,也能使事情无结果。

 七十六、我所佩服诸公的只有一点,就是这种东西也居然会有发表的勇气。这句话放在鲁迅时代,其实就在讽刺那些自以为是的人发表一些不合时宜的话语。在现在其实不乏有这种现象出现。譬如,许多号称自己是专家的人讲教育讲养生,尽说些伪专家的话。

 七十七、以前,外国人所作的书籍,多是嘲骂中国的***;到了现在,不大嘲骂了,或者反而称赞中国的文化了。常听到他们说“我在中国住得很舒服呵!”这就是中国人已经渐渐地把自己的幸福送给外国人享受的.证据。所以他们愈赞美,我们中国将来的苦痛要愈深的!

 七十八、联合世界上的一切人

 七十九、中国的社会,虽说“道德好”,实际却太缺乏相爱相助的心思。便是“孝”“烈”这类道德,也都是旁人毫不负责,一味收拾幼者弱者的方法。

 八十、以硬自居了,而实则其软如棉,正是新月社的一种特色103、宁可与敌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八十二、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

 八十三、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

 八十四、读书应自己思索,自己做主。

 八十五、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八十六、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

 八十七、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八十八、面具戴太久,就会长到脸上,再想揭下来,除非伤筋动骨扒皮。

 八十九、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

 九十、感谢命运,感谢人民,感谢思想,感谢一切我要感谢的人。

 鲁迅先生经典名言名句2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 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3 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4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5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7、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

 8、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9、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10、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11、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12、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13、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14、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15、凡是总须研究,才会明白。

 16、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17、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18、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这些孱头们。

 19、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20、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之脊梁。

 鲁迅先生经典名言名句3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3、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鲁迅

 4、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5、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鲁迅

 6、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

 7、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鲁迅

 8、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鲁迅

 9、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鲁迅

 10、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11、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无题

 12、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无题

 13、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

 14、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

 15、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题三义塔

 16、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鲁迅悼杨铨

 17、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评《史记》

 18、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19、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鲁迅——为你整理

 20、***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鲁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