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言为讳_是以言餂之也

tamoadmin 成语实例 2024-06-22 0
  1. 讳言是什么意思
  2. 形容别说话的成语?
  3. 《胡铨》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胡铨》人物故事小传
  4. 言在不同位置的成语。
  5. 言字最后的四字成语大全
  6. 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的翻译

重厚寡言 :持重敦厚,不爱多说话

直言勿讳 :直率地说话,无所隐讳。同“直言无讳”。

正言直谏 :以正义之语,规劝皇帝、上级、长辈或朋友。

以言为讳_是以言餂之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正言不讳 :说话爽直,毫无忌讳。

正色危言 :态度严肃,语言正直,能使人望而生畏。同“正色直言”。

正色敢言 :态度严肃,敢于直言。

语四言三 :指信口乱说闲话。

倚马千言 :倚马,靠着战马。倚靠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千言立就。形容才思敏捷。

一言不发 :一句话也不说。

信口胡言 :随口乱说。指毫无根据、不负责任地瞎说。

相对无言 :指彼此相对说不出话来。

危言核论 :正直而翔实的言论。

万语千言 :许许多多的话语。

托之空言 :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

托于空言 :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同“托之空言”。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逆耳良言 :虽然使人听起来感到刺耳,但却是有益的好话。逆,抵触,不顺从。

敏于事,慎于言 :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媒妁之言 :媒妁,说合婚姻的人。媒人的介绍。

款语温言 :指诚恳而温和的言辞。

口出狂言 :嘴里说出狂妄自大的话。指说话狂妄、放肆。也指胡说八道。

疾言怒色 :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同“疾言厉色”。

疾言厉气 :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同“疾言厉色”。

疾言倨色 :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同“疾言遽色”。

敢怨而不敢言 :内心怨恨但不敢说出来。

多言数穷:言多必失,必有理屈之时。

多言繁称:讲话或写文章,浮词很多,不必要地大量引述。多指文风浮华不实。

笃论高言:确切高明的言论。

谠言嘉论:公正、正直而有说服力的言论。

沉重寡言: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同“沉重少言”。

沉厚寡言 :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同“沉重少言”。

身微言轻:微,卑微。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片言一字: 少量的文字。

作言造语: 谓编造虚诞的言辞。

自言自语:言、语,说话。自己跟自己低声嘀咕。

自不待言: 大家心里明白,不必再用言语解释。

直言正色: 谓言语正直,仪容严肃。

直言正论 :正直公道的言论。

直言无讳: 直率地说话,无所隐讳。

直言切谏 同“直言极谏”。

直言极谏 :①谓以正直的言论谏诤。古时多用于臣下对君主。②直言极谏科的省称。

智小言大 :谓才智低下,说话口气却很大。

正色直言: 正色:严肃或严厉的神色。态度严肃,语言正直。形容刚直不阿。也作“正色危言”。

詹言曲说: 烦琐、片面的言论。

造言生事 :捏造虚言以挑起事端。

造言捏词 :捏造虚***的言词。

躁言丑句 :丑恶的言辞。躁,通“臊”。

欲言又止 :想说又停止不说。形容有难言的苦衷。

庸言庸行 :指平平常常的言行。

意在言外 :真正用意没有明白说出来,细细体会就知道。

溢于言外 :溢:水满外流,引申为超出。超出语言之外。指某种意思、感情通过语言文字充分表露出来。亦作“溢于言表”。

溢于言表 :超出言语以外,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

一言中的 :的,箭靶的中心。一句话正好射中箭靶。比喻一句话就说到关键的地方。

一言一行 :每句话,每个行动。

一言以蔽之: 蔽,掩覆,引申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以言徇物: 用违心的话语附和别人。

溢言虚美 :过甚其辞、不符合实际地称美。

一言兴邦: 谓一句话可以兴国。

以言为讳: 谓人们把说话当作忌讳。形容统治阶级对言论箝制之严。

一言丧邦: 谓一句话可以亡国。

以言取人 :根据人的口才去判断其智能。

一言千金 :一句话价值千金。常用以形容所言之富有价值。

一言两语 :为数不多的几句话。

以言举人: 根据言论来举荐人才。

以人废言: 由于人不好,对其言论也加以否定。

溢美之言 :过分夸奖的话。

一家之言 :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学说或论着。

言之有序 :说话和写文章很有条理。

言之有礼: 说的话有道理。

言之有故 :所说的话有根据。

言之过甚 :话说得太过头了。

言之成理 :之:代词,指所说的事。话说得合乎道理。

言之不预: 没有预先说明。

言者不知: 谓多言多语的人缺乏智能。

言约旨远 :言辞简练,含意深远

言与心违 :言语与心意相违背。

言语路绝: 犹言言语道断。

言行相顾 :言行不互相矛盾

言行相副 :见“言行相符”。

言行相符: 说的和做的相符合。

言行相悖 :说话和行动不一致,互相矛盾 。

言行不二: 犹言言行一致。

言行抱一 :犹言言行一致。

言笑自若 :谈笑如常,十分镇定。

言笑晏晏 :说说笑笑,和柔温顺。

言笑不苟: 不随便谈笑。形容态度严肃庄重。

言无伦次 :语言杂乱无章。

言无不尽 :把内心的话说尽,毫不保留。

言文行远 :言辞有文***,才能传播远方或影响后世。

言外之味 :语言中含而不露的深长意味。

言听行从 :说话、做事有人听从。形容威望很高。

言听事行 :说话能听从,事情能执行。

言听谋决:说的话听从照办,出的主意决定实行。

言听计用 同“言听计从”。

言听计行 同“言听计从”。

言提其耳: 揪着他耳朵。谓恳切地教诲。言,助词。

言谈举止 :人的言语、举动、行为。

言十妄九: 形容说话虚妄不实。

言是人非 :谓言论无可非议,但为人不可取。

言三语四 :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言清行浊 :言辞高洁,行为卑污。

言气卑弱 :说话的态度谦虚温顺。

言论风生: 形容言谈议论时兴致很高,气氛活跃。

言类悬河 :形容能言善辩,说话滔滔不绝。

言来语去 :指谈笑时你一言我一语,彼此应对。

言近指远 见“言近旨远”。

言近意远 同“言近旨远”。

言简意深: 言辞简练,含意深刻。

言简意少: 简:简练。语言简洁,内容贫乏。

言简意该 :见“言简意赅”。

言简义丰 :语言简练,含意丰富。

言和意顺: 言语和顺,情意相谐。

言过其实 :言:语言;过:超过;实:实际。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言归于好: 言:虚词;归于:回到;好:和好。指彼此重新和好。

言高语低 :说话不知轻重,没有分寸。

言方行圆: 谓言论正直而行为圆滑。

言颠语倒: 说话颠三倒四。

言从计纳 :讲的话、出的主意,都听从***纳。

言出祸从 :话刚出口,祸患就降临头上。

言不由衷 :由:从;衷:内心。话不是出自内心,指心口不一致。

言不尽意: 指说的话不能表达思想的全部内容。

言不及行:言行不一。

言不顾行 :说话与行事不相符合。

言不达意 :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

言必有物 :指言论或文章内容充实。

训格之言 :指可以奉为行为准则的教诲之言。

行浊言清 :说得好听而行为卑劣狠毒。形容言行不一。

行不副言 :言行不一。

信言不美 :信:真实。美:美妙,漂亮。真实的话未经加工,所以不美妙动听。

闲言赘语 :无关紧要的话;多余的话。

涎言涎语 :厚着脸皮胡言乱语,撒赖。

闲言闲语: 指不满意的话;没有根据的话。

闲言碎语: ①不满意的话;没有根据的话。②与正事无关的话。

闲言泼语 :指与正事无关的话;废话。

闲言冷语 :没有根据的讥刺他人的话。

闲言淡语: ①无关紧要的话。②同“闲言冷语”。

闲言长语 :议人长短的唠叨话。

下笔千言: 千言:长篇大论。形容文思敏捷,写作迅速。

析言破律 :指巧说诡辨,曲解律令。

无稽之言: 没有根据、无从查证的话。

危言正色 :刚直的言论和严正的态度。

危言竦论 :使人感到惊恐或震动的言论。

危言逆耳 :正直的规劝听起来不顺耳。

危言核论: 正直而翔实的言论。

危言高论: 正直而不同凡响的言论。

甜言美语 :① 说好听的话。②指好言好语。

人语马嘶:人叫喊,马嘶鸣。形容纷乱扰攘或热闹欢腾的情景。

片语只辞 :犹片言只字。少量的文字。

款语温言:指诚恳而温和的言辞。

作言造语 :谓编造虚诞的言辞。

枝词蔓语: 指繁冗芜杂的言辞。亦作“枝辞蔓语”。

语重心沉: 言辞恳切,心情沉重。

语重情深 :犹言语重心长

语笑喧哗 :大声说笑。

语无诠次:言辞未加选择和斟酌。

语妙绝伦 :谓言语精妙,无与伦比。

语近指远: 语言浅近,含意深远。指,本旨。

语近词冗 :谓文辞浅近,但不简炼。

语简意赅 :语言简练,意思完备。

语短情长 :语言简短,情意深长。

语不投机 :佛教禅宗谓说法不契合时机或对方的根机。

一语中人: 中:中伤。以一句话中伤人。

一语双关 :一句话包含两个意思。

一言两语: 为数不多的几句话。

溢美之语 :过分夸奖的话

言三语四 :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言来语去 :指谈笑时你一言我一语,彼此应对。

言高语低 :说话不知轻重,没有分寸。

言颠语倒 :说话颠三倒四。

甜言美语 :①犹言说好听的话。②指好言好语。

少言寡语: 谓平时说话不多。

软语温言 :温和的话语。

软谈丽语: 谓谈话时态度温和,言辞柔美。

轻言轻语: 形容说话声音极轻微。

窃窃私语: 窃窃:偷偷;私:私下;语:说话。背地里小声说话。

切切私语: 指私下小声说话。

七言八语: 形容人多语杂。

能言快语 :能说会道,言词敏捷爽利。

目语额瞬 :眉毛眼睛能作态示意。形容处事精明狡猾。

目挑眉语 :以眉目挑逗传情。

妙语惊人: 妙语:有深意或动听的语言。绝妙动听的语言令人吃惊。

妙语解颐 :解颐:开颜而笑。有趣的话引人发笑。

纶音佛语 :比喻不由得不服从的话。

乱语胡言 :胡说;瞎扯。

龙言凤语 :喻轻松悠扬的音乐之声。

风语不透 :形容异常严密。

风言影语 :捕风捉影的话语。

风言雾语 :指隐约其辞的传闻。

多言多语 :谓不该说而说。

沉吟不语 :沉默地思量着,不说话。引伸为迟疑不决的态度。

不经之语 :指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

轻言细语 :形容说话轻而柔和。

喃喃细语 :形容小声说话。

绵言细语 :绵:柔软。绵言:柔和的语言。细语:低细的语句。指说话时声音柔和细微,使人容易接受。

呢喃细语: 形容小声说话。

只言片语 :个别词句或片断的话。

语重心长 :话深刻有力,情意深长。

语焉不详: 指虽然提到了,但说得不详细。

硬语盘空 :硬:遒劲有力的语句;盘:盘旋。遒劲有力的语文盘旋在天空中。形容文章的气势雄伟,矫健有力。

语无伦次 :伦次:条理。话讲得乱七八糟,毫无次序。

莺啼燕语 :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形容大好春光。

语妙天下: 形容言语精妙无比。

语笑喧阗: 形容许多人挤来挤去地大声说笑。

语言无味 :指说的话枯燥无味或庸俗无聊。

语不惊人 :语:言语,也指文句。语句平淡,没有令人震惊的地方。

语出月胁 :出语惊人,非同寻常。

一言半语 :指很少的一两句话。

一语道破 :道:说;破:揭穿。一句话就说穿了。

燕语莺啼: 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形容大好春光。

一语破的 :的:箭靶的中心。一句话就说中要害。

燕语莺声: 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原形容大好春光。后多形容年轻女子说笑的声音。

