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往事居翻译_往送之门的往送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实例 2024-06-23 0
  1. 躬吐握之事这句化翻译
  2.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的翻译
  3. 燕喜亭记文言文阅读
  4.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原文_翻译及赏析
  5. 交往的诗词交往的诗词是什么
  6. 送急信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7. 以往的成语以往的成语是什么

《宋史·李舜臣传》

原文

李舜臣,字子思,隆州井研人。生四年知读书,八岁能属文,少长通古今,推迹兴废,洞见根本,慨然有志于天下。

送往事居翻译_往送之门的往送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绍兴末,张浚视师江、淮,舜臣应诏上书,言:“乘舆不出,无以定大计,宜徙幸昌。”又谓:“江东六朝皆尝取胜北方,不肯乘机争天下,宜为今日监。”著《江东胜后之鉴》十篇上之。中乾道二年进士第。时朝廷既罢兵,而为相者益不厌天下望。舜臣对策,论金人世仇,无可和之义,宰辅大臣不当以奉行文字为职业。考官恶焉,绌下第,调邛州安仁县主簿。岁大侵,饥民千百持鉏棘大呼,响震邑市,令惧闭门。舜臣曰:“此非盗也,何惧为?”亟出慰劳遣之。

教授成都府。时虞允文抚师关上,辟置幕府,用举者改宣教郎、知饶州德兴县,专尚风化。民有母子昆弟之讼连年不决,为陈慈孝友恭之道,遂为母子兄弟如初。间诣学讲说,邑士皆称“蜀先生”。罢百姓预贷,偿前官积逋逾三万缗。民病差役,舜臣劝纠诸乡,以税数低昂定役期久近为义役。期年役成,民大便利。银坑罢虽久,小户犹敷银本钱,官为偿之。天申大礼助赏及军器所需,皆不以烦民。

干办诸司审计司,迁宗正寺主簿,重修《裕陵玉牒》。当曾布、吕惠卿初用,必谨书,或谓非执政除免,格不应书。舜臣曰:“治忽所关,何可拘常法。”他所笔削类此。尤邃于《易》,尝曰:“《易》起于画,理事象数,皆因画以见,舍画而论,非《易》也。画从中起,乾坤中画为诚敬,坎离中画为诚明。”著《本传》三十三篇。朱熹晚岁,每为学者称之。所著书《群经义》八卷、《书小传》四卷、《文集》三十卷、《家塾编次论语》五卷、《镂玉余功录》二卷。子心传、道传、性传。以性传官二府,赠太师、追封崇国公。

注释

1、少长:稍微年长一点。2、推迹:根据迹象推求;追踪寻迹。《汉书·刘向传》:“向乃***上古以来历春秋六国至秦汉符瑞灾异之记,推迹行事,连传祸福,著其占验,比类相从。”《后汉书·耿弇传》:“冀推迹得之,乃并族其家十余人。”宋欧阳修《论监牧札子》:“臣以谓推迹而求之,则天池、元池三监之地,尚冀可得。”3、洞见:很清楚地看到。宋秦观《兵法》:“心不摇于死生之变,气不夺于宠辱利害之交,则四者之胜败自然洞见。”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陈侍御奏折》:“闻英夷之千里镜,可以洞见四十里。”4、根本: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5、慨然:感情激昂貌。汉李陵《答苏武书》:“慰诲懃懃,有逾骨肉。陵虽不敏,能不慨然。”《后汉书·党锢传·范滂》:“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宋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6、视师:谓督率军旅。《国语·晋语三》:“公御秦师,令韩简视师。”唐柳宗元《平淮夷雅·皇武》:“锡汝斧钺,其往视师。”明唐顺之《祭祖庙文》:“顺之钦承敕命,视师浙直。”郭希仁《从戎纪略》:“是日余与刘俊生赴店张视师。”7、乘舆:亦作“乘轝(shèngyú)”。古代特指天子和诸侯所乘坐的车子。《孟子·梁惠王下》:“今乘舆已驾矣,有司未知所之。”汉贾谊《新书·等齐》:“天子车曰乘舆,诸侯车曰乘舆,乘舆等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荡水》:“惠帝征成都王颖……乘舆顿地,帝伤三矢。”唐杜甫《朝献太清宫赋》:“营室主夫宗庙,乘舆备乎冕裘。”泛指皇帝用的器物。汉蔡邕《独断》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后用作皇帝的代称。《史记·封禅书》:“乘轝斥车马帷幄器物以充其家。”汉蔡邕《独断》上:“天子至尊,不敢渫渎言之,故讬之于乘舆……或谓之车驾。”《新唐书·段秀实传》:“公本以忠义闻天下,今变起苍卒,当谕众以祸福,扫清宫室,迎乘舆,公之职也。”康有为等《上清帝第二书》:“以今事言之,吾所以忍割地弃民者,为保都畿,安乘舆也。”8、无以:没有办法。9、监:通“鉴”,鉴戒;教训。10、厌:通“餍”,满足。11、奉行:遵照实行。《孔子家语·六本》:“子夏曰:‘商请志之而终身奉行焉。’”宋苏轼《应诏论四事状》:“州县官吏日夜奉行,残伤其肌体,散离其父子,破坏其生业,为国敛怨。”12、文字:文书;公文;案卷。宋范仲淹《耀州谢上表》:“今后贼界差人赍到文字,如依前僭伪,立便发遣出界,不得收接。”《宣和遗事》前集:“有那押司宋江接了文字看了,星夜走去石碣村,报与晁盖几个。”《秦并六国平话》卷上:“各路州县接得文字,得知韩王被虏,诸将皆亡,未免具降书投降。”《古今***·简帖僧巧骗皇甫妻》:“钱大尹看罢,即时教押下一箇所属去处,叫将山前行山定来。当时山定承了这件文字。”13、下第:下等;劣等。汉王充《论衡·程材》:“论者以儒生不晓簿书,置之于下第。”《后汉书·献帝纪》:“试儒生四十余人,上第赐位郎中,次太子舍人,下第者罢之。”《晋书·杜预传》:“在官一年以后,每岁言优者一人为上第,劣者一人为下第。”《宋史·蔡幼学传》:“帝览之不怿,虞允文尤恶之。遂得下第,教授广德军。”14、大侵:亦作“大祲”。严重歉收,大饥荒。《谷梁传·襄公二十四年》:“五谷不升谓之大侵。”范宁注:“侵,伤。”杨士勋疏:“大侵者,大饥之异名。”唐柳宗元《贞符》:“岁丁大侵,人以有年。”元龚辙《逃荒别》诗序:“丁未大祲,殍殣蔽野。”15、鉏棘:锄头木棒。鉏(chú),古同“锄”,锄头。棘,酸枣树,这里指木棒。16、慰劳:慰问犒劳;慰安问候。《后汉书·西域传序》:“敦煌孤危,远来告急,复不***,内无以慰劳吏民,外无以威示百蛮。”唐赵元一《奉天录》卷二:“战士多损伤,皇太子亲为封裹,巡城慰劳。”清杨宾《纳木窝稽》诗:“魂魄已莫收,童仆徒慰劳。”17、抚师:抚慰军队。《汉书·李广传》:“振旅抚师,以征不服。”唐韩愈《平淮西碑》序:“守谦,汝出入左右,汝惟近臣,其往抚师。”马其昶校注:“元和十一年十一月,上命知枢密梁守谦宣慰,因留监其军。”18、辟:征召。19、风化:教育感化。语出《诗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郑玄笺:“风化、风刺皆谓譬喻不斥言也。”《汉书·礼乐志》:“宜兴辟雍,设庠序,陈礼乐,隆雅颂之声,盛揖攘之容,以风化天下。”《明史·广西土司传一·庆远》:“各村寨皆置社学,使渐风化。”20、慈孝:孝敬。《国语·齐语》:“于子之属,有居处为义好学,慈孝于父母,聪慧质仁,发闻于乡里者,有则以告。”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清戴名世《朱烈女传》:“道新每为人言其姑慈孝类如此。”21、友恭:指兄弟间相处的准则。兄应友爱,弟应恭敬。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五:“为人之弟,继体承祧,岂使沽名之贼臣,重害友恭之大义。”22、间:偶尔;间或;有时。23、诣学:指清朝帝王亲临太学视学。《清史稿·世宗纪》:“辛酉,诏临雍大典,改幸学为诣学。”参阅《清史稿·礼志八》。这里指到学府。24、讲说:讲述解说。《普曜经·说法门品》:“是为八百法曜法门,菩萨大士临降神时,为诸天子讲说此法。”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四:“(孙奭)幼好学,博通书传,善讲说。”25、邑士:本县士人。元揭傒斯《庐江县学明伦堂记》:“是役也,相其成者,主簿卢廷瑞;董其事者,邑士洪琮、薛兴宗。”26、预贷:指在青黄不接的季节预先向官府借贷粮食钱物等。27、积逋:指累欠的赋税。亦谓积欠赋税。《宋史·儒林传七·魏了翁》:“差知汉州,汉号为繁剧,了翁化善俗为治,首蠲积逋二十余万,除科抑卖酒之弊。”明归有光《马政蠲贷》:“先皇帝在位十年,间时有赦,百姓安生乐业,而积逋亦少。”《明史·吕维祺传》:“擢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督粮储,设会计簿,钩考隐没侵欺,及积逋不输,各数十百万,大者弹奏,小者捕治。”清龚自珍《明良论一》:“今若此,殆非所以饰四方之观听也!谓外吏富乎?积逋者又十且八九也。”28、病:苦于。29、劝纠:劝勉纠正。30、低昂:高低;高下。31、久近:长短。32、义役:宋以后的一种徭役形式。《宋史·食货志上六》:“乾道五年,处州松阳县,倡为义役,众出田谷,助役户轮充。”《宋史·谢谔传》:“谔里居时,创义役法,编为一书,至是上之,诏行其法于诸路,民以为便。”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义》:“近时州县众力共给役曰义役,皆与众同之意。”33、期年:满一年。34、银坑:产银或铅、锑的矿坑。唐章孝标《送张使君赴饶州》诗:“日暖提筐依茗树,天阴把酒入银坑。”宋叶适《故大理正知袁州罗公墓志铭》:“废永丰银坑,还社仓于民。”35、小户:贫苦人家;社会地位卑微的人家。《宋史·赵必愿传》:“至郡,免催绍定六年分小户绫罗钱三万缗有奇。”明朱朴《苦哉行》:“虚名及小户,米入官家仓。”清朱佐朝《吉庆图·邻契》:“怎奈他出身小户,未习闺风。”36、天申:即天申节。南宋以高宗的生辰(农历五月二十一日)为“天申节”。宋叶适《崇国赵公行状》:“州以天申节银绢抑配于民,民甚苦之。公始用库钱抑其配。”宋周密《武林旧事·乾淳奉亲》:“淳熙三年五月二十一日天申圣节……车驾率皇后、太子、太子妃、文武百僚并诣宫上寿。车驾至小次降辇,太上遣本宫提举传旨减拜行礼。”《宋史·高宗纪一》:“(建炎元年五月)乙未,以生辰为天申节。”37、助赏:不详其义。38、烦民:扰民。39、干办:谓干练能办事。唐李翱《与淮南节度使书》:“由是经之旨弃而不求,圣人之心外而不讲,干办者为良吏,适时者为连贤。”《金史·章宗纪二》:“今之察举官吏者,多责近效,以干办为上。”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二》:“海公精力干办,尚能必行其意,后人效之,一步不可行,而物议沸矣。”40、执政:掌握国家大权的人。《左传·襄公十年》:“晨攻执政于西宫之朝。”宋王安石《沉内翰墓志铭》:“平居闭门,虽执政,非公事不辄见也。”41、治忽:亦作“治曶”。治理与忽怠。《书·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孔传:“言欲以六律和声音,在察天下治理及忽怠者。”三国魏阮籍《乐论》引《书·益稷》作“治曶”。宋叶适《谢除堤举上清太平宫表》:“宓以鉴观治忽,审择后先,大化所覃,右文为盛。”一说“忽”读为“滑”,义为“乱”。“治忽”即“治乱”。参阅清王引之《经义述闻·尚书上》“在治忽”。42、笔削:谓对作品删改订正。宋欧阳修《免进五代史状》:“至于笔削旧史,褒贬前世,著为成法,臣岂敢当。”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三:“吾后见鲁公与文正公二父相与谈往事,则每云诗书盖多出元泽暨诸门***手,至若《周礼新义》实丞相亲为之笔削。”明尹直《蹇斋琐缀录》:“国朝状元对策,皆经阁老笔削。”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香港兴中会宣言附言》:“右为《香港兴中会宣言》,其措词与《檀香山兴中会宣言》相同,仅有字句之笔削而已。”43、学者:求学的人。44、二府:汉代称丞相与御史。《汉书·刘向传》:“今二府奏佞讇不当在位。”颜师古注引如淳曰:“二府,丞相、御史也。”《后汉书·何敞传》:“二府闻敞行,皆遣主者随之。”章炳麟《秦政记》:“武帝以降,国之辅拂,不任二府。”宋代称中书省和枢密院。《宋史·职官志二》:“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宋王安石《父制诰》:“践更二府,执国机要。”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建炎维扬南渡时,虽甚苍猝,二府犹张盖搭狨坐而出,军民有怀甎狙击黄相者。”明、清两代同知(知府的副职)的俗称。《儒林外史》第25回:“我在安东做了两年,又到四川做了一任知州,转了个二府,今年才升到这里。”《儿女英雄传》第13回:“这里的二府就合茌平的这位胡太爷是儿女亲家。”这里指中书省和枢密院。

