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处超然是什么意思,燕处危巢的意思

tamoadmin 成语讲堂 2024-06-22 0
  1.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什么意思
  2. 燕处超然是什么意思
  3. 燕处超然
  4.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5. 老子道德经导读:重德
  6. 燕处昭若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超然楼楼名,效仿自苏轼修葺的超然台。

其弟苏辙听说苏轼在密州的困顿生活和修葺旧台之事,作《超然台赋》称赞兄长,取“虽有容观、燕处超然”之意,命名其台曰“超然”,意指苏轼超然物外、性情豁达。

后苏轼作《超然台记》,言“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而天***面亭的亭名,则取自北宋理学家邵雍《清夜吟》中的句子“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

燕处超然是什么意思,燕处危巢的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陈设展览

1、木雕·泉城揽胜

大幅楠木木雕作品,高8米,宽5米,厚16厘米,视角是济南的东南角,从这里望去,近处的千佛山、趵突泉、黑虎泉、芙蓉街、五龙潭、大明湖,远处的华山等尽收眼底,40平方米的面积把老城区和所有的名胜汇聚一堂,栩栩如生,层次分明。

2、李泂真迹拓片

据《历城县志》中记载,这位元代大学士在济南时,因为迷恋大明湖的秀美景色,于是在大明湖水面亭的后面修建了超然楼,作为自己的居所,超然楼二楼就保存有李泂的《***过江诗》的拓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什么意思

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注释

君子:<王弼>本原作“圣人”。 <景龙>本等及多种<唐><宋>古本均作“君子”,韩非子《喻老篇》亦作君子,与帛书甲本正同。

辎重:军中载器械粮食的车。

荣观:指华丽的生活。“荣”,豪华、高大。 “观”,台观、楼观。

燕处:安居。

万乘之主:指大国的君主。“乘”是车数。“万乘”指拥有兵车万辆的大国。

以身轻天下:任天下而轻用自己的生命

今译

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帅。

因此君子整天行走不离开载重的车辆。虽然有华丽的生活,却安居泰然。为什么身为大国的君主,还轻率躁动以治天下呢?

轻率就失去了根本,躁动就失去了主体。

引述

本章说“静重”,评“轻躁”。轻躁的作风,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般,立身行事,草率盲动,一无效率、

老子有感于当时的统治者奢姿轻*,纵欲自残,所以感叹地说:“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这是很沉痛的话。一国的统治者,当能静重,而不轻率躁动。

他说

读本章这一节原文的深意,以我个人的浅见来说,正是老子指明“人法地”的准则。我们生命立足点的大地,负载万物和一切,生生不已,终日运行不息而毫无怨言,也不索取人们和万物付予任何代价。它总是默默无言地,静静前进,不断地轮转,而给予所有生物生命的滋养。所以生而为人,也应静静地效法大地,要有负重载物的精神。尤其是要学圣人之道的人,更应该有为世人与众生,挑负起一切痛苦重担的心愿,不可一日或离了这种负重致远的责任心。这便是“圣人终日行而不离辎重”的本意。尤其是告诫身负国家社会人民所期望者的君主——***和官吏们,更当有如此这般的存心,才是合道的明君或良臣。因此,在下文,便有“虽有荣观,燕处超然”的名言。

“终日行而不离辎重”是说志在圣贤的人们,始终要戒慎恐惧,随时随地存着济世救人的责任感。如在颠沛流离中的大舜,始终以大孝于天下存心。如大禹的治平洪水,九年在外栉风沐雨,腓无胈、胫无毛,三过其门而不入。但古人又说:大德者,必得其名,必得其位,必得其寿。这是善有善报的必然因果律。倘使你能做到功在天下国家,万民载德的地位,当然会得到最光荣的酬庸,正如隋炀帝杨广所说的:“我本无心求富贵,谁知富贵迫人来。”如果真正有道之士,到了这种地位,虽然处在“荣观”之中,仍然恬淡虚无,不改本来的素朴;虽然燕然安处在荣华富贵之中,依然有超然物外,不受功成名遂、富贵荣华而自累其心,这才是有道者的自处之道。这里的“荣观”的“观”字,是破音字,应作古建筑物的“观”字读,不可作观看的“观”字来读。

然而,在老子当时所见闻中的各国诸侯君主们,当然都不能明白传统文化中君道和臣道的这种原则。因此,他才有深深感叹说:“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所谓“身轻天下”的语意,是说他们不能自知修身涵养的重要,犯了不知自重的错误,不择手段,只图眼前攫取功利,不顾丧身失命的后果。因此,不但轻轻易易失去了天下,同时也戕杀了自己,这就是触犯“轻则失本,躁则失君”的大病。

你从本章收获了什么吗?欢迎发表评论,我们一起交流!