言语妙天下 :形容言语非常精妙。

牙牙学语 :形容婴儿咿咿呀呀地学大人说话的神情。

言语道断 :原为佛家语,指意义深奥微妙,无法用言辞表达。后指不能通过交谈、谈判的方法解决问题。

夏虫不可以语冰 :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甜言软语 :甜蜜温柔的话。

甜言蜜语 :象蜜糖一样甜的话。比喻为了骗人而说的。

花言巧语 :原指铺张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伪动听的话。

胡言乱语 :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豪言壮语 :豪迈雄壮的言语。形容充满英雄气概的话。

浮语虚辞 :指大话、空话。

浮文巧语 :华丽而空泛的言词。

妙语连珠 :连珠:串珠。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

讳言是什么意思

 疾言厉色、嘉言懿行、出言无状、名正言顺、微言大义 毋庸讳言、要言不烦、谨言慎行、一言九鼎、言归正传

 口出狂言、妖言惑众、言多必失、一言难尽、言听计从

 口不择言、敢怒而不敢言、前言不搭后语、握手言欢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花言巧语

 哑口无言、言必信,行必果、酒后失言、三言两语

 言传身教、言多语失、沉默寡言、自食其言、人言可畏

 媒妁之言、有言在先、好言好语、总而言之、一言不发

 言而不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只言片语、苦不堪言

 勿谓言之不预、言行一致、难言之隐、名不正,言不顺

 忠言逆耳、听其言而观其行、千言万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言语道断、立言不朽、啧有烦言、一言蔽之、龙言凤语

 言大非夸、片言折之、忠言奇谋、位卑言高、七言八语

 啖以甘言、言讷词直、言犹在耳、言***殊、一时戏言

 相视无言、事核言直、能言快语、能言舌辩、言之无文

 一言以蔽之、善言不入耳、大言相骇、靖言庸违、正色敢言

 詀言詀语、人言不足恤、言之有序、繁言蔓词、笃论高言

 坐树无言、言是人非、言颠语倒、面冷言横、人言凿凿

 不堪言状、言信行果、极而言之、哽咽难言、两可之言

 徒托空言、以言为讳、三言二语、训格之言、失口乱言

 鹦鹉能言、盲瞽之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知无不言

 西邻责言、察言观行、一言已出,驷马难追、倚马千言

 哽噎难言、肤受之言、*言诐行、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口无择言、言而无信、难言兰臭、设言托意、言不及行

 不言不语、俗语常言、果如其言、人言啧啧、言由衷发

 交浅不可言深、秕言谬说、敢怨而不敢言、食言而肥

 寓言十九、多言或中、左言他顾、由衷之言、发凡言例

 言之有礼、姑妄言之、谈言微中、事当其言、言芳行洁

 仁言利博、前言不答后语、以人废言、殊言别语、背惠食言

 身居言路、河汉吾言、片言居要、闳言崇议、广开言路

 事无不可对人言、言听谋决、言谈自若、言之有物、惨不忍言

 课语讹言、讹言谎语、瞽言刍议、一言兴邦、言重九鼎

 不以人废言、言者谆谆,听者藐藐、诗以言志、大辩不言

 前言往行、军中无戏言、以言举人、毫不讳言、私言切语

 无庸讳言、鄙言累句、言不及义、顾左右而言他、自不待言

 道古稽今,言远合近、童言无忌、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诓言诈语、言与心违、至言去言、妙言要道、伤言扎语

 言不及私、一言半字、言必有中、薄唇轻言、杯酒言欢

 纶言如汗、巧言利口、涩于言论、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务去陈言、言战者多,被甲者少、意见言外、言谈林薮

形容别说话的成语?

讳言的解释

[dare not or would not speak up;***oid referring to;***oid to say]

因 有所 顾忌而隐讳不说 臣敢吐不时之义于讳言之朝。?《后汉书?刘陶传》 详细解释 (1).因有所顾忌而 不敢 说或不愿明说。 《晏子春秋·问下八》 :“ 景公 问 晏子 曰:‘国如何则可谓安矣?’ 晏子 对曰:‘下无讳言,官无怨治……百姓内安其政,外归其义:可谓安矣。’” 宋 司马 光 《斛律 丞相 》 诗:“君臣日荒宴,歌舞讳言愁。” 《二刻拍案惊奇》 卷十一:“争奈 满生 讳言的是前日 孟浪 出游 光景 ,恰像 凤翔 的事是私下做的,不肯当场说明。” 孙犁 《秀露集·关于<铁木前传>的通信》 :“真诚的作者,并不讳言这一点。” (2).谓忌讳臣下 谏诤 。 《后汉书·刘陶传》 :“臣敢吐不时之义於讳言之朝,犹冰霜见日,必至消灭。” 李贤 注:“讳言谓拒谏也。” 元 刘壎 《隐居通议· 文章 八》 :“然则容言非朝廷福,讳言反为朝廷福乎?”

词语分解

讳的解释 讳 (讳) ì 避忌,有顾忌不敢说或不愿说:讳言。讳匿。讳饰。忌讳。隐讳。直言不讳。讳疾忌医。 古时称死去的皇帝或尊长的 名字 :名讳。 部首 :讠; 言的解释 言 á 讲,说:言说。言喻。言道。言欢。言情。言必有中(恘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 说的话:言论。言辞(亦作“言词”)。语言。 言语 。言简意赅。 汉语的字:五言诗。七言绝句。 洋洋 万言。 语助词,无义:

《胡铨》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胡铨》人物故事小传

1. 我宿舍有个人不知道用什么词形容,我们晚上8点才下班,只要他睡觉就会叫别人别说话

这种人比较自大 唯我独尊的感觉 而且尤其的自私自利 这是个人性格和素质问题如果其他人能团结一点 一起指责对方 那可能问题会改善 不然 还是换宿舍比较好

2. 别说话用两个字怎么形容

沉默~不出声的意思。

3. 形容不要乱说话的成语

形容不要乱说话的成语有:

1、谨言慎行[ jǐn yán shèn xíng ]

解释:谨、慎:小心,慎重。言语行动小心谨慎。

出自:《礼记·缁衣》: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 *** 谨于言而慎于行。意思是:君子用言语引导别人而用行动来说明什么不可以做,所以说话时一定要考虑到最终的结果,行动一定考虑它的后果,那么民众就会谨言慎行。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言行小心谨慎。

2、默不作声[ mò bù zuò shēng ]

解释:指不说话不出声,沉默的样子。

出自:出处 吴强《红日》第11章:“秦守本默不作声。”

3、金舌蔽口[ jīn shé bì kǒu ]

解释:比喻闭口不说话。

出自:《荀子·正论》:“金舌弊口,犹将无益也。”意思是说话很多,枉费口舌,也没有什么用。

4、缄口不言[ jiān kǒu bù yán ]

解释:缄:封闭。封住嘴巴,不开口说话。

出自:汉·贾谊《过秦论·下篇》:“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拑口而不言。”意思是:所以使天下的人,侧着耳朵仔细听,后脚紧挨着前脚,不敢迈步,闭着嘴不说话。

语法:补充式;作谓语;形容沉默不语。

5、闭口藏舌[ bì kǒu cáng shé ]

解释:闭着嘴不说话。形容怕惹事而不轻易开口。

出自:五代·冯道《舌》 诗:“口是祸之门,舌是斩身刀。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意思是指说话不慎会惹祸招灾,闭口不说可平安无事。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形容不敢开口说真话。

4. 别说话还有什么网络用词

憋说话,吻我

5. 别说话的成语龙去脉

七搭八搭、

轻描淡写、

文不对题、

点手划脚、

加油加醋、

一言专为定、属

牙牙学语、

滔滔汩汩、

口吐珠玑、

遣言措意、

绵言细语、

咬音咂字、

言之有序、

九鼎不足为重、

明白了当、

沉毅寡言、

言颠语倒、

引喻失义、

点手莋脚、

途途是道、

言简意该、

以言为讳、

碍口识羞、

口出不逊、

词不逮理、

金舌弊口、

郑重其辞、

不声不气、

适如其分、

不蔓不枝

6. 少女别说话打一成语

妙不可言---别说话,就是不言的意思,少女组成“妙”,所以猜为“妙不可言”

言在不同位置的成语。

《胡铨》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胡铨》人物故事小传

胡铨(公元1102—1180年),字邦衡,号澹庵。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建炎年间进士。对策主张君王治政应听于民而不迷信于天,为此,受高宗赏识,欲取为第一,但为权臣忌恨,列为第五。任抚州军事判官,征募民兵抵抗金兵。因全力反对秦桧和议,遭迫害数次被贬谪。宋孝宗即位,召胡铨入朝,以奉议郎知饶州。上书建议修德、结民、练兵、观衅四策,受孝宗所赏识,迁秘书少监、擢起居郎。后又兼侍讲、国史院编修官。请孝宗迁都建康,伺机收复中原。上书认为议和有十可吊,不议和有十可贺。后又任措置浙西、淮东海道,抵御金兵进犯。历任宝文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等,以资政殿学士退休还乡。著有《易解》、《春秋解》、《周礼解》、《礼记解》、有《澹庵集》一百卷行于世。

〔正史〕

胡铨字邦衡,庐陵人。建炎二年,高宗策士淮海,铨因御题问“治道本天,天道本民”,答云:“汤、听民而兴,桀、纣听天而亡。今陛下起干戈锋镝间,外乱内讧,而策臣数十条,皆质之天,不听于民。”又谓:“今宰相非晏殊,枢密、参政非韩琦、杜衍、范仲淹。”策万馀言,高宗见而异之。将冠之多士,有忌其直者,移置第五。授抚州军事判官,未上,会隆佑太后避兵赣州,金人蹑之,铨以漕檄摄本州幕,募乡丁助官军捍御,第赏转承直郎。丁父忧,从乡先生萧楚学《春秋》。

绍兴五年,张浚开督府,辟湖北仓属,不赴。有诏赴都堂审察,兵部尚书吕祉以贤良方正荐,赐对,除枢密院编修官。

八年,宰臣秦桧决策主和,金使以“诏谕江南”为名,中外汹汹。铨抗疏言曰:

臣谨案,王伦本一狎邪小人,市井无赖,顷缘宰相无识,遂举以使虏。专务诈诞,欺罔天听,骤得美官,天下之人切齿唾骂。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刘豫臣事丑虏,南面称王,自以为子孙帝王万世不拔之业,一旦豺狼改虑,捽①而缚之,父子为虏。商鉴不远②,而伦又欲陛下效之。夫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也,陛下所居之位,祖宗之位也。奈何以祖宗之天下为金虏之天下,以祖宗之位为金虏藩臣之位!陛下一屈膝则祖宗朝社之灵尽污夷狄,祖宗数百年之赤子尽为左衽,朝廷宰执尽为陪臣,天下士大夫皆当裂冠毁冕,变为胡服 异时豺狼无厌之求,安知不加我以无礼如刘豫也哉?