译文

李舜臣,字子思,是隆州井研县人。四岁时就知道读书,八岁时就能写文章,稍微年长一点就博古通今,根据迹象推求历朝历代的兴废规律,很清楚地看到事物的根源,感情激昂有大济苍生的志向。

绍兴末年,张浚江、淮地区督率军旅,李舜臣响应皇帝的诏令上书,说:“皇帝不出京亲临,没有办法确定大计,皇帝应该临幸武昌。”又说:“江东在六朝时期都曾经战胜过北方,但是最终都不愿意乘机夺取天下,这应当成为今天的教训。”于是著成《江东胜后之鉴》十篇上奏朝廷。后来李舜臣考中乾道二年进士。当时朝廷已经和金人休战了,而做宰相的更加不能满足天下百姓(收复失地)的愿望。李舜臣在殿试的对策中论述了金人是大宋的世仇,根本没有议和的道理,宰相和大臣们不应当把遵照执行文书为职业。考官很厌恶他,就把他降到了下等,调任为邛州安仁县主簿。有一年大饥荒,成百上千的饥民拿着锄头木棒大声呼喊,响声震动县乡城镇,县令非常害怕,关起门来不敢见人,李舜臣说:“这些饥民不是强盗,为什么要害怕呢?”马上出去慰劳安抚并遣散了那些饥民。

(李舜臣)做成都府教授,当时虞允文到关上抚慰守军,将李舜臣征召到他的幕府,因有人举荐(李舜臣)改授宣教郎,任饶州德兴县知县,(李舜臣在任内)特别推崇教育感化。当地百姓中有一个母子兄弟连年打官司却没有定案的官司,李舜臣就给他们讲说母慈子孝兄友弟恭的道理,最终让他们母子兄弟和睦如初。他有时还亲自去县乡的学堂为学子们讲述解说经义,县里的士人都称他为“蜀先生”。李舜臣免除了老百姓以前预先借贷的钱粮等,并偿还了前任官员长期拖欠的税款三万缗。百姓为繁重的差役所困扰,李舜臣就到各个乡镇劝说纠正役法,把以纳税的高低来定役期的长短改为“义役”。经过实行一年的“义役”,百姓感到非常便利。产银或铅、锑的矿坑虽然已经废弃了很久,贫苦人家还要上缴银本钱,这些官府替他们偿还。天申节需要上交的大礼以及置备军械所需要的款项,都不来扰民。

经办诸司审计司事务非常得力,升任宗正寺主簿,主持重修了《裕陵玉牒》。当曾布、吕惠卿刚被重用时,一定十分谨慎地改写,有人说除非执政大臣同意去除,这种情况不应改变。李舜臣说:“治理与忽怠关系重大,怎么可以拘守常法呢?”他所删改订正的文字都类似这种情况。李舜臣尤其精通《易经》,他曾说:“《易经》起于画卦,一切理事和象数,都凭借画卦来体现,舍弃画卦来研究,不是真的懂《易经》。画卦从中起,乾、坤两卦中画卦为诚敬之意,坎、离两卦中画卦为诚明之意。”李舜臣著有《易经本传》33篇。朱熹晚年,常常对求学的人每为学者称道这本书。李舜臣所修撰的书有《群经义》8卷、《书小传》4卷、《文集》30卷、《家塾编次论语》5卷、《镂玉余功录》2卷。他的儿子有李心传、李道传、李性传。(后来李舜臣)因为(他的幼子)李性传官至中书省和枢密院***,被朝廷追赠太师、追封崇国公。

躬吐握之事这句化翻译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宋代·苏轼《南乡子·送述古》 南乡子·送述古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送别 , 追忆 , 怀友思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回头看横亘的远山,已看不见城中的人影,只隐隐看见一座城。谁像那临平山上的高塔,亭亭伫立,迎送往来的客人。

回家的路上,晚风凄清,枕上初寒,难以入眠。今夜残灯斜照,微光闪烁,秋雨虽停但泪还未尽。

赏析

词的上片回叙分手后回望离别之地临平镇和临平山,抒写了对往事无限美好的回忆和对友人的依恋之情。起首两句写词人对陈襄的离去特别恋恋不舍,一送再送,直到回头不见城中的人影,而那临平山上亭亭伫立的高塔似乎翘首西望,不忍郡守的调离。这种从眼前实景落笔而展衍开去与由景入情的写法,不仅使人感到亲切,而且增加了作品的深度。接下来三句写临平山上的塔,仍就眼前景物落笔,实则是以客观的无知之物,衬托词人主观之情。“谁似”二字,既意喻词人不像亭亭耸立的塔,能目送友人远去而深感遗憾,又反映了词人不像塔那样无动于衷地迎客西来复送客远去,而为友人的离去陷入深深的哀伤之中;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迎友人来杭又送友人离去的实际。

下片写词人归途中因思念友人而夜不成眠。晚风凄清,枕上初寒,残灯斜照,微光闪烁,这些意象的组接,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烘托了作者的凄凉孤寂心境。末句“秋雨晴时泪不晴”,用两个“晴”字把雨和泪联系起来,比喻贴切而新颖,加强了作者思念之苦的表现,读来叩人心扉,令人叹婉不已。

创作背景 熙宁七年(1074)年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陈襄(字述古)移守南都(今河南商丘),苏轼追送其至临平(今余杭),写下了这首情真意切的送别词。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

无限居人送独醒,可怜寂寞到长亭。 荆州不遇高阳侣,一夜春寒满下厅。——唐代·柳宗元《离觞不醉至驿却寄相送诸公》

离觞不醉至驿却寄相送诸公

无限居人送独醒,可怜寂寞到长亭。

荆州不遇高阳侣,一夜春寒满下厅。 送别 , 愁绪抒情咸阳之南,直望五千里,见云峰之崔嵬。前有剑阁横断,倚青天而中开。上则松风萧飒瑟飓,有巴猿兮相哀。旁则飞湍走壑,洒石喷阁,汹涌而惊雷。送佳人兮此去,复何时兮归来?望夫君兮安极,我沉吟兮叹息。视沧波之东注,悲白日之西匿。鸿别燕兮秋声,云愁秦而暝色。若明月出于剑阁兮,与君两乡对酒而相忆!(乡 通:向)——唐代·李白《剑阁赋》