文章说明:内容参照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南怀瑾《老子他说》;

燕处超然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重是轻的根源,有重才有轻;静是急躁的国王,躁由静生。

出自春秋老子道德经。

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译文:

稳重是轻率的控制者,镇定是躁动的制服者。因此君子整天行事都不轻举妄动,虽然有豪华的楼台亭榭,但他安闲静处、超然脱俗。为什么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君王,却使得自身轻浮躁动以治天下呢?轻浮失去自身,躁动失去君位。

扩展资料:

老子举出两对矛盾的现象:轻与重、动与静,而且进一步认为,矛盾中一方是根本的。在重轻关系中,重是根本,轻是其次,只注重轻而忽略重,则会失去根本;在动与静的关系中,静是根本,动是其次,只重视动则会失去根本。

说“静”、“重”,评“轻”、“躁”,认为“这种轻躁的作风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立身行事,草率盲动,一无效准”。因而一国的统治者,应当“静”、“重”,而不是轻浮躁动,才能巩固自身的统治。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道德经

燕处超然

燕处的解释

(1).退朝而处;闲居。 《礼记·经解》 :“天子者,与天地参……其在朝廷,则道仁圣礼义之序;燕处,则听雅颂之音。” 宋 苏辙 《谢 翰林学士 宣召状》 之一 :“临朝访道,有元老之在前;燕处 清心 ,援众正而自助。” 清 昭连 《啸亭杂录·不改常度》 :“ 仁皇 临御六十馀年,凡一切起居饮食,自有常度, 未尝 更改。虽酷暑燕处,从未免冠。” (2).谓相处;居处。 宋 沉遘 《诫励贡士敦尚行实诏》 :“比岁以来,士之进於 有司 者益不及于前时……羣居燕处,则不闻 仁义 之谈;杂进并趍,则不闻礼让之节。” 清 蒲松龄 《 聊斋 志异·冷生》 :“忽有狐来,与之燕处。每闻其终夜语,即兄弟诘之,亦不肯洩。” 安息 的处所。 汉 无名氏 《杂事秘辛》 :“ 商 女 女莹 ,从中閤细步到寝…… 姁 以诏书如 莹 燕处,屏斥接侍,闭中閤子。”

词语分解

燕的解释 燕 à 鸟类的一科,候鸟,常在人家屋内或 屋檐 下用泥做巢居住,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燕尔( 形容 新婚夫妇亲睦 和美 的样子)。燕好(常用以指男女 相爱 )。燕侣。燕雀处(?)堂(喻居安而 不知 远虑,临祸却不能自知 处的解释 处 (处) ǔ 居住:穴居野处。 存在,置身:设身处地。处心积虑。处世。 跟 别人 一起 生活 ,交往:融洽相处。 决定 ,决断:处理。 对犯 错误 或有罪的人 给予 相当的 惩戒 :处罚。处决。 止,隐退:处暑。 处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留下什么,只要你经历过,就是最大的美好。”

泰戈尔诗中所表达的是一种超然的境界,也是一种飞鸿踏雪般的生命体验。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容易沉迷于光怪陆离的花花世界,容易被众人争相追逐的名利所牵畔,容易被声色犬马、奇珍异宝所魅惑。

一旦在五蕴六尘的现实世界中泥足深陷,我们的心灵便会象锁入笼中的飞鸟,除了苟且于眼前的温饱无虞,将再也找不回在蓝天下翱翔的自在与逍遥。

老子道德经导读:重德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宜戒轻躁

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以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译文:

稳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因此有道的人终日行事仍保持慎重,就像军队行军离不开辎重一样。即使有奢华的享受,他也漠然处之,从不沉溺其中。为什么有万乘之车的大国的君主,还要轻率躁动以治天下呢?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丧失主宰。

我的解读:

本章讲了道家的一个重要观点,即修身是一切的根本,它比忧越的物质条件乃至天下国家都重要。帝王以身轻天下,恣情纵欲,不爱惜自己的生命,这就是失去了根本。老子从治身之道过渡到治国之道,谨慎地分析了重与轻,静与躁的关系,阐明了治国者应该以名为国家之根,以德为治国之本的道理。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老子认为重是轻的根本,轻是由重决定的,如果只注重轻而忽视重就会失去根本。正是因为有了重,轻才得以存在和维系。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地球上没有重力,将会是怎样的一种场景呢?我们将不能站稳脚跟,不能饮食,生命也无法延续下去,那是十分可怕的事情。在分析动和静这一对矛盾关系时,老子认为,静是根本,动是由静决定的。老子所说的轻,可以解释为轻浮,而动可以解释为躁动不安。轻浮和躁动不安均是人格缺陷所映射出来的不良行为,是上天因人们不顺应自然大道而降下的祸患,必然会受到上天的惩罚。