夫三尺童子至无识也,指犬豕而使之拜,则怫然怒,今丑虏则犬豕也,堂堂大国,相率而拜犬豕,曾童孺之所羞,而陛下忍为这耶?伦之议乃曰:“我一屈膝则梓宫可还,太后可复,渊圣可归,中原可得。”呜呼!自变故以来,主和议者谁不以此说啖陛下哉!然而卒无一验,则虏之情伪已可知矣。而陛下尚不觉悟,竭民膏血而不恤,忘国大雠而不报,含垢忍耻,举天下而臣之甘心焉。就令虏决可和,尽如伦议,天下后世谓陛下何如主?况丑虏变诈百出,而伦又以奸邪济之,梓宫决不可还,太后决不可复,渊圣决不可归,中原决不可得,而此膝一屈不可复伸,国势陵夷不可复振,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矣!

向者陛下间关海道,危如累卵,当时尚不忍北面臣虏,况今国势稍张,诸将尽锐,士卒思奋!只如顷者丑虏陆梁,伪豫入寇,固当败之于襄阳,败之于淮上,败之于涡口,败之于淮阴,校之往时蹈海之危,固已万万,傥不得已而至于用兵,则我岂遽出虏人下哉?今无故而反臣之,欲屈万乘之尊,下穹庐之拜,三军之士不战而气已索。此鲁仲连所以义不帝秦,非惜夫帝秦之虚名,惜天下大势有所不可也。今内而百官,外而军民,万口一谈,皆欲食伦之肉。谤议汹汹,陛下不闻,正恐一旦变作,祸且不测。臣窃谓不斩王伦,国之存亡未可知也。

虽然,伦不足道也,秦桧以腹心大臣而亦为之。陛下有尧、舜之资,桧不能致君如唐、虞,而欲导陛下为石晋。近者礼部侍郎曾开等引古谊以折之,桧乃厉声责曰:“侍郎知故事,我独不知!”则桧之遂非愎谏,已自可见,而乃建白令台谏、侍臣佥议可否,是盖畏天下议已,而令台谏、侍臣共分谤耳。有识之士皆以为朝廷无人,吁,可惜哉!

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夫管仲,霸者之佐耳,尚能变左衽之区,而为衣裳之会。秦桧,大国之相也,反驱衣冠之俗,而为左衽之乡。则桧也不唯陛下之罪人,实管仲之罪人矣。孙近傅会桧议,遂得参知政事,天下望治有如饥渴,而近伴食中书,漫不敢可否事。桧曰虏可和,近亦曰可和;桧曰天子当拜,近亦曰当拜。臣当至政事堂,三发问而近不答,但曰:“已令台谏、侍从议矣。”呜呼!参赞大政,徒取充位如此。有如虏骑长驱,尚能折卫御侮耶?臣窃谓秦桧、孙近亦可斩也。

臣备员枢属,义不与桧等共戴天,区区之心,愿断三人头,竿之藁街,然后羁留虏使,责以无礼,徐兴问罪之师,则三军之士不战而气自倍。不然,臣有赴东海而死尔,宁能处小朝廷求活邪!书既上,桧以铨狂妄凶悖,鼓众劫持,诏除名,编管昭州,仍降诏播告中外。给、舍、台谏及朝臣多救之者,桧迫于公论,乃以铨监广州监仓。明年,改签书威武军判官。十二年,谏官罗汝楫劾铨饰非横议,诏除名,编管新州。十八年,新州守臣张棣讦铨与客唱酬,谤讪怨望,移谪吉阳军。

二十六年,桧死,铨量移衡州。铨之初上书也,宜兴进士吴师古锓木传之,金人募其书千金。其谪广州也,朝士陈刚中以启事为贺。其谪新州也,同郡王廷珪以诗赠行。皆为人所讦,师古流袁州,廷珪流辰州,刚中谪知虔州安远县,遂死焉。三十一年,铨得自便。

孝宗即位,复奉议郎、知饶州。召对,言修德、结民、练兵、观众,上曰:“久闻卿直谅。”除吏部郎官。隆兴元年,迁秘书少监,擢起居郎,论吏官失职者四:一谓记注不必进呈,庶人主有不观史之美;二谓唐制二史立螭头之下,今在殿东南隅,言动未当得闻;三谓二史立后殿,而前殿不立,乞于前后殿皆分日侍立;四谓史官欲其直前,而阁门以未当预牒,以今日无班次为辞。乞自今直前言事,不必预牒阁门,及以有无班次为拘。诏从之。兼侍讲、国史院编修官。因讲《礼记》,曰:“君以礼为重,礼以分为重,分以名为重,愿陛下无以名器轻***入。”

又进言乞都建康,谓:“汉高人关中,光武守信都。大抵与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不能全胜。今日大势,自淮以北,天下之亢与背也,建康则搤③之拊之之地也。若进据建康,下临中原,此高,光兴王之计也。”

诏议行幸,言者请纾其期,遂以张浚视师图恢复,侍御史王十朋赞之。克复宿州,大将李显忠私其金帛,且与邵宏渊忿急,军大溃。十朋自劾。上怒甚,铨上疏愿毋以小刃自沮。

时旱蝗、星变,诏问政事阙失。铨应诏上书数千言,绐终以春秋书灾异之法,言政令之阙有十,而上下之情不合亦有十,且言:“尧、舜明四日,达四聪,虽有共、鲧,不能塞也。秦二世以赵高为腹心,刘、项横行而不得闻。汉成帝杀王章,王氏移鼎而不得闻;灵帝杀窦武、陈蕃,天下横溃而不得闻;梁武信朱异,侯景斩关而不得闻;隋炀帝信虞世基,李密称帝而不闻;唐明皇逐张九龄,安、史胎祸而不得闻。陛下自既位以来,号召逐客,与臣同召者张焘、辛次膺、王大宝、王十朋,今焘去矣,次膺去矣,十朋去矣,大宝又将去,惟臣在尔,以言为讳,而欲塞灾异之源,臣知其必不能也。”

铨又言:“昔周世宗为刘旻所败,斩败将何徽等七十人,军威大震,果败旻,取淮南,定三关。夫一日戮七十将,岂得有将可用?而世宗终能恢复,非庸懦者去,则勇敢者出耶!近宿州之败,士死于敌者满野,而败军之将以所得之金赂权贵为自解,上天见变照然,陛下非信赏必罚以应天下可。”其论纳谏曰:“今延臣以箝默为贤,容悦为忠。驯至兴元之幸,所谓‘一言丧邦’。”上曰:“非卿不闻此。”

金人求成,铨曰:“金人知陛下锐意恢复,故以甘言款我,原绝口勿言‘和’字。”上以旁事全倚张骑浚,而王之望、尹穑专主和排浚,铨延责之。兼权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张浚之子栻赐金紫,铨缴奏之,谓不当如此待动臣子,浚雅与铨厚,不顾也。

十一月,诏以和戎遣使,大询于庭,侍从、台谏预议者凡十有四人,主和者半,可否者半,言不可和者铨一人而已。乃独上一议曰:“京师失守自耿南仲主和,二圣播迁自何栗主和,维扬失守自汪伯彦、黄潜善主和,完颜亮之变自秦桧主和。议者乃曰:‘外虽和而内不忘战。’此向来权臣误国之言也。”一溺于和,不能自振,尚能战乎!”除宗正少卿,乞补外,不许。

先是,金将蒲察徒穆、大周仁以泗州降,萧琦以军百人降,诏并为节度使。铨言:“受降古所难。六朝七得河南之地。不旋踵而皆失,梁武时候景以河南来奔,未几而陷台城;宣、政间郭乐师自燕云来降,未几为中国患。今金之三大将内附,高其爵禄,优其部曲,以击中原之心,善矣。然处之近地,万一包藏祸心,或为内应,后将噬脐。顾勿任以兵柄,迁其众于湖、广以绝后患。”

二年,兼国子祭酒,寻除权兵部侍郎。八月,上以灾异避殿减膳,诏延臣言阙政急务。铨以振灾为急务。议和为阙政。其议和之书曰:

自靖康迄今凡四十年,三遭大变,皆在和议,则丑虏之不可与和,彰彰然矣。内食鄙夫,万口一谈,牢不可破。非不知和议之害,而争言为和者,是有三说焉:曰偷懦,曰苟安,曰附会。偷懦则不知立国,苟安则不戒耽毒,附会则觊得美官,小人之情状具于此矣。

今日之议若成,则有可吊者十;若不成,则有可贺者亦十。请为陛下极言之。何谓可吊者十?

真宗皇帝时,宰相李沆谓王旦曰:“我死,公必为相,切勿与虏讲和。吾闻出则无敌国外患,如是者国常亡,若与虏和,自此中国必多事矣。”旦殊不以为然。既而遂和,海内乾耗,旦始悔不用文靖之言。此可吊者一也。

中原讴吟思归之人,日夜引领望陛下拯下溺救焚。不啻赤子之望慈父母。一与虏和,则中原绝望,后悔何及。此可吊者二也。

海、泗今日藩篱咽喉也,彼得海、泗,且决吾藩篱以瞰吾室,扼吾咽喉以制吾命,则两淮决不可保。两淮不保,则大江决不可守;大江不守,则江、浙决不可安。此可吊者三也。

绍兴戊午,和议既成,桧建议遣二三大臣如路允迪等,分往南京等州交割归地。一旦叛盟,却执允迪等,遂下亲征之诏,虏复请和。其反覆变诈如此,桧犹不悟,奉之如初,事之愈谨,赂之愈厚,卒有逆亮之变,惊动辇毂,太上谋欲入海,行朝居民一空,覆辙不远,忽而不戒,臣恐后车又将覆也。此可吊者四也。

绍兴之和,首议决不与归正人,口血未乾,尽变前议,凡归正之人一切遣还。如程师回、赵良嗣等聚族数百,几为萧墙忧。今必尽索归正之人,与之则反侧生变,不与则虏决不肯但已。夫反侧则肘腋之变深,虏决不肯但已,则必别起衅端,猝有逆亮之谋,不知何以待之。此可吊者五也。

自桧当国二十年间,竭民膏血以饵犬羊,迄今府库无旬月之储,千村万落生理萧然,重以蝗虫水潦。自此复和,则蠹国害民,殆有甚焉者矣。此可吊者六也。

今日之患,兵费已广,养兵之外又外增岁弊,且少以十年计之,其费无虑数千亿。而岁弊之外,又有私觌④之费;私觌之外,又有贺正、生辰之使;贺正、生辰之外,又有泛使。一使未去,一使复来,生民疲于奔命,帑廪涸于将迎,瘠中国以肥虏,陛下何惮而为之。此其可吊者七也。