剑阁赋

唐代 : 李白

咸阳之南,直望五千里,见云峰之崔嵬。前有剑阁横断,倚青天而中开。上则松风萧飒瑟飓,有巴猿兮相哀。旁则飞湍走壑,洒石喷阁,汹涌而惊雷。

送佳人兮此去,复何时兮归来?望夫君兮安极,我沉吟兮叹息。视沧波之东注,悲白日之西匿。鸿别燕兮秋声,云愁秦而暝色。若明月出于剑阁兮,与君两

展开阅读全文∨

咸阳之南,直望五千里,见云峰之崔嵬。前有剑阁横断,倚青天而中开。上则松风萧飒瑟飓,有巴猿兮相哀。旁则飞湍走壑,洒石喷阁,汹涌而惊雷。

写山 , 送别 , 友人惜别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镟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唐代·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唐代 : 岑参

展开阅读全文∨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镟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 唐诗三百首 , 国中古诗 , 边塞 , 送别 , 写风 , 写马 , 赞美将士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的翻译

陈情表(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

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

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

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於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

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

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

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於陛下

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

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馀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

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兰亭集序(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於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

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

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

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

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於所遇,暂得於己,快然自足,曾不知

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

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於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怀。固知一死

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

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於斯文。

归去来辞(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

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摇摇以轻扬,风飘飘而

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

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

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

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於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

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

之行休。

已乎矣!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

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

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北山移文(孔稚珪)

锺山之英,草堂之灵,驰烟驿路,勒移山庭。

夫以耿介拔俗之标,潇洒出尘之想,度白雪以方洁,干青云而直上,吾方知

之矣。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盼,屣万乘其如脱。闻凤吹於洛浦,

值薪歌於延濑,固亦有焉。岂期终始参差,苍黄反复,泪翟子之悲,恸朱公之哭。

乍回迹以心染。或先贞而后黩,何其谬哉。呜呼!尚生不存,仲氏既往,山阿寂

寥,千载谁赏?

世有周子,俊俗之士;既文既博,亦玄亦史。然而学,遁东鲁,习隐南郭;

窃吹草堂,滥巾北岳。诱我松桂,欺我云壑。虽***容於江皋,乃缨请於好爵。

其始至也,将欲排巢父,拉许由,傲百氏,蔑王侯。风情张日,霜气横秋

或叹幽人长往,或怨王孙不游。谈空空於释部,核玄玄於道流。务光何足比,涓

子不能俦。

及其鸣驺入谷,鹤书赴陇。形驰魄散,志变神动。尔乃眉轩席次,袂耸筵上,

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风云凄其带愤,石泉咽而下怆。望林峦而有

失,顾草木而如丧。

至其纽金章,绾墨绶,跨属城之雄,冠百里之首,张英风於海甸,驰妙誉於

浙右。道帙长摈,法筵久埋。敲扑喧嚣犯其虑,牒诉倥偬装其怀。琴歌既断,酒

赋无续。常绸缪於结课,每纷纶於折狱。笼张赵於往图,架卓鲁於前录。希踪三

辅豪,驰声***牧。使其高霞孤映,明月独举,青松落荫,白云谁侣。涧户摧绝

无与归,石径荒凉徒延伫。至於还飚入幕,写雾出楹,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

兮晓猿惊。昔闻投簪逸海岸,今见解兰缚尘缨。

於是,南岳献嘲,北陇腾笑,列壑争讥,攒峰竦诮。慨游子之我欺,悲无人

以赴吊。故其林惭无尽,涧愧不歇,秋桂遣风,春萝罢月,骋西山之逸议,驰东

皋之素谒。

今又促装下邑,浪枻上京。虽情投於魏阙,或***步於山扃。岂可使芳杜厚颜,

薜荔蒙耻,碧岭再辱,丹崖重滓,尘游躅於蕙路,污渌池以洗耳。宜扃岫幌,掩

云关,敛轻雾,藏鸣湍,截来辕於谷口,杜妄辔於郊端。於是丛条瞋胆,叠颖怒

魄。或飞柯以折轮,乍低枝而扫迹。请回俗士驾,为君谢逋客。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

下愚,知其不可,而况於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

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

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

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

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

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得。简能而任

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

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骆宾王)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

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

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於翚翟,陷吾君於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

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犹

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呜呼!

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

遽衰。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君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

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

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以清。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

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

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

图功,何功不克?

公等或居汉地,或叶周亲,或膺重寄於话言,或受顾命於宣室。言犹在耳,

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

之勋,无废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

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滕王阁序(王勃)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

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

彩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

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

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

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於上路,

访风景於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

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

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

黄龙之轴。虹销雨霁,彩彻云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

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遥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

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

美俱,二难并。穷睇眄於中天,极娱游於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

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於日下,指吴会於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

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

奉宣室以何年?

呜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於长沙,非无圣

主;窜梁鸿於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知白首

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

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籍猖狂,岂效穷途

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

长风。舍簪笏於百龄,奉晨昏於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

叨陪鲤对。今晨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锺期既遇,奏流水

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邱墟。临别赠言,幸承恩於伟

饯,登高作赋。是所望於群公。敢竭鄙诚,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

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与韩荆州书(李白)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

之景慕一至於此!岂不以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

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於君侯。愿君侯不以富

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脱颖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

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於君

侯哉?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

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

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今君侯何惜阶前盈尺

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

甄拔三十馀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一荐严协律,入为秘书郎。

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

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白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於诸贤之腹中,所以不归他

人,而愿委身於国士。倘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於制作,积成卷轴,则

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笔,兼之书人,然后

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於薛、卞之门。幸推下流,大***饰。

唯君侯图之。

春夜宴桃李园序(李白)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

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

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

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

酒数。

吊古战场文(李华)

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黯兮惨悴,风悲日曛。

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尝覆

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伤心哉!秦欤?汉欤?将近代欤?

吾闻夫齐魏徭戍,荆韩召募。万里奔走,连年暴露。沙草晨牧,河冰夜渡。

地阔天长,不知归路。寄身锋刃,腷臆谁诉?秦汉而还,多事四夷。中州耗斁,

无世无之。古称戎、夏,不抗王师。文教失宣,武臣用奇。奇兵有异於仁义,王

道迂阔而莫为。呜呼噫嘻!

吾想夫北风振漠,胡兵伺便。主将骄敌,期门受战。野竖旄旗,川回组练。

法重心骇,威尊命贱。利镞穿骨,惊沙入面。主客相搏,山川震眩,声析江河,

势崩雷电。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积雪没胫,坚冰在须;鸷鸟休巢,征马踟

蹰;缯纩无温,堕指裂肤。当此苦寒,天***强胡,凭陵杀气,以相翦屠。径截辎

重,横攻士卒。都尉新降,将军覆没。尸填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无贵无贱,

同为枯骨。可胜言哉!鼓衰兮力竭,矢竭兮弦绝,白刃交兮宝刀折,两军蹙兮生

死决。降矣哉?终身夷狄。战矣哉?骨暴沙砾。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淅

淅。魂魄结兮天沉沉,鬼神聚兮云幂幂。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伤心惨

目,有如是耶!

吾闻之:牧用赵卒,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汉倾天下,财殚力痡。

任人而已,其在多乎?周逐猃狁,北至太原,既城朔方,全师而还。饮至策勋,

和乐且闲,穆穆棣棣,君臣之间。秦起长城,竟海为关,荼毒生灵,万里朱殷。

汉击匈奴,虽得阴山,枕骸遍野,功不补患。

苍苍蒸民,谁无父母?提携捧负,畏其不寿。谁无兄弟,如足如手?谁无夫

妇,如宾如友?生也何恩?杀之何咎?其存其没,家莫闻知。人或有言,将信将

疑。悁悁心目,寝寐见之。布奠倾觞,哭望天涯。天地为愁,草木凄悲。吊祭不

至,精魂何依?必有凶年,人其流离。呜呼噫嘻!时耶?命耶?从古如斯。为之

奈何?守在四夷。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

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

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阿房宫赋(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馀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

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

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

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於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

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

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姘,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

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取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於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於机上之工女;钉头

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於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於九土之城

郭;管弦呕哑,多於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

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

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

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

人也!

原道(韩愈)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於外之谓德。

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

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为仁,孑

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

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

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

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入于墨;不入于老,则入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

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噫!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

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也。”

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不惟举

之於其口,而又笔之於其书。噫!后之人虽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其孰从而求之?

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讯其末,惟怪之欲闻。

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农之家

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奈之

何民不穷且盗也?

古之时,人之害多矣。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相养之道。为之君,为

之师,驱其虫蛇禽兽而处之中土。寒然后为之衣,饥然后为之食。木处而颠,土

处而病也,然后为之宫室。为之工以赡其器用,为之贾以通其有无,为之医药以

济其夭死,为之葬埋祭祀以长其恩爱,为之礼以次其先后,为之乐以宣其湮郁,

为之政以率其怠倦,为之刑以锄其强梗。相欺也,为之符玺、斗斛、权衡以信之。

相夺也,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害至而为之备,患生而为之防。今其言曰:“圣

人不死,大盗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争。”呜呼!其亦不思而已矣!如古之无

圣人,人之类灭久矣。何也?无羽毛鳞介以居寒热也,无爪牙以争食也。

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丝、

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

之民,则失其所以为臣;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

今其法曰: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相养之道,以求其所谓清净,寂灭

者。呜呼!其亦幸而出於三代之后,不见黜於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

其亦不幸而不出於三代之前,不见正於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

帝之与王,其号虽殊,其所以为圣一也。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其事虽

殊,其所以为智一也。今其言曰:“曷不为太古之无事?”是亦责冬之裘者曰:

“曷不为葛之之易也?”责饥之食者曰:“曷不为饮之之易也。”传曰:“古之

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

将以有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

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

於中国,则中国之。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诗》曰:“戎狄

是膺,荆舒是惩。”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

夷也?