对此,如何合道而行呢?老子说:“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老子在这里用了隐喻的手法,意思是圣人虽然天天都在行事,却从来不轻举妄动,而是谨慎考虑后再行动,绝不会表现出轻率焦躁的样子,为什么能够做到这样呢?是因为他们顺应了天道,并没有随心所欲,胡作非为,也就是说,他们能够超然地面对安逸的环境,而不是沉溺于其中。如何才能像圣人那样合于道呢?具体来说,就是要以静制动,保持内心平静,无私无欲,心中不可留有一丝一毫的私心杂念,这样才能进入道境。俗话说:“心里无闲事,不怕鬼敲门。”只要平时行得正,坐得直,自然能够泰然处之,各种杂念也就随之消失。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老子认为,身为一国之君,只有做到持重守静,才能克制轻浮焦躁的弱点。历史上行为不合于大道的昏庸无道之君,没有一个不遭到后人唾骂和摒弃的。

老子主张的道法自然就是归根,复性就是道法自然。什么是根呢?对于树来讲,根是不言而喻的,以重为根。那么对于人来说呢?心静是根。人心是躁动的,我们现在正生活在一个躁动浮华的世界,***都显得是脚步匆匆,神色焦虑。从挤公交钻地铁时的人潮汹汹,到开车疾驶,一遇前面有车辆,就不停地鸣着喇叭,催着别人给让路,都体现了现代人的一个最致命的弱点:躁动!

所以只有静下心来,才能好好思索人生,才有清晰的方向;心浮气躁就会让人迷失了方向,事情就没有好结果。

燕处昭若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老子道德经导读:重德

 ***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帛书甲本:□为巠根,清为君。是以君子众日行不离其甾重。唯有环官,燕处□□。若若何万乘之王,而以身巠于天下?巠则失本,则失君。

 帛书乙本:帛书甲本:重为轻根,静为君。是以君子冬日行不远亓甾重。虽有环官,燕处则昭。若若何万乘之王,而以身轻于天下?轻则失本,则失君。

 翻译

 重者是轻的根本,安静是躁动的主宰。所以圣人整天行走时不会离开他的辎重(房车),即使有华丽的行馆,还是安然处之,不为所动。怎奈何身为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国君,治理天下却是轻忽自己的身体。为人君者轻浮则失去臣子,躁动不安则失去君位。

 释义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重者是轻的根本,安静是躁动的主宰。

 第十六章言「守静笃」,笃者厚、重也。老子崇尚笃厚纯朴,以笃厚者稳重而安静,这是为道之根本。反之,轻浮者则躁动而不安定。

 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

 第四十五章: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河上公注:◎人君不重则不尊,治身不重则失神。草木之华轻故零落,根重故长存也。◎人君不静则失威,治身不静则身危,龙静故能变化,虎躁故夭亏也。

 王弼注:凡物轻不能载重,小不能镇大。不行者使行,不动者制动,是以重必为轻根,静必为躁君也。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

 所以圣人整天行走时不会离开辎重(有遮蓬覆盖的车子)。

 辎重:有遮蓬覆盖的车子。古人行远路以辎重在后,除了放生活用品之外,也是行旅中休憩之处。以辎重为喻,取其静与重之义。《说文》:「軿车前,衣车后也。从车甾声。」段注:「衣车,谓有衣蔽之车。非《释名》所云所以载衣服之车也。《仓颉篇》曰:軿,衣车也。《霍光传》曰:昌邑王略女子载衣车。李善《二京赋》注引张揖云:輺重,有衣车也。」

 河上公注:辎,静也。圣人终日行道,不离其静与重也。

 王弼注:以重为本,故不离。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虽然有华丽的行馆,还是安然处之,不为所动。

 圣人行不离辎重,即使有华丽的旅舍,一样不为所动,安然在辎重车中休憩。

 荣:原指宫阙屋檐两端高起的装饰,这里用以形容旅舍的华丽。《说文》:「桐木也。从木,荧省声。一曰屋梠之两头起者为荣。」段注:「《士冠礼》、《乡饮酒礼》皆云东荣。郑曰:荣,屋翼也。韦注《甘泉赋》同。梠,楣也。楣,齐谓之檐,楚谓之梠。檐之雨头轩起为荣,故引伸凡扬起为荣,卑污为辱。」