侧闻虏人媪书,欲书御名,欲去国号“大”字,欲用再拜。议者以为繁文小节不必计较,臣切以为议者可斩也。夫四郊多垒,卿大夫之辱;楚子门鼎,义士之所深耻;“献纳”二字,富弼以死急之。今丑虏横行与多垒孰辱?国号大小与鼎轻重孰多?“献纳”二字与再拜孰重?臣子欲君父屈己以从之,则是多垒不足辱,问鼎不必耻,“献纳”不必争。此其可吊者八也。

臣巩再拜不已必至称臣,称臣不已必至请降,请降不已必至纳土,纳土不已必至衔璧,衔璧不已必至与榇,与榇不已必至如晋帝青青衣行酒然后为快。此其可吊者九也。

事至于此,求为匹夫尚可得乎?此其可吊者十也。

窃观今日之势,和决不成,傥乾刚独断,追回使者魏杞、康清等,绝请和之议以鼓战士,下哀痛之诏以收民心,天下庶乎其可为矣。如此则有可贺者亦十:省数千亿之岁币,一也;专意武备,足食足兵,二也;无书名之耻,三也,无去“大”之辱,四也;无再拜之屈,五也;无称臣之忿,六也;无请降之祸,七也;无纳土之悲,八也;无衔璧、舆榇之酷⑤,九也;无青衣行酒之冤,十也。

去十吊而就十贺,利害较然,虽三尺童稚亦知之,而陛下不悟。《春秋左氏》谓无勇者为妇人,今日举朝之士皆妇人也。如以臣言为不然,乞赐流放窜殛,以为臣子出位犯分之戒。

自符离之败⑥,朝论急于和戎,弃唐、邓、海、泗四州与虏矣。金又欲得商、秦地,邀岁币,留使者魏杞,分兵攻淮。以本职措置浙西、淮东海道。

时金使仆散忠义,纥石烈志宁之兵号八十万,刘宝弃楚州,王彦弃照关,濠、滁皆陷。惟高邮守臣陈敏拒敌射阳湖,而大将李宝预求密诏为自安计,拥兵下救。铨劾奏之。曰:“臣受诏令范荣备淮,李宝备江,缓急相援。今宝视敏弗救,若射阳失守,大事去矣。”宝惧,始出师掎角。时大雪,河冰皆合,铨先持铁鎚鎚冰,士皆用命,金人遂退。久之,提举太平兴国宫。

乾道初,以集英殿修撰知漳州,改泉州。趣奏事,留为工部侍郎。入对,言:“少康以一旅复禹绩,今陛下富有四海,非特一旅,而既位九年,复禹之效尚未赫然。”又言:“四方多水旱,左右不以告,谋国者之过也。宜令有司速为先备。”乞致仕。

七年,除宝文阁侍制,留经筵。求去,以敷文阁直学士与外祠。陛辞,犹以归陵寝、复故疆为言,上曰:“朕志也。”且问今何归,铨曰:“归庐陵。臣向在岭海尝训传诸经,欲成此书。”特赐通天犀带以宠之。

铨归,上所著《易》、《春秋》、《周礼》、《礼记解》,诏藏秘书省。寻复元官,升龙图阁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转提举玉隆万寿宫,进端明殿学士。六年,召归经筵,铨引疾力辞。七年,以资政殿学士致仁。薨,谥忠简,有《澹庵集》一百卷行于世。

《宋史》卷三七四

〔注 释〕

①捽(zuo):揪。②商鉴不远:犹殷鉴不远。③榏:“扼”的异体字。④觌(di):见,相见。⑤“无衔璧”句:榇(chen):棺材,舆榇:以车拉棺材。古代亡国,士舆榇,以示当死。衔璧:古时国君死,口含玉,故战败乞降的国君口衔玉璧,表国亡当死。⑥符离之败:即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李显忠兵溃事。四月,南宋枢密使张浚主持北伐抗金,李显忠与邵宏渊率军与金将纥石烈志宁战,败撤至符离(今安徽宿县),又被金军偷袭,溃不成军,被迫与金议和。

〔相关史料〕

罗钦若、李东尹与胡邦衡同在学舍,甚相得。他日同就试,钦若见邦衡试卷,问曰:“此欲何为?”邦衡曰:“觅官也。”钦若因于邦衡卷内指示一讳字谓曰:“与汝一官。”邦衡改之。是榜遂入选。胡公为随从,东尹亦仕至中大夫,钦若止中郎。尝曰:“顷在太学,偶乏仆供庖,同舍自执烹饪。邦衡能操刀,东尹能和面,某无能,但燃火而已。今之官职大小,已定于此。”

《独醒杂志》

胡邦衡多髯,初除吏部郎官,或以髯吏部为戏。

《二老堂诗话》

胡淡庵上书乞斩秦桧,金人闻之,以千金求其书,得之,君臣失色曰:“南朝有人!”盖足以破其阴遣桧归之谋也。乾道初,金使来,犹问胡铨今安在。张魏公曰:“秦太师专柄十九年,只成就得一胡邦衡。

《鹤林玉露》

杀岳武穆,范同谋也。胡铨上封事,桧怒甚,问范如何处置。范曰:“只莫***①,半年便冷了,若重行谴谪,必成竖子之名”。

《宋裨类抄》

公上书请斩秦桧,拟昭州编管。时公妾临孕,遂寓湖上僧舍,欲少迟行,而临安已遣人械送②贬所。范如查、方畴同见晏敦复为公求援,敦复即往见守臣张澄曰:“铨论宰相,天下共知。祖宗朝言事官被谪,开封府必不如是。”澄媿谢曰:“即追回矣。”

《名臣言行录》

胡淡庵于福州佥厅分扇,得一扇,画古木间一人骑驴向西南行。及有新兴之命,方知为先兆。

《话腴》

胡忠简请诛桧以谢天下,胡之州里,竞传公以诛死,独一卜者谓公命当阶 *** ③,必不死。又揭榜通衢,以验他日,人皆目为狂生。公封事未达金廷,间者募以千金得其副本,为之动色。

《四朝闻见录》

邦衡在新州,偶有“万古嗟无尽,千生笑有穷”之句,新州守评其诗曰:“‘无尽’指宰相”。盖张天觉自号无尽居士。“有穷”则古所谓有穷后羿也。于是迁儋耳。

《独醒杂志》

公徙吉阳军。先是桧于一德格天阁下书赵鼎、李光、胡铨亡人姓名。公时犹在新州。广帅王铁问知新州张棣曰:“胡铨何故未过海?”铨赋词曰:“欲驾巾车归去④,有豺狼当辙。”棣即奏公怨望朝廷,于是送海南编管。命下,棣选使臣游崇部送,封小项筒,过海至雷州。守臣王趯廉得崇以私茗自随,械送狱,且厚饷公。是时诸道望风摭流人,以为奇货,帷趯与流人调护,海上无薪粲百物,趯辄津致之,后卒以此得罪。

《名臣言行录》

邦衡窜⑤新州,再徙吉阳,吉阳即朱崖也。军守张生亦一右列,遇之无状,每旬必令囚首诣廷下。邦衡尽礼事之,至作五十韵诗,为其生日寿。性命之忧,朝不谋夕。是时,黎酋闻邦衡名,遣子就学,尝邀至入山,见军守者,荷枷絣西庑下,酋指而语曰:“此人贪虚已甚吾将杀之,先生以为何如?”邦衡曰:“此人固无状,要为一州主,欲诉其过,各以告海南安抚使,不应擅杀也。”酋遂释之。明日,张诣门悔谢,感再生之恩,自此待为上客,邦衡隆兴初在侍从,录所作生日诗示仲兄文安公,且言昔日事。

《容斋三笔》

淡庵在谪所,因读《离骚》,浩然有江湖之思,作《潇湘夜雨图》以寄兴,自题云:“一片潇湘在笔端,骚人千古带愁看。不堪秋著枫林港,雨阔烟深夜钓寒。”时绍兴丁卯七夕。后一百三十五年辛已,此画归之赵子昂。

《梅磵诗话》

胡淡庵十年海外,北归之日,饮于湘潭胡氏园,题诗云:“君恩许归此一醉,傍有黎颊生微涡。”谓侍奴黎倩也。厥后朱文公见之,题诗曰:“十年浮海一身轻,归对黎涡却有情。世事无知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鹤林玉露》

胡忠简作字端凝劲挺,孝宗尝谓之曰:“卿写字宛如卿为人。”对曰:“臣幼法颜真卿,今自成一家耳。”上又曰:“朕前日侍太上皇,于德寿宫阁上治叠书画,得卿戊午所上封事,太上与朕详久玩之。喜卿词意精切,笔法老成,英风义气,凛然飞动。太上自藏之曰:“留为后代式。”但其后为秦桧批抹污渍者多,朕启太上,令工逐行裁去,装裱之矣。

《宋裨类抄》

隆兴元年五月三日晚,铨侍上于内殿之秘阁,蒙赐金凤笺、玉管笔、龙脑墨、凤咮砚。唤内侍司厨满头花备酒。上御玉荷杯,铨用金鸭杯。令潘妃唱《贺新郎》,兰香执玉荷杯,上自注酒赐铨曰:“《贺新郎》者,朕自贺得卿也。酌以玉荷杯者,示朕饮食与卿同器也。”铨流涕,上亦黯然。俄而迁座,进八宝羹,洗盏更酌。上命潘妃持玉荷杯,唱《万年歌》,此词乃仁庙所制,上饮讫,亲唱一曲,名《喜迁莺》,故作此乐。”铨奏曰:“太上退闲,陛下御宇,正当勉力恢复,然此乐亦当有时。”上曰:“卿真忠臣也,汉之汲黯、唐之魏征,亦不过是。”上又问铨在海南时所作诗文,铨一一奏对,时漏已四下。上又凭栏四望,顷之天竺钟声已动,御苑已鸦噪⑥矣。

《玉音问答》

周益公赠胡邦衡诗,题曰:“邦衡置酒出小环,予以官柳名之,闻邦衡近买婢名野梅以为对。”

《益公省斋稿》

胡忠简既以乞斩秦桧掇新州之祸,一时士大夫畏罪箝口,莫敢与之立谈。独王卢溪庭珪作诗送之,曰:“囊封初上九重关,是日清都虎豹闲。百辟动容观奏牍,几人回首丑朝班。名高北斗星辰上,身堕南州瘴海间。岂待他年公论出,汉庭行召贾生还。”“大厦原非一木支,欲将独力拄倾危。痴儿不了公家事,男子要为天下奇。当日奸谀皆胆落,平生忠义只心知。端能饱吃新州饭,在处江山足护持。”桧大怒,坐以谤讪,流夜郎⑦。时年七十。既而桧死,因读韩文公《猛虎行》,复作诗曰:“夜读文公《猛虎》诗,如何虎死忽悲啼。人生未省向来事,虎死方羞向所为。昨日犹能食虎豹,今朝无计奈狐狸。我曾道汝不了事,唤作痴儿果是痴。”寻许自便。