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

道,足乎己无待於外之谓德。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

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

弟、夫妇;其服,麻、丝;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其为道易

明,而其为教易行也。是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以之为人,则爱而公;以之为

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是故生则得其情,死则尽其常。

郊焉而天神***,庙焉而人鬼飨。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

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

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

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由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

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其亦庶

乎其可也。”

原毁(韩愈)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

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

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

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

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

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

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

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

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

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

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已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

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

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

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

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

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

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儒者

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

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

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

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

欤!

获麟解(韩愈)

麟之为灵,昭昭也。咏于《诗》,书于《春秋》,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

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

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其为形也不类,非若马、牛、犬、

豕、豺、狼、麋、鹿然。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角者,吾知其为牛;鬛

者,吾知其为马;犬、豕、豺、狠、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

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

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为圣人出也。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

不为不祥也。

又曰: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

亦宜。

杂说四(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

奴隶人之手,骈死於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

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

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

下!”呜呼!其真邪?其真不知马也!

燕喜亭记文言文阅读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苏轼的容色忧愁凄怆,(他)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

出处北宋文学家苏轼《赤壁赋》

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

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我的情思)浩荡,(我的情思)浩荡,就如同凭空乘风,却不知道在哪里停止,飘飘然如遗弃尘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进入仙境。

这时候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我的心怀悠远,想望***在天涯那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哀怨有如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

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苏轼的容色忧愁凄怆,(他)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吗?

(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苍翠,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

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执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代枭雄,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我们)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

(我们)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没有穷尽。(我想)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我)知道这些不可能屡屡得到,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

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

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享用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时候。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大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

客人高兴地笑了,清洗杯盏重新斟酒。菜肴和果品都被吃完,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凌乱。(苏子与同伴)在船里互相枕着垫着睡去,不知不觉天边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二年(1079),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遭御史弹劾并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几经重辟”,惨遭折磨。

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这无疑是一种“半”式的管制生活。元丰五年,苏轼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2、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年间(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后追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3、文学赏析

此赋通过月夜泛舟、饮酒赋诗引出主客对话的描写,既从客之口中说出了吊古伤今之情感,也从苏子所言中听到矢志不移之情怀,全赋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实是文赋中之佳作。

第一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兴之所至,信口吟诵《月出》首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把明月比喻成体态娇好的美人,期盼着她的冉冉升起。

与《月出》诗相回应,“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并引出下文作者所自作的歌云:“望美人兮天一方”,情感、文气一贯。“徘徊”二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柔和的月光似对游人极为依恋和脉脉含情

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游人这时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因而“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乘着一叶扁舟,在“水波不兴”浩瀚无涯的江面上,随波飘荡,悠悠忽忽地离开世间,超然独立。

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泛舟而游之乐,溢于言表。这是此文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的一段,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作者饮酒乐极,扣舷而歌,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这里所说的“美人”实际上乃是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段歌词全是化用《楚辞·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之意,并将上文“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内容具体化了。

由于想望美人而不得见,已流露了失意和哀伤情绪,加之客吹洞箫,依其歌而和之,箫的音调悲凉、幽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竟引得潜藏在沟壑里的蛟龙起舞,使独处在孤舟中的寡妇悲泣。

一曲洞箫,凄切婉转,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文气一振。

第三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此段由赋赤壁的自然景物,转而赋赤壁的历史古迹。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古迹作答,文理转折自然。但文章并不是直陈其事,而是连用了两个问句。

首先以曹操的《短歌行》问道:“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又以眼前的山川形胜问道:“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两次发问使文章又泛起波澜。接着,追述了曹操破荆州、迫使刘琮投降的往事。

当年,浩浩荡荡的曹军从江陵沿江而下,战船千里相连,战旗遮天蔽日。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在船头对江饮酒,横槊赋诗,可谓“一世之雄”。

如今已不知去处,曹操这类英雄人物,也只是显赫一时,何况是自己,因而如今只能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但那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才把悲伤愁苦“托遗响于悲风”,通过箫声传达出来。

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

第四段,是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客曾“羡长江之无穷”,愿“抱明月而长终”。苏轼即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认识。

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不必羡慕江水、明月和天地。自然也就不必“哀吾生之须臾”了。

这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

而后,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其主、个人不能强求予以进一步的说明。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作者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此情此景乃缘于李白《襄阳歌》:“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进而深化之。

第五段,写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这篇赋在艺术手法上有如下特点:

“情、景、理”融合。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形成了情、景、理的融合。通篇以景来贯串,风和月是主景,山和水辅之。作者抓住风和月展开描写与议论。

文章分三层来表现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首先写月夜泛舟大江,饮酒赋诗,使人沉浸在美好景色之中而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变动不居,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

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申述人类和万物同样是永久地存在,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写景、抒情、说理达到了水融的程度。

“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此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的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

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郁郁顿挫,如“万斛泉涌”喷薄而出。与赋的讲究对偶不同,它相对更为自由,如开头的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又有整饬之致。

以下直至篇末,大多押韵,但换韵较快,而且换韵处往往就是文意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特别宜于诵读,并且极富声韵之美,体现了韵文的长处。

意象连贯,结构严谨。景物的连贯,不仅在结构上使全文俨然一体,精湛缜密,而且还沟通了全篇的感情脉络,起伏变化。

起始时写景,是作者旷达、乐观情状的外观;“扣舷而歌之”则是因“空明”、“流光”之景而生,由“乐甚”向“愀然”的过渡;客人寄悲哀于风月,情绪转入低沉消极;最后仍是从眼前的明月、清风引出对万物变异、人生哲理的议论,从而消释了心中的感伤。

景物的反复穿插,丝毫没有给人以重复拖沓的感觉,反而在表现人物悲与喜的消长的同时再现了作者矛盾心理的变化过程,最终达到了全文诗情画意与议论理趣的统一。

百度百科-前赤壁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原文_翻译及赏析

1. 《燕喜亭记》 韩愈 翻译

太原人王弘中在连州任职,与僧人景常、元慧两人交游密切。有一天,他带着这两人走到他居所的后边,在山丘荒地之间,登到高处而望,发现一处景色异常的地方。他令人砍去杂乱的茅草,一片树木就显露出来;开挖山石,一股清澈的泉水就喷涌而出;搬掉污浊的泥土,烧掉枯死的杂树,然后退到较远的地方站着观看。高出的地方突起成为山丘,低陷的地方裂开成了山谷,低洼的地方变成了池塘,缺陷的地方变成了山洞,就好像是有鬼神异物在暗地里帮助(变成如此美景)。从此以后,弘中与这两位僧人,清晨就去那里游赏,入夜却忘了回家,于是,他就在这里建起一座亭屋来躲避风雨和寒暑。亭屋建成后,我请求他们让我给这里的景物命名。那山丘起名叫“俟德之丘”,意思是它先前一直被淹没而如今才显露出来,有耐心等待的涵养。那岩石形成的山谷起名叫“谦受之谷”,石谷中的瀑流起名叫“振鹭之瀑”;谷名是说明其主人的德行,瀑名是说它的外观。那土壤形成的山谷起名叫“黄金之谷”,土谷中的瀑流取名叫“秩秩之瀑”;谷名是说明它的外观,瀑名是说明其主人的德行。那山洞起名叫“寒居之洞”,用于说明它合于时尚。那池塘起名叫“君子之池”,意思是池子容量大比喻主人有涵养,聚集了各种美德;池水漫出象征主人能够排除各种恶行。那泉水的源头起名叫“天泽之泉”,意思是说明泉水源出高尚,而下流施惠于人。把上述各种景物命名的涵义综合起来,就给这座亭屋起名叫“燕喜之亭”,这是取《诗经》里所说的“鲁侯燕喜”的句子来颂祝它的主人。于是乎连州百姓中的年长者,听说此事结伴前来这里观赏,他们说:“我们这个州的山水名扬天下,但是没有一处能够与燕喜亭相媲美。在附近生活劳作的人,他们的土地与这里连接,却没有人认识到这块地方的价值。大概是上天创造出来的佳境而大地把它保藏起来,为了要送给这位应得到他的人吧?

弘中自从由吏部员外郎贬官来到连州,路途所经过的地方依次是:从蓝田进入商洛,涉过湍急的浙水,到达汉水,登上岘首山,从这里能望见方城,然后出荆门山,下长江,穿过洞庭湖,溯湘水而上,走到衡山脚下,再由郴州跨过骑田岭。所到之处有猿猴为家的大山,有鱼龙居住的江湖,赏尽了深水远山的的种种瑰丽奇怪的景致,照说他对于山水已经是听腻了看厌了。如今他喜爱山水之意却仍然没有满足。《论语》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弘中的品德,同他的爱好,真可以说是协调一致了。他因自己的智慧而获得了燕喜亭这处佳境,因自己的仁德而得以在此居住,我由此而知道他被朝廷起用而离开连州进居尊贵之位的时间不会太久了。于是写下这篇题记刻在石碑上。

2. 求燕喜亭记的译文

原文:燕喜亭记

韩愈

太原王弘中在连州,与学佛人景常、元慧游。异日,从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丘荒之间,上高而望,得异处焉。斩茅而嘉树列,发石而清泉激,辇粪壤,燔 翳 ①,却立而视之。出者突然成丘,陷者呀然成谷,洼者为池,而缺者为洞,若有鬼神异物,阴来相之。自是弘中与二人者,晨往而夕归焉,乃立屋以避风雨寒暑。既成,愈请名之。其丘曰“俟德之丘”,蔽于古而显于今,有俟之道也。其石谷曰“谦受之谷”,瀑曰“振鹭②之瀑”,谷言德,瀑言容也。其土谷曰“黄金之谷”,瀑曰“秩秩③之瀑”,谷言容,瀑言德也。洞曰“寒居之洞”,志其入时也。池曰“君子之池”,虚以钟其美,盈以出其恶也。泉之源曰“天泽之泉”,出高而施下也。合而名之以屋,曰“燕喜之亭”,取《诗》所谓“鲁侯燕喜④”者颂也。于是州民之老,闻而相与观焉,曰:”吾州之山水名天下,然而无与燕喜者比。经营于其侧者,相接也,而莫值其地。凡天作而地藏之,以遗其人乎?”