 观:馆也,客舍之义,即今之行馆、招待所,或旅舍。观原义为谛视,仔细看的意思。后又引申做宫阙、观台、台观,为百姓远望的地标,或登高望远之建筑。古时***借为馆的意思,六朝至唐时道观皆谓之某馆,唐后定为道观。《说文》:「馆,客舍也,从食官声。」段注:「《郑风》、《大雅》传曰:馆,舍也。按:馆古***观为之,如《白虎通》引于邠斯观,又引《春秋》筑王姬观于外。沈约《宋书》曰:阴馆前汉作观,后汉、晋作馆。《东观余论》曰:《汉书。郊祀志》作益寿延寿馆,《封禅书》云作益延寿观,《汉书》衍一寿字耳。自唐以前六朝时,凡今道观皆谓之某馆,至唐始定谓之观。」「《遗人职》:凡宾客会同师役,掌其道路之委积。五十里有巿,巿有馆,馆有积。郑云:馆,楼可以观望者也,以观望释馆。《释名》曰:观者,于上观望也。」《尔雅》:「观谓之阙。」《说文》:「阙,门观也。」段注:「《释宫》曰:观谓之阙,此观上必加门者,观有不在门上者也。凡观与台在于平地,则四方而高者曰台。,必四方者曰观。其在门上者则中央阙然,右为观曰两观。《周礼》之象魏,《春秋经》之两观,《左传》僖五年之观台也。若中央不阙,则跨门为台,礼器谓之台门,《左传》谓之门台是也,此云阙门观也者,谓门有两观者偁阙。」

 燕处:安然处之,安然居之。燕,原意为玄鸟,古时经常***借做宴,宴安、享宴的意思。处,即处,休息,休憩。《说文》:「止也,得几而止,从几从夂。」处字形构以在小桌子(几)边停止来表达休息、休憩之义。燕处,就是安心的休息。此指在「辎重」中安心休息,不为华丽的旅馆所动心。

 超然:洒脱貌,形容心不为所动的样子。超,超越、越过的意思,超然形容内心不为所动。

 河上公注:荣观,谓宫观燕处,后妃所居也。超然远避而不处也。

 王弼注:不以经心也。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怎奈何身为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君,治理天下却是轻忽自己的身体。

 万乘之主:指天子或国君。《孟子》:「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乘指兵车,万乘、千乘皆指兵力之多寡,万乘之主指的是周天子或是大的诸侯国国君。

 以身轻天下:帛本作「以身轻于天下」。轻者*逸不稳重,躁动不安定。治理天下者应安静稳重。河尚公注:「王奢恣轻*也」。

 河上公注:◎奈何者,疾时主伤痛之辞。万乘之主,谓王。◎***而以其身行轻,躁乎疾时,王奢恣轻*也。

 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为人君者轻浮则失去臣子,躁动不安则失去君位。

 君:有两种解释,一是主宰。失君,失去自己的主宰。二是指君位,国君之位。河上公:「王者行躁疾,则失其君位」,王弼:「失君为失君位也。」

 河上公注:◎王者轻*则失其臣,治身轻*则失其精。◎王者行躁疾,则失其君位。治身躁疾,则失其精神也。

 王弼注:轻不镇重也,失本为丧身也,失君为失君位也。

像《帛书老子教理》这样的书,当然还是只能在这溪山的别墅里,和着繁星流溪鸣虫,才能读下去的。

第二天清晨,燕人造访。

“燕人”之“燕”,是其本名,后读老子,有“燕处超然”一句,便以“超然”为“燕”字之训,自号“超然”。我告诉他,上世纪七十年代出土的汉初帛书《老子》是没有“燕处超然”这一句的,应作“燕处昭若”。“所以,你应自号‘昭若’。”

超然愕然,索书来看,方始释然。‘昭’者,可训作超;‘若’者,‘然’也。“超然”与“昭若”,其实是一个意思。

这倒是真的,通行本是“若有荣观,燕处超然”,帛书本作“唯有环宫,燕处则昭若。”意思都是说,即使住在华美的宫殿里,也能超然物外。

“为什么住在好的地方,我能超然物外呢?像我们住在

别墅,就算住在好的地方了吗?我们就能超然物外了吗?”琴琴一连问了几个问题。“因为你们有车啊,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不用为来回发愁,当然就洒脱了。”超然说。“骗人!”“不骗人,”我说,“无论什么版本,这句的前一句都是以君子终日不离其辎重。就是君子天天都离不开车。所以在深宫里也能‘燕处超然’。”

“这么简单的道理啊!”

“道理是简单,但也不简单。比如在这别墅里,出门坐车,入门闻溪,但有几人能真正安心下来过着本然的生活呢!他们依旧是忙里忙外,电话来电话去,甚至还嫌自己寂寞,溪居就是寂寞吗?他们身进来了,心却没有进来。”

我说这话的时候,禅房中的檀香正无声地燃着,烟细细直直,散入空中,无形无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