《桯史》

诗狱起,郡守收公,掾突入公家,公谈笑自若。家徒壁立,唯所著《易解》锁箧内,疑其货也,挈以去。公叹曰:“天厄吾书!”或谓今藏掾家。

《续名臣言行录》

秦桧卒,卢溪在夜郎。郡守夙待以囚隶,适邮筒至,张燕公堂以召之。卢溪怪前此未有,不敢赴。邀者接踵。不得已趋诣。罢燕之明日,始闻其事,守盖先得之矣。卢溪既得自便之命,题诗壁间曰:“辰州更在武陵西,每望长安信息希。二十年兴缙绅祸,一朝终失相公威。外人初说哥奴病,远道俄闻逐客归。当日弄权谁敢指?今日忆得姓依稀。”

《桯史》

(以上均录自《宋人轶事汇编》卷一六)

〔注 释〕

①只莫***:***同睬,即不必理睬。②械送:带枷押送。③当阶 *** :应该在朝廷封官。④巾车归去:辞官回乡。⑤窜:流放。⑥鸦噪:指天已亮。⑦夜郎:汉代西南地区的地方***。

言字最后的四字成语大全

沉厚寡言 沉重寡言 谠言嘉论

笃论高言 多言繁称 多言数穷 绵言细语

轻言细语 背惠食言 悖言乱辞 闭口无言

变色之言 不可言传 言中事隐 一家之言

溢美之言 以人废言 一言半辞 一言半句

以言举人 一言两语 一言千金 以言取人

一言丧邦 以言为讳 一言兴邦 溢言虚美

以言徇物 话言话语 疾言倨色 疾言厉气

疾言怒色 口出狂言 款语温言 媒妁之言

托于空言 托之空言 托诸空言 万语千言

危言覈论 相对无言 信口胡言 言多伤幸

一言不发 倚马千言 语四言三 正色敢言

正色危言 正言不讳 正言直谏 直言取祸

直言勿讳 重厚寡言 讹言谎语 恶言恶语

恶言泼语 简而言之 快言快语 无庸讳言

逆耳良言 言行不符 不知所言 讬诸空言

察言观行 昌言无忌 沉密寡言 陈言肤词

陈言老套 沉毅寡言 沉重少言 耻言人过

刍荛之言 出言吐词 出言吐气 出言吐语

创意造言 词言义正 德容言功 德言工貌

德言工容 杜口绝言 杜口无言 顿腹之言

敦默寡言 多言多语 多言或中 恶言詈辞

恶言厉色 放言高论 方言矩行 风言雾语

风言影语 腹饱万言 甘言厚礼 顾而言他

瞽言萏议 瞽言妄举 贵不可言 诡言浮说

规言矩步 黑言诳语 闳言崇议 闳言高论

胡言汉语 胡言乱道 计行言听 嘉言善状

缄口无言 尖言冷语 矫言伪行 金口御言

金玉之言 靖言庸回 静言庸违 酒后失言

侃侃而言 口无择言 狂瞽之言 冷言热语

立马万言 流言飞文 流言飞语 流言风语

流言混话 言必有据 言外之意 一言为定

言听计从 一言难尽 言***殊 言之有理

一言九鼎 啧有烦言 一言半语 由衷之言

隐忍不言 直言贾祸 语言无味 有言在先

在官言官 有口难言 知无不言 正言厉色

载笑载言 直言不讳 言无二价 言之无物

要而言之 言必有中 言传身教 药石之言

言扬行举 至理名言 吞言咽理 自食其言

中冓之言 只言片语 坐言起行 仗义执言

总而言之 忠言逆耳 一言一行 一言中的

讬于空言 溢于言表 溢于言外 意在言外

*言媟语 *言诐行 *言狎语 庸言庸行

欲言又止 躁言丑句 造言捏词 造言生事

詹言曲说 正色直言 正言厉颜 直口无言

智小言大 直言极谏 直言切谏 直言无讳

直言无隐 詀言詀语 直言正谏 直言正论

直言正色 自不待言 自言自语 坐树不言

坐树无言 作言造语 片言一字 身微言轻

秕言谬说 不言不语 不言而谕 惨不忍言

陈言务去 不可言状 谗言佞语 耳食之言

犯言直谏 风言风语 好言好语 急不择言

嘉言善行 嘉言懿行 尖言尖语 金石良言

缄口不言 金石之言 靖言庸违 静言令色

课语讹言 口不择言 乐不可言 苦不可言

临别赠言 能言善辩 片言只语 偏听偏言

名正言顺 杯酒言欢 币重言甘 闭口不言

博闻辩言 薄唇轻言 不苟言笑 不堪言状

不可胜言 不可言宣 不可言喻 不恤人言

不言而信 不言而喻 察言观色 畅所欲言

沉静寡言 沉默寡言 成一家言 出言不逊

出言成章 出言无状 出言有章 大辩不言

大言不惭 谠言直声 得意忘言 德言容功

杜绝言路 顿口无言 讹言惑众 发言盈庭

烦言碎辞 放言遣辞 肺腑之言 风言醋语

肤受之言 附耳低言 敢怒敢言 甘言美语

举止言谈 金玉良言 苦不堪言 流言惑众

金口玉言 冷言冷语 口出大言 流言蜚语

落花无言 满纸空言 默默无言 逆耳之言

难言之隐 妙不可言 妙言要道 能言巧辩

讷口少言 讷言敏行 片言只字 千言万语

片言折狱 巧言偏辞 人言藉藉 姑妄言之

广开言路 毫不讳言 豪言壮语 罕言寡语

胡言乱语 花言巧语 秽言污语 季路一言

疾言厉色 极而言之 疾言遽色 谨言慎行

交浅言深 人言啧啧 巧言如簧 巧言令色

人微言轻 钳口不言 仁言利博 人言可畏

身轻言微 拭面容言 涩于言论 三言两语

三复斯言 退有后言 谈言微中 书不尽言

食言而肥 甜言蜜语 痛可言邪 位卑言高

甜言软语 徒托空言 危言危行 微言大义

妄言妄听 危言耸听 五言长城 无言可对

言不及义 哑口无言 无可讳言 小小不言

言犹在耳 言语道断 握手言欢 言行不一

言行相诡 言之凿凿 西邻责言 言多必失

言而无信 言之有物 言行一致 言为心声

言简意赅 言信行直 言谈林薮 妖言惑众

言而有信 言归正传 言出法随 要言妙道

言重九鼎 言近旨远 要言不烦 询事考言

龙言凤语 乱语胡言 美言不信 扪虱而言

秘而不言 目动言肆 木讷寡言 能言快说

能言快语 七言八语 千里结言 遣言措意

千言万说 前言往行 千语万言 巧言利口

巧语花言 情见乎言 轻言寡信 轻言轻语

轻言软语 轻言肆口 人微言贱 人言籍籍

仁言利溥 日试万言 软语温言 三夫之言

三言讹虎 三言两句 散言碎语 伤言扎语

少言寡语 绳墨之言 事核言直 诗以言志

殊言别语 讬之空言 肆言詈辱 谭言微中

甜言媚语 甜言美语 恬言柔舌 同日而言

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的翻译

1. 言的四字成语大全

一家之言、一言一行、一言不发、一言两语、一言丧邦、一言中的、一言为定、一言九鼎、一言兴邦、一言千金、一言半句、一言半语、一言半辞、一言难尽、七言八语、万语千言、三复斯言、三夫之言、三言两句、三言两语、三言讹虎、下笔千言、不可胜言、不可言传、不可言喻、不可言宣、不可言状、不堪言状、不恤人言、不知所言、不苟言笑、不言不语、不言而信、不言而喻、不言而谕、中冓之言、临别赠言、举止言谈、乐不可言、书不尽言、乱语胡言、事核言直、五言长城、交浅言深、人微言贱、人微言轻、人言可畏、人言啧啧、人言籍籍、人言藉藉、仁言利博、仁言利溥、仗义执言、以人废言、以言为讳、以言举人、以言取人、以言徇物、伤言扎语、位卑言高等群鸿客户发展平台为你服务。

2.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什么言什么语

流言蜚语、花言巧语、自言自语、三言两语、甜言蜜语

一、流言蜚语[ liú yán fēi yǔ ]

释义:指毫无根据的话。多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

出处:杨朔《渔笛》:村里人传开了流言蜚语,说什么夏家的寡妇不正派,伤风败俗。

二、花言巧语[ huā yán qiǎo yǔ ]

释义:原指铺张修饰而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章。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而动听的话。

出处:鲁迅《而已集·可恶罪》:我以为法律上的许多罪名,都是花言巧语,只有一语以包括之,曰:可恶罪。

三、自言自语[ zì yán zì yǔ ]

释义: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出处:元·无名氏《桃花女》第四折:“你这般鬼促促的,在这自言自语,是不是要出城去砍那桃树吗?”

四、三言两语[ sān yán liǎng yǔ ]

释义:指很少的几句话:这个问题很复杂,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楚的。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若不是我这老手三言两语拿他降伏住,还不晓得闹点什么事情出来哩。

五、甜言蜜语[ tián yán mì yǔ ]

释义:为了讨人喜欢或哄骗人而说的好听的话。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六:卞福坐在旁边,甜言蜜语,劝了一回。

3. 成语大全四字成语()言

1.(三)言(两)语:简短的话。

2.(花)言(巧)语:虚伪而动听的话。 3.(甜)言(蜜)语:为讨人喜欢或哄骗人而说的十分动听的话。

4.(风)言(风)语:背后制造,散布的污蔑,诽谤之类的话。 5.(千)言(万)语:很多的话。

6.(豪)言(壮)语:豪迈雄壮的话。 7.(轻)言(细)语:说话的声音轻柔,语气温和。

8.(恶)言(恶)语:用恶毒的话骂人或凶恶的语气说话 9.(流)言(蜚)语:背后散布的难听的话。 10.(污)言(秽)语:粗鲁,肮脏的话 不言不语 不说话,闷声不响。

谗言佞语 中伤他人和奉承讨好的话语。 出言吐语 犹言谈吐。

指说话。 多言多语 指不该说而说。

风言醋语 散布嫉妒性的中伤语言。 风言风语 没有根据的、不怀好意的、带有讥讽的 话。

另指私下议论暗中传说。 风言雾语 指隐约其辞的传闻。

风言影语 捕风捉影的话语。 甘言美语 甜美动听的话。

罕言寡语 罕、寡:少。很少开口说话。

形容沉默寡 言。 豪言壮语 豪迈雄壮的言语。

形容充满英雄气概的 话。 好言好语 好:美好,友善。

指友善和中听的言语。 黑言诳语 犹言胡言乱语。

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 说,或说胡话。 胡言汉语 犹言胡言乱语。

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 说,或说胡话。 胡言乱语 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花言巧语 原指铺张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后 多指用来骗人的虚伪动听的话。