弘中自吏部贬秩而来,次其道途所经:自蓝田入商洛,涉浙湍,临汉水,升岘首,以望方城,出荆门,下泯江,过洞庭,上湘水,行衡山之下,由郴逾岭。猿狖所家,鱼龙所宫,极幽遐瑰诡之观,宜其于山水饫闻⑤而厌见也。今其意乃若不足。传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弘中之德,与其所好,可谓协矣。智以谋之,仁以居之,吾知其去是而羽仪⑥于天朝也不远矣。遂刻石以记。

译文:太原人王弘中在连州任职,与僧人景常、元慧两人交游密切。有一天,他带着这两人走到他居所的后边,在山丘荒地之间,登到高处而望,发现一处景色异常的地方。他令人砍去杂乱的茅草,一片树木就显露出来;开挖山石,一股清澈的泉水就喷涌而出;搬掉污浊的泥土,烧掉枯死的杂树,然后退到较远的地方站着观看。高出的地方突起成为山丘,低陷的地方裂开成了山谷,低洼的地方变成了池塘,缺陷的地方变成了山洞,就好像是有鬼神异物在暗地里帮助(变成如此美景)。从此以后,弘中与这两位僧人,清晨就去那里游赏,入夜却忘了回家,于是,他就在这里建起一座亭屋来躲避风雨和寒暑。亭屋建成后,我请求他们让我给这里的景物命名。那山丘起名叫“俟德之丘”,意思是它先前一直被淹没而如今才显露出来,有耐心等待的涵养。那岩石形成的山谷起名叫“谦受之谷”,石谷中的瀑流起名叫“振鹭之瀑”;谷名是说明其主人的德行,瀑名是说它的外观。那土壤形成的山谷起名叫“黄金之谷”,土谷中的瀑流取名叫“秩秩之瀑”;谷名是说明它的外观,瀑名是说明其主人的德行。那山洞起名叫“寒居之洞”,用于说明它合于时尚。那池塘起名叫“君子之池”,意思是池子容量大比喻主人有涵养,聚集了各种美德;池水漫出象征主人能够排除各种恶行。那泉水的源头起名叫“天泽之泉”,意思是说明泉水源出高尚,而下流施惠于人。把上述各种景物命名的涵义综合起来,就给这座亭屋起名叫“燕喜之亭”,这是取《诗经》里所说的“鲁侯燕喜”的句子来颂祝它的主人。于是乎连州百姓中的年长者,听说此事结伴前来这里观赏,他们说:“我们这个州的山水名扬天下,但是没有一处能够与燕喜亭相媲美。在附近生活劳作的人,他们的土地与这里连接,却没有人认识到这块地方的价值。大概是上天创造出来的佳境而大地把它保藏起来,为了要送给这位应得到他的人吧?

弘中自从由吏部员外郎贬官来到连州,路途所经过的地方依次是:从蓝田进入商洛,涉过湍急的浙水,到达汉水,登上岘首山,从这里能望见方城,然后出荆门山,下长江,穿过洞庭湖,溯湘水而上,走到衡山脚下,再由郴州跨过骑田岭。所到之处有猿猴为家的大山,有鱼龙居住的江湖,赏尽了深水远山的的种种瑰丽奇怪的景致,照说他对于山水已经是听腻了看厌了。如今他喜爱山水之意却仍然没有满足。《论语》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弘中的品德,同他的爱好,真可以说是协调一致了。他因自己的智慧而获得了燕喜亭这处佳境,因自己的仁德而得以在此居住,我由此而知道他被朝廷起用而离开连州进居尊贵之位的时间不会太久了。于是写下这篇题记刻在石碑上。

3. 游华山记文言文翻译

《游玉华山记》宋.张缗 由宜君县西南行四十里,有山夹道而来者,玉华也。

其南曰野火谷,有石常燃,望之如爨烟,而莫知其所自也。野火之西曰凤皇谷,则唐置宫之故地也。

今其尺垣只瓦无有存者,过而览之,但见野田荒草而榛荆也。其西曰珊瑚谷,盖尝有别殿在焉。

珊瑚之北曰兰芝谷,昔太宗诏沙门玄奘者译经于此,其始曰肃成殿,后废而为寺云。中有石岩崭然有成,下有凿室,可容数十人,有泉悬焉,势若飞雨;有松十八,环其侧,皆生石上,高可十寻,端如植笔。

其西且南有崖曰驻銮,其始入也,双壁屹然,如削石而成,既至其处,若视瓮。侧有泉飞而下,如悬布,如喷珠,其名曰水帘。

稍北,有崖与泉,亦若是而差小焉。治平三年夏五月丁巳,余与六人者来游,乃相与坐石荫松,听泉而饮之。

已而,览故宫以徘徊,问遗事于田老。方嚣然不欲归,而余与六人者,或有官守,或以事牵,其势不可久留,既宿而遂去。

然而,相视有不足之色。余为之言曰:夫山林泉石之乐,奇伟之游,常在乎穷僻之处,而去人迹甚远,故必为野僧方士与夫幽潜之人所据而有也。

然幽潜之人知好之而力不足以营之,惟佛老之说可以动人,故其徒常独有力,而危亭广厦,眺览之娱,莫不为其所先也。夫以有唐之盛,穷天下之富,建宫于此,随而废没,而杜甫乃其时人,过之且有悲伤之感,至或形于歌诗。

独寺僧之徒,更相传而不息,迄于今而尚存,则虽天下之力,亦有屈于此欤?以太宗之贤,致治之美,宜其愈久而弥传也;今问诸遗老,无所称道。而彼玄奘者,特一浮屠耳;然说者至为荒怪难知之语,以增大其事。

岂人之情常乐于放僻,而易忘于中正哉?又岂物之盛衰废兴亦各有时,而此特其盛时也欤?斯可为之叹息也。若夫太宗之贤,天下之力,犹不能长有此也,则吾曹可以一寓目而足矣,又何必以不久留为恨哉。

然荒崖穷谷之崎危,废宫颓址之萧条,虽累岁月,未尝有一二人游焉,而余与六人者同时而来,亦可谓之盛哉!六人者:余兄子坚、弟山径,与太原石继和公美,河东郎几康伯,温陵陈说君豫,西河冀上之冠卿也。壬申,荧阳张缗记。

译文 由宜君县向西南走四十里,有山夹道而来,这就是玉华山。山的南面叫野火谷,那里有常年燃烧的山石,远远望上去(山上)如同有炊烟,但没有人知道它来自哪里。

野火谷的西面叫凤凰谷,就是唐朝建造宫殿的旧地。现在连一小段墙一片瓦也没有保存下来,经过那儿看,只见都是野田荒草,长满了荆棘。

凤凰谷的西面叫珊瑚谷,大概曾经有正殿以外的宫殿在那儿。珊瑚谷的北面叫兰芝谷。

兰芝谷的中间有块高而险峻的天然岩石,下面有人工开凿的石室,可容纳数十人,有瀑布从高处垂落,就像从天而降的大雨;有十八棵松树环绕在岩石的周围,松树都生长在石头上,差不多有十八丈高,端正得像立着的笔。它的西南方向有石崖叫驻銮,我们刚进去的时候,看到双壁高耸直立,如同削石而成,到了那个地方一看,就像看到瓮一样。

旁边有泉水飞泻而下,有的像悬挂的瀑布,有的像喷洒的珍珠,它的名字叫水帘。稍微向北,有崖与泉,也像这样只是规模稍小点。

治平三年夏五月丁巳日,我和六个人一同来游玩,就一起坐在松树遮蔽下的石上,听泉声并品饮泉水。不久,游览前代的宫殿而流连忘返,向田间老人询问旧事。

兴致很浓闹嚷嚷的不想回去,但我与这六人,有的居官守职 ,有的因为有事牵制,那情势不能久留,就住了一夜离开了。但是,大家互相瞅着都有不满足的神色。

我对他们说:欣赏山林泉石的乐趣,奇特壮美的景观,经常在那些荒远偏僻、人迹罕至的地方,然而因为人迹罕至,所以一定被云游的和尚、求仙的术士以及隐士一类人占据并享有。但是隐士知道这些地方优美并喜欢它们,而他们的能力不足以经营这些地方,只有佛教和道教的学说、教义足以打动人心,所以他们的信徒经常独来独往并且有勇力,因而这些耸立的亭子、宽广的大厦(的建造),登高览胜的快乐(的享受),没有不被他们抢先的。

凭借唐朝的强盛,耗尽天下的财富,在此修造宫殿,随后就废弃湮没了,而杜甫就是那个时代的人,经过那儿尚且有悲伤之感,以致用诗歌表现出来。唯独寺里的和尚这类人,交替相传而不停息,直到现在还留存下来,(这样看来)即使拥有整个天下力量的帝王,也有不如这些和尚的地方么?凭借唐太宗的贤能,使国家达到太平盛世的美好境况,(他的事迹)应该时间过得越长而流传得越久;现在向老人询问太宗的政绩与往事,却没有听到什么赞扬的话。