话言话语 犹谈话。 秽言污语 指粗俗下流、不堪入耳的话。

尖言尖语 指言语尖酸刻薄。 尖言冷语 指言语尖刻。

冷言冷语 冷:意含讥讽。带讥讽意味的冷冰冰的话。

冷言热语 犹冷言冷语。 带讥讽意味的冷冰冰的话。

流言飞语 毫无根据的话。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 话。

同“流言蜚语”。 流言蜚语 毫无根据的话。

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 话。 流言风语 犹言流言蜚语。

毫无根据的话。指背后散布 的诽谤性的坏话。

龙言凤语 比喻轻松悠扬的音乐之声。 绵言细语 绵:柔软。

绵言:柔和的语言。细语:低细的 语句。

指说话时声音柔和细微,使人容易接 受。 能言快语 能说会道,言词敏捷爽利。

片言只语 零零碎碎的话语。形容语言文字数量极少。

七言八语 形容人多语杂。 千言万语 形容说得话很多。

轻言轻语 形容说话声音极轻微。 轻言软语 形容说话轻而柔和。

同“轻言细语”。 轻言细语 形容说话轻而柔和。

三言两语 几句话。形容话很少。

散言碎语 犹言闲言碎语。唠叨些与正事无关的话。

伤言扎语 方言。指说讽刺话。

少言寡语 指平时说话不多。 殊言别语 指方言土语。

甜言美语 指说好听的话。也指好言好语。

甜言媚语 甜蜜温柔的话。同“甜言软语”。

甜言蜜语 象蜜糖一样甜的话。比喻为了骗人而说得动听 的话。

甜言软语 甜蜜温柔的话。 闲言长语 议人长短的唠叨话。

闲言淡语 ①无关紧要的话。②犹闲言冷语。

没有根据的 讥刺他人的话。 闲言冷语 没有根据的讥刺他人的话。

闲言泼语 指与正事无关的话;废话。 闲言碎语 闲:与正事无关;碎:指说话唠叨。

唠叨些与 正事无关的话。 闲言闲语 指不满意的话;没有根据的话。

闲言赘语 无关紧要的话;多余的话。 涎言涎语 厚着脸皮胡言乱语,撒赖。

一言半语 指很少的一两句话。 一言两语 为数不多的几句话。

*言狎语 轻狎的言词;*秽的言词。同“*言媟 语”。

*言媟语 轻狎的言词;*秽的言词。 詀言詀语 花言巧语,胡说八道。

只言片语 个别词句或片断的话。 自言自语 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

作言造语 指编造虚诞的言辞。 如果能帮到你,麻烦亲的鼠标移过去***好评哦~~谢谢。

4. 带言的成语大全

带言的成语有:一言为定、妙不可言、闲言碎语、默默无言、自言自语等。

一、一言为定 [ yī yán wéi dìng ]

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反悔。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贾琏笑道:‘你我一言为定。只是我信不过二弟,你是萍踪浪迹,倘然去了不来,岂不误了人家一辈子的大事。’”

二、妙不可言 [ miào bù kě yán ]

妙:美妙。形容好得难以用文字e68a84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3616234、语言表达。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孟子文章,妙不可言。”

译文:孟子的文章,好得难以用文字、语言表达。

三、闲言碎语 [ xián yán suì yǔ ]

闲:与正事无关;碎:指说话唠叨。唠叨些与正事无关的话。

出处:明·冯惟敏《正宫端正好·徐我亭归田》:“一个道紧急军情奉火牌,闲言碎语须耽待。”

四、默默无言 [ mò mò wú yán ]

不声不响,闭口无言。

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忧的我神思竭,默默无言;愁的我魂胆丧,兢兢打战。”

五、自言自语 [ zì yán zì yǔ ]

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出处:元·无名氏《桃花女》第四折:“你这般鬼促促的,在这自言自语,莫不要出城去砍那桃树吗?”

5.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什么言什么语

千言万语 流言蜚语 花言巧语 自言自语 三言两语 甜言蜜语 胡言乱语 只言片语

流言飞语 片言只语 豪言壮语 风言风语 七言八语 不言不语 谗言佞语 冷言冷语

闲言碎语 秽言污语 散言碎语 一言半语 伤言扎语 黑言诳语 尖言冷语 少言寡语

一言两语 轻言细语 *言狎语 殊言别语 *言媟语 穷言杂语 流言风语 龙言凤语

绵言细语 涎言涎语 空言虚语 尖言尖语 多言多语 风言醋语 闲言闲语 能言快语

希望恒大e贷可以帮到您

列传第一百八十

○杨栋姚希得包恢常挺陈宗礼常家铉翁李庭芝

杨栋,字元极,眉州青城人。绍定二年进士第二。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未上,丁母忧。服除,迁荆南制置司,改辟西川,入为太学正。丁父忧,服除,召试授秘书省正字兼吴益王府教授,迁校书郎、枢密院编修官。入对,言:“飞蝗蔽天,愿陛下始终一德,庶几感格天心,消弭灾咎。”又言:“迩来中外之臣,如主兵理财,听其言无非可用,迹其实类皆欺诬,上下相蒙,无一可信。陛下先之以至诚,而后天下之事可为也。”又言:“祖宗立国,不恃兵财法,惟恃民心固结而已。愿陛下常存忠厚之意,勿用峻急之人。”理宗悦,以臣僚言奉祠。

起知兴化军。孔子之裔有居氵亟头镇者,栋为建庙辟田,训其子弟。迁福建提点刑狱,寻加直秘阁兼权知福州,兼本路安抚使,迁都官郎官,又迁左司郎官,寻为右司郎官兼玉牒所检讨官,除宗正少卿。进对,帝曰:“止是正心修身之说乎?”栋对曰:“臣所学三十年,止此一说。用之事亲取友,用之治凋郡、察冤狱,至为简易。”时有女冠出入宫禁,颇通请谒,外廷多有以为言者。栋上疏曰:“陛下何惜一女冠,天下所侧目而不亟去之乎?”帝不谓然。栋曰:“此人密交小人,甚可虑也。”又言:“京、襄、两淮、四川残破郡县之吏,多是兵将权摄,科取无艺,其民可矜,非陛下哀之,谁实哀之。”帝从之。

迁太常少卿、起居郎,差知滁州,以殿中侍御史周坦论罢。起直龙图阁、知建宁府,不拜。提举千秋鸿禧观,迁起居郎兼权侍左侍郎、崇政殿说书,继迁吏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兼侍读,以集英殿修撰兼中书舍人兼侍讲,出知太平州,以右补阙萧泰来论罢,依旧职提举太平兴国宫。起知婺州。召奏事,以旧职奉祠。度宗立为太子,帝亲擢栋太子詹事。迁工部侍郎,仍为詹事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兼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权刑部尚书兼国子祭洒,迁礼部尚书,加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兼太子宾客,进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拜参知政事。

台州守王华甫建上蔡书院,言于朝,乞栋为山主,诏从之。因卜居于台。寻授资政殿学士、知建宁府,不拜。以旧职提举洞霄宫,复依旧职知庆元府、沿海制置使。以监察御史胡用虎言罢,仍奉祠。加观文殿学士知庆元府、沿海制置使,又不拜,仍奉祠。乃以资政殿大学士充万寿观使。卒,遗表上,帝辍朝,特赠少保。

栋之学本诸周、程氏,负海内重望。方贾似道入相,登用故老,列之从官,栋亦预焉。及彗星见,栋乃言蚩尤旗,非彗也,故为世所少云。或谓栋姑为是言,阴告于帝,谋逐似道,似道觉之,遂蒙疑而去。所著有《崇道集》、《平舟文集》。

姚希得,字逢原,一字叔刚,潼川人,嘉定十六年进士。授小溪主簿,待次三年,朝夕讨论《六经》、诸子百家之言。调盘石令。会蜀有兵难,军需调度不扰而集,更调嘉定府司理参军。改知蒲江县。巨室挟势,邑号难治。希得绥强扶弱,声闻著闻。同知枢密院事游似以希得名闻,召审察,迁行在都进奏院,通判太平州,改福州,徒步至候官,吏不知为通判也。

召为国子监丞,迁太府寺丞,时暂书拟金部文字兼沂靖王府教授。时帝斥逐权奸,收召名德,举朝相庆。希得以为外观形状,似若清明之朝;内察脉息,有类危亡之证。乃上疏言:“尧、舜、三代之时,无危亡之事,而常喜危亡之言;秦、汉以来,多危亡之事,而常讳危亡之言。夫危亡之事不可有,而危亡之言不可亡。后世人主乃履危如履坦,讳言如讳病。”又言:“君子非不收召,而意向犹未调一;小人非不斥逐,而根株犹未痛断。大权若操握,而不能无旁蹊曲迳之疑;大势若更张,而未见有长治久安之道。廷臣之所讽谏,封囊之所奏陈,非不激切,而陛下固不之罪,亦不之行。自古甘蹈危亡之机,非独暗主,而明君亦有焉,此臣之所甚惧。朝廷者,万化之所自出也,实根于人君之一心。夫何大明当天,犹有可议者?内小学之建,人皆知陛下有意建储也。然岁月逾迈,未睹施行,人心危疑,无所系属。秦、汉而下,嗣不蚤定,事出仓卒,或宫闱出令,或宦寺主谋,或奸臣首议,此皆足以危人之国也。陛下何惮而不蚤定大计?邸第之盛,人皆知笃于亲爱也。然依冯者众,轻视王法,请托之行,捷于影响。杨干,晋侯弟也,乱行于曲梁,而魏绛戮其仆,晋侯始怒而终悔,晋卒以霸。平原君,赵王弟也,不出租税,而赵奢刑其用事者,赵王贤而用之,赵卒以强。皆足以兴人之国也。陛下何为而不少伸国法?今女冠者流,众所指目;近珰小臣,时窃威福。此皆陛下之心乍明乍晦之所致,岂不谓之危乎?国有善类,犹人有元气,善类一败一消,元气一病一衰。善类能几,岂堪数消,沙极则国随之矣。陛下明于知人,公于用人,固无权奸再用之意。然道路之人往往窃议,此元佑、绍圣将分之机也。祸根犹伏而未去,不几于安其危乎?”帝改容曰:“朕决不用史嵩之。”

迁知大宗正丞兼权金部郎官。李韶以病告,十上疏欲去。希得言:“韶有德望,虽以病告,曷若留奉内祠,侍经幄,亦足为朝廷重。”又言:“财用困竭,民生憔悴,移此不急之费,以实军储,以厚民生,敬天莫大于此,岂在崇大宫宇,庄严设像哉!”又条救钱楮三策,请置惠民局,帝皆以为可行。

进秘书丞,寻迁著作郎,授江西提举常平。役法久坏,临川富室有赂吏求免者,希得竟罪之。遂提点刑狱,加直秘阁。未几,加度支员外郎,寻直宝章阁,移治赣州。盗有伪号“崔太尉”者,据石壁,连结数郡;刘老龙等聚众焚掠,一方绎骚。希得指授方略,不五旬平之。以直宝谟阁、广西转运判官兼权静江府。寻授直徽猷阁、知静江府、主管广西经略安抚司公事兼转运判官。母丧,免。召为秘书少监兼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入对,言君子小人邪正之辩,且曰:“君子犯颜敢谏,拂陛下之意,退甘家食,此乃为国计,非为身计也。小人自植朋党,挤排正人,甘言佞语,一切顺陛下之意,遂取陛下官爵,此乃为身计,非为国计也。”迁宗正少卿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兼权给事中,兼权刑部侍郎、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时西方用兵,有为嵩之复出计者,谓非此人不能办。帝有意再用,知希得必执之,出旨谕意,希得毅然具疏密奏,不报。又缴邓泳予祠之命。右正言邵泽、监察御史吴衍、殿中侍御史朱熠相继论罢。