而玄奘只是一个和尚罢了,但是讲述玄奘故事的人甚至用荒诞怪异的话,来夸大他的事。难道喜欢放诞偏邪是人之常情,而容易忘记中正之道吗?又难道事物的盛衰兴废也各有它的时运,而这段岁月只是佛教的兴盛时代么?这真值得为此叹息啊。

像唐太宗这样贤能,拥有天下的能力,尚且不能长期拥有这些,那么我们这些人可以看一眼就满足了,又何必因为不能长久地留在这儿而遗憾呢?但是荒凉幽深险峻的崖谷,废弃倒塌萧条的宫殿遗址,虽然过了很多年,没有一两人来这里游玩,而我与六人同时而来,也可称得上是盛事了。

4. 伊公亭记文言文翻译 应用

原文

君子之于己,自得而已矣,非有待于外也。然而曰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者,所以与人同其行也。人之于君子,潜心而已矣,非有待于外也。然而有表其闾,名其乡,欲其风声气烈暴于世之耳目而无穷者,所以与人同其好也。内有以得诸己,外有以与人同其好,此所以为先王之道,而异乎百家之说也。

随为州,去京师远,其地僻绝。庆历之间,起居舍人、直龙图阁河南尹公洙以不为在势者所容谪是州,居于城东五里***佛寺之金灯院。尹公有行义文学,长于辨论,一时与之游者,皆世之闻人,而***自以为不能及。于是时,尹公之名震天下,而其所学,盖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故其居于随,日以考图书、通古今为事,而不知其官之为谪也。尝于其居之北阜,竹柏之间,结茅为亭,以茇而嬉,岁余乃去。既去而人不忍废坏,辄理之,因名之曰尹公之亭。州从事谢景平刻石记其事。至治平四年,司农少卿赞皇李公禹卿为是州,始因其故基,增庳益狭,斩材以易之,陶瓦以覆之,既成,而宽深亢爽,环随之山皆在几席。又以其旧亭峙之于北,于是随人皆喜慰其思,而又获游观之美。其冬,李公以图走京师,属予记之。

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已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哉!亦将使夫荒遐僻绝之境,至于后人见闻之所不及,而传其名、览其迹者,莫不低回俯仰,想尹公之风声气烈,至于愈远而弥新,是可谓与人同其好也。则李公之传于世,亦岂有已乎!故予为之书,时熙宁元年正月日也。

茇:在草间住宿

翻译

君子对于自己,只需要自己确有心得就行了,并不是对社会上怎样评价自己还有所乞求。然而孔子说“君子痛恨到死时却名声还不显扬”,是因为要让世人同自己的行为一个样。人们对于君子,只需要内心敬服就行了,并不是对在社会上怎样再去推崇他还有所打算,然而仍有人在旌表君子的住处,用君子的名字作乡的名字,想让君子的美名、风范、气节、功业显现在世人的视听面前,永无止境,这是因为想让世人同自己的敬仰一个样。在本人能有办法使自己确有心得,在社会能有办法让世人和自己的敬仰一个样,这正是用来构成古代圣明帝王的行事准则,而与诸子百家的主张不同的地方。

随地作为一个州,距离京城很远,那地方偏僻,几乎与外界隔绝。在庆历年间,起居舍人兼直龙图阁河南人尹洙公,因为受到掌权的小人的排挤,被贬官到这个州来,居住在州城东面五里处的开佛寺中的金灯院。尹公具有高洁的品行和身后的学问,在辨析论争方面很擅长,一时间与尹公交游的人,都是世上的名流,可是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赶不上尹公。在这段时间,尹公的名声震动天下,而他所学的东西,在于不因贫富贵贱死生而动摇自己的信念,所以他在随州居住,每天把考论图书、通明古今作为唯一要做的事情,而根本觉不出自己的官职已被贬黜了。他曾经在住处北面的小山丘上,在青竹和翠柏之间,用茅草搭建了一座亭子,用来休息和游玩,过了一年多才离开。他离开之后,随州人不忍心让亭子废弃毁坏,就经常修缮它,随之给它取名叫做“尹公之亭”。随州从事谢景平镌刻石碑记述这件事。到了治平四年,司农少卿赞皇人李禹卿公到这个州做太守,开始就着原有的基址,把低矮处增高,把狭窄处加宽,砍伐树木换掉旧亭,制造屋瓦铺上去,新亭修好后,既宽敞又高爽,环绕着随州的大小山峰都扑入坐在亭子里的人们的眼帘。又把旧亭撑立在北面,在这里随州人都能够表达他们对尹公的怀念之情,又能获取游览观赏的美好享受。这年冬天,李公把亭子的绘图送到京师,嘱托我写篇记来记述这件事。

大致来说,尹公的品行在事业上显现出来,言论在著述中表现出来,本来已经显赫动人了,而李公在修亭子一事上又扩大尹公的影响,岂是为了安慰随人的心而与他一起欢乐呢!而且还将这些荒遐僻绝之境让那些看不到它的人欣赏到它。传其名、浏览其迹的人,没有不低回俯仰观望的。想想尹公的风声气烈,越是久远就越感清新,这是他人同其所好的原因,然而李公得以被世人知晓,难道只是因为这个原因么。所以我替他写了这篇文章,此时为熙宁元年正月日。

5. 郝景春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译文供参考:

郝景春,字和满,江都人。乡试中举,授盐城教谕,因犯过失而罢职归家。启任陕西苑马寺万守监录事,后调为黄州照磨,代理黄安县事。到任刚三日,农民义军突然来攻城,景春等坚守八天八夜,义军撤走。

崇祯十一年(1638),升任房县知县。农民起义军领袖罗汝才率九营之众向熊文灿请降,文灿同意受降,而汝才又犹豫起来。景春单骑至义军兵营去劝说,并与汝才及其同党白贵、黑云祥歃血为盟。汝才到文灿军门投降,而所部诸营分驻于竹奚谷、保康、上津,自己与贵、云祥驻于房县城郊。当时,郧阳各县城墙都被破坏,只有房县有赖于景春安抚,大体上可以防守。然义军杂处其间,居民日夜不安。景春与主簿朱邦闻、守备杨道选一方面修理防御工事,一方面与义军诸营和睦相处。

崇祯十二年(1639)五月,张献忠在谷城举兵反明,约汝才一同行动。景春子郝鸣銮还是生员,有万夫不敌之勇,他对其父说:“房县城为敌攻击目标,仅疲惫瘦弱的士兵不过二百人,城何以守住?”便穿上铠甲去见汝才说“:你难道不念曾与我父亲烧香盟誓之言吗?希望你慎重,不要与张献忠一同作乱。”汝才***意允诺。鸣銮察觉出汝才的允诺并非真心诚意,回来与道选领兵登城防守,而献忠所遣前锋已至城下。鸣銮等斩义军将领上天龙,遣使向熊文灿求援,去了十四次,都未见到文灿。

不久,义军大队人马至房县城下,献忠兵打白旗,汝才的队伍打红旗。忽然两军合在一起并力围攻。义军将领白贵、黑云祥向城上高呼:“把城让给我们,保证无事。”献忠又令张大经来劝降。景春在城上大骂,鸣銮且守且战,坚持了五天五夜。义军损失不少,献忠左足受伤,其心爱战马也被杀死。守军指挥张三锡开北门放汝才入城,城被攻破,道选在巷战中牺牲。大经促使汝才劝景春投降,景春不肯。又问他府库财物何在,景春厉声道“:库藏若还有财物,你们也破不了城!”义军杀一典史、一守备来恐吓他,景春终不屈服,与其子鸣銮一道被杀。其仆陈宜和朱邦闻一家都死。朝廷闻知,赠景春尚宝少卿,建祠奉祀,后又改赠太仆寺少卿。

6. 阎百诗勤学成才文言文阅读答案

答案

1、(1)这样(2)看

2、幼时接受学习(教育),书要读上许多遍,才大致顺口。

3、“暗记不复出声”者十年。

4、克服困难,努力不懈,就能获得成功

翻译

阎百诗先生是国中的经学***,记忆力非凡。但是他的天资是非常愚钝,小时候读书,背诵上百遍才略微明白,他的身体又容易生病,他母亲不让他读书,他就暗暗记着不张口。就这样过了十年,一天,突然觉得豁然开朗。再看以前所读的书,一点都没有疑惑的地方。这是因为辛苦地堆积精力才会这样。世上的人以自己的愚笨而退缩。或者以自己生病为借口而荒废学业的人,和百诗先生相比,应该明白这是很惭愧的了。

交往的诗词交往的诗词是什么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古诗三百首 , 国中古诗 , 叙事 , 抒情 , 爱国 , 抱负早教古诗100首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著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赏析

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为的是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居多。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这哪里是落花的葬词?这分明是一首新生命的歌!

诗人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抒发了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两句诗也包含了这样的哲理:“落红”似乎成了无用之物,但从另一角度看,它能化泥护花,仍有价值和作用,它包含着世上的万事万物均具有两面性,“有用”和“无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关键在于观察者的视角,在于自身的价值和功用。

鉴赏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佳句。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创作背景 赏析

这诗作于1839年(农历己亥),是诗人的代表作品。是年,诗人辞官南归故里,后又北取眷属,就在往返途中创作了这一部堪称绝唱的大型七绝组诗。这组诗忆述见闻、回忆往事、抒发感慨,艺术地再现与反映了自己生平、思想、交游、宦迹、著述的丰富阅历,标志著诗人认识社会和批判现实的能力,在晚年已臻新的境界。时值***战争爆发的前夜,诗中颇有感时忧国的力作。这首诗则表现诗人辞官的决心,报效国家的信念与使命,以及献身改革理想的崇高精神,语气乐观,形象生动,极富艺术魅力。

这首诗是作者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其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抒发离京南返的愁绪,二是表示自己虽已辞官,但仍决心为国效力,流露了作者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

诗中的“落红”、“化作”两句是历来传颂的经典名句佳句,他们一方面是诗人言志抒怀的心声,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广泛意义上的崇高人格道德境界的出色写照。诗的开拓为表现自己离愁别绪的丰富感情,诗人用了“浩荡”一词来形容“离愁”,既强化“愁”意。又体现出诗人狂放深沉的内心思绪和个性特点,这里典型的诗人本色。紧接着的“吟鞭”句,对前人诗局的化用也恰倒好处,并形成了两句相连呼应的艺术效果,仿佛能感受到诗人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中的心情。最后则笔锋一转,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抒发胸臆,使全诗浑然一体动人肺腑。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是自己逃出子令人窒息的樊笼,可以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愁绪就和回归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斜晖,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诗的后两句以荷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

这首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赏析二

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浩荡”一词,除了说明愁绪之浓,还蕴蓄著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当政者的愤然、对人民生活的担忧等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

“浩荡离愁白日斜”。别离愁绪已经充塞天地、浩浩难禁,何况正值夕阳西坠,日暮摇落之际,诗人此时的心绪,便可想而知。如果借用词组结构方式分析其中的意蕴,以“离愁”为中心词的话,那么,“浩荡”是“离愁”的定语,而“白日斜”则是“离愁”的补语。“白日斜”是说作者带着离愁南归,因为愁绪郁积在胸中,所以感觉上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日薄西山。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作为自然现象和象征韶光易逝的双重手法来显示相思之烈或别离之苦。“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古诗》);“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斜阳却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吟鞭东指即天涯”。“吟鞭”是指诗人的马鞭,“东指”点明了此行的目的地——故乡(浙江)。“即天涯”是说距离故乡还很远。 马鞭举处,前面便是离京师越来越远的海角天涯。元人马致远的《天净沙》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龚自珍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龚自珍的“吟鞭东指即天涯”没有直接说自己是“断肠人”而已。

按理说,龚自珍不满于死气沉沉的礼部衙门生活,毅然辞去礼部主事之职,准备回家乡杭州干一番事业,只身出都,有的只是对旧势力的决裂之感和憎恶之情,不应产生浩荡的离愁。唐诗人刘皂《旅次朔方》云:“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说由于迁谪到更远的地方,因此连客舍地也成为故乡了。不同之处在于,龚自珍虽说是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但小时候在北京住过,又在礼部和其他机构做了十余年京官,京城早已成了他的第二故乡。虽然龚自珍是主动要求辞职,但辞职的原因却是因为沉沦下僚,生活拮据,事出无奈,客观上是被迫离京出都。因此,“浩荡离愁”中,含有些许仕途蹭蹬,不为世用的感叹和在政治上、思想上的孤独感。兼之龚自珍当时与 *** 灵箫关系十分密切,《己亥杂诗》十分之一的主题都与灵箫有关,其中一首说自己正堕入“红似相思绿似愁”的情场里,虽说灵箫并不在京师,但在这种情况下,与过去的生活告别,缠绵悱恻、依依不舍的“离愁”也就难排难遣。可见,龚自珍的“离愁”内涵是丰富、复杂和多方面的。

日暮的片片飞花,撩起诗人的离愁。事业未竟,岁月蹉跎,青春已逝,红日西沉,今番出都,也许不再回还,作为描摹落花的能手,诗人爱“探春”,更爱“送春”,爱花开,也许更爱看花落,他曾在《西郊落花歌》中说纷飞的海棠花是到人间飘泊逗留的奇龙怪凤,把大风中海棠纷谢的奇景比作“如钱塘潮夜澎湃;如昆阳战晨披靡;如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又闻净土落花深四寸,冥目观想尤神驰”,想像“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长是落花时”。他对落花作过那么多美妙的比喻,而如今,诗人突然感到自己像一片飘飞的落花。辞别京都,诗人乘马车出都,一路情不能已,对着无边的落花,展开丰富的想像。官场的倾轧,沉重的氛围,窒息的人性,拮据的生活,诗人把自己的身世与落花完全融为一体。

“落红不是无情物”,这里的“落红”两字。在全诗中地位十分重要。它上承“浩荡离愁”,诗人的离愁不仅有“浩荡”修饰,“白日斜”烘托,“天涯”映衬,还被动态的,由时时拂面而过的“落红”撩起。这一笔是隐藏在诗内的,因此,“落红”既是对前面离愁内涵的补充,而作为转折,它又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转入下层,为全诗主题升华作了铺垫。此时诗人在想落红护花。“落红”即落花,全句的本义是说从树上飘落的花瓣并不是无情之物,而是依附地表,腐烂成泥,化作精魂,养育来年的春花。作者借自然的循环法则来自比,表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这富有哲理的一句话,传达出诗人“不在其位,亦谋其政”的难能可贵的精神,表明了诗人无比坚定的决心,成为千古名句佳句,激励著许多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落花决不是无情的废物,诗人辞去礼部主事之职,正是为了到家乡主掌书院,聚徒讲学,把自己的学业和思想传给生徒,以变革的热情和未来的憧憬启迪他们,为国为民尽自己的最后一点力量。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正可以孕育新的春天,色彩、芬芳,正可以献给后之来者。诗人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中得到启发。大自然里花开花落,本来风雨由之,无感情可言,落红说不上是“有情物”还是“无情物”,只是诗人把自己的身世与落花完全结合起来,把感情移向落花,才使落花也具有人的感情,从而变成有情物。落花有情,表现在去酿造新的彩色的世界——“化作春泥更护花”。至此,诗人终于把飞花般纷乱的思绪捉住,从愁思中摆脱出来,带着时代的使命感,上升到一种庄严神圣的境界。“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飞花的独自,也是诗人与***的官场决裂,向黑暗的势力抗争的庄严而神圣的宣誓。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为了似锦繁花,不惜献身化为春泥。

古代诗人描写落花,一种是怨啼鸟,怪东风,叹年华,面对落花,嘘唏感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红楼梦》中林黛玉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杜牧《金谷园》甚至把落花比作堕楼美人:“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堕楼人。”把风吹花落悄无声的自然景象与美人堕楼联系在一起,以粉红的花瓣从枝头飘落比拟红粉佳人堕楼,寓有美人如花,红颜薄命,美好的事物殒于一旦的感叹,讽刺了石崇“金谷园”繁华事散,好景不长的可悲结局,而把花落比作美人堕楼,有些凄楚肃杀,充满浓郁的感伤之情。另一种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其中不乏昂扬向上的精神。“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刘慎虚《阙题》);“春城无处不飞花”(韩翃《寒食》);“花落春仍在”(俞樾试帖诗),孟浩然的《春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也只见童子的浑朴天真和烂漫之趣,而无伤春惜花之情。有的充满勃勃生机,有的在飒衰中现出昂奋。但是,无论是“春城无处不飞花”,还是“花落春仍在”,比起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境界上要略逊一筹。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佳句。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 *** 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龚自珍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眼觑著灾伤教我没是处,只落得雪满头颅。 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 扈跸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 一去隔绝国,思归但长嗟。 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 素臣称有道,守在于四夷。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

送急信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交往的诗词有:《癸丑仲冬十日蚤晴从中使过莼湖未几风雪交往》。

交往的诗词有:《癸丑仲冬十日蚤晴从中使过莼湖未几风雪交往》。词性是:动词。注音是:ㄐ一ㄠㄨㄤˇ。拼音是:jiāowǎng。结构是:交(上下结构)往(左右结构)。

交往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交往jiāowǎng。(1)互相走动、拜访、来往。

二、引证解释

⒈互相来往。引《尉缭子·分塞令》:“中军左右前后军,皆有分地,方之以行垣,而无通其交往。”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我女大圣,死经二十三年,犹能与生人交往。”宋苏轼《答孙志康书》:“李太伯虽前辈,不相交往。”曹禺《王昭君》第五幕:“几十年来,***与他的交往,朝廷对他的信义和帮助,使他看清了长安对匈奴和好的不变之策。”

三、国语词典

交际往来。词语翻译英语toassociate(with)_,toh***econtact(with)_,tohangout(with)_,todate,(interpersonal)_relationship,association,contact德语Kommunikation(S)_,Bekanntschaften(S)_,Kommunikationssystem(S)_,Kontakt(S)_,Telekommunikation(S)_,Umgang(S)_,Verein(S)_,Verkehr(S)_,Vorstellung(S)_,Zugang(S)_,kommunizieren(V)_,umgehen(V)_法语contactsocial,fréquentation

四、网络解释

交往由于共同活动的需要而在人们之间所产生的那种建立和发展相互接触的复杂和多方面的过程,是苏联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近年来,在苏联心理学中,交往有发展成为心理学的基础性范畴的趋势。俄语的общение一词,没有完全与之对应的英语词汇,大致相当于英语的communication(沟通)。

关于交往的近义词

交易往还交游来往往来

关于交往的反义词

断交断绝绝交

关于交往的诗句

兵马交往来故交往往人非广交往往得奇物

关于交往的单词

associatetrucksocietyintercourseassociationaffiliationcompanionablerelations

关于交往的成语

明来暗往开来继往暑来寒往送往视居长此以往送往事居古往今来白往黑来人来人往数往知来

关于交往的词语

开来继往送往事居白往黑来古往今来数往知来明来暗往暑来寒往金石交杵臼交送往视居

关于交往的造句

1、和不相识的人交往要提高警惕,防止受骗上当。

2、在交往中,不拘形迹的人会总是讨人嫌。

3、和不熟悉的人交往要留神,当心受骗上当。

4、小李是一个襟怀坦荡的人,大家都喜欢和他交往。

5、王林性情孤傲,不愿和别人交往。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交往的详细信息

以往的成语以往的成语是什么

① 带有信的四字词语或成语

半信半疑 半:二分之一;信:相信;疑:怀疑。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

陇头音信版 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权书信

渺无音信 指毫无消息

背信弃义 背:违背;信:信用;弃:扔掉;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不言而信 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笃信好学 笃信:忠实地信仰。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勤学好问。

风信年华 指女子二十四岁时。

果于自信 果:果敢。形容过分自信。

② 和传递信息相关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道路相告:路上行人互相传递消息.形容消息或***引人注目.