久之,以集英殿修撰提点千秋鸿禧观。未几,依旧职两淮宣抚使司判官,俄加宝谟阁待制,移京西、湖南北、四川。诏叙复元官。护江陵有功,召为户部侍郎。帝曰:“姚希得才望可为阃帅。”乃进焕章阁待制、知庆元府、沿海制置使,继升敷文阁待制。诏增沿海舟师,希得为之广募水军,造战舰,蓄粮食,蠲米一万二千石、旧逋一百万。去官,库余羡悉以代民输。召为工部尚书兼侍读。入侍经筵,帝问庆元之政甚悉。以华文阁直学士、沿江制置使知建康府、江东安抚使、行宫留守。希得按行江上,慰劳士卒,众皆欢说。溧阳饥,发禀劝分,全活者众。创宁江军,自建康、太平至池州列砦置屋二万余间,屯戍七千余人。帝闻之,一再降诏奖谕。加宝章阁学士,寻加刑部尚书,依旧任兼淮西总领。

景定五年,召为兵部尚书兼侍读。乃言用人才、修政事、治兵甲、惜财用四事。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太子宾客。公星变,上疏引咎,乞解机务。兼权参知政事。度宗即位,授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寻授参知政事。以言罢,授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起知潭州、湖南安抚使,以疾甚,辞,乃仍旧职奉祠。请致仕,诏不许,力请,以资政殿大学士、金紫光禄大夫、依旧潼川郡公致仕。咸淳五年,卒。遗表闻,帝辍朝,赠少保。

希得忠亮平实,清俭自将,好引善类,不要虚誉,盖有诵荐于上而其人莫之知者。广西官署以锦为帟幕,希得曰:“吾起身书生安用此!”命以缯缬易之。蜀之亲族姻旧相依者数十家,希得廪之终身,昏丧悉损己力,晚年计口授田,各有差。所著有《续言行录》、《奏稿》、《橘州文集》。

包恢,字宏父,建昌人。自其父扬、世父约、叔父逊从朱熹、陆九渊学。恢少为诸父门人讲《大学》,其言高明,诸父惊焉。嘉定十三年,举进士。调金溪主簿。邵武守王遂辟光泽主簿,平寇乱。建宁守袁甫荐为府学教授,监虎翼军,募土豪讨唐石之寇。授掌故,改沿海制置司干官。会岁饥,盗起金坛、溧阳之间,恢部诸将为十诛夷之。沿江制置使陈韡辟为机宜,复有平寇功,改知吉州永丰县,未行,差发运干官。福建安抚使陈垲檄平寇,迁武学谕、宗正寺主簿,添差通判台州。徐鹿卿讨温寇,辟兼提点刑狱司主管文字,议收捕。改通判临安府,迁宗正寺主簿、知台州。有妖僧居山中,号“活佛”,男女争事之,因为奸利,豪贵风靡,恢诛其僧。

进左司郎官,未行,改湖北提点刑狱,未行,移福建兼知建宁。闽俗以九月祠“五王”生日,靡金帛,倾市奉之。恢曰:“彼非犬豕,安得一日而五子同生,非不祥者乎?而尊畏之若是。”众感悟,为之衰止。兼转运判官,以侍御史周坦论罢。光州布衣陈景夏上书云:“包恢刚正不屈之臣,言者污蔑之耳。”又四年,起为广东转运判官,权经略使,迁侍右郎官,寻为大理少卿,即日除直显文阁、浙西提点刑狱。是时海寇为乱,恢单车就道、调许、澉浦分屯建砦,一旦集诸军讨平之。嘉兴吏因和籴受赇百万,恢被旨虑囚,曰:“吾用此消沴气。”乃减死,断其手。

进直龙图阁、权发运,升秘阁修撰,知隆兴府兼江西转运。沈妖妓于水,化为狐,人皆神之。有母诉子者,年月后状作“疏”字,恢疑之,呼其子至,泣不言。及得其情,母孀居,与僧通,恶其子谏,以不孝坐之,状则僧为之也。因责子侍养跬步不离,僧无由至。母乃托夫讳日,入寺作佛事,以笼盛衣帛,因纳僧于内以归。恢知之,使人要之,置笼公库,逾旬,吏报笼中臭达于外,恢命沉于江,语其子曰:“为汝除此害矣。”又姑死者***子妇棺以敛,家贫不能偿,妇愬于恢,恢怒,买一棺,绐其妇卧棺中以试,就掩而葬之。改湖南转运使,罢。

景定初,拜大理卿、枢密都承旨兼侍讲,权礼部侍郎,寻为中书舍人。林希逸奏恢守法奉公,其心如水。权刑部侍郎,进华文阁直学士、知平江府兼发运。豪有夺民包举田寄公租诬上者,恢上疏,指为以小民祈天永命之一事,帝览奏恻然,罪任事者,即归民田。召赴阙,辞,改知绍兴,又辞。度宗即位,召为刑部尚书,进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封南城县侯。郊祀礼成,还,以资政殿学士致仕。

恢历仕所至,破豪猾,去奸吏,治蛊狱,课盆盐,理银欠,政声赫然。尝因轮对曰:“此臣心恻隐所以深切为陛下告者,陛下恻隐之心如天地日月,其闭而食之者曰近习、曰外戚耳。”参知政事董槐见而叹曰:“吾等有惭色矣。”他日讲官因称恢疏剀切,愿容纳。理宗欣然曰:“其言甚直,朕何尝怒直言!”经筵奏对,诚实恳恻,至身心之要,未尝不从容谆至。度宗至比恢为程颢、程颐。恢侍其父疾,涤濯拚除之役不命僮仆。年八十有七,临终,举卢怀慎卧箦穷约事戒诸子敛以深衣,作书别亲戚而后卒,有光陨其地。遗表闻,帝辍朝,赠少保,谥文肃,赙银绢五百。

常挺字方叔,福州人。嘉熙二年进士。历官为太学录,召试馆职,迁秘书省正字兼庄文府教授,升校书郎。轮对,乞以李若水配享高宗。改秘书郎兼考功郎官,出知衢州,拜监察御史兼崇政殿说书。疏言边阃三事:曰辟实才,曰奏实功,曰招实兵。朝廷二事:曰选良吏,曰擢正人。又言:“愿陛下深思宏远之规模,奋发清明之志气,立纲陈纪必为万世之法程,昭德塞违以示百官之宪度。”迁太常少卿兼国子司业,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兼直舍人院。迁起居郎,权工部侍郎兼直学士院。迁工部侍郎、给事中。右谏议大夫陈尧道论罢。以宝章阁直学士知漳州,改知泉州,权兵部尚书兼侍读,权礼部尚书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进《帝学发题》,迁吏部尚书。咸淳三年,授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封合沙郡公,拜参知政事。四年,致仕,寻卒,赠少保。

陈宗礼字立之。少贫力学,袁甫为江东提点刑狱,宗礼往问学焉。淳佑四年,举进士。调邵武军判官,入为国子正,迁太学博士、国子监丞,转秘书省著作佐郎。入对,言火不循轨。帝以星变为忧,宗礼曰:“上天示戒,在陛下修德布政以回天意。”又曰:“天下方事于利欲之中,士大夫奔竞趋利,惟至公可以遏之。”兼考功郎官,兼国史实录院校勘,兼景献府教授,升著作郎,迁尚左郎官兼右司。时丁大全擅国柄,以言为讳。宗礼叹曰:“此可一日居乎!”陛对,言:“愿为宗社大计,毋但为仓廪府库之小计;愿得天下四海之心,毋但得左右便嬖戚畹之心;愿寄腹心于忠良,毋但寄耳目于卑近;愿四通八达以来正人,毋但旁蹊曲迳类引贪浊。”拜太常少卿,以直宝谟阁、广东提点刑狱进直焕章阁,迁秘书监。以监察御史虞虑言追两官,送永州居住。

景定四年,拜侍御史,直龙图阁、淮西转运判官,迁刑部尚书。以起居舍人曹孝庆言罢。度宗即位,兼侍讲,拜殿中侍御史。疏言:“恭俭之德自上躬始,清白之规自宫禁始,左右之言利者必斥,蹊隧之私献者必诛。”以《诗》进讲,因奏:“帝王举动,无微不显,古人所以贵于慎独也。”权礼部侍郎兼给事中。进读《孝宗圣训》,因奏:“安危治乱,常起于一念虑之间,念虑少差,祸乱随见。天下之乱未有不起于微而成于著。”又言:“不以私意害公法,乃国家之福。”帝曰:“孝宗家法,惟赏善罚恶为尤谨。”宗礼言:“有功不赏,有罪不罚,虽尧舜不能治天下,信不可不谨也。”

迁礼部侍郎,寻权礼部尚书,乞奉祠,帝曰:“岂朕不足与有为耶?”以华文阁直学士知隆兴府,再辞,依旧职与待次差遣。逾年,依旧职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加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寻兼权参知政事。疏奏:“国所以立,曰天命人心。因其警而加敬畏,天命未有不可回也;因其未坠而加绥定,人心未尝不可回也。”卒官,遗表上,赠开府仪同三司、盱江郡侯,谥文定。所著有《寄怀斐稿》、《曲辕散木集》、《两朝奏议》、《经筵讲义》、《经史明辨》、《经史管见》、《人物论》。

常茂字长孺,显谟阁直学士同之曾孙。入太学。淳佑七年举进士。调常熟尉。公廉自持,不畏强御,部使者交荐之。调婺州推官。疏决滞讼,以剸繁裁剧称。临安府尹马***又荐于朝,辟差平江府百万仓检察,不受和籴事例,戢吏卒苛取。发运使赵与TP兼提点刑狱,属茂检核,雪无锡翟氏冤狱。监江淮茶盐所芜湖局,不受商税赢,***益敬之。改知嘉定县。岁大水,劝分和籴,按籍均敷。发运使王?龠、提点刑狱孙子秀俱特荐于朝,签书临安府判官,不为权势挠。有为淮东提举常平,辟茂提管,茂知其不可与共事,笑而却之。未几,***强茂行,遂拂衣去,朝野高之。主管城南厢,听讼严明,豪石益惮之。都城火后,瓦砾充斥,差民船徙运,在籍者百五十家,惟二十有五家应役,余率为势要宦官所庇。茂悉追之,不服者杖其人,械于他所,无不听命。又力拒户部科买。叶梦鼎、陈昉深期奖焉。添差临安通判。朝命鞫封桩库吏范成狱,不肯承庙堂风旨,无辜者悉出之。