蝶使蜂媒:比喻传递信息者或男女双方情爱的媒介.

飞眼传情:借眼睛来传递感情.

蜂媒蝶使:花间飞舞的蜂蝶.比喻为男女双方居间撮合或传递书信的人.

河鱼天雁:古传鱼雁都能传递书信,后即以之借指传送书信者.

呼应不灵:指消息不能正常传递,指挥不能正常进行.

黄耳传书: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黄耳寄书:黄耳:犬名;书:书信.黄耳为主人传递家信.指传递家信.

寄雁传书:指传递书信.

眉目传情:用眼色传递情意.多用于男女之间.

眉眼传情:用眼色传递情意.多用于男女之间.

弄盏传杯:弄:酒宴中戏弄;盏:浅而小的杯子;传:传递,传送.指酒宴中互相斟酒.

青鸟传信:青鸟:传说中受西王母役使的神鸟,后借指传递信息的使者.比喻使者传递信息.

青鸟传音:青鸟:传说中西王母娘娘的神鸟.指使者传递信息.

青鸟使者:指传递书信的使者.

青鸟殷勤:青鸟:古代传说中传送信件的使者.比喻常通信息,传递消息.

信使往还:信使:指传递消息或承担使命的人,即使者.双方互派的使者来来往往.

信使往来:信使:指传递消息或承担使命的人,即使者.双方互派的使者来来往往.

形输色授:指以举止、神态传递倾慕之情.多以形容男女相悦.

雁足传书:雁:大雁;书:书信.大雁能传递书信.

雁足留书:雁:大雁;书:书信.大雁能传递书信.

燕足系诗:系诗于雁足,靠它传递消息.

鱼传尺素: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指传递书信.

③ 信四字成语有哪些

半信半疑、信誓旦旦、难以置信、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信口开河、

善男信女、回通风报信、答信口雌黄、言必信,行必果、深信不疑、

尽信书不如无书、言而不信、将信将疑、信以为真、背信弃义、

笃信好学、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去食存信、言信行果、讷直守信、

意忌信谗、贞信之行、韩信用兵,多多益办、弃信忘义、信及豚鱼、

信嘴胡说

④ “信”开头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信口开河[xìn kǒu kāi hé]

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你那里休聒,不当一个信口开合知。”

例句:大伙明知这是他信口开河,胡编的故事,但就是百听不厌。

信手拈来[xìn shǒu niān lái]

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出处:宋·苏轼《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诗:“前身子美只君是,信手拈来俱天成。”

例句:他熟记许多成语,写文章时便能信手拈来,毫不费力。

信以为真[xìn yǐ wéi zhēn]

相信他是真的。指把***的当作真的。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只因他平日冒称是宰相房玄龄之后,在人前夸炫家世,同僚中不知他的来历,信以为真,把他十分敬重。”

例句:孙悟空信以为真,就神气活现地做起了他的“齐天大圣”。

信誓旦旦[xìn shì dàn dàn]

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

出处:《诗经·卫风·氓》:“言笑晏晏,信誓旦旦。”

例句:警察局长信誓旦旦地表示绝不袒护部属,一切秉公处理。

信口雌黄[xìn kǒu cí huáng]

信:任凭,听任;雌黄:即鸡冠石,**矿物,用作颜料。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雌黄涂抹后改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出处:晋·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例句:同样是汇报工作,小李能实事求是,你却断章取义、信口雌黄。

⑤ “信”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1信口开河。2背信弃义 。3半信半疑。4难以置信。5信男善女。

⑥ 送组四字成语有哪些

雪中送炭、

暗送秋波、

迎来送往、

送往事居、

目送手挥、

旬输月送、

流波送盼、

送暖偷寒、

传杯送盏、

行赍居送、

送终养老、

传经送宝、

金风送爽、

送货上门、

送死养生、

雨后送伞、

推襟送抱、

目逆而送、

稽疑送难、

偷寒送暖、

养老送终、

水送山迎、

送眼流眉、

白衣送酒

⑦ 有关书信的四字成语

雁足传书、寄雁传书、蒋干盗书、黄耳寄书、鱼封雁帖

一、雁足传书

白话释义:“雁足传书”指大雁能传递书信。

朝代:东汉

作者:班固

出处:《汉书·苏武传》: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翻译: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北海。

二、寄雁传书

白话释义:指传递书信。

朝代:宋

作者:黄庭坚

出处:《寄黄几复》诗:“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翻译:我住在北方海滨,而你住在南方海滨,欲托鸿雁传书,它却飞不过衡阳。

三、蒋干盗书

白话释义: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

朝代:明

作者:罗贯中

出处:《三国演义》:周瑜设下计策,令蒋干盗得***冒曹操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蒋干献书曹操,令斩了蔡瑁、张允。

四、黄耳寄书

白话释义:指传递家信

朝代:晋

作者:唐房玄龄

出处:《晋书·陆机传》至黄耳寄书

翻译:黄耳为主人传递家信

五、鱼封雁帖

白话释义:指书信。

朝代:古代

作者:苏州人士

出处:《吴骚·步步娇·闺怨》:“湘江竭,燕山截,断鱼封雁帖。”

翻译:湘江水枯竭,燕山断了,用鱼尾封住雁脚上的书信

⑧ 送人四字成语有哪些

关于送人的成语(描写送人的成语)

[赍盗粮,借贼兵]赍:以物送人;兵内:兵器,武器。容送给盗贼粮食,借给盗贼武器。比喻帮助敌人或坏人

[野人献芹]把不值钱的芹菜当好东西献给别人。比喻贡献的不是有多大价值的东西(多用作送人礼物或建议时的客套话)。

⑨ 表示诚实守信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童叟无欺来.货真价实抱诚守真:志在自真诚,恪守不违.

赤诚相待:极真诚、忠诚.以至诚之心待人.

诚心诚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诚心实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诚心正意:心意真诚恳切.形容对人十分真挚诚恳.亦作“诚心诚意”.

犬马之诚:比喻诚心实意.一般谦称自己的诚意.

信守不渝:坚守信用不变.

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言信行果: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言行信果: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一诺千金: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⑩ 关于“诚信”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一言九鼎,言而有信,诚至金开,一言为定,抱诚守真

以往的成语有:古往今来,开来继往,送往视居。

以往的成语有:古往今来,人来人往,白往黑来。2:词性是、名词。3:拼音是、yǐwǎng。4:注音是、一ˇㄨㄤˇ。5:结构是、以(左右结构)往(左右结构)。

以往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以往yǐwǎng。(1)某点以前的时间。

二、引证解释

⒈犹言以后。引《左传·襄公二十五年》:“_赵文子_谓穆叔曰:‘自今以往,兵其少弭矣。’”《史记·刺客列传》:“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_和而歌於市中。”《太平广记》卷八一引晋王嘉《王子年拾遗记·韩稚》:“牺轩以往,屑屑焉以相诛灭。”按,今本《拾遗记·前汉上》“以往”作“以来”。严复《救亡决论》:“继今以往,将皆视物理之明昧,为人事之废兴。”⒉用于地名之后,表示位置已过这一地点。引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二:“陆行自兴安岭以往,林木丛杂,途径窄隘,冬雪之时,沙结_坚。”⒊犹言以上,表示数量有余。引郭沫若《屈原》人物表:“上官大夫靳尚--楚怀王之佞臣,年三十以往。”⒋从前,以前。引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她这样地饱尝到作人的艰苦,变得忧郁而沉默,使她以往的朋友们惊叹一个少女怎会变得这样突然。”碧野《雪路云程》:“以往路没修通,牧民进山,人畜经常受到伤亡。”

三、国语词典

将来、以后。如:「小妹这次的月考成绩较以往进步。」词语翻译英语inthepast,formerly德语ehedem,ehem.:ehemals,ehemals,früher法语aupar***ant,autrefois

四、网络解释

以往犹言以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_赵文子_谓穆叔曰:‘自今以往,兵其少弭矣。’”《史记·刺客列传》:“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於市中。”《太平广记》卷八一引晋王嘉《王子年拾遗记·韩稚》:“牺轩以往,屑屑焉以相诛灭。”按,今本《拾遗记·前汉上》“以往”作“以来”。严复《救亡决论》:“继今以往,将皆视物理之明昧,为人事之废兴。”

关于以往的近义词

过往现在先前

关于以往的反义词

如今此刻

关于以往的诗词

《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招吴渔川重九登江亭以往天津谒李相不至》《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盘曲四五十里至》

关于以往的诗句

君奉命以往因相携以往没有以往

关于以往的单词

before

关于以往的词语

开来继往古往今来长此以往数往知来心弛神往白往黑来暑来寒往自今以往以往鉴来送往事居

关于以往的造句

1、有的孩子不吃早饭,中午回到家已饥肠辘辘,长此以往就会有损健康。

2、当你孤立无助地沿着冰坡划向深渊时,你前方的队员伸出的雪杖会及时遏制你的下滑,你后方队员扎下的冰镐会让你及时获得一个支点。那一瞬间,你会为自己以往在人群中对无助老人的冷漠,为以往在公车上对生病小孩的无视.为以往在大雨中淋湿的盲人的嘲笑而深刻的汗颜

3、根据以往的经验,老师估计这次考试难度不会太大。

4、要是我们今天不力图补救,使整个企业减少经济漏洞,长此以往,恐怕要遭万劫不复之灾。

5、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同以往的社会形态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以往的详细信息