知广德军。郡有水灾,发社仓粟以活饥民,官吏难之,茂先发而后请专命之罪,置慈幼局,立先贤祠。故事,郡守秋苗例可得米千石,乃以代属县偿大农纲欠。拜监察御史,知无不言。尝论天变及贾似道家争田事,论继皇子竑嗣,触度宗怒,迁司农卿,寻为两浙转运使。禁戢吏奸,不以急符督常赋。海盐岁为咸潮害稼,茂请于朝,捐金发粟,复辍己帑,大加修筑新塘三千六百二十五丈,名曰海晏塘。是秋,风涛大作,塘不浸者尺许,民得奠居,岁复告稔,邑人德之。

迁户部侍郎。受四方民词,务通下情。兼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兼刑部侍郎。极论检覆之敝。上进故事,首论雷雪非时之变,帝意不悦。丐祠,不许,以集英殿修撰知平江。值旱。故事,郡守合得缗钱十五万,悉以为民食、军饷助。蠲苗九万、税十三万、版帐十六万,又蠲新苗二万八千,大宽公私之力。飞蝗几及境,疾风飘入太湖。节浮费,修府库。既代,有送还事例,自给吏卒外,余金万楮,茂悉不受。吏惊曰:“人言常侍郎不爱钱,果然。”改浙东安抚使。值水灾,捐万楮以振之,复请籴于朝,得米万石,蠲新苗三万八千。又以诸暨被水尤甚,给二万楮付县折运,民食不至乏绝。民各祀于家。两浙及会稽、山阴死者暴露与贫而无以为殓者,乃以十万楮置普惠库,取息造棺以给之。寻以刑部侍郎召。申明期赦叙改法,与庙堂争可否,辨伪关狱,救八仓亏欠免死罪,***天井巷狱,全活者甚众。兼给事中,封还隆国夫人从子黄进观察使录黄。帝怒,似道以御书令委曲书行,茂迄不奉命。以宝章阁待制提举太平兴国宫。

德佑元年,拜吏部尚书,以老病辞,累诏不许,专官趣行甚峻。茂入见,首言“霅川之变,非其本心,置之死,过矣,不与立后,又过矣。巴陵帝王之胄,生不得正命,死不得血食,沉冤幽愤,郁结四五十年之久,不为妖为札于冥冥中者几希。愿陛下勿摇浮议,特发神断,宗社幸甚”。于是诏国史院讨论典故以闻。明堂礼成,进端明殿学士、提领户部财用,特与执政恩数。茂以国步方艰,非臣子贪荣之时,力辞恩数。与庙堂议事不合,以疾谒告。二年春,拜参知政事,为夏士林缴驳,拜疏出关,后六年卒。

家铉翁,眉州人。以荫补官。累官知常州,政誉翕然。迁浙东提点刑狱,入为大理少卿,直华文阁,以秘阁修撰充绍兴府长史,迁枢密都丞旨,知建宁府兼福建转运副使,权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迁户部侍郎,权侍右侍郎,仍兼枢密都丞旨。赐进士出身,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大元兵次近郊,丞相吴坚、贾余庆檄告天下守令以城降,铉翁独不署。元帅遣使至,欲加缚,铉翁曰:“中书省无缚执政之理。”坚奉表祈请于大元,以铉翁介之,礼成不得命,留馆中。闻宋亡,旦夕哭泣不食饮者数月。大元以其节高欲尊官之,以示南服。铉翁义不二君,辞无诡对。宋三宫北还,铉翁再率故臣迎谒,伏地流涕,顿首谢奉使无状,不能感动上衷,无以保存其国。见者莫不叹息。文天祥女弟坐兄故,系奚官,铉翁倾橐中装赎出之,以归其兄璧。

铉翁状貌奇伟,身长七尺,被服俨雅。其学邃于《春秋》,自号则堂,改馆河间,乃以《春秋》教授***,数为诸生谈宋故事及宋兴亡之故,或流涕太息。大元成宗皇帝即位,放还,赐号“处士”,锡赍金币,皆辞不受。又数年以寿终。

李庭芝,字祥甫。其先汴人,十二世同居,号“义门李氏”,后徙随之应山县。金亡,襄、汉被兵,又徙随。然特以武显。

庭芝生时,有芝产屋栋,乡人聚观,以为生男祥也,遂以名之。少颖异,日能诵数千言,而智识恒出长老之上。王旻守随,庭芝年十八,告其诸父曰:“王公贪而不恤下,下多怨之,随必乱,请徙家德安以避。”诸父勉强从之,未浃旬,旻果为部曲挟之以叛,随民死者甚众。嘉熙末,江防甚急,庭芝得乡举不行,以策干荆帅孟珙请自效。珙善相人,且夜梦车骑称李尚书谒己,明日庭芝至。珙见其魁伟,顾诸子曰:“吾相人多,无如李生者,其名位当过我。”时四川有警,即以庭芝权施之建始县。庭芝至,训农治兵,选壮士杂官军教之。期年,民皆知战守,善驰逐,无事则植戈而耕,兵至则悉出而战。夔帅下其法于所部行之。淳佑初始去,举进士,中第。辟珙幕中,主管机宜文字。珙卒,遗表举贾似道自代,而荐庭芝于似道,庭芝感珙知己,扶其柩葬之兴国,即弃官归,为珙行三年丧。

似道镇京湖,起为制置司参议,移镇两淮,与似道议栅清河五河口,增淮南烽百二十。继知濠州,复城荆山以备淮南。皆切中机会。开庆元年,似道宣抚京湖,留庭芝权扬州。寻以大兵在蜀,奏知峡州,以防蜀江口。朝廷以赵与TP为淮南制置,李应庚为参议官。应庚发两路兵城南城,大暑中暍死者数万。李璮窥其无谋,夺涟水三城,渡淮夺南城。鄂兵解,庭芝丁母忧去。朝议择守扬者,帝曰:“无如李庭芝。”乃夺情主管两淮制置司事。庭芝再破璮兵,杀璮将厉元帅,夷南城而归。明年,复败璮于乔村,破东海、石圃等城。又明年,璮降,徙三城民于通、泰之间。又破蕲县,杀守将。

庭芝初至扬时,扬新遭火,庐舍尽毁。州赖盐为利,而亭户多亡去,公私萧然。庭芝悉贷民负逋,***钱使为屋,屋成又免其***钱,凡一岁,官民居皆具。凿河四十里入***余庆场,以省车运。兼浚他运河,放亭户负盐二百余万。亭民无车运之劳,又得免所负,逃者皆来归,盐利大兴。始,平山堂瞰扬城,大元兵至,则构望楼其上,张车弩以射城中。庭芝乃筑大城包之,城中募汴南流民二万人以实之,有诏命为武锐军。又大修学,为诗书、俎豆,与士行习射礼。郡中有水旱,即命发廪,不足则以私财振之。扬民德之如父母。刘盘自淮南入朝,帝问淮事,盘对曰:“李庭芝老成谨重,军民安之。今边尘不惊,百度具举,皆陛下委任得人之效也。”

咸淳五年,北兵围襄阳急,夏贵入援,大败虎尾州;范文虎总诸兵再入,又败,文虎以轻舠遁,兵乱,士卒溺汉水死者甚众。冬,命庭芝以京湖制置大使督师援襄阳。文虎闻庭芝至,贻书似道曰:“吾将兵数万入襄阳,一战可平,但无使听命于京阃,事成则功归恩相矣。”似道喜,即除文虎福州观察使,其兵从中制之。文虎日携美妾,走马击球军中为乐。庭芝屡欲进兵,曰:“吾取旨未至也。”明年六月,汉水溢,文虎不得已始一出师,未至鹿门,中道遁去。庭芝数自劾请代,不允,竟失襄阳。陈宜中请诛文虎,似道芘之,止降一官知安庆府,而贬庭芝及部将苏刘义、范友信广南。庭芝罢居京口。

未几,大元兵围扬州,制置印应雷暴死,即起庭芝制置两淮。庭芝请分淮西夏贵,而己得专力淮东,从之。十年,筑清河口,诏以为清河军。十二月,大元兵破鄂,诏天下勤王,庭芝首遣兵为诸道倡。德佑元年春,似道兵溃芜湖,沿江诸郡或降或遁,无一人能守者。庭芝率所部郡县城守。有李虎者持招降榜入扬州,庭芝诛虎,焚其榜。总制张俊出战,持孟之缙书来招降,庭芝焚书,枭俊五人于市。而日调苗再成战其南,许文德战其北,姜才、施忠战其中。时出金帛牛酒燕犒将士,***为之死斗。朝廷亦以督府金劳之,加庭芝参知政事。七月,以知枢密院事征入朝,徙夏贵知扬州,贵不至,事遂已。

十月,大元丞相伯颜入临安,留元帅阿术军镇江以遏淮兵。阿术攻扬久不拔,乃筑长围困之。冬,城中食尽,死者满道。明年二月,饥益甚,赴濠水死者日数百,道有死者,众争割啖之立尽。宋亡,谢太后及瀛国公为诏谕之降,庭芝登城曰:“奉诏守城,未闻有诏谕降也。”已而两宫入朝,至瓜州,复诏庭芝曰:“比诏卿纳款,日久未报,岂未悉吾意,尚欲固圉邪?今吾与嗣君既已臣伏,卿尚为谁守之?”庭芝不答,命发弩射使者,毙一人,余皆退去。姜才出兵夺两宫,不克,复闭城守。三月,夏贵以淮西降,阿术驱降兵至城下以示之,旌旗蔽野,幕客有以言觇庭芝者,庭芝曰:“吾惟一死而已。”阿术使者持诏来招降,庭芝开壁纳使者,斩之,焚诏陴上。已而知淮安州许文德、知盱眙军张思聪、知泗州刘兴祖皆以粮尽降。庭芝犹括民间粟以给兵,粟尽,令官人出粟,粟又尽,令将校出粟,杂牛皮、曲蘖以给之。兵有烹子而食者,犹日出苦战。七月,阿术请赦庭芝焚诏之罪,使之降,有诏从之。庭芝亦不纳。是月,益王遣使以少保、左丞相召庭芝,庭芝以朱焕守扬,与姜才将兵七千人东入海,至泰州,阿术将兵追围之。朱焕既以城降,驱庭芝将士妻子至泰州城下,陴将孙贵、胡惟孝等开门降。庭芝闻变,赴莲池,水浅不得死。被执至扬州,朱焕请曰:“扬自用兵以来,积骸满野,皆庭芝与才所为,不杀之何俟?”于是斩之。死之日,扬之民皆泣下。

有宋应龙者为泰州咨议官,泰守孙良臣之弟舜臣自军中来说降,良臣召应龙与计,应龙极陈国家恩泽,君臣大义,请杀舜臣以戒持二心者,良臣不得已杀之。及泰州降,应龙夫妇自经死。提刑司谘议褚一正置司高邮,督战被创,没水死。知兴化县胡拱辰,城破亦死。

论曰:杨栋学本伊、洛,而尼于权臣,速谤召尤,谁之过欤?姚希得蔼然君子。包恢以严为治,抑以衰世之民非可以纵驰待之耶?常挺、陈宗礼咸通济,著声望。常茂晚讼皇子竑事,光明正大,公义炳然。家铉翁义不二君,足为臣轨。李庭芝死于国难,其可悯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